時間:2023-05-31 15:02: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培養職業技能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調查背景和方法
大學生就業求職與中小企業招人兩難問題是當前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作為人力資源供需的兩個方面,有必要分別了解大學生就業期望和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期望,才能在此基礎上促進雙方的對接,從而解決就業和用人兩難問題。
本課題對浙江省不同行業以及用人單位內部不同層級人員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素養期望進行了調查,共收集了1771份書面問卷。
二、中小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素養期望調查結果
(一)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的調研從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意識兩個維度展開。
1.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行為習慣
從總體來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6項職業行為習慣是:
統計表明用人單位人才最看重的職業行為習慣是要清楚掌握單位的“各種行為規劃與辦公流程”,這也是成為一名職業人的首要要求。同時“服從工作布置與安排,勇于承擔責任與風險被”認為是其次重要的選項,說明履行每個崗位的職責,承擔崗位責任也是普遍的要求。
根據被調研者的職務分類,不同層級最看重的職業行為習慣:
以上結果表明,在企業內不同的層級,對大學畢業生的行為習慣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的重要性排序與用人單位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在重要性的程度的有所差異”一項在一線員工認為是第二位重要的,但在中層看來“工作筆錄與工作總結”是第二位重要的,這可能與不同層級的工作任務分工有差異有關的
2.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意識
從總體統計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5項職業意識是:
根據被調研者的職務分類,用人單位最看重的5項職業意識是:
主動意識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從而也告訴我們,在工作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始終是一致的要求的。這就說明做一個誠實守信,富有責任感,能團隊合作的人,才能讓職業生涯發展的更遠。
(二)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主要從三個方面緯度展開,一是與交往能力,包含組織領導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二是與機器設備交往的能力,包含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機器設備使用能力,三是自身知識實踐能力,包括專業領域能力和外語語言能力。
從總體統計而言,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技能為:
這說明,57.99%崗位對溝通交流的技能有著重要求,除了各個崗位對應的操作技能之外,把計算機辦公應用軟件作為必須的要求,在現代化的社會,計算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根據被調研者的職務等級分類,統計結果如下:
統計表明,溝通交流始終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技能,而且隨著所在層級的上升,溝通交流的技能重要性是上升的,外語語言能力也具有同樣趨勢。
(三)不同地域用人單位對人才健康的標準
1.不同地域用人單位,認為最重要的職業行為習慣:
從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對于“清楚掌握單位的各種行為規劃與辦公流程”都很看重,金華、麗水、衢州除了在這個方面的重視度高于其他地區,在“工作筆錄與工作總結”方面的重視度也高于其他地區。
2.不同地域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意識:
三、結論和啟示
作者簡介:劉雪梅(1970-),女,遼寧北票人,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游法律法規和旅游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27-0056-03
我國高職教育正在不斷地壯大,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服務于生產第一線的技能人才。目前,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需要大量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從而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關注社會的實際需求,以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根本出發點,構建出高職學生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最近一段時間,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S Pavlin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從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角度提出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H Schaap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進行了探索,并且提出了以知識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且進行了實證研究。D Furbish對新西蘭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并且分析了職業標準的變化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要求。顧準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討論了傳統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提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項目化模式的課教學改革措施。于永華對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進行了研究,并且進行了實踐探索,并且提出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措施。李建英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細致的探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措施。王建永等人指出了我國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上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多渠道、立體化的高職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措施。胡英芹認為職業能力的提高是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高校院校可以通過轉變觀念、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社會合理的專業、建立實訓基地、執行產學研模式等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能夠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徐速等人認為高職大學生的能力和大學生的就業以及高職院校的聲譽是密切相關的,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舉措。施福新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現實以及價值取向進行了系統的剖析,提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路徑以及策略。從以上成果可以看出,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但是目前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的研究還鮮有報道,因此,進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構成
社會崗位對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聘任員工的過程中主要從職業知識、職業技能以及職業品質這三個方面進行考核,因此,這三個方面也就成為了高職學生的主要職業能力。
(一)職業知識
職業知識主要有兩個組成部分,分別是基本知識以及專業知識。高職院校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有人文知識、自然科學、藝術、英語等,通過基礎知識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進而能夠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形成自身的個性,建立完善的人格,培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高職院校在以上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職業技能。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高職院校大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有以下幾個方面:和本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交叉學科知識以及信息技術知識等。
(二)職業技能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很快,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縱觀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激烈的國際競爭對我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不足。面對社會提供的非常珍貴的就業機會,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就業能力,特別是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關注高校師范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探尋有效的教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什么是職業技能
所謂職業技能是指社會某一特定職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大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是其將來能否順利就業的前提。無論是那種類型的高校,其培養的人才最終一定要服務于社會,所以重視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二、師范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
師范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師范生今后從事和勝任教師職業所必須掌握和運用的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高校師范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三筆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具體指:第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普通話技能。第二,書寫“三筆字”的技能、書面表達技能。具體指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規范書寫技能和教育教學常用文體寫作技能。第三,教學工作技能。是指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評定成績等教學工作環節所必備的技能。第四,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指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等方面的技能。
三、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目前新教師職業技能現狀的需要
同志在第三次全教會講話時指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近年來通過對中小學新教師技能的調查發現:教師的職業素質,特別是教學技能與過去相比有下降的趨勢。師范專業畢業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等較差。這些現狀都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阻礙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必須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
2.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目前培養合格師資的要求
作為培養合格師資的師范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而且必須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從事和勝任教師職業所必須掌握的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隨著新課改、教改的深入,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科學的教育觀念、把握現代教育規律、具備現代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各種教學實踐能力。但是長期以來,師范專業職業技能教育課程的實效性較差。這不僅導致了高校的生存危機,而且嚴重制約了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所以必須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
3.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提高師范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
目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是:一方面,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面對社會提供的非常珍貴的就業機會,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就業能力,特別是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作為“準教師”的師范專業學生要想在就業市場中有優勢,就必須具備過硬的職業技能。事實也證明,師范技能較強的大學生,在就業中很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職業技能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顯。擁有高學歷并不等于高級人才,學歷和技能相比,有時技能對用人單位所起的作用更現實、更直接、更重要。
4.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目前社會急需應用型人才的客觀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將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創新人才,還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培養有技術、有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努力培養為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重點,以學用結合為途徑,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的應用型教師已經成為重要課題,也是社會的客觀需要。
四、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存在的問題
1.重專業理論教育,輕職業技能培養
現在大多數的高校非常重視專業理論的教育,但輕視職業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很多高校的師范專業,在課程的設置、教師的配備、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非常重視專業理論課程,而對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思考較少。
2.高校師范專業課程教學過于理論化
目前的學歷教育著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實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具體表現在:第一,課程的設置過于理論化,偏重基礎性、理論性、研究性,缺乏應用性、實踐性,且教學內容太理論化、太陳舊,缺乏時代性,結構不合理。這就使學生在教師職業技能方面較弱,甚至不如以前的中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第二,擔任課程相關教學的教師不深入中小學教學工作,不了解當今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第三,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理論難以聯系實際。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再優秀的專家也有很多知識不能以形式化的方式進行傳播,只能由教育者本人在特定的實踐中去體驗和建構。目前高校師范專業課程教學最薄弱的環節正是實踐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單一的教師課堂教授,其評價方式、方面也非常單一。評價方式就是單一的書面考試,評價方面只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就導致了師范專業的畢業生理論脫離實際,職業技能較差,甚至不如以前的中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比如:表達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等都較差。
3.高等師范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課程偏多、偏深
近年來德育課、外語課、計算機課等是必須開設的。加之各種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等,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偏多、偏深。而要突出“師范性”,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就要調整教學計劃,但總學時是已核定的,這就給教師職業技能課程的設置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辦學的軟硬件基礎不扎實,缺乏必備的實踐教學條件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師范專業缺乏基本的教學實踐條件,表現在:第一。沒有基本的實驗設備,如語音室、微格室等;第二,教學計劃中缺乏制度化的實習、見習環節;第三,缺乏教學實踐評價體系。
五、加強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措施
1.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師職業技能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
第一,將教師職業技能教育內容融八專業教育內容。減少專業教學理
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把教師職業技能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專業學習內容中,使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使專業課程設置合理化。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校和專家及中小學合作,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專業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第二,把教師職業技能的考核與專業教學的考試結合起來,強調畢業證書和教師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并重。
2.改變職業技能課的教學模式,實施分段教學
要提高師范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總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對職業技能課程實施分段教學。即第一段實施職業技能課程理論部分的教學,且壓縮這一部分的學時;第二段實施實踐教學,即將前一段的理論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實踐。
3.加強對擔任職業技能課教師的培養
目前高校中擔任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數是傳統的講授型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必要的情境教學和實踐教學,加之又缺乏有效的培養途徑。如:與中小學合作培養、外聘等,導致實踐教學得不到師資保證。
4.教學設施的建設要突出教師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
根據師范專業的特點,建立各種實訓實驗室。比如說微格實驗室、語音室、教師禮儀學習室、書法技能訓練與展示室等。通過實踐教學,既要教給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更要讓他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提高對專業的認識,培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質。
5.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師范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導向決定了高校必需和中小學合作,這是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與中小學合作能確保教師職業技能教育更貼近中小學的實際、更貼近社會需求、更滿足學生的需求,是促進學校煥發生機和活力的辦學途徑。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在學校實踐情境中實現互利雙贏,實現師范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成長。并在與中小學的合作中以推薦就業為關鍵環節,促進學生高技能就業,成為高技能人才。這從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職業素養受到越來越多現代企業的重視,在現代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時現在更加關注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方面的內容,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是企業考量一個畢業生是否符合企業需求的重要方面。
一、職業素養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什么是職業素養呢?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一般來講職業素養至少包含兩個重要因素:敬業精神及合作的態度。敬業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將自己作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發揮出實力,對于一些細小的錯誤一定要及時地更正,敬業不僅僅是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給的每一份工作。態度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好的態度比如負責的、積極的,自信的,建設性的,欣賞的,樂于助人等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那么,職業素養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呢?
一個人在職場上能力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職場要成功,最關鍵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職業素養。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否成功取決于其“職商”,而職商最終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素養。缺少這些關鍵的素養,一個人將一生庸庸碌碌,與成功無緣。擁有這些素養,會少走很多彎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很多企業之所以招不到滿意人選是由于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可見,企業已經把職業素養作為對人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如成都大翰咨詢公司在招聘新人時,要綜合考察畢業生的5個方面: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其中,身體素質是最基本的,好身體是工作的物質基礎;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專業素質則是錦上添花的。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個體在工作中的行為來表現,而這些行為以個體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意志等為基礎。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必需的,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大學生進入企業的“金鑰匙”。
二、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
當代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職業素質的缺失,讓我們感受到了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職業素質的提高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大學生適應職業發展的要求,提高勝任工作的能力。
(一)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大學生求職的硬件條件,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三個方面,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重視實習和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利用假期、實習,走向社會進行實踐活動,是鍛煉專業技能和積累工作經驗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大學生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提高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大學除了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外,還應該自己練習適合自己的單位進行社會實踐,使自己對社會和企業有一定的了解,為以后順利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打著社會實踐的旗號回家探親、和朋友出去游山玩水,學校應該加大實習學生的管理與教育,讓學生真正明白,實習不僅是業務知識與技能的實踐與鍛煉,更是工作態度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
2、鼓勵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科技競賽活動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各種性質的科技講座、科技理論研討會等科技創新活動。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如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軟件大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這些科技活動,可以結合老師的科研課題活研發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使大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這些競賽活動,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做事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專業技能。
(二)大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是職業素質的內在表現,和職業技能相比,它體現的是大學生的品質特性,屬于大學生求職的基本條件。
技能是指技術、能力,指撐握并能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技能培養就是培育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而任何一門專業的技能,絕對不是單一的,都是一門組合的構成。可以根據崗位的需要,分為核心技能和非核心技能。在高職教育在國家重視下,投入較大,比如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礎建設等硬件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同時也引進大量優秀師資,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核心技能,比如專業理論知識、專業的實踐,甚至有部分高職院校引進企業鍛煉學生的核心技能。
然而,一些畢業生出現了就業功利化、不守誠信、誠信意識淡薄,工作拈輕怕重、不停的跳槽等現象。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增加了企業招聘成本,而且也影響了自身的發展,使自身的職業規劃成為一張廢紙。這些行為都是缺乏職業精神的表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社會對畢業生的職業精神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技能,更要培訓學生的職業精神。要把職業精神提高到職業技能同等重要位置,因為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的融合才能使學生立足于企業和社會。責任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等職業精神的突出,能力也會有較大的發揮。反之,如果學生只能滿足企業技能要求,缺乏責任意識,甚至不負責,工作中出現錯誤的理念,這樣的觀念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后果,比如財務工作人員,在工作不誠信的行為。為此教育部在去年的《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了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
因此系統的研究高等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精神高度相融合,不僅有較大的學術價值,也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精神兩者之間關系的了解,推動兩者協調發展。這種了解可以減少實踐程面的曲折和反復。
(二)在職業精神教育相對滯后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該問題有利于推動我國高職院校職業精神教育的進程,促使學生更能夠適應企業和社會。
二、文獻綜述
一部分學者主要沿著突出發展職業技能培養展開。張健(2007)以多種學科為視角,提出要狠抓主導核心技能培養,要確保技能培的訓練充分。余波和覃業梅(2009)立足于獨立院校計算機專業面臨的就業壓力,提出獨立院校人才培養中要注意職業技能的培養。王娟玲和李榮榮(2008)以道路橋梁專業為例,要培養實用人才,職業技能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張玉偉和姚紅玲(2013)以工學結合,項目教學為視角,以高職多媒體專業為案例,可以用工作室的方式促進職業技能培養,體現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
在職業精神方面,一部分學者發現,高職學生中存在職業理想不夠明確,職業認知不清晰,職業態度不夠端正等問題(王宇苓,2009)。劉彥斌(2006)認為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是培養高職學生的主要任務,職業精神是學生從事職業的根基。嚴楠(2009)認為激烈競爭的今天,高職學生的就業不容樂觀,職業精神教育顯得十分重要。楊靜(2015)認為職業教育必須重視職業精神的培養,否則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
同時,也有一部分學者把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精神培養相結合。黃紅英(2010)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強調了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的結合,才能培養合格的人才,要把職業精神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綜上所述,一部分學者支持高職教育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職業技能教育彰顯高職的特色。在面臨就業市場不容樂觀的今天,一部分學者強調職業精神的重要性。較少的學者把兩者相結合,并且沒有兩者相整合的方法和途徑,沒有突出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等精神的培養,更沒有涉及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
三、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隨著我國大學生“擴招”以來,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人數激增,這其中也包括高職大學生。隨著這些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適應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學生新的知識,適應企業文化。然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不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一些大學生,特別是才走向就業市場的學生,只具備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新陳代謝的速度較快,如果不具備繼續學生新知識的能力,將無法適應未來的工作。如果出現這種局面,將會面臨失業風險。因此,要加強自身的學習。
(二)不具備實踐能力。不具備實踐能力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不具備實踐的準備,比如知識的儲備。二是喪失實踐的勇氣,擔心失敗,不自信。
(三)不具備抗壓能力。任何一個工作都會面臨壓力,特別是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能夠合理處理壓力,更不能把壓力變成動力,從而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失去上升的機會。
(四)不具備設立工作目標,按計劃執行的素養。一些學生在工作中,沒有任何計劃和目標,導致工作中盲目、盲從,不能夠把工作做到位。另一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盡管在工作中有計劃和目標,但是由于自身的懶惰不能夠堅持計劃,最終導致一無所獲。
(五)不遵守職場中的一些基本規定。在了保證工作秩序的進行,必須遵守一些基本的規定。比如守時等。如果違背這些規定,高職大學生將不能夠適應職場,將會迅速被動的離開崗位。
(六)不具備其他的職業素養。
面對以上問題,高職大學生,特別是才參加工作的學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除認真領會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還要堅持學習,善于自學,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才助于自身的發展,從而服務社會。
二是運用所學的知識,勇于面對激烈的工作崗位,不能畏縮。如果出現退縮,會影響自信心,容易出現惡性循環。
三是面對工作中出現的較大的壓力,很多學生不會處理,不能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壓力,而是選擇逃避,甚至極個別學生選擇用自殺的方式去解決壓力。面對壓力,要善于處理壓力,并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找解決壓力的方法,從而問題得到解決。如果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有樂觀的心態,有利于下一個問題的解決。
四是對待職場,一定有目標,要有職業規劃。完成職業規劃后,最重要的執行這個規劃,不能半途而廢。如果職業規劃出現了偏差,要及時的修正,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可行的職業規劃。
五是在職場中,遵守基本的職場規則,比如守時、禮儀和保密商業信息等,這貫穿職業生涯的始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違背這些基本規則,會對職業的發展有致命的影響。因此,遵守基本的職場規則是大學生在職業生涯的起點。
六是在完善職業素養過程中,要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要善長自身專業知識,更要從我國傳統文化方面吸收相關精髓,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余波,覃業梅.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0):35-37.
[2]王娟玲,李榮榮.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的高職教育模式改革探索[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0(3):58-60.
[3]張玉偉,姚紅玲.多媒體專業 “工作室” 模式下的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建設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9):12-14.
[4]王宇苓.關于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1):46-48.
[5]劉彥斌.培育學生職業精神與建設高職校園文化[J].改革與戰略,2006(6):183-184.
(1)建立明確的職業理想。大學生想要在校期間科學合理的進行科學有效的職業素質培養,那么就必須先明確自身的職業理想,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大學生就很難有效展開職業素質的培養,就算是開展了職業素質培養的活動但是培養效果卻得不到保障。由于大學生不能明確自己以后的職業理想,所以就不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方面職業素質,培訓時的效果在以后實際工作中也得不到有效的體現,讓自己在職業規劃上走很多的彎路。因此,大學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2)了解職業的特色,明確職業定位。人與人之間的能力高度和模式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模式下都有相對應的職業崗位,在選擇職業崗位時首先應該了解到所選職業崗位的特性和未來發展前景,并且還應該結合自己的職業個性,將自己的職業類別分類,帶有針對性的思想去選擇職業道路。
(3)增強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意識,提高職業技能的水平。如今國內多數大學都開展了職業素質教育,但是力度還應該加強。目前,我國高校的教育多數還是以理論教育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實踐的機會還是比較少,自身職業規劃和職業技能實踐的時間還應該增多,想要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站穩自己的腳跟并不斷的發展最終得到成功,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有意識的強化自己的職業技能,為走入社會準備的更加充足,期間大學教師也應該用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技能強化。
(4)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意識,并提升職業素質水平。如今很多企業單位都比較看重學生是否具有積極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職業品質,多數情況下都會將這兩方面的要素融入到應聘環節當中。在校期間,學生進行團隊配合、技術創新、冷靜思考、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鍛煉都可以提升以后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優勢。
(5)激發學生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增強學生職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今的社會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不論是無形的還是有形的壓力都在逐漸上漲,大學在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和高昂的心理環境。能夠通過使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釋放自己的壓力,讓自己在工作當中隨時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控制好自己在工作當中的情緒。一個成功人士的心理通常都是在不斷挫折中形成的,其抗壓、抗挫的能力也比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強,并且還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的轉變,擺正自己的心態,同時還會不斷學習別人長處,時刻檢查自己的短處并不斷的完善,從而增強自己的職業核心競爭力。
2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主要方式
(1)增強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政治思想教育是引導大學生創建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職業觀的主要方式之一,讓在校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到自己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我國未來的發展需要得到大學生不斷的支持,為我國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只是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對于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培養還做的不足,因此,為了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加大對大學生政治思想培訓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重新定義自己和認識自己,看到自己與社會兩點之間的聯系和距離,并且主動調整自己各方面的要素來適應這個社會。心理問題是大學就業過程最為常見的現象。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在問題的基礎之上,主動的調整自己的心理環境和心理活動方式,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尋找心理專家幫助引導和疏通。
(3)加大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教育強度。大學生職業能力是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我國多數大學教育中,職業技能培訓往往只是在書本理論之上,從而造成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崗位后無法快速的進行工作,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只是了解工作的理論知識。所以,大學教育在理論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融入職業技能實踐教育,讓大學生能夠在校期間就進行相關的實踐操作,從而讓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創新能力。
何為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就是勞動工作者在從事某種職業時所具備的內在規范和要求,是勞動者各個方面的綜合品質。各類研究文獻或有不同,但究其內涵,一般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作風、職業意識等方面。[1]新型社會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不再是單一的專業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綜合型人才,即高素養職業人才。在當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就是職業素養的競爭,職業素養在人生成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職業道德是核心
職業道德在職業素養中占據核心地位。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長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質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職業道德也不例外,職業道德也是從事工作所必備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養備受青睞。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是基本的職業道德。當代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僅要學習有形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無形的職業道德素養,這是就業的基本。不管是當今的和平社會還是戰爭不斷的混亂時代,無不大力提倡敬業、愛業、勤業、精業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論語學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來《禮記學記》當中更是明確提出“敬業樂群”一語。其所為“敬事”、“敬業”均指的是聚精會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蕩之謂也。”這種“不怠慢,不放蕩”正是之盡職盡責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把“愛崗敬業”作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之一。[2]從而可以看出職業道德在從事職業中的重要性。
2.職業技能是通行證
出了大學門,工作靠證件,而證件直接體現的就是各種技能。在這個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下,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有關注自己就業能力。職業能力是通行證,在人力資源招聘中各種技能證就是進入企業的前提資格,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階梯,是競爭者之間的基本武器。
3.職業意識是調節器
意識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識是無窮的,它帶來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也是人生成長中無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積極的職業意識讓人走向成功,有了職業意識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在自己意識的調控下規劃人生,實現人生理想。人的潛意識十分重要,意識能讓職業者積極主動起來,不處于被動狀態。用人單位更看重職業意識,更關注職業者的所思所想,意識控制行動,是行動的調節器,有了好意識才能更好的行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脫穎而出。[3]
二、大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1.人生目標模糊、人生價值觀淺薄
在新時展下,人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美的同時學生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復雜。當今學生是家里的嬌寵,無論做什么都有家長在后遮風擋雨,抗壓意識越來越薄弱,享樂主義越來越強,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人生目標模糊,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碌碌無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沒有目標,沒有人生的規劃和打算,只有墮落和頹廢。
2.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薄弱,個性化很強,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現階段團隊合作在職業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然而現階段大學生越來越有個性,獨立性很強,不聽他人意見。與此同時,社會責任感也越來越薄弱,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做到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到的職責。當代大學生賦予創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強,愛挑戰,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職業素養不足
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往往沒有幾個大學生能找到理想的職業,而用人單位也很難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學生職業素養不足。在校大學生只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能,其他的無形技能幾乎沒有,在大學期間也沒去主動培養。
三、職業素養的培養
1.大學生的自我培養
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問題,近年來一直是人們所普遍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個人職業素質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己是否能被自己認可和被他人認可,直接影響到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甚至對家庭和社會生活也有重要影響。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獨立學院的學生進校時的基礎相對二本的學生要差一些,由于社會等各方面的原因,獨立學院的學生就業相對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隨著用人單位對人才選擇自由度的提高,用人單位的擇人觀發生著變化,不再考慮“名牌高校”效應、戶籍等因素,取而代之的則是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工作經驗、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等職業素質范圍內的因素。
1 對職業素質的認識
所謂職業素質(Professional Quality)就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
大學生的職業素質主要包括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兩個主要方面,職業技能包含了職業的知識、經驗和技能三個主要因素;而職業素養包括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一般情況,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1]。
2 大學生職業素質問題的分析
目前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職業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1)知識面過于狹窄。目前的社會分工趨勢不斷加強,新興職業不斷出現,使職業的種類越來越細化,門類越來越多,大學生接受教育的知識面也隨之越來越窄。
(2)技能水平與企業的要求脫節。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掌握職業技能的觀念還沒有 深化,技能水平一般化,與企業的要求脫節。
(3)工作經驗的欠缺。大學教育階段雖然安排了實習或者社會實踐等課時,但是存在實習時間太短,力度不夠等問題,使大學生缺少在相關職業崗位上的真正鍛煉。
2.2 職業素養有待加強
(1)職業觀念不強
從《職業》雜志與搜狐教育頻道于2005年共同設計的《大學生就業職業指導現狀》調查結果來看,調查的總人數9778人中,有52%從沒有研究過要找的行業是什么樣子,對目標公司的選才要求和用人標準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還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時,有51.4%的人對“你清楚考慮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嗎?”感到茫然。這些問題反映出大學生職業觀念不強,我們的學生在學校還只是重視考試的分數,與社會需求脫節[2]。
(2)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大學生求職過程存在缺乏誠信的問題,如:夸大學習成績、偽造各類證書、編造工作經驗等。
(3)職業心理素質有待加強
據相關調查,現在許多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評價并不高,有些大學生已經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卻不被社會認可,這是由于大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缺失造成的。有些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與用人單位所需求員工心理素質的要求相差甚遠,如:大學生受“先擇業,后就業”的思想影響,在社會上跳槽頻繁,有的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勝任工作就要走人,也給人一種缺乏信譽的感覺,種種現象都折射出大學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質,成為當今大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市場的絆腳石,影響了大學生早日成才與成功。
3 培養獨立學院學生職業素質之內因分析
獨立學院學生在求職和工作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職業素質的缺失,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進行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素質的提高主要還是依靠其自身的努力學習和訓練,這是職業素質培養的內因。主要包括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兩個方面。同時,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影響職業素質的重要因素。
3.1 職業技能的培養
大學生的職業技能直接關系到其是否能夠獲得就業上崗的機會,是通向職場的“通行證”,是求職的“硬件”條件。職業技能主要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等三個方面進行培養。
(1)拓展知識面。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兩方面來拓展知識面。自主性學習要求學習者主動學習知識,制定適合自身的學習計劃,并堅持計劃順利實施。創造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采用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以適應變化發展的職場要求。
(2)專業技能培養
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就是要求大學生重視自己的專業技能訓練,并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如: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
(3)工作經驗積累
要求大學生真正重視實習和社會實踐,提高實效性。實習和社會實踐不僅能讓他們開拓視野,同時也能夠讓充分了解社會對自己本專業的真實需求,并把專業知識和技能融入到實踐過程中,提高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2 職業素養的培養
職業素養是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內在表現。和職業技能相比,職業素養更多的體現了大學生的品質特點,屬于大學生求職的“軟件”條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
一個人進入職業生涯,實現職業生涯的成功,是要通過職業這一平臺來實現的。在大學職業準備階段,大學生確立什么樣的職業觀,樹立什么樣的職業理想,才能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健康幸福的做好鋪墊呢?現實中,有些人一生榮耀,可問其是否幸福,有的人答案是否定的;有的人雖然沒有顯赫地位,但是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生活,生活得非常快樂,這與他們的職業觀與職業理想密切相關。
職業理想有其目標價值,具有超前性和導向性的特點, 對人們能夠產生吸引、激勵作用。由于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種種變化,有些大學生對前途感到困惑、空虛。所以,在大學時代只有樹立科學的職業理想價值觀,才能把大學生的思想引到積極、健康的方向,激發他們的精神動力,塑造健全的個體人格。
(2)重視職業道德的培養
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所應該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準則。職業道德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社會角色道德,既有各個職業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鮮明的職業特征,每一個大學生都應恪守“高度的責任感、對工作敬業、遵守職業規范、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準則[3]。
(3)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
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是幫助大學生解決在未來擇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的心理問題,如:職業角色意識、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交往能力、成功心理的培養等,這些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培養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系統工程。獨立學院學生都不同層度的有一些自卑心理,社會上有些用人單位不錄用三本的學生,這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因此,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對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當然,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也是與個人的能力高低分不開的。
3.3 注重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在于設計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是了解自我、設計自我的過程,而職業素質培養就是塑造自我的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相當于是設計好尋找寶藏的地圖,而職業素質培養就是按圖尋找寶藏的過程,最終肯定能尋到寶藏。若大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確立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為突破口在大學各階段實施規劃來提升職業素質,則定能達到提高就業競爭力的目的[4]。
4 培養獨立學院學生職業素質之外因分析
職業素質的培養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培養環境和平臺,這就是職業素質培養的外因。其中包含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因素。
(1)家庭方面,一個家庭從小對學生的教育以及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較大的影響。如果從小教育學生“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精神,這些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培養自身的職業素質。如果從小嬌生慣養,不能吃苦,家庭對其要求不嚴,則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下降,不會主動提高自身素質。
(2)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基地,也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場所,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首先應該積極調整辦學思想,深化教學改革,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方式、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下功夫,獨立學院的學生就應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其次,要培養和建設高素質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第三要積極為學生創建提高職業素質的條件和平臺,如:加強實驗室建設,與企業聯合建立實踐基地等。最后,還要強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校園里樹立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和學風,引導學生刻苦勤奮求學、誠實守信做人。
(3)作為接納高校畢業生的社會,也應為他們的就業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來說,政府非常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出臺了許多政策和措施,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社會上也存在許多不公平的地方,許多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為此,國家和政府應該建立和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規范就業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此為導向,建立優勝劣汰的社會競爭機制。
5 結束語
重視獨立學院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是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也是當前的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現實社會的要求之間不相適應產生矛盾的結果。現代社會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社會分工日趨細化,新興職業也不斷出現,職業對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論是政府、社會還是高校都應該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扎實的職業技能和合格的職業素養,不僅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適應未來職業的要求,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前途,同時也為國家發展建設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 焦述清.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一、導語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受到社會各界的巨大關注。雖然我國經濟保持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平穩發展,但總的來說工作職位的增長還是趕不上年年遞增的畢業生人數。與此相對的,是高校畢業生們普遍表現出的職業迷茫,不清楚自己今后的職業方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完全沒有規劃,實際動手能力弱,缺乏對現實社會的適應能力,事業心和進取心不強。大部分畢業生找工作容易隨大流,沒有選擇性。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局面得不到緩解,不利于社會人才的新陳代謝。
另一方面,由于社會歷史及教育制度的原因,我國許多高校僅僅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對就業工作重視度不夠,忽視了對學生的職業指導,跟不上市場需要發展的步伐,導致有能力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有需要的單位招不到人才的怪現象。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相應的就業指導部門,專門解決學生就業問題。但是,實際上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僅僅停留在行政部門的階段,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日常的行政工作、就業手續辦理和用人單位的聯系等方面,而在職業指導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職業指導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世界上第一個職業指導機構1908年成立于美國的波士頓,專門對求職者提供系統的職業輔導。職業指導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幫助求職者提高職業能力,明確就業目標,從而促成最終的就業。相比起國外,職業指導作為外來理論在我國本土化還需要時間和過程,目前學界對其內在理論研究較為匱乏,規范有效的運作模式尚未構建,導致職業指導工作底氣不足,深度不夠。
大學生就業工作關乎國家的穩定與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強職業指導是其中重要一環。因此,充分肯定和重視職業指導,對于促進大學生就業、實現大學生職業發展、推進高等教育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
二、定義
職業指導,亦稱職業咨詢或就業指導。其所包括的范圍很廣,目前為止,對于職業指導的定義,學界說法較多,姚裕群認為職業指導(Vocational Guidance)指一定的社會組織幫助人們了解自己與職業、定向學習和選擇職業的過程,也是幫助人們在任職中求得發展的過程。朱啟臻教授把職業指導定義為:“職業指導是培養人的職業意識、職業品德和職業能力的教育過程,是幫助個人根據國家需要、職業要求及自身特點選擇職業并適應職業的過程。”
職業與個人生涯發展密切相關。生涯在本質上是持續一生的過程,它受到個人內在和外在力量的影響。生涯發展是一系列選擇連續進行的結果,職業選擇不是個人生活中面臨擇業時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過程。職業指導更突出對職業發展的規劃和影響,它包括職業方向定位、個人的分析及咨詢服務三方面的內容。職業指導與個人興趣、能力、個性特點要求相結合,通過正確認識自身素質、專長和潛在資質,對個人的局限和自身條件做客觀的評估,做出恰當的職業選擇,實現人和職業的合理搭配。
所以,綜合地說,職業指導就是指,通過各種學習訓練手段引導個體了解自身,認清自身,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并培養個體的職業品德和職業能力、擇業觀和職業觀,以使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更長遠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更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才能的一種行為。
可見,科學完善的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引導他們形成完善的擇業觀、職業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三、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職業技能
職業指導所培養的并非做一份具體工作所需的具體技能,而是培養宏觀上職業規劃、就業政策、求職技巧、創業能力和微觀上的人際交往能力、求職禮儀、撰寫簡歷、筆試面試技巧、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等。
例如,通過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就業政策和勞動法規,提高大學生運用這些政策法規來幫助自己就業、解決自己的困難的能力。不同勞動保障政策往往針對不同的求職群體,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如“小額貸款政策”、“4050 人員優惠政策”、“稅費減免政策”、“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等,很多人并不了解相關勞動保障政策法規,不能充分運用這些政策法規來幫助自己就業,解決自己的困難。
現今,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并沒有工作經驗,缺乏對職業宏觀和微觀的認識。由于沒有系統的職業指導,即使通過實習和兼職,有的學生也因為缺乏系統實用的理論知識,以致不能很好地適應職場生活而喪失信心,影響今后就業。
因此,建立系統的職業指導體系,通過有經驗的職業指導教師傳授給學生關于職業規劃、求職、職場、創業等相關知識,提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熟悉職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由此才能在學生就業前,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以便在真正就業后更好地適應職業環境,盡快轉變角色。
2.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職業指導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除了具體的職業技能外,也包括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上的指導。如果說職業技能是學生就業的硬件,職業素質就是學生就業的軟件。具體地說,職業素質就是指大學生的五種能力和一個精神,即:獨立生存能力、銳意進取能力、實際動手能力、融合社會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愛國愛黨、勇于奉獻、勇敢頑強、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拚搏精神。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相對來說更加抽象,指導難度更大。對于當代大學畢業生來說,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導致自小到大經歷的挫折有限。在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前,習慣于享受父母和老師的照顧、庇護。另外,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偏向于單一的知識的學習,缺乏實際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特別是職業素質的培養。這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遇到挫折不知該如何調節。反映在職場上,便是他們的職業素質普遍不高。
對于這類學生,職業指導至關重要。在大學四年期間,合理引導他們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接受挑戰,積累工作經驗。特別是在遇到挫折和障礙時,積極對他們施以心理輔導,培養他們調節心理狀態、應對挫折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克服在就業上“等”“要”“靠”的思想,樹立“爭”、“搶”意識,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生存能力。這對他們職業素質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在職業道德方面,通過講座、培訓以及實踐積累經驗等方式,讓學生明白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對其一生職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所以,積極正確的職業指導對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確實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3.明確學生職業目標
相比起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大部分大學生更加缺乏的可能是工作目標。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對人生有著各種各樣的幻想,他們對某種職業的認識通常也是模糊的,加之大學生在教育高成本的影響下,產生了對未來就業的高期望值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矛盾讓學生感到茫然、困惑,人生目標模糊不清。目標的確立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可能比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所造成的影響要大得多。一到招聘季節,畢業生應聘更多地是一窩蜂,很多同學看到什么職位都去試一試,沒有選擇性,更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廣撒網但最后卻無收獲的現象普遍發生。可見,培養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職業指導不僅僅是針對應屆畢業生,而是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的。培養學生明確職業目標是從新生大學入學開始,鼓勵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兼職體驗各種行業,一步一步明晰自身的職業目標。同時,職業指導老師也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結合學生的專業以及性格特點,對學生做出一定建議。另外,根據原勞動部印發的《職業指導辦法》第6條規定,職業指導工作還包括調查分析社會職業變動趨勢和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這對于缺乏實際經驗的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經濟形勢中找準目標、明確方向有重要意義。
職業指導通過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分析自我,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潛能,確立切實可行的職業目標和職業方向,從而進行實事求是的職業設計,形成符合社會和個人實際的就業觀,在合適的工作崗位發揮出最大的能量。
4.促進人力資源合理分配
對勞動力市場而言,職業指導能夠促使人力資源供求雙方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達成一致,實現人、職匹配,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
當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職業崗位呈現多層次多序列態勢,不同崗位對勞動者的能力與素質要求也差異很大。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也由于他們個體條件包括工作能力、學歷、興趣愛好、身心條件等都有所不同,其職業選擇也就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何讓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能更為全面地相互了解,進行供需雙方的有效、合理與及時匹配?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職業指導。通過職業指導,為畢業生提供心理測試、個人面試等咨詢服務,以了解他們的素質現狀和求職要求,為他們提供職業生涯的規劃與建議;通過職業指導,幫助他們了解用人單位性質、特點、工作環境、崗位要求及薪酬待遇等,實現人、職匹配,以及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由此可見,職業指導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科學完善的職業指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對于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而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對于高校和社會來說都是當務之急,對于學生、高校、企業、社會四方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職業指導的重要性
1.對學生來說,找到正確的職業方向
職業指導對于學生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校學習為的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職業是最終目的。一旦畢業后卻無法就業,對個人和社會都會造成不利影響。而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學習正確的職業道德,職業指導必不可少。職業指導所服務的最直接的對象就是學生,通過科學的人才評測方法,明確學生自身個人特點,適合的職業道路,最終明確他們的職業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人盡其才,找到確實適合自己的職業路徑。
做好一份工作除了專業知識外,許多專業以外的職場知識不可或缺。當前我國教育體系過于注重專業知識教育,對于職業教育重視明顯不足。以致很多學生直到畢業時對職業規劃、職業道德等一無所知。改善這一局面的直接措施就是在高校中開展職業指導服務,并且是貫徹整個大學期間的職業指導,從而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起到直接的幫助作用。職業指導對學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對企業來說,提高招聘效率,招到合適人才
職業指導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指導,但事實上,職業指導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經常遇到很多用人單位明明缺人,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原因除了信息的不通暢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自身認識不明確,沒有詳細的職業規劃,對于職場完全不了解,導致應聘不成功,也導致企業招聘資源的浪費以及對應屆生的不信任。
職業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職業方向,認清自己的職業目標,同時完善自身的職業規劃。職業指導老師本身對社會就業形勢、企業單位需求情況變化有科學的研究和深刻的了解,因此能夠充當學生和企業單位之間的橋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就業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雙方更為順暢的交流溝通。這樣,由于應聘者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都有了質的提高,企業的招聘成功率也要大得多,能夠用更少的招聘資源得到更多的合適人才。
3.對學校來說,引導學生就業,及時調整辦學方向
檢驗學校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便是就業率。雖然學校的正常教學不能單單參考就業率這一項指標,但是,就業率確實對學校的辦學方向和辦學方式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學校的就業率高,說明學校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都是具有一定水平的,也說明了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水平以及培養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社會需求和社會發展的。
通過職業指導,學校還可以了解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要,按照社會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辦學理念,調整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促進高等教育內部的改革,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從而最終提高學校的整體學術實力。職業指導是架在學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之間的一座橋梁。職業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由此,也對學生的就業能力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學生的順利就業,反映在學校層面,便是就業率的提高,學校的辦學方式和辦學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促使就業和辦學相互促進,相互增長。
4.對社會來說,減低失業率,提高創新能力
當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造成許多畢業生畢業后無固定工作甚至沒有工作,無所事事,對于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長此以往,這部分人群很有可能成為社會隱患問題。同時,由于就業率的低下,導致社會的不滿,也容易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危害社會穩定和和諧。因此,促進就業特別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是一個全國上下都十分關注的問題。職業指導作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直接的措施,對于促進學生就業的作用上文已經有討論過了。
另外,前文提到過,職業指導也包括對學生創業的指導。職業指導老師的工作之一便是找準市場熱點,開發就業崗位。我們在職業指導過程中,也會在調查分析社會新需求的同時,去把握市場脈搏,指導開發新崗位資源。特別是鼓勵有創新意識、有思想的求職者進行創業。“創業是最好的就業”,通過鼓勵他們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充分利用了解社會、市場需求,結合自身職業理想和職業規劃,大膽創業,也能在無形之中,指導了創業者開發更多的崗位給其他勞動者。
因此,在高校中開展職業指導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要求,符合群眾的利益。對于社會來說,能夠提高就業率,促進社會整體創新性的提高,促使經濟良性發展,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減少不穩定因素,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工作事關社會上下各方的切身利益,值得引起我們充分的注意。當前大學生就業工作還有許多難點需要我們去一一突破,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力,在高校中開展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工作勢在必行。通過上文的分析,職業指導作為一種科學可行的體系,對大學生就業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除此之外,它還能對高校、社會、教育制度等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潛在價值巨大。職業指導完全有理由也應該成為大學就業工作的一項常規內容,得到普遍推廣和長期執行。
參考文獻
[1]張敏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第1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姚貴平.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初步構想[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14
[3]孫震瀚.國外的職業指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劉蓉.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視界,2012,5
[5]王曉葵.論職業指導在幫助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作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0,11
一、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對在校高職生的調查發現,不少大學生存在著集體主義思想淡薄、責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學習懶惰、紀律松弛、揮霍浪費、自我管理能力較為薄弱等不良品質。結果導致自身職業素養不高。通過走訪用工單位,我們還了解到多數企業認為近年來招入的學生職業素養不高,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奉獻精神、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差、不具備團隊協作意識等。可見近幾年高職院校在就業率增長的同時,就業的質量并沒有隨著提高,企業的用工滿意度并不好,家長和學生對就業的滿意度也并不高。
原因一:一項調查表明,在學校里學生和教師對“職業素養”內涵有所了解的僅占65%,學生認為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加強職業素養培養的僅占24%,認為提高職業素養對就業起著重要作用的占80%,認為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對人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占83%。由此可見,目前在高校內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未得到學生的重視。
原因二:盡管目前受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影響,有的學校也開始意識到當前教育的缺失所在,并采取相應措施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補強。但大多數學校側重于對學生顯性素養的培養,以求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舉辦簡歷制作技巧、面試與求職技巧培訓等。這種以提高學校的就業率為目標的補強方式往往忽視隱性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忽視職場價值觀、職業思維、職業道德、職業習慣方面的學習,而這些恰恰是學生走上社會后企業所最看重的地方,因此很難從根本上彌補其缺失的職業素養。
二、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在學生工作中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學生工作自身的要求。
1.學生工作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大眾對高職教育的熱情主要是來自對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比較高,學生畢業后都希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如果學生職業素養不高,畢業時很難就業,家長的教育投資得不到回報,人們對高職教育的不滿勢必會增加,這必然不利于高職教育的發展,也影響社會的和諧。因此,學生工作者必須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切實為學生的發展和未來著想,將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學生,使學生從我們的教育中受益,實現個人的最大價值,這也正是學生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2.實現學生工作目標的需要。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學生工作在其中擔負著學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發展服務的重任。學生工作和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對象面對的都是學生,在教育內容上具有交融性,在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學生工作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有著先天的優勢。學生工作要把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納入其中,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提高學生的素質,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才能夠實現學生工作的全部目標。
3.探索具有高職特色學生工作管理模式的需要。近幾年,高職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開展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以來,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有了一個新的提升,而國家示范性項目建設大多注重的是課程,學生工作很少被提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學生工作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存在著管理理念滯后、管理效果不高等缺點。將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學生工作之中,可以發揮學生工作部門的人力資源優勢,更好地利用已經積累的經驗,充分激發學生工作者的創造力,探索出具有高職特色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實現學生工作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雙贏。
三、在學生工作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
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涉及面很廣,覆蓋的內容也比較多,與學生工作相關的部分主要是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合作、勤奮鉆研、言行有責。因此,職業素養的培養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品質的培養。許多單位在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時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個人能力。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主要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紀教育。
2.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團結合作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現代社會大生產和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方式要求人們有高度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敬業精神的培養。美國心理學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致使―些聰明人事業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盡管我們個人的才華和學識都很出色。然而無法彌補更為致命的缺陷――缺乏敬業的投入、缺乏由對自身的責任感激發出來的主動性。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可以進一步證明勤奮、敬業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4.職業技能的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是高職院校的特色所在,具有嫻熟的專業技能是高職生從業的基本要求,它關系到未來勞動者素質的高低。
四、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
結合學生工作的職責,構建“五模塊”框架培養模式,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各個模塊之中。
1.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之中。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體現在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和教育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識。而秩序意識的培養是獲得良好職業素養的前提。學生工作者要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如:打掃寢室衛生、整理內務等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合作意識;按時起床、就寢等可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不使用違規電器、出門遵守交通規則等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提高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主性。同時,學生工作者要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感悟,使這些良好素養深入人心而非流于形式。
2.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生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動中。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它與職業素養也有緊密的聯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上嵌入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能夠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平臺,如主題班會、社會實踐、黨團組織、社團等開展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光榮、誠實守信、團結合作、愛崗敬業、服務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等觀念。
3.寓職業素養培養于社會實踐之中。構建富有高職特色的內涵豐富、主題突出、形式活潑、規范有序、扎實有效的社會實踐體系,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落實到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具體地說,就是以校園周圍的社區為依托,讓大學生到企業、農村掛職,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就業創業基地為依托,學生在就業創業基地定崗實習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德育基地為依托,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以假期“三下鄉”為依托,號召學生用專業知識服務“三農”,開展社會調研,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4.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風建設之中。學風建設是人才培養系統工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優良的學風能夠促使教育事業長久而健康地發展,不但能夠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高職的學生工作必須致力于學風建設,盡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一是要把學風建設作為學生工作整體發展思路的一部分,通過學生工作的開展使學生達到“樂學、勤學、會學”。二是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個體學習的動力。如通過舉辦技能展演、讀書筆記評選、學習經驗交流會、誠信考試等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技能訓練和資格證書考試培養職業技能水平。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大力開展優良學風班風創建活動,以點帶面,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5.寓職業素養培養于社團活動之中。學生社團歷來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它不僅能為大學生提供展示風采的機會,而且更是他們自身成長的平臺。因此,利用社團組織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成為高校學生工作需要面對的新課題。一是要發揮大學生社團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圍繞職業素養的能力培養項目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二是構建校、系、學生三級參與的職業素養類社團組織,由學校給予大力扶持,打造品牌社團。同時帶動其它類型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三是在社團活動中要主動滲入與職業素養培養有關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總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是新形勢下學生工作中一個新的方面,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當然,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訓的主渠道,也離不開大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的自我修養和自我鍛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