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01: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心理問題的現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校擴招促使大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對這一成才欲強但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特殊群體來講,伴隨初入大學的興奮與激動,還有沉重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的不適應、找工作的煩惱、情感的迷失等問題,這都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如何認識大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得大學生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成為各大高校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一、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
1.交際困難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大學的老師、同學來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區,每個人的文化背景、語言、生活習慣等都有所不同,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以適應全新的環境。然而90后的大學生大多在長輩的溺愛中成長,自私任性、缺乏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其交往能力有限而不能在短期內妥善處理新環境中的人際交往,不愿意或不敢與同學、老師交流交往,疏遠同學、遠離集體。
2.學習心理調整不當造成的焦慮心理
學習壓力主要體現在不能適應學習環境的變化、目的性不強、動力不足、方法不對、態度不明確及學習成績差等方面。首先,開放的學習環境要求大學生具有更強的自覺性和自立性,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產生學習適應障礙;昔日優越感的蕩然無存,易造成心理失衡。其次,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了解、不熟悉,使其心中倍感茫然;部分學生覺得自己高考發揮失常沒能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或專業,經常感到迷惘失落。第三,大學課程多、難度大、要求高、進度快,且多以老師講課抽象或概括為主,偏重于理解,很多學生方法當,拼命學習卻事倍功半,自尊心嚴重受挫。
3.就業困難造成的精神心理壓力
每逢畢業季,大學生就業問題倍受各大新聞媒體關注,“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畢業生達XX萬,比去年增長XX”、“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等字眼充斥于每一個大學生眼中,無形中給畢業生帶來一定困擾;而部分應屆生確實存在工作難找的現實,也給在校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
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與情感危機
“沒談過戀愛就沒有真正上過大學”的觀念使得每一個大學生都視愛情至上。然而,戀愛過程中的疏遠與親密、分手與復合造成的情感起伏不定,未曾戀愛的學生受周圍戀愛中同學的影響而感到孤獨與空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誘發大學生心理沖突。
5.癡迷網絡帶來的心理困擾
網絡在帶給大學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使部分嗜網成癮的同學一味沉迷于虛幻世界,遲到、曠課、課堂睡覺成為常態,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極端情況下出現自我封閉,行為異常等問題,生活、學習受到嚴重影響。
6.家庭經濟困難誘發的自卑感
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和部分城市低保的大學生因為較強的自尊心與自卑感而長期承受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沉重的心理壓力,與人交往時過于敏感或畏手畏腳,從而產生心理障礙。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
1.學生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
大學時期是處于人生中心理發展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真正成熟,經歷著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迷茫,主要表現為:首先,由于社會經驗不足,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成形成,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看法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很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矛盾。其次,對自身真實水平缺乏客觀準確的判斷而產生各種苦惱、困惑:他們或者將昔日“佼佼者”的優越感帶入大學,在得不到期望中他人對“理想我”的評價和認可時產生較深的挫折感;或者無法區分“理想我”與“現實我”,為人處事竭力掩飾自身的不足,會因此感到疲憊、緊張而不愿意主動融入群體;或者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表現出較強的自卑感。第三,對未來很完美、很理想的設想與大學現實的客觀條件、過重的課程負擔、各類資格考試及考研帶來的應試壓力、嚴重的就業壓力等相距甚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沖突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2.社會環境的影響
身處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物質金錢的誘惑較之以往更為明顯的社會環境,大學生承受著更為強烈和復雜的心理沖擊:在順利取得學歷學位的同時,必須考取各種資格證書卻依然無法把握自己的未來;某些從不努力的同學“靠關系”順利拿到所謂“好單位”的offer,讓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奮斗在學習、找工作前線的學生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3.學校環境的影響
首先,大學生組成中存在著一類特殊困難群體,即在經濟、學習、心理、行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弱項的“困難生”,如果對此類學生了解不夠深入,或沒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溝通和幫助,將會使這些同學的問題進一步蔓延和擴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如學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將會無法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及時診療;教育方法不當、教育方式單一、方法呆板,將會導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停留在解決表面問題而不能向更高層次引導,容易增加學生新的思想負擔。第三,高校學生工作者對因自身專業限制、工作領域不同導致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的偏差缺乏主動的溝通交流,在實際工作中協作不到位都會使學生因為各方面的不適應而引發心理沖突。
4.家庭氛圍的影響
家長對子女精心呵護,甚至過于關愛、溺愛,容易使其自我意識過強,且存在驕橫、任性、事事依賴家長等心理,缺乏愛心,不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長。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預防與解決的途徑
馬加爵,藥家鑫,復旦大學飲水機投毒案等事件一次又一次敲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鐘,及時發現、了解大學生心理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和診療,成為每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增強學生自立自強觀念,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能力
引導學生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遭遇挫折時,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提高挫折承受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建立準確、適當的學習標準,提高自學能力
幫助學生確立適合于自己擅長學科領域和學習能力的抱負水平,避免因自我評價過高而產生過度焦慮;正確引導學生積極適應寬松的學習環境,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掘并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和控制措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3.開展職業輔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擇業與就業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引導其了解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助其樹立人生目標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專題講座、視頻等形式,助其發掘自身優勢,掌握求職技巧;教導學生正確處理就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尋找失敗原因并調整目標和方向,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引起的各種心理問題。
4.正確引導戀愛觀,培養學生與異性的交往能力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與異性的交往,遇到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甚至危機應及時進行自我情緒疏通,或找老師咨詢,合理宣泄因此產生的消極情緒,維護心理健康。
5.強化心理咨詢機構的建設,構建“學校―班級―學生”三位一體的層級心理危機預防體系
首先,建立并完善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并構建起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組織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參加各種心理健康工作的培訓活動,提高做學生工作的基本素質,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避開或走出心理障礙的誤區。其次,發揮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積極作用,深入了解、關心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思想、家庭等情況并建立班級心理檔案管理機制;加強班集體的建設和學生間的交流,推動班級強大凝聚力的形成。第三,建立學生心理工作干部隊伍,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并定期對其進行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專題培訓以提升學生干部對心理健康工作的認識和工作能力,輔助教師開展班級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及時發現并引導問題學生。
6.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
高校學生工作者應主動關心學生成長,加強對心理問題學生的關注度;積極、及時、持續的與家長進行溝通,全面反饋并接收學生在學校、家庭的真實狀態,與家長共同商討學生的成長計劃,保證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作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希望與主要建設者,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成為在復雜多變和競爭日趨加劇的社會環境中抗拒誘惑、承受挫折、超越自我、迎接挑戰的關鍵。因此,高校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心理素質的優化,以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高明.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體系的構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69-70.
我國目前有在校高校大學生2000多萬人,而高職高專學生已達460多萬人,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的發展與就業,同時也關系到我國民族和社會學生出現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以此推算我國將有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這是需要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1、大學新生不適應新的環境產生適應障礙。適應能力良好這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大學新生從高中三年的緊張生活中走出來,邁進新的高校,學習環境、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模式等都與過去是不同的,這些學生需要打破原有的生活學習的準備,因此難免會產生心理困惑。如:失落、自卑、焦慮、抑郁。如不能及時溝通、解決、調整,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因此,我們應該特別注重對新生入學后的心理調整,幫助他度過新生生活。
現在大學生為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有其積極的一面,敢于創新、敢于探索、敢于挑戰等。而獨生子女在教育過程中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缺乏和他人的合作精神,不懂交往技巧,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為所欲為。家長的過度包辦代替,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后缺乏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事的能力,理解問題偏激。由于交際出現障礙,大學生遇到問題,找不著相應的人訴說、商討,致使問題愈大愈加重心理負擔,造成抑郁、焦慮等癥狀出現。另外又由于交際受到影響,致使一些學生不愿與他人進行交往,自我獨處形成孤傲、自僻、偏執等癥狀。同樣,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即使經過近一年的同宿舍、同班內、同年級的交往學習、生活,有時有個別學生還不能完全融入進去,游離于集體之外,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大二學生主要面臨情感障礙。大二學生經過一年學習生活之后,有了一定的適應及同學間的交往,看到同學之中成雙成對的逐漸增多,因此致使有些大學生不免要趕時尚、潮流,但是大學生的婚戀觀、人生觀有些并沒有完全形成,價值導向也會產生偏差。或者這些學生本身還只是一個讓人照顧的大孩子,并沒有形成在情愛過程中所擔負的責任與義務,所以情戀的穩定性與當學生遇到這些打擊之后,如果沒有合適的宣泄渠道,將心中的郁悶釋放出來,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而影響學生今后的學業、生活,嚴重者還會造成殘害生命的悲劇。對這些現象我們要給予積極關注,積極引導,減少悲劇產生。
3、大三學生主要面臨就業壓力。進入大學的學生往往會希望自己大學畢業之后尋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高薪、舒適、福利待遇好等等。然而現實又是這樣殘酷:一個職位要有幾個甚至上百個競爭者。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對工作往往高不成、低不就。高校每年擴招,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400多萬人。在這樣就業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特別是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對于出身貧寒之家的學生,上大學借不少錢或貸款,原指望畢業之后能找個好工作掙錢還債,可是找工作又是如此之難,所以這在學生心理上會產生嚴重打擊。
二、解決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對于高校大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不同狀況之下,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只要大學生具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參與集體生活,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緒平衡,心胸開闊,知行合一,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悅納自我、管理自我,就能夠做生活中的強者。那么高校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如何尋求對策呢?
首先,針對大學生出現的適應障礙和人際交往障礙,我們應該一方面積極發揮集體作用,互相了解,積極溝通融合。另一方面進行大學生心理量表測試,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尋找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解開心結,進行疏導。雖然大學生之間在個性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是同齡人之間也有許多共性的東西,比如興趣廣泛、思維敏捷、敢于嘗試、積極進取等等,所以我們既要看到共性又要看到個性。對于不同的個性我們不是抹殺取而一致,而是尊重個性,尊重差異,悅納自己,也要悅納別人,嚴以律己,寬于待人。
其次,針對大學生所出現的情感障礙,我們可以通過情感教育講座,情感教育輔導,通過琴棋書畫、唱歌跳舞、集郵攝影等活動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學生情感豐富,但不穩定,容易發生變化。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差,容易造成行為沖動。也就是說高校大學生在我們目前現行教育體制下,存在“知、情、意”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往往智商比較高,情商比較低,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因此,我們要從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出發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按照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的認知情緒理論: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引起,而是由于人們對事件的不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的信念所導致,同樣一個事件,人們認識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
第三,大學生就業壓力過大這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2012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一項調查顯示:51.4%的大學生因為就業壓力過大而產生心理問題。這不僅是大學生本身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一個問題。這就需要一方面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尋找職業的過程中,從容自如面對考驗。不怕挫折、敢于競爭、樹立正確職業思想和擇業觀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積極參于社會競爭。同時社會上加強就業市場和就業法規建設,完善市場機制,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
總之,高職高專學生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就要使學生學會維護和調適自己的心理。克服生活、學習中一切障礙,通過學習心理知識、心理咨詢與輔導及一切對心理健康有利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對未來充滿信心,使自己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的有用之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087-02
重慶市是西南地區勞務輸出大省,據2011年有關部門統計,重慶約有留守兒童200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長。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被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通過對我校幼師專業學生和縣內另外兩所職業學校學生的調查,結果發現:留守兒童幾乎占到一半,這樣一個比例引起了筆者對在校幼師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再一次的深思。對他們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給他們“特別的愛”。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著他們的一生。
1 中職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現狀
選擇就讀中職學校的普遍是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未成年的他們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選擇。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職業教育學生的資助和關懷也在逐年增加,政府、社會和學校等相關部門出臺諸多政策措施對留守兒童進行人文關懷和物質幫助,這些措施都有利于留守兒童的發展。但研究表明: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庭環境的影響。由于缺乏家庭的溫暖,使得他們不能正確地找到自我,不能適應身心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1.1 親情缺失,無安全感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久而久之,這必然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在我校的幼師專業學生中,有一部分住校生經常周末都不回家。當問及他們為何周末沒回家時,常聽到這樣的回答:“家里沒人,回家還是我一個人,沒意思”、“每次回去都要聽爺爺奶奶嘮叨,不想回去,學校還好玩一些”。這樣的回答總讓人內心陣陣酸楚。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1.2 關愛缺失,自信心不足
有一次在班上開展“小紙條講真心話”活動時一同學的紙條讓我記憶猶新,孩子這樣寫到:“當我進入初中的時候,我的爸媽都外出打工了,只有我和我妹妹兩個人在家,媽媽他們就把我們托付給大姨,我很不開心!每次看到別人有爸媽在身邊,有很多東西時,我很傷心!因為大姨他們很忙,根本沒有多的時間來管我們,我經常看到我妹妹躲在一棵樹后哭,那時我的心是痛的!”看著孩子內心的無助,想到孩子平時默默無聞,膽小怕事,我默默地告訴自己,一定要給孩子多一份關愛,多一些鼓勵,讓他們理解父母不一般的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的內心充滿關懷,充滿陽光。
1.3 有效交流與疏導缺失,性格偏激
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行為的孤僻、性格的任性、脾氣的暴躁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他們往往不能有效克制自我情緒,當遇到挫折和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表現得過分壓抑或者過分的激動,容易走極端。這樣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1.4 學習目標缺失,無上進心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想法,當初他們都是因為中考落榜才選擇職業高中,并不是懷著學技術才來職高的,所以他們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學習不好,但又不想那么早吃苦才勉強來職高混日子,等年齡稍微大些再直接找份簡單的工作,這就導致了孩子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還有的同學認為,只要平平安安地拿到一張高中文憑就可以了,也好向父母交待。很少的人會為了更高層次的生活而努力。學習動機的低層次阻礙了孩子的進步。
1.5 榜樣缺失,道德素養較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當孩子從旁人嘴里聽到有關自己父母種種不好的時候,比如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經常抽煙喝酒等等,都會給孩子還未成型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有的孩子便在無形中學習到這樣的壞習慣。班上曾經有一個女生常不自覺地就拿了別人的東西,當被發現后她也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就是有時候不能控制自己行為。后來她告訴我,小時候她拿別人的東西的時候她爸爸媽媽都不會批評她,進而形成了習慣。我花了好長時間才給糾正過來。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起著示范的作用,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模范和引導。
1.6 性教育缺失,性心理出現偏差
伴隨著生理成熟、心理發展以及與異性的交往,出現了青春期煩惱、情感問題。中國傳統教育談性色變,雖說近幾年也開始重視對學生進行性教育,但17、18歲的中職學生剛好處在性教育的盲區。隨著網絡的發展,像言情和黃色網絡、書刊這些傳媒工具對他們造成很大的身心影響,網絡上一些撲朔迷離的東西,剛好滿足了他們好奇的心理,加上家長和老師都反對早戀,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的心理,反其道而行。無人監管的留守兒童更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對他們的身心都造成極大的傷害。
2 建立信息平臺 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2.1 健全親子關系,滿足子女親情需求
健全的親子關系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對世界安全、信任的基本態度,可以滿足孩子對親情的渴求。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以促進孩子的發展。他們容易將“精神上的虧欠”轉化為“物質的補償”,簡單地認為多給孩子一點錢就是對孩子的補償,殊不知得不償失。不但沒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生活,而是將孩子推進了鋪張浪費、投機取巧的深淵。在網絡廣泛運用的時代,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視頻通話,讓子女和遠在外地的父母保持平等的對話與溝通,增加親子間的互信,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充分重視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才是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有力保證。
2.2 有針對性地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校作為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單位,應該為其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教育,在學習、生活上予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通過對于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的搜集,以及電子檔案的建立,可以讓學校和教師有針對性的去關心留守兒童,并且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記錄、匯總。此外,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定期為留守兒童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利用網絡咨詢“心靈驛站”等形式,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在網絡上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解開心靈疙瘩。而不用面對面地接觸,通過網絡信息平臺,更好地解決了很多孩子害羞,不善于與人交流的弊病。
2.3 通過網絡,開展家校聯系
加強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系,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同時也可以幫助家長走出許多子女教育問題的誤區。而網絡則憑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快速的優勢,成為溝通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一座良好的橋梁。
3 校園網絡的利用與監管 注意避免網絡的不利因素
留守兒童信息平臺的建立,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網絡聯系與交流。未成年兒童沒有一個完整的辨識好壞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學校要對網絡的利用權限做相應的授權和限制。比如,只能允許學生進入特定的網絡功能應用,避免學生沉迷于網絡的不利影響中。而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作為每個人的隱私,應該有相應的加密保護,只有相關的心理教師掌握和管理,來尊重留守兒童以及其他家人的隱私權。
總之,留守兒童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的關懷,雖說他們身上存在若干問題,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贊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同學的理解,老師的關心、家長的疼愛、社會的支持,都是他們尋找美麗人生的基石。而如何更好地運用信息平臺的建立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改進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蓉華.淺析親情“缺位”學生個性缺陷的成因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8,(03).
[2]謝嫵.職高學生心理問題現象分析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0,(16).
[3]賈文華.親子關系對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及啟示[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7).
[4]賀芬.重慶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誤區及其對策[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8(4).
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后,中斷12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重新蓬勃發展起來,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有限的教育資源,已使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定體系,達到了一定規模。“目前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總數超過150萬人,在校研究生數量達到110萬,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研究生大國。”2013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再次刷新紀錄,高達180多萬。長久以來,碩士研究生作為高學歷、高素質的精英群體,其心理問題受到人們的一致忽視。與之相反,目前學術界主要是圍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來展開研究。陳聞等人對290名碩士研究生進行SCL-90心理健康測評,發現: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遠遠低于全國成人水平。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碩士研究生數量的迅速增加,年齡和價值的降低化,以及全國各高校碩士研究生跳樓、自殺、變態等新聞的不斷曝光,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碩士研究生心理問題現狀
與本科生相比,碩士研究生社會閱歷更為豐富,心理素質更為成熟,具有更強的自我教育、自我調節、自我克制的能力,特殊的生活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決定了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必然存在許多獨特之處,也更具復雜性和隱形性。與本科生相比,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獎學金制度下的學習壓力
“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原則上每年碩士生不超過8000元,”實行研究生獎學金制度,給所有研究生公平競爭獎學金的機會。現行的獎學金由學校和政府出資設立,金額依次減少,可抵免全額或部分研究生學費。高校實行研究生獎學金制度已是大勢所趨,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學術研究和實踐活動的功利化
以獲得獎學金為目的,很多研究生抱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看書、做實驗,其過程除去痛苦和枯燥,毫無快樂和享受,其結果也往往并不盡如人意。由于論文在獎學金評定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一些碩士研究生靠花錢隨便在低級雜志上發表幾篇論文,或找人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學術欺騙和抄襲玷污了學術的圣潔。
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在參加實踐活動方面,很多研究生按照獎學金評定細則上的規定來參與活動,凡加分的一律參加,自己真正感興趣但沒分加的只好擱置一邊。
這種功利化的現實,不僅會降低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效率,消磨研究生的興趣和熱情,久而久之,還會產生內心壓抑、焦躁迷茫,悲觀厭學等損害研究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心理。
2、同學關系的冷漠化
對于尚不具有收入來源的研究生來說,獎學金是一筆不小的財富,而且在獎學金評定的過程中,零點幾分的差距就有可能降一等級,這種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同一專業同一宿舍的同學關系變得很微妙,大家平常聊天都對獎學金一事避而不談,暗自競爭,心懷芥蒂,輕松活潑的宿舍氛圍被緊張忙碌所取代。
(二)婚戀狀況的壓力
按照正常入學年齡,碩士研究生一般在24或25歲,一些工作后再考研的年齡更大,絕大多數研究生到了戀愛、結婚的年齡。很多研究生甚至把這作為學習期間的任務來完成。但實際情況確是,研究生一般自我期望較高,對擇友的要求也較嚴格,太過完美主義;或者潛心于學術研究,交際圈子較小;或者太現實,在婚姻的大門外徘徊等等因素導致正值戀愛年齡的青年人只能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生活世界,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焦慮、恨嫁、孤獨、富于幻想等心理問題隨之產生。
對于已婚的研究生來說,雖然已有生活伴侶,但也面臨著兩地分居的壓力,一方面要進行學術研究,另一方面還要擔負家庭責任,因此他們的研究生生活也并不輕松,也會或多或少的出現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
(三)自我期待的定位于現實之間的反差
作為精英群體,研究生對自己的期望要比一般社會成員、比本科生高很多,他們渴望實現抱負,幻想出人頭地。然而現實是,現在不少研究生坐下來不能寫,站起來不能說,跑出去不能干。讀本科時,面對就業壓力,選擇考研,但是,考上之后怎么讀,自己的興趣在什么地方,目標在哪里,對這些問題部分碩士研究生并不是非常清楚,由此導致定位不準確,就是從上課到兼職,再找工作,這就是是碩士生3年生活的普遍寫照。相對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研究生對這些空閑時間沒有很好的規劃,面對物質的誘惑,加之科研的枯燥,大把的時間都白白浪費掉。知識儲備不夠,社會經驗不足,與人交往能力欠佳,每每想到這些,心理已日趨成熟的研究生倍感迷茫而又無能為力,不付出努力去設法改變,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我質疑空虛厭學的悲觀心理,使本來應該積極陽光的研究生生活變得痛苦煎熬而又一事無成。
(四)自身角色的沖突
碩士研究生的角色是一個多面體,一方面,碩士研究生已進入成年階段,身兼成人和學生的雙重身份,有些碩士研究生為人處世學生氣十足,甚至略顯幼稚,也有一部分過于圓滑世故,工于心計,二者處理不好都會影響到人際交往。另一方面,一部分碩士研究生還扮演戀人、父母、員工的角色,在眾多角色轉換中,哪一個協調不好,都會產生沖突,任何一個角色都有可能成為產生心理問題的導火索。角色的復雜性決定了碩士生比本科生產生心理壓力的幾率要大的多。
(五)經濟壓力
與本科生相比,碩士生一般選擇在一線、二線城市讀研,以彌補自己本科時的劣勢。這些城市消費指數往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碩士生的生活支出比本科生要多,經濟壓力比本科生要大。加之,高昂的學費和現行的資助模式,令碩士生倍感艱辛。經濟基礎決定上次建筑,生活貧困的學生更容易產生自卑、敏感的心理。許多農村的學生由于視野不開闊,興趣不廣泛,在同學面前不敢說話,朋友不多,人際交往少,孤僻,自閉,缺乏自信同時又有較強的自尊心。敏感脆弱的神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交往。事實上由經濟壓力引起的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更為常見也更為嚴重。2004年的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和2006年河南大學李征20分鐘連殺七人的事件,同樣的家庭貧困,同樣的不善交際,同樣的心靈扭曲,不能不引發我們一連串的思考,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誘發碩士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復雜的,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對碩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陳亞麗.獎學金制度下碩士研究生心理壓力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2011(15).
[3]朱效傳,吳艷艷.大學生心理問題探析及對策[J].新西部,2007(24).
[4]杜婷.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5.
[5]鄭霞,苗元江.研究生心理問題現狀[J].企業家天地,2007(10).
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水平的節奏在不斷加快,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每個社會人都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在與日俱增。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著自身的年齡特點,也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如何使大學生群體遠離心理問題的困擾,擁有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和更加強健的體魄,勇敢地面對社會競爭帶來壓力,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已成為需要各高校盡快解決的一道難題。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1.戀愛引發的問題
戀愛是誘發一部分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大學生由于一時沖動早戀甚至早婚,耽誤了學業,有的因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更有甚者走上犯罪的道路,令人痛惜。
2.自我定位不確定
進入大學階段,學生會逐漸開始有意識地思考人生,不斷地反思自身的優缺點。但在制定學習目標、規劃人生等問題上往往容易陷入矛盾和迷茫的境地。
3.對學校環境不適應
進入大學會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很多很多,有些學生會對這樣的情況難以適應,心理落差較大。大學的人際關系也要比中學復雜得多,一些同學很難和其他同學友好相處,于是心生煩惱。大學生活中,需要學生獨立解決很多生活問題,這對那些在家過慣了“少爺”“小姐”生活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回避不了的難題。在中學階段,教師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勁頭一般都會把大學描繪得很美、很自由,令人向往,致使一些學生以為只要踏進了大學的校門就萬事大吉了,但是當真實情況出現后,學生突然發現心中的美好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考試一樣要承受很大壓力,競爭似乎比中學時還要激烈。此外,在學習方面,大學教育注重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不再時時提醒、手把手灌輸,要想學到更全面、更深層次的知識都得靠自己自學。一些學生難以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加之未能調整好自己的學習心態,考試后經常出現掛科的情況,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嚴重者甚至失去了對學習興趣和信心。
4.就業壓力大
而今,大學生畢業后需要自主擇業、雙向選擇,這種情況使大學生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尤其是那些家庭經濟狀況有些困難的學生,當他們面對就業的難題時,內心會更為敏感,有些學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所以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也相對較高,他們面臨的壓力也比一般社會成員要大。社會的轉型、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無形中也增加了大學生求職和就業的壓力。
2.校園環境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其中很多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對于集體生活不習慣,而大學生活是相對獨立的集體式生活,這就要求他們既要做到生活自理還要有奉獻精神和團體意識,不然可能就會感到孤獨、寂寞、焦慮和壓抑。如果在學習方法和方式上墨守成規不能靈活運用知識,也會致使一些大學生因在學習上遇到挫折而失意沮喪。多數大學都是面向全國進行招生,所以學生會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他們的習慣和個性差異也較為明顯,這很容易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問題。若無力自己處理好這些事情可能會引發他們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
3.家庭環境的影響
現代社會,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普遍存在。父母的強烈期望,可能成為大學生勤奮學習的動力,對有些學生而言,也可能成為他們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此外,很多貧困的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還得背負高額學費和生活費帶來的壓力,通過勤工儉學來維持學習和生活,因此,他們所承受的心理負擔遠超過了其他同學,會極易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三、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
1.引導大學生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正確認識自身,學會自我心理調適。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與輔導課程。
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
4.通過多種媒體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有效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困惑。
5.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6.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7.開展相關社會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薛敏.提升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之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8(6):78-80.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7-0177-03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正常學習、交往、生活、發展的保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當代大學生是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信息化和網絡時代、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在社會發生廣泛而深刻變革的新時期出生和成長的。他們深受我國正在經歷的“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影響,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顯著增強;他們要完成很多人生發展的重要課題,要去面對紛繁復雜、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內心存在諸多疑慮,致使他們的心理困擾增多、心理壓力加大、心理問題多發。影響或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背景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四二一”家庭結構,造成部分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群體性格
當代大學生主要是80后、90后群體,童年的朋友更多的時候不是同輩群體,而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是過早成人化的一代,是被催熟的一代。獨特的“四二一”家庭結構使得80后一出生就成為家庭的核心,這是他們形成“自我中心”人格的關鍵因素,而這種“自我中心”使得已經長大成人的他們在面對愛情、婚姻時產生巨大的代內沖突。
2.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缺失
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成長進步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由于家長對他們的過高期待,過分保護,使其對家長的依賴性強,導致他們認知和情感發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
3.大學生未接受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匱乏
當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學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識匱乏導致學生心理調適能力不足,進而使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不足,埋下了誘發心理問題的隱患。
4.高等教育的改革拓展了大學生的素質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經歷由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教育由常規教育向三創教育的轉變。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1.心理健康與否的判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關系,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測量,其標準是隨著時代變遷和文化背景變化而變化的。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其心理健康的標準大致可概括為:智力正常,自我評價得當,情緒調控能力強,社會適應良好,人格完整,人際關系和諧,學習動機明確。
2.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正值一個發展時期,是從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狀態向成熟狀態轉變的過程,也是各種矛盾的思想觀念發生碰撞、沖突的時期,還要面臨復雜的角色轉換問題。因而,大學時期正是各類心理問題的高發階段。筆者了解到,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學業、人際關系處理、戀愛問題、性健康、性格和情緒調節以及特殊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涉及面較廣,深入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落。
3.學業問題
具體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和學習動機功利化;人際關系問題主要表現為很多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與人和諧相處;戀愛問題則主要體現為情感的迷茫、不正確的戀愛觀以及如何應對失戀;性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性反應,產生了墮落感、恥辱感與性罪惡感,把性與不潔聯系起來并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性格和情緒調節問題具體表現在抑郁和情緒失衡。
4.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
(1)網絡群體。網絡這把雙刃劍給一部分大學生帶來了困擾。
(2)貧困大學生。貧困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于非貧困生,人際關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負擔過重的現象在貧困生中較為普遍。
三、切實加強和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健全制度,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運行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適應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反映在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新生身上。根據國外精神疾病的研究結果,社會心理適應不良綜合癥的表現特征是受到不良刺激以后三個月,人們的心理對社會刺激產生一種適應不良的反應。由于生活環境、人際環境、學習內容和方式以及角色地位的變化,一些大學新生無法在短時期內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自豪和自卑的矛盾,渴望交往和孤獨的矛盾,獨立和依賴的矛盾,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等,并由此而產生一系列癥狀,如學習方面有考試綜合癥、學習適應不良癥等;人際關系方面有社交恐怖綜合癥、異性恐怖綜合癥等等。根據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社會心理適應不良引起的綜合癥患者有42. 35%,在被調查的170人中,其中由社會心理適應不良引起的綜合癥患者有17人,占總數的10%。從大量的調查資料來看,這個比例有上升趨勢。此外江光榮也提出:心理適應問題明顯高于其它心理障礙,特別是在大學新生中,適應不良已成為首要而普遍的問題。
眾多的研究顯示,大學生中有四個高危群體,即新生群體、貧困生群體、單親家庭群體和畢業生群體。新生群體是很多學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首先予以關注、研究和開展心理調適的群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調試,提高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是整個大學階段教育工作的基礎工程。近些年的大學新生與早期的大學新生的情況有所不同,早期的大學新生(如79級——82級)很多都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而近些年的大學新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社會閱歷淺、思想較單純、自主要求強烈而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較低,基本上保留著中學后期即青年初期的一些心理特點。從中學進入大學,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此幫助大學一年級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對他們進行相關的心理適應方面的調整至關重要,這也是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預防為主”原則的體現。應該通過有組織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完善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品質,提升其心理適應能力,使大學一年級學生能對四年的大學生活有更好的規劃與憧憬,幫助其迅速進入角色,處理好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由于適應不良所產生的問題。
國內解決大學生入學適應問題主要是采取思想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咨詢等形式,這些形式對于幫助大學生順利適應大學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實踐證明,針對全體新生開展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于教育面廣、對象分散、內容缺乏針對性、教育周期長,因而對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的作用很有限。多數大學新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適應與發展的問題,采取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更適合多數大學新生的需要。
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從宏觀上來看,高校開展團體心理咨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不斷地接受社會環境的熏陶,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聯系、人際關系。這種群體關系既可能使人得到滿足和發展,亦可能使人受到阻礙和傷害。事實上,人類的許多適應或不適應、心理健康或障礙往往起源、發展、轉變于人際關系中,這在人際關系日趨頻繁、復雜的當今社會更是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高速發展,競爭機制的導入,造成躁動起伏、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威脅心理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多,而這種社會大氣候也沖擊著大學校園,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增多,心理適應不良加劇,精神疾患的發生率不斷增高。國內已有許多調查研究表明,在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約有10%-30%的人有心理問題。而他們的心理問題相對集中在某些方面,比如與環境適應不良有關的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問題等,把具有相同性質心理問題的學生組織起來,通過團體咨詢這種應用范圍廣泛的咨詢形式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嚴重不足,學生心理疾患增多的情況下,開展團體咨詢就顯得尤為必要。我們應該對這種方法進行大力推廣,改善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
參考文獻:
[1]趙君.21世紀大學生心理問題發展的五個趨勢[J].中國地質教育,2003(3).
[2]江光榮:社會變革與人的適應[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哲社版),1995(6).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不斷進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各高校相繼建立了引導和干預機制,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社會在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的時候卻忽略了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當前,高校學生工作難度大、任務繁多、突發性事件多,影響著高校輔導員心理的健康發展。此外,由于輔導員是我國高校中的特殊群體和教師中的特定角色,特殊的工作性質和特定的職業角色,不僅使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比普通教師大,而且對他們心理素質的要求比一般教師高。因此,關注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是提高學生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的需要,而且對于全面開創高校學生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一)事務繁多和任務繁重
高校輔導員每天面對的是大量繁瑣的事務性工作,所謂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就是輔導員工作的真實寫照。高校各部門各項工作落實到學生層面,執行者都是輔導員,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落到了輔導員的身上。有時,高校各部門的規定或者管理不科學和合理,輔導員不但要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還要及時執行,因此,所面臨的任務極其艱巨,進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教育效果的周期性長和工作量大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時間,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好每一項瑣碎的工作,但是輔導員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其工作的業績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明顯的成果,這樣輔導員難以產生成就感。
(三)職責不明確
各高校均明確了政治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其主要任務是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在現實中輔導員的主要精力和時間卻花在了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管理;第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學生黨團組織建設。在工作中政治輔導員實際上還承擔了大量的具體事務性工作。如:出早操,檢查宿舍衛生、課堂紀律和考勤,評定各級各類先進,獎、貸學金(有的高校甚至評定獎學金或學生畢業的學分或績點都要輔導員來算),安排學生勤工助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和文體活動。此外,還要反饋教師授課效果,做好專業分流、實習安排,從事部分教務工作,追繳學費,安排學生宿舍,反映伙食質量,等等。有的領導認為:“凡是與學生有關的事,就是輔導員的事。”職責不明,評估考核也就無從談起。
如此繁雜的事務,使輔導員沒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深入細致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沒有時間去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和提高,從而使輔導員對本職工作熱情和興趣降低,由此還會形成工作被動、不動腦、工作效益低下的惡性循環,最終誘發工作心理疲勞和厭煩。
(四)突發性事件多
當前,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已經成為各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平安、創和諧、促穩定”的理念不斷加強,學校各級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而其中輔導員是直接責任人。為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和學生人身安全,輔導員基本上是“5+2”、“白+黑”24小時待命,隨時應對學校可能出現的突發性事件。而且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了“出了問題,一票否決”的制度,輔導員一旦處理事情不當,輕則挨批寫檢討,重則考核不合格扣獎金甚至可能被解聘丟掉飯碗。輔導員長時間處于這種精神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中,工作壓力得不到及時舒緩,勢必導致身心的疲憊、心理疾病的產生。
(五)多重角色的沖突
高校輔導員與其他系列教師相比角色需求是多方面的,一個輔導員往往扮演著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學生保姆”、知心朋友、師兄師姐等多種角色。輔導員在將不同的角色加以融合和組織時,常常會碰到兩個角色同時為他提出相反的兩種要求。如輔導員既要樹立角色權威,又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既要履行管理的職責,又要如同學生的保姆;既要樹立輔導員的領導地位,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輔導員為了成功扮演多重角色,就不得不在面對學生時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同角色需要之間的取舍必然引起心理沖突,導致焦慮的產生。
(六)職業認同感和個人成就感低
輔導員的工作崗位既無教學人員的中心地位,又無行政人員的政治前途,加上很多高校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既沒有科學的考核制度,又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和保障體系,使得輔導員的業績得不到肯定,收入得不到保障,職務得不到晉升,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很多輔導員還面臨著結婚購房、贍養父母等諸多現實問題,這些使得部分輔導員對自我的出路產生了后顧之憂,最終喪失了對職業的熱愛和應有的敬業精神。
二、改善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高校輔導員的種種心理健康問題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工作應激(壓力)需要組織和個人共同解決,否則,個人成功應對應激的策略只是幫助雇員從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求生存所用的臨時補救方法。面對如火如荼的社會和高校改革及由此催生的種種問題,首先社會和學校應該創設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統,其次輔導員自身要注意加強自我調適,以更好地保障身心健康發展,進一步促進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
(一)自身
1.充實有關心理健康知識。這是自我心理健康管理的基礎,如形成合理的壓力應對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尋求心理援助等。
2.培養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素質。主要指個人應付、承受及調節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如情緒是否穩定,情緒反應是否適度,意志是否頑強、果斷,人際關系是否和諧。
3.改變不良行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這是免除一些疾病的根本方法,如生活規律、經常運動、不吸煙、少飲酒、戒毒、戒賭,胸懷坦蕩,工作生活松弛有度等。
4.創造良好的小環境。主要指家庭的物質、心理環境,如生活、學習、休息和娛樂條件,家庭成員間和睦相處、關心照料等,這對保持良好的心理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
5.建立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制訂心理健康計劃(目標、措施),并做好定期自查。
(二)高校
1.明確崗位職責,進行科學定位。
長期以來,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定位一直是學生工作中有爭議的問題。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如輔導員應做什么不少人還不清楚。沒有一個清楚的定位,沒有明確的職責范圍,嚴重地影響了輔導員職能的發揮,也使很多輔導員覺得很迷茫,使輔導員隊伍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在高等教育的發展對于管理者專業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工作面臨嚴重考驗的今天,要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科學定位,改變輔導員重管理和服務,輕引導和教育思想的狀況。
理順輔導員和教務管理人員、辦公室人員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關系,明確輔導員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進行科學的定位,把輔導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發揮其思想教育的職能,確保輔導員隊伍的穩定。
2.建立輔導員心理保障機制。
當前,由于輔導員一般都比較年輕(大學畢業1―4年的居多),心理承受力也不是特別強,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輔導員雖然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但是也不知去哪里求助,所以,高校及有關部門應建立輔導員心理健康保障機制。
3.加強輔導員隊伍的素質建設。
隨著知識經濟的日新月異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的加快,學科的交叉、滲透和綜合化趨勢日益顯著,競爭日益激烈,對高校輔導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建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自信心,提高整體素質,克服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各種心理疾患。
4.優化各項輔導員管理機制,優化輔導員的成長和工作環境。
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系統可以充分提高輔導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在工作機制上,高校既要保證輔導員工作重心不轉移,又要允許輔導員把鮮活的思路帶到工作中。在獎懲激勵制度上,高校要改變“無事就是功,有事功全無”的觀念,而是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對待學生問題,在人事機制上,要根據輔導員自身情況和綜合素質,建立科學合理的流動機制和發展規劃,允許換崗流動,給輔導員提供各種施展才華和體驗成功的機會,并根據輔導員的工作實績、思想素質和個人專長,培養一批專業化水平高的輔導員隊伍。要激活用人機制,優先提拔優秀輔導員走上領導崗位,使輔導員看到工作有出路。在后勤保障機制上,建立人員經費、設施等落實投入機制;要同培養教學科研骨干一樣,把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教師隊伍整體培養規劃和年度培養計劃之中;要創造條件鼓勵年輕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因為現在各高校現招的輔導員基本都是碩士)或進修有關課程,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只有出路解決好了,才能從根本上穩定這支隊伍,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優化輔導員的成長和工作環境,為高校的穩定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延民.關于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及心理維護的思考[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6.
[2]陳翔.高校思政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探析及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12-108-2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藝考熱”的全面興起,我國藝術類高校畢業生人數猛增。令人堪憂的是,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新成長勞動力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在這種形勢下,高速發展的經濟對就業的拉動表現出后勁不足的情況,大學生就業形勢空前嚴峻,藝考熱與就業難的矛盾日益突出,引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多數藝校采取實習的辦法,然而,在實習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期待著圓夢的藝術類學生在現實環境中困難重重,出現了各類心理問題,對其自身就業帶來了極大負面的影響。本文針對當前藝術類大學生實習時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及產生原因展開分析,并對如何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況提出建議,以期對促進其順利就業、長遠發展有所裨益。
二、藝術類大學實習生就業心理現狀及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所謂大學生就業心理,指的就是大學畢業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而它的產生、變化及發展又與學校、專業、學生年齡、心理素質等密切相關。藝術類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實習過程中,除了會出現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就業心理之外,往往還會表現出有別于普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以“你的就業優勢和劣勢”為主題的問卷調查中,分析統計結果發現,參與調查的1000名藝術生中,約72%的人對自身就業優勢和劣勢不甚了解,缺乏科學的職業規劃。在對這些藝術生的進一步調查中發現,對未來就業前景充滿信心的僅占總人數的23%,更大一部分數量的學生雖臨近畢業但對所學專業缺乏信心,認為自己的就業前景渺茫。實習過程中的藝術生,最普遍的心理問題在于期望與收獲不成正比,高投入與低回報之間的矛盾是引發學生心理失衡的關鍵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來講,可從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學生自身原因三方面展開分析。
(一)社會原因
從當前整體社會環境來看,“藝考熱”持續升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媒體對藝考的報道宣傳過于夸大,甚至有意渲染,每年都會用大量版面和精力對藝考進行專題報道,對受眾造成只要參加藝考都有“丑小鴨變白天鵝”的可能的誤導。其二,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觀念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影響,在博士、碩士遍地的當代,沒有學歷就沒有“面子”。在高考體制下,能夠進入本科大學深造的學生畢竟數量有限,而藝考對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為這些成績中下游的學生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成為這些考生的選擇。此外,藝術院校不斷擴招、藝校就業市場中存在不正之風等,致使藝術生踏上實習崗位后,面對紛繁復雜的就業環境,價值觀極易受到沖擊,產生抑郁、焦慮、心理失衡等問題。
(二)家庭原因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媒體、高校、親朋好友等周圍環境的大肆渲染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送進了藝校,以期實現“明星夢”。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藝術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物力、人力,這從客觀上加大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在父母高期望的背景下,基于實習現狀面臨諸多困難的藝術生而言,極易產生心理壓力。
(三)學生自身原因
實習中的藝術生多在22~24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涉世未深,各方面經驗不足,是非辨別能力較弱,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加之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性格多任性、心理較脆弱,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性較強,一旦在擇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極易產生心理問題。
三、加強就業指導,促進藝術類大學生就業
(一)完善社會就業制度
從藝術院校來講,應加大改革力度,明確辦學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完善課程體系。從政府來講,應高度重視完善落實藝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和資金支持,在國家宏觀政策上給予相應傾斜;鼓勵藝術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從國家政策層面幫助藝術生消除后顧之憂。從用人單位來講,應規避各種就業歧視,規范市場秩序,為藝術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重視家庭教育
對于藝術生,家長應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及就業形勢這兩大實際,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作出科學合理的期望,不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尊重孩子主觀意愿,支持學生不斷上進。加強與孩子間的溝通與交流,及時疏導其實習中產生的心理問題。
(三)學生就業心理自我調適
樹立正確的擇業價值觀,有助于突破心理困境,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準確定位自身就業能力,結合自身特長優勢及興趣愛好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善于在求職過程中揚長避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自我、完善自我,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結束語
針對當前藝術生實習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心理問題,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應高度關注,藝術畢業生也應積極主動地開展自我調適,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就業心態,才能形成最佳的就業狀態,才能逐步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
參考文獻:
[1]田麗華.藝術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的思考――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0).
4.1 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
4.1.1 內部控制環境和管理的不足。
(1)C 信托公司組織結構存在的問題。
各組織結構管理責任不夠細致,管理界限不夠明確;各組織部門中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內容混淆凌亂,管理辦法出臺滯后緩慢。各組織部門間監督制衡機制不充分,容易漏查風險事項,一旦出現某些經營問題,董事會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對策。大股東意識過于強烈,干預了過多的治理結構設置和經營治理過程,不利于業務風險把控和小股東的利益體現。
(2)部門設置和權責監督存在的問題。
C 信托公司根據《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治理指引》逐步建立健全了部門結構設置,明確了業務管理機制,在信托業務流程上制定了前臺承攬、承做和部分承銷的業務模式,中臺配合前臺做好風險調研和把控的業務決策模式、后臺根據業務情況管理存續業務運營的模式。對于固有業務和信托業務也實行了完全的風險隔離,會計核算單獨設置,業務團隊分開管理、風險決策相互獨立。雖然部門設置與權責分配已經較為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第一、高管管理分工和部門設置不夠科學。管理層分工未遵守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高管管理范圍未按業務領域劃分,業務管理重復雜亂,牽扯精力過大,不利于風險點的及時發現和風險事后的快速處理;有的高管還同時監管前臺和中后臺,沒有起到中后臺風險監督、權利制衡的應有作用。例如主動管理項目的最終決策者為董事長,因主動管理項目前期風險評估要經多層審批,最終審批者為董事會委派的董事長,而董事長為第一大股東指定人選。這種審批設置不利于公司的獨立發展經營,比如對于大股東青睞的業務風險審查可能有所松懈,尤其是關聯交易風險難以規避。再者,公司副總業務分工不夠科學合理,有些業務高管不光負責前臺業務部門業務審批,還要負責中后臺部門的運營管理,當后臺管理部門提出異議時,業務承辦部門決策者和中后臺監督部門決策者同為一人,再加上業務高管的業績壓力,使得最終決策偏向業務。使得前、中、后臺的監督制衡作用不能更加科學的發揮。
第二、前臺部門設置數量過多,業務領域亦沒有顯著的區域規劃,造成了各部門間競爭激烈,偶爾發生業務沖突的局面。這種多部門合作同一交易對手的業務處境,容易留給對手方管理混亂的印象,不利于公司品牌的塑造。前臺業務部門業務類型基本類似,部門間沒有業務重點劃分。在房地產信托業務盛行的當下,各業務部門為了追求當下的效益,所開發的業務全部都與房地產相關,這不僅使得公司各項業務指標不能滿足監管要求,而且帶來了監管風險,更不利于公司經營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一旦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對 C 公司的經營發展將會帶來致命的打擊。
第三、業務內部審批流程過于繁瑣。根據公司業務分工,業務審批流程為業務部門發起,然后依次經風險管理部、合規法律部、風險總監、業務副總、總經理同意后即可承做。業務審批完成后業務部門即可商議簽署合同等協議文本,等合同及業務款項落實后即可成立項目。但是在集合項目成立出款時,又要重新審批成立流程,成立審批簽字部門還加上了理財銷售中心、托管業務部等中、后臺部門,如若中后臺部門對已經簽訂的合同或者業務落實意見提出業務風險異議,將會使得業務繼續難度大幅增加。如果已經簽訂的合同不做,公司將面臨違約風險,如若將持續進行風險異議項目,這將會大大增加后續的項目管理工作量。這種業務審批流程和業務成立流程的雙重審簽不僅使得前臺業務部門要分出大半的精力在浪費在內部流程上,增加了業務承做者的工作量,同時也嚴重降低了業務承做效率,難以在行業中樹立起高效率團隊聲譽,潛在中影響了業務承攬量,影響公司營業收入,更重要的是不能在業務審批階段發現解決風險,風險一旦發生將會嚴重影響公司聲譽。
第四、存在部門職責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弱化了公司風險管理的能力。在業務調研階段,因為業務承辦部門不光負責業務承攬承辦,更要擔負起項目風險合規可行性調研的重任,雖然公司要求項目調研必須雙人前去,但是卻沒有明確風控或合規部門必須同去考察,使得業務調研全部成了前臺業務部門的職責。前臺業務部門即是業務承辦方,又是可行調研方,在績效考核壓力下或績效提成誘惑下,調研情況難以體現務實公正的原則。
(3)C 公司發展戰略存在的問題。
C 公司只是在少數文件中提到發展戰略且該戰略過于宏觀,即沒有對戰略發展的步驟環節進行細分,也沒有對發展戰略的實施提出詳細的時間規劃,不利于戰略的發展實現;沒有考慮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的環境變幻因素,沒有對發展戰略的風險進行調研和預估,不利于預判風險,更不利于發展戰略的經營定位;戰略實施過程中沒有引入監督機制,任何事情缺乏監督,都會對目標的發展和實現造成推進動力不足和執行局面偏離的嚴重后果。
(4)人力資源管理風險問題。
一、人員招聘機制過度僵化,完全按照大股東人員招聘機制進行人員錄用,不能靈活掌握、因地制宜的實施人員準入原則。比如對于業務人員、理財中心人員錄用方案也完全參照大股東制定的中、后臺人員錄用準則,不管應聘人員業務能力或營銷能力如何,只要學歷不達標,就絕對不準錄用。這種情況使得公司一些業務拓展和理財銷售缺乏人員補充,而一些后臺部門存在人員過多的情況,給公司業務拓展和理財銷售帶來了局限性風險,不利于業務的擴大和拓展。二、人力資源在引導鼓勵員工職業發展方面缺少完善的有力的激勵機制和引導機制。公司沒有形成系統的員工培訓制度,公司除了對新入職員工進行基本的業務和合規培訓外,對于老員工的學習充電基本沒有過刻意的安排,在加上學習激勵機制的不完善,容易導致人員學習怠慢,不求上進。在加上現如今業務創新頻繁,風險藏匿隱蔽,員工業務素質高低與業務風險的發生與否存在著最直接的關聯關系。三、前臺業務人員激勵機制不足,懲罰機制量度太重。C 信托公司對于前臺業務承攬承辦的績效激勵不足同行市場績效激勵的五分之一,遠遠低于行業激勵水平;而承辦業務一旦發生風險,卻要用將來的業務收入承擔風險業務百分之百的損失。這種獎懲機制容易促使業務人員將可以承攬的業務推介給其他同行機構,從中謀取毫無風險的推介費,對公司效益增長帶來巨大的風險。后臺激勵實行級別差異化管理,資歷老的人級別相對較高,年輕員工級別普遍較低,無論工作貢獻大小均按級別進行工資考量。這種工資績效安排不利于激發后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容易產生怠工的風氣,不利于項目后續風險的管理和發現。
4.1.2 風險評估缺乏規范性及專業性。
風險評估工作作為 C 信托公司業務測評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已經相對完善,風險評估流程和架構較為健全,具體評估流程已形成規范化的模式。雖然 C 信托公司在風險評估的流程構建上已經比較健全,但是其不管是在事務管理類業務還是主動管理類業務的風險評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處。
事務管理業務(通道類業務)風險評審存在的問題:一、公司缺乏統一有效的風險評估準則,只是根據不同的業務零散的提出風險點。二、通道類業務后續管理模式一直較為粗獷,報酬率相對較低,自 2018 年始,資管新規實行以來,通道類業務穿透底層的管理模式給信托公司帶來了繁雜的管理任務風險。三、曾經盛行的通道類業務使得C 信托公司過度依賴此類業務,主動管理業務能力不足,不能適應當下業務轉型的需求。
主動管理業務風險評審存在的問題:三會評審流程已經非常完善,但是由于業務創新需求越來越旺,風險點隱藏越來越縝密,即使風險業務偶有發生,但是由于業務規模較大,一旦業務出險,也會給公司經營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失。另外,三會評審專家和領導業務接觸范圍有限,把控種類不夠全面,不能更有效的規避風險、發現風險、適當的解決風險。比如由于 C 公司擅長從事與房地產及相關行業有關的業務,對于房地產風險把控還算精準,當要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時卻不知如何進行風險審批和裁量。
4.1.3 信息系統建設利用不充分。
C 信托公司雖然建立托管運營部,負責項目的后續運營,但是由于由于后臺運營部門和前臺業務部分后續管理職責分工不明確,并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統使得受托運營部與前臺業務部門分享信息,從而導致前臺業務部門仍然要分出部分精力管理存續項目。另外前臺業務人員還需對項目風險管理情況實施持續監控,對項目成立后各種風險信息進行考察、調研、分析和處理。在 C 信托公司,每個前臺業務人員都肩負著眾多責任和義務,不但要持續拓展、報送、成立新的項目,還要抽出時間應對項目貸后檢查,提交存續項目的事后調研報告。再加上 C 信托公司并未制定項目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的制度細則,也未對存續期項目期間報送的管理報告作出明確制度規定,使得項目過程管理事宜分工不明確,監督不到位。造成了項目前期和中后期管理過度集中于業務部門、管理混亂、拖沓、不及時,更無法對存續項目潛在風險作出專業和綜合性的預判。
公司經營管理層對項目運作狀況、潛在風險等管理事宜無法全面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材料,存在嚴重的因信息失衡導致信托財產受損的風險。當風險發生時,倘若業務部門未能及時向公司報送涉險項目情況,公司管理層則無法及時制定風險處置預案,造成公司不能全面識別其所面臨的風險并延誤最佳的風險處理時機,對公司和客戶帶來不確定的損失。
C 信托公司并未建立滿足業務發展必須的信息管理系統,項目收益計算與分配、各項數據的統計規整、客戶資源庫管理、交易對手方信用評級均停留在業務部門人工統計的初級階段。項目數據庫建設的嚴重滯后也是導致 C 信托公司風險管理信息不對稱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業無法通過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對海量項目數據庫信息進行處理,僅靠人工統計和核算,不但不能及時對風險做出預警、報告、分析、決策、處理,還有可能在風險發生之時造成緊急應對機制的失靈,引發難以預料的系統性風險。
4.1.4 內部風險監督管理不夠科學和專業。
C 信托公司項目風險管理監督管理部門主要為業務督察部和業務審計部。業務督察部主要是對項目的事前和事中進行監督檢查和提示風險;業務審計部主要是對督查和風險部門提出的風險項目進行會計審計核查。按照公司部門職責規定,業務督察部主要負責開展現場及非現場貸后檢查工作,對項目或信托合同約定的抵、質押事項進行核實,對發生的違法違規經營,已經或可能導致損失和影響的事件,及時向合規法律部和風控部報告。審計部門對自營業務和信托業務均有審計核查的權限,可以根據情況隨時調閱資料進行例行審查。雖然公司風險監督管理比較嚴格,但依然不夠科學和專業。
第一,項目風險監督排查頻率低,排查范圍窄,排查力度不夠,形式過于表面化。C 信托公司對于存續項目風險監督檢查安排還未形成一種制度化的時間安排,部分監督排查都是為了應付監管部門的必要檢查。大部分排查也是讓前臺業務部門提供風險排查表格,按照制式要求填寫項目要素。第二,內部風險監督部門精力主要集中在事后的監督檢查上,對于風險發生前的監督安排沒有做到有效的抽檢。比如監督部門經常關注的風險類別為已發生風險或者監管部門提示類風險,而不是將精力放在事前防范上。第三,風險監督部門人員辨識風險的能力有限,專業性有待提高。業務督查和審計部門人員主要精通專業為會計,平時監管材料主要也是交易對手的三大報表。雖然會計報表能夠反映一個交易對手的經營情況,但一個風險項目的發生,財務數據往往是最終結果的數據體現,而不是風險發生的緣由體現。管理監督風險不僅需要會計類人才,更需要相關業務行業的綜合分析型人才。只有做到學習研究各行業領域消息資料,經過綜合分析引發風險的緣由、預知風險發生的概率,才能更好的在風險發生時提前規避。
4.2 公司業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4.2.1 業務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C 信托公司信托業務重點是投融資類項目,所以作為困擾投融資項目的傳統風險類別--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政策風險依然是信托業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尤其是交易對手的信用情況更是項目調研的重中之重。C 信托公司通過搜集行業風險案例結合公司內部風險案例,針對常見風險制定了風險管理對策辦法。C 信托公司業務投向主要分布在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行業,交易對手篩選主要定位在行業中排名靠前(比如排名前一百)的大型地產商或者有大型地產商聯保的企業,雖然經過篩選后的企業已經算是行業翹楚,但隨著市場經濟下行和某些行業政策的影響,C 信托公司踩雷的風險項目也是達到了歷史高位,在不敢打破剛性兌付的行業形勢下,兌付危機也偶有發生。對公司的經營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樣對股東收益也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從現階段 C 信托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來看,針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政策風險的事前防御措施與行業其他信托公司相比存在較大的管理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用風險永遠是 C 信托公司最重視的風險之一。首先,從信用風險處理情況來看,C 信托公司缺乏高效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未能從整體的管理層面出發,充分實施對交易對手的授信評級制度,同時,缺乏為信用風險數據提供基礎的內部可查信息化數據庫。其次,C 信托公司把存續項目風險管理的重任放在經辦業務部門的傳統做法,不僅導致風險項目管理信用風險發現不及時、不完善,還拖累了業務部門拓展業務的前進步伐,阻礙了信托業務發展的速度。最后,C 信托公司篩選交易對手時沒有形成規范的篩選流程,主要是由業務部門根據業務類型和交易對手方行業排名及股東背景進行篩選,然后再采取傳統的定性分析為主的方式,主要措施包括還款來源分析、經濟效益分析、壓力測試及財務數據指標與行業平均水平比較等。
第二、操作風險作為組織結構流程設計的重要因素,未能引起 C 信托公司重視。C信托公司雖然根據制度流程設計,形成看似完整的內部評審、成立及項目期間管理流程,但相關環節缺乏部門間的彼此制衡和相互監督。因數據系統不夠完善造成內部評估與審計評價的管控手段缺失,無法對操作風險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與督查,未對操作風險可能給項目運營管理造成的影響程度進行專業的、逐期的評價。另外,項目成立時對于簽署文件的審核沒有形成流程化的管理,僅靠業務部門提供的文件資料進行交易,容易忽視因業務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導致的風險。當因操作管理缺失造成風險事件時,無法在最短期限內制定出降低損失、提升管理的改進策略。
第三、資金流動性作為支撐業務擴張的基石無法及時擴充。C 信托公司雖然一直盡力在說服股東增加股本,但因其是國企,股東增資審批流程復雜多變,增加了增資難度。另外在信托業務募集資金來源和市場投資者的發掘方面,C 信托公司保守設立異地理財中心的做法與其他同行大力激勵異地理財中心的做法相比更是顯得捉襟見肘,再加上異地理財中心宣傳不到位,導致異地理財中心的設立沒有起到應有的補短作用、如同虛設。所以流動性風險的潛在存在一直是 C 信托公司業務拓寬的短板。
第四、政策的持續穩定是當下信托公司穩健持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尤其是關系到主營業務收入來源的行業政策更是信托行業時刻關注的要件。C 信托公司主動管理型業務過于集中在房地產行業,當下我國房地產行業作為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在行情好的時候,項目較為安全,風險基本可控,一旦房地產政策有所轉變,商品房銷售進度下降,作為資金融出方的信托公司的風險項目個數就會瞬間激增,這將會對信托公司乃至信托行業帶來致命的打擊。
4.2.2 不良資產管理模式混亂。
C 信托公司對于業務形成的不良資產沒有形成統一專業的管理與處置,分布較為擴散。隨著近幾年 C 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和主營業務的驟然激增,C 信托公司的不良資產規模增長趨勢雖然遠低于業務和利潤的增長,但是截止到 2016 年年底近 10 個億的主動管理項目出險,對 C 信托公司的業務擴張仍然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不良資產的處置和管理也是 C 信托公司急需解決的一塊重要業務。C 信托公司對于出險項目的管理和處置仍然處在金融機構處置不良的最原始階段,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不良資產分部擴散,沒有形成統一管理。因為 C 信托公司每個業務部門的業務具有很大的同質性,沒有對業務市場進行區域和行業的隔離劃分,所以每個業務部門出險的幾率和分布基本類似,每個業務部門內部基本都有或大或小的踩雷項目。C 信托公司目前的管理原則就是誰出險誰負責處置風險的主導工作,因此風險項目資料依然存放于出險部門內部。這就導致了風險項目不能集中存放和統一管理的惡性局面。
其次,不良資產處置不專業、沒有專人負責。由于 C 信托不良資產處置主力來自于出險業務部門,其他風控合規部門配合,再加上業務人員大部分精力被拓展業務所消耗,這就導致了處置人員的精力不夠、時間不足的局面,更談不上專業,不良資產處置進度亦是拖沓滯后。
再者,資產處置部門沒有起到應盡的作用。雖然 C 信托公司也成立了不良資產管理部,但是由于該部門員工大部分來自其他各部門不愿接收的老弱病殘,導致該部門人員渙散,專業性極差,風險處置力度疲弱。這也反過來促成了業務部門從不主動把風險項目移送至不良資產管理部的惡性習俗。
4.3 凈資本管理與行業龍頭的差距。
本文在上一章 C 信托公司風險管理現狀的敘述中已經通過圖表的形式分析了 C 信托公司當前的凈資本風險指標的存在的問題,C 信托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經營管理水平和各項凈資本風險指標在行業排名基本處于中游水平,下面將通過與信托行業中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綜合經營實力穩居行業第一的龍頭--中信信托的凈資本管理狀況,具體分析 C 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 2016 年之前兩個信托公司的凈資本都是緩慢增加的,2016年到 2017 年,凈資本開始急速增加,這是因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信托行業所具備的自身優勢造成的,信托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不同信托公司的凈資本都有所增加。與中信信托公司相比較,C 信托公司只是凈資本的規模不足,但是其增加趨勢與中信信托并無太大差別。所以只從凈資本的變化并不能看出 C 信托公司在資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作圖比較兩公司各業務風險資本之和的變化,如下 4-2 所示。
從圖 4-2 可以看出,C 信托公司與中信信托的業務風險資本總量都是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在 2016 年之前 C 信托公司的業務風險資本增加趨勢比較平緩,而中信信托的業務風險資本增加相對于 C 信托公司而言,其增加速度更加快,這是基于其業務總量比較大所導致的必然現象。但是 2016 年到 2017 年 C 信托公司業務風險資本總量急劇增加,其增加趨勢已經超過中信信托,結合上文兩者凈資本的對比可以發現,兩者凈資本增速基本相同,但是 C 信托公司業務風險資本的增加速度卻高于中信信托公司。并且從兩者凈資本與業務風險資本總量的比值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雖然 2016 年,兩者的這種比值都是呈現下降趨勢的,但是 C 信托公司在 2016 年之后的下降趨勢驟然增加,上述這種現象反映出了 C 信托公司在凈資本管理方面相比于中信信托這種行業領先者仍然存在差距,其凈資本管理水平的發展速度不足以匹配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發生風險的概率必然隨之上升。公司業務總量規模的快速擴大需要C 信托公司不斷增強其凈資本管理水平。
作圖比較 C 信托公司與中信信托公司凈資產的變化以及凈資本占凈資產比例的變化。
相比于中信信托公司,C 信托公司在凈資產規模上相差很多,但兩者的凈資產規模都是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對于凈資本與凈資產的比值變化,C 信托公司是逐年降低的,而中信信托雖然每年都有波動,但比值變化的總體趨勢是有升有降、比值圍繞一定值上下變動,從而說明中信信托的凈資本管理水平比較合理,使得兩者的比值變化總是趨于這一范圍。以上情況再次表明,C 信托公司在凈資本管理方面與行業領跑者的差距。
通過與信托行業比較強的中信信托在凈資本、各項業務風險資本總和以及凈資產等方面的對比可以得出,C 信托公司在凈資本管理發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發展以及信托業面臨的諸多問題都需要其不斷強化凈資本管理水平,以適應公司的長遠快速發展。
4.4 小結。
在我國宏觀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也不斷擴大,相關監管部門不斷強化其對信托業的監管力度,信托行業經營粗放,相關專業管理能力無法匹配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問題都需要信托業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信托公司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是強化其運營風險能力的內在要求。信托公司優化風險與收益匹配的能力決定了其風險運營能力的強弱,而風險運營能力是一個信托公司立身之本,更是同行業競爭的核心,強大的風險運營能力能夠使得信托公司獲得更多的收益。C 信托公司內控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公司風險運營能力的強化,弱化了 C 信托公司在同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不利于公司健康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