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的行業現狀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30 14:50: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職業的行業現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職業的行業現狀

篇(1)

中圖分類號:G71

中等職業學校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對財稅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財稅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形成熟練運用本專業知識的基本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實踐性教學,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本文試就中職財稅專業加強實踐性教學談幾點思考與探索。

一、中職學校財稅專業的現狀

第一:招生難,生源不減

第二:就業憂,找準定位。

第三:層次低,注重實用。

第四:生源差,精講多練。

第五:師資強,能講會訓。

二、提高對實踐性教學的認識,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前提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實踐性教學的認識不足,表現為在財稅專業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動手操作,導致實踐性教學流于形式。要適應社會發展對財稅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我們要提高對實踐性教學的認識,切實把實踐性教學當作關系到人才培養的大事來抓。加強實踐性教學的組織、實施和指導工作,使實踐性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合理安排實踐性教學的內容和進度,明確模擬實驗類教學的學時、要求和做法,監督、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和必要的經費,不斷擴大實踐性教學領域,提高實踐性教學的質量。

三、開拓創新實踐性教學,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基礎

財稅專業課實踐性、應用性、操作性很強,要提高實踐性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財稅專業特點、學校的模擬實訓條件及實習基地的實際情況,對實踐性教學進行開拓創新,以提高實踐性教學效果。就此我認為可進行如下的嘗試。

(1)創建新的實踐性教學計劃體系

(2)抓住實踐性教學的關鍵性環節。

(3)實踐性教學活動與學生就業對應

(4)改進措施基本構想

1、整合課程:內容要真正從學科型轉變為橫向實用型。首先,財稅專業課程要下決心刪減一些難、繁、高層次崗位、實用價值不大的教學內容,補充崗位必需的技能操作規程內容。其次,在提高財稅課程的技能訓練的同時,必須開設一定量的與財稅專業相關的擴展性課程,使學生不至于局限在一個點上,以擴展學生就業選擇范圍和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

2、改革方法手段

1)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及專業潛能,在教學方法上,逐步從以教學為主體的知識灌輸型,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能力培養型教育,大力提倡啟發式、直觀式、討論式、案例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改善教學設備,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通過教室的多媒體系統,教師可以演示課件、介紹各學科基本原理;通過多媒體電算財稅模擬實驗室,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增強動手能力等。

3)加大校內模擬實訓力度。

第一階段,進行數字大、小寫強化訓練。訓練內容是:按照財務工作的要求,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對大、小寫數字的標準化進行訓練。

第二階段,計算技術技能訓練。通過計算技術的技術訓練,使學生掌握珠算的基本算法及計算器使用、點鈔的基本技能,達到所規定的等級標準。

第三階段,微機基礎操作技術訓練。通過增加學生上機時間、舉辦操作競賽、晉級考核等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斷提高微機的操作技術和速度。

3、定期舉行財稅專業技能競賽,提高學生掌握財稅技能的興趣,形成一個學習專業技能,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專業技能的氛圍。

。

三.提高專業教師的技能素質,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關鍵

“名師出高徒”,沒有高素質的實踐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較高技能水平的學生。要搞好實踐性教學,必須有技能過硬的專業教師。財稅專業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實際業務操作水平,學校要經常開展以提高專業技能為內容的教研活動;強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多種渠道參與專業工作實踐,并力爭提高層次,聘請企業一線的行家能手,示范各種賬表的填制技巧,系統介紹操作規范的內容,將實際操作的要求和技巧傳授給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素質。

四.建立完備的模擬室和鞏固的校外實踐基地,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保證

完備的財稅模擬室和鞏固的校外實踐基地是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是進行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場地,是搞好實踐性教學的有力保證。每位學生都有動手操練的機會。建立固定的校外實踐基地,是提高和檢驗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學??膳c企事業單位建立穩固的業務聯系,為學校提供教育支持,提供實習場地和實習指導,通過學生的頂崗實習,豐富學生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僅提高了財稅業務水平,而且有助于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了解企業經濟業務變化,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

篇(2)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8-0011-04

高職院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如何培養人才,其目的是為行業企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然而,我國自1999年開始大規模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近20年來,培養的畢業生多數都需要用人單位二次培訓后才能上崗。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所學非所用,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受限于教師隊伍自身的技術技能水平和教學設計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就成了當前辦學者最為緊迫的任務。本文主要討論行業企業職工與高職院校教師“雙向流動”的內涵和意義,分析當前我國“雙向流動”的現狀與阻力,并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一、行業企業職工與高職院校教師“雙向流動”的內涵

行業企業職工與高職院校教師“雙向流動”是指在不改變與原單位人事關系的前提下,行業企業職工短期(比如6個月)流向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培訓)等工作,同時高職院校教師短期(比如6個月)流向行業企業從事與所教專業(或課程)相同的工種(崗位),如圖1所示。

校企間的這種人員“雙向流動”對促進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一種值得探索實踐的途徑,也有利于拓寬新增教師來源渠道。

二、雙向流動的意義

行業企業職工與高職院校教師通過“校廠交替”等工學交替的方式進行短期“雙向流動”,不論對學校還是對企業均有積極的現實意義[1]。

(一)雙向流動對高職院校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教師技術技能水平。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學校到學?!钡娜藛T,甚少有行業企業從業經歷。流向企業的教師可以參加企業技改項目、工藝創新等工作,帶著任務去學習,體驗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要求的真實生產研發任務,有利于提升教師自身的技術技能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畢業生適崗能力。流向企業的教師返校后的教學過程有了更多的企業生產實際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畢業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會有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能較好地培養畢業生的適崗能力和遷移能力。流向學校的企業技術人員能以跨界的視野協助高職院校進行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3.有利于高職院校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雙向流動使專業技術人員滲透到對方單位中去,與新單位融為一體,有助于加強雙方人員的日常交流和深入交流,能有效推進產教融合的探索與實踐,能提升專業教師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也有助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外兩個場所的實施。

(二)雙向流動對行業企業的意義

1.有利于吸收教師最新科研成果。流向高職院校的企業職工,一般會安排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有利于吸收教科研團隊最新的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對企業調整產品(服務)結構、轉變提升發展方式來說,是一種較有力的外部推動力量。

2.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需要。企業支持職工短期流向高職院校是響應《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的重要舉措,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需要,也是掌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現狀的主要手段。

3.有利于學習型企業的建設。流向企業的專業教師可以通過送教入企、舉辦知識講座、開展專題輔導等方式,協助對方建設學習型班組甚至學習型企業,有利于打造一支充滿活力與競爭力的學習型團隊。教師也可利用自身所長,幫助企業構建完善培訓課堂,建設本企業員工培訓所用的MOOC課程。

三、雙向流動的現狀分析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在2015年10月的《中國職業教育觀察報告》中指出:中國的職業教育是經濟轉型發展的軟肋,而中國職業教育?l展不足的主要表現在以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參與度不夠[2]。

(一)雙向流動的調研及其結果分析

為了弄清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現狀,課題組分類別對不同的企業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進行了調研(見表1)。

調研發現,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如直接投資、校內設廠、捐贈設備、師資支持、提供實習等),但普遍存在企業熱情不高、效率低下、不可持續等問題;不同企業參與辦學的方式占比也各不相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企業為學生(教師)提供實習(專業實踐)的意愿較低,也不樂意為學校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承擔教學任務。這種現狀無疑阻礙了行業企業職工與高職院校教師的雙向流動。

調研也發現,有一類高職院校的雙向流動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也能較持久地延續下去。這類高職院校一般有自己的校辦企業,或者高職院校本身由企業舉辦。這種隸屬關系的存在,可以較好地破解行業企業職工與高職院校教師雙向流動不暢的難題。

(二)雙向流動不暢的原因

導致校企間人員雙向流動不暢的原因有企業方面的,也有高職院校方面的。高職教師短期流向企業的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高職院校普遍“生師比”較高,而隨著各地高考生源的逐步回升,在校生數量也在不斷加大,教學任務繁重,教學系部更不愿意外派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第二,教師自身的技術服務能力不強,到企業去不能創造效益反而還會給企業添亂,大多數企業現階段對高職院校的信任遠不如普通本科高校,導致企業不愿意接收;第三,教師短期流動容易使企業產生泄露商業機密的心態,企業一般不接納非全職人員參與自身的生產流程。企業職工短期流向學校的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企業自身生產任務飽滿,放走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會影響生產進度;第二,流向學校的職工收入一般會下降或失去流動期間的晉升幾率,導致職工本人流向學校的意愿較低;第三,學校一般會和多家同類企業建有校企合作關系,企業擔心短期流向學校的職工會泄露商業機密,也擔心職工跳槽到同行中去。

總的來說,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產教融合深度不夠,校企合作力度太小,雙方跨界的步子太小,導致校企雙方專業技術人員無法正常流動起來。

(三)流動到對方單位后的工作內容

高職院校教師流動到企業后可從事員工培訓、專利申報、參與技改、科技項目與成果培育等工作。如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選派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到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部分在建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任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在鍛煉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為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選派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師到格特拉克(江西)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江西佳時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專利申報,同時還可擔任在公司進行頂崗實習學生的指導教師。

行業企業職工流動到高職院校后可承擔實踐教學、教師實踐能力培訓、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學生技能大賽賽項設計或競賽指導等工作。如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聘請江鈴集團車橋廠高級技師來機電工程系任實訓指導教師和實訓室建設技術顧問,對提高學院裝備制造類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極大的幫助;聘請4S店技術人員周末到汽車工程系任課,使學生可以接受來自企業最新的汽車維修保養知識與技能教育。

四、雙向流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雙向流動的激勵機制

在國家層面沒有出臺有關強制性或鼓勵性具體措施之前,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應在自身層面建立職工與教師雙向流動的機制,并保持長期穩定運行。一要探索校企雙方共同受益的流動模式,使學校和企業均有利可圖,最好能解燃眉之急且能持續下去;二要建立職工(教師)個人受益的流動方案,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參與過流動且效果較好的人員提職加薪、評優評先、培訓進修等,返回原單位后能接續原有職務、職稱、工齡等。

(二)建立訪問工程師庫和兼職教師庫

企業和院校各自建立訪問工程師庫和兼職教師庫,出臺選拔條件和獎懲條例,確保有一支較為穩定的雙向流動隊伍。數據庫有足夠的工程師和教師時,雙方可根據生產、教學特點,從庫里精準挑選有合適時間的人選,對雙向流動效率提升起到了基礎性的積極作用。

(三)建立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

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項目、專利成果在一定范圍內向合作企業轉讓,行業企業的技改項目、工藝規程在一定范圍內向高職院校開放,建立符合雙方利益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3]。如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整合校內產教實體,在校內構建“浙江省輕工機械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產學研綜合平臺,與浙江騰騰電氣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一起解決工藝創新等技術難題[4]。

(四)建立部分成果免費共享機制

立足企業和院校自身發展的日常需要,建立部分成果免費共享機制。比如,高職院校向合作的企業共享教學培訓資源和場地,定期為企業培訓新進員工或轉崗員工;企業向高職院校開放生產現場,接納一定數量的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高職院校教師流動結束返校后要及時將實踐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并向原有企業免費共享[5]。

(五)建立遠程“會診”信息化平臺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遠程“會診”信息化平臺: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遠程為高職院校學生“現場”授課,高職院校教師遠程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如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利用學院遠程教學會議系統,把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關鍵工藝、主要工序遠程向在校學生講解,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施工現場[6]。

(六)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因所處立場不同,企業主要以盈利為目的、學校主要以人才培養為目的,兩者較難有共同利益點。如果雙方確立一些共同的奮斗目標,比如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申報科技進步獎、共同申報國家專利等,進行利益捆綁,共同發展,這樣就有利于雙方職工的正常流動。如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報的成果《基于“海上教學工廠”的高職航海類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獲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篇(3)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13-1920-02中圖分類號:R71文獻標識碼:A

到目前為止,具有傳染性的血源性病原體已被證實多達50種[1]。國外研究顯示:在最具職業危害的相關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2]。分娩室工作節奏快,精神高度緊張;助產士在產程監測、接生過程中極易接觸產婦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等;在給產婦進行會陰神經干阻滯麻醉、會陰縫合、抽臍帶血、注射催產素等操作時易發生針刺傷。為了解助產士的職業安全,通過分析助產士職業暴露現狀,探討防范措施,以降低助產士職業感染的危險性。就助產士職業暴露的現狀分析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選取近10年來在我院婦產科產房一直從事助產工作最少達2年的助產士38名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中現在仍在臨床的助產士23名,已轉換其他工作的助產士9名,已退休助產士6名。年23~65歲,平均年35歲。

1.2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開放式的問卷調查表,對入選的助產士進行過去助產工作中所發生的職業暴露展開回顧。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工作的年限;助產工作中發生的針刺傷及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污染的情況(污染物、污染的部位、污染的程度),采取的緊急防護措施,產婦化驗情況,明確化驗后的預防性治療措施,發生職業暴露后的上報情況,職業暴露知識了解情況,在臨床工作中執行自身防護的依從性。發放調查表38份,回收率100%。將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3統計學處理:對收回的每份調查問卷進行檢查,將不合格的篩除。采用SPSS12.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職業暴露發生率:38名助產士每人都發生過某種程度的羊水、血液、陰道分泌物污染,發生率100%;曾被羊水淋浴污染全身的助產士有3名,占7.89%;被血液濺到額頭、眼睛內、臉上的助產士有27名,占71.1%;在接產時由于手套破損被污染手指的助產士25名,占65.79%;縫合會陰切口時被縫針刺傷的助產士有31名,占81.58%;在會陰阻滯麻醉操作時發生針刺傷的助產士有5名,占13.16%;在注射催產素、靜脈輸液及處理污染用物時發生針刺傷的助產士有16名,占42.1%;在清洗接產用過的器械時被污水(器械中有羊水、血液、陰道分泌物)濺到額頭、眼睛內、臉上被污染的助產士有29名,占76.32%。

2.2職業暴露上報率:發生羊水、陰道分泌物污染的助產士幾乎都是助產士自行處理后未上報,上報率為0;發生血液污染的助產士有報告8名,占21.05%,報告的原因是血液污染到眼睛或傷口;發生針刺傷的助產士有報告5名,占13.16%,報告原因是知道產婦化驗情況乙肝陽性或性病。

2.3職業暴露低報告原因:⑴發生的污染較輕,認為無需報告;⑵孕產婦化驗結果正常,無需報告;⑶上報對已發生的職業暴露沒有幫助;⑷不知向誰報告;⑸當時工作忙,來不及報告;⑹自已抗體陽性,有抵抗力;⑺擔心報告后檢驗報告證實已被傳染,同事會孤立自已。

2.4職業暴露發生后上報,得到處理情況:1例被急產分娩的吸毒產婦血液污染的助產士上報后,30分鐘內服用藥物預防,產后產婦化驗結果正常;2例被梅毒產婦血液污染的助產士上報后,12小時內助產士自已購買長效青霉素肌注;1例被乙肝陽性產婦血液污染的助產士上報后,因自已乙肝抗體陽性未作處理。其他發生血液污染的助產士上報后,眼睛黏膜被暴露者自行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局部進行反復沖冼;針刺傷傷口血液暴露者自行用大量流動水沖冼傷口,用0.5%碘伏或碘酒、酒精進行消毒后包扎傷口。

2.5執行自身防護的依從性:接觸產婦前后均洗手的助產士為0,有時洗手21名,占55.26%;經常洗手17名,占44.73%。在進行有潛在體液、血液接觸(如為產婦查宮縮、查胎位、聽胎心)操作時每次戴手套為0;偶爾戴手套13名,占34.21%,從來不戴手套23名,占60.53%,經常戴手套2名,占5.26%。

2.5接受相關血源性疾病知識培訓情況:醫院集中培訓29名,占76.31%,科室培訓25名,占65.79%,相互間交流3名,占7.89%。

3對策

有研究表明,被污染銳器刺傷1次,感染HIV的危險性為0.3%,感染乙肝的機會為10%~33%(未注射疫苗者),感染丙肝的機會為1.2%~10%[3]。醫務人員職業感染的危險程度取決于人群中血液性傳染疾病的流行率,而我國目前人口中乙肝總感染率高達60%左右,乙肝病毒攜帶者已有1.3億[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國也進入快速增長期,艾滋病患者已現猛增趨勢[5]??梢娭a士正面臨著職業暴露的危險,應引起我們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助產士工作量大、職業特殊,接產過程中長時間接觸產婦的血液、羊水,而且產前、產后2小時還有大量的醫療護理工作,因此助產士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暴露的威脅。

3.1自身防護勢在必行:發生職業暴露后,調查中可知助產士在進行有潛在體液、血液接觸操作時戴手套的人不多,接觸產婦前后均洗手的助產士也不多,這說明只有少部分助產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進行自我防護,大多數助產士防護意識淡漠。而且大部分助產士在發生職業暴露時,不是及時上報,以獲得咨詢、幫助、進行相應的處理,而是存在著僥幸心理:(1)一部分助產士認為發生的污染較輕。因為接觸到的血液、羊水量少,立即采取清潔、消毒等緊急防護措施,不會發生血液傳播性疾??;(2)孕產婦化驗結果,如果正常則為安全;(3)產婦只有乙肝陽性,而自已也正好是乙肝抗體陽性,認為有抵抗力。根據《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的指導原則》推薦,在進行護理操作中,對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等暴露危險時,醫護人員應戴手套及具有防滲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還應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圍裙。有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醫護人員接觸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以減少50%以上[6],所以完善的防護措施可以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產婦化驗結果正常,但也應考慮有時窗口期血清學檢查可以是陰性的,一些孕產婦的乙型肝炎抗原抗體、血性病學化驗是懷孕后不久化驗,,距離 分娩已有幾個月的時間差,而這幾個月的空白往往就被忽略,視為安全;而且化驗結果有時也存在著極不可靠因素;甚至有時產婦根本毫無化驗結果。這些潛在的風險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被想當然認為是安全的,往往導致嚴重后果。通過提高助產士職業暴露防護教育的依從性,感染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讓助產士了解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是自覺執行預防措施的前提。有研究表明[7]:要達到減少暴露發生的目的,對于護士進行培訓教育必須是持久的,而不是一次或幾次就可以減少暴露的發生。這提示護士接受職業防護教育并形成穩定的職業行為意義重大。要特別強調醫院進行督導作用,不斷強化防護知識,使助產士充分認識自身防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助產士在工作中自身防護的依從性。

3.2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

3.2.1銳器盒的配備: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是避免或減少銳器刺傷的有效方法,盡量避免手與銳器的直接接觸,可以減少職業暴露的概率。注射器用后嚴禁回收或取下針頭,而直接丟入銳器盒中統一焚燒。

3.2.2清洗銳器的設備配置:清洗器械使用超聲波自動清洗器,而無需用手直接清洗;銳器裝入銳器盒內為避免收集廢物時被銳器刺傷,應用鉗子夾取銳器進行收集。

3.2.3防護裝備的配備:每位助產士應配置有防護眼鏡,防護衣褲,防護鞋子等。

3.3建立完善的職業暴露上報體系:建立上報體系,使助產士在發生意外的職業暴露后能得到及時的咨詢、幫助、進行相應的處理,還有利于管理者定期分析職業暴露發生的原因,從而不斷尋求有效的職業防護措施,改進現有的防護措施,以減少職業感染的危險。

3.4做好職業暴露后的心理疏導:助產士發生職業暴露后,及時上報,及時給予有力的幫助,醫院和科室的管理者要為職業暴露者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流程。 對暴露后人群進行心理咨詢、疏導,以減輕她們的心理負擔,減少心身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TarantolaA.Lesrisquesinfectieux apres axpositionprofession- nelle auxliqides biologiques[J].Hygienes,2003,42:1497.

[2]Beltrami EM,Williams IT,Shapiro CN,et al.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J]. ClinicalMicrobiology, 2000,13(3):385.

[3]Gershon RR,Pearse L,Grimes M,et al.Theimpact of multifocused inter-ventions on sharps injury rates at an acute-carehospital[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9,20(12):806.

[4]鄭曉瀾,邸英如,郭蕾.醫護人員銳器損傷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 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01.

[5]殷大奎.認清形勢 加強預防 控制艾滋病[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0(1):35.

[6]毛秀英,吳欣娟,于荔梅,等.部分臨床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的調查[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6):422.

篇(4)

關鍵詞 幼兒園;男性教師;職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3-0049-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咸陽師范學院基礎教育改革合作研究項目“高校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TC20090108);咸陽師范學院科研專項基金“新課程下師范生職業素能培養及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06XSYK2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幼兒園一直是女性教師的天下,國外和國內普遍存在男性幼師缺失的現象。幼兒園男教師的獨立自強、勇敢果斷、大度豁達、思維靈活,給幼兒教育帶來了另一種教育的風格,也為培養出更全面、和諧、平衡發展的下一代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幼教專家張宗麟先生就認識到幼教隊伍中男女性別比例合理調配才能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但長期以來,由于社會傳統觀念的束縛和男性對于自身價值實現的要求與幼兒園工作之間的矛盾以及幼兒教師工資待遇較低等,常使男幼兒教師入職比例較低和入職后流失嚴重。幼兒園如何吸引、留住男性幼兒教師,與幼兒園能否為男性幼兒教師提供促進其職業發展的有利環境密切相關。

一、幼兒園男性教師群體的特點

1.我國幼兒園男性教師群體的特點。我國自民國時期就已經有如陳鶴琴、張宗林、陶行知、張雪門等男性從事于幼兒園教育工作了,他們都為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他們中間大多人只從事理論研究,而真正在幼兒教育第一線工作的人卻寥寥無幾。

目前,我國幼兒園男教師群體的特點主要有三點:

一是男教師的數量少,真正在幼兒園上崗的男教師更少。2003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的數據顯示,“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總人數在100萬左右,其中男教師有63034名,約占總人數的6.5%”,而在這約6萬人中真正在教學崗位上的男性還不到1萬人,實際只占約2.1%,其余多為幼兒園的后勤人員。

二是地域分布和承擔職位分布不平衡。在地域分布上來看,一方面幼兒園男教師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多、內陸地方少;城市多、農村少;私立幼兒園多、公辦幼兒園少。另一方面,男教師帶班較少,大多是配班老師、體育老師,擔任科學等專門領域的教育教學或者負責園內多媒體等設施的管理和維修以及各種后勤工作等。

三是男教師的流失明顯。尤其是2~3年教齡的男教師流失情況嚴重。男教師的從業時間較短,和他們的心理成熟度、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專業知識的內化程度和經驗能力等因素相關。其中,經過調查發現,男性教師入職后的和諧、積極、發展性的職業環境是留住男幼兒教師的必要條件。

2.國外幼兒園男性教師的群體特點。據2003《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的資料顯示,國外幼兒園男性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比例為:日本約為7%,美國約為10%,荷蘭、澳大利亞為6%,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幼兒園男教師的數量約占幼兒園教師總數的5%。由此看來,幼兒園男性教師的缺失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日本,出生人口降幅達28.7%的同時男教師人數卻在不斷上升,增幅達12.7%。而且幼兒園男教師的年齡呈下降趨勢,“2004年60歲以上的男教師的比例由1998年的43.4%下降到了37.8%”。在俄羅斯,退伍軍人是幼兒園男教師的主要來源,這些軍人能彌補幼兒園的一些教育漏洞,幫助孩子塑造堅強的性格,使男孩成長為真正的男人。

以上的現狀分析顯示,幼兒園教師的性別比例不夠和諧、合理,男性教師的整體就業比例較低,這種局面不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培養和諧、平衡發展的新一代。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男性教師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的緊迫性,積極創造適合的職業環境幫助男性教師立足學前教育,樂于從教并能長期從教。

二、幼兒園男性教師的職業發展環境是其持續從教的主要動力

1.和諧的職業環境關注了男教師的集體認同感。由于幼兒園男性較少,男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心理感受得不到同伴的理解和傾訴,他們心中便有很深的失落感,心理上問題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便會因為壓力過大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從而選擇辭職。

幼兒園應盡量通過創建和諧的園內社會環境,使得女性教師群體接納男教師,幫助他們盡快獲得集體的認同感。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有利于發揮男教師特長的集體活動,如讀書會、圍棋賽、郊游、球類賽等,幫助男教師展現他們的價值,增進男性群體和女性之間的融合,豐富幼兒園文化,給幼兒園帶來一個新的局面。

2.引導性的職業環境促進了男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幼兒園堅持工作的男教師大都很受歡迎,實踐證明他們的教學效果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在科學探究領域和創新體育活動中。男教師剛毅、大度、機智、獨立、靈活的教育優勢會更有利于塑造幼兒和諧、健康的人格。

因此,要發揮男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給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引導他們走上從事教學與研究并重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讓他們在工作中實現人生的價值,體會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3.發展性的職業環境激發了男教師工作創新。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男性由于對自身的要求較高,自尊心較強,如果長時間在同一崗位重復工作而沒有變化,心理上就會產生焦慮和倦怠,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另外,從男性的性格特點來看,他們渴望變化和改革。合理利用男性的這些特點,尊重他們在工作中合理創新的想法,積極支持他們進行合理創新的實踐,會增強他們積極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思想創新,工作創新,給個人帶來更大的價值存在感,也增強了他們對幼教職業的認同感。

三、為男教師創建和諧、引導性、發展性職業環境的措施

1.關注男教師的職業信念培養。在職業觀念上, 積極營造有利于男教師學習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幼兒園應積極倡導踐行“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現代育人理念, 把尊重生命、發展生命、完善生命作為幼兒園教育的指南, 形成“幼兒園、教師、幼兒共同成長”的基本價值理念。讓男教師在理想的感召下形成奉獻幼教事業的使命感, 讓自覺追求、不斷進取的品質成為他們精神世界的主導價值觀。

2.幫助男教師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培養男教師的重要任務是讓他們樂于從教、長期從教,成長為高素質的教師??梢酝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男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正確地規劃,提高學習效率,以免事倍功半。也可以邀請有關嘉賓與男教師進行有關職業規劃的主題研討活動,分享成長的快樂,消除存在的疑惑,激勵他們保持男兒本色,在自己的性別優勢上創造獨特的教育方式,使他們堅定“立足從教,終身從教”。

3.對男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要積極營造有利于男教師學習和健康成長的環境,適時關注男性教師的心理動向,結合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幫助他們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優勢以及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使他們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努力塑造良好的個性及心理品質。

4.為男教師在管理和工作上提供適當的自由。首先,要讓男教師參與帶班或給主班老師配班,并盡量安排男教師帶不同年齡階段的班級,幫助其盡快了解和掌握幼兒的發展規律和一日生活活動,了解孩子的一般特點和個性。

當然,在幼兒園男教師緊缺的情況下,本著全園的孩子都能接受到男教師積極的教育影響,幼兒園還可以為男教師提供適合其的帶班模式。無論采用哪種帶班模式,都是為了創造良好的環境,使男教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5.加強政策扶持和社會宣傳,使男性教師群體得到社會的認同和重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要提高男教師的職業認同,一方面政府和社會要在大眾的生活中加大宣傳;另一方面幼兒園要積極鼓勵男教師參與管理,提高他們的地位,讓他們有機會貢獻他們的能力和才智,不斷促進男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他們組織定期培訓,并提供機會讓他們通過展示自己獲得成就感,體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篇(5)

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合格教師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為培養師范生形成獨立教育教學能力的一門課程,也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川。同時更是培養師范生從業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然而,根據筆者的了解,我院物理專業實習生在近年來的教育實習過程中,教師職業技能提升不大,特別是面對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開展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他們對中學物理教師的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缺乏了解,直接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和今后的從業。因此,對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與研究,分析實習生教師職業技能缺乏的原因,對于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提高今后的教育實習效果,促進高師教育改革,己成為師范院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這是一項非常緊迫而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1.教師職業技能對教育實習的影響

1. 1.在課堂教學方面

由于大學、中學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不同,加之對中學教學內容不熟,因此,許多實習生明顯感覺到,自己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與中學內容有些脫節,在課堂教學中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致使在課堂教學相關環節的設計方面欠缺合理性。

1. 2.在板書板畫方面

由于平時師范生在這方面注意不夠,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板書寫錯、板書設計不規范、不合理等現象,特別對于物理專業實習生來說尤為突出,如圖形、圖像畫不好將導致講解相關知識點或練習題時講不清楚。然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中學生的學習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 3.在教學語言方面

部分實習生由于地域差異,方言嚴重,普通話不夠標準,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語句常帶有語病,加之初上講臺,教態不自然,致使許多學生都不適應,很難聽懂。于是就不想聽,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1. 4.在教具制作方面

物理教學往往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具進行演示或講解,而他們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都顯示出教具制作方面的無能為力,致使在教學上許多能進行直觀講解的內容缺乏直觀性,學生于難理解。

1.5.在教學手段方面

許多物理專業師范生都不會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基本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致使許多知識點費了很多勁也未講清楚。

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并不是實習生的專業知識不夠,而是由于實習生對中學教學內容不熟,還體現了實習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缺乏。

2.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缺乏的原因

2. 1.部分師范院校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技能課程設置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影響下,部分師范院校的辦學方向更傾向于計算機方面的課程,以適應社會要求和滿足學生的興趣。這在相當程度上忽視和削弱了師范性課程的教育力度,有些涉及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教育學科課程少之又少,基本上還是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老三門”課程。雖然部分師范院校也開設了相關的職業技能訓練課,比如:書法課、普通話課、職訓課等,但是在課時的安排上又大幅度減少,且實際重視程度不夠,或只是重視畢業時的竟聘上崗,如我校的說課練習等,但上崗后往往是后勁不足。

2. 2.職業技能訓練課的任課教師缺乏中學教育實踐經驗

職業技能訓練課的任課教師中,雖然有相當一部分是搞教學法的,但普遍還是存在缺乏中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尤其是缺乏對中學教育最新動態的了解。而有的師范院校,在任課教師的配備上也缺乏合理性,如:有的上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師,并不是專門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的專業人員,他們缺乏對專業課程內容的掌握,而有的上專業教材教法課程的任課教師則對教材教法、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知之甚少,更不用說會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的教育了。在調查中發現,在講述《教育學基礎》課程第七章第二節《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時,老師講解一些概念和要點之后,就讓學生自行學習,而學生對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又沒有多大興趣。如果任課老師在講授《課堂教學設計》內容時,適當地穿插一些有關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或者是講解一些如何應對課堂中遇到的突發問題等,這樣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授課的效果,這無形之中影響了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的效果。

2. 3.中學教師缺乏指導實習生發揮教師職業技能的經驗

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唯一較為正規、較長時間的職業技能訓練的實踐機會。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生都有專門的中學任課教師指導,然而,有許多中學任課教師并沒有專業教材教法、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經驗,他們在指導實習生發揮教師職業技能方面就有些薄弱。例如,在實習過程中,有的實習生問及指導教師:課堂教學相關環節的設計是否需要寫成完整的教案,通過審閱合格之后再上講臺。而有的指導教師雖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卻說不清楚具體有哪些課堂教學環節,因此,對實習生提出的相關問題也就忽略了。要是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在經過相應的培訓之后再來指導實習生,那么,實習生將會有很大的收益。因此,這個因素也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

2. 4.“老三門”課程實質上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部分任課教師在“老三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存在教學內容空洞、陳舊、乏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的現象。許多教師在授課時只是一味地講解理論知識,并不重視學生的實踐訓練。例如,拿我們物理學專業來說,學生反映大三下學期開設的《中學物理教學法》和大四上學期開設的《中學物理教材分析》這兩門課程,雖然有專業的教師任教,但都是在給學生傳授一些理論知識,唯一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機會就是讓每個學生準備十到二十分鐘的演講稿到講臺上練習試教,雖然也有收益,但并不明顯。因此,部分學生建議老師講解大量有關中學物理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技巧,可是,老師卻說由于多年沒有上中學物理課,自己也缺乏這方面的經驗,許多知識點很難把握。因而,教材教法這門課程還沒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沒有從根本上取得效果,這也成為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缺乏的因素之一。

2. 5.師范生自身缺少對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要學習很多專業課程,學習負擔很重,三筆字、普通話的練習時間確實很少,而有的學生要準備英語過級考試,要準備考研究生,他們每天都在讀英語單詞,看語法書,看專業書,做高等數學題,所以,時間對于他們來說十分寶貴,分秒必爭。而且,還有些學生則認為職業技能訓練是一個額外的負擔,除規定的訓練時間外,都不愿意花專門的時間去訓練,且每次規定的練習也都敷衍行事,不認真去讀、寫,或者根本就不去練習,根本達不到訓練的目的。由于疏于訓練,職業技能也就相當缺乏,以致于影響教育實習的效果。

2. 6.師范生缺少學習先進教學手段的機會

隨著現代化教育手段進入中學課堂,利用幻燈片、投影儀、電影、無線電廣播、電視、錄音、錄像和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在中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日益走向普及。而作為未來的教師,他們必須學會駕馭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并運用自如,才能有效地引導中學生學習,才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得心應手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勝任教師一職。然而,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大多實習生都采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少有實習生運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進行輔助教育、教學活動。問津才知道,有許多師范生都不會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加之部分實習學校沒有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習生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機會大大減少,得不到適當的實際訓練。

在講述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節《自由落體運動》這節課,當講到頻閃照片時,由于書本上的圖例中顯示的是一連串的小球,許多學生就誤以為是同一時刻不同小球的運動位移,加上書上的理論解釋過于簡單,這讓學生一時之間難以理解。試想:如果實習教師采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演示教學,就可以清晰地表象出一個小球下落的動態效果,這能使學生獲得更多豐富、鮮明的直觀表述,從而讓學生易于接受。由此可見,師范生缺乏先進的教學手段也會給教育實習帶來一定的影響。

3.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構想

通過分析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缺乏的原因,我認為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 1.更新指導思想,促進高等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配套改革

高等師范教育的生源來自中學,畢業后,他們的主要就業渠道是中學,因此,高等師范教育必須重視和深入研究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主動積極地進行自身的教育改革,以適應基礎教育的新形勢。高等師范院校要制定相應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激勵教師及有關人員加強對基礎教育改革的研究,特別是要創造條件,促使擔任中學課程教學論教學的教師深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第一線。我們學校從這學期開始,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每位教學法教師每學期必須到中學聽4節課,參加2次教研活動。當前,要著重研究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培養目標的變化、課程結構的調整、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教材改革、課程資源的開發、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師資培訓以及保障支撐系統等一系列問題,研究我國中、小學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以利于在高等師范教育中全面突出師范性,培養符合基礎教育實際并深受歡迎的創新型、素質型師資。  3. 2.改革教學內容,調整課程體系,增設技能訓練課

目前,師范院校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雖與綜合大學有區別,但總體看來,師范性的特點體現得還不夠,教育學科課程單一、課時偏少。師范生意識不到自己的學習與未來職業的關系,意識不到當一名教師究竟需要何種能力和技巧,正如已經畢業的師范生所說:“學過的沒有用,有用的沒學過?!币敫淖冞@種狀況,一是要把有關的教育學科課程貫穿師范專業學習的各個學期。這些課程包括教育學、教育哲學、普通教育學、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學、健康教育、高校美育等,其中一些應作為必修課程。二是要解決好“處理教材的能力偏低”這個突出問題。中學教材教法課的設置必須加強,增加課時,提高教學質量。讓師范生在中學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的指導下,通覽中學教材、熟悉中學教學大綱的機會。這樣,師范生就能在走出學校大門之前,就對將要教授的中學課程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及要求,了解重點、難點。另外,還可以通過布置師范生撰寫某些內容的教案,配合教育實習,試教某些章節,及早取得經驗,提高實踐能力。三是把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始終貫穿在師范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如,一年級上學期開設普通話訓練課,并讓學生在潛意識里就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經常營造學習普通話的氛圍,讓普通話比較好的那部分學生帶動另一部分普通話較差的學生。一年級下學期開設演講課,演講的內容不要泛泛而定,要具有教師的工作特色,可以選擇主題班會、時事講話、模擬家訪、批評犯錯誤的同學等作為演講的內容;二年級主要開設書法課,寫好“三筆字”。粉筆 字、鋼筆字是教師最基本的技能,在授課中,不僅要教會怎樣寫好字,還要教會如何輔導中學生寫好字;三年級主要開設現代教學技能訓練課,提高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如,制作幻燈片、制作電子課件、制作教 學光碟等;另外,也可以開設有關練習寫教學計劃、寫教案的課,有助于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運用自如。四是加強中學物理教法實驗的訓練。中學物理教法實驗對于中學物理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學中,結合實驗講解是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因此,院系對中學物理教法實驗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五是在《中學物理教學法》和《中學物理教材分析》中,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內容,使物理專業師范生更好地適應現行中學物理教學工作的要求。

3. 3.進一步加強師范生專業技能的訓練

目前,多數師范院校十分注意“三筆一話”等基本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但在現代教育技術技能方面,由于受重視程度、具體措施、設備條件以及學生個體差異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實習生的實際運用水平參差不齊,極少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捉襟見肘,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應在加強師范生專業技能的訓練的同時,大量開展有利于培養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課余活動。一是開展有關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有關講座、討論會等,以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如,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普通話的水平不能只依據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成績,還要加強規范的物理語言的訓練。二是提倡師范生自己組織到中小學進行觀摩學習,也可以組織指導中小學生開展課余活動,如,幫助他們舉辦演講比賽、文體活動、辦黑板報等,這樣,既能豐富師范生自己的課余生活,又能學習指導課外活動的技能,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三是加強課件制作方面的相關軟件的學習。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己經被廣泛應用,所以對相關軟件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如Powerpoint2003中文演示文稿、FrontPage2000網頁制作、Photoshop6.0圖像處理等。四是舉辦有關“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的活動,如,演講比賽、“三筆字”比賽、“課堂教學設計”比賽、“多媒體課件”比賽、“教具制作”比賽等,以增強師范生自我訓練教師職業技能的自覺性。五是開展以“我心目中的教師形象”為主題的綜合訓練活動,讓師范生通過講、寫、畫、禮儀等一系列的活動方式,來塑造他們心目中的教師形象,以此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更加具備教師的風格。

篇(6)

 

一、“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基本內涵 

 

在明確職業院?!叭龓熜汀苯處熯@個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職業院校教師作為教師的一般,必須符合教師的一般要求。即具備思品、文化、身心、專業、教育、管理六大模塊的基本素養,而每個素質模塊又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如反映教師本質特征的教育模塊包括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專業模塊包括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二者缺一不可。職業院校教師作為教師的特殊,必須符合職業院校教師的特殊要求,即滿足“職業針對性”的特殊要求,理論上要針對職業崗位(崗位群)要求的專門理論知識,實踐上要針對職業崗位要求的專門技能、技巧和其他實踐活動。本文探討“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在明確了職業院校教師具有一般性教師素質的基礎上,對“三師型”的基本內涵進行探討的,也就是說“三師型”教師不但具有一般性教師的素質,更具有我們所強調內容的素質和能力。簡單來說,“三師型”教師隊伍應該是一種具有復合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隊伍。 

那么具體來說什么是“三師型”教師,它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呢?筆者認為“三師型”教師是指具有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能力、具有專業技術能力以及職業指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對職教師資嚴格按照“三師型”教師來要求的,除了強調具有教師和專業技師(律師、會計師、醫師等)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以及職業指導能力外,尤其強調真正的“三師型”教師不是教師和工程師和就業指導師這三者的線性疊加,而是作為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生產實踐以及就業指導能力的三維一體化的具體統一。在這個三維實踐中以完成教學與培養學生的任務為切入點,不斷滲透、開發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職業選擇提供良好的服務。指明方向。因此說,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指導能力將是“三師型”教師隊伍具體內涵不可缺少的三個方面。 

“三師型”教師可以改變目前職業學校中專業知識由專業教師來任教,實踐操作技能課程由實驗教師來指導,就業指導課程由學工處或各系分管學生工作的人員來承擔的現狀,做到教學、實踐、就業指導三位一體,實現1>1+1+1的效果。突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發展指導,就業心理測試,人才測評。個性化創業”的一體化、專業化、專家化、全程化。 

由此可見“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研究不是簡單地將“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和職業指導師進行組合,而是在“雙師型”教師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說“三師型”教師是職業院校在師資建設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師資建設內容進行的一種必要的創新。這種創新是進一步深化職業院校在管理模式與制度建設方面的需要,也將為職業院校培養一支熱愛本職工作、專業功底與職業技能扎實、能夠從多角度指導學生成長的師資隊伍與管理人員隊伍,以優質的人才資源形成職業院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二、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一)“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薄弱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嚴重影響了“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目前職業院?!叭龓熜汀苯處煼浅I?,據對江西省部分職業院校2947名教師調查統計:30歲以下的“雙師型”教師有811人,占32.34%;31-40歲的“雙師型”教師有564人,占38.22%;41歲以上的“雙師型”教師有306人。占21.12%。而具有“三師型”教師能力或者資格水平的僅僅有60多人,占到9.32%。由此不難發現,中青年教師是職業院校教學和科研的中堅力量,中青年教師數量的增加,改善了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增強了師資隊伍的活力,為職業院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青年教師既缺乏專業經驗和必需的專業技能、也缺乏職業指導能力,顯然青年教師要想成為“三師型”教師還任重道遠。 

還有目前職業院校教師存在一個現象,就是本科學歷多,研究生學歷少,中級職稱多,高級職稱少。據對江西省部分中職、高職院校2947名教師調查統計來看,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博士)的有9人,占0.66%,碩士學位(含在讀碩士)的有219人,占16.09%,而學士學位的有1049人,占77.08%。中級職稱多,高級職稱少。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有5人,占0.37%,具有副高級職稱的有589人,占43.27%,而具有中級職稱的有767人,占56.36%。在職業院校中,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偏少,是目前職業院校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顯然這樣的師資隊伍結構,并不具備培養“三師型”教師的基礎和條件,由此可見目前我國職業院?!叭龓熜汀苯處熽犖榻ㄔO的基礎還十分薄弱。 

 

(二)教師實踐能力偏弱 

實踐課教師從事的主要是實踐性教學,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他們的教學既要善于示范、演示,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操作原理和過程講解給學生聽,學生要學會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與技能,因此,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能力對實踐課教師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調研中。很多實踐課教師認為自己實踐技能弱,且實踐技能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造成教師實踐能力偏弱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不斷擴招,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師的編制緊張,大多數專業課教師處于一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很難有機會長時間到生產一線參加培訓和鍛煉:二是社會提供給教師的實踐場所和實踐機會少,學校缺乏切實有力的激勵機制,重數量輕質量,忽視加強雙師教師的培養,造成雙師教師實踐能力提高較慢:三是隨著工業結構調整的加快,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原有的一些雙師教師。由于未能及時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齡、知識結構等原因。在實踐動手能力方面表現為由強變弱。 

 

(三)多數職業院校教師缺乏職業指導能力 

很多職業院校教師都是高校畢業直接到職業院校任教。根據數據調查,江西省部分職業院校專任教師中從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占63.05%,他們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到企業一線工作的經驗,專業實踐水平有限,如果談到他們是否能夠引領他們教育的學生進入行業、職業領域,指導學生按照行業職業規章辦事,熟悉并遵守相關行業的職業規章,清楚其制定過程、具體內容及其在行業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及職業素養,這些要求恐怕是勉為其難了。 

三、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一)“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我國和諧社會與加速經濟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來,高校與職業院校的規模發展,帶來的結果是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問題解決不好,必將對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三師型”教師概念提出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基于學生的職業選擇與發展需要,“三師型”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就業前景以及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利于職業院校學生以后的發展和進步,從這個層面來說這無疑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創新為標志的經濟,是超越于工業經濟的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托,其核心是以智能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知識因素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人的現代化素質成為最重要的國力。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化分工日益繁雜,每個勞動者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理論思想水平,也應該具有更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更應該在社會分工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合理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過加強“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能有效地實現學生理論學習、實踐操作以及職業規劃三位一體的統一,從而讓他們能夠找到適合發揮自己特長和技能的最佳位置,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他們的力量,從而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 

(二)“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辦好學校、辦好教育,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由于職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僅僅依靠職業院校的一般性教師是不行的,還必須具有高端人才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從而提高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顯然如果一個職業院校僅僅有一個或者幾個“三師型”教師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不能滿足職業院校發展的需要,對我國整體的職業教育來講,必須大力培養“三師型”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實現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各職業院校應十分重視在保證教師個體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職業院?!叭龓熜汀苯處熽犖榻ㄔO,提高師資隊伍的群體效應,提高教育質量。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好職業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的重要保障,是發展職業教育事業的基本建設,是職業院校工作的永恒主題,否則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叭龓熜汀苯處熽犖榻ㄔO的重點是加強骨干師資隊伍建設:“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原則是充分信任、全面要求、選拔與培養相結合:“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是以學術梯隊建設為中心,努力創造條件,強化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選,拔和培養工作:“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條件是改善、提高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優化社會和學校方面的精神環境及物質環境。總之,職業院校“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將被人們視為提高教育質量,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重要工作和根本保證。 

 

(三)“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有效地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完成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職業院校辦學實力的強弱,取決于“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主要看所具備的實訓、實習條件及各種設施;“軟件”主要看師資隊伍建設。從目前情況來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專業學習指導、專業技能指導、職業指導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有針對性的、專業性的指導不夠,使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浮于表面。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較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專門應用性人才,各職業院校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目標在于有效地培養人才的職業素質,縮短上崗適應期,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產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和喜愛,并且對所學專業有科學和合理的認識。“三師型”教師應該對學生如何認識專業與職業的關系、如何選擇專業及進行有效地專業學習、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心態、如何擇業等方面進行全程、全面輔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為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叭龓熜汀苯處熆梢詫W生的專業學習與職業選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學生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職業能力,完成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四)“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完善職業教育功能的現實需要 

職業教育有兩大功能,一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多層次的技能人才,這主要是生產、服務一線工作需要的技術型實用人才,此種需要暗含了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技術型實用人才跨越在科學研究型人才和直接操作型人才之間,既需要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又需要面向生產和管理的一線,是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其職能是將科學研究、技能提升貫穿、轉化為現實產品和具體的應用:二是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可以增加青年學生的受教育年限,將就業時間延長,客觀上減少了進入工作領域的勞動力,從而減輕社會就業的壓力。與此同時,還可以為企業、為部門、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高級技術型人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開拓能力,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職業教育的優勢還在于,可以通過職業培訓、技能培訓,將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穩妥轉移,緩解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而產生的勞動力富余問題,有利于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現在需要說的是,如何完善這兩個功能呢?讓學生實現良好的就業,既需要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也需要加強學生對職業前景的認識,而“三師型”教師這個概念就是為了完善職業教育這兩個功能而提出的,“三師型”教師不但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學到良好的職業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從而延長學生的就業時間和空間,減少社會的矛盾與沖突??梢姟叭龓熜汀苯處熽犖榈慕ㄔO,對于職業教育功能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根本需要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的重任。它的辦學方向決定了其專業設置的靈活性。一方面,根據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比較靈活地調整專業結構:另一方面,瞄準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使之能夠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因為“三師型”教師具有職業性和綜合性的特質,他們最了解職業院校的專業方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專業技能等教學環節: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專業:能及時洞察預測行業的發展變化,捕捉行業人才供求信息,及時調整專業設置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他們能使教學改革和專業設置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說,“三師型”教師對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7)

一、對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認識

“雙師型”護理教師是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最早是在2004年5月衛生部和教育部頒布的《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中提出,之后即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引入到高等護理教育改革中。

“雙師型”護理教師的內涵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不斷變化。大致經歷了“雙證”說,“雙能力”說,“疊加”說,“雙職稱”說和“雙層次”說[1]。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比較認同的就是“雙層次”說,該理論認為“雙師型”護理教師一方面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熟悉教育規律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是優秀的,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師,能夠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即注重教師能力的同時強調教師的素質。

二、中職院校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目前,國內80%的護士為中專畢業生[2],而高等護理教育環節薄弱。由此可見,中等護理教育仍是我國護理教育的主體。亦是我國護理人員的主要來源。

護理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護生畢業時既要掌握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備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能。這就對護生的培養者護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職教教師的來源有5條渠道。其中各類高等院校畢業生是職業師資的主要來源。這種來源狀況可以簡化為“學校一學?!钡倪^程,沒有專業實踐這一環節。因此,直接助長了我國中職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3]。由此可見,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雙師型”護理教師是關鍵。他們一方面傳授護理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學生畢業時能盡快適應臨床工作,也能很好的解決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脫節的問題。

“雙師型”護理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半p師型”護理教師進入臨床實踐后,能接觸最前沿的護理理論與實踐。注意臨床發展動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拓寬臨床實踐,更新教學設備,研究方向也就不再局限于教學方面,而向臨床方面不斷拓展,拓寬了護理專職教師的研究層面,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有利于護理專業的發展[4]。

三、中職院校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很多中職院校也在利用多種途徑培養“雙師型”教師,常見途徑及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選聘具有一定職稱的臨床護士擔任護理教學工作。很多中職院校會從其附屬醫院挑選一些熱愛本職工作和護理教育事業,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具有豐富的臨床技能和扎實的專業理論,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具有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的并有一定教學能力的護士擔任護理專業的教學。

這樣的“雙師型”護理教師據吳友鳳和沈軍[5]的研究大多存在時間壓力和工作負荷過大的主要問題,減少了與學生的溝通,影響了教學質量。此外還存在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知識水平的壓力及家庭的不支持等的自身因素。

(二)組織專職護理教師到臨床實習,提高其臨床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

該方法是大多數中職院校培養青年專職護理教師的主要途徑,青年護理教師大多是直接從醫學院校畢業即到學校工作。臨床實踐極度匱乏。因此,中職院校一般會安排每位新任教師到學校附屬醫院進行一定時間的實踐,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后再上講臺。同時,這一時期的臨床實踐結束后,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會安排其利用寒暑假繼續進行臨床實踐。

徐仁華[6]通過對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師調查研究表明。這類的“雙師型”護理教師在臨床實踐中存在角色沖突和時間沖突,無法同時協調學校和醫院的工作;其次,教師自身成長需要與繁重的日常護理工作存在矛盾,繁瑣的護理各班次的工作難以讓他們抽出足夠的時間去增進其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再次,激勵機制的缺乏不利于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由于沒有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大多數教師缺乏參與這些活動的積極性。

(三)產學合作,學校、醫院聯合培養“雙師型”護理教師

該方法是學校和醫院合作,在理論與實踐方面聯合培養護理師資。醫院為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實踐的平臺,學校為醫院臨床護理教師教育和培訓的平臺,提高其理論知識。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醫院和學校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于目前各院校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認識各有不同,在其培養和要求上也就不盡相同。對于教師的選撥和管理機制尚不明確。同時,學校與醫院聯系不緊密,產教結合的模式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

四、對策

(一)加大制度改革,提高床護比,建立激勵機制

很多醫院的床護比達不到衛生部規定的最低比例,臨床護士工作繁忙。醫療衛生機構應進行制度改革,打破編制的限制,積極招聘合格的臨床護士。同時,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優秀護士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并在其職稱評定,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二)擴大教師隊伍,調整教師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很多中職院校的護理專職教師教學任務重,外出培訓的機會少,學校應增加護理教師數量,尤其是護理專業課教師。同時提供專供的教學經費,為教師提供時間和經濟的保證。從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出發,合理調整教師的年齡結構,增加老教師數量,使老中青三代的比例協調。

(三)建立長效機制,培養教師能力,促進教師的轉變

學校要注重校內培養與院外進修相結合,促進教師向“雙師型”轉變。根據“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機制。采取措施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培養關系。共同制定“雙師型”教師的選撥、考核標準和獎勵管理政策,使“雙師型”護理教師在培養、管理等方面有章可循,保證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盡管“雙師型”護理教師隊伍建設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于中職院校已經勢在必行。應該進一步探索其內涵、培養、考評等方面的內容。采取多種渠道、多種形式來培養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同時深化實踐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有力地促進我國護理教育發展。

(作者單位:濮陽市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 劉臘梅,申艷,王玉香.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特別關注,2009,10: 5-7

[2] 王曉霞,閻成美,肖,云,等.展望2l世紀之護理教育[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9):497―498

[3] 張新宇,騰斌,杜鵑,等.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4,26(3):236―237.

篇(8)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在《為每個學生的高標準而努力》一書中,澳大利亞教育專家希爾介紹澳大利亞“提高辦學質量項目”的研究結果:學生進步的幅度受制于教師的進步幅度,教師應通過近期參加有深度的專業學習,不斷提高項目學習的效果。

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持續加大,產業集聚效應比較明顯?,F代裝備制造業的趨勢是高度社會化、高度專業化、高度綜合化,它要求企業不能小而全,既要專業分工,又要協作、配套,高度綜合。新型人才的構建已經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瓶頸,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要以能力為本位,突出職業技能的養成教育。另外,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也使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具有特殊性,即在高職院校師資構成中,需要一大批“雙師型”教師。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的“雙師型 ”教師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

一、國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現狀

發達國家十分重視職業院校教育師資的專職化和培養培訓的正規化,重視專兼結合的職教師資隊伍的建設,強調職教師資的實踐經驗。

德國職教教師必須不斷進修,教師進修學習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了解最新的技術知識。德國大多數職教教師都是有企業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技術員,他們在工作若干年后通過大學職業師范專業的學習,轉而成為職教師資,這就保證了德國職教師資有很強的實踐經驗。

澳大利亞的TAP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是澳大利亞全國通用的職業技術教育形式)學院的教師除全部從有3~5年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招聘外,新招聘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必須利用部分時間到大學的教育學院進行1~2年的學習,學習內容集中在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等,同時成為有關專業協會成員,經常參加專業協會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斷接受新的專業技術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信息。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職業學校必須為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因此,美國政府開始加大力度重視職教師資培養。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把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為了更充分地開發美國所有階層的職業能力,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采取了多種策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根據教師在知識、技能、繼續教育、工作作風、資質證書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制定相關的從事高職教育教師職業考試和教學標準,并要求教學嚴格和專業對口,從豐富專業、教學做一體等多方面提高教師的綜合職業素質。

二、國內“雙師型”教師的現狀

(一)“雙師型”教師數量的不足

作為一名合格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除了要勝任課堂教學,還需對企業和市場有必要且較深的了解,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能夠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同樣,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建設一支具有教學水平高和專業技能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重要因素。截止2008年,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總數37.7萬人,“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達到29.9%??梢?,在教師構成上,“雙師型”教師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專業教學需求。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雙師型”的教師數不低于學校專業課教師總數的80%,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p師型”教師比例與此要求還相去甚遠。而且,由于判定標準上的差異,其中真正能夠符合“雙師型”教師能力要求的比例更低。

(二)“雙師型”教師要求的降低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和“職業”雙重屬性,這一屬性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深厚的專業實踐技能。

目前,國家大力鼓勵學校聘用具有行業企業背景的企業專才作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50%的專業課由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并且1/3的教學任務在企業中完成。這樣的要求凸顯了現實的窘境?,F實情況是:我國高職院校教隊伍中專任教師相當多一部分來自普通高校,他們是從一所學校畢業到另一所學校就業,因此,普遍缺乏與實際生產相關的工作經驗,對生產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實際運作不太了解。但是目前現行教育體制機制上又無法從根本上保證我國職教教師隊伍對企業生產流程的了解,也不利于將企業的最新成果及其要求反映到職業教育課堂中。

此外,我國現行高職教師職稱評審標準不適應高職發展要求,高職教師職稱評審雖然與普通高校有所區分,遵循不同的職稱系列,但參照同樣的評審標準卻不加以區別?,F行高校職稱評定強調不同級別刊物數量的要求,這使得符合高職院校教師特點、符合職業院校教師崗位需要的教師在晉升職稱的時候處于弱勢地位,也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師為求業務發展不得不按照普通大學教師的業務發展方向去發展,這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對于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個體而言,要同時成為專業理論扎實的學術專才和實踐技能過硬的企業良將,的確實很困難。但在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今天,雙師標準的降低和雙師結構團隊的組建是一種過渡性、策略性、現實性的措施。

三、現代裝備制造業“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

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了作為職業教育基本要素之一的職業院校教師的職業資格必須有別于其它種類教師的資格,這種區別應該主要體現職教教師對職業教育本質屬性的了解上。職業教育的“產業性、職業性、實踐性”是其本質屬性。具體表現在:校企合作辦學,工學結合培養人才,工作過程開發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組織教學,行動導向實施教學,學校、企業與社會三方共同保障教學質量。當前我國的裝備制造產業處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于裝備制造業的專業人才需求在未來將有一個巨大的空間?!半p師型”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實踐技能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可從以下幾個方向提高:

(一)“引企入校,教師下企,三方共贏”的運行機制的建立

本著“學校讓利、企業受益”的原則,學?!皠澋亍币笕胄(D―建立“校中廠”。以此為契機,學校要化硬件投入為“軟件”保證,充分發揮其人才優勢,讓教師切實地深入到企業中去,參與企業的生產過程與生產服務,為“校中廠”的制造企業開發新產品、探索新工藝、提煉新材料。這樣學??梢园炎陨淼娜瞬刨Y源切切實實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而且學校能利用自己的場地、設備得到一定的收益;教師也可直接從“校中廠”了解到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及新設備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加工、裝配中的運用,使自身的專業知識不斷地得到更新與升華,并能緊跟技術的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校中廠”企業的實際情況,把企業項目的案例引入到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實施,通過教學內容的組織與教學情境的設計讓學生親歷企業生產實際。另外,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讓學生更加接近企業工程的實際與實境。此外,企業通過校中辦廠的方式,可從中得到較大的經濟收益,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產品在科技創新上有所突破。校、企、師互相“嚙合”,從而達到三方共贏。

(二)名教師工作室的建立

在校內設立名教師工作室。名教師工作室是集裝備制造企業項目開發、新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實訓和技能大賽培育于一體的“工作坊”。名教師因為自身高技能,可以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因此制造企業項目開發是名教師工作室運轉的源頭。由于有實際項目支撐,青年教師及新進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能夠在參與到企業項目中得到提高與加強,并且也能了解企業產品設計生產的工作流程。因此,在進行學生實踐教學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實處,使得學生的培養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名教師工作室的企業項目,也可作為學生實訓內容的一部分。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企業,了解企業,為自己今后的就業找準方向。而技能大賽則是要做到為技而練,不是為賽而練,并以促學,以賽促練,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培育之效。當然,如果沒有現行教育行政體制方面的配套改革,任何教學改革都無從談起,教師工作室也就有名無實。

(三)“教師總工程師制”的設置

“教師總工程師制”的設置是基于產品共研、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原則,項目主管教師作為制造類產品的總工程師制度。教師總工程師有權并有責任組織和制定制造類產品技術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責任制度,并有權審定制造類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生產技術準備及其它方面的技術措施。教師成員協助教師總工程師的工作,進行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裝配及安裝。這樣使得教師都能參與其中,完成產品的改進、研發及試制。因此,教師成員可以獲得新技術、新技能、新方法,從而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與技能。

(四)教師、工程師角色的互換與統一

教師要能適應企業化運作,運用行動導向進行教學。項目推進及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總工,特別是一位能干的教師總工。制造工程類項目開發面對的是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及技術服務,是“死”的東西。需要的是披星戴月的辛勞與不誨,需要的是浩首窮經的推敲與演算。而所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照顧學生的興趣和經驗,通過遷移應用使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強調合作與交流。讓學生自行組織學習過程,學習以小組進行,留給學生嘗試新的行動方式的實踐空間,需要教師發起、促進、引導并掌握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教師學會處理意外結果?!半p師”教師的成“型”在于不斷提高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更在于提高駕馭學生水平的能力。

四、結語

自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出臺始,普遍認為“雙師”型教師的典型工作任務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日常的教學教研,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力求獲得最優的人才培養質量。二是深入行業企業,承接“橫向課題”,了解行業動態,掌握企業新產品、新工藝與新標準,指導學生“預就業”,掌握第一手課程資料。三是做好課程建設。課程是人才培養的細胞,課程規劃、課件設計、在線答疑等是課程建設的必備內容。在職業教育改革日漸深化的今天,以上三方面任務的落實,與教師的“雙師”素質密切相關。本文提出的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途徑是:以產學結合,社會服務能力為主線,以名教師工作室為平臺,以生產項目為切入點,以學校、企業及教師個體三方共贏為原則,建立項目“教師總工程師制”。以項目為課程的載體,按生產任務組織教學內容,按生產場地選擇教學方法,以產品試用改進、質量反饋及售后服務為落腳點,強化“雙師”型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以實踐的“反芻”能力。

建議在我國教師法所規定的教師資格整體框架下,根據裝備制造行業要求的職業能力深入分析職業教師應該具有的職業技能,借鑒國外職教教師資格要求的相關內容,尤其是對教師職業能力的要求,體現高職“學歷+工作經歷(能力)+教師資格證+社會服務能力”特色,強化高職教師 “雙師型”特質。

參考文獻

[1]A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Initiative,2000.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making the difference. http://dest.gov.au/sectors/ school_education,2008-6-3

[2]鄧蓓,張巾幗.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國際比較研究[J].中國教育創新與實踐,2010(12).

[3]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國際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動態報告》――國際組織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http://.cn/2010-09-10.

[4]劉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2010]8號.

[6]陳冰梅.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2010.

[7]劉要悟,程天君.校本教師培訓的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2004(6).

[8]吳興偉.高職高專教師基本素質狀況及對策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4(3).

[9]郭榮.論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的素質與培養[J].寧波高等??茖W校學報,2003(3).

[10]傅經章.江蘇省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職教通訊,2003(8).

[11]夏秀莉,李乃義.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3(13).

[12]徐一周,朱曉姝.略談對當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理論研究中若干問題的認識[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3(2).

篇(9)

1.研究對象:山東省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區20歲以上的職業女性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膠東地區5個城市20歲以上的職業女性的體育健身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560份(青島1820份,煙臺1530份,威海980份,濰坊1360份,日照870份),回收有效問卷622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4.8%。

二、結果與分析

1.膠東地區城市職業女性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意識

膠東半島是以青島、煙臺等沿海開放城市為主,在我國處于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為我國輸送了大量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然而,膠東地區的大眾體育發展卻遠遠滯后于競技體育的發展,尤其是女性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意識和動機不夠積極。調查發現:膠東地區城市職業女性中很喜歡和比較喜歡體育運動的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57%,對體育運動持一般態度的占32%,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占11%。有65%的職業女性知道《全民健身計劃綱要》,30%的女性不太了解其具體內容,還有5%根本就沒聽說過。可見,膠東地區城市職業女性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大約有1/3左右的職業女性不理解體育健身的意義,因此忽略體育健身的重要性,她們把大部分閑暇時間用來做家務活,照顧孩子而不是選擇體育健身活動。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膠東地區的職業女性體育健身的意識不強,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2.膠東地區城市職業女性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項目

調查中我們發現城市職業女性所選擇從事的體育健身項目特點為,運動量較小、節奏感強,對抗性小、趣味性強,這也與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呈現出一致性。職業女性進行體育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緩解工作壓力。選擇跑步作為健身項目的最多占32.7%、其次是健美操占19.2%,交誼舞、小球、游泳共占36.8%,器械和戶外運動占比例較少只占9.2%,其他的占2.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職業女性選擇體育健身的項目更加多元化,體育作為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載體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城市職業女性所接受。

3.每次參加體育健身的時間

參加體育鍛煉時間的長短直接關系到體育鍛煉的效果。從參加體育鍛煉時間調查的結果發現:膠東地區城市職業女性每次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早上和晚上,健身時間超過2個小時的占27%,1-2個小時之間的占53%,30分鐘至1小時的占13%,30分鐘以下的占7%。由此可見,大部分職業女性選擇鍛煉的時間在早上或者晚上,具體鍛煉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個小時。職業女性由于工作的壓力大,很少選擇在工作時間進行體育健身活動,即使在雙休日她們也更多地愿意選擇在家休息或做家務,而不是去從事體育健身活動。

4.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頻率

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頻率是體育鍛煉效果的保障,反映出鍛煉者對體育健身活動作用和效果的認識。在調查中發現,有22.9%女性平均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活動,有47.9%女性平均每周參加1-3次體育健身活動,有16.6%的女性每月參加1-3次體育活動,8.6%的女性每季參加1-3次體育活動,還有3.7%的女性每年參加體育活動不超過3次。

5.參加體育健身的場所

體育活動場地、設施是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基本場所。通過對膠東城市職業女性參與體育健身場所的調查發現:在健身中心和俱樂部鍛煉的人數占29%,大多為35歲以下的青年職業女性;在不收費的公共場所(公園、廣場、社區等)進行健身鍛煉的占53%,在單位進行健身鍛煉的占12%,另外,還有6%選擇在家里鍛煉。從職業女性選擇健身的空間場所看,大多還是以公共場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到健身中心和俱樂部去鍛煉的這部分群體有很大的擴展空間,這種健身方式深受城市職業年輕女性的喜愛。

6.膠東地區職業女性體育健身的消費水平

從調查中看,有些職業女性常年堅持體育鍛煉,保持體型,經常在體育場館進行健美操、羽毛球等項目的活動,這部分消費支出較為固定,占調查總人數的27%,也有相當一部分職業女性在閑暇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在公共場所、住宅小區、公園等處進行體育活動,這部分女性體育活動的消費較少,消費主要投資于體育服裝,占總調查人數的56%,另外,還有17%的職業女性基本沒有體育消費。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的運動健身中心和俱樂部不斷增多,以滿足人們對健身的需要。與過去相比,人們不再是單一地選擇在樓前、房后、廣場和公園等固定運動場所進行健身活動;有一部分職業女性選擇到健身中心或俱樂部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鍛煉。調查的結果從側面反映出,一少部分職業女性的體育健身消費趨向合理,大部分職業女性的體育健身消費觀模糊不清,還需進一步提高,同時,反映出膠東地區體育休閑娛樂業發展較為緩慢。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職業女性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項目受城市規模、體育設施建設和經濟狀況的制約,膠東地區城市職業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動機不夠積極,運動項目的選擇、分布極不平衡,多以簡單的在公共場所進行的項目為主,每周堅持鍛煉3次以上的僅占22.9%,每次鍛煉時間超過兩小時的占27%,用于體育投資消費的比例不大,體育休閑娛樂業發展較為緩慢。因此,應引起廣大職業女性和城市建設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建議

(1)隨著城市體育人口的不斷增多,城市的體育基礎設施日顯不足。因此,應進一步加快膠東地區城市和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完善學校、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建設。

篇(10)

高職師范生是目前基礎教育師資力量的重要來源之一,其師德狀況將對未來基礎教育產生直接影響。了解目前高職師范生師德現狀并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很有必要。以新疆職業大學初等教育專業為例,通過對該專業大二、大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31份),并對其中6名學生進行訪談,發現該專業學生總體師德意識較強,能夠認識到師德的重要意義,并表示愿意不斷提高自身師德水平。但與此同時,學生的師德現狀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職師范生師德認知中存在的問題

1.師德認知不全面

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是作為教師應恪守的道德規范。由于教師職業勞動的示范性、長期性等特點,且對象是具有依賴性的、發展中的個體。因此,師德與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內涵也更為廣泛。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43%表示不明確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對于“嚴謹治學”“終身學習”“團結協作”和“服務意識”四項內容是否屬于師德,均有超過四成的學生表示否定;31%的學生表示師德與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沒什么不同;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教師的個人修養應該屬于師德的范疇,但對于教師擁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則超過半數的學生持概念模糊。

2.師德認知與情感失調

知、情一致,利于穩定的道德行為的形成,師德認知、師德情感以及師德行為的高度一致是師德最理想的現狀。接受調查的絕大部分學生表示教師要在工作中應忠于自己的職業、熱愛學生。當問及自身現實利益與師德相沖突時的選擇,93%的學生選擇“應該放棄現實利益”。但當問及是否愿意舍棄教師職業時,有68%的學生表示在現實中可能會為了高收入或是輕松的工作而放棄教師行業。訪談過程中有學生表示,師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心里知道應該怎樣做,但是實際情況卻不一定是這樣”,“師德當中有些像是強加給教師的,感覺會很不情愿”,即師德認知與師德情感或是意愿不一致,這種知、情失調的現狀會影響師德行為的產生,阻礙師德的形成和發展。

3.教師職業忠誠度不高

經過調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教師職業清貧、苦累;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教師身上承擔的責任過于沉重;72%的學生認為教師有自由選擇是否忠于職業;對“如果當老師太累,我會考慮改行”的表述,只有3%的學生表示不贊同,85%的學生表示不能確定;68%的學生表示在現實中可能會為了高收入或是輕松的工作而放棄教師行業。

此外,自主從業意向也會對未來職業的忠誠度造成影響。當問及選擇師范專業的原因時,約60%的學生是出于自己熱愛教育行業,22%的學生是由于“工作穩定”,約12%的學生是因為“家長的選擇”,還有6%的學生表示不想從事教師行業。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有從事教師職業的意向,但約三成多學生的從業意向來自外部,屬于不穩定因素。

二、高職師范生師德認知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導致師范生師德意識不高、教師職業認同度低、從業意愿低的直接原因,除了學校師德教育不到位以及社會功利化的影響外,還包括以下幾點:

1.缺乏積極的職業情感體驗

教師職業情感是指對“教師”這一職業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積極的教師職業情感通常表現為從教育職業中體驗到較高的滿足感,以為人師表而備感欣慰、自豪,認為教師職業可最大程度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以教育人為最美好、最高尚的職業。

在師范生師德培養過程中,使其形成積極的職業情感體驗,利于其職業認同以及師德的形成與發展,而實際上很多學生并未形成積極的教師職業情感體驗。例如,社會上屢屢曝出由于教師管教學生而導致師生、家校糾紛等,為教師職業帶來很多負面的情感體驗;也有很多教師抱怨工作內容過于繁雜、工作壓力過于沉重等,以過來人的經驗影響著未步入教師職業的師范生,導致其對該職業望而生畏。

2.“實用性”導致師德的缺失和職業內在意義的失落

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在教育過程中強調技能的發展,主張學以致用,重實用。但過多強調這些會導致一些異化現象,最為明顯的就是過分追求所謂的實用性而致使人們只關注直接的、外在的價值。在高職師范生的培養中亦是如此,教育者有時會將教學技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忽視學生在師德方面的表現如何;對學生來說,更重視的是知識、技能能夠換來的收入、地位以及工作的穩定性。如此一來,本應由教學技能和師德共同構成的“兩條腿走路”的師范生培養,變成了只重技能的“一邊倒”。如果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技術操作層面,則很可能無法形成正確的教育觀,這種缺乏教育情懷的狀態則會使教師職業失去神圣感。

上一篇: 對國防建設的建議 下一篇: 家居設計前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五码中文字幕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特级全黄久久久久久 | 亚洲永久在线免费视频 | 性饥渴少妇推油按摩 |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