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50: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堂教學的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知識的特點是“多、亂、雜”,難學、難記,學生視為“第二門外語”。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了消除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我們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力求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微觀知識宏觀化,零亂知識條理化,使之循序漸進,強化掌握。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課本,而且要備學生。要從學生角度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實驗是很生動、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通過一些明顯的、有趣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于氧氣的性質這一內容,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同時,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化學課的興趣。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在新教材中將實驗探究做為一項重要內容,并且打破了原來的演示和學生實驗的束縛,將實驗探究作為課堂的一部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懷疑批判精神、開拓創新精神和求真求實的科學品質。同時也訓練了思維的嚴密性、條理性和考慮問題的全面性。
三、在化學教學中適當的引入化學史
化學史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富有成就的科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能夠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學生借助于科學發展史來學習化學中的疑難,化學史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啟迪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開拓知識視野的作用,也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消化課堂中所傳授的新知識,把化學史引入化學教學正越來越成為國際上化學教學改革的引人注目的課題,化學規律的發現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科學家探索化學規律的歷程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科學家創造性的例子無不閃耀著科學家智慧的光輝,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探索歷史上科學家的創造過程,對掌握科學創造性的內在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化學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聯系現實生活,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學生興趣
許多學生感到化學很難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化學沒有興趣,對化學沒興趣,反過來又感到化學更難學了,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圈子,化學內容不像語文、英語和其他課程的教學,難以感覺到它的趣味性,特別是專科化學內容比較專業化,學生覺得它枯燥無味。但只要留意,我們隨時都可利用教學內容的可教育因素,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專業趣味性誘導教育,以達到調節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作為一位化學專業教師,只有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并掌握一些科普性知識,才能解答學生提出的專業性問題。化學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是科技百事通,教師的知識容量必須超過教材,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夠向學生給出一杯水,并在教學中做到深入淺出,課堂教學是檢驗教師化學專業知識深淺的試金石,學生只有從聽課中感覺到教師扎實的專業功底、濃厚的教學熱情、愛崗敬業及對化學教學孜孜以求的教學態度,才能激發起他們對科學的求知欲,促進智力的發展。正如教育先驅陶行知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五、直面意外,擴大生成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1—0032—01
目前,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校的傳統功能、教師的角色、課程的內涵諸多方面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教師是這一系列變革的實施者,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當前,不少學校都強調要優化課堂教學,所謂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益,通過各種優化手段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筆者認為,要真正做到課堂優化,就要堅持“五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有利于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一、優化備課
1. 編寫教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課改下的教案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理念,編寫教案是探索性工作、創造性勞動,不能為教材所束縛,要敢于超越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看作可以改造的客觀存在,積極加工教材,也可大膽對教材進行取舍。要敢于備出適合學生學習、體現學生個性、為了學生發展的教案。
2. 編寫教案要有不斷創新的精神。編寫教案的過程是鉆研、構思教學的過程,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感悟,體現著教師的創造力。教案記錄著教師的成長過程,一本教案不光是教師成長的一串串腳印,更是一次次創新,常寫常新,才能與時俱進。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那創新從何而來呢?當教師把課堂引向自然、引進社會、引進時代的時候,創新就應運而生了,這就要求教師有“把社會當作課堂”的能力。讓那些應付的、陳腐的、程式化的、沒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教案一去不復返,新課改呼喚的是充滿生命力的、改革創新的、富有時代氣息和呈現個性風格的教案。
3. 編寫教案要形式開放、方法多樣。教師要在課前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條件寫出不同的教案,編寫教案不應是過去那種流于形式的環節是否齊全、書寫是否工整、教學過程是否有條理的模式化教案。今天評價教案的標準是:備出符合教學實際,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實施,有助于教學目標有效完成,具有開放性、多樣性,順應新課改要求的教案。好教案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從一份好教案上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的調控、教育對象的了解等情況。
4. 編寫教案要補充寫好教后記。教師除了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外,課后還要進行反思補充,寫好課后記。將課堂上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教學研究材料,也是教師進步的總結。
二、優化教學方法
45分鐘的課堂是一個有機整體,我們必須合理利用時間,抓住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節:導入新課要新穎自然,復習提問要有的放矢,講授新課要突出重點,練習要達到反饋的目的,小結要言簡意賅,布置作業要適量。
1. 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師生心中都要有數,直奔主題,既節省時間又提高學習效率。
2. 盡快打開書本,讓學生自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變傳統的“要學會”為“我會學”,教師應“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教法,敢于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知道真正的收獲必定靠辛勤的耕耘,真正感知必定靠智慧的感悟。
3. 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密切聯系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以及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興趣就有激情,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獨特的教學往往會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在每節課的開始,恰當地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而且能在趣味橫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學”“樂學”的學習氣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滿堂灌輸,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阻礙了學生的智力發展,更是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有趣的導入方法,創建生動的情景,以趣激學,以趣導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導入方法,以適當的問題的實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游戲導入法,故事感染法,動手操作法,形象直^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適合學生的心理,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對于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創造思維的過程,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學習過程中,嘗試知識形成過程,掌握知識,從而培養創造能力。
2 以趣勵學,激發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質疑問難不僅僅是讓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深入思考,敢于發問。深入鉆研的習慣。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根本無所激發學生的創新的意識,這樣,既要影響學生獨特的思維,又會影響學生對科學的審美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著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上,可以設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努力探索符合學生個性和特長的教學方法,積極挖掘教材本身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大膽想象,暢所欲言,把單一講解法探究為體現學科特點和個人愛好的學習方法的優化組合,用他們喜歡的樂于接受的手段與方法,開啟他們的思維之源,尋找他們的創新之處。另外,還要給學生創造定的條件,教師啟,要啟在關鍵處;講要在重點處,變學生被動接受為獨立思考,變老師注入式講授為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
3 師生共處,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促進學生愉快學習的氣氛源于教師,這種氣氛是真誠關心和理解的傾聽,是師與生之間愉快,和諧的合作,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先決因素,是發掘學生潛在智能的最件環境。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對所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某問題產生興趣,就會愉快地、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4 獨立探索,大膽求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我們所說明的發散思維,它是創造思維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求異,提倡學生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和新穎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對于某問題,如果一味地按常規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時候會阻礙學生的認識和分析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尋找答案,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7-0268-01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創設了一種緊張、活躍、和諧、生動、張馳有效的理想氣氛。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考慮:
1 創設問題情境,為課堂互動打好基礎
1.1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教師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設計出疑問(能反映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重點),使學生清晰地知道一節課內學什么,怎么學,學好了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時的積極思維。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1.2 問題須與學生現有的認知規律相呼應。 教師在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并提出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激發學生進入探索問題的境界,如:為什么桔樹花開了許多而結出的桔子數不是很多?(傳粉,受精知識探索)。以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并與本節新知識相銜接的問題,如: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新舊知識銜接)。經過學生自學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能滿足學生的成功感。
1.3 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的提出要考慮學生能直接推理得到,是動態思維、貼近生活實踐以及思維轉折次數多少等因素,把要學習的新知識創設成若干問題情境,新穎的方式,生動的語言提出來滿足并強化學生的好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有些被子植物的花很美麗,而有些則很“難看”?(風媒花,蟲媒花的特點);要使向日葵多結瓜怎么辦?(人工授粉,知識綜合應用,導入下節課《種子》的知識)。
1.4 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識去解答的問題,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我們吃的西瓜有些有籽有些無籽為何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質疑心理。
2 體驗問題,獨立自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學生的預習自學,經學生自己的思考、體驗,在個人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并展開學生之間的討論,互相補充與糾正,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以肯定、鼓勵為主的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望。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不能任其自流,無休止地爭論下去,必須適可而止。
在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中,可發現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思維方式,為教師講授知識時,適應學生的學習思路提供依據。利用15分鐘的時間(根據學生問題數的多少和課堂討論氣氛而定)讓學生發問,教師解答,進入現場質疑的階段,經過師生的熱烈出題、答題,來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現選出學生的部分問題以嗜各位:
(1)含羞草用扦插法繁殖是否可以?
(2)無籽西瓜是怎樣繁殖的?
(3)香蕉沒有種子,怎么繁殖?
(4)被子植物中的生殖是否有胎生?
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發現學生對周圍的事物特別好奇。有許多疑惑需教師給予解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滿足學生的知識饑渴。在學生出題中經常出現時間的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隨機應變,把問題轉移到下節課的內容去,為學生自學下節課內容埋下伏筆。
3 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1 恰當地運用媒體,激發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或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理過程,但在當今視訊高度發展的時代,中學生們早已不再滿足于老師口中念念有詞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師能夠帶領他們遨游在生物學的海洋中。
實物投影儀的出現,使老師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一只小小的昆蟲慢慢在學生面前解剖,如:可以親自將蝗蟲的頭、胸、腹部指出,并數一數蝗蟲有多少對足,甚至可以把每一對足拔下來,比較一下這些足有什么特點,特別能突出一對發達的后足,從而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蝗蟲那么能跳……
3.2 用多媒體電腦,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如何更好地利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呢?學校電教室里配備了多媒體電腦、大屏幕投影,購置了許多與教學有關的VCD、光盤,生物科是得益最多的,因為“自然、生物”是世界共同關心的問題,沒有國界的、語言的障礙,就象“動物世界”這個眾所周知的節目,我把它搬進了課堂,講生物的多樣性,我可以把介紹非洲草原的片段放出來:講生物的適應性,我可以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極”,讓學生了解南極,理解生物是如何適應自然的,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論”為什么會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廣大科學教師普遍面臨一些最基本又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教材文本的功能、三維目標的定位、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等。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以供大家進一步探討。
一、正確理解三維目標的價值定位
新課程確定的三維目標與以往教學大綱的目標設置相比,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更表現出多元一體的特色。這就決定了教學策略形成的首要環節是明晰目標。三維目標中的知識和能力是完成教學指標的結果性目標,過程與方法是動態化、開放式的程序性目標,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一種體驗性目標,是一種社會性態度。盡管三個目標是彼此不可分割、密切交融的統一整體,但從新課程實施策略和評價要求來看,顯然過程與方法維度目標是核心,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尤其要重點關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目標,兒童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一次次科學發現、科學探究、科學創造的過程,而這些活動在教學目標上又把科學素養的各方面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見,正確理解三維目標的價值定位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關鍵意義。
二、辯證看待教材的功能、價值和地位
教材是保證課堂教學得以實施的最重要的文本資源,相對于其他教學資源而言,其科學性更強,系統性更好,與課標的切合度更高,具有其他教學文本不可替代的價值。新課改背景下的教材其價值功能僅僅是學科知識的載體之一,如果過于依賴和迷信教材,忽視其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利用,則難免落入“教材主義”的窠臼。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需要,以教材為基礎整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例如,我在教《常見材料》這一課時,除了利用教材中列舉的材料外,還讓學生結合教室里的物品和師生穿著,認識常見的各種材料。這樣的認識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能很好地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所以辯證地看待教材的功能、價值和地位是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
三、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動手能力
奧蘇泊爾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那么,該怎樣做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孩子的認知水平呢?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其一,縱覽孩子已學的各科教材,了解各學科的知識體系與本學科的相關程度。例如:四年級學生學習《運動的快慢》時,要用到小數除法計算運動的平均速度,而此時還沒學到小數除法,教師要是課前了解了孩子的已有水平,就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其二,可以利用課前和學生交流的機會,詢問孩子對相關內容的認知程度。如,學習《心臟和血液循環》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問學生:你知道自己的血液在體內是怎樣流動的嗎?知道血液為什么能夠不停地循環流動嗎?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他們對血液循環已有的認知水平。若要了解學生的動手能力,就要給他們提供操作材料,讓他們親歷操作活動,通過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了解他們的動手能力。例如,給學生一節電池、一根導線,看學生能不能點亮小燈泡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尋找到與孩子認知水平和動手能力相吻合的教學切入點,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四、教學過程要具有開放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需要對過去封閉式的教學方式進行革命性變革。因此,營造開放式學習環境成為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開放式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甚至大膽質疑、敢于打破傳統、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的可貴品質,能夠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效提升學科素養。因此,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在小學科學教學的諸多要素中處于核心地位。
中圖分類號:J72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98-02
芭蕾舞蹈作為人之謳歌,是對某種理想根基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是從理性世界的因果關系桎梏中釋放出來的。因此,芭蕾舞蹈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蹈演員或者是成為一名芭蕾舞者,付出辛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獲得專業的,系統的芭蕾基礎訓練。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對芭蕾學習者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因地制宜掌握分寸
對于舞蹈學習者來說,我們在進行芭蕾基礎訓練教學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芭蕾舞者,應當具有良好的形體基礎。因此,我們在進行芭蕾基訓教學的時候,應當掌握基本的動作教學要領,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根據芭蕾舞蹈要求的人體結構,在舞蹈過程中身體的垂直位置非常重要,在表演的時候舞蹈演員需要始終保持非常高的平衡和穩定習慣,這樣才可以呈現出高雅優美的芭蕾舞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對學生的身體特征進行了解掌握,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這樣我們能夠盡可能保證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訓練。例如我們要對學生保持穩定的能力進行訓練,就要根據學生的盆骨狀況,以及腰椎、胸腔和肩膀等部位的動作進行專項訓練。
在學校中進行芭蕾基訓教學,一般學校很難維持較長周期的教學安排。這就導致了學生接觸芭蕾訓練的時間不足,無法得到有效的訓練。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在教學計劃制定之前向廣大的學生征集意見,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教學計劃。同時,芭蕾舞蹈教師不應該由于時間的壓迫就盲目地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真實需求。芭蕾基訓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如果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高強度進行訓練,不但達不到訓練效果,還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其他課程量和課時的分布,保證學生在每個禮拜有至少6個課時的芭蕾基訓課程。對于在教學工作中的教師,應當從專業的舞蹈教師中選,這些教師要能夠對學生負責,能夠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保證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我們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和提升,邀請更加專業的認識對芭蕾舞蹈教師進行培訓,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
二、科學訓練規范表達
在進行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規范的動作和語言進行教學。在動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對人體的基本形態的認識,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人體生理結構的角度出發,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最大限度地釋放身體四肢。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對身體的各部位的訓練,身體的五大關節部位肩、胸、胯、膝和踝,這五個部位在訓練的時候都應當對稱向外打開,學生的雙腳應當保持一字外旋。這樣可以使身體的線條獲得最大限度地延長,從而增加了舞蹈動作的感染力。雖然這種外開狀態是人體處于非自然狀態時的狀態,但卻是一種科學的訓練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舞姿和舞步的連接起到很好的訓練效果。在膝關節和踝關節的運動過程中,我們應當增強這兩個部位的靈活性,從人體美學的角度延長人肢體的長度。對于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我們應當通過保持腿部的直,使動作更具有技巧和對美的傳達。在直的基A上,我們還要通過立進一步展現芭蕾舞姿的形態美。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進行教學所采用的語言也要保持規范和精確,只有準確的語言表達才能讓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教師要傳達的思想,進而才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教師應當在進行教學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針對芭蕾基訓教學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難點部分的表達,逐字逐句地進行研究,怎么樣的表達才可以既準確,又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而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準確指導,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提升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芭蕾基訓的基本教學步驟,以相應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帶領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訓練。而且不同的教師對芭蕾基訓的原則和方法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教師應當保持一個宗旨,就是要通過科學規范的教學,指導學生高效地學習芭蕾基礎動作。在訓練過程中,伴奏音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通過選擇合適的音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訓練學生的動作與音樂節奏的配合能力。
三、組合訓練注重順承
組合訓練是一種具有較高的邏輯性,訓練過程更加復雜,但是更具有針對性的芭蕾基訓過程。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動作之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應當更加重視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對基本動作的應用能力,重視學生舞蹈動作的應激性,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就是我們需要采取組合訓練的原因,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的芭蕾舞蹈技能。要想有效地進行組合訓練,我們還應當理解組合訓練與單一動作訓練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要意識進行單一動作訓練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組合訓練,而組合訓練又是對單一訓練的一種綜合運用和對單一動作訓練效果的一種檢驗。因此我們在進行組合訓練之前應當有系統的單一動作訓練過程。這對于剛開始學習芭蕾舞蹈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芭蕾舞蹈動作之間的聯系,能夠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適應。并且,組合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芭蕾動作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
順承關系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我們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順承相類似,也就是我們在進行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時候要重視每一個舞蹈動作之間的關聯性。我們已經知道,如果單一的舞蹈動作沒有辦法完成,那么就無法完成一整部芭蕾舞蹈。由此可見,單一動作就像是一盤棋中的每一枚棋子,我們只有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順承關系,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整體。換句話說,我們應當通過對學生在芭蕾學習過程中對順承關系的認識的強化,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訓練,能夠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芭蕾舞蹈,從而在表演的時候能夠更好地把握每一個動作,能夠盡情地展示自己。例如,在芭蕾集訓課堂中,單一的跳躍動作訓練就包含了多種,其中每一種跳躍都是學生要牢牢掌握的。而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訓練,逐漸提高難度,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更主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這些單一動作之間順承關系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我們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考慮,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計劃。教師應當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有正確的認識,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與學習。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的研究,仍然需要廣大教師的繼續努力,共同促進芭蕾舞蹈的發展。
參考文獻: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調控,指在課堂上教師為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運用控制論的原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對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等做必要、恰當、適時的調控。教學效果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調控能力的高低。探索教學系統的控制規律。按規律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認識和運用這些規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最厭煩枯燥乏味的課,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地追求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和實效性。教學過程中,注意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首先,應當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誘趣,防止嘩眾取寵。其次,要注意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的轉化過程,通過競賽、游戲、質疑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習興趣的持久性,特別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質疑興趣,每節課結束前應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學生提問,使學生從小養成敢疑、善疑的良好的習慣。最后,要注意寓趣于教學過程始終,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愉悅地投入學習。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系統的核心要素。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層次(單元),教師都應該有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
1.確定教學目標。教師應明確一堂課傳授什么知識,學生應掌握什么內容,達到何種程度。要求過高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太低會阻滯學生智力的發展。所以,要把教學目標控制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百以內的加、減法口算”這部分內容,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讓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退位)的計算方法,掌握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的算理,并引導學生類推出三位數加、減一位數的方法,培養學生開拓知識的能力。
2.調控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一個完整、有序、發展的體系。每一層次的教學內容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安排,排斥與目標無關的內容。教學中,教學內容總是經過分解而分散在各課時中進行傳授的,教師應在全面統籌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所以,課堂教學必須教給學生一個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規律,得到終生受用的本領。只要把握了教學內容主要的、本質的東西,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就能做到集中、具體、確切,把有限的40分鐘用到完成核心的教學任務上。
3.調控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信息流通過程,是以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的教學信息控制過程。它歸根結底是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的情況,應注意效果的檢測,收集信息反饋,及時處理反饋信息,發出控制信息,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措施,務求教學目標的全部實現。教學過程的調控最終要體現在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上。教師必須對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應敏銳、判斷準確、評價及時。
三、學生的學習過程
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吸收信息并輸出信息,通過反饋(評價)知道正確與否,并進行自我調控的過程。當教學過程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時,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理解知識內容,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如果學習過程違反認知規律,則教學效果肯定不好。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觀察、體驗、感知;思考、歸納、抽象;應用與開拓。教師應根據教學經驗,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思想或可能發生的學習障礙,采取相應的對策,防止錯誤思想的形成,掃除學習障礙。例如:認識圓周率π,先讓學生每人準備一些線和大小不等的圓紙片,上課時讓學生用線在紙片圓周繞一圈,再將所得的線拉直,去度量該圓的直徑,學生就會發現不論圓的大小如何,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從而得到π的近似值。教師再說明歷代數學家的研究測定,π的近似值約是3.14。在學生理解了圓周率的知識后,再讓他們去計算圓的周長,并解決具體問題。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深度
所謂教學深度實際就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要達到的程度,就是指每節課教學最終要達到教學目標,就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要控制并掌握好教學深度,必須做到目標明確,符合大綱要求,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課堂上的各項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因此,教師備課時應將本節課所教內容、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點準確地尋找出來,確定為基礎的教學目標,不必拓展深化的就沒有加以引申的必要,否則就超出了大綱的要求,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時間
一節課的內容,應在40分鐘內完成。教師要根據課的類型,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適時調整教學過程,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整個學期的教學目標,應在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決不能靠“加班加點”來實現。因此,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率。在教學單位時間內,學生能夠學習的知識量,各個年級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級在不同時期或不同班級也不盡相同。例如,一年級新生,認識“10以內的數”時,一般一節課控制在1—2個數為好。第二學期認識“百以內的數”時,能在一、二節課中完成。而到了二年級認識“萬以內的數”,學生可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只需揭示讀、寫數的規律即可。顯然,知識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學時間的控制,主要是防止時間過緊或過松。控制的方法是在安排教學時準確估計所用時間,略微留有余地。
六、學生的練習作業質量
練習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客觀存在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和應用基礎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練習作業不能以量取勝,而應以質取勝,所以調控學生的練習作業時,應注意:
1.質的控制。練習作業須有針對性、啟迪性,使每一道習題都能練有所得。這就要注意習題的難度,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還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練習作業的布置,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作業設計一定要目的性強,要圍繞教學目標,有助于鞏固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開始時可以做一些低難度的練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中間應以基本題為主,最后可以在練習中滲透后面將要出現的知識內容,以降低后續學習的坡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循序漸進,層層加深,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1 介紹藥物發現史
在藥理學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可作為藥理教學的生動素材,以此入課,學生感興趣,又能從中得到啟迪,增長見識。比如,講解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從其發現史講起。18世紀歐洲人發現柳樹皮可治療發熱,后證明柳樹皮的有效成分為水楊酸苷,1838年從水楊酸苷中得到水楊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楊酸,1897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楊酸,1899年發表了乙酰水楊酸的藥理學詳細報告,德國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藥名注冊。從此阿司匹林傳遍全球,100多年來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婦孺皆知的一種藥物。再如,抗心絞痛藥一章,可從硝酸甘油的發現史入課。早在1846年,意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歐·索巴里歐合成了硝酸甘油,但極不穩定,易引起爆炸。到了1867年,青年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發明了在建筑工程中安全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解決了炸藥的安全儲存和運輸的問題,使得炸藥工業迅速發展起來。但這時人們還不知道硝酸甘油會在心絞痛的治療中起到什么作用,直到英國醫生布倫頓發現了一種名為亞硝酸異戊酯的物質,它可以緩解心絞痛,但不能長時間保存,為了尋找更持續穩定的治療藥物,科學家們篩選出了硝酸甘油。100多年過去了,硝酸甘油目前仍是治療心絞痛最常用的藥物。
2 設置懸念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置懸念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因想到果,由此及彼,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以介紹嗎啡為例,入課時可以這樣開始:嗎啡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同學可能會感到奇怪,這不是嗎,怎么會是藥物?的確,在名目繁多的中,嗎啡就是其中一員,然而臨床上對于某些痛不欲生的患者來講,嗎啡卻又是一劑不可多得的良藥,甚至有些時候還是金標準用藥。為什么?再如,糖皮質激素一章,可以這樣入課:2003年暴發了非典,元兇是冠狀病毒。在對于這種病毒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其臨床治療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及時、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這種激素何以有如此威力呢?隨著課程的展開,能使學生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懸念的出現,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避免了教師單向的“填鴨”式灌輸,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3 講故事的方式
講故事的方式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入課式。對于解熱鎮痛抗炎藥的學習可以從以下這個故事開始。100多年前的德國有一位年輕人,名叫費利克斯·霍夫曼,在他29歲時來到拜耳公司工作,此時的他懷著一個強烈的心愿:找到一種新藥,使每天必須忍受關節炎疼痛的父親免于煎熬。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他終于成功了,老霍夫曼成為兒子研制的新藥的第一個試驗者,結果表明效果非常令人滿意。這一天是1897年8月10日。1899年3月6日,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向柏林皇家機構申報了這一發明專利。3年之后,這種新藥的第一片片劑在世界上誕生了,隨后迅速推向了全球市場。霍夫曼和當時的拜耳公司肯定沒有料到,100年來,多少種新藥曾風靡一時,來了又走,而這種藥物不但沒有被時光的長河所淘汰,反而越發煥發了青春,人們又發現了它的許多新用途,這種情況在用藥史上是不多見的,它就是阿司匹林。今天就向大家介紹阿司匹林所代表的一類藥物——解熱鎮痛抗炎藥。
4 臨床典型病例法
以病例入課,可讓學生及早接觸臨床、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避免紙上談兵,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介紹β受體阻斷劑時,首先舉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歲,1型糖尿病,經過治療,血糖控制比較理想。最近一段時間因心動過速,服用普萘洛爾,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診斷為低血糖,靜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發生過低血糖,但發生低血糖時一般都有明顯心慌、心悸等癥狀,立即喝一點糖水或吃一點餅干就可緩解,但這一次只是覺得有點頭暈,沒有出現心慌癥狀,卻發生了低血糖昏迷,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爾為什么能掩蓋低血糖的種種臨床表現呢?通過病例描述可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為展開β受體阻斷劑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56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是學生初步了解物質變化的學科,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內容之一。學生在高中階段對于化學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其不僅對學生的高考有著直接的影響,還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作用,而且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也極具現實意義。但是高中化學學習也給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因為高中化學課程的內容極為抽象,加上課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礎原理較多,且在課程中存在大量的實驗課程,這使得學生在面對化學課程的時候顯得手足無措。這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是極為不利的,長期如此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化學學習的效率降低。
高中化學教師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化學教學的相關問題,就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教學方法的匹配,使當前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最適宜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進行化學學習。同時,在適宜的教學方法運用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使學生更為積極的對相關的化學概念進行深入學習,讓學生真正掌握理解相應的化學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得到較為明顯的提高。
一、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中化學教學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在高中化學日常教學中,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前教育的新形勢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毋庸置疑的,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高中化學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該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學習顯得過于被動,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掌握。教師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更利于教師對知識的傳授,也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其次,高中化學教師要營造起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參與學習、樂于學習、主動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在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最后,高中化學教師要注意同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課堂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并不是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單向傳遞,而是教師同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教師和學生保持積極的互動交流,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扮演好課堂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的自我展示,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才能夠更為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在學習中向教師打開心扉,進而同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
二、善用言行鼓勵學生
學生是高中化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著重體現在主體意識的塑造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兩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一次不經意的贊許、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段引人入勝的課堂引導等,都能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首先,高中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中多提問。就目前的化學教學而言,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教師要通過言行來對學生進行主體意識的塑造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積極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要注意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避免出現“教師提問題,學生無應答”的尷尬現象出現,教師要讓學生能夠相互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從而達到主體意識的塑造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目的。其次,高中化學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是否正確,只要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了問題的討論、回答之中,就要對學生予以肯定,肯定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討論的這種行為,讓學生獲得一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這樣在日后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才不會受到答錯問題就要挨批評的困擾,其才能繼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之中,參與到課堂教學的互動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不對學生的回答錯誤進行批評,并不是就要放任W生的錯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肯定后,就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定的評價,對其中的錯誤回答予以更正。最后,高中化學教師還要學會一定的鼓勵技巧。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并不局限于回答問題之后,在學生開始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予以適當的鼓勵,讓學生能夠更為投入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在學生遇到挫折時,教師更應當予以學生適當的鼓勵,讓學生能夠不被挫折所折服,繼續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
1 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工作是立足于課堂并面向學生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懂得自己不僅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身心發展的主體,還是自主學習設計的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并建立“當下”意識,當堂的任務當堂完成。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當周的任務當周完成,不拖踏,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這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思想基礎。教學中,你有這種認識才能有這種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這種信心,改革教法。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信心是進取的保障。要做好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了解學生的需求,走進學生中,做好學生的朋友及引路人。
2 以情趣為魅力,形成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法,對于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從學生心理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帶著積極、愉快的情緒去學習。在面對同樣的課型時,教師應同中求異,帶著飽滿、真摯的情感講課,使語言形象生動、風趣幽默、抑揚。頓挫,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變化教學手段,以新鮮的刺激使學生保持興趣和注意力。
3 以團隊為建制,開展探究與競賽
學習中,學生們難免會遇到困難受到挫折,結成團隊可以相互鼓勵,克服軟弱、懶惰,實現共同進步。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所任班級學生學習情況,按學生的意愿或能力水平的高低搭配分組分坐,結成團隊。在學習中使學生便于開展探究、討論、檢查與幫助,能起到互幫互助,互相督促、共同進步的效果。教師可把學習的任務、日標落實到團隊,實行組長負責,由組長進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落實儉查,教師隨時抽查。
有了有力的團隊,教師還應想方設法把團隊的凝聚力、內驅力激發起來,使團隊成為有活力有生氣、有效率的“活”的團隊。教學中,教師可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引進競爭,促進學生團隊的成長與學習效率的提高。
4 以活動為重點,調動學生參與的動力
任何一門學科除了具有知識價值外,還具有能力價值、情感價值和方法價值。在這四項基本價值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是學科教學的中心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除把時間大部分交給學生練習、研討,還要組織起學生團隊活動以學生活動為重點,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在教學中,可把教學過程的各環節變為學生活動的形式,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以良好的心態努力投入學習,互助共進,促進學習的高效進行。
5 以激勵為原則,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激勵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期間,受激勵的程度愈高,學習的動力愈大,且有長期的正向效應,無激勵的或被歧視的則成績難以提高。”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激勵”,形成機制,這是提高學生成績的一項重要措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給學生以更高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而精彩時,教師可帶頭鼓掌,或給予表揚;當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甚至犯錯誤時,教師給予“高一格”的評價,或運用“蹬門檻”效應給學生提供保證能回答正確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我完善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