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09: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教學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教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是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點。目前,該專業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表現出的實踐能力相對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教學能力
基礎教學能力是教師從師任教的基本能力。小教專業學生的基礎教學能力主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第一,教學語言僵化,感染力欠佳。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在校小教專業學生普通話不夠標準,二級甲等的過級率不高;學生在頂崗實習或教學見習中的教學語言僵化,感染力不夠,使得小學生的聽課積極性不高;不少實習教師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不夠協調、自然,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溝通。第二,板書呆板,書寫不規范。不少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暴露出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板書呆板無趣,缺少設計。錯別字、筆順錯誤等問題也屢有發生。第三,過度依賴教材。一些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過度依賴教材,有些更是一成不變地根據教材和教參的設置授課,沒有和學生的學情相結合,使得授課效果大大降低。
(二)教學操作能力
教學操作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需各種能力的綜合,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起著調節和控制作用,是教師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能力。目前,小教專業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普遍不太成熟。主要表現在:第一,教學設計能力不高。不少學生在教學實習時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學設計不規范,對《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闡述不明確,教學重難點不突出。第二,課堂調控能力不強。小學的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具有極強的現場性和不可預測性。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學生在面對真實的小學課堂教學環境時,常常暴露出課堂調控能力的不足:或是不能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如期完成教學計劃;或是對學生關注不夠,教學分離,導致教學效果差;或是對學生的提問或突發狀況驚慌失措,不能沉著應對;或是課堂紀律差,秩序混亂,教學過程無法順利進行等。第三,教學反思能力不足。教學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但我們的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后沒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找出原因,教學反思能力有待加強。
(三)教學創新能力
教學創新能力是教師超越現有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以新穎的,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手段,高水平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可以說,教學創新能力是評價一個教師優秀與否的重要指標。目前,小教專業學生在教學實踐能力中的創新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停留在模仿和學習階段,過度依賴教材,知識傳授局限于書本,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精神,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在更新和組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情設計課程最優方案,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以及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還比較欠缺,同時,學生的教學科研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教學實踐能力是衡量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就要求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重視實踐,強化技能,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畢業時即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也具備過硬的教學實踐能力。但從目前來看,很多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是由全校公共課、教師教育類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課程)四部分組成,而在這四類課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全校公共課,比例最低的是實踐環節(包括軍事訓練、教學實習和見習等),專門開設教師技能訓練等實踐課程的學校并不多。一些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忽略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殊性,沒有聯系小學教育實際,在實踐環節上與其他教育類專業幾乎沒有區別。一些院校的課程設置內容陳舊,課程內容與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相脫離,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脫離,不能滿足學生作為未來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力度不夠
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的相關知識與經驗促使學生學習,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的一系列行為方式。目前我國師范院校對小教專業師范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力度明顯不夠:很多師范院校沒有在小教專業的培養方案中納入技能訓練,即使有技能訓練也不成系統,而是單一的、零散的訓練,缺乏從組織到實施、從課程到師資的嚴格管理,訓練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也缺乏對訓練進行科學、規范的考核,大部分師范院校除了普通話按照國家語委的規范要求進行考核外,其他技能如板書設計技能、課件制作技能、班級組織管理技能、科研技能等的考核涉及很少,導致技能訓練的動力不足,學生在校時的教師職業技能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走上教學崗位時才暴露出問題。
(三)教學實踐時間短,形式單一
教學實踐是學校培養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逐步提高的。國外許多發達國家比較重視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教學實踐的時間長,并且實踐的形式也多樣。“在美國,教育實踐分三種:模擬實習、早期實地經驗和教學學習。英國的教育實踐也有兩種形式:非正式教育實習和正式教育實習。教育實踐的時間根據秋、春、夏三個學期來安排,一般不得少于20周。”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教學實踐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實踐時間短,落實不到位。我國大部分師范院校的教學實踐一般為6到8周,如果除去實習開始的一周準備以及實習結束時的一周總結,實際上真正用于實習的時間僅一個月左右。而這一個月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聽課,輔助班主任工作,真正走上講臺上課的次數非常有限。一些學校甚至安排學生回當地自行聯系學校,實行“放羊式”的實習,使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流于形式。二是實踐形式單一,很多學校在教學計劃中只有教學實習,缺少教學見習和模擬訓練,學生缺乏一個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不斷轉化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從而導致教學實踐效果不理想。
四、提高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思考
(一)調整和完善培養方案,突出小學教育專業特色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院校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是學校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應該“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學,定格在本科”。也就是說,高師院校小教專業的人才培養首先應突出師范性,強調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其次應貼合小學的實際需求,與培養中學教師的師范專業有所區別;再次是定位在本科層次的培養,與傳統的中師教育的培養目標區分開來,培養出的學生才是能適應小學教育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因此,高師院校應完善小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規格要求、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安排等進行調整,突出小學教育的專業辦學特色。
(二)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就學習者個體而言,學習的根本標志就是越來越容易地、有效地參與團體重要的實踐活動。”這正是實踐教學的意義所在。實踐教學不僅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高師院校應努力克服實踐教學體系結構不完善、與理論教學脫節,以及專業性不強等弊端,“以‘大實踐觀’為統領、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可將實踐教學體系從基礎實踐、專業實踐,以及綜合實踐三大板塊進行構建,將學生的基本技能與素質培養、職業技能訓練、創新精神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作為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從各門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校內集中實訓環節以及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等環節入手,全面改革和完善小教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最核心的是整合學科課程資源,優化課程結構。根據小學教育的特殊要求設置課程,精簡理論課程,加大技能性實踐課程的比重和學時,增加與小學緊密聯系的課程,課程體系從單一轉向綜合,課程內容從封閉轉向開放,課程目標從知識傳授轉向實踐應用。
1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
當前很多高校無論是教學型院校還是非教學型院校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各高校雖然已經開始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但是卻依然存在不足,對于實踐教學環節也只是建立在理論課堂的基礎上,并沒有實踐教學自身獨立的完整體系,使得實踐教學環節并沒有落到實處,也沒有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1.2缺乏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各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并不夠完善,教學形式和教學空間都比較單一,內容缺乏完整性合理性,在組織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時往往陷入一種程序化的訓練,并沒有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實踐環節中,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很難適應小學課堂的工作生活。并且組織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并不連貫,使得實踐教學環節比較凌亂分散,缺乏科學合理的遞進性。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也不規范隨意性比較大、主觀性強,不能切實有效發揮考核評價機制的重要價值。
1.3實習基地建設存在不足
實習基地是深入開展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是學生提升自身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完善自我的重要領域,但是各高校卻與小學實習基地之間并沒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導致學生缺少實習平臺的鍛煉機會。此外,學校組織的校內實訓過于單一形式化,教師的指導也不到位,雖然大多數高校教師都具有雄厚的專業知識,但是卻缺少小學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的指導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改革的構建
2.1明確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校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按照基礎教育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改革的基本精神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要按照學生所學內容和課時合理的安排實踐教學時間,要具有規劃性、合理性。要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溝通表達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具有熱愛兒童、關心學生、為人師表的職業態度。只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為實踐教學環節的深入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各高校在明確實踐教學目標之后要根據本校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在開展實踐教學環節過程中,要有目的的深入開展,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開展實踐教學環節時要遵循遞進性和層次性,確保組織的每項實踐環節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有所提升,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實踐環節的考核機制也要進行完善,不能憑借主觀性和隨意性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公平公正、科學合理多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和實踐檔案,有效發揮考核機制的導向和改進作用,以便使學生能夠真正的了解到自身存在不足,并且能夠不斷的完善自我。
2.3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高校為了能夠及時的將理論應用到實踐過程中,應該建立良好的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實訓室等,使學生能夠及時的鞏固理論知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校外實訓基地高校應與各小學建立密切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指導教師要對學生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教師也要不斷的學習完善自我,提高小學教學的實踐經驗,以便更好的培養學生。
3小結
隨著我國科學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孩子的小學教育更加重視,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型院校要加強小學教育專業的創新改革,對存在的不足及時的進行完善,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對教師職業素養、專業水平、實踐技能、管理能力的培養,以便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提高我國教師整體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教學型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良好教育理論素養,掌握小學教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擁有一定實踐教學能力和教育科學研究能力,能適應21世紀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小學教師.在小學教師職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應該是一個與理論教學相適應、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是指以實踐操作為主,以師范生獲得感性認識和基本教育教學技能為基礎,進而提高學生綜合教育實踐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多年以來,小學教育專業各主辦院校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基本形成了以職業技能訓練、學科課程技能實訓、見習與實習、畢業頂崗實習、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等為實踐教學內容,以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和創新實踐等模塊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重理論輕實踐、先理論后實踐.依據從理論到應用的認識論邏輯,實踐教學被依附于課堂教學和理論教學,沒有形成自身相對獨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二,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欠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經常陷入一種技藝性和程序性的操練,產生工具性傾向,很難真正納入小學教師課堂、小學教師行為和小學教師生活中;第三,實踐教學空間單一、時間不連貫.各實踐環節相對分散、凌亂,缺乏層次性和遞進性.第四,實踐教學考核評價不規范.隨意性大,主觀性強、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不能有效發揮考核的導向、鑒定、改進功能.第五,實習基地建設不到位.高校與小學實習基地之間聯系松散,沒有形成深入合作的“實踐共同體”,不能很好發揮對學生專業發展的有效支撐與引領作用;第六,實踐教學教師指導不力.許多高學歷教師雖理論雄厚,但缺乏小學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缺乏關注實踐的熱情,致使實踐教學指導不力,效果不佳.以上種種,影響著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并成為制約小學教師職前專業成長的瓶頸.因此,建立完善又切實可行的適應小學教育專業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成為促進小學教育專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2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建構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由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實施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等在內的子體系綜合建構而成.
2.1立體多維化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小教專業實踐教學的前提和導向.根據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及基礎教育實踐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從教師職業情意、教師職業技能和教師職業能力等方面確定了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總目標:
2.1.1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專業情意.具體包括:培養學生熱愛并獻身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熱愛兒童、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豐富師范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等師德修養方面的知識和體驗,形成積極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發展動力.
2.1.2形成比較扎實的教師職業技能.具體包括: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交流合作、溝通表達等人際知識和能力;掌握小學教育教學的策略性知識,具備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等.
2.1.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能力.具體包括:教學實踐能力(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堂調控、教學評價能力等);班主任工作能力(班集體建設、班隊活動組織、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個案研究能力等);教育科研和反思能力(案例研究撰寫、教育行動研究和教育故事撰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等);實驗能力(教具制作與演示、實驗設計與操作、實驗創新能力等);藝術表現能力(聲樂、繪畫和舞蹈能力等).
2.2分層結構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根據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及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如下: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2.3多渠道融通的實踐教學實施體系根據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密切配合教育理論課程教學,合理安排小教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確保教育實踐教學的規定課時,充分利用假期時間,使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形成內容上的高度關聯,形式上的相互補充,從而實現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相互銜接、相互融通,形成一個多渠道、互通聯的實踐教學實施體系.
2.3.1實踐教學的整體安排
2.4全方位多元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2.4.1實踐教學評價指標科學、規范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是實踐教學評價的前提和保證.根據小教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體系,針對各類技能訓練(三筆字、講故事、朗誦、演講、即興說話、微格教學、教育見習、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社會調查和實踐、教育實習、畢業設計等)我們設計了全面詳細、操作性也很強的質量評價指標.這些評價指標的制定對各種實踐教學、技能訓練還發揮了積極的導向、調控和激勵功能.
2.4.2實踐教學評價范圍全面、綜合評價范圍的全面性和綜合性也是實踐教學評價的重要方面.為此,我們從全面綜合的價值取向出發,突出課程評價范圍的全面性和綜合性.在評價對象上,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是一個整體,評價既包括對指導教師(大學指導教師和小學教師指導教師)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實踐教學綜合表現的評價;評價內容上,除了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進行評價,也包括對學生組織管理能力、教育創新能力等的評價.評價的領域主要包括教師專業知識、教師專業技能和教師專業情意等方面.
2.4.3實踐教學評價方法靈活、多樣靈活多樣的評價手段和方法是實踐教學評價科學合理的基本保證.為此,我們綜合運用了定量與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同時,我們還創立并運用了“實踐能力成長記錄袋”、“學生實踐檔案”等較新穎的評價手段.
2.4.4實踐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合作在實踐教學評價主體上,我們打破了以往只有大學指導教師評價的局限,設立了包括所有指導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等多元合作的評價機制.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實習學校的評價也按著一定的比例被納入到學生的實踐教學成績里面.尤其是把實習基地指導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身、互相評價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5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健全、完善
2.5.1組織管理和制度保障健全的組織管理和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組織管理上,主要是強化學院主管領導的領導、決策功能;實踐教學辦的組織實施功能和指導教師小組的指導、執行和檢查督促功能.制度管理上,主要是完善了“實踐教學指導手冊”、“見實習基地管理”、“教育專業實驗、實訓管理”、“學生社會實踐管理”和“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等制度.通過加強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形成了職責明確、規范科學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引言
特色專業群建設的探索在高職院校悄然興起,對以實踐性為專業特質的小學教育專業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必須以雙高為契機展開具有實效、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
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浸入實踐理念
實踐理念應以科學性、師范性、前瞻性、實踐性為引領,有地域特色,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1.關注學生發展
在雙高視域下,小學教育專業的建設必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可以說是社會發展、國力強大、人才培養的基石。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
2.浸入實踐理念
只有理念上更新,才會有行動上的改變。因此,教育教學要從理解課程標準和掌握教材、備課、語言、板書、現代教育手段、課程開發與實施、學科專項、教學評價、組織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導、班級管理等基本功和知識、能力、職業道德、人格、審美等專業素養方面浸入實踐理念。
二、以教學內容為依托,學習實踐知識
“實踐知識”是一種“從經驗中獲得隱藏于實踐中的默會知識”[1]。對于師范生而言,實踐性知識的獲得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需要學生浸潤在鮮活的教育學內容中通過反復觀察、體驗、訓練才可獲得。
(一)豐富教學內容
雙高視域下,小學教育專業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內容應包括以下五個領域:公共學習領域、教師教育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專業擴展領域和綜合實踐領域。多領域教學內容的設置是師范生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拓寬獲得途徑
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來說,獲得實踐知識的依托是教學內容。實踐知識的獲得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第一,觀察學習。這種觀察學習的對象來自書本、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媒體。在觀察中,學生領悟到隱性和顯性的實踐知識,將其納入知識結構中,從而內化為實踐知識。第二,經驗的反復。于師范生而言,實踐知識的獲取可以分有意識的經驗的反復練習與無意識的教育的反復。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褒揚期許,及時給予反饋。同時提高學生監控自己行為的能力。這種練習中重要的是伴有反思的練習。第三,從經驗中進行歸納與類推。實踐知識的獲得不同于其他知識的積累,要進行歸納與類推。
三、以四課堂為平臺,增強實踐能力
教師的實踐能力指其能夠運用知識決定在某一工作情境中應該做什么,并據此以有效、合適的方式加以行動的能力。實踐能力是師范生必須具備的教師職業素養,對職后教師專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是影響教師教育質量、基礎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
(一)第一課堂
第一課堂是指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設置實施的課堂教學;第一課堂實踐教學是整個實踐教學中的關鍵,是實踐理念、實踐知識、實踐能力得以學習、培養的關鍵。圍繞追求真知,培養真才,學做真人;“知”“情”“藝”“能”協調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探索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將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教、數教、板書設計、綜合訓練、現代教學技術等課程有機整合,形成切實可行的實踐課程體系。在基本教學技能的培養上,按照領悟、準備、模仿、表現、熟練領域發展五個層次進行遞進教學,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踐創新教學能力的培養上,以項目教學法為核心,以案例教學法為引領,以互聯網為輔助,以導師制為突破,以模擬教學活動為依托,以精品課程項目建設為支撐,強化基本教學技能和實踐創新教學能力。教學技能是師范生與在職教師從事教師職業必備的基本職業技能。為此,將朗讀、常用字、古詩文背誦、口頭說文、地理繪圖、三筆字、簡筆畫、書寫規范數字、等式和豎式、數學作圖、利用圖形或模型推倒公式等作為教學技能考核內容,并研定測試標準。
(二)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指早自習和晚自習。第二課堂以社團活動為依托,以微課為載體,不僅能對第一課堂進行延伸和補充,而且能幫助學生發展實踐能力。小學教育專業的社團活動突出“人本、自主、實踐”的宗旨,讓學生“主動交往,學會做人;主動求知,學會學習;主動鍛煉,學會健體;主動工作,學會做事;主動思考,學會創造”,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將微課應用于社團之中,通過新型的表現形式能夠更有效且直接地將實踐能力表現出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工作。
(三)第三課堂
第三課堂是指以比賽、成果展示交流、名師工作室等為平臺開展的活動。根據小學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要求,可于每年的11月份舉辦師范生實踐成果展示。展示的主題為:教育教學設計、組織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特質為宗旨,可以以國家、省、市、校從、系里的各級比賽為依托,提高學生的從師技能與實踐能力。競賽可分為師范生教學基本功比賽、綜合技能比賽、授課技能比賽、說課比賽、試講比賽、教學設計比賽等。
(四)第四課堂
第四課堂是指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是提高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教育見習、實習環節要全程化,全程多元互動式教育實習模式是一種大教育實習觀,教育實習應貫穿師范生整個學習過程。在上述教育實習環節中,每一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教育實習全程化包括教育實習指導的全程化。承擔教育實習指導的教師包括高校的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校的指導教師,只有在這些教師科學、耐心的指導下,教育實習的全程化才能真正實現。
四、以四結合為引領,踐行實踐智慧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教學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及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一般項目“數學實踐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指出:師范生教育實踐是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培養的必要環節。目前,許多高校設置小學教育專業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程教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對于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非常重要。
一、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程
教學最基礎的階段即為小學教育,它是教學的啟蒙階段,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基礎,對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的學生起到一個奠基作用。這也對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小學教師擁有廣闊的文科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數學理論素養,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技巧。
小學教育專業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課程的設置上以主修教育學理論、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的基本理論,還輔以有語言課程、數學史、數學思想方法等選修的文化類學科。數學是基礎文化的課程,也是數學教育整個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針對小學教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一直以來我們沿用的教材都以傳統教育模式。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教材的不斷改革,舊有傳統的教育模式、信息系統和封閉的教育空間不僅不利用與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更是束縛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我們要擺脫傳統的“以智取向”的教育背景,目前,高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實際效果與發展目標存在差距,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不夠。因此,創新與發展數學教育任務艱巨。
二、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的必要性
(一)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是創新課堂教學的手段
高校開設小學教育專業,是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人才為目的。舊有的傳統教育模式,以理論和經驗教學為主,缺乏以實踐和創設情境課堂為主的數學教育實踐活動,這樣的堂課擺脫不了刻板、單一。本身小學數學教育面對的是年齡段在6~12歲之間的少年兒童,他們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若以傳統的教育手段,不加以創新變革,則將導致國家在小學數學教育上與國外,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因此,數學實踐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方式,從高校培養具有數學實踐能力的教師尤為重要,也是創新課堂的手段之一。
(二)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是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方法
小學的數學教育現實情況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高校小學教育的大學生,對教育理論很嫻熟地認知,各項技能考試也能夠順利通過。然而針對實踐能力,一直是高校培養小學教育老師的一個薄弱環節。高校教師要抓好關鍵點,充分利用院校資源,積極提高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數學實踐,譬如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學建模等活動提高實踐能力。
三、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的現狀
(一)數學實踐教學形同虛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
由于受到部分院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計劃的影響,許多開設的小學教育專業都缺乏教學實踐課程,存在部分院校為完成教學學分,隨意添加理論課程和輔助課程。在缺乏科學依據和參考的情況下,設置了更多的理論文化課程,忽略了數學實踐課程。
(二)數學實踐教學存在形式主義,教學質量明顯偏低
從一個國家和上級部門的指導和關注下,部分院校不是沒有開展數學實踐教學活動,恰恰是在表層工作上做得非常到位,而實際付諸的工作收效甚微。這就導致了由于部分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真正深入開展。形式主義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的大阻力,破除阻力才能在根本上形成。
四、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策略
(一)對教學觀念加以創新,體現教學的價值
現如今,雖然教學改革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小學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教學變為了一種符號教育形式,不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據調查,不少高校的課程設置和實際操作中,都規定了教學的課程和課時要求,但在現實情況下,許多高校根本就沒有按照課時安排去保障實踐教學的量,甚至根本就沒有實施實踐教學。從另一方面說,存在高校的老師不負責任,不精細設計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再者有些學生對于實踐教學不感興趣,認識模糊,不支持和關注實踐教學,影響了學校實踐教學的效果。一些教育工作者還把實踐教學當作補充教學的策略,沒有意識到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意義,活動不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水平具有很大的限制。當然,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開展實踐教學必須以教學資源的完善和資金的充足為基礎,然而一些學校資金較為欠缺,教學設備落后,師資力量有限,甚至還會刻意地刪減實踐教學的數量,用理論課代替實踐課。其二,實踐教學的開展要以教師的科學化教學為基礎,一些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限,專業水平欠缺,使得他們只關注一些理論和公式的授課,沒有關心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變化,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其三,小學生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太過單一,完全的理論化課程,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會導致課堂教育過于死板,完全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發揮出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存在差異,不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制約著他們思維的擴散,更阻礙了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提高,與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需求不相一致。
實踐教學被譽為是對學生進行鍛煉的教學方式,也是培育學生實踐能力,調動他們思維的主要辦法。實踐性知識是在一定教育場域下,個體的一種教育性感受和體悟。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性知識僅僅存在于實踐中,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它的生成主要是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是教育經驗與體驗的總結、概括與升華,它最終指向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促進教師成長。實踐教學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培養學生教學實踐智慧的關鍵。通過實踐教學,學生感知教學場景,發現問題,企圖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理論在實踐中得以檢驗、修正和完善。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教師專業發展由知識型向智慧型轉變,已成為時展的迫切需要。讓教學實踐智慧回歸教育,讓教學實踐智慧喚醒沉睡的課堂,讓教學實踐智慧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更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使命。教學實踐智慧是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能力。教學實踐是一種復雜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活動,“教育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卻不能預測特殊的教育情境,教師難以直接用教育理論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學實踐智慧需要在實踐中生成和創造。
(二)培養學生理智的實踐創新精神
現如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較為落后,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充足的培養,阻礙了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對他們創新能力的調動起到了制約作用。據調查,我國很多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在教學中都發現了數學教育的問題,學到的理論知識不能在教學中加以實踐,教學工作與小學生的個性特點也不適應,與素質教育理念不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大問題,一方面與師范教育不重視實踐教學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方式有關。在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就必須改變原來的示范課程教學模式,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讓師范專業的學生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學的新變化,改變原來的空洞教學模式。在實習階段就去開展專業化訓練,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安排富有樂趣的教學方法。
另一方面,在專業實踐教學階段,還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素養,讓他們認清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在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四年的培養過程中,從進入校門就開始培養他們的實踐意識。小學生必須建立與教師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情感上找到依托。數學教師必須要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將解決一道題目當作樂趣和挑戰,樹立他們終身學習數學的新思想。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引入實踐內容,豐富教學的手段,運用科學設備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從多個方面塑造學生的人格,鍛煉他們的能力。
(三)從教育方式上變革,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教育教學的方式是教師采取的主要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的興趣無法被激發,甚至還會引起他們的厭煩情緒,死記硬背數學公式,還會阻礙他們的實踐能力,在做題的時候反而無從下手。《綱要》指出: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原來的教學辦法,豐富教學手段,改革教育的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實踐教學活動方式主要有校內實踐教學活動方式和校外實踐教學活動方式。校內實踐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有學科教學、微格訓練、模擬訓練、教學實踐競賽活動、社團活動等。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有教育觀察、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擔任校外輔導員、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這些實踐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剛進入校園,還沒參與過實踐教學,難免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引出課堂教學內容,采用怎樣的方法提問都是需要考量的內容。對此,通過實踐課程的設置,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參與的平臺,讓學生觀摩優秀教師的成功范例,通過呈現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事件和情境之中,了解和體驗教學行為或教學事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了解小學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從而認識到教學的真正意義,為今后從事教育事業打基礎。
結語
二、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數學教學技能培訓的策略
重視教學實踐,提高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數學教學的實踐能力。教學實踐是培養學生教學的一種重要途徑,一般本科大學畢業生的實習時間有限,對此,學校可以進行分散實習:例如在寒暑假時期組織統一集中實習,在平時利用零散時間實習。讓學生多參加公益性的義務教學活動,如支教等,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教學經驗,又能參與公益性組織,一舉兩得。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專業知識要過硬,一般本科高校會開展關于高等數學的專業課程,所涉及內容以高等數學基礎理論為主,這也是對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師的基本要求。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教育價值觀,便于幫助學生建立更完善的學科知識結構;深入研究專業課程,擴展選修課學習范圍,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小學數學是學生初步接觸理科類學科的第一步,因此對小學數學的教育要更加細膩,把握住學生認為數學難學、枯燥的心理,糾正這一錯誤觀點,引導他們學習數學,愛上數學課程。提高心理教育能力。心理教育在教育體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小學教育針對的是小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于剛接觸初等義務教育,心智剛剛萌芽,對學習還沒有一個準確定位,玩心較大,更喜歡一些藝術活動,類似于講故事、笑話、歌曲等。所以小學教師在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多才多藝,以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可將教學融入講故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在循序漸進中幫助他們進入學習的正軌,了解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自身應加強思想道德的培養,做到以身作則,起帶頭模范作用,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
二、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說課能力的培養
對于師范類美術專業學生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是必須鍛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既要使用專業的概念與術語,又要使這些術語簡單易懂,與實際操作相聯系,盡量不用過于死板的概念解釋美術類的專業術語,而應該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每節課盡量能夠教授學生一個專業術語,例如素描、線描、速寫、油畫、國畫等。小學生課堂有其特殊性,教師的語言表達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語調高低、語速快慢,合理控制講課時間與實踐時間、教師示范時間與學生制作時間的分配。一般師范類院校會為教育類學生舉辦說課比賽、演講比賽等,但美教專業的學生很少參加,原因有兩個,第一,認為自己是技能類學生,本專業的教師也不太重視培養學生的說課能力;第二,就算參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類或者其他教育類專業的學生。針對這個現象,美術教育系應該組織學生觀摩學校優秀說課選手的比賽,并且組織小范圍的說課,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與展示的機會。
三、提高編寫教案與課件的能力
一、淺析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素養現狀
在素質教育得到大力推行的現階段,我國對于小學基礎教育質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小學生科學教學作為小學生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但由于多年小學科學教育擱置造成的弊病,使目前多數小學中的科學教師無法做到專業教學,這是造成小學科學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對現今的小學科學教師展開有效的培訓,提升其自身的專業修養以及科學素養,便成為改善教學質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具體措施
鑒于小學科學教育的基礎性以及入門性,這使小學的科學教學不需要教師具備過高的科學水準,而這一特點也為目前教師的素養提升工作打開了方便之門。筆者認為,對于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可以以集中培訓、組織學習的方式開展,具體的施行措施主要有以下兩點:
1.對教師開展基礎性科學知識的認識性培訓
該培訓的教學內容應以經典的科學哲學思想為教學基礎,同時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案例,使得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實踐性。對于教師的科學認識的意識培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師對科學的實質有了一個深刻的把握,小學科學教師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科學教學配備足夠的科學知識和教學技能。
2.對于小學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培訓還可以通過講座、網絡授課、技能培訓等形式展開
而以上培訓方式的確定與施行必須符合素質教育中對于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有針對性地展開培訓,務必使受培訓的教師學習到具有真正實踐性的科學教學技能。
綜上所述,若要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對于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培訓與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確定了具體的培訓措施之后,如何促進這類措施的有效落實亦是教學質量提升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教育部門的有效監督以及小學科學教師的共同努力。
前言
在中國,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自1998年始,由南京師范大學首創開辦本科層次師資培養。至今在全國共有百余所高校設置了小學教育專業。雖然它已走過十來年的建設歷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小學教育納入到高師教育體系后,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人們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范性”處于下風,實踐教學處于次要地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也存在偏頗,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對策,對今后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
關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實踐就是實踐教學。事實上,實踐教學不是簡單的操作練習、技能訓練,也不僅指教育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加廣泛。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二者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師范生,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學習。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時數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在高師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普遍表現為只掌握理論,而教學實踐技能較差。而僅有的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和次數也十分有限,每次時間短且安排分散,學生往往學不到什么實踐就結束了,實踐教學成了鑲嵌在其他課程中的點綴。對于最后一次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很多學生也因為面臨找工作而使實習得不到保證。在四年的學習中,真正的實踐教學課時數嚴重不足。
2.課程形式、內容較為單一。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被簡單地認為教育實踐,而教育實踐又被簡單地認為教育見習、實習,任務只限于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對于教師科研、家訪、教育行政、教育調查、教研活動等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特色來設計和加工的成分被極大地忽視了。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使得師范生無法掌握全面的教師教育技能,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實踐教學支撐系統不夠健全
1.實踐教學“無處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實踐基地小學。而學生要獲得關于小學的全面體驗,這就必然要注意實踐基地的選取和開發。目前,實踐基地普遍較少,類型單一且沒有建立密切的聯系,這都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出現了實踐“無處去”的現象且實踐活動很難深入。
2.實踐教學“無人教”。很多時候,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孤軍奮戰,雖然高校和小學都安排了指導教師,但沒有真正發揮指導的作用,出現了實踐教學 “無人教”的現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導教師要忙于教學及科研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到實習學校指導學生實踐;另一方面,雖然實習學校都會為每一名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由于這些教師大多忙于備課、教學、管理班級等,實習生得到的指導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鍛煉,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培養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優良品德和教師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廣泛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創新了實踐教學,在傳統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立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大實踐全程教學觀;增加了綜合實踐、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由綜合實踐-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課題研究五個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體現了全程性——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階段性——五個環節分成五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階段目標、定位、內容、要求、指導、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個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塊,但它們相互間有內在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遞進性——五個環節依次排序,有前后順序關系,使實踐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同時,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1)從教能力訓練模擬化。通過微格教學培訓和強化實踐訓練兩個途徑,讓學生掌握多種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2)教師角色體驗全程化。將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斷線,要求學生長期與實踐教學基地教師結對,參與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育實踐模式。(3)專業技能訓練項目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
(二)創新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1.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調研中,許多小學校長有這樣一個共識,如今小學非常缺乏活動課程教師,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見,高師強化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且為他們提高日后到小學開設活動課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開設藝術實踐課程。藝術素養在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教師的勞動充滿創新性,對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學生,就得益于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所以在高師增強藝術實踐課程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能滿足小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強烈期盼。
3.開發學校隱性課程。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文化活動尤其是專業性活動的組織、運行過程中,在生活、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組織、交際、協調、創業、具體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設置項目,形成實踐教學特色
為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質量,確保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必須使學生練就扎實、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為此,在廣泛調研、論證及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把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專業技能測試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完成各項測試,使專業技能顯性化、專業技能訓練具體化。確定普通話、朗讀與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課件制作、說課與講課、鋼琴彈唱、班隊活動為必考項目;毛筆字、應用文寫作、美術字、口令與隊列、簡筆畫、鋼琴或其他樂器、黑板報設計、書法藝術、說課、圖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兒童想象畫等為選考項目。制定了考核標準,每學期統一安排考核時間,把考核結果與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取得相掛鉤。
(四)建立基地,提升實踐教學效能
為了使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農村小學、城鎮小學、市區小學、民辦小學和特殊學校等五類不同類型學校中選取部分作為實踐基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定期安排到基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育見習、認識性實習、規范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四年不斷線,基地成為學生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的舞臺。同時,充分利用基地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要求每位學生與基地小學的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從第二學期開始至畢業,學校將有組織、有步驟地為每位學生聯系一名基地小學的優秀教師作為校外指導老師,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每位指導教師帶3—5 名學生,每學期對“師徒結對”進行考核。整個過程分為觀摩、協助、體驗、模仿、總結等五個環節。
“師徒結對”活動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小學教育、接觸兒童提供了廣闊舞臺,它是對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它強調“做中學”;強調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強調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強調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強調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實踐證明,“師徒結對”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是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
結束語
小學教師教育納入到了高師教育體系,但目前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在小學教師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合理解決,提出可行方案,還需不斷深入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一部分,其發展必然依托于整個專業的發展,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整體下進行研究。只有專業的各方面不斷完善、彼此促進,才能最終促進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培養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和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2.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在保留了傳統學科課程的同時,加強了旨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用技能方面的課程,科學、綜合實踐等課程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小學課程設置以綜合課程為主,教學內容呈綜合化的趨勢,而目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仍然是以學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實踐課程明顯不足。由于課程結構單一,尤其是實踐性課程不足,教學實習時間短,導致師范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欠缺,難以勝任小學教學工作;學科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小學實際,尤其是教育理論的有關課程在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多樣化學習方面的建構亟待完善。
2.教學技能培養觀念落后,形式封閉
目前的教學技能培養觀念落后,強制性的要求(有的學校明確規定,不達標則不發畢業證等)、一刀切、整齊劃一的做法,與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及個性化的培養要求相沖突,難以真正調動師范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技能培養難以收到實際的效果。教學技能培養以課堂教學、單一技能培養為主,情景性、實踐性、綜合性不足,是導致師范生教學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3.教學技能培養目標及內容定位低,體系不完善
目前國家對本科水平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培養目標及相應的培養內容沒有一個基本設定。我國職前本科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培養應達到怎樣的專業水準,在實施中缺少可依據的文本參照。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目前的教學技能目標的不足也日漸顯露出來。培養目標定位水準偏低(目前的教學技能訓練仍然以教學基本功為主),教學技能培養內容單一,專業教學技能訓練不足,這些已明顯不適應學生及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提出科學有效的培養目標是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4.學生素質不高,學習動力不足
目前小學教育專業的生源基本上是由各中學學習成績居于中等的高中生構成,而且進入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有些對專業選擇并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出于無奈。近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發展,教師的社會地位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教師的實際收入還是較低,尤其是小學教師的工作繁重而又復雜,教師的付出和他們的實際待遇很不相稱。筆者近幾年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作了未來職業選擇調查,結果發現,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真正愿做小學教師。因此,大部分學生進人大學后,學習動力不足,對專業技能培養不感興趣;雖然是高中畢業生源,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文化素質及能力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由于受就業選擇市場化、選擇多元化等(一些學生有考研打算或考公務員等其他想法)的影響,學生一入學,就為就業做準備,忙于各種過級考試,對教學技能訓練熱情不高,對教學技能訓練時間投入不足,這些不利因素對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帶來一定的困難。
5.高師教學重學術、輕培養,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目前在高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主要還是講授式。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缺少質疑、自主探究、合作與交流學習,不利于學生形成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由于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因此教師的教學一方面難以為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對策。高校教師缺乏對基礎教育的感性認識及經歷,課堂教學脫離基礎教育實際,脫離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的建議
1.改革課程結構,加強教育實習
第一,建議進行課程調整,實施3+1模式。一年級,開設通識課程,在設置學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和小學相對應的綜合課程,為師范生擁有廣博的而深厚的知識打下基礎。二年級開設教育理論基礎課程和教育類選修課程。具體做法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設置教育選修課程。例如設“小學各學科課程標準及教材研究”、“小學課程改革理論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校本課程研究”等。三年級,開設技能訓練類課程。例如設“小學基本教學技能訓練”、“課堂教學模擬訓練”等。四年級,進行一個學年的實習。實習期間同時完成畢業論文的工作。
第二,加強教育實習。新近的研究顯示:教師的專業化是憑借“實踐性知識”加以保障的,而教學實習是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的關鍵要素。為解決實習時間短、實習效果差的問題,目前一些學校實習時間增加到16-18周,但時間的安排有所不同。有的采用分散見習(每學期一周的見習)和集中實習(八周的實習)相結合的模式;有的學校采用兩次實習,稱之為小實習(集中見習)和大實習(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模式等。見習是近年來小學教育專業比較重視的一個實踐環節,有逐漸增加見習時間的趨勢。但從目前實際效果來看,由于見習本身的特點及受其他因素影響,見習的收效不大。易導致走馬觀花;由于見習時間多,必然占用了有效的實習時間,而實習時間短,學生教學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建議取消見習,集中時間實習一個學年。為解決見習問題,建議實施“拜師制”,即有目的地選擇小學和小學指導教師,從學生一入學,即安排他們到小學和指導教師見面,確立“師徒關系”。師徒關系明確以后,學生要和指導教師保持一定的聯系,隨時可以在課余時間定期到小學觀摩、助教。
2.采取多元、開放的培養理念,優化培養途徑
第一,教學技能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漸完善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應該多元、開放。遵循的原則應是,統一要求和自主選擇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技能培養與專業方向技能培養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自練相結合、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相結合。應建立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技能主題活動相結合、校內訓練和校外實際教學相結合等多元的評價方式,將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還應使實踐與反思相結合、訓練與環境陶冶相結合,通過多種方法與多條途徑,構建全方位、全員、全程的培養體系。
第二,制訂系統有效的教學技能培訓計劃,建立培訓組織機構。為保證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應制訂系統有效的培養計劃,并將其納入課程計劃中統一安排實施。在計劃中應規定培訓的時間、學時、培訓內容及達標要求,使教學技能培訓落到實處;應加強對教學技能培訓的領導和管理,成立由相關負責人、任課教師、學生參加的領導小組;應制訂《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培訓規程》,保證技能培訓工作有序地進行。
3.明確教學技能培養目標,完善教學技能培養內容
第一,應依據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師范生的發展需要及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采取長遠目標與具體目標協調統一的辦法確定培養目標。長遠目標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適應小學教學需要的合格小學教師。具體目標分三個層次:首先,培養學生具備作為現代人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次,培養具有基本教學技能的小學教師;再次,培養具有綜合教學能力的小學教師。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目標的落實,建議采用和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教學技能等級證書”制度。
第二,完善教學技能培養的內容體系。依據教學技能培養目標,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發展順序構建教學技能內容體系。教學技能培養包括一般技能、教學專業技能、綜合教學技能三個層次。基本技能指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生存技能,是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的素質要求。一般技能包括言語技能(包括口語表達、體語表達)、書寫技能、運算技能和藝體技能等;教學專業技能主要是指作為適應小學教學要求必備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學設計技能(掌握運用小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的技能、了解學生的技能、編寫教案的技能、選擇課程資源的技能)、上課技能(導入技能、設計教學過程技能、選擇教學方法技能、板書設計技能、結課技能、多媒體使用技能、作業布置與批改技能、課外輔導技能、教學評價技能);綜合教學技能主要是指在學生掌握基本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強調訓練的情景性和實踐性,具體包括說課技能、選擇運用教學模式技能、組織教學技能(溝通與交往技能、調控教學技能)、教學應變技能、教學反思技能、評課技能等。
4.創造有刺條件,提高師范生素質
第一,從根本上解決師范生的生源問題。“兩會”剛剛結束,免收“六所”部屬師范院校學生學費的提案令人振奮,這將是提高師范生生源素質和切實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有效措施。建議國家也能夠選擇一所市屬師范院校實施免費教育,尤其是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實施免費,這將是提高基礎教育師資質量的根本保證。同時,還應該切實提高小學教師的經濟收入,提高小學教師的地位,從根本上解決小學教育的人才質量問題。
第二,制訂系統有效的教學技能培訓計劃,建立培訓組織機構。
第三,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具體措施是:(1)利用新生入學的最佳時機開展專業思想教育。通過請優秀小學教師講座、觀摩基本功表演、參觀展覽、畢業生匯報等形式對學生滲透專業理想教育,逐步明確教師的素質要求。(2)學習有關教學技能的文件,使學生明確各階段教學技能的培訓目標要求及措施,在知曉的前提下,導之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