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09: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建筑工程資質最新標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建筑工程監理制度發展的現狀及特點分析
相比于歐美國家而言,我國建筑工程監理制度起步相對較晚,雖然發展速度較為迅速,但仍無法避免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國建筑工程監理制度仍然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現存的建筑監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拋開不完善的建筑監理制度體系來講,我國許多工程施工實踐中已經開始應用了現代監理制度,且取得的初步結果較為令人滿意。總結起來,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監理制度的發展呈現出一下三個基本特點:
建筑工程監理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建筑活動歸根到底是人的活動,工程監理、工程施工中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對于建筑工程施工活動目標的實現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形式十分嚴峻。監理人員素質水平較低,且普遍無法滿足建筑監理活動的技術及專業的要求是我國現階段監理從業人員素質及能力的現狀。另一個方面,建筑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的出現和應用,也迫切的要求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
建筑工程監理向著全方位和全過程監理發展
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影響工程質量、造價、安全、進度等目標的要素和專業較多,且每個工程建設階段都會對工程個目標的實現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只有加強建筑工程監理的的全過程性和全方位性監理力度,才能盡最大可能實現監理工作對工程目標實現的整體效應。現階段我國監理工作仍然較多的集中在工程具體施工階段,對于工程投資決策階段、工程圖紙設計階段、施工準備階段以及工程竣工結算階段的監理力度較為薄弱,致使我國建筑工程監理對工程管理制度的應用面較窄,且具有極端片面性的特點,這些都是與現代工程施工發展的需求相悖的。且隨著我國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不斷增加、工程施工規模的不斷擴大,片面的工程監理必然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因此,強化工程監理的全方位和全過程工作力度是現代施工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必然選擇。
施工技術的優化成為提升施工成效的主要保障
施工技術的優化成為提升施工成效的主要保障,這就要求建筑工程監理對施工技術優化監督管理力度增加。現代建筑工程施工市場中,企業一味的追求工期最短化、成本最低化、質量最優化已經很難適應工程發展的要求。施工企業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自覺適應現代建筑行業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只有不斷的強化企業施工的技術革新速度,強化技術應用的能力,增加技術儲備數量才能充分的發揮技術在推動工程施工質量、進度、造價、安全等施工成效的作用。
從我國建筑行業施工技術發展水平而言,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還有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現代建筑未來發展的趨勢,施工企業應當盡快將提高施工技術作為自身實力提升的基本目標,并未目標的實現不斷努力,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監理人員的充分監督。
現代建筑工程施工監理條件下的施工技術管理
施工技術管理是現代建筑工程監理體制下較為復雜的一項管理活動。施工技術管理的復雜性要求工程監理人員要根據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選擇與工程施工活動相符的組織形式,努力做好技術專業的管理實踐工作。具體來講工程監理人員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強施工技術人員勝任資質監督。保證技術人員接受技術上的培訓教育,使技術人員掌握當前建筑的最新技術,了解最新的建筑施工材料的基本特征,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從而保證我國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其次,客觀、公正的監督方案以及制度的落實,確保施工技術的達標性。建筑工程監理單位需要根據建設項目的具體需要,認真的分析建筑施工技術的優缺點,找出施工技術中的不當之處,將改進策略進行相應的整理,將整理好的方案交給建設單位的技術管理者,建議技術管理者及時進行糾正,保證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最后,了解建筑工程設計理念,確定合理的施工技術測量。不同的施工項目對施工技術有著不同的要求,所以,監理單位工作人員只有在了解工程建設整體目標的基礎上,才能對工程建設進行有效的管理監督,保證工程的質量。
實現建筑工程監理與施工技術相互促進的主要途徑
現代建筑工程的科學化、多樣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已經十分明顯,為了適應建筑行業發展的需求,監理單位應當自覺強化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努力實現兩者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從而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
強化工程質量監理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是評價工程技術及監理工作的最佳依據。監理單位為了順利完成自身工作任務,必須對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予以加強,而處于監理單位監督之下的施工單位將會對自身施工技術進行不斷提高和完善,從而使得雙方都能實現技術提升效益,進而通過大量實踐經驗歸納出自己的一套使用理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監理行業的發展和施工單位施工水平的提升,社會影響力和地位不斷上升,進而對建筑行業的發展形成促進作用。
加強工程施工進度監理
建筑工程施工進度管理是影響工程施工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監理單位為了確保工程能夠按期、按量、按質的完成,必須嚴格管理施工技術,促進施工效率的提升。而施工單位通過采用先進施工技術,提高施工技術應用水平能夠極大的避免工期拖延現象的出現。施工技術在保障工程按期順利完工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且這對建筑監理和施工行業的發展極為重要。
重視工程整體發展
建筑工程發展的形式種類多樣化和技術復雜化特點,對工程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較高專業素質的監理人員能夠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施工技術理論體系提高施工水平。同時,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必然帶動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監理制度是現代工程施工的產物,適應了市場的客觀需求,其在對建筑行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同時,也需要依賴于建筑行業的進步。因此,監理企業在履行其施工技術監督管理職能的同時,即促進了建筑行業發展,同時也對自身行業提高推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建筑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行業,也是其他行業進行生產的必要前提,做好建筑行業的管理對于行業本身和其他行業的有序發展來講意義重大。建筑行業推行建筑工程預算制度就是體現對經濟效益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舉措。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的建筑工程預算工作經驗,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規范精神,提高建筑工程預算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促進建筑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和其他行業的基本做出管理上和操作上的努力。
1、現代建筑工程預算編制
建筑工程預算是根據建筑施工圖、施工方案和工程量計算規則等計算出工程量,然后套用現行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或單位工程估價表),并根據地區批準的材料預算價格、工程建設費用等編制的用于確定建筑工程造價的經濟文件。編制建筑工程預算必須依據以下有關資料、文件及規定:會審后的單位工程施工設計圖紙及設計說明;有關標準圖集;圖紙會審紀要;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及費用定額; 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地區材料預算價格;施工合同;實用手冊。預算的編制程序如下。
1.1搜集資料,做好準備工作
編制資料包括: 圖紙、施工圖說明、紀要、變更、圖集、現行各種定額、施工組織和方案、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信息價格與調價規定等。
1.2熟悉圖紙,計算建筑工程量及套用定額單價
熟悉圖紙是計算的基礎;定額規定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是計算工程量的依據;定額估價表的套用計算構成工程實體的費用。它們在整個預算編制過程中是最重要、最繁瑣的環節,即影響預算的及時性又影響預算的準確性,在編制時一定要下功夫,確保工程預算的質量。
1.3確定措施項目和材料價差的調整
措施項目是不構成工程實體的項目,經研究表明,在工程的直接費用中占10% 左右,根據施工方案和定額要求按實計算。另外,在編制時,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等價格由業主和承包商按照市場價格或參考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的信息價格在合同中約定,并按單項材料價差調整方法進行調整。
1.4建筑工程預算的取費
在工程的取費中包括企業管理費、利潤、規費和稅金。通過這幾個項目的計算,最終可以得到工程造價,預算人員必須了解現行費用定額,熟練掌握定額中的規定和計算方法,并要提高對建筑工程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關注度,使我們能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
2、影響現代建筑工程預算造價的原因
通過以上工程預算的程序及編制依據,我們知道工程預算在確定造價時有許多的制約因素,這些因素影響了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2.1工程造價受到條件、市場的影響
建筑工程項目從工程的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階段,經歷了很長的時期。在這期間會受到設計變更、施工條件、市場因素等多方面內容的影響,導致我們很難實施工程造價的控制。
2.1.1變更對預算的影響。變更是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施工中,變更是隨時發生而又不可預測的。不管是施工現場條件發生變化引起的變更,還是設計缺陷引起的變更,施工要嚴格按照變更作相應的變化。但是工程預算是按照原始圖紙進行計量與計價的,并沒有考慮變更因素的影響,以致于工程造價不能合理控制。
2.1.2建筑材料價格對預算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材料價格受地區性和時間性影響,即同一材料在不同地區或不同時間其價格不同。當我們按照定額中的價格進行套價時,并沒有反應施工中材料的實際價格,而且價格的浮動由建筑市場決定,所以,建筑材料價格的不斷變化致使工程造價不能合理控制。
2.1.3現場簽證因素對預算的影響。現場簽證是施工中根據甲方意圖實施并由甲方簽字確認的設計圖紙以外的零星人工工日、零星使用機械臺班或返工用工量。現場簽證的現象在施工中是經常發生而不可避免的,在工程結算時要加入簽證的項目。
2.1.4工程定額更新緩慢。由于社會的進步,在建筑領域新技術、新材料、 新工藝、新結構不斷涌現。現行的定額的更新遠遠跟不上市場變化,反映不出新的水平。這種靜態、滯后的價格取定方法,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經濟要求。
2.2建筑工程概預算編制不合理
一般建筑工程預算由建筑單位的專業人員編制或是聘請社會上有資質的工程造價企業完成。但是真正能勝任此類工作的專業人員占少數,一部分的編制人員由于實踐經驗少,不能針對工程情況據實編制,會出現重套、錯套、漏套的現象。另外,某些編制人員不按照定額要求和編制程序進行工程造價的確實,沒有合理考慮工程造價的影響因素,就很難控制工程造價。
2.3建設單位監控不到位
大多數建設單位在工程中監控不到位。 如: 有的管理者在實施中監督的疏忽, 不能及時準確的控制施工情況, 導致工程造價的超預算; 有的編制虛假的工程預算; 還有的在編制預算時沒有考慮動態因素等, 都使工程造價難以控制。
3、建筑工程預算造價控制的策略
3.1控制變更對造價的影響
變更包括合同工作內容的增減、合同工程量的變化、因地質原因引起的設計更改、根據實際情況引起的結構物尺寸、標高的更改、合同外的任何工作等。變更的發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針對這些內容要組織專業人員對變更部分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盡可能的控制成本支出。
3.2材料價格的動態管理
材料價格的浮動是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最主要因素。造價人員一定要及時掌握各種新舊材料的現行價格,可以通過現代網絡技術或地區的信息價格查詢, 利用材料價差調整方法進行工程材料的調價,以達到材料價格的動態管理。
3.3現場簽證的嚴格管理
現場簽證是通過建設方確認后計入工程造價的,簽證內容直接決定項目工程量的多少。因此,建設方對施工方做好的各種記錄要嚴格把關,尤其是隱蔽工程記錄。有部分工程由于現場簽證的不明確,導致建設方成本上升,所以我們必須加強現場簽證的管理。
3.4合理使用工程預算定額
在使用現行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的基礎上,要按照地方文件要求調整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消耗量和單價,進行合理的工程取費,以消除定額更新緩慢帶來的不利影響。
3.5注重提高建筑工程造價預算管理人員的素質
工程造價的正確合理與否和造價人員的水平是息息相關的。不僅要求造價人員會計量與計價,還要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工程基本專業知識。那么造價人員在從事造價活動時就能抓住重點,加快計算速度, 準確確定造價。另外,造價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在工作中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按照公開、公平的原則執業,達到合理編制工程預算的目的。
3.6加強現代建筑工程預算的審核
目前,我國工程技術人員技術經濟觀念和造價控制意識淡薄、造價管理人員素質難以提高, 在客觀上造成了輕決策、重實施, 輕經濟、重技術, 先建設、后算賬的后果。因此, 我國要實行全面的造價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預算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充當重要角色, 它是編制工程項目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進行招投標以及竣工結算和決算的重要依據, 也是簽訂工程承發包合同, 辦理工程款項和實行財務監督的依據。筆者對于加強建筑工程預算管理和合理確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建筑工程預算編制
建筑工程預算是根據建筑施工圖、施工方案和工程量計算規則等計算出工程量, 然后套用現行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或單位工程估價表) , 并根據地區批準的材料預算價格、工程建設費用等編制的用于確定建筑工程造價的經濟文件。編制建筑工程預算必須依據以下有關資料、文件及規定: 會審后的單位工程施工設計圖紙及設計說明; 有關標準圖集; 圖紙會審紀要; 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及費用定額; 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地區材料預算價格; 施工合同;實用手冊。預算的編制程序如下。
1. 1 搜集資料, 做好準備工作
編制資料包括: 圖紙、施工圖說明、紀要、變更、圖集、現行各種定額、施工組織和方案、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信息價格與調價規定等。
1. 2 熟悉圖紙, 計算建筑工程量及套用定額單價
熟悉圖紙是計算的基礎; 定額規定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是計算工程量的依據; 定額估價表的套用計算構成工程實體的費用。它們在整個預算編制過程中是最重要、最繁瑣的環節, 即影響預算的及時性又影響預算的準確性, 在編制時一定要下功夫, 確保工程預算的質量。
1. 3 確定措施項目和材料價差的調整
措施項目是不構成工程實體的項目, 經研究表明, 在工程的直接費用中占10% 左右, 根據施工方案和定額要求按實計算。另外, 在編制時, 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等價格由業主和承包商按照市場價格或參考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的信息價格在合同中約定, 并按單項材料價差調整方法進行調整。
1. 4 建筑工程預算的取費
在工程的取費中包括企業管理費、利潤、規費和稅金。通過這幾個項目的計算, 最終可以得到工程造價, 預算人員必須了解現行費用定額, 熟練掌握定額中的規定和計算方法, 并要提高對建筑工程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關注度, 使我們能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
2、影響建筑工程預算造價的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工程預算的程序及編制依據, 我們知道工程預算在確定造價時有許多的制約因素, 這些因素影響了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2. 1 工程造價受到條件、市場的影響
建筑工程項目從工程的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階段, 經歷了很長的時期。在這期間會受到設計變更、施工條件、市場因素等多方面內容的影響, 導致我們很難實施工程造價的控制。
2.1.1 變更對預算的影響。變更是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施工中, 變更是隨時發生而又不可預測的。不管是施工現場條件發生變化引起的變更,還是設計缺陷引起的變更, 施工要嚴格按照變更作相應的變化。但是工程預算是按照原始圖紙進行計量與計價的, 并沒有考慮變更因素的影響, 以致于工程造價不能合理控制。
2.1.2 建筑材料價格對預算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建筑材料價格受地區性和時間性影響, 即同一材料在不同地區或不同時間其價格不同。當我們按照定額中的價格進行套價時, 并沒有反應施工中材料的實際價格, 而且價格的浮動由建筑市場決定, 所以, 建筑材料價格的不斷變化致使工程造價不能合理控制。
2.1.3 現場簽證因素對預算的影響。現場簽證是施工中根據甲方意圖實施并由甲方簽字確認的設計圖紙以外的零星人工工日、零星使用機械臺班或返工用工量。現場簽證的現象在施工中是經常發生而不可避免的, 在工程結算時要加入簽證的項目。
2.1.4 工程定額更新緩慢。由于社會的進步, 在建筑領域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不斷涌現。現行的定額的更新遠遠跟不上市場變化, 反映不出新的水平。
2. 2 建筑工程概預算編制不合理
一般建筑工程預算由建筑單位的專業人員編制或是聘請社會上有資質的工程造價企業完成。但是真正能勝任此類工作的專業人員占少數, 一部分的編制人員由于實踐經驗少, 不能針對工程情況據實編制, 會出現重套、錯套、漏套的現象。另外, 某些編制人員不按照定額要求和編制程序進行工程造價的確實, 沒有合理考慮工程造價的影響因素, 就很難控制工程造價。
2. 3 建設單位監控不到位
大多數建設單位在工程中監控不到位。如: 有的管理者在實施中監督的疏忽, 不能及時準確的控制施工情況, 導致工程造價的超預算; 有的編制虛假的工程預算; 還有的在編制預算時沒有考慮動態因素等, 都使工程造價難以控制。
3、建筑工程預算造價控制的策略
3. 1 控制變更對造價的影響
變更包括合同工作內容的增減、合同工程量的變化、因地質原因引起的設計更改、根據實際情況引起的結構物尺寸、標高的更改、合同外的任何工作等。變更的發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針對這些內容要組織專業人員對變更部分進行技術經濟分析, 盡可能的控制成本支出。
3. 2 材料價格的動態管理
材料價格的浮動是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最主要因素。造價人員一定要及時掌握各種新舊材料的現行價格, 可以通過現代網絡技術或地區的信息價格查詢, 利用材料價差調整方法進行工程材料的調價, 以達到材料價格的動態管理。
3. 3 現場簽證的嚴格管理
現場簽證是通過建設方確認后計入工程造價的, 簽證內容直接決定項目工程量的多少。因此, 建設方對施工方做好的各種記錄要嚴格把關, 尤其是隱蔽工程記錄。有部分工程由于現場簽證的不明確,導致建設方成本上升, 所以我們必須加強現場簽證的管理。
3. 4 合理使用工程預算定額
在使用現行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的基礎上, 要按照地方文件要求調整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消耗量和單價, 進行合理的工程取費, 以消除定額更新緩慢帶來的不利影響。
3. 5 注重提高建筑工程造價預算管理人員的素質
工程造價的正確合理與否和造價人員的水平是息息相關的。不僅要求造價人員會計量與計價, 還要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工程基本專業知識。那么造價人員在從事造價活動時就能抓住重點, 加快計算速度, 準確確定造價。另外, 造價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 在工作中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 按照公開、公平的原則執業, 達到合理編制工程預算的目的。
3. 6 加強建筑工程預算的審核
1 前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關系日益密切,隨著企業創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設無疑將成為企業發展及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施工行業,近年來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外部運營環境也變得復雜多變,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業內部需要強化管理挖掘潛力,外部需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保持可持續性的發展。而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成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術,自然并迫切地產生出來。
2 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建筑施工企業總體信息化水平較低,實施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
近些年來,我國建筑行業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處于基礎應用的初級階段。目前主要的信息化應用管理仍停留在各業務模塊的軟件應用層面上:如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工程概預算系統等。與其它行業,如金融、通訊及生產制造行業相比,信息化管理應用水平與發展速度還是相形見拙。軟件系統之間缺乏統一的規劃整合,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集團各業務板塊之間、總部及各下屬單位之間各自為戰:財務管理出現斷層,預決算體系難以建立;項目監管難以深入開展,項目風險無從管控。如何實現施工企業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財務業務一體化、集團項目一體化、人財物管理一體化的信息系統,成為廣大施工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2.2 項目管理模式的轉變還缺少與之對應的整體信息化管控模式。
隨著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項目管理模式從原來的項目經理全額承包制向法人集約化的項目管理模式改變,施工項目從承接、施工到內部財務清算和審計全過程的管控權回歸到公司總部,公司總部對所有經營項目有絕對掌控權、決策權。而目前的項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視在項目經理部層面上的局部應用,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項目部的質量、安全、進度管理等。隨著項目管理模式的改變更加需要加強集團管控能力,需要通過集團管控發揮集團資源協調優勢來控制項目的合同、物資、成本、設備、風險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信息孤島”依然普遍存在。
我國多數施工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之初缺少整體規劃與統一管理,集團內部信息化重復投資現象嚴重,造成集團資源的浪費和時間的浪費,同時,由于集團內部各個系統分期、分批建立,系統之間前后銜接以及不同系統之間數據交互、數據記錄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造成了集團企業內部存在信息孤島,信息無法共享,最終很難達到既定的目標。
2.4 資質信息化評審考核推動信息化發展的同時造成信息化建設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頒布了《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標準》,其中對企業的信息化要達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全國近270家特級施工總承包企業為特級資質順利就位必須重新規劃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新標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但同時,部分對信息化認識不足的施工企業,為了達到資質評審的要求,匆忙應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障礙,也造成了企業人財物的浪費和造成信息化建設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建設和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其抽象性在于,當遇到涉及大量計算、需要快速傳遞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動控制的工作時,自然地可以考慮利用信息技術。其具體性在于,必須擁有相應的軟件和硬件系統才能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對于施工企業來講,由于對硬件沒有過高的要求,在應用信息技術時,關鍵取決于軟件系統。為了更好地選擇為企業信息化所需的軟件系統,對于有志于企業信息化的施工企業相關人員來講,應該在以下幾點上引起注意。
3.1關注信息系統的發展,加強與同行業的交流與學習。
作為企業信息化相關人員,平時應格外關心相應的軟件系統的發展,利用好各種機會。例如,時常參加一些相關的學術會議,通過收集相關的資料,甚至通過會上的相互討論,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積極主動的與同行業信息化主管交流學習,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及信息技術的方向。
3.2 實施時應以企業信息化的目標為主導,進行詳細的調研和比較。
在信息化實施初期階段,應該帶著問題去進行調查研究,可以請軟件廠商來本單位介紹情況,并進行討論,也可以走訪軟件廠商達到同樣的目的。關鍵是,要搞清楚軟件廠商提供的服務究竟對企業有什么用,從而選擇真正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軟件系統。
信息化建設與軟件供應商之間不要簡單的理解為常規基建項目的甲乙關系,雙方更是利益相關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所以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選擇側重于:產品成熟度、咨詢和實施能力、行業成功案例、專業度、持續服務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發展的持續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業信息化是一項長期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統都有使用壽命的,軟件廠商也在不斷升級產品以適應未來的發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企業需要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對應的需要軟件廠商提供什么,應該全面規劃。
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項持久戰,相關的費用不菲,因此根據企業的實際現狀制定合理的投入計劃很重要。做到合理規劃、謹慎投入、分階段投入、持續投入并實時規避風險。
信息系統還應適應企業管理需求的不斷變化,相應的管理流程和體系也應及時發生變化,只有不斷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統才適應企業的不斷發展。
3.4強調施工企業協同工作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施工企業首先遇到的能見效果的信息化應用應當就是協同管理工作平臺的應用。施工企業選擇協同工作平臺時要按照企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分步實施的決心和力度進行,不能保障執行力的企業即使建立了協同工作平臺也無法真正發揮作用。選擇的協同工作平臺應具備跨平臺的功能并具有相對可靠的安全認證等內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業務處理系統。
3.5 加強培訓,做好企業信息化基礎工作。
企業信息化的過程是企業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過程,沒有一支良好素質的員工隊伍,企業信息化建設是難以順利實現的,企業信息化成功與否,最終決定于建設、應用、維護信息系統的人,決定于人的素質。因此必須建立企業信息化建設培訓體系,使企業每個員工都能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只有擁有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人和信息系統,才是真正實現了企業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 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和總體規劃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國家電子政務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了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加強建筑業信息化軟科學研究,為建筑業信息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所以,為盡快實現建筑生命周期建筑業集成管理的發展目標,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協調起來共同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業務整合、流程優化、組織業務功能合理、管理目標統一和信息系統的建設,這就需要國家統一協調,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為主線的建筑業管理信息化總體規劃,穩步推進。
4.2 進一完善建筑業信息化標準,規范業務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了將進一步完善建筑業相關的信息化標準,重點完善建筑行業信息編碼標準、數據交換標準、電子工程圖檔標準、電子文檔交付標準等,推動信息資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綜合利用水平。
建筑業管理的基礎信息編碼和業務流程統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換的基礎,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的信息化標準體系,用以指導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統一行業業務流程是建筑業管理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的應用,統一規范建筑項目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化進程,從源頭上規范建筑業整體市場的運營
我國目前有六萬多家建筑施工企業,央企、國企、民企同時并存,國內同行業間在實力和管理上良莠不齊。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應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基本信息,如資產、資金、經營業績、資信能力、人員信息等數據進行科學收集、分類、維護和管理。加快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化的進程將從源頭上推進建筑業整體市場的制度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進程。
5結束語
雖然信息化的實施與建設存在種種困難,但企業業務對于信息化的需求以及企業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接受程度也將隨著市場的發展不斷深化。建筑施工企業應善于自我把脈,勇于創新管理。用先進的管理手段進行科學管控,提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綜合實力。相信在這個全球信息化的時代,建筑業信息化管理將走在行業的前列。
參考文獻:
1劉杰才;建筑施工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應用;《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0年06期
2王小瑩;建筑業信息化任重道遠[J];建筑;2010年04期
2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建筑施工企業總體信息化水平較低,實施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
近些年來,我國建筑行業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處于基礎應用的初級階段。就中人集團建設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應用管理仍停留在各業務模塊的軟件應用層面上:如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工程概預算系統等。與其它行業,如金融、通訊及生產制造行業相比,信息化管理應用水平與發展速度還是相形見絀。軟件系統之間缺乏統一的規劃整合,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集團各業務板塊之間、總部及各下屬單位之間各自為戰:財務管理鏈條出現斷節,預決算體系難以建立;項目監管難以實時深入開展,項目風險無從實時管控。如何實現施工企業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財務業務一體化、集團項目一體化、人財物管理一體化的信息系統,成為廣大施工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2.2項目管理模式的轉變還缺少與之對應的整體信息化管控模式
隨著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項目管理模式從原來的項目經理全額承包制向法人集約化的項目管理模式改變,施工項目從承接、施工到內部財務清算和審計全過程的管控權回歸到公司總部,公司總部對所有經營項目有絕對掌控權、決策權。而目前的項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視在項目經理部層面上的局部應用,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項目部的質量、安全、進度管理等。隨著項目管理模式的改變更加需要加強集團管控能力,需要通過集團管控發揮集團資源協調優勢來控制項目的合同、物資、成本、設備、風險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信息孤島”依然普遍存在
我國多數施工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之初缺少整體規劃與統一管理,集團內部信息化重復投資現象嚴重,造成集團資源的浪費和時間的浪費,同時,由于集團內部各個系統分期、分批建立,系統之間前后銜接以及不同系統之間數據交互、數據記錄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造成了集團企業內部存在信息孤島,信息無法共享,最終很難達到既定的目標。
2.4資質信息化評審考核推動信息化發展的同時造成信息化建設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頒布了《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標準》,其中對企業的信息化要達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全國近270家特級施工總承包企業為特級資質順利就位必須重新規劃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新標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但同時,部分對信息化認識不足的施工企業,為了達到資質評審的要求,匆忙應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障礙,也造成了企業人財物的浪費和造成信息化建設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建設和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其抽象性在于,當遇到涉及大量計算、需要快速傳遞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動控制的工作時,自然地可以考慮利用信息技術。其具體性在于,必須擁有相應的軟件和硬件系統才能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對于施工企業來講,由于對硬件沒有過高的要求,在應用信息技術時,關鍵取決于軟件系統。為了更好地選擇為企業信息化所需的軟件系統,對于有志于企業信息化的施工企業相關人員來講,應該在以下幾點上引起注意。
3.1關注信息系統的發展,加強與同行業的交流與學習
作為企業信息化相關人員,平時應格外關心相應的軟件系統的發展,利用好各種機會。例如,時常參加一些相關的學術會議,通過收集相關的資料,甚至通過會上的相互討論,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積極主動的與同行業信息化主管交流學習,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及信息技術的方向。
3.2實施時應以企業信息化的目標為主導,進行詳細的調研和比較
在信息化實施初期階段,應該帶著問題去進行調查研究,可以請軟件廠商來本單位介紹情況,并進行討論,也可以走訪軟件廠商達到同樣的目的。關鍵是,要搞清楚軟件廠商提供的服務究竟對企業有什么用,從而選擇真正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軟件系統。信息化建設與軟件供應商之間不要簡單的理解為常規基建項目的甲乙關系,雙方更是利益相關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所以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選擇側重于:產品成熟度、咨詢和實施能力、行業成功案例、專業度、持續服務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3.3注重信息化發展的持續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業信息化是一項長期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統都有使用壽命的,軟件廠商也在不斷升級產品以適應未來的發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企業需要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對應的需要軟件廠商提供什么,應該全面規劃。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項持久戰,相關的費用不菲,因此根據企業的實際現狀制定合理的投入計劃很重要。做到合理規劃、謹慎投入、分階段投入、持續投入并實時規避風險。信息系統還應適應企業管理需求的不斷變化,相應的管理流程和體系也應及時發生變化,只有不斷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統才適應企業的不斷發展。
3.4強調施工企業協同工作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施工企業首先遇到的能見效果的信息化應用應當就是協同管理工作平臺的應用。施工企業選擇協同工作平臺時要按照企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分步實施的決心和力度進行,不能保障執行力的企業即使建立了協同工作平臺也無法真正發揮作用。選擇的協同工作平臺應具備跨平臺的功能并具有相對可靠的安全認證等內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業務處理系統。
3.5加強培訓,做好企業信息化基礎工作
企業信息化的過程是企業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過程,沒有一支良好素質的員工隊伍,企業信息化建設是難以順利實現的,企業信息化成功與否,最終決定于建設、應用、維護信息系統的人,決定于人的素質。因此必須建立企業信息化建設培訓體系,使企業每個員工都能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只有擁有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人和信息系統,才是真正實現了企業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和總體規劃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國家電子政務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了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加強建筑業信息化軟科學研究,為建筑業信息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所以,為盡快實現建筑生命周期建筑業集成管理的發展目標,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協調起來共同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業務整合、流程優化、組織業務功能合理、管理目標統一和信息系統的建設,這就需要國家統一協調,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為主線的建筑業管理信息化總體規劃,穩步推進。
4.2進一完善建筑業信息化標準,規范業務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了將進一步完善建筑業相關的信息化標準,重點完善建筑行業信息編碼標準、數據交換標準、電子工程圖檔標準、電子文檔交付標準等,推動信息資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綜合利用水平。建筑業管理的基礎信息編碼和業務流程統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換的基礎,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的信息化標準體系,用以指導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統一行業業務流程是建筑業管理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的應用,統一規范建筑項目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化進程,從源頭上規范建筑業整體市場的運營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1 促進智能建筑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
(1)增強智能建筑企業的創新動力和能力
首先,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技術創新獎勵政策,加大獎勵力度,在各種評比和考核中增加技術創新的評價指標,以綜合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最低價作為評標標準,通過改革公共項目的評標辦法鼓勵建筑企業創新,并允許智能建筑企業獲得一定的利潤,從而有能力進一步創新,形成良性循環。其次,智能建筑企業應制定創新活動管理辦法,提升自身的創新管理能力,增強企業創新意識,特別是企業領導者必須樹立長期發展、科學發展的理念,積極推動企業的戰略的形成和完善,將技術創新融合到企業發展戰略中,使創新活動成為一種有目標、有意識的長期行為,并制定創新成果獎勵政策,鼓勵技術創新活動在企業的開展。再次,企業也應增加科研投入,監控相關技術、相關行業、同行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最新動向,根據企業需求和動力,開展研發活動。
(2)促進智能建筑企業開展合作創新
首先,應增強智能建筑行業創新體系中智能建筑企業與大學、研究院所、其他相關企業等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多樣化的合作創新模式,并不斷探索新的合作創新模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其次,應加強企業與國際智能建筑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增強外商對我國智能建筑投資的吸引力。再次,政府部門并應堅持不懈地對影響合作創新模式和合作伙伴關系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進行有效的改革。
(3)增加智能建筑技術擴散能力
首先,政府部門應制定技術創新的應用管理辦法,改進新標準和規范滯后的現象,促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其次,政府部門應積極倡導健康建設、和諧建設的理念,在政府投資項目中,積極增加試點示范工程,加大宣傳的力度,并應出臺一系列的鼓勵技術轉讓的政策,組織專家關于新技術與企業專業人才進行交流和指導。再次,政府應通過稅收、貼息等政策激勵業主采用創新成果,接受承包商、供應商提供的高效、節能的材料、設備、施工方案等,從而為建筑企業的創新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2 提高智能建筑專業人才素質
對于高新技術行業的智能建筑企業來說,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技術,而技術的競爭來自于人員,人員的競爭就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而人才素質的提升不只是企業自身的培訓,更多的是社會提供專業人才的水平。
(1)改善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服務體系
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應構建人才培養方案,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從以“學科本位”為主線轉變到以“三位一體”為主線,即應當以“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從本專業崗位分析入手,研究制定培養方案,開發新的課程體系,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
(2)注重智能建筑企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
首先,智能建筑企業應該注重建立企業內部人才培養體系。企業內部應該擁有自己的專家,定期對企業內部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新技術的培訓。其次,企業應將長期積累的相關經驗等進行整理,把基于個體的看不見的隱性知識轉化成基于企業的看的見的顯性知識,形成分享、沉淀與經驗的傳承系統。再次,要善于把那些有潛力的人才放到艱難復雜的崗位上去,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有計劃地培育和儲備好后備隊伍。
(3)增強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
首先,智能建筑協會應該大力開展智能建筑新技術的推廣工作,組織各企業專家進行技術交流,對技術發展中的一些技術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解決的對策。其次,智能建筑協會應對從事智能建筑工程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執業資格認證,控制智能建筑專業技術人員的質量。另外,廣泛引進海外優秀人才與國內智能建筑行業專家進行技術交流,定期組織專家去國外進行新技術隊培訓,以此來提高國內智能建筑行業專家掌握新技術的水平。
3 改善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本節主要從改善智能建筑的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改進智能建筑相關產品的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和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三方面來提出改善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的一些建議。
(1)改善智能建筑的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
首先,應放寬智能建筑企業市場準入制度,實行“寬進嚴管”的政策,并盡快健全市場清出制度。對獲得資質企業的市場行為采用動態的跟蹤管理,主要對其企業中已經獲得執業資格的智能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管理,重點核查其注冊和在崗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出租、出借、倒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執業資格證書等違法違規行為,一旦發現就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并作為對企業是否繼續符合資質標準條件之一。其次,應加快建立比較完善的智能建筑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培育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讓市場成為選擇企業的主要手段,智能建筑企業只能通過自身的信譽、能力獲得業主的認可,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那么,企業對信用的追求,必然導致智能建筑企業規范其市場行為,積極履約。再次,對企業準入管理的權限上,應由政府、行業組織、法律和市場機制共同發揮作用。在建立健全全國建筑市場誠信平臺以及注冊人員、企業、工程項目和質量安全事故數據庫的基礎上,完善各類企業和注冊人員誠信行為標準,健全誠信信息采集、報送制度,實現各地誠信信息互通、互用和互認,建立有效的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2)改進智能建筑相關產品的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
首先,智能建筑行業協會或相關部門應建立智能建筑技術法規管理、公示平臺,為實現政府在市場準入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宏觀調控提供技術依據。同時,推進專業化,廣泛、迅速地采用相關的先進技術,提高產品技術性能、質量,降低成本。其次,相關管理部門應推行生產產品準入制度,即對其智能建筑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審查、評定,進行把關。對合格者給予質量認可,實行產品認證制度,加強生產監管。再次,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加強智能建筑產品的市場管理。實行智能建筑產品質量的登記管理,實行智能建筑產品的檢測制度,實行持證銷售,逐步推行智能建筑產品標識管理制度。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測,建立質量檢測信息公布制度。定期公布智能建筑產品監測信息,同時成立仲裁、調解中間機構,對違反法律法規、行業規則甚至職業道德的機構及工作人員施以清出制度。
(3)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建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應當對智能建筑市場行為實施動態監管,建立和完善動態監管制度,加大對依法誠信經營企業和注冊人員的表彰宣傳力度,可采取在有關管理事項中給予綠色通道服務等措施,發揮動態監管的激勵作用。 建立建筑市場監管的指標數據庫、信息與共享數據庫和數據分析及應用模型,實現基礎數據庫的整合、統計、分析、評價及,做到建筑市場的立法與執法并重、市場準入管理與清出管理并重、資質資格審批管理與后續動態管理并重,為建筑市場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系統、科學的技術支撐與保障。
參考文獻: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僅建筑規模日趨擴大,而且對工程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質量,就需要對建設工程進行工程監理工作,而試驗檢測不僅是工程監理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控制工程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試驗檢測工作不僅是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是進行工程質量監督的有效手段,還是控制工程質量的很重要的技術保證。
我國交通工程試驗檢測現狀
試驗檢測工作不僅是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還在交通工程的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來,隨著交通基礎建設工程的蓬勃發展,我國的試驗檢測機構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目前全國擁有綜合甲級以及專項資質的試驗檢測機構80多家,具有乙級資質和丙級資質的試驗檢測機構有1000多家,各種從業人員數十萬人。當前我國正處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期,“十一五”不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交通工程建設實現新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交通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加快高速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的建設工作,因而試驗檢測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進步空間,我國的試驗檢測體制需要不斷創新。但在目前的試驗檢測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交通工程人才不足,試驗檢測持證人員嚴重不足,而專業內的領軍人物、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更是不足。與此同時,試驗檢測市場還存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等問題,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
我國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3.1試驗檢測人員的數量、質量不足
我國近幾年來雖然培養了大量的試驗檢測人員,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從事試驗檢測工作,許多試驗檢測人員或者從事管理性的工作,或者從事其他崗位的工作。此外,試驗檢測人員還存在總體人員素質不高的情況,具有高等學歷和高等職稱的高素質人才不多,許多試驗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也不強,有一部分試驗檢測人員剛從學校畢業,沒有實踐經驗,很難完成試驗檢測工作。
3.2試驗檢測市場管理體制落后
我國目前現行的試驗檢測市場管理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機制不相適應。試驗檢測機構的內部管理機制不僅缺乏活力,而且運行機制老化,沒有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發展規律辦事,與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和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不相適應。而且試驗檢測人員缺乏相應的服務意識,缺乏相應的市場競爭意識,此外,試驗檢測機構沒有獨立性,其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工作質量經常受到內部和外部財務、商務或其他方面的壓力,試驗檢測結果受到干擾,不具有公正性。
3.3封閉落后的試驗檢測信息與先進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不相適應
全省各個試驗檢測機構之間缺少相應的信息溝通渠道,而且也沒有建立現代化的信息傳輸系統,相應的管理部門不能隨時隨地的掌握各個試驗檢測機構的及時信息、試驗檢測的數據以及現場的工程質量的動態,與此相對的,各個試驗檢測機構也不能及時了解政府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法律、法規以及試驗檢測標準、規范的更新信息,各個檢測單位之間的資源不能進行共享。
3.4我國現有的試驗檢測機構與交通工程試驗檢測規模不相適應
雖然我國目前擁有足夠規模的交通工程試驗檢測機構,但有一部分實驗室處于半癱瘓狀態,這主要指的是一些施工單位的中心實驗室和一些地方單位的小型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進行綜合檢測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日益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事業的需要。
解決交通工程試驗檢測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
4.1提高試驗檢測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
目前,我國各地施工單位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尤其是試驗檢測人員不僅人員不足,而且素質也比較低,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沒有專業素質較高的高水平的質檢人員隊伍,交通工程的質量就很難得到提高。為此,要加強對試驗檢測人員的培訓工作,全面整體提高試驗檢測人員的素質,根據不同的培養對象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首先是繼續加強對試驗檢測人員的業務上崗技能培訓;其次是對對于已經從事試驗檢測工作的人員要進行后續教育,例如與交通工程建設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試驗檢測規定的學習,對試驗檢測新標準、新規范的學習等等;最后,對于從事特殊的試驗檢測的工作人員要進行專業技術的培訓,在實際的試驗檢測工作中,要進行嚴格的質量自檢,加強質量管理工作和質量監督工作。此外,還要加強相關人員的質量意識,將責任落實到個人。
4.2各級部門領導加強重視,加強監管力度
各級部門的領導要對試驗檢測工作高度重視,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試驗檢測網絡,加強對試驗檢測機構的指導工作,對于大型試驗檢測設備的購買和布局提出全局性的指導性的意見,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工作人員和試驗儀器設備進行科學的配置。還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質量檢查機構和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制度,為提高我國交通工程質量提供充實的保障。此外,還要進一步明確省市各級質量監督機構對試驗檢測工作的管理職責和檢查職能,在行政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方式。各個試驗檢測機構還要強化自身內部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試驗檢測質量管理體系,還要堅持“質量第一,數據為準”的工作方針。試驗檢測機構在開展試驗檢測工作時,要嚴格按照現行的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在工作中要堅持原則,工作人員不能徇私情,盡量不要受到行政干預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堅持公正的工作立場,實事求是的對工程的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科學、合理的評價,要充分體現試驗檢測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4.3加強試驗檢測機構之間的試驗比對工作
關鍵詞: 住宅產業化;推進;制約因素;政策;措施
Key words: residential industrialization;promote;limiting factors;policy;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2-0057-04
1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制約因素
1.1 技術因素
1.1.1 住宅結構體系技術應用缺失住宅結構體系技術作為“省地節能環保型十大關鍵技術”之首在浙江應用幾乎空白。結構轉換難是產業化住宅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制約因素。目前浙江的國家產業化基地―寶業建設其輕鋼結構的住宅結構體系在公司內部的房地產開發中應用比例不足10%,重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預制(PC結構)的住宅建造技術還未應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如何順利接洽PC結構或鋼結構體系,如何選擇、引導和推廣適合浙江省的住宅結構體系是推進我省住宅產業化發展亟需解決的首要技術問題。
1.1.2 技術規范、標準缺失,審批、驗收標準缺失,建造過程中施工技術標準化程度欠缺規范和標準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技術規則,是對住宅建設經濟活動及行為的規范及約束,也是住宅技術人員必須執行的政策法規,因而至關重要。產業化住宅作為新型建造方式,其標準規范的制定和實施目前滯后于實踐,審批和驗收標準尚在研討和試運行階段,建造工程中的施工工法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產業化施工的速度優勢,制約著房地產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的研發和嘗試。同時,由于房地產市場的區域性特點,浙江省應在國家標準和規范基礎上制定符合我省產業化住宅建設需求的技術規范標準運行機制和審批、驗收標準,對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產業化技術研發提供支持。
1.1.3 熟練技術工人缺失產業化住宅建設徹底改變了傳統住宅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以萬科的合作伙伴日本東京建屋和大成建設為例,這些公司均擁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各個工程節點都有相應的技術工人,達到了與生產汽車一樣的建筑模式。[1]而中國目前的建筑工人最起碼要進行2年左右的培訓與實踐,才能夠真正掌握與熟練運用這個新工藝,最終成為像日本公司一樣的技術工人。熟練技術工人的缺失,將大大影響產業化住宅的建造質量,成為推進產業化進程的瓶頸。
1.1.4 配套產業鏈缺失產業化住宅建設僅靠房地產企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深度結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住宅產業化在我國進展緩慢,產業鏈整合配套不齊全是重要原因之一。配套產業的不完整、部品質量和數量的選擇性低,產業化住宅建設中就無法進行資源整合,在配套技術上也得不到成熟的產業鏈支持,也就無法保證產業化住宅的質量,成本始終居高不下,成為阻礙產業化住宅發展的又一重大因素,而產業鏈的形成僅靠企業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政府的引導、推動與扶持。
1.1.5 技術集成缺失住宅性能的完善和提高需要借助大量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我國的住宅產業化尚待發育,既沒有形成完整的節能技術體系,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節能產品體系,更沒有形成產業內部的分工協作體系。生產技術水平低,普及性差,配套產品種類少,標準化程度低,建筑節能上下游產業之間缺乏應有的互補和協作,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導致節能建筑的開發成本偏高。以節能達到北京市節能65%標準的北京鋒尚國際公寓為例,外墻復合保溫隔熱技術,造價為120元/m2;屋面與地下保溫技術造價為80元/m2;外窗保溫隔熱技術中,低輻射中空玻璃造價為200元/m2左右,鋁合金遮陽卷簾造價為80元/m2;混凝土輻射采暖制冷技術,造價為200元/m2左右;置換新風技術造價為70元/m2左右。目前綜合成套技術做法的成本約在每建筑平米面積增加650元左右。[2]對于普通的房屋使用者來說,這一增量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過提高建筑的銷售價格予以消化,而在消費者缺乏對建筑節能需求的前提下,高價格的產業化住宅節能建筑與低價格的普通住宅節能建筑相比在市場競爭中未必占據優勢,因此,難以成為開發商的自覺行為。
目前就住宅建設單項技術和產品性能而言,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并不落后,但缺乏技術、部品集成和配套能力。住宅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仍以單項技術、產品為主,缺乏配套化、系統化,缺少先進的實用技術的集成和完善的產業技術體系。需要通過技術開發、技術創新及技術推廣,形成完整的體系,主要如建筑體系的標準化和部品體系的通用化。
1.2 經濟因素如從節能角度,與非節能建筑相比,節能建筑形式上表現為能耗水平的降低,但其背后隱含的是相關技術的進步,是節能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在目前我國每年房屋開發量巨大,房屋建筑還處于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開發商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壓力,在粗放經營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獲得較高利潤,因此,開發商失去了依靠科技進步獲取超額利潤的動力,更不愿冒著增加技術風險和額外成本去開發產業化住宅的節能建筑。面對采用新節能技術、新節能材料等可能導致的成本增加、工廠化生產對投資的風險等,絕大多數開發商持觀望態度。
如前所述,無論采用何種結構,產業化住宅建筑模式不可避免的帶來成本的上升,包括建造的直接成本和研發等間接成本,可以說經濟因素是目前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猶豫、觀望、甚至抱著“坐享其成”的態度的最直接原因。
1.3 環境因素
1.3.1 微觀環境因素開發商、部品供應商和消費者是住宅產業化的參與者,是推進產業化住宅的重要力量。本課題組通過對浙江省30家房地產企業的調查顯示,76.92%的企業知道住宅產業化和全裝修,但很清楚了解其含義的只有11.54%,認為全裝修能提高住宅品質的企業比例(39.62%)比持節能環保觀念的企業比例(13.21%)高出2倍以上;同樣,針對浙江省8個地級市上千份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消費者知道全裝修住宅,30%的消費者知道住宅住宅產業化,但進一步訪談發現,能真正理解產業化和全裝修住宅的卻不足十分之一。同時,針對開發商、部品供應商和消費者選擇產業化住宅(或全裝修住宅)的障礙性因素調研發現,相關法律、規范標準的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和售后服務增加分列企業障礙性因素前三位;而擔心住宅價格(單價和總價)上漲、對開發商選擇的材料質量和價格不放心、政府對購買全裝修住宅缺少傾斜政策高居阻礙消費者消費的前三位。
由此可見,住宅全裝修和產業化住宅作為一種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經營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由于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要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還需要政府、住宅開發企業、部品供應企業、科研機構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消除阻礙其快速推進的影響因素,營造適應我省住宅產業化和房地產業升級轉型的良好環境。
1.3.2 宏觀環境因素中國產業政策對于住宅產業化的支持不足是制約住宅產業化發展的又一重要環境因素。調查結果表明,三分之二的被訪企業認為政府在推廣住宅產業化和全裝修住宅中工作重要性排序首位是出臺傾斜扶持性政策,其次為統一認識,調查同時發現,70%的房地產企業愿意進行住宅產業化的技術體系研發,雖然目前尚未建立研發體系。說明推進我省的產業化住宅發展政府是主導者,企業的產業化住宅之旅需要政府的技術支持和政策扶持。
推動產業化住宅的開發與建設僅依靠市場自發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一是要采取必要的強制性措施規范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以減少或避免負外部性。二是要將外部經濟內在化,引導市場對其產生有效的正面作用。
2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目標
2.1 目標立足點
2.1.1 形成住宅產業集群,為浙江經濟服務,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
2.1.2 快速推進符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低C”經濟目標的產業化住宅建設。
2.1.3 通過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我省房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2.2 住宅產業化發展3~5年總體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建立住宅產業五大體系,即標準體系、結構體系、部品體系、質量體系和性能認定體系,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目標,實現浙江房地產業再次領先于全國的愿景。主要落實為:
2.2.1 建設一批符合《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和國家康居示范工程要求的項目;
2.2.2 培育若干個集設計、開發、施工、材料物質供應、物業管理為一體的大型住宅集團公司;
2.2.3 建設若干個住宅產業化基地,引導和扶持住宅及其部件配件的專業研究開發和生產。
2.2.4 以全裝修住宅、康居工程和性能認定住宅小區為切入點,建設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綜合提高住宅品質。
3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政策與措施
3.1 總體思路
3.1.1 政府主持如前所述,政府在住宅產業化的推進中起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住宅產品兼具保障與商品一體的兩重性、房地產市場的不完全競爭性更決定了政府的政策和輿論導向的影響力,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認為我省要快速推進住宅產業化,以達到促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最終目的,政府必須出臺相關鼓勵性、扶持性和懲罰性政策。
3.1.2 技術集成先行建設高品質、高性能的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是推進住宅產業化、升級房地產業的根本目的。而提升住宅性能質量和住宅建設“四節一環保”水平的根本在于技術集成,住宅建筑是技術、產品的集成體,同時,工業化、標準化和模數化的產業化住宅建設應符合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技術培育政策應考慮將所有技術進行技術整合同步進行,并在技術上探索多樣化的可能性。通過現金的實用技術的集成和完善的產業技術體系推進產業化住宅發展進程。
3.1.3 規范標準保障住宅建設中的法規、規范和標準是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重要保障。《房地產法》、《建筑法》作為目前我國住宅建設的基本法律,對產業化住宅和“四節”規定甚少,《住宅建筑規范》雖然是強制性標準,但有些指標已落后于發達國家,如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只要求不少于50年,而目前產業化住宅基本能達到100年,日本已推廣設計使用壽命200年的住宅。其余如《住宅性能認定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只是推薦標準,且只針對住宅的綜合性能。相關法律責任的不明確和標準體系的不健全嚴重制約產業化住宅發展,需要盡快制定、出臺適合我省住宅產業化發展和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住宅建設規范、標準和條例,促進住宅產業化建設。
3.1.4 經濟利益促使產業化住宅的建設、研發成本和市場的購買欲望制約著房地產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的投入和建設,需要利用金融、稅收、保險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讓開發、購買和管理產業化住宅的企業和個人享受到經濟利益的傾斜以促使開發商和消費者對住宅產業化建設、消費的熱忱。
3.2 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
3.2.1 住宅產業機制與職能政策
3.2.1.1 政治機制政府對住宅產業化的推進首先應體現在機制和職能上,圍繞產業化住宅建設構建一定的政治結構、功能和運行法則。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促進住宅產業化進程,通常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體制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見表1。
3.2.1.2 技術推廣機制產業化實施的主體是住宅建設,因此技術的推廣離不開住宅項目的運行。建議以開發項目為載體,依托省住建廳和土地、規劃、房地產管理等政府行政部門在房地產項目的整個開發過程中,將開發和產業化合二為一。在我省良好的房地產開發市場和先進的房地產開發條例基礎上,在土地出讓、設計、規劃、竣工驗收和管理等一系列項目運作過程中通過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和條例,強制推行產業化住宅的建設。
3.2.2 住宅產業政策住宅產業結構政策是指確定住宅產業的各組成部分(投資開發企業、規劃設計企業、建設企業、部品生產企業等)的構成比例、相互關系及發展的先后次序,以實現產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集約化。主要有:
3.2.2.1 建議調整制定產業結構政策,引導一部分基礎好、技術力量強、品牌質量優的集團型企業從原有的行業中分化出來,通過內部整合轉型和技術集成成為住宅產業獨有的主體;同時,積極引導其它行業的企業,在較高的技術層面上進入住宅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為此可在土地出讓、貸款融資、財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進入住宅產業,促使住宅產業發展成熟。
3.2.2.2 浙江省發達的經濟和旺盛的房地產需求市場保證了住宅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為此,應制定向大型優質住宅產業集團傾斜的政策,在技術上、在組織管理上為一體化住宅產業集團的形成和發展創造條件,鼓勵其進行擴張、兼并、重組,引導住宅產業中的各主體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規模經濟,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房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3.2.2.3 將現有的住宅部品和設備生產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重組,使其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建議政府在土地批租、用地目錄上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住宅產業鏈企業開展產業化集成產品的試制、檢測、模擬、展示和體現,為其提供低成本的研發場所,降低企業從事住宅產業化技術研發的成本,提高企業從事產業化住宅技術研發的意愿。
3.2.3 住宅產業技術培育政策住宅產業技術培育主要是指通過政府投入研究完善住宅產業現代化技術框架體系。目前住宅的基礎技術研究不足,技術標準不健全。建議制定政策將以單項應用為主的住宅技術進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體系;提高住宅部品的通用性、配套性、工業化水平,形成系列化、規模化生產體系;完善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標準體系,出臺適合浙江省發展的“四節一環保”標準,力求體系完善、內容配套、要求明確。
如以節能技術培育為例,按照中國最新的建筑能耗標準,浙江省的新建住宅能耗降低50%。在能耗降低一半后,每平方米負荷仍然為75瓦。而按照歐洲的低能耗標準,每平方米負荷僅有25瓦,只相當于中國新標準的三分之一,未來依然有相當大的減排空間。[3] 推進住宅產業化應圍繞提高建筑能效而進行,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使住宅建筑節能全面進入65%的節能率。這需要包括建筑節能技術研發,節能建筑的設計、建造,節能材料、節能部品的開發和生產,空調、供熱系統等用能系統的設計、建造與改造,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節能服務等。
除培育 “硬技術”外,建議注重產業化住宅“軟技術”的培育,即產業化住宅建造和經營人才的培養、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引導,產業化住宅市場生產和消費環境的培育,以促進整個社會住宅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轉變,推廣中小戶型普通住宅的建造消費,抑制高檔豪華商品住宅的市場供應和消費。
3.2.4 經濟金融政策經濟金融政策主要有:
3.2.4.1 建議設立住宅產業化專項科研基金,政府投入一定的財政支持住宅產業化的基礎研究。如課題研究、技術研發、產品試驗等。
3.2.4.2 開發建設、消費、管理產業化住宅的企業和個人優先享受金融信貸支持,提供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等。
3.2.4.3 開發建設、消費、管理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的企業和個人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免收物業管理保證金、契稅稅率優惠、土地增值稅優惠、配套費返還等。
3.2.4.4 出臺政策對那些經過培育仍無建設產業化住宅能力的企業處以經濟、金融和稅收的懲罰性措施。
如以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建設為例,建筑節能政策主要可以采用以下類型(見表2)。
結合我省目前產業化住宅發展現狀,經濟金融政策的實施可有以下幾種模式。
①經濟金融政策需要分階段實施。經濟金融政策應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政策的側重點不同。初始與推廣階段應出臺較多的扶持性、鼓勵性性政策,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激發企業和業主采取節能措施的積極性,培育市場機制的建立,推動產業化住宅的發展。隨著產業化住宅市場成熟,可逐步減少激勵政策,更多采用強制性、懲罰性政策,如對沒有達到節能標準的建筑勒令停建或限期改造,對無開發產業化住宅能力的房地產企業降低開發資質、提高貸款利率、提高土地拍賣企業資格審查等。
②經濟金融政策需要正向與負向限制相結合。經濟金融政策不僅包括對符合產業化建設要求的住宅(如達到康居工程、性能認定住宅),以及符合產業化及節能發展方向的技術、材料、部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府貼息等進行正向鼓勵,也包括對一些不符合住宅質量發展,如不符合節能發展但暫時又不便于強制性退市的材料、部品等,通過經濟手段,如收取額外的費用等來限制其發展。
③經濟金融政策需要結合產業化建設效果。經濟金融政策應結合產業化建設效果,是指根據產業化住宅建設的實際效果進行的激勵,如按照產業化建設面積、按照每戶或每平米的能耗水平給予激勵,而不僅僅停留在概念上的應用,借以促使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和擴大產量來增加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產業化住宅規模的擴大,產業化住宅和部品的市場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技術進步也會促使其價格越來越低,消費者、國家和社會都將從其投入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收益。即使激勵減少或者終止,產業化住宅和部品仍然保持競爭力,從而建立起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
3.3 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措施
3.3.1 推行部品認定和成套技術選用的研究工作。部品專門化生產是住宅產業化的關鍵,組裝式住宅建造的推進沒有部品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浙江省在部品生產的方面在全國并不占優勢。因此,推行住宅產業化戰略首先必須推行部品認定和成套技術認定的工作。可參照國家康居示范工程的辦法,設置省內標準,促使企業的參與,并在此基礎上鼓勵企業成立研發中心。
如以產業化節能住宅為例,結合浙江省現狀,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①以太陽能熱水系統為龍頭,推進綠色能源的應用。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比較成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浙江省現有的政策是對13層以下的住宅建筑屋面強制采用太陽能熱水器。但比較先進省份,我省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不夠廣泛。政府應充分考慮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構建一體化的有機結合,激勵13層以上的住宅建設“太陽能屋頂”,汲取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陽能陽臺”、 “太陽能墻面”技術等先進技術,降低住宅熱水供應、采暖能耗。并以此帶動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水器等節能部品的使用,提高建筑使用能源中綠色能源的比例。
②以圍護結構節能為主打,降低空調、采暖能耗。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了碳減排的承諾,在建筑領域要履行該承諾,減少冬季采暖、夏季空調的能源消耗是關鍵,這都可以通過房屋維護結構的改造來實現。圍護結構能耗是指由建筑外墻、外窗、屋面等建筑護結構傳熱所產生的空調采暖能耗,這部分能耗約占建筑使用能耗的50%。其降耗的主要方法應是保溫、隔熱、遮陽三項技術齊頭并進。其效益遠遠大于增加的建筑成本,對于碳減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降低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降低空調、采暖能耗。對于外門窗而言,本省的住宅建筑歷來存在窗墻比大、外窗傳熱系數較大的弊病。在一般的住宅建筑中門窗面積占建筑結構面積的30%,而能耗卻占結構熱損失的40%~50%,其中玻璃面積又占門窗總面積的58%~87%。因此,改善門窗的絕熱性能成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點。[4]目前,我省住宅建筑的外窗采用我國生產的中空玻璃[浮法玻璃+間隔條(6~9mm)+浮法玻璃],其傳熱系數一般在2.9W/m2K以上,而北美和歐洲一般標準配置“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間隔條(16mm、充氬氣)+浮法玻璃”其傳熱系數可降低到1.8W/m2K以下。如今國內的Low-E鍍膜玻璃年產量達2000萬平方米左右,我們有條件將外窗的傳熱系數降低到2.0左右,而且增加的建筑投資并不大。若按平均窗墻比0.3,夏季空調時間為60日計算。浙江省十一五期間新建住宅的1億平方米,僅外窗一項夏季可節省49680萬KW空調冷量,若空調能效比為2.5,約能減少消耗19872萬KW電能、折合標煤2.4萬噸。因此,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應激勵房地產商選擇低傳熱系數的外窗。
對于外門墻而言,結合浙江地區的氣候特點,合理采用外墻外墻保溫隔熱措施,也是保證建筑節能效果的關鍵。目前,我省的住宅外墻從提高保溫效果的角度考慮,采用熱阻較大的有機材料,構成外墻外保溫系統;從提高保溫系統使用壽命、減少維護的觀點出發,采用強度較大、熱阻小于有機材料的無機材料,構成外墻外保溫系統;從保溫和墻體一體化考慮,從提高保溫系統使用壽命、減少維護的觀點出發,采用外墻自保溫系統。但是,從產業化工廠化生產、提高保溫效果、便于現場的裝配式施工方式的視角,住宅建筑的外墻采用保溫夾心的復合系統或無機自保溫系統更有利于提高墻體的保溫性能、使用壽命。
隔熱和遮陽主要是指隔絕夏季太陽的輻射熱。浙江隸屬地區夏季夏熱冬冷地區,太陽輻射熱是構成消耗了大量空調制冷能耗,對護結構既要考慮保溫又要兼顧隔熱,應對材料的“保冷”和隔熱問題應制訂出合理的材性指標。其中外門窗遮陽、屋面遮陽、墻面遮陽技術是解決隔熱問題的有效措施。住宅工廠化生產中為建筑的外門窗遮陽、屋面遮陽、墻面遮陽設計和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該類產品、部品的系統化,構件的標準化提供了先決條件。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經濟政策,激勵遮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另外,據試驗測定,隔熱涂料的使用,在夏季也能降低外墻和屋面的表面溫度約4℃左右,所以推廣墻隔熱涂料的使用,提高外墻和屋面隔熱性能,也是節省節能投入,降低建筑能耗的一條有效捷徑。
3.3.2 培育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以部品認定和成套技術選用為基礎,培育省內企業的產業化生產基地,成為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可以參與省級部品標準和技術標準制訂的組織工作。并給予一定的經濟政策(免稅等)、資質認定等方便。
3.3.3 建設產業化住宅示范小區及相應的政策優惠。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建設產業化住宅示范小區,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①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保障性住宅小區率先成為產業化住宅示范區。
②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以政府補貼代建方式委托省內有產業化住宅開發經營能力的住宅集團以產業化住宅建設管理模式開展新農村建設。
③建設住宅產業化示范城市。扶持杭州或寧波建立產業化試點城市或區塊,類似于保稅區,享受傾斜政策,鼓勵研發、鼓勵生產、鼓勵消費。
④鼓勵房地產企業將產業化住宅技術、設計、規劃和管理應用于新建小區,對產業化住宅樓盤的建造和消費給予一定的貸款利率和稅收優惠。
3.3.4 扶持培育住宅產業集群。住宅產業集群主要有四大板塊組成,分別為房地產開發業、新型建材制造業、建筑施工業和圍繞著住宅產業相關的服務業。圖1為典型產業化住宅集團產業鏈流程結構示意圖。[5]
3.3.5 依托政府的《土地出讓條例》、《房地產開發條例》、《住宅驗收條例》和《物業管理條例》將產業化住宅開發比例作為土地出讓和項目開發建設的前置條件,住宅驗收的必備條件。
3.3.6 推廣住宅全裝修。住宅的裝修設計必須通過土建設計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中必須將全裝修納入工程裝修中,以避免出現土建與裝修“兩張皮”的所謂“精裝修”住宅。為提高企業開發全裝修住宅和消費者購買全裝修住宅,建議將土建和裝修分開計算稅基,分別納稅。
3.3.7 房地產企業資質認定與整合與產業化住宅開發相關聯。依托住宅建設質量控制體系引導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企業資質認定和升級審核標準中體現產業化住宅的比例要求;引導企業培養產業化住宅研發和建設人才,建議一級房地產企業的“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總策劃師”必須接受一定課時的產業化理論和實踐培訓。
3.3.8 將建筑工程技術列入《高新技術產品目錄》,讓住宅產業化的開發與消費享受高新技術擁有的產業優惠政策。
3.3.9 將省地節能環保型的產業化住宅列入“浙江省政府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范疇,住宅產業化的研發技術和產品列入浙江省政府規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目錄,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
3.3.10 將用于省地節能降耗的產業化住宅研發的國外先進實驗儀器設備列入海關減免稅產品目錄,享受海關稅率優惠,降低企業住宅產業化研發成本,激勵企業對產業化住宅的投入。
3.4 推進住宅產業化的主要工作任務和目標今后3~5年推進住宅產業化的主要工作任務包含以下內容:
3.4.1 嚴格實施住宅建筑節能從2010年始,新建住宅建筑節能設計嚴格執行不低于50%的標準,其中康居示范工程項目實施節能65%的標準。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逐步開展,到2011年底,各設區城市完成應改造面積的25%,縣和縣級市完成15%,其他小城鎮完成10%。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10%。
3.4.2 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通過居住區的合理規劃、設計,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程度,嚴格控制別墅等低密度項目建設。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衛生、節能及通風采光標準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建筑密度和容積率。
3.4.3 深入開展節約用水積極開展節水產品研發,加大節水設備和器具的推廣力度,推動居住小區住宅節水和中水回用設施建設。推進雨水回收使用和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不斷提高再生水使用比例。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節水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0%以上。
3.4.4 積極推進原材料節約要積極采用新型建筑體系,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立和發展住宅產業生產基地,加快推進住宅建筑工業化、標準化、產業化,實現住宅部品通用化和生產、供應、服務的社會化。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到2010年底,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比例達到65%以上。
3.4.5 加強對住宅項目的裝修管理積極推廣住宅一次性全裝修或菜單式裝修模式。2010年,新建住宅一次性裝修到位率力爭達50%以上。
3.4.6 建立健全和全面實施住宅性能認定制度繼續抓好住宅性能認定工作,建立健全住宅性能認定制度,不斷擴大覆蓋面。到2010年,全面開展住宅性能評定工作,引導并確保住宅建設滿足居民對其適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環境性和經濟性等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梅文兵,李琨.日本“可持續性住宅”[J].包裝工程,2009(2):207-209.
[2]佚名.把實施節能65%建筑設計標準提上日程[J].北京勘察設計,2003(2):59-63.
[3]何庚軍.房地產業的建筑節能與可持續發展[J].住宅產業,2008(3):17-20.
[4]曠玉輝,王如竹.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在我國建筑節能中的應用與展望[J].制冷與空調,2001(4):27-34.
[5]應佐萍,丁夏君.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必要性研究[J].建筑經濟,2010(6):17-20.
[6]李忠富.住宅產業化論――住宅產業化的經濟、技術與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