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9 16:09: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

篇(1)

證券投資特點風險性管理措施

一、證券投資的主要風險形式

證券投資是金融產業的核心構成之一,成為推動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不但給投資者創造了更大的收益空間,也拓展了集資者更寬的籌資渠道。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環境還在改革關鍵時期,各種矛盾日益激化,使證券投資活動風險系數增加,所有的證券投資都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證券投資項目執行時期,它的風險一般體現為系統、非系統兩類風險,其都在一定程度上關乎著全行業領域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指因為整體性大環境選擇的投資收益的不可預測性。系統風險全方面影響著與證券投資相關的所有主體,所以利用多樣化投資方式是無法面對這類風險,因此也叫做不可分散風險。舉個例子來講,國家經濟政策進行調整對金融產業進行有效控制,這種影響波及到金融產業的各個主體,對整個金融體系也產生沖擊作用,風險呈現出系統、全面的突出特征。

(二)非系統風險

非系統風險指不是因為整體性事件導致的投資收益的不可預測性。事實上,每個公司的經濟發展實際有著很大差異性,這都是企業本身的原因,出現投資風險,只會對這家公司a生影響。證券投資主體限定在一家公司,這只是企業本身的活動,站在主體角度來闡述風險性,其通常是因為某個環節導致的,這個風險波及范圍僅限于該投資主體,具有非系統性。

二、證券投資前期市場風險特點評估

證券投資風險特征主要有:

(1)客觀性。因為證券市場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體現出客觀性特征,其不以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具體而言,證券投資受到客觀環境影響十分大,特別是市場環境變化而導致的價格波動,投資者買入價格遠遠高于賣出價格,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

(2)未知性。風險是不可預測的,所有企業都一樣,不能預測到風險何時產生。證券投資由主觀決策者決定,投資收益預期無法預測,對風險更無從判斷,以上風險最根本的原因是決策者無法預料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3)破壞性。證券投資固有的風險,造成損失是必然的。通常小范圍波及某個企業,大范圍將觸動整個金融體系。雖然證券金融風險能夠控制在一定范圍,但破壞性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成為投資者最為關心的一點。

三、從投資準則優化風險控制體系

金融體系進入改革的深化階段,證券投資風險問題也為社會的焦點問題,投資者們在風險評估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有效控制因投資決策者決策失誤產生的不好結果,投資時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

(一)統籌原則

根據統籌兼顧原則可以保證產業效益的最高,讓證券投資者獲取更多的收益。社會主義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證券投資風險的存在。針對這一點,證券投資者要實行統籌兼顧的原則,確保對市場進行整體性研究,充分了解如何預測風險及對風險的應急處置。如果出現風險。對收益和損失進行同時調整,確??梢詫崿F合理的收益目標。

(二)分散原則

證券是多種多樣的,構建合理的證券組合。進行證券投資方式與種類的對比,選擇合適的投資類型與組合。市場經濟呈現出多元化的突出特征,經濟投資多元化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這樣可以確保資金收益更加平穩。針對證券投資來說,資金持有者進行分散性投資,避免因一個方向投資提高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行分散風險,確保實現多渠道收益。

(三)投資程序

投資程序是固定的,方案的制定、證券商的明確、辦理等。要嚴格按照這個程序進行投資,首先進行詳細的設計與規劃,根據規定的流程進行證券交易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保證收益的穩定性。證券投資初期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對于市場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對風險做出證券的評估,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四、科學應用證券投資方式防范風險

現階段,金融行業調控體系逐漸健全與完善,在堅持市場經濟前提下,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營運方案。證券投資呈現高風險特征,如果風險認識不足,將會產生巨大損失。合理使用證券投資方式可以將風險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是應對證券風險的有效途徑。

(一)證券套利

通過證券現貨與期貨價格的差額來交易,獲得的差額收益的行為。通常來講,現貨與期貨價格差異達到某個階段時,投資者應該按照收益的多少進行交易,否則會產生證券囤積時間長錯過收益最好的階段,其也成為降低風險的重要途徑。證券套利方式最大影響因素是周期,同時注意價格的變化,在最佳階段進行買賣。

(二)證券包銷

針對新發行的證券,根據特定價格進行全部購買,也就是證券在正式發行之前以價銷售給發行者,然后通過銀行進行市場銷售;發行者按照相關規定支付包銷費。這種模式可以減少成本,提高在市場上的占有份額,通過分銷,最大限度降低投資者風險程度,同時減少經濟損失。

(三)發行

銀行借助于它機構網點與人員的有力資源,發生證券的銀行可以進行代售,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的活動。這種投資的風險不高,即使市場出現較大波動,那也有金融體系來抵御,投資者的收益通常處于保護的狀態下,損失可能性較小。

五、結束語

證券投資為金融業盈利的重要途徑,也是總業務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近年來市場投資的最佳選擇。

針對投資者而言,證券交易要實現將風險控制到最低,收益保證最大的原則。因此,正確分析投資風險是必要工作,投資者要根據本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投資方案,同時嚴格按照投資流程進行。

參考文獻:

篇(2)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

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篇(3)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

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篇(4)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

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2.從經濟租金和有效資本市場假說的角度來看。

經濟租金是扣除全部成本后的凈額,這些成本不僅包括生產成本、儲藏成本等,而且包括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是說,經濟租金是扣除了資金的機會成本之后的利潤。根據微觀經濟學的價格理論,競爭促使經濟租金趨于零。

篇(5)

資本的本質是獲取最大收益,因此從其誕生之日起,資本就開始不斷流動以尋取最佳回報,現代通信技術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使得資本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配置,資本越來越全球化,產生了國際資本流動。錢納里和斯特勞特(1966)在其經典著作《外援與經濟發展》中認為,國際資本流動能夠填補東道國外匯與儲蓄缺口,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證券投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外投資特別是證券投資在全球范圍內增長日益迅速。事實上,證券投資是分享東道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而且證券投資通常不涉及控股,可以規避直接投資所面臨的政府管制。對外證券投資的主要優勢是分散投資風險,即投資學中的“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研究表明,居民對外證券投資能使投資人獲益,DeRoonFA,NijmanTE,WerkerBJM.(2001)指出,在不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發達國家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投資能夠顯著分散風險,提高收益。Driessen,JoostandLucLaeven指出,跨國證券分散化投資能顯著提高收益率,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即使考慮到貨幣波動因素,依然能從對發達國家證券投資中獲益。Lagoarde-Segot,Thomas和BrianM.Lucey(2007)使用美元和本幣兩種方式建立資產組合,對中東和北非部分國家股票市場進行了研究,發現加大對這些國家的證券投資能夠使投資組合獲得多樣化的收益。

不過跨境證券投資對國民經濟也有其不利影響。正如Bhagwati(1998)指出的,驅動資本與驅動商品和服務跨越國界流動的動機不同,資本流動的驅動因素正如同經濟史學家CharlesKindleberger說過的那樣,是恐慌和狂躁,當一國或地區利潤率特別高時,猛躁的資本大量涌入,而當金融危機爆發后,投資者在恐慌心理作用下開始大量拋售資產,引起資產市場暴跌。由于證券投資對象主要是可交易的金融資產,流動性高,特別容易受到短期因素波動的干擾,影響金融穩定。以泰國為例,在泰國金融危機爆發前,外部證券投資大規模流入,使泰國經濟增長迅速,但在發生金融危機后的1998—1999年,證券投資方式的資本流入則又大幅度下降,特別是銀行貸款類資本大量流出泰國,1997年流出25.17億美元,1998年流出110.96億美元,1999年流出112.07億美元,因為銀行貸款變現能力強,在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發生不利變化時,外國銀行紛紛召回發放給泰國銀行和企業的貸款,泰國銀行和企業為了償還外債,被迫中止投資,國內總需求下降,從而影響產出。總體上,學術理論證實了跨境對外投資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的作用,但由于證券投資的特殊性,我們也需要關注對外證券投資的負面影響。

二、國民經濟賬戶的均衡與證券投資開放的意義

對我國來說,由于人口生育率下降帶來的人口紅利效應,儲蓄率長期保持在高位水平,儲蓄大于國內的投資就形成了凈出口,凈出口亦長期保持在正值。由于我國凈出口基本保持在正值,為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資本賬戶必須為負值,這就需要資本外流,即資本賬戶K為負值。不過我國要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國內利率高于發達國家,因此,在利差刺激下資本賬戶亦呈現凈流入狀態。這使得我國國際收支面臨經常、資本兩賬戶雙順差局面。即國際收支無法通過市場平衡,需要政策干預即由政府買入外匯才能實現均衡,這反而又影響了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其邏輯分析如下。根據表-2國際收支賬戶平衡方程,在國際收支完全由市場調節的背景下,經常賬戶順差意味著資本賬戶的逆差,因為經常賬戶順差意味著國內出口商品或勞務從國外獲得金融資源,居民必須以某種方式擁有這種金融資源,無論是以對外直接投資還是證券投資方式,總之這會形成某種均衡。反之,在不均衡狀態,以我國現狀為例,經常賬戶是順差,而直接投資賬戶方面近幾年由于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對外直接投資也快速上升,不過即使在大幅度增長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也僅與外商對我國直接投資相當,因此直接投資不能單獨充當經常賬戶順差再溢出的主渠道,這意味著需要通過證券投資賬戶平衡經常賬戶順差。但是我國證券投資賬戶處于管制狀態,因此通過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中直接投資積累的國際資本不能通過證券投資宣泄,只能借由儲備變動消化。

三、現行對外證券投資政策的弊端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對外證券投資側重于國內居民(包括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直接購買境外證券投資的行為。不包括國家外匯管理部門使用外匯購買境外證券資產,因為這屬于投資的范疇;也不包括商業銀行的對外證券投資,因為這與本文所討論的普通市場主體對國外證券的投資概念不同。目前國內居民對外證券投資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即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這是在資本賬戶不放開的情況下允許部分機構先行試行,在國內發行基金產品對海外進行證券投資,與比較火爆的QFII相比,QDII顯得比較冷清。根據2014年上半年央行《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QFII)凈流入344億美元,其中:股本證券166億美元,債務證券178億美元;而QDII凈匯出資金只有27億美元。二是港股通,即2014年下半年推行的允許合格投資者購買香港證券的投資安排,截至2015年2月4日,2500億港股通總額度僅使用了237億元,尚有余額2263億元,與滬港通推出前的市場預期大相徑庭。從QDII和港股通的冷清可以看出,放松對外證券投資可能出現的資金大量外逃并未出現,顯示出目前對外證券投資的管制可能過于嚴格而且并非必要。另外,對境內居民海外投資的過度限制反而降低了境內居民參與海外投資的熱情??傮w上

,繼續執行嚴格管制的現行對外證券投資政策存在諸多弊端。 (一)資本流動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當我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外商直接投資呈現順差時,根據國際收支均衡表,過量的外匯只能通過證券資本賬戶輸出國外。如果證券投資賬戶處于管制狀態,那么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央行購買過量外匯。這導致巨額外匯資產在央行的集聚,因為央行并不總能完全沖銷吸入的外匯,所以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巨量順差往往會帶來基礎貨幣膨脹、物價上漲、銀行資產擴張等一系列問題。鑒于我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仍然在源源不斷地堆積,例如2013年經常賬戶順差達1828億美元,雖然境內機構可根據經營需要自行保留其經常項目外匯收入,但人民幣資產收益較高和缺乏對外投資渠道使得境內機構不愿持有外匯,往往將順差帶來的外匯原封不動地賣給央行,使央行的資產迅速膨脹,僅2013年新增外匯儲蓄資產就達4314億美元。2013年末央行外匯儲蓄余額已達38213億美元。截至2014年底,中國人民銀行338248億元總資產中,外匯資產已達270681億元,外匯占款已占據超過80%的央行資產份額,巨額外匯儲備使中國貨幣發行受制于外部因素影響,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金融穩定。

(二)對外輸出資本投資回報率低中國是吸收FDI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資本輸出大國,這可能和很多人想象大相徑庭。從表-3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可以看出中國擁有巨額對外投資凈頭寸,2013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凈頭寸19716億美元。不過我國的對外投資收益是低下的,該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投資收益所得為負值。而日本2013年末3250070億日元凈頭寸投資所得盈余為164755億日元,綜合收益率為5.06%,且歷年收益相當穩定,2013年平均計算日本每個國民投資收益為13萬日元。中國對外輸出資本規模非常高,但收益卻非常低。其原因在于中國對外投資的結構失衡,以央行儲備為主(如表-4所示)。中國對外資產中,央行外匯儲備占對外資產比重達到62.75%,外匯儲備投資主要以低風險國債為對象,而居民主動性的對外投資,直接投資、股本證券、債務證券投資規模小,三項合計14.7%。相比之下,日本居民持有的直接投資、股本證券、債務證券投資占國際投資頭寸的59.8%,外匯儲備資產占日本對外資產比重僅為16.75%。另外,從證券投資的分布來看,日本對外證券投資以債券投資為主,私人部門占據主導地位,如日本對外債券投資以中長期債券為主,私人部門和銀行部門占據了主導地位。中國對外投資收益率低的原因可能也正是因為中國對外資產以國家持有外匯資產為主,即由央行持有外匯儲備,對央行這樣的非營利機構而言,用外匯儲備投資主要目標在于保持匯率穩定,保持儲備安全性,收益性只是附帶目的。從實際情況也可以看出,央行大量外匯投資于低收益的發達經濟體國債,如根據最新資料,2015年1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了2%,而據媒體報道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萬多億美元。中國想要提高收益率,就必須改變對外投資結構,放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限制,擴大普通居民投資者數量。普通居民投資者會在安全性與收益性間進行權衡,按照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優化投資組合,最終會獲得高于外匯儲備投資的收益。

四、放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的前提和路徑

現行居民對外證券投資管制存在諸多弊端,放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勢在必行。從長遠來看,放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是我國資本賬戶開放進程的重要步驟,也是資本賬戶開放的必由之路。不過在操作層面,對外證券投資的開放路徑應是漸進的,健康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健的金融體系、高效率的資本流動監管體系是放松居民對外證券投資管制的前提條件,然后通過謹慎而又穩健的政策分步放松居民對外證券投資管制。

(一)確立最優外匯儲蓄規模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現有外匯儲備中有多大部分可以用來進行對外投資。由于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交易中使用范圍較窄,多數國際經濟交易仍然要通過美元、歐元等主流貨幣中介,因此,由國家持有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仍是必要的,超過這一份額的外匯儲備則可由居民持有對外投資。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最優外匯儲備規模概念,根據研究目的,在此僅拋磚引玉做初步探討,我們假設外匯儲備僅滿足基本需求: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和應對投機性需要。②交易性需求指用于支付進口和償付外債的外匯需求。一般來說,一國外匯儲備需要滿足6個月的貨物與服務進口需求和清償對外債務,但對我國來說這是比較保守的計算方式,因為我國目前仍然是出口大于進口,不可能半年之內不出口只進口,另外舉借的外債也不可能完全用于消費,還會用于投資擴大產出創匯能力。因此我們以3個月的進口需求和總外債計算交易性需求。2013年我國貨物與服務進口21896億美元,3個月為5474億美元,截至2013年末,我國扣除企業間貿易信貸的外債余額為5267億美元,上述合計為10741億美元。除了滿易性需求外,根據我國的特殊情況,我們還要預防外商直接投資利潤匯出帶來的外匯需求。2013年末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存量為23475億美元,以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所有者權益利潤率為17.5%計,外資企業可實現利潤4109億美元,2013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投資收益借方為2276億美元,由于我國對外負債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我們假設投資收益借方主要為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因此在2013年外資企業盈利中尚有近2000億美元未匯出,這構成了隱性外匯儲備的需求。我們假設央行要持有足以應對三年的隱性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即需要儲備6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即應對投機性需求穩定匯率,比如在本幣被大量投機性賣出時,央行可以向市場投放外匯緩解貨幣貶值壓力。所以在儲備16741億美元滿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外,還需要額外儲備穩定人民幣匯率??紤]到國內居民持有的外匯也可滿足上述三種需求。由央行持有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足以滿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投機性需求。當然,這一數額是動態調整的。超過這一數額的過量外匯,可以通過下文所涉及的資本賬戶投資外匯交易市場,由民間市場主體持有并用于資本賬戶投資包括證券投資。

(二)采取更靈活的匯率安排放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管制需要更靈活的匯率安排,唯此經濟體對各種危機方能應對自如,固定或僵化的匯率制度很難包容各種沖擊,如果匯率安排更為靈活,市場就不會有一邊倒的匯率預期,居民就會擴大外幣資產權重以平衡匯率風險。事實上,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不僅是放開資本賬戶的前提,資本賬戶逐步放開后,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此時很難維持相對固定的匯率,決策者必須在固定匯率和資本賬戶開放兩者間做出選擇。實施更靈活的匯率安排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相對固定的有管理的匯率,猛然實施浮動匯率,進出口商還有投資者都會不適應。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匯率波動風險對沖機制,提供外匯掉期、期貨、期權等風險對沖工具,提高交易主體的匯率風險意識。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更完善的以市場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三)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統計和監測工作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2009)認為,目前在國際資本流動監管上,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到目前為止,跨境資本流動的渠道和機制仍未厘清,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入與流出的渠道和機制,另外在東道國經濟低迷時,資本流動是如何逆轉流出的,其渠道和機制也仍未厘清。因為證券投資流動性特別高,更需要對其異動保持關注,這就需要我們厘清對外證券投資的渠道和機制,建立健全證券投資統計監測體系,做好扎實的基礎統計工作。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范圍為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以及中國居民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狀況。放松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后,對居民對外證券投資的增長速度、變動方向等數據監管部門應當保持重視,掌握其變化趨勢,以便在對外證券投資達到風險點時,及時啟動管制手段。

篇(6)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篇(7)

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它通常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對象上,以期在未來獲取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活動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其中按投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又稱為實物投資,是指直接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直接形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直接投資往往數額大,回收期長、與生產經營聯系緊密。

間接投資一般也稱為證券投資,是指用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購買或取得其他單位的有價證券(股票、債券等)。

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技術的先進程度、證券投資的規模大小和投資對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潛力,因此,對固定資產投資和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1、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由于它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一經決策和實施就難以改變,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成敗與否后果深遠。實務中,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提出幾種投資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后從中選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這就需要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投資回收期法、平均報酬率法等投資決策方法,但現行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采用凈現值(簡稱NPV)法。所謂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的未來現金流人量的現值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的差額。用公式可表達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i表示預定的折現率。

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在只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采納與否決策中,凈現值為正者則采納,凈現值為負者不采納;在有多個備選方案的互斥選擇決策中,應選用凈現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不難發現,凈現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凈現值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能夠反映各種投資方案的凈收益,即以各種投資方案收益的大小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凈現值法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是該方案能夠給企業增加的價值,因此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凈現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資方案。

因此,現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

二、證券投資決策

1.證券投資決策方法。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風險聯系起來,對二者進行權衡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證券進行投資。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主要是討論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證券投資收益,這就是著名的投資組合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最初由馬考維茨(HMarkowitz)于20世紀50

年代創立,后經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發展,主要運用證券投資回報率的期望值E和系統風險系數β兩個指標表示一個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投資價值,以此為基礎的分析被稱為“E—β”分析。

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風險,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由于一些會影響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戰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的風險。這些因素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統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公是指發生于個別公司的因素如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一項重要合同、重大項目投標的失敗、競爭對手的出現、生產工藝技術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風險,此類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或消除。

2.對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說明。資本市場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證券的回報率和系統風險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關性,即風險與收益對等,高風險可以用高回報來補償,而低風險則伴隨著低回報。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刻都應與其價值相符,因此購買或出售證券只能獲得與該證券的系統風險相一致的回報率。也就是說,證券投資的凈現值等于零。因此證券投資決策不能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指標,而應采用“E—β”分析法。

綜上所述,對固定資產投資與證券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歸納為以下幾點:

(1)現行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主要采用凈現值(NPV)法,而對證券投資決策則采用回報率與風險(E—β)分析法。

(2)只有當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不小于零時,才有可能接受該方案,而證券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一般為零。

(3)由于證券市場的競爭性遠遠高于產品市場,使得證券市場能夠迅速達到競爭性均衡狀態,因此,證券投資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產品市場或者因為存在壟斷和寡頭,或者因為某個或某些企業的創新而使得該行業調整到競爭性均衡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賺取經濟租金。

三、原因分析

1.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資產決策和證券投資決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決策類型,其實并非如此,兩者實際上都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量化風險。

威廉?夏普1964年開創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簡稱CAPM)被認為是財務管理學形成和發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現第一次使人們能夠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一模型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Rf代表無風險報酬率;βj表示第j種股票或第j種證券組合的β系數;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證券的平均報酬率。

可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單、直觀地揭示了證券的期望報酬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例:當前的無風險報酬率為6%,市場平均報酬率為12%,A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大,其值β為1.5;B項目的預期股權現金流量風險小,其β值為0.75,則:

A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1.5×(12%—4%)=18%

B項目的必要報酬率=6%+0.75×(12%—4%)=12%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證券投資分析的直接工具,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直接預測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而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同樣發揮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風險越大,資金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大于零,就說明該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期望報酬率大于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還是證券投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證券投資決策中,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證券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用估計的資金機會成本作為折現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并根據計算結果的大小對投資方案作出取舍。

篇(8)

證券投資是指: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券等有價證券以及這些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理性的證券投資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一。 確定證券投資政策 確定證券投資政策作為投資過程的第一步,涉及到決定投資目標和可投資資金的數量。由于證券投資屬于風險投資,而且風險和收益之間呈現出一種正相關關系,所以,投資者如果把只能賺錢不能賠錢定為證券投資的目標,是不合適和不客觀的??陀^和合適的投資目標應該是在賺錢的同時,也承認可能發生的虧損。因此,投資目標的確定應包括風險和收益兩項內容。投資過程的第一步是確定在投資者最終可能的投資組合中所包含的金融資產的類型特征,這一特征是以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可投資資產的數量和投資者的稅收地位為基礎的。

二。 進行證券投資分析 證券投資分析作為投資的第二步,涉及到對投資過程第一步所確定的金融資產類型中個別證券或證券組合的具體特征進行考察分析。這種考察分析的一個目的是明確這些證券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影響證券價格波動的諸因素及其作用機制,考察分析的另一個目的是發現那些價格偏離價值的證券。進行證券投資分析的方法很多,這些方法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稱為技術分析,第二類稱為基礎分析。

三。 組建證券投資組合 組建證券投資組合是投資過程的第三步,它涉及到確定具體的投資資產和投資者的資金對各種資產的投資比例。在這里,投資者需要注意個別證券選擇、投資時機選擇和多元化這三個問題。個別證券選擇,主要是預測個別證券的價格走勢及波動情況;投資時機選擇,涉及到預測和比較各種不同類型證券的價格走勢和波動情況(例如,預測普通股相對于公司債券之類的固定收益證券的價格波動);多元化則是指依據一定的現實條件,組建一個在一定收益條件下風險最小的資產組合。

四。 投資組合的修正 投資組合的修正作為投資過程的第四步,實際上就是定期重溫前三步,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是投資者會改變投資目標,或是投資對象發生變化,從而出現當前持有的證券投資組合不再成為最優組合的狀況,為此需要賣掉現有組合中的一些證券和購買一些新的證券以形成新的組合。這一決策主要取決于交易的成本和修定組合后投資業績前景改善幅度的大小。

五。 投資組合業績評估 投資過程的第五步--投資組合的業績評估,主要是定期評價投資的表現,其依據不僅是投資的回報率,還有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因此,需要有衡量收益和風險的相對標準。這是我對證券投資學初淺的認識,在技術分析中的k線圖分析運用價量配合分析股票走勢,綜合分析預測股價走勢。切線分析中綜合運用各種切線來研判股價走勢。形態分析中觀察各種形態及研判股價走勢,模擬和研討買點和賣點。技術指標分析中觀察各種技術指標分析與股價的相關性。 模擬和研討買點和賣點。波浪理論分析中了解了波浪的基本結構以及波浪的幅度和時間跨度。

二、證券投資學課程與相關課程、會計學專業的關系認識

證券投資實驗是證券投資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證券投資分析涉及到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投資學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是對各種理論知識的一種綜合應用,學生如果能在證券投資實驗環境下接受證券投資理論教育,不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認識和把握相關證券投資實踐,而且也能在實現二者的結合過程中做到相輔相成、互促互進。

篇(9)

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估的目的在于:作為證券投資者選擇投資公司或投資基金的依據;作為證券投資者選擇投資管理人的依據;作為證券投資者增加或減持某一投資基金股份的依據。一般來說,投資組合業績評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證券資產業績評估,二是投資組合管理人員能力的評估,本文主要闡述證券資產業績評估。

一、引言

投資組合是投資者同時投資于多種證券,例如股票、債券以及其他形式的證券。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評估證券投資組合的管理業績,這對于每一個證券投資者來說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評估證券投資組合的運行狀況是投資管理者經常要面臨的問題,傳統的評估投資組合管理業績的標準較單一,僅僅比較不同投資組合之間收益水平的高低。然而,一方面,收益水平的高低不僅與管理者所掌握的技能有著密切關系,還可能與當時市場的運行環境相關,因而不能排除投資組合管理者無視風險、盲目決策帶來的偶然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已經實現的投資組合的收益水平達到或超過投資組合管理者在期初所設定的收益目標,那么,即使已經實現的收益水平較低,卻也是合情合理。正因如此,評估投資組合管理業績應當本著“既要考慮投資組合收益的高低,又要考慮投資組合所承擔風險的大小”的基本原則,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估者提供了實現這一基本原則的多種途徑。例如,可以考察投資組合已經實現的收益水平是否高于其所承擔的風險水平相匹配的收益水平;也可以考察投資組合承受單位風險所獲取的收益水平的高低,這就是評估投資組合管理業績的風險調整法。下面介紹的三種指數就是基于上述風險調整法思想而建立的專門用于評估證券投資組合業績優劣的工具。

二、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估方法

(一)詹森(Jensen)指數

詹森指數是一種用來測定證券投資組合經營績效的指標。它是以證券市場為基數,其指數值實際上就是證券投資組合的實際平均收益率與由證券市場線所給出的該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之間的差。即:

Jp=E(γp)-{Rf+[E(Rm)-Rf]βp}

其中,Jp:詹森指數;E(γp):證券組合P的實際平均收益率。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詹森指數就是證券投資組合所獲得的高于市場的那部分風險溢價,其風險系數由β系數來測定。從直觀的角度來看,詹森指數值代表證券組合與證券市場線之間的落差。投資者可以通過參考詹森指數來比較證券市場的期望收益與基金投資的期望收益,如果某一證券組合的詹森指數為正,則其位于證券市場線的上方,績效評估為優,如果詹森指數為負,則其位于證券市場線的下方,績效評估為劣。通過計算詹森指數,還可以推導出估價比率,估價比率是用資產組合的詹森指數α除以其非系統風險,測算的是每單位非系統風險所帶來的非常規收益。非系統風險是指在原則上可以通過持有市場上全部資產組合而完全分散掉的那一部分風險。估價比率越高,說明投資管理者在增加投資組合超額收益的同時,使投資組合的非系統風險增加的比例降低,投資管理者的水平越高。

(二)特雷諾(Treynor)指數

特雷諾(Treynor)指數是1965年由特雷諾提出的,它給出了證券組合單位系統超額收益率的算法,用公式表示為:

Tp=(Rp-Rf)/βp

其中,Tp:特雷諾指數;Rp:考察期內證券組合P的平均收益率;Rf:考察期內平均無風險收益率;βp:證券組合P的β系數。

由此可見,某一證券投資組合的特雷諾指數在直觀上就是連接證券組合與無風險證券直線的斜率。當這一斜率大于證券市場線的斜率時,證券投資組合的績效優于證券市場的績效,此時證券投資組合線位于證券市場線的上方;當這一斜率小于證券市場線的斜率時,證券投資組合的績效劣于證券市場的績效,此時證券投資組合線位于證券市場線的下方。

雖然詹森指數與特雷諾指數都是以β系數來測定投資風險,但是β系數并不能用來測定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程度,β值也不會因為證券投資組合中所包含的證券數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因此,當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程度提高時,特雷諾指數可能并不會由此而變大,所以,特雷諾指數運用的是系統風險而不是全部風險。因此,當一項資產只是某個資產組合中的一個部分時,特雷諾指數就可以作為衡量績效表現的恰當指標加以應用。

(三)夏普(Sharpe)指數

夏普指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于1966年提出的另一個風險調整衡量指標,它是以證券市場線為基礎,指數值等于證券調整組合的風險溢價除以標準差,即:

Sp=(Rp-Rf)/σp

其中,Sp:夏普指數;Rp:考察期內證券組合P的平均收益率;Rf:考察期內平均無風險收益率;σp:證券投資組合的標準差。

從直觀上看,夏普指數就是連接證券組合與無風險資產的直線的斜率。當這一斜率大于證券市場線的斜率時,此時證券投資組合位于證券市場線的上方,證券投資組合的績效優于證券市場的績效;相反,當這一斜率小于證券市場線的斜率時,此時證券投資組合位于證券市場線的下方,證券投資組合的績效不如證券市場的績效好。夏普指數調整的是全部風險,這是它與特雷諾指數的最大不同之處。因此,當某一個組合就是某一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時,通??梢杂孟钠罩笖底鳛楹饬靠冃У倪m宜指標。

三、經風險調整的測度指標的選擇

在根據投資組合風險來調整收益的方法中,最簡單最普遍的方法是與其他類似風險的投資基金進行收益率的相互比較,但是,這種評估管理業績的方法并不十分準確,這是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往往可能會更加注重投資組合中的某一部分資產,而這樣的投資組合特征就不再具有可比性。在不同的投資情形下,不同的業績評估指標具有各自的適用性,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組合作為自己的投資對象時,不僅要看到收益,而且要區別這種收益的源頭在何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公正合理地評估投資組合的業績。為了準確評估管理者的投資業績,就需要更為精確的經風險調整的測度指標。使用詹森指數、特雷諾指數以及夏普指數評價組合業績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不能忽視這些評估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三大指數均是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而后者隱含與現實環境相差較大的理論假設,可能會導致評估結果失真。其二,三大指數都含有用于測度風險的指標,而計算這些風險指標有賴于樣本的選擇,這可能導致基于不同的樣本選擇所得到的評估結果不同,因此也不具有可比性。其三,三大指數的計算均與市場組合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而現實中用于替代市場組合的證券價格指數具有多樣性,這同樣會導致基于不同市場指數所得到的評估結果不同,因此也不具有可比性。

上述三個指標所衡量的風險與收益水平各不相同,這也決定了它們各自適用于不同情形之下的投資組合業績評估。(1)在投資管理者將其全部風險投資均投入某一個投資組合時,夏普指數是衡量投資管理者業績的最佳指標。(2)在投資管理者將自己的組合與市場組合混合成新的組合時,估價比率是衡量投資管理者業績的最佳指標。由于投資組合P要與市場組合相互混合,所以投資者最關心的應該是該組合因承擔市場風險之外的個別風險所獲得多少額外的風險報酬,而估價比率最能反映這一要求。(3)在投資管理者自己的組合只是一個大型投資基金的眾多投資組合之一時,特雷諾指數是一個適合的業績評估指標。由于大型基金擁有眾多的投資組合,從而每一個投資組合的個別風險對整個組合風險的影響可以被忽略不計,這時就要求每一個投資組合實現單位系統風險的高收益率,從而使整個組合的績效最優,因為特雷諾指數所衡量的就是承擔單位系統風險所得到的風險報酬,因此它是最恰當的業績衡量指標。

四、證券選擇和時機選擇能力評估

(一)證券選擇能力的評估

本文主要介紹業績貢獻分析法,即將實際的投資組合與某個基準組合進行對比,然后將每類資產的貢獻分解為資產配置的貢獻和證券選擇的貢獻兩個部分,并以此來計算各類資產對整體業績的貢獻,由此就可以測度出投資管理者選擇證券的能力,具體方法有:1.構建一個可比較的市場基準,如選擇指數組合作為市場基準。2.比較實際投資組合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差別。3.將每類資產的貢獻分解為資產配置的貢獻和證券選擇的貢獻兩個部分,并以此來計算各類資產對整體業績的貢獻。

(二)時機選擇能力的評估

投資組合的平均收益率與其β值密切相關,同時也取決于市場組合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的對比關系,據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投資管理者,在預期市場行情將上升時,應當選擇β值相對大的證券組合;在預期市場行情將下跌時,則應當選擇β值相對小的證券組合,調整β值有以下兩種基本途徑:一是改變投資組合中風險證券與固定收益證券的比例;二是改變風險證券中高β值證券和低β值證券的比例。

參考文獻:

篇(10)

從概念上看,廣義的證券包括商品證券(如提貨單、購物券等)、貨幣證券(如支票、商業票據等)以及資本證券(如股票、債券、基金等)。狹義的證券僅指資本證券,它們是代表對一定資本所有權和收益權的投資憑證。在本文中涉及的證券投資工具主要根據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風險投資工具,其最主要的特點是高風險高回報。在我國目前股票市場還不夠成熟與規范的情況下,選擇股票為主要證券投資工具的投資者需要以足夠的時間與專業知識為保證,還要有較充裕的資金和較強的心理承受力。考慮到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整體行情有復蘇跡象,并且股票的可選空間較大,投資機會較多,在證券投資策略中可以適當調整績優股的比重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債券品種比較豐富,一般都有收益與風險適中的特點。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國債、企業債券與地方債券及某些根據特殊需要發行的債券。相對而言,工薪階層比較了解與愿意購買的主要債券產品是國債和有一定收益保證的企業債券。尤其是前者,因為其相對存款而言具有免稅與收益較高的優勢,相對股票而言又具有較好信用保證與較強社會信譽等特點,往往是深受工薪階層歡迎的證券投資品種,也有“金邊債券”之稱。基金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投資產品。根據不同標準可以進行多種分類,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較高,一般在8%左右,適合1年期以上的投資;債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別在2%和2.4%左右,收益穩定,本金較安全,可以確定比較自由的投資期,但考慮到其相應費用與持有期時間有關,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適當延長投資時間;貨幣基金是短期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波動幅度不大,是銀行儲蓄的良好“替代品”,適合短期投資,也可以作為一種過渡型投資品種。

二、工薪階層的經濟特點分析

工薪階層是指以獲得工作單位相對固定的勞動報酬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群體。他們有著比較相似的經濟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收入來源相對單一。對工薪階層來說,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階層的理財觀念比較傳統,加之我國整體理財的條件不夠成熟,理財收入相當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階層的經濟來源中仍占有較大的比重,也是他們理財的重要基礎,更是工薪階層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所要考慮的現實條件。(二)投資理念相對趨同。目前的工薪階層大多對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有諸多近憂遠慮。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來教育、父母養老送終、健康身體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較多的不確定因素,這樣的生活狀況決定了他們對資金的變現能力、貨幣的流動性等方面有較多要求,投資的基本目標比較一致。(三)消費方式相對多元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工薪階層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滿足的前提下,開始更多地關注能實現提升生活質量、改善消費品位的相關項目。他們不僅對旅游、健身、美容、娛樂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對教育、房產、汽車、人際關系的維系有較大的差異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經濟收入用于實現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證券投資策略組合方面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體承受風險能力相對有限。在現行的社會保障機制作用下,考慮到工薪階層受工作年限與經濟條件的制約,工薪階層在各方面的風險系數依舊比較大。但結合我國目前證券投資市場的發展狀況來分析,可知工薪階層在進行證券投資時很難保證有確定的高收益,所以他們在真正面臨風險時往往會顯得手足無措,應對不暇。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在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分析中還要加入更多的社會與制度的影響因素作為變量分析。(五)適宜進行證券投資的工薪階層行業相對集中。雖然工薪階層本身是一個覆蓋面相當廣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階層都可以進行證券投資。根據我國歷年的行業收入水平排名情況來看,金融業、電信業、汽車業、石油業等行業的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收入,可以考慮進行適度的證券投資。同時,公務員、教師、醫生、外企職員、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等職業都可以考慮參與證券投資活動。本文中將主要以工薪階層的這些有證券投資愿望與能力的人員為分析對象。

三、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分析

工薪階層在激烈的投資過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較大的投資風險,并達到較高的預期收益,所以正確選擇和運用適宜自身情況的證券投資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設計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時,要顧及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費情況、投資理念、生活區域、職業特點、行業前景、年齡階段、家庭構成、性格類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從工薪階層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階段、風險偏好、收入水平幾方面簡單地制定其對應的證券投資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類分析

美國經濟學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費理論中,強調人們會在人生相當長的時間范圍內計劃生活的消費支出,并達到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消費情況最優配置。由于人們的收入在滿足消費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儲蓄與投資,所以該理論在為工薪階層制定證券投資策略時有較強的借鑒意義。生命周期消費理論提出年輕人家庭收入較少,消費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經濟收入水平,在此階段多以負債消費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資金,也主要用于未來投資資本的原始積累,可以不要過多地考慮證券投資策略。當然,為了鼓勵年輕人進行必要的資金貯備,可以建議他們采取定期定額方式購買貨幣型基金,或采取相對保守的投資策略,相信一定時期的累積可以為下一個生命周期的證券投資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和更為豐富的投資經驗。隨著人們進入中年階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長,收入會多于消費,經濟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趨于穩定。保證提供子女教育的經費和贍養父母的資金是現階段工薪階層主要需考慮的問題,著手準備投資保值與增值計劃成為必然的投資選擇。此階段的工薪者可以考慮每月將剩余收入的20%投向較有風險的投資或股票,40%購買各項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較為穩定型基金,20%購買新型證券投資產品或選擇其他理財或投資工具,10%作為保險資金,另10%作為緊急備用金或儲蓄費用。由于他們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應該以進取型投資風格為主,力求投資品種多樣化,投資思路開闊化。等到工薪者進入老年階段,他們收入水平相對消費需要又會略顯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階段的投資與理財的補充收入,仍有制定證券投資策略的必要。鑒于老年工薪者幾乎沒有提高經濟收入的發展空間,風險承受能力也越來越低,生活需求相對簡單,對養老資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慮較多,所以證券投資策略應該以投資收益穩妥、有底線保證為首選目標,盡量少選擇風險性、激進性投資工具,以避免養老費用的損失。一般每月可以將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購買國債,20%購買貨幣型基金,10%進行儲蓄。這種組合既能對老年工薪者的資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緩解通貨膨脹或其他經濟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極影響,也能有效降低風險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減輕他們的心理與經濟壓力。總體而言,不論身處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意識,不要低估長期投資的升值能力,要盡早形成證券投資的意識并選擇自己比較熟悉與感興趣的產品。

(二)以不同家庭階段分類分析

根據家庭所處的階段,一般可以劃分為單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兩人)、家庭建設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進入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細分期(子女開始獨立生活)等類型。為了簡單起見,也有理財專家將其劃分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為在本文中已經有對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分析,在此還是主要側重于前一種分類標準下的具體分析。1、單身打拼期的工薪階層,往往因為對于創建事業與組建家庭的考慮比較多,主要資金大多形成對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資,所以在證券投資方面的考慮還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階段。當然,如果有其他外來資本,又有較多時間與精力學習證券投資方面的新知識,也不排除“借雞生蛋”的獲益。鑒于這種情況尚不是主流趨勢,在本文中不必過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階層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參與證券投資,在資金方面相比單身打拼期的工薪階層有所增加,投資觀念也逐漸形成,對于培育下一代、開展家庭建設、完善家庭設備等方面的考慮還有較大的彈性,所以可以設定比較靈活、主動的證券投資策略,在風險較高、收益也較大的證券投資品種要多加關注,適當增加其在證券投資中的比重以實現增值型投資目標,同時也要增加適當低風險或無風險的投資品種達到保證基本收入的目標。在對日常生活水平不會造成較大影響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員中一方的資金大膽嘗試多種證券投資手段,并放松心態,強化投資的積極與進步意識。3、處于家庭建設期的工薪階層無論在經濟還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顯緊張,但因為年齡或工作經驗等原因,投資理念更趨理性與成熟,所以在開源節流的途徑選擇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要對小孩養育與培育的費用有充分的估計,同時在證券投資工具的選擇上要集中于比較擅長與熟悉的幾種工具上,不必過于分散。當然,相對而言,如果已經有了證券投資的心得,還可以適當的融資投入比較有把握的證券產品上。4、處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業發展進入上升期,工作比較繁忙,投資的跟蹤時間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家庭規模比較確定,在經濟收入與支出方面都比較清晰,對未來安排與生活定位比較明了,投資的目標比較明確。此階段家庭的主要開支是小孩的后續教育經費、夫妻雙方的事業發展經費、日常的醫療保健經費等項目。所以應該以溫和進取型投資風格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費支出后,先將比較固定的存款轉換成較有保障的國債或基金,以保證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剩余的零散資金投入貨幣市場基金及保險。在投資產品期限與種類的選擇上,可以與小孩受教育的階段性費用支出相對應,形成一個中長期(2年以上)的證券投資策略,目標年收益率要在通貨膨脹率的兩倍以上,并形成長期理財習慣。5、當工薪階層進入家庭細分期時,如果不要額外負擔子女們在經濟方面的要求,又沒有更多消費支出方面的增加項目,可以在證券投資的長期策略基礎上,增加部分短期與中期投資品種,以提高投資的預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動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資機會。當然,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階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隨時應對子女們在事業與家庭發展等方面的追加資本投入需求,所以還是要準備部分流動性較強的證券投資產品提高資金的變現能力。總體而言,目前我國工薪階層在不同家庭階段,都要先保證實現家庭經濟基本功能,再顧及證券投資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風險偏好分類分析

證券投資中的風險主要有市場風險、形勢風險、行業風險、財務風險、管理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等。一般而言,風險偏好類型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投資者的年齡、收入、性別、經歷和個性等具體因素。比如,年齡較小的人不怕失敗,所以多為風險趨向型投資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于風險的態度逐漸表現為中立型甚至規避型;收入越高的人們能承受的風險往往比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對于風險大多有回避的傾向。通常認為男性趨于冒險、女性趨于保守,但也有人認為隨著現代經濟生活中男女承擔社會角色的互換及女性在理財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風險愛好型;一般人生經歷比較豐富的個體屬風險趨向型,而經歷比較簡單順利的個體屬于風險規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他們在不同情況下的風險選擇。總體而言,工薪階層中大部分人員屬于風險規避型和風險中立型,對證券投資風險的整體承受能力相當有限。只有在對工薪階層的風險狀態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選擇各自適合的證券投資策略。一般而言,對于風險趨向型的工薪投資者可以增加證券投資新品種的比重,因為往往新產品在高風險的后面也隱含高收益。對于風險中立型的工薪階層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風險型的不同投資工具中設置不同比例以達到趨利避害的效果,當然也可以將資金主要投入風險中等的債券和混合型基金上,這樣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較集中的品種,從而獲取更高收益。而風險規避型的投資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購買國庫券、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為主的簡單投資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各種年度報道與評比結果,選擇有較好社會與經濟效益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銀行等各種金融機構,進行集合型證券投資。相對而言,由于貨幣市場基金與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相比較,在收益率相當的情況下,在投資門檻和流動性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可以滿足偏好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對資金的高流動性和對收益的穩定性的綜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貨幣市場基金將繼續成為這部分人群的首選理財工具。當然,隨著人們對基金市場的熟悉,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為低風險的證券投資產品。由于工薪者處于不同境遇時,也可能改變風險偏好,所以要在對自己的投資意愿有足夠了解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證券投資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類分析

雖然同為工薪階層,但收入水平還是有較大差異。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資水平為標準,據統計資料顯示,當年在職人員的平均月工資水平為1503元。以此為標準,比平均線低20%,但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認為是低收入群體。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階層可歸為高收入群體。低收入者一般會采用比較傳統與保守的方法進行證券投資,比如購買國庫券是他們選擇的主要證券投資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一般投資觀念傳統,家庭理財要求絕對穩健。建議每月做好支出計劃,除正常開支外,可將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進行重點證券投資產品的投資理財,切忌廣而全,頻繁交易。對于風險較大的股票市場,考慮到工薪階層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專業知識也相對匱乏,可以不做重點考慮。保險、基金和國債等投資產品仍是該收入水平工薪階層的主要選擇。至于高收入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中,可以考慮將大部分資金用于進攻型投資,更大地發揮“錢生錢”的功能??紤]到風險因素,“攻”的資金中又可以分為“穩攻”和“強攻”兩部分。對于穩攻部分,有一定投資理財概念的人可以選擇購買一些市場波動度較小、預期報酬較穩健的證券產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藍籌股等,力求年收益率達到5%-10%的水平;強攻部分則為某些高風險高收益發證券產品組合。可以考慮在專業理財規劃師的指點下,將部分資金投入各類預期收益率較高的股票上。在證券投資中,既要有對單個股票和債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資組合的理念,以適度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傮w而言,在為工薪階層制定證券投資策略時,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對不同價格與風險類型產品的需求彈性,從而在保障他們現有資產與生活水平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實現未來資產價值與質量的提升。

也就是說,工薪階層不論是屬于上述哪種類型或階段,在進行證券投資時,都要具體狀況具體對待,并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進行抉擇。當然,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也有共通之處。一旦工薪者決定了要進行證券投資,就應努力作到以下四點來保證策略生效。(一)制定具體可行的各期目標。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計劃,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與經濟實力,確定在不同年齡與時期的投資目標,并在達到預期收益水平時要適時收手,重新選擇下一個目標。

(二)遵照投資理財的基本規律。總體上工薪階層進行證券投資策略時要本著“終身快樂”的原則,也就是要盡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樂,規避明天的風險,追逐未來生活的更加幸?!痹瓌t。在具體選擇投資品種時,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三)確定詳細周全的步驟。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最好要制訂具體的投資步驟,逐步有效的拓寬投資渠道,增加各層次的投資品種,最終實現自己的投資理想。(四)制定穩中求變的策略。投資策略的適應性與創新性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重要因素。投資策略有很多,關鍵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并在投資實踐中不斷反思與修正。工薪階層如果能真正理解與掌握以上四點,在找到適合自己的證券投資策略基礎上,加強對策略的落實與調整,在投資理財的道路上必然有較好的收益。

【摘要】在簡單介紹工薪階層的定義和經濟特點的基礎上,比較分析了目前證券投資中幾種主要產品的特點,重點突出了對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家庭階段、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策略分析。

【關鍵詞】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生命周期風險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工薪階層依舊是社會經濟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這部分人群的證券投資策略分析具有很強的運用價值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柏丹.低風險公務員不妨嘗試高風險理財[N]北京現代商報,2004.11.1

[2]理財專家講解家庭理財誤區面面觀[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萬如何低風險理財[EB/OL],2006.2.23.

[4]理財從貨幣市場基金開始[EB/OL],2006.3.20.

[5]李艷,佘若雯.探尋職業外財富延展女性修煉攻守兼備投資功力[J]大眾理財顧問.2006(3).

[6]工薪階層如何才能獲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財:收入狀況決定風險控制級別[N].南方日報.2005.6.27

上一篇: 大氣污染防治信息 下一篇: 建筑工程資質最新標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欧在线影院 |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 五月天在线无套AV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