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9 16:09: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商業模式的創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商業模式的創新

篇(1)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8-0061-02

1 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上購物正悄悄地取代著傳統的“面對面”式的商品交易,中國舊式企業所依賴的傳統商業模式正在遭受著沉重的打擊,在過去電器行業的“三國殺”中,舊式的電器零售商無疑在價格戰中遭受了重創。全球管理大師彼德.德魯克說過:“當今世界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2 基于實際情況的商業模式創新

蘇寧電器集團的成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它因位于南京寧海路和江蘇路交界處而得名,最初只是一個不足200平方米的賣空調的小店,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蘇寧電器已發展成為了一個響當當的超級電器連鎖航母。在電器零售行業蘇寧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在與京東網(網絡購物模式)的價格競爭中蘇寧(電器零售模式)確處于明顯的劣勢。認識到舊式的商業模式已不再適用,蘇寧積極改革進行了一系列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具體來說蘇寧電氣集團的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將用戶整體解決方案作為基礎,以顧客價值創新為目的[1]。

現階段網絡購物已然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網上購物平臺的不斷發展將會對舊式以零售為主的商戶造成不小的沖擊。蘇寧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老牌電器銷售商,其以單純的零售商業模式顯然已經過時。那么該如何進行創新,改變被動的狀態呢?基于此蘇寧提出“云商”概念,積極實踐云商模式,圍繞“一體兩翼”。以互聯網為主體,打造O2O的全渠道商業模式和線上線下開放平臺,做“店商+店商+零售服務商”。蘇寧正沿著自己設定的“互聯網路線圖”逐步轉型為互聯網企業。同時,個人認為蘇寧易購依托蘇寧電器的大體系平臺,作為蘇寧電器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優勢在于:①1500多家門店可以自行提貨,現階段這在其他的網上購物平臺是無法趕超的。②全國,除外的蘇寧都有物流體系,方便貨物的運輸及退換服務。③蘇寧電器與多家工廠直接訂貨,簽訂協議,不通過,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貨物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④晚上的售后服務系統,蘇寧易購有蘇寧電器作為強大后盾,這為網上購物平臺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其二,將流程(供應鏈)改造作為價值聯盟的基礎,以成本結構創新為目的[1]。

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除去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成本外,對網絡購物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物流系統。個人認為物流是物體的運輸、配送、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在學術界上公認的企業物流成本計算公式:企業物流總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存貨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ost)顯而易見,物流需要的資金數目是不可小覷的。雖然蘇寧有自己的物流系統,在網絡購物平臺中這也是一個短期內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的優勢,但是蘇寧的物流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①對于一些可以外包的物流,并沒有外包出去,這極大地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費用。②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使得企業缺乏系統科學的管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③物流信息化,自動化引入不徹底,物流成本上升。④對于一些倉庫可以使用聯合倉庫的形式,不必自建倉庫,造成倉庫成本上升。

其三,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進步的基礎,以提升企業利潤為目的[1]。

蘇寧積極推動技術化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人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建立起人才創新能力獎勵機制,充分調動起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提升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其次,要加強對外部科技創新力量的學習和引進,通過各種方式,不同的途徑,聘請具有創新意識的,敬業的,會管理的科技創新方面的專家。最后要加強對本企業員工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學習,從而培養出一支具有較強的市場開發能力的創新人才。

(2)提高研究創新能力。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加大對原有的創新條件的改善力度,為企業創新盡可能地提供資金支持;強化對技術創新項目的指導、監督,確保工作的順利完成。搞好技術創新項目和新產品開發項目的分析討論,論證實施,鑒定驗收和后續服務工作;如果企業自身條件允許,要注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的開發,使企業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具持續創新能力和較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還要重視對外部其他優秀成果的借鑒吸收,將其他成果收為己用,以彌補自身技術創新上的不足。因此,研究開發能力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吸收借鑒其他優秀的外成果[2]。

(3)縮短科技成果轉化周期。企業為何要進行科技創新?歸根結底是要把創新成果化,最終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利潤。科技成果作為人類的共同財富,品牌產品的創造必須依賴于人類的共同財富,并輔以科技創新,通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最終在總體上使傳統工藝的水平得到長足的發展。

(4)加強科技創新的宣傳建設。建立、健全企業信息網。積極宣傳國家在技術創新方面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并及時將企業最新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及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等進行,集思廣益為技術創新掃除障礙。企業最終通過各方面技術創新,逐漸實現創新、高效、可持續發展。

3 中國企業未來的商業模式發展方向

縱觀世界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各樣的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勢必成為企業未來的主流商業模式。具體表現為顧客到實體店體驗產品的性能,然后通過廠家的線上平臺(網絡購物平臺)購買,最后由廠家親自發貨給顧客。

現以C2O模式為例,簡單介紹一下電子商務模式。C2O顧名思義是Customer and Operator(消費者與經營者)的縮寫。C2O模式,以“消費資本論”為經濟理論基礎,以“眾包營銷”(Crowd Sourcing)和“讓利分潤”(Profit Sharing)為核心,在網絡購物平臺上迅速組成消費聯盟,通過各種營銷服務最大程度上獲得商家的讓利空間,并通過引導消費者訪問網絡購物平臺刺激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方式,最終創造利潤。根據這一理論,商家的讓利最終會分配給消費者和經營者,最終實現消費者和經營者的互利共贏。C2O模式中包括四方主體,消費者、經營者、商家和網絡購物平臺。聯盟商家通過網上購物平臺將商品和服務進行推廣和銷售,而聯盟商家將會把一部分利潤讓渡給網上購物平臺。至于消費者和經營者則使聯盟商家的利潤成為現實,最后聯盟商家將會把大部分的利潤讓渡給消費者與經營者。

目前電子商務模式還處于新興的發展階段,對于還沒有轉變商業模式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大好的契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構建屬于自己的電子商務模式,以實現經營上的突破與轉變。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前提下,一個企業要想獲得生存并取得長足的發展,固守舊式的商業模式肯定行不通,商業模式的發展與轉變將是一個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好的商業模式將會造就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年輕化企業,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最終會將企業帶向滅亡。關于商業模式的轉變,蘇寧是快速而準確的,而關于科技和理念的發展,蘇寧又是先進的,蘇寧作為模式轉變的成功代表為我國其他企業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篇(2)

50萬發燒友的關注。它的橫空出世也為我國的手機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期待。本文通過對小米手機商業的分析,得出小米當前商業模式的優勢與不足,并對小米的商業模式提出

了創新之處,以期待將來小米手機發展的更好。

關鍵詞:小米手機;商業模式;創新

一. 小米商業模式分析

1.管理架構

1.1核心能力——“高配置,低價格”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企業能夠提供高配置的手機產品。手機行業的經營傳統是“用低端機沖擊市場份額,用中高檔機賺利潤”[1],而小米顛覆了這個傳統,它的最大賣點是

“高配置、低價格”,這就是小米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為市場上的手機企業主要提供的產品組合是“高配置+高價格”、“中配置+中價格”模式(如表1),當然還有大量的

“低配置+低價格”模式,而小米手機獨辟蹊徑,在高配置和低價格之間進行了結合,探索出了“高配置+低價格”模式,這是其他企業目前為止難以復制的。

1.2合作伙伴

在手機生產方面,手機ID設計全部由小米內部來自摩托羅拉的硬件團隊完成,但小米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而是采取業務外包的形式,這樣就能夠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用于產品

的技術研發上。

在手機物流方面,小米手機選擇了電子商務銷售,并且依托資源優勢,借助金山系下凡客誠品的平臺和物流。這樣小米就不需要考慮倉儲、分貨、運輸、安保等環節的成本支

出,因此能夠減少物流成本。

1.3資源配置

一是內部的運營團隊,涉及到研發、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等方面。小米公司由前Google、微軟、金山等公司的頂尖高手組建,眾多來自于知名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使得小

米能夠更好的與其他廠商去的合作以及得到更加完備和優秀的技術支持,為小米手機的面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面向公眾提供官方信息的網站,主要用于公布產品方面的信息和進行手機銷售。小米手機采用線上銷售方式,小米手機官方銷售網站小米網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

小米手機的最重要銷售渠道。

三是面向客戶提供服務信息的論壇、貼吧、SNS(社交媒體網站)等,主要用于與客戶之間進行產品與服務的交流。

2.產品與服務

小米手機的價值主張是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提高產品價值。雷軍認為手機最核心的是品質,因此小米手機具備最高端的品質,無論在產品

代工還是研發方面都堪稱一流。

二是降低顧客成本。小米手機考慮到國人思維定勢嚴重,在國產手機Android系統扎堆情況下,要搶占市場份額必須走最險的“低價”策略,所以小米將銷售價格定在了中檔

機市場,還通過網購手機的方式降低用戶的時間成本(挑選手機品牌和款式的時間)、體力成本(送貨上門,無需耗費體力到現場購買)和精力成本(免去挑選煩惱)。

因此,小米的客戶價值主張就是通過提高產品價值和降低顧客成本,最大化地提高顧客的讓渡價值。

3.客戶界面

3.1客戶關系

在小米看來,客戶不僅是消費者,還應該成為技術研發的伙伴,因此小米讓發燒友參與手機系統的開發,根據發燒友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并每周更新。在60萬“米粉”的參

與下,一項項符合國人使用習慣的創新在小米手機上陸續誕生。

3.2分銷渠道

小米手機采用“全互聯網模式”的推廣方式。簡要地說就是:第一,不在廣告上花一分錢,專注做好產品,依賴口碑相傳;第二,渠道完全依賴互聯網渠道;第三,小米手機

的銷售完全依托小米網站,線下配送,這就省掉了中間商和店鋪租賃成本,大大減少了中間環節(營銷、物流)的成本,從而支撐著小米手機的“低價搶占市場份額”的策略。

3.3目標客戶

小米手機圈定其源點人群——手機發燒友。這類人群有一特點:接受能力好,能很快地適應新的東西,能理解互聯網商業模式,熱衷于使用智能手機以及想要使用智能手機,

但又考慮現有智能手機市場價格太貴而沒有購買。

以“專為手機發燒友研發”的手機身份出現,更容易贏得這些“專業人士”的好感,既然形成消費。再借手機發燒友的“專業身份”以口碑形式向其目標消費者宣傳,以此更

容易走入目標消費者的視野,達成其最終目的。

4.財務表現

4.1成本結構

與傳統手機企業相比,小米手機的營銷成本、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首先是營銷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小米手機采取網絡直銷的模式,盡可能低省去市場營銷的中間環節,不設實體店鋪,沒有中間商將本來要預留給經銷商的那部分利潤以及店

鋪租金拿出來,作為價格競爭武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小米的推廣幾乎完全依賴媒體炒作,這相比傳統手機企業在媒體上投放大量廣告的成本要低得多。

其次是物流成本的降低。小米手機依賴非常發達的物流網絡,將手機直接快遞到用戶手中,由于不需要考慮倉儲、分貨、運輸、安保等環節,物流成本相當低。

4.2盈利模式

小米的盈利模式是:硬件維持不虧線,通過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盈利。具體而言,小米對自己的盈利模式在傳統模式上進行了顛覆性的創新:在不賺錢的模式(即手機硬件)上

發展手機品牌,實現軟硬件一體化,將價格定位為中檔機市場(2000元),基本配置往高端機上靠齊甚至領先。因為在這個產品空間以及利潤空間的考慮下,其他廠商不太好進入

。小米降低了自己的盈利預期,通過“舍”棄高利潤從而“得”到存活機會,這正是小米盈利模式的意圖之所在。

二.小米商業模式的創新

小米手機的商業模式在客戶界面、管理架構和財務表現上的優勢為其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首先是具備核心能力,小米將“高配置+低價格”和網絡直銷模式作為了與其他

企業抗衡的有力武器,并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不斷維持這一核心能力;其次是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有力的客戶支持。但也可以發現其現有的商業模式一定的不足之處:

財務表現因為市場份額的限制在長遠來看盈利水平不高;產品/服務界面雖然提出了明確的價值主張,即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但忽視了服務體系的支撐。基于此,我認

為小米的商業模式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適當創新:

1.管理架構---完善網絡營銷體系

(1)從單一的銷售渠道中走出,在保持低價位的同時,開展實體店的銷售。開辟實體店,建立體驗店,讓更多的人能夠進一步的了解和體驗小米手機,從而進一步的擴大市

場需求。

(2)多樣化直銷途徑。開辟實體店并不是意味著放棄直銷之路,而是在直銷的同時多樣化銷售方式。小米官網不應該作為唯一的直銷途徑,應該發展京東商城等大型直銷網站

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多樣化直銷途徑。

2.產品/服務界面——創新客戶價值主張

小米手機倡導的是提高超高性價比的產品給用戶,一方面是提高產品的配置增加產品的價值,另一方面降低顧客成本。但僅僅依靠高配置的手機產品是不夠的,小米需要在客

戶價值主張上進行創新。具體而言,就是在產品價值上增加服務價值和形象價值的內容。

形象價值上,蘋果手機用戶對蘋果系列產品的熱捧,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對擁

有蘋果的自豪感,他們將蘋果產品作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征,這正是蘋果公司企業形象所賦予的。由于小米手機天生的不足——屬于國產品牌,難免遭到國民固化思想的排斥,因此

小米手機需要向品牌傳遞更多的價值,致力于成為國產名牌,并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品牌的合作與競爭中,提高小米的知名度。

服務價值上,小米的售后服務一直是其軟肋。小米目前還在慢慢擴充小米之家、授權維修點以及客服團隊階段,我們甚至可以說小米手機的售后服務和營銷炒作相比還是停留

在很“原始”的階段。因此,小米急需提高產品的服務價值,其途徑就是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

3.客戶界面——擴大受眾人群

以面向手機發燒友作為自己的銷售群體,手機發燒友雖然能真正體會小米手機的優勢,但并不能使小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小米應該以擴大受眾人群為目標,具體看來:

(1)小米手機外觀設計走的是簡約路線,這種設計雖然有利于降低手機成本,但外觀雖簡約卻不漂亮時尚,這就使其失去了一部分女性市場。因此,即使要走簡約路線也可

以在簡約中融合時尚、優雅等因素,這樣就可以保證很大程度上的女性市場,保證市場需求。

(2)目前小米手機將手機發燒友作為自己的市場定位,各時期小米手機的發行均是以手機發燒友作為銷售目標,而不是以普通消費者作為目標消費者。其實以小米手機低廉

的價格,普通大眾都可以作為小米的潛在顧客。

因此小米應該將其主打系統MIMU進行調整,設計出適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高級程度的系統,從而與手機融合,推出針對不同人群的定制機,如老年機,教師機,學生機,白領

機等。這樣,即不失小米的原本特色,又可以開發新的消費人群,拓寬受眾者,從而增加銷售,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4.財務表現——不斷擴充新的盈利點

小米需要通過不斷挖掘和制造客戶需求來尋找新的盈利點。小米應該更新自己的服務理念——以發掘用戶潛在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用戶,更多地關心手機能干什么,而不是手

機是什么。就像蘋果一樣,依靠發掘客戶的潛在需求來占領市場,而不是像諾基亞一樣一味地以滿足用戶為主,安于現狀。(作者單位: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欣.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剖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10).

篇(3)

早在20 世紀40 年代德魯克就已經提出了關于商業模式的概念,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比較簡單,主要通過銷售產品賺取成本和銷售額的差額。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近十年中國電子商務的興起,互聯網顛覆了傳統行業,企業的客戶來源、銷售的形式、盈利模式都發生了改變,每一個環節的價值體現也千姿百態,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企業經營規律和商業模式,進而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受到大家的重視。吳曉波給出了商業模式的定義:描述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此外,目前一種觀點認為商業模式的本質是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并且商業模式是其自身及其利益相關者的價值來源。

1.2 物流商業模式

物流的兩大功能是倉儲和運輸,但是物流并不是將運輸和倉儲進行簡單地相加,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給出了物流的定義: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它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對產品、服務和相關信息在起始點和消費點之間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動和儲存,進行計劃、實施和控制。在互聯網時代,物流行業不僅僅是運輸和倉儲,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電商+物流+金融的模式。電商提供線上服務,物流提供線下配送,互聯網金融提供支付手段,三者的融合極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賦予了物流新的含義。

2 實證研究

京東于2004 年推出京東商城,正式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十一年來,逐步由網上 IT 賣場,網上3C賣場發展到全在線生活平臺,目前,京東商城是中國B2C 市場最大的3C網絡購物專業平臺,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最受消費者歡迎和最具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

對比2004 年的商業模式,京東2015 年商業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自建物流平臺, 擁有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物流效率和價值;騰訊等企業紛紛合作入股京東,合作伙伴提供用戶入口,增強企業推廣營銷能力;開拓金融業務,引入供應鏈金融,完善物流服務體系;京東商城平臺由自營到開放:自營產品以標準件為主,非標準產品平臺開放;運營卓越,布局O2O;渠道下沉,接近農村消費者和低層消費群體。

3 京東商業模式分析

3.1 定量分析

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否持續,關鍵在于該商業模式為企業帶來的財務收入的能力。對比京東2004 年和2015 年的商業模式,并結合銷售收入和股價走勢,分析京東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價值和盈利模式。

3.1.1 銷售收入

本文收集了京東從2004 年到2015 年銷售收入,分析可知:從初創期開始,京東銷售額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在迅速增長。從2013 年開始,營業額超千億大關。反應了京東在這10 年的銷售額增長情況。

3.1.2 京東股價

京東2014 年5 月22 日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本文收集了京東從上市開始的股價到2016 年1月收盤時股價,分析可知:京東股價從上市以來到2016 年1月,由上市時的每股19 美元,漲到近32.26 美元,漲幅近69.78%,期間股價波動幅度不大,總體走勢上漲,股價穩健。京東股價上行趨勢明顯,公司市值遠超過融資金額,有很強的生命力。表明京東的商業模式得到了全體股民和市場的認可。

3.2 物流效率和價值

篇(4)

一、商業模式的概念界定

所謂商業模式就是企業市場價值的實現模式。商業模式是一種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關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闡明某個特定實體的商業邏輯。它描述了公司所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以及公司的內部結構、合作伙伴網絡和關系資本等借以實現這一價值并產生可持續盈利收入的要素。商業模式的構建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整合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

二、商業模式的構建

商業模式的構建有利于對企業自身和競爭者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對商業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企業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構建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進行:

(一)圍繞企業戰略制定和實施企業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企業戰略實現的途徑,因此,商業模式的構建應以企業戰略分析與定位為基礎。企業根據自身的資源配置,結合營銷網絡進行產業鏈分析,在博弈過程中明確自身的戰略定位,以企業擁有的核心能力和核心資源為重點,降低產品成本或延伸產品價值,以謀求較好的價值收入方式,通過良好的營銷渠道來營造強有力的客戶關系,并能夠根據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環境的變化進行動態的商業模式創新。

(二)把握商業模式中的兩大核心

核心能力及核心資源作為商業模式構建所圍繞的重點,是企業的主要競爭優勢。企業要善于尋找和發掘不斷變化環境中的新競爭優勢,創新商業模式。波特認為,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設計、生產、營銷等過程及輔助過程中進行的相互分離的活動,并提出價值鏈分析法作為分析和評價企業競爭優勢的戰略工具,主要通過差異化分析和成本分析的方式來找出企業在價值鏈生產過程中的優勢。企業正是在商業模式的構建中利用更廉價的產品或更出色的戰略活動贏得優勢。

(三)關注資源和渠道要素的創新

通過對商業模式類型和相關要素進行分析,內容制造者應更加注重產品成本和內部資源要素,因為內容制造者更容易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對商業模式進行創新;而直接到客戶的模式則應將重心放在營銷網絡上,其中包括客戶和渠道兩方面的拓展;全套服務提供者由于產品及服務的多樣性,應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創新,以確保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盡可能延伸其產品、服務的覆蓋面;而其余的五種類型,主要以提供客戶所需的服務和信息為主,可以將它們視為對平臺的構建,因此在模式的構建中主要圍繞營銷網絡和資源配置要素進行創新。

 三、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戰略

(一)商業模式以價值創新為靈魂

商業模式的靈魂在于價值創新。企業必須借助商業模式進行價值創造、價值營銷和價值提供,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商業模式應該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向什么顧客提供價值,向顧客提供什么樣的價值,怎么樣為顧客提供價值等。

(二)商業模式以占領客戶為中心。

商業模式創新必須以客戶為中心,由企業本位轉向客戶本位,由占領市場轉向占領客戶,必須立足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認真考慮顧客所期望獲得的利益,只有把競爭的視角深入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層面中,才能進入到游刃有余的競爭空間。

1、精心研究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就是要精心研究客戶需求,要從客戶角度出發,重要的不是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什么,而是客戶希望得到什么

2、 實施大客戶管理。無論什么樣的行業,大客戶都具有收入貢獻大和業務增長潛力大的特點,是企業的“黃金客戶”,必須鎖定大客戶,建立客戶經理制。對大客戶由專人實施,定人服務、顧問服務、終生服務。

3、實施客戶互動管理。以客戶為中心必須深化服務,實施客戶互動管理。讓顧客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將客戶前置,讓其參與產品或服務的設計、制作、定價等過程。

(三)商業模式以經濟聯盟為載體

據統計,目前企業創造的價值曲線,1/3源于企業內部,2/3源于企業之間。新的商業模式不再是企業的孤軍奮戰,必須以聯盟為載體,發展聯盟經濟。通過合作,聚合彼此價值鏈上的核心能力,創造更大的價值和形成更強的群體競爭力。

(四)商業模式以信息網絡為平臺

新的商業模式必須重視信息網絡的力量,脫離信息網絡平臺,企業將無競爭力可言。

1、構造虛擬經濟的競爭力。信息社會,網絡平臺可以造就無數神話。企業必須具有敏銳的商業意識,抓住商機,馳騁在網絡世界,同時很好地與現實相銜接。

2、加快企業商務電子化。企業商務電子化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它將企業經營的全部商務活動,通過信息技術實行電子化、數字化運作,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周期,增強競爭能力。

3、推動流程再造。重構企業組織結構的核心是實施流程再造:原有的塔型結構正在被精良、敏捷、具有創新精神的扁平化“動態網絡”結構所取代。

以上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四條核心戰略,這是創新商業模式的指導原則和基本要求。當然,在實踐中應當因企制宜,靈活應用,結合實際進行創新。任何商業模式都有其適合的環境和生存的土壤。好的商業模式必須始終保持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只有具有動態匹配商業模式的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四、總結

商業模式是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和興衰成敗。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從制定成功的商業模式開始,新興的新企業是這樣,傳統的老企業更是如此。未來企業的競爭,將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中國企業的發展經歷了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兩個階段后,現在已經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必須以商業模式創新為先決條件,否則技術創新的市場價值將無法實現。現在,中國企業最缺的是成功的商業模式,因此商業模式的創新就已成為當今中國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作者單位: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丁乃鵬,黃麗華.電子商務模式及其對企業的影響.中國軟科學,2005,(1):44-47.

[2] (美)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竟爭優勢.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篇(5)

[中圖分類號] F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8-12-3

Research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odel

Lu Yang Cai xiao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o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llabor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enterprise measures and policy measuresofindustrial innovation with collaborativetechnology andbusiness model of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measures and polic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隨著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的逐漸減弱,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中國正面臨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通過產業創新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更多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驅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經濟發展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產業結構不斷高級化的過程,創新是產業演進的根本驅動力,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是工業化進程中的客觀規律。面對日益推進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我國經濟社會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實現具有獨創性和差異化的產業創新。

1 產業創新需要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共同推動

產業創新是產業成長的原動力。產業創新在一定形式上表現為新產業的產生和發展。現代創新理論認為,創新是新產業形成、發展的根本動力。產業形成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新技術的產生和推廣應用,即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的價值實現過程;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創新,即指企業重新組合企業內各種生產要素的行為,包括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企業創新可以直接引起新產業的形成,或者引起產業創新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新產業的形成。因此,產業創新需要企業通過發掘市場需求,不斷進行以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為主的協同創新,不斷滿足市場需求,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和收益。

傳統的創新以技術創新為主,技術創新是推動技術進步的動力,是產業創新的基本前提,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起前瞻性和帶動性作用。但是,隨著競爭環境的日趨復雜,單純的技術創新已經無法形成企業乃至整個產業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產業創新實現的保障[1],它通過對客戶的了解,更好地將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以此獲取收益。產業創新需要企業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并將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協同整合,發揮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協同創新效應,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獲得創新收益,進而實現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圖1 產業創新形成機理示意圖

如圖1所示,單個企業通過不間斷地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中心的協同創新行為,不斷發掘市場需求,通過新產品或新服務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產業,或者使原有產業實現高效率和高收益,進而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2]。在國家意志的引導下,區域內產業主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與金融機構在內的中介機構和政府通過不斷的合作,促進技術、知識、資金等方面的流動,這一層面上的協同創新促使區域創新系統的形成,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競爭力。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反過來又會促進各創新主體的發展,如此的良性循環下,當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入,企業層面的協同創新和產業主體層面的協同創新將打破地域的限制,最終實現產業創新。

2 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協同運行

2.1 技術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前提與基礎

技術進步是除資本、勞動兩類生產要素之外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因素。而技術進步的獲取途徑是技術創新、技術模仿和技術擴散,也正是因為模仿、擴散,才能使科學技術從知識形態轉化為物質形態,從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引起產業結構的調整,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黨的十報告指出,要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由此,可以看出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技術創新是現代企業成長與發展的基石。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可以不斷改善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創造更多的需求和更低的價格,從而減少成本和消耗,使企業更有競爭優勢。而企業也只有通過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才能保證其產品滿足市場需要,不斷提高效益。此外,技術創新的高風險和高收益并存的特征使其具有增長效應,即技術創新可以使產出發生規模報酬遞增,提高生產可能性邊界,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潛在增長率[3]。再者,技術創新可以增強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國家技術創新實力,轉變傳統產業落后的發展方式,甚至促進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的產生與發展,推動整個產業結構乃至于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優化升級。技術創新不僅引導了商業未來發展趨勢,還驅動了當前商業形態的根基與模式創新。因此,技術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技術創新,就不可能實現產業創新。只有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與制度創新的聯動,技術創新才可以推動產業結構的轉變和產業創新的實現,加快工業化進程。

2.2 商業模式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實現保障

商業模式是企業實現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的市場邏輯基礎,是企業從客戶角度出發,準確判斷利潤區所在,通過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戰略定位,以滿足客戶需求并獲取利潤而建立起來的商業系統結構[4]。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對其價值創造邏輯的重新塑造,通過重新定位現有產品與服務或重新確定產品與服務的提供方式來獲取價值。商業模式創新以價值鏈為基礎,通過對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的不斷細分,尋求增值的空間。

產業創新的實現根本在于技術創新,但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技術創新時,就需要利用商業模式創新來轉變發展思路與發展模式,利用商業模式創新緩解技術創新的時滯并為技術創新營造更多時間。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更多體現在商業模式的競爭上。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是不易被模仿和復制的,它可以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能夠幫助企業將新技術、新產品或新服務推向市場,實現經濟價值,或者在競爭中不斷調整發展思路,積極融入價值鏈的高利潤環節,形成具有優勢的核心業務,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壯大。商業模式創新是改變現行的模式,設計出全新的模式來滿足市場上未被滿足的、新的或潛在的客戶需求。當然,商業模式創新并不一定都是顛覆性的,也可以是將現有的商業模式略作改進的創新行為。由于商業模式具有效用遞減的特性,因而商業模式需要適時做出調整,即要求企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可以被看作將技術潛能轉化為經濟價值過程的橋梁,把新技術、新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目標之一,也是新時期產業創新的實現保障[5]。而技術創新是實現產業創新的根本前提,因此,產業創新的實現必須要依靠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協同創新。

3 技術與商業模式協同的產業創新實施對策

3.1 實現技術與商業模式協同的產業創新的企業對策

對于企業來說,實現產業協同創新,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努力營造協同創新的學習氛圍和企業文化。一個注重整體協同創新的企業,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善于在變化中學習的企業,也會在學習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創新型企業文化。因而,企業需努力營造這樣的企業文化,構建公平競爭的獎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協同創新。企業要想轉型成為一個學習型企業、創新型企業,就要完善與優化企業內部制度,包括獎懲制度、考核制度、招聘及培訓制度等,在企業內外形成注重協同創新的風氣,調動企業員工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外部機構之間的有效溝通和知識共享,更加注重技術創新的市場應用,更加注重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將現有技術創新成功推向市場,并積極與區域內科研院校在內的中介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合作獲得更多資源,共享收益。二是積極開展協同創新活動。企業參與研發、生產、銷售這一價值鏈的整個環節,是創新活動最重要的能動主體。實現技術與商業模式協同的產業創新,企業應積極開展協同創新活動,通過研發投入,組建研發機構進行符合企業長遠發展需求的創新開發活動,積極參與國家推進的科技創新發展計劃以及各類產學研技術攻關項目,并通過積極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把握市場動向和客戶需求。通過一系列的協同創新,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價值鏈體系的關鍵節點。三是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注重培養創新人才是企業創新能否成功的關鍵。人是創新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以人為本是當今企業管理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激發和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創造性活動的起點,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形成和諧有序、朝氣蓬勃的創新氛圍。調動員工的創新活力,需要企業對員工進行與創新相關的培訓,培養員工的創新思維,幫助員工獲得創新相關的技術和方法,并指導員工形成正確的創新觀。此外,企業領導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提高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敏感性,積極引導企業向協同創新的方向發展。

3.2 實現技術與商業模式協同的產業創新的政府對策

3.2.1 進一步深化改革和簡政放權。政府的主要職能就是服務。在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需要政府轉型為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深化改革和簡政放權,更貼近企業,想企業所想,為企業解決問題,真正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3.2.2 運用經濟手段激發企業創新動力。要激發產業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政府就要進行相關的制度創新。首先,對創新企業給予退稅或減稅,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活動。對于技術創新轉化應用并成功投入市場取得收益的創新企業進行表揚和宣傳,積極引導企業進行以技術與商業模式為核心的協同創新活動。其次,創新投融資模式,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并注重對創新的投入傾斜,利用信貸優惠、國家采購、專項資金支持等手段為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再次,加大對區域內具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的協同創新活動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轉變企業發展方式,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鼓勵與其相關聯的其他企業加入到協同創新中來,最終建成區域內產業創新的標桿。最后,通過人事改革、福利傾斜、創業基金等鼓勵人才向企業流動和自主創業,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社會氛圍,激勵有思想有行動力的人才通過創新行為獲得更多的價值和認可。

3.2.3 制定創新的專利保護制度。創新成果往往以知識產權的形式出現,因此,有必要建立專門的專利保護制度,保護專利獲得者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獲得壟斷利潤的權利。在專利保護的壟斷期過后,鼓勵企業將其進行自由流動和付費使用,這不僅能使企業獲得額外收益,更能推進技術創新的推廣和應用,促進技術進步。為此,政府應當制訂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動態的專利保護制度,并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既能夠保護專利獲得者的權利,又能夠使專利成果投入生產實踐,既可激活企業的創新活力,又能使創新產出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

3.2.4 建立與完善協同創新平臺。創新資源在一定區域內是有限的,這限制了區域內協同創新的速度和成效。因此,需要政府搭建協同創新平臺,積極發展形式多樣、功能完善的創新主體,并鼓勵區域內外的創新主體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共享技術、知識、信息、政策等資源,從而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在更大的區域內促進官、產、學、研、金的結合,鼓勵區域內企業、科研院校、中介結構與政府合作,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通過共同開發、共享收益的形式,從互補的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中獲取組織協同的效應,提升區域協同創新的效率與效果,更大程度的發揮區域協同創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并通過擴展和延伸協同創新平臺,吸收和學習更多優秀的創新成果,更好地實現協同的產業創新。

參考文獻:

[1] 孫愛娟、郭振.基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有機結合視角提升產業競爭力研究[J].商業經濟,2014(6):1-2.

[2] 高建新.區域協同創新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74-78.

篇(6)

[中國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8)03-0081-04

[收稿日期]2008-04-18

[作者簡介]張淑梅,女,山東泰安人,山東財政學院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

傳統的企業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三個方面,但網絡經濟的發展給企業創新帶來了第四個方面的問題,即商業模式的創新。網絡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極其迅速,截止到2007年6月,中國大陸上網的計算機已經達到6710多萬臺,上網人數已上升到16200萬人,WWW站點數超過918萬多個,CN下注冊的域名數為615萬多個。[1]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網絡大國,以百度、騰訊、新浪、搜狐、網易等為代表的大批互聯網企業,推動著中國網絡經濟快速發展。從網絡企業誕生起,關于網絡企業的商業模式的討論,就一直是經濟學界和管理學界研究的熱點,因為商業模式對網絡企業發展的作用極為關鍵,它決定了網絡企業從創立到成長壯大的全過程。本文在總結中國網絡企業主要的商業模式基礎上,對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方法進行研究,探索中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實現途徑。

一、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內涵及研究進展

(一)本文關于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等的界定

從互聯網對社會經濟的雙重意義出發,對網絡企業這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廣義地說,隨著互聯網向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滲透,互聯網將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引擎,任何企業的發展都將離不開互聯網,企業網絡化是趨勢和潮流,正如世界企業巨頭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所宣傳的口號那樣:“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因此廣義的概念,網絡企業就是所有的企業形態,將來任何企業都可以理解為是“網絡企業”。網絡企業狹義的概念范圍則大大縮小,是指誕生于互聯網基礎之上,基于互聯網提供信息產品服務和產品交易為內容,按商業原則規范運作的一種企業模式。網絡企業是通過網絡技術來進行商業活動、提供節目內容、電子郵件、信息搜索、以及廣告傳播來贏利,或者通過相關性再投資贏利;電信運營商提供的是網絡的基礎設施服務,如光纖通路,數據傳輸來獲得贏利,本文研究狹義的網絡企業,不包括電信運營商。 商業模式的概念,在學術界沒有準確、一致的定義。商業模式是一個來自英文的概念,其原意為“Business Model”,有人也譯作“生意模式”。聶正安認為,認為所有的企業行為取向都會表現為一定的“商業模式”,為此,他歸納定義的商業模式的概念是,“一種由企業的基本制度、組織架構、管理規范、業務流程、經營戰略等要素組成的企業運作機制,商業模式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狀況”。[2]清華大學雷家授認為,企業的商業模式應當是一個企業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在一個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商業流程中,將最終的商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并收回投資、獲取利潤的解決方案。[3]汪蓉等人對商業模式的概念總結得極為直白和簡單:“商業模式就是企業在其運行過程中使其收入大于投入而獲得利潤的方式和方法。”[4]本文把商業模式概括為企業的商務活動盈利模式,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是指以網絡企業為主體的商業模式創新。

(二)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研究進展

國內較早系統地研究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是網絡經濟學者呂本富,他從全球500多個商業網站中,選取了100多個商業模式,逐一歸納分析研究他們的內容。[5]他的歸納是較好的理解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素材。但是,呂本富的研究只是對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靜態研究,動態研究較少,由于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發展很快,很多已經成為歷史;另一方面,他所研究的案例多是國外的網絡企業,對中國網絡企業的商業模式較少涉及。

Amir Hartman等認為,在網絡時代正創造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其中能夠改變創造價值的方式的商業模式只有五種,即電子商店、信息中介、信用中介、電子商務實施者和基礎設施供應商/商務社區。他們指出,這一分類體系和歸納結果不純粹是指網絡企業的商業模式,而是包括了網絡時代所有創新的商業模式。[6]

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是網絡企業實踐者的一種知識創造,在國外,許多人認為,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網絡企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智力,有時候很可能比發明一項新技術還要難,現代社會對新技術是有法律保證的,比如專利,因此,他們認為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也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有些文獻在研究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問題時,對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專利問題進行了研究。[7]“商業模式專利”從法律的角度對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進行鼓勵和保護。由于中國還沒有類似的法律和案例,目前這些中文文獻多是根據國外的相關案例,尤其是美國的企業案例和法律進行介紹和分析。[8]

二、中國網絡企業的主要商業模式

(一)內容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

網絡內容(Internet Content)是指互聯網上的信息、資訊,從事網絡內容產品提供的網絡企業一般被稱為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網絡內容提供商)。很多人把網絡內容與互聯網絡的關系形象地比喻成車和路,網民們上網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應用。從內容型商業模式來看,中國網絡企業最主要的網絡內容型商業模式就是門戶,還包括各種網上社區和博客(Blog)等。

1.門戶。門戶網站類網絡企業中是網民們接觸最多、應用最多的網絡企業,在中國最著名的網絡企業新浪、搜狐、網易等都屬于門戶類型,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的三大綜合門戶網站。作為網絡門戶的網絡企業和網站,為了幫助網民更好地應用互聯網,一般都具備一些互聯網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信息檢索(搜索引擎)、信息交流(聊天室和各種網絡論壇)、信息傳遞(電子郵件等)。新浪網被認為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綜合門戶網站之一。新浪網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超過9000萬注冊用戶,日瀏覽量最高突破3億次,是全球影響最大的中文網站之一。

2.社區。社區是網絡上提供內容和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雖然并不是所有網絡社區都是經營性和

商業化的,但是由于社區會吸引到大量的人群注意力,社區擁有者可以進行商務和經營,因而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事實上,很多網絡企業都是社區發展而來,比如新浪就是由四通利方的體育沙龍發展而來。

3.博客。網絡出版(Web 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絡活動,也是網絡上新出現的一種內容提供方式,現在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絡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中文被翻譯成博客。

(二)網上服務型商業模式

1.信息搜索服務。雖然信息對每個人都異常重要,但是,進入網絡時代,網上信息呈現爆炸性增長,人們發現他們遇到的麻煩往往不是信息的獲得,而是信息超載。搜索引擎以及基于搜索的技術服務可以幫助網民對所需要的信息進行定位、過濾和傳播,在這個領域也就誕生了一些網絡企業和成功的經營方式創新,百度和3721是兩個最典型、最成功的中國網絡企業。

2.網絡廣告服務。網絡廣告,是指以互聯網為傳播媒介廣告的廣告方式和商業行為。根據iResearch的調查數據,2005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為31.3億元,比2004年增長77.1%,并且這一市場正在快速擴大,這給中國的網絡廣告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贏利空間。

3.網絡短信經營方式。中國網絡企業能夠走出網絡的冬天,短信服務居功至偉,新浪、網易、搜狐等中國主要網絡企業的贏利都靠短信業務,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中國短信業務收入每年超過千萬元的網絡企業就有幾十家。嚴格說來,短信的主要推動者不是網絡企業,而是移動運營商,網絡企業只是短信產業鏈中的一環,但是,鑒于短信對網絡企業是如此重要,以至在網絡企業的運營模式中,短信已經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業務。

4.網絡通訊服務。互聯網作為通訊的平臺,是其三大基本功能和應用之一,在網絡的通訊功能方面,網民使用最頻繁、網絡企業經營方式創新最多的集中在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網絡聊天)服務。

5.網絡娛樂服務。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接入速度的提升,不少企業開始嘗試把傳統的各種服務放到網絡上運營,網絡教育、網絡銀行、網絡電影、數字圖書館等等都是網絡時代新出現的經營模式,而最為成功的就是網絡游戲。

(三)電子商務網絡企業商業模式

1.網上零售。從交易的主體來看,網上零售經營方式其實是網絡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是一對多的關系,所以這種商業模式又常被業界稱為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業對消費者)商業模式。在中國最早嘗試網上零售業務、知名度最高的是8848網站,1999年,8848.net網站對外,之后注冊成立北京珠穆朗瑪電子商務網絡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20萬元,在網上零售15000多種商品,并在同年很快獲得風險投資,注冊資本超億元,每月零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另一著名企業是卓越網,2000年5月對外,主營音像、圖書、軟件、游戲、禮品等流行時尚文化產品,其工作流程是:用戶需求―選品―采購―編輯(銷售)―訂單―物流―配送―完成需求,進入下一循環,在這種流程中,網站起到溝通企業和顧客的溝通平臺的作用,而商品的交付則在通過線下進行。卓越網誕生以來,憑借獨創的“精選品種、全場庫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長為國內最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電子商務網站。

2.網上拍賣。市場是供求雙方交易的場所,在現實生活里,由于市場的空間有限和信息溝通的不暢,供求雙方都很難找到最合適的交易對象,但是網絡作為交易的平臺,商品信息的容量是無限的,而信息的溝通是沒有障礙的,隨著網民的增加和網絡環境的改善,網絡拍賣正在興起,開始挑戰固定價格制度。拍賣的對象可以是收藏品和二手貨,也可以是企業采購和各種勞務。在網絡拍賣的電子商務領域里,易趣是做的非常成功的一家(www.eachnet.com)。這家成立于1999年的網絡企業,現在每天有15萬件商品展示出售,有70―100萬顧客光顧出價,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上交易平臺。易趣的發展目標是做好C2C(個人――個人)與B2C(商家――個人)的網絡平臺的搭建與服務。讓所有易趣用戶能買到品種繁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也可以處理賣出自己的閑置物品。

3.網上貿易市場。對于商業交易來說,重要的是吸引人流,只要有人流就能有銷售機會。對于許多產品制造商來說,自己建個網站很難吸引到大量的人流。最好的把自己的產品交易移植到網上開展電子商務的業務,就是尋找那些在網絡虛擬世界里最能吸引人流的網絡企業合作。阿里巴巴作為全球企業間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它開創的B2B發展模式目前已成為全球頂尖的網上貿易市場。

三、中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方法和實現途徑

(一)中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方法

(1)產業鏈方法:在互聯網產業的鏈條中尋找角色。從互聯網的發展來看,互聯網的建設本身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大的方面來說,網絡接入、域名和虛擬空間、內容提供、信息交流等都是這個產業鏈條里的節點。網絡企業要想實現和確立自己的經營模式,必須在這個產業鏈條中尋找到機會和位置。一家網絡企業,必須根據企業自身擁有的資源(技術、資金等)先在基礎平臺、技術支撐、內容提供、增值應用這樣的產業層次里,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在選定的層次里,繼續進行分析,最終選定本企業自身最適合的領域,提品和服務進行經營。從中國網絡企業的發展實踐來看,現在幾乎所有的著名網絡企業的經營模式都是沿著這條產業鏈確立的,都能在這條產業鏈中尋找到角色。263網絡集團在網絡接入服務上建立自己的經營模式,新浪在內容提供方面確立了自己的經營方式,騰訊QQ在信息的即時通訊服務上確立自己的經營模式,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平臺確立自己的經營模式等等。中國網絡企業先后出現的類型也基本上是沿著這條產業鏈相繼出現的,從最初的接入服務(ISP)熱潮,到后來的內容服務熱潮(ICP)等等。

(2)效率方法:用互聯網利器分食傳統產業。互聯網這一比特網絡具有原子網絡所不具有的許多優點,它在速度、容量、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使得它比原子網絡更有效率。在許多領域,尤其是服務、出版、娛樂、金融等第三產業里,比特網絡與原子網絡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和效率,來替代傳統行業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互聯網經營模式創新的一種重要思路和方法,這可以稱為效率方法。利用效率方法,用互聯網這一利器分食、改造、替代傳統企業,給網絡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經營模式創新機會,雖然網絡企業的經營模式還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替代基于原子網絡的傳統產業,但是隨著網絡企業的發展,這一趨勢已經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3)版本劃分方法:改造網絡企業現有產品和服

務。在中國已經出現許許多多的網絡企業,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戶對產品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而對于這些大多是信息產品的產品和服務,如何把它提供給最需要和最合適的用戶,也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一種重要方法和角度。在這一思路上,最常見的方法重新設計產品和服務系列,進行版本劃分。版本劃分方法,是以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版本向不同的市場和客戶提供服務,從而進行經營模式創新、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一種方法。版本劃分進行產品系列規劃有兩個基本的原則,一是根據不同的顧客需求提供不同的版本,對網絡企業來說,一個完整的產品系列會使經營模式價值最大化,二是根據版本的方法設計產品系列時要突出不同的顧客群體的需求,以便每位顧客可以選擇最適合其需求的版本。經濟學家把第二個原則稱為“自我選擇”。也就是說,網絡企業在設計產品系列進行經營模式創新的時候,不必考慮顧客對產品的評價,因為顧客可以通過他的選擇來體現其評價。

(二)中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實現途徑

從中國網絡企業的發展實踐來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實現途徑主要有復制、并購、基于內部資源整合、基于外部合作等幾種。

1.復制。復制即是網絡企業學習與模仿別的企業的商業模式,形成自己企業商業模式的一種途徑與過程。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實現可復制的對象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學習與模仿國外的網絡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包括國內不同的網絡企業之間的互相學習與模仿,復制途徑在表現形式上也多種多樣,既可以在不同地域復制、也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復制,還可以表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復制等等。復制是中國網絡企業發展初期商業模式實現的最基本途徑。

2.并購。并購是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實現的重要途徑,一些網絡企業欲進入新的服務領域,豐富和健全自己的商業模式,往往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對相關企業進行并購。這種途徑在近兩年來隨著網絡經濟形勢的好轉尤其經常被網絡企業使用。新浪和搜狐等門戶網站企業的許多商業模式都是通過收購實現的。例如,新浪網自2003年以來就進行了數次收購,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

3.基于內部資源整合。基于網絡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是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實現的一種重要途徑。網絡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體現在多個環節之中,不同的商業模式之間有許多相同的環節和資源,比如客戶、技術等等。網絡企業可以利用這些相同的環節和資源,整合到不同的領域,從而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加速商業模式的實現。基于內部資源整合實現商業模式的案例很多。比如新浪網最初是不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的,但是,隨著其內容的領先優勢的確立,吸引了大量的訪問人群,新浪網開始買入相關技術,向廣大網民提供電子郵件服務,使得自己的電子郵件業務很快發展起來。

4.基于外部合作。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技術之一,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層面,與傳統產業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對傳統產業也有著巨大的改造和提升作用,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網絡企業的商業模式跟傳統企業的經營領域已經越來越密不可分。因此,外部合作也成為加速網絡企業商業模式實現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CNNIC.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07年10月http://www..en/index/OE/OO/11/index.htm

[2]聶正安.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J].湖南經濟,2003,(1).

[3]孫英輝.關于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探討[J].中國礦產經濟,2003,(1).

[4]汪蓉等.制造企業的商業模式的創新與轉型[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2,(6).

[5]呂本富,張鵬.77種網絡經濟創新模式[M].大連: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篇(7)

國家統計局將文化產業定義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針對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國民經濟長遠戰略發展的考量,以及國外環境的變化,國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從2004年的3440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52億元,在GDP中的比重也從2004年的2.15%上升到2010年的2.75%,其中文化服務出口和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在“十一五”期間分別為11.8億美元、560.9億美元,比“十五”分別增長255.6%、100%,文化從業人員增加187多萬人,增幅達到18%,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潛力初步顯現。與此同時,文化產業的節約資源和能源、產業關聯度大、吸納就業人員高、消費市場大等支柱性產業特征已經呈現。但是,文化產業離大規模生產、占GDP比重達5%以上的支柱性產業衡量指標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的文化消費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居民文化需求的滿足程度還不到1/4。如何利用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助推文化產業企業打造核心商業模式,從而為文化產業企業提升未來市場競爭力,關系到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

當前文化產業的主要商業模式

(一)品牌先行的商業模式

品牌是指一個產品、組織和服務的獨特標識,它包涵著一種與產品、組織或服務相關的、長久的和值得信賴的價值承諾,它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品牌先行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利用名牌企業、名牌產品或名人的社會影響力,借助某種概念或者理念對項目的生產或經營進行推進,從而達到贏利的目的。知識產權是品牌先行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素,品牌效應是其重要環節。例如,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是全國文化產業的成功案例,它的旅游與演出結合的經典商業模式,促進了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的發展。

(二)內容為王的商業模式

文化產業的高附加值特性主要表現在其凝聚了智慧結晶的新穎內容,一個獨特的故事、節目、活動、創意安排以及各種文化藝術成為了文化產品獲取高附加值的載體。內容為王的商業模式從通俗的角度說,是通過創意與創新的手段打造一個或將一個已有的、極具開發潛力的文化事件打造成文化產業的核心,運用知識產權這一法律保障,使其能進行順利的開發與推進。龍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湖南原創民族節目《追愛》驚艷亮相,受到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它來源于對大型民族舞臺演出《張家界·魅力湘西》精華因子的提取。這種以內容為王的商業模式也為其帶來了市場的認可。

(三)產業鏈經營的商業模式

文化產業的市場本質與其它產業一樣,都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市場最終訴求。由于文化產業能與許多其它產業很好的融合,因而在延伸產業鏈上具有很強的優勢。產業鏈經營通俗來說就是運用產業價值鏈進行經營的方式,包括橫向和縱向的產業鏈,其發展形態是不斷擴大的規模化發展,實現以大規模生產來實現降低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目標。產業之間的連接是產業鏈經營的商業模式核心要素,而如何平衡產業之間的關系、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是關鍵。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

(一)產品價值的實現

簡單的說,產品價值的實現是文化產業企業通過其產品和服務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價值。成功的文化產業商業模式要能為顧客提供獨特的效用,使產品的設計價值與顧客的期望價值達到最大程度的吻合。企業要實現自己市場價值,其必須要將自己的核心認同和價值觀融入到產品中,通過有效的流通渠道傳達給消費者,而企業首先必須明確自身的核心價值,從而使其一切傳播和營銷活動必須圍繞這個最重要的內容而展開。在產品趨同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尋找不同或優于其它產品的利益獲取點,構建難以復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同時通過有效途徑展開和實現自己的價值主張,是企業戰略和業績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正確核心價值的確定,有助于企業抓住工作的重點,避免出現追求短期利益而損害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時,企業核心價值的確定能為產品內涵的持續性提供方向,從而保證產品價值的不斷發展。

(二)目標消費者的確定

篇(8)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商業模式將如何創新?

田寧: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更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改變營銷理念。2004年,盤石起步之初,中國不含搜索引擎的網絡廣告市場為18億元。中國網絡廣告市場占整體中國廣告市場不到1.4%。而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權威數據,2010年中國網絡廣告營銷市場規模達252.7億元,預計2012年可達433.1億元。

雖然電子商務比起幾年前已經有很大的改觀,但是眾多中小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仍處于萌芽階段。在中國500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真正展開網絡營銷的不足100萬家。以浙江為例,300萬家個私企業中,我們盤石服務的不過是其中的千分之一。這是個巨大的市場,作為先行者,我們有優勢,更有機遇。

馬其華:2010年毫無疑問是電子商務發展十年來最火熱的一年,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兩億人體驗過網上購物。與消費品零售總量相比,現在網絡銷售份額還有限,但其增長勢頭之迅猛,已令傳統百貨業望塵莫及。

目前在國內排名前十的網絡零售商均為純網絡零售商,但相比純粹的網絡零售商,傳統零售企業開展網上銷售具有品牌和物流倉儲配送體系兩大優勢,更有商品渠道及供應鏈優勢,所以傳統百貨觸網是大勢所趨。目前銀泰網匯集了300多個知名品牌,很多知名品牌是首次正式授權銀泰網獨家網絡銷售,而這正得益于銀泰的品牌背景,得益于銀泰百貨在過去這十幾年與國內外眾多品牌建立的合作關系。

周瑞揚:現在,電子商務正處于持續高速發展階段,各種商業模式不斷涌現,O2O是目前祐康電子商務正在發展的模式,O2O就是Online To Offline,是當前被業界認為將超越傳統的電子商務,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線下服務可以利用線上來攬客。我們把這種模式概括為“一網兩店”。

企業要發展,首先應該選擇好方向

田寧:我想先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當初決定做IT,我就一直朝著這個方向摸索,10年前電腦剛普及,賣電腦是當時能想到的最直接的盈利模式,很快我發現這是一條沒有前途的路,于是,賺到第一桶金后,我就謀劃二次創業,方向在哪里呢?我開始研究,互聯網到底能靠什么賺錢?結論是:只有廣告和在線互動娛樂,前者占80%的市場,后者占剩下的20%,因此我決定去做互聯網廣告,到目前來看,方向還是對的。

互聯網是個充滿變化的行業,所以找準方向很重要,默多克購入Myspace的時候花了數億美元,如今卻只賣了5000萬美元,這也意味著,創新并不是成功人士獨有的,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投資人身上,中小企業創業要腳踏實地。真正要學的是人家的創新精神,創新理念,而不是外表和皮毛。

不過,創業公司在起步階段要養活自己,活著比創新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不妨借鑒別人,學習別人。新浪、網易等許多門戶網站模仿雅虎,淘寶模仿ebay,阿里巴巴模仿了亞馬遜,但要更進一步,做自己的東西,就需要轉型升級。

馬其華:我也認同這一觀點。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及時認清并快速適應市場的發展和變化,才能生存并獲得發展。2009年以來,銀泰百貨開拓創新,從容應對,積極借鑒和汲取電子商務、購物中心、大賣場等行業的發展經驗,確定了多種業態并行的發展戰略。除百貨公司的經營和拓展之外,購物中心、大型城市綜合體也將是集團未來發展的方向。未來“銀泰百貨”定位于家喻戶曉的流行性時尚百貨店;“銀泰中心”作為城市高端地標性商業物業,將包含奢侈品零售、超五星酒店、超甲級寫字樓和世界一流品質的公寓;“銀泰城”則是多功能,復合型大型城市商業生活綜合體,匯集購物、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商業購物中心。

篇(9)

問題的提出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的信息和通訊技術改變了我們生活和互動的方式,也改變了企業運作的形態與競爭的方法。大量網絡與電子商務公司如雅虎、GOOGLE、BAIDU、淘寶、盛大等迅速發展壯大,其他產業也在不斷進行信息化升級與改造并誕生了一批以創新商業模式為競爭基礎的企業,如蘋果公司、如家快捷、DELL、分眾傳媒、金風股份等。與此同時,“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這個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的名詞,倍受關注。

商業模式的興起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使得資源特別是知識、技能與信息資源高度分散于社會個體中。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實現其使命與愿景的知識、技能與信息等主要資源。企業必須以某種方式獲取各種利益相關者所占有的資源,如從顧客處獲取貨幣選票,從投資者獲取財力資源,從員工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從供應商處獲得協作與原材料……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組織利益相關者(股東、政府、社區、供應商、經銷商、員工、競爭者等)的利益主張愈加強烈,權力日益增強,關系結構日趨復雜。傳統的把企業僅僅當作“投資者賺錢的機器”或“滿足顧客需要的載體”的觀念,嚴重束縛了戰略制訂者的思考,阻礙企業價值提升的速度,越來越缺乏現實基礎。信息與網絡技術的發展又為利益相關者與企業進行溝通,實現利益主張提供了技術平臺與交往界面。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必須不斷創新或完善其商業模式,通過結構化的內部系統處理與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才能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TRIZ的含義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其拼寫是由“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語含義的單詞首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 elskikh Zadatch)組成。TRIZ起源于前蘇聯,奠基人是阿奇舒勒(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是基于知識的、面向人的發明問題解決系統化方法學。阿奇舒勒通過總結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與法則,建立了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及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并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最終構建起 TRIZ理論體系(王仁輔等,2010)。本文將利用TRIZ理論中的物-場模型分析商業模式,尋求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

物-場模型的基本原理及類型

物-場模型分析是TRIZ用來解決各種矛盾的具體方法,是指從物質和場的角度來分析和構造最小技術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學(王亮中等,2009)。根據TRIZ理論,任何一個系統經過分解后,其底層的功能都可以分解為3個基本元素(物質1、物質2和場)。將相互作用的3個基本元素進行有機組合將形成一個功能。這里的物質概念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物質含義,不僅可以是生活中所說的物質,也可以是技術系統、外部環境、各種生物、甚至管理模式、社會組織等。這里的場表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或效應。功能則是系統的輸入與輸出之間期望的、正常的關系。定義功能最簡明的方法是采用動詞+名詞組成的短語表示(檀潤華等,2002)。不同的系統功能可以用反應式和三角形兩種形式表示。鑒于三角形形式簡單實用且應用廣泛,故本文將運用基本三角形形式對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分析。

如圖1所示,在三角形的物-場模型中,兩個下面的角分別表示兩種物質(S1,S2),上面的一個角表示場(F)。復雜的系統可以看作是多個三角形模型的組合。根據元素的完備情況及相互作用的情況可以把物-場模型分為四種類型:有效模型、不充分模型、缺失模型及有害模型。有效模型是設計者追求的理想狀態,3個元素都存在且相互作用充分;不充分模型,3個元素都存在,但設計者追求的相互作用未能實現或只是部分實現;缺乏模型,3個元素不齊全,可能缺乏某一物質,也可能缺少場;有害模型,3個元素齊全,但產生的作用與預期相反,必須想辦法消除有害的相互作用。

商業模式創新的界定

商業模式本身就是一個技術系統,它由不同利益相關者、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系及其互動機制組成;商業模式,它是能讓企業為客戶提供價值,同時企業和其他參與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機體系;它包括產品及服務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結構,包括對不同商業參與者及其角色的描述,還包括不同商業參與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劃分(王秀先,2009)。商業模型是企業作用于利益相關者實現其目的或目標的工具,商業模式是工具,利益相關者是對象。當現有的商業模式與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沖突,無法實現企業目標或目的時,企業就會進行資源分析,尋找解決沖突的理想解。企業消除沖突,得到理想解的過程就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

作為一個技術系統,商業模式經分解后,每一底層功能均由企業、特定的利益相關者、場(相互關系)3個基本要素構成。在商業模式領域,場可以是生產場、資本市場、商品交易的市場,也可以是企業與各種利益相關者進行價值交換的平臺。比如企業、經銷商、場形成配送的功能;企業、工人、生產場形成生產的功能;企業、股東、資本市場形成資金獲取的功能。商業模式中最基本的底層功能是由企業、顧客、場構成。其他功能由此派生。企業的目的或目標不同影響著系統底層功能的地位。當某些關鍵的底層功能無法有效實現時,需要引入另外的物質使系統完整或者改進系統以獲得更好的功能。由此產生技術系統的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伴隨能量(場)的生成、變換、吸收 等,物質一場模型的形式也會有所變化(張建輝等,2009)。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力是系統沖突,當企業作用于利益相關者,無法或不能很好實現企業目的或目標時,就會產生沖突。企業為消除沖突,尋求理想解,改變物-場模型的過程,就是商業模式創新。

基于物-場分析的商業模式創新路徑

TRIZ為應對缺失模型、有害模型、不充分模型等提出了6種一般解法。如表1所示。

在對2005-2010年六屆最佳商業模式中國峰會評選的60個最佳商業模式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在所提及的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思路或路徑與六種解法不謀而合。故可基于物-場分析的6種解法,構造商業模式創新的一般路徑。

(一)補全特定利益相關者或相互關系,使底層功能完整

當企業為實現其目的或目標,必須具備某種底層功能,由于特定利益相關者或相互關系缺乏,無法實現該功能時,企業可以通過補全特定利益相關者或相互關系,使企業商業模式的底層功能完整。

如阿里巴巴,在國內眾多的中小企業與國外龐大的需求者之間缺乏相互作用的場時,通過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形成了有效的物-場模型;如家快捷通過建立租用關系,形成了由如家、舊廠房或普遍房所有者、租用關系構造的有效模型;斯威特通過兼并收購,植入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形成了斯威特、傳統企業、控制關系的有效模型。

(二)加入新的特定利益相關者,阻止有害作用

在現有商業模式或某一功能系統中,當利益相關者與相互關系都齊備,但相互作用是一種企業不期望得到的作用或者說是一種有害作用時,企業可以通過引入新的特定利益相關者,阻止有害作用。

如百度向用戶提供搜索服務,卻無法獲取貨幣收益,通過引入廣告商,實行競價排名,解決了收入來源的問題,阻止了有害作用。類似的企業如迅雷、優酷等。

(三) 引入新的相互關系,抑制有害作用

當企業與特定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種不期望或有害的作用時,企業可以通過引入新的相互關系,抵制有害作用。如淘寶,買家與賣家之間存在不信任、欺詐可能的有害關系,通過引入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工具,構造新的支付市場,抑制有害作用。

(四)引入第二個場,增強有用效應

當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作用不充分時,企業可以考慮引入新的場(相互關系),使系統中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比如蘇寧原有的物-場模型是由蘇寧、顧客與店面交易關系構成,后來引入了易購網絡平臺,使得蘇寧與顧客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充分;圣為紙業和金風科技通過引入整體解決方案,增強了與顧客的有用效應。

(五)引入新二場和第三利益相關者,增強有益效應

當系統相互作用不充分時,企業可以引入第三個利益相關者和第二場,增強系統的有益效應,如萬通房產引入了泰達集團、聯盟場增強了企業資金、政府關系、土地資源等實力。聚眾傳媒在企業與廣告客戶之間,引入商務樓宇、視頻傳播平臺增加了系統的有益效應。蒙牛通過引入天娛公司、湖南衛視、掌上靈通等第三方物質及相關第二場增強了與顧客的有益效應。

(六)引入第二場或第二場和第三利益相關者,代替原有場或原有場和物質

當物-場模型為不充分模型時,企業也可以考慮引入第二場或第二場和第三利益相關者,代替原有場或原有場和物質。如京東商場2003年之前,其物-場模型由京東、顧客、實體店場構成,后引入了網上商城替代原有實體店,實現了高速發展;盛大網絡與韓國Actoz公司,原是關系,后引入資本力量把Actoz公司變成了控股企業,控制了產業的上游。

以上路徑為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路徑,企業應該首先基于由企業與顧客構成的物-場模型尋求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如果該模型的變化引起其他底層模型的變化,則變革相應的模型。復雜的商業模式創新可以看作是這些路徑的組合。

基于物-場分析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步驟

利用于物-場分析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可以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識別現有商業模式中的沖突。對本企業現有的商業模式或行業普遍的商業模式進行分析,識別現有商業模式中的核心沖突。

進行系統分析,確定物-場模型的元素,進而建立物-場模型。

確定物-場模型的一般解法。根據物-場模型的類型,確定該問題的一般解法,即選擇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如果該問題有多種解法,應該將所有的解法列出來,再根據各種實際情況,確定最佳解法。

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將最佳解法應用于實際問題中,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結論

商業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企業、利益相關者、相互關系構成的復雜技術系統,是企業實現其目的與目標的工具。沖突則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力。環境、技術、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改變及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的成長,會激化商業模式內部的沖突,從而引起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可以把商業模式分解成由企業、特定利益相關者、場構成的底層模型。通過物-場分析的6種解法或組合,尋求理想解,創新商業模式。

參考文獻:

1.王仕輔,郎坤,李芳.基于TRIZ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機理研究[J].建材世界,2010,31(4)

2.王亮申,孫峰華.TRIZ創新理論與應用原理[M].科學出版社,2009

篇(10)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2-048-02

一、引言

對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從最初關于商業模式的概念與定義、要素與分類的研究,逐漸過渡到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路徑、設計、實施、評估等的研究上來。但對商業模式創新阻力及其影響系數的研究卻被弱化,甚至被忽略。這種研究傾向,不但影響了商業模式創新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在實踐上也容易誤導企業因為聚焦于創新動力而忽視了創新阻力及由此導致的后果。實際上,對于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可以通過對正(創新動力)和反(創新阻力)兩方面的對比分析,能更全面地揭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和規律,有利于通過識別商業模式創新中的阻力因素來規避創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從而提高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對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阻力的研究,是一個理論和現實意義都很強的課題。

二、研究假設與框架

1.研究假設。已有相關研究認為,商業模式創新的阻力,主要來自于認知、組織結構、資源配置、經濟及社會、政治方面等方面。

(1)認知。有些專家認為,認知如意識、知識、技能、信心的不健全對等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勝過其他因素。認知因素主要反映在組織和個人行為方面,它跟個人和組織決策者的心智模式有關。Chesbrough(2002){1}和Sosna(2010){2}認為,認知阻力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阻力。對于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他們可能會因為對抱有過高預期而形成偏見,或對所帶來的潛在機會的理解與認識的不足,也可能會因為對風險持厭惡態度及思維和行為的慣性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管理人員對產生認知偏差。另外,消費者認知,如對如支付系統的安全性、貨物運輸途中的不確定性缺乏客觀公正的認識,也阻礙著商業模式的創新。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5)社會、政治因素。某些社會、政治因素如商業規則的不健全,在線交易有效性的法律保護制度的缺失,對交易和制度的缺乏信任等是阻礙商業模式創新的罪魁禍首。某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或習俗對商業模式創新的阻力,可能比技術更難克服、更費時。一些社會習俗,如私人關系對交易的影響,匿名在線對已建立的人際網絡關系的傷害,人們對虛擬交易的擔心和對實體交易的偏愛,配套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如對電子數據簽名有效性的法律支持,對ICT產品的高稅負如進口關稅、附加稅、增值稅、銷售稅等)也制約著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6}。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5:社會、政治因素影響中小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

三、實證分析

2.模型擬合。

(1)擬合結果。

(2)擬合優度評估。

四、結果分析與政策建議

模型擬合的路徑系數表明,在阻礙中小商業模式創新的五個因素中,資源配置阻力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最大,影響系數達到0.94;其次是來自于經濟與市場方面的阻力,影響系數達到0.83;社會與政治方面的阻力對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系數也較大,為0.65。而認知阻力和組織結構阻力對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則較小,僅為0.49和0.38。

這一研究結果,顛覆了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的關于認知阻力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最大障礙的觀點。資源配置之所以成為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最大阻力,其合理解釋是我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因融資困難所引致的企業資源緊張所致。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貸款扶持的對象局限于大型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銀行這個渠道融資。這種銀企脫離的狀態,使得本來就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即使有商業模式創新的理念和動力,在面臨由于創新所導致的風險或不確定性時只能選擇放棄或延期。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業主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戰略意義有著清醒認識和強烈需求,對他們而言,商業模式創新認知和組織結構上的阻力或障礙是較容易克服和扭轉的。但是,因融資困難導致的資源短缺始終是懸在商業模式創新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國外企業尤其是歐美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非常密切,銀行很樂意融資給那些善于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而獲取競爭優勢和巨額利潤的中小企業,如微軟、沃爾瑪及蘋果就是極好的例證。在中國,情形恰恰相反。這也是為什么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中國一直沒有一個中小企業能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而成為世界500強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 工程項目問題 下一篇: 高血壓治療建議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中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