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8 09:35: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

篇(1)

中圖分類號:TM72 文獻標識碼:B

一、概述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和依賴越來越大。輸電線路作為電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大力興修和發展,隨著輸電線路建設越來越多,地質災害頻發,給輸電線路建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熟悉掌握輸電線路地質災害常見類型并分析原因,然后根據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保證輸電線路建設質量和正常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輸電線路地質災害的常規表現方法

(一)最常見的地質災害——滑坡與垮塌

輸電線路建設中最常出現的地質災害就是滑坡和垮塌,不僅給線路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治理是一個費時間和精力的難題。比如某地區在2001~2004年,就發生了22起重大鐵塔基礎滑坡事故,造成5處鐵塔搬遷、7處使用抗滑樁進行處理、2處改線等現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根據滑坡體的深度不同,線路電壓等級的不同,發生滑坡的大小和頻率也就不盡相同,比如500kV線路比2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線路發生滑坡的概率要大得多,主要是因為500kV線路的鐵塔承重比220kV及以下線路大3~10倍。

另外,垮塌也是輸電線路常見的地質災害,某地區在2004年發生了30多起危及塔基安全的垮塌事件,主要是110kV~500kV線路,且一般垮塌缺陷有100多起。垮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雨季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和下邊坡棄土不當等人為破壞。因此,在進行輸電線路建設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和地質條件,嚴格按照要求施工建設。

(二)其他類型的地質災害

此外,山洪、泥石流、地質沉降也是輸電線路中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在一定程度上給輸電線路建設和運行造成影響。主要原因可能是輸電線路周圍地段地質環境比較復雜,也可能是輸電線路建設處于常年降水量多且高度集中的地區,也可能是由于建設中破壞了環境等等。此外,輸電線路也可能出現地震等比較嚴重的災害。

三、輸電線路地質災害問題的成因

(一)客觀原因:輸電線路通過不良地質構造地帶

輸電線路地質災害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具體原因可能有:一是輸電線路通過地段地質環境比較復雜,地質結構不穩,比如說山體巖層結構破碎,泥石流和大面積的山體滑坡常發生;二是輸電線路通過的地區可能年降水量比較多且集中,對山體進行頻繁的沖刷,難免會導致山體滑坡等災害的發生。

(二)主觀原因:人為施工不當

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頻發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人為施工不當,破壞了周圍環境,遭到自然的懲罰。具體來說,人為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線路施工引起環境地質的變化。輸電線路工程完成后,塔基重量的施壓會使原先山坡體的應力發生變化,尤其是有一定坡度的坡體,使下方坡體荷載增大,導致山體變形,同時在工程完成后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比如開荒種地、植被破壞等造成水土流失。二是施工中對塔基周圍的棄土處理不當。在輸電線路中進行塔基施工時,對挖掘的土層進行隨意的堆放,特別是堆放在塔基的下方坡置,在降雨比較大且集中的季節,會對下方坡體進行頻繁的沖刷,從而造成滑坡和垮塌等地質災害,給輸電線路造成威脅。

四、進行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預防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勘測設計準備階段,做好地質勘測工作

進行輸電線路建設之前,要做好工程勘測設計工作,進而在施工時盡量避免地質比較復雜的地段。首先,要全面掌握輸電線路工程環境的地質相關情況,可以是通過網上查閱資料,最好是向當地地質局收集當地環境資料,主要包括當地總體地質結構資料、氣象資料、水文資料、環境資料等等。其次,進行現場勘測。在工程施工前,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勘測,對照資料進一步了解線路沿線的地質地貌、環境等,并進行相應監測設施的設置,比如現場觀測站、GPS測量儀器等。同時可以對當地的居民進行訪問調查,進一步完善資料。總之,觀測前期勘測是十分重要的,是預防地質災害的關鍵所在,因此要重視觀測勘測工作,邀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技術員進行工程的勘測工作,保證工程勘測的精確度。

(二)工程圖紙設計階段,充分掌握詳細正確的地質資料

在進行前期工程勘測之后,要做好工程圖紙設計工作。一方面,在進行設計時盡量避免地質比較復雜的地段。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是一項技術活,是多學科、多工種、多工序的集合體,所以在進行圖紙設計時,要充分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加強各部門溝通與協作,同時依據前期勘測資料,在圖紙設計中盡量避免地質不穩的地段,從源頭上杜絕地質災害發生。另一方面,如果工程不可避免的會通過一些地質不良的地段,就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范。比如說與當地地質局進行及時溝通,學習他們的地質災害預防手段,比如說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治理,對山坡進行植被種植和加固等,最重要的是在施工中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執行。

(三)工程施工階段,嚴格把握質量關及提高監管力度

在進行輸電線路工程施工時,要嚴格按照工程設計圖進行,且要對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和工序進行嚴格的監管,在一個環節或工序完成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個環節或下一道工序。一方面,由于輸電線路建設具有施工面大、施工范圍廣、施工難度大、工序多等特點,在施工現場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料外的地質情況,比如在開挖土層時,發現地下水豐富或者地基巖體比較破碎等,這時現場監理工程師就要及時向上級反映情況,經討論商議后進行圖紙設計的更改或者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避免工程出現一些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場監理工程師的作用。現場監理工程師要積極引導施工單位進行科學合理的施工,堅持不破壞周圍環境的原則,比如對塔基開挖的土層要放置在恰當位置,杜絕一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人為因素。

(四)工程竣工階段,注重對遺留問題的解決

工程竣工階段作為輸電線路工程施工建設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預防地質災害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做好工程竣工工作,完美的解決施工中的遺留問題。在進行工程竣工時,嚴格按照合同要求進行操作,對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隱患進行全面仔細的排查,比如塔基周圍平整問題等,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因竣工遺留問題造成地質災害。

(五)加強對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管理

在輸電線路工程建設完成后,要加強輸電線路運用維護管理,保證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首先,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專門的地質災害檔案,把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地質資料等分別進行建檔,根據資料對地質災害常見類型和頻發地段進行分段,對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和頻發地區進行重點監視和預防。其次,加強對輸電線路的巡視檢查,及時發現線路周圍地質情況的變化,為線路運行維護提供依據。①對輸電線路進行定期巡查。在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后,要每個月對線路進行巡視,不僅要對線路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更要加強對線路附近環境的檢查,特別是地質變化,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定期巡視,比如在雨季來臨前或結束后的巡視工作,主要是檢查防洪設施是否完善,排水溝是否順暢等。②進行重點巡視。對地質不良的地段要加強巡視力度,及時發現地質變化并上報,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地質災害防范。③輸電線路的巡視檢查堅持“專業巡視與群眾護線結合、專業巡視為主,群眾護線為輔”的原則。由于輸電線路工程面和工程范圍比較廣,加上線路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只靠專業人員的巡視檢查,可能難以及時的完成巡視任務和發現問題,所以要積極調動周圍居民進行護線工作,對線路進行不定期巡視,而且當地群眾對本地的環境比較了解,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線路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上報。所以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工作和提高群眾的線路檢查能力,建立專門的群眾護線站。但要注意主次順序,要堅持以專業人員巡視檢查為主,群眾護線為輔,保證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自然地質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在輸電線路建設中常出現地質災害,給輸電線路施工建設及正常運行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要對輸電線路中常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掌握和分析,追溯原因,對癥下藥,從做好工程勘測工作、科學合理的圖紙設計、施工質量把控、加強運行維護管理等幾個方面預防輸電線路地質災害,保證輸電線路建設的質量和正常運行,促進電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c)-0043-02

隨著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大城市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已成為必然趨勢,地下車庫、地下商城、地下通道、地下鐵路、各種地下設施將會越來越多,地基處理問題也會非常突出,處理不當容易產生地質環境問題,引發突發性的地質災害。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明確指出,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

1 特殊地質構造列舉

我國地域遼闊,從東到西距離約5200 km,從南到北約5500 km;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最低的盆地是新疆東部天山腳下的吐魯番盆地,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其中低于海平面的陸地和水面就有4050平方公里,位于“盆底”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 m。在全國約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中,山地占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地理位置的差異不但造成氣候變化懸殊,而且地質構造千差萬別,因此,在地下工程建設遇到地質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例如,上海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東緣,系江、河、湖、海動力作用條件下形成的堆積平原,上海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下50 m的范圍內,該區段內地層主要是軟弱的黏性土和飽和的砂性土,這種特殊的地質條件在工程建設中易引發地面沉降、砂土液化、邊坡失穩、地下水引起的基坑突涌及軟土地基變形等地質災害。

再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和河網稠密地區之一。成都平原發育在東北—西南向的向斜構造基礎上,由發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綿遠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八條主要河流所堆積形成的洪積、沖積扇聯合而成。平原上地勢低洼的古河道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濕,土層中多存在淤泥、淤泥質土和沖填土等飽和黏性土等軟弱下臥層,常見的地質災害大體上分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再如,西安市位于黃河流域中游,關中平原中部,其地貌南起秦嶺北至渭河主要劃分為五個分區:秦嶺山地、山前洪積平原區、黃土塬區、洪積湖積臺地區和渭河階地區。主城區主要位于洪積湖積臺地區,其地質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地裂縫、飽和軟黃土和黃土濕陷。地裂縫是過量開采承壓水,產生不均勻地面沉降條件,在地表形成的破裂。飽和軟黃土也是西安城區內的一個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主要發生在西安市東郊附近,由于興慶湖滲漏潛水位上升使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黃土侵入水中形成的,其工程性質很差。綜上,西安市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面塌陷的成因為地下水位下降、黃土濕陷等。

2 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

地質災害都是在一定的動力誘發下發生的,誘發動力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有時是二者協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具備自然演化和人為誘發的雙重性,它既是自然災害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屬于人為災害的范疇。由氣溫、降雨、融雪、雷電、風暴、火山、地震等因素誘發的稱為自然地質災害;由工程開挖、堆載、爆破、棄土、毀山造田、毀壞植被、過量開采地下水等引發的稱為人為地質災害。自然地質災害是因地質作用而形成,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不受或基本不受人類活動的控制;人為地質災害是因工程建設和其他人類活動引發的,其發生、發展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據統計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占到全部地質災害的50%以上,因此,要認真研究,并加以控制。

3 基礎工程引發的地基災害的預防

基礎工程引發的地基災害屬于認為地基災害,常見表現形式為邊坡失穩、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因此,要從地基處理、基坑開挖入手做好每一步工作。

3.1 常見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及適用條件

(1)換填墊層法。用足夠厚度的墊層置換可能發生剪切破壞的軟土層,以使墊層下部的軟弱下臥層滿足承載力要求。墊層材料通常為:砂石、粉質粘土、灰土、無害工業廢渣等,小型建筑和構筑物也可采用粉煤灰和礦渣作為墊層材料。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

(2)預壓法。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場地先行加載預壓,使土體中的空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生沉降,同時強度逐步提高的方法。包括砂井堆載預壓法、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和真空預壓法等,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和沖填土等飽和黏性土地基。

(3)強夯法。在極短時間內對地基體施加一個巨大的沖擊能量,這種突然釋放的巨大能量使土體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使一定范圍內土體空隙擠密,地基強度提高。適合處理碎石、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

(4)強夯置換法。利用強夯能將碎石、礦渣等物理力學性能較好的粗料強行夯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由碎石墩、墩間土和碎石墊層形成復合地基,以提高承載力、減少沉降。適于處理人工填土、砂土、黏性土、黃土和淤泥及淤泥質土等地基。

(5)擠密法。利用成孔時的側向擠壓作用,使樁間土得以擠密,隨后將樁孔用填料分層夯填密實。包括灰土擠密樁法、土擠密樁法、砂石擠密樁法等。灰土(土)擠密樁法適應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砂石樁用于處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及雜填土地基。

(6)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簡稱CFG樁)。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摻適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成樁機具制成的高黏結強度樁。適用于處理黏土、粉土、砂土和正常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承載力較高但變形不能滿足要求的地基,也可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以減少地基變形。

(7)高壓噴射注漿法。利用鉆機將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送入預定土層深度,通過高壓設備使漿液以高壓流從噴嘴中射出,高壓流沖擊破壞土體,使漿液與土體攪拌混合,待漿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固結體。噴射注漿的主要材料為水泥,水泥漿的水灰比通常取1.0。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流塑、軟塑或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黃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效果良好。

地基處理通常采用建筑場地所在地區常用的且技術成熟的處理方法,新方法用于無工程經驗的地區時,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

3.2 基坑支護方法及開挖主要事項

(1)基坑支護方法及適用條件。

1)排樁。排樁是以某種樁型按隊列式布置組成的基坑支護結構。最常用的樁型是灌注樁、預制樁、板樁等類型,此外還有工字鋼樁或H型鋼樁。排樁支護結構具有結構剛度大,抗彎強度高、變形相對較小,安全度好,設備簡單,施工方便,需要工作場地不大,施工噪聲低、振動小等優點,但一次性投資較大,采用灌注樁,預制樁作支護,不能回收利用。

適用條件:①適于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一、二、三級;②懸臂式結構在軟土場地中不宜大于5 m;③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宜采用降水、排樁加截水帷幕。

2)地下連續墻。地下連續墻是用機械施工方法成槽澆灌鋼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墻體,用于支承建筑物荷載、截水防滲或擋土支護。地下連續墻施工振動小、噪聲低,對周圍地基擾動小;墻體剛度大 耐久性好,防滲性能好。但工程造價高,在城市施工廢泥漿處理麻煩,易造成新的污染。

適用條件:①適于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一、二、三級;②適于各種土層,但最適合軟弱地基或沙土地基;③基坑深度大于10 m;④周圍有密集建筑物或重要地下管線,對周圍地面沉降和建筑物沉降要求需嚴格控制時宜采用;⑤可作為主體結構或結構基礎的一部分,對抗滲有較嚴格要求時宜采用;⑥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上和地下同步施工時宜采用。

3)水泥土樁墻。水泥土樁墻是用水泥土樁相互搭接形成的格柵狀、壁狀等形式的重力式結構。水泥土墻有深層攪拌水泥土樁墻、高壓旋噴樁墻等類型。水泥土樁墻造價低、擋水性好、對周圍建筑及地下管線影響小,施工振動小、噪聲低,對土體擾動小、無排污。

適用條件:①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二、三級;②水泥土樁施工范圍內地基土承載力不宜大于150 kPa;③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 m。

4)土釘墻。土釘墻是由土釘群、被加固的原位土體、鋼筋網混凝土面層等構成的基坑支護體系。土釘是通過鉆孔、插筋、注漿來設置的,一般稱砂漿錨桿,也可以直接打入角鋼、粗鋼筋形成土釘。土釘墻的做法與礦山加固坑道用的噴錨網加固巖體的做法類似,故也稱為噴錨網加固邊坡或噴錨網擋墻。土釘墻墻面坡度不宜大于1∶0.2。

適用條件:①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二、三級的非軟土場地;②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 m;③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應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5)逆作拱墻。逆作拱墻結構是將基坑開挖成圓形、橢圓形等弧形平面,并沿基坑側壁分層逆作鋼筋混凝土拱墻,利用拱的作用將垂直于墻體的土壓力轉化為拱墻內的切向力,以充分利用墻體混凝土的受壓強度。

適用條件:①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三級;②淤泥和淤泥質土場地不宜采用;③拱墻軸線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④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 m;⑤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應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6)放坡開挖。通過選擇并確定安全合理的基坑邊坡坡度,使基坑開挖后的土體在無加固及無支撐的條件下,依靠土體自身的強度獲得穩定的邊坡并維持基坑的穩定狀態。放坡開挖放坡開挖是基坑開挖常用的一種形式,適用于硬質、可塑性黏土和良好的砂性土,周圍場地開闊,并且無重要建筑物。

適用條件:①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三級;②施工現場應滿足放坡條件;③當地下水位高與坡腳時,應采取降水措施。

(2)基坑開挖注意事項。

①基坑開挖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開挖方案。支撐結構的施工與拆除順序,應與支護結構的設計工況相一致,必須遵循先撐后挖的原則,應盡量縮短基坑無支撐暴露時間。

開挖深度不超過3 m的基坑且當場地條件允許,并經驗算能保證土坡穩定性時,可采用放坡開挖;開挖深度超過3 m的基坑,有條件采用放坡開挖時設置多級平臺分層開挖,每級平臺的寬度不宜小于1.5 m;

②基坑邊界周圍地面應設排水溝,且應避免漏水、滲水進入坑內;放坡開挖時,應對坡頂、坡面、坡腳采取降排水措施。

③基坑土方開挖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不得超挖。土方開挖完成后應立即施工墊層,對基坑進行封閉,防止水浸和暴露,并應及時進行地下結構施工。采用機械挖土,坑底應保留200~300 mm厚基土,用人工平整,并防止坑底土體擾動。

④基坑周邊堆載不得超過設計規定。

⑤軟土基坑必須分層均衡開挖,層高不宜超過1m。

⑥基坑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挖土機械碰撞支護結構、井點管、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除設計允許外,挖土機械和車輛不得直接在支撐上行走操作。

⑦發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能繼續挖土。

⑧對面積較大的一級基坑,土方宜采用分塊、分區對稱開挖和分區安裝支撐的施工方法。

⑨基坑中有局部加深的電梯井、水池等,土方開挖前應對其邊坡做必要的加固處理。

⑩地下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夯實回填土施工。

4 結語

工程建筑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坑壁崩塌、邊坡失穩、坑道突水突泥、地面塌陷等,具有突發性特點,由于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突然,前兆現象一般不明顯,常使人猝不及防,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必須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把勘察、設計、施工、監測一體化管理作為防災的主要措施。

篇(3)

0.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重大地質災害明顯上升的趨勢,其種類多、分布廣、影響大、造成的損失嚴重。礦山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的一個分支,是人類開采礦山而直接誘發的人為地質災害。而由于礦山的地質災害大都在深部發生,其勘查多采用遙感信息技術與物理勘查方法。

1.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方法

1.1地球信息技術綜合方法

目前的信息技術主要是利用遙感集合“3S”技術,及時掌握地質災害可能的分布.發生地點與區域。如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對地質災害發生的高危點位精確定位,并利用遙感衛星進行疊加分析,預測災變發生趨勢。

1.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主要指應用物理手段,探測巖土圈層相關信息,確定采空區、斷層位移、磁場變化等可能的災害伴發信息,對地質災害進行提前分析與預測。地球物理勘查礦山地質災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電阻率法、視電阻率法、瞬變電磁法、淺層地震法等。這些方法是預測潛在礦山地質災害重要技術手段。

1.3環境化學勘測方法

在礦山地質災害預防過程中,人們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學勘查方法。例如對礦區環境污染的監測,化學探測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這種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確定污染因素、預測污染趨勢、追溯污染源、劃分污染區,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繁多,按成災與時間的關系,可分為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巖爆等)和緩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采空區的地面變形、環境污染等)。但最常見的是以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分類:

2.1巖土體變形災害

(1)礦山地面和采空區塌陷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地下以井巷開采的礦山。在礦山采空區,若保留礦柱不足,或因礦柱受損而失去支撐能力,就會造成地面塌陷。特別是那些礦體埋藏較淺,產狀較平緩的礦區(如煤礦),地面塌陷的現象更為常見。礦體埋藏相對較深的地下開采礦山,如果不能及時回填和崩落采空區,當其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大面積塌陷。此外,在巖溶分布區,還會因礦山排水疏干而導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僅破壞可耕地資源.建筑物,毀壞道路.水庫,還可直接導致礦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毀,或使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縫灌入坑內,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產。(2)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與巖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開采如采剝失調、邊坡角度過陡等造成,這種災害多發生在露天開采的非金屬礦山和建材礦山。(3)坑內巖爆坑內巖爆又稱礦山沖擊,這是因礦坑周邊和頂底板圍巖,在受到強大的地殼應力作用而被強烈壓縮,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現自由面,即有可能產生巖石地應力的驟然釋放,導致巖石大量破裂成碎塊,并向坑內大量噴射、爆散,給礦山帶來危害和災難。(4)采礦誘發地震因采礦活動而誘發的地震,震源淺、危害大,小震級的地震即可導致井下和地表的嚴重破環。

2.2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1)礦坑突水涌水這是最常見的礦山災害,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嚴重。生產過程中常因對礦坑涌水量估計不足,采掘過程中打穿老窿,貫穿透水斷層,驟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導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員傷亡災難。(2)坑內潰沙涌泥這是常與礦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災害。當采掘過程中驟遇蓄水溶洞,常見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巖屑伴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斷層和地裂縫也常會使淺部第四紀沉積物隨下漏的地表徑流涌入坑內。其結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機器、人員被泥沙所埋,嚴重時甚至會使礦山遭受毀滅性的打擊。(3)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是礦山災害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因采礦、選礦產生的“三廢”物質,由于未經有效處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環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礦還會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鹽漬化、地下水斷流等。

2.3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這種災害最常見于煤礦。由于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于煤礦外,也見于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2)地熱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3.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礦山的地質條件和地形特點及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以及災點的分布特點劃分不同層次的防治區,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一般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

3.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作擋墻穩固邊坡,開挖后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2)對于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復發的隱患。(3)渣場棄渣嚴格作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作好擋墻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4)對于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作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而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面開裂。(5)作好坑道的排水設計,以防因礦坑涌水造成危害。(6)設置監測點,作好監測記錄與分析工作,確保在易于發生災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3)開采結束后,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復植被。

3.3地質環境恢復方案及措施

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復植被和景觀,礦山須規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以恢復礦山生態功能。開采棄渣切勿胡亂堆放,必須統一堆放到開采境界線以外的礦山棄渣場內,在開采過程中,有計劃地將棄渣回填到采空區。棄渣場經處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種樹。

4.結語

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多,引發因素多樣,不同類型的礦山地質災害有著不同的形成機制和表現形式。針對不同礦區的地質環境特點,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礦山開采方案,并進行積極的地質災害勘查方法,做到將災害消滅在萌芽期。綜觀當前對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勘查技術方法和預防措施,查明礦山地質災害特征,預測災害體的發展變化,提出防治措施,為礦山防災減災提出合理建議。

參考文獻

篇(4)

0.前言

現在,由于地質問題發生的頻繁性,有關部門對地質災害問題給予了一定的建議,同時倡導工作人員不斷地改進預防與防治措施,從而減少地質問題的發生,或者減小發生后的災害后果,讓人們得以幸福的,安全的生活下去。

1.地質災害的危害

地質災害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例如,云南小江流域近40年來發生嚴重泥石流25次,造成163人死亡,55 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6906萬元。山區中發生泥石流對農田村寨的危害極大,防范不力時常可導致村毀人亡。山中也容易發生地質災害,而且地質環境本來就不適宜大量人口居住,但人為地造成居民過多,使得很多地區一旦發生滑坡,災難的后果非常嚴重。大量人口聚居導致的陡坡墾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建房、修路對自然斜坡的擾動,群眾防災知識的缺乏和災害發生在夜晚等因素疊加在一起,進一步促進了災害的形成,加大了災害的損失。當然這些是發生在南方的地質災害,在北方容易發生塌方。基坑塌方一般是在土體滑動力矩超過土體的抗滑力矩和支護措施而使土體平衡被打破的瞬間發生的,因此它具有突發性。突然的塌方會使正在施工的人員和機械設備猝不及防而造成掩埋性破壞不僅使掩埋中的人員壓傷、窒息與機械損傷,而且由于坑壁的塌方而造成坑頂下陷,上部機械設備傾倒或損壞,嚴重危及施工安全。

2.引發地質災害的因素

2.1降雨引發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為什么發生在汛期這個關系比較大,比如滑坡、泥石流這些都離不開水的作用,下雨下到一定的強度就可以造成泥石流。強降雨,致使土壤含水量飽和,從而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于降雨,雖然雨量不大,但降雨較集中多在7 ̄9月份,每年雨季,特別是每次暴雨時易發生崩、滑、流。在鋁及煤炭開采區,地層主要由石炭系及二疊系地層組成,巖體軟硬相間,是較易發生滑坡的地層,加之區內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采空區眾多,地表塌陷、裂縫發育,利于降水入滲,在雨季雨量大的情況下,易產生滑坡。

2.2人為因素導致地質災害

人為活動加劇或加速地質災害的發生所帶來的危害性大大超過正常狀態下產生的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如:礦產資源的開發以及鐵道、公路等各種工程建設的開挖,亦經常加劇地質災害的發生,如:土壤侵蝕、地面塌陷與沉降、滑坡、巖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災害。人工濫伐森林資源,也造成土壤侵蝕、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并導致洪災的加劇發生。人工爆破也會誘發巖溶塌陷、滑坡等災害的發生,還有可能引起連鎖性的巖溶塌陷。同時,不適當地開墾農田,亂砍濫伐,破壞植被,有利于雨水等地表水滲入地下、軟化巖土,也能誘發崩塌、滑坡。

2.3資源過度采伐引發地質災害

資源的過度采伐或導致地質災害,由于抽取地下水,地下水面下降,本身土層枯竭、壓縮,形成地面沉降,這是由于人類的活動造成的。另外地面塌陷,通常我們分幾種,一種本身的我們叫采空塌陷,就是由于礦山的開采,特別是煤礦的開采造成的塌陷是最厲害,像山西到處開采煤礦,下面采空了就容易造成塌陷。另外一種巖溶塌陷,地下的一些石灰巖,溶巖類的東西,溶解以后形成一些溶洞,隨著抽水抽多了,水位下降了,造成潛石,會造成塌陷。像黃土地區,形成一些洞穴本身也有塌陷,這兩個東西一個是巖溶地區的塌陷,一種是采礦,就是地下采空以后造成塌陷。

3.地質災害的預防與防治措施

3.1了解地質災害的表現

了解地質災害前發生的前兆,各種災害表現不同,崩塌的前緣不斷發生掉塊、墜落、小崩小塌的現象;崩塌的腳部出現新的破裂形跡;不時偶然聽到巖石的撕裂摩擦聲;出現熱、氣、地下水異常;動物出現異常。滑坡前緣出現橫向及縱向裂縫,前緣土體出現隆起現象;滑體后緣裂縫急劇加寬加長,新裂縫不斷產生,滑坡體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巖土體出現松動和小型塌滑現象;滑帶巖土體因摩擦錯動出現聲響,并從裂縫中冒出氣或水;在滑坡前緣坡角處,有堵塞的泉水復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動物出現驚恐異常現象;滑坡體上的觀測點明顯位移;滑坡前緣出現鼓丘;房屋傾斜、開裂和出現醉漢林、馬刀樹等。泥石流則是溝內有轟鳴聲,主河流水上漲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斷。動植物異常,如豬、狗、牛、羊、雞驚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亂竄,植物形態發生變化,樹林枯萎或歪斜等現象。

3.2施工前進行預防

首先要熟悉該工程的《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根據挖方深度范圍內不同土層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況,采取支護與降水措施。調查分析基坑周邊環境,特別是周邊建筑物上部結構和地基基礎狀態圖,具體測量其與基坑邊線尺寸和相對高差。如果基坑深于原有建筑物基礎時,還要考慮原有建筑物基礎的壓力擴散影響采取保護原有建筑物的措施。調查基坑周邊的地下設施、地下管線,特別是城市排水管網和直埋電纜、光纜,不僅要查清位置、數量和結構情況而且要與有關部門協商制訂保護措施。認真熟悉和消化施工圖,核對基礎及地基相關尺寸核對基坑邊線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和尺寸,認真分析相互影響,既要保證設計意圖,又要保證鄰近建筑物與設施的安全。了解基坑施工所需資源條件和施工條件,例如當地氣象資料和施工期的天氣預報當地建材市場供應情況當地土方機械、排水機械的擁有情況當地排水系統準入情況等。如為深基坑,還要看有無深基坑專用設計,否則要提請建設單位委托具有深基坑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專項基坑支護設計,并按設計編制施工方案。在上述資料的基礎上編制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或基坑開挖方案,并完成向監理單位的報審工作,以獲得進度與經費的認可。

4.結語

地質災害已經成為了國家關注的重點,因為它的危害會涉及到成百上千,甚至是成千上萬的人們的生命,所以國家有關部門給予一定的關注,這是民生的體現,當然這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素質。然而現如今地質災害的管理還不是很完善,所以需要相關人員努力改善措施與技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減小災害發生的后果。

【參考文獻】

篇(5)

煤礦安全生產是推動煤炭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在煤炭開采條件的約束下,對于煤礦現場圍巖-支護關系的分析與認識,借助于巷道圍巖的變形規律,加強對巷道支護技術的論證,從支護方式、支護手段上來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針對煤礦頂底板事故發生率的增長,從礦井生產工藝技術實際來重新分析礦井災害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采場、巷道圍護技術與監測方法,探討礦井頂底板災害的主要形式與發生規律,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確保生產安全的有序與有效。

一 文家壩二礦礦井條件

本文所選礦井為水城礦業(集團)文家壩二礦,礦井地處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標高大部份在+1400m以上,井田呈北東-南西向分布,北部以F28(AF4)斷層與文家壩一礦相接,南部以SF4斷層與碾子邊井田相鄰。可采、和大部可采煤層有6#、7#、16#、23#、27#、30#,局部可采煤層為2#煤層。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層煤類均為無煙煤,其中23#煤為光亮型,7#、30#煤為半亮型,16#、27#煤為光亮型,2#煤為半暗~半亮型,6#煤多為半亮型,以粉狀、鱗片狀為主。

1.1 地質構造

井田地處阿弓向斜中段,礦區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類型,含煤地層主要是二迭系龍潭組(P2l),含煤24~44層,一般30~33層。本井田煤層埋藏較淺,阿弓向斜兩翼煤層傾角差別較大,南東翼煤層賦存絕大部分平緩,一般在3~12°左右,北西翼煤層較陡,傾角在20~40°,大斷層不發育,落差(或地層斷距)大于20m的僅9條,其中除F2030-2逆斷層位于井田中部外,其余8條都位于井田邊部,或其本身就是井田邊界斷層(如AF4、AF7、SF4、F61等),對井田內的煤層破壞不大;小斷層則較發育。

1.2 頂底板地質條件

本礦區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層直接頂板多為泥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石灰巖,底板多為泥巖、“根土巖”,因此抗壓強度低,遇水易軟化。此外,頂、底板巖層中發育有多組裂隙,巖體結合力差,巖層穩固性差,底板遇水易膨脹。礦井開采煤層瓦斯含量高,均具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各煤層無煤塵爆炸危險性,煤層具有自然發火傾向[1]。

1.3 巷道布置層位特征

可采煤層分為上下二組,上煤組包括6#、7#煤層,下煤組為16#、23#、27#和30#煤層。采用分組聯合布置,主平硐按91°方位、7‰坡度布置至淺部家順和核桃壩小礦井邊界,1310水平大巷沿淺部小井邊界布置,待越過小井邊界后1310水平大巷穿層布置至一分區井田中部,然后布置一分區軌道石門及一分區1310車場,主平硐布置在茅口灰巖中,+1310水平大巷及1310軌道石門及車場均穿層布置,受場地條件限制,一分區進風排矸斜井和回風斜井布置在一分區北西翼的大土,井筒按314°方位角、25°傾角掘至一水平通過軌道石門與1310大巷連接。在距7#煤層底板約30m的細砂巖中布置采區軌道,運輸和回風上山,該層為膠結細粒硬砂巖,平均厚度14.5m,層位穩定,三條上山通過一分區軌道斜巷與軌道石門連接。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減短建井工期,在工業場地西面直線距離約2.6km處的田壩寨布置措施井。

1.4 支護方式選擇

主平硐基巖段采用錨噴支護;頂底板巖性穩定(如灰巖段)采用噴漿支護,穿過煤系地層或斷層帶時,如巖性較差,可采用錨網噴+錨索+注漿或聯合支護[2],井頸段采用鋼筋混凝土支護。一分區排矸進風斜井、一分區回風斜井基巖段采用錨噴支護,巖性較差段采用錨網噴+錨索+注漿或聯合支護,井頸段采用鋼筋混凝土支護[3]。+1310水平大巷、井底車場、11采區運輸上山、11采區回風上山、11采區軌道上山及底板瓦斯抽放巷等巖層巷道,一般采用錨噴支護,如巖性較差,可采用錨網噴+錨索+注漿或聯合支護。井下消防材料庫、爆破材料發放硐室、等候硐室、采區變電所及躲避硐采用錨噴支護。煤倉、矸石倉、溜煤眼、溜矸眼、引風道及安全出口采用鋼筋混凝土碹支護;工作面開切眼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4]。

二 文家壩二礦頂底板災害因素分析

2.1 主采煤層頂、底板巖性及穩定性分析

根據文家壩二礦地質報告來看,主要可采煤層6#煤層頂板主要為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砂質泥巖、細砂巖,加之各處受斷層影響程度、節理發育程度、層理膠結強度各異,其穩定性具有復雜多變性[5]。6#煤層直接頂綜合厚度與采高的比值K為0.8~2.67,其值介于周期來壓強烈和無周期來壓之間,在一分區統計的122個鉆孔中有12個點為石灰巖,占9.8%,一般厚度為0.45~4.14m,平均厚度為1.92m;對7#煤層直接頂、底板巖性分析,煤層K值為0.21~5.78,在一分區統計的76個鉆孔中有18個點為石灰巖,占23.68%,一般厚度為0.5~2.21m,平均厚度為1.33m,說明6#、7#煤層為周期來壓強烈頂板,需要采取強制放頂措施來增強工作面支護安全。

2.2 對來自礦井地質因素的災害分析

2.2.1 地質斷層條件下對工作面的影響

由于受到地質擠壓、拉伸,以及剪切力的影響,對于地質斷層的出現所引起的局部采煤工作面的危害是十分復雜的,當斷層與工作面的夾角越小時,其造成的頂板冒頂的危險更大,尤其是傾斜斷層[6]。本礦井區域斷層發育較高,結合勘探中的三圍地震法、地質雷達、地質構造超前探測儀等儀器的使用,以最大化的了解地質特征,避免誘發冒頂事故。

2.2.2 地質褶曲與擠壓對工作面的影響

從煤礦生產實踐來看,對于大褶曲構造,往往影響煤層的傾角,而對于工作面壓力的影響不是太大,相反,對于小褶曲,當褶曲傾向與工作面一致時,對于采空區出現的垮落巖石的影響,則很容易使得礦井頂板發生局部冒頂[7]。同時,擠壓作用導致的對頂板巖層形成離層或破斷,極易引起頂板短時急劇下沉現象,從而增加了冒頂的危險性。

2.2.3 節理、裂隙對工作面的影響

從對礦井中出現的節理與裂隙分析可知,人字形與草帽型節理裂隙較為常見,由于頂板受到來自裂隙長軸推進方向的作用力,如直立裂隙對直接頂的切割,從而造成頂板的下沉或水平移動,很容易誘發巖層水,使工作面出現掉碴或淋水;同時,直立裂隙還能夠改變直接頂的垮落步距,造成老頂的大面積垮落。而對于斜裂隙,對于采空區造成片幫,對于煤層則造成傘檐或探頭煤,給頂板管理增加困難[8]。

2.2.4 層理與破碎帶對工作面的影響

層理是由于地質巖層的沉積而形成的巖層分界面,極易對于煤礦采動過程產生離層裂隙,其對工作面支架產生橫向推力,容易引起支架的歪斜和傾倒,導致冒頂。而破碎帶主要因地質原因而形成的工作面巖石或煤層破碎的現象,也給頂板管理帶來困難。

2.2.5 采動裂隙對工作面的影響

采動裂隙主要與煤壁的支承壓力有關,對于與工作面平行的煤壁裂隙,很容易在壓力裂隙與節理裂隙相互作用下造成楔形巖塊,從而誘發局部冒頂,而當工作面與節理方向一致時,容易加大裂隙的寬度,從而誘發大面積冒頂。

2.2.6 頂、底板巖石的物理性質的影響

從頂底板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來看,巖石的厚度、硬度、層理、裂隙等因素是造成頂底板危害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對于老頂巖層堅硬,大面積開采所形成的懸露,一旦達到強度極限,極易造成巖層斷裂而形成周期來壓。

2.3 對來自礦井生產作業的災害分析

2.3.1 開采深度的影響

開采深度直接影響原巖壓力大小,造成巷道或工作面周圍巖層內支承壓力發生變化,從而對礦山壓力影響明顯。本礦井開采標高范圍為+1900~+1100m。開采深度800m。首采工作面回風水平標高+1479.1m,但隨著采深增加,采面或巷道支承壓力必然增加,隨著深度的增加,巷道圍巖的“擠、壓、膨”現象更為嚴重,從而導致煤壁片幫及底板鼓起的機率增加,由此也可能導致支架載荷增加[9]。

2.3.2 采高與控頂距的影響

對于于頂底板移近量的計算與采高與控頂距密切相關,采高越大,采出的空間越大,必然導致上覆巖層破壞嚴重,就單一煤層開采時的冒落帶與導水裂隙帶的總厚度與采高基本上成正比關系。如公式所示:SL=η×M×L(其中,SL表示巖層與頂板下沉量;L表示控頂距;M表示采高;η表示下沉系數,一般取0.025~0.05)。通常來說,對于最大控頂距與放頂寬度來說,放頂距小,頂板放不下來,會增加壓力,放頂寬度太大,采空區垮落面積太大,容易撞倒支架,引起冒頂[10]。

2.3.3 生產工序和工作面推進速度的影響

推進速度快意味著回采工作面停滯時間短,頂板巖層下沉量小,一般來說,頂板壓力也較小,反之,推進速度慢,工作面頂板下沉量大,頂板壓力也會增大。結合礦壓實測資料來看,落煤與放頂是工作面頂底板移近速度影響最大的工序,因此,縮短循環時間,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是有效改善工作面頂板管理的重點。

2.3.4 上部煤層殘留煤柱及支護方式的影響

對于來自上部煤層的殘留煤柱所形成的壓力集中,很容易對巷道掘進與維護帶來影響,同時,不同初撐力支架對于防范直接頂離層冒落具有不同的效果,如初撐力小的支架容易造成動壓強烈而形成頂板破碎;不同特征、不同特性的支架應避免混合使用。

三 文家壩二礦頂底板災害管理與防治措施

3.1 對頂板冒落災害的防治措施

局部冒頂事故雖然范圍較小,但由于隨機因素較為復雜,往往比大型冒頂事故危害更大,因此需要從采、支等環節加大防范措施,以減少局部冒頂的發生率。對于鑲嵌型頂板局部冒頂事故來說,因其與地質結構有關,多發生在放炮后,因此需要加大地質勘探力度,制定完善的支護方式與支護作業規程,嚴格避免無支護區冒險作業。對于局部出現的空頂、空洞現象,從支護方法上采取超前支護,先掏梁窩,先掛頂梁,對漏頂問題必須封堵,如打撞楔、泡漠塑料、木材封堵等。對于隱地質斷裂而形成的帶層帶冒頂事故,要結合斷層面與煤層的夾角來判定易冒頂區,如對于正斜逆斷層形成的“煤溝”與“煤尖”,一種方法是開采“板尖”,丟棄底部煤,另一種是開采“底尖”,拖住“煤溝”;對于正斜正斷層形成的易冒頂區,以打下盤的煤,挑上盤的頂,加固下盤易冒頂區為好。在加強斷層帶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上,重點加大關鍵部位的錨固,防止沿斷層面離層滑移的現象產生,增強抗拉、抗彎和抗剪強度,如采用局部用木錨桿錨固并全段使用混凝土錨固劑或樹脂錨固劑,錨桿間距300~400mm。

對端頭冒頂事故的分析,從防治措施上,需要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方式來提高端頭支架的穩定性,同時,增加支護密度,引入特殊支架如木垛等,針對頂板離層滑移問題,可以對上出口以下3~8m范圍內也用錨桿錨固,減少端頭冒頂的可能性。對于巷道冒頂事故的發生,從礦山壓力影響的主要因素出發,就開采深度、巖體初始應力狀態,巷道斷面與支護上,來分析圍巖變形的承載力與內粘結力[11]。在防治措施上,加強對地質條件的動態監測,確定巷道圍巖的不穩定地段與運動時間,分析與總結不同類型的事故原因,充分利用巷道斷面,設計采取橢圓+圓形設計,煤倉斷面采用噴漿、砼錨網噴支護,底板瓦斯抽放巷、材料斜巷、軌道斜巷、采區變電所聯絡巷采用直墻半圓拱斷面,采用全斷面錨網噴支護。

3.2 對堅硬頂板垮落災害的防治措施

對頂板活動規律進行全面觀測是有效控制頂板垮落災害的有效途徑,如搞清初次來壓步距、初次冒落層次和厚度、周期來壓步距等,從而選用科學的支護設計,確保初撐力要求,對于由堅硬巖石組成的直接頂,當達到人工強制放頂要求時,為減少威脅,必須加強人工強制放頂。

3.3 對開采中沖擊地壓的防治措施

從沖擊地壓的產生原因來看,不僅與地質因素有關,如采深越大,巖體的應力越高,所形成的變形和彈性潛能也越大,同時,對于地質褶曲、斷裂,以及煤層傾角與厚度的變化,也容易促發沖擊地壓的產生[12]。因此在防治上,盡量選擇無沖擊地壓或弱沖擊地壓的煤層進行開采,對于未受保護的煤層,必須采取放頂卸壓、煤層注水、打卸壓鉆孔、超前松動煤體等措施;在對巷道進行支護時嚴禁使用混凝土等剛性材料;對于嚴重沖擊地壓煤層的開采,所有巷道應布置在應力集中圈,對于雙巷掘進時,平行巷道間距不得小于8m,聯絡巷道應與平行巷道垂直;加強巷道沖擊地壓的預測預報工作,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防范措施,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4 結語

煤礦災害的預防和防治是一套系統的工程,通過對貴州文家壩二礦影響頂底板安全性與穩定性的災害因素進行分析,特別是針對“錨網噴注一體化”巷道支護技術的應用,從支護方式與手段上來強化采場、巷道的圍護有效性,并依據不同頂底板條件,及早發現失穩征兆與隱患,切實減少因巖體及支護因素而造成的變形、破壞、塌落等頂底板事故。

[參考文獻]

[1] 徐風. 深部軟巖巷道支護設計優化與應用[J]. 煤炭科技. 2011(02)

[2] 潘永剛. 錨網噴結構中新型復合材料網性能試驗[J]. 煤炭科技. 2012(04)

[3] 李蘇龍,侯瑋,李新明,潘越,平建明. 整合礦井采空區內掘進巷道圍巖加固支護技術[J]. 煤炭科學技術. 2012(11)

[4] 孫冰. 不同圍巖中錨桿錨固系統的低應變動力響應分析[D]. 中南大學 2010

[5] 李林.綜放工作面堅硬頂板處理技術應用分析[J].中州煤炭.2012(07)

[6] 黃存捍.采動斷層突水機理研究[D]. 中南大學 2010

[7] 朱術云,曹丁濤,岳尊彩,姜振泉,趙連濤,于旭磊. 特厚煤層綜放采動底板變形破壞規律的綜合實測[J]. 巖土工程學報. 2012(10)

[8] 王超.基于未確知測度理論的沖擊地壓危險性綜合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D]. 中國礦業大學 2011

[9] 徐學鋒.煤層巷道底板沖擊機理及其控制研究[D]. 中國礦業大學 2011

篇(6)

一、監測技術地質災害監測技術發展及應用

狀況自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現代科技成就,特別是電子技術和計算技術的成就被引用到地質工程及巖土工程中來,極大地推動了勘察測試技術的進展(魏道垛,1998)。作為工程建設重要內容的監測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加速了信息化施工的推行,反過來又迅速提高了人們對地質災害深層次的認識。

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總體結構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具有了一定的數字化、自動化和網絡功能。即將災害發生前的特征信息通過傳感器轉化為數字化信息,自動采集或匯集,數字化傳輸,數據庫存儲并提供使用,在全國范圍內通過互聯網實現前兆數據的分布式共享;建立多維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即三維空間和不同的時間尺度,可分為大時間尺度的面上掃描和小時間尺度的單體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實時監測。大時間尺度的監測主要是以遙感(RS)為主,配合中長距離的GPS監測,主要了解大范圍地質環境演變過程,為災害危險性區劃服務。通常數月或幾年復測一次,以便掌握在不同階段地質環境的演變過程。小時間尺度的監測主要監測單體突發性地質災害,以實時自動監測手段為主,輔以個別間斷監測手段(如三角測量、水準測量、鉆孔傾斜儀測量)。

根據災害體的具體情況,選定監測內容。主要手段有位移、地電、地應力、微震、地下水位、地下水溫、水化學、地球物理探測(磁法、電法、地質雷達)等,但各單體地質災害所選用的手段不一定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效地組合達到最佳效果。

二、地質災害監測技術方法

1地面沉降監測技術方法

地面沉降主要誘發因素是地下水過量超采。地面沉降具有區域性,不可逆轉性,危害是長期的、永久的。我國已有50 多座大中城市出現了地面沉降,約占全國城市的30%,其中80%分布在沿海,較嚴重的是上海、天津、蘇州、寧波,內陸盆地型如內蒙呼和浩特、山西大同,沖積洪積平原如河南鄭州、安徽阜陽。對地面沉降的監測技術方法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土體應力應變分析系統、大地測量法、GPS 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圖片解譯、標志物的絕對測量等,這些方法綜合應用,確定沉降速率,通過監測,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減少災害的進一步發生。

2地裂縫監測技術方法

地裂縫的主要監測技術方法有,大地測量法,GPS全球定位系統法,簡易人工觀測、應力計等技術方法,用于監測裂縫變化情況和地質條件的變化。根據監測數據,分析地裂縫的發育程度和發展變化趨勢,進行預測預報,采取處理措施,防止地裂縫開裂速率增大和開裂面積擴大。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基礎資料。

3地面塌陷監測技術方法

地面塌陷根據成因不同分兩大類,即巖溶塌陷和非巖溶塌陷(包括礦區塌陷,黃土濕陷及人防工程塌陷等)。巖溶塌陷主要發育在廣西桂林、貴州六盤水等巖溶發育地區,產生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過量汲取巖溶水。主要監測技術方法以地下水動態監測網監測為主,以人工定期測量和水位自動記錄測量為主要方法,并觀測開采井的水的混濁度。非巖溶塌陷主要發生在老礦區和黃土地區,老礦區由于疏干開采長期地表負荷增大等原因造成突然塌陷,在老礦區和廢棄礦區上進行開發建設前,進行勘察,確定采空區范圍,利用經緯儀等進行地表變形監測;在黃土地區由于黃土的濕陷性在灌區易形成塌陷,主要靠監測黃土的含水量和飽水性來控制其塌陷。

4海水入侵監測技術方法

海水入侵主要發生在沿海城市地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過量開采,其次是沉積環境和人類工程建設及風暴潮等。主要監測方法為人工定期測量和取樣化驗水樣,或自動水位水質記錄儀自動監測,人工定期采集數據。主要以監測地下水水位和礦化度為主。根據水質中氯離子含量的變化,判別咸淡水的過渡帶及海水入侵的特征。氯離子濃度變化快說明海水入侵強烈,氯離子濃度變化慢說明海水入侵相對緩慢。根據監測結果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5 土地沙漠化監測技術方法

土地沙漠化在西北干旱地區普遍存在,監測方法主要采用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和地面GPS 監測以及遙感衛星圖片監測等。由于不利的自然條件、干旱少雨和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土地、亂砍濫伐等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水系的變遷和灌溉水源的減少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地下水水位監測尤為重要。

三、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不是單向的,而是具有雙向性。關鍵在于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利用程度和開展工程活動行為方式的規范化、科學化程度。因此,其對策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論證,合理規劃要開展全面的科學論證工作,評價地質環境容量,論證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及其相互作用,按照區域合理布局,科學規劃。

(2)加大立法、執法力度,規范工程活動行為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國家已經制定的《環境保護法》、《礦產資源法》、《水法》和《城市規劃法》的執法力度。同時,也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工程活動行為方式,克服任意性和盲目性。

(3)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防,不能再停留在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當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在人類工程活動特別是對地質災害可能有影響的活動進行之前,就要納入議事日程。對地質災害的處理也要來一個認識上的飛躍和行動上的飛躍。通常認為地質災害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采取的是災后救災的辦法。在科學技術相對發達和人類對地質災害規律也有相當認識的今天,要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預先治理工作。把治理與開發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4)開展地質災害普查工作確定災害區劃,建立數據庫和信息網絡,制定防治規劃,加強綜合治理。

(5)增加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其社會危害和經濟損失巨大,國家與各級政府部門應站在防患于未然的高度,加大對這項工作的經費投入,以解決目前開展此項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的狀況。

(6)加強宣傳教育,實行責任制管理要喚起人們的災患意識,提高人們對人類工程活動誘發地質災害帶來的嚴重危害的認識,切實規范人類工程活動。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減災防災環境,讓全民都關心和重視這項工作,自覺遵循自然規律。同時,要實行減災防災的分級負責制,開展群防群治,實現減災防災社會化。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針對轄區基本情況,要認真貫徹執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針,并嚴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質災害防御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系和監測預報網絡,落實地質災害群策群防責任制,及時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值班表,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街道主任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工作及發生地質災害后及時組織轉移群眾撤離工作。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欄、科普畫廊等社區文化宣傳陣地,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以此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救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強動態監測和險情巡查,做好預警預報。汛前,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一次檢查,并落實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并充分發揮社區平安中心戶長和樓幢長的作用,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信息反饋、宣傳等工作。

2、落實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并制定和完善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工作預案,使受地質災害威脅范圍內的每個居民了解災害隱患、撤離路線、防災避災措施等事項。

3、各社區要督促居民、基層單位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尤其是汛期加強監測頻率,密切觀察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上級部門及領導報告,如情況緊急要立即報告,并迅速組織人員撤離。

4、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險情巡查,做好防范突發性地質災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記錄。對重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協調有關單位,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并采取有效的減災措施。

5、要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機制。當天氣情況發生變化時,立即將相關信息通知到轄區各有關單位、企業、地災監測人和受威脅的群眾,并做好有關防災減災工作。

篇(7)

我國能源有70%以上取自煤炭,煤炭行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煤礦災害的發生已嚴重制約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煤炭開采不僅受到地面地質自然災害的威脅, 更嚴重的是還遭受井下各種災害的威脅,無論從災害的經濟損失, 還是從死亡的人數看,煤炭行業均占全國災害損失的 1/10 以上。

復雜地質環境是引發煤礦地質災害的主要條件,一般情況下,復雜地質環境的結構呈現多樣化的表現,地質內風險發育的機率非常大,不利于地質的穩定性。復雜地質很容易受到地層性能、外力、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發生破壞性較大的地質災害,嚴重影響了地質的穩定分布,同時增加了地表活動的風險性,體現了復雜地質的危險性。

1 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礦地質災害分析

復雜煤礦地質條件,是指巖漿巖侵蝕煤層嚴重,地質構造復雜,煤層賦存極不規律,呈雞窩狀,厚度變化大,多數不可采。因此,更好的開發利用有限煤炭資源,安全回收現有的煤炭資源,提高資源回收率,延長礦井服務年限,是煤礦技術管理的重要工作。

地層、巖相等構造中含有比較劇烈的運動,如:斷塊、沉積等,對原有的地質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引起了明顯的地質災害。結合復雜地質的表現,此類條件下最為常見的煤礦地質災害進行分析。

1.1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煤礦地質中最常見的災害,地面塌陷的直接影響因素是采空區。煤礦采空區中,暴露了大面積的地質面積,干預了地面的穩定性,再加上采空區安全防護的水平不足,即會引起大規模的地面塌陷。煤礦復雜地質中的地面塌陷問題,還受到巖石力學的影響,如:振動、滲透,都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煤礦地質中的地面塌陷,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對周圍的環境、土體以及生活區有明顯的影響,降低了地質結構的穩定性[1]。地面塌陷是煤礦地質災害中的主要表現,不僅破壞了煤礦安全開采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影響了煤礦開采的經濟效益,很容易引發風險事故。

1.2 煤與瓦斯突出

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礦開采,很容易發生煤與瓦斯突出的風險。此項地質災害發生在一定深度的煤礦開挖中,集中在斷層、褶皺等地層位置,煤與瓦斯突出風險發生時,有明顯的征兆,降低了煤礦開采的安全風險,可以保護人員安全。煤與瓦斯突出中,復雜地質條件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也存在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增加了煤礦開采的風險性。

1.3 礦井突水及淹井災害

煤礦開采地層中的地質復雜,即可降低煤礦地層的穩定性,促使地層中出現諸多風險性因素[2]。例如:煤礦所處地層中,含有大量的斷層、巖溶等復雜地質,在多雨季節內,復雜地質在煤礦開采區囤積大量的水,導致礦井失去了正常的排水能力,形成了礦井突水及淹井的災害,嚴重威脅了煤礦作業的安全性。

2 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地質災害的預防

工作面的地質條件從斷層多少、褶皺大小和數目、火成巖侵入情況等方面分解若干指標,劃分為簡單、較簡單、較復雜、復雜、極復雜五個類型,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礦地質災害,具有毀壞性的特點,結合復雜地質條件,針對煤礦地質災害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

2.1 地面塌陷的預防措施

煤礦地質災害中,地面塌陷的預防措施,主要圍繞治理地表下沉、沉降等問題展開,合理保護煤礦開采的環境[3]。上文中表明,煤礦中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是采空區的影響,所以采空區,提出預防地面塌陷的措施,落實“采注采”的方法,先在煤礦作業區域中開采中窄條,用于充當煤礦工作面,全面控制地層巖石的變化,維護地表的平衡,在此基礎上,填充開采的窄條,預防采空區內的巖石發生斷層,確保采空區穩定后,再開采剩余的寬條部分,規避煤礦開采中潛在的塌陷風險。

2.2 煤與瓦斯突出的預防措施

煤與瓦斯突出中的預防措施,需要明確此類地質災害發生的征兆,如:煤礦地層構造紊亂、地壓過大、瓦斯涌出異常等,一旦煤礦開采中出現此類征兆,表明有可能發生煤與瓦斯突出征兆,此時需要采取治理措施,快速疏散煤礦作業人員,保護煤礦作業現場[4]。煤與瓦斯突出預防中,應該嚴格按照煤礦作業的規范安排開采工作,杜絕煤礦開采現場潛在風險。

2.3 礦井突水及淹井災害的預防措施

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礦井突水及淹井災害的預防措施有:(1)防: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提前做好防水的工作,預防礦井突水災害,進而預防淹井災害;(2)堵:當煤礦礦井面臨強降水時,應加強堵水控制,以免礦井積水,提高煤礦現場的堵水能力;(3)疏:及時疏通煤礦礦井周圍囤積的雨水,采用疏導的方式將雨水引流到安全的地方;(4)排:在煤礦施工現場設置排水系統,主動排掉礦井中的水,保護礦井安全;(5)截:配合礦井堵水,將雨水攔截在安全的位置,避免雨水流入到煤礦現場。通過上述方法,提高煤礦礦井安全的管控能力,解決復雜地質條件對煤礦地質災害的影響。

3 結束語

復雜地質是預防煤礦地質災害的重點區域,因為復雜地質本身風險性高,所以增加了煤礦地質災害的預防難度。在預防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礦地質災害時,還要結合煤礦現場的實際情況,便于治理復雜地質條件中的災害,加強煤礦工程的保護力度,改善地質條件,以此來降低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率,提高復雜地質的穩固性。

參考文獻:

[1]陳偉.常見地質災害預防措施[D].成都理工大學,2011.

[2]劉剛鋒.地質環境條件與地質災害危險性[D].長安大學,2010.

篇(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weather,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 debris flow occurs frequently, especially for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ea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main disaster in mine are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mine geology;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43 P69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引言:自從礦產資源的開發流行以來,在日益發展,為國家的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的災難,其中主要就以滑坡、泥石流、斜坡崩塌為主,給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周邊環境的質量,因此要加強地質災害的預防,從而永葆山川的秀美。近年來由于天氣的原因,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尤其是對于礦山地區的地質環境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本文就礦山地區的主要災害進行論述,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一、礦山地區的主要地質災害

1.1滑坡

首先介紹一下滑坡的概念,斜坡上的巖體由于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滑坡。主要分布在礦區道路兩側高陡邊坡和礦區較陡的天然斜坡部位。在道路兩側高陡邊坡部位是由于修路時開挖邊坡引起的,而天然的斜坡則是由于地區的地形和地質構造引起的。

1.2泥石流

泥石流大多是由山區的暴雨等水源引起的攜帶大量石塊的特殊洪流。對于礦山中的泥石流,又是另外一番情景,由于礦山資源的開采,礦山中的泥石流有它自己的特點,山上的植被破壞巖石在外,由于水的搬運順著溝谷流動,很容易在暴雨的引導下發展形成降雨性泥石流,這種泥石流主要有石塊、沙礫和粘土組成。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據數據統計,近幾年發生的最嚴重的泥石流當屬鳳縣1981年發生的那次,發生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3地表塌陷

由于礦山地區主要進行井下開采,會很容易使地表塌陷和大面積的變形。致使礦井附近的村莊進行大規模的搬遷,調查顯示,我國華北、華東平原地區,每采萬噸煤炭要塌陷土地3畝,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數字;目前每年約塌陷一萬畝,預計掃2000年每年要塌陷十八萬畝。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進行,不加以預防和治理的話,許多村莊可能會完全塌陷,變成無田可耕,無處遷村的局面。

1.4斜坡崩塌

也是先來介紹一下它的概念,崩塌就是巖土體被陡峭的張性破裂面分割的快體脫離母體并以垂直運動為主,翻滾跳躍而下的這一現象。一般進行礦產開采的多位于山區,而山區亦是崩塌容易發生的地帶,一旦崩塌發生礦山首當其沖,它可以毀壞廠房、礦山設施和其他地面設施建筑等,同時造成人員傷亡。筆者從事多年的地質勘查工作,大規模的崩塌會引發嚴重的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大規模的崩塌曾摧毀煤礦通訊井2處、回風巷800米、輸巷450米、摧毀10伏高壓輸電線800米,導致煤礦停產,經濟損失113萬元。

1.5其他地質災害

由于進行礦產資源的開采需要一定的抽排水工作,大量作業的積累,容易造成當地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如果不加以治理的話就很可能會造成水資源枯竭的現象;除了上述的災害外,礦山開采由于是運用大型的機械,常常會導致地表開裂;大量的廢棄物的丟棄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環境,甚至一些村民已進行搬遷,水體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二、預防措施

2.1建立相應的預警系統

為了有效地預防地質災害,應在礦山所在地區建立相應的監測系統,并引進先進的設備,對當地的情況及時地進行監測,并選用知識型人才,對大量的工作進行相關的監測,并及時提出防范的措施,做到事前控制。許多地區由于建立了網絡監測系統,對地質災害的防范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就拿長江三峽地區的地質災害多發區來說,就是設立了監測系統,對地質災害的發生有了很大掌握,取得了不錯的預防效果。再比如,西安地礦研究所已對我國西北礦山地質災害展開調查,并在分類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以MAPGIS為平臺的西北地區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可進行災害動態監測、即時預報。

2.2在思想上加大宣傳力度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預防地質災害帶來的傷害,向當地的居民宣傳災害的主要發生期,講解相應的防治措施。由于地質災害是一種專業性質很強的一種災害,因此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研究。由于它的專業性強,因此有必要進行地質災害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媒體,例如報紙、廣告等向廣大的人民群眾講解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預防措施以及必要的應急措施;當地的政府部門更應該以身作則,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建設;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對宣傳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可以派遣知識和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實地的演練,深入到人民群眾當中進行一定的主講宣傳,減少災害的發生。

2.3注入加大的資金流

地質災害的預防同其它災害防治一樣,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否則,其防治工作無法實施。因此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各種檢測機制,對災害的發生進行提前的掌握;對于環境污染的如廢水等要引進一些先進的設備進行凈化處理,以免威脅村民的水體,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當地政府部門在進行監管的同時,還要鼓勵各個產業進行投資,為礦山災害的治理注入一定的資金,用于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使礦山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得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2.4要進行因地制宜的預防

每個礦山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因此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一樣的預防措施,例如在植被較少的山區要進行大量的種植工作,眾所周知,樹木有固沙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礦山地區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于滑坡、危巖體等災害,則可實施灌漿、錨固等工程措施;而對潛在的地面沉降應及時采取人工回灌等防治措施。綜上正如孔子因材施教一樣,對于地質災害的預防與治理也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發生災害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布局,以期達到理想的效果。

結語:對于上述的礦山地質災害以及一些預防措施,應該加快實行。對于在地質災害發生頻繁的今天,我們有義務為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重點地質災害的監測工作,在思想上加大宣傳力度,并使政府注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因地制宜的預防。預防與治理同時進行,創造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環境與質量并存,讓礦山開采事業順利地進行。

參考文獻:

[1]中國礦業學院煤田地質勘探教研室,《煤礦地質學》,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年.

篇(9)

開展地質災害評估,落實防治措施。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相關的立項、征地、投資決策、合理確定開發方案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防止工程建設遭受地質災害的危害,使國家、企業或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失,避免由于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失策,不合理地增加工程建設投資,或者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開展地質災害評估,落實防治措施。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相關的立項、征地、投資決策、合理確定開發方案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防止工程建設遭受地質災害的危害。強化施工管理,確保質量安全。不少工程邊坡變形破壞、地下洞室坍塌冒頂、臨時圍堰潰決或被沖毀均與施工質量有關,包括施工方法不當、施工質量差及工程搶險留下隱患等等,導致了很多可以避免的災害發生。加強預測預報,及時有效處理。加強施工地質,對地質災害進行超前預測預報,是水電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一道至關重要的工序,對于指導施工,確保巖(土)體穩定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地下工程。大量的工程實踐證明,對巖(土)體穩定性加強超前預測預報(如地下工程采用地質雷達與地質分析相結合的超前預測預報,地基與邊坡工程采用變形監測預報等),對有安全隱患或已變形開裂甚至局部失穩破壞的巖土體進行及時有效處理,是有效防治地質災害發生或發展、減小危害程度、降低工程建設風險的重要手段。

篇(10)

引言

中國國土面積十分廣闊,國家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同時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幾年經濟的發展消耗了大量礦產資源。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中國各種大中型采礦工程項目已達到9000多個,資源開采規模居世界第三位。在過去的50a間,由于采礦行業不斷發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再加上市場經濟的影響,采礦工程技術和設備的落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及相關的法規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礦山地質發生災害的事故越來越多,環境破壞也越來越惡劣,礦山地質災害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每年因礦山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00×108元人民幣,不僅給國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給周邊居民構成了極大的生命財產威脅。因此,礦山地質災害的研究和防范措施應盡早得到相關部門重視,盡快建立起科學、有效、安全規范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對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能力。

1礦山地質災害簡介

礦山地質災害又可稱之為地質災害、采礦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災害等,主要是指在礦區進行開采活動時,由于開采技術或開采規模引發井巷和巖土體變形及礦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與自然環境發生嚴重變化,造成開采設備損壞,自然環境遭受極大破壞的情況,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礦山地質災害是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其引發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礦山地質災害將對人類造成嚴重的生命災害,同時周圍地質環境也受到影響。隨著中國新一輪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提高,這也從側面加快了礦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加大了自然環境的壓力。當前中國有多種類型的礦山資源,分布在不同地區,一旦礦山發生地質災害,其影響力非常巨大,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盡快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同時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多種預防措施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1]。

2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有許多種,但每種礦山地質災害都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非金屬礦山開采過程中的地質災害(主要是指煤礦)主要類型有: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煤層自燃、瓦斯突出、塌陷、地下水位下降、水質惡化,侵占農田造成土壤污染或田地破壞。金屬礦山所造成的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有:崩塌、滑坡、地表裂縫、塌陷等。

2.1礦震

礦井地震是采礦活動誘發的地震災害,一般礦震的震源比較淺,但造成的危害比較大。小型礦震會造成礦井表面及地表發生巨大的變化,例如,遼寧北票煤礦吉井區,1981年8月21日,井區共記錄震級MS(面波震級)≥0.5的地震160次,有感地震37次。雖然礦震發生的幾率不大,但近幾年礦山地質礦震災害在中國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因此有必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來避免礦震災害發生。

2.2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是近幾年常見的礦山地質災害類型之一,主要是由于大規模的開采或不按規章制度、亂采濫挖,造成礦區地下空洞,在重力或地表人為活動因素的影響下,發生地表塌陷事故。尤其是采空區面積過大,而預留的支撐柱不夠時極易發生地表塌陷事故。

2.3礦井突水

礦井突水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由于在采礦過程中,人為亂采濫挖,破壞防水煤柱,進入廢棄的礦山挖掘,廢棄的煤渣堵塞阻斷山谷和河流引起。如焦作的馬村礦、漢莊礦、王峰礦、馮營礦。礦井突水事故的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比較嚴重。礦井突水已成為礦山的一個重要的地質災害,目前,中國大多數礦山都存在礦井突水的危害。中國有的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比較復雜,在開采時,地下水必須排除干凈,盡可能避免礦井突水事故發生。

2.4礦體內引發的災害事故

礦體內部也極易發生地質災害事故,主要是由于礦山地質環境改變引發的,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種。礦體內地質災害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熱、煤層自燃等,瓦斯爆炸是在煤礦地下開采過程中,從煤壁向采掘工作面瞬間噴出大量煤粉或瓦斯,引發爆炸導致礦山災害發生。地熱是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熱量會滲出地表,引發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煤層自燃是暴露在空氣中的煤,由于氧化放熱或天氣干燥溫度過高引起的燃燒現象,煤層自燃會引發地表塌陷,或引發大火等災害[2]。

3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預防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a)國家必須要高度重視,加強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b)礦山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法律和法規操作,以防止發生地質災害發生;c)加強和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3.1堅持以預防為主

堅持“預防為主、控制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客觀規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管理;重點突出,思路清晰,一步一步實施;確保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的科學有序進行。

3.2加強礦山環境的監督管理

在采礦過程中,為了防止出現邊開采邊破壞的現象,國家國土資源部應向礦產企業實施山區環境保護的強制性措施,加強依法行政,嚴格落實礦山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體系和“三同時”制度。在同一時間內不定期開展地質環境執法檢查,向社會公布對礦山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個人和企業,并依法追究責任。露天開采面、邊坡失穩,廢渣、廢巖、廢石多且隨意堆放的,及易發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區,應加強監督管理,一經發現違法違規的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3.3地表塌陷的防治措施

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地表塌陷是國內外開展研究比較少的一個地方,地表塌陷的主要防治措施應從采空區入手。比較常見的采空區處理措施有回填處理,這種方法是將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或礦山周圍存在的廢棄渣石在開采活動完成后,回填到采空區中。回填法是一種比較環保和無污染的處理方法,同時又能有效避免地表塌陷事故的發生,其經濟效益也是最高的,因此也是最常用的一種預防地表塌陷的防治措施[3]。

4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由于礦產資源在開采技術、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原因,中國礦山地質災害頻發。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有很多,應分析和掌握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此來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保障采礦工程安全順利進行,促使開發資源、優化環境、發展經濟三者相互促進,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李藝,李順明,龐春勇,等.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及勘查方法[J].礦業安全與環保,2007,34(5):68-70.

上一篇: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 下一篇: 電子商務的行業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久久精品女性视频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不 |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乱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