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教育主要內容與方式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5 17:43: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培養教育主要內容與方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培養教育主要內容與方式

篇(1)

1.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

由于中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中起步較晚,導致其發展落后于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發展對于中職人才的需求增長,但在現階段的中職教育中,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中職學校雖然有自己的培養人才的措施,但還只是處于理論階段,并沒有深入實施,甚至有的學校并沒有為培養中職人才建立完善的培養措施,還只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對自己專業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不高。這嚴重阻礙了中職教育對人才的培養,不利于教育的發展。

2.教學脫離實踐

中職教育在教育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為辦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用、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教學中對實際工作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當前的中職人才培養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跳出考試成績的教學模式,在上課過程中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對于學生本專業需要進行的實踐教育不重視,不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中職教育最終演變成了理論教學,偏離了中職教育的初衷,導致了學生在以后的求職中職業實踐技能不強,達不到崗位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最終降低了中職教育的就業率,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3.忽視中職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我國的中職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很多地方還存在不足,這是中職教育發展緩慢的最終原因。在中職教學中,多數教師認為,書本知識是教育的重要載體,大多數學校以書本知識作為教學的指標。有的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生搬硬套,將書本知識一成不變地教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高,關于專業所需職業技能一無所知,阻礙了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對中職人才的培養形成負面影響。

二、創新教育為什么是培養中職人才的有效途徑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授課時,大多數教師將自己置于過高的地位,認為自己是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是中職教育培養人才模式的重要制度保證。這要求在中職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在教學中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要求教師在授課時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為個體差異學生提供的指導時間以及學習資料也應該從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能采取極端的教學方式,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創新教育要求在教育中,教師主要負責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于問題的咨詢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2.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教學的重點

由于中職教育本身具有服務為教學導向的特點,要求學校在對中職學生進行教育時,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為企業輸送高職業技能的人才。創新教育模式中提出了BTEC、TAFE、CBE等教學模式,BTEC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對于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TAFE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養,CBE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這些新型的教育模式的提出使得中職教育解決了以往的專業技能不足,學生能力低下的情況。國家制定的新的就業能力標準中明確規定職位所必須具有的知識能力以及對于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此外,在CBE教學中,其教學的重點任務在于在教學過程中讓受教育者具備從事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的全部技能,其教學內容均與中職學生就業職業內容相關。創新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的提出對于中職學生人才的培養有重要意義,是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制度來源,對中職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學生的社會能力的培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

篇(2)

1、人事部的招新。本學期的社團聯合會人事部的招新工作依舊是面向全學校進行的。招新于九月份全面展開,分別從前期宣傳、過程跟蹤、以及干事統計等方面來進行。全校各個系都有我們的干事,讓我們充分看到了人事部發展的潛力。

2、人事部的活動。在九月份,為了進一步貫徹學院黨委關于“學生品德培養教育工作”,學院團委開展了學生品德培養教育工作,組織我們學習學生品德培養教育。在報告中我們一起學習了xx大精神和 “藍天”精神,樹立學生自立、自強意識,落實推進“自立、自強、創業、創新”主題教育工作。學會了校園文化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團學干部所應有的素質“學習力,領導力,親和力”、“進取之心,敬畏之心,平常之心,赤誠之心”。 為了學習貫徹黨的xx大,提高社團干部服務意識,落實“責任”教育。xx大的勝利召開,也為社團工作和社團活動指明了方向,全院社團聯合會干部在學院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學院團委的親切指導下。學院社團聯合會不僅認真組織社聯干部和各學生社團負責人召開了學習鄭書記xx大報告座談會,而且還精心策劃了學生社團“團課知識競賽”。通過考察黨的xx大有關知識、簡單的黨團知識和《學生社團工作手冊》的主要內容。讓社團干部樹立起為廣大社團會員服務的意識的同時提升自我管理和服務水平及綜合素質,強化自身責任意識。讓社團活動成為構建和諧平安藍天,創建一流品牌高校的重要力量。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深入推進學院學生品德培養教育工作,通過開展積極向上,絢麗多彩的大學生社團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推進大學生素質擴展。為構建和諧平安藍天,把我們打造成高等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一流品牌而努力奮斗。經社團聯合會籌備、策劃,院團委討論研究,決定在11月22日至12月26日期間開展我院第五屆學生社團文化藝術節活動。在這期間為了充分體現“自立自強,創業創新”是我們的“藍天”精神。我們開展了自強者之家承辦“展自強風采,鑄自強人生”第二屆十佳團員自強之星事跡報告會,英語協會舉辦第三周年活動啟動剪彩儀式和“我愛藍天、愛學習、愛英語,抓好專業、學好技能”大型簽名活動,學子創業社舉辦了于校長親筆題名的“創業社杯”第二屆創業計劃書大賽,職業指導協會舉辦“完美求職簡歷”設計大賽和建筑協會舉辦建筑模型設計大賽。也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深入落實開展“愛心”主題教育活動。我們組織了“我奉獻、 我快樂, 青春閃光藍天”愛心募捐活動,此次活動共持續七天,每日中午、傍晚的人流量大的時候,我們就將宣傳板、桌子和募捐箱放于宿6棟的對面,并分發宣傳單,讓廣大同學能進一步了解此次募捐活動的起因和意義。同時,我們還準備了留言紙,同學們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祝愿話語,雖然每位同學只有那短短的幾行字,但字里行間

卻流露出了他們最誠摯、最美好的祝福與愿望。由心連心協會組織的“你心,我心,大家心連心”由心連心協會組織的赴陽門村小學愛心義演及義務助教活動。“弘揚敬老美德,關愛老人促和諧”在企業管理協會的帶領下赴麻丘敬老院獻愛心活動。我們組織并安排了志愿者每月不定期去看望那里的爺爺奶奶們。陪他們聊天,幫他們做家務。用我們的奉獻溫暖她們晚年的心,讓她們體會到人間溫情。我院學生社團已不僅僅是一個個組織,而是代表著一種文化,已經成為孕育每一代藍天人生命的樂章,藍天學子也一直以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風采。學生社團辯論賽正是優秀藍天學子展現自己才華的亮麗舞臺。在這次唇槍舌戰中旭日文學社獲得了分區決賽的第一名。為了弘揚“藍天精神”,繁榮校園文化,培養和發掘文藝新秀,促進學院學生社團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社團聯合會與各學生社團間的凝聚力,向心力與戰斗力,加強廣大社團會員對社團的了解和熱愛,展示新時代、新藍天社團人的風采。為此社團聯合會特舉辦了江西藍天學院首屆“社團之家”主題活動演講比賽。在最后京東校區青年志愿者協會的蘇浩同學以他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贏得了評委的親睞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篇(3)

微信是騰訊公司開發一款可以取代短信的即時通訊軟件,但它的功能遠遠超過短信,它通過很少的流量就可以實現文字、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方式的即時通信。同時,在微信的基礎上,開發了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可以為個人或者團體打造一個和特定人群的文字、圖片、語音等的互動。而普通用戶只需要訂閱感興趣的公眾號,就可以收到推送信息。微信公眾號的零門檻,已經為各行各業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

(二)基于微信的教育教學

在高校高效教育教學中,借助大學生人群智能手機和微信的普及,可以及時準確的運用微信公眾號,建立高校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的師生互動平臺。對于與互聯網應用技術有著密不可分關系的計算機專業,更有充分的理由將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微信結合起來,及時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資訊和專業技能。同時,在課程建設上,打破原本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從知識重點講解和知識拓展的角度,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外,將眼光放遠、眼界放寬,真正教授學生想學的,有用的知識。把微信運用到教育教學上,提倡的是一種碎片化的學習,它可以是一個重點,一個難點,將這些原本只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化整為零地呈現出來。師生之間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制約,隨時隨地的進行互動交流。

二、基于微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的優勢與特色

(一)教師在微信中的專業發展與教學能力的提升

將微信應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引導者,架構師。微信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1.教學模式的變革,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微信作為一種網絡化的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相結合,是一種新型的、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兩者結合,既可以發揮老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引導、啟發、監控的主導作用,又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的主動性、創新性。教師針對這一教學模式的變革,必然需要加大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教學方法上,由原來的課堂為主導的老師教為主體的方式,必然要向互動課堂,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的轉變。2.課程內容的建設,利于教師對教學知識的架構對于一個專業來說,專業課程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專業課程的重點又在課程內容建設上,它包括教材的選擇、教學課件的制作、教案的編寫等內容。結合課堂教學互動,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建設在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內容串講、重點剖析、課后習題、知識拓展、知識技能、科技前沿等板塊對教學內容重新架構,逐一推送到學生手機客戶端。教師也可以在課程內容建設中,對教學知識重新梳理,從而走向更專業、知識面更廣的方向發展。3.學習方式的拓展,利于教師終身學習的發展微信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使教師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成為主體。傳統的教師學習方式,一般都是通過書籍閱讀、進修來實現。隨著互聯網的到來,教師慢慢的改變了原有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思維。而互聯網作為信息時代信息自由、言論自由的平臺,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思想意識的覺醒、學習的知識來源,提供了不斷自我更新、終身學習的載體。微信的應用,要求教師自身在起主導作用的交流過程中,自身水平的提高,這種激勵是在師生一次一次的互動中相長而生的。

(二)學生在微信中的能力培養與自學水平的提高

能力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不斷拓展學生的人文素質、專業素質,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才是培養出了高素質的人才,也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1.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學生學習不但是老師教與學生學的對立關系,教師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始終發揮的是引導、啟發的作用,學生學習應該是主體,但目前的教學方式難免還是不出填鴨式的窠臼。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始終是被動的。被動的學習帶來的就是消極的面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的。微信可以在很大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將學習變成一種樂于接受的方式,并在其中尋找到樂趣,將原本枯燥的知識通過碎片化的學習過程,不斷的正面強化,并最終成為一種自學水平提高的過程。2.有助于擴展學生學習的視野微信的內容一般都是通過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收集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或者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一一呈現出來,突破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和內容限制,極大的豐富了學生對知識的獵取和對知識的渴望。3.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教師在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更多的時候是在強化自身課程的重要性,但是在課程建設上顯得比較單一,學生在對課程的認識上就會很片面,其中精品課程網站是學生加深對課程認識一個很很重要的平臺,在手機客戶端,微信成為了重要的展示平臺,微信公眾號可以很好的展示一門課程的多維度,通過微信編輯模式的自動回復、關鍵詞回復等功能,以及開發模式下實現自動查詢、論壇交流等全方位、立體的展示課程。

(三)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在教育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師生互動分為課堂互動和課外互動,課堂互動有時可以決定一堂課的效果和好壞,老師通常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進行,而課外互動往往被老師忽略,僅限于布置課外作業。師生互動,作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老師可以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當前學習的狀態,并根據該狀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啟發思維,化被動為主動,從而形成一種思考之后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微信正是通過互動來推送信息的方式,集內容、分享和討論為一身,讓學習成為互動,互動就是學習的模式,將知識迅捷、方便的推送到學生面前。它突破時間和地域的局限,讓學習變成一種交流,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可以使用手機互動學習。微信互動,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對師生教與學的關系進行顛覆,它打破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照本宣科,學生填鴨式的知識輸入,而成為一種對知識的不斷探索,老師可以把最新的知識推送到學生面前,共同學習專業知識。學生可以對課程的學習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維基百科式”的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由師生共同完成。

三、微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中的幾種實現方式

(一)打造一門專業課程公眾號

微信公共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打造一個微信的公眾號,并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運營主體是組織和個人的可以申請訂閱號。公共平臺訂閱號,為用戶提供信息和資訊。它的功能包括:每天可以發送1條群發信息;用戶根據指定關鍵字主動向公號提取常規消息;公號針對用戶的特殊疑問,為用戶提供1對1的對話解答服務;用戶根據分類閱覽各子菜單的信息。筆者根據自己所教的專業課程《網絡安全技術》申請一個訂閱號,并在菜單里分別設置了3個菜單:課程內容、知識拓展和互動社區。課程內容是把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通過一個個小知識點來學習,通過對小知識點的日積月累,逐步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包括課程概要、知識講解和課后習題。知識拓展是結合互聯網搜集最新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訊息,它包括網絡安全和其他知識。互動社區是一個提供給學生的一個互動交流平臺,它是一個開放式的互動社區,相當于留言板的功能,通過發帖,讓彼此之間加強感情、促進溝通,共同進步。

(二)訂閱有影響力的計算機領域學習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企業、組織和個人信息和資訊的平臺,眾多優秀的團隊和個人的公眾號就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訊息和幫助。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我們應該更好的利用微信來學習更多的知識。當然,在這個知識快餐時代,我們沒有時間去關注太多的公眾號,這是老師的推薦就變的很重要,老師可以把一些經營比較好的、有影響力的、對我們專業的學習有一定幫助的公眾號推薦給學生。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搜索來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公眾號。這些公共號包括web前端教室、web前端開發、暗夜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學生聯盟、互聯網熱點等。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微信互動

微信本身的功能就是私密聊天和朋友圈,如果老師和學生互為好友,學生就可以與老師聯絡感情,交換學習心得,疏導心理問題,而且微信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讓溝通變的豐富、有趣,從而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篇(4)

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考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2013年7月,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把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作為發展學生黨員工作的著力點,重視做好思想上入黨工作”、要“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重點,針對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不同類型學生特點,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學生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體系” 。

作為一種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和策略引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理論學習的方法,培養學以致用的實踐精神,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形成黨性修養的自覺性和持續性。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與特點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教育理念、思想,可以看成是課程資源;它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學習方式。自18世紀以來,研究性學習先后被以盧梭、杜威、布魯納等人倡導。本世紀初,關于研究性學習的討論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大規模開展。隨后,高等教育領域,很多高校教師、學者也對研究性學習在各專業教學中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有著自身的特點,研究性學習具有自主性。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主動思考、主動獲取,注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學習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特定時間段,學習成果表現形式豐富。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從實際工作、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自己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動口表達,在實踐中體驗生活。

二、研究性學習引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價值

目前,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困境和難題。黨課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培訓內容古板老套、重理論輕實踐、黨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載體等詬病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問題。面對這些困境和難題,黨和國家給出了“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學生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體系”的解決思路。作為原有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一種補充,將研究性學習的引入為創新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和選擇。

研究性學習能夠豐富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方式。傳統黨校培訓一般會講授黨的性質、宗旨等理論知識,考核是以寫心得體會和筆試進行。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就是想辦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學,自己去觀察、發現,自己表達,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結果“當家作主”,逐步實現學習的“獨立自主”。這樣的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能夠拓展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內容。有別于黨校的短期、統一、集中培訓,研究性學習是長期的,各小組主題各異,分散學習與集中交流相結合。因此,研究性學習涉獵的寬度和深度較黨校學習有明顯提升。以黨校學習的知識為起點,入黨積極分子可以進一步研究每一個理論知識點是如何提煉形成的,也可以去發現這些理論知識是如何應用在實際中的,還可以去探索實踐中不盡合理的地方,提出進一步優化的策略。研究性學習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于我黨“實事求是”的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有更真切的感受。

三、研究性學習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研究性學習逐漸進入高校教學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視野。不少研究者嘗試將研究性學習引入思政教育、英語等課程教學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實踐中,筆者根據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搭建了有效的學習、交流平臺――研習會。

研習會由學生支部教師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參加,每周定期召開。研習會主要內容包括時政播報、黨史知識介紹、專題討論三部分。研習會由學生主持,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由團隊一起完成。在學生準備一起研習會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關注與思考、討論與交流、反思與總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收獲和體驗。

關注與思考。學生須要關注時事政治,搜集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應知應會的信息,搜集社會熱點話題,搜集學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研習會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國內外變化,把咨詢變成學習資源,關注問題的同時就開始了思考和篩選。有了這些信息,學生須要去主動思考,分析信息之間的聯系;思考每個熱點背后的焦點、矛盾點;探索每個問題的關鍵點和解決策略。學生在思考中得到成長,在思考中找到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在進一步提升。

討論與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它是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只有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區分事物,認識事物發展的特殊規律;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也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困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思考結果,多視角全方位的看同一個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求實、求是的學習態度。而且,學生也借機學會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有助于綜合素養的提升。

反思與總結。針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學生觀點并加以總結、反思、升華。一般來講,入黨積極分子熱衷于參加一項活動,做一項具體工作,闡發自己的某一個觀點。對于如何通過這些已有的活動、工作和積累的觀點進行反思,往往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須要提醒學生在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從選題、分析能力、表達等多個方面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積極意義。

四、幾點建議

篇(5)

目前,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困境和難題。黨課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培訓內容古板老套、重理論輕實踐、黨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載體等詬病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問題。面對這些困境和難題,黨和國家給出了“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學生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體系”的解決思路。作為原有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一種補充,將研究性學習的引入為創新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和選擇。研究性學習能夠豐富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方式。傳統黨校培訓一般會講授黨的性質、宗旨等理論知識,考核是以寫心得體會和筆試進行。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就是想辦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學,自己去觀察、發現,自己表達,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結果“當家作主”,逐步實現學習的“獨立自主”。這樣的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能夠拓展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內容。有別于黨校的短期、統一、集中培訓,研究性學習是長期的,各小組主題各異,分散學習與集中交流相結合。因此,研究性學習涉獵的寬度和深度較黨校學習有明顯提升。以黨校學習的知識為起點,入黨積極分子可以進一步研究每一個理論知識點是如何提煉形成的,也可以去發現這些理論知識是如何應用在實際中的,還可以去探索實踐中不盡合理的地方,提出進一步優化的策略。研究性學習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于我黨“實事求是”的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有更真切的感受。

二、研究性學習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研究性學習逐漸進入高校教學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視野。不少研究者嘗試將研究性學習引入思政教育、英語等課程教學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實踐中,筆者根據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搭建了有效的學習、交流平臺———研習會。

研習會由學生支部教師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參加,每周定期召開。研習會主要內容包括時政播報、黨史知識介紹、專題討論三部分。研習會由學生主持,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由團隊一起完成。在學生準備一起研習會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關注與思考、討論與交流、反思與總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收獲和體驗。關注與思考。學生須要關注時事政治,搜集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應知應會的信息,搜集社會熱點話題,搜集學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研習會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國內外變化,把咨詢變成學習資源,關注問題的同時就開始了思考和篩選。有了這些信息,學生須要去主動思考,分析信息之間的聯系;思考每個熱點背后的焦點、矛盾點;探索每個問題的關鍵點和解決策略。學生在思考中得到成長,在思考中找到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在進一步提升。

討論與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它是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只有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區分事物,認識事物發展的特殊規律;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也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困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思考結果,多視角全方位的看同一個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求實、求是的學習態度。而且,學生也借機學會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有助于綜合素養的提升。

反思與總結。針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學生觀點并加以總結、反思、升華。一般來講,入黨積極分子熱衷于參加一項活動,做一項具體工作,闡發自己的某一個觀點。對于如何通過這些已有的活動、工作和積累的觀點進行反思,往往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須要提醒學生在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從選題、分析能力、表達等多個方面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積極意義。

三、幾點建議

1.保障有力。完善制度,鼓勵各基層黨支部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提高發展黨員的質量。建議學校教務部門將這些學習活動納入選修課的管理體系,給予學員一定的選修學分,鼓勵學生參與,認可指導教師的工作量,這樣有益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和推廣。

篇(6)

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亟待加強

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所在。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調查顯示,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態度多是從教師價值的認識、對工作的熱愛出發,并不是為了追求物質生活待遇,激發青年教師進步的主要動力是自我實現的需求a;但青年教師隊伍存在著責任心不強,教書育人意識淡薄,缺乏愛心;學風浮躁,治學不夠嚴謹,急功近利;要求不嚴,言行不夠規范,不能為人師表;個別教師甚至師德失范、學術不端,嚴重損害人民教師的職業聲譽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雖不是主流,但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二)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普遍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信息、知識和技術的更新與增長勢頭日益迅猛。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的高校教師,沒有深厚的基礎和功底是很難適應學科相互滲透、科技發展不斷綜合化的發展趨勢的,也就不能更好地完成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歷史任務。而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師,普遍需要在知識的豐富程度、知識結構等方面進一步地充實、改進和提高。

加上,由于高校青年教師大多來自非師范院校,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和教學基本功訓練,在教學態度、教學藝術等方面還比較欠缺,對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感和光榮感還缺乏感受,對怎樣教書、如何育人等缺乏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對教育規律和大學教師的特點、規范了解甚少。尤其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更是如此。

(三)青年教師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

由于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短,職稱低,工資收入也較低,還要組建家庭,養育孩子,照顧老人等,再加上從當前高校環境來看,學校所采取的涉及青年教師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諸如職稱改革、工資改革、住房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等,雖然給青年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和自由選擇的機會,但同時也給青年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工作與生活壓力。

二、對培養高校青年教師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青年教師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

優良的師德師風是高校教師履行職責的基本保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五十二條指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提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要全面落實《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將師德規范要求落實到青年教師日常管理之中。應主動促使以“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的師德教育成為青年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極探索典型宣傳和警示教育相結合的有效形式,通過開展專題培訓會和報告會、評選“師德標兵”和“師德建設先進集體”、舉辦師德論壇等方式提升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形成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的長效機制。要將師德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并作為教師績效評價、聘任(聘用)和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

(二)組建教學科研團隊,加速青年教師成長

根據教學任務與學科發展需要,以教研室、實驗室等為建設平臺,組建10人左右的教學科研團隊。組建教學團隊不是教師的簡單疊加和拼湊,要突出團隊的優勢,需要團隊教師之間在年齡、性格和知識結構上的互補,要優化組合,形成合理的梯隊結構。教師團隊的組建要有利于隊員之間的溝通、理解,有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減少內耗,提高績效。遴選教學科研團隊帶頭人是發揮團隊作用的先決條件。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團隊的核心人物。因此,要選擇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學術造詣高、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教學技能熟練、熱愛教學、治學嚴謹、人格高尚的教師出任帶頭人,組織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利用團隊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年教師,在團隊中不斷學習,從而達到加速青年教師成長的目的。

(三)以賽促教,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可以通過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使青年教師在“講、評、幫”的比賽過程中有一個總結和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并且使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授課技巧以及嚴謹的教學作風。可以使不同學科之間的青年教師彼此觀摩教學并且相互提建議,這樣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改進教學效果。

(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教師教育

教師是個專門職業,需要具有專門的理論和技能、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教育應采用學科專業訓練和教育專業訓練相結合的模式。學校引進教師主要是從學科發展方向和個人專業水平考慮,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專業訓練,沒有研修過師范生必修的教育專業課程,如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目前學校大部分的青年教師都是在多年的教學中慢慢摸索補上這一課的,也就是所謂的“自學成才”,這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新時代的教育已經不允許我們慢慢摸索,因此我們應該在入職教育中加強這個環節,請教育專家開設這樣的課程,作為青年教師在校培訓的必修課,使青年教師上講臺前就能掌握一些教育規律、懂得教育原理,能更快地成長為具有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技能都合格的教師。

(五)以老帶新,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自主成長型教師

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教育,要堅持“傳、幫、帶”,推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最近幾年來,盡管青年教師學歷層次較高,但他們缺少教學經驗,學校要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的作用,指派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對子,負責新教師的思想政治、業務進修、教學科研的引導和幫助,從思想、教學、科研等方面對青年教師全面指導和多方幫助,為青年教師的培養教育提供大力支持和有力保證。

在以老帶新的過程中,老同志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些重要的教學任務交給青年教師,讓他們搞公開教學、承擔教改實驗課題、擔任輔導員等,讓青年教師在教學第一線“唱主角”、“挑大梁”、“舉大旗”,在實踐中見世面、長知識、增才干,給青年教師施壓力,讓青年教師挑重擔,增強其工作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使青年教師逐漸成為自主成長型教師。

(六)改善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加強青年教師的心理疏導工作。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提高青年教師物質生活條件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的工資福利水平,改善青年教師的住房條件,重視青年教師的健康狀況。要從情感上感化青年教師,讓青年教師處處體會到組織的關心。此外,還要建立定期與青年教師談話的制度,各級領導要做到經常與青年教師談話,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排除他們的消極心理,幫助他們緩解過度緊張、焦慮、困惑等情緒,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七)加強制度建設,重在實踐,重在持續

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的制度建設,包括青年教師晉升制度、青年教師考核制度、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監控制度、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制度等。特別是要進一步調研,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激勵方法和職稱評價標準,給予青年教師公平、公正的評價和肯定。

高校要充分認識青年教師培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強管理,完善措施,重在實踐、重在落實、重在持續,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優秀、結構優化、素質良好、相對穩定、充滿活力和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青年教師隊伍,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注釋:

①.

②.

參考文獻

[1]王子猷,居艷,李曜.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教育的對策和建議[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2]鄒伍祥,淺談高校青年教師素質的培養[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7).

[3]張意忠.建設高校教學團隊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2).

[4]周勇,郭根榮.我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8).

[5]郝廣智.淺談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0(4).

篇(7)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應樹立創新理念

企業開展思政工作,為繼承與發揚我黨優秀傳統的重要渠道。雖然,社會環境產生了不斷的發展變化,然而我們仍舊應牢固的把持住這個政治優勢。即經濟建設越是飛速發展、時代環境越是變化,我們越是應堅守住政治陣地,激發其核心優勢以及價值作用。當然,我們也需要明確,倘若仍舊沿用傳統方式開展思政工作,則無法符合當前經濟環境需要。因此,只有樹立創新理念,積極開展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解放思想,不斷改革,方能真正提升經濟效益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實踐工作中應由現實入手,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符合企業個性特征,制定科學有效的實踐工作策略,提升企業凝聚力與向心力,打造內部良好的文化環境,方能提升企業整體形象,強化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內容創新

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的工作內容應不斷創新,時刻預防形式主義傾向。應切實落實各項工作內容,明確階段任務目標。對員工日常工作,應實時管控,預防內部滋生歪風邪氣。管理層應樹立公正、公平的思想,注重提升工作人員思政文化素養,永葆我黨政治優勢。再者,應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理論知識,在開展我黨理論方針以及有關政策路線教育的基礎上,還應對腐朽庸俗的錯誤思想以及觀念進行嚴厲的批判,大力弘揚科學發展的精神。

三、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方式方法創新

為優化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效果,應有效的轉變單向宣傳管理模式為多部門一同合作管理的導向教育管理模式。通過多重渠道一同影響作用,全面激發網絡化功效,尤其是內部網絡作用。針對新一代年輕人,龐大的網絡系統影響力更加強大,可借助網絡平臺積極的宣傳我黨思想路線以及方針政策,采用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的滲透到企業員工思政文化教育工作中。另外,應轉變以往填壓灌輸模式,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進行逐步的滲透。當前員工思想觀念、眼界認識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較過去有了明顯提升。企業工作人員通常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同時個人意識更加濃厚,已無法接納該類體現強制性的培養教育方法。因此,企業思政文化建設工作人員應積極的開動腦筋,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例如可安排豐富的競賽活動,組織員工了解學習企業發展歷史進程,游覽極具代表性的革命圣地,吸引員工參加唱紅歌比賽或是讀紅史活動。在激勵員工產生強烈愛國熱情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自豪感以及對企業的認同感,進而更加努力積極的工作、不斷的拼搏奮進。

另外,企業思政文化建設應由重點覆蓋發展成為全面覆蓋。新時期,企業思政文化勢必包含盲區現象,因此應認真細致的確保各方面工作不存在遺漏。杜絕生搬硬套,采用一致的模式培養教育各個不同階層、年齡以及思想認識的員工。

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工作應以人為本,樹立人本化理念。對員工日常生活應給予全面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員工只有在生活上輕松舒適、愉快歡樂,沒有壓力,方能積極的進取,全身心的投入到崗位工作中,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進而真正促進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工作全面的深入人心。

四、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工作機制創新

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工作機制的創新,首先應創建高效完善的工作系統,采用立體化的領導管理方法。在黨委組織引導下,政工團發揮骨干力量。同時將企業行政管理作為核心基礎,通過各部門的共同配合、齊抓共管,確保思政文化建設工作實現深入開展。另外,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控制管理方法,明確的進行分工,確保各項責任全面到位。思政工作管理體制,應確保統籌兼顧,體現合理規范性。應明確認識到,企業思政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要,但卻并非萬能的。因此,思政文化建設需要同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全面結合。還應積極的預防僵化以及刻板的現象。應在規范體制之中,靈活多樣的組織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工作。

五、結語

總之,企業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十分必要,可促進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贏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因此,企業管理層只有樹立創新工作理念,解放思想,促進思政文化建設工作機制、方式方法、實踐內容的全面創新,方能激勵員工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信任感、思想文化素質,提升企業凝聚力,強化生產經營管理效率,進而促進員工同企業真正實現共贏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卓.基于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問題分析與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3(34).

篇(8)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171-02

在環境藝術教育及其實施過程中,人們對相關教育的信念、價值及教育活動規范會形成基本的認知與思想,這些針對環境藝術學科教育教學所形成的主張與意識就是環境藝術的教育觀念。環境藝術教育觀念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自身也在不斷地變革與創新。特別是當下的環境藝術教育觀念通過對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揚棄與現實教育改革實踐的總結,提煉出了符合時代精神需要的新環境藝術教育觀念。這些新的環境藝術教育觀念具有內在的特色與規律,既是當下現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代表著未來環境藝術教育觀念與實踐教育的發展方向,對其特色觀念的研究與總結具有重要的學科發展指導意義。

一、環境藝術教育的特色觀念

從教育理論層面看,環境藝術教育的特色觀念包含兩個主要內容。一是促進環境藝術教育對象的個性化協調發展,另一個是形成環境藝術教育的特色化機制。現代環境藝術教育特色化的過程正是由這兩個主要內容互相作用緊密聯系而形成的。其中促進環境藝術教育對象的個性化協調發展是環境藝術教育特色化的最終目標,而形成環境藝術教育的特色化機制是形成環境藝術教育特色化的方法。沒有目標就失去了意義,沒有方法就不能保障目標的實現,方法為目標服務,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的實質就是實現教育對象的個性化協調發展。

從教育實踐層面看,要實現環境藝術教育對象的個性化協調發展需要著重做好兩個教育環節。首要環節是改變受教育對象一貫被動學習的狀態,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藝術課程的教與學之中,并在此過程中實現真正的自我表現與發展。只有這樣環境藝術的教育內容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獲得自己需要的、向往的、思索探求的,使受教育者在環境藝術的學習中獲得歸屬感,在學習及運用環境藝術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個性思維。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藝術的學習之中并形成獨特的個性思維呢?這就需要做好另外一個實踐環節,形成系統而形式多樣的特色化環境藝術教育教學模式,以實現學生積極接受環境藝術教育教學。在實際環境藝術教學實踐中,由于傳統程式化、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與教學形式,使得很多學生只對環境藝術課程中具有實用性、操作性等的感性實踐類課程保持興趣,而排斥理論、思維等抽象理論課程。由此證明在實踐教學中,特色化環境藝術教育教學模式的形成是實現學生主動學習、實現個性發展的保障。因此如何使受教育者不斷自覺地加強提升自身理論文化與綜合修養是環境藝術特色教育實踐中應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中的民族文化觀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在自己的歷史長河里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與精神特色。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大多數成員尊崇的最高生活準則,環境藝術教育觀念首先應將受教育者的基本精神生活規范涵蓋在本民族精神特色之下。環境藝術教育應當承擔弘揚極具個性精神化的民族特色教育責任,注重環境藝術設計本土民族化的引導。特別是在我國需要建立一套適應中華民族特性,適應本國國情的環境藝術教育體系,以本民族獨特的面貌培養本土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師。

不同的民族與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把從傳統中汲取的營養與時代需求相融合就會孕育產生符合民族與國家時代精神的新的極具個性化特色的藝術設計形態。經過歷史檢驗與完善的這種藝術設計形態,終將發展成為這個國家與民族未來的傳統成分。一個國家或民族獨特的環境藝術設計風格也將在這種循環中變化發展。因此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傳統設計風格的繼承發揚,應融匯于當今環境藝術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之中。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明與厚重傳統文化的國家,綿延發展幾千年的中國古代教育烙上了鮮明的民族傳統特色,現代環境藝術教育同樣需要保持足夠的民族特色,從而培養出蘊含中國文化特質的環境藝術設計師。

我國當下的環境藝術教育要實現教育的本土民族化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探求。一是注重環境藝術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成分。教育學生學習與環境藝術學科有密切關系的文、史、哲等承載著豐富傳統文化內容的人文學科內容,以保持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二是要對立統一地看待環境藝術教育中民族化與國際化發展的關系。如今文化信息全球化,環境藝術教育要堅持國際化與本土化相輔相成的結合發展,才能獲得教育體系中本學科獨特的地位與特色。具體來講,在我國的環境藝術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改變以往只注重環境藝術專業技能教授而輕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態度傾向。比如,可以通過逐年提高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入學文化分數線的方式來提高入學生源的文化素養水平;在教育教學模塊中增加與專業相關的傳統文化課程比重來強化傳統文化教育;通過選修或第二專業等形式強化學生的學科交叉學習能力;增強外語學習與信息處理能力;增強新技術新材料的獲取與運用能力等。其次,在環境藝術教育課程體系規劃中增加具有中國民族藝術特色的課程。比如,讓傳統工藝美術課程回歸到環境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之中。通過傳統工藝美術教育中的民族、民間工藝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傳統設計符號表達,在設計中自發繼承傳統設計精神理念,培養對民族優秀傳統的自豪情感。最后,努力轉變現有環境藝術教育中“重技巧輕理論”的教學態度。理論指導實踐,只有不斷豐富的理論素養才能使得設計之路走得更遠,因此在環境藝術教育課程規劃體系中需要強化相關設計理論課程的教育。這些理論課程包括與環境藝術設計學科密切相關的設計史類、方法論類、工程管理類、法律法規類等豐富內容。

三、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中的地域差異觀

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正視環境教育的地域性差異,保留并培養各地區不同的環境藝術教育特點。比如,我們國家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各地區環境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差異較大。這就要求各地區的環境藝術教育立足本地實際,保留各地方性傳統文化特色在環境藝術教育中的體現,尊重強調各民族文化傳統在環境藝術教育中的繼承發展。同時還要正視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所要求的各個地區學校環境藝術教育目標的差異性。教育真正做到立足本地為地方服務,實事求是地為本地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專業培養作出努力。環境藝術教育的地域差異特色還體現在合理布局各地區不同層次不同培養類型的環境藝術教育體系建設上。實事求是地分析本地環境藝術人才市場需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準確定位本地本學校的層次與類型,按照各自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只有扎根地區實際,挖掘區域特點,明確層次教育,專注自己的培養目標,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模式,才能讓自己的環境藝術畢業生被市場認可,才能教育出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師。

四、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中的校園文化觀

談教育就離不開學校,學校不同的教育環境會影響受教育者不同的個性發展。現代環境藝術教育同樣注重營造自己獨特的學校教育環境,抓好學科優勢突出環境藝術教育的個性化特點,這也就是如今環境藝術教育觀念中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心,是學校對各專業辦學理念的尊重與支持,它直接影響著各專業在學校中的辦學發展方向與方式,制約著學科的整體教育教學活動。良好的學校文化建設,經過長期的實踐發展,即可成為學校特有的文化風范。獨特的校園文化風范,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與特色學風的形成。由于環境藝術教育的獨特性,擁有環境藝術教育學科的學校,在建立自己的獨特校園文化時,應針對環境藝術教與學的特征支持幫助環藝院系建立獨立的與學科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思想方法體系,營造具有環境藝術教育獨特氛圍的院系文化。這些都將融合涵蓋在整個學校的校園文化體系之內,以實現各系科各專業文化既獨立又互相交融影響的協調發展。具體來講,可以豐富環境藝術專業及其相關學科的公共閱覽圖書量;設立專門的環境藝術圖書媒體資料室;定期舉辦環境藝術學術交流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規模的環境藝術設計比賽與作品展;積極主動聯合環境藝術設計市場企業,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實際工程設計實踐;建設具有專業文化特點的教學與生活環境等,以此來營造濃厚的環境藝術教育教學氛圍,突顯學校特色教育的文化特征。

綜上所述,形成環境藝術教育個性化的過程就是環境藝術教育的特色觀念。各個國家與區域的環境藝術教育要承擔繼承和創新本民族與地域文化的社會功能責任,就需要在特色教育觀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種層次的環境藝術教育體系要實現自己的培養目標,滿足設計市場需要,也需要在特色教育觀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個擁有環境藝術教育學科的學校要保障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同樣需要在特色教育觀念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校園文化與辦學特色。藝術教育中彌足珍貴的就是保持藝術本身的特色,在環境藝術教育中秉承特色教育觀念,實踐特色培養教育方式是環境藝術教育的重中之重。國外許多著名的設計大師們正是在學校或自我多種方式的特色教育理念下,形成自己的個性特征,堅持自己的信念與理論,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設計實踐,才創造出了那么多舉世經典的設計作品。相信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藝術教育特色觀念指導下的中國環境藝術教育,必將不斷培養出更多世界級的設計大師。

參考文獻:

[1]張武升.教育創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陳太明.美術教育學[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3]王受之.掃描與透析――世界著名美術院校教育叢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4]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漆德琰.澳大利亞環境藝術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篇(9)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引言

高校的體育教育不僅是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更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新方向。怎樣利用體育教育培養出符合時展的高素質、高涵養且心理健康的新型人才是目前體育教育者工作的重點內容。社會經濟發展與體育教育出現脫軌現象,學生心理與身體健康問題、有關體育文化問題是主要缺陷。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以表現體育教育的正面作用為主,從問題源頭找解決方法,做好與新時代體育教育相符合、相適應的戰略部署,這個策略在體育教育方面有積極作用。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新問題

1.當前高校體育管理制度較落后

高校學生在體育運動、活動中個性化發展潛力受到抑制主要是由于傳統校園管理體制下的考試評分制度與傳統體育教學制度。大多數學校只注重表面形式,屬于體育課的活動區域范圍小,還有一點是學生也沒有自主創建體育組織的經驗。同時,在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學校的教育目標和學生在學習與就業方面的巨大負擔,然后建設積極開放的校園體育教育目標難以成功,更不用說通過體育活動與他人進行交往了。絕大多數學校相比于表面形式主義,輕視了實際教育內涵。很多學校領導對于體育教育建設有輕視的傾向,追求表面形式的建設,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管理作風,對于建設優良體育教育的管理制度有消極作用,對于激發全體師生參與體育教學與活動有消極作用。

2.缺乏對學生興趣和鍛煉方法的培養

老師課堂的重點講解內容是技術與技巧,而對于有關體育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學生的人格培養花費的精力較少,有效數據顯示,據了解,很多學生還不了解田徑的主要內容,對于基本的理論知識也不了解,就知道一兩個最基礎的項目。學生們不知道,本身也不想知道有關體育的專業名稱和術語,在整個學期結束后,學生沒有學習到應該了解與認識的知識。目前我國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只強調基本技能、課程練習密度,而不論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這樣打消了學生想要鍛煉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平常學校的體育教育課程安排一般一周2課時,學生不能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學習與掌握運動技巧、能力,老師教授的理論知識淺顯,學生上體育課時都有一定程度上被動的參與情緒,鍛煉身體不能得到很好成效。

3.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缺乏

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樹立體育道德風尚目標是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實際情況的限制,教育部門對于體育認識的偏差嚴重,更有一些主管教學的部門將開展的體育活動視作累贅負擔,體育能夠增強身心素質狀況就好,談到體育意識觀念,很多人認為非專業人士對于體育教學的學可不必強化,所以,涉及到高校體育文化活動建設更少之又少,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資源非常匱乏。

三、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對策

1.優化高校的體育教學管理內容和方法

優化校園體育教學方式與手段是重點,重視日常體育教育,借助網絡資源、圖片資料、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組織學生現場觀看體育比賽或者組織學生利用電視平臺觀看直播,多層次、寬領域的進行體育文化教育,加大像程序教學、游戲教學、發現教學等興趣教學類創新方式的推廣。與此同時,教師要重視與應用現代化教學,比如多媒體教學、電化教學,綜合提升校園教育水平。

2.創新體育教學課程并培養學生興趣

以培養教育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結構,學校體育教學不僅應該教授大學生體育與健康的原理知識及方法,也應該讓學生學習了解相關體育與健康的技能,讓終身體育創造出我們的健康體魄,從運動中得到益處、健康。從體育教育內容結構說,體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于建設校園體育文化有積極作用。所以老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再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寓教于樂,用學生接受的方式教學,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與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加大理論知識的比例,增加有關如何科學鍛煉身體的理論知識、方式指導。比如在日常教學中的運動處方原理和運動生理效果體育理論也可以不斷展開。

3.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篇(10)

【關鍵詞】

高校藝術教育;素質教育;價值取向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教育的模式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21世紀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教學內容也從傳統知識的傳授逐漸轉變為職業發展教育、職業操作能力教育等。藝術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綜合社會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學內容。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教育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藝術認識,提升學生素質教育水平。

一、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兩者的概念

藝術教育以培養受教者的基本素質或品質為最終目的,促進個人智慧與潛能的激發,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從廣義上來看,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從狹義上來看,藝術教育是對培養藝術家或相關專業藝術人才而進行的教育。當前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對人類思想道德素質、個性發展、能力培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既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藝術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體系中的主要內容。藝術教育具有教育、認知、審美三大社會教育功能,這三大功能與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認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審美。當前,我國高校對藝術教育的全面認識與全面展開,是實現大學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正處于知識、思維、價值取向的重要時期,藝術教育能使學生思想得到凈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諧,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文化、紀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學校德育效果

藝術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藝術教育時,通過對學生講解藝術作品,促進學生審美觀念的樹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追求,使學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此外,藝術教育中會使用大量的優秀藝術作品作為學生的學習對象,而我國許多優秀藝術作品中飽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諸多題材的藝術作品,為學生提供了眾多學習對象,也讓學生在藝術作品描繪的場景中及藝術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華,從而豐富學生自身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相關腦科學研究指出,人體的左腦主要具有記憶、讀寫、計算、語言等相關機械功能,而右腦主要具備想象、情感、意志等相關非機械功能。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會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想象和創造,通過強烈的情感體驗來促進思維的開發和創造,進而促進學生逐步培養審美思維,提高審美素養。藝術教育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發散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思維形式上:發散性思維主要體現在藝術創作和欣賞方面;形象性思維和直覺思維是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多角度思維、內涵理解、價值判斷的基礎,也是促進藝術創新,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撐力量。同時,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是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又為藝術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在藝術教育中充分體會到自然科學的魅力,進而促進學生不斷探索、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高學生藝術審美

藝術審美是高校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藝術審美是學生理解藝術活動主題、藝術作品內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礎。藝術是連接人類思想及現實審美的重要途徑,通過藝術教育,能促進學生理解藝術的情感表達特征,進而提高學生提高審美情趣,以審美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藝術教育的教學形式與傳統教學內容有很大差別,藝術教育主要采取輕松、愉快的教育形式來調節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心理狀態。通過藝術教育,學生能獲得更多自我情感表達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

三、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取向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承載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者,高校教育必須認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其在素質教育的作用。藝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具體體現在道德素質、智能素質、身心素質三個方面。

(一)道德素質中的價值取向

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們遵守道德底線,具備很強的道德修養輔佐性。魯迅曾說:“美術可以輔冀道德”,美術的最終目的雖然與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術可陶冶個體內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讓人從生活中發現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質中的價值取向

科學與藝術分別作用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者相輔相成。科學能夠促進藝術的發展,而藝術包含著科學的普遍規律。科學難以到達的方面可通過藝術進行反映與掌握,從而把握豐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過藝術可以發現世界微妙的過程與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學生通過藝術可讓感情更加豐富,內心更加純真,藝術是個人心中折射世界萬物文明的棱鏡。藝術教育能啟迪學生的智慧,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自然事物中隱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可讓學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現實美、文化美的陶冶,并從中受到藝術技能的訓練。

(三)身心素質的價值取向

藝術教育作為美學的需要,不僅開發學生的個體智力,還會激發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機水平,形成一個高效能、高層次的調節系統。藝術教育能在美學教育中,逐漸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當前,高校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知美的現象,逐步養成鮮明的個性,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及表現,從而使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豐富、學生集體更具凝聚力。學生通過欣賞各類藝術作品,可表達個性的美學志向、意識及需要。此外,藝術教育還能促進學生將審美運用到生活中,積極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高校進行藝術教育時,可適當開展一些藝術活動和藝術比賽,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藝術的意識,提高學生身心素養。

四、提高高校大學生藝術素質的途徑

(一)結合課堂與課外藝術教育

藝術課程教學作為藝術素質教育的基礎,必須充分發揮其主要作用,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可以側重于繪畫、書法、聲樂等藝術門類。此外,還可開展輔助課堂活動,通過學生藝術研討、藝術觀摩等方式,延伸與深化課堂教學的內容。

(二)結合藝術訓練與知識傳授

以往進行的藝術教育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但技法訓練也同等重要,如繪畫表現、發聲方式的訓練等。在單純的知識教授下,學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且難以在實踐中運用課堂的教學知識,使得藝術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學習方式都離不開實踐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親身體會與實踐,才能深刻感受與理解藝術的隱性精神。

(三)結合顯性、隱性的藝術教育

課堂、課外教育作為顯性教育,對學生的藝術培養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隱性教育的方式。校園內的環境同樣可以傳遞藝術信息,可以對學生的素質的發展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

(四)結合藝術教育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檢驗學生藝術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過開展藝術比賽、畫展等活動,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的藝術表現方法與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高校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方法—以華僑大學為例

華僑大學在藝術教育中,采用多種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下筆者主要從教學模式突破出發,闡述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方法。華僑大學在藝術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徑教學形式。傳統藝術教學主要采取課堂教學,華僑大學進行教學模式突破后,教學模式逐漸走出校園,轉向社會。學校進行藝術教育時,會組織學生進行教育實習及觀摩實踐。其中,教學實習主要是進行班主任工作實習、課堂上課實習、課外工作實習等,促進學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進學生與他人交流溝通能力、自我表達能力的提升。華僑大學將教育實習安排在學生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如對于音樂專業學生,其實習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基本功、模擬教學、教育調研等。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校外相關教育實習單位,促進學生與中小學生直接接觸。在實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時也讓學生在教授中小學生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第二,在校內加強對話劇社、交響樂團、禮儀團、合唱團、動漫社、攝影協會、文學社等多種社團建設。讓學生自主選擇社團,激發學生藝術追求興趣,滿足學生的藝術需求,從而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藝術素養。學校在諸多社團成立后,各社團成員互幫互助、互相探討,并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相關比賽。如2014年,華僑大學音樂協會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項目出臺后,積極組織協會內成員排練節目,并在學校相關部門及校團委、學工辦等的支持下,在校內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員,并根據演員的實際狀況分為多個小組,排練多個音樂節目,進行團體表演。各小組成員在排練過程中不辭辛苦,積極面對困難,使得學校在最后的全國性表演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獲得了高度評價。同時,也使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提升了藝術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在藝術教育的內涵中可發現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受教者的基本素質或品質,是促進個人智慧與潛能,挖掘個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導向具體體現在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能素質三個方面。高校進行藝術教育時需通過課堂藝術及課外藝術教育結合、知識傳授與訓練結合、顯性藝術與隱性藝術結合、藝術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不斷提高校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徐磊 單位:華僑大學

參考文獻:

[1]李晶.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上一篇: 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 下一篇: 創業培訓會議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 日韩精品旡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电影 | 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