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43: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城鄉結合部的很多學生家長除了種田之外,大多數在城里打工,疏于對孩子進行習慣培養和思想教育。所以,城鄉結合部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但是,現在的很多課堂教學改革出發點依然是提高學生成績,甚至是唯一的目標。當然,這不僅是城鄉結合部學校存在的問題,很多高考名校也并未真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甚至根本就沒有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依然僅以高考成績作為自己學校發展的唯一招牌。就人的一生而言,決定一個人最終“勝負”的,絕不僅是掌握知識的多少,還有人的社會適應性和人的綜合素質等因素。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發個言那么簡單,而是要走出升學教育與育人為本相對立的陳舊思維模式,去培養人,促進人的發展。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這個問題從課堂教學改革來看,在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必須堅持“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實施,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只有把人培養好了,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也才是符合課堂教學改革的本意。所以,作為城鄉結合部學校的教師,肩上擔負著更為重要的育人功能。教師要通過在課堂上有效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生能在課堂中感悟知識的美、感悟人性的美、體驗進步的快樂,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在學習中,學生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同情心和愛心,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會逐步提高,也就越來越有教養。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既為社會培養了合格的公民,也有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讓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在遨游知識的海洋中把握做人的正確航向。
二、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
第一個方面的“靜”指農村孩子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相對較弱。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然而,在城鄉結合部學校農村學生多,由于生活環境的影響、掌握知識的狹窄,大多數農村孩子在眾人面前顯得靦腆、拘束,好像大方不起來,學習時表現在課堂上不善于溝通交流和積極發言;同時,一部分農村學生由于文化課基礎薄弱,導致班級兩級分化嚴重,上課常會出現“冷場”現象,致使合作探究等環節組織難度比較大,影響了課堂教學進度。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和教師要認真反思,想辦法讓這些農村孩子找到自信,讓他們敢于交流發言、善于合作溝通,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學校和教師要有正確的出發點,農村的孩子有發言的權利,也能夠培養出較高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抱怨。這就一方面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另一方面設置的討論問題要合理,既不能太難,也要有一定的高度;同時,針對農村學生的特點,要有意識地創造讓這些學生發言的機會。
第二個方面的“靜”指課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現在的很多課堂都提倡讓教師靜下來、讓學生動起來。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教育也是如此。一節常態課既要有動,也要有靜。課堂中如果少了思考就等于人沒有了靈魂,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如何讓學生在思考中體會腦力勞動的快樂、體驗智慧的神奇力量,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農村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影響及教育資源的不足,在思維方面更需要加大培養和提高。
三、轉變觀念,加強軟件建設
注重人文關懷是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理念和方法。黨的十七大在闡述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時又提出了“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些論述明確了思想政治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學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方法的基本理念
1.人文關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維度和終極目標
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命、價值的關注,是對人的權利的尊重,它要求要從多層次、多方面來滿足人們的感受和要求。轉變思想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牢固樹立注重人文關懷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征,摒棄過去那種忽視學生個體差異而采取居高臨下、空洞冗長的說教式、灌輸式思想教育的方法,將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學生內心,讓學生形成一種人本理念。
2.人文關懷方法與思想政治課具有內在契合性
創新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方法是現實的需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社會的轉型,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利益關系的多樣化,這些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學生的成長環境。因此,思想政治課也必須要適應新情況新要求,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和方法。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來看,其教育本質上是“一項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人、培養人和提升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從而使他們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人文關懷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發展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之后,國外的文化和各種思潮隨著西方的價值觀涌入國內,形成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主導,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由于學生正處于成長成熟的過程中,缺乏對歷史的了解和社會生活經驗,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尚在形成之中。當他們面對多元的文化格局、多重價值觀的沖擊時,難免會對西方文化產生興趣并受到其價值觀的影響。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創新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因而,實施有效的人文方法,積極探索人文關懷論,深刻反思傳統思想政治課的弊端和偏差,正確找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基礎,是提高現代中學思想政治課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方法創新的對策
中學思想政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我們認識到: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中學思想政治方法還需要進一步豐富、拓展和創新。
1.創新和強化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
人文關懷方法理念是對傳統的中學思想政治課理念和方法的創新和發展,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理念創新是方法創新的前提,人文關懷首先是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工作理念,在
指導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實踐中才成為一種方法。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樹立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時要貼近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解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困難出發,了解學生、關心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的生活,關心他們的進步,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使得中學思想政治能夠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建立確保人文關懷方法實施的長效機制
切實可靠的機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方法得以實施的重要保障,中學思想政治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把人文關懷貫穿于學校教育管理服務的全過程中,建構中學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的長效機制。首先,建立中學生的問題解決機制。中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會遇到學習就業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這就要求要加強調研,建立健全信息匯集和反映機制,使得教師能夠快速及時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學生的實際間尋求一個契合點。其次,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早發現、早干預是心理危機干預成功的前提,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
3.拓寬中學思想政治課人文關懷方法的路徑
對學生進行教育必須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首先,注重學生社團這一重要人文關懷途徑。在學生社團活動中融入人文關懷的理念,正確地培養和引導學生社團,規范對學生社團的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其次,重視校園網絡這一人文關懷的新途徑。以人為本,加強“虛擬空間”的人文關懷,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發展成學生滿意、師生互動的平臺。最后,校園環境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載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校園的人性化管理、良好的校園文化以及校園內設施的人性化設計都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思想情操、行為習慣、意志品質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強人文關懷方法的現代傳媒載體建設
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來說,應積極吸收現代傳媒載體發展的新成果,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主體的工作效率,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因此在進行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應積極將現代傳媒載體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方法中來,創新和發展與人文方法相協調的網絡載體。網絡載體是現代傳媒載體的代表,它的平等性和非強制性等特點與人文關懷方法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能夠克服在教育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逆反心理,增強親和力,從而提高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林靜.人文關懷:學校德育工作的另一種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5).
[2]高蕾.人文關懷:教育研究的價值趨向[J].理論界,2005(2).
[3]余小茅.人文關懷:教育研究的別一種思考[J].教育科學,2002(10).
[4]王春錫.人文關懷:學校教學的新價值取向[J].當代教育科學,2003(7).
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信仰教育教學的必要性
(1)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中,逐漸地理解和接受,并由思想上的相信轉化為確信,從而就可以升華為社會的信仰。
(2)教育教學的內在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才不至于形同虛設,才能為高校學子提供一種精神家園,才能為社會轉型期間社會的發展提供方向和精神動力,并以動機的形式來指導高校大學生的行為,從而引領社會轉型期間復雜多樣并相互沖突的價值觀念。
(3)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在國內外各種思潮影響下,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大學生思想活動狀況的選擇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應對非思潮威脅,鞏固指導地位的有效途徑。
二、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原因分析
全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研究高校各層面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有利于針對性地提出融入途徑。
(1)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的特點和性質,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素質參不齊,部分教師綜合知識缺乏,專業知識落后;部分教師政治立場不夠堅定,政治敏感性不強;部分教師愛崗敬業精神不強,對教學工作熱情不高;部分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缺乏表率作用,總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發展逐漸成熟的重要階段,也是他們“三觀”逐步確立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重要階段和關鍵時期的大學生,體力和精力處于最佳,獨立性逐步增強;認識能力全面增強。但部分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價值標準混亂、功利主義盛行、困惑與壓力加大、道德水平下降等現象。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與方法有待改進。現行的考核方式均以知識測驗為重點,對學生能力的考核多是一帶而過,而對于學生是否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形成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文化素質的考核,卻是流于形式、辦法不多。
(4)重視理論層面的考核,對于實踐層面的考核卻比較欠缺。現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側重于知識的講授,對于實踐能力的評判則幾乎沒有一個成型的測評體系,與此相對應的,在考核環節只注重理論知識層面,忽視學生實踐、行為層面的考核,這就勢必出現學用分離、知行不一的情況。
(5)僅注重課程的終結性考核,忽視了對學生的成長性和過程性評價。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只重視學生的期末成績,對學生平時的表現和進步考核得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與學、評價與被評價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促進。這樣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夠動態地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理論素養的提高,從而導致學生只重視最終的考試結果不重視平時的學習過程,只看重分數高低而不重視素質提升,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
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信仰教育教學的路徑
(一)不斷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政治信仰堅定,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較高的政治鑒別能力;必須理論修養較高,具備扎的專業理論素質和廣闊的知識面;必須具備出色的教育教學能力。只有對自己宣傳的意識形態堅信不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體力行的教育者,才能真正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任務。
(二)不斷發揮教育教學對象的主觀能動性
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達到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認真分析研究學生,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準確掌握他們的實際狀況、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科學地設計教學計劃、安排內容、有的放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力性。
(三)不斷增強教育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科學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不斷結合時代特征和實踐的需要,把富有時代氣息和創新精神的內容傳輸給學生,與其他各類課程同心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才能真正起到統一思想、激勵斗志,約束行為的作用。
(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黨的十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中央十六號文件也明確規定:“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當代社會已越來越趨向網絡化、現代化,促使高校學生工作向網絡化、精細化方向轉變勢在必行。而要真正實現高校學生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利用好大數據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定義
1.精細化管理理念
精細化管理是管理學中與粗放化管理相對應的一種管理方式,它是一種通過制訂科學組織制度,規范組織流程,調動組織中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組織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模式。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精細化管理能夠貫徹以人為本理念,不僅適用于企業管理,更加能夠適用于管理人、服務人的高校學生工作。
2.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
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和文件要求,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已提上議事日程。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指的是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根據時代和學生的特征,改變管理觀念,適應新的工作內容,在大數據的背景下,能夠實現“以生為本”,實現個性化管理的一種管理模式。它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利用科學化的方式和手段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精細化管理要求我們要改變原有的經驗定勢和常規思想,建立完備的數據庫模型,把學生工作的各個環節細分為有聯系的基本元素,并保持各個元素的有機聯系。精細化管理是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3.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思想
(1)理念先前化。以生為本,是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思想。管理的本質,是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能的過程。精細化管理的前提是理念的先前化,在大數據背景下,將學生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科學化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融入每個教學、行政單位的崗位職能、職責中去,實現精確定位,從而實現管理的具體化、明確化。再結合高校績效考核指標,通過運用定量化、標準化等手段,把管理工作簡單化、流程化、數據化、信息化,從而落實責任,形成優良的校園文化。把服務以及管理等工作做好,就是高校學生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的實質。
(2)過程科學化。在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要絕對區別于管理過程管控化,要深刻認識到精細化管理不等于細節管理。精細化追求的是一種服務上的精益求精,它注重細節和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精細化管理要求面面俱到、事無巨細。精細化管理并不是一定要覆蓋每一個過程,控制每一個環節,規范每一個步驟,具體到每一個動作,落實到每一個人員。特別是具體運用精細化管理開展高校學生工作,不能只圍繞如何將工作具體化、細節化,盲目地強調工作的事無巨細,這違背了精細化管理的初衷。
(3)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思想。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強調全員參與的管理方法,并沒有統一的運作模式,也沒有一套現成的管理體系或是管理標準可以直接遵循套用,高校學生精細化管理更是如此。無論是管理理念、工作要求,還是標準的量化、制度的執行方面,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應用都必須與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的管理思維、能力水平、學校職能部門分工、隊伍建設現狀等相適應,都必須遵循學校核心發展理念和規律。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高校實施精細化管理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要實現精細化管理,就必須以學生為本,在管理中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該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服務意識,建立精細化的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處理好思想政治工作與精細化管理之間的關系。
二、大數據在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綱要》明確規定,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學生工作管理可以參照企業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但是與盈利化為目的企業不同的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因此,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以期能夠達到“以生為本”的目的。
1.大數據在高校實施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方式
大數據應用就是利用數據分析的方法從大數據中挖掘有效信息為用戶提供輔助決策,實現大數據價值的過程。在高校學生工作的具體操作大數據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建立科學的學生數據庫,與“云互聯”相結合,進行數據儲存分析,為學生工作的長效科學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通過規范化的數據,篩選科學化的學生培養模式,提供可行性的分析報告。
2.大數據應用對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10-0059-02
一、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財務管理是一個企業對于其公司管理的核心步驟,因為其目的是通過一種價值形態對于企業資金流向問題進行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滲透和貫穿在企業任何的經濟活動項目中。那么,如何控制產品成本,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就是企業對于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發展市場經濟,就要講究如何進行市場運作,講究實現經濟的最大效益,講究降低成本謀求利益,講究進行公平交易,獲得平等競爭,而這一切都是和企業的目標成本管理工作分不開的。然而,財務管理也是對企業經營模式的一種有效的評價,還是監督企業經營和管理各方面環節的有效手段,更是企業進行未來發展預測和實施戰略決策的基礎和依據。現在各種企業發展離不開國際、國內市場對各個企業內部經濟的大力推動,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不斷進行變革和飛速整合發展的過程中,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進行各種財務活動和處理各方財務關系的一項重要的企業管理工作。所以,財務管理更要結合世界先進的各種管理核心思想和先進管理技術,并結合控制措施進行經濟分析,保證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順利進行。在當前企業管理發展的過程,財務管理自身具備企業管理的綜合能力強大,所涉及到的管理面廣、實時監督、快速尋找問題的三個特點,使得它在企業管理中處于總樞紐的位置和重要的中心位置,同其他管理相比較使它在企業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二、如何運用財務管理在企業的各項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轉變企業管理思想,更新企業的管理觀念
財務管理要想在企業的各項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企業管理的核心必須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位置,實行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就必須轉變企業高層對于企業管理的觀念和思想。必須意識并且認識到,財務管理關系是各種管理關系的集合體,企業中的各種經營活動項目都要通過企業財務管理關系來進行處理和從中協調,那么就要提高對財務分析重要性的認識,使得企業所有經營管理活動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最優經濟利益,企業的經營收獲最終要通過財務效益來綜合反映和整體體現。也就是說,首先,企業領導要把財務分析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來認識,在企業中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制度,通過分析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樹立新的市場思想、企業風險與企業收益對等思想,企業的資金流向循環思想、企業機會成本思想、企業員工財產意識思想、高端人才求賢思想、企業員工法制思想等,將企業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價值觀念的企業財務管理核心思想中的核心體系,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的創造和獲取企業最大經濟效益的帶頭作用。其次,財務管理人員要認識到搞好財務分析是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徑,要努力搞好財務分析,不斷提高分析質量,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而且企業要轉變財務管理的新思想導向“市場觀念”。市場經濟自身就代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意味著企業面臨更大的風險。生產經營是財務管理的手段,經濟效益是財務管理的目的。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要有具備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的綜合能力;在新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下,市場就代表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起步和終點,它是企業經濟管理效益的來源。企業要想生存,那就必須在市場的企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企業必須樹立圍繞市場為中心,緊跟市場改變的經營觀念,快速的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組織和調整企業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從而在真正意義上的做到轉變企業的管理思想,更新企業的管理觀念。
(二)構建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模型
在信息化發達的時代,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企業深化改革的必然趨勢。基于傳統的資金流管理是典型的傳統分散式的企業管理,由于企業沒有統一調配和監督,造成了企業內部銀行運行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也造成了企業財務數據難以實現共享的問題等。在這一系列的問題下,運用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預算、結算、決策的統一協作。
1.提高管理高層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認識水平
企業的業務經營范圍,有可能涉及不一樣的領域或者在單一領域進行業務,而不同的領域中企業的各項經營業務的板塊產業優劣和經營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異,所以特別是企業管理者,一定要對財務管理信息化有正確的理解和足夠的重視,以充分發揮財務軟件的性能,制訂出一套統一的財務管理標準、財務管理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使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為企業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2.財務管理信息化要適應企業的戰略部署以及IT規劃的要求
財務管理信息化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一塊,必須協同企業的整體戰略部署以及IT規劃。使協同后對企業財務資金的統一管理,在市場多元化、各種行業領域不斷細分的背景下,企業的整體的IT規劃能夠與企業發展戰略部署協同進行,可以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企業資金運作的透明度,還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企業的戰略目標能否通過IT規劃來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是否有一個完善的系統和結構化IT規劃作為支撐點,這關系到企業管理信息化實施的重要因素。軟件公司作為財務管理軟件開發的主體,應該不斷發掘企業需求,主動尋求與企業的合作,不斷改進和更新軟件技術。
3.財務管理信息化要適應市場環境的需求
財務管理信息化模型需要伴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的提高而不斷地進行自我優化和自我升級。企業內部要上下同心協力,在企業經營目標指導下,規范現代企業自身的財務會計預算體系。使財務管理信息化要能夠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對系統功能做出及時準確的調整,保證財務管理系統的擴展性,也保障了企業更好的發展。針對目前財務會計預核算體系存在的問題,企業要按照企業財務管理準則的規定進行規范處理,使輸入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客觀有效。
圖1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構建模型
(三)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學習,提高整體素質
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是財務人員隊伍,企業一定要有一支作風正派、專業精干、素質精良、結構合理的財務人員隊伍。要保證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和對企業的未來發展的決策著想。首先,現代企業要大力培養合格的信息化人才,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使財務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效的工作,并且在工作環境中對企業信息化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不斷進行創新,使企業的財務管理生產與未來戰略發展能夠走的更遠。人才是財務管理信息化成功之首,必須把人才的培養放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首位。其次,企業對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使企業的發展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進行。要增強企業人員信息化意識,廣泛開展信息技術和信息能力教育,提高企業廣大員工素質,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信息化人才隊伍。在新信息時代的催促下,企業快速培養更好更優秀的財務管理信息人才,與復合型的高、中級企業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來帶動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引領企業走向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去,使企業的效益從根本上改善。
三、結論
在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是國家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財務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核心,更是企業進行財務方面和企業發展控制的主要手段。隨著當前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提高,世界先進的各種管理核心思想和先進管理技術在當前各個行業領域的不斷實施并且應用,企業財務部門要與各部門管理的信息、思想、理念結合起來,綜合各種科學管理核心思想和先進管理技術進行更快捷、更精細地對企業進行分析和控制。因此,財務管理在全球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也越來越走向核心,開始讓越來越多企業所重視和運行,是保證企業健康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田金芝.金融危機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09).
[2]馬詩福.加強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關鍵[J].經營管理者,2010(17).
[3]蘇天國.關于企業財務若干問題的研究與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02).
[4]王怡蓓.發揮財務管理優勢,促進科學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0(03).
[5]于國術.域外開發企業應強化財務核算及管理[J].民營科技,2010(12).
[6]閆金英.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山西冶金,2008(01).
[7]王桂琴.淺談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3).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任美國德瓦爾鋼鐵公司總工程師的泰羅致力于企業管理改革的研究,創造了一套科學管理方法,并于1911年出版了理論著作《科學管理原理》,從而開辟了一個新的管理時代——泰羅科學管理時代。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之前的管理理論逐漸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弊端,因此現代管理理論叢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1泰勒科學管理思想的精華
1.1科學的作業方法
泰勒通過長期在現場觀察工人的工作情況發現工人消極怠工是因為工人需要自己思考工作的方法、選擇工作的工具等,而他們既沒有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所以就出現了“磨洋工”的現象。因此泰羅通過時間研究、動作研究等方法,對每一個工作環節進行反復研究,剔除不必要的人力、時間浪費,制定出精確的作業方法和作業程序。泰勒制定出科學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生產的極大發展。
1.2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的分離
傳統的生產活動是由工人全權負責的,工人則按照自己的習慣和經驗來做。一旦工作出現了什么問題,工人要承擔很多責任。泰勒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采用科學的方法來生產,而科學的方法就是找出標準、制定標準、按標準辦事。并且使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有專門的人負責工作的計劃安排,專門的人來執行這些計劃。因此在泰勒體制中就出現了管理人員、事件測定人員、教師、任務管理人員等以前舊體制下未曾設立的人員,這些人員與員工通過溝通來分擔責任。
1.3雇主與員工的雙贏
在泰勒以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雇主與員工之間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關系。他們的目光聚焦在如何“分蛋糕”上。但是無論怎么分都不能使雇主和工人滿意,因為蛋糕太小。泰勒提出雇主和工人之間可以是一種“非零和”博弈關系,管理要確保每一個工人和雇主事業的高度繁榮。這種觀點引導人們把目光從“如何分蛋糕”轉向“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使得雇主和工人由敵對關系變為伙伴關系,勞資關系的改進更加促進了生產率的提高。
1.4人本管理思想初見端倪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提出來以后,曾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科學管理思想把人當作會說話的機器,是對人權的侵犯。其實這是對泰勒科學管理思想的誤解。泰勒對工人會進行挑選,然后對他們進行培訓,使他們適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過程中對工人給予幫助,使雇主和員工之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就是對人性的尊重。
2現代管理理論
2.1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工業人際關系理論
泰羅的科學管理盛行了一二十年之后,日益顯示出一定的局限:重物的管理,輕視人的管理。這種以“經濟人”為基本人性假設的管理方式,在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有了實際提高的情況下局限性日漸顯露,西方企業管理在這種條件下客觀上要求尋找新的思想和方法。哈佛大學教授梅奧提出了工業人際關系學理論,其觀點是: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生產率的提高主要取決于工人的工作態度,以及他和周圍人的關系。
2.2二戰之后形成的現代管理理論階段——管理理論叢林
美國管理學家切斯特·巴納德區分了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克服了“社會人”假設只注重情感因素的片面性,而以“決策人”為基本假設和研究的出發點。因此他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創始人和奠基者。
二戰以后,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并與管理緊密結合,更多的現代管理理論應運而生了,主要的學派有:經驗或案例學派、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系統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等等。企業管理理論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且管理理論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組織內部,而是更多地把組織視為一個開放系統,注重內外部環境的互動關系。2.3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文化理論
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的停滯與不景氣和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的事實迫使美國人不得不從一種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世界,以尋求重新振興經濟的新對策和新出路。
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專家學者們紛紛開始研究日本的企業管理,進而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美、日企業管理比較研究熱潮。日本盛行的企業文化建設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是確保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從而掀起了企業管理中企業文化的建設。
2.420世紀90年代的管理反思與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管理人員數量的快速膨脹,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人們開始對已有的管理理論進行歸納總結和反思,紛紛采取措施開展轟轟烈烈的組織變革運動。1990年,彼得·圣吉發表了《第五項修煉》,提出企業如何通過系統學習進行自我調整和改造來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1993年,邁克爾·哈默和詹姆斯·錢辟合作出版的《再造公司——企業革命的宣言》一書,提出要從根本上反思業務流程,對其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以便在成本、品質、服務與速度上獲得戲劇化的改善。1992年威廉姆·戴維陶和邁克爾·馬隆出版了《虛擬公司》一書,引發了管理上的一場新的變革。
3科學管理原理與現代管理理論的聯系
(1)梅奧的工業人際關系理論其實是對泰勒科學管理理論中人本思想的擴充。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人階級生活水平的提高,泰勒的對人性簡單涉及的做法顯然不合時宜,因此人本管理思想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也就產生了工業人際關系理論。
(2)無論是企業再造理論還是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都有著科學管理理論的影子。20實際90年代由漢默、錢皮提出的企業再造理論在強調流程效率方面與泰勒的科學管理是一脈相承的。泰勒著重刪掉不必要的動作,而錢皮重在刪掉不必要的流程。戴明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以統計數據為基礎來提高組織效率,注重質量,反對傳統的終端檢測方法,主張在流程中保證質量不斷改進。這些都是對科學管理原理的繼承。
縱觀古典管理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叢林,我們不難發現眾多現代管理理論都是對科學管理理論某方面的繼承和發展,它們是一脈相承的。當代中國的大多數企業都還在采用泰勒的科學管理的思想,一小部分企業由于行業性質而對科學管理的思想稍加改變。迄今為止,科學管理在中國方興未艾。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2007.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he vagaries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ps to be strong larg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ci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and part of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Key words: enterprise; mentalit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cience;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中圖分類號 : C2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近30年中,中國的企業在經濟社會地位、所有制結構、經營機制、管理水平、經營管理觀念、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制度等方面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有企業在改革中不斷調整其自身的定位,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在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和領域中發揮其優勢和作用。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迅速發展和成長,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三十年中,我國的GDP平均增長速度已達到10%,中國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國在長期的發展和探索中,逐漸找到了適合本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全社會的一個共同認識。人是所有生產活動的操作者,是所有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的執行者。天時、地利易得,人和卻需要費一番心思,這才更加需要管理者對企業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一、員工心態決定企業高度
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機遇,更需要決策者或整個決策層對市場、企業、機遇的把握和精準判斷。除卻企業生存中所存在的客觀原因,一個企業能否“做大”,與決策者的決斷密不可分。
托馬斯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和想象力。職場中,積極的心態已成為尋求個人發展不可缺少的競爭優勢。又有人稱其為“黃金心態”,這是一種比黃金珍貴的、更稀缺的資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則事半功倍。無論在職場中的哪一個階段,準備功夫更能體現出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道,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招致憤恨。在工作中,經常會有員工因自身原因導致工作出現失誤,批評無法彌補錯誤,反而會使職員情緒低落,更加不益于去彌補、修正失誤。當然,給企業造成重大失誤,及行為出自惡意心理的員工,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理和懲罰。
無論基層還是管理層人員,都有可能成為企業的“核心員工”。就我本人來說,參加工作二十余年,其中十余年在做工程預算工作。對自身的正確定位,踏實認真對待工作,確保自身目標、行動與企業發展大方向有重要聯系,成為核心成員,并非難事。
二、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關系
企業經營活動是經營過程和管理過程的統一。經營是對外的,追求從企業外部獲取資源和建立影響;管理是對內的,強調對內部資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經營追求的是效益,要開源,要賺錢;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節流,要控制成本。經營是擴張性的,要積極進取,抓住機會,膽子要大;管理是收斂性的,要謹慎穩妥,要評估和控制風險。
經營與管理二者相互依賴,密不可分。忽視管理的經營是不能長久,不能持續的,忽視經營的管理是沒有活力的,是僵化的,為了管理而管理,為了控制而控制,只會把企業管死;企業發展必須有規則,有約束,但也必須有動力,有張力,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三、經營管理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重要性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門藝術。每個企業都因自身所處環境的不同,有著不同的管理方式。一個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必須要運用科學、有效地經營管理模式。在競爭激烈的當今世界,未來的戰爭是整個國家的整理較量,是實力戰,信息戰,科技戰,教育站,更是經濟戰。《華盛頓郵報》曾刊登的其專欄記者杰克?安德森和戴爾?尼阿塔文章中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是一場經濟戰。在未來戰爭中能否取勝,就看各國的綜合國力,其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具有策劃、組織用人、指導、控制等五項作為高層的經營管理者的任務,指導企業全盤性的活動。縱觀中外企業成功要訣,無一不是高度重視企業管理,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不斷創新。例如二戰之后的日本,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國之狹小,資金貧乏,日本的有識之士,根據本國經濟基礎和資源以及世界經濟形勢提出了“貿易立國”,迎來了日本所謂“第二次遠航”。日本在科學技術方面適時采取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吸取”戰略,在借鑒、消化的基礎上尋求創新。進入80 年代,面對世界新技術的挑戰,日本制定了“科學立國”戰略,力求實現所謂的“第三次遠航”。在不到30 年的時間里,日本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和科技發達的大國。究其原因,用日本人話說是得益于智,我個人認為是日本人采用了較為科學的經營與管理戰略,這些戰略有力的推動了日本的生產力水平以平均5 %的速度向前發展。
歷史經驗證明,無論是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是一些成功的企業,其經濟效益之所以好,靠的不單是先進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嚴格科學管理所至。例如利益是刺激人們產生思想動機的動力,企業效益給企業和人們所帶來的利益可以刺激人、激發人,使人萌發欲望沖動。管理經營者充分利用這一點,科學管理使員工產生對企業效益的追求,形成利益關心和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相關等意識,繼而激發其個人工作熱情,最終上升為整體員工對企業效益的追求。
經營管理的模式及具體操作
(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對立統一性
企業內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由于利益追逐而形成的多樣化競爭也增加了企業競爭的復雜性,決定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性。企業要想在行業競爭中取勝,必須嚴格執行科學管理制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對對立統一體,企業生產的根本性目的是在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只重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不擇手段的圍繞這一目標,造假,冒名,劣質生產,也許能維持一段時間中企業的經濟效益,但絕不會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在經營管理中兼顧兩種利益,甚至有時以社會效益為主,而以失去較少的經濟效益為代價換取一定社會效益的作法才是一位高明的企業家嚴格科學管理之所為。
(二)科學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戰略
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國際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無論是石油危機,還是十年一襲的全球經濟危機,都深刻影響了國際大環境。從80年代開始,美國企業開始大規模的重組革命。9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也的第也陸續展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管理的目的不是擊敗對手,而是實現建立起強有力的集成管理系統,從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整體競爭力。
1.20世紀80年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促使全社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資源和保持生態環境協調一致。讓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資源環境。人們將綠色、環保積極應用到生產生活中。企業的綠色管理理念的提出,是進軍全球綠色消費市場必須實施的管理戰略。綠色產品開發、綠色生產過程、綠色經營理念,節約資源,文明施工,建立綠色運行機制。
2.企業要把核心產品、核心人才、核心客戶(顧客)和核心市場放到企業管理的核心位置。突出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突出人才開發和科技創新,培育核心人才。通過激勵等有效手段,占據核心市場,接手大工程,贏得更多訂單,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任何一個企業,要實現發展,僅僅依靠內部積累是不行的。必須通過外部擴張、兼并和發展。例如海爾公司專門有一個企業文化中心,研究海爾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這些人員還負責對一些因管理經營不善而導致垮塌進行調研,并對其進行兼并、收購。這種擴張短期內是低成本的,但前期調研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以避免企業為兼并錯誤而蒙受損失。
4.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知識經濟時代,新的技術、市場、發展、制度的產生。首先要有新的思想。有了新思想,才有新的制度,新的管理經營理念。每位企業家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懂得如何經營管理,更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長遠的、戰略的、全面的發展新思路。
一個企業領導、管理者能否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不斷擴大規模企業,使企業做強,做大,關鍵是看其經營模式是否正確,管理理論是否科學。管理者在深刻了解企業競爭緊迫性的同時,更應真正認識到企業中正確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及時改進方式、方法,讓企業乃至中國經濟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瞄準日本財團》,作者白益民,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2、《人性的弱點》,戴爾?卡耐基,出版社:人民發展出版社
關鍵詞 ,開展好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論文即從如何服務為先,做好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展開探討。
關鍵詞 :疾控中心 思想政治工作 服務為先
思想政治工作是疾控中心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適應形勢、與時俱進是決定其能否有益、有效開展的基礎,能否打造優秀單位文化和增強單位凝聚力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標尺。當前形勢下,疾控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在如何更好的服務于營造和諧氛圍、建設人才隊伍和加強行政管理上做文章。
一、打造單位文化,轉變工作作風,服務和諧氛圍營造
在構建和諧單位氛圍中,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在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構建和諧單位氛圍提供思想保障。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打造單位文化上發揮作用。一個單位或者說企業的文化指的是單位內部共有的價值觀、信仰和習慣體系,是單位特有的文化形象和推動單位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疾控文化即是疾控中心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的價值、觀念、精神、品質,積極培育和宣傳本單位疾控文化,能起到凝聚人心、正確引導等作用,成為單位發展“正能量”。思想政治工作在疾控文化打造中可通過提煉、確立并宣傳單位精神,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增強團隊凝聚力和職工歸屬感等方式發揮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加強疾控中心民主管理上發揮作用。通過加強中心領導班子的政治修養,提高其整體政治素質。在單位重大決策上實行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科學性。同時,制定出臺、建立健全各項相關規章制度,用制度保障職工能依法行使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充分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以增強其責任感,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二、倡導以德為先,引入競爭機制,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而疾控中心的核心競爭力正是來自于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這就決定了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務于人才隊伍建設。無論是管理還是專業技術人才,合格的首要標準就是“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發揮使各類人才充分、正確認識疾控工作的意義,幫助其樹立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強化其服務意識上發揮作用,注重其專業、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其次要在各級各類人才的選拔、任用和管理上要引入競爭機制,確保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保證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還要為各級各類人才的繼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科研環境和發展、提升機會,如強化科研設施建設,提供充足經費保障,落實各項政策、待遇,鼓勵支持學歷教育,提供進修、深造、交流機會,加強培訓等,以充分調動人才隊伍的工作、創新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通過以上方式服務于疾控中心人才隊伍建設,有助于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備、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骨干隊伍,為中心工作開展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三、把握正確導向,規范規章制度,服務加強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推動和保障整個疾控中心各項工作協調、順暢開展的“中樞神經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導向、調節、保障和激勵的作用,即引導職工做出符合單位文化的正確行為方式,用來“軟化”行政管理的“硬約束”,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有一個和諧的環境氛圍,通過正面宣傳發揮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因此,疾控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將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行政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中,如用制度保證民主集中制的實行等,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政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建立統一的考核評估體系,實現布置、督查、考核、獎懲的同步開展,使疾控中心思想政治、行政管理等各項工作的要求得以同步落實。第三,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保證行政管理工作的正確導向,例如對行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特點的工作,要及時掌握職工思想動態,通過疏導、協調、理順,把握住正確導向,恰當處理好各類關系,為該項行政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打好基礎等。
綜合以上,“服務”兩個字是當前形勢下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重要抓手和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泰勒作為一名鋼鐵公司的總工程師,長期觀察工人工作的時間、動作,發現工人在工作的時候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于是他試圖創造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力圖改進管理,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說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誕生是人類管理學科的一次質的飛躍,對西方各國的工業生產產生過巨大的推動作用,使生產力有了空前的發展。其原理的很多方面在對于管理并不完善的中國企業來說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淺析科學管理原理的主要理論
1.科學的工作方法與工具
科學管理原理是來源于實踐的,它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工人工作的情況,發現工人在工作中出現的“磨洋工”現象的原因。泰勒對工人工作的時間、動作進行了反復的研究,制定出科學的工作方法,并完善了工作所使用的工具,然后使以后的工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都形成標準化,這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
2.科學的挑選工人
將最適合的工人放在合適的工作崗位,由以前的工人挑選工作變為現在的工作挑選工人,做到人盡其才,進行適當的培訓,使工人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3.將管理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
泰勒的管理體制中出現了傳統生產活動中沒有的管理人員、事件測評人員、教師、任務管理人員等,他們和工人互相溝通來共同分擔工作責任,促進生產的發展。這樣就解決了工人承擔過多責任的問題。
4.將于工人之間的監督關系轉變為協作關系
泰勒認為雇主和員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雇主與員工之間對立關系持否定態度,科學的管理是要確保雇主和工人事業的高度繁榮,應該是雇主與工人之間的關系變成相互協作的伙伴關系,這樣的勞資雙方關系的改進大大提高了生產率。
5.注重激勵對工人工作積極性的影響
泰勒發現,如果說一次酬金要等到一個多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才發到工人手中,那么沒有人會保持工作的積極性,他指出,要有效激勵工人的積極性,就必須在工作完成之后及時進行激勵。而且他認為激勵的手段可以多樣化,福利和晉升等都可以作為激勵的一方面。
二、科學管理對我國企業發展的意義
1.推進生產流程的科學化和標準化
科學的、標準的生產流程是產品質量的最有力保障,這正是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在追求企業數量的同時更需要追求企業的質量,創造出世界名牌,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畢業借助科學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全面推進生產流暢的標準化和科學化。
2.有效的員工培訓
泰勒在100年前就提出了需要對工人進行科學的培訓,這種思想在西方企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然而在中國的企業里,員工的培訓工作做得仍然很不到位,企業在培訓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即便是將培訓列入企業日常工作中去的部分企業,其培訓的效果也讓人難以恭維,這樣就是我們的企業缺少與西方大企業競爭的實力。
3.豐富多樣的激勵手段
泰勒提出的差別計件工資實際上就是一種激勵,在我國的一些成功的企業,激勵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就整體來看,我國企業的激勵狀況卻不容樂觀,具體存在以下幾點缺陷:一是,激勵手段單一;二是,激勵的資金落實時間過長,泰勒在100年前就提出激勵的及時性,而在許多中國企業現在仍然難以實現;三是,激勵的不恰當性,要在合適的時間給予合適的對象和適合的激勵,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正確執行企業的激勵,才會最大程度地緩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勞資矛盾。
4.將合適的人放到適合的崗位上
泰勒提出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應分離,在100年之后的今天,這個思想仍然具有現實的意義。在企業的內部要有明確的分工,不能讓生產技術專業的人員去管理公司的財務,同樣也不能讓人力資源專業的人員去知道產品的生產。然而缺乏明確的分工這一點在當下的中國企業仍然屢見不鮮,比如,對于礦山類企業來講,給企業創造利潤的單位就是采礦單位,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要想晉升高管層就一定要在采礦單位工作過,這就出現了采礦專業的人才去管理財務和人力這樣的不合理情況。這就要求我國企業要有明確的分工,將合適的人才放到適合的崗位。
參考文獻:
[1]泰羅著,蔡國上譯.科學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2][美]彼得?W?德魯克.管理的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周三多,陳傳明,魯明鴻.《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G251
精細化管理認為管理是由細節構成的,講究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力求最優,強調一個持續改進、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高校圖書館工作和服務中實施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為廣大師生服務。 一、高校圖書館開展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細化管理是實現圖書館科學管理的必由之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富有創造能力的勞動者和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為順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高校不僅在教學層面上深入改革,同時不斷探索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進人才培養目標更好的實現。實施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強化圖書館的職能作用,滿足廣大用戶、讀者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需求,是實現圖書館科學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圖書館適應高校改革發展的選擇和要求。
2.精細化管理是提高圖書館人力資源效益的需要
加強圖書館精細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服務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改進。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規范化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常規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獲取最大的績效。實行精細化管理后,每位員工都清楚自己的職責、權限,知曉工作的內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內耗損失,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通過推行精細化管理,能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他們的執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強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圖書館服務至上、服務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圖書館精細化管理的實現途徑
1.確定“精、準、細、嚴”的工作思路
圖書館精細化管理的本質就是對圖書館戰略目標分解細化和落實,使戰略規劃能夠貫徹到每個環節并發揮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個字可以概括:精、準、細、嚴。“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圖書館員工對待工作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使工作達到“更好”。“準”即準確定位,是指對圖書館的每個部門、每個崗位的職能與職責都要做出具體、清晰、明確的規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規范清晰,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機銜接。“細”指細化目標,是指把每一項工作一層一層地分解細化,明確各個環節和關鍵控制點,最終使責任指標落實到具體的執行者。“嚴”指嚴格考核,是指對照精細化管理的具體、量化的標準,對圖書館員工進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結果進行獎罰。
2.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
制度化、規范化是精細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圖書館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體系。高校圖書館管理體系的制度化、規范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規范圖書館內部管理的制度體系,也就是圖書館員工必須遵守的各項工作規程、規章制度,以此來制約和規范員工的日常服務工作和言語行為,培養員工遵守制度規則的自律意識和文明服務行為,并在其違反時進行處罰。二是建立完善的規范圖書館工作服務對象的行為制度體系,也就是讀者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規定,以此來制約和規范讀者的行為。
3.樹立執行有力的工作作風
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制度體系,員工行為就有了標準,考核時就有了考量的依據。但要真正做到精細化管理,僅有制度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實到位。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抓好基礎管理,不斷規范和加強基礎管理工作,系統梳理管理流程,彌補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項管理活動按照制度、流程、標準執行,同時整個工作過程要有記錄、有監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規定進行考核,考核必須定量準確,實施及時,同時還要按照有關規定兌現獎懲,以強化責任的落實,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和系統化。
三、高校圖書館精細化管理應避免走入誤區
1.要避免過分注重“指標”,過于強調“量化”
精細化管理要求將任務分解,責任到人。在圖書管理工作中,不僅要將任務分解,還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與各崗位的要求和員工的個性特點相匹配;不僅要明晰各崗位的職責,還要注重協調各崗位的關系,使各崗位有機銜接,協調運轉;不僅要注重工作的規范,還要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使員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暢,自覺履行義務,積極主動工作。這樣才有利于目標的圓滿達成。
2.要避免過分糾纏“細節”,將“強調細節”變成“繁瑣化”
精細化管理強調細節,認為“細節決定成敗”。但是,不是所有的細節都對全局有決定性影響,只有關鍵性因素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細致,規范越細密越好。過細的規定不僅束縛了員工的手腳,也給考核增添了負擔;同時容易導致部門之間、員工之間協作精神下降,彼此隔離疏遠;還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該過分關注的地方,結果陷入繁瑣的具體事務中。因此,在學校圖書館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點,整體把握,兼顧細節。既從小處著手,著重解決影響圖書館管理效益的瓶頸,又從大處著眼,注意統攬全局,實現戰略目標與細節處理的相互促進,有機統一。切忌舍本求末,陷入一味苛求細枝末節的完滿,而忽略大局意識、全局意識的誤區。
總之,高校圖書館精細化管理是一個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和長期發展的過程,是一個長遠的發展目標,需要不斷去研究、實踐、完善。在實際工作中,要將精細化管理理念真正滲透到圖書館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和每一個員工身上,使之高標準、高質量地履行好所承擔的每一項工作,有效落實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只有這樣,圖書館管理才更加科學、規范和高效,各項工作才能不斷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