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43: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基礎性技術創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經濟的發展,與之匹配的藝術設計專業也迎來了一個空前發展的大好時機,現在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一般分為視覺傳達、環境藝術、工業設計、媒體設計、動畫設計等主要的幾個專業方向。藝術設計是以平面、立體、色彩為主體元素的視覺創造行為,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體系的研究就是對平面、立體、色彩等元素的教學研究。
一、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而產生發展的,在我國本身的發展時間并不長。目前,中國的藝術設計基礎體系大多還在延續著本專業剛建立之時的體系,二三十年過去了,相比變化并不大,這樣的狀況對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是無益的。由于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產生晚,當時沒有完整系統的體系,早期的藝術設計專業辦學多受繪畫藝術的影響,基本上是照搬繪畫的素描、色彩,來建構藝術設計的課程教育,繪畫中要求的寫實性的訓練主導一直未變。在此期間,德國包豪斯設計體系傳入中國,因當時對該體系了解不全面,簡單的引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教材翻譯,套用到中國的設計教育中,難免會有一些貽誤。當時最有意義的還屬平面、色彩、立體這三大構成的引入,但一直以來此三大構成在多方面仍顯不足,很多原理照本宣科,三大構成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一直未得到完善。
從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教育方面來看,在西方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引進中,傳統的工藝美術課程被大量縮減,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基礎體系變得七零八落,后來間接導致培養出的年輕設計師對于中國傳統工藝和文化的失落和不認同,這樣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弊端已經非常明顯。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在多方面躋身于世界前列,工業化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與成熟,這是對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的巨大推動力,中國的藝術設計教學該如何發展?一套完整嚴謹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該如何建構?這都是值得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的創新導向
根據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情況,很多院校的設計專業都正在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必須要借鑒世界藝術設計專業中優秀的教育觀念和系統的基礎體系,深入理解作為核心的包豪斯設計教育的內在理念。更要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探索更適合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1、從繪畫走向設計的基礎體系
從當前的基礎體系來看,眾多的院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還以素描、色彩等繪畫基礎課程來進行學生的寫實性訓練,但是從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來看,這種寫實性卻沒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一般在入校前就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寫實性訓練基礎能力。學生在校從事專業學習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相對于寫實性的訓練,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基礎課程。
在分析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特性之后,我們必須建立有明確導向的基礎訓練方式。可以對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課程進行改良,減少繪畫寫實性的訓練,增強藝術設計特色的基礎造型與基礎色彩,或者增加一些與后續專業關系更密切的基礎訓練,比如強化三大構成的課程教學,并且針對專業方向的特點,更加強調專業實踐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基礎課程中就能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2、講求延展性和發展性的基礎體系
常規的藝術設計基礎體系諸多的課程多是各自為陣,不能組成系統化的課程教育體系。特別是基礎部分和專業部分的聯系不夠緊密,常導致學生在基礎部分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在專業部分又會因為基礎部分對應不強,導致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所以建立與專業課程合理搭配的基礎體系,能夠使學生的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盡量避免傳統的單一課程模式帶來的眾多弊端。
在本專業的課程教學安排中,體系的延展性和發展性要體現在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形成一個互相關聯,互相銜接的完備體系。專業學習中的每一門課程都應該是有明確目的的,必不可少的,能夠承上啟下的。完備嚴謹的基礎體系能夠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學習。
3、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是強調實踐性,專業學習的能力和知識都必須用實踐去檢驗。我們在對教學目的進行系統分析后,在專業基礎體系的建構導向中,必須注意到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這三方面的課程結合。
在基礎體系的建立中,要重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性課程,以及材料工藝等應用性課程的前后銜接,這些課程是通往專業實踐的必由之路。這種關聯性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不斷貫穿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要體現在手繪、軟件、攝影等具體實踐項目中。讓基礎體系與社會需要與專業發展聯系起來,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培養出優秀的藝術設計應用性人才。
轉貼于 三、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
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的構建,要形成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個方面為關聯發展的承接關系。基礎體系的創新主要在于基礎二字,主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除了掌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之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專業能力,而且應對于專業的后續學習有系統的理解與展望,使學生在基礎體系的創新性轉變下更加熱愛自己的藝術設計專業。
根據這些創新思路,我們在基礎體系的構建上必須立足課程本身。對傳統的課程進行改造,許多發展自工藝美術教育的課程,是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一種延展和體現,需要對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進行改變,構建民族化的現代設計語言。對不合理的課程進行刪減整合,舊有的一些課程因教學目的和要求和現代設計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這樣的課程必須進行合理的刪減或整合。加強重要課程,完善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學時,注重課程后續發展,以及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關聯和銜接。發展新的課程,完善基礎體系,適應新的設計領域,不斷進行創新,引領這種時代的變化。
綜上所述,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應當包括系統化的設計造型、設計色彩、三大構成、圖形圖像等課程,在課程教學要求上必須貫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基本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材教案等多方面也要進行有益的研究和創新。立足于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實,借鑒西方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課程,結合我國的藝術設計實際情況,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進行探索與創新,我們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將長期伴隨著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培養出一批批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瑩.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訓練[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
[2]任戩.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程[M].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
[3]李硯祖.外國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理論回顧與分析
2.1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與后發技術追趕的歷史經驗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耗費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2]。“戰略性”強調該產業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能夠實現產業主導技術突破所帶來的潛在市場需求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新興性”強調產業技術的先導性,認為該產業處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及成長初期,核心技術和主導設計都不成熟,技術和市場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3]。對于后發國家而言,技術變革的有利時期通常是在技術的初創期甚至成長期,由于該時期發達國新的技術體系處于初創階段,產業進入壁壘低,技術創新的盈利機會和增長潛力大,因此存在技術追趕的“機會窗口”[4]。因此中國做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旨在通過掌握新興產業的領先技術為改造傳統產業提供優勢,從而完成跨越式發展,實現對發達國家的經濟追趕。
2.2自主創新與后發國家技術追趕路徑
傳統追趕理論針對后發技術追趕的研究,基于后發國沿著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既定技術軌道的追趕情境[5]。國內學者陳勁1994年提出自主創新,并認為發展中國家技術引進的終極目標應是實現更多的自主技術創新,提高發展的競爭性與持久性[6],國內外研究把自主創新分為三種模式: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本文以高端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中的典型企業為樣本,結合中國情境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內高技術企業技術趕超的路徑“是什么”、“為什么”;分析在后發追趕情境下高技術企業技術能力提升與技術趕超路徑模式,為高技術企業技術趕超提供理論借鑒。
3研究方法
3.1案例企業選擇
案例對象選取基于以下標準:①行業有一定分散性,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子行業,以提高研究結論的普適性;②被選擇的樣本與研究主題高度相關,使案例對象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終選擇了兩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車)、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
3.2案例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案例調研采用半結構化訪談進行,結合媒體報道、專業雜志、文檔資料等二手資料作為信息來源,通過多樣化的數據來源進行三角驗證。案例分析采用模式匹配和時間演化相結合的方法,以高新技術制造企業的技術創新實踐為主線,從縱向維度描述不同階段每個案例主體的技術能力演化過程;再把兩個案例進行對比。圍繞核心問題“高技術企業的技術趕超路徑是什么”,其關鍵影響因素、相互關系逐漸顯現出來,主要有:技術環境、技術能力、技術來源方式、技術戰略等。
4案例描述及分析
4.1政府引導下的高鐵產業趕超路徑:“引進—集成—創新”
(1)高鐵產業的整體技術環境。大規模發展高速鐵路,是中國在能源和環境約束下解決交通運輸供給不足,同時帶動大批高新技術和相關產業、制造業提升與發展的戰略決策[7]。法國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高速鐵路研究的國家,同時善于技術引進再創新的日本通過積極與法國合作,引進法國技術創新的先進成果,集中力量對引進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在短時間內對高鐵技術進行了系列改進與創新。此后英、德、美國等在該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與技術追趕,這些發達國家在較長時間內,形成對高鐵技術的國際寡頭壟斷格局。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高鐵技術體系是日本新干線、法國TGV和德國ICE三大技術體系。(2)中國高鐵技術的發展與趕超過程。中國高鐵及車輛技術的研究經歷了近20年的里程。以2008年為分界點,將國內高鐵技術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0年至2007年,該階段前期主要依靠國內企業自主研發進行技術突破,后期鐵道部決定轉而采取國際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路徑,有針對性地開展德國、日本、法國的高速動車組的引進消化吸收。從2004年開始經歷了整機進口、零部件進口、整機組裝、技術消化,提高國產化率的過程,中國北車積極消化吸收引進技術所蘊含的隱性知識,采用先模仿、再創新的方式,短時期內縮小了與國外的技術差距,建立了時速200~250公里技術平臺和動車制造體系。但是制造能力并不等于創新能力,當時中國北車在高鐵車輛國產化改造中,對高速列車的九大核心系統的認知,還停留在參照引進的圖紙從事低水平的研究階段。第二階段從2008年至今,實施《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進入以自主創新為主的階段[7]。這個階段可以用兩個跨越式臺階來描述高鐵產業技術創新:第一個跨越,自主研制時速350公里動車組,主要解決高鐵技術系統耦合引致的技術需求,可以看成在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進行的技術優化,依靠國內技術攻關,中國高鐵在轉向架技術、輪軌動力學、車體結構等影響列車提速的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第二個跨越,突破了時速380公里的新一代列車,同時依托時速500公里高速列車試驗的技術需求,開展高新技術在應用中帶來的基礎理論研究,在氣密強度、振動模態等十大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8],上述關鍵技術的突破,標志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技術集成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通過集成世界4種最先進的高鐵技術,我國高鐵產業具備了產品完全自主開發能力、低成本進軍國際市場優勢。依托國家大型建設項目,在鐵道部的引導下,國內高鐵企業成功實現了對世界高鐵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通過技術引進,高鐵企業搭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鐵產品技術平臺,最終完成了高鐵技術的跨越突破。通過對中國北車與國內高鐵企業研發、制造能力的各階段觀察,發現中國高鐵企業的技術能力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一定積累水平的初始技術能力階段(第一階段);持續改進與發展技術能力階段(第二階段);復雜產品的系統集成創新能力階段(第三階段)。中國高鐵產業的成功趕超是在科技部、鐵道部和行業部門協同下組織實施,鐵道部通過統一向國外招標,一攬子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然后根據高鐵所需要的項目性質,通過大型骨干企業、科研院所、高校、核心配套企業等組成各項目聯合體;形成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國家科技項目經費為牽引,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各創新主體的作用,把多方技術創造性地集成;最終依托國內巨大運輸市場需求,使高鐵產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突破。據此提出以下命題:命題1:對于具備一定技術積累、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選擇引進產業帶動效應大的重點技術,通過技術消化吸收,強化集成創新能力,這是后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的重要切入點。命題2:以國家科技項目經費為牽引,由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建立協同創新平臺,集成優勢創新資源,是實現復雜產品系統創新與技術趕超的關鍵條件。
4.2中興通訊的技術趕超實踐:“跟隨———引領”模式
(1)產業技術環境分析。電子信息產業是創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廣、滲透性最強的高技術產業,作為科技主導的產業,它的首要特點是研發投入多、科技含量高、更新換代快,技術環境整體處于復雜與高度不確定性。在國際經濟衰退背景下,中興通訊和華為逆勢增長,在市場份額和專利權上都有重大突破。中興通訊2012—2014年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球前三,當今已擁有超過6萬件全球專利申請,1.7萬件已授權專利[9]。作為信息通訊領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成功實現了技術追趕和多項突破,進入全球信息通訊企業第一方陣,居于引領地位。(2)技術追趕與超越歷程。電子信息產業屬于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中興通訊從技術追隨者、局部領先者、到技術標準制定者,實現了追趕與超越的“三級飛躍”,企業的技術能力也經歷了從弱到強的三個階段:1987—1995年“跟著跑”———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形成自主產品開發能力。1987年中興進入以固定電話為主的國內通信行業,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通訊信息業與國際先進技術相差30年以上,在“后發優勢”戰略思維下,中興通訊一步到位引進當時最先進的數字程控交換機技術,并努力對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根據技術軌道理論,在累積性弱的技術軌道中,企業容易學習和追趕,同時在技術發展中容易出現實現跨越的機會[10]。中國信息通訊業實現技術突破和趕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用通訊技術產業的技術軌道積累性較弱,移動通訊技術演化過程“整體上升、代際差別”存在技術跨越的機會窗口,從而抓住市場重大變化帶來的有利機遇實現趕超。在技術跟隨戰略下,中興始終將技術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借助逆向工程等途徑分析引進技術的核心隱性知識,挖掘核心隱性知識與自身知識的互補性,特別注意“學習機會”的大小,通過“干中學”進行技術積累,縮小與領先者差距。1995年中興自主創新研發了10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標志著自主開發能力提升。1996—2005年“并肩跑”———培育復雜技術整合能力、實現技術多元化。1996年中興實施戰略三大轉變,一是產品結構由單一向多元化拓展;二是產品市場由“一網”向“多網”擴展;三是從通訊傳輸產品進入手機生產領域。容量巨大的中國市場為中興通訊這一階段的跨越發展提供了主要優勢,中國市場對電子類產品的需求升級給堅持市場導向戰略的中興提供了機遇。快速而準確地捕捉市場機會的戰略能力,使得中興識別和利用每次市場機會,開拓了小靈通市場、研制手機產品,大規模進入大眾消費品領域,充分發揮它在制造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奠定了中興通過能力積累最終實現原始創新的基礎。2002年CD-MA、GSM和PSTN三網融合標志著中興的復雜技術整合能力迅速提升,在許多技術領域極大地縮短了與技術領先企業的差距,從2G時代的跟隨者,躍升為全球3G時代的同行者,并且有能力進一步在核心技術領域突破,從而將技術戰略從技術跟隨型轉向技術引領型。2005年以后“領跑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核心技術領域。隨著行業地位的持續提升,中興的技術研發從國內向國際研發合作發展,加大了海外市場和研發中心的擴張度,重視R&D,每年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的10%,2013年R&D投入超過了10億美金;在美國、法國、瑞典、中國設立了18個R&D中心,各個R&D機構形成了“蛛網型”內部知識共享網絡,多渠道多方式的知識交流,提高了R&D網絡的聯系深度、廣度和多元化[11]。國際研發合作有利于企業獲得互補性知識,縮短產品開發時間;有利于降低研發風險和研發成本,提升研發的規模效益;有利于產品適應東道國顧客的特定需求,增強在各國的適應能力,為中興知識儲備調整和準確捕捉市場機會創造了機會,也為實現產品和服務多元化以及核心技術重大突破準備了條件。目前在LTE/4G、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技術領域,中興擁有數千件基本專利、核心專利,其中持有專利的90%以上為技術品質高的發明專利。在核心技術領域,作為4G標準的主要起草者、5G技術標準的主要創新者,中興成為信息通訊技術的領跑者。分析發現:通過“干中學”進行技術積累,同時建立廣泛的國際研發合作是中興通訊利用機會窗口進行技術跨越發展的前提基礎;把握市場機會,盡早預見到由于技術變化帶來的市場轉型,繼而占領新一輪技術轉型先機,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最終擁有技術標準制定話語權,成功實現技術趕超。命題1技術能力積累和構建廣泛的外部研發聯盟是后發追趕情境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技術追趕的基礎。命題2處于市場成熟、競爭充分產業環境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注重技術和市場的結合點,盡早預見到市場轉型,繼而占領技術轉型先機是技術趕超實現的重要條件。
5結論及政策啟示
5.1技術趕超路徑選擇:技術能力與技術來源方式的協同
技術趕超路徑選擇受到技術環境、企業技術能力、技術來源方式等因素影響。企業技術能力是推動技術趕超的前提內因,是趕超成功的關鍵因素。特別是企業涉足全新技術領域趕超時,能否在趕超過程中迅速有效地彌補自身知識與能力的空缺,“開辟新的技術積累軌道,積累新的技術與技術能力,是趕超成敗與否的關鍵”[12]。在技術和市場已經高度國際化的技術領域,當新興產業內的企業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時,可以選擇技術收購、技術引進等方式,通過消化吸收來提升技術能力,并在技術能力提升的基礎上,調整研發模式,加快技術追趕速度。同時,根據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技術特性采取差異化的創新策略。因此,后發追趕情境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同階段的技術追趕會表現出不同特點,可以選擇的趕超路徑呈現多樣化的特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98-02
一、引言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是機械化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知識面非常廣泛,可以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機械制造技術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從廣義上講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由“金屬切削機床”、“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設計”等課程體系整合完善后,課程內容與生產實踐實現了有機結合,要求學生在真正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逐步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素養和改革創新能力。
二、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創新性改革內容
1.整合更新課程教材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內容廣泛,同時部分內容偏僻陳舊,與現實工程技術嚴重脫軌。比如,在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的內容中,各不相同的刀具,使用的機械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而且方法種類繁多,老師無法做到一一向學生教授,面面俱到,事無俱細的講解,學生也無法做到全面接受,且在現實中也無法全面實踐到[1-2]。教學的關鍵是將學生領進門,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然后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材中內容相近的部分進行整合,更新陳舊的知識點,增加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新知識,使教材內容與新時代科技發展緊密相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度,老師重點講解基礎理論知識、難點、要點及實踐應用,使學生真正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理論知R,并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究與實踐,真正掌握促進新時代技術發展的實踐與創新技能[3-4]。
2.創新教學方式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老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產品成型方法為體系,重點講解基礎知識、難點和要點,綜合分析工藝原理、工藝方法和產品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加現代新工藝的知識內容,基礎理論知識與現代新工藝技術的有機結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方式的討論,不同的課題可以有不同的討論方式,通過討論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另外要增加實驗課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充分理解抽象和難懂的概念,掌握具體的工藝要求、操作方法以及實踐技能。還可以結合當今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采用電化教學、工藝設計等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獲取新知識的技能。
三、教學改革與實踐相結合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最終服務與實踐,機械制造技術的基礎理論同樣與機械工程實踐生產緊密相聯。在課堂上,老師講授基礎理論知識時,盡量少講純理論和推導理論,要以實踐中的實用性為主,與現實生產實例相結合,融會貫通地講授知識與應用,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與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7]。
2.建設實驗室與實習基地
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將理論知識升華為實際技能,要完善實驗室的建設,使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切實參與產品的設計、制造及完整的工作過程,并從實際參與工作的現象和規律中提煉理論知識,加以分析利用,總結實踐經驗,切實領悟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在實踐工藝中的具體應用,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并鍛煉了學生實際操作的應用技能,是對課堂教學成果的升華[8]。
為了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機械制造工程的實際環境、設備以及生產過程,要與相關企業聯合建設完備的實習基地。帶領學生到基地進行學習,并給予實際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更快的掌握理論知識,還會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切實體會新時代技術的更新與發展,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9]。
四、結論
教學改革的目的與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學到技能,并得到創造性的鍛煉,在將來的社會實踐中真正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是相互補充、有機結合與統一的整體,教育工作者要踐行科學實踐發展觀,努力探索理論教學創新性改革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與實踐的環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機械制造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楊俊茹,張悅刊.《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探索[J].高教論壇,2010,4,(11):69-98.
[2]彭海燕,王曉軍,周莉,等.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和探討[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9(3):32-35.
[3]倪衛華,汪中厚.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1):146-147.
[4]許蓬子,鄒青,呼詠,等.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5,16(2):59-61.
[5]伍國果,谷明信,魯鵬,等.基于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6):104-105.
[6]魏效玲,尉鶴繽,陳華.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1):85-87.
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經濟的發展,與之匹配的藝術設計專業也迎來了一個空前發展的大好時機,現在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一般分為視覺傳達、環境藝術、工業設計、媒體設計、動畫設計等主要的幾個專業方向。藝術設計是以平面、立體、色彩為主體元素的視覺創造行為,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體系的研究就是對平面、立體、色彩等元素的教學研究。
一、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而產生發展的,在我國本身的發展時間并不長。目前,中國的藝術設計基礎體系大多還在延續著本專業剛建立之時的體系,二三十年過去了,相比變化并不大,這樣的狀況對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是無益的。由于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產生晚,當時沒有完整系統的體系,早期的藝術設計專業辦學多受繪畫藝術的影響,基本上是照搬繪畫的素描、色彩,來建構藝術設計的課程教育,繪畫中要求的寫實性的訓練主導一直未變。在此期間,德國包豪斯設計體系傳入中國,因當時對該體系了解不全面,簡單的引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教材翻譯,套用到中國的設計教育中,難免會有一些貽誤。當時最有意義的還屬平面、色彩、立體這三大構成的引入,但一直以來此三大構成在多方面仍顯不足,很多原理照本宣科,三大構成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一直未得到完善。
從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教育方面來看,在西方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引進中,傳統的工藝美術課程被大量縮減,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基礎體系變得七零八落,后來間接導致培養出的年輕設計師對于中國傳統工藝和文化的失落和不認同,這樣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弊端已經非常明顯。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在多方面躋身于世界前列,工業化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與成熟,這是對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的巨大推動力,中國的藝術設計教學該如何發展?一套完整嚴謹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該如何建構?這都是值得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的創新導向
根據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情況,很多院校的設計專業都正在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必須要借鑒世界藝術設計專業中優秀的教育觀念和系統的基礎體系,深入理解作為核心的包豪斯設計教育的內在理念。更要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探索更適合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1、從繪畫走向設計的基礎體系
從當前的基礎體系來看,眾多的院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還以素描、色彩等繪畫基礎課程來進行學生的寫實性訓練,但是從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來看,這種寫實性卻沒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一般在入校前就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寫實性訓練基礎能力。學生在校從事專業學習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相對于寫實性的訓練,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基礎課程。
在分析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特性之后,我們必須建立有明確導向的基礎訓練方式。可以對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課程進行改良,減少繪畫寫實性的訓練,增強藝術設計特色的基礎造型與基礎色彩,或者增加一些與后續專業關系更密切的基礎訓練,比如強化三大構成的課程教學,并且針對專業方向的特點,更加強調專業實踐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基礎課程中就能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2、講求延展性和發展性的基礎體系
常規的藝術設計基礎體系諸多的課程多是各自為陣,不能組成系統化的課程教育體系。特別是基礎部分和專業部分的聯系不夠緊密,常導致學生在基礎部分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在專業部分又會因為基礎部分對應不強,導致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所以建立與專業課程合理搭配的基礎體系,能夠使學生的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盡量避免傳統的單一課程模式帶來的眾多弊端。
在本專業的課程教學安排中,體系的延展性和發展性要體現在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形成一個互相關聯,互相銜接的完備體系。專業學習中的每一門課程都應該是有明確目的的,必不可少的,能夠承上啟下的。完備嚴謹的基礎體系能夠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學習。
3、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是強調實踐性,專業學習的能力和知識都必須用實踐去檢驗。我們在對教學目的進行系統分析后,在專業基礎體系的建構導向中,必須注意到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這三方面的課程結合。
在基礎體系的建立中,要重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性課程,以及材料工藝等應用性課程的前后銜接,這些課程是通往專業實踐的必由之路。這種關聯性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不斷貫穿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要體現在手繪、軟件、攝影等具體實踐項目中。讓基礎體系與社會需要與專業發展聯系起來,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培養出優秀的藝術設計應用性人才。
三、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
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的構建,要形成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個方面為關聯發展的承接關系。基礎體系的創新主要在于基礎二字,主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除了掌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之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專業能力,而且應對于專業的后續學習有系統的理解與展望,使學生在基礎體系的創新性轉變下更加熱愛自己的藝術設計專業。
根據這些創新思路,我們在基礎體系的構建上必須立足課程本身。對傳統的課程進行改造,許多發展自工藝美術教育的課程,是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一種延展和體現,需要對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進行改變,構建民族化的現代設計語言。對不合理的課程進行刪減整合,舊有的一些課程因教學目的和要求和現代設計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這樣的課程必須進行合理的刪減或整合。加強重要課程,完善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學時,注重課程后續發展,以及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關聯和銜接。發展新的課程,完善基礎體系,適應新的設計領域,不斷進行創新,引領這種時代的變化。
綜上所述,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應當包括系統化的設計造型、設計色彩、三大構成、圖形圖像等課程,在課程教學要求上必須貫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基本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材教案等多方面也要進行有益的研究和創新。立足于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實,借鑒西方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課程,結合我國的藝術設計實際情況,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進行探索與創新,我們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將長期伴隨著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培養出一批批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任戩.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程[M].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
李硯祖.外國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出口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與其他企業一樣,包括內部和外部兩種機制:
1.內部動力機制及構成要素。作為一種微觀激勵系統,激勵的對象是企業的人力資本,是通過運用組織激勵原理,設計具有強推動力或激勵力的組織和制度安排。海爾、聯想、華為等都是通過制度創新帶動科技創新,從中小型企業快速成長為世界知名的大型企業。該機制的構成要素有產權激勵、企業治理結構、企業家創新精神、企業經營機制和組織設計和創新文化等。其中企業家創新精神是關鍵,因為企業經營者是擁有實現經濟資源運籌和管理能力的人力資本所有者。對照國際著名管理信息技術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2001年在22個國家和地區對880位董事級高級企業管理進行的調查發現,認為保持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敢于冒險、敢于創造、銳意進取等創新精神是企業發展關鍵的占到了98%。
2.外部動力機制及構成要素。作為一種宏觀激勵系統,包括市場力量、科教發展、政府力量和集群力量等,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國際市場力量和國家科技與教育發展。出口型中小企業在“國際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激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開發獨有的、具有市場潛力的核心技術,并通過獲得專利或技術訣竅保護而不被模仿,形成專利競爭優勢,進而改變市場競爭結構,產生不同性質的租金的結果。科技與教育發展是構筑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持續競爭力的源泉。因為科技發展帶來的知識性發明或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對企業技術創新起著基礎性和前期性作用,具有強大的推動力。比如美國大學在電子科學研究和分子生物學具有最強的研究實力和水平,為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提供基礎研究成果。國家對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同樣在企業技術創新中起決定性作用,因為不論技術知識掌握還是對使用和改進技術的可能方式的了解,都體現在開發這些技術并促成技術應用的人手中。19世紀后期德國化工產業技術開發和產業興起與當時國家擁有一大批受過大學訓練的化學家和化學工程師是分不開的。
二、天水星火機床公司技術創新的個案分析
天水星火機床公司是落后地區的出口型中型企業,1995年以來,實現了依靠技術創新向價值鏈高端躍進,成為精密數控機床技術研發和制造的強勢企業,以及我國名牌機床制造企業和出口企業。企業研制的新產品已經連續5次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以來,公司出口量和出口額年均增長率均在10%以上;從2001年到2006年,該企業實現了銷售收入5年增長10倍、工業增加值5年增長15倍;2000年到2007年來銷售收入年增幅均以超過行業水平2倍以上的速度發展: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從1999年的31%迅速增長到了2007的66%。2006年,公司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公司依靠技術創新創建名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2007年公司生產的SPARK數控車床(普及型以上)榮獲了2007年度中國名牌產品,公司自主研制的CKW61100/22M超長型特種無縫鋼管加工設備產品執行Q/TXJ0247-2004#《數控芯棒車床精度檢驗》標準,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這是目前甘肅省唯一榮獲的國家標準化最高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影響,2008年我國機床工具銷售額和進出口呈現先增后降的局面,尤其是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從2008年8月開始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至12月才略有增長。品牌和技術創新均處于弱勢,成果轉化的資金鏈條不完整,資本和技術的構成低,經營業務處于產業鏈低端,贏利基礎薄弱的一些出口型中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一些大企業紛紛采用“收縮戰略”,而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反其道而行,實施“擴張戰略”,2008年在省外組建了分公司,在國外收購了法國索瑪公司,參股德國亨利安公司,實現了單純的出口貿易到全球經營實質性的轉變,逐步向國際型大中企業發展。2008年,雖然企業的增長速度都有所減緩,但行業排名比2007年有了進步。2009年前4個月,雖然產量有所下降了,但產值并沒有下降,反而有了環比增長6%左右的成績。2009年3月,公司研制的承重150噸、加工直徑3.5米、加工長度12米的CC61350×120×150S重型臥式車床和CCK61350×120×150S數控重型臥式車床兩種產品同時通過甘肅省科技成果暨新產品鑒定,并分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該產品迅速成為國際市場上緊俏產品,也成為公司以后利潤增長點。
(一)從外部動力機制看。
1.抓住了有利的市場時機。企業作為金屬切削機床和成型機床制造企業,其快速發展期正是我國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十五”期間和機械工業最好的發展期,尤其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了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數控機床及其加工中心由于加工效率、柔性化制造、環保節能等優越性受到市場的追捧,企業依靠自身技術實力和敏銳的眼光,采用大力適合中小企業的原創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創新“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模式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數控機床和精密機床,產品打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制造的中檔次車床由于較高的性價比頗受國際市場客戶青睞,一直供不應求。
2.得到了政府支持。企業順應省地政府提出的依靠自主創新大力發展設備制造業的戰略要求,制定了以創新提升企業核心能力,以擴張經營實現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效應的發展戰略,抓住了政策機遇,得到了政府部門在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扶持,以及政府的貸款擔保支持和金融支持,并多次獲得了政府獎勵,比如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獎、創建國家名牌獎、新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暨科技成果鑒定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董事長李維謙榮獲甘肅省科技功臣獎,被授予全國質量先進個人稱號等。這些支持和獎勵為企業持續創新提供強大的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為了使技術創新成果取得規模效益,在政府
部門支持和協調下,企業整合兼并了蘭州機床廠、天水紅山實驗機廠等資源。
3.爭取合作創新力量。企業主動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大學在不同層次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通過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一大型數控超精密菲涅爾透鏡加工設備研發,與清華大學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與蘭州理工大學合作先后在深孔鉆、專用鏜床、車削中心、數控軋輥磨床等項目中取得了成功,并共同建立了聯合技術中心;與西安理工大學合作研制車銑復合加工中心:與西安大學進行了坐標聯動數控機床的研制:與華中理工大學共同研制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器等,共同開展了多項前瞻性科研開發工作,以增加技術儲備。企業還先后同法國索米亞公司、瑞典SMT公司、美國S&S公司等多家國外公司廣泛合作,在國際上尋求合作力量,引進當今國際先進技術,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屬切削機床產品,為企業跨國經營奠定了基礎。
(二)從內部動力機制看。
其一,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及組織體系,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制度和組織保障。20世紀90年代末期,企業由原來的工廠制改制為有限公司制,建立了激勵企業家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的治理結構。20世紀80年代企業就成立了技術中心,現在已在西安、蘭州、上海建立了4個聯合技術中心和分中心的組建,中心吸引了大量優秀的專職技術人才,還聘請了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機床專家來星火機床技術中心從事開發工作,高級的科技創新帶頭人脫穎而出。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實行扁平化團隊組織和網絡組織,并建立了相應的項目負責制。
其二,企業家精神的體現。以董事長李維謙為代表的經營者具有企業家精神和作用,在20世紀90年代企業技術創新中發揮了核心力量,他們一直都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者和帶頭人。
其三,建立了完善的創新機制。企業參考大學及科研院所計量考核科研人員績效和核算工資獎金的方式,建立了激發技術人員創新熱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機制;建立R&D費用增長機制,R&D費用逐年增長,從2000年到2007年7年間增長了14倍多,1995年到2006年R&D費用占企業銷售收入比例10%以上,2007年該比例也高達7.67%。R&D費用總額為歷年來最高,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證。
其四,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不僅擁有杰出的技術創新人才隊伍,更為重要的擁有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及中間試驗設施等,成為國家級自動低壓鑄造工業性試驗基地,擁有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技術設施和技術保障制度與措施,這是企業這也是吸引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創新的資本。
三、幾點啟示
面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星火機床有限公司的銷售業績依然呈現出增長趨勢,不僅應證了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理論學說,而且給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可借鑒的啟示。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2(b)-0008-02
光伏產業是我國加快發展與培育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在國際市場機遇和國內政策支持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大,能源問題始終是困擾人類社會是否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21世紀的今天,由于化石能源的加速耗竭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能源問題越發凸顯。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霧霾天氣,使得人們對環境問題日益關注。中國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相關法規和政策,將光伏產業列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大力扶持光伏產業的發展[2]。2014年是全球光伏產業否極泰來的一年,經歷了2011―2013年的持續虧損之后,中美日等國家光伏市場的發展成為推動行業復蘇的重要力量,光伏產業回暖態勢明顯,多數企業扭虧為盈,經營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2014年,中國光伏企業繼續鞏固在全球的規模領先優勢。產業鏈各環節均有企業進入前十,如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并且第一名均為我國企業。
1 嘉興光伏產業背景及存在的問題
浙江嘉興,年光照時間在1 700~2 100 h。早在2012年,浙江嘉興市就是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15個城市之一。作為浙江省政府光伏產業創新綜合試點地區,嘉興市所轄的城區――秀洲獲得了建設省級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資格。嘉興市秀洲光伏高新產業園區開展了“五位一體”――集光伏裝備產業基地、光伏產業技術與體制創新、光伏發電集中連片開發的商業模式創新、適應分布式能源的區域電網建設和政策集成支持體系創新“五位一體”的創新綜合試點[3]。
浙江省光伏產業前景光明,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初步形成區域性的規模優勢。但浙江的太陽能企業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但分散,沒有形成產業鏈集群效應。大多數中心企業規模偏小、自主創新能力低,專業化協作水平低,不能適應企業快速、高效發展的要求。另外,區域內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人才匱乏、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造成產品設計能力不足,技術含量不高,產品大多是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缺乏獨創性和特色性。光伏中小企業迫切需求行業關鍵技術研究,信息、檢測、人員培訓等配套服務設施。
基于此,區域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變得尤為重要,這一平臺會對光伏產業的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技術水平的提升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與光伏中小企業對配套服務設施的迫切需求相比,現有的配套服務設施遠遠不能滿足光伏中小企業的需求。
2 創新服務平臺構建
2.1 創新服務平臺組織架構
浙江省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由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組織機構由平臺理事長單位及成員單位組成。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理事長單位由平臺牽頭單位擔任。理事長單位委任理事會成員。下設專家咨詢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并在區域招募會員單位,并服務于會員單位。
平臺常設主任辦公室,平臺日常管理與運行由主任辦公室執行,并由共建單位共同成立浙江省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下屬:技術創新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產品檢測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示范展示中心。浙江省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在辦公室管理下運行,進行相關技術創新研究與開展區域內中小企業技術咨詢等服務。
理事會主要由牽頭單位、核心共建單位、緊密參加單位領導組成。其職責為起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日常活動,會議,項目申報,技術攻關等活動,管理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經費。
浙江省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由政府部門、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知名學者、專家、核心共建單位和緊密參與單位內高級職稱專家組成,由平臺理事會聘請。專家咨詢委員會全面履行平臺科學研究管理的技術職責。
浙江省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監督委員會監督平臺各項事務的實施,創新服務平臺的財務預算和決算等。
平臺管理辦公室設主任全面履行平臺主管職責,負責制定平臺發展規劃和運行計劃;貫徹執行理事會各項決議;制訂管理細則并指導平臺日常管理和運作。平臺和核心共建單位分別設立聯絡員負責協調平臺日常事務工作[4]。
2.2 建設任務與服務內容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建立面向全省的技術服務平臺。浙江省擁有上百家光伏相關企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企業迫切需要技術提升和技術改造,但沒有經濟實力和人力資源來實現。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整合了省內各環節的龍頭企業,可以建立全行業的技術服務類創新平臺,通過政府補貼平臺初期建設經費(用于設備、人才招聘和科研場所的改擴建等),以后的平臺運行通過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和技術轉讓等活動來維持。平臺的運作可以減少企業的研發投入,避免重復投資,并促進光伏行業的技術進步,提高對外競爭力。服務平臺按照搭建平臺、共謀發展,積極引導、促進發展的目標,全力打造優質的創新服務平臺。
2.3 創新服務模式
平臺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信息資源均面向浙江省內光伏相關企業開放,并由平臺管理辦公室負責協調管理。平臺管理辦公室負責制定固定資產管理辦法、收費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負責監督創新平臺主要載體的實施開放服務。服務模式上將采用多種方式,以期更好的為中小企業服務:
(1)公益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
公益服務包括:光伏產業的技術情報信息、免費技術信息宣講、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及技術指導等。
有償服務包括:光伏產業的市場分析、技術培訓、技術開發、清潔生產工藝咨詢、材料與零部件加工、技術集成、儀器設備測試分析等。有償服務可以根據《嘉興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使用科技創新券。
(2)會員制服務。
建立創新服務平臺會員制度,創新服務平臺為平臺會員提供技術服務。平臺會員擬設立普通會員與高級會員二類。普通會員不收會員費,入會條件是浙江省光伏企業或研究機構、并需要地市級科技部門或平臺理事推薦。高級會員在普通會員中產生,需要定期交納一定數量的會員費。二類會員均免費享受公益服務。普通會員享受平臺有償服務需要全額支付服務費用,而高級用戶則可以采用會員優惠價享受平臺有償服務。
(3)集中管理與網絡化服務。
由于光伏產業技術門類多、技術復雜。因此,依托信息服務平臺和管理辦公室,對技術服務進行集中式管理。并由管理辦公室作為服務主體,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各服務提供方均需向平臺管理辦公室注冊服務內容、服務性質和收費等,由管理辦公室對被服務對象征收服務費并對服務質量負責。此外,依托財政撥款建立的服務項目,必須通過平臺管理執行。
3 實踐成效
創新服務平臺的建立,大大加強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有效推動了雙方的合作,為嘉興光伏企業和科研機構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實現平臺資源、行業信息和技術標準共享,幫助太陽能光伏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產品設計與開發周期,降低生產制造成本,提升相關產業群體的市場競爭力。2015年9月份,嘉興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與浙江京馬電機有限公司聯合成功申報省級企業研究院。2015年8月18日,中國計量學院與浙江合特光電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申請了嘉興市科技項目。項目的成功獲批表示浙江省高校產學研聯盟秀洲中心在產學研合作上獲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樣也對未來聯盟中心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4 結語
太陽能是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最有機會成為全世界的主要替代能源。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代表未來的高新技術產業。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將進一步為區域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和配套服務,整合光伏領域相關技術資源實現共建共享,為嘉興光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實現行業關鍵技術研究,信息、檢測、人員培訓等配套服務設施,建立專業的、更為廣闊的創新服務平臺,提升嘉興光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良性循環,為其他地區的光伏產業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包海波,余揚.光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11):65-69.
1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數學課堂平時的教學中,“練習”是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是學生進行全面、穩定、持續、和諧發展的主要途徑,也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活動的始終。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水平與接收能力限制,決定了其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了解并接收老師所講的新知識;同時,其思維的局限性也讓其不能在很短的時間里面將所學內容進行靈活運用。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數學練習的內容都比較單一,主要是課后習題與課外練習,其內容主要都是老師課堂所講課本知識的重復與遷移,評價的標準單一,以分數來體現其學習成果。新課程提倡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勤于動腦思考,倡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精心設計一些在性質上、內容上、類型上和評價上不同以往的課堂練習,讓其不但能在課堂上進行吸收消化,更加能夠在課堂下自主的思考運用。
2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設計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教師讓學生消化與運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課堂練習中卻存在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讓課堂練習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學生厭煩練習,不主動學習,從而影響數學學習的基礎與發展,下面筆者從實際出發,針對現存在的問題,淺析如何做到課堂練習的有效性設計。
(1)數學課堂練習必須緊緊圍繞教學大綱要求。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學教師都提倡“少講多練”或“以練代講”或“自學提問”。這些陳舊教育理念導致許多教學老師認為,學生要想學習好,鞏固好所學知識,就必須做大量的練習。同時也認為學生只要做了大量練習,就可以提高數學成績與學好數學。從而大量課堂時間都搞“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大量枯燥性的問題。使得學生學習數學感到枯燥與乏味,認為數學就是要多做練習。作為老師,在選擇課堂練習題目的時候,必須要科學地選擇練習的內容,緊緊圍繞教學大綱,將本堂課的主要內容進行課堂練習,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用,不再盲目地進行“題海戰術”。
(2)數學課堂練習必須做到層次分明、特別問題特別對待。初中許多教學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題的時候,一般都是單調的練習題目,讓學生感覺到課堂練習就是消磨時間的一個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練習中,許多教師給出的課堂練習都是摘抄于課外書或者是課后習題。學生感覺到題型的普遍性,往往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其次是在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練習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教師提出一個正在講述的問題,讓某位學生進行回答,回答之后讓其坐下再進行簡單分析,然后再提另一個問題,再讓一位學生回答。這樣課堂上一問一答課堂練習就基本做完了。再次,許多老師在進行講評練習的時候,經常是由教師直接書寫或公布正確答案,且大多的講評都是就題論題,不會教導學生理解其解題的過程與解題后的反思與總結。結果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練習的時候開小差,不認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的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要根據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在課堂之前備好課,做到讓學生練習的題目有層次,從簡到易,對于一些特別重要的問題,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讓學生明白本堂課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需要消化與記憶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找到方向去自主性學習。
(3)數學課堂練習必須以學生為主。數學教學不是單靠學生聽出來的,同樣也不是教師講講就能行的,更不是重復的、盲目的、復雜的練習出來的。學生是一個一個的載體,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待每一個載體,明白這些載體需要裝入什么內容,怎么去裝入更加簡單高效,不是硬塞給他們,更不是簡簡單單傳授一下就完了,它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相互反饋的過程。數學的課堂練習應該避免簡單與重復,復雜與低效。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接受能力來進行有效性的設計,讓課堂練習成為一個高效掌握所學知識的過程。
3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創新設計
“理論聯系實際”,這是數學新課標的重要內容。同時指出“數學是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的,并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這里面我們可以得出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是一個過程;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轉換問題,將問題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并進行總結。因此,在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數學教師應從“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出發,讓學生覺得數學是可以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所做數學練習的設計需要貼近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環境,將社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教材進行聯系講解,讓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數學課堂練習才能讓學生理解、學習、運用、熱愛數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接受與理解數學的能力是不同的,基礎也是有好有壞。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聯系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一方面可以照顧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照顧到基礎不同的學生,讓課堂練習富有層次性。對于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同學來說,針對性課堂練習可以增強其熟練程度,增加其積累;對于基礎不好、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來說,針對性課堂練習可以讓其逐步解決所學問題,增加其學習數學的動力與信心。教師只有推出這樣有目的性、有層次性的課堂練習,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體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教師所設計的課堂練習還需要有花樣、有變化。在給出相應的課堂練習時,需要注意題型與方式。如果在課堂中總是一些機械性、重復性的練習,就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此我們教師可以在單一的練習中加入一些平時比較少的生動例子進去,加入一些不常見的題型進去,增加練習的實際性與趣味性。同時,練習的時候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比如在進行證明數學理論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同學自己來假設問題,然后讓下一位同學回答,且回答的結果不能盡與上一位同學相同,這樣會讓學生主動去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同時也會增加學生的緊張感(學生不知道什么時候該他們回答)。這樣的課堂就具備了靈活性與活躍性,亦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與興趣愛好。
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要主動地、全方面地去為學生解決問題。在進行練習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教室內來回地走動,讓學生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地進行詢問,同時可以主動的詢問一些學生是否遇到疑問,讓學生感到關懷性,激勵其主動學習。同時將學生詢問的這些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再統一的進行講解,達到一解百解的效果,從而減少學生數學練習中的盲區。
在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時候可以適量加入一些新科技,以此來緩解課堂的沉悶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利用多媒體是現在大多老師會選擇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應用到數學課堂練習中,多媒體性質的課堂練習比傳統的書本練習更加具有可視性、趣味性與動態性。可以從聽覺、視覺方面大量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跟著媒體內容走。同時,多媒體課堂練習具有練習容量大,可隨機選題,便于攜帶,及時的信息反饋等特點,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練習的密度,從而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
4 結束語
好的課堂練習設計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課程要求的背景下,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豐富靈活的課堂練習設計,讓課堂練習不再單一,不再枯燥,不再毫無意義。
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世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是當前商職類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目前就教學層面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商職類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核心。經濟數學課程是商職類專業學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和經濟能力、業務素質諸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院經濟數學課程在多年來的人才培養實踐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教學理念,積累了一些經驗和一些成功的做法,下面擬就操作層面如何推進教學創新,總結、思考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一、確立現代教育理念是經濟數學培養創新型商職人才的核心
用什么樣的教育觀來指導人才培養工作,這是涉及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最高原則,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所持的教育觀、人才觀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英國李約瑟博士在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后,曾經提出一個困擾中國學人的世紀難題:“為什么中國培養不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博士曾經說過:“西南聯大教會了我嚴謹,西方大學教會了我創新。”這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對大學生創新培養的作用與效果是不同的。在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中,有許多好的思想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例如,重視基礎理論教學、重視專業知識傳授等,但是面對未來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傳統教育、教學理念越來越不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要求,特別是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中,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專業教育輕素質培養、重繼承輕創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嚴重阻礙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造就。因此,要培養適應時展要求,將來能引導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必須建立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和人才觀,從而在繼承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確立全新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經過長期的教學改革和實踐,經濟數學課程提出了“三個融合”的教學理念來指導創新人才培養。“三個融合”就是“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所謂“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就是強調人才的全面素質培養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重視在對學生進行學科專業培養的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和科學素質的教育;“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就是強調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就是強調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大學教學,一定要以一流的科研為背景,通過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引導學生系統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為了使現代教育理念真正貫穿于經濟數學促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經濟數學課程教師經常通過教研活動、組織學習等方式開展轉變教學思想討論,召開教研室教學改革和教學工作研討會,引導經濟數學教師統一認識,轉變觀念,將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滲透到具體的教學改革過程和各個教學環節中去,為經濟數學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奠定思想基礎。
二、強化基礎、拓寬知識面是經濟數學促進創新型商職人才培養的基石
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堅實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寬廣的知識面,是創新人才成長的基石,沒有這個“基石”,所謂創新人才,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實現教學內容現代化,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在學校教育中,課程教學是傳授知識最重要的途徑,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為此,經濟數學要實施創新教學,必須全面改革和更新經濟數學的教學內容。近幾年來,經濟數學課程在我院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據“重視基礎、趨向前沿、反映現代”的思路,對經濟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選用高質量的教材,自己編寫適合我院的教材輔導材料,按照經濟類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力爭創建經濟數學名牌課程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師授課質量是經濟數學促進創新型商職人才培養的關鍵
我國著名教育家梅貽倚先生說過,“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有一支創新型教學隊伍。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需要教師精心培養和正確指導,所以說,教師的精力投入,教師授課質量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
近幾年來,經濟數學課程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優質課評選”在全院推出公開課、觀摩課,參與科研課題研究等形式不斷推動經濟數學教師的業務成長,在一系列活動的參與和舉行中,幫助經濟數學教師不斷增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四、注重科學研究訓練是經濟數學促進創新型商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對于高素質創新人才,科學素質、科研意識、科研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一個人的科學素質、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是很難通過某一門專門的課程來培養的,必須在每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并通過一定的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為此,經濟數學很早就提出了“課堂教學、學術活動、社會實踐與科學實驗”相結合的“三元結構”教學模式,在發揮課堂教學主導作用的同時,強調“顯性課程”課堂教學與“隱性課程”教育相結合,積極開展以學術活動為核心內容的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加強實踐性課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證明,“三元結構”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增長、能力增強、素質提高和全面發展。
我們認為,可如此操作:一是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求要依據“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教學指導思想,增加科學研究初步訓練的教學環節,根據不同類型的課程,要求學生結合教學內容撰寫小論文、讀書報告、文獻綜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科學討論會、報告會。二是改革經濟數學實驗教學方式,以利于學生獨立自主開展科學研究。按基本訓練、綜合訓練、設計實驗、專題實驗四個層次培養學生的能力,并將一部分實驗改成自選的研究型、設計性實驗,由學生自選題目、自訂方案、獨立完成。三是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通過組織學生成立課外數學科技活動小組,讓學生共同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五、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是經濟數學促進創新型商職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
中圖分類號: F832.7; F273.1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9-4474(2013)01-0079-0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嚴重沖擊,各國在抵御金融危機的同時,也在積極探尋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新支點。醫藥制造業這一被國際公認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自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它已成為引領全球發展的先導產業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圍內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2011年,世界醫藥產業市場額比上年增長12%以上,醫藥市場總容量超過八千億美元,這充分說明醫藥產業具有無限的商機及發展潛力〔2〕。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有利于醫藥制造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政策,以在全球市場中抓住機遇,占領制高點。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已將醫藥制造業列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并在未來10至20年內予以重點發展。而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中國醫藥產業在近30年內表現出強勁發展的勢頭,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了17%,高于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及同一時期其他工業的年均增速,成為我國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之一。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雖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大的沖擊,但醫藥制造業在此次經濟危機中表現搶眼,為保持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據專家預測,我國廣義上的生物醫藥產業的市場容量在2020年將達六萬億元〔3〕。而據艾美仕公司的報告,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醫藥市場,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日本;而中國醫藥行業未來10年的復合年增長速度將超過20%,到2020年,中國的醫藥市場規模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醫藥產業將成為中國高科技領域及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4〕。
然而,由于我國醫藥企業技術創新產出不高及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大大制約了我國醫藥制造業的發展。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中國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評估報告(2009―2010年度)》,中國醫藥制造業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新藥得到國際上的認可,中國制藥公司銷售總收入還不及美國公司的1/3,說明我國醫藥產業存在技術創新水平低下、醫藥企業盈利能力不強等問題,中國醫藥制造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如何促進我國醫藥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如何提高我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如何充分發揮醫藥制造業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作用,已成為政府和學者重點關注的研究課題。
一、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已有一定數量的關于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研究文獻,其研究手段以定量的實證分析居多。總觀這些研究文獻可以發現,其研究方向主要分為以下幾個:(1)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茅寧瑩等運用DEA方法對1999~2008年我國主要省(市、區)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我國主要省(市、區)的技術創新效率存在顯著的地區性差異,且總體上看,受政府政策的影響較大〔5〕。(2)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研究。吉生保等認為,在中國,政府出臺關于醫藥行業利好或利空的政策會直接影響到醫藥行業的R&D生產率發生快速增長或快速下滑的變化〔6〕。張永慶等認為,醫藥企業的規模、市場份額的分布、科研經費投入以及政府對醫藥企業的資金支持都與企業的R&D效率有著很大的聯系。經過實證分析后,他們發現:除了政府的資金支持對企業的研發效率貢獻不顯著以外,其他因素的增加或提高都會對企業的研發效率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7〕。(3)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實證研究。王樹華以桂林市為研究區域,從科研經費投入、科研人員素質及研發能力與科研設備三個方面考察該地區醫藥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發現:桂林市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并認為應該通過完善醫藥企業融資渠道、改革陳舊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加強政府對其宏觀管理三個方面來提高其技術創新能力〔8〕。李曉梅等以東北、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的醫藥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對比式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從總體情況看,長三角地區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實力獨占鰲頭〔9〕。
與國內相比,國外對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研究起步較早,研究方向主要分為:(1)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與醫藥企業融資的關系研究。Paul通過對現代生物技術和基因技術與醫藥企業融資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現代生物技術在整個醫藥行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基因技術的企業更容易融資〔10〕。(2)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研究。Cerda通過對20世紀后期的美國醫藥新產品等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美國的人口數量及行業的市場規模對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醫藥產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人口數量及市場規模的變化〔11〕。Kwong和Norton在對美國八個醫療領域的公司的數據進行分析,認為:好的詳細的廣告對新醫藥產品進入臨床開發的數量會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12〕。
這些研究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隨著醫藥制造業的不斷發展,融資規模對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的影響逐步增強,而以上研究中鮮有涉及醫藥制造業的融資對其技術創新的影響,更少關注不同融資方式對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帶來的差異性影響。其次,國內學者在對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研究過程中,所選樣本范圍大都為全中國,鮮有關于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區域差異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拓展的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以泛長三角地區為研究區域,以1995年至2008年為面板數據的研究區間,著重分析不同融資方式對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產出的差異性影響。
二、我國泛長三角地區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發展狀況
2010年,我國泛長三角地區醫藥制造業總產值為284662億元,同比增長2402%,占全國醫藥制造業總產值的2424%。從技術創新層面上看,2010年,我國泛長三角地區醫藥制造業實現新產品產值達66817億元,同比增長1396%,占全國新產品總產值的3770%;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達62849億元,同比增長1469%,占全國新產品銷售總收入的3751%;申請專利數達1567件,同比下降2749%,占全國專利申請總數的2771%;R&D經費投入達4828億元,同比下降1349%,占全國R&D經費總投入的3440%。總體而言,泛長三角地區醫藥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
二、為村民做出一次次義舉
1996年,他毅然放棄了成都紅火的中藥材生意,回到五愛村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在修建微水池工程中,彭興樹共為90多戶群眾墊資10萬元。1999年,全村500畝大頭菜滯銷了,他為此奔走并個人承擔了6萬多元的費用,解決了村民難題。2004年為鼓勵村民用新技術栽種高產優質西瓜,彭興樹自己拿錢,村民每種1畝西瓜他獎勵80元,一共獎勵4萬余元。他并自己出錢給西瓜注冊商標;他還自己拿錢出來舉辦西瓜節。最近彭興樹私人投資注冊成立了“成都市興樹農業開發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決心為當地農民朋友“助農增收”作出更大貢獻。以養蠶為例,他表示教將教會每戶村民養蠶,并無償地把收入穩定的桑園讓給村民,僅此一項,村民人均增收將達2000元。
三、帶村民創下一個個第一
在全市率先建蓄水池,總數302口中,蓄水量達99680立方米,基本上解決了五愛村1703畝耕地的生產用水問題。在全省第一個成立了村級西瓜協會并隆重舉辦了“五愛村首屆西瓜節”,并注冊“興樹”牌商標。在全國首創“公司+大農戶+共育戶+基地”栽桑養蠶新模式。
四、給村民辦了一件件實事
他深入到各社、各戶摸底,出主意、想辦法,動員200人打井,使人們喝上了干凈的衛生水。他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并不辭辛苦抓落實,全村7個社全都通了柏油路,并將輔路延伸到每家每戶;完成了電網主網和戶表改造工程,切實減輕了農民的電價負擔。五愛村5組五保老人張發金在世時,彭興樹長年給他送錢送物,問醫拿藥。他出資并爭取民政部門的支持,為五保老人彭國義、卿上瓊等10余戶村民修建安身房38間。他資助幾度面臨輟學的貧困學子鄭順兵完成學業,受聘浙江某大型企業,月薪逾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