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的策略與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5 17:43:45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高效學習的策略與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效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篇(1)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1—0039—01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一些貧困農(nóng)村學校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是教學效果卻不理想。甘肅省通渭縣是一個貧困落后地區(qū),教育基礎薄弱,尤其是開展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有很大的難度,在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中計算機設備嚴重短缺,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筆者作為一個農(nóng)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為探索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作了大量的工作,總結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有效的教學方法

1. 形象比喻法。信息技術課程中有一部分基礎理論知識,農(nóng)村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或很少接觸,給授課帶來一定的困難。學生學習這門課需要掌握很多硬件和軟件知識,要讓學生理解并記住這些基礎知識,光靠講解知識概念、定義等理論性的東西是難以辦到的,一些名詞術語很難被他們接受。適當采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極為重要。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聽課的興趣,而且還能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筆者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比喻,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網(wǎng)絡中的域名和IP地址時,我以名字和身份證號打比方講解: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用名字來指定某人,網(wǎng)絡中的計算機也一樣,為了區(qū)分彼此,我們用域名和IP地址來區(qū)分,IP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臺計算機,但是記住它不太容易,平時我們只用域名來指定網(wǎng)絡中的計算機,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域名和IP地址的概念。

2. 興趣驅動法。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在激發(fā)起學生興趣后,再加以適當?shù)囊龑В瑢W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符合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規(guī)律,又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死板僵硬的陳規(gu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興趣驅動”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VB語言時,我首先向學生介紹VB語言的實用性和易學性,并給學生現(xiàn)場演示用VB語言編寫好的程序,進而使學生嘗試用VB語言編寫小游戲程序和實用小軟件程序。

3. 實踐操作法。上機實踐可以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并將其轉化為技能。對農(nóng)村學生來說,通過實物直觀展示,可以讓他們明白計算機不像他們想象中那么神秘,觸摸不得。在講計算機硬件知識時,可以挑選不同型號的內(nèi)存條,課前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上課時一邊展示一邊講解,通過課堂的講述,使同學們明白它們外觀上的不同之處,進而了解它們功能上的差異。另外,在同一臺計算機上先后插上內(nèi)存大小不同、類型不同的內(nèi)存條后,開機打開同樣的窗口,運行同樣的程序,讓學生體驗一下不同的內(nèi)存型號與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有何差別。通過這些實物觀察、分析、演練,讓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有關硬件知識。

篇(2)

課堂教學是教師完成其“傳道”、“授業(yè)”、“解惑”任務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完成學業(yè),發(fā)展智力,豐富情感,形成高尚審美情操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我認為,保證學習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師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前布置學生預習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xiàn)在課外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搜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二、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主張“教是為了不教”;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師的責任是“教學生學”;教學改革家魏書生教改的核心經(jīng)驗也是教師應堅持指導學生自學。由此看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育者,是主導,教師的任務是把教學內(nèi)容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精講多練、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言簡意賅、能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課堂練習的數(shù)量和時間,而且要講究練的方法和保證練的質量。只有將講授、閱讀、聽說和練習巧妙地搭配起來,才有利于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做到懂、熟、會。學生是受教育者,是主體,他們和教學的成敗息息相關,因此他們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然而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質量都有賴于教師的教導,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學會預習、聽課、記筆記,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復習功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了這些,課堂教學效率才可能穩(wěn)步提高。

三、進行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問是觸發(fā)學生思維的引言,是激發(fā)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質量制約著教學進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要運用好提問,應當注意這樣幾點:

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對于所提題的切入角度都要進行精心的構思。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教師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教師思路明晰,也對學生思維起著潛在的導向作用。

2.提問要有啟發(fā)性。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要減少或避免走過場的應答式提問――簡單地問“對不對”、“好不好”這種應答式的提問,思維的含量很少,表面熱鬧,價值不大,而這樣的提問在教師實際課堂教學中大有存在。

3.提問要難易適度。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可過淺,以免走過場;又不可過難,以防學生茫然失措,產(chǎn)生畏難情緒。教師應把大的、難的問題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減小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小提問之間的坡度,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

四、靈活處理教材,優(yōu)化課堂教學

教師上語文課,首先當然需要對教材作一番處理、而為何靈活處理當然頗有講究。如新課的“開啟”要扣人心弦。可用之招:其一是巧設懸念、激發(fā)興趣。讓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引導學生帶著懸念,生動、積極地學習,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性認識。其二是活變題目,以點帶面。加深印象,這樣點面結合,既注重了閱讀訓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其三是創(chuàng)設情景、醞釀情感,為使學生盡快地感知教材,教學過程中力求醞釀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感和情緒。

五、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老師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chǎn)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nèi)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篇(3)

一、前言

高中歷史是一門較為基礎的人文科學,主要是較會學生如何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和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善用科學的歷史觀,對于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將發(fā)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歷史課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記憶性,成為單純的復述性的學科。很多學生都喜歡歷史,但是不喜歡歷史課,學習方法不好,學習效率不高,本文就高中歷史的有效學習方法與備考策略進行探討。

二、高中歷史的有效學習所要求的基本素質

1、背功:其實歷史很多人認為要死記硬背,其實不然。在高中歷史考試中,要全部默寫的當然得“硬”背,但是要抽取關鍵字,一句中總有一兩個是關鍵字,只要抽到關鍵字,整句話的意思也就差不多了。(當然,不能改變史實)。同時,自己要善于總結,做小抄,可以按時間順序,按事件類別順序等等,以一定的規(guī)律去記憶,效果更好。小抄可以隨身攜帶,有短暫空閑就可以拿出來瞄一眼,把記憶時間化整為零,即免去打斷時間背書的痛苦,效果亦比死背書要好。畢竟在路上或者其它時候想起一個模糊的地方的時候不一定帶著書,卻能夠帶著小抄[2]。

2、練習:想要學好歷史,練習是肯定的。試卷和練習冊里的題目在考試中占較多(比如我們的段考歷史80%都是試卷、練習冊和書本的)。試卷和練習冊是幫助復習高中歷史的有效工具,每次做的時候,都要好像是明天要檢查,而且對、好、工整之類的要求來做練習。同時,認真分析你的考試試卷,看哪些地方丟分,把做錯的題好好分析,看錯在哪里,這樣明白了問題所在才好對癥下藥。準備一本錯題集,將錯題記下,認真分析錯的原因,然后舉一反三,看這樣的重點內(nèi)容還有哪些,這樣的題今后碰到怎樣才不會出錯,然后不時翻看,不要等到知識完全忘記了才去復習。

3、課外:學好歷史,除了課內(nèi)還有課外。在學習課本的基礎上,還要從電腦或課外書中了解有關的歷史知識,以便幫助加深印象,開闊眼界,在考試中如果考到課外知識,你就能夠得心應手。學歷史就像看故事一樣,只要你喜歡聽故事,你就會喜歡歷史這門課程,不要只看老師說的重點,小字也去看看,這樣你就會增加對歷史的興趣,時間是積累財富的本錢,多花時間去看去記,你一定會喜歡歷史的,這樣你就不會覺得歷史難了。

4、復習背誦:一次背完了還不行,得經(jīng)常復習,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告訴你,我一般都在睡前反復背歷史,效果不錯。)另外,最重要的是你對歷史的興趣,沒有興趣你不管怎樣都會開小差的。還有,就是“勤”。要有一個知識結構知識網(wǎng)絡知識體系。方法是自己編結構圖表,將課文中的章節(jié)目內(nèi)容用一個大表格整理出來,所有的知識用簡短的語言加以歸納整理。以后所學知識都放到這個框架里,你的知識就會很清晰準確,越集越多,且不會混淆了[3]。

三、應該及早積累歷史方面的知識

我建議那些早已決定選擇文科的人,一定要從初中,最晚高一時就開始注意積累歷史方面的知識。它有一個知識沉淀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絕對不可以存有“臨陣磨刀快三分”的僥幸心理。如果時間充裕,就能夠詳細地了解歷史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歷史分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因為這會使你看不清完整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錯誤,而造成不能掌握歷史的真正內(nèi)涵,也許在個別的細節(jié)題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綜合論述性的題,就只會出現(xiàn)將凌亂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況,留給改卷老師的不好印象,會大大影響你的得分[4]。

四、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鞏固(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榮(指具體表現(xiàn))——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在這些大致內(nèi)容列出來之后,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么有些城市經(jīng)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么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xiàn),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yǎng)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么事情是無緣無故發(fā)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會極大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五、加強高中歷史知識點的記憶

我們都知道,要學習好高中歷史的前提和基礎就在于一定要記憶住歷史知識。但是從我們學生的角度來看,我們常常都被歷史弄得非常煩惱,因為有很多東西需要記憶,而且就算把幾本書都背下來也不一定會做題目。那么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我們應該掌握和學習一些有效的歷史知識記憶方法。第一,應該培養(yǎng)對歷史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培養(yǎng)對于歷史的興趣。第二,要遵循記憶的一般規(guī)律,例如: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先理解后記憶,先記憶后理解、記憶和學習相互結合、邊學習邊記憶,還可以那些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的歷史知識與比較陌生的歷史知識相結合。第三,還應該采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如數(shù)字記憶法、歌訣記憶法、諧音記憶法、邏輯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歸類記憶法、圖表記憶法、提綱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形象記憶法等。歷史是記憶量最大的課程之一,厚厚幾本書,內(nèi)容多,頭緒繁雜,如果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就很難把握好。我認為學歷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對比:古今對比、中外對比、背景對比、特征對比……要善于將不同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在對比中掌握這些事件的實質。沒有哪種方法是最好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那么就是好的記憶方法。例如,我們可以采用數(shù)字記憶法來記憶重要法案的年份。如“1689 1787 1789 1791 1889 ”(1889:日本 《大日本帝國憲法》、1791:法國 《1791年憲法》、1789:法國 《人權宣言》、1787:美國 《1787年憲法》、1689:英國 《權利法案》)[5]。

六、多組織交際性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交際性活動可以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的積極性,能夠在活動中排除那種呆板、機械的“注入”,形成學生“自組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我認為,教師在高中歷史交際性活動可以完全放開對學生的控制,是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判定的模式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可以圍繞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來與學生展開了互動交流,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來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查詢資料來回答問題。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她)“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她)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應該盡量地予以支持和鼓勵。“交流-互動”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舞、呼喚和激勵[6]。

同時,我認為老師在上課時要多關注學生思想,消除高中歷史課堂沉悶死角。由于高中歷史課程內(nèi)容有些較為枯燥,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實在太多,而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速度較快,我們很多學生還沒有聽懂,他已經(jīng)講完了。所以,我建議我們的高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有相當?shù)哪托模医唐饋聿荒芴欤匾臅r候,速度要適中,等我們過渡到一定的時間了,才能按照正常的速度來教,尤其對于對后進生,更是要非常的耐心,而且決不能輕言放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按照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后進生依然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榮譽感,教師應該付出更多的鼓勵和關愛,盡量地去滿足他們的成功欲,多給他們具體的幫助指導和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7]。

另外,我覺得老師應該走近學生、融入學生。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從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趨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看法,雖然這些見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但老師首先要懂得尊重這些見解和看法,然后才能去引導他們。高中歷史涉及內(nèi)容繁多,受閱歷和知識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nèi)容都感興趣。他們往往都是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采取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喜歡的就抱積極的態(tài)度去欣賞;不喜歡的,就表現(xiàn)出厭煩情緒,不認真聽,不動腦想。其實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應。這就要求我們的歷史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引導,由淺入深地給學生進行教學,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謝志芳.再議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實踐與思考——高中歷史課堂“減負、增效、提質”策略探析[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03):133-136.

[2]馮旗紅.新課程背景下歷史學科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154-157.

[3]池志樂.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體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5):166-169.

[4]胡林梅.談談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6):120-124.

[5]王稚韜.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重在實施素質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3):154-156.

篇(4)

觀察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有一部分同學確實存在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和方法,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課前無準備,一無知識上的準備,沒有預習習慣;二無物質上的準備,連教材、資料等都沒有提前擺好;三無思想上的準備,思維的興奮點沒有轉向課堂學習。

(二)課上不專心,一心二用,學習活動與教學活動沒有互動,甚至背道而馳;機械記錄,被動接受,教師寫什么就抄什么,思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聽評書型,上生物課沒有動手的習慣。只有徹底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和方法,才能具備改進學習方法的前提保證。

二、提高生物課學習效率的方法與策略

從生物的學科特點和生物規(guī)律出發(fā),在生物課中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應把握以下幾點:

1.預習后再聽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課前預習是上好生物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前提條件,在教師圍繞“四精”開展教研教學活動的要求下,預習顯現(xiàn)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此,學生課前應根據(jù)教師安排的預習提綱和問題,認真預習。預習的重點對象是教材,做到預習后思考及課后練習,做到預習有筆記,帶著預習疑問去聽課。

2.學習活動與教學活動同步

在生物課中,學習活動是圍繞教學活動的開展來進行的,學習方法體現(xiàn)在教法的設計中,而教法的實施又促進了學法的轉變。因此,教學活動中,學生應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充分發(fā)揮主體意識,調動自己的一切積極因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自己的學習活動與整個班級教學活動保持同步。做學習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觀者,從而達到師生互動、和諧共鳴的效果。

3.學會聽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十萬個為什么?”,“問題是學習生物的心臟”。解決問題是生物學習的首要任務,通過解題鞏固和檢查了所學知識,一定程度上說,解題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學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標準。學會生物解題,提高解題能力一般都要經(jīng)歷從簡單模仿到反復練習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長期過程。從解題能力形成發(fā)展過程分析,在新課、作業(yè)和測試講評課中,學生應主動與教師配合,積極參與解題思路探索,積極完成課堂練習。學生要注意理解教師對例題中已知條件與設問間內(nèi)在必然聯(lián)系的分析,重視教師對解題思路和步驟的歸納,重視在講解典型例題中對各種解題模式的歸納,就相當于增長了思考的時間,也就等于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重視養(yǎng)成解題的自覺領悟和自覺分析習慣,不搞“題海戰(zhàn)術”,從而形成解題先易后難、“先死后活”。在解題學習活動中應區(qū)分例題的“分析過程”和“解題過程”的不同,既要學習怎樣解題、更要理解教師為什么這樣解題。不但要學習教師對例題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領悟教師對概念、定律的理解,實際應用過程中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形成中所蘊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動暴露自己的思維活動,提升思維品質

“教學是思維的體操”。生物教學的本質就是生物思維活動的教學,思維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可見思維能力培養(yǎng)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三種思維活動:生物學家的思維活動(體現(xiàn)在教材中)、生物教師的思維活動和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在生物活動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維活動使生物學家的思維活動復蘇,然后指導、調節(jié)、控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實現(xiàn)師生思維活動的同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在學習中起著主體作用,而教師則具有主導作用。學生學習生物并非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主動的建構的過程。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在教師多角度、多層次的啟發(fā)、誘導、提問下主動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主動暴露自己的思維活動,這樣教師才能通過對信息的反饋把握住思維方向的調控,培養(yǎng)收斂思維能力。同時應敢于猜想和善于質疑,遇到與自己的不同見解,可舉手提問,培養(yǎng)直覺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提升自己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視小結,優(yōu)化認知結構

按照教學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結束前幾分鐘教師都會對整節(jié)課進行簡明扼要的小結,通過小結使整節(jié)課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強調知識間的關系,使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時,同學們可不能因快下課而放松注意力,反而應認真聽講,并逐步養(yǎng)成自己獨立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篇(5)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堂教學效率低。為了彌補,老師不得不擠壓學生課余時間,反復做各種習題。不僅是學生,就連老師也厭煩了這種惡性循環(huán)。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向40分鐘要質量。現(xiàn)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其實,一節(jié)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么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xiàn)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么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xiàn)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xiàn)還是分散的呢?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jù)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里發(fā)揮她的潛力.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xù)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二、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老師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 “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chǎn)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nèi)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疏處能跑馬,密處不透風。”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nèi)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張”是快節(jié)奏,“弛”是慢節(jié)奏。有人把節(jié)奏當作是開啟生命奧秘的鑰匙。符合生命節(jié)律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陶冶學生的身心。在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nèi)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jié)奏進行。內(nèi)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的,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后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老師適當?shù)闹v解也要放慢些語速,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三、巧妙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情境,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人的動機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fā)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從而產(chǎn)生創(chuàng)新動機,激發(fā)、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行為。同時,要積極構建寬松、民主、和諧的創(chuàng)新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樂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多種做法,如動手操作、制造懸念、實物觀察、電教媒體展示、新舊知識間矛盾沖突、“問題解決”的方法。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思維能力,有利于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

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chuàng)設活潑、輕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chǎn)生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主動參與學習。

從一個人接受信息的情況來看,有關專家測定顯示:視覺的接受率為聽覺的7倍多,對畫面的接受能力是對有聲語言接受能力的10倍多。由此可見,語文教師應要盡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后狀況,多利用現(xiàn)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jié)約板書,有關內(nèi)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學生立體思維。其中教材上圖文并茂的插圖常是教師教學疏忽的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見重視教具及課本插圖的作用,也不失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篇(6)

    長期以來,外語教學工作者一直將“尋求正確的方法”視作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一些人認為,外語教學的質量取決于教學方法的質量,因而最根本的就是要發(fā)展一種有效的方法。他們假定,語言學理論的進展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突破最終將揭開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的奧秘并形成一種新的“超級方法”,從而一 勞永逸地解決外語教學中的問題。另一些人更為樂觀地相信,這種“超級方法”就蘊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暗示法”、“自然法”等方法之中,充分挖掘這些方法將會戲劇性地改變眼下外語教學質量不高的狀況。教學方法果真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嗎?下面的分析在一定意義上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

    所有的教學方法似乎都具有這樣一個共同特征,牋即它們都包含著一套關于“如何完成教學”的規(guī)則。有的方法提倡先加強說的訓練,以便建立起基本的語言模式;有的強調發(fā)揮所記住的對話或課文的作用;有的則要求使學習者運用自己的語言資源盡快地進行相互交際的嘗試。盡管不同的方法有不盡相同的側重點,但它們對教師和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的規(guī)定則是一樣的,其中對教師的要求包括出示何種材料、何時教和如何教,對學習者的規(guī)定主要在于通過何種途徑學習,由此確定教師、學習者和學習材料三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角色,按照這個規(guī)定,教師的工作就是設法使自己的教學風格及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方法的要求相一致。

    “理性主義”方法是指那些“指向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把語言視作一個整體,認為對語言功能的理解是語言學習的“居先步驟”,其中包含著批判性地思考和交際的愿望;而“經(jīng)驗主義”方法則注重于四種“互不關聯(lián)”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其排列順序的不同也說明主張的差別,這里暫不涉及)的訓練。那么,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差別能否在教學實踐中找到呢?斯沃弗等人發(fā)現(xiàn),人們用對比的方法找出的各種不同教學方法間的“差別”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并不存在,因而“貼”在教學活動上的某種方法論“標簽”并不說明什么。由此可見,教學方法對教學活動性質的限定并不是基于對教學過程研究的結果,而是基于某種假設。這也是方法與實際“脫節(jié)”的重要原因。盡管如此,教學方法仍然很有“市潮,新方法的兜售者在各種會議上頻頻露面,教師們也時常聚集一堂聆聽關于最新“超級方法”的描述。然而,這種表面的“繁榮”既無法掩飾更無法消除以使教學概念化這種企圖的嚴重局限,即它呈現(xiàn)給教師的只是某種經(jīng)過精心包裝的靜態(tài)的、“預先決定”的貨色,而把特定的教師和學習者角色、教學活動過程等強加于所有的教師和學習者,對課堂經(jīng)歷的研究表明:從時間上來說教學并不是靜態(tài)的、固定的,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方法來源于教師和學習者與教學任務和活動之間長時間的相互影響,有些人不顧這些事實而根本否定教師的作用,認為如果讓每個教師各行其是,教學活動將陷于一 片混亂,因而必須有一些適用于一切教師和一切教學情境的“一般方法”。殊不知,任何教學方法,如果不能得到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個人教學風格和教學技巧等重要變量的影響和補充,它也就談不上發(fā)展和完善。

    鑒于此,另一些人在對教學本質進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種不同于上述的教學觀。他們認為:①教學效果的差異,原因在于教師而不是教師所采用的方法;②某種意義說,教師的工作方式并不依賴于特定的方法;③“高效教學”的特性是可以測定的。此外,他們還將注意力部分地轉向了學習者,并試圖確定“高效學習”的特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注意觀察和反省自己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和思考。

    二、“高效教學”特性的策略研究

    要探討“高效教學”,必須對促成教學“高效”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評判,其中包括教師的策略和學習者的策略兩個方面。

    研究者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的幾個維度都可以說明“高效教學”與“低效教學”之間的差別,其中包括課堂組織、課堂結構、課堂任務和分組教學等環(huán)節(jié) 。在“高效教學”過程中,其教學論原則建立于對“高效”教師實際運用的課堂實踐的形式及過程的研究,因而不能將其“高效”簡單地歸功于甲方法或乙方法的應用,也不能歸因于教師對照某套來自教學過程外部的原則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而是教師對課堂中的教學、學習和交際過程的主動控制和駕馭能力及其對這些過程的理解的結果。這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應充滿著教師的授課目標、學習者的學目的、課堂任務及活動、教師的講授行為和學習者為完成指定任務而采取的行為與教學效果之間不斷發(fā)展著的、動態(tài)的相互影響。

    2、長期以來人們只重視于教師的作用,殊不知學習者為達到成功的學習而采用的“策略”也具有重要作用。魏林等人就認為學習者無論在教師采用何種方法和技術的情況下都可以取得學習上的成功。這種觀點使得研究者和教師們開始更多地注意學習者本身,以圖發(fā)現(xiàn)成功的外語學習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正如對“高效教學”的研究試圖證明哪些教學行為可以導向優(yōu)質教學一樣,對“高效學習”的研究也試圖驗證哪些學習行為能夠最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些外語學習者之所以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表現(xiàn)欠佳”,主要是學習策略的運用不當造成的,因而他們認為,通過驗證并指導這些學習者運用“成功學習的策略”就有可能使其“表現(xiàn)”得到改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必要對外語學習中的“學習者策略”進行研究,以幫助其他學習者改善其學習語言的能力。

篇(7)

教學方法論是教師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的而選擇的活動、任務、經(jīng)驗及其運用方式的總稱,

是確定教師和學習者角色、教學活動和教學材料的理論基礎。方法論既不是某種固定不變的

東西,也不是每個教師都必須死守的一套僵化的準則和程序,而是教師每面對一組新的學習

者時都必須重新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活動及其過程。從大量的教師培訓課程或語言教學過程

來看,作為一種探索過程的教學活動與教學方法,其間是大有差別的,在教學活動中,任何

一種特殊的方法都可以成為教師模仿和內(nèi)化的模式。本文試對外語教學活動中的方法和那種

超越方法本身、旨在探尋“高效教學”本質的做法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教學活動的方法論探討

長期以來,外語教學工作者一直將“尋求正確的方法”視作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一些人認

為,外語教學的質量取決于教學方法的質量,因而最根本的就是要發(fā)展一種有效的方法。他

們假定,語言學理論的進展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突破最終將揭開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的奧

秘并形成一種新的“超級方法”,從而一 勞永逸地解決外語教學中的問題。另一些人更為樂

觀地相信,這種“超級方法”就蘊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暗示法”、“自然法”等方

法之中,充分挖掘這些方法將會戲劇性地改變眼下外語教學質量不高的狀況。教學方法果真

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嗎?下面的分析在一定意義上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

 

所有的教學方法似乎都具有這樣一個共同特征,牋即它們都包含著一套關于“如何完成教學”

的規(guī)則。有的方法提倡先加強說的訓練,以便建立起基本的語言模式;有的強調發(fā)揮所記住

的對話或課文的作用;有的則要求使學習者運用自己的語言資源盡快地進行相互交際的嘗

試。盡管不同的方法有不盡相同的側重點,但它們對教師和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的規(guī)

定則是一樣的,其中對教師的要求包括出示何種材料、何時教和如何教,對學習者的規(guī)定主

要在于通過何種途徑學習,由此確定教師、學習者和學習材料三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角色,

按照這個規(guī)定,教師的工作就是設法使自己的教學風格及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方法的要求相

一致。

 

“理性主義”方法是指那些“指向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把語言視作一個整體,認為對語

言功能的理解是語言學習的“居先步驟”,其中包含著批判性地思考和交際的愿望;而“經(jīng)

驗主義”方法則注重于四種“互不關聯(lián)”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其排列順序的不同

也說明主張的差別,這里暫不涉及)的訓練。那么,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差別能否在教學實踐

中找到呢?斯沃弗等人發(fā)現(xiàn),人們用對比的方法找出的各種不同教學方法間的“差別”在實

際教學實踐中并不存在,因而“貼”在教學活動上的某種方法論“標簽”并不說明什么。由

此可見,教學方法對教學活動性質的限定并不是基于對教學過程研究的結果,而是基于某種

假設。這也是方法與實際“脫節(jié)”的重要原因。盡管如此,教學方法仍然很有“市潮,新方

法的兜售者在各種會議上頻頻露面,教師們也時常聚集一堂聆聽關于最新“超級方法”的描

述。然而,這種表面的“繁榮”既無法掩飾更無法消除以使教學概念化這種企圖的嚴重局限,

即它呈現(xiàn)給教師的只是某種經(jīng)過精心包裝的靜態(tài)的、“預先決定”的貨色,而把特定的教師

和學習者角色、教學活動過程等強加于所有的教師和學習者,對課堂經(jīng)歷的研究表明:從時

間上來說教學并不是靜態(tài)的、固定的,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

方法來源于教師和學習者與教學任務和活動之間長時間的相互影響,有些人不顧這些事實而

根本否定教師的作用,認為如果讓每個教師各行其是,教學活動將陷于一 片混亂,因而必

須有一些適用于一切教師和一切教學情境的“一般方法”。殊不知,任何教學方法,如果不

能得到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個人教學風格和教學技巧等重要變量的影響和補充,它也就談不上

發(fā)展和完善。

 

鑒于此,另一些人在對教學本質進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種不同于上述的教學觀。他們認為:

①教學效果的差異,原因在于教師而不是教師所采用的方法;②某種意義說,教師的工作方

式并不依賴于特定的方法;③“高效教學”的特性是可以測定的。此外,他們還將注意力部

分地轉向了學習者,并試圖確定“高效學習”的特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注意觀察和反省自

己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和思考。

 

二、“高效教學”特性的策略研究

要探討“高效教學”,必須對促成教學“高效”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評判,其中包括教師的策

略和學習者的策略兩個方面。

 

研究者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的幾個維度都可以說明“高效教學”與“低效教學”之間的差別,其

中包括課堂組織、課堂結構、課堂任務和分組教學等環(huán)節(jié) 。在“高效教學”過程中,其教

學論原則建立于對“高效”教師實際運用的課堂實踐的形式及過程的研究,因而不能將其“高

效”簡單地歸功于甲方法或乙方法的應用,也不能歸因于教師對照某套來自教學過程外部的

原則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而是教師對課堂中的教學、學習和交際過程的主動控制和

駕馭能力及其對這些過程的理解的結果。這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應充滿著教師的授課目標、

學習者的學目的、課堂任務及活動、教師的講授行為和學習者為完成指定任務而采取的行為

與教學效果之間不斷發(fā)展著的、動態(tài)的相互影響。

 

2、長期以來人們只重視于教師的作用,殊不知學習者為達到成功的學習而采用的“策略”

也具有重要作用。魏林等人就認為學習者無論在教師采用何種方法和技術的情況下都可以取

得學習上的成功。這種觀點使得研究者和教師們開始更多地注意學習者本身,以圖發(fā)現(xiàn)成功

的外語學習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正如對“高效教學”的研究試圖證明哪些教學行為可以導向優(yōu)質教學一樣,對“高效學習”

的研究也試圖驗證哪些學習行為能夠最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些外語學習者之所以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表現(xiàn)欠佳”,主要是學習策

略的運用不當造成的,因而他們認為,通過驗證并指導這些學習者運用“成功學習的策略”

就有可能使其“表現(xiàn)”得到改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必要對外語學習中的“學習者策略”

進行研究,以幫助其他學習者改善其學習語言的能力。

 

為了向學生提供有關學習策略的知識,必須將“策略”具體化為特定形式的技巧,然而關于

如何進行學習策略教學目前尚無一致意見,其中心問題在于“策略”是“學得的”還是“習

得的”,一些研究者主張直接了當?shù)赜柧殞W習者對某種策略的運用,并教會學生如何有意識

地檢驗自己的策略;另一些研究者則傾向于將某種策略融入其他學習內(nèi)容之中,讓學習者在

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策略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習得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兩種

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干預,問題在于教師是讓學習者放棄現(xiàn)有策略并換用別種策略還是僅僅

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駕馭現(xiàn)有的策略。

 

三、關于本討論的總結

上文主要討論了外語教學的兩種情況。一是將“教學”概念化為“方法的應用”。其中,構

成方法的理論假設是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而這些設計后來又被強加于教師和學習者。據(jù)此,

人們試圖使教師和學習者的課堂行為與方法的規(guī)則一 致起來。二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直接

觀察。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①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有關,也受教

師展示教學目標、構建教學活動和任務、檢驗學習者的學習并提出反饋意見等“策略”的影

響。②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其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學習策略的當與不當。值得

注意的是,這種途徑的目的不僅在于提供一套可以教給教師和外語學習者的一般原則,同時

也暗含著對教師角色的重新界定,即不能將教師僅僅視作特定教學原則的“執(zhí)行者”,他們

還是自己及學習者課堂活動的審查者。因為,在教學領域里判定構成“高效教學”之基本要

素的嘗試都是教師發(fā)起的,教師們通過對自己的課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分析和思考。獲得關于

其教學效果的有價值的反饋信息。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原則。在學習領域中教師

也同樣起著作用,他們起初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和審查,繼而為學習者提供一些關

于“成功學習策略”的反饋信息。由此可見,教師們關心的不僅是能否探尋出教和學的最好

篇(8)

一、中學生高效學習的心理學研究

 

(一)高效學習的概念

 

高效率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進程中依據(jù)課程學識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依照科學合理的規(guī)律進行求知理解,從而以較少的時間、精力投入換取最大學習成效的一類學習方法。其與傳統(tǒng)的試錯式學習法與經(jīng)驗積累學習法存在本質的差異,高效學習能促進學生獲取更深入、全面的知識技能,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意識與能力全面培養(yǎng)發(fā)展的教學目標。下圖即為中學生高校學習模式。

 

二、運用心理學實現(xiàn)中學生高效學習的具體實證分析

 

(一)選擇性注意實現(xiàn)中學生高效學習分析

 

選擇性注意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必備條件基礎,學生只有在學習進程中快速注意、認知與學習相關的知識信息,并不受外界因素干擾,才能有效、高速地獲取課程知識技能,避免在求知過程中因選擇性注意缺失造成的學習效率與成果下降。

 

研究表明,學優(yōu)生在選擇性注意方面的能力明顯優(yōu)于學困生,前者不僅能快速投入對知識內(nèi)容的認知活動中,而且對與學習無關的刺激干擾有較強的抑制能力。因此,教師在中學生教育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選擇性注意心理意識。例如在中學語文課堂教育中采取師生情感互動法,以真誠的教學與溝通態(tài)度打動、感染學生,令學生將思想精力集中于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上,經(jīng)由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與交流,優(yōu)化課堂教育環(huán)境與氛圍,通過構建師生間輕松、愉悅的互動關系,減少緊張、松懈等情緒對學生的不利影響,令其主動、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同時可采取針對性的課堂教授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摒棄過于空套、泛泛而論的語言,而多加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語調激發(fā)學生的求學興趣,令其將精力與熱情迅速投入教師所講知識內(nèi)容中,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調節(jié)選擇性注意的能力,保持最佳的精力運用在知識求學上。

 

(二)元認知實現(xiàn)中學生高效學習分析

 

元認知在中學生學習中的心理影響主要是調控其學習認知與活動。元認知是學生對個人在學習進程中思維與學習方式的調節(jié)與控制能力。具備元認知的學生能及時意識到自身在學習思路與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并做及時的調整改進,以適應本課程的學習需要,其是中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的關鍵心理因素之一。對此,在課程教育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意識,通過鼓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問題,定期對學習狀況做總結與反思,采用同學間相互學習情況評價與交流互動等方式,促進學生元認知意識的建立。而學生也應在日常學習中時刻關注自身學習思路和活動與課程學識的契合度,在感到學習吃力或成效不大時深入反思自身的學習問題,及時調整認知思維與方法,從而推動學生高效學習。

 

(三)學習策略實現(xiàn)中學生高效學習分析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一定會采取某種學習策略進行知識認知。研究表明,學優(yōu)生的學習策略要明顯優(yōu)于學困生,二者之間學習策略的差異,是決定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學習策略是學生依據(jù)具體知識內(nèi)容與求知情境所選用的知識信息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改進手段,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實時學習成果,做針對性引導輔助,指引學生及時糾正自身在學習策略上存在的問題,選取適合于自身學習能力與特性的學習策略。

 

(四)內(nèi)隱認知實現(xiàn)中學生高效學習分析

 

內(nèi)隱認知是學生無需意識與注意投入的學識認知活動。學生在學習時會出現(xiàn)無意識情況下記憶理解知識內(nèi)容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可在學生求學過程中,基于學生的興趣與學習能力,在知識講解中加入易于學生理解、能激發(fā)學生無意識認知的圖片或事物,令學生在學習中對抽象知識概念產(chǎn)生內(nèi)隱認知加工活動,進而優(yōu)化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吸收理解效率,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注重教學的生動性,經(jīng)由實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求知興趣,并在詞匯感知中自動帶入語境并有效學習詞匯。比如在每堂課前教師應安排熱身(Warming up)與閱讀前(Pre-reading)兩部分,以激發(fā)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對本堂課內(nèi)容話題預想猜測(predicting)的熱情,由此展開對當堂課文的閱讀理解活動,在已學知識的構建與輔助下,自動優(yōu)化對課文知識內(nèi)容的認知與掌握深度。

 

(五)非智力因素實現(xiàn)中學生高效學習分析

 

非智力因素可稱為心理因素,是指學生的性格、動機、興趣等不直接參與學識認知過程,但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起到影響的各類思想、意識因素。積極的心理因素能帶動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與動力,消極的心理因素則會挫傷學生求學的積極性,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興趣教學做充分引入,令學生在興趣愛好的激發(fā)下生成積極向上的情緒與動機,進而主動、積極地參與知識求學,令中學生在心理因素的推動下進行高效率的學習活動。

 

篇(9)

一、對“一講三化”策略的理解

所謂的“一講三化”即:“一講”——講解策略,“三化”——強化策略、內(nèi)化策略、活化策略。講解是感知,強化是訓練,內(nèi)化是吸收,活化是遷移。為了實現(xiàn)高效課堂,從更新教師理念入手,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領會“一講三化”策略內(nèi)涵、主旨,經(jīng)過反復研討,這一策略,在教師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一致認為高效課堂的切入點是學習策略的研究。只有教給學生方法和策略,授之以漁,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多次調研、觀課、議課、反思、跟蹤等形式,推動了我校教師對“高效”理念的理解和落實。具體理解是:“講解策略”是經(jīng)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自身的參與、體驗,讓學生深刻地感知策略的內(nèi)容及操作步驟,“強化策略”是引導學生將系列的策略運用到一節(jié)課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也就是應用的問題。“內(nèi)化策略”就是引導學生對剛剛經(jīng)歷過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并能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出學生便于理解與操作的學習步驟,“活化策略”就是知訓的遷移與應用過程,把學習策略轉化為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一講三化”助推教師專業(yè)化素養(yǎng)

通過貫徹和落實“一講三化”策略,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明顯提升,實現(xiàn)了課程改革三維目標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落實。

1、促進教師的“備課”能力提高

通過運用“一講三化”策略,能夠清楚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的原認識結構及最近發(fā)展區(qū),能預測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否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是否得到根本落實,在促進文本知識與技能落實上學生的學習是否主動,是否具備相關的學習方法。能站在單元、整章、整冊以至整個學段教材的角度進行系統(tǒng)備課,這樣,對教材的處理居高臨下,駕輕就熟,避免了拖泥帶水的低效現(xiàn)象。總之,教師做到了把備學生、備教材、備資源問題進行思想統(tǒng)領的融合。

2、促進教師“導播”能力提高

教師減少了課堂語言密度,教師講的少了,問的少了,板書少了,增加了知識與思維的密度,精講教學的重點。老師能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了寓教于趣,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

3、促進教師的“調控”能力提高

教學中教師能有意識地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能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了調控自己的教學思路,使教服務于學的需要。教師時刻欣賞學生,能讓學生體會到相互尊重,使學生的健康情感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在理解、回答或解決問題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教師都能勇于承認學生的更優(yōu)選擇,給學生展示了一種觀念“教師和教材不應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的意識。

4、促進教師的“反思”能力提高

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達到高效做以基本的判斷,反思哪些做法是讓課堂氣氛的愉悅,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那些做法導致了課堂教學低效,并加以總結,完善教的策略。而且還能對學生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加以提煉,并成文發(fā)表,而且能自覺地與名師比對,看自己的教學與之還有多少差距。能把反思結果應用到下一節(jié)的常態(tài)課堂教學的備課之中。

篇(10)

一、高效課堂中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策略

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學的實質是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顯然不適合當今教學規(guī)律,以往物理課堂中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方式也只能取得低效學習效果。不過,教師在高效課堂模式下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的作用更為重要,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主體地位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所以要想打造高效課堂首先從教師的角度打造是根本。俗話說,好的方法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物理課處于物理教學處于物理教學基礎階段,學生對物理興趣已經(jīng)初步形成,教學方法直接對物理課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

(1)巧用生活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一堂吸引人的物理課離不開精彩的導入,而幽默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講解《力的合成》時我這樣引入:1+1在什么情況下不等于2?學生的情緒一定會變得興奮,因為大家都看過趙本山的小品,并回答在算錯的情況下不等于2,教師順接著說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我們可以知道:即使在算正確的情況下也不等于2。這樣學生的精力一旦集中起來,后邊的講授就比較高效。

(2)分層教學策略。分層教學對針對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而提出的,學優(yōu)生對物理理解能力強,學困生對物理課沒有興趣,學習是一種負擔。鑒于此,我把班內(nèi)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學習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學習毅力強的學生B層次是物理學習成績在中游左右,學習興趣不穩(wěn)定,時好時壞的學生,情緒易受外界影響,C層次是物理基礎薄弱,學習成績較差,對物理學習興趣不濃、意志品質不夠刻苦的學生。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3)合作探究策略。探究教學是當今教學方法中應用最廣一種教學方法,物理是一門探索性課程,所以應用探究教學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探究式教學能有效推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在愉悅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

(4)實驗教學策略。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科學結論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實驗,實驗又分為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

(5)教學評價策略。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過多的關注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評價顯然不利于學生全面成長,高效課堂中所要建立的多元化教學評價,評價要及時、全面、真實。

二、高效課堂中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

好學生一定是會學習的學生。所以教會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是教師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只有學生的學習方法得當,學習習慣良好,那么素質自然會提高,這也是高效課堂追求的最終效果,學生的素質進一步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1)學會高校預習策略。首先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可以知道自己哪里遇到了“攔路虎”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還可以改被動聽課為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學物理不僅在于學習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這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會高效聽課策略。有了前邊的預習準備到這聽課的時候就有了方向,首先聽老師強調的重點內(nèi)容,這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目標;二是要聽預習時標記的不懂之處。比如說講解《加速度》一節(jié)時,通過預習應該能夠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及物理意義,課堂上重點去聽加速度、速度、速度變化量之間的辨析,以及物體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時與加速度的方向是否有關。

(3)學會高效復習策略。這里所闡述的復習策略主要是課后復習。聽完課腦子里都是零散的知識點和老師交給方式方法,這個時候知識還不是屬于自己的,通過復習,把零散的知識點穿成串,把老師傳授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如果說上課時是聽懂就行的話,那么在復習的時候就是要記住了。復習時應當對照筆記上的重點,預習時的難點再次推敲課本,把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熟記于心;二是要記易混淆的規(guī)律的應用條件。比如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條件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要注意認清規(guī)律的本質,從而更好地掌握它們的性質。

(4)學會高效作業(yè)策略。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一考就砸,是很多高中生學習物理的現(xiàn)狀。這種現(xiàn)象歸根結底就是學生眼高手低,不重視平時的練習,應付作業(yè)。要想真正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做作業(yè)。首先引導學生端正做作業(yè)的態(tài)度,一般上完課老師留的作業(yè)都是有鞏固當天所學相關的知識點,考察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情況,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步驟等,所以要想高效的作業(yè)首先要認清作業(yè)的重要性。其次,讓學生養(yǎng)成做作業(yè)之前要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點、題目類型、解題方法與技巧的習慣,或是重溫課本輔以鞏固后,再來做,這樣可以很好的鞏固知識,并且規(guī)范自己的答題步驟。

上一篇: 小班教育教案 下一篇: 市政工程合同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 在线看免费的国产大片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