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43: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時代背景的改變也引起了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化發展,高中英語教學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也迎來了一些新的改變。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語教學也要做出一些改進,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為教學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
1.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不足。一直以來,聽說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教師的角度而言,很多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沒有認識到聽說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提升以及長遠發展的重要作用,往往只重視對英語單詞和語法的講解,教學重心發生了偏移。對學生而言,因為英語的聽說能力不是高考的直接考查項目,或者說不列為最后的英語成績,所以很多學生出于單獨追求英語成績的目的,不會下功夫去學習英語的聽說知識,這是一種狹隘的英語學習觀念,不利于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全面提升。
2.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禁錮。雖然課程改革對高中英語的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受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中面臨的困難比較大,多多少少還保留著一些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比如,在教學方式方面,很多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上只注重自己對英語知識的講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情況,沒有聽取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學習的需求,進而不能對自己的教學做出改進。
3.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生畢竟是各種英語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英語的學習情況。但是很多高中生目前對于英語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是盲目從眾,跟著別人一起只學習英語的讀寫知識,而忽略了對聽說能力的培養。同時,很多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很不科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要想充分掌握住其要領,必須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全面學習,但是學生們往往只是從讀和寫兩方面入手,只注重對英語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能力,還不能提升他們的綜合英語水平。
二、高中英語學生聽說能力培養的方式
1.高中英語教師要實行全英教學。英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和方向。因此,首先教師要明確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明確培養學生聽說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英語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然后逐步改進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上,為了突出英語聽力和口語的學習,為學生營造練習聽說能力的氛圍,教師必須采用全英的講課方式。起初這種講課方法可能會引起學生的不適應,但是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盡量用簡明的方式通過英語將課堂內容講述出來,并引導學生也通過英語來參與課堂互動,把枯燥的英語課堂變成趣味性的英語學習世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課堂上設置聽說能力培養的專項模塊。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要根據教學安排對課堂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往很多教師把課堂時間都用于講授單詞和語法知識上,只注重讓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背誦和做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很片面,很不均衡。榱爍謀湔庖蛔純觶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聽說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合理分配課堂時間,針對當下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比較差的情況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專門的聽說能力培養模塊,比如可以針對教材上的聽力模塊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訓練,也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英語視頻、歌曲等,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對于英語口語講述的能力,可以在課堂上增加提問環節,讓學生盡量用英語來回答,也可以設置課前的英語演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英語口語水平的機會。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重視,逐漸提升其聽說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全方面地學習英語,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入手,培養綜合的英語能力,并且改變了沉悶的課堂氣氛,更多的英語學習形式、更多的課堂互動以及更加豐富的課堂內容,都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度。
3.通過開展英語活動來創設英語交際環境。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要想使學生真正掌握住,必須經常創設英語的實際交際情境才能真正鍛煉到學生的英語能力。目前我國很多高中還沒有條件來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英語使用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多花一些心思,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來多開展一些英語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通過英語進行交流,既可以逐步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能力,還可以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小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78-01
一 強化聽力訓練,注重聽力效果
在聽的練習中培養聽力。教師要讓學生平時多聽英語,訓練其聽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多聽、多說、多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運用英語聽力練習進行教學,作為教師應盡量多講英語,少講漢語。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表達思想、展開討論、傳遞信息、回答問題,從而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教師要盡可能利用現有的設備和聽力材料進行聽力訓練,讓學生模仿地道的語音語調,同時要注意重音、連讀、弱讀略讀、失去爆破等。養成良好的習慣,熟悉地道的語音。聽力的理解出發點是詞匯的辨識,因此,要提高聽力就必須要準確地辨識相當數量的英語單詞。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掌握對句、段的理解。朗讀是學習語言一種非常有用的手段。朗讀既要注意語言材料的音形義,又要把音大聲念出來,從而在大腦中形成音形義結合的完整的深刻印象。作為教師,對聽力訓練要有很強的目的性,更要注重實際效果,不能做表面文章。因此只有帶著強烈的目的性去進行聽力訓練,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
二 課堂上多讓學生聽地道的、純正的英語
聽地道、純正的英語,對于初學者是非常重要的。在播放放磁帶時,應遵循以下三點:(1)在講授新課前教師應先放一遍錄音,這樣使學生做到先入為主,掌握地道的英語語音;(2)在下課前幾分鐘,教師要再播放一遍錄音,做到課后余音不絕于耳,并加以模仿;(3)課后教師要盡可能地播放幾遍錄音,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掌握正確的發音。
三 正確掌握句型與聽說結合的密切關系
聽與說兩者緊密相關。教學的最初階段就強調聽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模仿語音、語調、節奏,也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逐步培養他們的快速反應能力,以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首先,對口語句型要高度熟練,要能做到脫口而出。只有這樣,才能把已學會的詞匯迅速地、自動化地組織成有完整意思的句子來表達各種思想。有些人能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就能學好英語口語,但有些人學英語學了幾年甚至幾十年,卻不能開口說話,主要原因就在于能否熟練掌握基本的口語句型。一個對口語句型熟練的人,只要掌握了2500~3000個常用詞和短語,就能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反之,一個對口語句型不能上口的人,哪怕是學會了五六千個單詞,結果還是開不了口。其次,表達某一意念時,要學會在什么場合或情境對誰應該怎么說。熟練掌握了口語句型,還不能完全學好口語,因為把詞匯套在句型的公式里,有時可以造出好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句子來表達某一個意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在各種不同的情境或場合對不同的對象表達某一意念時,常常使用為數不多的習慣話語。學好英語聽說,只有語言能力還不夠,還必須具備交際能力。所謂的交際能力是指說話人知道在某一社交場合(如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和情境(如問候、告別、請求、祈使)中,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如上級和下級、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師和學生)之間和不同社交地位的人(如主人和客人、請求人和被請求人、熟人和陌生人)之間,表達某一意念時應該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在正式的交際場合下不能使用非正式場合的語言,對陌生人不能使用對熟人的語言;反之也是一樣的。
四 與家長配合,共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生活環境優越,但缺乏獨立做事能力。45分鐘是短暫的,僅在課堂上的聽說練習遠遠不夠,更多的時間還在課下,所以課堂之外與家長配合,注重學生的養成習慣更為重要。可與家長溝通,鼓勵家長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給孩子購買一些適合學生用的磁帶、電影、卡通冊、漫畫等。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孩子玩時、吃飯時播放,時間長了,效果也就出來了。
1.英語的聽、說、讀、寫是密切相連、互相滲透的關系
眾所周知,中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的能力。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聽和讀是領會和理解別人表達的思想,是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的轉化過程;說和寫是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從內部言語到外部言語的轉化過程。在學習語言和言語交際過程中,聽、說、讀、寫四者的關系是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的。聽和讀,雖然是接受新的技能,但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積極地詮釋和理解。聽不僅僅指"聽清語音",而且還指"聽懂語義"。人們在聽連續性的言語時,注意力集中在言語的內容上,而不是單個的語音上,語音聽辨和意義理解已經相互滲透,并根據理解的意義做出反應。閱讀語句時,必須想起說話的神情,用英語想英語,來解釋全句的表達方式、結構和內容,否則,看到英文,想不起語音,說不出英語,心里還時刻掛念著母語,只會這種"啞巴語"的學生是很難理解英文語句的。說和寫是聽過、讀過的信息和知識在口頭上和書面上的復現或加工。口頭表達能力強的人,一般書面表達能力也強。聽和讀是說和寫的基礎,說和寫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聽和讀能力的提高的基礎上。上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里布斯(w.M.Rivers)和坦珀利(M.s.Tamperly)曾對以英語為母語的一般成年人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交際活動作了調查,結果表明,聽1istening)占言語交際活動總和的45%,是領會和吸收知識信息的最主要途徑;說(speaking)占30%,是人際之間交流知識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讀(reading)占16%;寫(writing)占9%。從以上聽,說、讀、寫四者的辯證關系和它們在言語交際活動中所占的比例,我們不難看出聽說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2.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表演活動和討論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適合學生表演。如教完"The F2nperor's New Clothes"前后兩篇課文后,由五個學生分別扮the Enl~ror,the two cheats和the two officials,進行臺前表演,表演內容既生動又形象,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參加者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教完高一"Pollution"一課后,叫全班學生就目前嚴重的污染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學生就很敏感,都踴躍發言,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達到丁用英語交際的目的。
3.適當補充難度適宜的聽力材料和練習,強化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教師利用英語第二課堂適當安排一些英語聽力課,并選用一些內容豐富的聽力材料。如在高一時,給學生補充《高中英語聽力訓練指導》第一冊和《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聽力材料及練習。在教高二期間,給學生補充《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名人軼事》等聽力材料和練習。上聽說課時,當學生聽懂了這些簡短有趣的小故事時,都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主動地與老師配合,進行聽和說的練習。因此,學生的聽說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這種樂趣也激發了他們更強的求知欲望,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自覺地學習英語課本和閱讀英文報刊雜志等,這對開拓他們的眼界和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4.采取教師用英語教英語(Teach in English)、學生用英語學英語(I.earn in English)的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教師在教課時,用英語介紹作者和背景知識,用學過的英語講解新詞、新句型和課文。如教高一第七課"The Emperor's New Clothes"時,以舊詞記住新詞,如:sometime,BOW and then,look 0n,as regard as,讓學生用課文中的新詞回答問題,如:What is the person,who tricks sb.out ofsth.?(學生答:A cheat)Linda works out a difficult problem,what will her teacher d0 to her?(學生答:He will sing highpraise for her.)教學生用英語理解句子,如:教學生理解第八課中的一句話"Isn't the cloth magnificent?"時,要求根據上下文用英語去理解和解釋,不應該簡單地把它理解為一般的否定疑問句,而應該根據文中那兩個官員和丞相的膽小怕事的心理理解他們的阿諛奉承之詞,"How magnificent the cloth is!"講解之后,學生頓時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講解全篇課文之前,讓學生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聽課文錄音,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憑記憶回答理解性的問題,再讓他們打開書對比和總結,最后,掛出事先繪好的幾幅主題畫,要求學生圍繞主題畫簡要地復述課文。如教高一課文"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時,我使用了一幅大的"六個瞎子分別摸著大象不同部位"的主題畫;教"The Lost Necklace''課文時,使用了兩幅畫,一幅是Mathilde戴著鉆石項鏈在宮庭舞會上玩得得意忘形的樣子,另一幅是Mathilde干活時露出一副憔悴、衰老的面容。學生眼睛看著主題畫,心里想著文章的內容。基本上能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這樣一個"先聽再讀后說"的教學程序,調動了學生學習感官的積極性,使英語的語音及英語語義先于翻譯進入學習者的大腦,從而擺脫了學生學習英語時對母語的依賴。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中階段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對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全面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參考文獻:
[1]李志明.三語教育中影響藏族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探析. [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2]賀國俊 趙慶華.影響英語學習的個人心理因素及對策分析. [J]甘肅高師學報,2008(3) .
[3]周艷鮮.民族地區城鄉中學生英語學習焦慮因素差異分析.[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5).
一、注重培養學習興趣是聽說訓練的前提
激發和培養學習的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智力的重要前提。教師要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愿學、樂學。
在教學中,抽出一定時間,多用富有表演性、情景性、游戲性的活動,來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有時間來放松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如可用英文歌曲導入新課,或用值日報告的形式來創設英語氣氛,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二、聽說領先,增加學生語言材料的刺激量
中學生學習第二語言,達到一定的刺激量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聽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要素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聽是輸入,是人們學習、吸收語言的重要途徑。
1.課堂用語。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師生問候,發出指令,提出問題等等。隨著學生知識面擴大,學習內容加深,課堂用語相應增加。教師在備課時,注意使用課堂用語,并用學生能夠接受的英語解釋新的語言現象,學生不覺得增加負擔,就可以增加接觸語言的機會。
2.視、聽、說配合。初一新教材每節課的第一部分都安排的是“Listen and repeat”,教師要很好地利用幻燈片,教學圖片配合錄音材料,進行視、聽、說的練習。在聽錄音時,教師要隨著錄音講述的內容,用教鞭在幻燈片上或圖片上指出相應的部分,幫助學生理解,學會用英語思維。然后再讓學生模仿著說,這有利于學生養成音、形、義直接聯系的習慣。
3.聽說配合。在聽短文錄音前,提出與短文內容有關的問題,聽完之后讓學生作口頭回答。簡略或完整都可以,因為學生層次不同。在口頭回答問題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幾句話說出大意。這種聽說配合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將句子、短文聽完整,整體理解。
三、以“聽”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說話能力
《中學生英語編寫綱要》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旨在培養兒童學習興趣,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大膽開口,培養基礎語感。
1.教師應在英語課堂上建立課堂小語境,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英語世界”。教師上英語課必須用英語教學,不要擔心學生聽不懂,只要用直觀的教具、正確的表情、手勢、體態語言、聲音等更多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英語。長時間的訓練,就會激發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精講、多練,用游戲、唱歌等形式來強化重點,突破難點。可以讓學生多用錄音機、錄像機、平板電腦、學習機等媒體來學習,學生認真地聽幾遍對話錄音,鍛煉他們的能力,然后請他們起來說一說聽到了些什么口語?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哪一部分你沒有聽清楚?這樣一次又一次地練習,使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聽音習慣。
四、以“聽”為基礎發展學生說的能力
1.語音是聽說的基礎。語音是學好一門語言的關鍵,能正確地掌握語音,就相當于學好一門語言已經邁出了一大步。音標是語音的重要因素。音標教學分別通過聽、模仿、練說、使用等套遞進式的教學方法。先聽清基本發音,再模仿發音,教師示范講解其口形,指導正確的發音方法,再讓學生互相練說、互補不足。
2.給全體學生創造說的機會。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說話習慣和氛圍,教師可以在學校設立的“紅領巾廣播站”中增設一個“英語小天使”欄目,主要形式有:播放簡單的、易懂的英語歌曲;由學生輪流主持,自我介紹,談談同學們生活中貼切的事情、講小故事等。還可以定期定組辦英語角、英語小天地,提供具體的交集場景和對象,讓學生自由地用英語交際。
五、朗讀訓練和情景交際相結合
在英語學習中,聽和說一直困擾著學生。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具有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寫作能力,但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卻存在一定問題,而聽和說恰恰是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聽、說是最直接的方法和表達形式,也是我們掌握一門語言的根本。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已成為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教學方法陳舊。在英語教學中,多數教師依然延用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程序還是詞匯、課文、語法、練習、作業。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教材本身,更多注重了課文的閱讀理解和語法、詞匯的講解,忽視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
二是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有些學生覺得英語不是專業課,將來也用不上多少;有些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所以對英語學習有一種畏難情緒,抱有得過且過的態度。
三是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不強。多數學生雖然對英語抱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但他們沒有聽說英語的習慣,往往因害怕說錯而不敢說,因聽不懂而放棄了聽力訓練的機會,因而,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不強也就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四是學得多、用得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花大氣力去熟記語法、詞匯等,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記了不少,但這些只是為了滿足考試過級的需要,沒有把它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它,沒能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語言去交流,久而久之,學過的知識也就漸漸地遺忘了。
二、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做法
1.改變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課堂、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主線。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缺少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不利于聽、說能力的培養。因此,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積極地參與英語教學活動,從而達到鍛煉和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
(1)課前三分鐘英語演講
這是將學生思維導入英語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即在課上講授正式教學內容之前的3-5分鐘內安排2-3名學生,學期之初采用命題演講,學期中后期采用即興演講的方式,針對本次授課內容,每人進行1-2分鐘演講,演講成績記入學生平時成績。通過開展這項活動,學生主動說英語的興趣明顯提高,將已有的知識變成了有聲語言,真正感受到語言應用的樂趣。
(2)學生參與“授課”
為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在學習新課之前,讓學生做課前預習,通過各種渠道去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語言資料,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備課。教學時,將課堂提問、練習變為學生“授課”,實行師生換位,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解讀課文,并最大限度地用英語講授,同學用英語進行補充和評價,教師最后進行總結。這是一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通過事先查找資料,預習課文,將學生的英語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分組討論學習
這是流行于西方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的一種學習方法,體現了教學平等和教學民主。學生可根據課前預習準備的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的內容,用英語有理有據地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分組討論學習,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尋找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師生共同營造的英語語言環境中,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4)營造語言環境
為了使學生能形成聽說英語的習慣,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教學中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分別采用全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去聽、去說,去挖掘自己最大的潛力用英語去理解、去思考、去交流。只有通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鍛煉和提高聽說能力,也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不斷鞏固和應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從而逐步達到熟練應用英語的目的。
(5)英語劇目表演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創作劇本,然后編排表演,課堂表演時間限制在8―10分鐘。通過背誦大量臺詞和反復多次地排練,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很多英語句子都能做到脫口而出,同時,這種興趣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
(6)逼真模仿
針對有些學生擔心說英語怕說錯了丟臉的現象,采用單句模仿訓練效果較好,即選擇英、美原聲錄音帶,一句句地進行發音、語調訓練。讓學生明白,要想練好口語就要以“丟臉”為代價。只有我們平時“臉丟光”了,到了最后與人交談或是參加各種口語考試時才“沒臉可丟”。逼真模仿可使那些害羞的學生增強自信心。
(7)強化聽力訓練
充分利用語音室對學生進行集中強化聽力訓練。聽力內容包括教材本身配有的錄音帶、英語故事、英語歌曲、課外聽力原聲帶等,給學生以直接、具體、真實之感,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麥克風與學生單獨交流,進行個別指導,達到預期的聽力教學效果。
(8)觀看英文原版影片
為了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學習、掌握英語口語,應定期為學生播放英文原版影片精彩對白片段。讓學生主動地去聽,聽后進行現場配音訓練,學生就會去做學習語言的主角。這種寓情于景的英語語言聽說能力的鍛煉,使很多學生英語的學習熱情重燃,主動聽說英語的積極性倍增,參與的積極性也就空前高漲。
2.開展好英語課外活動
為了使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和良好的環境鍛煉和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英語課外活動必不可少。英語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它與課堂教學實際緊密相關,但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而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寬,是學生鍛煉和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第二課堂。因此,在安排英語課外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各項趣味活動。
(1)校園英語角
校園英語角活動受到廣大學生的普遍歡迎。根據學校教學情況,每周設定固定的英語角活動時間,每次活動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由指定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活動,并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幫助。學生們事先就專題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有限的時間里盡情地享受用英語交流的快樂。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形成一種團結、協作、融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英語辯論演講比賽
這是較高層次的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方法。比賽前事先確定辯題,指定正、反方辯手,利用足夠的時間進行材料準備。在辯論演講時,學生們需要具有良好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頭腦清醒,反應迅速,并能夠隨時回答對方辯友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3)英語故事會
這是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鍛煉英語聽說能力的好辦法。學生在尋找、篩選故事時,就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在背誦、練習講故事的時候,又鍛煉了聽說能力。通過這種活動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拓寬了學生閱讀的范圍,同時也增長了知識。
(4)“我是播音員”
校園廣播每天在特定的時間段為學生播放英語,同時邀請學生參與制作播音節目,開展“我是播音員”活動,包括:現場采訪、廣播錄制、演唱英文歌曲等。通過此項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和鍛煉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學生的表現欲增強了,都以在校園內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引以為榮。
(5)英語朗讀比賽
朗讀的內容可以是學過的課文,也可以是課外讀物。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語音規則去朗讀。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有效地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習慣,達到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
“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來學”這句話看似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卻蘊含了學習英語最真摯的道理在里面。現在很多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只重視“讀、寫”能力的培養,因為這樣很容易獲得一個高分數,但是這樣的學生一遇到外國朋友或者其他用英語交談環境就會出現尷尬情況,基本的發音都不標準,外國人根本聽不懂,又如何與你交流呢。英語教育要均衡發展“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改變以往只重讀寫的方式,易中天教授說過:“矯枉必須過正,非過正不能矯枉。”以往的英語教學培養了無數“啞巴英語”學生。為了適應新課改,更為了切實提高小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強對小學生,尤其是小學高段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為孩子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聽說能力從培養興趣開始
小學低段學生開始對英語的學習有著較大的興趣,而高段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卻表現出不斷減少的現狀,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學生出現兩極分化。針對小學高段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年齡特征,應改變教學方法,培養與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對學生處于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在“聽、說”教學活動中更需要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聽說能力要從培養興趣開始,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要用正確的引導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學英語的興趣,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樂中學”在“學中樂”。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游戲、英語朗讀比賽、英語對話比賽等等活動,這樣的活動既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又能讓學生放松心情。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旋律等有著強烈的興趣,基于此,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帶領學生欣賞、學習、演唱英文歌曲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與英語有關的小視頻等等,這些活動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對于學英語的積極性。
二、“聽”是能力的基礎,教師應有效構建起英語學習良好氛圍
在環境中不斷聽、說,能夠使英語水平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作為老師要構建起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英語世界”。讓孩子沉浸在英語學習中,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方式,培養孩子說英語的積極性,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培養。在上課的時候可以精講、多練,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說英語,可以借助多媒體等設備,讓孩子們跟讀。也可以精選一些優美的英文歌曲教給孩子們學唱。在他們讀完或者唱完之后,老師可以對他們的發音進行糾正,針對模糊、難聽的重點音節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最后同學們多聽錄音鞏固學習,當學生形成聽錄音、跟讀的習慣之后,他們會有自主學習的欲望,很想學會新的發音,學習新的單詞,這個時候可以放心大膽的讓他們去說,說錯沒關系,老師可以糾正,主要是讓他們體會說英語的樂趣,想盡辦法讓他們愛上英語。
三、“說”是能力的升華,教師應從多個方面為學生英語對話提供條件
1.多讓學生去說。鼓勵學生大膽的用英語去對話,錯了老師可以糾正,多給孩子鼓勵,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多引導學生在校園里說英語,形成說英語的氛圍,氛圍、風氣形成之后,見面的時候他們會主動的用英語問好。
2.聽說配合。“聽”與“說”緊密聯系、相輔相成,聽是為了更好的說。在課堂上,教師反復播放錄音,學生反復聽,反復跟讀,每一個發音、每一個音節都力求跟錄音中一樣,注意錄音中的聲調與語氣,疑問語氣一般用升調,而陳述語氣一般用降調。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自己所聽到的材料,日后將這些材料運用到“說”當中去。
3.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對話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們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表演,老師講授一下單詞的發音和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大意,學生讀過這篇對話之后,可以分角色進行表演。還可以全班一起觀賞一部英文電影,大家一起來給電影中的某個小對話配音,然后教師負責講解對話中的生詞等等。這樣一來,學生有了大量的聽說機會,能夠有效地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在對話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興趣。
4.熟練記憶單詞發音。單詞是構成英語大廈的磚瓦,英語水平與單詞的熟練程度密切相關,在讀寫訓練中,學生還可以通過查字典等方式去解決,但是在聽說訓練中,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間隔時間過于短,往往一個單詞沒有聽明白,下一個又來了,時間不允許學生去翻書、查字典,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重視單詞的重要性,重點抓單詞,特別是四會單詞,一定要記牢,否則將會對聽說能力造成重大影響。
四、引導學生形成英語思維
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國人有所不同,這一點不僅體現在語法上,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話上。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才造成我們在說英語時外國人聽不懂。就像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佟大為飾演的王陽說的那句話:“為什么有些人看China daily毫無問題,但是我扔給他一本《經濟學人》他就一個字也看不懂?因為《China daily》是用中國人的思維寫的,但是《經濟學人》才是真正的英語思維。”英語思維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從小抓起,小學作為接觸英語的初級階段,正是養成英語思維的大好時機,老師要在這一時期加強引導,多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加強英語聽說訓練,形成說英語的風氣。
五、多開展課外語言交際活動
課堂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要提高實際聽說能力還需要在生活中運用英語。老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英語水平的高低,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如:學唱英文歌曲,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一遍英文歌曲,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后在學的過程中加入對單詞、語法的講解,這樣既提高了孩子們對于英語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再比如:排練英文短劇,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特點,可以從喜羊羊、灰太狼等等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入手,編一些羊村的英文小故事給他們進行表演;還可舉辦演講比賽,小學生競爭心理比較強,老師可以利用這一心理特點,用一些演講比賽去激勵他們學習,還可辦英語小報等活動等。這些活動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有助于開拓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
六、結束語
在語言學習中應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抓住小學高段這一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面的因素來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他們的聰明才智都用到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上來,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我國與世界接軌的空間愈來愈大,與世界文化的交融也愈來愈深。其中,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已經成為現代人們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而這種技能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運用英語聽說能力來進行比較流暢的口語交際。當前,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不良影響,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強的應試特征,對英語聽說的訓練還不是十分重視。今后,我們有必要把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工作提到教學首要任務上來。
一、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語言環境缺乏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學生都注重以母語交流,很多高中學校都沒有條件請外教,學生不能真切感受到最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雖然也有很多學校舉辦了各種各樣的英語角和英語沙龍等活動,但礙于學生本身的語言能力,在活動中錯講錯聽的情況屢見不鮮。加上高中學生學業負擔比較重,每一科都要盡量平衡發展,沒有很多的時間去進行英語聽說練習,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去練習,練習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這就造成了許多學生對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缺乏自信,不能有效表達出來。
(二)英語師資力量不足
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都是沒有經過英語專業系統學習的教師,其對英語教學以及語言系統不是很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與正確地為學生進行示范,語音基礎比較差,英語教學方法呆板無新意,學生提不起對英語聽說教學的興趣,學生從小養成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英語發音習慣到了高中以后也不能很好地得到糾正。隨著目前高中英語詞匯量的加大,大多數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英語詞匯和語法教學中,忽略了聽說教學的重要性,使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成為英語教學中比較薄弱的環節。
(三)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高中學生自身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學生的英語語音基礎差。有的高中生的國際音標發音不符合規范,如/n/與/v/分不開等。其次是英語詞匯量比較少,語法知識不夠。在英語中,詞匯和語法是其重要的部分,沒有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就談不上對英語的學習,也更談不上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了。最后是受漢語的影響嚴重。許多高中生在學習英語中都喜歡用漢語的學習方式去理解與掌握英語語句,在翻譯英語中比較善于逐字逐句地進行,至于對句子的理解卻一問三不知。同時,高中學生對中外文化的差別不是很了解,在理解與掌握中經常以本國的文化去加以詮釋,缺乏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與認識。
二、解決對策與方法
(一)以加強語音教學為前提,豐富詞匯量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詞匯量的多少對學生的英語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高中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督促學生善于背記英語單詞和英語習語,掌握一些英語習語的習慣搭配,不定期地檢查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掌握情況。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記英語單詞的印象。教師要善于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播放一些英語聽力錄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寫,使其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同時,教師要在英語詞匯講授時講解一些英語語音知識,如英語國際音標發音、英語字母組合發音的規則等。
(二)以培養理解能力為基礎,強化實踐力
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不光要求學生能聽出英語單詞的語音,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理解所聽到的英語內容,掌握內容的主旨大意,并從中提煉英語實用信息。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掌握一套提高學生英語理解力的辦法。其可以從閱讀理解力入手,充分利用英語教材中的每一個環節,運用有效的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力。如在講到Speaking和Reading時,教師在把兩個詞匯作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材料的時候,還可以將兩個詞匯作為聽力材料應用:可以首先讓學生聽英語錄音,接著回答錄音中的問題,同時注重疏通語法,并積極地將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效結合起來,在學生聽完錄音材料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復述和歸納詞匯大意,并能夠大聲朗讀出來。
(三)以注重聽力技巧為要求,掌握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師要注重向學生傳授一些英語聽力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英語聽力技巧,才能在英語聽說教學中游刃有余。在高考《聽力應付技巧指南》中就提到了幾種比較常見的聽力技巧,比如預測、模糊、筆記和排除掌握等。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巧妙滲透聽力技巧教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英語聽力的基本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四)以遵循循序漸進為原則,開發聽說潛能
高中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如果在一開始就強化英語學習,就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最后只能是欲速則不達。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像《英語周報》這樣的材料來向學生進行聽力測試。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聽說訓練,適當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有啟發意義的英美經典影片,教學生唱一些英文歌曲,引導學生聽一些英語廣播節目,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并且適合學生知識需求的聽力材料,利用英語課本中的一切聽力資源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努力開發學生的英語聽說潛能。
三、結語
英語聽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汲取英語語言和搜集文化信息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英語課堂還給學生,樹立一個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教育思想。同時,在英語聽說教學中,要注重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聽得懂英語才能很好地說出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大量詞匯,積累豐富的經驗,科學合理地加強課外英語閱讀,從整體上增加英語語言材料,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把高中英語課堂變成人人能參與的英語實踐課。
參考文獻:
[1]楊波,梁皓.外語人才培養與英語聽說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3(04)
1.1協調聽說讀寫的關系
以往的高中教學注重的是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學生的聽說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地鍛煉,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也難以發揮聽說讀寫的內在互補機制,使得學生的能力提升有限,難以獲得綜合發展。為了更好地適應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改革,就需要協調聽說讀寫的關系,將聽說讀寫看作是學習手段,調整相互之間的比例。
1.2適應教材內容改革
新課標、新教材的退出,使得很多教師措手不及,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方式已經明顯不適應改革之后的高中英語教學實際。針對這種狀況,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了解,在最短的時間內駕馭教材,把握教材體系,盡快走進教學正軌。
1.3加強學校內部通研
為了更好地將新教材的精神、內容吸收和掌握,高中學校應該充分結合本學校的資源,進行學校內部的通研,對高考方向、教師基本功標活動、教學科研活動進一步明確。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抓好集體備課,更好地體現改革的效果。
2.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原則
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在推進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確保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2.1實事求是原則
高中英語教學各個地方存在明顯的差異,若是進行機械地要求、規范的話,難以得到理想的改革效果。為此,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改革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確保高中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完成相應的改革行為。
2.2以史為鑒原則
改革并不是高屋建瓴,退出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實際上改革建立在以往高中英語教學歷史基礎上,只有對教學的經驗與教訓進行反思,客觀地對高中英語以往的發展過程進行評斷,才能更好地明確改革的方向。為此,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改革應該堅持以史為鑒的原則,這樣才能引領和創造高中英語教學教育的未來。
2.3情智兼濟原則
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過分注重知識教育,在閱讀、寫作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偏低、聽說能力不足,創造力、感受力等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著缺陷,這樣難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為此,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情智兼濟的原則,不但要注重知識教育,還需要加強情感教育和能力教育,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3.對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改革的思考
3.1復習指導依據
高三的學生面臨著高考這一決定命運是時刻,為了更好地貼近教學改革,應該以新教學大綱為依據展開復習,細致地把握考試說明,對復習的方向進行明確。基礎知識仍是新教材的基礎,學生要注重對這些知識的靈活運用。聽說能力在高考中比例不斷調整,聽、說能力的鍛煉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為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協調聽說讀寫的比例。
3.2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方向予以明確和指引,教師應該深刻把握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學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的目的、形式、手段等進行頭腦風暴,更好地適應新教材、新課程的要求,循序漸進,讓學生接受新教材、新課標的內容。
3.3及時總結經驗
改革是一個過程,為此,高中英語教學應該及時總結階段經驗,更加穩妥地將其用于下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英語教學 聽說能力
人才在當今社會發展中門檻也變得很高,英語是國際交流中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是綜合能力的運用,特別是聽說能力尤為重要。訓練學生英語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高中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培養英語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要著重加強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給學生聽說的機會,激發學生對英語聽說的興趣
現在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認識英語,并且進行一些簡單英語單詞的記憶和拼寫。雖然小學對英語有一點認識,初中也在英語方面有一定的學習基礎,但在進入高中之后僅僅這點對英語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高中英語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聽說能力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英語的教學計劃。在英語課堂訓練中,老師的首要任務是英語的聽說,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這樣可以使增加學生們訓練英語能力的機會。教師實施不同的方法,根據在課堂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們快速地訓練自己的聽說能力,這種方法也可以大大地帶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比如,在課前幾分鐘的時候試著讓學生們大聲地讀,從而使學生很快地投入到英語的學習狀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注重教學中的討論
按目前高中學校的情況,一般學校的英語教學都是中國英語教師的。所以英語教師一般都是按照中國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傳統模式的教學對于一門新課程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的。所以英語教師可以另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改變一下傳統教學的模式,比如在討論中進行教學。討論問題是讓我們很注重的一個方面,不只是在學習效果中能考察到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學習的積極態度得以快速提升,還可以學生的潛力啟發和訓練出來,增進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就是從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的方法中得到的培養。首先,教師對選擇問題時要非常謹慎,問題可以啟發學生的興趣,更可以輔助學生理解試聽的內容。提問題不是我們想要的最終結果,而是想根據問題的題目,進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激情。其次,也可以通過交流的方法,比如在聽完一段聽力材料后,試著讓學生們自己主動的自由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動腦思考和回憶在這當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地組織語言傳達出自己的信息,也在這個討論的過程里,讓學生的思路變得活躍起來,自身的潛能也得到了開發,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幫助。
三、創設英語學習的情景
上面說到了要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下面我們可以嘗試另一種創新教學的方法,例如創設英語情境,讓學生們自己擔任書本上的角色,輕松地融入英語課堂中來。而且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自己所傳遞的知識,找出有意思的地方,不僅在舉行各種互動方式時,還有學會激勵學生按照自身的掌握的知識,嘗試自己提問題,然后自己努力解決了。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舉行陳述文章和改編的方式在大家都常在的環境中來進行,在這樣的環節中,可以使口語和聽說能力得到進步,更把學生的思路開闊了,也把同學們的想象力引發出來。在這樣的情景假設中,讓每個學生變成了觀看者和體驗者,促進了學生彼此的學習和提高了彼此之間的合作精神。在舉行這樣的活動時,老師不要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講話,這樣會破壞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路不再連貫。與此同時,為了增加學習英語的成果,老師要對學生多夸獎,少批評,這樣使學生對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更有信心,提高得更快。
四、利用多種教學工具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的活動中教學工具也是很多樣的,如語言實驗室、磁帶、電腦,還有各種視聽工具等,都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更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在上課時,老師講教材中很長文章的時候用有意思的、生動的視聽教材來展示就可以了,也能夠使學生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更能夠引導學生在抽象思路中的提高,然而普通的教學是做不到。此時,運用視聽材料的教材能讓學生很直接地理解和明白,讓所有的學生針對自身的學習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欠缺在哪里,訓練了學生的聽說,激勵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渴望。
五、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英語是特別需要實踐的,通過學生自己創建屬于自己的活動方法,可以快速地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培養。這種舉辦活動有很多方式,比如用英語講故事、朗誦英語美文、唱歌、英語話劇等,課外活動小組針對自己興趣舉行來實踐是很不錯的。在舉辦這些課外活動的同時,學生不僅提升了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也使學生們鞏固了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增添了新的課外知識的融入。還有很多的方式也會是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很大進步,像看電視的英語節目、聽收音機中的英語頻道、電腦中的英語網站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聽說能力的培養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師在英語的教學中要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英語聽說能力在中學生中是要長期堅持的重要內容,所以,教師更需要在平時的教課中不停地尋找好的方式和辦法,尋找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在現代教育中,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優秀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后進生則連簡單的英語也聽不懂,而這些學生在班級人數中占的比例較大。因為聽說能力較差,學生會產生一種挫折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他們會出現恐懼、自卑等不良心理與回避行為。當老師要他們進行聽說訓練時,他們會用一個簡單的sorry應付。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知識的不斷更新,會出現惡性循環。如果不進行正確控制與引導,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對整個教學進程帶來嚴重影響。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對于高中英語聽說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 課堂上進行三分鐘的“說”
課堂上讓一名學生根據某一話題用英語進行三分鐘的“說”,課堂“說”盡可能讓學生選擇熟悉的話題,例如生活趣事、學習方式、新聞報道等。同時,因高中英語教材中有一個話題,教師會組織學生精心學習“reading”部分。通過學習,教師可讓學生就學習單元話題,盡情發表自身觀點。總而言之,盡可能使學生暢所欲言、有話可說。教師若發現學生口語表達有誤,應及時進行糾正,適當補充口語表達中的習慣差異知識。例如,英語中用“Good morning”, “Hello”等打招呼。展開“打招呼”活動,可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通過各種英語口語積累,可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增長見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正確引導、認真監督。
二、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的興趣、好奇心被激發,產生的內在動力是非常強大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個具有自主性、刺激性、挑戰性的氛圍,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性,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語言輸出,教師給予積極反饋,以便讓學生可修正錯誤。例如,可通過小組對話、討論等形式,給定題目后編簡短對話,也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加工處理,注意不能照搬課文,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許多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會出現“三言兩語”、“無話可說”、“支離破碎”、“語無倫次”等現象,這是由于他們缺乏英語知識的積累,所以,背誦、模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選擇優秀的口頭作文,尤其是口語比賽中獲獎的作文,具有較好的條理性與思想性,可讓學生背誦。
三、 盡可能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聽”
我們的第一語言是普通話,但英語屬于一個特殊的語言學科,若要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就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用英語組織教學,熟練掌握和運用課堂用語,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優秀的口語能力和良好的業務素質。然而,課堂用語十分有限,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長期只聽課堂用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只能聽懂某些習慣用語,而不能聽懂其他用語。因此,要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四、 通過多媒體教學,突出學生的“聽說”能力
通過多媒體教學,直觀化呈現教學內容,利用幻燈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專注學習,為學生創造語言情景,使他們不依靠翻譯,經過視聽即可理解語言內容。在理解聽力課文時,運用教材提供的視頻、音頻材料,利用有趣、生動、形象的色彩畫面和優質的配音,使學生融入課文意境中,讓學生感到輕松、愉悅,畫面所呈現的動作可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同時有利于上口。通過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相結合,形象與語言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感官機能,提高學習效率。
五、 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討論、表演活動,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英語教材中,大多數課文學生均可進行表演,例如“The important papers”, “The invisble bench”, 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扮演兩篇課文中的角色,在臺前進行表演,可使課文變得真實、動態,在扮演者表演的同時,全班學生也會融入到表演氛圍中。在教完以后,學生可根據目前環境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待問題提出來后,學生覺得敏感,均會踴躍發言,這樣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實現英語交際。
六、 合理加強難度適宜的聽力練習,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訓練
在英語教學中,可適當增加英語聽說課。在進行聽說課教學時,教師可通過課本上work?book中的小品閱讀,使學生感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主動配合老師開展聽說練習。通過這些聽力練習,學生無形中提高、培養了聽說能力,同時,也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后學習時,學生也會自覺閱讀英語報刊、雜志、課本等,以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
七、 結束語
英語中聽、說能力是一種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的關系。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培養、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各種語言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使他們能用英語進行交際。
參考文獻:
1. 李得榮.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J].學園,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