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發展趨勢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4 16:48: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制造業發展趨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4年鋼鐵行業

運行情況[E/B]..

[7]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

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全球風能理事會.2014

中國風電發展報告[R].

[8] 河北裝備制造業“十二五”專項發展規劃

[E/B]..

[9] 中國制造2025[E/B].http:///zhengce/

篇(2)

汽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為人們節省了時間,同時也推進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汽車制造業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重要關注的對象。激光焊接科技憑借穿透深、適應性好、能量密度高、精度高等優勢成為當前汽車行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通過激光將幾塊具有一定性能、材質以及厚度差異的薄板拼焊在一起,然后進行沖壓成形。不僅減少了材料的廢棄,還減輕了整體重量,提升了綜合力學性能。在汽車發展的80多年歷程里面,激光焊接技術在汽車制造領域中的應用,受到激光焊接技術本身的優越性與汽車制造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以及市場需求的改變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發展激光焊接技術對推動汽車行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1激光焊接技術的特點

享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等美譽的激光是指受激光發射的輻射光放大。激光焊接指將具有高功率聚焦的激光束為熱源,把材料融化并形成高質量的焊接接頭,這種焊接方法不僅效率高,而且精度非常精確[1]。在汽車制造行業中,根據激光焊接技術的差異,可以把激光焊機分為兩大類:YAG激光焊機與CO2激光焊機。在制造汽車過程中的主打標工序一般由YAG激光焊機操作的,而表面處理、切割、打孔、焊接等處理過程一般是采用CO2激光焊機完成。由于YAG激光器技術的改善,也會在焊接和切割方面有所運用。激光焊接具備下列特點:(1)應用范圍比較廣。(2)可用來對那些加工材料非常脆弱、硬度極大、高熔點或者相對薄的高效率加工。(3)熱影響區與熱變形都很小,焊接縫質量高。(4)加工速度快,節省材料,污染少,噪音低,勞動強度低。(5)其設備功能齊全,操作非常簡便;具備計算機數控系統,可以進行高精度的立體加工。

2激光焊接技術在汽車制造方面的應用現狀

一汽大眾企業是最先使用激光焊接技術的企業之一。大約是90年代的時候,一汽大眾企業就在300多臺汽車使用了激光焊接技術,大多應用在底盤與車體的焊接上面。激光焊接技術在汽車制造領域的運用根據焊接方法的差異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2.1激光焊接

齒輪在汽車制造占較大的比重,用激光焊接對變速器齒輪的焊接的運用開啟了激光焊機在汽車制造領域運用的先河。變速器對齒輪質量以及轉速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僅需要高效率的焊接,而且由于考慮到不準給齒輪增添過多的負載,必須采用高凈度焊接方法[2]。因此最先把高效精準激光焊接運用到焊接變速器的齒輪上。1980年期間,以克萊斯勒為首的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公司相繼把該焊接方式運用于汽車的制造行業。激光焊接技術在提升對傳動部件的焊接的性能,同時大大節約了生產原料,為世界節能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近些年,隨著汽車制造材質的不斷演進,目前,由于材料的性能不夠完善以及不能提升整車的美觀等因素,限制了汽車制造業前進的步伐。多大數汽車制造公司引進環保節能的新型材料,例如,新型鎂、鋁等質量輕的材料。該型材料引進意味著需要更高水準的焊接類型,常規的點焊技術造成鎂、鋁材料生成了金屬鍵化合物,它們縮短了焊接材料的使用壽命以及削弱了使用效果,而激光焊接的出現很好地避免了常規焊接技術引起的麻煩,因此激光焊接很快成為當今世界汽車制造行業中比較盛行的焊接技術。

2.2激光復合焊接技術

可以把激光復合焊接技術理解成在激光焊接技術基礎上的改進——把電弧與激光的焊接技術進行合理的結合。一方面,激光復合焊接技術在焊接效率與速度方面均優于單一的焊接技術,而且具有較好的焊接穩定性。另一方面,單一的激光焊接技術在焊接時受熱面積窄、焊縫深,這樣對焊接材料多少有些損傷,而電弧焊接采用受熱面大的導熱焊接方式,不僅擁有較深的焊縫又保證了較為廣泛的受熱面,大幅度增加了焊接工作的質量與效率[3]。

2.3激光拼接

汽車車身制造的傳統方法是先采用沖壓技術再進行焊接。此類焊接技術的特點是在完成對每個部分沖壓成型工作之后再逐一焊接在一起,以至于每個成型的部件難以較好地融合成一體,從而焊接成品不夠完美。激光拼焊技術的研發很好地解決部件融合所存在的問題。激光拼焊改變了以往的車身制造順序,可將厚度與材質相異或者經不同表面處理的鋼板通過激光焊技術,焊接一個組件整體。

3激光焊接技術在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

與傳統焊接組件相比激光焊接的組件費用略高,因此開發低成本、靈活、簡便的激光焊接組件是汽車焊接領域的必經之路。目前,在汽車行業的焊接工藝中,對激光器的選擇一般為大功率CO2激光器以及脈沖ZD:YAG激光器。在未來激光焊接技術的發展中,激光器的功力將達到1000W以上的有光纖激光器單光纖、單模光纖。在汽車制造業有貢獻的將是二極管陣列激光焊接技術,運用其波長在近紅以外區域的激光能量對汽車零件進行焊接[4]。此外,采用激光加熱與其它熱能相結合的方式為焊接過程提供多重熱量的方式,彌補激光單熱源在激光焊接技術方面的不足。近年來,廣泛運用在汽車制造業方面的焊接技術的復合熱源焊接技術有激光與電弧、感應熱源復合焊接、雙激光束焊接等技術。另外,焊接機器人得到了廣泛的發展,行動靈活,變化多樣,自動化水平高、都是焊接機器人所具備的優點。焊接質量優越、動作敏捷、反應迅速、機動性好,不存在安全問題等等。

4總結

現在激光焊接技術發展的程度已非常高端了,汽車工業已經步入到一個柔性化的生產鏈,對相應的技術要求也更高了,加大研發激光焊接技術和相關的激光加工技術對大力發展汽車行業尤為緊迫。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在激光焊接技術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國內的激光焊接設備制造能力還十分有限,需要借助國外的力量。我國制造行業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提升在焊接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逐步完成對激光焊接技術設備的制造與生產。

參考文獻:

篇(3)

庫存優化作為物流設備供應商,音飛對庫存優化有怎樣的理解?

金躍躍:目前,物流裝備的應用市場分為制造業和流通業兩大領域,庫存優化的需求主要存在于制造業。其中,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的內部管理包括生產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兩部分。相比之下,企業通常更注重生產中心的管理。因為該類企業的主業是研究產品研發和生產技術,對倉庫管理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專業的倉庫管理人員也較為匱乏。

近年來,圍繞庫存優化,學校、專業的研究機構和個別企業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學校研究的很多理論無法應用于實際生產:研究機構更傾向于進行流通業等大物流的研究,提供一些整體的解決方案;而個別企業的庫存優化大多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逐步進行的,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

我們認為,在實現庫存優化的過程中,物流自動化只是一個手段,更重要的是管理。即規范每個員工的做法,特別是改變原有的做法,實現賬和物完全一致。為此,需要用到一些專業化的物流自動化設備和倉庫管理軟件。

庫存優化在您看來,目前制造業企業在庫存優化方面存在哪些需求?這些需求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金躍躍:兩方面原因導致了制造業企業產生庫存優化的需求。首先,國內的制造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達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會從其他環節挖掘利潤。其次,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更多的企業開始關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庫存優化便成為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積極追尋的方向。

十多年來,音飛已承接了1 0000多項的倉庫工程,為可口可樂、博世汽車、通用汽車、中國石油、聯想、中國石化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貨架產品及相關服務。在近兩年的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客戶中很多都出現了倉庫更新換代、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而貨架僅僅是幫助他們解決存放場地的問題。同時,倉庫的精細管理還需要有專門的信息系統做支持,單純依靠ERP是很難實現的。在選購貨架的過程中,客戶的關注點也開始發生變化,由貨架本身轉向如何利用物流設備實現更合理的空間利用,減少存貨量和管理人員,提高作業效率等。

記者:針對新的市場需求特點,音飛在產品和服務方面有何側重?

金躍躍:正是因為看好倉庫管理領域的發展前景,近年來,音飛在產品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在原有的倉儲貨架產品系列基礎上,推出了物流周轉和自動化倉儲系列產品。并與系統集成商合作,建設全自動立體倉庫,同時,立體倉庫的市場份額也日益增加,每年要承接數十座倉庫的項目建設。

音飛的目標定位不是集成商,而是倉庫設備供應商。從某些方面來看,制造業的倉庫管理項目和貨架銷售有相似的特點。比如單體規模普遍不大、行業分布較為分散等。音飛對這類項目已經擁有成熟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對我們也是最合適的。目前,音飛正在逐步把倉庫管理咨詢作為銷售工作的主導,在該領域已經實現了近2000萬的訂單規模。

在產品種類和類型的拓展上,貨架是物流自動化的基礎設備,也是音飛的優勢領域,所以要堅持做強做大。同時,針對制造業企業的物流管理特點和現狀,為其倉庫管理提供一些易于操作和管理的自動化設備。比如。高度在10米以下、單元貨物重量在300公斤以下的堆垛機,垂直升降柜、電動移動式密集庫等。此外,音飛還開發了相應的倉庫管理軟件,對人員、崗位、作業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作為一種增值服務,提供給有需要的貨架項目客戶。

記者:音飛的倉庫管理軟件有何特點?其在庫存優化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金躍躍:制造業企業的倉庫管理是最末端、最原始、也是最統一的單元,對于這樣的需求,通用的倉庫管理系統(WMS)并不適合。音飛提供的倉庫管理軟件完全是基于對貨架上所存放貨物的管理,目的在于為硬件設備提供增值,從而幫助客戶提高倉庫管理水平,降低庫存量,提高作業效率。

早從2006年開始,音飛就與南京當地一些高校的物流教研室開展了產學研合作,進行倉庫管理軟件系統的開發,并通過自身的試用不斷進行系統功能的完善。最終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系統。該系統具有操作簡便直觀,界面簡潔統一,可視化強,可配置性好,支持系統導向和現場導向兩種操作模式,支持多點、多貨主、多客戶和供應商等特點,對倉庫運營中的入庫、出庫、盤點、調整、調撥、保稅管理、標簽、包裝和拆包裝、補貨等業務操作和增值服務均提供良好的支持。

記者:身為典型的傳統制造業企業,音飛在庫存優化方面有何經驗和體會可供分享?

金躍躍:一方面,貨架屬于典型的傳統制造業。當市場競爭激烈到一定程度時,貨架生產企業必然需要加強成本管理,向內部要效益。另~方面。作為倉儲物流設備供應商,只有把自己的倉庫管好,才有可能為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因此,進行庫存優化也是音飛的一項重要工作。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倉庫實際上是企業的利潤中心。以音飛的原料庫為例,庫存1噸賃的成本是20~50元,加快庫存周轉率就意味著產生更多的利潤。成品庫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此,我們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比如存貨超過一定期限要向相關部門收取費用,促使各部門提高計劃的準確性。再有,節省庫存場地、降低料損料耗也是庫存優化的實現方式。據統計,以往倉庫自己進行切割下料向生產線配送的成本是100元/噸,而現在則是將這一工序直接外包給供應商。避免增加切割設備的同時,更減少了不必要的料損料耗,成功將該環節的成本降低了20%。2008年,音飛提出了每年將原材料庫存降低5%的目標,今年已經實現10%的降幅。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庫存與生產方式密切相關。豐田的JIT(Just InTime,即時生產)就是最簡單有力的證明。它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又是一種理念。JIT的實質就是管理過程,通過生產

均衡化、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減少和降低各個環節上的浪費。相信這些道理很多企業都知道。近年來,我們把工作重點從以往的銷售轉移到公司的內部管理和生產流程規范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精益化生產的探索。比如,按照不同種類產品的生產工序,設計生產節拍,在中間環節使用物流輸送小車、地面輸送線、空中搬運等方式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緊密的流程銜接。同時,從原料到生產制造加工,再到成品,在倉儲及生產線上應用信息化條碼管理。事實證明,這些做法在降低庫存量、提高倉庫利用率、優化庫存結構等方面起到了明顯效果。

在人員管理方面,音飛的發展歷程形成了老員工的一些固有的管理思路,在堅持這些固有思路的基礎上,適當進行現代管理技術的灌輸和微調,是保證管理生命力的關鍵。

記者:音飛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場特點?作為制造業企業,音飛在自身管理方面有何發展計劃?

篇(4)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6-0001-02

1 概述

機械制造業雖是作為本國最基礎的行業,然而卻是國家的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支柱,機械制造的技術是支撐制造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該行業發展和競爭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所以技術水平的高低同時象征著一國整體的經濟水平。雖然我國在機械制造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早,然而技術的發展確實比較緩慢。在其經歷了大概200年的發展史中,它是由作坊的機器生產慢慢過渡到批量和低成本的大量生產再往著高質量的生產,所以機械制造業是不斷地向上發展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當今的機械制造的特點,和現代的高科技與先進的技術相互融合,使機械制造業能夠良性地發展。

2 當代機械制造業的特點

2.1 工藝和設計一體化

如果生產的方式是以手工的形式來進行的話,那么工藝與其設計通常是一體的,沒有分割同步進行的。然而隨著社會的需求與發展,小批量的生產慢慢過渡到大規模甚至大批量的生產模式時,因為特定的需求,設計與工藝之間就再次地分開了,甚至還會出現設計引導工藝這種現象的發生。但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待產品的要求追求更多的個性化,新潮品種成為了人們目光偏向的焦點,已經不再是只局限于滿足一般的功能需求,趕時尚也成為他們考慮的因素,隨著產品更新速度不斷的加快,導致小批量形式的產品占據了許多工廠生產的主導位置,這也就促使了設計和工藝又一次結合到一起。

2.2 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工藝和設備復雜化

現在的機械制造業生產方式多種多樣,有單件生產或者小批量甚至大批量的生產模式。因為市場需求是處于一個變動的平衡,所以相應的設備以及資源也要相應地進行變化。各部件在進行制造的過程中周期的不一性以及工藝路線的不確定性等等特點,致使管理的模式多以動態多變的形式為主,所以生產和管理的工作發生復雜化,這就需要根據每一件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推斷分析,從而能夠對每個部件進行周密的安排及投入,合理地計算出應產出數量及其他要求。

2.3 產品的制造設計涉及到多學科領域

在現今全球化競爭復雜的大環境下,假如依靠以往的企業進行一對一單打這種局面顯然缺乏競爭力,現在很多主機廠與設備零件的制造廠之間是分離的,所以跨地區將企業進行一個動態的聯盟必然會成為了機械制造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的一個重要的趨勢。開發新產品是需要經過一個設計的過程,這其中就需要聯系到許多相關的領域學科,從而進行產品的設計以及工藝的改善,通過對設計的版本進行不斷的改進完善,機械制造產品才具有本身的開發能力。

2.4 全球化的競爭日益激烈

隨著機械制造產業市場模式慢慢地向著全球化模式發展,相對發達的西方國家利用現代各種類型成熟的技術及手段對市場狂轟亂炸,目的是將本國的企業產品銷售出去。隨著全球市場化的經濟模式不斷的發展,各類型產品競爭的激烈程度加大,導致許多高科技和先進技術應用到機械制造中去,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和競爭。如果一個國家立足于世界并能夠站穩腳跟,具備有先進的制造技術是萬萬不可缺少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向我們表明:發展機械工業的速度和規模以及產品的質量程度可以決定那個國家工業水平的發展程度,支持著國民的經濟。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和經濟實力方面的標志。

3 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趨勢

3.1 自動化

所謂的自動化,指的是機器按照已經內置好的程序與規定的指令,并能夠自動地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產過程,該前提是無人進行干預的情況下。現今人機一體化已經成為了研究的重點,這么一個制造系統所利用到的許多類型制造單元的技術手段,類似柔性制造技術就是其中的技術手段。因為自動化本身就屬于一個動態概念,它的范疇較廣,具有的內涵也很寬泛,然而現在我國對機械制造的自動化這一技術的探索與研究還處在一個發展的最初階段,所以需要業界人士對其進行活躍的研究。

3.2 信息化

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很多制造企業看到了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諸多優勢以及看好其今后的發展前景,這為企業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動力。制造型企業所需要的信息要求比較高,它需要對產品在設計過程中可能用到的材料與技術并且對市場的了解等都缺一不可,而且信息需要不限地域便捷地進行。同時,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帶來了許多影響,它給企業帶來了技術層面上互動的交流,從而使制造企業可以把握好市場動態并能夠隨時對最新生產的技術進行了解分析,企業所站的高度必然是處于時代的最前沿。

3.3 精密、超精密或特種的加工技術形式

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求著機械產品內在的品質需要達到一定的等級,而且這個等級也在不斷地向更高一級發展,類似許多軍工類和航空航天或者一些儀器儀表及電子類型的微型機械產品,它們制造的精度要求有的需要達到微米級或亞微米級的單位,而且納米級的也逐漸地出現,如此高精度的規格要求是很多普通加工的方法很難做到或者是就不能完成的,所以它也就決定了制造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即可以往精密和超精密的加工方式發展,就比如現在鮮見的激光加工與電火花進行加工的特殊的技術必定是未來機械產業所關注的重點。激光的技術方式如果能夠廣泛地應用到機械的制造加工業中,對企業獲得更多的效益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4 結語

國家的科學技術的水平和經濟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本國的機械加工制造業所具有的規模大小與水平的高低。所以說發展中國的制造業必須要有創新的能力,同時民族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現在我國經濟的發展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但是我們在關于制造技術的諸多方面確實還是相當的薄弱,所以學習到更多先進的制造技術對提高我國制造企業的水平相當重要,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強國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篇(5)

0 引言

制造業轉向服務化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和結果。隨著企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對“顧客滿意”的重要性認識愈加明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制造業開始對設計產品的生命周期越加重視,不僅只關注實物產品的生產[1]。服務環節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主要實現了制造業的轉型和提升,因此鞏固強化了世界制造業強國的地位,對我省工業轉型升級也有了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1 國際制造業服務化經典案例分析

1.1 IBM:從硬件制造商向IT服務商的成功轉型 IBM經過十幾年的整合,把一家單純的硬件制造商轉變成解決實質問題的供應商。自2005年以后,IBM公司服務利潤連年增長高達10%以上,而公司收入所占比例也超過50%以上。IBM早在十幾年前,在別的IT廠商大造PC時,IBM已經轉型IT服務了。當所有IT廠商意識到IT服務戰略的重要性的時候,IBM又悄然轉入服務產品化策略。在IBM全球的營收體系中,大約有55%的收入來自IT服務。根據IDC的研究報告,我們不難看出,自2006年中國IT服務市場整體增長19.7%以來,市場規模超過950億元,到2010年已經超過2000億元。現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IT服務市場。面對如此巨大的空間,IBM提出了新的創新服務策略,即“服務產品化”的辦法來把握市場,用全新的產品化的角度來對市場進行了解。這樣市場的響應速度也會提高,當真正了解產品定義的時候,服務質量也就會提高了,這樣真正意義上提高IT服務收益。

1.2 通用電氣:資本服務為電氣制造提供成長動力 通

用電氣公司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全球24個國家共擁有113家制造廠,其產值中傳統制造產值的比重高達85%,服務產值僅占12%。而目前,通用電氣的“技術+管理+服務”所創造的產值占公司總產值的比重已經達到70%。

這個轉變的根源在于韋爾奇實施的新服務戰略,大力發展通用電氣的資本服務公司,為通用電氣的工業部門提供了成長動力。通用電氣的產品包羅萬象,從電冰箱、照明燈,到飛機引擎等都在其生產范圍內。而資本服務公司的經營范圍很廣,從信用卡服務、計算機程序設計,到衛星發射,樣樣俱全。曾經有人估算,如果讓資本服務公司從通用電氣獨立出來,它將以327億美元的營業額名列“財富500強”的第20位。資本服務公司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設備出租公司,擁有900架飛機(這比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要多),188000輛列車(數量超過任何一家鐵路公司),759000輛小汽車,12000輛卡車和11顆衛星,它還擁有美國第三大保險公司。目前,資本服務公司的經營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已經開始涉足于計算機服務業和人壽保險行業。這些數據可能不是最新的,但這些數據已經充分說明了通用電氣服務業發展的強大規模。

資本服務公司作為通用電氣的子公司,它是如何回報通用電氣的呢?那就是提供大批有價值的客戶。資本服務公司為通用電氣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客戶(如航空公司、電力公司和自動化設備公司)提供大量貸款,以幫助這些子公司,為其與客戶簽訂大宗合同鋪平道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93年,洲際航空公司瀕臨破產,資本服務公司為其提供貸款,使洲際航空公司恢復生機,重返藍天。隨之而來的便是雪花般的訂單飛向通用電氣的子公司飛機引擎公司――洲際航空公司購買通用電氣的飛機引擎。分析家說:“這種養雞取蛋的做法,使資本服務公司成為杰克?韋爾奇打敗競爭對手最有力的一張王牌。

1.3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制造商不賣產品賣服務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作為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企業的供貨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并不直接向他們出售發動機,而以“租用服務時間”的形式出售,并承諾在對方的租用時間段內,承擔一切保養、維修和服務。

發動機一旦出現故障,不是由飛機制造商或航空公司來修理,而是發動機公司在每個大型機場都駐有專人修理。這樣,發動機公司得以在發動機市場上精益求精,飛機制造商也“落得輕松”。也正因如此,廉價航空公司也才有發展的空間,因為它們不用專門養一批發動機維修隊伍。

近年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通過改變運營模式,擴展發動機維護、發動機租賃和發動機數據分析管理等服務,通過服務合同綁定用戶,增加了服務型收入。公司銷售的現代噴氣發動機中55%以上都簽訂了服務協議。公司在過去18個月中民用發動機訂單有80%都含有服務協議;2007年服務收入達到公司總收入的53.7%。

世界性大公司大都在向全球化、經濟化、協同化和服務化的方向發展,實現從“生產型”向“服務型”的轉變,由“硬能力”建設向“軟實力”提升的轉變,由向客服提品和簡單服務轉變為提供系統來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價值。生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經濟活動由傳統的產品制造中心轉向服務體驗中心。

經過對經典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發達國家促進制造服務業發展的經驗:①政府建立或健全的法律法規,為制造服務業發展提供保障。②行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促進制造服務業發展。③政府建立完備的基礎設施,制訂相關技術標準,為制造服務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④政府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源開發培養體系。⑤政府非常重視對企業的咨詢與培訓,對企業發展進行指導。

2 對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幾點啟示

山西省是我國資源產業比重較高的省份,第二產業由于發展較快也會受到節能減排指標的限制。對于第二產業而言,低消耗、少污染、就業量大都能直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因此加快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先進國家對制造業服務化的經驗對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有一定啟示和借鑒作用。

2.1 企業必須對“制造業服務化”給予高度重視 “制造業服務化”是突破制造業發展難題的關鍵所在。目前我省制造業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雖然已培育出一批特色明顯的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但在全球制造產業鏈上,仍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開展制造業服務化將有利于我省的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增強國際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從而避免以往以犧牲資源環境換取微薄回報的尷尬境地。“制造業服務化”能夠促進資源有效整合,使我省制造業不再單純依靠產品取勝,而更多的是向生產鏈的上下游延伸,依靠產業鏈資源整體優勢。“制造業服務化”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這種轉變將有利于企業擺脫單純的生產、加工和組裝業務,轉而向創造性更強、價值回報更高的方向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2]。

2.2 “制造業服務化”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導 各國高度重視“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紛紛將其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一些制造業發達國家也有推動發展的政策:如歐盟制定了全套產業轉型規劃;美國基于環境可持續,提出制造業綠色發展;日本強調“制造系統的創新”,關系如何因應全球化的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利用技術、企業內外流程改造與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造日本企業在本土的制造活動,并形成與海外工程或國際競爭對手的區分。

當前,我省尚存在一些制約“制造業服務化”的體制、政策障礙。對于其發展還存在著一些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約,如重復征稅、稅率偏高、難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土地成本高、服務業供地較少,金融支持不足等,需要逐步破除障礙,扭轉以往產業政策制定過程中“重制造業、輕服務業”的傾向,加大對其支持與引導。調查顯示,我省制造業的服務化進程相對落后,具備服務型制造能力的企業占所有企業的比例很少。雖然少部分企業在制造業上已經重點打造和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向著產業鏈高端延伸步伐,但是由于企業服務化發展動力不足,就造成創新模式不同,這樣制造業向服務轉變的時候就會在市場基礎上顯得薄弱,這就需要政府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3 通過信息技術大力推動我省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產品設計、客戶定制等過程中,這樣也能推進制造業服務化過程進一步融合并且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繼國.服務制造業發展趨勢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56-157.

[2]發達國家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的做法及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啟示[N].中國工具科技報,2012-12-5(4).

篇(6)

1、面向未來的機械制造。先進制造技術是制造技術的最新發展階段,是由傳統的制造技術發展起來的,既保持了過去制造技術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并滲透到產品生產的所有領域及其全部過程。先進制造技術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產生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群,它是具有明確范疇的新的技術領域,是面向未來的機械制造技術。

2、注重實際應用。先進制造技術并不限于制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準備、加工制造、售后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并將它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特別注意產生最好的實際效果,其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和促進國家經濟和綜合實力的增長。目的是要提高制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統一。先進制造技術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制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它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使制造技術成為能駕馭生產過程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統工程。

4、技術面向全球競爭。市場的全球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經濟、科技手段爭奪市場,傾銷產品,輸出資本。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使得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先進制造技術正是為適應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出現的。因此,一個國家的先進制造技術,它的主體應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應能支持該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5、生產效率生產成本與產品質量相統一。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產品的技術相對比較簡單,一個新產品上市,很快就會有相同功能的產品跟著上市。因此,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產率。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制造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為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進制造技術把這三個矛盾有機結合起來,使三者達到了統一。

二、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制造業不斷采用先進制造技術,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個階段性的整體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廣泛采用計算機管理,重視組織和管理體制、生產模式的更新發展,推出了準時生產、敏捷制造、精益生產、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采用了計算機輔助管理,多數小型企業仍處于經驗管理階段。

2、設計方面。工業發達國家不斷更新設計數據和準則,采用新的設計方法,廣泛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大型企業開始無圖紙的設計和生產。我國采用這類的技術比例較低。

3、制造工藝方面。工業發達國家較廣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納米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超塑加工技術以及復合加工技術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國普及率不高,尚在開發、掌握之中。

4、自動化技術方面。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采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單元(FMC)、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實現了柔性自動化、知識智能化、集成化。我國尚處在單機自動化、剛

性自動化階段,柔性制造單元和系統僅在少數企業使用。

三、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例如在機械制造業中,國內外已有不少企業,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在這種無情的競爭中紛紛落敗,有的倒閉,有的被兼并。不少暫時還在國內市場上占有份額的企業,不得不擴展新的市場;另一方面,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進一步激化了國際間市場的競爭。這兩個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為全球化制造業發展的動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個技術基礎是網絡化,網絡通訊技術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實現。

2、網絡化。網絡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產品設計、物料選擇、零件制造、市場開拓與產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技術信息的交流、加強產品開發的合作和經營管理的學習,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

3、虛擬化。制造過程中的虛擬技術是指面向產品生產過程的模擬和檢驗。檢驗產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藝的合理性,以優化產品的制造工藝、保證產品質量、生產周期和最低成本為目標,進行生產過程計劃、組織管理、車間調度、供應鏈及物流設計的建模和仿真。虛擬化的核心是計算機仿真,通過仿真軟件來模擬真實系統,以保證產品設計和產品工藝的合理性,保證產品制造的成功和生產周期,發現設計、生產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錯誤。

篇(7)

新能源裝備制造:欠缺的不止是技術

再過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氫燃料電池客車車隊將在廣東上路運營。

這支車隊所駕駛的氫燃料電池客車,由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與佛山市飛馳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共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本月,該客車首次在廣東亮相。

在此前的一項路面測試中,該客車實現150公里全程無故障、無差錯運行,創造了世界氫能汽車行業的一項新紀錄。這是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取得的突破,卻并不代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整體技術至少落后國外五年。”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的氫燃料電池研究主要還是集中于制造流程或者工藝改進,至于電池核心設計,如燃料組成等關鍵技術涉及甚少,這與國外的趨勢恰好相反。有高水平企業和先進技術,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卻依然偏低。記者采訪發現,這樣的尷尬普遍存在于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中。

問題: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用一句話形容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所面臨的窘境,就是“炒得了好菜,造不出好鍋”。

所謂“好菜”,是指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龐大產能。以風電為例,中國風能協會的《2015年1-6月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270座風電場項目開工吊裝,新增裝機共5474臺,裝機容量為1010萬千瓦,同比增長40.8%。再比如光伏產業,早在2007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國。

但龐大產能的背后,卻是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積弱。

來自我國某大型光伏組件廠的一位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國內主流廠商的電池生產設備幾乎都進口自德國、荷蘭等國。一些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例如組件生產環節中的裝框機器人等,也都依賴進口。在鑄錠環節,盡管已經開始普遍使用國產鑄錠爐,但在切片厚度、碎片率等指標上,國產設備依然無法與國外設備相比。

風電行業亦是如此。華儀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展表示,目前,兆瓦級以下的風力發電機組主要零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并且可以批量供應,但兆瓦級以上風機的核心配件仍然存在較大缺口,本土廠商生產的部件質量上還不夠可靠。

而被視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佼佼者的核電裝備技術,也有著巨大的國產化空間。在今年9月舉辦的2015中國國際能源峰會上,中國核電技術裝備“走出去”產業聯盟首席秘書鄭濱透露,雖然我國現有核電技術中設備國產化率最高達到85%,但那是按照集成后的設備來計算,事實上,很多核心零部件及原材料都是從國外引進,核電裝備國產化需要繼續向深度推進。

“高端的新能源裝備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李東告訴記者,在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技術和產品還比較少。

應對:不只需要技術攻關

“我國一直在大力支持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但這種支持一直不得其法。”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羅來軍告訴記者,目前政府的大量補貼和優惠措施所支持的實際上是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中的傳統工業制造環節,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新技術環節。

這種盲目支持產生的惡果是,關鍵的核心技術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企業將重心放在了制造環節上,造成我國在低端產品上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既浪費了大量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

羅來軍認為,相比傳統化石能源,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技術更為復雜,相應地對新能源裝備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政府和企業必須尊重其中的技術屬性,集中有限財力,體現產業導向,集中資源攻關核心技術。

“技術創新是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但光靠技術創新還遠遠不夠。”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余東華認為,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要從生產制造向服務制造發展。

宏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為“再造宏”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說明,生產、加工、組裝環節一直是利潤率最低的環節,而研發設計、售后服務等服務環節則位于價值鏈曲線的高端。“從生產制造向服務制造轉型,目的是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的全產業鏈。”余東華解釋道。

所謂全產業鏈,包括前期咨詢、規劃統籌、研發技術、設計方案、生產制造、檢驗檢測、調試運行、監測監控、維修服務、保養更新,直到產品報廢、解體或回收等。

余東華認為,唯有如此,企業才可能實現由單一設備制造生產商向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全面轉型,產業形態才可能從生產型制造業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制造業轉變,才可能提升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發展:挑戰“智能制造”

在全面夯實產業基礎的同時,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也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智能制造。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所研究員趙奉杰認為,新能源裝備都是制造業價值鏈的高端產品,具有知識密集、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等特點,占據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需要從智能化設計、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提升。

“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裝備應當實現微觀上的智能,也就是不僅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還要在組件內部實現優化。也就是不僅要告訴用戶數據哪里有問題,還要自動解決問題。”上海正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吳協祥說,這意味著一個光伏電站的“智能制造”需要集成太陽能技術、半導體技術、通訊技術、儲能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

而所有這些技術的集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模板庫,如零件庫、模型庫、產品庫并形成知識庫的基礎之上。趙奉杰坦言,當前我國這方面的基礎還十分薄弱。

“從實體加工看,以機床為例,我國660萬臺機床需要數字化改造,以每臺改造需要2萬元計算,這筆投資就高達1000多億元,這還僅僅是最基礎的投資。從基礎科學數據看,近20年來,我們的情報研究體系和科技共享平臺受市場沖擊嚴重,基礎信息平臺的缺失造成很多工業產品的標準化、研發數據管理等一片空白。”趙奉杰告訴記者。

羅來軍建議,在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數字基礎設施時,要特別注意把經費用到中小企業上、用到公共技術平臺上,讓大部分企業都能享受生產數據匯集所形成的集聚效應和機器聯通所帶來的網絡效應。

產業創新不能限于局部

有一個笑話:當年,諾基亞不看好iPhone的原因是后者價格太高和不抗摔。但諾基亞忽略了一點――當一個手機特別貴的時候,人們就不舍得摔它了。

雖然并不太準確,但這則笑話的確反映了外國人的一個商業邏輯,即用戶愿意因產品性能足夠好而付出更高的價格。

與之相對的則是國人的另一套邏輯――以在幾十萬雙襪子中找利潤的精神去摳成本。

事實上,我國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強國之間的差距,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大規模制造與技術創新之間的差距。

我國依靠龐大產能坐上了世界新能源大國的寶座,雖然看上去風光無限,但其實存在很多隱患,首當其沖的就是對國外市場――包括銷售市場、原材料進口和關鍵設備進口的過度依賴。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們不僅在技術上受制于人,而且只要國外市場稍有波動,國內的相關產業就可能面臨滅頂之災。我國光伏業剛剛挺過去的那場“寒冬”便是最慘痛的教訓。

篇(8)

發展現狀

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11年12月末,化學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601.26億元,比上年增長28.10%,高于全行業平均增幅4.7個百分點,占比67.13%。進出口總額3239.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0%,占全行業進出口總額的53.40%;其中,進口1838.28億美元,增長21.20%,占行業進口總額的42.28%;出口1401.68億美元,增長29.40%,占行業出口總額的81.33%。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1年末,我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企業達21908家,行業總資產達4.4萬億元,同比增長20.60%。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6萬億元,同比增長33.34%;實現利潤總額達3978.19億元,同比增長32.08%。

本文的研究范圍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并與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品業、塑料制品業等五個行業的總和進行比較,以下簡稱“化工業”。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在整個化工業里占主導地位,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等,都占超過50%以上。所以發展好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相關經濟對發展整個化工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細分子行業收入利潤概況

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細分子行業中的收入利潤如下所示。

基礎化學原料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16586億元,同比增長34.51%;實現利潤總額達956.9億元,同比增長37.60%。

肥料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7290.9億元,同比增長38.22%;實現利潤總額達444億元,同比增長73.99%。

農藥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1945億元,同比增長29.67%;實現利潤總額達125.95億元,同比增長21.44%。

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4488.88億元,同比增長24.89%;實現利潤總額達316.7億元,同比增長13.04%。

合成材料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107l8.4億元,同比增長33.50%;實現利潤總額達582.16億元,同比增長23.17%。

專用化學產品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16155.9億元,同比增長35.02%;實現利潤總額達1260.9億元,同比增長32.33%。

日用化學產品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3171億元,同比增長23.38%;實現利潤總額達291.47億元,同比增長15.73%。

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總產值及發展趨勢

由前文數據可知,我國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在化學工業中占主導地位。2007~2011年間,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工業總產值在穩步上升,雖然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打擊,但工業總產值還是使得有一定量的增長,直至2011年經濟得到復蘇后,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工業總產值又有了巨大的增長。按照線性增長趨勢,在接下來的2012~2015年,可預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工業總產值應該分別在70000,75000、80000、85000億元區域范圍。

企業增加值及發展趨勢

規模以上企業的增加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個行業增加值水平。在2005~2009年期間,中國化學工業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生產裝置,淘汰了一批技術落后的和規模不經濟的裝置,使得生產更具效益化。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規模日漸擴大,在2009年,更是突破10000億大關。按照線性趨勢,可預見2010~2013年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應為12000、14000、16000、18000億元。

增長狀況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較快。2008~2011年間我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增長率分別達到l0.00%、14.60%、15.50%和33.34%。

2008~2010年間增長速度比較低迷。主要是原因是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增長受到嚴重沖擊。值得欣慰是在2011年中經濟復蘇,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增幅陡然升高。

大中型企業數量

一定集中度水平是產業開展有效競爭、實現規模經濟的重要條件。大中型企業數量及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的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化學工業集中度。我國化學工業企業數量在逐年的增加。2009年化學工業大中型企業數量為5578個,比2005年增加了1252個。而在整個化學工業企業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又占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屬于主導地位。

從業人員數

篇(9)

2.機械制造企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中國機械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由于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國外的技術、資金、產品大量涌入中國,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局面。競爭要求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快、產品質量高、價格低、交貨及時、服務好。這些市場競爭的武器與企業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密切相關。然而中國企業及人們的思想意識由于受到30-40年計劃經濟的影響,上述競爭武器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產計劃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實施ERP的機械制造企業幾乎100%采用臺套計劃的方式。即以產品最長生產周期作為構成產品各種物料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提前期。過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庫存和在制品儲備高,流動資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產計劃與采購計劃脫節,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準時交貨。或者用高儲備來保交貨期。距離現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計劃MRP、準時生產JIT、供應商管庫房VMI、同步生產相差甚遠。

(2)企業應變能力差

今天的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MTO,按訂單制造MTO,按訂單設計MTD,大規模定制MC。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從客戶—銷售—設計—生產—采購—財務—成本,需要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才能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計算不準確,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大量成本數據采集是人工歸集的,數據準確性很差,使得成本計算不準確。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

制造業產、供、銷、人、財、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之間存在大量信息交換。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礎數據,信息分散、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大大影響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5)科層式的組織機構而不是面向業務流程的扁平化的組織,一般業務流程不合理,業務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規范,隨意性大。

(6)缺乏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優劣因人而異。盡管通過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執行的效果可因企業和管理者而異。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機單項管理的階段。有的企業也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8)現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虛擬制造VM、準時生產JIT、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商業智能BI、電子商務EC、企業資源計劃ERP等。

3.用信息技術提高機械制業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地影響著企業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業的競爭能力。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實現機械制造企業的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擺在每個企業面前刻不容緩任務。所以建立聯接廠內外的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選擇先進、成熟、適合企業管理需求的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商業智能BI、電子商務EC等軟件系統,通過管理咨詢和業務流程重組,優化設計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業務流程,應用上述軟件系統,實現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業的競爭能力,是企業面對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做出的必然選擇。系統建設的目標是:

(1)建成一個覆蓋全

公司的計算機網絡化的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統一與并行運作,并通過Intranet、Internet 實現企業內、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業與外界的聯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鏈系統。 (2) 采用先進的生產計劃控制方法。打破臺套計劃的方式,按各種物料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提前期編制物料需求計劃。建立一個有效、靈活的由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和車間作業計劃的三級計劃所組成的生產計劃管理體系,最大限度的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采購周期、準時交貨,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務水平。有條件的企業推行準時生產JIT、供應商管庫房VMI、同步生產等先進管理方法。

(3)實現全公司基礎數據(如物料數據、產品結構數據、產品設計工藝數據、生產能力數據等)統一生成、統一維護和統一管理,供經授權的各相關部門使用,真正做到數出一家、數據共享,避免冗余。通過ERP系統的建立和實施進一步理順企業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4)針對目前各管理部門中信息分割的情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動態信息反饋和監控體系,實現對每項任務從合同簽訂、設計、生產、采購、成本核算到成品發貨全過程的動態跟蹤,使每項任務處于有效的監控之下。

(5)加強財務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級成本核算體系,采用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較為準確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產品成本,為銷售報價和財務核算提供可靠依據。進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計算機加強質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充分利用質量檢測數據,利用多種分析方法,進行深入的統計和分析。有力地監督和提高質量水平。

(7)通過計算機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將廣大管理人員從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機會學習管理理論和提高管理技能,從本質上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

4.中國機械制造業管理的特點

機械制造業與其它制造業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個性;機械制造業本身隨著生產類型,生產批量,生產組織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異;中國的制造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由于企業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這些特點加以論述:

(1)機械制造業是典型的離散制造業,其管理軟件根據企業的生產類型,生產批量,生產組織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下圖列出生產類型的劃分:

? 這些制造類型的特征:

離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經過非連續的移動,通過不同路徑,生產出不同的物料和產品。如汽車、機床、飛機、計算機、家電等。

流程工業——物料經過混合、分離、成型或者化學反應,物料大多連續地通過相同路徑,生產出有價值的產品。它又分為連續生產、批量生產和混合制造幾種類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產品、聯產品、多種計量單位,同一物品多個質量等級、批號跟蹤、保質期等特點,一般用專業流程工業軟件。

單件生產——產品按訂單設計、按客戶需求生產,產品很復雜。產品生產周期一般都很長。有時一個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貨。如三大動力廠(大電機、汽輪機、鍋爐)重型機械、造船等。生產組織按工藝劃分,設備是通用的。生產管理中除應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網絡計劃(項目管理),關鍵資源排序。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產品是標準的或選配的。需求可以是預測,或按訂單生產,按訂單裝配。生產組織按工藝特征分車間、工段、班組,如鑄、鍛、鉚、焊、車、銑、刨、磨、裝配等。生產計劃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們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產——產品是標準或少數選配。需求主要靠預測,也考慮訂單。生產設備是以物料(零件、部件)為對象組成一條條流水生產線。生產計劃的特征是將傳統MRPII與JIT混合制造,中長期計劃和批量生產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計劃MRP,執行計劃采用JIT、看板(電子看板)、反沖庫存、條碼物料跟蹤等計劃。CRM,電子商務就很重要。

大規模定制——將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滿足不同客戶個性需求和大批量生產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的優勢相結合。生產組織仍是流水線,但產品配置是多種多樣。在生產計劃控制方面它需要結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綜合應用。是前兩種的混合制造模式。

篇(10)

[中圖分類號]F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5-0149-02

1 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發展現狀

機械制造業是一個國家最基礎的行業,也決定了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整體水平,起步早,但發展又最令人擔憂,比如現在中國的汽車工業相比機械制造業來說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生產效率都要高得多,當然這也是因為機械行業的特性起了決定性的因素。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國機械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在技術上已經落后,加上資金不足,資源短缺,以及管理體制和周圍環境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這些都給我們迅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帶來極大的困難。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為我國機械制造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當今,制造業的世界格局已經和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歐、亞、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經形成,世界經濟重心開始向亞洲轉移已出現征兆,制造業的產品結構、生產模式也在迅速變革之中。所有這些又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應該正視現實,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深化改革,以振興和發展中國的機械制造業為己任,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以使我國的機械制造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2 世界機械制造業發展出現的特點

21世紀,世界機械工業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對比其他行業,機械工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這些主要特點:

(1)經濟規模化。全球化的規模生產已經成為各大跨國公司發展的主流。在不斷聯合重組,擴張競爭實力的同時,各大企業也紛紛加強對其主干業務的投資與研發,不斷提高系統成套能力和個性化,多樣化市場適應能力。

(2)地位基礎化。發達國家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在本國工業中所占比重、積累、就業、貢獻均占前列,更在于裝備制造業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現代化經濟不可缺少的戰略性產業,即使是邁進“信息化社會”的工業化國家,也無不高度重視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3)機械制造業跨國并購加劇。現代并購不再一味地強調對抗競爭,強強聯合成立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這是機械制造業全球化過程中大公司謀求生存發展的一大特點。而且趨飽和的市場,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投資建廠的風險增大,也使得更多企業開始采用聯合并購的手段。在建廠的前提下,優化企業產品結構,以達到提高生產能力、擴大市場份額、獲取規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術為內涵的行業來自技術創新的威脅,使跨國公司走上了聯合之路,以形成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機械制造業大企業間的戰略并購,導致了機械工業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機械工業的競爭格局出現了協作型的局面。

(4)機械制造業全球化的方式發生了新變化。傳統的全球化方式有兩種:一是以母國為生產基地,將產品銷往其他國家;二是在海外投資建立生產制造基地,在國外制造產品,銷售到東道國或其他國家。特點是:自己擁有制造設施與技術,產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資源的利用上,僅限于利用東道國的原材料、人員或資金等。

3 機械制造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管理思想與方法的根本性變化,企業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發生在跨國公司,并將成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發展下去。這種變化的主要特征是:廣泛利用別國的生產設施與技術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擁有生產設施與制造技術所有權的情況下,制造出最終產品,并進行全球銷售。機械制造業公司在全球范圍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網絡,自己負責產品的總裝與營銷。原材料調配、零部件采購全球化已成為世界機械制造工業的發展趨勢。

機械制造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有四種重要趨勢將對其產生重大影響。

(1)機械制造業技術的融合。在機械制造業的許多領域,電子控制和軟件技術變得同機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國格第巴赫機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為大型玻璃制造廠生產玻璃處理系統的公司,目前該公司的軟件控制裝置、電子機械裝置占據了其產值的1/3。

(2)機械制造業服務性思維。在從電梯到工廠設備等的各個領域,生產廠家的利潤增加已不再是因為按固定規格生產產品,而是要求制造廠家能按用戶的要求生產產品,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特殊的需求。

(3)機械制造業全球產品開發。企業的產品開發,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在面向開放的公共平臺和社會資源。如美國最大的家用電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對由2000名工程師組成的全球產品開發小組進行改組,以集思廣益開發新產品,縮短某些產品的開發時間。

(4)機械制造業更新生產策略。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振興我國機械制造業,把我國的機械產品源源不斷地推向國際市場,并牢固地占有國際市場,有必要重新認識機械制造業,認清21世紀初機械制造業發展的總趨勢、機械制造工藝裝備的特點以及我國機械制造工程師應掌握高新技術的主要方向。

上一篇: 對外貿易的分類 下一篇: 高中體育教師教育敘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有码aⅴ中文字幕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专区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