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6:48: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效溝通的案例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傳統教學的過程通常是授課教師在臺上授課,學生在臺下記錄課堂內容。這樣的課堂缺少活躍的課堂氛圍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不能滿足每位學生的教學需求。因此,多所高校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嘗試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能夠高效利用教學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開始出現[1]。翻轉課堂指學生進行課前學習,將傳統教學中的課堂時間與學生課后自學時間進行顛倒或翻轉,從而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來進行更具吸引力的課程教學。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角色從“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2]。目前翻轉課堂被廣泛用于各個教育階段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但其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較少[3-5]。因此探討翻轉課堂能否有效應用于護理學教學非常有必要。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校2017級護理11班、12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其所在班級進行分組,將11班定為實驗組,12班定為對照組,兩組均40人。兩組在平均年齡、性別、以往考試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教師按課時準備課件,安排授課內容,布置課后作業,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1)課程目標和課程設計。課程目標主要包括3個方面: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由具有多年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教師和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團隊,進行課程設計。將學生作為主體,加入情景模擬,培養其思維能力。(2)課程內容與課前預習。將護理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優化課程內容。授課教師安排每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查看是否已完成課前預習任務,督促未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3)教學實施和課后作業。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習成績較好、成績中等、成績較差的學生依次分到各組,并從每組中選出一位學生作為小組代表,負責組織小組學生學習。教師先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再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隨時提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后由各組的代表回答問題。授課教師進行總結,并指出其錯誤的地方,進行講解。課后作業由小組學生共同完成,授課教師在班級群里上傳作業答案,小組成員互判作業。
1.3評價指標
1.3.1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基礎理論知識考核內容為內科護理學教材中各個章節中的重要知識,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共5種題型,分別為名詞解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思考題;案例分析考核內容為本學期所學知識,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共10道題,每題10分。
1.3.2學習能力評估學習能力評估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護理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護理思維能力是開展整體護理的前提,也是提高護理學生臨床工作技能水平的基礎。溝通交流能力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臨床護理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是個人在思維中把客觀對象分解為若干部分進行認識和研究的一種能力。每個方面均由25個條目構成,每個條目賦分值為1~4分,總分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整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成績,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學習能力各項指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成績比較
教學結束對兩組實施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并記錄考核成績。兩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實驗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翻轉課堂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同時也能提高其案例分析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2.2兩組學習能力評估比較
教學結束對兩組進行了學習能力評估問卷調查,統計了兩組護理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的分數,見表2。兩組學習能力有著明顯的差距,實驗組護理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翻轉課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護理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加強其學習能力。
3討論
3.1翻轉課堂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案例分析能力的影響
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使護理學生具備應對不斷變化的臨床護理工作的能力,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護理教學需要不斷改革。護理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研究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因此,創新教學策略對于護理教育至關重要[6]。本研究中,實驗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與案例分析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翻轉課堂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并能有效提高其案例分析能力,與Long等[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著名學者Busari[8]指出翻轉課堂能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獨立、自由的學習環境,不僅能使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重點進行調整,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行學習,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使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解除更多的疑惑,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9]。
現代康復醫學在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興起,專業的康復醫生數量少,教學工作開展不佳,教學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也不足[1]。而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對康復的重視程度增加,培養出更高素質的康復醫生十分重要。我校在康復醫學教學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校2011年1月~2011年6月進行康復醫學學習的學生120名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將學生按照學習的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學生60名,其中男24名,女36名,年齡在21~26歲之間,平均(22.81±1.64)歲。實驗組學生60名,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齡在20~26歲之間,平均(22.22±1.71)歲。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學生均完成所有康復醫學的教學課程,且缺課在3次以下。
1.2方法
1.2.1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方法,利用學校的多媒體、黑板和教學工具由教師授課,教學目標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完成。理論教學中穿插實踐操作。
1.2.2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學生教學在對照組基礎上引入案例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及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導入案例[2]。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課時等,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案例教學。并注意選擇臨床典型案例,有詳細的病史、治療方法、康復治療、病情變化及相關檢查。案例制定時,康復治療過程主要為:康復對象情況分析、康復治療計劃的制定、康復治療實施、康復效果評價。在授課開始時,首先引入案例,讓學生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如“王某,男性,年齡70歲,因左側肢體活動不佳入院就診,病程4周,生命體征平穩,有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壓病史9年”。隨后,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及腦血管疾病的康復治療。讓學生對腦血管疾病的康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本次課程的案例。例如在講解腦血管疾病的康復治療中,如何對患者進行評價,需要結合本次案例中的王某,患者上肢活動、下肢活動、腕關節活動等。再根據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制定康復計劃。
在重點內容講解結束后,還要根據案例,讓學生分析患者在治療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例如,王某這個案例,患者年齡為70歲,合并兩種疾病,患者可能會有遵囑行為差、健忘等情況,而康復醫生要針對此情況對患者給予重視。
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時,還可以讓學生作為模擬患者,教師演示如何進行檢查和溝通。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學生的康復醫學考試成績和對康復醫學的學習興趣。采用理論考試,包括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滿分為100分。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非常感興趣、感興趣、沒什么興趣和完全沒興趣。
1.4數據處理
將我院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4.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ɑ=0.05。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組間對比方法為t檢驗。
兩組學生學習興趣比較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
2結果
實驗組學生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后,對學習的興趣更高(88.33%),考試成績更高(85.96±4.68),與對照組學生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表1.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學習興趣比較
組別
例數
學習成績
感興趣程度
非常感興趣
感興趣
沒什么興趣
完全沒興趣
興趣度
實驗組
60
85.96±4.68
33(55.00%)
20(33.33%)
5(8.33%)
2(3.33%)
53(88.33%)
對照組
60
75.16±6.22
25(41.67%)
16(26.67%)
10(16.67%)
9(15.00%)
41(68.33%)
注:實驗組學習成績高于對照組,t=10.34,p<0.05;實驗組興趣度高于對照組患者,χ?=6.68,p<0.05
3討論
新世紀的康復醫生不但要具有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還要具有有效的決策能力,溝通能力,激勵能力和協調能力[3.4]。而傳統的授課模式,只是圍繞專業知識進行培養,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交流能力,對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足[5]。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康復醫學的教學成績,是醫學教學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學方法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能夠從臨床工作中出發,通過具體的案例,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案例分析的主要優勢在于:首先,案例的選擇具有典型性,學生可以從特殊發展為一般,并通過分析形成規律。其次,案例具有情景性,包括了起因、人物、時間等各種信息,并有完整的情節,這樣有利于學生產生聯想,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6]。第三,案例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基本知識,深入地進行思考。第四,案例還具有連續性,讓學生認識到患者的病情變化是一個過程,而康復醫學也是一個過程,需要在患者病情變化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
從本次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學生,其學習能力更高,學生對康復醫學的興趣度更高,與對照組學生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教師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一例到底,利用一個典型案例作為本次課堂的教學載體,再不斷討論;而案例教學時,要不斷引導學生對案例分析,從淺到深,逐步開展,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更高效率低完成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對大學康復教學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臨床知識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值得在教學工作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倫,林輝.醫學倫理學案例分析的作用與應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3,16(5):61-62.
[2] 許蓮芳.案例分析教學法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5,4(1):65-66.
[3] 劉蘭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1(1):93-94.
[作者簡介]蔣曉云(1974- ),女,遼寧蓋縣人,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和民法。(吉林 長春 13002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0-0144-02
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是以培養實用型物流人才為目標的,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物流法規”課應將案例分析法作為核心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中綜合運用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配合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一、案例分析法是“物流法規”課程核心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師對物流法規領域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和解釋的教學方法。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郎代爾指出:“有效地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徑之一是學習那些包含這些原理的案例。”相對于單一被動消極的講授法,案例分析法的運用在“物流法規”課程中是重要且有效的。
(一)選擇案例分析法的原因
1.由“物流法規”教學目的決定的。“物流法規”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使學生就業后能依法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并能夠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重點,只有突出實用性,才能夠真正體現高職高專院校的職業性,而案例分析法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徑。
2.由“物流法規”教學內容決定的。“物流法規”課的教學內容豐富而龐雜,既包括物流組織法律制度,也包括物流行為法律制度、物流經濟調控法律制度、物流爭議救濟程序法律制度等。內容多課時緊,若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大量的教學信息,案例分析法是必然的選擇。
3.由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決定的。高職高專學生錄取分數較低、文化基礎較差、知識面不寬。大部分學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較重,自暴自棄的心理比較普遍,因此學生往往學習懈怠,動力不足。案例分析法針對性強、重點明晰、氣氛熱烈,學生更容易專注課堂并主動在課下進行延展性學習,更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有利于對基礎理論的深入理解,使教學更具可行性、更富成效。
(二)實施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案例教學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置于案例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會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主動獲得相應的法律知識。
2.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案例的討論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一定性質的法律關系,找出案例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識和處理這一案件的法律規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
3.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案例分析法不僅是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重要手段,也為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展守法、護法教育創造了機會和條件。任何真實的案例都是法律主體行為的產物,而人的行為有合法與違法、善意與惡意之分。因此,教師在講案例時,要發掘出案例中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與思想教育。
4.案例分析法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職業化思維。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參與度高,有助于學生逐漸提高系統性、辯證性思考和解決物流管理中法律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針對案件做出職業化的判斷,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尋找解答過程中培養和形成創造性思維。
(三)保障案例分析法的要求
1.案例教學的重要前提是做好案例的選擇。由于課時限制,教師能在課堂上講授的案例有限,這決定了“物流法規”課上的案例必須精選。案例遴選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基礎性原則。要選擇理論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只有基礎性強的問題,才能收到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的輻射效應。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個案“解剖麻雀”,以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第二,典型性原則。選取的案例材料應具有典型性,力求知識點集中,有較強的針對性。第三,信息量適中,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第四,真實性原則。教師要選擇真實的案例,案例來源應具有權威性。第五,時代性原則。要選擇新案例,具有時代性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吸引學生興趣。
2.在案例分析教學中,課堂引導和討論也對任課教師提出較高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即時雙向互動,反饋溝通,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理論前沿,熟練掌握法律規定。更重要的是對教師掌控課堂能力提出要求,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應當始終為學服務,教師的引導一方面不能壓抑學生的主體性,一方面要整體控制,確保討論圍繞理論焦點,實現教學目標。
二、講授法是“物流法規”課程的基礎教學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以教材為主要依據,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枯燥的概念及法律條文闡釋清楚,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教學效率較高。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理論體系嚴密,通過教師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地講授,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掌握基礎理論,形成一定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案例分析和法律實踐的基礎。
因此,傳統的講授法始終是“物流法規”課程教學的基礎方法。理論和實踐必須彼此引導、豐富和修正。不可能存在無實踐基礎的理論或無理論基礎的實踐。高職高專“物流法規”課上的教學法首先是一種案例分析教學法,其次是在講授法基礎上的理論引導,更是低能耗、高收益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三、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綜合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通過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師把相關法律知識設計成若干問題,繼而向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這種教學方法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步驟。
(二)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講授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利用電腦對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圖文并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這種教學方法使傳授知識變得生動、易懂。復雜的法律關系通過課件的展示,變得清晰明了、生動有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網絡教學法
高職高專學生的成長是由電子產品伴隨的,他們了解社會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也是非常廣泛的,這一點對他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探究新事物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案例等上傳到QQ空間,供學生學習;加入任教班級QQ群,課前將所需的案例發郵件給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以便于學生預習;并通過QQ、微博、微信與學生互動,運用青年學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實現師生間的高效溝通。
(四)社會實踐法
社會實踐法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參與其中,身臨其境,進而潛移默化,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獲得法律知識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模擬法庭訓練、組織學生旁聽法庭、組織學生見習物流活動等。
一、中職經濟法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
中職經濟法多媒體教學具有必要性,其一,這是經濟法的學科特征所需。經濟法科目是一門法律科目,這就意味著其動態變化的本質,因為經濟法通常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而做出相應修正、完善與發展,從而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為生活服務。這就需要中職經濟法教學緊跟時代步伐,采用現代化的先進教學手段,以及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
其二,這是學生學習的現實所需。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應擁有一定的現代化氣息,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添加現代元素,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使學生更加喜歡這門課。其三,這是傳統教學的破境所需。當前的中職教學課堂仍未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加之經濟法這門法律科目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方法,選擇全新的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全新的課堂氣氛,創造全新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經濟法多媒體教學策略
(一)依托多媒體,豐富教學資源。現代多媒體技術兼具網絡信息技術功能,能夠為中職師生提供充實、豐富的資料信息。當前網上已經形成了大量關于經濟法方面的教學資料、案例分析資料,這些資料信息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系統,教師完全可以借助資料庫中的資料信息來開展教學,包括備課、課件制作、教學方案設計、資料演示實驗,等等,使學生接受最新的經濟法知識,掌握最多的信息素材。學生也能夠憑借這些資料信息在網上進行搜索、提問、模擬實驗,等等,從而獲得更豐富的經濟法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索并展示這些資源,實現了教育教學同現代科技的有效組合與完美對接,達到了資源分享、信息互惠的教學效果。
在多媒體資源數據庫的帶動下,中職經濟法教學方式實現了從“教師主動教”向“學生主動學”的轉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實現了教學同步、學教并重的目標。同時,在多媒體網絡資源數據庫的支持下,教學課堂也變得更加生動、活躍、豐富起來,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經濟法的樂趣。當前最具代表性的網絡資源庫為立信經濟法網絡教學資源庫,這一資源庫為學生開創了全新的探索機會與學習環境,學生依托這一資源庫實現了積極查詢、高效學習的方式。
(二)依托多媒體,播放教學案例。中職教育本身就是以職業就業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各科目、各個專業教學的主體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本領,經濟法教學也不例外。為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應善于從案例分析入手,培養學生利用經濟法進行案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體現中職經濟法教學的意義。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經濟法在現實生活、現實經濟案件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本著法律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展開經濟法教學。教師可以事先在網上搜索一些與經濟法相關的案例視頻,例如,企業間的經濟糾紛案件、銀行信貸領域的經濟犯罪案件,等等,為學生播放這些視頻。
隨著視頻中案件的進展與調查,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法知識來解答,最終向學生展示這些案件的律師專家分析結果,以及法律法庭處理方式。學生通過觀察視頻資料,再結合以往所學知識,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與掌握經濟法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逐漸學會利用法律處理問題,解決矛盾,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依托多媒體,實施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本身是一種有目標、有內容、有針對性的高效教學法,在多媒體技術的指導下,任務驅動教學法會展示出更強的活力,進而驅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完成教學任務。中職經濟法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任務驅動教學,讓任務驅動教學課堂更富有活力,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功能和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注重小組成員之間的合理搭配,在一堂經濟法理論教學課程結束后,為不同小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的案例,布置案例分析任務,將這些案例用多媒體顯示屏呈現出來,同時,在一個界面向學生呈現本堂課所學的經濟法相關理論知識。
各小組學生通過多媒體屏幕上的理論知識與案例任務,進行案例分析,鼓小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利用理論知識分析案例。這樣,各個小組就分別在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對案例的分析。通過完成任務,學生深化了對課堂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達到了高效教學的目標。
(四)依托多媒體,打造仿真課堂。多媒體技術在中職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是靈活、豐富的,教師應善于開拓創新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使其盡可能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服務空間,這樣才能獲得全新的教學效果。經濟法在實際職業就業中的應用體現為:法律咨詢、法律出庭、對簿公堂、經濟案件的法律分析,等等,為了提高經濟法教學課堂的仿真度,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技術來營造一個仿真課堂,利用多媒體的圖像全屏展示功能,為學生提供法院背景、律師事務所等大背景。
為學生擬造一個高仿真工作現場,教師扮演一名咨詢員,針對具體的經濟糾紛案件、經濟矛盾問題等向學生咨詢,學生則借助多媒體畫面中的律師事務所大背景,提前進入模仿律師的身份,利用所學知識來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這種現場模擬仿真的方法,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真實、更加生動的工作體驗,能夠利用這一機會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經濟法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同時,也培養了溝通能力,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依托多媒體,做好專業輻射服務。中職經濟法科目并非獨立存在,它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因為會計專業中涉及一些與經濟法相關的知識,因此,中職經濟法教學應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效配合,實現對學生所學專業的輔助支持作用。教師應善于借助多媒體現代化信息教學工具來引導學生,實現課程間的交流與滲透,達到跨專業引導的目的。例如,借助多媒體的網絡信息技術,將經濟法放在會計專業的角度去應用,利用經濟法分析與財務會計相關的經濟案件,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法教學同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有效對接,才能真正實現中職經濟法教學的目的和目標。
(六)依托多媒體,創建學習討論網站。在多媒體技術條件下,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因此,有必要創建一個經濟法專題學習網站,鼓勵全體學生加入這個網站。這樣,學生能夠通過網站分享經濟法的學習心得,也可以借助這一網站來上傳有關經濟法的學習材料,實現資源信息的有效共享。
或者通過開發專題項目來針對某一特定專題展開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網站的有效激勵和帶動下,更多的學生能夠體會到經濟法學習的快樂,也能夠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和溝通,不斷改革自身的學習方法,充實自身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在網上為學生提供指導、解答難題。
中圖分類號:TP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3-0000-01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Li 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The case of teaching as a targeted,practical,strong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favored by practitioners who will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to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w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actical operation,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Keywords:Case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Network
一、前言
高職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一線輸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一名合格的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僅僅要具備扎實的相關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能,這也是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不同之處。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學應有自己的特有的模式,以理論夠用、操作能力扎實為目標進行人才培養。傳統的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大多采用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填鴨式的灌輸模式,無關活動和無效資源多;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問題存在,使得高職計算機專業網絡教學效果受到局限,從而影響高職學生計算機技能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需要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二、案例教學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
(一)案例的選擇
高職計算機中使用的案例必須新穎,有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與體驗,過于老的案例會造成學生審美疲勞,影響課堂效果。案例的來源有多種多樣,例如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對學生提出了問題及解決方案,由教師進行歸納、提煉,整理形成案例資源,存入案例庫中。案例還可以是教師自己長期教學中的總結和體驗,這些案例既凝聚了教師的教學心得,也貼近學生感知與生活,也被實際教學效果證明是有效的。另外,教師也要積極發揮學生能動性,發動學生搜索、上交一些較好的案例,拿到課堂上師生一起討論、分析、總結。教師還可以到網上一些課件網站或者百度文庫或其他一些網絡資源庫中,搜集現成的案例,充實案例庫,并且在網絡案例教學時使用。總之,不管以何種方式進行案例的搜集與整理,都是以生為本,考慮學生知識基礎與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案例的閱讀與思考
案例閱讀部分主要功能是展示案例,以案例標題、關鍵字、知識點等檢索方式向用戶展示案例,作為計算機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仔細的閱讀與思考,第一,閱讀篇首的幾段話,然后盡可能快地瀏覽一下其余內容,問一問自己:這個案例大致講了些什么?我要分析的是什么類型的材料?第二,認真分析案例,針對重要性的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探究:這個案例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什么?第三,在草稿紙上寫下關鍵性內容,然后再通讀案例,分門別類地列出每一問題的重要材料。第四,通過你對案例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思考。
(三)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主體部分,再好的案例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與認真對待,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積極發揮學生能動性,最好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進行意見交流與討論,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有些學生可能由于性格內向,不敢在全班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給案例教學的參與帶來了許多的障礙。這時作為教師就要樹立學生的信心,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讓他首先能在小組成員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漸漸地在全班面前他也就不會膽怯了。總之,小組討論教學方式不僅給予每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讓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靠,更關鍵的是,讓其學會如何與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團結,共同開展工作。為了更好的提高效果,每一個學生在參與小組討論前,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不僅理論背景方面的準備,還要涉及案例的準備,小組內并不一定非要達成一致意見,求大同、存小異,有些爭議性問題有待之后的教師點評以及學生自我實踐摸索。
(四)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點評
學生小組討論結束后,學生要撰寫案例分析和報告教師對學生提交的案例分析作業、案例分析報告,學生交流討論中的表現等進行點評,并對學生學習中的不足進行批評指正,引導學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各知識點。
上述幾個過程是個統一的整體,每個環節都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起到引導和點撥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給介紹一個學生常見的、大眾化的、而且比較優秀的網站―中關村在線,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從網站的各個部分進行觀察,對其前臺進行觀察,要求學生對畫面特點進行描述;對此網站后臺進行觀察,觀察其技術平臺,用了哪些方法做此網站;討論該網站的優點;此網站有哪些不足。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1.主要通過學生網上案例教學平臺設計及實現來掌握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信息系統設計;2.系統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塊;3.用戶分為系統管理員和一般學生用戶,系統管理員負責維護后臺數據庫,一般用戶用瀏覽方式查詢。④頁面設計合理美觀,操作方便,要求有相關產品圖片。最后教學對學生的任務進行評價和指正。
三、結語
總之,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課程網絡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是教學生如何做一個網站,而是讓學生在案例呈現、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團結精神、學會分析問題、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等等,這些素質在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將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 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本院250名護士進行現況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50份。護士分級:N0: 33名,N1:91名,N2:68名,N3:31名,N4:2名,護士長:25名。
1. 2研究方法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培訓內容和方式,并對培訓內容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5代表非常需要,4代表需要,3代表一般,2代表小需要,1代表非常小需要。問卷的總體信度Cronbach,系數為0.966,各部分的Cronbach,。系數為0.725-0.962。三部分的CVI值均在0.75以上,總問卷的CVI值為0.92。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 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
2結果
2. 1新護士知識及價值觀需求情況N1-N4級護士認為需求程度較高的內容有法律法規、應急預案、危重患者的觀察及搶救、醫院感染知識、溝通技巧。另外,N0和N1級護士認為比較重要的有工作技巧、多臟器功能衰竭、創傷急救;N2, N3, N4級護理人員認為比較重要的有規章制度、護理文書、工作壓力及情緒的舒緩方法、護理投訴及不良事件的防范;護士長認為比較重要的有護理文書、規章制度、護士禮儀、護理投訴及小良事件的防范、交接班的內容和方法、工作程序、醫囑處理相關知識、護士執業態度。
2. 2新護士技能的需求情況心臟電除顫、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密閉式靜脈輸液、各種注射法、無菌技術、吸痰技術、心電監測技術、簡易呼吸器的使用等8項內容需求程度較高。
2. 3新護士培訓方式的需求情況選擇較多的方式有:理論授課、案例分析、護理查房、情景模擬、示范教學、經驗交流。
3討論
在培訓內容的需求中,理論知識以應急預案、規章制度、工作技巧、法律法規和急救能力需求度較高。此外,低年資護士還渴望理論知識的培訓,高年資護士則認為規章制度、工作方法及工作壓力的舒緩方法需求程度高。理論知識是工作的基礎,規章制度是工作的準繩,工作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證。高年資護士工作有壓力,醫院及各級護理管理者應該關注護士心理狀況,為護士減壓。除上述內容外,護士長認為工作流程、護士禮儀、職業道德與行為準則規范是培訓的重點。工作流程是保證工作有序、規范完成的基礎,護士禮儀是護患溝通的橋梁,護士的職業道德是護士做好本職工作的行動指南和行為準則,培訓有其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6-0166-02
案例式教學是公共管理教學過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當時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首次引入法學教育[1]。案例式教學自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我國,主要用于法學、醫學和商業等學科的高等教育中,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案例式教學已日趨規范,對我國高校教學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案例式教學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注重能力的培養。《保健食品質量與安全評價》是食品藥學教研室針對全校各專業大二年級本科生開設的自由選修課,為使課程理論與實際更好的結合,我們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在《保健食品質量與安全評價》的教學中運用案例式教學法,對于案例式教學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研究,探討了該教學方法在《保健食品質量與安全評價》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案例式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案例式教學是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體驗、分析、決策,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式教學模式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是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法,在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環節,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案例式教學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2],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的在于發展學生運用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觀念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學習,其優勢逐漸得到認可,值得在教學中推廣應用。
二、案例教學過程
從總體上講,教師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選擇恰當的案例、擬訂實用且針對性較強的思考題、確定案例教學的有效組織形式。
1.案例設計。案例式教學法,案例的選擇非常關鍵,案例要具備知識性、典型性、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以一個內容完整、情節具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為基礎,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對案例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教給學生與案例相關的重要知識、原理和方法等,加深他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借以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現象本質聯系的認識。
針對教學課題“違禁物的添加”,選用生活實例、熱點事件,選編的案例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件起源于2008年3月,南京兒童醫院把10例嬰幼兒泌尿結石樣本送至該市鼓樓醫院泌尿外科專家孫西釗處進行檢驗,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浮出水面。7月16日,甘肅省衛生廳接到甘肅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電話報告,稱該院收治的嬰兒患腎結石病例明顯增多,經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對三鹿集團所產的16批次嬰幼兒系列奶粉進行檢測,結果有15個批次檢出三聚氰胺……在呈現案例時,可以充實、豐富與案例有關的圖文資料,以沖擊學生的感官,激活學生的思維。
2.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應確保學生準確完整地了解事件背景等信息,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有效利用網絡等資源獲取相關信息,通過對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從而有效習得知識。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需要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參與到事件之中,以當事人或決策者的身份看待問題,參與決策,從而獲得探究知識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圍繞案例基本素材展開分析,討論交流,通過思維碰撞,產生智慧火花。對于不夠清晰的案例背景、技術標準等,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等資源進行查閱,獲得由于蛋白質檢測方法產生問題奶粉的緣由、三聚氰胺的最新檢測方法等相關信息,以補充、印證自己的觀點,直到形成結論。
3.交流案例。交流案例,包含代表發言、相互質疑、達成共識三項內容。案例交流是學生參與表達,澄清誤區,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機會。在交流過程中,臺下學生既要善于傾聽,又要勇于質疑。教師應注重創造良好的交流氣氛及環境,并以參與者的身份發言,勿以權威自居,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教師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總結。
交流是相互傳播,思想火花的碰撞;交流是師生間、生生間取得共識,解決問題,實現發展的紐帶。交流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學生各自的認識,有助于激發學生間彼此的靈感,促進彼此更深層的理解,使每個個體貢獻出自己的經驗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使學生完成更為復雜的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說、善于說,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把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表達給老師聽,表達給學生聽,實現共同提高。
三、需注意的問題
教師課前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案例式教學并不是簡單的舉例,案例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啟發性等特點,還要精心備課,收集相關圖片,做好課件。
要合理設問,把握案例的指導性。每個案例所引出的問題都要緊緊圍繞若干知識點,激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思路,并且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應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出現。當對案例涉及的問題討論意見不同時,教師則應圍繞本次課的中心內容予以必要的引導,以免偏離案例分析討論的目的要求。
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可以說,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并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案例教學模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在動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興趣源自于具體情境。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案例情境,貼近社會實際、學生生活,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高效率地去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如此,學生既解釋了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又懂得了保健食品質量與安全評價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張磊,王少清,周鵬,等.案例式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醫學院報,2010,5(1):91-92.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11-0151-02
[作者簡介]孫艷春(1979-),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基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個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通過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分析等諸多方法解決具體的經濟和財務事項。財務管理工作的特點決定財務管理理論教學必須重視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除了課下的實習和實訓,課堂上也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通過對教學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一、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實現教與學“雙贏”的有效途徑
從學生角度來講,傳統的財務管理教學模式主要是由教師講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通過課后作業和考試檢驗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獨立閱讀相關案例,并運用掌握的理論知識分析,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案例,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學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案例教學法促進了師生間的相互溝通,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將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教師角度來講,教師首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思想,轉換自身角色,并要廣泛搜集教學案例,分析后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這些環節的實施,不但可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而且還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兩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 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 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聯系”。而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促使學生尋找理論與實踐結合點的十分有效的教學摸式。通過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實施,學生參與案例的收集和分析,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可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起他們對財務問題的關注,而且,案例教學法并不重視得出答案, 而是注重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倡導發散型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 因而案例教學法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不斷向學生“ 加壓”的學習機制, 學生扮演著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角色, 課前必須仔細閱讀財務管理案例, 查閱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 對相應的思考題進行分析, 提出對策, 寫出發言提綱。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提倡全體學生高度參與, 學生是主體, 教師要引導討論并且讓學生就其觀點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交流辯論, 達到取長補短和不斷進步的目的,在案例討論之后要寫出分析報告,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影響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師
教師是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主角,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目前 ,我國高等院校從事財務管理教學的教師本身存在著諸多不足。首先 ,對案例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一些教師注重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有關理論概念的灌輸,而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案例教學法的知識結構讓許多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傳統的財務管理教學通常只需講授理論知識,內容容易把握,而案例教學法不但要求教師牢固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收集案例,提出問題,這對忙于搞科研、進行理論研究的教師來講無疑是時間緊、任務重的教學方法,這給案例教學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真正有效實施帶來困難。
因此,教師在開展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應轉變教學觀念、分析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案例準備階段,教師是總設計者,需要在上課之前制定一套詳細、周密的教案,包括案例類型、來源、向學生發放案例的時間、案例討論具體組織步驟、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在案例討論階段,教師可嘗試多種角色,可作為觀眾、教練員和課堂上的核心人物等,根據案例開展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假設角色轉換,最后,教師要對案例討論做總結和評述。
(二)學生
案例教學法注重學生參與,在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前,第一步,要粗讀案例,獲得案例里所隱藏的基本信息。第二步,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數據、信息和事實。第三步,閱讀和查找教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找相關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學生要以財務決策者的身份考慮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案。最后積極參與財務管理案例討論。在現實工作環境中,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決于三個方面:分析、溝通和說服他人的能力,而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討論中可以得到全面鍛煉。
(三)案例
案例選擇是案例教學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前期準備工作, 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是案例內容要貼近管理實踐和現實社會經濟生活實際; 二是盡量選擇直接來源于我國工商企業, 反映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踐的案例。三是案例內容要盡可能反映當今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題材要新穎, 敘述要有趣味, 具有生動性和可操作性,且篇幅不要過長,否則學生就沒有興趣閱讀完整,這樣的案例才能吸引學生。
案例分析是一個非常謹慎的觀察、分析、判斷和決策的過程。剛接觸案例分析的學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教師要加強啟發、誘導、修正和約束。為便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教師可針對每個案例提出一些討論題或思考題。但要留給學生有較大的思考空間,啟發學生從新、寬、高的角度去考慮、分析案例。讓學生組成案例分析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課題研究。這樣有利于促使學生開展討論,集思廣益,聯合攻關,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外,要創造一個寬松的學術交流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氣氛,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觀點,師生在平等、和諧、開放的環境中自由發表意見。
三、改進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建議
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在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作為一種教學法,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案例教學法雖然重要,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學手段。因為傳統的理論教學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學生掌握的專業理論不扎實,在分析案例時就會沒有理論依據,財務管理教學要提倡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除傳統的理論講授方法外,輔助與情景模擬、現場觀摩、實驗實習、參觀訪問和測試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它們之間應相輔相成,綜合利用。
(二)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案例教學的效率
在案例教學中,如能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把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等有機地整合于一體,根據案例教學內容的不同,突出重點、難點,生動形象,圖文并茂。教師可將提出的問題置于多媒體課件中,學生以此為載體與教師進行互動,擴大信息量,提高效率。
(三)建立財務管理教學案例庫
財務管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首要的問題是缺乏優秀的教學案例。課堂上使用的案例應具備真實性、典型性和啟發性。而目前的財務管理案例多是篇幅較長,內容不突出,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節省教師搜集案例的時間和精力,從長遠考慮,應建立共享的財務管理案例庫。案例的來源可以是教師自己編寫或者是各高校教師間進行合作,也可以根據國內外企業的實際資料設計,還可到校企合作實習基地考察獲取。并且要適時更新,將企業發生的最新財務管理案例展示給學生。
[參考文獻]
二、改革“消費心理學”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
(一)增加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的實質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它依據教學內容選定主題,設定模擬情景,再安排學生扮演某些角色。例如,在講授消費者氣質與購買行為時,學生對氣質類型這部分知識已經掌握得比較牢固,對自身氣質也有所認知,但對消費領域中的具體表現還比較陌生。因而,在講授時筆者做法是:5人一組,學生分小組自主設計售賣的商品和銷售情景,然后讓學生在情境中分別扮演不同氣質類型的營銷人員和購買者,探討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設計溝通場景、具體語言表述。這樣學生就在銷售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主動探索不同消費氣質角色的人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并找出應對的技巧。這種方法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探索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行為表現,進而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下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案例分析教學法。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真實情景中,使學生獲得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特別是針對較為抽象的概念如“消費心理的差別閾限”時,設計某個企業成本上漲,急需降低成本的情景,通過集體討論獲得縮減產品大小的程度應控制在消費者可覺察的范圍(即差別閾限)之內的結論,幫助學生理解。案例的選取直接影響案例教學效果。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認為案例選取取決以下條件:一是案例要來源于實際生活。如在講解消費者的需要動機時,可選取“大學生對游戲的沉迷”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講到分析消費者情感時,在教室開展一次活動,名為“講出你的品牌故事”,加深學生對消費者情感這一心理活動要素的理解。二是突出本地性。這樣學生能夠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提高討論興趣和熱情。三是案例選擇要有新穎性和時效性。盡量選取最近發生的熱點、焦點事件,比如將近來滴滴打車軟件和快的打車軟件之間的競爭沖突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以便學生分析理解,引導學生分析消費者在消費時的購買心理。四是案例選擇要突出品牌性。諸如小米手機的饑餓營銷策略,日本本田和豐田的汽車召回事件等,從而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這樣的案例教學可以將本理論知識與實際消費領域的具體案例充分聯系,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營銷和銷售實踐中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達到方法能力目標。
(二)改變教學場所實地觀察
消費心理發生的地點是在經營活動場所,因此學習的最佳地點也應該是在經營活動場所中。觀察法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在自然狀態獲得最直接、最生動的資料。因為動機是假設性的構建———它們無法被看到或觸摸、聽到,無法從消費者行為中很容易地被推斷出來,識別和“測量”消費者動機的有效方法———觀察與推斷。所以在學習消費者購買動機這部分內容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北京華聯、亨特國際、星力購物觀察、國貿、永輝超市等,任意選擇兩個購物區,有針對性地跟蹤觀察消費者購買活動,并和營業人員交流,進一步了解消費者不同的購物動機和購買表現。考察結束后各小組成員通過結合PPT展示,暢談考察體會。把學生帶到企業現場,在現場調查、考察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市場調查。其具有客觀、高效的優點,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市場中某一主題下的大量信息。同時也可以將實地觀察與市場調查相結合,這樣更有助于了解經營者和消費者行為表現下的真實動機。
(三)根據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培訓
1.增強科研訓練。由于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天天時時與消費行為和消費者打交道。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中,涉及了大量消費理論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生動的例子,生活也給我們提供了各種消費現象或問題,學生消費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就地取材。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角色扮演、案例教學、游戲訓練、實地觀察與調查等,讓學生就生產經營的產品自主選題,制定研究方案,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修正。通過這些訓練,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就業與創業意識。消費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融合心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廣告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等,在教授過程中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心理學、市場運營、經濟、營銷技巧等的了解,還可以為將來就業與創業做好良好基礎知識儲備。例如,筆者在第一節課上,就將學生5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創立一個實體企業。然后結合接下來的課程內容,豐富實體企業的內容,討論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諸如市場調查、消費者分析、營銷策劃、廣告等的各類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就業、創業的感性認識和興趣,而且也降低了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時遇到困難的風險。同時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發展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為培養一名高素質的從業者奠定基礎。四、課程考核的改革———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核過去一貫以結果性方式進行評價,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這種單純的考核制度已不能滿足對學生實踐能力衡量的要求。筆者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且縮減結果性評價所占的比重,增加過程性評價的比重。例如,過程性評價占70%,結果性評價占30%。在過程性評價中,強調課程參與情況,即課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實地觀察、調研等的參與情況。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作為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聽,課下再做作業,學生的學習現狀總體不太樂觀。剛剛學過《基礎會計學》,也就是一些會計學原理方面的知識,馬上學習具體的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學生普遍感覺聽不懂。這樣就造成了老師是聲嘶力竭地講解知識,但學生真正聽懂的不多,真正聽懂且能舉一反三的更是鳳毛麟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更別提把老師的講解轉換成自己的知識,課下的作業也是各做各的,漸漸流于形式。老師與學生沒有有效的溝通,學生與學生也沒有相應的互動,長此以往,老師與學生漸行漸遠,雙方都事倍功半,這樣下去,學生學習興趣不斷降低,我們培養的學生整體素質就會下降。
身為一線教師,我一直迫切尋找改變這個詬病的方式。“對分課堂”的出現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課堂改革新模式。“對分課堂”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教師講授的前提下,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學的互動性,把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和“思”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把課堂的時間一半分配給教師講授,一半分配給學生討論,強調先教后學,一定是教師講授在先,而學生學習在后,注意隔堂討論,學生與學生互動、老師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性學習。
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內容很多,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基本涵蓋了學生將來在工作崗位上可能遇到的所有經濟業務,各個學校安排課時比較多,有的學校安排兩個學期,每周4節,我們學校安排了一個學期,每周6節。本課程是按照企業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編排的,賬務處理程序繁多,法規條文比較艱澀難懂。這門課程的實踐性也很強,學生只掌握單純的會計準則對于今后的就業幫助不大,這就需要學生接觸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沒有時間實現此目標。運用“對分課堂”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要花費少量的時間精講知識系統的主干及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幫助學生了解知識整體框架,同時推薦課后案例分析的材料。這樣課下學生必須要發揮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去消化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并且融會貫通到案例分析中,在下次上課時學生才能很好地完成課堂討論,從而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對分課堂”通過對分的形式克服了傳統講授式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通過上課聽課、下課自學、寫作業、下次課再討論作業等方式對知識進行主動性學習,增加教學中的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由此看出,“對分課堂”很適合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模式。
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選取適合的案例分析教輔資料
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僅僅學完而不知怎么實踐到企業,顯然是不行的。要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該在教材外選取一至兩本教輔資料,以具體的案例分析教輔為主,以備學生課下討論學習。教師也可以深入企業基層,找尋第一手的實際案例資料,自行編寫一套適合“對分課堂”的案例分析教輔資料。
2.上課方式的改革
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通篇都是企業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學生不易理解。“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主張將教學時間一分為二:一半教師講授,另一半學生討論,強調先教后學。一半的教師講授中,教師必須要精簡、高效地完成教材知識的框架結構、重點難點的講授,然后下課前布置下次課的案例分析作業,是一次課的總體安排。因為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課下學習,所以學生至少要有一周的時間復習鞏固前一次課程的內容,也就是教師要提前告知學生下次課堂討論的案例實行生生討論。另一半學生討論,就是隔堂討論。隔堂討論的效果要比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討論好得多,因為課堂討論時,學生還沒有消化掉知識,這樣的課堂討論往往流于形式,但是隔堂討論顯然可以規避這一弊端,經過至少一周的課下學習討論,學生課下消化、吸收了老師講的知R,將知識很好地應用到案例分析中,同時收集案例分析需要的其他相關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后,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學生隔堂討論時必然可以思路清晰,言之鑿鑿,同事先劃分的小組成員討論形成小組統一的意見,可能存在多種意見。小組討論要注意記錄過程,以便為平時成績做準備。也要注意時間的把握,小組意見由選舉的代表在班級上表達,全班同學集體討論,此時老師也要適當參與進來,幫助學生進行仔細講解直至最后解決問題。從而很好地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在課堂中的傳統主導地位轉化為輔助地位,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完美地達到了教學效果。
3.作業要求
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材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對分作業可以選取存貨、金融資產、固定資產、應付債券、借款費用、收入、所得稅、財務報告八個典型類型的案例分析提交一次作業,共計八次作業。每次作業評分包括個人作業分和小組作業分兩部分,最后都計入期末考核的平時成績。個人作業分是為了督促學生課下能夠認真消化課堂上教師教授知識,積極準備案例分析資料。小組作業分是為了讓學生經過一周的課下準備,在小組內實行討論,更好地體現隔堂討論的效果。
4.在教學中聘請企業會計人員
中級財務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離開企業就變成了太理論性的課程。由于時間和經驗的關系,任課老師遠遠不如企業第一線的會計人員更熟悉會計業務的具體操作,在上這門課中間如果聘請企業會計人員到課堂上講解實際的賬務處理,那么必然極受學生的歡迎。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會計的實操性,更能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
5.全新的考核方式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時間一半分配給教師進行,一半分配給學生討論,所以決定了中級財務會計學的考核方式不應只是單純的考試,而應該是平時成績加閉卷考試相結合比較全面的考核,而且平時成績所占比重不應過低。其中平時成績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即平時出勤、個人作業、小組作業、上臺做小組匯報等。我認為本課程應平時成績占60%,期末考試成績占40%。平時成績中上課出勤占10%、個人作業或準備占40%、小組作業占10%,個人作業分的分值應當明顯高于小組作業分,才能真正體現學生自身的課下努力程度;閉卷考試主要考核作業中的8個案例分析,這樣才能與平時的作業掛鉤,起到鞏固的作業。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可以真正體現“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和重大意義,以此督促和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
三、結語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糅合了傳統講授式課堂與討論式課堂各自的優勢,創新性地把課堂時間一半分配給教師進行,另一半分配給學生進行討論。在運用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一定要在時間上錯開,也就是“隔堂討論”,讓學生在課下可以有一周左右的時間來消化吸收,之后進行有準備的討論。只有這樣這種教學模式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否則就和傳統教學模式那種課堂討論一樣了。另外還需注意考核方式,平時成績的比重一定要高些,才能促成學生平時的隔堂討論。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進入了瓶頸階段,“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勢必會強化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