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6:48: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46
骨折為外力或病理等因素致使患者的骨質出現部分或完全斷裂,患者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骨折處有局部的疼痛、腫脹、功能喪失等。嚴重骨折多應用手術治療,對骨折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后護理,可明顯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骨折康復[1]。2011年6月~2011年1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80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針對性地實施手術治療,并于術后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1年1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80例骨折患者,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齡15~71歲,平均(37.2±3.3)歲。28例為開發性骨折,52例為閉合性骨折;受傷原因:39例為車禍,28例為高處墜落,13例為擠壓傷。17例為股骨干骨折,35例為脛腓骨骨折,18例為橈骨骨折,5例為踝骨骨折,5例為跟骨骨折。所有患者均經X線等檢查明確診斷。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所有患者均給予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鋼板、髓內針、克氏針內固定等。所有患者均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優質護理措施
1.3.1 入院宣教 在入院第一時間迎接患者,送患者到病室,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科室的環境及各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及家屬呼叫鈴的應用方法、需要進行的檢查[2]。
1.3.2 術前準備 手術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對術區進行備皮,并告知患者手術中應注意的事項。教會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并進行練習。給予患者心理干預,手術治療或多或少都會使患者產生緊張心理,對手術產生不良影響,故應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讓其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以保障手術順利進行[3]。
1.3.3 術后護理措施 患者手術后送入病室,要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并和手術人員進行交接,遵醫囑給予各項護理措施,如有引流要保障其通暢,注意引流的顏色、量等。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血壓、脈搏、呼吸、心率等,并進行記錄。注意觀察患者患肢的末梢血流情況,注意其溫度、傷口愈合情況等,如出現異常,要及時上報醫生給予對癥處理。(1)常規護理:注意病室的衛生清潔,定期更換床單及消毒,保持室內的溫度,并進行通風,根據患者的骨折部位,選擇合適的讓患者休息。患者的飲食應注意營養,但也不可過于油膩。(2)心理護理:關心和安慰患者,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如有不良心理表現,應給予心理干預,消除其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患者術后會有疼痛的表現,可應用放輕松音樂等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4,5]。(3)疼痛護理:患者手術后會出現疼痛,可適量給予止痛藥物,避免患者因劇烈疼痛而出現不良并發癥。保護患者的患側肢體,換藥時不可粗暴,動作應輕柔。(4)指導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并協助患者各項功能鍛煉。患者手術后早期可進行床上功能鍛煉,指導其進行肌肉、關節等被動鍛煉,并教會患者家屬如何對患者進行按摩。功能鍛煉應適度,不可操之過急,應主要鍛煉的量和力度。
1.3.4 出院宣教 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出院健康指導,告知其應注意的事項,進行功能鍛煉的方法等。股骨干骨折患者不可過早下地。患者出院后還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進行X線檢查,以查看骨折愈合情況。
2 結果
所有患者經手術治療后,骨折均恢復解剖復位。經優質護理服務后,所有患者均病情穩定,疼痛明顯緩解,無一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術后均在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無畸形等情況發生。患者的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高。
3 討論
本文所有患者經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的病情穩定,疼痛明顯緩解,無一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這表明術后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療效。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加強護患關系,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的滿意度和療效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張芬蘭,陳麗君,杜宇.雙側多發肋骨骨折患者的臨床研究及術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1,8(9):92-93.
[2] 代后珍.基礎護理在優質護理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3):17-18.
[3] 單春玲.結合“優質護理服務”實際淺談腰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3):43-44.
髕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治療上以髕骨爪、克氏針內固定術為主,療效肯定,已獲得廣大臨床醫生及患者認可。雖然隨著科技和醫學的發展,治療髕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來越多,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忽視,術后的康復護理。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關節粘連、骨四頭肌攣縮、關節囊攣縮導致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僵直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來投入大量精力于髕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以及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髕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見疾病診斷標準[1]。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53.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57.5歲。所有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骨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行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護理:
圍手術期護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手續,護理人員以真誠熱情的態度向患者介紹醫院的一般情況、管床醫生及護士的詳細信息和醫護人員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以減輕患者因為對手術時候的劇烈疼痛和不適感而產生的焦慮感,逐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手術前就手術過程與患者進行詳細的溝通,使患者盡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將進行的手術過程的具體流程,針對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對于患者有疑慮的地方,要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解髕骨骨折內固定手術的意義以及手術前后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以消除患者對手術以及巨大傷痛的恐慌和對手術后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還需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干預,家屬情緒的波動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勸導家屬與護理人員配合,積極參與到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中來,以親情的力量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促進其早日康復。
康復護理:安排專門護理人員在入院時進行健康宣教,術前反復強調進行功能鍛煉是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關鍵,爭取其積極配合,并且與患者家屬共同制定出康復目標與計劃。
術前多鍛煉股四頭肌,以及注意調整患者;手術后立即給予止痛,如靜脈給予止痛劑氟比洛芬酯、氫溴酸高烏甲素等。手術當天安排專門護理人員每4 小時輕柔地給患者推擠按摩髕骨2~3次,目的是為了防止髕骨粘連,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手術后第1天:髕骨推擠按摩可由患者自己進行,每2小時1次。也可因人而異。術后第2天可采取半臥位,第3天可扶拐活動。如合并其他損傷則需臥床,患者應經常進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時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2]。情況允許時扶雙拐下地活動,1周后改為單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鍛煉,不可松懈,防止體重增加,以免加重膝蓋負荷。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膝關節功能活動恢復正常,無疼痛不適感覺;有效:膝關節功能活動基本恢復正常,偶有疼痛不適感;無效:膝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有明顯疼痛不適感覺。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髕骨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行髕骨骨折內固定術同時配合圍手術期及康復護理干預后,顯效29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4 小 結
膝關節是人體最為重要的關節,患者在髕骨遭受創傷后,膝關節功能會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對于身體突然的變故沒辦法及時調整心態,常會出現焦慮及恐懼的心理,特別是進行髕骨骨折內固定手術后,由于對手術的目不了解,對手術療效也沒把握,常會陷入焦慮甚至抑郁的狀態中,擔心自己不能恢復到正常生活的狀態。而焦慮的心理往往會使患者療效較弱,康復質量低下,甚至影響術后生活質量。如何讓患者減少心理負擔,全身心投入到術后康復治療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臨床課題。因為只有患者真正認識到治療的意義時才會減輕心理負擔,才會全方位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安排[3]。安排專門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前進行健康宣教,在術中答疑解惑,在術后安排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康復訓練,一方面可以及時幫助患者調整心態,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復質量,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相關研究表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失用性萎縮、及時調整家屬心理狀態,是給予患者精神鼓勵也是減少患者術后抑郁最為有利的方式。而康復護理對髕骨骨折手術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十分重要。術前宣教及鍛煉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術后早期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及髕骨推擠活動,可明顯減輕關節粘連,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促進血液循環[4]。早期負重功能鍛煉,可促進骨折部位血循環及礦物質沉淀,對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著關鍵作用[5]。為確保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出院后應堅持指導隨訪。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行髕骨骨折內固定術同時配合圍手術期及康復護理干預后,顯效29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 參考文 獻 ]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將被行以髖部手術的病患共30例,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即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對參照組行以常規護理,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在50至75歲,平均年齡是65.2±9.4歲。觀察組行以強化護理干預,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是49至75歲,平均年齡是64.6±9.3歲。兩種病患在性別、年齡、手術種類、手術時間、手術方式、合并的相關內科病癥、疾病嚴重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無顯著的差異性(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故而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參照組
對參照組行以常規性護理,以骨科手術之后的一般性護理為標準,進行相關護理。
1.2.2實驗組
在參照組的基礎之上,行以強化護理干預。具體即為:強化相關的宣傳與教育。首先,在手術前,要分析與評估也許會造成病患形成深靜脈血栓的潛在因素,并要和病患進行良好交流,做好相關的科普教育,主要是指:使病患了解形成深靜脈血栓的緣由、可能造成的危害、如何預防等,要加深病患對深靜脈血栓的了解,以便于病患在手術后可以更好地配合護理,并且強化自主護理。
圍術期對靜脈的護理,要求在手術的操作過程里需極其認真嚴謹,在臨近靜脈的時候要尤其注意。在手術過程里,要將病患的患肢抬高20°至30°,這樣可令靜脈回流保持暢通,盡可能不在下肢的靜脈穿刺,避免于同一處靜脈進行反復的穿刺,應選取靜脈套管針輸液[2]。靜脈穿刺輸液要使其通道保持暢通,輸液量充足,防止血液發生濃縮。
當病患在手術后,其麻醉效果全無之后的第一天,便可以對其行以常規功能的康復訓練。注意將病患的患肢抬高20°至25°,以免壓到患肢,再行以牽引固定于患肢之后,指導病患做相應運動,即為踝關節處的背屈、內翻、跖屈、外翻等動作,并教導病患做定時的抬臀運動,做好肱四頭肌等方面的長收縮運動以及髖關節訓練。此外,還要敦促病患多做有效的咳嗽練習以及多做深呼吸訓練。以上所有的動作都是以30次為一組,每天訓練三次,手術三天后便可以做早期的下床練習。
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對于病患在飲食等方面的指導也是相當重要的,即為:針對病患的身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科學飲食食譜,應選用纖維素高、脂肪低、維生素高的膳食,叮囑病患多飲水,禁忌辛辣以及膽固醇高的食物與飲品。還要使病患所處的環境是舒適并安靜的,室溫要控制并保持在25攝氏度上下。
對于藥品的應用,在手術后,應該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應用抗凝藥品,例如阿司匹林、低分子的肝素鈣以及尿激酶等等[3]。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病患雙側下肢的皮膚溫度以及顏色狀態等等,便于對病患下肢的靜脈循環狀態進行了解與判斷。此外,護理人員對于病患心理層面的指導與護理也是非常關鍵與重要的,具體即為:護理人員應該和病患多多進行交流與溝通,及時了解病患的心理需求與心理狀況,同時還要加強與病患親屬的溝通與交流,以便共同做好對于病患在思想層面的工作,進而可有效加強病患對于手術后護理與治療的順從性。
1.3評價指標
對于參照組與觀察組的全部病患,都應用來自美國的Hopecity的醫學科研中心研發制定的關于外科手術以及生活質量的評價表格來進行評估、打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及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病患于術后其深靜脈血栓形成狀況的比較
對于參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病患在手術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狀況的相較結果可詳見表1,通過其顯示的結果可知,參照組病患在深靜脈血栓,下部肢體的疼痛以及腫脹方面的發生率要明顯地高于觀察組,且P小于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即為使用強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明顯比使用常規性護理的參照組效果要好。
表1 兩組病患手術后其深靜脈血栓、下肢腫脹疼痛和肺栓塞發生狀況比較
2.2兩組病患于術后其生活質量情況的評分比較
對于參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病患在手術后的生活質量相比較,其相較結果可詳見表2,通過其顯示的結果可知,參照組病患的生活質量水平低于觀察組病患,且P
表2 兩組病患手術后其深靜脈血栓、下肢腫脹疼痛和肺栓塞發生狀況比較
3 討論
患者血液的血流滯緩、高凝狀態以及靜脈瓣的損傷等等是形成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因素,而在髖部手術的過程往往會會對病患的深靜脈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髖部的骨折常常發生于老年人身上。老年病患自身血管存在退行性變化,并且往往伴隨著老年人常見的內科病癥,例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等易致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這些情況會令老年病患在手術后更易形成深靜脈血栓[4]。事實證明,深靜脈血栓會使病患的生活質量水平大大降低,病情嚴重者將危及生命。故而應積極做好對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筆者通過分析與研究了解到,觀察組病患在手術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狀況和生活質量水平要明顯好于參照組。
4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被行以髖部手術的病患來說,應用護理干預,也就是通過手術前的悉心評估、相應的靜脈護理、功能性恢復訓練、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強化干預護理,能夠極大地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并且有助于病患手術后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可于臨床中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廣紅玲.護理干預對髖部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08-110.
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CSFL)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手術傷口經久不愈、椎管內感染、腦脊液囊腫,可引起長期腰腿痛、頭痛等癥狀[1、2]。對于如何處理脊柱術后腦脊液漏,歷來存在不同意見,有人主張通過再次手術修補硬膜裂口,多數則主張采用非手術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術后3 d拔除引流管,并及時更換切口敷料。此方法簡單易行,但切口愈合時間較長,患者需長期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且易合并硬脊膜假性囊腫、神經根損傷,嚴重者還可導致切口感染,引發蛛網膜炎或腦膜炎[3]。針對這種情況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嘗試采用延長切口引流時間的方法處理脊柱手術后CSFL,取得了明顯效果,本科15例脊柱手術并發術后腦脊液漏,全部經保守治療獲得治愈。
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2年5月間,本院共收治脊柱手術患者1200例,共發生腦脊液漏15例納入本研究。本組病例男6例,女9例,年齡32~61歲,平均44歲,其中胸腰椎腫瘤前路手術1例,胸腰椎骨折前路手術1例,腰椎間盤突出摘除術4例,腰椎管狹窄后路椎管擴大減壓術6例,頸椎間盤后路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例,硬膜囊內神經鞘瘤1例。
2.2 醫源性損傷硬脊膜的因素。醫源性損傷是大部分腦脊液漏產生的主要原因。
3 如何及早判斷腦脊液漏的征象
3.1 護理人員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情況下,手術后對可能發生腦脊液漏的患者,及時給予觀察,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如患者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或出現引流量明顯較多并呈淡血性,或切口有較多的淡血性液體滲出,應考慮有腦脊液漏的可能。
3.2 通過對引流管引流液量和顏色的觀察,可及時發現隱性腦脊液漏的征象。一般24h內引流液較多,但一般不超過300 ml,且為暗紅色血性液。24h后引流液逐漸減少,少于50 ml/d可拔除引流管。如術后3 d引流液量仍大于100 ml,有的甚至多達400~500 ml,且顏色呈淡紅色或清亮,則為腦脊液。
3.3 腦脊液的鑒別,將一滴引流液滴于紗布上,若血跡周圍出現淡紅色圓暈,即為腦脊液。
4 護理對策
4.1 術前做好病情評估,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根據病情制訂周密的護理計劃,做好疾病知識宣教,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減輕精神壓力,以積極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
4.2 患者術后返回病房,護士要向手術醫師詢問術中手術情況,查看手術記錄,了解術中有無硬脊膜損傷及硬脊膜縫合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的觀察和護理。
4.3 避免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因素,術后患者如劇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可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硬脊膜張力增加,導致硬脊膜出現裂痕而促發腦脊液漏。因此,術后要防止患者受涼感冒,盡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加強飲食指導,必要時給予緩瀉劑防治便秘。
4.4 護理
明確硬脊膜漏口的,根據硬脊膜破裂口的位置采取不同的臥位,如破裂口位于前方,宜采用仰臥位;如破裂口位于側方,宜采用健側臥位;如破裂口位于后方,宜采用俯臥位或俯側臥位。這是因為破裂口下方的脊神經或馬尾神經在腦脊液中處于漂浮狀態,可自下方漂起,以達到自內側堵塞破裂口的目的[4]。而且置硬脊膜漏口于上位,腦脊液因重力作用而積聚于硬脊膜健側,以降低高位硬脊膜承受的壓力,有利于硬脊膜的修復[5]。同時抬高床尾15~30°。采取俯側臥位的角度一般不超過45°,患者頭偏向一側,雙上肢自由放置,踝關節盡量保持在功能位,同時要注意避免胸部受壓而影響呼吸。
4.5 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術后引流管不宜負壓吸引,可接無菌引流袋進行常壓引流。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切口的水平面,翻身時先夾管,待放置好引流袋后再打開,以防漏出的腦脊液回流造成腦脊髓膜炎等嚴重感染,同時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引流袋放置高度應離手術切口約20 cm,過低會使引流量過大,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等低顱內壓癥狀;過高可引起腦脊液回流造成腦脊髓膜炎等嚴重感染。
5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脊柱術后并發腦脊液漏患者臥床時間較長,臥床時雙下肢肌群活動減少。臥床時肌群活動對雙下肢靜脈回流至關重要,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之一[6],術后當日即予肌肉按摩(特別是腓腸肌由下至上向心性按摩),術后第1天即予主被動肢體屈伸、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鍛煉及跖屈背伸的“踝泵運動”。
6 預防感染護理
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發現敷料潮濕時應及時更換,注意無菌操作,并保持床單整潔、干燥;遵醫囑及時準確使用抗生素;同時注意病室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嚴防其他感染。
7 討論
腦脊液漏是脊柱損傷和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脊柱手術硬脊膜損傷發生率0.6%~17.4%。有學者統計脊柱手術腦脊液漏的發生率是2.31%~9.37%[7],本科統計一年半的脊柱手術腦脊液漏的發生率是1.25%。據文獻報道,脊柱術后并發腦脊液漏的相關因素可來源于三個方面:1.患者本身的因素。脊柱骨折尤其是爆裂骨折,骨折碎塊可以直接損傷硬脊膜,手術減壓后局部擠壓因素解除致腦脊液隨硬脊膜破口流出。還有腫瘤的破壞,摘除腫瘤時切除部分硬脊膜。2.醫源性損傷硬脊膜的因素。醫源性損傷是大部分腦脊液漏產生的主要原因[8]。硬脊膜與周圍組織的粘連是手術損傷硬脊膜的重要因素,而脊柱許多疾病存在這一現象,常見的有:①部分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骨化塊可與硬脊膜完全融合。②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硬脊膜與黃韌帶可能嚴重粘連甚至硬脊膜骨化,術中切除黃韌帶時極易損傷硬脊膜。③重度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硬脊膜與周圍組織粘連明顯,術中可以發現硬脊膜變菲薄,分離粘連帶時硬脊膜易撕裂。另外,醫源性損傷還可出現在術者經驗不足,手術操作不熟練、粗暴,或對術中困難估計不足等均可造成硬膜損傷,導致腦脊液漏。④術后腹壓驟然升高的因素。術后由于咳嗽、噴嚏、排便困難、過早坐起站立,可使腹壓驟然升高,硬膜囊內壓力瞬間增大,腦脊液撐破撕裂變薄的硬脊膜或硬脊膜裂口重新裂開,致使腦脊液外漏出現或加重[9]。治療腦脊液漏的關鍵在于術中對硬脊膜損傷的及時處理。如果術中已經見到腦脊液涌出而不做任何處理的,術后必然發生腦脊液漏。就是術中對硬膜損傷進行了一定的修補處理,也不能絕對避免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本科15例并發腦脊液漏患者無感染發生,其中2例拔管后傷口有滲出,經過換藥傷口痊愈。護理人員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情況下,手術后對可能發生腦脊液漏的患者要及時給予觀察,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考慮有腦脊液漏的可能的,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一旦確診腦脊液漏,應依據術中發現的破裂口位置,采取相應的臥位,這對于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治療至關重要。要認真觀察、護理及時,處理得當,腦脊液漏是可以痊愈的。
參 考 文 獻
[1] 郭曉山,鄭進佑,張長松.脊柱骨折手術后腦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療(附10例報告). 中國 矯形外科雜志,2002,9:874876.
[2] Black P.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 following spinal fossa surgery:use of fat grafts for prevention and repair.Technical note.J Neurosurg,2002,1:250252.
[3] 孫兆忠,劉濤,房清敏,等.頸椎術后腦脊液漏的處理.濱州醫學院學報.2005,28(6):423424.
[4] 梅昆三,王筆峰. 脊柱骨折術后腦脊液漏8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2):80498050.
[5] 楊玉燕.脊柱術后并發腦脊液漏患者的護理. 護理學報,2009.16(4B):4344.
[6] 王素云,王麗華,王紅顯.老年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51.
【摘 要】目的: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與康復進行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89 例,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和康復指導。結果:經過精心的護理和準確的康復訓練,有70 例患者已經基本上恢復,有2 例患者在手術后因股內收肌緊張,無法忍受疼痛感,放棄康復訓練。結論:在患者完成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和康復指導,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復率,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護理;術后康復訓練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逐漸向老齡化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雖然手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痛,但是手術后的護理工作和康復訓練也十分的重要。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術后的康復訓練,緩解患者的疼痛。隨機選取某醫院2014 年1月-2014 年12 月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89 例,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和康復訓練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月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89 例,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52 例,年齡在35-90 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5±3.5)歲。其中有53 例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6例全髖關節置換術,42 例病中股骨頭缺血壞死,33 例外傷導致股骨頸骨折,14 例病理性股骨頭頸骨折。
1.2 研究方法
1.2.1 術前護理
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大多數是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理負擔重。所以,醫護人員在接待患者的時候要熱情,用微笑對到患者,積極主動的向患者介紹病房內的情況、醫院的制度及醫生和護士的情況,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感。在平時的溝通中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優點、手術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結合患者的病情,在手術前進行相關的討論,制定一個合理的手術計劃,并告知患者手術的具體情況,讓患者積極配合手術,促進手術順利完成。
1.2.2 術前準備
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術前的準備,在手術前練習直腿抬高,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能力。讓患者平臥在床上,下肢伸直,慢慢抬高,保持15s,然后緩慢放下,每次練習3-5 分鐘,為手術后的康復訓練奠定基礎。手術前訓練在床上大小便,方便手術后適應床上大小便。在手術前進行常規的無菌備皮和皮試,做好常規的檢查,根據醫生的要求服用藥物,手術前4 小時禁止喝水,手術前12 小時禁食,手術前1 小時留置無菌尿管,避免手術后發生尿潴留。
1.2.3 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
(1)密切觀察患者手術的情況
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及時做好記錄,如果發現患者有異常的現象,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患者沒有蘇醒前,只需要進行常規的護理,保證患者呼吸順暢,觀察患者的傷口是否有出血和滲液的現象。如果患者有強烈的疼痛感,可以適當的應用止疼藥物。
(2)手術后的護理
①術后要安置負壓引流管,防止導管脫落、扭曲、折疊、受壓,每隔一個小時擠壓引流管,確保引流暢通,避免患者的切口處出現積血和血腫的情況,觀察引流管內液體的顏色、性質,如發現異常,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②患者在手術后要仰臥,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將三角形枕固定在患者兩腿之間,膝關節屈曲5°,防止患者髖關節發生脫位。
③在患者移動或者使用便盆的時候,要把患者的整個骨盆和患肢平抬托起,不要有屈髖的動作,防止髖關節脫位。
(3)術后患者的康復訓練
①在手術后的6-12 小時,患者可以開始練習下肢肌肉的舒縮,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雙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舒縮訓練,同時進行深呼吸和擴胸運動。
②手術后2-3 天,拔掉引流管,可以抬高患者病床的前半部分,讓患者采取半坐臥位,時間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還要進行足上鉤和下踩的動作練習,按摩下肢,促進血液循環。手術后的三天內患者可以適當的做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平躺在床上,繃緊大腿肌肉,伸直膝關節,將膝關節用力的向床的方向壓,保持5-10s,放松5s 后繼續,連續做十次。
③在手術后4-7 天患者可以在床上進行髖關節被動屈伸練習,把毛巾疊成圓卷,擋在患者的膝關節下方,讓膝關節保持屈曲狀態,保持這個狀態30 分鐘,每天做3 次。
④手術后的7-14 天,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被動髖關節訓練,指導患者如何抬高腿部,每天兩次,每次20-30 分鐘。
⑤患者在出院后也要根據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及時了解患處的康復情況,及時的發現患處的問題并解決。
2 結果
本次選取的患者平均出院時間是24天,在手術后的21-25 天都可以拄拐行走,疼痛明顯減輕。在住院期間都沒有發生并發癥和關節脫位的情況。通過術后隨訪了解到,患者在術后都可以獨立或扶手杖行走。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有效的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和髖關節疾病,這種治療方式比較安全,而且治愈率較高。髖關節置換術和術后的康復訓練比較特殊,手術后的精心護理和康復訓練可以提高手術的治愈率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最終使患者恢復健康,因此在護理中有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1-0108-02
骨折術后疼痛失眠癥成為骨科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術后4~6 h后術中麻醉鎮痛作用消失,又因傷口血液循環不暢以及炎性反應等,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癥狀,常常導致患者因術后疼痛而失眠,嚴重干擾患者正常睡眠質量,非常不利于術后患者傷口的良好康復,甚至影響骨折患者手術效果[1-2]。因此,骨折術后及時進行疼痛護理干預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失眠癥狀,對于骨折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具有重要影響[3]。本文筆者對其所在醫院138例骨折術后疼痛失眠癥患者進行專業性、針對性干預護理,取得顯著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的138例骨折術后疼痛失眠患者均選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其中男103例,女35例;年齡12~80歲,平均(43.5±2.6)歲;其中股骨干骨折38例,上肢骨折11例,脛腓骨骨折49例,踝關節骨折伴脫位28例,手外傷7例,髕骨骨折5例。138例患者骨折術后24 h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癥,接受臨床專業干預護理。
1.2 疼痛觀察
首先,護理人員對骨折術后患者的疼痛部位進行認真觀察,如切口處疼痛、切口周圍疼痛、切口遠端疼痛、局部淤血脹痛或刺痛等,對這些部位疼痛護理人員要詳細掌握,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做好患者疼痛程度評估,0~10共十個等級,0為無痛,10為最痛。
其次,密切觀察患者的疼痛情緒變化及疼痛規律。如患者出現的面部痛苦狀、情緒煩躁不安、不斷改變等,這些不良情緒會加重疼痛;同時,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疼痛規律。大多數患者入夜后,因燈光、噪音、恐懼心理等干擾,導致疼痛加劇,不能按時入睡[4]。部分患者會因疼痛的加重、持續性而不斷改變,造成術后切口牽扯而劇烈疼痛,會因不斷劇痛而痛醒,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因此,對骨折術后患者的疼痛表情及疼痛規律密切觀察,有利于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
1.3 護理方法
1.3.1 病房環境護理 為了保障骨折術后患者有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護理人員要對病房內衛生、空氣溫濕度進行嚴格監測,保持病室內整潔、清新、溫暖、安靜,并且對出入病房人員要嚴格管理,禁止大聲喧嘩,腳步要輕,尤其是夜間護理時,堅持做到四輕原則,避免電話頻繁,對自來水管及電鈴發出的噪聲要進行嚴格管理使用,避免突發噪聲引發患者驚恐不安,不利于休養[5]。同時,護理人員及時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家屬探視時間不要過長和太晚。對于有吸煙飲酒習慣的患者要禁止,明確告知吸煙酗酒不利于骨折愈合及切口恢復,甚至會加重疼痛,嚴重影響術后休養。
1.3.2 骨折術后心理護理 骨折手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準備宣教,客觀、細致的告知骨折患者術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或殘端痛、行動不便等,使患者術前有充分心理準備,這樣有利于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及不良焦慮情緒。骨折手術結束后,隨著手術麻醉鎮痛藥效漸漸消退,手術切口及周圍開始出現疼痛,常常會引起患者痛苦而焦慮,心理壓力增大,非常不利于術后休養。因此,護理人員術后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知術后疼痛屬于正常現象,隨著傷口的愈合,疼痛會很快好轉,不必過于擔心[6]。同時,要耐心與患者聊聊天,多加安慰,不斷分散患者的精神注意力,從而緩解術后患者的疼痛。如果術后患者疼痛以忍受,心理護理效果不佳時,可根據個體情況給予止痛藥進行干預疼痛,如安慰劑、止痛藥。對于劇烈疼痛不能入睡,護理人員要及時向醫生報告,遵醫囑可以給患者使用強痛定、安定類藥物、杜冷丁等進行止痛。但是,不宜使用止痛藥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禁止給予止痛藥,告知患者止痛藥的成癮性和不良副作用,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疼痛的意志和決心,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臨床護理,爭取早日康復。
1.3.3 術后營養護理 骨折患者術前需禁食,且手術后切口疼痛會導致食欲不振,這樣常常會導致患者機體營養不良,身體出現虛弱狀況,對術后切口的愈合非常不利。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根據患者不同的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每天配給瘦肉、魚、新鮮水果蔬菜等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確保患者機體營養供應。另外,給予患者提供熱牛奶于睡前30 min內飲下,可助于患者睡眠。
1.3.4 康復訓練和指導 每天指導骨折術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嘆氣、打呵欠等放松練習,有利于機體充分放松,減少精神過度緊張[7]。同時,指導家屬采用正規、專業手法適時進行局部按摩,可以促進切口附近肌肉、循經絡的放松鍛煉,有利于減輕疼痛,促進患者睡眠。切忌患者術后活動量不宜過大或者姿勢不對,以免牽動傷口破裂而增加疼痛。耐心叮囑患者睡前30 min~1 h,不宜思考問題或看書,看過于緊張的電視,避免服用如咖啡、濃茶等興奮飲料,不吸煙,應作適當的體力活動(如散步,做體操等)適當放松,避免緊張的腦力活動。也可以吃一些食物來預防失眠,如:牛奶,水果(蘋果,香蕉,梨等)小米粥,酸棗仁粥,蓮子粉粥等。白天一定不要睡覺,把睡眠留在晚上睡。白天加強鍛煉,不斷增強免疫力,促進術后良好康復。
1.3.5 中醫止痛護理 對于術后疼痛較劇烈的患者,根據個體情況建議采用中醫針炙止痛、穴位用藥止痛,失眠患者可按壓相關耳穴,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2 結果
本研究中的138例骨折術后疼痛患者經過上述系列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了骨折的愈合和肢體功能的恢復,取得顯著護理效果。其中有70例患者第一天主動入睡,失眠癥狀恢復正常;36例疼痛失眠狀況明顯改善,第二晚主動入睡;其余32患者失眠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經藥物止痛后陸續恢復正常睡眠。
3 討論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是臨床上常見創傷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傷口劇痛,局部腫脹、淤血,傷后出現運動障礙等癥狀[8]。骨折后最好的手術治療時機取決于多種因素,根據個體情況可分為急癥手術、限期手術和擇期手術。骨折手術后,常常會因麻醉鎮痛藥效消失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導致局部血液循環較差,重新建立才能使骨痂快速形成,早期均有疼痛。白天疼痛相對較輕,特別是晚上迷走神經興奮,夜間疼痛感覺比白天更敏感而加劇,因而極易導致患者難以入睡,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有的患者會因持續疼痛而不斷變換,很容易引發傷口磕碰而加劇疼痛,出現失眠癥狀,非常不利于術后傷口的愈合和機體功能恢復[9]。如何改善骨折患者術后的疼痛,提高其睡眠質量,給臨床護理工作提出挑戰,直接影響患者手術的成功康復。因此,骨折術后有效的護理干預疼痛,對患者的術后良好休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于骨折術后疼痛失眠的護理,如果護理干預措施得當,就能夠快速改善疼痛癥狀,為患者術后機體的迅速康復提供保證。臨床上,骨折術后患者大多數在48 h內出現疼痛而失眠,使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歸轉[10]。本研究中,對筆者所在醫院138例骨折術后因疼痛引起失眠的患者給予高質量、針對性護理,取得顯著護理效果,使患者疼痛得以迅速糾正,提高了睡眠質量。研究中,觀察到早期實施護理干預更有利于術后疼痛的改善,患者失眠癥狀恢復快速,更有利于促進患者機體康復。通過對患者病房的嚴格護理管理,大大減少噪聲干擾,為患者提供溫暖、整潔、安靜的休養環境[11]。術前術后的心理護理措施,非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術后疼痛,促進睡眠質量的提高;通過科學、個性化術后飲食營養計劃制定,保證了患者術后機體的營養支持,促進傷口愈合;另外,術后適時的康復訓練和指導,為患者術后良好休養提供有利幫助[12]。中醫特色護理,為骨折術后疼痛劇烈患者提供更多改善機會,助于緩解疼痛,對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功不可沒。
總之,對于骨折術后疼痛性失眠進行整體、優質、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快捷改善疼痛,促進患者主動入睡,有效促進骨折術后患者的切口康復,具有廣泛臨床實踐意義,值得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洪琳.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583.
[2]陳楚如,陳偉真,吳金鳳.觀察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71-72.
[3]衛建平.骨科患者術后鎮痛的護理[J].實用骨科雜志,2001,4(2):159-160.
[4]博愛鳳,黃日妹.護理干預減輕手外科病人術后疼痛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2,17(8):603-604.
[5]沈曲,李崢,Gwen S,等.手術后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197-202.
[6]傅愛風,黃日妹.護理干預減輕病人術后疼痛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2,17(8):603.
[7]李金霞.婦產科病人術后疼痛的評估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32.
[8]孫桂琴.骨科病人術后失眠的護理[J].河南中醫,2003,23(9):86-87.
[9]高敏英,吳勝其.癌癥病人抑郁狀態的相關因素調查與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2,17(7):590-592.
[9]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410.
[10]周雪瓊,林麗芬,陳偉珊.刨傷骨科患者疼癇的護理對策[J].河北醫學,2007,13(11):1363-1364.
髖關節周圍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長期臥床并發癥較多,手術治療已成為共識[1]。我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手術治療500例70歲以上高齡髖關節周圍骨折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00例,股骨頸骨折17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325例。男152例,女348例,平均年齡79.3歲。受傷原因為平地跌倒431例;新鮮452例,陳舊性48例。股骨頸骨折GardenⅠ型21例,Garden Ⅱ型39例,Garden Ⅲ型48例,Garden Ⅳ型6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EvansⅠ型51例,EvansⅡ型93例,Evans ⅢA型147例,Evans ⅢB型34例。合并高血壓389例,心電圖有改變293例,其中,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21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27例,快速房顫35例,心房纖顫11例,心功能Ⅱ級135例,心功能Ⅲ級17例,糖尿病142例,腦梗死病史89例,肝功能異常72例,腎功能異常19例,貧血57例,支氣管哮喘2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6例。
1.2方法
股骨頸骨折采用空心螺釘內固定89例,人工股骨頭置換65例(生物型45例,水泥型21例),全髖關節關節置換2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DHS內固定243例,Gamma釘內固定59例,PFNA內因固定23例。平均手術時間93 min,平均手術出血250 ml,平均住院日21 d。
2結果
術后并發癥:脂肪栓塞2例(暴發型腦型),腦干梗死2例,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脫位3例,術后出血1例,翻修2例,肺部感染29例,壓瘡7例,深靜脈栓塞2例。
3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健康狀況的評估及原發病的治療由于患者高齡,多伴發不同程度的基礎疾病,因此術前要詳細詢問病史及用藥情況,仔細進行體格檢查,對患者的心、肺、肝、腎功能進行全面地評估,本組病例中,患有高血壓病389例,術前控制血壓在140~150 mm Hg/90~95 mm Hg,合并糖尿病142例,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合并貧血57例,術前輸濃縮紅細胞4~6 U,對合并支氣管哮喘23例,進行控制肺部感染止咳平喘治療,在肺部感染控制后手術,對心功能不全及腎功能不全患者,術前在內科麻醉科會診治療,待病情穩定后手術。對32例全身情況極差,家屬堅決要求手術的病例,在與患者家屬取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后,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全院通力合作開展手術。所有病例均常規內科會診,在內科指導下進行原發基礎疾病的治療。所有病例均在術前反復告知患者的病情、手術風險、并發癥及預后,在患者家屬的支持下開展手術,因此術后1例因腦干梗塞死亡,2例因腎功能衰竭死亡,都未引出醫患糾紛。
3.1.2心理護理由于患者高齡,加之創傷后引起,患者大多數無充分的心理準備,對手術恐懼,擔心手術的風險及效果,針對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及對疾病的認識不同,采用口頭講解、圖片及身邊成功手術的病例等形式介紹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方案、手術材料的選擇、并發癥及預后,特別介紹本科室開展該手術的特色、優勢,介紹手術醫生的水平、成功病例,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手術的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告知內固定材料的選擇、價格、優勢,尊重其知情權。本組病例中,術前懼怕手術,與醫護人員詳細的溝通后,手術后無一例并發癥的出現。
3.1.3術前康復訓練的指導及健康教育住院后即開始進行康復訓練的指導,告知如何在床上使用便盆,如何學會在床上移動身體,如何進行翻身及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如何進行下肢肌肉的舒縮功能鍛煉,如何在手術后正確使用助行器及拐杖,并告知術前康復訓練的意義。告知患者和家屬穩定的情緒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營養對手術的重要性,并積極創造條件幫助患者,解釋圍手術期各項檢查操作的必要性,簡單介紹手術過程,要求患者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積極配合。
3.2術后護理
3.2.1術后的管理及康復訓練麻醉后回房平臥6~8 h,患肢外展20°~30°,踝關節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進行踝關節的伸屈活動及股四頭肌的舒縮活動,術后第一天半臥位,髖關節屈曲不超過70°,避免髖關節的屈曲內收動作。人工關節置換患者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在術后1周左右再助行器下床活動,患肢部分負重漸漸完全負重。內固定患者進行下肢肌肉的等長收縮,如患者身體狀況許可可以在助行器的幫助下,不負重進行患肢功能鍛煉,骨折端愈合完全進行功能鍛煉[2]。
3.2.2術后生命體征的觀察及原發病的治療術畢回房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意識、血壓、血氧飽和度、尿量及引流量,同時積極進行原發病的治療,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進行保護性治療,術后2例出現脂肪栓塞癥狀經積極治療后恢復,19例出現腦梗死癥狀,2例腦干梗死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他經治療后未留后遺癥,29例出現肺部感染癥狀經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后恢復,1例出現腎功能衰竭死亡。
3.3術后并發癥的預防
3.3.1髖關節脫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麻醉后由于肌肉的松弛,回病房后正確搬放,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內旋動作,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功能康復訓練時髖關節避免屈曲超過70°,翻身時健肢在下,下肢保持外展位,雙下肢之間墊枕。并同時反復告知的重要性,避免脫位的發生,本組病例中,脫位1例,為翻身時不當管理,1例為術后出現精神癥狀所致,2例均采用閉合復位成功,不留有后遺癥狀。
3.3.2深靜脈栓塞深靜脈栓塞高發時間是術后1~7 d,17~24 d后很少發生[3]。術后發現下肢腫脹疼痛、皮膚發紺或潮紅、皮膚溫度略高,應警惕下肢深靜脈栓塞,麻醉消失后即鼓勵患者進行下肢功能康復訓練,術后12~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連續使用10 d。本組無一例肺梗死的發生。
3.3.3各種感染感染是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故護理應注意:①觀察體溫的變化及傷口有無腫脹。②嚴格的無菌操作,如及時更換引流管及敷料等。③加強會陰護理,保持會清潔,指導多飲水,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開管,并及早撥除。④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遵醫囑霧化吸入治療,協助翻身拍背預防肺部感染。
3.3.4壓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屑,使用便盆時動作輕柔,防止擦傷皮膚,定時按摩皮膚受壓處,促時局部血液循環。
4討論
70歲以上高齡患者髖關節周圍骨折合并各種器官功能減退或病變,術前應進行全面體格檢查,盡快對患者狀況做出全面評估,積極治療原發病,縮短患者臥床時間,爭取盡快手術。但是,由于高齡手術,多合并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創傷相對大,手術風險高,圍手術期易發生各種并發癥,針對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狀況評定,進行心理生理準備,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4-6]。因此,積極做好高齡患者髖關節周圍骨折的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和減輕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和傷殘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Evans EW. 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e fracture of the femur[J]. J Bone Joint Surg(Br),1949,31:190.
[2]陳誠. 功能鍛煉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3):68,75.
[3]查振剛,臧學慧,姚平,等.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及危險因素[J].中華外科雜志,2005,43(8):511-512.
[4]彭少軍.老年病人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河北醫學,2006,12(8):809-810.
doi:10.14033/ki.cfmr.2016.34.0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097-02
從臨床實踐來看,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上一類比較常見的以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的骨折類型,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老年人口比重的急劇上升,近幾年來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也呈明顯的逐年遞增趨勢;另一方面從臨床治療的角度來看,全髖關節置換術被認為是當前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最有效方法,并且治療效果顯著;此外,從過往的臨床實踐經驗分析得出,患者在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在各方面情況允許的條件下,盡早進行術后康復能夠將治療效果最大化,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就將以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為研究對象,通過臨床對比的方式探討其作用于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現將整個研究過程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到筆者所在醫院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的3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32例患者包括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齡(66.4±2.2)歲,所有入選研究的對象在受傷前均具備正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并排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精神障礙患者[1];通過隨機性抽簽分組的方式將3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n=16)和對照組(n=16),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分組對比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整個治療及康復過程中均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加入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方法為:(1)心理康復護理,從臨床實踐來看,老年患者由于各方面身體機能的下降,再受到股骨頸骨折的影響,生活質量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再加上治療后對于治療效果的擔憂等因素的影響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情緒,這也會給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康復效果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在手術后護理人員就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多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并簡要向患者介紹術后康復的重要性以讓患者能夠更好的認同,提高治療依從性;再者可通過治療成功案例講解的方式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護理,在患者手術后,護理人員應將患者的調整至常規平臥位,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個人習慣將床頭予以相應的調整,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調高的幅度不得>30°[2];另外,為了防止壓瘡的發生,護理人員還要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操作;(3)早期功能訓練,手術后完成后1 d可對患者的下肢肌肉進行相應的按摩,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有效的避免肌肉萎縮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2~3 d后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肌張力訓練,并鼓勵患者進行踝關節屈伸、抬臀及被動關節活動等強度較低的被動康復鍛煉;隨著康復進程的推進及患者身體狀態的好轉,可適當的指Щ頰囈行患肢抬高的訓練,并逐漸由平臥位訓練調整至坐位訓練;手術完成后2~3周,在患者各方面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可指導患者進行無負重站立訓練,并隨著康復進程的推進逐步將無負重站立調整為負重站立,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冒進,必須嚴格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以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此外,如果在康復過程中患者出現了感染的情況,則應根據醫囑指導其使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其次,康復過程中患者的飲食必須嚴格遵循高鈣、高蛋白的原則[3];最后在患者康復后,告知患者復查的具體時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根據患者的疼痛、活動度、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四個維度對患者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治療效果劃分如下:(1)差,四項綜合評分85分。另采用Harris評分標準[4],對患者干預后不同時間段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整體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評分結果提示為優12例、良3例、差1例,治療優良率為93.75%(15/16);對照組評分結果提示為優9例、良4例、差3例,治療優良率為81.25%(13/16),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占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1429,P=0.0075)。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Harris評分比較
隨訪結果提示,在手術完成后的3個月、6個月及1年三個時間段觀察組Harri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從臨床實踐資料的總結來看,近幾年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推進,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逐年遞增,再加上該類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及其他慢性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患者的正常生活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就目前的醫療衛生水平來看,外科手術是治療股骨頸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全髖關節置換就是當下臨床上使用率最高的治療術式,雖然臨床效果顯著,但據已有的科學資料來看,患者如果在手術過后長時間制動則有可能出現各類嚴重的并發癥[5],進而影響其功能恢復;早期康復護理則是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6],還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本次研究中筆者對觀察組的16例患者使用了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即在手術完成后的不同時間段,予以相應的指導,從心理干預到運動康復指導及飲食干預,保證了護理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值得提到的一點是,關于在哪個時間段采取何種康復指導,并沒有一個嚴格的限定,也就是說康復護理必須嚴格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可盲目冒進,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康復護理的效果,還能保障患者的安全。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優良率及不同時間段Harris評分比較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患者有針對性的使用術后早期康復護理,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功能,方法值得借鑒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吳靜.術后早期康復鍛煉處方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00-103.
[2]王筱.研究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運用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0):234-235.
[3]馬文婭.如何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腦梗死的護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3):213-214.
[4]周亞.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251-252.
[5]甘春旭.老年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腦梗死的護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5,36(7):1462-146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需求也逐漸提升,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在骨科圍手術的護理工作中,多數患者會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擔心骨科手術的效果以及預后,因此,注重人文精神,將人文關懷理念落實到骨科圍手術的整個過程,顯得尤為重要。我院骨科科室實施人文關懷護理一年多以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從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間收治的22例骨科手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在28歲至73歲之間。其中,股骨頸骨折患者有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有4例、脛排骨骨折患者有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有4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有2例。醫護人員對本組22例患者進行了人文關懷式的護理服務。
2 結果
本組22例骨科手術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沒有出現傷口感染以及傷口愈合不良,有1例肱骨骨折患者由于骨質疏松嚴重,在骨科手術后的二個月內固定松動,入院進行再次內固定。其余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3 討論
3.1人文關懷的內涵:人文關懷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關心、理解以及信任。人文關懷在骨科圍手術中的應用體現的是“以人為本”,只有為患者提供尊重人格、關愛生命的護理服務,才能夠讓患者真切地體會到人文關懷,感受到骨科醫護人員的誠意及對生命善意的撫慰。
3.2人文關懷護理的應用
(1)人文關懷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骨科手術不僅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的創傷,也會給患者帶來心理方面的應激,因此患者在骨科圍手術的過程中多少會表現出焦慮等心理反應。患者焦慮、煩躁、緊張等情緒主要是源于多方面的,比如:對骨科手術的了解程度、醫護人員的態度、骨科疾病帶來的痛苦、家屬的關心程度等等。而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就是能夠重視患者的認知、行為、心理以及環境等眾多因素,真正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強患者的自控能力,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首先,醫護人員可以通過與患者的有效交流,及時發現患者的情緒變化,針對患者的異常情緒反應,做好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善于從患者的眼神以及表情中讀懂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為患者解答疑惑,讓患者盡可能地以平靜的心態面對骨科手術。其次,可以細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骨科手術的注意事項以及藥物作用,術后功能鍛煉的方法,采用真誠、熱心的言行,讓患者及家屬感覺到溫暖,這些都是增強對治療依從性的舉措。
(2)人文關懷可以提高骨科手術的成功機率
首先,醫護人員在骨科手術前應該做好術前指導,指導患者如何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如何正確咳嗽及咳痰等,甚至可以邀請一些骨科手術成功的患者來病房給患者講述體會與經驗,讓患者增強信心,盡可能克服骨科手術前的恐懼感,尤其明確告訴患者術前禁食的重要性。
其次,醫護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患者進行術后的功能鍛煉,比如:教會患者咳嗽咯痰的方法,勸導患者戒煙;幫助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對于精神緊張且入睡困難的患者,可以適量給予鎮靜態催眠藥物。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術后為了減少大小便的次數而控制飲食,這是不正確的。醫護人員應該對患者說明足夠的營養是康復的條件,患者應該多喝水,這樣才能有利于體內廢物的排泄,并減少泌尿系統的并發癥。同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保證大便的通暢。
(3)人文關懷可以提供優質便民服務:醫護人員應該盡可能地將方便留給患者,將各種服務帶到患者身邊。比如:可以開通綠色通道,對于車禍等造成嚴重骨傷的患者,可以先收治再進行入院手續的辦理;患者行為不便時,可以盡量將檢查、理療以及手術事宜較為集中地進行處理,醫護人員可以完成骨科手術前的一些科室聯系工作,確定了再將患者進行護送;為患者提供一些輪椅及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
醫護人員在骨科圍手術護理中應該做到“六個一”,也就是:“一張笑臉、一份信任、一份耐心、一片愛心、一頁明賬、一個目標”。總之,我院骨科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理念以來,骨科護理服務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過一系列貼近式的零距離接觸患者, 能夠真正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我院將繼續推行人文關懷護理服務,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的素質,促進融洽醫患關系的形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務品牌。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的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加上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屬于內分泌系統失調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導致各個器官衰竭,嚴重的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又因為很多老年人骨質疏松較為明顯,容易發生骨折,特別是髖關節骨折在臨床上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情況下針對髖關節骨折多采取手術進行治療,而手術作為創傷性極大的治療方式之一,對于合并糖尿病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1]。因此,通過改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極為重要,該研究通過對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合并糖尿病髖部骨折患者應用圍手術期護理,并取得確切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該次研究的100例合并糖尿病髖部骨折老年患者,均為該院收治。依據奇偶數分配法將100例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7:23例,年齡范圍在62~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4±3.1)歲,平均體重為(54.5±1.5)kg;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齡為(73.3±3.3)歲(年齡范圍在63~79歲),平均體重為(56.2±1.4)kg。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100例合并糖尿病髖部骨折患者的基本資料(性別、年齡、體重、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比具有可行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包括:術前簡單的病房準備、術后用藥護理、基本生命指標檢測、飲食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則給予圍手術期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出院4大護理過程。
術前護理:給予患者一個通風良好、有舒適光照的病房環境,有吸煙習慣的患者應立即勸解戒煙,降低手術后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同時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減輕患者內心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并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病情,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的情況,以及手術后會出現哪些并發癥,讓患者家屬配合治療輔助護理,在圍手術期過程中陪伴在老年患者身邊,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在手術前,控制好患者的血糖,適當的給予抗生素對并發癥的發生采取預防措施。
術中護理[2]:由于糖尿病患者麻醉代謝情況較差,很可能對患者造成一定傷害,容易發生高血糖、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等并發癥,不僅阻礙了手術的順利進行,還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手術過程中,應當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檢測患者的離子水平,防止患者體液流失,在手術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指導,預防細菌感染。
術后健康護理:①嚴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定時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一旦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現象:心悸、面色慘白、身體乏力、出汗嚴重等情況,立即通知醫生并?y定血糖,采取治療措施。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5.5 mmol/L時,停止使用胰島素,給予20 mL、50%的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如果患者出現無意識、惡性、嘔吐、尿少、嗜睡等情況,立即告知醫生。②患者病情有好轉以后應督促患者適當的進床下運動,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的進行呼吸,避免肺部感染,適當的進行走動,提高自身免疫力。對于身體較為虛弱的患者定期的為其進行翻身,并鼓勵其自行排痰,如果患者排痰不順利,給予患者翻身、叩背等方法間接的刺激患者排痰[3]。出院護理:飲食方面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監督,提倡清淡的飲食習慣,及時入院進行復診,并定期的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家庭復查檢測患者的血糖水平。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情況,并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SAS評分標準為:35分以下為心理健康,35~55分為輕度焦慮、55~65分為中度焦慮、大于65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標準為:53分以下為心理健康,53~62為輕度抑郁,62~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重度抑郁[4]。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作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P
2 結果
2.1 SAS、SDS評分情況
觀察組老年患者的SAS、SDS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對照組老年患者中,共出現1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8.00%。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χ2=10.714 3 P=0.001 1),見表2。
3 討論
圍手術期護理指的是對于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在其手術前期、手術過程中、手術結束后包括出院等時間內,實施的一種全面、優質的將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的護理模式[5]。近年來,合并糖尿病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例數在不斷的升高,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髖部骨折主要是采取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來說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合并髖部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成為臨床研究的一大課題。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能夠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