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6:47: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思想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洛克十分重視教育在個人及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他在《教育漫話》中寫道:“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1](凡只標頁碼均出自此書)他還認為國家的幸福和繁榮也靠兒童具有良好的教育。因此,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將兒童訓練成“紳士”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1.1健康教育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洛克是第一個提出并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的教育家。洛克認為健康的體魄對于一個紳士來說是必備的條件,是個人幸福和事業的基礎?!督逃挕返拈_篇就談到了紳士的健康教育問題,他說:“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對人世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的描繪?!盵P1]“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有強健的體格?!盵P1~2]他反對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主張通過逐漸的訓練,養成孩子健康的體魄,使之能夠適應各種艱苦的條件和多變的環境,成為將來有用的人才。如要求兒童衣著不要過暖,每天用冷水洗腳,多過露天生活,穿寬松的衣服使身體得到自然的發展,飲食要清淡簡單,能夠忍受饑餓,不喝烈性飲料,睡硬板床,少用藥物,使兒童從小就能忍耐勞苦,具有堅強的意志。
1.2道德教育在洛克看來,德行是紳士所應具備的品行中占第一位。在《教育漫話》中,洛克用了多半的篇幅討論紳士的道德教育問題,他是從實用主義、從紳士的個人幸福的角度來討論。他寫道:“權力與財富,甚至德行的本身,其所以被人看重,也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增進我們的幸福之故”。[P122]“如果沒有德行,我覺得他在今生來世就都得不到幸福?!盵P114]洛克認為紳士應具有理智、禮儀、智慧、勇敢、節制、公正等品德。對于理智,洛克認為人是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具有高貴美善身份的“理性動物”,“要順從理性所認為最好的指導”,去“克制自己的欲望”。[P19]培養兒童的理智感,就是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使其習慣于抑制有關財富、服飾和飲食的各種嗜欲,在享受自己的利益與幸福時考慮到別的伙伴的利益與幸福,并要兒童從小不要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使他們具有樂于贈予別人的美德。培養兒童良好德行的方法是形成兒童發自內心的羞恥心和對榮譽的崇尚之情。洛克十分重視紳士良好禮儀的養成。他說:“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他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盵P68]良好的禮儀主要表現為尊重別人、懂禮節、講禮貌、有風度,“容貌、聲音、言詞、動作、姿勢以及整個外表的舉止都優雅有禮,”[P119]不要使兒童受到粗暴、輕蔑、非難、刁難等不良習氣的影響,要恰如其分地表示一種禮節與尊重,而不可禮節太繁,使人疑心是讒媚、偽善或卑鄙。禮儀的形成要注意榜樣和示范的作用,要多與品行高尚的人交往。禮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對紳士事業的成功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懂得人情世故又嫻于禮儀,“他憑著這一點點成就,門路就可以更寬,朋友就可以更多,在這世上的造詣就可以更高?!盵P69]洛克把“智慧”解釋為“使得一個人能干并有遠見,能很好地處理他的事務,并對事務專心致志”,[P117]即要求紳士具有善于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與素養。這種“智慧”與“狡猾”是相去甚遠的,“狡猾的計謀只能使你占一次便宜,但是以后永遠要吃虧”,“但是,坦白、公正、明智的人則人人都會為他讓路,他可以直接去做他的事”。[P118]至于勇敢,洛克認為,勇氣和堅韌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的品行”,[P94]紳士在事業上總是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危險,他們必須受得住一切苦難,需要從小就訓練他們克服懦弱和膽怯心理,遇到危險的時候,才能鎮定自若,面臨艱險毫不退縮,勇敢前行去獲得事業的成功。關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認為,為了教育兒童,首先應該了解兒童,了解兒童的性情與特點,使教育符合兒童的天性與才能;要及早施教,形成兒童的習慣;要使兒童愛好名譽知道羞恥;要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獎勵不要變為引誘,少用懲罰,懲罰不要養成奴性;恩威并重,既要有父母和導師的威嚴,又要有慈愛;以榜樣和說服教育為主,導師與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兒童與有德行的人交往等。
1.3知識教育洛克認為紳士需要的是事業家的知識,從紳士獲取個人利益和幸福的角度,他為紳士安排了廣泛的教學內容。紳士除了要掌握讀、寫、算的基本知識以外,還要學習地理、算術、天文、幾何、歷史、年代學等知識。法律對一個紳士來說是非常有用,必不可少,“從一個保安官一直到總長,我知道沒有一個地方不需要法律”;[P159]年代學可以幫助紳士了解歷史的進程;商業算學可以幫助他保持原有的財富;跳舞“可以使一個人終身終世保持優雅的動作,而且它還能夠使得兒童具有一種大丈夫氣概和一種合適的自信力”;[P172]城市的紳士要學習一點金工、油漆、雕刻等手藝,鄉下的紳士學習細木工、園藝等手工藝,從這些有益的體力活動中得到消遣。在教學方法上,洛克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他看來,兒童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比掌握現成的結論要重要的多,他寫道:“我覺得兒童能閑談逗人喜歡,還不如善于推理來得使人高興。”
105]要培養學生愛好知識,主動鉆研的精神,“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都教給學生,而在使得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在使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去求知?!盵P168]要培養和鼓勵兒童的好奇心,“兒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種追求知識的欲望,所以應該加以鼓勵……他們可以用來除去生來的無知”。[P102]為鼓勵兒童的好奇心,父母和導師對于兒童提出的問題要盡力給予善意的答復,切不可敷衍了事。此外,他還倡導實物教學,在學習中要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游戲與學習交替進行,把學習變成游戲,在游戲中學習,不要讓學習變成學生的任務和負擔,使其樂學。
2“紳士”教育思想的啟示
雖然洛克當時提出的紳士培養計劃是針對上層社會子弟,以聘請家庭教師的方式進行,這在今天教育普及化和民主化潮流下是應加以否定的,但其育子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在我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就某些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2.1健康———個人幸福國家富強的基礎洛克從兒童的長遠幸福和國家的富強角度考慮,認為兒童的身體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要求兒童的身體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外部條件,能夠忍耐勞苦,能適應開拓事業的需要。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個人的幸福就有了物質基礎,每個個人的富裕和幸福最終會聚成社會的繁榮與富強。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反對父母親對孩子嬌生慣養,要求對兒童從小就進行近乎殘酷的體質訓練,充分體現了他的良苦用心。現今,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家庭收入普遍提高,又加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親對孩子都是千依百順,有求必應,生怕孩子餓著、凍著、累著,給孩子準備各種精細的食品,不讓孩子做哪怕一丁點兒家務,甚至給自己孩子的東西少了或差了點,就覺得似乎在虐待孩子,平時整天關在家里,怕孩子在外面受到傷害;在學校里,由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于升學的壓力,孩子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習,身體不僅沒有得到鍛煉,反而受到損傷。結果怎樣呢?2001年底我國公民體質監測的大規模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與1995年相比沒有提高而是全面下降。據介紹,在這次調查中,青少年的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爆發力素質、力量素質均全面下降,專家指出,這些數據表明青少年的身體機能發育水平落后于身體形態的增長水平,這為他們青春期發育結束后進入成年期留下了健康隱患,同時也會造成學生毅力、耐力、吃苦耐勞、承受挫敗心理能力的降低。[2]這是鐵的事實,而不是危言聳聽,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連身體健康都談不上,那還有什么強健的體魄?現代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人的身體和心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沒有強健的體魄適應環境就會遇到困難,同時,健康的體魄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在這一點上,洛克的思想對我們是有警醒意義的。超級秘書網
2.2德育觀的轉向———合理利己洛克承認人是有私欲的,“但這不是我們的錯處”,[P21]關鍵是我們要用“理智與規范”去約束我們的欲望;對人道德,于己有利,“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就愈容易”,[P64]有良好的禮儀,“門路就可以更寬,朋友就可以更多,在這世上的造詣就可以更高”。[P69]洛克實際上在講述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獲取自己利益的權利,但前提是你必須尊重別人的利益,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否則就是不道德的,自己的利益也將得不到保證。洛克的德育觀值得我們思考。我們不可謂不重視德育,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專職德育工作人員隊伍,德育理論研究也異常繁榮,可是一談到實際情況,人們就開始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感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不高,我們的德育觀難道就沒有問題嗎?以前我們的德育理論總是強調個人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服從、奉獻與自我犧牲,所宣揚的典型是那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大形象,似乎誰做出的犧牲越大,所遭受的損失越慘重,誰就越道德。事實上,這是一種普通人很難做到的“英雄人格”,很難內化到每個普通人的實際行動中去。正如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中所指出的那樣,不存在不能落實為個人利益的國家利益或集體利益,[3]利己或自利,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在正常情況下,人總是趨向于做于己有利的事,而不愿去做使自己感到痛苦和不幸的事情。自利并沒有錯,關鍵是要合理合法,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否則就是不道德的。因此,在德育實踐中,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德育觀念,在承認并鼓勵個人獲取他們正當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如果我們能使兒童真實感受到道德是他們的個體需要,人格魅力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使他們明白利他更有利于自己,才能調動他們履行道德義務的積極性,我們的道德教育將會步入另一番柳暗花明的天地。
2.3知識教育———重在發展思維能力在洛克看來,“學問應該是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掌握知識最終是為了幫助紳士做出自己的判斷,使行動更符合理智的指引,教師的作用在于使學生熱愛知識、尊重知識、掌握正確的方法,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更進一步進行研究。知識與智力并不是完全等同的,雖然智力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有賴于智力的發展,但是兩者的發展并不是同步的。智力的發展既與知識本身的智力價值高低有關,又與知識掌握過程中智力的參與程度有關。我國的教育素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扎實為榮,這種扎實是怎樣來的呢?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然后為了掌握知識,又讓學生背誦記憶,反復做題,因為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就是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識,至于這些知識“是死是活”則不管,連一向被認為最有智力訓練價值的數學教學,都被演繹為老師在黑板上講解題過程,學生只須依葫蘆畫瓢就行了。在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創造力一點點消失殆盡。難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楊衛平迷惑:“現在,我們一不缺錢,二不缺儀器設備,三不缺勤奮努力,為什么到頭來原創性成果還是比不過別人?”[4]這種迷惑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重要的是增進心的活動能力,而不是擴大心的所有物。”[5]這是知識教育應該牢記的啟示。
參考文獻:
[1][英]約翰•洛克著.傅任敢譯.教育漫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9.
[2]/GB/jiaoyu/1055/2075905.htm.l
(1868-1940年),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山陰縣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民主主義教育家,他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馮友蘭說:“先生是中國近代的大教育家,這是人們所公認的,我在大字上加了一個最字,因為一直到現代我還沒有看見第二個像先生那樣的大教育家”。[1]北京大學教授蕭超然說:”如果中國古代最大的教育家是孔子的話,那么中國近代最大的教育家就是,是繼古代孔子之后獨步于中國近現代文壇的教育巨匠”。[2]
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恢弘浩淼,不啻于人類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寶庫,而內容豐富、深蘊哲理的科學教育思想則是整個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如奇珍,光芒萬丈,輝映寰宇,澤被后世;似豐碑,立足近代,秉承古代,昭啟現代。
的科學教育思想,基于他本人的經歷實踐和探索思考,基于他所生活的社會狀況和時代環境;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源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影響。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非常值得我們珍視和研究的。作為中國教育思想史乃至人類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貴遺產,的科學教育思想有其自身復雜的背景和廣泛的來源。拙文就此二端稍作探析,藉以祈教于方家,冀獲引玉之功。
一、時代背景:近代中國的落后及世界列強的入侵
作為封建社會的垂暮之年,清朝后期,已是風雨飄搖,大廈將傾,政治腐敗,經濟凋敝,文化失落,教育廢弛,社會動蕩,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危機重重。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增加生產、擴大市場、賺取高額利潤,從而肆意將殖民侵略的貪婪觸角伸向了海外,積極爭奪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中國,作為世界上物產豐饒、地廣物博的東方大國,早令列強垂涎欲滴了。英、法、美、俄等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接踵入侵,《》、《》、《》、《》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中國進一步喪失了和領土的完整。1894年,中日爆發,中國再次慘敗,《》的簽訂,標志著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大大地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后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掀起了一個的狂潮,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
當于1868年誕生之時,正值中國因失敗而遭受資本主義列強凌侮的時候,而的失敗尤使震驚,面對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西方列強,他深切感受到中國明顯的衰弱,為了尋求救國救民之道,他開始涉獵“新學”?!白约孜缫院螅扛傃晕鲗W,孑民始涉獵譯本書?!盵3]1899年,讀嚴復譯赫胥黎《天演論》,使他“始知煉心之要,進化之義,乃證之于舊譯物理學、心靈學諸書,而反之于春秋、孟子及黃梨洲氏、龔定庵諸家之言,而怡然理順,渙然冰釋,豁然撥云霧而睹青天?!盵4]
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人們只關注與治國安邦密切相關的那些圣人禮法和倫理綱常,科學長期遭受冷落。“我國人士,由來尤多好高騖遠,專尚空談,以致有科學落后之今日。若仍因循故知,不圖努力精進,則恐唯有受天演之淘汰而已,然此亦因限于科學、智識之幼稚也。國內發明既寥若星辰,著作尤鮮若鴻毛,欲求一可讀之書,殊不可得,深進研究,更屬夢想。”[5]至于今日中國之學術程度,“則吾人益將無地以自容”??墒牵澜缌袕妱t為另一番圖景:“近來列強提倡學術研究,不遺余力。在國內,固然不惜用最新的設備,集中專門人才,使之致力于宇宙的秘奧,事物的創造,嶄然有新的發見或發明,以獲得國際學術界的名譽,而且高掌遠蹠,肆力于國外,尤其眈眈于我國疆土。”[6]為中國缺乏現代科學而萬分自愧,他認為,歐洲人所謂的某學某術受中國影響,指的是中國古代的學術,而非中國當今的學術,在西洋科學發達而中國科學落后的現實形勢下,今人無可引以解嘲。
近代中國的落后,引發了的深切思考,他在立足本國、放眼世界、比較中西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進行科學教育,方是振興祖國,改變落后狀況的有效途徑。“欲救吾族之淪胥,必以提倡科學為關鍵。”[7]20世紀初,世界科學迅速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日益發達,科學競爭日趨激烈,世界上的強國,無不是工業興隆,對于聲、光、化、電的學問研究得細致入微的,說:“今人競言科學救國矣。夫科學何以救國?豈不以人類所以進化之秘奧,他學所不能明者,科學能之;國家所賴以生存之要素,他術所不能致者,亦為科學能之。并世各國之富強,正與科學之發達以駢進?!盵8]指出了科學的重要作用及科學發達與國家富強之間的正比關系。他數度出國留學,將中國與西方進行比較,探求西方諸國國富民強的奧秘,認為中國在近代以后科技已經落后,要想富強發達,唯有學習歐美先進的科學技術,他指出現代文明源于歐美,“蓋歐化優點即在事事以科學為基礎,生活的改良,社會的改造,甚而至于藝術的創作,無不隨科學的進步而進步?!币虼?,我國要發展,“尤不可不于科學的發展,特別注意呵!”[9]的科學教育思想正是在這種近代中國落后及西方列強凌侮的時代背景下盟生的。
二、廣泛來源: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響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1、百家爭鳴的學術傳統
就“百家爭鳴”而言,贊譽如是:“我國先秦時代,諸家風流,頗具科學途徑,治哲學者有道學,治道德政治之學者有儒學,治論理學者有名學,治法學者有法家,治詞學者有縱橫家及小說家,治農學者有農家,治理工之學者有墨家,其學說皆有獨到之處,足與希臘學者抗衡?!盵10]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其科學途徑深深地激發了的民族自豪感。正如他在《中國倫理學史》中所說:“種種學說并興,皆以其有為不可加,而思以易天下,相競相攻,而思想界遂演為空前絕后之偉觀?!盵11]事實上,確如所言,奇偉壯觀的“百家爭鳴”在中國思想史上是空前絕后的。
“百家爭鳴”中所反映的學術民主和學術自由精神深深融入了的精神世界,成為他自由思想的一個重要來源;“百家爭鳴”中各派學說所呈現出的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繁榮景象,成為“兼容并包”思想的源頭;“百家爭鳴”中尋求變革、促進發展的學術理論,成為沖破傳統、積極變革的原動力;“百家爭鳴”中崇真尚實、追求真理的學術精神,成為科學精神的主要來源。綜上所述,“百家爭鳴”的學術傳統成為科學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正向來源,從正方向上豐富了科學教育思想的內容。
2、對儒學獨尊的深切反思
認為,在我國學術史上,法家偏重群性,道家偏重個性,二者均不適合我國民族的習慣,只有儒家能兼顧個性與群性,在中國流行了二千年而不被更替。但是他隨后又對儒學展開了深切的反思:“中國墨學中絕,故以后科學不發展,而宗仰孔子之儒家,自漢以來,不能出煩瑣哲學之范圍?!盵12]雖然墨家重視科學技術教育,在我國科技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但在“儒學獨尊”強勢沖擊下,同為顯學的墨家,不得不急流勇退,歸于沉寂。認為,在我國最近的一千年內,國人的思想為煩瑣的哲學所束縛,因而科學極不發達,科學上的進步也特別緩慢,根本就不能與科學發達的世界各國作同一速度的演進。對我國漢以后儒家學者的治學方法也做了一番深思:“自漢以后,學者偏重讀書,如董仲舒治《春秋》,三年不窺園;陽城讀書集賢院,晝夜不出戶,凡六年,皆為人所艷稱。使人以此為學,真古人所謂專己守殘者耳。”13]在古代中國,科舉取士成為知識分子進入仕途的途徑,激起了眾多學者的學習熱情,但是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中央集權專制下,儒家經典是考生重點研習的內容,儒學理論是考官判別優劣的標準?!皩W而優則仕”,全國大多數知識分子被吸引到科舉這座“獨木橋”上來,科舉制度成為向知識分子灌輸儒學教義、向全國普及儒學理論的強有力手段,這比行政上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命令更有效地“罷黜”了“百家”,使諸子成為被禁之列,結束了新學術、新思想的百家爭鳴。
在近代中國,隨著中國封建制度的崩潰,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逐步發生了動搖,這引發了先進知識分子的反思,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是標準的儒家學者,但他卻能對儒學思想進行深切反思,這一點尤為可貴。對“儒學獨尊”的深切反思,成為科學教育思想的逆向來源,儒學重倫理教育、輕自然科學教育,儒學尚繼承、輕創新等弊端,從反方向上給科學教育思想以重要的啟示。
(二)西方近代文明的影響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但他數度留學西洋,對國外文化也頗有研究,而這些又成為其科學教育思想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來源。
1、康德哲學思想的指導
康德是18世紀德國著名的古典主義哲學家,在世界范圍內,他第一次提出有科學價值的天體起源學說。他用自然自身具有力量的觀點將太陽系描繪成一個有發生、發展的演化過程,該過程無需神力的“第一推動”,從而在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最初的缺口。
1907年以后,五次走出國門,其中三次留學于德國大學,留德期間,他幾乎每個學期都在大學開設的康德哲學講座上聽課,其中有馮特所講的《新哲學史-從康德至當代》和福爾特所講的《康德哲學》等。聽課、讀書之余,他翻譯了德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鮑爾生根據康德哲學思想撰寫的《倫理學原理》一書,留學法國期間,還草擬了《康德美學述》一文。
以康德的“二元論”哲學為指導,建構了他的哲學和教育思想體系,他認為世界可分為兩個方面:一為現象世界,即物質世界,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均屬之,它是相對的,有形的,有限的,受因果律的制約,與時間、空間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是可以經驗的,屬于政治范圍;一為實體世界,即本體世界,一切精神現象均屬之,它是絕對的,無形的,無限的,不受因果律的制約,無時間、空間的限制,是超越經驗之外的,是超政治的。依據上述劃分,認為屬于物質世界(現象世界)的自然和社會永遠不可能進入本體世界(實體世界),只有人的精神才能進入這個世界,物質世界只有通過人的精神才能與本體世界相通;而與本體世界愈接近,人的精神就愈趨于自由高尚,人也就愈變得純真完美。本著這樣一種對宇宙人生、對社會發展的總體認識,指出:“教育者,則立于現象世界,而有事于實體世界者也。故以實體世界之觀念為其究竟之大目的,而以現象世界之幸福為其達于實體觀念之作用。”[14]認為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是相互關聯的,是一個世界的兩個方面。他認為聯合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的津梁就是教育。教育雖然立于現象世界,不排除對現象世界幸福的追求,但其最終目的卻在于追求實體世界的最高精神境界。所以,他認為教育工作從根本上講,就是幫助受教育者發展其能力,養成“完全人格”,為人類文化的進步恪盡一份責任。
在以康德哲學思想為指針而制定的民國教育宗旨中,將科學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康德的哲學思想毫無疑問是科學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來源。
2、德法科學文明的激勵
就科學而言,在西方文明世界中,尤為推崇德法兩國,“近世言科學者,率推德法兩派。法人多創見,德人好深思,兩者并要,而創見尤為進化之關鍵也?!盵15]以為德法兩國的科學程度各有千秋,德國注重精細分析的研究,法國注重發明新法的研究,我國學者應充分吸收兩國特別是法國科學家的發明銳氣。這種發明的銳氣在看來,它的實際表現則是:在近代社會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世界各國競相發明新的器具,德國的飛艇、法國的飛機,為人們的交通旅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法兩國能夠持久作戰,究其原因,認為是兩國科學的發達。他如此推崇德法的科學文明,這與他在這兩國的留學經歷是密切相關的。1907年夏,赴德留學,學習德文;1908年進萊比錫大學學習,歷時三年六個月;1912年9月,再度赴德留學,繼續在萊比錫大學學習,至1913年6月止。他在德國留學所修的課程主要有《心理學原理》、《兒童心理學與實驗教育學》、《心理學實驗方法》、《德國現代文明史:其過去與現在》、《德國古代與中世紀的文明》、《德國現代文明史:世界觀與科學觀》、《古典時期的德國文明》、《歐洲從中世紀過渡到近代的歷史》、《作為一個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歌德》、《現代自然科學的主要研究成就》等,就這個粗略的課程目錄,可以看出幾點:(1)在選課方面特別重視文化史、文明史方面的課程學習,他并沒有從狹義上來理解教育,而是將教育的內容即文化道德和教育方法理論即心理學聯合起來學習;(2)在研究西方文化方面,他尤其注重對科學基礎的探討,此后又將之與中國文化作了比較研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在中國開創了文化史比較研究的傳統;(3)善于學習那些在當時被認為是最先進的科學成果,他特別感興趣的是歐洲文明怎樣過渡到近代文明的這個根本問題??梢哉f近代化、現代化是他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為了研究這個問題,他特別注重學習一些自然科學。1913年,赴法國留學,學習法文,從事著譯、考察和研究,積極參與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會和華法教育會,至1916年10月受命回國任北京大學校長止。此間,除了翻譯康德的著作外,于1915年以德國哲學家鮑爾生與馮特所著《哲學原理》為基礎寫成《哲學大綱》。1920年10月至1921年9月,赴歐美各國考察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先后去了德法等十個國家,訪問了這十個國家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拜會了居里夫人和愛因斯坦等大科學家。1923年7月至1926年2月,又一次赴歐洲,在德法等國從事講學、考察、參加各種學術活動。
十分重視吸收外來文化,在面對技術先進的西方各國時,他毅然離開發展停滯的祖國而抵達近代化的國度,學習并且精通西方新出現的科學文化知識。他的理念是:一個民族,不能不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猶如一人之身,不能不吸收外界的空氣及飲食,否則就不能有所長進。
德法兩國的科學文明對的影響極大,他在歐洲各國留學和考察期間,耳濡目染,深受其熏陶,德法兩國的科學文明是科學教育思想的又一個重要來源。
時值民族危機,拋棄了封建士大夫的頭銜,踏上了資產階級的救國救民的道路,他繼承中國文化的傳統,吸收西洋文明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科學教育思想,它是在立足時代背景的基礎上,對東西方文化的有機融合,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近代文明相結合的產物。
參考文獻:
[1]馮友蘭.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A].見中國研究會編:紀念集[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8.
[2]蕭超然.與近現代中國教育改革[A].見丁石孫、蕭超然、梁柱等著:研究集[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5.
[3]轉引自研究會編:論[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203-204.
[4]高平叔.全集: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4:96.
[9]高平叔.年譜長編:卷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35-536.
[11]、[14]高平叔.全集: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4:9;133.
博學”、“先學后教”等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體現了孔子的這一教育思想。
二、學習和篤行相結合
孔子反對那種表里不一的人,批評那種光說不做的人,討厭那種口是心非的人??鬃诱f:“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奔雌返虏蝗バ摒B,學問不去講求,聽到了義不能去做,有了過錯不能改正,這都是我所憂慮的。他對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他要求學生要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多做少說,先做后說,“言必行,行必果,”“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對弟子顏回粗衣淡食,刻苦好學,少說多做,一再給予表揚,孔子的言行告訴了我們學習和篤行相結合的重要性?,F在我們提倡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知行相統一的原則,并重視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動手能力,和孔子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說:“口欲味,心欲佚,教之以仁;心欲安,身欲勞,教之以恭;好辯論而畏懼,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聲,教之以義?!奔磳ψ炖锎瓜衙牢?、心里想著安逸的人,要用仁德進行教育;對心里想著安閑身體卻忙得不止的人,要用恭敬進行教育;對于喜歡與人辯論但遇事畏懼的人,要用勇敢進行教育;對眼睛看重女色、耳朵好聽音樂的人,要用正義進行教育。可見孔子非常注重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實際情況出發來教育學生。循循善誘是說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老師要善于引導、重于啟發,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主動獲取知識。據《孟子》記載:有個小孩唱到滄浪河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帶;滄浪河的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雙腳??鬃勇牭胶箅S即給學生說:你們聽著,水清則洗冠帶,水濁則洗雙腳,這都是有水自己造成的啊。在此,孔子意在啟發學生要自我修養,自我提高,自我成才。他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一直到今天還被我們奉為珍寶,視為經典。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在孔子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出他非常重視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以身作則”的重要作用。他曾有句非常著名的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彼J為教師只有以身作則,堅持溫順、善良、恭敬、簡樸、謙讓,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他以身作則的教育思想和行為,為后來的教育家所重視和推崇。美國的教育家布爾納魯說:“教師是學生可以視為榜樣并拿來和自己作比較的人物。”烏申斯基認為“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倍覈逃鐚蠋煛耙陨碜鲃t、率先垂范”的作用更是強調有加,提出了“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可見各國各代的教育家是多么看重老師的表率作用,也可見孔子的教育思想影響時間之久,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這是其他任何教育思想流派所無法比擬的。
五、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提起孔子的這八個字,可以說路人皆知,更是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奉為經典。其實孔子不僅這樣說了,而且這樣做了,他本人就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典范。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謙遜、好學的精神令人欽佩。他曾在陳國、蔡國交界處受到困窘,坐在簡陋的席子上,一連七天粒米未進,然而讀《詩》、《書》,習《禮》、《樂》不休,還謙虛的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敝两衤爜?,還讓人動容??鬃舆€是“樂教”不悔、誨人不倦的榜樣。他廢寢忘食、嘔心瀝血、誨人不倦的忘我精神,被弟子們大加贊揚。亞圣孟子還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為人生的“三樂”之一??酌系摹皹方獭本衿涑霭l點雖然是企圖改革貴族政治的需要,來自其實施“仁政”“德治”的政治要求,但也反映了他好學上進、熱愛教育的精神,反映了他對弟子們強烈的責任心。這正是一個有良知的偉大教育家所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也是社會發展對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課程設置的結構注重基礎專業理論,忽視教育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合格的中等專業學校的政治理論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未來主要從事這一工作的思政專業的學生就必須具備系統、完整的基礎教育理論知識。然而高校思政專業教育類課程所占比重很小,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教育平臺課中其他課程所占比重較大。這樣高校思政專業在過于重視公共、學科專業課程的同時,也就忽視了教育理論課程,致使畢業生缺乏系統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也使其教學實踐活動缺乏指導性、意識性和能動性。[4]很多高校思政專業的課程設置都是在綜合大學學科專業的基礎上加了幾門教育理論課程,認為這樣就具有了師范性的特征。[5]然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專業的“老三門”(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根本無法滿足畢業生成為未來合格政治教師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的各方面需求。
(三)課程設置的內容強調學科專業知識,忽視深厚的文化基礎未來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這就要求畢業生不僅要具有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還必須同時兼具深厚的文化基礎,而重視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文化基礎的培育卻是目前高校思政專業課程設置內容的通病。[6]現行的高校思政專業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教育平臺課即通識課程主要集中于幾門必修課(《大學英語》、《體育》、《教育學》、《心理學》等),選修課所占比例較低,其中跨專業選修課的比例更低。其實選修課程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和個性發展及本學科最新發展成果的課程,選修課的分量小,使學生無法系統地涉獵到更多其他學科的文化基礎知識,使得思政專業的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知識,卻缺乏廣泛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這無疑與市場經濟體制和基礎教育改革對思政專業綜合性人才的要求相背離,導致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力受限,無法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路徑和措施
(一)課程設置應厚基礎、寬口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要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滿足社會對各級各類綜合人才的需求,必須在課程設置上做到厚基礎、寬口徑。[7]首先,在學科基礎教育平臺課和專業教育平臺課的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要做到“廣”,注重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滲透,讓學生在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與優良道德品質的基礎上,具備廣博的知識;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健全、合理的課程結構對思政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該從專業角度,依照專業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各門學科基礎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調整課程結構,整合課程資源,避免課程設置的重復,使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其次,在專業教育平臺課的課程設置上,除設置培養合格的中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課程之外,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還應該多設置一些非師范類的、其他方向的課程,比如《比較政治制度》、《國家公務員制度》、《農村工作知識》、《中國農村政治社會學》等,尤其在選修課設置方面可以多增設一些與本專業和未來社會需要相關聯的新課程,拓寬思政專業口徑,制定“一主多輔”或“主輔修制度”,讓思政專業的學生在具備雜實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兼具廣博、精深的知識,使他們能夠在畢業后滿足市場經濟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二)強化實踐課程的設置,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見習是順利銜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低年級的學生和基礎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應該分階段、分學期地有序進行,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基礎教育改革結合起來,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教育實習是學生在校期間最主要的實踐環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該適當增加實習周數,形成校內試講、校外實習、反思提升的機制,避免以前的畢業實習不進行前期準備和后期反思討論的缺點。畢業論文是學生大學四年的最終成果,應該制定一系列的約束機制,讓學生合理地分配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和寫作工作,比如:指導教師的定期檢查,不合格論文的懲罰制度等。另外,高校思政專業還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如讀書交流會、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未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比賽、假期社會實踐、貧困地區頂崗支教等,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對能力、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順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長期以來,我們黨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許多專家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問題也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比較有創新價值的方法,如以“啟發式”、“滲透式”、“隱蔽式”取代“填鴨式”教育;以有的放矢的理論聯系實際,講真話、實話,取代“空談”、講“官話”、“套話”;注意運用“情感陶冶法”、“心理咨詢法”、“實踐鍛煉法”、“自我教育法”;采用多媒體教學,建立紅色網站,等等。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斷變化的社會實際要求我們不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創新,內容也要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內容歷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方法創新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關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任務的目標的實現,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關鍵。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導向性內容,思想教育是根本性內容,道德教育是基礎性內容,法紀教育是保障性內容,心理教育是前提性內容。這些內容涉及了政治學、社會學、哲學、倫理學、法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所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從根本上說,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了實現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的政治目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強烈的階級性、黨性,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必須堅決堅持黨性原則,牢牢把握住社會主義方向,決不能動搖在教育內容中的中心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既要具有超越性、又要體現現實性
思想政治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個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項基礎工作。它不僅要關注現在,更要關注未來,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種理想性、超越性。但是這種理想,這種超越,必須建立在現實之上。我們的教育內容只有充分反映時代的要求、符合實際,才具有科學性。再者,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如果我們的教育內容“過高”、“過空”,跟他們生活的現實社會和實際的精神需求反差太大,就會失去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要深深扎根于現實之中,真正挖掘出體現時代要求、符合社會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東西,創新出既具有超越性又充分體現現實性的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應堅持社會和個人并重的價值取向
筆者認為,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過程中,應該堅持社會和個人并重的價值取向,應該對個體給予充分的尊重與關注,注意研究個體現在到底需要什么;對合理的需要予以滿足,對不合理的需要加以正確引導;如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平等意識、誠信意識、創業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義利統一觀念等,這些既有利于推動經濟的發展,又能滿足個人價值實現的內容,就應該及時充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應體現層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情況錯綜復雜、千差萬別,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層次性。從年齡上看,教育對象可以分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個層次。我們應該根據年齡結構,合理地確定出不同層次的教育內容。從文化知識層次上看,教育對象有知識比較淵博、知識水平較高、知識水平一般、半文盲、文盲之分。從思想道德狀況上看,教育對象有思想先進、思想道德素質一般、思想落后、思想道德素質差之分。如果我們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刀切”,勢必嚴重影響教育的效果。另外,從地域上看,教育對象有城鄉差別,東、中、西部差別,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差別。這同樣要求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必須體現層次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應具有針對性
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其在治國中的重要。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須處理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關系,這也是借鑒《論語》意義所在。隨著經濟發展,利己主義傾向抬頭,社會主流價值觀傾向于經濟中心論,物質意識被強化,經濟發展與經濟收入成為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全部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繼承和發揚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寶貴遺產。重視和借鑒《論語》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一、“仁學”思想重在在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仁”是《論語》思想的核心?!叭收?,人也?!薄叭省笔亲鋈说母?,只有確立“仁”這個做人的最高準則,才能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種交往的秩序:與人為善、與人為愛。
(一)什么是“仁”?
《論語》開篇就闡明“仁”的根本立足點。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①孝悌是“仁”的根本立足點,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血緣紐帶,指向個人品質、家庭倫理和治國平天下的有機統一,這個意義上仁的“孝”“悌”是整個儒家思想和“以人為本”的理論基石。
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這是對自己行為的約束,也確立了個人行為準則: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為仁之方也矣?!雹圻@是對他人行為的要求,也是實行仁的方法:推己及人,這里“以人為本”超越了個體自身,波及到整個社會關系之中。“仁”要求個體在行動時要從自身與別人兩方面約束自己,也就是實行“忠恕”之道。這是《論語》思想的基本原則,樹立了個人行為的基本準則。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④就個人性格來說,必須剛強、堅毅、執著;在行動上,必須語言謹慎、質樸、正直。從反面來看,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在這里“說”和“實際行動”脫離,內心缺乏正直、誠信。只有具備這些心理品質,才有可能孝悌、實行忠恕之道,也才能實現真正的“仁”。
(二)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論語》“仁”思想,貫穿“人本理念”:人與人之間非工具而是目的,是人的內在價值體現。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上是以仁的態度來對待所有人。這一思想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鑒意義。
“忠恕之道”啟示就是人與人之間首先要克制自己,做人做事以誠信為本;對別人要團結友愛、寬容大度,個人要具備與人為善、團結他人、寬容他人的品格,并且將兩者有機結合。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的為人處事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都有借鑒意義。
《論語》對個體價值取向將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狀況作為出發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須能了解大學生當前生存狀態:包括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心理層面。更主要的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肩負的使命,在思考自己的同時將思考他人、集體、社會有機的結合起來。具體教育中,須重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積極溝通、交流,努力把引導人、教育人、改造人與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有機結合起來。
二、“為政以德”的政治觀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意義
《論語》通過對“仁”的深刻挖掘,在政治思想上就是“為政以德”,即以“仁”為核心的“德政”主張。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雹菥褪钦f,國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國家,他就會像北極星那樣,泰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使眾多的星辰環繞著他。國君只有具備“仁”基礎上的道德,實施德政,才能夠成為眾星共之的核心。
那么,有德之君如何實現被“眾星共之”呢?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碧岚闻e用正直的人,(把他們)安置到邪曲小人的上面,老百姓就服從了;反之,老百姓就不服了。在這里,孔子仍強調個人須具備優秀的品質、正直的品格。但這是不夠的。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⑥將德政擴展到和個人優秀品質、孝順父母、慈愛百姓結合起來,這樣,德政就擴展到社會中的每個人,德政是每個人的政治。
大學生是即將走向社會的不同類型的人才,教育體制的原因使其缺少深刻的文化內涵,往往以工具化的眼光處事,缺少長遠性的戰略眼光,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須重視以下問題:
必須重視“孝悌”思想,這是為人的基礎?!墩撜Z》“孝悌”思想是超越時代、超越時空的。當前利益多元化導致人們價值取向多元化。在追求利益同時,能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需每個人思考。大學生在與人相處、參加社會實踐中,難免出現價值取向沖突。當前大學生誠信問題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戰,而《論語》“仁愛”“忠恕”思想提供了方法論上啟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應積極挖掘《論語》有益思想,重視和理解“孝悌”思想的指導意義。
大學生須培養“正直”、“誠信”、“責任感”、“理想信念”意識。當前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各種亞文化侵入,瓦解了部分大學生的做人原則。價值取向也出現不良現象,這都是在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三、《論語》中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培養及不懈追求給我們的啟示
《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⑦“學”指什么呢?如僅理解為學知識是不妥的,也不是孔子思想所在。聯系《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一詞古代兩種含義:一是"博學";二是相對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所以,孔子這里所謂“學”,是指“明明德”的“大學”。人的道德品質不是先天就有,是后天習得的,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學習知識不是目的,在于對光明正大的品德弘揚和追求,努力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從而“止于至善”。
由“學”到“仁”,道德品質由抽象轉為具體:家庭倫理、個人道德行為及個人道德追求。在《論語》中,主張對個人道德品質追求須有一個學習體知過程。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雹嗫梢娮钪匾菢淞Α叭省钡膽B度,回歸到對自己的要求、規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致力于如何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將其視為不懈追求的過程。孔子贊賞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⑨的精神。歸結起來,在個人道德修養上追求自強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正是當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應發揮積極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困境中錘煉道德品質,發展自己。
總之,《論語》蘊含深刻的為人、修身、治國思想。充分挖掘其有益思想,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借鑒價值。思想政治教育中,繼承《論語》精髓,在創新基礎上將其應用于人的道德品質、文化素質以及完善人格培養,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意蘊的基礎上健康前進。
注釋
①⑦《論語·學而》.
②《論語·顏洲》.
③⑨《論語·雍也》.
教師在對這兩個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前,應該在班級上進行集體目標的要求,設置讓本班在當月爭取到學?!鞍嗉壛鲃蛹t旗”的目標。然后,教師再獨自對這兩名學生說明他們不講衛生的壞習慣將會導致集體目標的失敗,再結合學生自身的想法引導他們設置自己改掉不良習慣的目標,教師負責每天監督他們的進度,并不斷的給予提醒。經過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最終集體目標得到了實現,這兩個同學也在不知覺中改掉了不良習慣。給學生設置一個個目標,并且教師親自帶領著去實現目標,讓學生在前進中改掉不良習慣,可以增加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二、在小學思想教育中應用集體影響來激勵學生
現在的小學生對友愛與歸屬都比較缺乏,學生也非常渴望擁有他們。而思想道德品質較為落后的學生對友愛與歸屬的需要則更是強烈。每個學生內心都希望能跟同學在一起學習、玩耍,在集體中得到快樂。但是,思想道德品質落后的學生身上絕大部分都有著諸多問題存在,而且學習成績多數情況都不會很好,這群學生多數情況都是存在于集體之外的“邊緣生”。
第二,就是孔子思想中的“武備”思想與“尚禮”觀念。孔子認為,在戰亂不斷、兼并劇烈與弱肉強食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想積極參與到政事中去,還要保國為政,則應該對武備和軍事武藝等訓練進行強化。在孔子看來,戰亂不斷的時代會尚武強兵,但是應該和仁政與德治相互促進,才能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為人們提供豐衣足食與安居樂業的生活,并且有利于子民聽從政令,安心發展生產等。孔子的武備和尚禮等思想觀應用于射與御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具有積極意義??鬃臃浅W⒅嘏囵B文武雙全的人才,對射箭和馭車等課業的傳授給予很高的重視,意在提高學生的軍事體育知識、體育技術以及技能。因此,在孔子的體育教育思想中,武備觀念非常明確,不贊同人們還沒有對軍事技術進行掌握就參與到戰爭中去,否則不但自身性命難保,國家也面臨著滅亡的風險。因此,孔子將武備思想貫徹到整個教學實踐活動中。
第三,就是孔子的養生保健觀念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孔子提出了具有積極意義的養生保健知識以及保健方法,在古代體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孔子在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時,都會傳授給學生關于養生保健知識與保健方法等方面的內容。不但如此,孔子還會身體力行??鬃诱J為,人們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實現健康長壽的目的,比如按時休息、勞逸結合和對飲食進行節制等等。如果人們對這些養生保健內容不夠重視,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孔子非常重視這個方面知識的傳授。而孔子的養生保健思想與現代養生保健原則完全相符,而且具有一定科學性。因此,孔子的養生保健思想在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孔子提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思想,認為學習永無止境,不會被年齡限制,教育活動與學習活動都應該貫徹在人們整個人生之中。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而提高自己的修養。而終身教育內涵在不斷擴展與延伸中形成了終身體育理念,這是終身教育必然的發展趨勢。而終身體育即人們終身都會接受體育教育,也會進行不斷的體育鍛煉。如今學校的體育教學都遵循終身教育的理念。在貫徹終身體育的過程中,學校體育非常重要,也是學生們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的關鍵時期。學校應該滿足學生們的身體發展需要,還要對學生們以后的需要進行考慮。因此,學校應該引導學生們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并且培養其相關能力。孔子的終身教育觀已經與現代終身體育思想相融合,并且應用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獲得較佳效果。
第五,就是孔子的學以致用思想??鬃右恢痹谪瀼貙W以致用和以身作則的思想,而傳統教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相脫離,主要是為教學而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們厭倦體育課。因此,學校的體育教學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并且讓學生自由選擇對自己有用,而且還比較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從而有利于學生們對運動進行掌握。另外,學生們還可以主動將掌握的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融入到生活中,漸漸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形成了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終身受益,達到學校體育教學的長遠目標。
1.1.1“禮”和“仁”對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禮”包含了自遠古以來對人的行為的各種社會性的規范。就其本質而言,“禮”不是別的東西,它就是人的存在和活動的社會性形式。因此,“禮”成為主體內部所固有的質,沒有“禮”就不成其為人??鬃永^承和發展了周代禮的制度“,禮”在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禮制的教育中,也有豐富的體育內涵,這充分顯示了孔子的體育道德觀??鬃硬坏v“禮”,他還極為重視“仁”。在他看來“,禮”是人的社會性的外部形式,“仁”則是人的社會性的內在根基。他在《論語》中說:“人而不仁如禮何?”失去了仁的“禮”是沒有意義、價值的,它會成為一種空洞的甚至是虛偽的形式。那么,如何來提高人的內在本質的修養,孔子認為應加強對人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其中也談到對體育道德的重視。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加強對學生道德禮儀的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和培養更高素質、更全面的人才。
1.1.2“樂”和“仁”對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樂”在孔子的思想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孔子以行“仁”為個體所能有的最大的快樂,因行“仁”而體驗到這種快樂,獲得這種快樂,這也就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時也就是個體存在的終極的意義與價值的實現。在《里仁》篇中,孔子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边@是孔子對“仁”與個體存在意義與價值的實現的關系最為明確的說明??鬃诱J為,把這種“樂”和“仁”的思想應用于教育活動當中最能體現其價值所在。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累了,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育活動項目,不僅可以鍛煉身心、增強體質、陶冶情操,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習共同進步,培養團結互助、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其充分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這種“寓樂于教“”勞逸結合”的思想對我國幾千年來甚至是當今社會學校體育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1.1.3“禮”和“樂”對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孔子“六藝”教育中的禮和樂,既包含了道德禮儀的教育,也有體育和美育的成分。而禮中的禮射,樂中的樂舞,則是更接近于體育。孔子教育實踐中的禮、樂、射、御諸教,往往是相互滲透、一起進行的。《禮記•學記》中說“大學之教也……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贝颂幍乃?,是指“六藝”;所謂“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是說如果不提倡含有文體娛樂活動的“六藝”,就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樂趣,以致不能勝任學習而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中,除“藏”、“修”之外,還得“息”、“游”,即學習生活要有張有弛?!墩撜Z•述而》亦說:“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也就是說,學習的目標在道,根據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息于六藝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禮樂教化”,就是憑借禮樂對人們從思想品德到身體技能進行全面的培養和訓練。它既能讓人健身習武,陶冶心情,愉悅身心,又重在練習,使人在練習中掌握技能而達到休養身心的目的。這就是孔子以“六藝”為教的意義所在。總之,孔子的“禮”“樂”“仁”思想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乃至當今社會的學校體育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培養全面人才方面,影響非常之顯著。
1.2重視“成人”之教育“成人”是孔子教育實踐中的一個新概念。當他的學生問起怎樣才算“成人”時,孔子說:“藏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孔子概況性地列舉了藏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高尚品德,卞莊子的勇猛果敢和冉求之藝,認為兼備了這四個人的長處,就算得上是“成人”了。“知”“不欲”“勇”“藝”即“成人”必備的條件和素質,其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而“成人”教育中的勇和藝,就與體育密切相關了。“文之以禮樂”是這四種素質要受禮樂的規范??鬃诱f的“仁”“知”“勇”,大抵相當于萌芽時期的德育、智育、體育這一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他認為準備去從政或做官的知識分子應該“君子不器”,也就是說,做人不能像有專門用途的器物,只具備某種單一的品格或技能,而應是多才多藝,全面發展。
1.3注重“以人為本”、“有教無類”的體育教育思想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在西周民本主義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肯定了人的價值和人的作用。孔子提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的觀點,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能夠客觀認識世界,并在此基礎上去“修身治國平天下”,擔當起社會的責任。儒家思想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生存價值,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以人為本、仁者愛人的理念。儒家思想中的“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也就是教育的全面普及性,是指無論學生的貧富貴賤,聰明或者愚笨,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坝薪虩o類”的教學理念來源于“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論。教育應當尊重每一個人的受教育的權利,給予每個人成才的機會。“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增加了受教育的群體和知識的傳播,有利于更多人素質的提高。這兩大思想同樣在現代體育教育當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主要以學生為主,結合他們的運動興趣愛好進行教學。他們當中無論是富二代還是家里比較貧困,聰明或愚鈍,都應當一視同仁,同等對待。這樣對于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素質、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
1.4儒家思想能夠為學生創設和諧、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1)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為學生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彰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人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尊重學生的發展要求,解放其個性,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學生在和諧的教學環境當中,能夠有效地擺脫傳統教學思想對其學習行為的禁錮,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進行有選擇性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自主思維與自我意識得到有效的發展。而這種有指定性的自主選擇的學習行為,能夠有效地修正與填充學生自身素質體系的建構,為實現其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2)凈化教學環境,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的進程。在傳統教學思想影響下的課堂教學氛圍,凸顯出強制與無奈,對于學生的身心造成極大的損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不僅引發了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抵觸情緒,更容易導致學生不良學習行為的產生。因此,營造和諧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能夠有效凈化教學環境,使得傳統的教學思想消極因素得以消除,為學生創設和提供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而這種凈化的教學環境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同時,更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與發展。(3)增進師生間的相互尊重、信任與理解,構建師生友好關系。和諧是建立在雙方之間彼此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之上。和諧教學的環境,能夠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之體驗與感悟來自于教師真摯的情感付出,進而對教師產生尊重與信任,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改善。和諧教學環境的營造,一方面能夠彰顯師生地位的平等,另一方面,能夠消除師生間的芥蒂,達成彼此間的心靈交融與情感互動。全新的師生間關系的建立,能夠有效烘托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教學整體目標的實現提高保障。
2儒家思想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消極影響
2.1重文輕武的思想制約著體育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體格注重文教的國家。儒家主張禮儀修身,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制于人。”文人的地位很高,加上科舉選士,強調文章、品德和門第出身,重權術輕武備,視武學為下品。這種固定的價值觀念作為文化的深層意識積淀下來,具有很大的穩定性,支配著人們的言行和思潮。體育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通過身體活動和其他一些輔手段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其最突出的特征是教育性和教學性,體育教育是以體育教學為主要途徑。而體育教學則是體育教師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體育知識,掌握技術和鍛煉身體的雙邊活動。它強調的是一種“雙邊活動”的過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其思想和行動決定著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由于受到“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學校領導者對體育課不重視,體育教師也得不到重用,極大地削弱了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使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大大降低。
2.2男尊女卑思想制約著女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儒家思想對女性是比較輕視的?!抖Y儀》中有“婦女有三儀”“三從四德”的枷鎖完全束縛著女性的言行舉止,女性和男性一樣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利被剝奪,稍有越軌,就會遭到譴責。宋明理學片面提倡“存天理,滅人欲”,鼓吹“三綱五?!贝笏列麚P婦女的“三從、四德、七出”的條律,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女生這一弱勢群體往往不備受教師的關注,常常被忽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女生沒必要運動這是符合常規的,更不要說要采取什么教學方法去教授學生,這就極大的削減了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甚至對體育課產生抵制的情緒,逃課的現象時有發生。
2.3“禮”作為行為規范約束學生的個性發展“道之道,齊之以禮”,“寓德于體,以禮行體”把道德教化置于首位,把德、禮的觀念植于體育倫理之中,這就決定了中國人的體育思想歷來注重人倫道德的培養,其發展無疑會相對的集中于道德的方向。如果我們從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心理來看,重德輕體的觀念是基本準則,重視身體方面的修行往往是一種思想的潛能,只能流行于形式上的提倡。學校體育教學就是要讓每個參與其中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養成自己獨立的人格,培養和促進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儒家思想把“中庸”上升為方法論這樣的思想不利于培養人們的敢闖敢于冒險、改革創新以及對于理論的創新。為什么我們現在的教育改革都不是很成功,每當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改革方案,總是嘗試在幾個點,而且實施不了一段時間就停止,這與儒家思想中庸之道思想緊密聯系,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用它來解決一切當前面臨的所有困難與挫折,應是最佳的方法了,所以說我們現代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學校是學生學習和受教育的良好場所,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我們應盡量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服務,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綜合素質。
文人畫又稱士人畫,簡言之,即指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所創作的畫。士人畫的概念提出于宋代。蘇軾在《東坡題跋》云:“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若乃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雹傧惹匾詠斫y治者把民眾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東坡根據畫家不同的社會身份,把畫分為士人畫和畫工畫,肯定士人畫,貶低畫工畫,因為畫工畫只取行狀物,側重物表,而士人畫取其意氣,別有一番氣韻意境。由此可知,士人畫是文人士大夫在政事詩書文之余而從事的一種雅好。文人畫在元宋逐漸成熟,形成了獨特的品格,文人畫教育思想也具有了其特有的審美傾向。
在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基本教學內容,以文字為載體的詩文成為主要的教學載體,因文字書寫而形成的書法藝術也隨之視為上等之藝,而畫與陰陽、卜、噬、工巧、造食、音聲、天文同屬伎術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輕視。如唐閻立本誡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幸免墻面,緣情染翰,頗及儕流,唯以丹青見識,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汝宜深誡,勿習此末伎?!雹陧n傳云:“尤工書,兼善丹青,以繪事非急務,自晦其能,未嘗傳之?!雹畚宕G浩云:“畫者,畫也。”④宋代繪畫藝術的自律性逐漸成熟,文人抵擋不住繪畫藝術的獨特魅力,但又見于傳統觀念對繪畫的歧視,故特把文人畫與畫工畫區分開來。文人畫的出現使中國古代繪畫教育呈官方繪畫教育、民間繪畫教育、文人畫教育三重分野,三個層面各具獨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響。特別是文人畫教育思想中有著明顯的獨特的審美傾向,下文從三個方面論述。
一、形似之外求其畫
繪畫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狀物和教化。民間畫工重粉本師授,宮廷畫工重狀貌寫生。宋代文人不甘于畫單純存形狀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畫”的審美傾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毖耪俏娜怂鶚伺e的風格。張彥遠此話正投合了宋文人的審美心理,故取之作為文人畫的理論依據。東坡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⑤道出了畫更重要的是在形似之外的意。東坡觀王維吳道子畫壁云:“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象于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雹逇W陽修《題盤車圖詩》:“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泵鞔_了輕畫形重畫意的主張。沈括亦曾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以形器求也。”⑦倪云林云:“仆之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鳖}自畫墨竹又云:“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子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雹嗨宰约旱挠H身創作體會,揭示出文人畫重意氣不重形似的審美傾向。由此可看出,無論文人畫創作還是畫理鑒賞,皆追求形外形上的意境和逸氣,這種審美傾向成為文人畫教育的重要的思想。
二、氣韻非師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一有“論氣韻非師”一節,曰:“骨法用筆以下五者可學,如其氣韻,必在生知……人品即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已,生動不得不至?!贝搜詺忭嵎悄軒熓冢诤跞似凡徘?,這就要求畫家人品胸襟的蒙養、詩書畫的才情、廣游河山的閱歷,及追求風神超邁、志趣高雅的氣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文人畫家重要的修養方式。文人畫家有了這種品格和胸襟才能創作出文人畫特有的氣韻格調。宋元文人畫家莫不飽學博識。如蘇軾文名蓋世,自不待言。文同以學名世,操蘊高潔,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其墨竹開一代風氣。李公麟,好古博學,雅善畫,尤寫人物為精。米芾博記洽聞,詩文甚豐,任書畫學博士。趙孟堅修雅博識,善水墨白描梅蘭水仙。王庭筠當時已有三絕詩書畫之譽,這些文人畫家都有深厚的文識修養,高遠的胸襟境界,盤橫山川,游心藝林,其畫自有神韻妙境。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曰:“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生動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在天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結為山水傳神矣?!边@正指出了氣韻非師思想的內涵,也是文人畫教育思想的經典概括。明人姜紹書《無言詩史》評倪瓚云:“善畫枯木竹石及山水小幅,氣韻蕭遠,識者謂云林胸次冰雪云煙,相為出沒,筆端固自勝絕,良不虛也?!蔽娜水嬈犯袷捝㈤e遠,筆韻高簡,此正是氣韻非師,乃個人修養所至的結果。
三、詩書入畫
南宋鄧椿《畫繼》云:“畫者,文之極也?!贝搜栽姰嫸?,其理一也。王維《藍田煙雨圖》東坡題跋:“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倍洳懂嬛肌分^:“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尊王維為文人畫之祖,在于其以詩境入畫,致使畫境高遠。詩畫有異形同工之妙,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成為文人畫立意造境的文化依托。宋徽宗立國子監畫學,以古人詩句命題考試學生作畫,又自徽宗開畫上題詩句先河后,文人畫家凡畫必題詩,這逐漸成為文人畫形式的獨特之處。宋文人畫家以書法入畫,精研繪畫用筆與書法用法之間的關系,創造出不同于描畫的寫法,建立文人畫寫意的概念,援書入畫,才真正越過以狀造形的階段,進入了筆墨語言。
書法的修習成為人物畫家的必修課。明人李日華《紫桃軒雜輟》云:“余嘗泛論學畫必在能書,方知用筆?!蔽娜水嫲褧ǖ挠霉P融入繪畫中,豐富了繪畫的語言。詩書入畫從立意取境,從意象兩端構筑文人畫特殊的氣質。東坡語:“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痹姇氘嫵蔀槲娜水嫿逃枷氲挠忠恢匾獌热?。詩的意境,書的勁勢,畫的形制統一于畫面,詩書畫互補互襯,此成為文人畫教育思想的審美傾向之一。
宋元文人畫教育思想的審美傾向,不僅通過創作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從文人畫家的詩文評論和畫譜畫訣等理論中體現出來,這些審美傾向直接促進了文人畫寄情寫意和品格形態的建立。此后,文人畫成為中國古代繪畫趣味和風格的主導方向。
注釋:
①宋人評畫.湖南美術出版社,第223頁.
②舊唐書卷七七
③舊唐書卷一二九
④荊浩.筆法記.
⑤東坡題畫詩.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