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組織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4 16:47: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堂組織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課堂組織教學

篇(1)

一、知己知彼

知己,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教學中揚長避短。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揚自己現有的學識、水平、經驗,自己強的方面,多予發揮。每一堂課,針對某一個問題,你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和解釋,就容易吸引學生,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你這位老師、對你的課感興趣,你就不擔心學生學不好你教的學科。上面的例子,就是發揮了我喜歡讀書看報,掌握很多課外知識的長處。如果從純語文的角度去教學生,那正是我的軟肋,我得下崗了。因此,我們要學會知已。

知彼,就是了解學生,弄懂學生。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對于我們管理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大有裨益。少年學生好奇、好動、求知欲旺盛,表現出來就是注意力容易分散、愛說話、玩小動作、東張西望等。面對此種情況,不知彼者,往往斥責、罰站、借題發揮、大力鞭笞,更有甚者則侮辱學生人格,這種處理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師生對立。知彼者,就會分析原因,進行啟發誘導。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對調皮學生既要嚴格要求、認真管理,又要看到他們的長處,表揚他們的長處,才能逐漸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讓他們克服缺點錯誤,向好的方面轉化。

二、利用學生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需要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的要求的反映。它不會因暫時滿足而終止,它永遠帶有動力性。在一些需要滿足后,又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推動人們去從事新的活動,在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得到滿足,又不斷地產生新的需要,使活動不斷地向前發展。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需要的動力性特點,指導我們組織教學。對于經常違反紀律的學生,如果通過適當引導,當他們已向好的方面轉化后,我們就不能僅限于關注他們的紀律,在學生紀律的自我實現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的需要一般來說都會發生變化,會向其他方面產生新的需要,我們關注的目光應轉向指導他們的學習,一旦學生當前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會增加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會利于我們組織管理學生。需要具有永遠動力性這一特點,決定了學生需要的不滿足。差生想當中等生,中等生想當上等生永遠是學生美好的愿望,充分利用好了這一特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將變得可能。

三、胸懷寬廣,虛懷若谷

篇(2)

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師主要通過教學來完成自己的任務。要提高教學質量,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固然重要,但事實證明,教師光憑專業知識雄厚往往還不足以順利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還必須認真研究教學規律,掌握教學方法,講究講課藝術。這里就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有關問題,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教師要善于組織一堂課的開端

一堂課的良好開端為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有經臉的教師總是巧妙而成功地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組織教學的手段或措施,使上課一開始學生就有安定的秩序、積極的思維狀態和良好的聽課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開始講課,老師的講授才能“箭無虛發”。

1、教師用“感情”組織教學。當學生接連上了幾節課精力已感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些學生甚至無精打彩時,老師切不可也無精打彩地去上課。否則老師的講課便成了“催眠曲”。這時老師要以振奮的精神、充沛的感情、激昂的語調開講,往往會刺激學生的興趣,鼓舞學生的情結,打起學生的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欲罷不能”之感。教師感情的波瀾起伏會使學生心智激蕩,學生由“無精打彩”會慢慢變得“精神煥發”起來。實際上教與學的過程就是一種師生“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

2、用“前言”、“導語”、“故事”或“例子”組織教學。把學生的情緒先行穩定下來,注意力吸引過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再開“正文”。但要注意這些“名堂”的運用一定要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密切聯系,或閘明學習目的,或激發學習興趣,必須深思熟慮認真選取,切不可順手拈來,信口開河,扯得太遠不著邊際。

二、組織教學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一堂課的良好開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把組織教學的工作貫穿到一節課的全過程中去,使整堂課進行得活躍而不浮泛、嚴密而不倡促、踏實而不板滯。教師應機智而巧妙地“駕馭”課堂教學的方向使教學活動井井有條、系統連貫而有節奏地進行。

1、用教師的語言藝術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始終起著組織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興趣的重要作用。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師無論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都是借助于語言來實現的。所以要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在語言上下苦功夫,努力練好說話的本領。

2、教師要以運用語言的技巧聲調的變化來組織教學。教師不但要注意掌握語言藝術,還要努力研究運用語言的技巧,要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聲調的輕重緩急、高低快慢、抑揚頓挫,以造成教學過程的節奏感和課堂氣氛的波瀾起伏,使學生的智力“沸騰”起來。切不可單一死板、平鋪直敘。當講到教材重點、難點或關鍵之處時,教師的語言應該放慢,語氣應該加重,抑揚鮮明、頓挫有致,一板一眼,詞清句實。即所謂“用重錘子敲”以引起學生注意,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當課堂秩序出現混亂時,你不妨有意變換聲壓低嗓門,采取聲緩而語重的方式講課。這對學生是個“新異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好奇”,使其注意力迅速組織到新授內容上來。

3、運用學生的注意規律組織教學。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所以大凡課堂上注意聽講的學生,一般來說便能較好地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相反那些課堂上不注意聽講,思想“開小差”的學生往往得到的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學習成績較差。因此教師能否正確組織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貫注”的聽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三、教師要善于組織一堂課的結束

課堂教學的結束也像課堂教學的開始一樣重要,是衡量老師教學藝術水平的標志之一。因為一堂課的成功不僅有賴于良好的課堂開端,講課過程有聲有色地進行,而且還要看教師是否園滿地完成了全部教學計劃,課堂教學結束得是否合理和恰到好處,該堂課的教學是否獲得了好的“收成”。因此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千萬不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草率從事。

1、課堂教學要按時結束。不可提前,亦不可“拖堂”。沒有按時結束或由于某種原因而在凌亂中結束的課堂教學會大大損害課堂教學的價值,降低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的準時結束必須建立在老師的周密計劃,精心組織,認真講解教材,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之上。那種“死卡”時間為準時而準時的機械做法是毫無實際意義的。

2、通過課外作業布置,組織好課堂教學。課外作業是一種復習和鞏固,也是一種使用。它是運用學過的理論、公式或概念來解決具體問題的教學上不可忽視的環節。

3、用“留問法”組織好課堂教學的結尾。教師要講究課堂教學結束的藝術,要給學生留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含蓄結尾,使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力以進入知識的“新天地”;或采取“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方式以“燃”起學生對下面新教材的求知欲望;或前瞻后顧妙手點撥,使這節課的結束成為下節課的開端,架起溝通新課題的“橋梁”。一節課的結束大有考究,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深入體會,靈活運用,不斷實踐,定會有所幫助逐步提高的。

篇(3)

除了學生入學時進行入學常規教育外,開講前的準備是必要的。如預備鈴響后,教師就要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上課鈴響了教師還要掃視全班檢查準備情況,特別要關注集中注意力,積極地參與學習。

組織好課堂教學要貫穿在全課的始終。因為學生好動,自控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一是要讓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感興趣,二是要考慮內容,注意信息量,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有事可做,觀察、朗讀、談話都行。一些學生感到無事可做,或者長時間地進行單調乏味的學習就會分心。因此,教學的組織要嚴密,觀察、講、讀、問、練要緊密配合,教師要自始自終激勵學生,表揚好的,發現差的。對差的,盡量避免直接批評,常用表揚好的事例側擊差的。在一年級,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中“伸伸手,彎彎腰”活動一下,或齊喊口令“一、二、三!坐好來!”為的是接著繼續學習時注意力集中。

應該強調,自始至終組織好課堂教學的決定因素是教師如何安排教材和選用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安排的過程要使教師的思維活動過程和學生學的思維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吻合起來。一般來說,備課時考慮再周到也可能出現教和學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既要發揮教學機智,及時處理一些知識性的問題,又要注意察言觀色,及時反饋,使“教”和“學”一致起來。如果大多數學生神采飛揚,情緒高漲,那就可以按原定教學計劃進行。如果發現多數學生無精打采,東張西望,說明學生不感興趣,教師就調整原定計劃速度、聲音響度,必要時重新組織內容;假如看到學生兩眼發呆或緊鎖眉頭,說明教師講得太深奧或太快,使學生聽不懂或聽不清,這時也應調整進度,降低難度。降低難度的方法是引導學生了解幾個難度較低的,或補講一些有關知識面,再引導到難題。如《草船借箭》中說的諸葛亮“神機妙算”就可先讓學生了解諸葛亮能曉天象、知地理、識人心等,再來理解“神機妙算”就自然了。所以,只有及時做好調整工作,使教和學一致起來,才能使學生不斷感到學有所得,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課堂教學就會順利進行。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上面說到的端正教學思想,使教和學一致起來以外,還應該講求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是表現在多方面的,需要教師的功底深厚,也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創造力,還需要教學的形象性和情感性。

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注意教學的形象性,語文教學的形象性除了運用直觀教具,主要還是教學語言和體會語言的形象性。教學語言要求準確明白、生動有趣,繪聲繪色的語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不易表達的時候,體態語言則有它獨特的用途。體態語言涉及以人體各部分的動作和姿勢,它包括手勢和身姿,表情、眼色等諸方面。如交流思想的體態語,點頭表示同意,搖頭則相反;傳達情感的體態語;笑表示高興;暗示心理的體態語,搖頭則表示碰到難題;幫助組織教學的體態語,雙手舉起,手心向下,表示請大家坐下安靜:有個別學生不注意聽,教師用目光示意。教學時使用體態語言必然增加教學的形象性。

篇(4)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27-02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最直接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在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中,我們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高度的目標責任感、敏銳的發現意識、極強的時效觀念和較高的理論水平,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共同演繹生命的課堂。

1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高度的目標責任感

做人做事都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目標能夠起到導向作用。教學目標是整堂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核心,對整堂課起到導向、評價、調節、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準確設定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樹立明確的目標意識,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各個部分給出了總體目標、階段目標,教參中又給出了單元教學目標、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的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要斷章取義,胸中要裝有學科總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要清楚知識的前因后果,設定的目標要體現目標的三個維度;其次,要根據目標的設定選取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換句話說教學內容的選取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師要考慮到設計的趣味性、連貫性、層次性及實效性。有了這樣的思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不會為了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取舍猶豫不決了,該留及留,該舍則舍,取舍有度。以往聽到的一些課環節很多,一堂課熱熱鬧鬧,每個環節都走過場,每個環節都平鋪直敘,這樣的課教學效果并不好,問其原因,老師們會說每個環節都很好,不愿意舍棄。古語言: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們設計的核心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再次,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是統一的,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教學目標。前不久,聽了一節北大附小王老師講的《3的倍數特征》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3的倍數特征的三維目標一般會定為:(1)通過觀察、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2)發展學生分析、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猜測、驗證、歸納的能力;(3)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情感的體驗。而王老師通過課前的調查了解到了學生絕大都數都已經知道了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再按部就班的探究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就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難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再有也很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感。針對學生的學情的特點,王老師將教學目標調整成探究3的倍數特征為什么和各個數位上的數字都有關系,并圍繞這一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利用在方格圖上圈一圈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奧秘。這樣的目標設定完全是符合學情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敏銳的發現意識

現在的課堂不是一潭死水,教師照著教案進行下來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課堂是變化的,思維是動態的,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與文本不斷的碰撞建構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演繹生命的過程。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敏銳的發現意識,悉心留意來自學生的反饋,發現學生有價值的思維、發現學生生成的教學資源,適時適度的做出調整,當好“調度員”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一是教師要樹立差異即資源的意識。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他們有著各自的經歷、特長、知識、獨特的思維方式等,這樣的差異正好會在課堂上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教師不要壓制、不要抱怨,換個角度看,這是難能可貴的資源。

二是教師要樹立錯誤即資源的意識。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中常會暴漏出學生的一些問題,一些錯解,這些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含著寶貴的教學財富,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觀,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讓學生在糾錯、評錯中明晰思路,汲取教訓,深化理解,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建構。

三是教師要樹立生成即資源的意識。教師要注重引導性提問。通過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障礙、錯誤、疑問,提出具有指向性的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的去發現、嘗試、探索,避免無意義的時間浪費。如:在《簡單的數據分析》一課中,E品牌的礦泉水銷售量為65瓶,若在原有的縱向條形統計圖中繪制出現了格不夠的問題,當學生想出的辦法仍不是繪制橫向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指向性的提問:“大家想想,橫軸表示的只能是礦泉水的品牌嗎?”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下,思維更加快捷,很容易想到橫軸除了表示礦泉水品牌,還可以表示數量,由此讓學生試著畫一畫;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應答。允許學生的解答多樣化,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討論交流;教師要善于質疑問難。讓學生在爭辯中,學會分析,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調控自主學習方向。如:在教學《找質數》的過程中,教師提出“2的因數有1和2兩個,4的因數有1、2、4三個,12的因數有1、2、3、4、6、12六個,那是不是數越大,它因數的個數就越多呢?”從而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再如,1是不是質數的問題上,學生想法不一致,教師適時的讓不同觀點的學生爭辯緣由,使得問題在爭論中愈現明確;教師要適時評價反饋。即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和師生的共同評價相結合,拓展反饋評價的空間。以往的課堂更多呈現的是教師的評價,現在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從中認識自我、不斷改進自我。學會生生互評,互相鼓勵,促進合作,互相欣賞,激勵進步。當然這樣的課堂需要教師的發現,也需要教師的調控,因為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

3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極強的時效觀念

我們的課堂只有40 min,我們的課時每周也就固定的那么幾節,而我們的教學任務每個學期是固定,我們要樹立時間觀念,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甚至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珍惜40 min的每一分鐘。在以往聽課的過程中,經常有教師完不成教學任務,造成拖堂、占課,學生還不買賬,這些現象反映出教師的時效性不強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還需要從備教材、備學生上著手。

備教材,要深入研究教材,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堂好的數學課離不開好的問題,學生就是在不斷的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長才智,發展能力的。課堂的問題要清晰、明確、指向性強;問題要開放;問題要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要具有層次性,一步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備學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一堂課在上課之前,我們教師都要做好準備,打好主動仗。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們需要了解他們。其一,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整體,包括年齡心理特點、認知特點、知識儲備等,就知識儲備而言,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隨著生活經驗和以往的學習經驗,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新知識與前與后都有著一定的聯系,我們教師要找準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以便新知識更好的為學生而習得;其二,我們還需要了解他們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認知方式、自己的選擇能力、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蘊藏著巨大的開發與發展的潛能。這些在備課之初,教師都要心中有數。在此建議老師們在上課之前做好學生前測,了解學生哪些內容已知、哪些內容一知半解、哪些內容未知、哪些內容想知,通過了解有針對性的精講精練。此外,教師還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40 min之內都在主動積極的思考,并將這種狀態延續到課后。

4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滿足當今的需要。首先,要認真學習先進的理論,樹立責任感、使命感,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夢人的高度,自覺地把個人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祖國的教育事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其次,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借助教育教學理論來分析教學實踐,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最后,要認真學習國家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提高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堅持依法執教。

參考文獻

[1] 于發友.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成長.小學教師[C]//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3:17-18.

篇(5)

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

尤其要關注后進學生的表現,生本教育體系理念認為,兒童有學習天性,而學習天性的自由展現,必然帶來真正的學習熱情和驚人的學習效率。“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在于人是一個可以激勵的系統。”如果一個人有了成功的表現,有受到激勵,就會邁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調控者,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為學生的好學創造條件,因而學生在討論學習中老師的“你說得真棒!”、“你的發言實在精彩!”、“你好聰明呀!”之類的激勵性的話語,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他們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潛在的學習能力也相應地得到挖掘,學習活動中自然就會競爭展現,人人爭取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此時,他們的思維被激活了,思維發生了碰撞,即刻就產生了智慧的火花,學生的學習理所當然就產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極快的進步。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那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都會變成泡影。”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動力,是進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對鼓舞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都是有用的。當一個人對某種學科發生疑問時,就會使各種器官和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總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而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本課堂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夠積極的運用無意注意資源輔助教學。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適當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生本教育就是一種理念而已,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永遠是一個與時代同行的話題,不能總是奉行“拿來主義”。課堂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課堂教學不管怎么改革,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念,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篇(6)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成績的有效途徑;也是增進師生之間溝通的場所,更是學生獲取知識,為將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獲得能力的理想所在。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動力。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有幾點淺見總結如下:

一、把握教材,確定目標

對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對于內容的把握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教師備課,一定要分析教材、熟知教材,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駕馭教材,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僅要確定總體目標,還要確立階段性目標,使學生的能力比較接近目標,學生通過努力能較容易實現目標,這樣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保持,有利于一步步實現總體目標;不僅要確立知識目標,更要確立能力和情感目標,為進一步地教學確定方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突出主體,選擇教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面對學生的未來,而不是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教書育人而不可急功近利;需要從大處著眼,而不是以犧牲學生學習興趣為代價,過分苛求學生的成績,換取暫時的高分。創造性有早晚,越是有個性的人,創造力就越突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因此,不要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也就不會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差異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這樣可能開始效果不明顯,但只要堅持,會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課程標準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深入了解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美術素養,提高學生認識、表現與創造美的能力,教法上我選擇直觀觀察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討論法、講授、示范、輔導相結合法等教學方法。示范又分教師整幅示范和修改學生作品相結合,輔導又分為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使得各個學生各有所得,也更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保持,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重視理論,指導學法

理論指導實踐是經過一再驗證的真理,而美術學生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很普遍,他們認為學習美術只要畫好畫就行了,然而,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所以,我很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也強調學生多看一些理論方面的書籍,來豐富自身的文化及美術知識。運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理論中找依據。實際的技能學習過程中我倡導一幫一帶互助學習,小組互評法。提高技法、能力方面采取臨摹與寫生、默寫相結合的方法,分步驟訓練法、總結歸納法等。全方位提高學生繪畫理論水平與技能水平,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取長補短,形成良性競爭,使得學習不再是苦差事,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苦學變為樂學,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四、循序漸進,開放教學

1.精妙引導

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作品,引起興趣,接著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自然引出課題中的關鍵點,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保持這種興趣,使整節課的內容很容易進行,一個好的導入、提問是一堂課好的開端。因此,筆者認為作為教師,費心思設計一個好的導入是很必要的。

2.講解知識

知識的講解是學生理論學習的基本渠道,作為教師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一定要準確、思路要清晰、舉例要生動,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博學多才,以豐富的知識去感染學生,以敬業的精神去感化學生,以不懈的態度去影響學生,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學生領略知識的浩瀚和藝術的魅力無窮,這樣,學生的學習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是提升課堂效果的重要保證。

3.整體感知

多媒體早已走進課堂,成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直觀、說服力強,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奇也是保持學習興趣的關鍵,是活躍課堂氛圍的最好保障,首先讓他們對整個的作畫過程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學會科學規范的作畫方法,提高對畫面的整體駕馭能力,這也就達到了教學重點的要求,而優美生動的畫面、精湛的表現技法、完整和諧的效果更能吸引學生,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從而水到渠成地進入下個環節。

4.實踐訓練

首先,提出階段性要求,如,怎樣確立構圖;如何打形;從哪里深入;調整又要注意些什么等。確立學生較容易達到的目標,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感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篇(7)

關鍵詞 課堂;組織;契機;策略

課堂組織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它是一項融科學和藝術于一體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組織課堂的重要性

課堂組織管理是每個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課堂教學活動本身,還依賴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與管理水平。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組織好教學,把握好教學節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師的知識水平與教學效果的相關程度很低。就是說,如果教師自己的知識殘缺不全,不能幫助學生釋疑解惑,那肯定會影響教學效果。但教師的另一種教育素質更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最直接、最顯著的影響——這就是課堂組織能力,尤其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能力。

能否抓好課堂組織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教學成敗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控制課堂的能力。就算課備的再好,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質量。所以,巧妙組織好課堂,是提高教學質效的因素之一。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課堂組織能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養。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就非常強調課堂秩序的管理,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不可能的。”可見,我們要重視課堂的組織教學,當面對一些突發的課堂小插曲時,教師要謹慎、靈活處之。老師要學會用一雙慧眼,去捕捉可教育的信息,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組織課堂的契機

課堂組織教學看似不重要,但它卻是一堂課的開始,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同樣的道理,一堂課聽講的效果如何,課前的各項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和老師的課堂組織是相當重要的。一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組織能力管理好課堂,能讓學生們熱愛課堂,并在課堂上煥發出生命活力。一堂好課應該是:開場引人入勝,中間精彩紛呈,結尾是回味無窮、意猶未盡。課堂教學的組織應該顧及到很多因素。有時,備好的一節課很可能會因為諸多因素,比如教學環境、學生的配合、課堂突發事件而需要臨時變化,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質和快速的應變能力。

我認為,組織好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原來的一堂課就像是一出戲,里面有好多個角色,教師就是唱戲的,而學生就是觀眾,如果唱戲的唱的不好,觀眾自然就不會喜歡。教師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像一個舞臺,每個學生都是唱戲的,都是一節課的主體,教師充其量在這種方式里面就是一個主持人。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契機,充分發揮課堂的合作學習的作用,就能讓學生以“學習的主人”身份積極思考,主動地輸入、輸出信息,在課堂上過“一種積極的沸騰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學生形成交互式的立體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個有效管理的課堂環境,應當是在保障課堂有效管理和良好氣氛的前提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現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開動腦筋而不是照本宣科,開展小組合作而不是單打獨斗,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而不是放任其成為不合群的孤獨者等,也是重要的經驗。

教師始終面臨著各種選擇,如果策略運用不當,課堂教學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導致教學的失敗。因為課堂組織是課堂教學的生命,課堂組織的有效與否直接影響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開展,這是決定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三、組織課堂的策略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是師生進行交流的園地。很多教師反映課堂紀律差,這邊學生壓下去了,那邊學生又鬧起來了,根本上不了課,整天批評學生的時間都不夠。教師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課堂上,任你講得唾沫亂飛,可偏偏有學生要么看小說,要么東張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實則“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仔細想想,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跟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有很大的關系,說明我們的課堂不精彩,學生不感興趣。所以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教師必須巧妙組織課堂教學,構建一種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課堂秩序,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上,我們對于一些后進生,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應該及時給與指導,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效。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一些針對性的規則來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受到約束,更好的專心聽講。比如,評比“優秀同桌”可以在課堂上起到互相監督的效果,讓全班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

(二)、運用組織藝術,創造豐富有趣的課堂

課堂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數學課堂上可采取一些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片段,創造適合于柯爾特教學的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要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課堂上可采取風趣幽默的語言,創造豐富有趣的課堂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發揮非語言行為在教學中的作用。

(三)、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適時鼓勵后進生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老師喜歡專心聽講的同學,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現在我來看一看誰最專心聽講。”根據情況運用善意的批評矯正學生的行為,比如說有的孩子很頑皮,一直就沒坐好,如果教師這時對他大發雷霆、嚴厲訓斥,反而適得其反,如果換一種鼓勵的方式對他說:“同學們看一看,某某同學今天坐得多端正呀!”這時,孩子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及時調整,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四、課堂提問要面面俱到

要組織好課堂教學首先教師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關注他們的不同性格、喜好,愛護關懷他們,課堂提問就是最好的課堂教學組織方法。一個孩子如果一節課總是被冷落在一個角落里,教師就是講出花來也不會吸引他,因為他的思維沒有被觸動過,所以他開始溜號、說話。如果教師能把所提的問題偏愛于每個學生,哪怕是他說出了一個數字,甚至回答錯誤,那也是在激活他的思維,最起碼他會想到老師在關注我。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秩序,因材施教,總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更好地教學,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要因勢利導,激發興趣,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課堂組織的方法多種多樣,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在課堂秩序的管理方面,不同的組織教學的方法會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習慣等方面產生不同的后果。所以說,課堂組織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老師多動腦筋去思考,多和其他老師交流學習,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地上好每一節課。

參考文獻

[1]趙春俐.如何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J].教育與教師,2012,(5)

[2]彭姣梅.巧妙組織小學課堂教學小議[J].貴州教育,1998,(Z1)

[3]李艷.用巧妙的導入精心組織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35)

[4]董海龍.巧妙組織化學課堂教學,輕松實現新課改[J].文理導航,2011,(5)

篇(8)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么,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于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巧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后,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好問題,激發思維,針對學生思考中的問題給以有的放矢的指導。

三、引導動手操作,主動建構知識。

小學生還具有好動的特點,而這恰好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好契機。皮亞杰認為:“兒童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生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手做一做,才能把外顯的動作過程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把蒙朧的想法轉化為實在的行動,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真切、可信的數學知識,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

如“數學實驗”,數學實驗活動對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探索規律,培養空間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學習“圓錐的體積”,為學生準備若干組圓柱和圓錐體學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等和等底又等高,組織學生做盛水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發現,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的體積才有聯系,并且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有了這一實驗基礎,圓錐體積公式的概括就水到渠成。

四、活化活用教材,激發創新潛能。

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這一出發點,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活化教材,變“以本為本”為“學生為本”,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鑒于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我們除了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外,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所選的教學內容不僅有現實意義,還要富有挑戰性,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而且可選擇,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答案不唯一。只有當學生的思維呈多極與多元狀態時,學生才會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如學完《百分數應用題》后,出示:“開發區要修一條長500米的公路,前3天修了計劃的20%,照這樣的速度,修完這條公路還要多少天?”這道題包含了豐富的信息,留給了學生一個盡情擴展奇思妙想的空間,學生可以選擇全部信息來解題,也可以選擇部分信息探求出富有個性化的解題策略,在這尋找策略的過程中學生必將獲得豐富的發展體驗,開啟思維創新的閘門,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

五、重視課后與課堂的緊密銜接性

篇(9)

觀看了學校課堂教學監控影像資料,看到上課時有的學生睡覺、有的學生打鬧、有的學生遲到、看課外書、聽MP3、接打擺弄手機等現象。我們德育教研室老師進行了認真討論,就課堂組織教學、培訓的心理控制談談我們的想法和做法。課堂組織教學不僅在課的開始進行,而且要貫穿全課的始終。組織教學不是教師的機械施教行為,而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多種心理能力的協同作戰,實現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融。它以智慧打動心弦,以語言啟動思維,良好的組織教學是教師應用教學藝術和經驗總結的結晶。

一、影響課堂問題行為現象分析

就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來講,實質上是師生在課堂中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培訓的組織者與施教者,應該積極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正確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行為,促進與維持課堂的良好環境,創造一種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以保證學生能在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中積極主動的學習,達到預定的教學培訓目標。那么,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有那些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師教學培訓業務水平的高低,教學培訓能力與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課堂心理氣氛。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講課準確、清楚、新穎、生動、有激情且風度翩翩,就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心理狀態處于最佳水平。相反,如果教師的教學照本宣科、枯燥無味、廢話連篇、拖泥帶水,就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產生厭煩情緒甚至造成消極或對抗的課題心理氣氛。二是課堂領導方式,教師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對學生要求嚴苛,動輒就訓斥或壓服,學生會產生壓抑或反抗情緒。民主式教學培訓則易形成和諧的教學互動式的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三是建立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教師要有教無類,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另外,還有生源素質、班級學額及班風等因素。

二、課堂教學、培訓問題行為處理與調控的原則

(一)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課堂隨機表揚與批評兼用原則。這是一種把贊揚好的、批評差的有機結合起來的組織教學原則。表揚和批評要恰如其分。以表揚為主,表揚可以提名,賞識教育可催人上進,以批評為輔,批評盡量對事不對人,批評應是善意的,反對諷刺挖苦,侮辱人格。

(二)任何課堂問題行為處理不能超過30秒鐘。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因為處理學生的一些問題行為耽誤很長時間而影響授課進度,甚至有的教師因為學生課堂集體紀律差,學生都說話就不講課了,“你(或你們)說吧,等你(或你們)說夠了我在講課”的消極做法是錯誤的,是違背教學原則的,相當于教師把講壇的主陣地丟了,靠學生的自覺性恢復課堂良好秩序的課堂問題行為處理的做法體現了教者的束手無策和不負責,把“皮球”踢給了學生。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應駕馭課堂教學的整個環節,以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課堂問題行為心理控制方法

(一)暗示信號中止法。教師對那些課堂違紀學生要用目光暗示和手勢暗示等均可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起到有效的作用。如發現有學生悄悄說話或看課外書時,用目光凝視對方,或向學生搖頭示意,或輕輕擺手,或靜場數秒等信號示意學生停止。當學生領會老師的暗示后,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活動,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到聽課上來。

(二)鄰近控制法。教師邊講課邊走近有問題行為的學生旁邊,或用手輕拍其肩背,或輕聲提醒,或提問此學生同桌的另一名學生等方式控制其行為。

(三)提高興趣感化法。教師提高講課的興趣或提高一點聲音,用行動影響或言語勸導使學生思想行為向好的方面變化的組織教學方法。或使用幽默糾正不良行為,可以緩和課堂氣氛,不會使學生產生反感,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聽課注意力。

篇(10)

一、駕馭課堂

教師要從容自如地組織教學,首先應具備駕馭課堂的素質,即駕馭學生、駕馭教材、駕馭整個課堂活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拿得起放得下,能放能收、收放自如:放則能把學生的活動組織起來,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使學生的活動置于教師的監導之下,使其活而不亂;收則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把學生的活動成果也集中上來。

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集中有散、散中有集、活而不亂、景然有序。課堂教學的一張一弛,全取決于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各種新的教學法的組織實施,更不可缺少這種能力素質。

二、表演技能

“教態”是一個教師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從靜態上看,教師應著裝整潔,顯示其莊重自然的儀表;從動態上看,則突出地表現在教師對語言表達、舉止神態的綜合運用上。在課堂上,教師以責備的神態、提醒的目光凝視一個正在違紀的學生,即使是靜止瞬間,也往往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教師在舉止神態上適時表現出莊重、嚴肅或自然、放松的變化,則可能對課堂活動產生收放自如的效應。

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能適應課堂活動的需要而變換采用講授、講解、朗誦、對話等不同語音并輔之以姿勢神態的配合,則會促使課堂上各種活動方式的順利變換、自然銜接,并彰顯各種活動的特色,產生相應的課堂效果。

一個教師要從容地組織課堂的各種教學活動,不能不具備運用自如的表演技能。教師以豐富的內涵外化為多姿多彩的表演技能,才可成功地組織教學。當然,這里不是教師的個人表演,而是突出地表現在組織才能上。

三、駕馭教材

教材內容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依據。無論實施何種教法,采用何種教學手段,開展什么樣的教學活動,都將服務于教學目標、適應于教學內容特色及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切教學活動,無論是教師的“導”還是學生的“學”,都將以教材內容為載體,雙基教學仍然是教學活動的基本任務。這一切都要求教師:要成功地組織教學,取得教學效果,必須具有駕馭教材的素質。

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根據教材的內容特色和學生的狀況從宏觀上組織設計教學。教師能夠駕馭教材,也才能在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內容為載體去組織各種活動,取得相應的課堂效果;并以教學內容為線索,把各種教學活動組織成一個統一的活動整體,實現內涵的結合,從而取得整個課堂效果。

另外,課堂活動的形式多樣且多變,特別是學生思想活躍程度不一,各種意外情況隨時可現,如果教師不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就不能把活躍的課堂活動把握在設計的軌道上展開。而這種應變能力雖然與一個人的敏捷思維相關,但最根本的是來源于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對內容精髓的把握及運用上。

比如,在實施“系列提問”的“三段式”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即能這樣發問又能變換角度那樣發問,才可使學生選擇易于接受的角度去回答,達到問、答這兩個階段的順利實施;而教師的歸納更是這樣,對于學生回答的邊緣內容,教師如何通過歸納使其自然合理地歸入新課內容,如何以其所歸納的內容為鋪墊實現“上一循環”向“下一循環”的過渡等等。這都直接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駕馭程度。教師對教材越是胸有成竹,對課堂活動的組織就越會從容不迫。可見,組織教學的必備素質之一就是駕馭教材的能力。

四、指導操作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其課堂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在活動,并不意味教師無事可做,學生的活動也不是無組織的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之下進行的。教師除了分組、布置活動內容之外,還要走到學生中間因材施教、實施指導點撥,這本身就是組織教學的過程。

首先要求教師本身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無論做實驗還是搞操作,教師首先要做熟練的示范,并且教師自身要操作得法,以防指導操作不得要領。演練、實驗、操作是在理論指導下實施的,也就是運用理論知識于實踐的過程。無論什么學科、什么專業都是如此。教師能在組織教學時針對學生的演練和操作、面對個體學生及時指導點撥,才能保證學生正確運用和進一步鞏固學過的理論知識,并從中把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中的動手操作能力。

上一篇: 初中的數學教育 下一篇: 煤礦檔案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乱偷区自中文 | 色婷亚洲五月hd免费在线观 | 亚洲最新a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