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6:47: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的數學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引言
“教與學的三角形”可以說一直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焦點,教什么?如何教?誰來教?事實上,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M,上述這些焦點問題逐漸找到了答案,然而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中依然面臨著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困境,而應用數學的應用往往可以解決上述難題。由此可見,關于“應用數學”的探討與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2 應用數學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應用數學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彌補了目前關于學生發展水平研究不足的缺陷。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決定其數學成績好壞的因素不僅僅是智力因素,同時還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基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尚且處于探索階段,這就使得我們在踐行“以學生為本”教育觀念的過程中,同時擔負著實踐與探索學生發展規律的雙重任務。
從建構主義學習觀的理念來看,學習并不是一個被動接受外部信息的過程,而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過程,而這種建構活動的進行需要一定的社會環境,這樣的學習活動才有社會意義。
另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的環境,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深刻感受到科技成果的益處;隨著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手段的普及極大拓展了學生的信息來源,使得學生們的視野得到了很大的開闊,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經驗和文化。因此,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的進程,一定不能忽視這些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要以此為依托,改善初中數學教育的質量。
應用數學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長途旅行計劃的日常家務事、航空運輸計劃、科學中各種數據的獲取與測量等,都可以讓學生充分領悟到數學領域或許沒有一些學科那么生動,但是作為一門科學,對于人類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適當增加應用數學的內容,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讓他們以此為依托,通過觀察、試驗、歸納等手段達成積累數學學習事實材料的目的,逐漸演繹歸納出數學理論知識的完整體系。
其次,應用數學的應用有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數學是一門相對特殊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某種程度的厭煩情緒。通過應用數學,可以在兩個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即從情境創設到問題提出,進而解決問題到得到最為實際的發展。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理解初中階段的相關知識,同時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數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用數學相關內容的引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學習的難度,只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的話,就可以讓師生共同成為問題解決的探索者,全面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就是應用數學與情境性教學。如果本著教學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精神,提倡情境性教學的話,應用數學就能夠在基礎教育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把應用數學的有關內容當作學習的內容,可使一些問題解決的選材成為真實性的任務,當然就可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雖然任務本身具有復雜性,但它同時具有挑戰性,它比起簡化了的學習內容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由于存在著概念的復雜性和實例間的差異,任何對事物的簡單的理解都會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這些方面在另外一個情境中、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用數學內容的教學可以避免抽象地談概念的一般運用,可以把概念具體到一定的實例中,并與具體情境聯系起來,它更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
真實豐富的實例可以成為每個概念教學充分的變式,自然地說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義,而且各實例都可能同時涉及其他概念。這樣的學習能使學生形成對數學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形成與真實情境相聯系的背景性經驗,有利于學生針對具體情境建構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就是說,由于應用數學為數學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真實性任務的背景,它可以成為進行情境性教學的重要源泉。在建構主義教學觀要求一方面要為學生提供建構理解所需基礎的同時,一方面又要留給學生廣闊的建構的空間,讓他們針對具體情境采用適當策略的時候,應用數學的豐富素材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應用數學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恰當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以應用數學為依托,充分利用廣泛多樣的實際材料、真實材料,甚至新興學科,來為學生創造更為自由、寬松的發展空間,以促進我們的教育朝著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朱長江,何穗,徐章韜.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綜合改革目標、方案與實施[J].中國大學教學,2013,02.
中圖分類號:G633.6
社會的進步,知識顯得越來越重要,人們也普片意識到教育對于個人成長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好的教育不僅增長見識,更能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向著更科學,更理性的方向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的人格,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和價值觀,道德觀等。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創造。
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更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人,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學會創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不僅主張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更要主張個性的全面發展,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
一.初中數學中包含的素質教育
每個學科都有本學科特定的知識結構和特點,中學數學具有內容的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推理的嚴謹性和結論的明確性。因此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在傳授數學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積極探討數學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素質教育觀下的中學數學教育的發展性應體現在使學生學會學習,這是因為中學生在校期間所獲得的知識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這對于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適應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必須繼續學習,不可否認,在我國初中到高中,能總體上大學的還不多。而大多數中學畢業的學生只能靠自我學習來提高未來工作和生活質量的知識和能力,而這種繼續學習的效果如何,取決于他們會不會學習,因此,為了使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適應信息化,數字高度發展的需要,能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站在素質教育發展性的高度,努力教學生學會數學,這里應著重在學法上給予指導。例如,怎樣教學生由因到果綜合處理問題,怎樣教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怎樣教學生通過個別實驗歸納猜想,怎樣教學生通過同類問題求解抽象概括出這類問題的一般解決方法,總之教會學生學習一般方法及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增強學生未來自我發展的后勁。
二.數學能力的應用培養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應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使學生收到吧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數學意識”。
作為為人生準備的數學教育,應當為學生提供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生存,工作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技能和能力,具體的,素質教育觀下的中學數學教育,在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關注數學和社會,生產以及生活。重視知識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我們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概括,抽象,弄清楚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他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和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意識大于裨益。
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目的。
三.初中數學中素質教育的創新性
教育具有較強的惰性和保守性,他總在努力的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們在批判現代教育體系的局限性和弊端的時候,往往批判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他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中學教育應當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學習和加減數學家的思維方式,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在明主開放的教學活動中,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值得提出的是,猜想是活的發現的源泉,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牛頓所說的“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因此在中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問題情境,適時點撥,引導和調控,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教學中,自由的展開思維的翅膀,大膽猜想,不斷探索,真正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而這正是素質教育下中學數學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四.總結
素質教育之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演講者而更應當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導者,鑒賞者,學生也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傳授者,而應當是知識的積極探索著,發現者和創造者,中學數學教師應當努力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充分信任,情景交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人格身心都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
現行中學數學教材中,穿插了較多的數學史料,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適當地引入數學史料,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學文化,提高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1.初中教材中數學史的內容簡析
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史的數量與以往相比明顯增多。初中教材一共有六冊,在這六冊教材中,數學史的內容通常體現在“閱讀與思考”中,根據數據統計,“閱讀與思考”共有15處,其內容詳細,具有真實性,增強了學生對數學文化知識的了解,豐富了學生的數學史知識。如在九年級上冊的數學教科書中,“閱讀與思考”中加入了“海倫―秦九韶公式”、“黃金分割數”和”圓周率π”等內容。在課后習題中則引用了古算題,共有12道,不僅有古代文言文歷史原題,還有白話文對原題的解釋。除了“閱讀與思考”和古算題之外,還有“專題片段”、一些數學家的簡介和數學著作的書影等數學史內容。雖然在數學教材中引入的數學史較多,但是用途較淺,大部分只是作為鋪墊,容易讓人忽視其重要性,讓老師和學生誤認為只需了解,不必深入探討史料之中隱藏的數學思想,老師和學生沒有充分利用史料的內容,數學史料的價值無法呈現。
2.數學史在教學中的作用
2.1 數學史能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厭學的原因之一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最好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老師而言,數學是難教的科目,對學生而言,數學是難學的科目,數學課堂如果過于枯燥無味,即使是在激情澎湃的年齡,也難以讓人興致勃勃、認認真真地聽課。數學本身并非無趣,只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起,就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愿意自覺專研數學問題。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恰當地引入數學史知識,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聽史料的過程中思考其中蘊涵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
2.2 引導學生自覺探究數學知識。
顧名思義,數學史就是有關數學的歷史,包括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和數學的思想起源及發展。數學史的引入,能夠讓學生了解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過程和歷史背景,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數學知識,體會其中的奧妙。同時,數學史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2.3 有助于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
數學史中眾多的優秀作品,如《九章算術》、《四元玉鑒》和《海島算經》等,通過對其內容的介紹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基礎,學生對數學有一定的情感,能降低學生在日常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的難度。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適當地向學生講述古今中外著名數學家對數學知識的專研和探索精神,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克服苦難的勇氣,鼓勵學生不斷進取,還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力,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通過了解古人偉人專研探索數學知識的奮斗歷程,有助于學生學習前人百折不撓的精神,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正確價值觀,讓學生能夠直面困難和失敗,樹立起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3.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3.1 重視數學史在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史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分為同時期和不同時期的數學文化。它的存在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對話和課堂活動的自然情景是同時期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同時期的數學文化則是教師通過對數學文化的介紹,讓學生在理解數學文化背景的情況下,掌握數學知識。比如:老師可以在班級里設立一個專門研究數學史的小組,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探討數學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強化所學知識。
3.2 豐富數學史內容
在現行的數學教材中,雖然數學史的引入數量較多,但其內容不夠豐富多彩,且數學史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較單一。因此,可把數學史轉變成數學文化史的形式解讀,讓數學與哲學、政治、藝術、經濟等多方面掛鉤,盡可能地體現出數學文化的多樣性,闡釋數學發展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讓數學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同時,補充數學教學與數學史相結合的資源,開發與我國國情息息相關的數學史資源庫。數學史的內容,應選擇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不超出學生可接受的知識水平范圍的,要講究實事求是。編排教材時,對數學史的內容應仔細挑選,史料應編排在適當的位置。此外,教師和學生一同回顧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談論為數學發展史作出貢獻的重要人物,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明白數學知識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對于數學史史料的選取,應呈現多元化,可選取不同文化背景下,一些國家及地區研究在數學知識研究上的發展歷程,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
3.3 加強教師的數學史修養
教師的數學史修養程度,決定了數學史與課堂教學能否有效結合。數學史本以歷史形態存在,由于教師對數學史的理解與詮釋,使數學史逐漸向教學形態轉化,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教師擔任主角,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數學史修養,認可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價值意義,理解數學史內容,選擇合適的數學史材料,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解,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把數學史植入到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一般教學設計的靈感來源學歷史資料,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對歷史事件進行評論或者陳述,內容過于單調,應有針對性地對講解方法進行改良,使歷史資料發揮最大的引導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教師通過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合理利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還能培養學生艱苦奮斗,不屈不饒的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及教育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教育模式逐步從應試教育過渡到素質教育,初中數學教學也成為了素質教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怎樣更好地體現和推行素質教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立足于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深入論述初中數學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引領素質教育模式真正進入課堂教學
教學觀念的轉變,關鍵在于明確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力促廣大初中生能朝著全方位、綜合化的方向發展,指引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創造、學會探索,將學生能力的培養轉移到提升知識水平和能力的軌道上來。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在知識及能力的現狀,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的素養得以整體提升。此外,更為關鍵的是,教師在引進素質教育模式的同時,還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變過往“灌輸式”教學為“自主探究式”教學,使廣大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公,教師僅扮演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角色,充分發揮學生數學教學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探究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斷地推進知識和技能的有序提升。例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內容時,教師要摒棄以往單方面傳授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模式, 通過事先精心設計問題,將學生的興趣點引入教學知識中,并以若干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開展分組探究,通過各抒己見,調動和匯集每位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們的潛能得以充分開發和提高,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加強。教師可不失時機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播放一條公路、一束光線及一根竹筷的圖片,讓學生們分別指出所代表的數學概念,如公路向兩端無限延長便是“直線”;光線從一端射向另一端,便是“射線”;竹筷是固定兩個端點,可度量長度,便對應“線段”。不難發現,通過設置生動的情境,使生本教學的理念得到成功運用,每一位學生均能投身于數學教學活動中,并通過彼此協作、獨立思考,得到問題的答案,進而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降低了教學難度,提升了教學效果,這便是教學的素質觀的生動體現。
二、教師要注重大力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
從宏觀上看,思維能力直接關乎整個國民素質的高低。在數學教學中,為提高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探究學生思維活動的演變規律,熟知學生思維的類型、結構框架及功能,并弄清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數學教學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思維的腦力活動,為此,教師要充分借助于數學功能,將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打造貫穿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思維的方向性得到系統地明確,做到既有個人獨到的意見,又能直接查找到數學問題的實質。例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時,教師要提示學生,根據“不等式解法法則”,并參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學生們通過類比,在解不等式時,即可將其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并按照“不等式變號法則”即可準確掌握不等式解法。通過教師的科學點撥與正確指引,學生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等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強化學生的心理素養教育
初中數學擁有較強的教育引導功能,對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養,促使學生養成做學問的毅力有著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初中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素養包括學習興趣及合格的意志品格。教師在教學時,可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鉆研數學的興趣,不斷地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例如,學習人教版九年級數學“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時,教師可將其與“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作對比,并借助于教學投影設備展示兩類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比較,請全體學生自主觀察和探究兩者的異同。學生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明確全等三角形是理想化的特殊的相似三角形,進而嚴格區分兩者的判定定理,避免混淆,并快速掌握知識要點,從中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在這期間,學生們無論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均得到了系統培養,心理素養加強。
良好的心態情境可以誘發學生的潛在創造智能,使學生的心情得到舒暢,靈氣得到解放,這就要求課堂上必須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嚴厲,多一些寬容,學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讓學生從內心感到教師可親可敬,從而對教師信賴,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
二.巧設問題,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由遇到問題而引發的,好的問題可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啟迪思維,激發求知興趣,怎樣才能提出好的問題呢?一是提出問題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欲解之而后快;二是鼓勵大膽發問,于無疑處質疑,不滿于書本上提供的現成答案,善于發現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不同看法;三是設置問題要有多層次,有梯度,要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條件和機會。
三、從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中培養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啟發學生想象力,進行創新意識訓練的另一個主要方法。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發散思維就具有啟發學生發現事物多屬性的因素,從而引發創造性的東西來。比如,對于“?=0”這個問題發散式思維訓練可得多個答案:⑴0+0=0,⑵a-a=0,⑶ a 0=0,⑷ =0,⑸ =0,⑺ =0,⑻03=0,⑼Sim0=0,⑽ =0,……可見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靠常規,尋求變異,從各種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發散式思維思路廣闊,學生處在一個主動探索狀態,且能各抒己見,通過活躍的思維求異,結果各具特色,新穎不俗,真所謂“橫看山嶺側成峰”。
四、在公式的變化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數學公式是數學知識的高度濃縮,是數學知識的精華所在。在公式的教學中,引入變式,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除了掌握公式結構特點,推導方法,成立條件,使用范圍,要引導學生對公式的正用、逆用、變形、組合、推廣等變化訓練提高學生的靈活性,增強創造力。
五、通過比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類比分析思維的基礎,也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比較分析中,溫故而知新,新舊知識相互滲透,融合貫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激發探究的欲望,拓展思維空間。
六.一題多變,挖掘引申,提高創新能力
我們解題后,可以將原題稍加改動,結果使一道題變成一串題,一類題,也可以借題發揮,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演變,比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3個題目:
①已知一次函數y=kx+b,當-2
②已知一次函數y=kx+b,當-2≤x≤7時3≤y≤11.求這個一次函數.
③已知一次函數y=kx+b,當-2
初看起來,這3個題目好像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是有較大區別的,學生發現:
(A).題目①只有一個解( ),而②與③均有兩個解(而且均為 或 );
(B).題目②與③的兩個解中的k值互為相反數.
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題目②與③的兩個解中的k值互為相反數?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較為透徹的研究.我引導學生運用軸對稱理論和平移理論進行解釋,又用待定系數法進行一般性的結論:命題:已知一次函數y=kx+b,當m≤x≤n時p≤y≤q. 則這樣的一次函數y=kx+b有兩個解,并且這兩個解的k值互為相反數.類似地也對于給出其它結論。
七、一題多解,提高創新能力
一題多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思路開闊,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在通過對各種解法的比較,知其繁簡。從中找出最簡單、最出色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通過一種問題的情景,把數學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入具體的認識知識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比如,我們學習勾股定理時,對勾股定理的證明,不僅學習了教材上的證明方法,還引導學生探討多種證明方法:《趙爽證明》、《梅文鼎證明》、《楊作枚證明》、《李銳證明》……等二十多種證明方法,這不但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八、利用數學故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一般喜歡聽趣聞軼事,在教學中可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如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等,這樣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絕不僅是思想政治課和歷史課的事,相反,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辨證的思維品質、化歸的思想、耐心細致的習慣方面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三性"
針對性研究把握學生的思想的新特點及變化趨勢,是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師必須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觀察學生思想變化和行為變化,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規范性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絕不能隨心所欲,想講什么講什么,必須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對思想教育的要求,這是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基本依據,必須長期貫徹,克服隨意性,不搞運動式,使德育內容規范、完整。
計劃性數學教學中要研究哪些內容跟思想教育聯系緊,哪些內容能有機結合,要求數學教師要訂出整體計劃,形成相應序列,這樣才能緊扣教材,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德育滲透,使德育目標融入教材。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2.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2.1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師的言傳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生群體師生關系的相互示范效應中,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最大。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從教師的具體和抽象的形象中,選擇理想的行為準則。由此可見,對教師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內容是教師每屆都在向學生講授的,但教師在每次向學生講授時,都應對所上內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該學科的熱愛。此外,教師應以自己文明的言語,端莊的儀表,從容的舉止,遵紀守法的行為,嚴謹的治學態度給學生做出表率,注意以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榜樣。
2.2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數學教材中,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在教學中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比如在講圓周率時向學生介紹劉徽的割圓術,以及祖沖之的用分數近似地表示圓周率等。教師通過對我國古代數學成就的介紹,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梢哉f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思想、內容、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除了固有的知識性、工具性、客觀性等特征以外,本身還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彼宰鳛橐幻處?,既要以學問教人,還要以道德育人。“學高信為師,身正堪稱范”。學生時代正是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又具有“向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通過他們的眼睛在心靈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說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動,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以高度抽象極其簡潔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內在美,在數量關系和圖形之間,在數學符號、數學公式、數學邏輯和解題技巧上都表現出簡潔的美。它的美對于人們進行數學創造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讓學生被動變主動,“苦學”變“樂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美的追求,使學生始終感到“學猶不足,唯恐失之”,從而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尋求打開科學大門的金鑰匙。同時,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數學創造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滲透對學生審美觀的教育,使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拓寬其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同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構建交流平臺,開創民主的管理環境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師生及生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這點,老師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善于創設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教師要關愛每一位學生,不管大小強弱,不管學生的學習優劣,教師都應該付出愛心,一視同仁。教師對學生的愛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力量,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激發他們對教師的親近感、信賴感,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學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學生向教師和同學表達自己獲取的信息,自主發現有價值的頭號題,并在不斷的問題發現中,不斷思考、不斷交流、不斷頓悟,自覺建構數學模型。同時,還使學生養成耐心傾聽、尊重他人的習慣,樂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見,形成與他人合作的品質,從而由點的結合到全面形成團結合作、民主的班級管理氛圍。
(二)采取靈活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可用探究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和參與場所,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數學知識與技能,還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借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養學生具體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能力,提高解題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生學會尊重、謙讓、傾聽、團結協作和關心他人等習慣,以達到數學似人生,人生如數學的精神境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教學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識基礎,在學生探索過程中要注意鼓勵學生的探究行為,因勢利導,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學生的“胡思亂想”,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動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學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德育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數學問題故事化、數學信息情景化和開展數學活動來進行。
(三)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奮進的品質。
數學知識的學習普遍具有枯燥的特點,不像其他學科那樣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因此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帶來一定的困難。然而德育需要理論觀點的滲透,更需要高尚行為的影響和感染,老師的敬業和奉獻精神正是對學生進行強烈感召的有力武器。教學中老師的規范語言、文明舉止、娟秀工整的板書、儀容儀表無不感染和影響著學生,甚至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都會影響學生一生的成長。這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內容,也是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的隱性德育目標。
二、在數學歷史的認知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古老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五千年歷史,其中絢麗的數學文化瑰寶如同夜空的明星,熠熠生輝,照耀著我們后人學習數學的道路。我國悠久的數學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華夏民族在世界數學史中涂上了重重的幾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為世界數學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讓學生了解這些文明史,可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國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進取精神。
三、在數學教學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德育和智育,這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在初中數學中,教材內容有很多都可以進行德育素材的挖掘,數學中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推理,同時也存在許多富有哲理的東西,應注意挖掘這方面的素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我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時候,聯想到每個人都是這個象限中的—個點,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適應社會中那些無形的坐標,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人生位置的確定有兩點,一個是先天因素,一個是后天因素,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是一個人真正成功的關鍵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256-02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初中數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素質教育貫徹到數學教學中去,成為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關于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數學教學對素質教育的思考與總結,簡要談下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經說過說:“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轉變人才觀念、質量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边@句話不但為教師如何進行素質教育提出了建議,同時也提出了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把素質教育貫徹到數學教育中來,就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數學素養,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在知識水平與能力方面的實際狀況,依據學生志趣與特長,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同學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初中數學教師還要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與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不但學生數學的知識與能力得到提高,智慧與潛能得到開發,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初中數學教師要把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教學
初中數學內容抽象、應用廣泛,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要結合數學科目的特點,把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就需要充分了解素質教育的內容與目標,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努力探索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初中素質教育主要包含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的教育三個方面。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發展史上數學家的事跡與數學成就,同時也可以向學生介紹現在我國一些先進的數學成果,藉此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其次,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學科中所含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最后,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并最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初中數學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育的目標是學以致用,提高學生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樣也是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表現。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成一種數學的應用意識,并精心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習慣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初中數學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參加一些社會實踐,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機會,培養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的思維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
三、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所謂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總稱。數學思想是指面對數學問題時,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而數學方法則是解決問題的手段。數學思想方法同樣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基本素質。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要結合數學教學的目標,以及數學教材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設計教學目標,在數學教學中不斷給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是決定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思維活動,積極探索思維能力與數學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數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面對數學問題的時候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分析,開拓思維,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
二、努力拓寬數學情感教育的天地
從本質上講,數學是關于客觀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學,數、形、關系、可能性、數據處理等,是源于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學把握,并反過來不斷地接受客觀事實的檢驗和矯正中發展起來的。而數學過程則是在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論和方法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建構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和經驗,通過對業已形成的數學知識進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層次推進,并反作用于更為廣泛的現實,對其做出解釋和應用。首先,開展趣味性強的課外活動。如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用語言表達自己數學學習中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記下快樂、進步,得到成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或記下困難、挫折,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變得舒暢,以便調整心態,尋求克服困難的辦法。其次,設置探究性強的實踐作業。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要開展探究性學習,非常適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學習重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比如,學了“統計”知識后,我讓學生統計一下自己家庭近幾年收入與開支情況,統計班上同學家購置手機、電腦的數據,制成統計圖或統計表,與前兩年作比較,分析數據增長的原因。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從而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也就是說,我們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是希望利用數學學科的這些特點,以初中數學課為載體,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成為有用之才。
三、創設良好的情感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
首先,把多媒體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來。老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以把教學內容以PPT的形式羅列出來,突出重點和難點,同時充分利用網絡鏈接相關的數學教學視頻和動畫,通過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充分調動學生多個感官,引起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海洋中遨游,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視野。其次,老師要多提問,采取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間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老師要改變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老師可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只有直角三角形滿足勾股定理?”“怎樣證明勾股定理呢?”等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最后,適當的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數學作業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同時從作業中老師可以對學生學習知識點的情況進行掌握,并整合在課堂中及時進行反饋。
四、挖掘數學內容中豐富的情感因素
數學是源于生活的一門科學,介紹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問題,領略數學世界的神奇奧妙,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能使學生領會數學的概括、抽象、和諧、嚴謹、完美等。我在講乘方時,給學生講了奇妙的數字世界。122=144,換一下次序,212=441。同樣的數還有一串:1022=10404,2012=40401,1122=12544,2112=44521……這種蘊藏于大千世界中的“自然美”是何其的對稱和諧。在講圓的周長公式c=2πR時,告訴學生圓的周長與半徑有著異常簡潔、和諧的關系,一個傳奇的數π把它們緊緊相連。天地間有無數個圓,唯有c=2πR這個純粹的圓最精致、最完美,無怪乎人們用“圓滿”言喻十全十美。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育中采取情感教學,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日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馬建華 單位:河北樂亭縣胡家坨鎮胡家坨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