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法制教育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3 17:01: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生法制教育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學生法制教育課

篇(1)

一、中學加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有什么樣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樣的中國。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多建一座學校,就可少建一座監獄。”在逐步走上法治國家的道路上,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校中學生法律意識不足的問題,切實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2016年5月7日,山東省肥城市發生一起殺人案。警方通報稱,經初步調查,5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14歲的辛某、17歲的李某酒后將七旬老人宋某毆打致死。目前我國14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數量明顯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呈“低文化程度、低年齡”趨勢。好多少年犯甚至自稱“14歲之前要大干一場,16歲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16歲之后就要收斂點”。

1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了六類重點青少年群體的研究成果,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群體的研究表明,法制意識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64.7%在犯罪時“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調查中,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占65%;58.1%在犯罪時“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會受到處罰”;64.7%在犯罪時“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在“假如在違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項,就不會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時,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

2這些數據顯示,我國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程度不夠高,對他們的心理不夠了解,因此,關愛青少年身心健康,讓他們知法、守法勢在必行。學校要通過法制教育,使中學生認識到法制是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最重要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權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約權力的運作,防止權力的濫用。

二、中學法制教育中的“五少”現狀

我國中學教育中法制教育情況很不樂觀,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法律一無所知,法制觀念淡薄,缺少起碼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觀念,法治教育變成學校教育短板的現象并不少見。

(一)課程設置少。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八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于形式,因此,中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是有限的。

(二)考試占比少。中學教育是圍繞著高考指揮棒運轉的,而在中考和高考中,法律知識基本上都不是考試的內容。在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過分偏重于中考、高考考試科目的學習,很少能夠開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動,存在法制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三)學用結合少。絕大多數中學的法制教育課僅表現為法律知識的傳授,將法律知識的傳授和法制教育的培養等同起來,導致學生雖然學習了法律知識,但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不會運用法律來認識和指導自己的行為,法制教育的實際效果比較差。

(四)專業教師少。目前學校的專業法律老師很少,大多數上法律課的老師都由政治老師代替,他們有的可能完全不了解法律,也有的是一知半解,這樣的課程設置形同虛設。

(五)家長引導少。多數家庭都很重視孩子的智育,而缺乏對孩子的思想引導和做人的教育,導致不少青年學生在品德、心理、人格上出現不少問題。

三、大力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

(一)中學可以開設專門的法律課程。中學時期正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發展,逐漸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法律等實踐課程的缺失,使青少年面對激烈的社會矛盾沖突時,不懂得用法律指引行為。為此中學應該開設法律課程,編寫專門的法律教科書,引進專業的中學法律教師,創新法律教學模式,讓廣大青少年知法懂法。

(二)在中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重視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教育和培養。中學的思想政治課是進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生了解法律知識、養成法律意識的最佳途徑。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識、能力和道德素質,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將法律知識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要盡量多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鮮活案例,吸引學生去思考、去發現這些法律現象背后的法律道理,從而更好地提升法律教學效果。

(三)在課外活動中開展多元的法制實踐活動,推動學生學法用法。學校和家長都要高度重視中學生法律意識的養成,在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同時,必須借助社會文化力量和公共環境資源,營造全方位法制教育環境。學校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如可以通過辦黑板報、櫥窗宣傳,法律知識搶答、講講身邊的法制教育小故事等方式,生動形象地達到宣傳法律知識的目的;組織學生參觀檢察院、法院、監獄或者旁聽庭審,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法律;進行模擬法庭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法效果。

(四)指導中學生用法律引導自己的行為。法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要做到守法、用法。青少年時期是世界觀初步形成時期,情緒情感表現沖動、幼稚,很多時候在行為控制方面有所欠缺,導致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所以在通過法律知識掌握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用法律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在權利受到侵犯的時候,能夠指導他們來找尋法律的規定,從而合法合理的維權;在遇到沖突的時候,能夠對法律有所敬畏,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避免出現違法犯罪情況。通過知行合一,真正保障青少年學法守法能夠落到實處。綜上所述,青少年在中學階段,就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內容,培養知法、守法和依法辦事的觀念、習慣,為依法治國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許恩銘 單位:宿遷中學高三8班

參考文獻:

篇(2)

歸納總結就是把分散的知識通過整理變成知識串、知識塊,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脈絡清晰,便于掌握。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識可用圖表歸納總結,一張圖表就可概括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制法、用途及相關的化學反應,既直接又簡明扼要。

再如,用簡化知識點法,把過濾操作概括為:“一角、二低、三碰”;把用量筒、容量瓶、滴定管量取液體體積和操作概括為:“三點一線,保持水平”;把化學實驗室操作可原則地概括為“安全、方便”;提純物質的原則:“不增、不減、易分、復原”等等。

將知識按照一定要求歸類總結,既能使學生對概念加深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比如,容易當作純凈物的混合物;容易當作混合物的純凈物;容易當作物理變化的化學變化;容易當作化學變階級的物理變化;可生成氧氣的反應;能用于制取氫氣的反應;有水參加的反應;反應物相同、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的反應等等。

二、聯想比較

聯想比較就是當遇到某一概念(或知識)時,要想到已學過的跟它相似、相關或相反的概念(或知識),通過分析、對比,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例如,學到熱化學方程時,聯系一般化學方程式進行比較。相同點: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不同點:熱化學方程式要注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熱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量,不表示分于個數,因此,可用分數,而一般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不能用分數。化學上容易聯想的知識很多。諸如由同分異勾體聯想到同系物、同位素、同素異形體;由膠體聯想到溶液;由化合聯想到分解;由堿能腐蝕玻璃,聯想到堿溶液不能保存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里等等。正確使用聯想對比的方法,可以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不但能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容易使知識網絡化,建成便于提取和靈活運用的新的知識結構。

三、科學觀察

科學觀察是科學發現的基礎,牛頓觀察到樹上的蘋果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觀察到爐子上的水壺蓋于被水蒸氣沖起,發明了蒸汽機;……所以,要學好化學,一定要學會科學觀察,善于觀察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表,以及觀察自然界、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所謂科學觀察,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要注意觀察:要有科學觀察的強烈意識和興趣,對能夠且需要觀察的,要主動去觀察,不能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

二要善于觀察:(1)細心地觀察。例如,觀察壓強對化學平衡影響的實驗,不僅要看到當迅速推壓注射器活塞時,管內混合氣體顏色先變深又逐漸變淺,還要看到變淺后的顏色比推壓前管內顏色深。(2)對比觀察。例如,集氣瓶和廣口瓶的大小、外形都相同,但集氣瓶口上端磨砂,而廣口瓶瓶口內壁磨砂,前者便于蓋玻璃片,后者便于加蓋玻璃塞。(3)耐心觀察。有的反應速率很慢,需長時間觀察才能得到真實的結論。例如,拉瓦錫研究空氣的組成,他在曲頸甑里裝入水銀,把曲頸甑的長頸通入鐘罩里的水銀面上,用爐火加熱曲頸甑里的水銀。日夜不停地觀察了12天,終于證實空氣是由約1/5的氧氣和4/5的氮氣組成的混合物,澄清了當時化學界把空氣當作元素的模糊認識。(4)全過程觀察。例如,觀察切下的一小塊鈉放在空氣里發生的一系列變化。(5)全方位觀察。例如,觀察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既要觀察到產生耀眼的白光,又要看到上冒白煙,下掉白色粉末,還要用于承接掉下白色粉末的石棉網。(6)比較觀察如鎂在空氣中燃燒和純氧中燃燒有什么不同?等等。

三是觀察與思考相結合:思考觀察到的現象如何解釋。如乙烯制取實驗中出現反應液變黑的現象,得到有制激性氣味的氣體,這是為什么?氣體的成分有哪些?如何通過實驗驗證?

篇(3)

1.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感受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就是教學生學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練習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與指導,最終實現學習目標。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跳繩等各種體育器材,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鍛煉方法來完成教師提出的練習任務。學生敢于到教師面前表現自己,教師也不因為學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學生,而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學生,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自己更加愉悅,使之在體育課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從而樹立自尊和自信,為今后堅持體育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

2.嘗試合作學習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學習可以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小組,一起探究、練習、互幫互助、共同學習,達到鍛煉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采用游戲活動、集體性的運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行為。例如,在組織中學生跳繩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讓差的學生有榜樣。這樣既有利地提高他們的跳繩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凝聚力,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學習法的優點在于學生之間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理解、消化老師布置的任務。

3.嘗試創新性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實際上,兒童在幼年時期就常常表現出良好的創造力,他們會用積木或手里的一切東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構建自己想像中的天地。中學體育課堂是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經常給學生提供創造活動的機會。例如,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自己或集體創設一些有益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參與一些游戲規則和游戲方法創新,創編自己喜愛的舞蹈或徒手操、健美操等。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創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游戲規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景中產生。

4.嘗試探究式學習法,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探究行為是學生的一種常見表現,他們從小就愛問“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們的忽視,不愿意去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越來越少地探究這個世界。那么,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去進行探究。例如,為什么籃圈與地面的高度是3.05米,高一點行嗎?低一點行嗎?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潛在功能進行探究。例如,單杠是不是只能用來發展力量,滾翻究竟應該翻得快些還是慢些,滾翻運動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

5.嘗試評價式學習法,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通過評價活動,能讓學生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韻律體操時,學生分別出列演出,請學生當評委,讓學生說出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在哪里,讓學生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在整個評價活動中,不僅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而更加注意評價學習過程。例如,當一名學生的動作沒得到其他學生的肯定時,我會說:“某某同學的動作做得也不錯,如果多練幾遍他一定會做得更好。”因此,給學生機會,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互相評價。這種評價一方面可能使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還能加深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內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自我期待,提高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

二、教師的學法指導

1.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學法指導。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必須從體育教育的任務出發,指導學生掌握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2.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學法指導。學生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這些特點直接影響著學法指導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認識在不斷發展,知識經驗在不斷積累,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有不同的體育學習方法。學法指導的選擇與安排應以指導學生全面鍛煉為主,以利于促進學生機能、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

3.結合學段的體育特點進行學法指導。在不同學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比例,也在不斷變化。學法指導應根據不同學段的教學特點,選擇相應的方法。例如,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教的成份較大,許多教材都要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才能完成,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觀察法與模仿、練習法為主。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所提高,此時可指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和理解、思維學習為主。在中學階段,學生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指導學生以自主練習、創造學習為主。

篇(4)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又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把這兩句俗語運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同樣適合。所以,假如我們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好課堂導入的話,對于教學的順利開展,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因為風格各樣的課堂導入,能營造輕松、活潑、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并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給學生制造懸念,引其思索。在這種課堂情境下開展教學,無疑是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雙方的距離拉近了,感情融洽了,氣氛也就輕松自然了,教者心情愉快,誨人不倦,學者配合默契、如饑似渴,使教學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

一、即興問候法

即興問候法實施起來簡單、方便、隨意。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遠流長、輝煌燦爛,在這個有著厚重積淀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家喻戶曉、舉國同慶而且文化色彩濃厚的節日,比如萬家團圓、普天同慶的春節,同吃月餅同賞月的中秋節……教師如能利用好這些節日,適當在節日前后的課堂中,對學生來一些即興問候,了解他們在節日期間的心情、活動、經歷,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令學生親身感受到師長的關心、問候之余,調動他們的情緒,活躍他們的思維,從而更加熱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另外,也可以講習各個節日的起源、來歷、相關軼事和典故。

二、故事引入法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欲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本是人類的天性。所以,作為語文這一課程,教師應該獨具慧眼,善于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比如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不妨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也可叫學生講述),講述之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再配以一些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動作、表情),方能做到聲情并茂,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向心力。在《我的空中樓閣》一文的講述中,筆者首先講解“空中樓閣”這一成語的意思,然后話鋒一轉,詢問學生知不知道這一成語的來源?學生集體回答:“不知道。”然后睜大好奇的雙眼,全神貫注等著筆者的下一句話。這時,筆者便說這個成語其實最早是來源于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從前有一個愚蠢的富人,看到別人蓋了一幢漂亮的三層樓……”,筆者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娓娓道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聚精會神。講畢,他們都異口同聲:“哦,原來如此!”類似這樣的故事在課文中還可找到不少。當然,最好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如果所講之事家喻戶曉、人所共知,則如同“炒冷飯”,效果肯定不妙。此外,故事應該簡潔生動,不能拖泥帶水,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于一爐,這樣才能對青年學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使以下的課堂教學順利地完成。

三、演繹歌曲法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其藝術感染力強,人們都喜歡唱歌,或低吟淺唱,或放聲高歌,而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往往能帶給人極大的審美享受。所以,在語文“課堂導入”中若能結合課文內容,偶爾穿插些音樂,來點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聲,不失為富有創意的舉動,而學生對此也普遍興趣盎然,未聽其曲,先就陶醉其中了,特別是習慣了傳統的“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方法的學生,用歌曲的形式導入,更能令其始料不及,大感意外,頗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的講授中,筆者首先問學生:“老師想先為大家唱一段以宋詞作為歌詞的歌曲,大家歡迎嗎?”學生不約而同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連連叫好。筆者緊接著再問一句:“欣賞完這首歌的上闋后,大家要回答這首詞的作者,包括說出他的名、字、號。他有哪些作品(可舉例)?他是哪個朝代的人?”這樣,就把要考核學生的問題貫穿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結果,待筆者唱罷由坡作詞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上闋后,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跟唱,并且熱情似火,爭先恐后地回答剛才所提出的問題。看來,以歌曲開頭,可謂妙趣橫生,其樂無窮,而且具有簡單易行、收效顯著的特點。

四、提問搶答法

篇(5)

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培養中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中學教育中實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課堂教學是實施中學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這與中學各科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和思想品格熏陶的主要途徑。那么,法制教育在化學教學中將如何滲透,是當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課題之一。針對這一課題,我們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一、在化學教學中提高自身法律素質

1、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受教師的影響最大,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師都應把《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列為必學內容,并深刻認識到不懂法律,不依法執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師。此外,教師還應具有多元化的知識,不只是學習業務知識,還要不斷加強教育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的培訓與學習,注重自身良好素質的形成,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法制修養和法律素質。2、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學中,要戒有粗俗的語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風,經常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教態。當學生有缺點錯誤時應采取說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實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誘,啟發自覺。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在表揚和鼓勵的同時,指出他們的不足,肯定他們的成績,以便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3、教師的教育作用關鍵取決于對學生的態度。在教育學生時要做到:誠心、熱心、關心、耐心和愛心。不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不體罰學生。教學中注意使用術語和文明語言。法制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教師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調查研究,講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化學教學之中,在新課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二、在化學實驗中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好化學的最佳途徑,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實驗課作進行法制教育,利用每一次實驗機會進行正確的引導,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如:演示濃硫酸腐蝕性實驗,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濃硫酸毀容致殘的惡性事件的多張圖片,緊接著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刑法》等法律知識。又如,在做粉塵爆炸實驗時,學生可以感受到,爆炸不僅是發生在可燃性氣體、液體,而且易于燃燒的粉塵也能引起爆炸。教師可以從生活中一些引發爆炸的實例,如礦井發生爆炸、面粉廠發生爆炸等,引導學生學習國家《易燃易爆物的管理規定》等法規知識。

三、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

篇(6)

結論三 法制教育資源較為豐富,自編教材、法制宣傳片成為法制教育的主要依據;教育途徑和形式趨于多樣,學生最喜歡的教育形式是可參與的活動

結論四 教師教學形式較為靈活,基本能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的喜好進行合理設計,注意用自然融入的方式進行教育

結論五 學校法制教育師資配備情況亟待改善,近一半被調查者沒有接受過法制教育的專門培訓,教師對接受培訓的需求表現不一

結論六 學生對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認可程度高,學習積極性較高,最大需求為“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與“來自學校教育”相比,學生對網絡的需求程度更高

結論七 家庭、學校、社會合作開展法制教育的意識基本形成,但社會和家庭參與的程度仍待加強

2007年,教育部聯合等五部委共同出臺了《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2009年初,上海市教衛黨委聯合市教委等五部門共同出臺了《關于本市貫徹實施〈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的若干意見》。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深入、扎實、有效地推進中小學法制教育實施,了解學校實施情況,為市級層面制定政策提供決策依據,課題組受上海市教衛黨委法宣處等部門委托,于2009年9―12月在浦東新區部分學校開展了本項課題研究。

一、調查說明

本項調查主要采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抽取辦學條件相對較好、一般和較差的小學各8所,初中、高中各4所,共48所。學生問卷每所學校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一個教學班,每班隨機抽取5名學生。實際發放小學生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80份;實際發放中學生問卷740份,回收有效問卷356份。

教師問卷每個學校分管校領導、負責德育的中層干部和年級組長及部分班主任參與,實際發放問卷580份,回收有效問卷499份。

家長問卷每個樣本班級抽取10位家長,實際發放問卷2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55份。

二、調查目的與內容

1.通過對德育干部、教師、學生、家長等的抽樣調查,了解他們對當前法制教育實施現狀的看法,從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有效推進法制教育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方式和途徑。

2.基于以上目的,本次調查主要圍繞法制教育實施的核心要素展開,即課時、實施渠道(學科教學融入、專題教育、活動和校外教育)、教材、師資、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育效果評價等方面。

三、調查結論

(一)學校法制教育效果好,對學生有幫助

1.大多數學生喜歡老師講法律方面的內容。其中84.3%的學生表示“很喜歡”或“有點喜歡”。88.1%的教師認為學生對參加法制教育活動持“歡迎”態度。

2.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的法制教育對自己成長有幫助。其中有98.3%的小學生和95.4%的中學生認為“幫助很大”或“有幫助”。中小學各有94.4%的學生認為在學校所學的法律知識能幫助解決碰到的問題。

3.大多數教師認為當前青少年的法律素養好,并認為這是學校教育的結果。82.7%的教師對當前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持“非常認同”或“基本認同”的態度。當追問教師為什么認為當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很好或較好時,88%的教師將其歸因為教育系統到位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學校法制教育基本做到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專題教育、課外活動為輔助手段

1.語文、政治等課程成為法制教育的最主要陣地。只有近6%的教師認為自己沒有在課堂上進行過法制教育。學生問卷顯示幾乎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會涉及到法制教育內容,92.5%的中學生和84.7%的小學生認為政治課教師會主動講授法制知識,40.8%的中學生和76.2%的小學生認為語文課進行了法制教育。值得關注的是,從開放題答案看出,中學的心理課和小學的信息課,較好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

2.專題教育、法制教育活動基本能按規定進行,部分學校還額外增加了特色活動;從學段看,小學階段的落實情況好于中學階段;從學校活動安排看,高年級安排特色活動較多。有80%的小學生認為自己的學校有專門的法制教育課,且有90.4%的小學生表示“老師按課表上課”;有38.5%的中學生認為有專門的法制教育課,有60.4%的中學生認為學校僅根據固定的節日、紀念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班會成為法制教育的重要平臺。在回答老師會在哪些課上講到法制教育內容時,很多學生填寫了“班會”,說明班主任普遍能利用班會進行法制教育。

(三)法制教育資源較為豐富,自編教材、法制宣傳片成為法制教育的主要依據;教育途徑和形式趨于多樣,學生最喜歡的教育形式是可參與的活動

1.多數學校有專門的法制教育教材,主要以區統一編制為主,學校自編為輔,半數以上教師認為他們使用的教材很好;小學階段有專門教材的多于中學。多數教師認為學校重視法制教育教材的建設。82.6%的小學生反映學校有專門的法制教育教材;中學生反映沒有教材的達52.7%,尤其是畢業年級。這與中學階段學生反映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課的情況一致性較高。

教師選擇教材屬于新區統一編制的居多,占45.9%;其次是學校教師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占33%。剩余21.1%的學校用的是正式出版的教材。半數以上教師認為他們使用的教材很好。

2.很多學校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最常用的方式是組織學生觀看法制宣傳片,這種方式被小學生接受程度高,中學生較為喜歡的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獲得教育。

教師認為,組織學生觀看法制宣傳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在節日紀念日進行法制教育是最有效果的三種法制教育形式。對問題“你學習法律的目的”,小學生的選擇集中于知識的獲得,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70.9%)多于“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60.2%)。而中學生選擇“作為自我保護的手段”(52.1%)的比例則多于“豐富知識,提高修養”(43.4%)。

(四)教師教學形式較為靈活,基本能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的喜好進行合理設計,注意用自然融入的方式進行教育

1.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形式多樣,與學生的認可程度基本一致。對問題“老師上法制課時通常采用的授課形式”,老師和學生選擇最多的是“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其次是“講課時穿插一些生活實例”,再次為“教師組織學生演講、辯論、討論案例”。而選擇“照著教學材料讀”的非常少。

對問題“對你幫助最大的法制教育課的授課形式”,中小學生的選擇都集中為“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2.進一步檢驗“照著教學材料讀”可以看出,這種形式雖然并不受到學生的喜歡,但在實際中仍存在于部分教師教學之中,需引起關注。

3.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較為認可“自然融入”的方式,與學科教學內容聯系性強的學科教師更認可這種方式,一些老師“不敢融入”的傾向值得關注。

2/3的教師表示通常在講解與法律知識點相關的內容時自然而然地融入法律教育,近1/3的教師表示是在講解完學科知識點后再增加一些法律知識點。6%的老師表示從來沒有在課堂上講過法制教育內容。

不同學科的教師在對到底要不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法制教育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其中社會、語文、音樂、體育、生物、政治、化學、地理等學科教師選擇“自然融入”的最多,尤其是思品教師,100%選擇“自然融入”。而歷史、物理、英語等學科,教師選擇“自然融入”的非常少。

不選擇“自然融入”的教師認為“太牽強”、“教學時間有限、考試壓力大”、“自己也不懂,怕誤導學生”。

(五)學校法制教育師資配備情況亟待改善,近一半被調查者沒有接受過法制教育的專門培訓,教師對接受培訓的需求表現不一

1.近2/3的教師表示學校聘任了法制教育專、兼職教師。1/3強的學校還沒有配備法制教育專、兼職教師。

2.半數以上的教師表示接受過教育部門組織的法制教育基本知識和必備能力的培訓,其中以語數外教師為主,其他學科的教師參加此類培訓較少。

3.教師對接受法制教育基本知識和必備能力培訓的需求差異較大,中層干部、小學教師相對迫切。在需求程度上,不同學段的教師在法制知識培訓方面的需求呈現顯著的差異性。其中小學教師在這方面的需求較多,而中學教師需求較少。不同職位教師的需求也存在顯著的差異,中層以上干部需求較多,普通教師“無所謂”態度的居多;在對培訓部門的選擇上,教師最希望獲得的是由司法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教育培訓機構等部門聯合組織的培訓,其次是司法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最不愿意接受的是教育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僅占12.5%)。

(六)學生對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認可程度高,學習積極性較高,最大需求為“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與“來自學校教育”相比,學生對網絡的需求程度更高

對問題“你最希望了解的法律知識”,70.9%的小學生和61.1%的中學生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此外,中學生較為關注的是與社會關系密切的知識,如“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間關系的知識”等,小學生更加關注與他們作為未成年人相關的權利義務知識。

對問題“如果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你會通過哪些途徑尋求幫助”時,被選擇最多的是“上網查信息”,其次依次是“詢問父母或者其他人”、“詢問老師或其他人”、“查閱書籍報刊”、“撥打咨詢電話”,同時也有一定比例的學生選擇“詢問同齡人”。

(七)家庭、學校、社會合作開展法制教育的意識基本形成,但社會和家庭參與的程度仍待加強

1.大多數學校落實了法制副校長(輔導員)配置,但有待更好發揮作用。

多數學校善于利用各種法制專業人員的力量開展法制教育。73.2%的教師表示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且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副校長來自公安部門,認為這些副校長(輔導員)能定期或不定期來學校作法制報告或是幫助學校進行綜合治理。但有近1/4的教師不知道學校是否有法制副校長(輔導員),或不知道學校的法制副校長(輔導員)來自哪個單位,不知道他們在學校里做過什么工作。

2.學生家長普遍意識到孩子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生活中能進行法制教育,但學生在家庭中得到的法制教育十分有限。

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道德品質養成最為重要,普遍認為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非常必要,對參與學校法制教育的積極性較高。但在影響孩子的方式選擇上,家長有意識地通過專業知識教育的力度不夠,更多表示通過電視等方式使孩子順其自然獲得教育。被調查家庭訂閱了法制報刊雜志的僅18.9%;家里平時經常收看法制類型節目的僅6.9%;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經常與孩子一同討論社會中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的僅39.7%。來自教師的調查也顯示,認為家長有較強法制意識的僅有16.5%。

調查顯示,家長的學歷與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呈正相關。

3.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建設不容樂觀,有待加強宣傳,充分利用。

對問題“學校是否設有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學生和教師明確回答“有”的均不到半數 ,其余為“不知道”。在有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的學校, 80.3%的教師認為“學校能經常利用校外法制教育基地開展活動”。學生認為“能經常組織活動”的比例卻較低(中學生14.1%,小學生29.4%)。

調查顯示,不同職位的教師,對學校是否有法制教育基地的了解程度不同,并且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其中校長、中層干部表示不知道的非常少,而普通教師表示不知道的卻很多。

四、調查建議

(一)保證法制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的課時(尤其是畢業年級),提高法制教育在學校的落實程度

1.要切實將法制教育納入到學校總體教學計劃之中

《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學校除學科課程所占課時外,每學年要根據法制教育的要求和實際情況,結合學校課程實際,安排合理的課時用于法制專題教育活動,法制專題教育的時間納入學校總體教學計劃,確保課時,保證質量。但是,正如調查結果所顯示的那樣,還有數量較大的中小學沒有開設法制教育課,有8.3%的被調查小學生和7.6%的被調查中學生表示學校從來沒有開展過法制教育活動。因此,保證法制教育時間是落實法制教育的基本前提。

2.要強調畢業年級法制教育的貫徹落實

調查表明,畢業年級的法制教育開展不如非畢業年級。從社會發展、學生成長的需要看,知識的單向度習得遠不如學生品質和素質的養成對他的成長影響深遠,因此,決不可因為學生考試的壓力而忽視對學生成長有重要影響的法制教育的落實。

3.區域層面應建立監管機制以確保法制教育工作的落實

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督導檢查、校長年終績效考核、法制教育條線工作考核等方式加強監督管理,注意樹典型校,抓薄弱校,促進區域法制教育工作整體水平提高。

(二)加強法制教育課程資源建設,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

1.提高對法制教育資源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法制教育課程資源是開展好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符合學生需求和認知特點的法制教育課程資源,對于開展好學校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律知識和能力至關重要。

2.區域層面組織人員加強配套教材開發

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得力人員,參與法制教育材料的選擇、修訂與完善,本著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原則,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具有較高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和可讀性的法制教育材料。

3.加強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建設和利用

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業務指導單位和公安、司法等部門合作,集中開發一批有基礎、有意愿、有資源的校外法制教育基地,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形成長期利用、持續發展、發揮作用的合作互動關系,促進法制教育形式和內容的豐富,為學生學法、守法、用法創設更好的條件。

4.加強對法制教育網校的開發和利用

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發揮法制教育的影響和作用。調查顯示,學生有法律援助需要時,首先想到的尋求幫助的主體是網絡。因此,加強網絡中法制教育相關內容的建設應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為此,有關方面要加強對專業網站的建設和維護。

進一步提升已建的法制網校在教師和學生中的影響力。調查顯示,大多數教師知曉并使用浦東的法制網校,網校在小學教師和學生中認可程度較高,中學稍差,一些欄目不甚受歡迎。因此網站管理者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需求的調研,使欄目更符合他們的需要,尤其要不斷提高欄目對中學教師和學生的吸引力,提高網站的綜合使用效益。

(三)在學科教學中加強法制教育,實現法制教育的“滴灌”功能

1.加強認識,重視法制教育在學科課程中的融入

學校教學以學科課程為主,有課時、師資、教材的保證,這使得教學效果也有了較好的保證。因此,法制教育的有效落實,不僅需要在專題教育、活動課中進行,更需要在常規課程中落實。調查顯示,目前教師對學科教學中融入法制教育的認識尚有差距,因此,提高教師對法制教育在常規課程中融入重要性、可行性的認識,應成為當前法制教育落實的重點。

2.組織專業人員開展“學科融入”研究,編寫相關指南,實施培訓

由于法制教育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果缺乏對法律及教師任教學科本身與相關法律關系的深入研究,教師很難做到“有機融入”。有關部門或學校應認真開展關于在不同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入法制教育的研究,幫助教師理解及掌握融入什么、如何融入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培訓中,尤其要關注薄弱學校教師和薄弱學科教師的培訓,只有這部分教師的認識上去了,法制教育的效果才能普惠到每一個學生。為此,建議組織專題性、系列化的培訓,培訓過程中既要注意對知識點本身的講解,更要注意對知識點落實方法的訓練,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指導。

(四)充分調動包括法制副校長(輔導員)、校外實踐基地及家長等社會力量,提高法制教育的參與性和實踐性

1.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輔導員)的作用

法制副校長(輔導員)的設置并非形式,而是舉全社會之力加強法制教育的重要舉措。因此學校必須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輔導員)的作用,除了定期開展作報告等活動之外,還要建立溝通平臺,讓法制副校長(輔導員)走進教師和學生,開展深度交流,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學校法制教育質量的提高。

2.加強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建設,給學生提供法制實踐機會

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建設要重點抓好以下環節。一是把握學校的真實需求,提出法制教育校外基地建設的意向性計劃;二是挖掘區域內可利用場所資源,動員相關單位向學校開放;三是制定運作辦法,學校應與基地單位協商,制定基地活動實施方案。只有這些問題落到實處,法制教育校外基地的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篇(7)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抓好在校學生法制教育,使他們從小就學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樹立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意識,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教育強縣的順利實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后繼的重大問題,是關系到培養什么樣接班人的重大問題。

因此,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重要任務,我們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興國、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教育強縣的宏偉目標,從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出發,在總結以前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納入重要工作的議事日程,做好總體規劃和分年度計劃,合理安排教育內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終不斷線,抓緊抓好,精心組織實施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定期研究、檢查,針對工作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點,普遍開展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我校緊密結合全縣“四五”普法近期目標,把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擺上重要位置,突出“三個”重點,提出“六項要求”,全方位展開工作。

“三個重點”。一是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縣有關加強法制建設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規劃要求,以開展法制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增強青少年法制意識為重點,積極主動的密切配合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公檢法司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見》的主要內容,深入開展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二是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學生在校期間懂得并掌握公民應知必會的基本法律常識。 以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關法律基本知識為基礎,充分利用“四五”普法專用的《中學生法制教育讀本》等普法教材,重點普及《憲法》、《國旗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刑法》,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娛樂場所管理條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交通法規、治安條例、禁毒(煙)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法規等與青少年學生生活、成長密切相的關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同時,經常開展《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禮儀常規》的行為教育。三是系統內行政干部、教師,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學法,不斷增強法制觀念,著力實現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轉變,深入學習、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做到靈活自如的學法、用法、教法,自覺維護法制的統一與權威。

“六項要求”。一是各校必須將法制教育課程納入德育教學和必修課計劃,每周必須安排一課時法律專門課,挑選具備較高法律意識和自律品質、有較扎實和較全面的法律知識的教師任課,為確保教材的嚴肅性、準確性、針對性,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盡可能征訂由教育部負責組織編寫的普法專用教材《小學生法制教育讀本》、《中學生法制教育讀本》,真正做到教學有計劃、學習有教材、課時有保證、任課有教師。二是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準以思想品德課、政治課取代法律專門課,在相關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設。依托課外活動基地開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加強指導與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認真制定并實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計劃,落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過制定各種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實行工作責任制目標管理,圍繞普法、教法、執法、用法、法律監督、法律服務等環節逐步實現;依法治教,保證學校有一個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切實把學校工作納入法治管理軌道;加強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落實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各項措施,主動協調有關部門整治學校周邊環境,深入開展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活動,切實保證師生有一個和諧、安全、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五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法制課教師進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法制課教師的授課水平。“四五”普法期間我們力爭將所有法制課, 思想品德課老師輪訓一遍。同時,高度重視整個教師隊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廣大教職員工認真學習憲法、基本法律知識及教育專業法,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成為學生的榜樣,除學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師還應結合教學進行相關的輔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為廣大教師培訓、進修或繼續教育的必修課和考核的主要內容,要使全體教師在學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六是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實施了“一校一個法律明白人計劃”。各校從實際需求出發,從政法機關聘請政治覺悟高、有責任感、業務精、宣講能力強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長和“法律明白人”,協助學校開展法制教育和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共3頁,當前第1頁1

三、注重方法,講求實效

學校肩負深入開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重任,開展工作牽涉面廣,難度大。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注重方法,務實求效。一是在思想上實現了三個轉變:轉變重智輕德的錯誤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轉變法制教育是軟任務,可輕可重的觀念,樹立培養“四有”新人的新觀念;轉變只重視學校教育,忽略家庭、社會教育的觀念,樹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觀念。二是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身心特點進行施教。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進行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以及安全自護教育,逐步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培養他們的愛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環境保護意識、自我防范意識,以及分辨是

非的能力,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品德;初中重在培養和幫助學生樹立自覺遵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為習慣和意識,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以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教育,注意禁煙和拒毒工作的落實;三是在鞏固課堂教學主渠道、提高法制課質量的基礎上,積極開辟多樣化的第二課堂,增強學習教育效果。以互動教育為形式,組織青少年開展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互動式法律學習活動。通過講法律故事,舉辦法律討論會、安全分析會、法律知識競賽等主題活動,調動青少年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幫助青少年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掌握基本法律常識;結合團隊工作開展青少年文明創建活動、“青少年遠離”活動;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宣傳基地,定期開展法律咨詢,為青少年解答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在開展課堂法制課教學的同時,觀看法制電影、舉辦專題法制講座(報告)、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征文、演講比賽、法制宣傳板報、法制圖片展覽、密切配合新聞媒體的法制專欄、專題、講座等節目及法制宣傳日、宣傳周等多種載體營造濃厚的法制宣傳氛圍,使廣大青少年學生感受形象生動、潛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堅持學法用法的一致性,以法制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縣進程,避免學法不用法、宣傳教育與實踐脫節的傾向,將法制宣傳教育融入輕松、愉快的課外活動中,寓教于樂,既鞏固了課堂教學成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學法積極性。以體驗教育為形式,開展多種類型的法律實踐活動。抓好在校青少年以課堂教育為主的法制教育的同時,組織青少年積極參與法律實踐,通過到少年法庭、律師事務所、看守所、勞教所等單位觀摩體驗,聽犯罪、犯錯青少年現身說法,組織青少年開展模擬法庭、情景訓練等活動,讓學生扮演有關角色,從中學習掌握有關法律知識,幫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觀念入心入腦。以親子雙向教育為形式,開展潛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動。密切家校聯系,注意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銜接,三方面相互補充,使青少年從多個方面接受法制觀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廣大教師尊重學生家長,主動與家長聯系,動員家長參與到法律學習教育中來,深入社會,積極向家長宣傳教育法規和科學的教育思想及方法,通過以家庭為單位,圍繞法律與文化、法律與道德、法律與社會,舉辦重大法律知識講座、組織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動,使父母與子女共同建立法律信念,從內心的深層次自覺接受法律,樹立法律信仰,促進整個家庭法律素質的提高。四是注意處理好四方面的關系。①處理好法律條文知識性學習與學生法制觀念培養的關系。通過“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修養”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懂得一個合格公民,決不是僅僅守法就滿足了,還要不斷進行道德修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科學人生觀的培養,促使遵紀守法、不斷增強法律意識逐漸成為各中小學生的自覺行為。②處理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每學期利用年段召開家長會,交流家庭教育經驗,匯報學校工作,向家長發放諸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講話》、《不要沉湎于網吧》、《成功家教啟示錄》、《失敗家庭警示錄》等宣傳材料,具體指導家長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和法制教育,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③處理好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關系。在有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不斷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凈化,創建良好的校園周邊教育環境,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校外環境;聘請輔導員,聯系關工委,請他們經常關心學生的校外表現,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是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工作,加大對電子游戲場所和不法網吧的整治力度,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④處理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各校針對問題學生特別是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幫助教育工作,使他們能夠得到學校、班集體和師生的關懷,引導他們及時糾正缺點和改正不良的行為傾向;加強學校德育、法制工作的難點在于轉化差生,因此,我們把防差轉差工作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發動全體教師配合家庭參與,動員社會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普法教育與防差轉差相結合,有效防止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五是開展經常性的法律咨詢。各校邀請政法系統的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和其他專業人員,定期到學校開展法律咨詢活動,為青少年解答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建立固定的專家咨詢隊伍,對青少年經常面臨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咨詢過程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和傾向性的問題,及時總結。通過法律工作者應用法律武器,為權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時提供法律幫助和法律援助,嚴厲打擊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學校在常規教育的同時,進行法制教育模式的研究,努力拓寬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探索新路子,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共3頁,當前第2頁2

四、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一是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組織、辦事機構,并把這項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議程,要求各部門“年度有計劃、季度有小結、每半年有動態分析、年終有總結”。二是層層簽訂落實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責任書,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具體措施,明確職責,完善各項制度,實行目標管理,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體制。三是學校有計劃地對各班級的法制教育、普法責任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監督,開拓思路、創新思維,隨時發現差距找出薄弱環節,對責任制推行不力,沒有完成責任制目標的,予以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將考核評議結果與目標管理、評優、年度考核獎懲掛上鉤,加強對學校行政干部、教職工學法用法情況的考核,把干部群眾的學法用法情況與任用、獎懲掛鉤;從責任目標完成得好、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中發掘典型,予以表彰獎勵,總結推廣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四是把督學、督政和督法結合起來,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監督檢查。設立民主評議行風投訴信箱及投訴電話,直接受理社會各界對學校法制教育效能問題的投訴,并認真處理來電、來信和來訪。

幾年來,在在上級行政的正確領導,在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我校法制教育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 一是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過去,部分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有較大的局限性,認為法離他們很遠,法律主要是管那些犯罪分子

篇(8)

長期以來,中學政治課教學一直沿襲“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因此雖然教師講課精疲力竭,但收效甚微。如何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愿學、會學、樂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一直是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為什么要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目的、意志與興趣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治課教學之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素質教育強調啟發式教學,要求老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如何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1.激發興趣

(1)導入激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教師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之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如在講《學會拒絕不良誘惑》時,我這樣導入:“‘伊甸園’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聽過。在這個故事中,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原來住在美麗的伊甸園中,但因為受到蛇的誘惑,偷吃園中的禁果,惹怒了上帝,因而被趕出伊甸園。而那條原本長腳的蛇也因為誘惑了亞當和夏娃,被上帝懲罰終生只能以肚皮貼著地面行走,因而它失去了腳。這個故事說明人應該學會拒絕不良誘惑。”這里通過學生熟悉的故事吸引其興趣和注意力,并能迅速引入課題。

(2)表演激趣。表演是許多學生感興趣的事。在教學過程中,把易于角色扮演,表演難度不大的課由學生自主改編成課本劇,自導自演,使之在無限的興趣之中掌握教學內容。如在上《感悟青春》一課前,我讓學生根據有關情節準備小品表演《最近有點煩》,這一設置貼近學生生活中真實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由人及己,從而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之產生共鳴。

(3)競賽激趣。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比賽的形式來活躍氣氛,增加興趣。如在講《自我新形象》時,我先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活動小組,讓同學們在小組中設計新的自我,然后由各小組推薦幾位同學在全班作自我設計演說,看誰能說出最有新意、最有個性的自我。這種方法,讓學生踴躍發言,積極參與,使課堂充滿活力,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2.營造氣氛

(1)民主氣氛。學生的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作風必須民主,課堂氛圍也要寬松自由,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自己讀書、尋找答案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讀有所創。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同學生一起討論,對于學生的見解應當認真聽取,無論是否言之有理,只要有思想火花,哪怕只是一點,就應給予肯定和表揚。

(2)討論氣氛。政治課上多進行討論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學生在熱烈的討論中積極思考,相互啟發,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學生討論,并適時給予幫助,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那么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信息的交流中,就會不斷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產生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實踐證明,討論是優化政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

3.激勵措施

(1)鼓勵質疑。一名優秀的政治課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并創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的情境,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地思考,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特別是不同于教師和教材的見解,改變學生總是跟著教師和教材轉,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定勢,發展求異的思維。

(2)激勵表揚。激勵教育的實質,就是激發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及時正確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表揚,例如“你太棒了”、“說得真好”、“太精彩了”等。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信心增強了,積極性也隨之被調動起來了。一次表揚勝過千次批評,特別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更應注意設計一些淺顯的題目,讓他們回答,只要其能回答出來,就立即給予表揚、鼓勵。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就會更濃厚。

(3)享受成功。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發現的歡樂,是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方面。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方法是“發現”,或者是探索。他指出:“發現不限于尋求人類未知曉的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法”的基本點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創造能力。在運用發現法進行政治課教學、分析問題時,不是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盡力引導學生探索分析理解問題的途徑,也就是說中學的政治課教學過程就是盡力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的“發現成果”作恰當評價,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享受發現的快樂,從而激發其強烈參與的過程。

三、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應重視的問題

1.確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

首先,轉變觀念,確立學生主體觀。要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學生觀上的一個重要轉變是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理解所教的內容之外,還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師生關系,并把這種關系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這是對原有教學理念的重大突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其次,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師知識的更新和優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要上好政治課,教師不但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廣博的其它領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時代,教師知識結構發展的重點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轉移到了學科教法知識的應用上來,轉移到了研究學生的學法上來。客觀上,它要求政治課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完善教學藝術,提高育人能力。

再次,以情育人。很難想象一個感情麻木、對任何事情都無動于衷的老師在課堂上能充滿激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的情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也是學生思維的激活劑。教師應該用豐富的感情、飛揚的激情感染學生,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首先充滿熱情與激情,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最后,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承認不同學生知識、智力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性,允許學生參與程度的不同,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愛學困生,創設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優勢。如在提問上,可設計一些相對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也可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長,讓他們有機會動手動口,以展示他們的才華。例如有的學生擅長朗讀,那么就可以讓他多誦讀;有的學生擅長表演,可以讓他參加課本劇的表演……

總之,盡量挖掘學生的長處,多給他們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2.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當代的中學生表現欲非常強烈,非常渴望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認同,凡是具有自我肯定性質的工作都樂于去做。因此,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就要創設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得到他人的認可。

篇(9)

中學生法制觀后感1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由于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特意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對于我們來說真可謂是意義重大。

這堂法制教育課里面講了很多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真實案例,圍繞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開論述,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連,自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關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搶,壞事做經…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很容易導致心靈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如果接受不了,就會懷恨在心,便處心積累想謀害老師。罪惡,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一些不經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會成為罪惡的“獵物”。

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就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就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

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于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很多。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武裝自己,保護自己,才能讓自己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中學生法制觀后感2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法制教育對于種子是陽光,對于樹林是水,對于稻田是肥料……而對于我們小學生,是走到的殿堂的梯子。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游戲機;它教會我們不吸煙;它教會我們不喝酒;它教會我們不打人;它教會我們不小偷小摸。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學校組織了法制講座活動,我受益匪淺。

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周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5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吸毒、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

犯罪嫌疑人劉某(男,16歲,湖北省仙桃人),_____年10月20日凌晨2時許,伙同夏某、陳某、黃某等人經過事先預謀,由陳某攜帶一把西瓜刀,四人竄至廈門湖里某處的路面,尋找作案目標,準備實施搶劫時,被治安巡邏隊發現,當場抓獲。劉某鋃鐺入獄。

聽了這次講座,我深刻地明白了不能沖動、不能不懂法、更不能不守法。我國每年有15萬左右18歲以下的少年犯罪,不知把多少花季少年送進了少管所、工讀學校,或許有人認為,反正未成年人犯了法會從輕處罰而無所謂,但是可曾想到這會使多少父母悲痛欲絕,給多少家庭蒙上了陰影,有的簡直是對家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呀!我們這個年齡段是最危險的年齡段,易違紀、易上當受騙、易掉以輕心等,若不嚴格要求自己,學會保護自己,則易造成違法甚至終身遺憾的犯罪行為現在青少年犯罪率明顯升高,就是由于我們遇事不冷靜,心靈不成熟,判斷能力弱,防范意識不強,紀律觀念淡薄等造成的。

我們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戰斗。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中學生法制觀后感3這天,我和全校師生一齊觀看了《法制教育》片,里面介紹了一些青少年兒童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良好的教育和染上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觸,也頗受教育。

首先是缺少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由于一些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或父母離婚了,不能關心照顧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自由地學習生活。他們就會在放學后不回家或者不做作業、貪玩。這樣漸漸地遠離了學校和家庭的管教,過早地走上社會。

其次,就是染上了不良的行為民習慣。這些孩子在學校里面不遵守紀律,上課調皮搗蛋,課后打罵其他同學,甚至欺負小同學。他們不愛學習,沉溺于網絡游戲。就像片中講到的為了籌齊上網的費用,他們敢于拿出鋒利的刀子去搶劫他人,給他人和社會造成危害。

他們用自我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于完美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完美與自由的我們。要從小樹立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學校里,做一個好學生,家庭里,做一個好子女,社會上,做一個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自內心的悔恨和領悟。他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甚至能夠產生心靈的震撼。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期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法律就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矩”。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的作用顯得愈來愈重要,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也愈來愈密切。作為21世紀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們,學習、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是實現新世紀宏偉藍圖、振興中華的需要,也是維護人類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需要。

所以要使人生走得輝煌燦爛就務必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為一時的沖動而做犯法的事情令自我悔恨終生!自毀前程!

在那里,我要真誠的呼吁每一個人,不要讓自我悔恨終生、自毀前程!從此刻起,我們每個人都就應給自我的人生填上輝煌的一筆——學法知法懂法,讓自我的人生更亮麗、更成功、更輝煌!

中學生法制觀后感4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法制社會,我們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五彩繽紛、充滿樂趣的世界里,這都歸功于法治。許多人對法治的概念十分清晰,但也有人對他很模糊,覺得它距離我們太遙遠。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法制健全的國家。法制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他不是一個詞語,而是一種對我們人生有幫助的“武器”。它如此真實與我們形影不離;他如此威嚴,在他面前人人平等;他如此和藹,總是幫助弱勢群體;他又是如此神圣不可侵犯,不容許一點點的褻瀆……

我曾經聽過一個關于法制的故事。十六歲的小興是一名中學生,幸福的生活,花一樣的年華,人生美好的未來在等待著他。可是自打接觸網絡游戲之后,整個人就像丟了魂魄似的,經常往網吧里鉆。從此,他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不僅放棄了學業,還打著上學的幌子,把學費給了網吧。可是,這些錢哪里夠填補網吧的無底洞,于是,他不斷變著方法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費用。最后走投無路,竟然拿了一把水果刀去打劫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二十元零花錢。結果,他被少年法庭判處有期徒刑,緩期執行。多么讓人痛心疾首!

有很多青少年會覺得自己還未成年,犯了錯,家長老師,社會國家會選擇原諒,最多教育教育。殊不知,觸犯了法律,一樣要受到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誰,都必須知法、懂法、守法,不要誤入歧途,否則悔恨不已。也讓我明白了,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否則“一失足將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古人云“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所以我們不僅要普及法制知識,還要與老師、家長、同學多溝通,讓我們在法治的光環下一起茁壯成長吧。

中學生法制觀后感5今天下午,同學們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我校法制教導員的法制講座。時間雖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我的感想卻頗多。

篇(10)

一、前言

隨著社會對工作型綜合人才的需求,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技能,更要求學生具有優良的身體素質,以適應較為繁重的工作要求。身體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如果不能使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那么,所謂的學習與工作就成為空中樓閣。

受以前教育影響,學生升入中等職業學校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舍不得拿出一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個別學生甚至以種種理由和借口回避正常的體育課教學,對體育課缺乏熱情,無法集中教學,在學習中難為情,害怕別人的注意,一旦動作失敗后,再次練習時感到懼怕,對所學內容不適應,神情過于緊張,完成動作很不協調,難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視體育為一種負擔,進而產生厭學情緒,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完成練習的勇氣,這些現象,在中職女生中表現尤為突出。由于受到繁重的專業學習任務的壓力,加上女生生理上的原因,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有的發胖,有的則面黃肌瘦,還有的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精力不集中,身體難以承受繁重的學習任務,顯然,如何保證學生處于最佳的體育學習狀態是高中體育教學工作者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為了使高中女生體育課的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必須注意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工作。

二、教材安排要合理化

體育教學是以技術活動的難易程度為其發展順序,因此體育教材通常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體機能活動的特點來安排,即應將技術復雜的新教材安排在先,而容易引起興奮的教材,如活動性游戲安排在后,將運動負荷較小的教材在先,強度較大的教材在后等等,此外教師應根據主要教材的性質,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劃分學習動作的練習步驟,這樣能使學生的身心活動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反之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動機、態度、思維和情感等一連串的復雜心理活動,常會使學生的身心活動處于抑制狀態,這樣勢必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沉重的負擔,產生了高焦慮導致學生情緒,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學生在體育課上大腦皮層活動存在著下負誘導的機能狀態,單一的練習方法容易使學生的高級神經活動陷入抑制狀態,機體容易產生疲勞,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教法多樣、新穎是提高體育學習興趣、減少身心疲勞的一種有效手段。

四、教學語言要藝術化

體育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編的過程,藝術地運用語言,不僅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功,也是體育教學心理衛生的必然要求,如講解動作時,清晰而簡潔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有理、有節且針對性強的講解,能誘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學生對體育學習慢慢產生興趣,從而發展成為愛好。

五、教學示范要規范化

教師準確優美、輕松利落的示范動作,不但能使學生通過視覺比較深刻和清晰地感知動作的真實形象,給學生以完美精確的印象,而且還有助于引起學生體育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教學進程要科學化

在課的準備部分,應采用各種手段激活學生的心里潛能,為基本部分的學習調整好心理狀態,進入基本部分后,學生的注意狀態處于較高水平,情緒也較為積極,此時宜安排學習和掌握各種新動作,或較復雜的技術,當學生的意志狀態處于高峰期時可逐漸增加難度大、心理能量損耗較多的動作練習或身體素質訓練,而學生在進行一定的練習后,體力下降,教師應安排體力負荷較小、易激緒的練習,以調整學生的身心狀態,緩和其心理緊張強度。

上一篇: 金融市場外匯分析 下一篇: 合同管理機構及職責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