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政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3 17:01: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市場分析政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市場分析政策

篇(1)

過去12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2001年的172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120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13年間增長了近12.3倍。目前,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場。其中2013年全年銷售規模達到2120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比上一年度增長21.19%。而醫藥市場總規模為10372億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僅占到醫藥總市場的20%,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實施,可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仍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另外,醫療領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生產企業14928家;第二是企業規模小,2012年醫療器械產業市場總產值為1800億元,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市場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國市場80%的份額,顯示出醫療器械行業較高的地域集中度。中國醫械產業呈現“多、小、高、弱”的特點:第一是生產企業多,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醫療器械平均每個企業產值約1200萬元;第三是產品集中度高,醫療器械產品種類3500多種,平均每種產品十多個注冊證。

從企業效益來看,國內的醫療器械市場不管在生產還是在銷售領域,集中度都比較低。2013年上半年22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收入僅為100億元,僅占到行業總規模的5%左右。而在醫療器械零售市場上,目前還沒有一家上市企業,在國內銷售醫療器械的主要渠道是藥店及專業的醫療器械公司。

國家的政策法規

篇(2)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077-02

引言

M.Friedman(1988)在其研究中指出,股票價格影響貨幣需求的途徑和機制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財富效應、資產組合效應、交易效應和替代效應。很多經濟學家都利用該結論,對現代經濟作出了合理的解釋。本文擬利用現代計量模型和實證方法,包括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向量自回歸模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對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的關聯進行分析,并對結論作出相應的解釋,希望對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際經濟活動有所裨益。

一、數據來源及變量選取

1.變量選取。貨幣供應量一直是眾多經濟學家用來研究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本文也將貨幣供應量指標作為貨幣政策的一個主要變量納入本研究體系,對股票價格指數采用上證綜指和深圳成指的收盤指數為基準。

根據相關的文獻定義,當前中國的貨幣供應體系為如下:

M0 = 流通中現金(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1 = M0 +活期存款(Current Deposit)

M2 = M1 + 亞貨幣(Quasi-Money)

2.樣本數據的選取。為了更好反映股票市場與貨幣供應量的短期與長期關系,本文選取了 2000 年 1 月至2012年 1 月上海綜合指數(以下簡稱上證綜指)和深圳成分指數(以下簡稱深證成指)的月收盤指數資料;在貨幣供應量方面,為了反映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市場的關系,我們分別選擇了同時期的流通中現金(簡稱 M0)、活期存款(Current Deposit)、亞貨幣(Quasi-Money)、上證綜指、深圳成指,分別記為 M0、CD、QM、SZ、SC。

3.數據的處理。從 1994 年 9 月起,中國開始公布貨幣供應量指標,之后又經歷了數次的調整。為了減少數據處理方面的誤差,本文對數據采用 X-12 季節性調整法,由方程自動確定季節濾波和趨勢濾波,從而得到經過季節處理的數據。對所有時間序列則通過取對數以消除異方差干擾,同時可以降低數據的數量級。

二、貨幣供應量與滬深股指的相關性分析

1.選擇滯后的階數與協整檢驗。根據實踐經驗,LR、FPE、AIC 三個檢驗標準一般多定階為滯后 4 期,因此,建立 3 階的 VAR 是比較合理的,即 VAR(3)。

下面進行協整檢驗,檢驗各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結果表明,5%的顯著水平下,協整關系為零的假設和至多有一個協整關系的假設被拒絕,即接受至多存在兩個協整關系的假設,而最大特征值統計量檢驗結果在 5%的顯著水平下接受協整關系為零的假設,但在 10%的顯著水平下卻拒絕協整關系為零和存在一個協整關系的假設,這樣一來,我們便難以確定檢驗結果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協整的定義來進一步確定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表明其殘差為平穩序列,于是我們接受該假設即五個變量之間存在至多兩個協整關系的。

2.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指數的長期影響。在這里本文僅討論存在一種協整關系的情況即包含全部變量的總體的方程。根據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方程,它所描述的是關于股指指數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正規化長期關系:

LNSZ=0.94*LNSC-3.31*LNM0-3.23*LNQM+0.48*LNCD+0.06@TREND

@TREND(99M02)表示的是模型估計過程所中生成的趨勢項,而該模型整體標準誤差較小,比較理想。

由此可見,深圳成指對上證綜指能產生的影響比較顯著,長期來看,流通現金和準貨幣對滬深股市有著一定的約束力,而活期存款則對滬深股指有著微弱但積極的影響。趨勢項的系數表明時間趨勢對于滬深股市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影響不太顯著。協整方程顯示中國股票市場與貨幣供應量之間存在反向作用,特別是流通現金的增量會抑制股票市場的增長,同時,如果股票價的上漲、股票市場交易額的上升會降低貨幣流動性(M1/M2)。

3.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指數的短期影響。股價指數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短期的相互關系則可以通過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來研究。在 Eviews 5.0 中選擇協整關系為 1,包含截距項,包含趨勢項。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LNSZ、LNSC、LNM0、LNCD、LNQM 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在此前提下,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只有以 D(LNSZ)、D(LNSC)為因變量的兩個方程比較顯著,如下:通過觀察 D(LNSZ)方程的系數矩陣的各個 t 估計值發現 D(LNSZ)-2))、D(LNM0)-3))、D(LNQM(-2))、D(LNQM(-3))、D(LNCD(-1))、D(LNCD(-2))、常數項的回歸系數都因為|t|

4.Ganger 因果關系檢驗。基于上面的 VEC 模型,我們可以分別對貨幣政策變量和股票市場變量執行格蘭杰因果檢驗,通常只有在變量序列的單整階數相同的情況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才能是確定有效的。結果表明,在 1%的顯著水平下,活期存款M0是流通現金CD的格蘭杰原因。在 5%的顯著水平下,深圳成指SC是導致流通現金M0和活期存款CD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上證綜指是深圳成指的格蘭杰原因。在 10%的顯著水平上,準貨幣是引起活期存款變動的格蘭杰原因。可見,深圳成指與上證綜指互為彼此的格蘭杰原因,滬深股市互相對彼此有影響。活期存款能為流通現金的變動做出解釋,說明活期存款仍是影響流通現金的主要途徑之一。在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驗證了各個變量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之后,我們可以借助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各個變量之間具體的影響過程和程度大小,由此更深一步地了解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之間的信息傳導機制。

5.方差分解及結果分析。從方差分解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變量在依次分別超前十個月度的水平上,其預測誤差來自其他變量中信息的百分比。通過比較分析各個方差分解表中的結果 可以得出,上證綜指能很好的解釋滬深股指的變動,而在滬深兩市的相互作用中,上證指數占據主導地位;貨幣供應量的三個變量中,流通中的現金能比較顯著均衡地影響滬深股市,并且可能是影響滬深股市變動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在三期后流通現金的增加會促進股市持續的增長。準貨幣、活期存款對滬深股指的解釋能力依次減弱。在貨幣供應體系內部,流通現金與準貨幣相互之間影響較為顯著,但亞貨幣對流通現金的影響則小于流通現金對亞貨幣的影響。

結論

本文通過模型的選取和數據處理以及實證分析等工作,對于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之間的聯動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中國滬深股市之間存在一致的聯動性,兩市之間對彼此有著很強的約束能力,再次印證這一點。但滬市股指對深的解釋能力更強。而貨幣供應量體系中 M0、活期存款、亞貨幣與滬深股市的之間都不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

2.長期來看,中國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市場之間近似存在著較為穩定的協整關系。在中國經濟總量平穩的增長時期,這種協整關系可以較為積極穩定地推動股指的上漲,甚至可以維持股市的自身發展而不加以政策性的干預和調控。但是這種關系在經濟下行或者震蕩時期比較脆弱,極易受到來自外部力量的沖擊。另一方面,中國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市場之間相互影響和作用存在非對稱性。貨幣供應量與滬深股指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中,滬深股指更易主動影響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體系中,流通現金最能解釋滬深股指的變動,活期存款、由銀行定為期存款、儲蓄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構成亞貨幣對滬深股指的影響依次減弱,因此,活期存款和準貨幣可能通過轉化未流通現金這一傳導途徑來影響滬深股指。

由此,在制定貨幣政策的時候,要結合中國的股市狀況以及整體的經濟環境,綜合審慎,確保貨幣政策可以達到預定的目標。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貨幣市場 財政政策 互相配合

宏觀調控是我國最為基本的經濟政策,既可以調整國民經濟的走勢,保證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又能夠賦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參與體最大的自由,而貨幣市場與財政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兩大方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貨幣市場與財政政策相關理論概述

所謂貨幣市場,是指由政府、銀行及工商企業發行的短期信用工具所構成的金融市場,國家對于貨幣市場的調整,主要依靠調整貨幣供應量、銀行利率、信貸規模調整、收放現金供應和存款準備金等手段實現。

相比貨幣市場,財政政策的概念更為廣泛,主要是對于社會的總需求進行調節,其主要手段是政府預算的調整、稅率變化、稅種增減、公債、刺激性財政支出、專項補貼等等。兩者中貨幣市場一般僅局限于經濟領域,而財政政策不僅涉及經濟領域,而且其財政資金的無償性決定了其在非經濟領域亦能發揮相應的作用。

由于貨幣市場的對象是單純的經濟領域,所以其起效時間短、效果直接,但是從長遠來看,貨幣市場更應該側重于調整,暫時的維護經濟的穩定,但是無法真正解決我國宏觀經濟中所存在的問題。財政政策能夠通過各種手段改進產能結構、調整收入分配、調整國民負擔,能夠在本質上解決經濟領域中所存在的問題,是一種能夠治本的經濟手段。

二、貨幣市場與財政政策配合中的問題

由于貨幣市場和財政政策的不同屬性,所以兩者之間雖然能夠互相配合,但是由于兩者的屬性、方法不同,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必然具有相互間的矛盾和阻礙。

1.關于貨幣市場與財政政策之間“松”與“緊”的問題。任何政策都必然具有“松”與“緊”的問題,且都是由現實的環境和政策的最終目的所決定的,在經濟生活中,對于“送”或“緊”的要求更為嚴格,否則極易引發經濟過熱或經濟減緩,所以,兩者之間必須掌握平衡。比如,當社會經濟膨脹時,便需要實行緊的貨幣政策和松的財政政策,而在稅收、公債等問題上,兩者也有著一定的矛盾。

2.財政透支引起的矛盾。目前,我國財政透支總額較多,這就導致了流通總量的增加,繼而影響了和商品供應的平衡,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的產生,這就導致了貨幣市場的虛假繁榮。但是財政政策一旦收縮,貨幣市場極易產生泡沫,或者大量帶有投機性質的熱錢流入實體市場,對我國的經濟基礎造成一定的損害。

3.財政信用的發展不利于兩者相結合。近年來,財政信用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即財政所無償集中的資金以信用的形式進行的借貸活動。這樣的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政資金的可用性,也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無法保證預算資金的平衡,進而將這種不平衡轉移到了金融機構,極大地影響到信貸的平衡,間接地導致了通貨膨脹的產生。

三、對于處理財政政策和貨幣市場相互配合問題的建議

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市場的平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快速、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于兩者的有效配合,應當有以下幾條途徑:

1.完善相關法律、政策。貨幣市場和財政政策從本質而言,是國家為了調控宏觀經濟而采取的一種以經濟方式為載體的行政手段,其本身有著很重的政策趨向性。但目前我國對于貨幣市場和財政政策的立法相對不完善,導致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的做法不一致,不能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正常局面,這無疑不利于經濟工作的展開。所以,國家必須加快有關貨幣市場和財政政策的立法,使得政府采取這兩種手段時能夠有法可依,進而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兩者的配合。

2.做好協調工作。對于經濟的宏觀調控是國家的一項重要職能之一,故對于貨幣市場和財政政策這兩種主要的宏觀調控手段,財政和銀行部門應當加強聯系、做好協調,并且樹立確認職責、分口使用、分開管理、自我負責的觀點,不能各行其是,更不允許互相推諉情況的發生,使貨幣市場和財政政策這兩種手段能夠真正的發揮應有的作用。

3.堅持財政自我平衡。財政的平衡是貨幣市場平衡的基礎,不能或者少用從銀行借款、透支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問題,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甚至有可能導致財政愈窮、貨幣越熱、通脹越重的惡性循環。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的就是不能實施“赤字”政策,應當加強稅收管理、節約不必要開支、優化產能結構,做到量入未出,將赤字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此來維護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貨幣市場與財政政策在經濟領域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無論是宏觀經濟領域還是微觀經濟領域,兩者都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因此,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做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兩種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協調和配合,對于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121-02

引言

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當局根據自身的目標調控外匯市場,使匯率達到合意的水平。調控的前提是人們需要知道貨幣是否面臨升值或者貶值的壓力以及程度如何。這就是外匯市場壓力分析的內容。外匯市場壓力(EMP)首先由Girton & Roper于1997年提出,他們認為外匯市場壓力是指“為達到合意的匯率水平而需要干預的數量”。之后,Weymark(1995)提出了更為完整的定義:在匯率政策不變和不考慮外匯市場干預的條件下,為抵消大量的外幣需求而需要的匯率變動。眾多的學者接受了Weymark對于外匯市場壓力的定義,但是,此定義只考慮了當存在大量外幣需求時本幣有貶值壓力的情況,忽略了當存在大量外幣供給時本幣有升值壓力的情況。所以,筆者認為,外匯市場壓力(EMP)是測量一種貨幣存在過度需求或過度供給的指標,是在匯率政策不變和不考慮外匯市場干預的條件下,為抵消大量的外幣需求或外幣供給而需要的匯率變動。

一、文獻綜述

關于外匯市場壓力(EMP)的最早研究開始于Girton & Roper (1977),他們不僅提出了關于外匯市場壓力的定義,而且使用了貨幣模型來解釋匯率變動。之后,大量學者在Girton & Roper (1977)模型(簡稱GR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并且利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對模型進行檢驗,但是主要關注于外匯市場壓力的特例分析。例如,Wohar & Lee (1992)放松GR模型的假定,允許對購買力平價的背離,引入外部干擾因素,利用日本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放松后的模型能夠更好地表現外匯市場面臨的壓力。

Weymark (1995)對于如何有效地衡量外匯市場壓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不僅提出了較好的外匯市場壓力的定義,而且提出了EMP的一般計算方法。從經濟結構的角度出發,創造了各種開放經濟模型下的EMP的計算方法。在Weymark 模型的基礎上,Spolander (1999)引入貨幣政策反應函數和外匯市場干預以建立更加現實的模型。與Weymark等人關注于經濟結構不同,一些學者基于獨立的模型提出外匯壓力的測度指標,例如,Eichengreen et al. (1996) 認為,依靠經濟結構模型分析EMP指數是不合適的,提出投機壓力分析法,將投機壓力看成相關利率水平、雙邊匯率變動和外匯儲備變動的線性組合。 此外,Klaassen &Jager(2006)發展了一個更為接近現實的模型,強調了合意的利率水平對于外匯市場壓力程度的重要作用,并且利用1992-1993年EMS危機時期的數據其進行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能夠較好地衡量在危機時期的外匯市場壓力。

二、模型構建

本文以貨幣需求理論和購買力平價理論為基礎從經濟結構的角度依據Weymark的方法進行構建。假設有兩個國家,本國和外國;兩個國家的貨幣需求函數形式相同,真實國民收入的上升增加貨幣需求,利率的上升減少貨幣需求;匯率根據購買力平價確定,本國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導致本幣貶值,外國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導致本幣升值。

Mt表示t時期的本國貨幣供給,包括國內信貸水平Dt 和以本幣標價的國際儲備水平Rt,mt、pt、yt、rt、st分別表示本國貨幣供給、本國一般物價水平、本國真實國民收入、本國利率水平和直接標價法下匯率的自然對數形式(以下*表示外國)。

根據貨幣需求理論:mt=log(Dt+Rt)=pt+β1yt-β2rt

mt*=log(Dt*+Rt*)=pt*+β1yt*-β2rt*(1)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st=α0+α1pt-α2pt*(2)

將(1)式代入(2)式,并進行一階差分,得到:

Δst-α1ΔRt/Mt-1-β2α1Δrt

=α1ΔDt/Mt-1-α2Δm*t -β1 (α1Δyt-α2Δyt*)-β2α2Δrt* (3)

筆者將(3)式的左側作為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指標

EMP=Δst-α1ΔRt/Mt-1-α1β2Δrt

當EMP>0,本幣有貶值壓力,當EMP

三、實證分析

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與匯率變動和外匯儲備相比,貨幣當局應該更加關注于外匯市場壓力。目前,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貨幣當局需要了解中國外匯市場壓力的程度,以便運用政策工具進行調節。衡量中國的外匯市場壓力很重要。

(一)數據的選取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只需將α1、β2估計出來,就可以計算EMP。首先,利用(1)式和(2)式對模型的參數進行估計,結果見表1。

貨幣供給量為準貨幣的數量,國內價格指數采用消費價格指數,國外價格指數采用美國消費價格指數代表,真實國民收入是當年價格的國內生產總值與CPI的比值,本國利率水平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匯率選取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國際儲備水平為外匯儲備水平。

(二)結果分析

根據上述模型,依據中國1999年1季度――2007年4季度的季度數據,使用Eviews5.1軟件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估計的結果可以看出,α1=0.302633,β2=0.532367,根據EMP的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出1999年2季度到2007年4季度的EMP,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2007年之后,EMP為負值,表明RMB存在升值壓力。由于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匯率水平為自然對數形態,這人為的降低了波動的幅度,或者說是外匯市場壓力的幅度,所以RMB升值的壓力要大于圖中顯示的結果。2008年3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68 217.7億美元①,外匯儲備的增加必然會對人民幣升值帶來壓力。

(三)存在的問題

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利率通過影響貨幣需求而影響價格,進而影響匯率,這造成本國利率的上升引起本幣貶值,這是違反常理的,利率對于匯率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所以,如何將利率這一因素更好地引入模型中將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Eichengreen, B., A.K. Rose, and C. Wyplosz,“Speculative Attacks on Pegged Exchange Rates: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in M.B. Canzoneri, WJ. Ethier, and V. Grilli, The New Transatlantic Economy, 1996

[2] Girton, L., and D. Roper,“A Monetary Model of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Post-float Canadian Experi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67

[3] Klaassen,F.,and H.Jager,“Model-free Measurement of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Tinbergen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2006,112.

篇(5)

匯率制度是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匯率水平的確定、匯率變動方式等問題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規定。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匯率不僅是影響貿易收支的變量,而且是影響一國宏觀經濟環境、國際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和就業的重要變量。不同的匯率制度安排決定政府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力。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之間相關關系的研究可以為一個國家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指導。我國匯率制度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現。

一、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

(1)資金不完全流動。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基礎貨幣(貨幣乘數作用)貨幣供應量利率。一方面,從經常賬戶來看:利率國民收入邊際進口傾向進口經常賬戶收支逆差;另一方面,從資本與金融賬戶看:利率資本流出資本與金融賬戶收支逆差。總的來說,國際收支逆差本幣貶值傾向(為維持固定匯率)中央銀行入市干預售出外匯購買本幣外匯儲備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利率投資國民收入。這一調整過程將會持續下去,直到國際收支平衡。由于匯率固定不變,這便意味著國民收入恢復原狀時調整過程才能結束。此時貨幣供應量恢復期初水平,經濟中其他變量均與貨幣擴張前狀況相同,但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外匯儲備下降)。因此,在固定匯率制下,當資金不完全流動時,擴張性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等實際經濟變量的長期影響是無效的。

(2)資金完全流動。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措施基礎貨幣(貨幣乘數作用)貨幣供應量利率資金迅速流出資本與金融賬戶收支逆差本幣迅速貶值(為維持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售出外匯購買本幣外匯儲備迅速下降基礎貨幣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應抵消。因此,在固定匯率制下,當資金完全流動時,擴張性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也無法對經濟產生影響,貨幣政策是無效的。

二、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

(1)資金不完全流動。中央銀行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貨幣供給量利率。一方面從經常賬戶來看:利率國民收入邊際進口傾向進口經常賬戶逆差;另一方面從資本與金融賬戶來看,利率資本流出資本與金融賬戶收支逆差。總的來說,國際收支逆差本幣貶值凈出口國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動匯率制下,當資金不完全流動時,擴張性貨幣政策會引起本幣貶值、收入上升,此時的貨幣政策是比較有效的。

(2)資金完全流動。中央銀行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貨幣供給量利率資本迅速流出本幣立即貶值凈出口國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動匯率制下,當資金完全流動時,擴張性貨幣政策會引起本幣貶值、收入上升,此時的貨幣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三、我國現行匯率制度的貨幣政策效應分析

從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經過制度改革初期的大幅貶值后,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在近10年的時間跨度里始終處于一種“超穩定”的狀態中,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始終維持在8.3∶1左右,而且自1994年匯率并軌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幅度不足±1%。因此,人民幣匯率名義上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實際上已經變成為一種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

(1)外匯儲備成為貨幣供應的主渠道,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第一,固定匯率制度使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加強,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主動性降低。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貨幣供應越來越內生于國民經濟運行。對外開放的程度越高,與對外經濟活動相關的貨幣供應所占的比重越大、內生性越強,于是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主動性就越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長期“雙順差”,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張。第二,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使我國制定貨幣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要求中美兩國經濟周期存在比較大的一致性,否則將造成內外政策目標沖突。

(2)外匯儲備的內生性增強和匯率風險加大,增加了貨幣政策的實施難度。在我國現行匯率制度下,外匯儲備內生于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的增減是國際收支的結果和殘差項。外匯儲備的內生性增加了制定貨幣政策的難度。因為央行在進行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時,必須特別注意對外匯儲備的變動進行預測,并盡可能按月預測,避免外匯儲備波動帶來基礎貨幣投放的不穩定。外匯儲備量的波動使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或升值壓力,客觀上也為貨幣政策的實施增加了難度。

(3)違規進出我國的資金增多,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被削弱。利率既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又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主要傳導機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往往首先表現為利率水平的變化。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基本上由央行直接制定。央行根據貨幣政策的需要,通過直接調整利率水平來影響金融機構可貸放資金量和企業借款量,進而影響企業投資規模和經濟總量。在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下,利率影響經濟的效力大為降低。如當央行企圖通過降低利率放松銀根,以擴大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時,套利資金就會千方百計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匯資金并流往國外,引起外匯需求增大、匯率波動。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往往會拋出美元買進人民幣,從而減緩了降低利率所帶來的信用擴張作用。

篇(6)

中圖分類號: F4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能否及時正確制定經營策略并付諸實施,是關系到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擺在我們供電企業面前最重要任務之一,隨著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的建立,就是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電力市場細分及市場競爭策略問題。

一、電力市場細分

(一)按用電分類細分

1. 城鄉居民客戶用電市場。目前居民生活用電在全社會用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長。這幾年來,隨著城市現代化,產業化的不斷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現代化電器微波爐、電磁爐、等家用電器需求的不斷上升,由區域客戶經理對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并掌握其用電需求,并提供及時周到的技術服務及用電業務咨詢服務。

2. 一般工商業及其他客戶用電市場。目前我市經濟正處于發展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筑業的興旺及其它運輸事業的發展等擴大了對電力的需求,這類用電比重增長潛力較大。由客戶經理對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并掌握其用電需求,并提供及時周到的技術服務及用電業務咨詢服務。

3. 大用戶市場。大用戶用電市場一般電力銷售量大,用電負荷率較高,一直同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經濟結構調整、固定資產及基本建設投資力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大用戶用電量速度及用電量比重在逐年變化。10千伏及以上客戶為我局重點電力市場,由大客戶經理對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并掌握其用電需求,其中對龍煤集團有限公司鶴崗分公司、西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烏拉嘎金礦這三戶省重點用戶每日跟蹤電量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二)按潛在需求以及競爭程度細分

1. 園區市場。園區經濟也已成為電力市場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按照我市城市的整體規劃,今后主城區的工業企業將逐漸集中到開發園區、工業園區等,以集中優勢和規模效益帶動和促進各類產業健康快速發展。2. 能源替代市場。通過改造和更新企業的技術和工藝,用電能替代其他能源而形成的用電市場,電力的清潔環保和可再生性決定了其將替代其他能源,使電力的潛在需求增加,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3. 自備發電市場。自備發電市場的存在擠占了電力企業的終端銷售市場,使售電量被削減。如果通過合理的政策和營銷策略,使自備電廠的規模逐漸萎縮,將會擴大電力企業的終端銷售市場。

(三)按行業進行細分

按行業細分情況表:

(四)按內、外部營銷因素細分

內部營銷:就是充分調動公司各相關職能部門及員工在市場銷售工作中主動性。用電市場開發是一項全局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他相關部門的作用發揮也十分重要。

外部營銷:做好外部營銷就要轉變過去的銷售觀念,樹立“大營銷”的新理念,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共同推進電力市場開發,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要加強與各級政府的合作,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并電力需求側管理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導和推動廣大客戶綠色用電消費;積極開展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設施建設。

二、市場競爭策略

1. 加大用電宣傳力度,培育引導電力市場

通過發放宣傳單、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宣傳使用電能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清潔、省時的優越性,大力推廣電采暖、熱泵和蓄能技術和以電代煤、農業電力灌溉等能源替代技術,使電力用戶明白電能綠色清潔、方便、安全、價廉物美,具有其他能源無法取代的優越性,比較后覺得還是用電能比較劃算,使用戶自覺選取用電能。

2. 縮短報裝接電速度,提高辦電效率

客戶服務中心要真正發揮好“一口對外”功能,優化辦電業務流程,提高報裝接電效率。推行 “首問負責制”,實行“內轉外不轉”,推進業務手續簡捷化、用電報裝透明化、營業窗口規范化、重要客戶個性化服務。在嚴格履行“一口對外、便捷高效、三不指定、辦事公開”的原則基礎上,秉承“你用電、我用心”的供電服務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最大限度滿足客戶用電需求。

3. 超前做好配套服務,全力保大項目用電

本著“以鶴崗城市精神為導向,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成立以營銷副局長為組長的大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職責明晰,對省、市重點產業項目逐一跟蹤服務,專人負責、專項推進。派代表常駐市大項目服務中心現場辦公,上門提供VIP“綠色”服務,實現 “一口對外”、業務上下順暢、職能左右協調的辦公機制,能夠逐項摸排、逐項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解決有關用電問題,確保不出現因供電影響產業項目的及早投產。

4. 加快電網建設,提高電網供電能力目前電網存在結構薄弱,尤其是配電網絡結構薄弱是制約用戶用電的“瓶頸”,因此依托“大運行”、“大規劃”、“大建設”“大檢修”努力提高電網供電能力,改造部分變壓器過載、線路卡脖子工程,釋放用電潛力,加大電網的覆蓋面積,不斷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為開拓電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加大對大用戶用電設備的安全檢查,深入開展高危及重要客戶用電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確保用電設備安全、好用,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5. 規范企業自備電廠管理

嚴格依法依規控制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聯系,加強對營業區內自備電廠的管理,對廠用電率高于10%的電廠進行排查,規范廠用電,清理私自轉供電行為,減少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的情況,提高電力市場占有率。

篇(7)

其中,(a)表示貨幣數量、利率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b)表示股票市場交易量對貨幣需求的影響(M.Friedman,1988);(c)表示股票價格、市值通過“q”、財富效應等影響消費和投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d)表示宏觀經濟景氣預期影響股票價格預期,進而影響股票價格;(e)表示國民收入、物價水平影響貨幣需求;(f)表示貨幣數量、利率影響物價水平和國民收入。

有關貨幣政策如何通過調整貨幣數量和(或)利率來影響國民收入和物價水平,以及國民收入和物價水平如何影響貨幣需求量的分析,本文不再贅述。由于宏觀經濟景氣指標選擇困難,而股票市場對貨幣需求量的影響已有若干分析(石建民,2001;謝平、焦瑾璞等,2002),本文將集中于傳導機制(a),一般認為,政府影響股市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完善制度建設;二是實施貨幣政策。這里主要說明中央銀行是否能對股市產生影響。

二、貨幣政策兩種重要方式分別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既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所謂直接影響,是指貨幣政策的變化如利率調整等,通過改變金融市場上各種金融工具的相對價格,進而影響資金流向,最終影響股票價格;所謂間接影響,是指貨幣政策的變化影響實質經濟增長,亦即影響股票市場的“基本面”,從而對股票價格形成影響。間接影響主要是通過貨幣政策信號改變投資者對經濟的未來預期,進而反映在股票的即期價格中。在通常情況下,股票市場或股票價格本身并非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直接調控的目標,但中央銀行幾乎每一次貨幣政策操作或每一項貨幣政策措施的出臺,都會對股票市場以及股票價格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從理論上講,貨幣政策的兩項常用工具――貨幣供應數量和利率調整――影響股市的方式不同:

其一,貨幣供應數量調整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根據資產組合理論,投資者持有貨幣數量增加,使其安全資產比例過高,于是投資者將增加風險資產投資,如果風險資產供給數量不變,這將導致風險資產價格上升。所以可以預期,貨幣供給量增加,股票價格將上升。易綱,王召(2000)指出,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長期,沒有預料到的貨幣供給增加,使股票價格上升;而在長期,沒有預料到的貨幣供給增加,不影響股票價格,貨幣中性。在經驗分析上,錢小安(1998)發現滬指、深指與我國M0同向變化、與M1無關、與M2反向變化,相關性較弱,且不穩定。他認為預期因素在股價形成中更重要,故貨幣政策影響不大。從貨幣供應量指標看,2007年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8.39萬億元,同比增長18.48%,增幅比2006年末和6月末分別高1.54和1.4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3.62萬億元,同比增長20.94%,增幅比2006年末和6月末分別高3.46個百分點和0.02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5.05%。央行稱,貨幣供應量增長適度,金融運行穩定運行,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盡管貨幣增長速度超過了央行預設目標1.5個百分點。

其二,利率調整變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中央銀行的每一次利率調整,甚至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預測或市場對利率變動的謠言都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率變動之所以影響股票市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利率變動影響存款收益率,進而影響資金流向和流量,最終必然會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資金供求和股票價格。另一方面,利率變動會影響企業利息負擔,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情況,最終會影響股票價格。股票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使儲蓄分流成為可能,而利率下調則使儲蓄分流由可能性轉變為現實。當利率的調整出乎公眾預期,根據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如果當前利率下降,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將來利率會上升,現在賣出股票持有貨幣以備將來再買入股票,于是股票價格下降;當利率的調整是低于公眾預期,在利率下降時人們相信將來利率降得更低,則會在當前買入股票,留待將來賣出,于是股票價格上升;而當利率的調整合乎公眾的預期時,對股票需求不會變動,股價亦不變。

托賓等人的資產選擇理論給出了另外的利率對股價的影響渠道:一是替代效應。利率下降,公眾更樂于持有相對收益較高的股票,股價上升。二是積累效應。利率下降,安全資產收益下降,為了達到財富積累目標,投資者將更多購買高收益的風險資產,股票價格上升。

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率在1994年達到創紀錄的45.8%,之后連年下滑,1999年下半年開始儲蓄分流明顯加快,到2000年分流達到頂點,儲戶紛紛將一部分儲蓄存款轉化為股票投資,或有新的余錢不存銀行而用來購買股票。同時,投資基金的發展,特別是開放式基金的推出,也加快了儲蓄分流的步伐。2001年儲蓄分流則明顯減緩,居民儲蓄傾向增強(見表1)。股市波動性加大,股價持續幾個月的大幅回調,是2001年儲蓄分流減緩、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隨后的5年多時間里人民幣存款儲蓄不斷持續上漲,直到2006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儲蓄資金涌入股市,2006年10月份人民幣儲蓄存款就比上月減少76億元,此后,儲蓄存款增幅總體呈現放緩態勢。央行公布的2007年一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彼時股市財富效應激發了居民投資熱情,居民購買股票或基金的意愿創歷史新高。2007年,我國股市大漲150%,但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卻仍以將近15%的速度快速增長。由此可見,“全民炒股”只是股市瘋狂的一種表象的夸張描述。2007年我國居民的儲蓄存款并未因為股市的暴漲而減少,反而大增2萬億元人民幣。自2006年8月份提高一次貸款利率以來,央行在2007年的時間內已經連續四次提高存貸款利率,并降低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利率調整的頻率明顯提高,期望形成利率提高會對市場有實質性影響的預期。

利率變動對股票市場有沒有影響,影響到底有多大,國內外學者們的看法不盡一致。2001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1次降息,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反而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有觀點據此認為股票市場對美聯儲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反應“模棱兩可”(曹和平,2002)。有學者在研究了我國利率調整當天或利率調整消息公布后第一個交易日的股價指數的變動情況后認為,我國股市對利率的變動反映不敏感,提高或降低利率對股市不能起調節作用(趙新安、田翠香,2001)。但是筆者認為,利率變動對股票市場肯定是有影響的,值得研究的是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首先,利率調整與股價變動之間通常有一個時滯,因為利率下調首先引起儲蓄分流,增加股市的資金供給,更多的資金追逐同樣多的股票,才能引起股價上漲,利率下調到股價上漲之間有一個過程,利率調整當天或下一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不能完全反映利率調整對股市的影響。其次,利率調整是可以預測的,利率調整的信息也是可能被提前透露出去的,因此,利率下調消息正式公布之前的股價波動也值得注意。第三,引起股價波動的因素很多,利率只是引起股價波動的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可能被其他因素抵消。

三、我國貨幣政策應關注資產價格對股市的影響

傳統貨幣政策立足于保持幣值穩定,關注的是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沒有考慮或者說很少考慮股票價格的變化。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價格穩定,但當股價出現異動預示一般價格水平穩定會遭到巨大沖擊時,中央銀行應作出適當反映。也就是將股票價格作為貨幣政策的參考指標和信息變量“關注”。近年來,經濟學界爭論逐漸趨向于貨幣政策應關注資產價格變化。與資產價格泡沫產生與破滅緊密相連的是真實經濟的顯著膨脹與收縮。20世紀90年代前后日本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破滅導致經濟陷入了長期衰退,墨西哥的貨幣貶值使其GDP增長率由4%降到了1.5%,亞洲金融危機使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大幅度倒退以及2000年開始的美國高科技股票大幅下挫等,從資產價格波動期間的政策表現來看,雖然有美聯儲的成功經驗,但更多的是諸如日本等國中央銀行的失敗教訓。總的來說,目前各國貨幣政策當局面對資產價格波動,仍然缺乏良策,并經常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害怕政策行為刺穿泡沫,造成象日本那樣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又擔心政策行為會使泡沫激增,給經濟造成更大隱患。

有效的貨幣傳導機制為:Ms(貨幣供給量)i (利率)Ps(股價)W(財富)C(消費)Y(總產出)。在我國擴張性貨幣政策下這種傳導效應很微弱,有資料表明我國股市存在的財富效應為0. 04 左右,即財富增加1元,消費大致增加4 分。加之股市投機性強,暴漲暴跌,投資者對股價上升所獲收益信心不足,消費傾向較低;同時居民出于對國有企業改革、醫療、住房、教育體制改革的預期, 出現較強的時間偏好, 即使在名義財富增加的情況下仍不會增加消費,而將絕大部分財富用于儲蓄和住房投資,這又造成房地產市場產生泡沫。

就我國而言,住房需求空間很大,加息會使民眾預期利率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加大住房投資。目前我國處于投資過熱的狀況,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占比是48. 6% ,速度還在上升。很多新增就業崗位和房產市場有關,如建筑、房屋租賃和房產經紀等。如果房價下跌,大量人員面臨失業,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我國目前的利息水平仍然偏低,一旦地產泡沫破裂,再采取傳統的減息或者減稅手段的余地都很小。貨幣政策不應直接干預資產價格泡沫并不意味任由資產泡沫無限擴大,相反應給予關注。盡管資產價格還不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調控目標, 但應將其作為貨幣調控目標的輔助監測指標,納入央行貨幣政策的視野。央行應建立與金融資產價格監測相關的指標體系,根據市場走向和金融資產價格變化對宏觀經濟影響程度的估計做出相應判斷,探討建立貨幣政策對資產過度波動的反應機制,建立一套資產價格泡沫的預警指標。

四、結論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規模日益擴大,資本市場在我國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重要,貨幣政策決策不能忽視對股票市場的關注,應當適時監控股價走勢。但這并非指貨幣政策一定要對金融資產價格直接調控,即中央銀行仍將長期價格穩定作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當資產價格異動,明顯偏離基本面時,央行作出政策反應,以盡量減少股價異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由于我國股票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且處于政府嚴格管制之下,股票價格波動和未來物價和產出的相關性并不顯著,這使得股票價格的各種效應都很弱。因此,當前股價還不適宜作為貨幣政策的決定變量,以割斷銀行部門與股票市場間的風險傳播。

發揮股票市場的貨幣政策傳導功能,必須要有高效率的股票市場為支撐。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通暢的重要原因是股票市場存在明顯的制度缺陷,因此應繼續推進股票市場制度建設,為完善股票市場的貨幣政策傳導功能構建制度基礎,如構建科學合理的股票定價機制、調整股票市場的功能定位、優化股權結構、規范信息披露等,特別是要注意防止和消除股市泡沫,弱化股票市場“圈錢”功能。

參考文獻:

[1]高晶、蘇寧:《中國證券市場秩序下證券投資高風險特征分析》,《證券廣場》2006年第4期。

篇(8)

中圖分類號 X1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9-0095-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17

環境規制中尋租行為不僅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1-3],環境管制效果下降,政策的公信度下降,部分尋租行為還會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和環境容量資源配置不經濟,影響總量控制目標的實現。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取的賄賂、游說等尋租行為需要消耗 社會資源,塔洛克分析了這部分沒有被用于生產的資源造成的危害[4]。此外,盡管尋租行為是政府職員和企 業的雙向活動,但在公眾利益和環境質量息息相關的情況下,環境規制中的尋租行為可能導致實際排污量超過環境容量或預定的排污總量,從而降低環境質量,極大地影響了公眾的利益。公眾有權利通過監督制約環境規制中的尋租行為,維護環境安全,遏制環境惡化。分析政府職員、企業和公眾三者的尋租博弈關系和收益分配結果,有助于了解環境規制中尋租行為產生的機理并尋找預防措施。江蘇省從2007年開始開展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希望通過對COD排放權的有償使用實現環境容量資源的產權化,并將環境負外部性的內部化。然而,排污權價格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尋租的期望收益,加上政策初期制度不完善,可能為尋租提供較多的途徑[5]。遏制、懲處腐敗已成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因素[6],以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為例,分析環境規制中的尋租行為,探討減少尋租行為的措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排污權有償使用中的尋租途徑分析

有償使用政策在客觀上無法避免尋租的風險。由于政府掌握政策制定和修改權,監測核定權,排污權分配權,租金收繳,再分配決定權等權利,在面對企業尋租的時候是否, 從中獲取部門利益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是指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環保部門制定排污總量控制指標,將此指標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以有償排污許可指標的方式發放給排污單位。企業必須申請并購買到排污指標才能進行排污,同時企業可將指標作為“有價資源”“儲存”起來以備自身擴大發展之需。政策可以使企業單純的治理污染行為轉變為企業自身的經濟活動[7],政策實現了環境外部性的內部化,同時也增加了企業遵守政策的邊際成本,增大了尋租的收益空間。企業可能通過尋租抵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逃避支付租金從而減少遵守政策的成本,或者通過獲取特批配額和再分配資金實現收益最大化。

在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中,尋租途徑覆蓋政策制定,實施和延續的全過程,尋租途徑的多樣化增加了尋租發生的可能性。環保局擁有政策制定和修改權、管制對象劃定權、排污權分配權、租金收繳權、監督監測權等再分配決定權,這六種權利都可能成為行政部門及其人員用以進行權錢交易的資本,以及企業尋租的目標。對應上述六種權力,按照政策實施的時間先后順序,將尋租行為進行歸納,見表1。首先,政策制定階段可能存在的尋租途徑為企業游說政府,常表現為污染企業組成的利益集團向政府職員進行賄賂、游說,例如要求降低排污收費水平等,以達到削弱環境規制的目的;然后,政策實施階段可能出現的尋租行為包括:逃離管制范圍,占有配額,拖延繳費 ,降低核定量等,模糊的政策規定可能為政府提供過度的自由裁量權,為企業尋租提供途徑:最后,政策延續階段,企業還可能通過尋租行為從再分配過程中獲益,由于地方環保部門對有償使用費具有主要的分配權(再分配的資金90%繳入同級國庫,作為地方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而且分配權的過程中地方環保局擁有獨立的自由裁量權,不受其他機構的影響 ,企業對再分配收益特權的爭奪可能引發尋租。

表1 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中可能存在的尋租途徑

Tab.1 Possible rentseeking approaches in CompensatedUse of Emission Permits Program

尋租產生階段

Stages of rentseeking企業尋租途徑

Enterprises' rentseeking approach環保局權利

Power of EPA 企業尋租動機

Drive of enterprises' rentseeking降低環境質量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制定游說政府政策制定和修改逃避付費是逃離管制范圍管制對象劃定逃避付費是實施占有配額排污權分配配額特批否延遲繳費租金收繳逃避付費否降低核定量監督監測逃避付費是延續再分配受益再分配決定再分配資金特批否

王珂等: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的尋租博弈分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9期從企業的尋租動機來看,多數尋租行為屬于逃避付費類,包括削弱政策、逃離管制范圍、延遲繳費和降低核定量,其中削弱政策、逃離管制范圍、降低核定量三種尋租行為還伴有超過環境容量的排放,直接導致環境質量的降低。延緩繳費的尋租行為不會直接影響環境質量,但實質也是企業逃避及時支付有償使用費。和所有的尋租行為一樣,配額特批和再分配環節的尋租行為盡管同樣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政策公信力下降,使得福利分配失當,但是不會直接對環境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從環境管理的角度看逃避付費類尋租危害相對較大。

2 公眾參與下尋租博弈模型

根據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中尋租行為的特點,選擇直接降低環境質量的逃避付費類尋租行為作為重點分析對象,參考委托―博弈模型[8]構建包含公眾參與的企業和政府間的博弈模型,如圖1所示,按照決策順序博弈方依次為尋租企業,環保局,公眾。其中,A為排污企業通過尋租行為避免支付的部分或全部有償使用費,其上限是所有配額的有償使用費的總和T,因此A

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過程中的尋租行為必然會導致社會社會總福利的下降和,以及利益分配結果的不公。從圖1可見,環保局、排污企業和公眾三者在開始狀態下的收益是公平的,都為0,社會總福利U1=0;在企業尋租行為被政府拒絕的情況下,只有企業承擔了私人成本R,公眾福利并沒有受到影響,社會總福利U2=-R,意味著企業尋租行為本身浪費了社會資源;在尋租行為成功且未被懲治的情況下,社會總福利U3=(1-k)A-R,因為k>1,所以U3

圖1 企業和政府,公眾的三方尋租博弈過程及福利結果

Fig.1 The process and welfare results of rentseeking game among factories,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序歸納法,按照公眾,政府到企業的順序分析影響各主體尋租的期望收益及影響因素。

只要尋租行為不發生,公眾的福利就是最大的,因此只要舉報成本不高,公眾的策略就是舉報尋租行為。如果公眾參與不足,可能導致舉報概率P的下降。考慮P為無窮小的極端情況,即公眾幾乎不對尋租行為進行干預,因為A

環保局接受尋租的總期望值E2=(1-P)×(xA)+P×(-m2A),其中(1-P)×(xA)表示獲得的收益,是接受尋租的動力來源;P×(-m2A)表示遭受的損失,是尋租博弈的約束量。被舉報的概率P和被懲罰系數m2兩者都是制約尋租行為的重要因素,其中公眾參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已論證了只要公眾參與缺失,P×(-m2A)約束就無效,而此時(1-P)×(xA)≈xA,環保局接受尋租的總期望值E2≈xA,意味著此時博弈的約束幾乎無效。

企業尋租的期望值公式為E1=P′{(1-P)×[(1-x)A-R]+P×(-m1A-R)}-(1-P′)×R,其中(1-P)×[(1-x)A-R]+P×(-m1A-R)表示政府接受尋租時企業的期望收益,有償使用費A是尋租的收益來源和企業采取尋租的動力所在,同時x、R、P、m1越小,企業尋租的期望收益越大。x取決于尋租途徑,當尋租途徑較多時企業的選擇余地較大,因此尋租行為的市場均衡價較低,當尋租途徑較少時,相關政府職員可能人為地抬高x。-(1-P′)×R表示政府不接受尋租時企業的損失。政府接受尋租的概率P′與公眾舉報率P、法規中懲罰系數m1,m2成反比,企業一般對私人成本R、m1、m2一般比較明確,可以通過估計P的大概值來估計P′。因此在實際決策中,只要公眾不舉報情況下尋租的期望收益顯著大于私人成本R,再加上P或m1,m2較小,企業就有可能選擇尋租行為。

3 減少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中尋租行為的措施杜絕尋租行為的根本方法是減少企業在決策時選擇尋租的動力,根據逆序歸納法的分析結果,可行的措施可歸納為兩方面:①完善法規和制度,包括在法規中明確政策邊界,減少尋租途徑,提高尋租的賄賂成本系數x;在政府的內部管理規章中增加對尋租行為的預防條款,提高尋租的私人成本R;增加懲罰條款,提高懲罰系數m1,m2;②提高公眾參與度, 包括公開信息,提高P;暢通投訴渠道,降低C。在R,m1和m2提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公眾參與對于提高尋租行為的風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1 完善法規制度,加強預防和懲罰

完善的政策制度,可以有效切斷尋租途徑,減少政策制定和實施階段的尋租行為[10]。完善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可以使政策的管理范圍和實際的環境管理需求相適應,使法定污染物排放量和實際排放量的差額不斷縮小,使得政策公平性顯著提高,尋租成本和違法成本大大增加,企業遵守政策的意愿顯著提高。

增大尋租的私人成本R以及m1,m2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具體措施包括:①在法規及部門規章的中增加以預防為目的紀律條款,例如防止環保局公務員和受到環境管制的企業相關人員私下參與除公務以外的娛樂,交際活動;②在罰則中明確規定對違紀的部門工作人員實行嚴厲的懲罰;③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④加快試點政策上位法的制定可以增長尋租鏈,從而大大增加尋租的私人成本R。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尚處于試點階段,上位法和上級監管存在缺失。政策的實施機構是地方先于國家,地方環保部門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監管和執行者,尋租鏈過短,企業賄賂對象的增加可以大大增加尋租成本R。

提高賄賂成本系數x必須著眼于政策制定到實施的全過程,彌補所有可能出現的尋租行為的政策漏洞。明確的法規限制了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可以有效地切斷尋租途徑,大大提高政府接受尋租的風險和企業的賄賂成本。以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為例,現有政策中存在尋租隱患的漏洞及完善措施見表2。首先,在政策制定階段,選擇市場化的手段來代替命令控制型政 策,利用價格杠桿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同時,政府對環境資源分配政策的修改權也得到了限制,從而減少了游說等前端尋租行為。然后,在政策實施階段,應該明確法規制度,彌補法律漏洞,適當減少政府職員的自由裁量權,達到切斷單個企業向政府尋租的途徑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采用細化政策的方法減少尋租行為。“梯級”政策下,企業的尋租收益往往小于“一刀切”政策。以逃離管制范圍為例,目前的有償使用政策規定,凡年排放化學需氧量大于10 t的已 建接管排污單位必須直接到當地環保局申購排放指標,而小于10 t的已 建接管排污單位則不必付費,對一個年排放量略大于10 t的已建接管排污單位來說,如果成功地通過尋租行為成為“年排

表2 消除有償使用政策中尋租行為的建議

Tab.2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eliminate rentseeking in Componsated Use of Emission Permits Program

政策階段

Policy stages尋租類型

Types of Rentseeking政策漏洞

Legislative loopholes完善措施

Policy recommendations制定游說政府先到先得,根據歷史排放等不合理的分配原則引入公開拍賣,排污權交易等新型的環境經濟管理手段占有配額在排污權分配多重法律依據存在的情況下沒有區分效力的高低總量削減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次是環評批復量核準;再次是“三同時”“竣工驗收意見以及環境統計數據,分配結果應附以依據說明和監測部門出具的證明實施降低核定量核定參數選取依據模糊應對核定標準參數選取的法律依據進行明確規定延緩繳費延緩繳費的程序缺乏法律規定設定緩交申請和批準的法律程序、依法給予補貼或建立配額抵押貸款機制逃離管制范圍政策對象邊界過于模糊設定梯級政策,明確政策適用范圍延續再分配受益沒有出臺有償使用費管理和再分配的規定盡早出臺相關的管理辦法,實施收支兩條線,對政策造成的弱勢群體進行適當的補償放量略小于10 t的企業”,就可以逃避支付約10 t的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假設政府采用梯級收費,規定年排放量在5 t以上10 t以下時按照總排放量的半價收取而不是免費,那么該企業只能逃避支付約5 t的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因此以“梯級”政策取代“一刀切”政策可以抑制尋租的發生。最后,在政策延續階段,有必要完善收支兩條線的資金管理模式 ,明確再分配的實施原則如對政策造成的弱者進行補償,同時細化再分配的實施程序,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防止企業通過尋租對再分配收益進行爭奪,保證再分配的公平公正。

3.2 公開信息,暢通公眾參與渠道

根據公眾參與下的尋租博弈模型的分析,尋租行為的產生實質是博弈過程排除了對公眾利益的考慮。公眾作為尋租行為的直接受害人,是尋租博弈中主要的約束力。如果公眾的舉報率過低,尋租行為將失去監督的制衡。因此提高公眾參與對減少尋租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普通公眾可以監督信息的及時公布,政府應該在網絡,報刊等媒體上公開政策條款、排污權分配,是否繳納有償使用費、有償使用費再分配等信息,為公眾舉報提供依據,從而提高公眾舉報的概率P。在信息公開的同時還應暢通公眾參與渠道,減少公眾獲取信息和舉報的成本C,如采用電話投訴,,舉報等。

除了完善傳統的公眾參與機制外,還可設立定期專家審核制度和行業監督機制來彌補普通公眾參與的不足,增加政策實施階段和再分配的公正性。專家不參與尋租利益的分配,作為局外人可以利用其專業知識,根據污染企業的行業特征,對企業生產和環保設備特征,對企業實際使用的配額量以及再分配的合理性進行公平公正的判斷。此外還可以鼓勵同類型企業的互相監督,企業通過對比自身的排污量和減排潛力,更容易發現同行業企業占用過多配額或者過多再分配資金的尋租行為,提升自身的社會形象的同時,有利于其在利益爭奪中獲勝。基于信息公開的市場競爭可以自發形成有效的監督的機制。

4 結 語

環境規制中的尋租行為的影響因素除了政策的完善程度,還有公眾的利益和監督。在政策規則明確、具體的情況下,單個企業的尋租途徑被切斷,收益空間被壓縮。但對于新的環境政策如排污權有償使用,其完善需要一個過程,強有力的公眾監督有助于杜絕尋租行為,為政策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公眾作為環境質量的利益相關者,有權利也有動力監督環境規制的全過程,在企業、政府和公眾的三方博弈中擔當好約束尋租行為的角色。

尋租行為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在環境規制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政府應當在政策規章的制定、實施和延續的全過程對其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目前由于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監督機制很不完善,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存在的尋租風險不容忽視。減少排污權有償使用政策中的尋租行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①完善法規制度,加強對尋租行為的預防,要求上級政府應加快制定上位法,地方政府應不斷彌補政策漏洞,強化懲處力度,保障環境規制的公平公正;②公開信息,暢通公眾參與渠道,通過信息公開為公眾舉報提供信息,并提供公眾參與平臺和鼓勵,創新公眾參與機制,通過加強監督舉報減少政策制定、實施和后續再分配全過程的尋租行為。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Pigou A C.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London: Macmillan,1920.

[2]Harberger A .Monopol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roceedings,1954,44(3):77-87.

[3]Posner R A.The Social Costs of Monopoly andReg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83(8):807-27.

[4]Tullock G.The Welfare Costs of Tariffs, Monopolies, and Theft[J].Western Economic,1967,(7):224-32.

[5]朱曉華,李偉.我國社會轉型期的腐敗對可持續發展危害[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0 ,(10):31-32. [ Zhu Xiaohua, L i We. Primary Thinking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uption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resent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se and Environment, 2000, (10): 31-32.]

[6]Barbier E B.Frontier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7,37:271-295.

[7]畢軍,周國梅,等.排污權有償使用的初始分配價格研究[J]. 經濟政策,2007,(7A ):51-53. [Bi Jun, Zhou Guomei, et al. Initial Distribution Price Research of Co mponsated Use of Emission Permi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7, (7A): 51-53.]

[8]謝識予.經濟博弈論(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17-119,151-157,176-177. [Xie Zhiyu. Economic Game Theory(Second Edition)[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1:117-119,151-157,176-177.]

[9]Krueger A O.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J].The Ame 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64(7):291-303.

[10]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4. [North D C. 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ime[M]. Shanghai: Sanlian Book ShopPress, 1994.]

Gameanalysis of Rentseeking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 Case Study of Compensated Use of Emission Permits Policy

WANG Ke BI Jun ZHANG B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篇(9)

一、電力市場設計的基本類型

當前國際上將電力市場設計主要分為下面三類:

(一)第一類電力市場設計沒有進行更新升級,而是繼續沿用原來的電力管理體制以及模式——垂直一體化管理模式,這種電力市場的輸電網沒有進行對外開發。比如美國東南部的民營公共電力公司和西北部公營電力公司皆是使用這種模式進行電力市場設計。

(二)第二類電力市場設計是采用一種有組織的對沖交易模式進行設計。這種電力市場設計模式是在一整體區域范圍內的輸電網系統層面上進行市場交易,有時也能夠支持單一的市場交易或者形成獨立的發電調度計劃,而這些單一的市場交易和獨立的發電計劃與整體區域輸電網系統運行會產生部分聯系,比如電力市場之外的雙邊交易或者是另外的雙邊合同。當前歐洲大多數國家都采用這種模式進行電力市場設計。

(三)第三類電力市場設計是采用一種有組織的現貨市場模式進行設計。這種電力市場設計模式擁有一個單獨的系統運行機構,主要協調發電調度,但是不具備輸電網。美國三分之二的電力市場采用這種模式進行設計。

二、設計低碳電力市場的關鍵問題

上述三種電力市場設計類型在某種程度上說來已經實現了設計的本意,但是在實踐運行中也逐漸地暴露出預料之外的各種問題,而低碳電力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這些不必要卻非常麻煩的問題,再加上低碳電力市場能夠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正迎合了當前社會發展所需,所以設計低碳電力市場便顯得愈發的重要和迫切。但是由于低碳電力市場設計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流程,要考慮的問題相當繁多,如果掉以輕心,必將會導致整個電力市場設計的失敗,因此務必要注意以下幾點低碳電力市場設計的關鍵問題。

(一)關鍵問題之一:促使更多的低碳發電技術進入市場

要實現低碳電力市場設計,一方面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潮汐發電等一系列低碳發電技術;另一方面,從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的目的出發而形成的發電投資最優化應當是低碳發電技術投資與其他發電投資方式的最佳組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下使得更多的低碳發電技術進入電力市場。

(二)關鍵問題之二:有效地選擇低碳技術

如果想要形成一個低碳的電力系統,就務必要調整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地想到碳排放的特性與低碳技術的經濟特征,要努力設計出一個有利于激勵低碳技術進步的電力市場。工作人員在無法確定該選擇哪一種低碳技術的時候,應該利用市場信號和市場激勵來選擇技術。

(三)關鍵問題之三:處理好技術成本與競爭力水平之間的關系

通常情況下,剛步入市場的新型低碳發電技術的成本往往是高于傳統發電技術成本,由于過高的投資成本造成低碳發電技術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因而必須要不斷地提高它的規模經濟效益,促使它的投資成本低于它所具備的競爭力水平。

(四)關鍵問題之四:解決好發電出力的波動性問題

一些低碳發電技術向電力系統提供的發電出力波動性很強,而這樣波動性發電出力往往會影響到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以及可靠供電。因而要依據安全約束的經濟調度來限制發電機組的發電出力,而且還要降低電能的價格,這樣一來就能留下足夠的系統容量來應付發電出力的波動性難題。

三、制定促進低碳電力市場發展的相應政策

低碳電力市場如果想獲得更好的建設和發展,低碳電力市場設計想更加順利地進行,就必須制定出一系列制度政策來扶持和保障低碳電力市場的探究和推廣。根據當前低碳電力市場的實際具體情況來說,這些政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1.關于碳排放限額方面的政策——對那些碳排放超標者收取相應較高的費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還可以推廣低碳發電技術,使其獲取利益;2.關于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標準方面的政策;3.關于長時間保護性價格方面的政策,電力系統調度機構務必要用被批準了的價格收購一切低碳發電技術的發電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用強制性的行政方法來保障低碳電力市場的成本;4.關于使用新型低碳發電技術方面的政策,利用強制手段規定電力系統調度機構要求相應的電力市場運用新型低碳發電技術。

結束語

總而言之,低碳電力市場能夠真正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必然所需,是人們環保意識提高的必然產物,也是電力市場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首先討論了電力市場設計的基本類型,然后分析了設計低碳電力市場的關鍵問題,最后解析了應該制定怎樣相應政策來扶持低碳電力市場的發展,以此希望低碳電力市場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進而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鳴,張徐東,田廓等.低碳電力市場設計與政策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1,35(24):7-11.

篇(10)

隨著WTO的加入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當前我國電力市場在供求方面的狀況在許多地區已由變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電力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開發和占領市場,以使電力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生存和發展,使電力企業在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明確當前電力市場的營銷狀況并采取積極的營銷策略將成為電力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全面了解電力市場,積極轉變營銷觀念

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之后,標志著電力企業傳統的壟斷地位已經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打破,多年來電力企業供不應求的賣方局面使得電力企業的職工安于現狀、缺乏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存在著壟斷經營管理的優越感,因而電力產品銷售困難,供電服務質量差,服務體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適應電力需求的增長,些都制約著電力銷售,使得電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形成了電能需求量大但供應不足和電力企業銷售困難同時并存的矛盾性電力市場。傳統的電力市場營銷觀念已不能解決當前電力市場的矛盾性問題,電力市場應由市場的被動方轉為主動方。我局在進行觀念和形式上的轉變的同時,以市場需求為中心,主動分析和研究市場,實現我局從舊的用電管理模式到新的市場營銷模式的轉變。

二、加強電網改造建設,科學調度管理,確保供電質量

電網堅強是優質服務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建設一個網架堅強、結構合理、設備可靠、技術先進的電網,才能不斷滿足客戶日益提高的用電需求。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使得電力企業有電不能賣給客戶,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這些客觀原因主要表現在電力線路設施不完善和電網阻塞上,盡管客戶用電需求量較大,但這些客觀原因卻使電力企業喪失了一部分銷售市場,因而要加快電網改造和建設步伐,解決電網“卡脖子”問題。我局抓住城網、農網改造的大好時機,下大力氣改造陳舊老化線路、建立現代化安全可靠的配電網絡,改造農村落后的電力設備,不斷加大電網的覆蓋面積,提高供電可靠性,為擴大市場創造條件,保證了城鄉居民用電需求。另外通過農業排灌電網改造,改進管理方式,降低管理費用,解決了線損大、線路丟失問題,真理把實惠帶給了農民。

三、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營造電力市場營銷新局面

伴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進行各種積極有效實踐的同時,確定新的營銷觀,建立適合當前市場需要的營銷體系是電力行業在新形勢下的必要工作。

(一)全面貫徹電價政策,發揮電價優勢,刺激電能增長電價是影響電力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電價上漲和下降會導致市場需求的減少和增加。因而規范電價,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堅決取消不合理加價,強化電價優勢,為適應電力供求平衡,積極發揮電價優勢,刺激電能需求,使得我局電力市場得到更大的擴展。

(二)以“人民電業為人民”為宗旨,以優質服務贏得客戶長期以來電力企業壟斷使得供電服務遠遠落后于客戶需求,而“人民電業為人民”也成了一句空話,在新形勢下,新的營銷觀念則是以人為本,客戶成了營銷工作中的重點對象,客戶的需求和客戶的滿意度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因此,建立健全電力企業產、供、銷一體化管理機制已迫在眉睫。我局始終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堅持客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秉承“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企業價值觀,不斷加強規范化管理,積極創造優質服務的環境,用優質服務贏得客戶,贏得市場。

(三)加強員工教育,重視員工培訓人員素質是做好優質服務的基礎保障。電力企業必須重視員工素質教育,定時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使員工在思想上更加以客戶和市場為重點。特別是服務窗口人員和一線員工,要將優質服務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做,認真學習《客戶服務標準》,重點學習著裝、儀容、舉止、接待、會話、服務、溝通、基本文明用語的各項要求,使《客戶服務標準》貫穿于日常的工作中。通過加強服務意識教育和檢查督促,不斷提高職工優質服務意識,提高優質服務自覺性。我局積極加強員工崗位及技能培訓,經常性的開展業務大練兵及技能比武,近期我局開展的安全知識競賽、電工技能大比武、95598技能比賽及服務之星的評選,為職工提供了學習、鍛煉、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

(四)加強業擴管理,完善流程控制 業擴報裝工作是開拓電力市場,增供擴銷的重要途徑,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體現著客戶對電力企業工作及形象的滿意度。在業擴報裝工作中,我局嚴格貫徹執行“三不指定”的原則,對內規范操作,對外簡化流程,從供電方案制定、設計審核、中間檢查、驗收送電等環節,縮短各節點時間,方便電力客戶。強化業擴報裝全過程管控,推行典型設計和菜單式造價核算,著力打造“陽光業擴”。同時,隨著客戶早日投產,也增加了電力供應,實現了客戶與電力企業的共謀發展。

(五)完善95598系統功能,發揮溝通主渠道的作用隨著95598宣傳力度的加大和功能的完善,95598服務熱線越來越被廣大電力客戶接受和應用,在供電企業服務系統中擔當著傳遞、協調、指揮、監督等多重角色。

為了進一步做好優質服務工作,依托95598電力客戶中心系統研制開發了電力客戶“95598”報修監控服務指揮系統,坐席員通過大屏幕顯示,可以直觀的對95598客戶服務系統和電力搶修調度管理系統進行操作。該系統具有低壓表箱快速定位、停電線路區域的變色、搶修車輛、人員的全過程監控、短信的群發群呼、停電信息自動播報、搶修車輛歷史軌跡查詢、車輛總里程查詢、任務單查詢等功能,為更加合理的調度、指揮搶修車提供參考資料。該系統通過4S技術在電力中的應用,以GPS搶修車輛監控、電力GIS系統為基礎構建電力服務綜合平臺,利用裝在各受控電力搶修車輛上的移動車載設備,將電力客戶的報修信息、車輛調度信息、衛星定位信息等通過GPRS數據網絡平臺在電力搶修車輛和95598呼叫中心之間雙向傳遞,實現對搶修車的狀態監視、有效調度、信息查詢等功能,使95598服務熱線達到了真正的數字化服務。

上一篇: 高端店面設計 下一篇: 策劃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