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19 00:44: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通訊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通訊技術論文

篇(1)

隨著因特網、多媒體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與信息網絡已經密不可分。當今無線通信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戶對當前無線通信產品尤其是便攜產品的強烈追求,作為無線通信技術一個重要分支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正逐漸引起越來越廣泛的觀注。

1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簡介

近年來,由于數據通信需求的推動,加上半導體、計算機等相關電子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短距離無線與移動通信技術也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WLAN技術、藍牙技術、UWB技術,以及紫蜂(ZigBee)技術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短距離無線通信通常指的是100m以內的通信,分為高速短距離無線通信和低速短距離無線通信兩類。高速短距離無線通信最高數據速率>100Mbit/s,通信距離<10m,典型技術有高速UWB、WirelessUSB;低速短距離無線通信的最低數據速率<1Mbit/s,通信距離<100m,典型技術有藍牙、紫蜂和低速UWB。

2藍牙(Bluetooth)技術

“藍牙(Bluetooth)”是一個開放性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新的一種公開的無線通信技術規范。它可以在較小的范圍內,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網絡互聯,使得近距離內各種通信設備能夠實現無縫資源共享,也可以實現在各種數字設備之間的語音和數據通信。由于藍牙技術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單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別適用于小型的移動通信設備,使設備去掉了連接電纜的不便,通過無線建立通信。

藍牙技術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采用高速跳頻(FrequencyHopping)和時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access—TDMA)等先進技術,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藍牙技術使得一些便于攜帶的移動通信設備和計算機設備不必借助電纜就能聯網,并且能夠實現無線連接因特網,其實際應用范圍還可以拓展到各種家電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等信息家電,組成一個巨大的無線通信網絡。打印機、PDA、桌上型計算機、傳真機、鍵盤、游戲操縱桿以及所有其它的數字設備都可以成為藍牙系統的一部分。目前藍牙的標準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頻帶,通道帶寬為lMb/s,異步非對稱連接最高數據速率為723.2kb/s。藍牙速率亦擬進一步增強,新的藍牙標準2.0版支持高達10Mb/s以上速率(4、8及12~20Mb/s),這是適應未來愈來愈多寬帶多媒體業務需求的必然演進趨勢。

作為一個新興技術,藍牙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如成本過高、有效距離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滿意等。但毫無疑問,藍牙技術已成為近年應用最快的無線通信技術,它必將在不久的將來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3超寬帶(UWB)技術

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技術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為軍事技術在雷達等通信設備中使用。隨著無線通信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高速無線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寬帶技術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關注。UWB是指信號帶寬大于500MHz或者是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大于25%的無線通信方案。與常見的使用連續載波通信方式不同,UWB采用極短的脈沖信號來傳送信息,通常每個脈沖持續的時間只有幾十皮秒到幾納秒的時間。因此脈沖所占用的帶寬甚至高達幾GHz,因此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幾百分之一。在高速通信的同時,UWB設備的發射功率卻很小,僅僅是現有設備的幾百分之一,對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機來說近似于噪聲,因此從理論上講,UWB可以與現有無線電設備共享帶寬。UWB是一種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數據通信方式,它有望在無線通信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UWB的特點如下(1)抗干擾性能強:UWB采用跳時擴頻信號,系統具有較大的處理增益,在發射時將微弱的無線電脈沖信號分散在寬闊的頻帶中,輸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設備產生的噪聲。

(2)傳輸速率高:UWB的數據速率可以達到幾十Mbit/s到幾百Mbit/s,有望高于藍牙100倍。

(3)帶寬極寬:UWB使用的帶寬在1GHz以上,高達幾個GHz。超寬帶系統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帶通信系統同時工作而互不干擾。

(4)消耗電能少:通常情況下,無線通信系統在通信時需要連續發射載波,因此要消耗一定電能。而UWB不使用載波,只是發出瞬間脈沖電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發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時才發送脈沖電波,所以消耗電能少。

(5)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時擴頻,接收機只有已知發送端擴頻碼時才能解出發射數據;另一方面是系統的發射功率譜密度極低,用傳統的接收機無法接收。

(6)發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統發射功率非常小,通信設備可以用小于1mW的發射功率就能實現通信。低發射功率大大延長了系統電源工作時間。

(7)成本低,適合于便攜型使用:由于UWB技術使用基帶傳輸,無需進行射頻調制和解調,所以不需要混頻器、過濾器、RF/TF轉換器及本地振蕩器等復雜元件,系統結構簡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更容易集成到CMOS電路中。

篇(2)

光通信技術中最有發展前景的當屬光纖通信技術了,在最近幾十年來發展最好最快的也是光纖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代,從工作波長為0.85μm的多模光纖通信逐漸發展為工作波長為1.3μm的單模光纖通信,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到工作波長為1.55μm的光纖通信系統,這些年的進步很好的解決了光通信系統的色散問題。不僅如此在這些年光源也放上的很大的變化,發生了從發光二極管到半導體激光器的變化。半導體激光器的出現大大的提高了傳輸信息的效率,而且半導體激光器與二級發光體比較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光纖和光源的發展大大的緩解了信息衰減和色散的問題,加大了光纖的通信容量,提高了光纖通信的效率。另外在光網絡協議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的技術種為了方便用戶使用圖像、數據、語音等業務,目前的重點是寬帶接入網建設。寬帶接入包括光纖、無線、同軸電纜和xDSL這幾種方式,這些主要是基于分組交換方式的接入,其中以光纖接入為主。光纖接入分為有源方式接入和無源方式接入兩種,即利用SDH或PDH為傳輸通道和無源光網絡方式,光纖的非線性問題隨著光纖放大器的廣泛應用而逐漸顯現出來。光纖的非線性主要指四波混頻效應、自相位調制效應、交叉相位調制效應、受激喇曼效應、受激布里淵效應等。其中一些效應會使得系統的技術指標惡化,使得信號脈沖展寬、波型畸變、信號之間串擾。通過合理的使用某些非線性效應,我們可以研制出新型的光器件。

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前景

1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前景

為了更好的建設下一代網絡就必須得構建一個擁有巨大傳輸容量的光纖基礎設施,而由于光纜高達20年的壽命以及過高的造價,光纖基礎設施的設計和構建必須具有前瞻性,應該結合設備和系統技術的發展趨勢來設計。同時由于下一代電信網對容量的高要求以及頻率的高寬度,這一代的光纖性能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必將被淘汰,那么開發新一代的光纖將勢在必行。在G.652.A光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并取得一定成果的G.652C/D光纖很好的解決了色散斜率的問題,減低系統成本,而且能實現更長距離和更大容量的傳輸。基于這些原因,具有更長使用壽命的新一代光纖必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篇(3)

目前在油田現場廣泛應用的無線通訊技術主要有GPRS/CDMA、數傳電臺、擴頻微波、無線網橋及衛星通信、短波通信技術等。

其中GPRS和CDMA技術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公司的主營數據傳輸業務,在數據傳輸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即信號覆蓋范圍廣。對于陸上油田生產區域基本完全覆蓋。但由于海上油田地理位置特殊,遠離陸地的基站,因此很多海上生產平臺還無法為GPRS/CDMA信號完全覆蓋。此外經過測試,GPRS的平均速率為20kbit/s~40kbit/s,CDMA的平均速率為80kbit/s~100kbit/s,可以滿足傳輸小數據量的生產數據要求,但無法滿足大數據量的信號(例如視頻信號)遠程無線傳輸。雖然有利用CDMA技術進行視頻信號傳輸的案例,但效果并不理想。

數字電臺用于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的工作環境,能夠提供標準RS-232接口,可直接與計算機、RTU、PLC等數據終端連接,實現透明傳輸。數傳電臺的傳輸速率從1200~19.2Kbit,傳輸距離20~50公里。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接收靈敏度高等特點。數傳電臺技術比較成熟,標準統一,一直以來廣泛用于油田的數據遙測/數據采集與監控(SCADA)項目中。但隨著GPRS/CDMA技術的日漸成熟,相應的設備價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應用場合中數傳電臺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時,數傳電臺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智能化、網絡化、高帶寬的數傳電臺也不斷涌現。結合數傳電臺誤碼率低、信道可靠的特點,數傳電臺必將成為海上油田通信技術應用的可靠選擇。

擴頻微波和無線網橋技術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門數據傳輸技術。擴頻微波最大優點在于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組網、抗多徑等,同時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廣等特點,特別適合野外聯網應用。而無線網橋是無線射頻技術和傳統的有線網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無線網橋是為使用無線(微波)進行遠距離數據傳輸的點對點網間互聯而設計。它是一種在鏈路層實現LAN互聯的存儲轉發設備,可用于固定數字設備與其他固定數字設備之間的遠距離(可達50km)、高速(可達百Mbps)無線組網。這兩項技術都可以用來傳輸對帶寬要求相當高的視頻監控等大數據量信號傳輸業務。

例如,對于遠離陸地且無法進行中繼的海上平臺,通訊鏈路只能通過衛星通信和短波通訊。其中衛星通信范圍大,只要衛星發射的波束覆蓋進行的范圍均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影響,建設速度快,易于實現廣播和多址通信等等優點。但其運行費用相對昂貴,且系統維護要求高。短波通訊以往只在軍事通信、專業通信、業余通信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其傳輸速率低、噪聲大,電離層反射天波為主,通常不能穩定的使用固定頻率工作等缺點,因此在其他領域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盡管短波通信存在一些缺陷,但對于海上油田而言,短波通訊作為可靠性高、覆蓋區域廣的通信方式,用于海上平臺的緊急通信及小數據量傳輸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3環境因素對技術應用的影響

偏遠油區的環境因素以以海上油田最為特殊。海上油田除了考慮信道帶寬,傳輸數率,傳輸距離,發射功率,天線要求等通信設備本身的技術參數外,在應用無線通訊技術的過程中,還必須全面地考慮海上平特的地理環境與地理條件對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的影響。

3.1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可以通過選取性能好的設備或應用抗干擾措施以減少甚至避免干擾。但無線通信過程中的信號衰落問題則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海上油田遠離陸地,與陸地之間的廣闊的海域、多變的氣候使得在陸上應用效果很好的技術在海上應用時沒有了用武之地。

微波在空間傳播中將受到大氣效應和地面效應的影響,導致接受機接受的電平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起伏變化,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衰落。從衰落的物理因素來看,可以分成以下幾類:吸收衰落、雨霧衰落、K型衰落、波導型衰落、閃爍衰落等等。在各種衰落因素中,吸收衰落、雨霧衰落及K型衰落對海上油田的無線通信應用影響較大。

3.2對技術應用的影響

各項通信技術在海上油田應用中還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其獨特的現場環境。海上平臺一般空間狹小,還要考慮海上多風,平臺最高點一般較低的特點。

首先是對天線安裝的限制。海上微波通信受地形地貌影響,相同的通信距離要求兩端天線的高度更高。對于衛星通信、擴頻微波、短波通信等天線體積較大的應用,由于海上風力較大,抗風性的要求也使得設備在小平臺的安裝變得十分困難。

此外,對于無人值守的平臺,設備必須具有高可靠性、可自動維護、參數遠程設置等功能。而對于衛星通信、短波通信等要求平臺上配備專業管理操作人員進行設備的管理維護,這一特點也為技術的應用帶來一定的限制。

4無線網橋技術在海上平臺視頻監控中的應用

在實際的現場應用中,我們選取了基于5.8G無線網橋設備進行了現場應用測試。測試地點為淺海油井,測試內容為4路視頻監控圖像的傳輸。該系統具體解決方案是利用摩托羅拉Canopy5.8G無線網橋建立通信鏈路。在平臺一側首先通過視頻服務器將模擬視頻信號轉化為可在網絡傳輸的IP數據流,之后由無線網橋將信號傳輸到陸地端。陸地端一側通過無線網橋進行接收后由視頻監控服務器處理后,對視頻信號進行錄像存儲及Web。相關用戶可依據相應權限在局域網內進行視頻圖像的瀏覽、錄像等操作。

系統通訊鏈路建立后,可遠端對設備參數進行設置,設備維護方便。監控視頻圖像清晰、連貫,滿足監控要求。從系統的鏈路冗余可以看出本次測試的應用距離已接近5.8G無線網橋技術在海上應用的最遠距離。從系統的穩定性出發,在更遠一些的類似應用中應謹慎選擇這項技術。

結論

無線通信技術在偏遠油區的應用已逐漸成為各種監控系統的主要鏈路方式。在選取相關技術時除了要考慮包括傳輸距離、信號帶寬、天線安裝條件、發射功率、設備功耗、系統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外,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環境對通信的影響。信號的衰弱會使很多通信技術達不到理論標定的距離,因此無法適應現場需要。面對大量的數據傳輸管理的需求,在選擇無線通信技術手段方面還應統籌計劃。特別是要對采用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及系統的可擴展性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王一平、肖景明.微波傳播..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

[2]許東.網絡化的全數字圖像監控系統.北京:有線電視技術,2002:27-56

[3]孫學康、張政.微波與衛星通信.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篇(4)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新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之一。力圖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探索各學科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并用這種規律性的解釋來研究各學科內在的規律。同時,由于統計學所倡導的尊重客觀實事,通過調查研究用實事說話,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精神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5)

二、增強電力系統網絡安全的策略

(一)物理安全

計算機網絡的物理安全指的是對計算機硬件設備、計算機系統、網絡服務器、打印機等硬件的安全防護,同時還包括了對通信鏈路等各種連接設備進行保護,避免被人為的破壞和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在物理安全中海需要為各種硬件設備提供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計算機系統在工作時,系統的顯示屏、機殼縫隙、鍵盤、連接電纜和接口等處會發生信息的電磁泄漏,而電磁泄漏也會泄漏機密。所以在物理安全策略中如何抑制與防止電磁泄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目前主要的措施有:第一種是對計算機設備內部產生和運行串行數據信息的部件、線路和區域采取電磁輻射發射抑制措施和傳導發射濾波措施,并視需要在此基礎上對整機采取整體電磁屏蔽措施,減小全部或部分頻段信號的傳導和輻射發射,對電源線和信號傳輸線則采取接口濾波和線路屏蔽等技術措施,最大限度的達到抑制電磁信息泄漏源發射的目的;第二種是使用電磁屏蔽技術,將涉密計算機設備或系統放置在全封閉的電磁屏蔽室內;第三是使用噪聲干擾法,即在信道上增加噪聲,從而降低竊收系統的信噪比,使其難以將泄漏信息還原。

(二)進行訪問控制

網絡安全的目的是將企業信息資源分層次和等級進行保護,而訪問控制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訪問。訪問控制是進行網絡安全防范和與保護網絡的主要手段。它是對網絡安全進行保護的核心策略。訪問控制手段有多種,其中主要的有以下的幾種手段。第一種是入網控制。它是第一層的網絡訪問控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入網訪問控制是對用戶可以登錄的時間和允許他們可以登入的工作站進行控制。第二種是網絡權限控制,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各種可能出現的網絡非法操作,它的做法是根據用戶組與用戶的身份賦予相應的權限,并對用戶與用戶組可以訪問哪些資源和進行什么操作進行規定限制。第三種是目錄級安全控制。該種控制指的是對用戶在目錄一級的文件和子目錄的權限進行控制,例如用戶的讀權限、寫權限等。第四種是屬性安全控制。屬性安全控制指的是網絡管理員根據需求為給各種文件和目錄所指定相應的安全訪問屬性。第五種是服務器安全控制。該種控制指的是為服務器設置口令、登錄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等,以防止非法用戶對信息的修改和破壞等。最后的是防火墻控制。防火墻控制,在內部網與外部網的節點上安裝防火墻對一些危險的數據信息進行過濾已形成一個較為安全的網絡環境。

(三)對數據進行加密

數據加密的目的是為了隱蔽和保護具有一定密級的信息。對于網絡上的數據加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種,分別是鏈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節點加密。鏈路加密是傳輸數據僅在物理層前的數據鏈路層進行加密,它必須要求節點本身是安全的,否則其加密也相當于沒有加密;端到端加密允許數據在從源點到終點的傳輸過程中始終以密文形式存在,與鏈路加密和節點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設計、實現和維護,它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保護。而各個電力企業應該根據其自身的需求去選擇合適的加密算法。

(四)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篇(6)

通過對《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學科分布的分析,可客觀反映我區與農業相關的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對于了解不同學科發展狀況,促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有重要意義。據統計,2012年《新疆農業科學》論文刊登數量前6個學科分別是:林學與園藝、作物栽培與育種、草業與環境、畜牧獸醫、植物保護、生命科學,共296篇,占總總數的81.76%,其中排名第一的林學與園藝,占論文總數21.56%,表明在我區農業研究領域中,這些學科領域的科研工作較為活躍,科技產出較多,論文數量有明顯增加,被引頻次也有所增長[1]。上述學科相對發展較快,屬于優勢學科,見圖6。

2通訊作者構成情況分析

對通訊作者的構成進行統計和分析表明,2012年《新疆農業科學》的論文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通訊作者達263人,占作者總數的72.65%,具有副高級職稱的通訊作者83人,占作者總數22.92%,合計:95.57%。年齡構成分析表明,年齡在40~50歲的通訊作者有196人,占作者總數的54.14%,年齡在50~60歲的通訊作者113人,占作者總數的31.21%,年齡在40~60歲的通訊作者309人,占作者總數的85.35%;博士生導師119人,占作者總數的32.87%,碩士生導師153人,占作者總數的42.26%,具有碩導和博導身份的通訊作者占作者總數的75.13%。表明《新疆農業科學》的通訊作者主要是高級職稱、高學歷的高層次研究人員,均為項目主持人、學科帶頭人,相應撰寫的論文學術水平和質量較高,對《新疆農業科學》載文質量的穩定和提高辦刊質量與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見圖7。

3年度基金項目資助論文數量的統計與分析

對2012年《新疆農業科學》科技論文來源統計分析:國家級項目論文225篇,占全年總數的62.15%,省部級項目論文114篇,占全年總數31.49%,地廳級項目論文23篇,占全年論文總數的6.35%。2012年度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的基金總數為339篇,占總刊登論文數的93.64%,表明《新疆農業科學》超過90%的論文來源于國家級、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近幾年均保持了高百分比。上述統計分析還表明,《新疆農業科學》的基金資助論文數量呈高比例態勢,在科技領域投入不斷增長的社會大背景下,新疆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承擔的國家、省部級項目的數量在穩步上升,農業科技領域的競爭實力正在逐步增強,農業科研的國際交流、合作研究和技術引進工作穩步發展。總體來說,《新疆農業科學》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撐、公益性行業專項)和自治區級(科技攻關、自治區基金、成果轉化、重大專項)項目產出論文為主,地州級、高校基金、研究機構基金等為輔的多層次的資助體系論文。

篇(7)

近年來,由于學術競爭的激烈和職稱評審體制等原因,出現了作者署名隨意、署名濫用、掛名等種種不規范現象,由此帶來一系列學術道德問題、法律糾紛以及科研管理問題[1]。本文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日常科研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醫學論文署名不規范的表現做一總結,分析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1論文署名不規范的表現

1.1論文僅單作者署名,但事實上該類論文并非是綜述,系統評價,而為臨床研究的總結,是臨床科室成員多人參與,為團隊的共同成果,而該作者僅僅是將該臨床研究進行了總結、數據分析,僅為論文的撰寫者。1.2論文中通訊作者學歷和職稱明顯低于第一作者和其他合著者,且以往沒有任何科研成果;通訊作者與所的學術專業完全不一致;通訊作者在作者排序中不在最后位,等等。可見作者不重視甚至不了解通訊作者署名的原則和要求。通訊作者署名是對論文負主要責任的作者,一般排名在所有作者的最后[2]。通訊作者要熟悉課題設計,掌握數據材料,參與論文撰寫,能夠全面處理稿件中的一切,對論文的真實性、可靠性、科學性等均負有全責[3]。1.3論文中的合作署名不規范。隨著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科研合作日益增強的情況下,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者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頻繁,因此,共同署名的文章越來越多。但是在合作署名的論文中有些是上下級,有些是同學,有些是夫妻,有些是朋友等,而這類論文“真正的作者”無法辨識。1.4研究生論文署名不當情況。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利用我院的科研條件、課題組甚至科研經費完成實驗,撰寫研究論文,畢業后到另一家單位工作,將該畢業論文投稿時卻只標注其工作單位,不僅沒有導師的署名,也沒有我們醫院的署名,甚至有好多從未參與過該課題研究的無關人員的署名。1.5進修生論文署名的不規范,包括來我院進修和外出進修人員發表的論文。如來我院進修人員,利用我院的儀器設備、臨床病例資料甚至經費開展科研活動,撰寫好的論文投稿時僅將我院標注為第二單位,甚至只署名其原來工作單位。而我院外出進修人員,也有出現類似情況。1.6作者在開具單位投稿介紹信后,文章被錄用時或要求其出具版權轉讓書時,至科研管理部門申請要求更改作者署名,新增作者,刪減已經署名的作者,調換作者順序等。1.7臨床工作者把科室他人的中文文章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稿,而大部分作者與原來中文文章署名作者不一致,甚至完全不一樣。

2署名不規范帶來的后果

2.1滋生學術腐敗現象

學術論文的作者作為原始著作權人,是科學研究的主體。如果不具備署名資格的人作為著作權人,破壞科學研究的嚴肅性和真實性,嚴重損害了學術研究和學術期刊在社會公眾中的地位,放縱了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壞風氣,給科研學術的評價也造成了不公平和混亂現象。

2.2不利于學術交流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對論文負全部責任的人,論文刊出后,如他人需反饋意見或探討問題總是與通訊作者聯系,若通訊作者對論文內容毫無所知,論文的發表只流于形式,不利于學術交流與評價,影響科研合作的可持續性。

2.3侵犯他人的署名權

根據《著作權法》和《向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一要求》[4],明確規定了作者資格的條件,作者署名應在投稿時確定。隨意增加或減少作者署名,以及變換署名順序,都是對其他作者署名權的侵犯。同時會降低部分作者在論文中的地位,貶低其對論文的實際貢獻程度,甚至可能產生知識產權的糾紛。

2.4影響職稱評定的真實性

撰寫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者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具體體現。醫院職稱評定是為充分調動科研工作者的學術研究積極性,將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作為硬性指標,但是如果有人通過學術論文“掛名”、“搭車”等不當途徑通過職稱晉升,將會影響職稱評審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同時引發學術上急功近利的發生。

2.5不利于科研成果的進一步推廣

科研論文撰寫完成后,涉及到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在申報成果時,因為完成人員的限制,部分論文往往因為當時的掛名,在報獎時要求其退出成果完成人員的行列,但往往遭到拒絕,難以協調,從而影響科研成果報獎及進一步的推廣。

3規范作者署名的建議

3.1大力宣傳論文署名的意義

科研管理部門加強宣傳和教育,開展院內講座,宣傳我國著作權法和國內外雜志相關規定[5],讓醫護人員明白作者署名的條件和資格,增強作者依法保護自己署名權的意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著作的作者獲得的利益與其所承擔的責任是同時的,并是所有署名作者共有的,保證論文署名的科學合理。

3.2加強學術論文的署名管理

署名權屬于作者,其他人員無權剝奪,但是作為科研管理人員有責任和義務指導、幫助作者正確行使署名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我院科研管理部門重視署名問題,制定科研論文作者署名規范,明確論文作者的署名條件,按貢獻大小排序的具體原則,出現署名問題的處罰方法等。科研管理部門在開具論文介紹信時,要求每個作者簽名,以示作者的知情權以及對論文署名負責,尤其是通訊作者,投稿以后原則上不允許變更署名。對于提出更改署名要求的,科研管理部門認真核實,履行監管責任,如果因為作者首次投稿時疏忽錯寫作者姓名、漏寫作者姓名等確屬合理要求,必須提供變更理由充分的書面申請,由所有作者親筆簽名同意,科研管理部門才給予蓋章審核。3.2.1對于研究生投稿,科研管理部門要求第一作者的研究生提供其導師、論文所有作者親筆簽名同意發表的證明,同時核對其署名單位。3.2.2對于作者因研究生畢業、工作調動或者在研究單位進修學習等要求,更改署名單位的,原則上按照知識產權歸屬確定署名單位,但可在論文作者單位備注項中注明作者現在的單位。3.2.3對于研究涉及多中心、多單位合作完成的論文,我們要求作者署名由所有合作單位的研究參與者自主協商決定,建議署名作者在研究過程中加強溝通交流,署名及排名順序取得一致意見后再投稿,并在論文中注明合作研究的單位,避免以后署名爭議。

3.3制定科研道德規范

根據近年來我國出臺的系列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科研活動誠信指南等規范[6-7],我院科研管理部門制定科研道德規范,要求科研人員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反映科學成果,自覺抵制一切違反科學道德的研究活動。科研工作者不能為了眼前利益,在自己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的論文上掛名,甚至請或向論文機構購買論文。也不能為了朋友、領導的利益,主動讓出科研成果,互掛獲利。同時制定明確處罰條例,一旦發現存在違反科學道德的行為,科研管理部門將嚴肅調查,查實后網絡公示,并要求作者做出改正,且記入職工不良行為記錄,抄告人力資源部、監察審計處,并與其年終考核、職稱晉升等掛鉤;甚至要求編輯部對該論文停發,且3年內不再接受該作者投寄的論文。科研管理部門還建立檢舉、揭發科研不端行為等平臺,逐步杜絕不正之風。

篇(8)

以《管理》為數據源,在CNKI中檢索獲得2004年~2013年3111條數據,剔除新聞、通訊、卷首語、文苑、休閑等,得到2343篇論文,參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通過自編程序在SPSS19.0中輸入參考文獻相關數據,得到參考文獻引用次數5679次。

2 統計結果與分析

2.1 篇均引用及普賴斯指數(整體)。《管理》2343篇論文中被引總數660篇,引文總量5679次,平均被引率28.17%,篇均引用2次,低于王文統計的同期《通訊》和《研究》的篇均引用7.49與6.74次[1]。根據表1中的年度變化,除2010年外,整體上《管理》呈現穩健上升趨勢。普賴斯指數(引用文獻中5年內引文量與總引文量之比)是評價期刊新穎度的數量指標[2],10年《管理》總引文量5679次,5年內引文量2619次,普賴斯指數平均值為46.12%,其中2005年達到64.05%,說明2005年引用文獻的內容新穎度最高,《管理》作者在檔案學領域新信息的吸收與使用,引文新穎度的提高方面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表1 2004年~2013年載文被引及引文量情況

2.2 文獻類型分布(整體)。《管理》的引文按照中文、譯文、外文劃分,統計出中文5332次,譯文171次,外文176次,占比分別為94.3%、2.6%、3.1%,說明《管理》的主要參考來源也是中文參考文獻。比較而言,《管理》譯文外文5.7%的引用低于《通訊》《研究》12%與14%的引用量[3]。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將無法歸類和未說明的文獻統一歸為“Z”,并將中文參考文獻單獨統計。表2可見,中文與整體,其J、M、OL的比例和均超過了92%,其他類型差別不大,這與《通訊》《研究》的比例相當。在中文中,期刊文章和專著占比85.18%,明顯主導著參考文獻的比例。此外,網絡文獻OL占比8%左右,明顯高于除J和M外的其他類型,說明網絡在文獻引用中的作用逐漸顯現。

表2 文獻類型分布

2.3 期刊文章(中文)。期刊被引3468次,涉及463本期刊,為便于與王文比較,排名前15見表3,排名前10高被引論文見表4。從統計數據可知,一是《管理》對排名前15的期刊引用2452次,占比70.7%,集中性強,其中對《通訊》《研究》《中國檔案》的引用占比30.7%,雖略低于《通訊》《研究》的35.91%和36.53%[4],但仍占引用總量的三分之一。二是在463本期刊引用中,僅引用1次的有283本,占比61.12%,低于《通訊》《研究》的64.48%和63.97%[5];引用9次以上的有35本,僅占7.6%,略高于《通訊》《研究》的5.72%和5.65%[6],分散性大。三是《管理》自引率13.75%,介于《通訊》的20.96%和《研究》的11.29%之間[7],同時,排名前10高被引期刊論文有7篇來自《管理》,自引率高。四是《管理》對《通訊》《研究》的引用高達13.52%和8.13%,但《通訊》《研究》對《管理》的引用僅為3.16%和3.03%[8],互引率不對等。五是《管理》排名前15的高被引期刊均為檔案學專業期刊,且與《通訊》《研究》有12本期刊相同,學科獨立性強。

表3 高被引期刊分布(前15)[9]

表4 高被引期刊論文(前10)

2.4 圖書(中文)。中文圖書被引1074次,涵蓋492本圖書,其中僅被引1次的圖書有343本,占69.72%,高于王文圖書被引1次的66.11%[10]。其中,馮惠玲、周雪恒、吳寶康、何嘉蓀、陳兆?、鄧紹興等6人7本專著位列《管理》《通訊》《研究》高被引專業書籍的前10,說明此6人的書籍在檔案學領域影響力很大;非專業書籍排名前10的無一相同。詳見表5。

表5 高被引圖書(前10)

2.5 學位論文、報紙、報告等其他類型文獻(中文)。學位論文、報紙、會議集、標準等在參考文獻中有372次,占6.98%,詳見表2。(1)學位論文。涵蓋30所高校,僅被引1次的有18所(60%),高于王文25所(43.1%)高校被引1次的數據;被引5次以上的集中在蘇州大學(18),黑龍江大學(7),安徽大學(6),中北大學(5),其中蘇州大學與安徽大學在王文統計中亦位列前六[11]。(2)報紙。涉及24份報紙,其中,中國檔案報(19)、中國青年報(9)、光明日報(8)、人民日報(8)排名前四,僅被引1次的報紙有15份,占62.5%,與王文61.22%相差無幾[12]。(3)會議論文集。54次被引涉及35個會議,其中17個涉及歷屆檔案工作年會,9個屬于檔案工作文集、文選,9個無法核實到具體會議;被引頻次最高的是“曾三檔案工作文集”,其次為2010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4)標準。排名前2的是GB/T18894-2002《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與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其他類型數據甚少,不再贅述。

2.6 網絡文獻(整體)。《管理》網絡文獻引文有507篇,占8.93%,篇均數不到0.4,低于《通訊》《研究》的23.34%、24.48%[13],雖所占比例很小,但整體數量上在逐年增加。按照丁敬達的檔案學期刊網絡引文類型分類[14],《管理》10年間網絡引文以靜態類網頁(244)為主,占48.13%,其他網站類(164)占32.35%,動態類網絡(99)最少,占19.52%;整體可訪率為41.8%,而動態類網絡可訪率最低僅為21.21%,說明動態類網絡穩定性和持久性較差,作者在引用時要更加審慎[15]。從網絡引文域名來看,《管理》引文集中分布在.com(168)、.gov(139)、.org(34)、.edu(32)、.net(31)中,占79.68%,與丁敬達統計的2002年~2011年《通訊》《研究》的數據一致[16]。

2.7 譯文、外文文獻(整體)。在171次引用中,圖書引用 121次,涵蓋50本,只被引1次的有36本,最高被引的為謝倫伯格的《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高達52次;期刊35篇,僅被引1次的有13篇,高被引前3的均為(加)特里?庫克

表6 網絡文獻引用年度變化表

的文章,即:“銘記未來――檔案在建構集體記憶中的作用”“檔案學與后現代主義:舊意新解”“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觀念:后保管及后現代主義社會里信息與檔案管理中面臨的一場革命”,與王文統計一致。

表7 譯文類型分布

外文被引共176次,表8可見。整體上外文引用呈上升態勢,平均篇引用為0.07次,低于《通訊》《研究》的最低值0.1[17]。引用主要集中在網絡文獻(88)和期刊(43)上,說明作者對外文的獲取主要依靠網絡渠道。其中,43次期刊被引中涉及27本期刊,高被引外文期刊與王文統計相同的有《Archival Science》《The American Archivist》《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18]。

表8 外文引用年度變化表

3 結論與探討

3.1 加強參考文獻著錄規范性。參考文獻作為一種引證憑據和對他人成果尊重的表達,其著錄規范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學術研究水平。5679次引用中存在“四缺”,即:缺作者(561次)、缺標題(178次)、缺來源(124次)、缺時間(250次);“五錯”,即:作者名字錯,如“劉東斌”標成“劉斌東”,類型錯,如“N”標成“J”,文獻標志碼與期刊位置放錯,出版時間標錯,刊名寫錯;“兩不規范”,即:多名作者間的標注符號用“、”“,”不一,文獻標志碼“M”“C”“G”混用。

篇(9)

 

前言:目前在熱力汽輪發電機中廣泛應用冗余技術,其特點是自控系統安全可靠,便于集中管理,本文重點從幾個方面介紹汽輪發電機自控設備中冗余技術的安全措施:

1.冗余的控制系統配置

目前萊鋼煤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工程自控系統采用ABB公司的AC800FR控制系統,過程站采用冗余的PM803總線控制器和分布式S800I/O,兩個配置完全一樣的AC800控制器可實現控制器1:1冗余,主備控制器之間可無擾動切換。每個控制器上都插有兩個Ethernet網卡,第一個網卡用于連接系統網絡(diginets),而第二個網卡彼此互連以形成專門的冗余通訊鏈接(diginetR),確保主備控制器之間的冗余信息同步。一旦主控制器故障,備用控制器能迅速無擾的從主控制器中斷點接替工作。

現場過程控制器AC800F、操作員站OS及工程師站ES之間的數據通訊由系統網絡(diginets)來完成,采用標準的TCP/IP協議、RJ45通訊傳輸介質和網絡拓撲布局,控制器上的第一個Etherent網卡提供控制器與系統網絡(diginets)的通訊接口。工程師站上組態好的用戶控制程序由diginets和第一個網卡下載至控制器的RAM中,Ethernet網卡的電池卡槽上裝有RAM后備電池,可在控制器掉電時保持RAM中的用戶控制程序實現上層工業以態網絡通訊和下層Profibus現場總線的冗于,保障通訊數據傳送的穩定安全性。

冗余的CPU過程站處理器,保證數據的正常采集、處理。冗余的網絡通訊技術,信息數據得以暢通無阻。冗余的監控平臺就象運行人員的兩只眼睛,監控設備工況,使運行人員在第一時間內得到信息資料,及時處理故障,保障設備安全運行。

見圖1

圖1 系統網絡圖

2.可靠的并聯式不間斷的冗余供電模式

電源作為設備的動力來源,是設備關鍵性因素。突發性系統供電中斷將會直接導致計算機隨機存儲器中數據丟失,設備停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控制系統中引入不間斷電源UPS,外來兩段母線市電先經過UPS,再分路供給DCS系統及儀表器件。一方面可對輸入電源起到穩壓作用,另一方面當市電故障停電時UPS可在小于5ms時間間隔內利用蓄電池逆變自動切換至由UPS供電,根據所帶負荷及UPS容量大小設計要求UPS至少能夠提供半小時時間。市電恢復正常后,UPS自動切換市電供電模式,從而保障自動控制系統電源始終連續與穩定,徹底解決因電網波動或突發性失電損壞自控設備,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兩臺不間斷工裝UPS電源,正常運行時同時工作,共同分擔負荷。當其中任意一臺故障時,另一臺自動切換至主機狀態,全帶負荷。并聯UPS的軟件和硬件完全一致,其控制電纜形成閉環連接,保證自動控制系統穩定、持續的供電電源。

3.關鍵停機儀表設備參數采用模擬和數字信號相結合的冗余思路

汽輪發電機油壓力低低聯鎖停機參數靈活運用,保護機組工況安全運行。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論文格式。油壓是否正常,作為汽機聯鎖停機的信號,采用了在油進汽輪機軸承末端管道上安裝了油壓檢測壓力開關,其設定值均為30KPa,用于采集開關信號,優點抗干擾能力強,同一位置安裝智能變送器提供模擬信號,優點精度高顯示方便。二者在DCS系統中進行與邏輯關系,再通延時1秒鐘判斷,若二者同時低于設定值30KPa,證實油管路油壓低,則保護機組停機,有效的消除了外界磁場干擾信號源的突發性。見圖2:

圖2邏輯圖

汽輪發電機軸承油溫度采用外裝雙質熱電阻,兩模擬信號同時采集去DCS系統,并判斷溫度可能存在的誤差,邏輯判斷再發出停機指令。更有推力瓦溫度選用內藏式熱電阻,每個瓦塊上安裝四個相同熱電阻信號采集,根據工藝要求靈活運用或四選二、或四選三,并進行溫度斷路或開路邏輯判斷發出停機指令,大大提高了機組連續安全生產。

TSI軸系監測裝置是一種面向汽輪發電機組的多通道監視保護系統,主要監視轉子和汽缸的機械運行參數,如軸振動、軸向位移、脹差、轉速等,輸出的模擬信號至DCS系統顯示、處理報警,輸出的接點信號可用于停機保護。目前,應用最廣泛,技術成熟的美國本特利公司生產的3500系列大型旋轉機械監測裝置。其重要的聯鎖停機信號采用雙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內部冗于判斷數字量輸出去DCS系統并在程序中判斷,延時控制聯鎖停機,有效的消除了誤信號造成不必要的停機。

結論:生產過程中冗余技術安全可靠、靈活多樣的控制思

參考文獻:1、《汽輪機設備運行》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

篇(10)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是一種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地提供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達到厘米級精度。論文格式,CORS。自20世紀90年代初,RTK技術一經問世,就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優點,極大地拓展了GPS的使用空間,被廣泛應用于控制測量、地形地籍測量、工程測量等領域。論文格式,CORS。

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通過無線電數據鏈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不僅接收來自基準站的載波相位信息,還要接收來自于GPS衛星的載波相位信息,并組成相位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定位。目前生產中常用的RTK作業模式由電臺模式、GPRS模式和CORS模式,下面就這三種常用作業模式的原理和優缺點加以淺析。

1、常規(電臺)模式1.1、系統組成及原理常規RTK系統主要由一個參考站(基準站)、若干個流動站及數據通訊系統(電臺)組成。在常規RTK作業模式下,一個臨時建立的基準站對所有可見的GPS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通過數據通訊系統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直接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采集GPS觀測數據的同時,通過數據通訊系統接收來自基準站的信息,并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得到厘米級定位結果。

1.2、工作流程1)、基準站獲得用戶輸入的測站坐標信息,采集GPS觀測數據,并將二者通過數據鏈直接向流動站發送。

2)、流動站采集GPS觀測數據,同時接收基準站發送的信息。

3)、流動站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得到厘米級定位結果。

1.3、作業方式常規RTK作業時利用2臺以上GPS接收機同時接收衛星信號,其中一臺安置在視野開闊、已知坐標且點位精度較高的控制點上作為基準站,另外的GPS接收機用來測定未知點的坐標(流動站)。基準站將GPS觀測值和設站點的坐標信息通過數據通訊鏈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根據所接收的信息和本身所采集的觀測數據進行實時數據處理得到未知點的坐標。

1.4、作業優缺點相比傳統測量技術,常規RTK技術存在以下優點:

1)、觀測時間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野外作業時間,大大減少了勞動強度。論文格式,CORS。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在一定的作業半徑范圍內(一般為8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達到厘米級,這是普通測量方法很難達到的精度。

3)、全天候作業。RTK測量不要求基準站、移動站間光學通視,只要求滿足“電磁波”通視,因此和傳統測量相比,RTK測量受通視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小,在傳統測量看來難于開展作業的地區,只要能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它也能進行快速高精度定位,有利于按時、高效地完成外業測量工作。

4)、RTK測量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數據處理能力強。RTK可進行多種內、外業測量工作。移動站利用自帶軟件,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動實現多種測繪功能,減少了輔助測量工作和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但常規RTK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其在應用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現為:

1)、用戶需要架設本地的參考站;

2)、誤差隨距離增長,可靠性和可行性隨距離加大而降低;

3)、誤差增長使流動站和參考站距離受到限制。

4)、常規RTK數據通訊通常采用無線電技術(常規電臺),流動站和參考站距離受到基準站電臺天線高低及障礙物影響限制較大。

2、GPRS模式2.1、工作原理及方式GPRS模式的系統組成、原理及工作方式和常規RTK類似,只是數據通訊方式的不同,這種作業方式使用GSM、GPRS/CDMA模塊或帶串口線的手機(具備藍牙功能的GPS主機可直接使用藍牙手機),參考站信號以GSM或GPRS/CDMA的方式通過移動通訊的發射基站實時播發,流動站以相應方式接收差分數據。

作業時通過GPS生產廠商或服務商提供用戶的服務器IP地址及端口號登陸,基站啟動后數據會自動通過服務器轉發,移動站與其綁定即可獲得基站數據。論文格式,CORS。

2.2、作業優缺點相比常規電臺通訊,由于減少了常規電臺及相關設備,故儀器配置簡單,攜帶方便,減輕了野外作業的勞動強度,且作業距離有較大改觀,特別是在城區,建筑物嚴重影響常規電臺作業距離,而GSM或GPRS/CDMA是借助于移動通訊的發射基站,能保證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均能接收到來自基站的差分信息,測量范圍更加廣泛。此外,基準站位置的選擇更加不受限制,無需架設在高點。但采用GSM或GPRS/CDMA通訊的穩定性較差,容易受一些外部電磁信號干擾,作業范圍取決于移動通訊的網絡覆蓋度。一般來說,因地理區域不同穩定性差異很大,經濟發達地區信號穩定較好,行政區域交界處移動通訊網際切換頻繁而導致穩定性較差。對于需持續采集點位、穩定性要求較高的作業如水下地形測量定位,受影響較大。采用GSM或GPRS/CDMA通訊還會產生費用,尤其是以GSM通訊,按照移動通話的標準收費,跨區域作業時還存在漫游費。

3、CORS(網絡RTK)模式3.1、CORS系統組成及原理為了解決常規RTK技術存在的缺陷,實現大區域范圍內厘米級、精度均勻的實時動態定位,網絡RTK技術應運而生。網絡RTK也稱多基準站RTK,是近年來在常規RTK、計算機技術、通訊網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實時動態定位新技術。論文格式,CORS。它由基準站網、數據處理中心、數據通訊鏈路和用戶部分組成。論文格式,CORS。

3.2、作業方式采用CORS模式的作業方式非常簡單,只需一臺有GPRS模塊(或具有WAP上網功能的藍牙手機)的流動站主機、一個控制手簿、一根對中桿,登陸當地的CORS系統就可以作業了。為此要做以下準備:

1)、從當地CORS系統管理部門獲取IP地址、端口號、源列表、用戶名和密碼等信息;

2)、辦理一張手機卡,并開通GPRS net 流量,可以采用包月的方式,一般兩小時的GPRS 流量為一兆,可以根據每月的作業時間計算總流量,包月套餐。

3.3、CORS系統優缺點CORS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RTK測量作業方式,其主要優勢體現在:

1)、改進了初始化時間、擴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圍;

2)、采用連續基站,用戶隨時可以觀測,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用了多個參考站的聯合數據,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統誤差和周跳,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用戶不需架設參考站,真正實現單機作業,提高了儀器使用效率;

5)、使用固定可靠的數據鏈通訊方式,減少了噪聲干擾;

6)、提供遠程INTERNET服務,實現了數據的共享;

7)、擴大了GPS在動態領域的應用范圍,更有利于車輛、飛機和船舶的精密導航。

CORS模式除了具有GPRS模式的缺點外,還有以下不利之處:

1)、由于目前各種方法都不是十分成熟,技術上還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或行業標準;

2)、系統的首期投入較大,需要較多的啟動資金,而且日常維護費用大。

上一篇: 汽車促銷策劃方案 下一篇: 個人融資計劃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鬼色无需播放器在线视频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乱码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亚洲小电影在线观看的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