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7:01: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子科技網絡營銷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與其說為獲得至高榮譽而欣喜,不如說激情難抑,勾起了我對中國互聯網20年發展輝煌的暢想與回憶。
1994年4月20日,確實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當日,在國務院的明確支持下,經過科研工作者的艱辛努力,連接著數百臺主機的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工程,成功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鏈接。
在隨后兩年多時間里,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相繼開工建設,開始了全面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信息時代的大門在國人面前悄然開啟。
從1997年開始,中國互聯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統計顯示,全國網民每隔半年即增長一倍,中國互聯網第一次浪潮到來,免費郵箱、新聞資訊、即時通訊一時間成為最熱門的應用。
跨入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先后登陸納斯達克,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熱潮驟然涌起。然而,受美國互聯網泡沫崩盤影響,中國互聯網很快遭受到來自大洋彼岸的寒潮襲擊。
挺過數九寒冬,在短信服務、網絡游戲、音樂下載等業務的支撐下,到2002年,中國互聯網迎來新的春天。當年,中國網民數量飆升至5910萬。
在互聯網先鋒們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努力下,從2003年起,中國互聯網逐漸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盈利發展模式,互聯網應用呈現多元化局面,電子商務、網絡游戲、視頻網站、社交娛樂……全面開花。伴隨著中國互聯網新一輪的高速增長,中國網民數量也不斷攀升。 到2013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6億,其中手機網民占到80%;國內域名總數達1844萬個,網站超過350萬家;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中,中國攬有3席。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20年間,中國互聯網由呱呱落地成長為翩翩美少年,世人為之注目。中國,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互聯網大國。
會間,我與老朋友方興東等交流,我對他說:這20年互聯網引起的人類和社會的變化可能超過過去1000年。有幸參與其中,是我們的人生之幸!
我1988年進入中國第一份IT媒體――《計算機世界》報社工作,先后擔任報社總編輯和傳媒集團總裁。記得1993年11月我作為《計算機世界》報記者,赴美國Las Vegas參加Comdex展覽會,有機會獨立采訪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和IBM公司前任總裁郭仕納,他們提出網絡計算時代已經到來的觀點,引起我濃厚興趣。回國以后我即在報刊發表系列文章,系統描述“網絡計算”對信息產業和社會大眾生活的影響,在國內新聞媒體中率先向社會各界發出了“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的呼喊。
1995年我主導創立“互聯時代”專刊,率先營造出影響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信息交流平臺,并積極推動“計算機世界網上日報”的創立出版,.cn由此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站之一。1996年我又主持設立“中國.COM”沙龍,聯絡起吳建平、王志東、張朝陽、宮玉國、丁磊、張樹新、張向寧、方興東、呂本富等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批精英并組織定期交流,將這些互聯網探索者創造的思想智慧和具體操作經驗,進行研究挖掘,撰寫成文章在報刊發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互聯網創業者。1998-2000年期間,我作為《計算機世界》總編輯,繼續深入全面地為中國互聯網事業的發展搖旗吶喊,除了自己獨立走訪國內外互聯網精英和深入采訪國內外互聯網企業以外,還組織編輯記者,先后策劃出版了《網絡英雄傳》、《新浪模式》、《搜狐傳奇》等影響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著名書籍。2000年以后,我又以產業評論員的姿態,冷靜看待互聯網泡沫,大力倡導互聯網站基于大眾需求,提供務實信息服務,構建起務實的互聯網發展模式;隨后我還以傳媒管理者身份,仔細觀察國際傳媒企業以互聯網為牽引推動轉型調整的趨勢,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傳統媒體向互聯網轉型的倡議,并大力推動營造平面媒體、會展活動、互聯網站、手機等多媒體互動的信息服務平臺,為傳統媒體轉型進行了率先探索,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