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2 16:35: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商業發展趨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年來,現代商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占主導地位的零售商業為例,企業銷售額已超過制造、金融服務、信息等類型企業成為世界第一。21 世紀世界商業的發展方向將注重發展跨國連鎖經營,營銷方式、商店功能將呈現多樣化趨勢,百貨商店走細分化、個性化道路,各種商業業態互相補充;傳統的百貨商店占的市場份額將逐漸萎縮,取而代之的是連鎖超市、大賣場等新興業態。
我國商業發展也很快,各種商業業態也正日趨成熟,從混亂的過度競爭轉向理性調整和規范管理,從目標市場和經營類別的定位選擇雷同轉向差別化。但是由于我國商業發展較晚,目前從業者眾多但規模過小,最大50家的售貨額還不到全國5%。沒有任何一家的規模可以對國外零售業造成競爭壓力。同時,我國商業償債能力過低、債務成本過高,不得不依賴賣方信貸如短期交易融資等。中國銷售前10名超市和中國連鎖百強的毛利潤率,分別是12.8%及11.95%,而國外平均是20.56%。凈利潤也明顯低于國外平均水平,中國銷售前10名的超市和中國連鎖百強的凈利潤率,分別是1.77%及1.32%,而國外平均是2.22%。由于零售企業利潤率過低,管理者無法通過企業運營歸還本息,而且過高的負債也使取得融資實現管理人收購的可能性變小。因此,這種高負債低利潤率的經營方式,對商業企業未來擴張造成了巨大阻礙。隨著2004年12月11日取消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地域、股權和數量等方面的限制,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搶占商業網點已成為很多外資連鎖企業的重要戰略選擇,我國本土商業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資本與經營競爭壓力。
因此,在培植本土商業、加快其經營模式轉變、逐步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創造一個公平良性的競爭和融資環境,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審視并重新構建商業企業的銀企關系,即銀行與企業間的關系,以適應未來商業的發展,并促進我國商業,特別是零售商業的真正繁榮。
新型銀企關系范疇的拓展
在經濟轉軌時期的經濟體制和產權制度下,受傳統資金調撥供給制的影響,現行的非信用契約銀企關系已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銀行與企業的發展需要。此外,國有企業的巨額不良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所形成的銀企債務危機也阻礙著銀企關系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銀企關系的重新構建上,需首先對銀企關系的范疇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拓展。
銀企關系的橫向拓展
就目前商業運營模式的發展趨勢看,資本經營將成為今后商業業態演變與發展的最活躍因素。目前,強強聯合、強弱兼并及大范圍連鎖的商業業態重組趨勢的迅速加強,對我國商業運行質量的改善、商業經營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將起極為重要的決定作用。2002年和2003年中國的大型連鎖超市企業就發生多起企業購并和整合。2004年企業之間的購并、參資入股等一系列整合逐步向中小企業延伸。同時,國有企業融資渠道和融資觀念發生變化,沖擊了原有銀企關系。隨著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發展,國有企業融資渠道增多,也打破了企業只由銀行融資的格局,減弱了企業對銀行信貸的依賴,促使企業融資觀念發生了變化。因此,未來的新型銀企關系已不僅僅是傳統的銀行信貸支持,多樣化的投融資渠道的建立與企業資本的運營要求,銀企關系需要橫向拓展到企業與投資銀行、企業與創新形式的金融機構以及企業與銀行本身發展的混業經營的各項業務等直接的金融關系中。銀企關系所涵蓋的業務范圍也將超出傳統的信貸、結算業務,涉及企業上市、企業并購、企業發債、產業投資基金的建立等企業投融資的發展需求。這些需求將會拉動金融企業的技術與工具的創新和各種金融工具的廣泛使用,并進一步推動新型銀企關系的發展,這也對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與商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銀企關系的縱向拓展
從長遠看,商業多元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連鎖經營的發展趨勢,需要銀企關系向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縱向發展。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是極為普遍和重要的經濟現象。發達國家由此而形成大的資本集團,已成為當今全球經濟與本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雖然,有20世紀90年代日本、韓國的金融危機的教訓,以及我國企業近期類似的失敗嘗試,但都不能否定產融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重要貢獻。只是在向產融結合的方向發展時,我們須清醒地認識其實現的條件,以及正確地把握其范圍和尺度,也即銀行和企業間關系的“度”。只有在完善的市場機制下,完善的銀行、金融體系和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才能保證產融結合的健康發展。
構筑新型銀企關系對銀行、企業和政府的要求
對銀行經營管理機制的要求
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銀行管理機制。加快國有銀行的商業化與公司化進程,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按照“三會分開、三權分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原則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銀企關系構建的重要方面。
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推進業務流程重構。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商業銀行尤其需要加強銀企合作,發掘、培育自己的優質客戶,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通過銀行理念、產品與服務等方面的完善,提升銀企關系。
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與決策體系。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債權軟約束,銀行要認真做好貸款的五級分類工作,切實加強對不良資產、表外業務風險以及重點客戶的監測和考核;注重控制集團客戶授信業務中的貸款的集中度風險和關聯交易;建立科學、系統的客戶信用信息系統,降低信用風險。
加快和完善商業銀行資本市場業務的發展,滿足企業投融資需要。通過同業合作,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機構可以合力開發出業務交叉、捆綁銷售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提高資金監管和為企業服務的技術和能力,滿足未來企業的發展需求。
對企業的要求
企業自身須確立企業市場主體意識,努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改革,提高經營業績,增強核心競爭力,以良性循環的新形象贏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和社會的認同。其次,提高企業的守信程度,改善社會的誠信基礎。通過國家的有關立法及制度,促使企業遵守信用,不逃債、賴債、廢債以及懸空銀行債務。
對政府職責轉變的要求
在銀企關系的轉變中,也需要政府樹立服務意識,政府職能轉變為服務職能,協調、服務、優化市場環境,即在整頓和規范經濟和金融秩序中,教育、引導企業增強信用觀念,支持銀行保全信貸資產,維護良好的金融環境。此外,從法制上規范政府行為,減少行政配置資源的份額,擴大市場的配置比例,也將對新型銀企關系的健康發展十分有益。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展現狀
理財是經濟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目前我國理財需求持續膨脹,銀行在業務轉型中開展理財業務的壓力持續加大,而近年來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為理財產品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投資工具。
首先,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為債券理財計劃的開發和創新奠定了重要基礎。從國內各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收益性和風險性來看,一方面銀行間市場擴容力度在不斷加大,金融工具創新不斷增加,逐漸成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為理財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創新,進一步拓展了空間。另一方面,目前通脹的預期依然存在,市場收益率長期來看處于高位,促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提升;在較好地控制產品風險的情況下,可以更有效地滿足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也為理財產品帶來了較大的操作空間。
其次,以股市為代表的高風險市場波動劇烈,風險較大,2010、11、12年的股市讓多數客戶損失慘重,預期隨著經濟恢復高增長而走強的股市并沒有出現,越來越多的客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風險,也會促使更多的客戶開始轉向于穩妥和風險可控的投資,理財計劃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再次,商業銀行主要經營的仍是傳統業務,大部分資金運用主要集中于貸款,主要利潤也來源于存貸利差,導致贏利能力單一,經營風險過于集中。中間業務主要集中于常規的結算類、保險、黃金等傳統或新型創新業務,而通過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來收取手續費的理財咨詢類業務仍較少,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專業經驗。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漸推進和銀行業的競爭加劇,加快發展中間業務已迫在眉睫。理財產品創新可以為理財計劃提供優于市場的收益,推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理財產品,提升商業銀行品牌形象,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降低整體經營風險。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內個人居民擁有的資產日益增加,但目前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十分狹窄,主要投資品種為銀行儲蓄存款、股票市場及房地產。隨著存款利率維持較低水平、股市難有大的起色、多個城市樓市價格調整,龐大的儲蓄存款面臨著尋求保值增值途徑的壓力。
(一)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結構、功能都比較接近,浪費人力、物力,金融業務服務類似,缺乏個性化、專業化,同質化非常嚴重。金融創新的層次較低,范圍較窄,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運用效果差,尤其是中間業務方面的創新更是非常落后。由于外部環境、體制、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業理財產品的設計還主要停留在以自身傳統業務開展為基礎,以負債、融資、業務為核心產品的階段缺乏金融創新意識,各個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銀行無法綜合利用金融市場開展理財業務,僅僅是業務、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停留在淺層次,理財業務發展的空間受到制約,很難體現出價值和吸引力。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僅僅是根據時間的安排、銷售目標群體等進行不同側重的銷售而已,這些業務只有手續費收入,沒有明顯的自身經營效益。在投資領域幾乎都是證券、外匯、保險、基金、債券等投資產品的組合,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
(二)客戶范圍定位不合理,導致市場不均衡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理財方面主要是為高端客戶服務,理財業務市場大都以高端客戶為目標,理財計劃的市場定位仍以廣大中產階層及城市居民、公務員為主客戶群體。自改革開放以來GDP、人均收入不斷增長,逐漸富裕起來的中產階層及廣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廣闊的理財市場,但是銀行在為他們盡可能提供豐富的理財產品時,而忽略了中、低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這導致了各家銀行在戰略決策上具有盲從性,缺乏足夠的市場調查研究,造成產品服務同質化,加大了決策風險造成需求不足。例如,市場上針對零售的理財產品起點為人民幣5萬元以上,門檻還在不斷提高,由于自身本金安全性,高收益、方便性的特點為越來越多的穩健型投資者所青睞,被譽為富有的投資者選擇。
(三)內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業務內控機制正處于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內控執行不嚴格、人員業務能力有限不完善、失靈,以及外部的欺詐加大了理財的風險程度。理財業務的內控執行不嚴格,將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因其粗放式管理的運營模式多存在利用監管漏洞和空白進行監管套利的問題,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投資管理都不夠精細,易于復制和推廣,存在諸多風險隱患。
(四)監管存在漏洞,出現諸多風險隱患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正在朝著多元化道路上發展理財業務發展迅速。據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在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排名第一,超過其他類別的金融產品,促進國內金融市場已成為發展的主要力量。目前銀行客戶是最多的,如果沒有推進金融服務監管的法律問題,并沒有及時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因此,很容易造成,影響金融穩定,會影響社會穩定。中國銀行業金融過程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還存在諸多問題,從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可以看出,理財理念及業務發展還存在著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間接性調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現階段辦法、通知、指引與理財產品相關的立法層次低,法律效力低。銀行分業體制滯后于金融業務創新的整體趨勢,銀行不能涉足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嚴重地影響了商業銀行在證券、保險業務領域的創新力度,銀證合作、銀保合作缺乏應有的深度,理財品種和服務手段缺乏足夠的競爭和效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創新受到制約和束縛,許多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理財品種無法開辦。金融法律對銀行混業經營已逐漸顯現認可趨勢,但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商業銀行不得開展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與“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業務內涵相去甚遠。商業銀行將客戶的資金投向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融資工具,為獲得比較優勢,越來越多開始通過第三方產品將客戶資金通過基金、信托計劃對股票市場和實業進行投資等,拓展更多的資產保值投資渠道。在國外理財業務繁榮是以其本國金融混業的現實背景作為支撐的,這促使我國商業銀行在分業格局面臨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風險,分業經營模式下的法規風險。
其次,規范性文件沒有明確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相關法律責任。銀行違反規定所應該承擔什么民事責任、客戶享有什么權利,客戶依據什么法律,沒有統一的法律認定或者準確的判定。存在著缺乏統一立法和監管標準導致法律關系不明確的問題,部分理財產品明顯違規。因此迫切需要我國在引導和協助商業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理財產品的同時,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加強監管,統一金融立法和監管原則。
再次,與理財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對銀行理財產品給予了有限認可,從我國目前的規定來看,還存在許多法律的空白。例如,一旦銀行破產,關于破產清算清償順序的規定就是空白的。
三、探尋理財產品創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合理定位客戶群體
分析客戶需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對客戶進行必要的分層,在此基礎上做好不同客戶分層的產品設計,增強對于商業銀行理財品牌影響力、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優質客戶資源的維護豐富理財計劃產品線,滿足廣大客戶需求。按照不同的地域劃分及信貸投放特點及資金運作需求,針對客戶結構,結合社會經濟狀況,實施客戶細分,以專業理財理論指導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自主設計發行理財產品。可以對每位客戶的人生階段的重大事件,為其提供咨詢方案,開發個性化產品,最終建立起客戶跟隨銀行一同發展的良好關系。
(二)拓展創新方式
隨著相關監管法規的完善,商業銀行重信貸、依靠息差的傳統業務的發展空間必然縮小,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是大趨勢。應加大對高端理財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不斷創新投資理財概念,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與策劃。例如,隨著類基金產品的不斷繁榮,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作的“銀證”或“銀基”模式也不斷深入。例如,某商業銀行與私募基金合作推出“陽光私募基金寶”通過各私募基金的操作風格和特長優勢,構建陽光私募基金評估體系。
(三)打造品牌產品
商業銀行應該根據金融市場形勢變化進行理財產品創新,注重打造品牌理財產品,通過品牌效應提升自身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收益水平。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理財專家,并進而通過持續的包裝和營銷,逐步擴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除了提供優質的硬件條件外還提供好的軟件條件,對于普通客戶可提供滿足其需求的一般性理財產品,從而確立其他銀行在理財業務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四)完善管理體系
隨著理財產品的快速增長與發行及近期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劇烈變化,伴隨著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客戶的理財意識不斷增強;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完善客戶管理體系,以提升在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力。首先是完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售后管理體系,提高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風險的管理水平,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尤其是金融體系環境。其次是提高銀行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加強客戶維護和客戶增值服務;完善理財產品業務相關的架構、流程。再次是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和盡職調查;對發行的產品要建立提醒和報告機制,建立產品到期兌付準備提醒制度等有效措施和手段的基礎上,梳理未到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兌付情況,做好銷售后的業務跟蹤,密切關注理財產品未來兌付情況。
(五)彌補法律漏洞,強化法律監管
我國金融業的體系存在分業經營模式的法律沖突,導致商業銀行法律監管出現許多真空混沌狀態,加劇銀行和客戶之間的利益沖突。商業銀行應該按法統一各方的權利和責任,特別是受托人的責任要統一,以保證其競爭條件的公平。銀監會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關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最近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指導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使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商業銀行應該從理財計劃的設計、發行、管理均嚴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理財業務的法律體系,協調統一各法律法規,找到金融理念與法理的共同解釋避免法律沖突,從而增強立法的規范性和權威性,強化國家管理部門監督引導規范職能;進一步明確銀行理財產品金融功能和發展定位,健全相應的監管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月飛,孫璐.對商業銀行開拓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04).
一、引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小微企業正如雨后春筍班,其數量越來越多,而在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難是其發展的困境,應急迫切需要銀行的支持。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客戶,它能為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利益收入。在現代社會里,商業銀行開始認識到小微企業的巨大潛力,紛紛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但是在發展在那小微企業業務,由于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比較大,使得商業心銀行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在發展小微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必須全面分析,積極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二、商業銀行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意義
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之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微企業數量也隨之增加。小微企業的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同時政府也出臺了許多政策來推動小微企業發展,由此可見,小微企業有著良好地發展市場前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有著重大意義。首先,小微企業可以作為商業銀行的潛在客戶,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可以拓寬企業的客戶群,從而自身帶來更多的利益收入;其次,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職責。對于小微企業而言,融資難是其發展的困境,由于小微企業缺乏發展資金,就會使得小微企業數量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會失業,從而增加國家負擔。而商業銀行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可以更好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扶持,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另外,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也能更好地優化銀行自身結構,通過開展小微信貸業務,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尚特銀行的盈利能力[1]。
三、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策略
(一)轉變經營觀念
相比一些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而言,小微企業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技術方面都處于一定的弱勢地位,也正是因為小微企業的這種弱勢地位使得許多商業銀行不重視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銀行自身的業務重點主要偏向于那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而商業銀行要想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積極轉變觀念,要明確小微企業市場定位,致力于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如臺州銀行開展的“小本貸款”,該銀行始終堅持“小微企業的伙伴銀行”的市場定位,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務,也正是因為銀行的這種經營理念,使得小微企業客戶成為了該銀行的業務主體,為銀行自身帶來了好的利益[2]。
(二)加大創新
隨著小微企業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要認識到小微企業的潛在價值,紛紛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在現代社會里,小微企業信貸金融服務的對象多樣化,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要想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加大創新,為小微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從而增強小微企業對本銀行的黏度。首先,要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根據小微企業的需求,研發符合小微企業需求的特色產品,滿足小微企業小、頻、急的貸款需求;其次,要加大金融服務的創新,要拓寬融資渠道,努力滿足小微企業各個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要善于利用網絡來拓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從而帶給小微企業更好的服務。另外,要創新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流程。小微企業信貸有著小、頻、急的特點,為了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商業銀行就必須優化信貸業務流程,從而滿足小微企業信貸的需要[3]。
(三)加強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專業的信貸業務人才至關重要,商業銀行要想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重視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要細分小微信貸業務,設計不同的職能部門,從而內部人員中或者對外招引專業的人員進行任職;其次,要強化業務人員能力的培訓,提高業務人員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與了解,強化職業教育和服務意識的培養,從而為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發展培養一直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隊伍[4]。
(四)強化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在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過程中,由于小微企業經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使得商業銀行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在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必須積極都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要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全面提高風險管理能力,要積極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從而降低信貸風險[5]。
四、結語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是一直具有重大潛力的客戶,商業銀行應當積極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小微信貸業務可以拓寬銀行的客戶群,為銀行自身帶來好的利益。同時,發展小微信貸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實現。但是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它自身經營風險較大,使得商業銀行對其開展的信貸業務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要想更好地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就必須結合小微企業信貸的特點來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要加大金融創新,要積極做好風險管理工作,為從而帶給小微企業更好的金融服務,推動銀行自身更好發展。
作者:肖毅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參考文獻:
[1]韓炳旭.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J].商,2013,14:187.
[2]李靜怡.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發展探析[J].浙江金融,2013,10:34-36.
一、信息技術與物流方面的進步所產生的新業態
由于我國的互聯網不斷的普及,國內涌現出了許多種類型的商務電子,這些新興的商務電子對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物流信息技術的出現不僅為客戶創造了更多的價值,而且還提高了企業自身的服務質量。現代物流企業與信息時代之間是相生相伴、相輔相成的密切不可分割的關系。現代的信息技術是現代物流的核心,沒有現代信息技術就沒有現代物流的更加快速的發展。服務是物流的本質,因此企業必須要樹立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從服務的角度出發,切實考慮到顧客的心理和經濟利益,永遠將顧客的需求擺在第一位,盡企業自身的最大努力去滿足各種客戶的不同需求,有一部分企業甚至還需要給顧客提供定制服務。改革開放之后的30年間,國內科技飛速發展,這不僅有力的推動了國內信息技術的進步,還有效的促進了國內物流產業的發展。因此,對物流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就成為新形勢下企業必須要進行的工作,因為若能夠實現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就可以幫助企業節約生產成本,還能夠確保企業對資源的有效使用,給企業帶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它還對傳統商業的運作模式特別是傳統零售業態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幫助傳統零售業態改變自身經營模式的同時還可以改變其利潤增長方式。無店鋪零售模式就是在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物流技術進步的促進下產生的。
二、無店鋪零售模式的分析
1.零售業態的主要形式與發展
當前零售業態的主要發展形式有: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各種超市、市場以及專賣店等,當今世界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市場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國零售業在經營過程中又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如:經營的風險增加、運營成本上升、企業的效益降低、成功率的不斷減少。但是,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也給零售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了零售業新經營模式--無店鋪零售模式的逐漸形成。無店鋪零售業態是指不需要經過店鋪,而是廠家、店家將商品直接交給消費者的一種新銷售形式,目前無店售業態的形式主要有電視和網上購物等類型,這種無店售業態的消費方式不僅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而且還可以為消費者節省時間、金錢和精力。無店鋪零售業是零售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可觀的發展前景。
2.零售企業物流配送模式的概述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這種物流配送模式的優點就在于企業可以將所有與物品采購、商品配送等相關的業務都交付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去完成,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建立自己的企業物流配送體系。供應商配送模式,改模式適合中小型連鎖企業,因為他們的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對物流的配送需求也不大,相比之下,大型連鎖企業就比較適合自營物流配送模式
3.無店鋪業態所存在的優勢
(1)投資風險較小。無店鋪業態的運轉形式相當靈活,無論是進入還是退出的門檻都很小。與傳統的有形店鋪相比,無店鋪業態不需要選擇、裝修門面店鋪,能夠有效的減少相應的開支,節約一定的經營成本。
(2)能夠滿足網絡時代人們多樣化的購物需求。現在的無店鋪業態可以比較全面的對商品進行介紹和分析,并且可以先訂貨后采購,這種運營模式給客戶帶來的是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甚至是定制服務。適應了望樓時代人們便捷購物的需求。
(3)利用網絡進行安全、快速的支付。網絡支付能夠有效的幫助消費者減少中間費用,同時,網絡支付可以兼顧效率和效應,對商家資金的周轉相對有利。
(4)庫存管理的優化。當前,日益先進的網絡技術和物流手段,可以省去很多生產至銷售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優化庫存。優化庫存管理可以為商家和消費者都帶來切實的利益,因為它可以幫助企業節省開支、增加利潤。
(5)延遲化策略的有效利用。“延遲”即在流程下游的某一點之前,不采用特定的工藝使在制品轉變為產成品。其實質是通過對產品和工藝品進行重新設計來延遲產品的差異點。延遲策略若能夠在無店鋪業態中被恰當的運用,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應鏈的柔軟性,并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4.無店鋪業的問題和相關的解決方法
(1)傳統消費觀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這對無店鋪業態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是,積極搭建與消費者進行交流的平臺,在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對于消費者提出的意見要善于傾聽,對于消費者提出的建議要仔細考慮并主動采納,及時改進工作中的失誤,彌補工作中的不足。
(2)部分企業缺失商業信譽。現今社會,有許多企業為了自身短期的經濟利益,不惜坑害消費者,主要表現為向消費者提供假冒偽劣產品,這種沒有商業道德的行為使商店的信用全部失去,同時也對消費者造成了傷害。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我認為應該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檢查,使網站上不再出現假冒偽劣的產品。
(3)網站支付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完善與提高。在網站上有時會出現一些支付上的問題,調節的過程中即費力還費事。因此,定期對網站進行檢查并及時予以維護,避免網站出現問題,不僅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更是保證消費者與商家的利益重要措施。
三、結語
雖然當前的無店鋪零售模式還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無店鋪零售模式的發展也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但是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上,,這些問題都是能夠被克服的。如今,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觀念、消費方式都在不斷地改變,開始追求更為便捷、更有個性、更高質量的服鍘U是出于這種情況,無店鋪零售業態悄無聲息地潛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并成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無店鋪零售模式是二十一世紀零售方式的一種創新,并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因為它不僅能夠滿足當前網絡時代人們對購物方式的新要求,而且還與傳統的零售方式形成一種錯位經營。同時,對于零售業而言,無店鋪零售模式是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特別是對于那些剛剛創建正處在發展初期的中小型企業而言,無店鋪零售模式是他們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和資金積累的重要途徑,它是零售模式的有益補充,擁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湯乃進.我國家電零售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
[2]張秀珍,談紅,吳鳳媛.跨境電商物流配送模式現狀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01).
中圖分類號:F83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6-0010-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6.03
伴隨我國對外開放和改革的擴大發展,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商業銀行要想在長期的競爭中生存并發展壯大,必然涉及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問題。怎樣理解和保持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既是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需要深刻認識的理論問題。
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通過定量的方法來衡量銀行競爭力水平,無論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和世界經濟論壇(WEF)推出的《世界競爭力年鑒》,還是《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和《銀行家》雜志的1000家銀行排名,基本上是以銀行的各項財務指標為主構建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定量分析固然可以反映出銀行競爭力水平的高低,但更需關心的是為什么有的銀行經營業績優于其他各家,并能夠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戰略管理學中最前沿的核心競爭力理論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研究現代銀行核心競爭力問題,需要從指標體系和內部機制兩個方面入手,本文主要從內部機制方面探討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一、關于核心競爭力的理論闡述
競爭戰略、競爭優勢理論的集成和創新者邁克爾?波特教授曾提出“競爭力是結構”的命題,但是他并沒有展開論述[1]。普拉哈德和哈默爾(1990)最早闡述核心競爭力概念,對現代銀行核心競爭力的結構分析具有重要啟迪[2]。核心競爭力理論是當代戰略管理學最前沿的主流學派,也是公司企業界普遍認可的戰略思想,大多數企業把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企業成功的法寶。核心競爭力理論不僅是戰略管理學的一次革命,也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1990年,普拉哈德和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競爭力”概念,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核心競爭力戰略”。此觀點一提出,立即得到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認同,成為企業戰略理論劃時代的文獻。
普拉哈德和哈默爾把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組織中的累積性學識”,即關于怎樣協調各種生產技能和整合各種技術的學識。為了更準確地把握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應該和企業競爭力做一區分。企業競爭力涵義廣泛,涵蓋了整個價值鏈,比如技術、專利、特許經營、品牌、人員、研發、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等諸多方面,這些都可以構成競爭能力。每個企業都是一組獨特的資源與能力組合,這些獨特的能力與資源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也是企業回報的基本源泉。這些因素都可能使企業獲得成功,但它們并不一定就是核心競爭力。
普拉哈德和哈默爾的核心競爭力概念強調價值鏈上特定技術和生產方面的專有知識,這種技術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創新。為了更加形象地解釋核心競爭力理論,普拉哈德和哈默爾打了個比方,如果企業是一棵樹,那么核心競爭力應該是樹根,核心產品是樹干,而最終產品是樹葉和花。普拉哈德和哈默爾認為,核心競爭力賦予企業生存和發展所需的養料和穩定性基礎,通過向核心產品、組織結構和最終產品不斷傳輸企業所孕育的強于競爭對手的信息和知識,最終使企業獲得動態的持續的市場競爭優勢,即企業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顧客有價值、稀缺的、對手難以模仿的資源和能力。根據普拉哈德和哈默爾的觀點,構成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是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它包括企業的研發能力、產品和工藝創新能力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夠將技術資源向技術優勢進行轉換的能力,但要實現這種轉換,則還需要企業其他能力的輔佐。
核心競爭力研究方面的最新態勢是,根據新興管理學理論,企業核心競爭力基本是由技術創新、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三種基本要素構成的。盡管技術創新是核心要素,但必須要有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兩個要素的支撐,才能實現技術資源向技術優勢的轉換[3]。技術創新價值的重要性完全取決于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技術創新價值在競爭中的作用在于為組織結構實現其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潛在的方式方法、可能性和壓倒對方的競爭優勢。組織結構的作用在于采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去組織實現其效率優化和競爭優勢。英國經濟學家拉馬蘭德哈姆曾指出:“組織結構是決定企業成功的基本因素。優秀的人才,廣大的市場,先進的技術都必須集中在一個組織之中才能發揮作用。”①因此,組織結構是核心競爭力的制度保障。
根據新興管理學理論,人力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乃至所有資源的載體,核心競爭力的配置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反映。普拉哈德和哈默爾總結日本公司經驗時認為,只有設置機制優化才能保證把最優秀的人才配置到最具潛力的競爭能力上,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所以,只有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組織架構和人力資源配置有機集合起來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企業要不斷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避免核心競爭力的弱化和喪失,需要對核心競爭力加以保護、鞏固和提升。
在公司管理與戰略發展中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也是分歧和爭議較多的問題。多數專家認為,其實現途徑主要包括內部的制度創新和外部的戰略聯盟兩種途徑。內部的制度創新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它包括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兩個層面。只有這種靠內部創新和積累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難以模仿和難以替代的,如果這種資源能夠從市場上輕易購買到,那么這種資源就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戰略聯盟則是通過與競爭對手的合作,加強組織結構之間的相互學習,也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外部途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和采用。
二、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分析
通過對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理解以及國際銀行業發展史來看,在銀行業的競爭中決定商業銀行成功與否最終還是由其核心競爭力所決定。核心競爭力是由一系列競爭能力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競爭能力構成的。如果將核心競爭力無限擴展,任意擴大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則失去了核心競爭力的意義[4]。如前所述,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也應該由金融技術、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三種競爭能力構成,它們之間相互依賴,共同作用,一起創造形成銀行的核心產品,包括技術創新型產品和非技術創新型產品。按照客戶的需求再開發出滿足客戶需要的最終產品,包括為同類客戶開發具有共性的產品和為單一客戶量身定制的個性化產品。
因此,金融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組織結構是核心競爭力的制度保障,人力資源則是核心競爭力的載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沒有堅實的金融技術支持,就不能持續開發出新產品,開發的新產品就不能滿足客戶日益變化的需要;如果金融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超越,就不能保持競爭優勢。沒有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并輔之以暢捷的業務流程,就不可能及時發現客戶需求,也不可能及時把客戶的需求轉化為銀行的產品。如果沒有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的最佳配置,創新的金融產品就不能不斷更新和推廣,銀行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三者的關系實際上反映了銀行業的實質,即以自身員工為基礎,通過以金融技術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滿足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個性化的需要,最終實現自己的盈利。銀行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不斷發現、識別、培育和提升的動態過程。富有競爭力的銀行都是以金融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組織結構創新為制度保障、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為載體來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金融技術創新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所謂金融技術是指那些被廣泛應用于銀行業,并使傳統銀行發展到電子銀行的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統稱。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與銀行業務結合的過程就是銀行不斷實現電子化和信息化的過程。銀行業被認為是高新科技運用最早和最好的行業。
從發展規律上看,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萬維網(Web)技術引入銀行,銀行開始通過開放性的互聯網提供網上銀行服務,電子銀行進入全新發展時期,并從實體銀行向虛擬銀行發展。高科技還催生了電話銀行、ATM、互聯網絡銀行等新的銀行服務方式,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臨柜交易方式,使銀行業進入全新時代。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金融技術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盡管少數金融創新產品與技術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所有的金融創新產品背后都可以找到技術因素的支撐,甚至銀行會直接對信息技術提出要求,而且很多信息技術實際上是專門為銀行開發的。[5]因此,金融創新對科技創新有很強的依存性。
從最新發展態勢看,金融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銀行效率,還是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信貸風險管理、利率管理、信息管理、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的前提和基礎。也就是說,銀行一切的經營管理活動和業務創新都離不開金融技術的應用。金融技術已替代傳統銀行下的資產、網點、規模等指標而成為衡量銀行市場競爭力的最重要標志。因此,金融技術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基礎。然而,對銀行業競爭來說,高新技術所提供的技術平臺是一致的,客戶的需求也具有共性,但是不同銀行在高新技術與客戶需求的結合上,能夠轉變為體現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金融技術運用方面卻有著很大差距。由此可見,富有競爭力的銀行在核心競爭力方面盡管表現形式和領域不同,但共同點都是實現了高新技術與客戶需求的完美結合,基于金融技術運用領先而奠定其競爭優勢地位。
(二)組織結構創新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制度保障
所謂組織結構是指銀行為適應自身業務發展所采取的組織機構形式。從國際銀行業發展來看,銀行業的組織結構形式一般表現為單一銀行制和總分行制,其中總分行制是世界普遍采取的商業銀行組織模式。從表面上看,總分行制應屬于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但在西方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里,總行對分支機構的管理和控制是通過各職能部門來實現的,即以地區為中心、以分行為主線的直線職能型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創新是培育和保持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這是一種最新發展態勢,即面對銀行業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金融技術創新加速、銀行并購導致大型銀行產生的形勢變化,富有競爭力的優秀銀行不斷調整自身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逐步向以業務為主線、強調系統管理職能的戰略業務單位制轉變,形成以“戰略業務單位+矩陣式管理”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為主導,并有“扁平化”發展的趨勢[6]。在這方面,荷蘭銀行走在前列。2000年,荷蘭銀行率先在全球銀行業對內部組織機構進行了重大調整,建立了戰略業務單位的組織結構。其目標就是為客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責權利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確保管理人員集中精力做好最熟悉的業務,更加準確地衡量每項業務活動的貢獻。
在這種新型體制下,賦予戰略業務單位最大程度的經營自,包括人權、財權、風險管理等,在全球范圍內實行垂直管理。新的架構運轉之后,董事會將從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淡出,集中精力做好整個集團的發展規劃,進行資源配置、績效管理、推動各戰略業務單位之間的聯動與合作,醞釀重大購并活動等。戰略業務單位內部實行直線管理,不受地域限制,報告路線明確。在基層機構則建立起開放式業務架構,在產品、操作與分銷之間實現分離,完全以客戶為中心,盡最大可能滿足其不斷變化并更加復雜的客戶需求。通過機構重組把全部業務劃分為批發客戶(Wholesale Clients)、零售客戶(Consumer and Com-
mercial Clients)、高端客戶及資產管理(Private Clients & and Asset Management)三個戰略業務單位。
這種組織結構變革使銀行更加貼近金融技術創新,更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已經對荷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和經營業績的改善產生極大功效。銀行在客戶市場、產品服務和經銷手段等基本要素已定的條件下,通過對要素的重新組合就可以增加銀行自身整體利潤。組織結構的這種發展趨勢代表著商業銀行組織結構的發展方向。
(三)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有機載體
人力資源配置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競爭能力之一,是銀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體現。銀行的技術優勢和業務優勢通常凝聚在人力資源方面,人力資源又可將這種優勢提升和傳遞出去。因此,人力資源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有機載體。隨著銀行業的競爭加劇,銀行界普遍認為前期招收優秀人才固然重要,但后續的培養開發對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更加重要。因此普遍建立強制性培訓制度,以保證自身員工的素質提高以適應銀行同業競爭。商業銀行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具有以下最新發展態勢。
在銀行內部實行人本管理。通過強制性培訓制度培育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培養員工的忠誠度。通過員工與銀行建立共同愿景,把銀行的目標變為員工的行動,使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與銀行的發展緊密相關。對員工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多樣化,如銀行內部設立的子女節、家屬節、員工秘密專線等關注員工的日常生活和內心感受,有針對性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業績考核方面,實行科學明晰的績效管理。建立科學的業績考評體系,對每個員工的工作業績進行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與績效考核相配套的是激勵機制,通過對富有挑戰性工作崗位的分配、職位的晉升、培訓、基薪的增長、員工持股計劃、股票期權等多種激勵形式提高員工積極性和奉獻精神。另外,完善福利保障制度也是銀行激勵機制的重要部分,包括失業保險、醫療健康保險、退休保障和退休金補充保障制度等,提高員工對銀行的忠誠度。
在提高業務效率方面,利用計算機先進技術和人力資源職能外包等手段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富有競爭力的優秀銀行普遍利用計算機和專業軟件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采用集中數據庫將所有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數據,如薪資福利、崗位描述、員工招聘、職業生涯設計培訓、職位管理、績效管理、個人信息和歷史資料等統一管理,形成集成信息源。高效的計算機管理使得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得以擺脫繁重的日常工作,可以集中精力從戰略角度來考慮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和政策。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外包是把非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交由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承擔,這樣既可以得到外部專業化的人力資源服務,又可以利用外包商的規模經濟效應降低銀行人事管理成本。
在全球化競爭方面,重視人力資源的全球配置。經濟全球化拓寬了銀行的全球化視野,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人力資源配置。富有競爭力的優秀銀行的跨國經營也要求在全球范圍內統一配置人力資源,通過不同文化觀念和意識多元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促進銀行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加速提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銀行業面對外資銀行的激烈挑戰和相互競爭,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問題就顯得日益重要。與發達國家的優秀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普遍比較薄弱,作為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的金融技術創新、組織結構創新和人力資源管理優化都還很不發達。
從金融技術創新方面來講,根據核心競爭力理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應該是金融技術。雖然各家商業銀行在金融技術創新及改造方面已有較大投入,但具體優勢體現得并不明顯。雖然各家商業銀行分別具有不同業務優勢,但這些業務優勢基本是在長期壟斷和專業化經營中形成的,而不是以金融技術創新為支撐的。因此,這些業務產品技術含量低,容易模仿,一旦政策優勢消失就可能失去競爭優勢。
面對這種情況,要想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必須樹立“金融技術立行”的戰略觀念。由于金融技術建設對銀行利潤的貢獻度不會立竿見影,因此銀行的管理層不應有急功近利思想,需要從商業銀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金融技術建設規劃,并伴隨科學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動態調整,才能使金融技術真正成為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從組織結構創新方面來講,雖然許多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對獲得持續競爭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組織結構創新方面沒有質的飛躍。面對這種形勢,深化組織結構變革,建立現代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為核心競爭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就成為必然趨勢。西方戰略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表明,以戰略業務單位制為代表的多部門企業組織結構已逐步取代職能型企業組織結構,成為國際優秀銀行主要采用的企業組織結構。西方商業銀行組織結構的演變對商業銀行建立現代銀行管理體制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許多商業銀行目前還處于職能型組織結構形態,隨著“按客戶劃分部門,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經營理念確立,組織結構變革應注重兩方面,一是在銀行卡、零售業務、資產管理、信息科技等業務職能部門率先進行公司化運作,建立戰略業務單位制;二是簡化管理層級,實施扁平化管理。
從有機載體方面來看,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優化基本缺位。人力資源本來是商業銀行的寶貴財富,是核心競爭力的有機載體。許多銀行的人事管理部門并未將員工視為一種財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企業對員工缺乏必要的開發性培訓,員工對銀行也缺乏真正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能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和積極性。要改變過去單純的人事管理為人力資源的培育開發,最重要的是讓員工認同企業的文化,建立共同愿景,才能使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潛能。
總之,依靠內部機制創新和外部戰略聯盟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根據核心競爭力理論,創新是公司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然基礎。企業可以通過創新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來保持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立學習型組織是進行金融創新的基礎和源泉。商業銀行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市場定位,通過與外資銀行簽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進行戰略聯盟,迅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普拉哈拉德,哈默爾.企業核心競爭力[J].哈怫商業評論,1990(6).
[3]周三多.戰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中小企業的三大苦衷
很多接觸過中小企業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那就是中小企業領導往往在企業中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哪個部門有火就要奔向哪里撲救。其中,品牌問題就是最讓他們頭疼的問題之一。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及東南沿海地區,很多在國家“三來一補”政策下催生的企業,可以被視為中國企業OEM之路的先行者。當網絡時代來臨的時候,這些嗅覺敏銳的企業又很快地找到了從網上尋找客戶的這條經濟之道。表面上他們的經營方式變了,成本下降了,但是做OEM的本質還是沒有變。
在曾經被輕工部命名為“中國木制玩具之鄉”的浙江省云和縣,一共有512家木制玩具廠,年總產值15億元,其中年產值過千萬的企業就有20家。所生產的木制玩具占中國總產量的70%,世界總產量的40%。但是,這里幾乎所有企業的出口方式都是OEM,在當地排名第一位的星云,到現在為止也是和外貿公司合作,連一個直接客人也沒有,完全貼牌。這種產品被白盒子包裹著的生產方式,已經延續了一代人。因為企業只能作代工,所以其利潤之低幾乎已經到了極限。一些網商已經意識到OEM并非長久之計,因此其中的先行者已經開始謀劃建立自己的品牌。但下決心“兩條腿”走路的商人往往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原有的OEM客戶害怕自己的設計遭到剽竊;二是作為一個新品牌要想闖入市場并不容易,不打價格戰沒人要,打了價格戰又不利于品牌培養……由于沒有任何前人可供借鑒的經驗,從 OEM向自有品牌發展的第一批商人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辛和困惑。
除了品牌問題,中小企業的管理問題也開始日益突出。一位企業主坦言:“之前企業小的時候,只要有訂單就能生存。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不但運行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員也越來越不好管理。”
如今,無論是五、六個人的小企業,還是二、三百人的中型企業,企業負責人身兼數職的情況都很普遍。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做成任何一單生意都很不容易。相對于其他員工,經營者對企業和市場狀況更為熟悉,能更準確地捕捉到商機;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的經營者都是所從事的行業中有相當的行業經驗,這些經驗在與客戶的網上洽談過程中,有時甚至能成為出奇制勝的關鍵,這種經驗,顯然不是普通業務員所具有的。
由此,企業負責人在管理上事必躬親的務實風格,使得大多數的企業至今還處在一個人做決策的階段。這種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發展。一方面,當老板一個人已經很難把握住這么多的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斷時,做出的決策就難免顧此失彼,或是出力不討好,或是白白浪費了商機,另一方面,員工也很難迅速成長為能獨擋一面的人才。
除此以外,人才的缺乏也是中小企業心底的痛處。
中國的中小企業中有很多是家族企業。在企業發展初期,這些力量聯合起來,的確能在資本、生產上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當這些企業開始轉向網上貿易時,傳統的慣性也會在一些方面產生制約。溫州一位做鞋貿易的網商告訴記者:“我做外貿,需要在一些網站上做推廣,所以招了一些懂英語、懂外貿的人,但是企業里還有一些當初和我父親一起打天下的人,還有些是親戚,這些新人到企業來之后就會發現企業里關系復雜,自己沒有發揮的空間。兩撥人之間在觀念上有很多地方很難融合。現在怎么處理真讓我頭痛,我哪還有心思想企業擴大規模的事?”
很顯然,一個人“拍腦袋”雖然“流程”簡單,但做不大企業。而在從“一個人”過渡到“多人”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又要面臨眾多的管理問題。
企業門戶開啟“解救”中小企業新篇章
很顯然,企業門戶的出現為中小企業解決各種問題打開了方便之門。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為企業服務的網站,千萬不要想‘僅僅靠’做供求信息來拉客戶。如果你把行業網站比喻成一桌大餐的話,線下服務、資訊、社區這些就是鮑參翅肚,而供求信息只是青菜蘿卜而已。”事實上,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國內的部分B2B網站做過一些嘗試性的探索,其中阿里巴巴提出過從“網絡上工作”到“網絡上生活”的口號,也在網站內容頻道上作了一些輔導中小企業發展的內容,其他一些行業網站也紛紛推出社區,希望以此來凝聚人氣,營造商人之間交流的氛圍。但由于這些網站的重心仍然停留在貿易信息的提供上,因此其他頻道的拓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近日,中企動力集團推出中國首家企業門戶網站“一大把”,將服務模式鎖定在“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網絡應用服務”上。與目前的B2B業務模式不同,企業門戶網站不僅提供企業在網絡上的貿易平臺,還著重提供更多層面的應用服務,包括網絡推廣、網絡交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實操訊息和行業信息,甚至于專家幫助、案例分析等互動內容及服務,以協助企業輕松掌握互聯網應用,并解決具體管理中遇到的難題。此外,該網站基于集團服務優勢所推出的各項具體產品服務,諸如營銷推廣、培訓學習、企業通信、商務交流類等多方面的企業應用服務及工具,為企業全面提升競爭力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一大把”總經理林娟如表示:“企業門戶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對內管理、對外經營聯絡等各個商務環節的服務。管理問題、營銷推廣問題和打造人脈是中小企業的核心問題,“一大把”正是抓住這幾點為企業提供服務,因此有信心吸引企業各個部門的從業人員。”
一位中小企業主在看過“一大把”之后表示,這些信息原本散落在網絡的各個角落中,平時只有刻意搜集才能看到,“一大把”將豐富的功能整合在一個網站上,使企業中各層面成員從中都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也替自己解答了不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中國的中小企業之前總是依靠某一個商機取得企業發展,但未來要想實現發展,這些因素是遠遠不夠的。”專業人士指出,成熟的企業必將需要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一大把”的出現迎合了這種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熟悉網絡,未來企業門戶必將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趨勢。
關鍵詞:商業模式 社區信息化 可持續發展 創新
一、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社區信息化的重要意義與關系
(一)有利于提高社區商業環境和人員素質
社區信息化,必然要求用到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等先進的設備,社區信息化的操作規程和工作規范,要求對人員進行經常性地培訓教育,使人員逐漸摒棄隨心所欲的舊工作方式,處處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以提高全體人員的整體素質,不僅要求社區居民具備信息化的基本素質,同時對商業企業員工的素質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 促進社區管理模式的變革
人們在進行信息系統的規劃和建設時,必然要應用到IT工程、企業流程再造等新理論對商業企業舊有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進行改革,使之具有簡單化、平面化、并行化等特點,以滿足信息系統的要求,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提供有效、高速的服務。
(三)有利于商業企業現代化經營和社區對外交流
幾乎所有的社區商業企業都有心于建設社區的信息化,在社區信息化工程的實施中,特別是intranet和extranet網絡環境的建立,為商業企業利用網絡宣傳自己提供了環境基礎。網絡環境的建立還使社區的對外交流更加便利,改善社區形象的同時還創造了更多的商機。
(四)商業模式創新對社區信息化的特殊意義
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初級階段,還屬于工業經濟社會,而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建設的基礎上已進行信息化建設,真正進入了信息化社會,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國家確定了發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和促進工業化實現跨越發展,從而實現我國從工業經濟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迅速轉型。實施信息化建設是社區實現這一轉型的具體表現,在信息化為社區商業帶來良好機遇的推動下,了解社區商業模式創新對我國社區信息化的挑戰,開展社區信息化建設,將是使我國社區商業實現由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社區商業企業采用信息化技術后,對社區商業企業競爭力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社區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及原因
經比較,國外社區實行社區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信息化的狀況與我國相比,我國的社區商業模式促進信息化發展的障礙及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業模式管理和制度欠合理
在現階段,資金短缺是社區信息化的普遍困難,而且在將有限資金合理使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上,社區尚處于摸索階段。很多社區將對信息化投資的大部分資金投資在硬件設施上,而忽略了對配套軟件的投入和對人員信息化操作的培訓。軟件方面資金投入的缺乏使得信息化的設備只是用于簡單的文件和數據處理,在其它方面設備缺乏科學合理的應用,信息化的效益根本無法體現,造成投資浪費。
(二)很多社區無法正確認識信息化
很多社區也盲目地擴大了信息化為社區商業所帶來的效益,認為只要實現了信息化,就會有巨大的回報,社區商業企業的競爭力就一定能增強,經濟效益就一定能提高,以為實現了信息化就等于實現了一切,這是完全錯誤的。
(三)很多社區商業企業缺乏信息化基礎和復合型人才
由于社區沒有太多甚至根本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因此社區的管理類產品必須是便于使用的“簡單式”產品,根本無法體現信息化的效益。這樣,社區既缺乏信息化基礎,又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懂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直接影響了社區信息化進程,也阻礙了商業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三、基于社區信息化推動的商業模式戰略創新
(一)創新商業模式的提出
針對現階段社區商業企業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本文提出建設社區BtoC電子商務的思路,即利用信息技術的電子平臺,在一定的社區范圍內集中發展電子商務。相對于目前廣泛流行的電子商務概念,社區電子商務主要是在地域上加以限制,致力于在小范圍區域內應用供應鏈管理理論發展BtoC電子商務模式。
(二)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社區BtoC電子商務運作模式
BtoC社區商業模式管理與運作強調如下幾點:
第一,BtoC社區商業模式是一種運作管理技術,它能夠使企業的活動范圍從僅僅最佳的物流活動擴展為涵蓋企業和社區的所有服務職能,如市場營銷、配送服務等,所有這些職能都以最佳的方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BtoC社區商業模式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其目的是將組織的物流職能和供應鏈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對等職能的物流部分進行合并或緊密聯結,以便將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和外部社區顧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聯盟合理地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成化系統。
第三,BtoC社區商業模式的實際應用是以一個共同的目標為核心組織在一起的,包括顧客及時拿貨,降低成本的方面,也包含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術的力量,以便在針對市場具體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第四,BtoC社區商業模式包括三個主要流程:實物流程、資金流程、信息流程。
因此,BtoC社區商業模式不僅僅是導入信息科技與網絡,更重要的是必須從了解顧客需求及企業自身定位著手,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同時,專注于核心業務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并以供應鏈管理來拓展電子商務,重新定位企業在電子商務信息時代的策略與運作模式,才能獲得成功。
四、優化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社區信息化的途徑探討
(一)整合現有商業和信息資源
BtoC社區商業模式主要適應于社區商業企業,基本局限于本社區內的情況,在原有商業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基礎上,將供應鏈上的本社區客戶通過建立電子平臺相互聯系起來,優化原有的交易流程,在社區BtoC商業模式的各種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保證下,配合物流配送、外包解決方案、內容管理、網絡商務等基礎設施基礎,改進原有商業企業與社區間的業務流程、促進企業與社區間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順暢。
(二)優化BtoC社區商業模式實施步驟
優化商業企業供應鏈的下游客戶。通過合適的評價程序對客戶進行評價,選擇具有建立社區信息化能力的社區進行合作,保證供應鏈后端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順暢。另外通過對下游客戶的能力與信譽的評價,進行供應鏈整合,優化交易等銜接環節。保證以本企業為主的供應鏈系統的順暢運行。
另外,還需優化商業企業內部供應鏈。使原有的企業內部供應鏈的各個業務環節的信息化孤島聯結起來,實現內部的集成和共享,以配合社區BtoC的實施。并建立社區商業企業的電子平臺與銀行的同城交易系統的接口。
(三) 逐步擴展社區商業企業B-C模式
社區BtoC商業模式在解決了某個社區范圍內交易的同時,與廣域范圍內的BtoC電子商務并沒有實質性沖突。首先,社區BtoC商業模式的成功運行使社區信息化化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升,實現社區內外供應鏈管理的有機融合,有利于社區商業企業進一步開展廣域電子商務。其次,對于社區范圍內的電子平臺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與外界電子平臺的接口便可升級為廣域電子交易平臺。第三,安全性問題可以在社區電子平臺與外界電子平臺間增添防火墻保護,在保證原有社區內交易的正常進行的同時降低電子商務的運營成本。最后,支付系統的升級可以借用社區間銀行的結算系統進行,以達到平滑升級。
參考文獻
[1] Burn Janice M., Robbins Greg. Strategic planning for E-Government: a customer value based model. Sev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
[2]董新宇、蘇竣,電子政務與政府流程再造—兼談新公共管理[J].公共管理學報,2004(4):46-52.
在經濟社會中,由于自然稟賦、支出規模和投資規模的各不相同,必然同時存在某一特定時期的資金盈余一方和資金短缺一方。金融中介機構的存在就是為了能使這一過程順利進行。金融中介機構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等就成為間接融資中的連接因素,而研究這些間接融資活動的理論則構成了金融中介理論。
1、增強風險管理、降低參與成本
盡管風險是金融中介產生的原因,風險管理也一直是金融中介的最核心業務,但隨著金融業務的拓寬和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金融中介的風險管理只能極大地增強了,成為商業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生存和發展的最關鍵職能。銀行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展新業務,采用金融衍生產品和動態交易等全新的技術來管理風險,目標仍舊是風險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因此,商業銀行等金融中介在金融市場中開始扮演進行資產交易和風險管理人的角色。
2、提高價值增加和客戶導向
金融中介的職能不僅僅是被動的存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中介,還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它可以通過資產轉換增加存貨雙方的價值。金融中介實現價值增加的方式便是降低投資者的參與成本和擴展金融服務。金融中介的基本戰略應是客戶導向,其開展業務就是為了向客戶銷售金融服務,從中獲取利潤,因此減少客戶交易成本和二者信息不對稱有利于金融中介強化其職能。
二、城市商業銀行信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對于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其經營中面臨的風險包括戰略風險、金融風險和運作風險。而首當其沖的是金融風險,即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因此,在現階段金融環境下,作為重要的金融中介,城市商業銀行面臨新的任務便是信貸,且銀行信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1、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信貸發展現狀-----投放比例小
銀行的信貸通常指銀行的發放貸款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最主要的經濟功能之一,貸款即銀行以償還和阜新為條件為社會消費活動和投資活動提供單方面資金使用價值讓渡,是通過信用將資金配置到生產領域的過程。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體現在政府利用各種信用方式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和各行業動員、分配和優化社會資金,達到整個經濟總體生產總值的增加。隨著金融市場的演變和金融業務的拓展,我國社會融資雖然呈多元化發展之勢,但融資規模仍然很小。截止2011年底,我國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47萬億元,未能“用完”7.5萬億元的額度,究其原因,存款增長乏力、存貸比指標限制是主因,外匯占款減少等是輔因。來自于地方商業銀行的金融、銀行理財產品分別從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中抽取,同時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地方銀行融資搶占資金,銀行存款大幅減少的背景下,銀行業大量推出相對高息的理財產品,成為銀行在‘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制度下的過渡選擇。其次,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結構明顯失衡,銀行仍然大多選擇集中在大型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對中小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夠。
2、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信貸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經過近年來的大力發展,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已經逐漸走向平穩發展的道路,并且有可觀數量的城市商業銀行已采用各種方式解決歷史不良資產問題,充分降低不良貸款率,改變經營模式,絕大部分已經轉變成為股份制銀行。總體來說,城市商業銀行在振興地方經濟中有不可替代和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城市商業銀行是確保地方金融平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維護地方經濟穩定不可缺少的力量;其次,城市商業銀行能夠增強對地方經濟的調控能力;再次,城市商業銀行是增加貸款支持的重要渠道;同時,城市商業銀行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途徑;最后,城市商業銀行是提高城市形象及品味的有效途徑。
三、蘭州銀行信貸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1、銀行信貸支持對經濟的重要性
首先,甘肅地處內陸,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對較低,出口機會和能力明顯不足,投資成為拉動甘肅經濟增長和推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關鍵環節;其次,從發展歷程來看,銀行信貸支持一直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改革和拓寬,銀行在信貸支持上風險觀念與意識開始強化,并走上集約化經營的道路;再次,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信貸支持平臺已具備基本條件。省內以四大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蘭州銀行)為補充的現代金融中介體系已基本形成。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各大銀行累計向甘肅基礎建設和重點建設項目貸款近170億元,如近年來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80億元,其中利用銀行信貸資金近88億元,占總投資的近50%。由此可見,信貸資金仍是甘肅省投資資金的最主要來源。
2、蘭州銀行發展現狀
作為甘肅省最大的地方商業銀行,一方面,蘭州銀行的主要客戶群體是城市居民和中小企業。就城市居民而言,居民個人零售儲蓄業務市場化程度較高,風險較小,收益平穩,與蘭州銀行在甘肅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相吻合。而對于蘭州銀行重點服務的對象———中小企業來說,首先支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其次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是城市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來源;再次城市商業銀行給予中小企業財政支持能更好地分散銀行風險。另一方面,蘭州銀行的當地化經營和區域化經營比較完善,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零售業務服務質量高,收益可觀,與本地客戶聯系廣泛、直接。目前作為甘肅省地稅局唯一網上繳稅委托機構,其網上報稅系統便利各大商戶,其良好的金融機構形象使得儲蓄客戶增加,進而增加存款額和中小企業貸款的發放。蘭州銀行在與大銀行的競爭中另辟蹊徑,將市場定位為“服務地方、服務民營、服務中小、服務市民”。
3、蘭州銀行信貸概況
首先,就類別而言,蘭州銀行公司業務中融資授信業務包含以下四個類別: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貸款、法人按揭貸款和銀團貸款。其中占貸款總額最大的是流動資金貸款,基于其主要貸款對象是正常生產的商貿流通企業和生產企業。其次,近年來,蘭州銀行主要貸款目標客戶群放在甘肅省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如甘肅省三教叢林圖書發行有限公司,房地產公司甘肅天慶集團,餐飲業甘肅云峰清真餐廳等。這些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發展迅速,與獲得有效資金支持有密切聯系。同時,甘肅省社會各界也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做出了各方面的努力。就蘭州銀行而言,蘭州市政府成立了“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建立了規模高達1億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與蘭州銀行簽訂了銀行政府合作協議。
四、結論和解決思路
1、結論
(1)驗證了金融中介理論。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與企業關系仍然存在不確定性。銀行貸款需要獲得企業的營運情況和收益潛力等,然而在一般情況下,企業不太可能向銀行提供有關的生產信息和市場信息,提供的往往是能使銀行相信自身效益潛力的信息,如貸款抵押擔保資產良好、廠房生產條件環境優越等。(2)延伸了金融中介新功能理論。由于地方商業銀行無法獲得如同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為了獲得利潤,地方商業銀行開始不斷地拓展金融業務和金融衍生產品。如浦東發展銀行發行的“個人專項理財同享盈計劃”,北京銀行發行的“心喜理財”產品,以及蘭州銀行發行的“百合理財”產品等。
2、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擔保難,因而制約信貸的支持。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超過95%,從業人數占75%,它能夠緩解就業壓力、并實施科技創新。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限制和缺乏有效擔保,導致銀行在發放貸款時無能為力。(2)企業信用觀念較低。銀行貸款到企業,就變成企業的沉淀資金。有的企業此時伺機向銀行索要更多的信貸投入,并要挾銀行若不提供貸款,原來投入的資金就可能因為經營問題或市場局勢而變成呆賬壞賬資金等。(3)部分企業惡意逃廢銀行貸款債務問題時有發生。有些企業假借“改制”之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更惡劣的是,一些企業和地方明知無力償還貸款,還與銀行簽訂還款保證書,故意給銀行制造陷阱。(4)國有銀行網點過多,城市商業銀行網點不足,居民辦理業務不便,很容易選擇放棄城市商業銀行選擇國有銀行。該情況普遍發生在新蓋高樓的一樓鋪面問題,銀行貸款給房地產公司,待樓成型之后公司許諾一間鋪面給銀行作為部分還款。
物流在新世紀中重生,成為新世紀的一顆明星 ,電子商務的興起,改善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環境與系統,改變了貿易形態,引發了全球采購領域的深刻革命。將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物流放在一起進行宣傳,電子商務是商業領域的一次革命,而電子商務物流是物流領域的一次革命。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改變過去重商流、輕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全球貿易競爭戰略的地位。以歐美國家為例,沃爾瑪已經開始安裝自己的信息系統。這些系統能把掃描數據直接通過衛星傳向公司總部,使公司可以快捷地管理自己的供貨鏈,在庫存減少時自動訂貨,還可以使沃爾瑪發現新的營銷機會。電子商務的應用需求商與供應商、消費者與生產商直接交易雖然少了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卻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由于需求商往往需要多批次、少批量的貨物,而消費者采購更是量少而單一。要想快速、低廉地將產品交付,國外的很多企業在解決電子商務物流問題時形成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有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方式:美國的物流中央化、日本的離散配送中心、適應電子商務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這三種形式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都是物流企業本身提升電子商務意識以及充分利用網絡。
網絡技術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新千年到來之際由于電子商務浪潮的推動,中國物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新的動向表明,物流現代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杠桿,這一點已得到人們的普遍承認。
物流活動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歷史事實。從古代物物交換繼而產生貨幣開始,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經濟水平也不斷提高,但物流活動不具有獨立性質,始終是生產和流通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社會產品空前豐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物流活動開始受到人們關注成為社會經濟中的研究熱點,物流系統也在現代物流科學誕生后結束了長期處于潛隱狀態的歷史。在此之后,人們很快就發現改善物流系統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現代物流被評價為“經濟領域未開墾的黑大陸”、“企業腳下的金山”、“第三利潤的源泉”。
由以下的事實可以知道這些評價是有根據的:美國企業在開始對物流系統進行改善的初期,庫存水平一般都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僅此一項就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由一些行業的企業統計數字表明,原材料由進廠開始,經過若干道工序的加工直到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出廠為止的時間段內,處于加工狀態的時間只有5%。而95%的時間中,物料是處在倉庫中、運輸線上、工位前等待的狀態。也就是說物料在廠95%的時間是存在于物流系統中的,加快物料周轉的關鍵是改善物流系統。此外,據統計企業的流動資金一般有3/4是被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占用的,因此加快物料的周轉速度將有效地縮短流動資金的周轉期。由于在實踐中這些無可爭辯的事實,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不被重視的物流領域,終于登上了社會經濟的歷史舞臺。
二、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業新特點
現在進入了網絡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致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的模式。在網絡時代,物流對經濟的反作用明顯強化,制造業更為關心的不是生產量的多少,而是如何占領市場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中。擁有一個高效而通暢的物流系統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競爭的可靠保障。從這一點來看,說新的世紀是物流的世紀是并不過分的。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經營全球化趨勢
由于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致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的模式。
面對全球化激烈競爭的趨勢,企業的戰略對策之一是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經營領域,力爭在核心技術方面領先;而本企業不擅長的業務則分離出去,委托給在該領域有特長的、可信賴的合作伙伴。這種趨勢為現在所謂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這一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DEII計算機公司的經營模式,他們只做訂貨與最終組裝,而將零部件的制造和物流系統運作委托給合作伙伴,通過供應鏈的管理與重組,有效地減低了庫存、縮短了生產周期,大大地提高了競爭力。耐克鞋公司也有類似的方法,沒有制鞋廠只做經營與產品設計,又如運輸公司把煩瑣的收費業務委托給卡片公司去管理等。
企業注重核心技術的趨勢使物流業務從生產企業分離,為物流企業帶來良好機遇;物流企業也必須按照同一原則精心發展自己的業務、提高服務水平,確實保證委托方的利益并建立本企業的信譽。
2.供應鏈的簡約化
供應鏈是指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消費者活動全過程的上、下游企業所構成的網絡。無數供應鏈構成了極為復雜的社會經濟網絡體系。在同一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都需要上游企業供應原材料或貨品,同時也不斷地向下游企業供應自己的產品,形成了遞階式的體系,因此這些企業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的關系。所謂市場競爭實際上不是供應鏈內部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互聯網技術為供應鏈所有環節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生產者、最終消費者和中間經營者都能夠及時地了解供應鏈的全部動態。也就是說供應鏈具有了更好的透明度。在供應鏈中,任何多余的環節、任何不合理的流程與作業都能被及時發現。特別是由于互聯網提供的信息支持,供應鏈中原有的多余環節將被消除。因此,供應鏈將變得更為緊湊,供應鏈的這種變化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戰略。
3.企業規模化
由于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種以及快速性的特征更為顯著,配送的難度更大,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為了更快地在規模效益方面領先,企業的兼并、聯合趨勢加強。當然,在選擇合伙人時,弱者將被淘汰出局,形成強強聯合。企業必須依靠自己先進的經營模式、高質量的服務和強大的實施能力為依托,尋求合適的合作伙伴;與此同時,也可能有條件被其他優秀的企業選為合作伙伴,在聯合中不斷得到發展。
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是國內外兩方面,物流企業也是如此。一些國營儲運公司,規模雖大但存在體制不靈活的問題;一些新型物流公司大多規模偏小。它們需要在競爭中求聯合,依據雙贏戰略選擇戰略伙伴,以圖結成實業聯盟創造規模效益。可以預見,物流企業的強強聯合趨勢將加強,我國現代化超大型物流企業將出現在社會經濟舞臺上。
4.服務一體化
由于物流系統的復雜化和對物流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物流是服務行業,服務水平是競爭因素的最重要部分。第三方物流業者最時髦的口號是“提供一體式物流服務”,把用戶的物流業務從規劃設計到運行管理全部承擔下來。在保證成本的條件下,使用戶擁有一個高效、通暢的物流體系。
在供應鏈急劇變化的時代,第三方物流業通過增值服務擴大營業額也是重要的手段。加強增值服務是今后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如配貨、配送和各種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以及其他按客戶的需要提供的服務。
增值服務的內容除一般的裝配、改包裝之外,還在于不斷擴大范圍,發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務。如德國FIEGE公司對服裝進行配送,在送達最終用戶之前把衣服熨好、進行商業包裝或懸掛在衣架上送達商店;又如生產吉他的FENDER國際公司委托UPS公司對其配送系統進行集約化和系統化整合,UPS的增值服務包括為吉他調好音。擴大的增值服務不僅僅增加了物流企業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承擔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所分離出來的業務,使自己成為供應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而穩定了客戶群。
三、電子商務在我國外貿中的有效應用
所謂電子商務實質上是指在國內外商務活動中實現電子信息化,也是現代物流業信息化的基礎。隨著物流信息化的發展,外貿企業的競爭環境發生新的變化。信息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信息要素成為勞動力、資金、技術三大傳統生產要素之外的至關重要的新的競爭要素。外貿企業如能在信息競爭上取得優勢,則會提高其獲得市場份額和爭奪利潤的核心能力。由于物流信息化的使用提升了我國外貿企業的信息競爭優勢,在我國進出口貿易業務中發揮了明顯的效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更多貿易機會。在傳統貿易方式下,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為了尋找合適的貿易伙伴,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的特點,為外貿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還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電子商務擁有無地域界限的全球市場,商品信息更加透明。一方面,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網站或借助有關國際貿易物流信息化平臺,構筑覆蓋全球的商業營銷網,向全球范圍內的潛在客戶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的供求信息,從而獲得全球性、無時限的商務空間;另一方面,外貿企業可以主動上網搜索各種經貿信息,尋找到理想的貿易伙伴。
隨著移動網絡高速普及,數字化內容進入高速增長時代,每天創建的數據內容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的70倍;在過去的兩年中,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增加近2倍;人們面對面的溝通減少了,而在社交媒介上花費的時間大幅增加;大量信息通過電子、跨媒體途徑,而不是以紙媒體的形式,送達個人信息終端,并且具有越來越強的個性化特征……可變數據正在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市場格局也隨著全球的趨勢和消費者的體驗而改變:電子商務威脅傳統購物方式,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撼動電信運營商利益……變革隨時隨地在發生。跨界的從來不是專業的,都來自于另外一個領域!創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占據另一個領域。惠普作為世界最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與市場領先的IT技術提供商,自進入印刷領域,便以其強大的IT技術和優勢,引領數字印刷的發展,探索印刷應用的轉型,驅動傳統印刷向數字印刷的轉變。
Alon Bar-Shany
惠普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Indigo數字印刷業務部副總裁兼總經理
從畢到Indigo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2世紀,中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傳至11世紀,畢發明了陶瓷活字印刷術,為人類文化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印刷術從此傳到世界各地,并發展演變。在15世紀,古登堡發明了鉛活字印刷,制成世界第一臺印刷機,推進了印刷實現工業化。印刷術發明后的400年內,歐洲書籍冊數增加至10億本。步入21世紀的今天,互聯網快速發展,信息量爆炸,如今有20億人在線,有60億個移動用戶,我們已經身處云計算時代。Facebook(臉書)的用戶數量只用8年就達到了10億,QQ空間、新浪微博等新社交媒體也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在互聯網的興起、數字媒體的沖擊之下,報業近年來急劇衰退,對于紙質媒體的悲觀情緒也不斷發酵,幾乎所有行業都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印刷業也難以置身其外,許多印刷商在近幾年面臨極大的挑戰。面對電子化的浪潮,在傳統出版印刷市場遭受巨大考驗的形勢下,誰能因勢而動,誰就能占得先機。
惠普洞悉市場發展變化,并以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為創新動力,20年來在數字印刷領域創造了一個個技術高峰,帶來卓越價值。不僅致力于幫助客戶改變已有商業模式的經營理念,還通過對數字印刷領域的投資實現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持續的成本突破,進而逐步改變著印刷市場,使其數字印刷技術深入滲透到各個領域,為整個出版及印刷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更強的競爭力。
Benny Landa
蘭達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1世紀的數字印刷
從35年前的1997年創立Indigo公司,16年后推出世界第一臺數字印刷機E-Print 1000,之后的8年,Indigo快速成長,并占據了數字印刷市場60%以上的份額。在2002年,將Indigo賣給惠普公司。如今,帶著新的突破性技術發現,我重返印刷行業,在2012德魯巴上推出了納米圖像印刷技術。
經過20年的發展,數字印刷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如今,數字印刷印量已達到1萬億頁。但這僅占印刷總量的2%,數字印刷還只是在蠶食主流印刷的邊緣。原因是什么?盡管今天的數字印刷機在個性化產品上擁有非凡的出色表現,但與膠印機相比,速度低、窄幅應用范圍較小和單張成本高,限制了其發展的步伐。
Landa納米圖像印刷技術的面世點燃了印刷的第二次數字革命,它結合數字印刷的多功能性和膠印的速度及質量,針對數字印刷和膠印之間存在的短板――中短版印刷,這也是商業印刷中最大量的活件――提供最高效、低成本的數字印刷解決方案。這也就是說,納米圖像印刷技術第一次讓數字印刷應用在主流印刷市場。
正如我多年前所說:一切能數字化的終將數字化,印刷也不例外!數字化的潮流不可逆轉,但在那之前,人類用紙張進行溝通的歷史已經超過5000年,使用印刷品已經有近600年。數字媒體對紙質出版的侵蝕與取代仍需時日,即便如此,出版印刷本身也只占印刷市場的20%。在另外80%的市場空間(商業與包裝)里,數字印刷將為印刷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與變革。
Timothy Howard
富士施樂亞太區戰略推廣高級經理
數字印刷已今非昔比,推動業務發展,現在是最佳時機
今天,商業印刷企業面臨著經濟蕭條、競爭激烈、技術更新、需求多樣化、外包業務增長等越來越多的壓力和挑戰。同時,隨著生產批量的減小,交貨周期逐漸變短,個性化信息越來越多,短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過去的幾年中,印量已經從過去的幾千冊減少到如今只印200冊、100冊,甚至1冊。這意味著,印刷企業需要每天處理200個打印作業,才能與過去20個作業相抵。用膠印生產方式顯然難以應對這些挑戰,數字印刷因其與生俱來的特點與優勢,成為最佳應對方案。
對于現有的客戶和現有流程,印刷企業已駕輕就熟,其中一些企業不愿意采用新技術和新方式去重新開拓業務,這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隨著數字印刷的迅速發展,彩色數字印刷在未來幾十年將繼續急劇增長,印刷企業已經到了轉變自身贏利模式的時候。數字印刷從端到端的高度自動化和變革力量可以幫助您快速盈利。
富士施樂希望協助客戶開創新業務和增加收入。富士施樂新一代的iGen150數字印刷機是一個全自動的數字系統,能從一個打印作業快速切換到下一個作業,有效節省印刷準備時間,具有更高的生產力,能快速實現投資的高回報率。幅面可達26英寸(660mm),應用范圍更廣,可處理更多競爭對手無法勝任的作業。iGen150為客戶創造了龐大的商機,讓他們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從而開拓更廣闊的贏利空間。
Junichi Arai
柯尼卡美能達日本總部商業印刷事業統括部部長
數字印刷的發展前景――商業模式新思路
今天,信息與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傳統印刷向數字印刷的轉換正加速進行。然而,全球數字印刷機(基于碳粉的數字印刷機)安裝量在2012年卻比上一年減少了。我認為,這表明數字印刷的發展已經從第一階段的導入期進入到新的階段。在第一階段,數字印刷短版、可變、快速印刷的特點,使其在交易性文件印刷、輕印刷等領域發展迅速。但到如今,數字印刷在這些領域進入了停滯期。市場開始將目光投向新的領域。顯然,數字印刷正在與傳統印刷方式并存,傳統印刷向數字印刷的轉變也不是簡單的單向轉換。數字印刷正在向提供更多新價值的應用方向發展。
數字印刷生產中提高客戶滿意度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在調研中,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一站式服務,減少庫存以及可變數據印刷。此外,還有營銷推廣、網絡印刷、高價值印后、跨媒體以及對安全功能、特殊承印材料及色彩等要求。這表明客戶的價值認同有很大的不同,數字印刷也因而被期待能滿足更多的客戶需求。
日本印刷技術協會的一份報告提到印企3個經營管理發展方向:一站式服務,側重在印前和印后流程;IT應用及數字化,如數字印刷、網絡印刷、電子書等;高效生產管理到銷售管理,如網絡印刷、印刷電子商務。
針對印刷企業需求的變化及發展趨勢,柯尼卡美能達貼近客戶,關注客戶需求,憑借先進的技術實力和強大服務體系,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柯尼卡美能達在全球多個國家已成功嘗試了客戶體驗、增值應用等方案,并全方位進入數字印刷領域,柯尼卡美能達非常關注中國的業務發展,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成功的解決方案與服務,并幫助客戶不斷成長。
Frank Mallozzi
EFI全球銷售部副總裁
未來10年推動業務增長的技術新引擎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們也有個相同的觀點:停滯不前不算一個選擇。在許多領域,事情遠比我們想象中發展得快很多。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觀念層出不窮,帶給了人們諸多驚喜,并悄然改變著大眾的生活方式,在各個行業及領域引起巨大的變革,也給我們印刷行業帶來變化:對北美印刷市場未來10年的預測中,整體印刷市場將下降11%,但是數字印刷的產量將提升98.3%。而對于中國,這種影響要小得多。目前中國印刷市場總額位居全球第二的,未來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印刷市場。但是,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對高品質物品需求的增長,數字印刷市場將得到快速增長。數字印刷可實現高效、快速、按需生產,進行個性化的可變數據印刷,并可將更多生產場所進行統一整合,從而幫助印刷商應對挑戰。此外,數字印刷自動化工作流程可減少浪費、節約生產時間、消除多余步驟,并帶來一體化系統,大幅提高產能。數字印刷將成為未來10年推動業務增長的技術新引擎。
EFI關注客戶的成功,以此為自身不斷發展的動力。不斷進取的精神推動EFI向客戶推出可升級的數字印刷解決方案和服務,幫助客戶提高利潤、降低成本、提升生產率、提高印刷品質。EFI也因此成為行業中發展最快速的技術型企業。2012年,EFI實現連續3年、2位數的增長,整體營收增長了63%。在亞太地區,2012年營收增長達到133%(除日本),增加的員工達到47%(除印度研發中心),在中國擁有3個辦事處。我們的努力與進步得益于我們的宗旨:致力于為印刷行業帶來革新化的創新。
Roger Blacker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亞洲總部商業打印產品部總經理
全新圖書出版印刷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