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2 16:35: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技創新發展規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1 勘察設計科研工作概況

通過50年幾代人艱苦卓絕的持續奮斗。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昆明院”)完成了云南省水力資源普查和復查工作,進行了讕滄江、金沙江中游等十多條大中型河流(段)的水能開發規劃;勘測設計的國內外水電站300多座,其中,已建水電站200余座。總裝機16400MW;正在進行勘察設計的大中型水電站60余座.總裝機約45000MW;為我國的水電技術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十五”期間,昆明院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的機會,密切結合水電工程的勘測設計科研工作,勇敢地承擔起了攻克諸多世界水電技術難題的重任。提出了建設“紅色企業、銀色企業、誠信企業、和諧企業”的目標,井以“以人為本、厚德誠信、科學求實、開拓創新”作為企業精神,承擔了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小灣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等世界著名工程的勘察設計科研工作。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裝機容量120萬KW,水庫總庫容102.56億m3,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78m)招標及施工詳圖設計階段的全部設計工作已順利完成.工程于2002年底全部竣工。小灣水電站(裝機容量420萬KW,水庫總庫容149.14億m,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292m)正在進行招標及施工詳圖設計階段勘察設計科研工作,2001年2月工程開始興建,2005年9月工程截流,預計2009年底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糯扎渡水電站(裝機容量585萬KW,水庫總庫容237.03億m.心墻堆石壩壩最大壩高261.5m)2000年5月開始啟動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設計科研工作.2003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同年10月通過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審查,2005年8月通過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評估,計劃2007年11月工程截流。2012年年底前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十五”期間。昆明院還承擔了瀾滄江景洪水電站(裝機容量175萬KW,水庫總庫容10.34億m3,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07m)招標及施工詳圖設計階段,古水水電站(裝機容量260萬KW,水庫總庫容39.14億m,心墻堆石壩最大壩高305m)、黃登水電站(裝機容量220萬KW,水庫總庫容15.07億m,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89m)預可行性研究階段,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裝機容量240萬Kw,水庫總庫容7.42億m,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60m)可行性研究、招標及施工詳圖設計階段,觀音巖水電站(裝機容量300萬KW,水庫總庫容21.75億m.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59m)預可研和可研設計階段.怒江鹿馬登水電站(裝機容量180萬KW。水庫總庫容21.75億m,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57m)、瀘水水電站(裝機容量260萬KW。水庫總庫容12.88億m.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77m)預可行性研究階段等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此外,還完成了龍馬、居甫渡、那蘭、崖羊山、云鵬、阿鳩田等一批大Ⅱ型及中型水電站項目可研、招標和施工詳圖設計階段的勘察設計科研工作。同時承擔了巴基斯坦巴羅塔、緬甸邦朗水電站等國際工程的勘測設計科研工作。

“十五”期間,昆明院從所承擔的工程實際需要出發,科學求實,勇于探索,結合所承擔工程項目的特點,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緊密結合工程需要,科技創新來源于實際工程,最終服務于實際工程。有力地推動了科技進步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 科技管理制度建設

為了促進技術創新,規范科技項目管理,提高科技成果的水平和質量,解決生產、經營和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十五”期間昆明院制定了一系列科技管理辦法,對規范科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1制定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規定

隨著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體現科技獎勵政策的國家獎、省部級獎的評審條例、評審辦法、評審細則等也在不斷制定或修訂。昆明院及時學習并掌握這些評審條例、評審辦法和評審細則,調整相關的獎勵政策、評獎條例、評獎辦法,努力做好科技獎勵的評審和授獎、推薦工作,制定了《科學技術進步獎獎勵規定(試行)》,建立了更為科學的科技獎勵體系及公平、公正的評審規則和評審辦法。

2.2制定科技項目管理規定

為了進一步規范科技項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機制。提高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和實施成效,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根據有關規定,昆明院制定了《科技項目管理規定(試行)》,著力解決經濟和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共性科技問題。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高水電建設技術的整體水平2.3制定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規定為規范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的管理,優化科技經費配置,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科技部《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昆明院制定了《科技項目

經費管理規定(試行)》。《科技項目管理規定(試行)》和《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規定(試行)》構成了昆明院科技項目管理體系的基礎,保證了科技項目自主立項和組織向上申報立項的運作。

2.4制定科技成果獎勵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申報各類獎項的質量.并指導做好各類獎項的審查、鑒定、推薦、推廣應用工作。做到科學、公開、公平、公正地開展成果的評審.昆明院制定了以下5項獎勵規定。

(1)《優秀工程勘察、優秀工程設計、優秀工程標準設計、優秀工程設計計算機軟件獎勵規定(試行)》。

(2)4城鄉建設優秀勘察設計獎獎勵規定(試行)》。

(3)《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獎勵規定(試行)》。

(4)《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優秀期刊、優秀編輯獎勵規定(試行)》。

(5)《優秀學術論文獎勵規定(試行)》。

3 主要科技創新成果

3.1原國家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項目

3.1.1糯扎渡水電站高心墻堆石壩關鍵技術研究

糯扎渡心墻堆石壩最大壩高261.5m,比國內已建成最高的小浪底水電站大壩(160in)高約100m。昆明院于2002年3月啟動并組織了原國家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項目

開展研究的5個專題為:①《心墻堆石壩壩料試驗及壩料特性研究》。②《土石壩計算分析理論及抗裂措施研究》。③《心墻堆石壩壩料分區及結構優化研究》。④《心墻堆石壩動力反應分析計算理論及抗震措施研究》。⑤《心墻堆石壩滲流分析及滲控措施研究》。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壩高261.5m的糯扎渡心墻堆石壩的主要關鍵技術問題得以解決。研究工作密切結合科研和招標設計.研究成果納入設計,從而使工程按計劃有序實施。招標設計報告已于2006年11月通過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審查,采用直心墻堆石壩壩型和壩體分區結構優化可使糯扎渡水電站工程至少節省投資3.3億元。糯扎渡心墻堆石壩研究成果對我國擬建的兩河口、雙江口、古水等300m級高心墻堆石壩工程的設計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1.2小灣水電站拱壩關鍵技術問題研究

昆明院于2000年7月啟動并組織了原國家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項目《小灣高拱壩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攻關工作,于2005年12月完成研究,提交了《小灣電站高拱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執行情況總結報告》和《小灣電站高拱壩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報告》及四個專題報告及27個子題報告。2006年8月通過了國家電網公司委托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組織的驗收。

開展研究的4個專題為:①《小灣高拱壩結構及工程措施深化研究》。②《拱壩壩肩(基)穩定工程措施研究》。③《小灣高拱壩泄洪消能與霧化深入研究》④《小灣高拱壩安全監測系統研究》。課題研究的各項內容均為當今高地震烈度區高拱壩設計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其研究成果對小灣拱壩抗震設計及我國在建的溪洛渡、錦屏一級等高拱壩工程的設計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2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科技攻關項目

昆明院按照《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積極開展了院承擔的科研項目的立項工作。結合工程需要。先后立項的項目有7項,分別是《堆積體的綜合物理探測方法研究與應用》、《連續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水工混凝土裂縫監測中的應用研究》、《移民安置環境容量分析指標體系研究》和《水電工程建設征地實物指標調查技術導則》,2005年度立項的3個項目《云南水電開發及外送規劃研究》、《全數字近景攝影測量系統》和《集團公司智能化財務分析系統開發與應用》,目前.以上科技項目正按照合同要求開展工作。

3.3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項目

昆明院承擔的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科技攻關)項目《昆明市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山區長距離輸水工程技術難題研究》,不僅為昆明市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使設計與施工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確保工程設計建設質量和安全運行.節省了投資,而且在寧波市白溪水庫引水工程、南水北調石家莊至北京段應急供水工程以及南水北調天津段引水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

3.4工程科學技術研究學科特點與創新

“十五”期間,昆明院結合所承擔的工程項目,在水資源工程及動能經濟科學、環境工程科學、工程測繪技術、工程勘察技術、工程地質、水電工程建設用地和移民安置、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土石壩工程、混凝土壩工程、結構工程、地下空間工程、工程水力學、基礎處理及邊坡工程、施工規劃技術、施工仿真科學、工程安全監測、機電及金屬結構工程、工程建設管理及信息工程科學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創新性的成果,大部分轉化為工程勘察設計實踐。其中.不少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 科技成果獲獎情況

2001年至2o06年,昆明院科技成果獲獎的情況如表1所示

5“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重點研究課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十一五”期間。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繁迫感,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把科技進步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學習型、創新型企業作為昆明院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

必須清醒地看到,昆明院科技的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在科技及專業工作中。我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表現為:學習風氣不濃,對新技術、學科動態掌握不夠,對國家、行業相關政策法規把握不到位;自主創新能力較弱,關鍵技術掌握不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投入不足,技術管理水平、工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科技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制度不夠完善,貫徹力度不強;信息化程度不高,不同工程之間溝通不夠暢通等。昆明院作為一個不斷前進中的大型甲級勘察設計科研單位。要站在時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勇敢地迎接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腳踏實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從企業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立足“十一五”,兼顧中長期發展,按照以人為本、科學求實的原則,注重新材料與新工藝研究、學科交叉與技術集成研究、信息化技術綜合利用研究,制定了“十一五”科技發展的規劃。擬開展的重點研究課題是:

(1)低緯高原地區小流域徑流洪水適用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地區可能最大降水和可能最大洪水研究;壩前沖沙漏斗三維數值模擬:水電工程建設水環境模型預測研究;云南水電CDM開發機制可行性研究;高原山區風力發電技術研究;抽水蓄能電站在云南電網中作用與效益研究:3S技術在水電工程水庫移民、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應用研究:水電工程生態恢復技術和方法研究;流域梯級電站工程移民安置總體方案研究:移民安置環境容量分析指標體系研究。

(2)變形監測技術整合集成研究;工程物探及

檢測與試驗技術研究:水電水利工程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技術研究;大、中型水電站工程地質數據庫:數碼成像技術在高陡邊坡及大型地下洞室邊墻的地質資料編錄的應用研究;復雜巖體高壩壩基(多成因巖體構成的壩基、軟硬相間層狀巖體壩基、原位碎裂或似完整巖體壩基、各類蝕變巖體壩基等)的有效勘察及合理、科學的工程地質評價體系及建基面的選擇利用研究。

(3)300m級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筑壩技術研究:土石壩樞紐布置三維可視化設計研究;土石壩設計、建設、運行數據管理及安全評價系統研究;超高(200m以上)堆石壩工程設計方法與安全標準體系研究。

(4)300m級高拱壩的關鍵技術整合集成研究;100~200m級碾壓混凝土壩的關鍵技術整合集成研究;混凝土壩壩后背管及蝸殼結構整合集成研究l混凝土壩樞紐布置三維可視化設計研究;混凝土熏力壩設計、建設、運行數據管理及安全評價系統研究;混凝土拱壩設計、建設、運行數據管理及安全評價系統研究。

(5)水力浮動式升船機結構設計研究:剛構橋、斜拉橋、懸索橋結構工程用研究;大型水工隧洞設計整合集成研究;地下廠房洞室群設計整合集成研究;巖質邊坡及支護型式數據庫。

(6)泄水建筑物的高速水流摻氣設施體型研究:水墊塘(消力池)取消抽排系統的研究;100m水頭臺階型溢洪道泄洪消能研究。

(7)深厚復雜地基圍堰防滲結構形式研究:施工交通設計整合集成研究;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土石壩三維動態施工仿真研究;混凝土壩三維動態施工仿真研究。施工導流標準風險決策分析研究:大型人工砂石系統動態模擬研究;混凝土溫控仿真研究。

(8)高土石壩安全監測系統及自動化研究。

(9)高拱壩安全監測系統及自動化研究。

(10)水電站電氣主接線方式及繼電保護配置可靠性定量評估研究;水力機械施工圖模塊化制圖軟件系統開發;金屬結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的設計研究。遠程監控系統研究。

篇(2)

[15] 趙進.南方有為論壇首論城市升級[N].南方日報,2012-05-22.

[16] 黨運.蘭州:220億移山造城[N].中國青年報,2012-12-11.

[17] 張家振.神農架“削山填谷”[N].中國經營報,2013-06-22.

[18] 陽書新.貴州凱里削峰填谷問山要地兩萬畝[N].貴州日報,2013-06-17.

[19] 延安市長回應千億削山建新城:保證不變“鬼城”[N].新京報,2013-08-25.

[20] 賴偉行.粵“三舊”改造節地6.1萬畝[N].廣州日報,2012-12-25.

[21] 李曉玲.三舊"改造6個"全國之最" 佛山都市三產崛起[N].南方日報,2011-06-03.

[22] 趙進.劉太格等四專家今日南海論道 2012南方有為論壇首論城市升級[N].南方日報,2012-05-22.

[23] 馮慶.城市更新“再造一個新羅湖”[N].深圳特區報,2013-10-30.

[24] 于今.城市更新:城市發展的新里程[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

[25] 吳丹,王衛城.從“政府規劃師”到“社區規劃師”:背景?實踐?挑戰――以深圳為例[C]//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昆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2:9.

[26] 何曉蓉,張婷婷,李影.中法代表熱議城市更新中的遺產保護[N].成都商報,2009-05-30.

[27] 單霽翔,童明康,弗朗切斯科?班德林,等.上海世博蘇州論壇聚焦“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J].中國名城,2010,(07):47-54.

[28] 劉穎.中國廉租住房制度創新的經濟學分析[D].成都:四川大學,2006.

[29] 陳娜.四川省城市化過程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

[30] 郭辛欣.城市更新中的遺產保護[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2,(05):3-5,9.

[31] 劉浩.深圳舊工業地段更新規劃編制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32] 李連瑞.一般性歷史建筑的改造模式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0.

[33] 戴學來.英國城市發展基金及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J].城市,1998,(02):18-20.

[34] 汪汀.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部署2014年十方面重點工作[N].中國建設報,2013-12-25.

篇(3)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形勢下,中關村又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期,將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蜚聲中外的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譽為“中國的硅谷”。中關村示范區自成立以來,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高科技產業發展,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今,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形勢下,中關村又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期,國務院近日批復原則同意《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綱要》對中關村賦予了全新的戰略定位,以五年為一個階段,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劃定了中關村未來發展的路線圖。

“十二五”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技術變革、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和不斷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北京要在全球和區域經濟分工中占領高端、爭取主動,必須把強化創新驅動作為重要著力點,圍繞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綠色經濟的首都經濟特征,使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軌道,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為此,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全力以赴抓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切實發揮其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把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創新中心。中關村成為創新戰略的重點,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它的發展關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設,乃至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功與否。《綱要》應運而生,意義重大,它是貫徹落文國務院關于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精神的具體部署,是促進首都經濟實現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也是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

《綱要》提出,中關村要秉承面向世界、輻射全國、創新示范、引領未來的宗旨,堅持“深化改革先行區、開放創新引領區、高端要素聚合區、創新創業集聚地,戰略產業策滁地”的戰略定位,服務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設,力量用10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這樣的定位和目懷令人振奮,同時也意味著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關村示范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區域,同時也是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區,作為我國當之無愧的科學高地和高速發展的產業高地,創新發展勢頭越來越猛。充分利用現有基礎、特色和優勢,做好《綱要》的具體落實工作,經過艱苦的努力,未來發展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中關村定能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

篇(4)

目前,我國紡織產業發展正處在由“大”向“大而強”轉型的攻堅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說:“紡織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由‘大’轉向‘大而強’,并在部分領域引領世界,是今后5年 -15年我國紡織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而持續的科技創新將成為紡織產業新一輪發展的核心。”

立項初衷

為對未來5年-15年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進行戰略布局謀劃,以支撐我國紡織產業由大轉向大而強,中國工程院作為為國家提供戰略咨詢的學術機構于2012年底設立“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2016-2030)”重點咨詢研究項目,并于2013年啟動項目研究。

“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2016-2030)”項目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向《科學家》記者說:“我們在兩年前針對建設紡織強國這個目標,結合國家‘十三五’的發展規劃,制定了一個中長期的研究計劃。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對紡織產業進行戰略性研究,創新驅動發展也是本項目的亮點所在。”

“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2016-2030)”重點咨詢研究項目組由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材料工程學部13名院士和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蘇州大學、武漢紡織大學、西安工程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紡織設計院等高校及研究單位、企業等130余名教授、專家組成。項目包括8個子課題組、1個顧問組和1個綜合組。8個子課題組的研究領域分別為纖維新材料技術、先進紡織加工技術、生態染整技術、現代服裝產業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技術、高端紡織裝備技術、紡織信息化技術、紡織產業經貿與管理運營技術。

據蔣士成院士介紹,最終確定項目的依托方為東華大學,是因其在國內紡織行業特色高校中占有一定優勢,東華大學學科相對健全,纖維材料、紡織加工、染整、紡織機械、服裝、紡織信息化以及紡織經貿管理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

研究歷程

“該項目的研究更是為了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在紡織行業管理方面提供橋梁,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及所屬的各個專業委員會等提供‘十三五’紡織產業科技創新布局的參考資料。”蔣士成院士說:“通過這個課題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國際、國內紡織產業的科技狀況進行了梳理。兩年多來,課題組查閱了370多篇文獻資料;對紡織企業高層技術人員開展了科技創新情況問卷調查;分4次深入浙江、山東、福建、江蘇、上海等36家紡織企業及紡織集聚區進行現場考察、座談咨詢、調研代表性企業發展概況、技術創新,制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瓶頸等。對比分析差距,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將來的戰略重點應該放在哪些地方,把科技創新路線都進行了梳理。”

蔣士成院士介紹道:“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項目組通過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等高層平臺,了研究項目的初步成果,同時也聽取了各方意見,不斷地完善相關研究結果。”

如蔣士成院士所說,2014年5月17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18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對項目研究內容進行研討。在那次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就結合 “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6-2030)”初步成果,從我國紡織產業發展地位、我國紡織產業科技現狀與問題、紡織產業主要領域科技發展趨勢、紡織產業科技創新戰略需求、面向2020年和2030年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定位與目標、發展重點、重大專項建議、政策措施建議等八個方面,作大會主題報告《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

成果

篇(5)

關鍵詞:科技管理 現狀與問題 改進措施

隨著科技創新管理不斷加強,在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創新機構建設、對外課題申報及管理、內部科技立項費用成果一體化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標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做好科技創新管理,值得重新認識和思考。

1 2012年公司科技管理現狀

1.1 規劃制定:制定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對既有產品“綠色、智能、人文”的現有技術能力進行了分析,形成研發體系分析材料。

1.2 創新機構建設:組建了省級“軌道車輛綠色智能與安全河北省工程實驗室”。完成了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綠色智能交通研究中心。策劃了國家級高能效高速列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

1.3 課題申報:新承擔河北省科技課題1項,唐山市科技課題1項,鐵道部科技課題1項,集體科技課題2項;年度共獲得項目資金支持3839萬元。

1.4 課題驗收:承擔的科研課題,完成了國家863課題“高速檢測列車動車組技術”驗收,完成了2項河北省重大項目驗收,完成了3項鐵道部課題驗收,完成了4項唐山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3項專利課題驗收。

1.5 成果申報:與鐵三院聯合申報的京津城際鐵路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集體科技成果獎勵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1.6 知識產權:申報專利126項,其中發明專利56項,實用新型57項,外觀設計專利13項;申報軟件著作權4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請的“客車救援通道”專利獲得美國專利授權。

1.7 標準制修訂:制定鐵路行業標準《鐵道車輛水密性試驗方法》。參與鐵路行業標準制定52項。完成《鋁合金自動弧焊焊接技術條件》等4項河北省地方標準制定。完成103項企業標準的制定與。

1.8 項目管理:制定了2012年科技研究開發計劃,年度內計劃完成結題評審31項,實際完成25項,項目節點計劃兌現率81%。

2 當前科技創新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2.1 科技規劃剛起步,引導作用不強。公司在2012年“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中提出:要進入綠色智能交通技術研發領域;快速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趕超國內主要競爭對手技術體系水平;完善和提升設計、仿真、試驗手段,企業的研發平臺等。雖然制定了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目標,但沒有系統的市場需求收集和分析,也沒有清晰的執行路線圖,在規劃落實過程中并沒有剛性的引導作用,開發過程中需求和規格不斷變化,沒有有效地進行控制。

2.2 技術品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不突出。公司提出了新產品開發要滿足高品質、可持續、智能化、定制化的技術發展方向。但尚未做到針對不同系列的產品進行亮點、優勢技術的自頂向下的策劃,沒有系統集成公司力量去突破,造成產品沒有特色和品牌,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核心競爭力。

2.3 外部技術資源利用不足,缺乏高端引領。公司已經成為國家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檢測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機構。但我們的合作更多的還停留在解決具體產品技術服務的層面上,缺乏前瞻技術的合作開發,與高端機構與人才的合作不夠深入,借助高端機構與人才的品牌、人脈、技術進行公司發展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2.4 先進的研發理念落實不到位,系統協同作用未能發揮。目前,我們的研發初步具有明顯的項目管理特征及滿足客戶的需要,而實現公司綠色智能人文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目標需要先進的研發支撐。雖然我們也引入了先進的IPD研發理念,但是我們的研發管理模式并沒有發生真正的改變,傳統的部門墻意識嚴重的阻礙了新產品研發的一體化進程,導致公司產品研發的質量和效率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

2.5 科技成果策劃不夠系統,核心知識產權匱乏。公司在標準、專利、論文、成果方面與以往相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成果數量、成果質量方面,雖然員工申報專利和標準的積極性很高,但在標準制定和專利申請方面缺乏頂層策劃,導致支撐產品創新的關鍵核心技術成果非常缺乏、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

3 創新方法及措施

3.1 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需求,做好科技戰略規劃。科技戰略規劃要結合公司戰略規劃綜合考慮市場和核心技術以及平臺和人員能力提升以及資源配置策略,如何為公司高層提供相應的決策支持是科技創新管理要認真思考和必須要下力量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工作。

要充分利用公司的科技信息人員和外部資源,有針對性的做好科技信息的分類整理和分析,認真研究產品和技術的發展趨勢,為企業產品研發和技術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南。要加強立項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在立項階段由立項負責人組織團隊做好科技項目的市場分析、技術分析、經濟分析、風險分析等,策劃項目的優勢技術和亮點,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根據當前鐵路的發展形勢變化、市場變化以及公司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及時修訂公司的科技發展規劃,完成產品研發路線圖的制定,始終保持產品研發方向的市場符合與滿足性。

3.2 打造產品品牌,形成唐車特點的產品。針對高速動車組產品要深入開展智能化、人性化和可靠性技術研究,并在降低成本方面下大力氣,使我們的產品在先進性和人性化方面更勝一籌;針對城市軌道車輛產品,要在節能減排、減振降噪、符合城市人文景觀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使產品具有節能、環保、經濟等特點。以提升對市場需求快速響應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為目標,堅持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和信息化原則,突出自主性、成熟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持續推進產品平臺建設,形成唐車特點的產品系列。

3.3 新業務與前瞻技術方面進行高端合作。目前公司在軌道交通一體化解決方案業務方面才剛剛起步,在開展一體化建設業務方面還缺乏技術和經驗,因此需要緊密圍繞企業戰略轉型的重大需求,搭建我國首個基于“政、產、學、研、用、金、介”要素集合的創新型技術平臺,聯合一批世界頂級產業資源和技術資源,形成緊密型合作關系,

組成國內領先的產業技術聯盟。在前瞻技術研究方面堅

持以我為主,外部資源為我所用的合作模式,進行高端合作。

3.4 有效的整合資源,做好協同研發工作。首先,要推行一體化項目研發。需進一步理順產品研發、產品技術研究、科技管理、制造技術、市場、質量、采購、售后等部門在科技創新體系的職能,為后續的產品研發提供充分和必要的信息;在項目研發策劃、概念設計、方案設計直到項目結題驗收的各階段,要推行一體化的研發模式,各部門及時為項目提供必要的資源,實現各部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高效協同。第二,要明確項目的目標,推行項目計劃、費用、質量的一體化管理。在新產品立項前,就要組織策劃確定項目的范圍、進度、成本,要明確項目的特點、能夠形成哪些核心技術、核心知識產權、產生哪些標準等等。項目立項后,要及時移交給項目經理,明確項目經理相應的權利和責任,要求項目經理對項目執行的全過程和最終成果負責。第三,要加強與外部的協同,充分利用好合作方的資源。為確保供應商的研發進度和質量能滿足企業的研發需求,要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確保實現利益的共享,為加強對合作的科研院所的管控要將公司的工程研發與高校的優勢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與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實現更加順暢的溝通。

3.5 要強化員工培訓,提升員工能力素質。為了保證按照科學的流程進行產品研發,必須下大力氣對員工進行流程方面的培訓,提高研發人員的職業化水平,減少“幼稚病”的發生。要培養一批能夠組織制定項目方案、編制項目預算的主管工程師隊伍,針對隊伍年輕化的特點,要做好年輕人的車輛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提高其相關知識和軟件使用方面的能力。要著力培養RAMS/LCC等新技術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培養能夠開展標準策劃的技術標準人才,開展專利策劃的專利技術人才等,不斷提高技術管理水平。

3.6 要做好科技人員的考核,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目前的拔尖專家管理辦法在專利、論文和標準制定已經發揮了作用,需要加強科技人員的導向和考核,引導技術人員將經驗積累下來,實現隱形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組織化,逐步完善知識體系;對專家型人才,重點項目技術方案的策劃與評審、高水平的專利策劃和行業標準的制定、企業標準的評審等等,充分發揮評審把關作用;對年輕人員要重點解決現場技術問題、關鍵技術難題,更加重視對工作完成情況的評價,要將公司的設計、工藝、質量等各方面的基礎技術工作做好做實。

4 結束語

面向公司的發展與未來,我們將凝心聚力,以更加有為的姿態投入到公司創新發展的征程中,進一步做好技術管理工作,發揮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為公司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梁轉琴.文化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內動力[J].價值工程,2012(30).

[2]劉曉英.基于人力資本視角下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J].價值工程,2011(07).

篇(6)

6月3日,區長__、副區長__一行利用一下午時間,對______城市高科技產業園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聽取了__城市產業園建設進展匯報,并就園區扶持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__區長首先在__前聽取了__榮譽大廈整體建設情況及__城市產業園各功能區域劃分情況的介紹,之后分別來到__城市體驗館、__城市孵化器及企業高端人才公寓進行考察。祝區長在考察中指出,產業園一是要找準定位,二是要合理布局,三是利用好一區多園等優惠政策,抓住我區產業轉型機遇,共同助力__經濟發展。

目前園區一期A座已于2014年12月完成并交付使用,總面積13萬平方米;二期B座預計在2017年12月完成交付使用,總面積12萬平方米。園區現已進入招商和入駐階段,已簽約46戶,其中科技企業26戶,金融機構9戶,服務機構8戶。正在洽談和裝修完工后準備進駐的有50多戶,包括神州數碼、方正集團等龍頭企業;擬招商的包括省內__城市相關企業、國內外__城市建設企業、物聯網領域企業以及華夏智城、頤高集團等電子產品企業,同時招收科技含量較高的科研項目和研究機構。

重點支持樂山農業科技示范園魚菜共生、氣霧栽培等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探索農業科技設備化、家庭化、產業化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有機生態農業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扶持農民科技致富,開展農村科普行動,實現科技富農,科普惠農。

農業科技設備化即以樂山農業科技示范園為展示基地,向有相關需求的種養殖戶、農家酒店、農家樂旅游點>,!<、特色餐飲商家等提供整套高科技農業設備的安裝、維護等服務。農業科技家庭化是將現有科技設備小型化,實現城市家庭陽臺、窗臺自產有機生態農產品,填補市場空白,進而實現以銷售相關設備產品、種子養料、有償服務等為基礎的高科技農業產業化。截止到上半年,農業科技設備研發以產生雛形,待進一步驗證和推廣。

一是引入高校外腦,完成了我區“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切實做好我區未來5年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布局。借助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導師團隊,參與研究編制我區“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國家、省、市科技重點工作任務,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科技發展規劃。

二是舉辦產學研對接活動,積極推進與吉林大學、__工業大學、__應化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重點抓好開發區、科技孵化器及一區多園內的核心企業科技創新,做好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企業、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推薦工作,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產學研合作基地、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基礎平臺建設,有效促成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加強科技管理創新,完善政策體系和科技獎勵機制,合理使用科技三項經費,偏重“先見成果后補助”方式,鼓勵區域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繼續抓好省級創新型試點等工作。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積極推薦國家、省、市級科普示范社區、科普基地、科普帶頭人。同時與吉林省創業聯合會、新青年創業商學院、吉林教育廣播人文963合作《青春之聲·創業新青年》企業家訪談欄目。

二是加強地震應急體系建設,開展應急預案及備案自查工作,完善地震應急體系,加強地震應急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三是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綜合應急演練。在全國第七個防災減災日前夕,于5月8號下午,在__市第三十中學舉行了平安中國防災宣導千城行動進校園——吉林省暨__市“放飛夢想張揚生命色彩”防震減災綜合演練。

四是開展“平安中國防災宣導系列公益活動”,活動期間,通過廣場宣傳和社區、校園防震減災電影播放等形式,向社會公眾發放防震減災宣傳材料等形式,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營造全民參與防震減災的氛圍,推動防災減災科普知識走進學校、走進單位、走進社區和家庭,普及地震法律法規、地震科普知識、民居防震減災知識,解答群眾咨詢的有關問題。

篇(7)

創新型城市建設,是指城市發展到了一定歷史階段,擺脫傳統的以土地、資本和低成本工業勞動力等為主要增長要素的發展模式,形成主要依靠科技、知識、人力、文化、體制等創新要素驅動發展新動力,建立以創新文化為基礎、科技進步為動力、自主創新為主導的新型城市發展形態。

我省于2003年正式確立建設創新型省份戰略,2006年召開全省自主創新大會,并出臺《關于加快提高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的若干意見》,2007年全面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關鍵是要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充分發揮省內主要城市的先導和主導作用。

建設創新型城市是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重要基礎。從中外發展史看,城市尤其大中城市,是社會資源的主要集聚地,是現代經濟的主陣地,也是推動創新發展的主戰場。落實省委提出的建設科技強省和創新型省份的戰略任務,必然要求充分激發城市的創新活力,提高城市的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

建設創新型城市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內在要求。我省在全國率先確立了城市化發展戰略,之后又進一步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較好地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但總體而言,目前我省城市化建設還屬于粗放型、外延式的擴張。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要求今后我省必須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由注重規模擴張、投資帶動轉向注重功能提升、創新發展。

建設創新型城市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組織創新、體制創新等,鑄造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國家、地區、城市之間競爭的關鍵和焦點。建設創新型城市,就是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有效提高區域經濟的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國外創新型城市建設

經驗值得學習

從有關國家的城市發展實踐看,世界創新型城市建設主要分為四大類型。他們的一些經驗做法,值得認真學習。

一是文化創新型城市。這類城市,如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和芬蘭赫爾辛基等,其城市創新發展的戰略與內容,偏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突破,即依托經濟繁榮發達和較強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大力推進文化創新,通過文化藝術領域創新,打造全新的城市發展形態。文化創新型城市,通常為一國的首都或重要城市。

二是工業創新型城市。這類城市,如美國堪薩斯、英國哈德斯費爾德和韓國大田等,其城市創新發展的重點,是以工業創新作為突破口,即依托地處大都市周邊,工業基礎比較扎實,工業領域的人才、技術等優勢比較突出的支撐,大力推進工業技術創新,形成以工業產業創新帶動城市發展創新的格局。

三是服務創新型城市。這類城市,如美國紐約、德國柏林和日本東京等,其城市創新發展的戰略與內容,是把現代服務業作為創新型城市的主攻方向,通過不斷創新城市的服務,增強城市服務功能,著力發展服務型經濟,不斷滿足本地城市居民各種需要,也不斷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各種跨國服務,同時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的融合。服務創新型城市第三產業發達,社會綜合服務能力較強,政府服務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較高。

四是科技創新型城市。這類城市,如印度班加羅爾、美國硅谷、加拿大渥太華等,主要出現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其城市創新發展的戰略與內容,是突現科技集成和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型城市一般依托國際一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形成雄厚的科技實力、較強的創新能力與明顯的科技產業優勢。其通過大力發展先進科技生產力,在協調推進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品,成為推動全球科技進步的動力源。

綜觀各國創新型城市具有的共同特點,主要是創新指數普遍較高,城市技術對外依存度一般低于30%,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全部專利申請量在70%以上,社會研發投入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以上。

從各國實踐看,創新型城市建設主要依靠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市場主導就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引導創新要素和產業要素向城市集中。政府主導就是政府發揮引領作用,明確發展戰略,制定政策措施,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創造優良環境,吸引國內外創新資源要素向城市集中。目前發展中國家大多采用此模式。

國內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探索值得借鑒

近年來,國內的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南京、青島、武漢、無錫等城市相繼確立建設創新型城市發展戰略,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著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他們的政策舉措值得我省借鑒。

一是明確思路與目標。北京、重慶、廣州、南京、沈陽等城市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北京確立“首都創新戰略”,提出通過創新型城市建設,力爭成為引領中國自主創新發展的先鋒和連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南京提出2015年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深圳要推進發展方式、體制機制、科技、產業、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全面創新,率先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二是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深圳市研究提出了由12類共60個代表性指標組成《自主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大連、南京、沈陽等政府出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政府的財政投入力度。大連提出,到2010年全市研究和開發經費(R&D)投入占GDP的比例要達到2?郾5%以上。沈陽要求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以上。深圳2006年出臺《關于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累計要達到1000億元,市區兩級政府對科技的投入要達到100億元。

三是著力構建創新平臺。上海專門構筑了一批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為各級各類企業創新提供專業技術服務。蘇州對新建國家級、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已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置大型設備或擴充服務功能的,最高補貼100萬元。濟南明確提出,全市要著力構建技術創新平臺、創業服務平臺、合作轉化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創新載體平臺等五大創新平臺。

四是設立專項資金。大連、深圳等城市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中加大對自主創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大連要求每年投入6億元設立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用于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深圳從2006年起,每年撥款50億元設立“自主創新基金”,用于實施技術研發、技術成果產業化、創業投資匹配等。

五是培養引進創新型人才。深圳提出著力打造從在校大學生到高端人才的創新人才鏈。沈陽提出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等方式,引進急需的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蘇州啟動緊缺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每年資助500名緊缺專業高層次創新人才出國出境培訓,資助50名復合型企業家去國內外著名高校培訓。

我省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具備良好基礎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我省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條件已經具備。

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載體已經形成。去年,我省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7?郾6%,全省已形成以杭、寧、溫三大中心城市、浙中城市群和一批中小城鎮相配套的城市體系。城市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逐漸各具特色。杭州、寧波、湖州、紹興等城市都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出臺了相關政策舉措。各市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創新氛圍逐漸形成,創新制度逐漸完善。

創新投入穩步增長。我省財政對科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06~2008年,全省全社會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從407?郾9億元提高到619?郾5億元,年均增長23?郾2%;R&D經費從224億元提高到345?郾8億元,年均增長24?郾2%;科技活動經費占GDP的比例由2?郾5%提高到2?郾88%。期間,我省各市科技投入增長也較快,11市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由224億元提高到333億元,年均增長21?郾9%。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

創新能力逐步提高。2006~2008年,我省獲得的專利授權由30968件增加到52955件,其中獲發明專利授權由1423件增加到3269件,年均增長分別達到30?郾8%和51?郾6%。在大量發明專利的支撐下,我省涌現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新產品。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6?郾6%,工業新產品產值對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了23?郾3%。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至2008年,全省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844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40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42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867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23?郾1%。2006~2008年,全省11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51?郾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提高了2?郾6個百分點。

創新型人才培養取得進步。2008年,我省擁有兩院院士30名,擁有國家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46人、長江特聘教授32人、錢江特聘教授30人、省級特級專家30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41?郾6萬人。2008年,全省11市擁有科技活動人員40?郾2萬人,較2006年的31?郾1萬人增長了29?郾3%。

但與先進省市相比,在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中,我省還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認識還不夠統一,創新投入強度不高,創新優勢不突出,創新型人才比較缺乏,創新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在全省層面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我省已進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要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的飛躍,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有效解決經濟素質性、結構性突出矛盾,實現發展轉型升級。要進一步統一認識,把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提升到新時期全省發展戰略的高度,在全省進行部署,將其作為加快新型城市化、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切實舉措,作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有效抓手。

研究制定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發展規劃。創新型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戰略工程,需要全省上下合力推進。省有關部門要研究制訂我省創新型城市建設規劃,明確目標要求、功能定位、創新方向和主要任務,并與“十二五”發展規劃相銜接,使目前各市分散自發的創建活動置于規劃的統一指導。各市也要依托自身的區位、資源、產業、文化等特色條件,相應制定創建規劃,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努力形成科技創新型、產業創新型、服務創新型和文化創新型等各類城市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突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點環節。建設創新型城市是一項長期任務,起步階段必須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突出抓好重點環節。就全省而言,當前需要集中抓好三大重點環節:一是加快杭州臨安科技城建設。在抓緊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盡快研究出臺能夠吸引海內外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跨國公司、科創企業和科研人員進城創業的優惠政策,把科技城建成創新資源集聚高地,成為我省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大平臺。二是依托國家級、省級開發區設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創新園,集聚一批科研創新企業和人才,成為區域創新基地和公共創新平臺,支撐各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發展。三是加快培育發展一大批科技創新型企業,要盡快把省市兩級500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培育計劃落到實處。要引導社會創新資源向這些企業集聚,加快提高創新能力,使其加快成為我省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深化創新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作用,推動科技資源有效整合,促進新技術新知識的產生、流動、更新和轉化,形成創新的內生動力和整體合力。進一步加大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工商土地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力度,完善現代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科技創新成果有效轉化。進一步深化科研經費使用體制改革,努力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

篇(8)

創新驅動發展

當前,全球科技和經濟進入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期和增長周期,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全球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新戰略制高點。黨的十七大也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中關村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科技資源最密集的地區,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技術創新高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引領區。中關村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責任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走在前列,在推動北京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規劃綱要》基于國際國內宏觀背景,提出了“率先實現創新發展”的目標,要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打造國家重要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支撐經濟持續創新發展。這一目標不僅充分體現了國務院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要求,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首都創新資源密集優勢,圍繞以“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和綠色經濟”為主要特征的首都經濟發展需求,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做強“北京創造”和“北京服務”品牌,推動首都經濟走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

率先在全國探索有利于

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

中關村20多年發展經驗表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是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發展歷程中,中關村率先開展了企業產權改革、股權激勵、信用體系、知識產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試點。但當前,中關村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以及區域創新發展仍然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如促進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有待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國家地方創新合作的聯動機制尚未建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模式仍需進一步深化,創新資源的效能未能最大程度釋放等。

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就是要發揮中關村試點改革經驗,繼續在全國先行先試,率先探索適宜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在人才激勵、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科研院所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促進科技、教育、經濟的緊密結合。目前,中關村已經開始實施“1+6”系列政策。“1”就是成立首都創新資源平臺一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6”就是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六項政策,即推進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開展完善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研究制訂股權激勵試點方案審批細則、開展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以及先行開展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1+6”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統籌國家與地方創新資源,進一步聚集國際國內高端創新資源,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創新體系,促進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從而推動中關村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科技創新中心

《規劃綱要》提出要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條件。中關村聚集了大量的高端創新資源,包括30多所國家高等院校、200多個科研院所、6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0多家國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以及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已產生了一批全球有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中關村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了TD-SCDMA、閃聯等76項國際標準。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

將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重要戰略選擇。新階段,北京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目標,確定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發展戰略。實施“科技北京”發展戰略,就是要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龍頭,充分發揮其創新引領作用,著力聚集整合創新要素,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把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創新中心,更好地服務于區域和全國創新發展。

將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發揮中關村創新引領示范,輻射帶動全國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需要。“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應積極開展體制、機制和政策先行先試,著力突破自主創新的瓶頸約束,大幅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并通過技術交易、跨區域投資、研發服務支持等方式將創新成果輻射到全國其他區域,帶動全國整體自創新能力提升以及發展方式轉變。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關鍵是要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堅持“需求拉動、機制創新、重點突破、開放合作”的原則,著力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若干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聚集一批國際國內高端創新人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打造全國戰略性

新興產業策源地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規劃綱要》立足中關村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良好的基礎,提出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資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我國乃至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

中關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瞄準物聯網、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開展研發創新,支持中關村企業、科研機構、新興產業組織等積極承接與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標準,顯著提升中關村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快實施一批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工程,建設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形成中關村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打造全球高端創新創業

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區

《規劃綱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提出要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并完善人才“選得準、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機制和環境,將中關村建設成為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的國家級人才特區,以支撐中關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篇(9)

1.2促進應用技術型高校加強優勢學科建設并發展壯大研究平臺服務經濟社會重大需求是應用技術型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應用技術型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驅動因素和激勵能量,是提高其服務社會積極性的前進動力。雄厚的學科優勢是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并滿足市場需求的支撐點,也是體現其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和辦學價值的重要所在。為此,應用技術型高校應積聚力量繼承發展優勢學科,整合辦學資源開設新專業,打造高水平科研平臺,將自身的學術成果、智力團隊、科研力量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重大需求有機結合,充分運用地方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及多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參與科研平臺建設,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庫”。

2有效的融合機制實現應用技術型高校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2011計劃’是個干事的計劃,而不是一個分錢的計劃,更不是一個劃分高校層次的計劃。”[3]“2011計劃”不僅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也需要理論、思路、方法的創新,應用技術型高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也是如此。

2.1精心建立扶持培育機制應用技術型高校要從全局的高度,應用系統論的方法,對區域協同創新的各要素、各層次統籌規劃。應用技術型高校面向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要扭轉長期的思維定式,以區域經濟社會重大需求為導向,深入分析亟待突破的技術性難題,結合自身條件,了解相關領域創新主體的優勢,確定參與的學科、單位、企業和團隊,構建適宜的協同創新體。應用技術型高校要緊貼企業和市場的人才需求,瞄準地方行業、產業發展需要,研究學科建設和地方產業發展的互動因素,通過匯聚科技創新要素,發揮人才、學科、科技等優勢,培育協同創新方向,勇于與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一道申報省級甚至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積極幫助地方產業升級和技術攻關。

2.2有效推行協調發展機制開放辦學是當今高校的明顯特征之一。應用技術型高校要整合優質資源,積聚力量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建立跨高校、跨單位的協同創新體系,參與協調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問題。

2.2.1推動學科資源深度融合 滿足社會需求學科是高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的基礎。應用技術型高校要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需進一步匯聚特色學科資源,搭建學科創新平臺,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的基礎才能牢固。學科發展及專業設置應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的重大需求,有利于協同創新體的建設,注重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建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地方特色的新興優勢學科,推動優勢學科與國內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機構密切交流、深度融合,使高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最大限度地符合區域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方向,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該校傳承“大機電、大土木”優勢,瞄準福建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開展了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與福建省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密切相關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實現工管結合、工文滲透,管文理經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該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注重發揮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職能,突出內涵建設,就業率多年保持省內高校前茅,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體現了為區域經濟社會服務過程中創造的辦學價值和社會價值。

2.2.2加大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 突出特色科研與亮點科研是高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的支撐。特色科研成果使學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具有亮點要素,也為協同創新體建設指明引導方向。實踐表明,作為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重要載體的高水平科研平臺對引領高校優勢學科發展、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將產生廣泛、重要的影響力。應用技術型高校首先要緊密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明確科研主攻方向,針對性開展科研工作,以特色科研打造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的特色。[4]其次,學校根據科技攻關的需要,整合學科、專業科研資源,注重高水平科技研發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核心科技創新成果的競爭力。再者,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利于應用技術型高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影響力和效應。高校對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的深度將影響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揮程度。福建省的應用技術型高校應圍繞福建省和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的重大需求,關注區域發展規劃,加大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力度,著重攻克、解決生產難點問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貢獻。近年來,福建工程學院聯合校內外科研力量成立了福建地方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福建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福建地方建筑研究中心、福建知識產權研究院、福建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等科研創新平臺,加強團隊建設,開展課題研究,努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2.3把握協同創新的根本 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人才是高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的根本。當今區域間的經濟、文化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資源的爭奪。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高校在人才匯聚與產出方面具備優勢,若缺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協同創新便無從談起。面向區域經濟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是推動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將學校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需求相結合。應用技術型高校,特別是工科院校應主動參加“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通過校地合作、校企聯合等方式,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構筑人才高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應用技術型高校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前部署、謀劃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工作深入研究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制訂校地合作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區域經濟社會特定資源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培養師生教學科研主攻方向。

2.3有力推動項目引導機制項目是高校參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紐帶。目前政產學研合作大多還停留在合作開發、技術轉讓等層次上,缺乏更高、深層次的合作。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要以重大項目為引導,促進多部門共同參與,并對協同創新的工作目標和機制、推進方式等進行統籌安排,從整體上推動政產學研戰略聯盟創新發展。可見,面向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協同創新要以項目為紐帶,發揮政產學研各方特長,依托高校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吸引政府、企業加入,共同成立聯合體,搶占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的制高點,承接學校科研成果的規模化生產,推動重大關鍵技術項目的推廣和應用。應用技術型高校還可以與政府合作的形式,承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參與地方政府相關規劃的制訂,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從中尋找新的學科增長點。另外,高校應敏銳地實施行業企業大合作戰略,大膽嘗試將政產學研合作的目光投向行業龍頭,推進戰略合作,引導企業創新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政產學研合作模式。福建工程學院與福建省直單位(部門)、市縣政府簽訂戰略框架協議,開展課題研究、決策咨詢、科技服務等內容;與GE公司、SIEMENS(中國)有限公司、富士通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共建實驗室,產生一批重大合作成果,促進該校各項建設發展成就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篇(10)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a)-0250-02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是一項持續建設工作,繼國家“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在國家“十二五”的科技發展規劃中又重點提出了“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目標,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基本建成滿足科技創新需求的資源和條件支撐體系”的戰略思想,特別是2012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主席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提出的6點意見中強調“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因此,緊密結合寧夏“十二五”科技創新活動需求,穩定持續開展寧夏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仍是新時期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為了更好地推進下一步的工作,分析探討寧夏科技文獻共享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是現階段推進寧夏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1 寧夏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現狀

寧夏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工程作為寧夏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08年開始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初步構建了以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銀川服務站的各類資源為核心,以科技基礎文獻資源、科技管理資源、本地化特色文獻資源為主體的寧夏科技文獻資源體系,有效整合區內現有存量科技文獻資源,基于科技文獻資源的合作共建機制調控增量資源,構建具有地區特色的科技文獻資源體系,通過鏡像、網絡包庫、館際互借等多種形式,已建立起各類基礎文獻型數據庫43個,資源總量達到16億(篇)條,其中鏡像數據庫達到17個,鏡像資源存貯空間達到了16T,構建了以草業、枸杞、馬鈴薯、壓砂瓜、清真牛羊肉、沙產業、羊絨、新材料、紅棗等16個本地特色專題文獻數據庫,現已上傳各類文獻資源2萬多篇。使面向全區服務的國內中文科技期刊滿足率達到95%,專利文獻滿足率達到100%,國家與行業標準滿足率達到90%。建立了寧夏科技文獻共享平臺門戶網站,實現了多種文獻資源的統一檢索和網絡化、一站式科技文獻資源服務目標。面向全區政府、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重大專項的實施單位的廣大科研工作者,采用信息檢索在線服務、科技文獻專項數據庫服務、標準信息服務、原文傳遞等特色化、個性化、協同化的文獻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模式開展服務。

2 寧夏科技文獻共享工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1)“寧夏科技文獻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資源體系結構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

原因分析:寧夏科技文獻資源體系經過近幾年的建設,雖然已取得了階段性建設成果,構建了以國家圖書文獻中心(NSTL)為核心的科技基礎文獻、科技管理資源和本地化特色文獻為主的基本框架體系。在經費允許的范圍內科技基礎文獻資源建設,通過采取鏡像、網絡包庫、館際互借等多種形式,使期刊、論文、專利、標準、成果等各類基礎文獻型數據庫43個,資源總量達到16億篇,基本上能夠滿足本區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的需要。但與其他省區相比,我們的科技基礎文獻資源的種類、數據量以及外文科技文獻數據資源的配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需進一步充實完善。比如:煤炭行業、能源行業、冶金行業、醫藥行業、農業食品等行業數據庫資源相對很欠缺,特別是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數據庫還是空缺,不能滿足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需求。

其次: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本地化特色數據庫資源的建設工作需進一步加強,數據資源需應一步完善。

(2)政府管理部門的支持協調力度和重視力度仍需加強,共享共建機制的需進一步完善。

原因分析:由于科技文獻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浩繁、艱巨和社會化的系統工程,近幾年我們緊密結合本區的實際,初步完成了科技文獻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廣、應用等一系列的公益性科技信息服務事業。但是,由于科技文獻資源種類和數量的限制,依托寧夏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平臺與區內各大科研院所的研究、組織、交流、咨詢的協調合作力度較弱,共建共享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

(3)支撐寧夏科技文獻共享平臺在全區推廣應用服務所需經費不足。

原因分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文獻資源的種類逐步細化和完善,各類資源的購置經費逐年上漲;隨著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力度的加強,為適應創新型國家和區域建設的需要,寧夏科技文獻共享平臺在全區推廣’應用服務力度也應逐步加強。

3 寧夏科技文獻共享工程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1)本著邊建設邊應用,邊應用邊服務的原則,根據區域科技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步引進相關的行業專題數據庫資源。

建議重點引進與寧夏地區相適應的以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為主的戰略新興產業數據庫。

上一篇: 傳統教師的角色 下一篇: 公司運營體系構建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女性午夜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欧美 | 亚国产亚洲亚洲精品视频 | 日本免费线上A∨ | 亚洲综合第一在线影视 | 亚洲色资源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