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8 16:51: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景園林培養目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對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方向的思考
課程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設置,不僅讓學生具備合理的知識體系,也可以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設置桂林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課程中,緊密圍繞人才培養方向來制定。根據該校風景園林畢業生將從事的三大類工作,如園林規劃設計、景觀工程與管理、旅游景觀規劃等,制定風景園林學科主要的知識體系,由公關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構成。專業基礎課群主要設置三個模塊:基礎知識模塊、園林技術模塊和設計基礎模塊。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重點建設專業方向,合理設置風景園林的專業課程結構:①園林規劃設計,主要從事各種戶外景觀和綠色空間的設計,其專業課主要設置是園林初步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原理+種植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建筑設計;②景觀工程與管理,主要從事景觀工程建設和管理,其專業課主要設置是園林植物學+觀景工程與技術+園林綠化施工與管理+園林經濟管理;③旅游景觀規劃,主要為旅游風景區提供科學而合理的規劃,其專業課主要設置是旅游景觀規劃原理+景觀游憩學+旅游策劃學+旅游景觀規劃。
3對學科特點與學校學科優勢的思考
我國地域遼闊,受經濟條件、地理差別、文化特點、民風民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各高校發展歷史和所依托的學科不同,風景園林專業建設也不盡相同。各校根據自身特點,辦出各自的特色,為地方培養不同要求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桂林理工大學的旅游管理系是我國成立較早的旅游高等院系,具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和厚實的研究基礎。新成立風景園林專業,依托旅游學院的學科優勢,學習和借鑒其成功經驗,利用桂林豐富的景觀資源,突出地域性園林規劃設計特點;應用當地多樣性的植物和建筑材料,恢復和營造園林生態景觀;融入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拓展思路,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園林景觀,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環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4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風景園林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中要理論結合實踐,使學生更感性、更直接地掌握所學專業知識,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社會對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要求為基準,把實踐教學作為貫通有關專業知識、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對實踐教育做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教學形式多樣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鞏固教學成果。①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優點,特別適合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特點。在教學中增加大量直觀的圖片、實例、影像等資料,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所講的理論知識。②加強案例典型教學。在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尤其是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將優秀的園林規劃設計項目進行剖析,讓學生了解設計流程、理念和內容,并在實驗設計中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③增強實地實景教學。在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進行現場教學。例如園林工程施工的教學,應該把學生帶到施工現場,學習園路的鋪設、駁岸的修建、植物的配置等等,讓學生親身體景觀工程施工的過程。在各種實習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到各類城市綠地中實測與調查,強化空間感及空間分析能力,注重領會項目中解決的現實問題,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設計思想。④采取互動式教學。在風景園林專業的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指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獨立和完整地表達設計構想,并用精練的文字表達設計理念,將設計方案用流利的語言進行表述。經過與老師、同學們一起討論、講評,形成互動式的教學。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設計素質,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摘 要】本文根據本校定位和新舊校區分段辦學特點,突出農業類高校的辦學特色,改革風景園林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建立“2+2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理論的綜合性與實踐的重要性,依托本校優勢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合作教育,提高園林專業人才教育質量,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個性發展的多元化應用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 一級學科;風景園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一級學科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2JK339);2014年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園林專業《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
風景園林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其特點是綜合性非常強,涉及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工程學、環境生態、文化藝術、地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交匯綜合。2011年,風景園林學正式成為一級學科,在此背景下,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需要。對風景園林學科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研究,并探討農業類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專業方向設置、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等內容極為必要。
1 普通高校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隨著風景園林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高素質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設置園林、風景園林專業或相關專業的高校日漸增多,逐步由農林類院校發展到工科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各高校對園林學科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各具特色[1]。
長期以來我國學科劃分將風景園林放在不同領域中,學科分化嚴重,人為分割導致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不完整,直接導致了園林植物與園林設計的分離,造成了學術界和行業界的迷失、偏差。風景園林行業的發展,使專業覆蓋面更廣、業內分工更細,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要求提高,面向產業、面向領域,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目前,全國設置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的院校有180多所,分別分布在農業院校、工科院校、美術院校、師范院校以及綜合性院校里,如何在風景園林一級學科體系建構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院校基礎條件,合理設置專業,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務之急。
人才培養沒有統一的模式,但就人才培養的類型和層次來說是主要是為地方或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由于不同類型的院校,基礎條件、學科特點不同,故應根據學校自身特點,確立培養目標,培養出符合社會和企業需要的不同層次與行業細分的專業人才。
2 風景園林學學科設置研究狀況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風景園林建設不足,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與清華大學營建系合作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園林專業,時稱“造園”專業,開創了我國風景園林教育事業的先河。而美國哈佛大學早在1901年成立了風景園林專業[2]。2011年“風景園林學”新增為國家一級學科,這對我國未來風景園林人才培養和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表明我國的風景園林教育與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3]。近年來,我國學者對風景園林學科建設和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較多。劉濱誼認為一級學科的風景園林學當務之急需要二級學科的基本建設,他提出風景園林一級學科目前下設的5個二級學科:風景園林歷史理論與遺產保護、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園林與景觀設計、園林植物應用、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4];宋建軍等認為風景園林學科應向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研究、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風景資源學與景觀遺產保護、園林植物與工程技術等四個方向進行調整[5];林廣思對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中職中專生各教育層面進行劃分,設置園林專業[6]。周進建議加快學科建設,完善技術、專業資質標準等,通過園林植物與生態、規劃設計兩大核心技術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的、藝術的風景園林[7]。總之都是在風景園林學科群理念的統領下,整合風景園林學科和行業的各種資源,全面推進我國風景園林教育發展。
3 我校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1 改革目標與總體思路
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實際需求,以人才培養機制研究為基礎,注重理論與實踐、技術和應用的結合,以培養個性發展的,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多元化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合理制定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設置時,一方面要根據市場、社會需要以及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另一方面要針對院校自身特點和優勢,揚長避短,設立自己的特色專業,才能使該專業的整體水平得到一個提升,培養有特色的相關人才,促進園林行業的更好發展。作為農林類院校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探索出不同于工科院校的教育體系,形成農林與人文有機結合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是時展的趨勢所然。
我校園林專業多年辦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應充分利用學科與行業優勢,根據我校二區辦學特點建立“2+2”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前一個“2”指學生利用白云新校區完善的基礎實驗條件,完成本科前兩年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學習;后一個“2”指學生在海珠舊校區利用城市公園綠地及校企合作的園林公司等,與社會緊密接觸,建立與區域產業集群無縫對接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模式,完成后兩年的專業學習與實踐教學,成為具有創造性的合格人才走向社會。
3.2 制定出合理的“2+2”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方案
(1)分析農林類院校學科特點,突出農林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優勢,研究風景園林課程與農科課程有機結合的方法和綜合性風景園林人才的培養途徑。風景園林多學科理論綜合特點導致其培養過程中的多方面知識有機結合的問題復雜。
(2)按“2+2”模式完善和健全培養方案。具體內容包括合理設置教學課程體系和創新實踐教學環節等。探索高效、優質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以林學、風景園林學科的相關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體系。在此培養模式中,前一個“2”實現“厚基礎”目標,即重點完成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質的培養與學習;后一個“2”實現“寬口徑”目標,即專業內涵的外延與擴展;并利用最后一年時間,建立與區域產業集群無縫對接的實踐教學,實現“強實踐”的目標。
(3)隨著園林行業發展迅猛,行業內分工越來越細,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把握通與專之間的矛盾與統一,探索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制訂在一級學科背景下的應用型創新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方案。
(4)圍繞產業化現代園林對人才的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將理論基礎、實踐創新和素質教育有機統一起來,制訂突出現代園林產業和嶺南園林特色,適應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特色鮮明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
3.3 注重實踐環節,建立教學與生產互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創新型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地方區域園林產業,以教師科研助手為手段,以企業實際項目為載體,構建與教學內容體系互動的學生課外科技體系和創新平臺。在此基礎上實施規劃、參與互動、進行試驗、開展行動研究,并最終形成一個教學應用模式。
(1)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把科研引入教學過程,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結合,將實踐教學融于社會經濟建設當中,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創新的機會,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克服理論(下轉第52頁)(上接第16頁)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素質。
(2)校企合作培養。以“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推廣、合作發展”為宗旨,組建若干科研院所和園林龍頭企業共同參與的產學研協同育人平臺,加強學校與科研院所和園林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發揮產學研各方在人才、技術、科技創新、示范推廣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讓企業真正地全程參與到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中。校企加強科研合作和新技術開發,以研促教,通過研發過程中結合創新項目、畢業設計、興趣小組,科研小團隊等相關工作,把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
(3)進一步完善“四平臺、四層次、三階梯”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四年八期不斷線,基本技能、綜合技能、創新技能循序漸進。大一、大二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大三專業技能訓練,大四產業技能與創新的能力訓練。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踐(實驗、實習)改革,提高實驗課程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設置科研訓練項目,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新平臺。
(4)通過開展講座、論壇、社會實踐、科技服務、公益活動、參觀、競賽、文體競技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拓展素質,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散思維的形成和基本方法、工具的掌握,為專業后續模塊學習和專業能力培養打好基礎。
4 結語
一級學科背景下,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課程體系結構,將創造性思維方法引進教學,按照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提高能力的原則,堅持以“基礎厚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培養為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我校二區辦學特點,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和實踐,建立注重職業技能,提升實踐能力的“2+2”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郭春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2(2):1618-2616.
[2]陸支悅.基于研究生培養的中國高校風景園林學科建設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3.
[3]張啟翔.關于風景園林一級學科建設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1(5).
[4]劉濱誼.對于風景園林學5個二級學科的認識理解[J].風景園林,2011(4).
[5]宋建軍.風景園林學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養工作調適:基于風景園林升格為一級學科后的思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
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與清華大學營建系合作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園林專業,時稱“造園”專業,開創了我國風景園林教育事業的先河。近年來,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的缺失對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日漸顯現。2006 年 4 月,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度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專科專業結果的通知》“,風景園林”專業作為北京林業大學的新增專業首批獲準招生,學制 4 年,授予工科學位。這意味著停止了 9 年的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招生工作再次開展,由此,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又進入了一個全面恢復和全新發展的局面。
一、職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大典》,園林專業所涵蓋的職業崗位(見表1)包括2種工程技術崗位,即風景園林工程技術人員崗位和園林綠化工程技術人員崗位,以及6種職業工種,即花卉園藝工、草坪建植工、插花員、盆景工、假山工、園林植物保護工等。可見,高職園林專業是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專業。
因此,高職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確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工程施工、植物栽培與管理、園林綠地管理等專業技能的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模式選擇
實施“注重基礎,工程結合、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執行“通識教育 + 學科基礎教育 + 專業教育 + 第二課堂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按“先大類培養、再專業方向分流”的人才培養方式,實行以學生“有范圍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和自主選擇課程相結合”為基本特征的學分制,努力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盡可能滿足各類學生的求知和成才需要。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成人成才,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知識體系建設
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科涉及到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科學,綜合性、實踐性強,知識面廣,具有相當的綜合性和邊緣性。正因為該專業內容十分繁雜,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多樣化和完備化。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專業知識體系的四大平臺:
3.1 生態類知識平臺
以植物學基礎、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植物栽植與養護管理、城市生態綠地規劃、風景園林植物規劃設計、風景園林生態工程等課程為代表;
3.2 藝術類知識平臺
以素描、色彩、鋼筆畫與速寫、國畫、書法、園林美與園林藝術、風景攝影、盆景與插花藝術等課程為代表;
3.3 工學類知識平臺
以建筑與園林制圖、風景園林設計初步、測量學與 3S 技術、建筑構造與材料、建筑力學與結構、風景旅游規劃、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建筑設計原理、古建筑設計原理、風景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為代表;
3.4 人文類知識平臺
以中外建筑與園林史、中外風景園林思潮、環境心理學、建筑與園林法規、園林文學等課程為代表。
3.5 綠化工程方面
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應包括:(1)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技能;(2)園林樹木的栽培與養護技能;(3)園林植物和花卉的繁育、栽培、種植施工等技能;(4)草坪的栽培管理與養護技能;(5)園林苗圃的建造和開發技能。
3.6 建筑藝術方面
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應包括:(1)園林建筑制圖的技能;(2)園林建筑藝術設計的技能;(3)假山、噴泉、水池、風景墻、盆景和塑石等園林小品的設計與施工技能;(4)園林藝術品的設計與制作技能;(5)園林建筑工程的施工與管理技能。
四、“工學交替”教學模式
根據高職園林專業各個教學模塊的要求及教學進程,學校應與不同的園林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各年級實行“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學生通過參與園林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可以提高技能,增長見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經常參與園林企業的實際運作,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又可以把課堂搬到園林企業、園林施工現場開展實地教學,從而優化了教學內容。同時,“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拉近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距離,促進學校利用自身的學科專業優勢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從而形成園林企業、學生和學校“三贏”的局面。
五、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將大大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人類在新世紀中,面臨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同時也向往更高水平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人類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必然日益增強。這就要求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的學術造詣和水平更上一層樓,促使社會對風景園林行業和專門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長。在這樣大好形勢下,風景園林專業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生存挑戰。因此,對于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工作者來說,一定要深化風景園林學科的改革,促進教育符合時代潮流。我們要提倡加強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和實踐的聯系,倡導風景園林專業“跨專業、跨領域”的通才教育,強化學生“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走向“跨學科、多層次”的風景園林學教學模式,為市場經濟培養出大批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二、國內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辦學現狀據統計,2009年我國共有38個風景園林類學科博士培養點、88個學科碩士培養點,25個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點和184個本科專業培養點,覆蓋全國175個學位授予單位,其中高校為172個。1998—2009年間,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和專業培養點高速增長,學科博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學科碩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本科專業培養點年平均增長約14%。在風景園林學成為一級學科之前,這些專業培養點分設在工、農、理3個學科門類多個一級學科內,名稱混雜重疊,即使是業內人士都很難說清楚。2012年,教育部對風景園林學進行了學科評估,參評高校共計38所,其中建筑背景類19所,農林背景類18所,藝術背景類1所,從評估結果來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類有7所: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農林背景類有7所: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專業特色而言,建筑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側重于空間形態塑造,農林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的優勢在于植物材料的應用。就應對中國當前日益復雜的戶外環境問題而言,無論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還是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繼續發展完善。從發展規模來看,參評的學校有些是一個學院,如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現有教職工約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現有學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職研究生418人。有些則是一個系,如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現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導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碩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專碩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數雖少,但無論是科研水平、教學質量,還是畢業生質量,都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二)存在問題多年來,針對風景園林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風景園林學的科學性問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點,一方面說明了本學科發展的強勁勢頭,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任何學校都可以辦風景園林專業?辦學是否有專業門檻?風景園林的科學性如何考量?
2.專業教育的規范性與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強調規范辦學,最直接的就是要確定專業核心課程,而發揮高校各自的優勢,則可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隨著《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的出臺,專業教育的規范性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的解決,然而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仍然懸而未決。3.高校與用人單位在培養目標上的錯位問題設計單位希望學生畢業后便能獨立工作,是成熟的專業人員,而不是設計院的實習生;希望學生在學校內通過系統的訓練,掌握全過程的設計知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方案階段。設計單位不希望學校通過設計院實習來彌補設計教學中的不足。高校則認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認為學生在校讀書是為了發展智力、學習理論、提高創造力和培養綜合素質,為未來的就業和職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教學方法問題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風景園林具有藝術和科學的雙重屬性,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個,因此,培養風景園林師應注重創造性,注重與實踐對接。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風景園林教育》指出,在學習階段,教師指導、師生互動及討論式教學應占各課程體系的實質性內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另外,教學環節上還存在不完整的現象。以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為例,其非常注重對場地的觀察分析,每個課程設計對場地的考查次數一般不少于3次。國內高校對這一環節一般不太重視,有時甚至不會到現場去,很多課程設計所選的題目本身就是假題。
5.教學資源問題國外風景園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的整合。以美國佐治亞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其所在的環境設計學院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團隊,全院37名教師多數既是學者,又是注冊風景園林師。學院注重與校內眾多學院(如人文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物理學院、藝術學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學與科研。風景園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學生每年必須選修2~3門其他院系的專業課程,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院還不定期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及社會成功人士來系里參加教學、評圖和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美國哈佛大學是全球第一個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大學,至今仍在美國處于領先地位。該學科的領軍人物全都有在事務所從事規劃設計的工作經歷,高級選修規劃設計課主講教師全是風景園林大師級的教授。除了建設自己精干的師資隊伍外,哈佛大學還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來系里參加教學、講座和評圖工作,從而使師生時刻能接觸到最新和最先進的知識。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有廣泛的社會資源,眾多法國一線風景園林師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學院實行項目輪換制,根據不同的項目來安排導師。幾乎所有的導師都擁有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可以直接接觸到不少于20位活躍在風景園林界的設計師。相比之下,國內很少有高校能做到這一點。
三、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概況及辦學特點
(一)風景園林專業發展概況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設在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里,起始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環境藝術設計(后更名為公共藝術設計)方向和旅游管理專業,2012年新增景觀學本科專業,2013年統一更名為風景園林專業,同年增設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至此,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格局。
(二)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特點1.原公共藝術設計方向植根于藝術學門類設計學一級學科之下,課程設置偏重于形態訓練、設計中的創意構思、藝術處理,在工程技術方面較為欠缺,把握宏觀尺度規劃設計能力一般。再者,課程設置兼顧風景園林和室內設計兩個方向。學生精力分散,受課時限制,兩個方向授課內容都有待于深化。盡管如此,師生經過共同努力,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在上海市城市規劃學會組織的2013年城市袖珍廣場大學生設計競賽中獲二等獎1項,優秀獎3項,在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組織的2013年現代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佳作獎2項,并獲得優秀組織獎。2.風景園林專業教師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師和公共藝術設計方向的教師整合構成,現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講師及助教5名,個別教師專業上不對口,特別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植物學、景觀工程師資存在缺口。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為設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相交叉后產生,如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發展方向
基于辦學基礎、國內外風景園林專業發展背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背景,我們對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發展方向探討如下。
(一)學科交流與融合面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環境惡化現實,我們加強與校內其他學院如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相關學科的交流融合,發揮風景園林專業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加強量化研究,提高風景園林專業的科學技術含量。風景園林專業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專業,那么科學與藝術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專家認為,科學技術應占到90%,當今的風景園林雖有藝術成分,但主要的理論實踐都基于科學、工程、技術。1999年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百年慶典上對該專業的定義也再次體現了風景園林的科學性遠大于藝術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藝術”(Art)一詞。對于當今風景園林專業人士,“需要一個全面的科學方面的培養,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同時保護人類的生活質量,保存地球上豐富的文化遺產”。華東理工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應該依托相關優勢學科,大力提升科學技術含量,以理性為基礎,再談感性浪漫,這是今后立足于國內風景園林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落實。
(二)重點教學方向面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應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興旅游游憩地為對象,探索規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力求在專業教育及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華理風景園林專業以旅游管理系為主體申辦,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二是在中國,優秀的自然風景資源基本都已經被開發,針對人們閑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規劃設計建設方興未艾,亟需要理論與方法進行指導;三是中國傳統風景園林擅長于小尺度的園林設計,對宏觀、中觀層面的規劃設計,無論是理論還是方法都還處于探索之中,這是重塑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形象、形成風景園林教育中國學派的重要契機,值得我們努力奮斗。另外,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部分教師也有較深厚的研究積累,這也成為另一個可以重點發展的研究方向。
(三)專業教育特色華理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不僅要依托學校理工科學科群優勢,不斷加強該專業的科學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眾審美水平,我們也需要依托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在風景園林細部設計、景點設計上不斷提升藝術設計水平。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交叉點,可以實現多個專業的交融共生,如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科群優勢。
二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1矯正培養目標要以市場需求為依據
以行業特點為基礎,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實際(符合生產實際)、實用(企業急需)、實踐(訓練為主)、實效(學生就業率高,社會信譽好)”為教學原則,體現特色,提高質量。在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始終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要使學生具備從事風景園林行業一線工作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使學生“用得上、留得住、適應快”,做到讓學生安心、企業放心、家長高興。
2創新理論體系
要重視設計方法和設計過程的教學,以及跟設計關系密切的美學、藝術和植物學知識。風景園林的核心是園林,而園林的理論要素最早應該是“田園詩、山水畫”,講究的是“形、神、意、趣”。從人們對風景園林專業的要求來看僅有“形、神、意、趣”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賦予風景園林專業生態學、植物學、地理學、土壤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正確處理建筑、山石、地形、植物、聲光等元素之間的關系和場地分配,使學生的設計作品能真正落實到具體的物化過程中,做到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要將植物的生態習性和群落的概念引入到風景園林設計中,做到“適地適樹”,把營造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作為植物種植設計的基礎和落腳點。要進一步規范風景園林設計的步驟、成果和評判的標準體系。
3改革教學工作流程單一
課程體系的教學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應當轉向以培養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及其實踐體系,注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設計素材和全面把握設計主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設計更具針對性和創新性。為此,要制定科學的教學工作流程
4改進教學模式
要將過去的認知教學轉變為創新教學,要把課堂延伸到生產一線,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不僅要教會學生“形”的設計,更要教會學生“神”的設計,做到“形神合一”。設計無常形,卻有常理,要把“理”傳授給學生。設計靈感源于生活,出于實踐,因此在專業教學中應倡導理論聯系實際,要使學生提早接觸社會、接觸市場、接觸生產第一線。例如,加強同一些優秀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合作,多給學生創造生產第一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
5強化設計教學
風景園林設計的基礎是對地形、植物、建筑形態、設計風格、設計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一件富有創意和具備物化條件的設計作品,必然建立在專業基礎課程扎實掌握的前提下,因此,除了加強手繪、電腦制圖等專業基礎課程訓練外,景觀生態、工程施工和植物種植等相關基礎性學科知識教育必不可少。要訓練學生對設計理念的精準定位,對市場的成功把控,對設計元素、設計素材的合理收集、整理和運用。要豐富風景園林設計的教學內容,例如“別墅庭院設計”、“廣場設計”、“道路景觀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公園設計”、“風景旅游區總體規劃”等,并以主要園林設計類型為平臺,綜合性地運用歷史、文化、地理、建筑、植物、小品等有形或無形的元素和素材,提高設計的針對性及其內涵。
(一)適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加強了學科建設
1.提高導師學術水平,減輕學術門戶的負面效應
導師團隊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導師自身的學術水平[ 2 ]。不同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導師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研討,年輕的教師有活力和激情,年長的教師成熟、知識淵博,兩者可以相互借鑒和補充。在交流中各種學術新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擴展導師的知識面,開闊學術視野,彌補知識欠缺,開拓相關研究的新思路。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輕學術門戶效應的負面影響[3]。
2.有利于學科交叉,實現學校資源共享
風景園林碩士應能較好地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獨立承擔風景園林設計、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能力[1]68。某一位導師往往只專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而對其他研究方向可能缺乏了解,如:研究植物栽培管理的導師一般不具有規劃設計的能力,精通規劃設計的導師植物栽培知識也可能有所欠缺。單一導師制不能滿足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需求,也會阻礙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是實現風景園林相關學科交叉的有效途徑,規劃與栽培等學科相融合,加強了學科建設,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另外,導師團隊培養模式可使原先分布于各導師實驗室中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有效地集中起來,實現實驗資源共享,更好地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有利于研究生選擇研究課題與方向,發揮學生創新能力
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時間一般為兩年,以往入學后學生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實行導師團隊聯合培養的模式,可使風景園林專業的研究生吸納導師集體的智慧,博采眾長,能夠很快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論文選題,在后期的研究中能極大地發揮創新能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導師團隊培養模式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等,都是集體決策。導師團隊監督、檢查培養計劃的落實情況,嚴把論文的開題、中期檢查、答辯關。發揮導師各自的專長,有利于提高決策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彌補單一導師制中師徒模式的缺陷。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彌補了單一導師指導下知識面狹窄的缺陷。實行導師團隊聯合培養,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為自己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同時,在這種模式下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4]。
二、 導師團隊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模式的構建
(一)根據應用性 、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主要為風景園林事業相關行業培養應用性、復合型專門人才。因此,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尤為重要。南京林業大學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詳細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知識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藝術設計素養,具備理論與實踐設計能力。研究方向劃分為兩大方向,即: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和園林植物應用與管理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研究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理論,包含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名勝區與森林公園規劃、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等。園林植物應用與管理方向研究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現代化花卉生產理論與技術、園林植物遺傳育種理論與技術、新品種培育與開發、園林植物規劃與種植設計、園林植物生產管理、園林企業管理、園林建設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等。知識體系分為五個方面,即:園林植物應用、園林植物繁殖栽培;城市生態環境規劃、園林規劃設計、景觀建筑;森林生態、林農復合生態、景觀生態;工程建設、工程環境;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動植物相互作用等。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研究方向和知識背景合理選擇。
(二)根據培養方案 ,建立跨學院多學科合作的導師團隊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態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土木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應用性、復合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也必須具備這些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根據已制定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方案,在學生的科研和實踐中,建立跨學院多學科的合作團隊,實行多學科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其導師團隊構成如表 1 所示。
三、實施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導師團隊結構 ,定期舉行學術交流活動
要完善導師團隊的組成結構,導師團隊應由不同學科、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專業特長的教師組成[5]。在專業構成上,強調以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師為主,其他相關專業教師為輔;學歷上將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導師相搭配;年齡上應考慮中年、青年導師相結合,中年導師思想成熟,基礎扎實,年輕導師有激情有活力,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南京林業大學所建立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導師團隊來自不同院系和專業,如:風景園林學院、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導師團隊建設的目的在于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他們的合作就是圍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一目標,相互配合,精心合作,直至實現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活動非常重要,一方面學術交流活動可以促進學科發展,另一方面可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科研與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為此,導師團隊每月組織研究生報告會,學生將自己的研究進展匯報給團隊中的每位導師,研究中遇到的難題也及時提出來,由導師團隊進行交流商討后,提出解決的措施與方法。
(二)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研究生導師的職責
關鍵詞: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風景園林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3-0113-02
植物是風景園林設計的要素,掌握植物鑒賞和植物配置的知識是風景園林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因此植物學也成為風景園林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但因與農林類專業不同,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的講授內容應有其不同的側重點,應更強調植物的觀賞性和應用性[1],而這一特點在傳統的植物學教學中通常被忽視。因此,本文從風景園林專業角度入手,對植物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與比較,并對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探討,力求使植物學課程符合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學習的要求。
一、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教學現狀
植物學授課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態解剖學和植物系統分類學兩大模塊。教學內容十分地全面、具體。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的授課內容基本上沿襲了傳統植物學的授課內容。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教學手段多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學生自主學習的極積性高[2]。例如,利用植物檢索表、植物志、圖鑒、網絡鑒定植物,野外識別植物等。在野外實習中,大量采用現代技術手段,配備手提電腦和數碼相機,現場利用攝影攝像,在實習基地利用電腦進行學習與交流,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的植物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等。
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繼承了傳統植物學教學中的優點,值得發揚光大。但是,在社會和學科發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下列些許不足之處:
1.課時縮短以及學生專業體驗缺乏。一般的現行高校植物學分類和系統課程總學時約為30或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24―30學時,實踐學時10―20學時[3]。實踐課程相對較少,與理論課程不能相適應,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脫離實際。
2.教學內容與行業脫節。目前,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教學內容雖然全面,但主要偏重于植物形態解剖和植物系y分類這兩大塊知識體系,與風景園林相關行業嚴重脫節。為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在學習園林植物學后,掌握風景園林設計中常用的園林植物材料的主要美學特性和生物學習性,以便在設計中能夠自如和正確地運用這些植物材料。
二、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教學改革探討
植物學是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主干課程。該課程的學習將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如《園林樹木與花卉》、《園林生態學》、《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為對象的崗位,所以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重點研究對象應是種子植物。此外,通過植物學課程學習,應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首先應明確植物學課程的實際需求,一是應滿足對課程學習的需求,二是應滿足對未來職業的崗位需求。
1.教學內容及課時分配改革。根據調研,結合風景園林專業設置與培養方向,在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建設中將對以下方面進行改革:(1)減少植物細胞、組織、植物根莖葉等內容,增加實用性實驗內容;(2)將顯微鏡結構與原理內容并入相關微觀觀察的實驗中;(3)增加植物形態教學內容;(4)增加植物結構與環境適應性內容;(5)在植物分類學知識講解中,重點講述高等植物,尤其增加被子植物的教學學時;(6)相應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和課時分配(表1)。
2.加大教學中實際感受環節。傳統植物學教學中PPT圖片形象演示環節雖然不缺,但如果完全依賴PPT,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需增大植物學實踐的教學環節,在此環節中學生能非常近距離的感受實物,教學效果也會培增。這就要求開辟合適的實踐教學場地,來增強學生對植物的感性認識。此外,在教學中應結合專業特點,增加植物應用性實例,增強學生對專業的體驗。
3.教學理念改進。專業教學與素質教育應并重,即在傳授植物學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堅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引導、實用技能指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此外,還應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研態度、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許昌學院的一員,應牢記“崇德礪志,博學敬業”八個大字,筆者正是將其作為自己植物學課程教學理念的核心,堅持把事物的制約、適應、聯系、變化、發展等辯證方法作為思維訓練、思想教育的關鍵,以使許昌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教學內涵更加豐富[4]。
三、結語
課程建設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保障,也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培養質量,而后者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課程建設水平的高低[5]。許昌學院作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來非常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倡課程建設和轉型發展。植物學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風景園林專業建設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學內容、課時分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上不斷改革創新,植物學課程才能適應專業與學科的發展。在經歷了三輪教學改革實踐后,許昌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改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繼續以學生為本,不斷改革與創新,以期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應君,張一奇,黃瀅.基于風景園林學科發展趨勢的課程體系改革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1,29(5):26-28.
[2]李Z琦.《植物學》課程特色及教學體系的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1247-1249.
[3]宋東杰,李朝暉,陳全戰,等.《植物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安微農業科學,2009,37(30):14635-14636.
[4]王兵.經濟增長中的產業結構變遷效應――廣東的實證分析與政策含義[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5,27(2):27-33,39.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我國對于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它對于加強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應當合理配置和結合,在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踐教學可以起到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而風景園林專業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風景園林專業畢業生就不僅要具備扎實和廣闊的理論基礎,而且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我國一些高校近年來針對風景園林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并且也陸續都有一些高校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實踐體系,但是,如何培養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高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和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一、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于已經設置了風景園林專業的各大院校的研究和分析得知,目前各高校在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其課程體系不健全,尤其是實踐課程體系不健全,這極大制約了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些存在于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著“重認知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由于風景園林專業的傳統教學計劃將關注點過多放在了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上,往往就會出現實踐環節內容和手段方面的單一性問題,課程設置具有盲目性,最終造成了學生實踐時間少,不能與實際操作和應用緊密結合,更不要說在實踐中創新。由此,教師們在課堂教學模式上也常常會采用較為傳統的“灌輸式”,沒有將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融入師生互動中,也沒有積極調動起學生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主動性,可謂是“重認知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直接影響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二,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著網絡教學資源缺乏的問題。對于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既需要傳統教學資源,又需要新型的網絡資源,尤其是后者,它對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實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雖然各高校通過采用各種制度或是措施來積極鼓勵和激發專業教師積極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和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實踐教學的開展,但是,風景園林專業對于開放式網絡教學體系還是很缺乏的,無法真正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因此,網絡資源的缺乏不需要校園資料室及網絡的大力建設,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最新期刊、資料及網絡知識和信息中,以便更多去了解世界各國最新動態好信息。
第三,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實踐經費緊張的問題。想要大力開展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就必須要增加實踐教學所需要的實訓基地以及相關配套的各項保障,這就使得人才培養成本得以增加。而目前我國各高校對于諸如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或是對于實踐性教學硬件的投入都不足,這就極大影響了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基于以上對于存在于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問題的分析不難發現,積極開展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和關鍵。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第一,完善與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想要實現完善與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就需要從創新應用能力培養入手,著重于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這是完善與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支撐。不同的學校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特色,其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千差萬別,因此,要業立足本學校和本專業,符合國家宏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并結合本校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來突出實現該專業人才培養,以重點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目標并結合實踐人才的培養。為此,要建立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就有實際情況的多層次實踐性教學體系,努力實現培養學生感性認知理性以及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公共實踐和各類實習的結合、主干課程與畢業設計以及課外第二課堂的結合,實現多方位、多角度的融合和共同發展,這將有助于推動和激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還可以積極探索新型的合作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具有主動參與性的互動性活動并進行產學研互動和實驗創新模式的集合,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知識和創新人格的完整構建,共同為學生的發展而發揮作用。
第二,統籌與完善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一定要以學生為主,即:緊緊圍繞學生的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諸多實際應用的培養,統籌與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努力探索和創建實踐教學環節的不同階段的合理安排和設置,將實踐環節內容擴大化,可以包括專業認知實踐階段、專業綜合實踐階段、專業頂崗與畢業實習階段,逐步構建與不斷完善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綜合能力培養體系。為此,針對風景園林專業來說,可以在專業認知實踐階段環節設置有關園林認識和樹木學實習、美術與測量實習、測量實習、生產與實踐實習;而在專業綜合實踐階段就可以專門針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將其從感觀認知上升到規律性的認識與掌握,因此,在這個環節,可以進行有關理論課的課內實踐環節的設置;到了專業頂崗與畢業實習階段,就可以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應用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方式來實現的。例如,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設置《美術》、《園林設計初步》、《建筑設計》、《風景園林設計》等課程并進行相應的實踐設計或是頂崗實習設計等。此外,有關生產實習的活動可以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入校外實習基地和其它相關單位,內容要與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相關,企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相應地,教師可以將該專業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相結合,涉及生產實踐項目和工程實踐項目,內容有關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領域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形式上可以采用“真題真做”或“真題假做”,通過畢業設計進行綜合訓練,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三,探索適合風景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法。想要取得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目標還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它們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在教學方法改革中,要對以往傳統式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黑板為中心”的模式進行改革,改變這種單向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的新型教學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目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際的實踐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例如:充分利用多媒體或是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師授課,更具有教學直觀性和表現力;還可以進行諸如合作式教學方法和小組式教學方法來增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性,努力摸索并應用以“研究性與引導式學習”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并以此為基礎來積極開展各項實踐性教學活動。風景園林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發揮其主導性作用,又要激發所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提問、啟發式與課堂討論等教學手段來調動課堂學習氣氛,增加師生互動和溝通。注重案例教學與“現場教學”,通過實踐性活動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植物園、苗圃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通過現場教學,讓學生對諸如工程施工的組織管理、現場布置、地形測繪、土石方工程、園林等施工技術問題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并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們進行實際的各類型綠地的調查分析來體會不同類型綠地設計原則、方法的真正應用或是各類景點設施布局的全面了解,最終以提交相應的實習報告及測量圖紙來衡量他們的實踐性活動的成果。
第四,構建引導學生自主實踐和開放式創新的訓練平臺。構建引導學生自主實踐和開放式創新的訓練平臺是進行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途徑,為此,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即:(1)加強風景園林專業校內外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圍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是要建立風景園林專業校內和校外實習基地,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互學、互教”的多項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造了良好實踐條件。以校外合作的形式來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這就可以使得學生的園林認識和樹木學實習、生產實部分在這些實習基地得以完成和實踐。當然,通過實施“項目”教學,進行實戰訓練,建立科學靈活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這是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并通過風景園林設計工作室模式與“基地式合作”教育模式,極大延伸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課堂。(2)進一步完善實踐性活動的實驗室建設工作,為此,就需要從加大實驗室常規工作和實驗教學的檢查和監控入手,進一步規范實驗教學,使之成為成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地。還可以在校內建立諸如建筑設計模型、植物學等實驗室等來滿足學生們的實踐學習需求和實踐實習需求。(3)積極開展有關風景園林的精品課程教學,同時建設和利用好課程教學網絡平臺來共享這些精品課程教學,這樣說進行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要手段。還可以積極指導大學生進行研究性與創新性項目的研究和操作,構建“學生主體、創新導向和開放管理”的創新實驗模式,從而推動的自主創新長效機制的建立。(4)建立實踐教學考核體系,這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建立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帶隊的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的考核以及綜合技能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實踐性實習基地的作用,明確實習指導教師的職責與實習基地考核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堅持學生實踐的嚴格考核,這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對于實踐性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書,明確實習目的、實習要求、實習考核制度等。
總之,創新型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不僅僅是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完善,還需要從諸如師資隊伍建設組建、教學內容組織、教學質量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努力,這樣才能實現最終目標。為此,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統籌與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探索實踐教學方法、構建引導學生自主實踐等是進行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要途徑,一定要結合本學校本專業的特點和特色來構建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春華,李宏彬。園林專業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2(5)。
隨著全球化與城市化的深人發展,風景園林已經從小橋流水的傳統園林延伸到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現代風景園林,共同致力于建立美好的人類聚居環境。尤其在進人21世紀后,隨著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提上議程及可持續發展觀點的提出,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對專業教育的發展也是巨大的考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各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增設,使得風景園林專業開始成為前景大好的熱門專業,專業教育取得了不凡的成績。但是在新的社會形勢及學科發展形勢下,風景園林的專業教學仍然存在很多棘手的新問題有待解決。
一、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
中國風景園林專業最早由吳良墉與汪菊淵先生聯合創辦,發展至今已有50多個年頭。盡管專業的發展過程歷盡艱辛與曲折,但對于整個風景園林教育的發展而言,可謂是取得了開創性的成績。
風景園林教育中指出,風景園林教育應培養學生在根植于人類傳統和自然系統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環境設計,形成概念、協調關系和創作作品的能力川。基于此目標,很多院校紛紛開展了教學改革,做出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從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革。但是,在新的社會及學科發展背景下,專業教學的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巫需解決的新問題。在進一步的深人教學改革中,必須盡快順應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趨勢,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二、教學資源整合的思考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的運動在相互聯系中不斷
發展,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沒有孤立存在的學科與專業。基于各院校教學改革的現狀,筆者提出在專業教學的改革實踐中加強教學資源整合,促進風景園林學科的健康發展,這也是培養新時期風景園林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風景園林學生應具有運用各種專業知識的綜合能力。教學上的聯合與協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主要從課程、學科、院校3個層面來探索加強教學資源整合,優化現階段專業教學的改革。
(一)加強課程街接
目前,很多院校對風景園林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優化,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在不斷完善,學生的橫向知識面域在拓展,但是對于知識的整合與綜合運用考慮有所欠缺。在調整與完善課程整體的同時,作為其中的組成分支,課程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整合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各專業課程一般由不同的教師擔任,課程之間相互獨立,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將其它相關課程作為教學體系的一部分融人自己的課程教學中,課程間缺少有效的銜接與溝通。學生學到的知識來源于各門單獨課程,很難將各課程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與靈活運用,未能達到1+1)2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主要專業課程與交叉學科課程兩種性質的課程教學方式上來進行銜接(圖1)。
1.主要專業課程
對于風景園林學生而言,主要專業課程傳授的是大學期間必須掌握的專業核心知識。每一門課程都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分支,相互的溝通與銜接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將課程內部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橫向聯合,將課程之間的實踐教學進行縱向滲透,適當增加部分綜合教學,實現各種課程獨立知識的相互疊加與融合,這將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北京林業大學,在新實施的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大綱中,通過每學期開設一周的綜合Studio作為課程銜接方式,對課程之間的銜接進行了優化。另外,浙江林學院的園林類專業2010年開始實行專業綜合實習,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跨課程的聯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交叉學科課程
風景園林專業領域的范疇在擴大,解決專業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各院校紛紛開設跨學科的課程,作為對專業知識的有效補充。就知識層面來講,這些課程往往與園林規劃設計分屬于不同的學科與知識體系,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由于主要專業課程的課時量較大,課外專研交叉學科知識的時間有限,通過選修課完全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聘請其他專業的教師來擔任的部分選修課,作為開設在風景園林專業下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應有所變化。因此,即便是一門獨立的跨學科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應以園林規劃設計為導向,找到與風景園林專業的結合點,向著“園林化”的方向來進行教學,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更綜合地思考與處理專業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增加學科合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學科領域的研究向著各專業分支在深人發展,高校也正在為培養各個學科與方向的專業人才而努力。但與此同時,現代社會面臨的問題卻越來越綜合,越來越復雜,僅靠單獨的某一學科的人才是難以勝任的。現代社會更強調學科聯合與知識綜合,在深人各專業研究的基礎上,將各方面的知識進行整合,從局部走向整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這也是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趨勢。 風景園林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環境科學與人文藝術科學基礎上的應用型學科,涉及建筑、規劃、環境、自然、生態、藝術、文化、地理、林學等相關知識背景。學科的交叉性,決定了在處理專業問題時多學科共同參與的必然性。近年來,在專業實踐項目中,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完成一項任務的現象比較常見。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也必須具備領導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來一起解決現代風景園林專業所面臨的綜合問題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中,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一起參與完成一個綜合作業或實踐課題的現象并不常見,教學中的實戰機會也很少。
某一學科領域知識的系統性,離不開各學科的相互聯合與緊密協作。風景園林專業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打破各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風景園林相關學科的教師與學生深層次的交流,利用各自的專業特長進行教學合作。清華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在學科不斷分化的當今社會,以培養具有專業綜合能力的人才為教學目標。在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強調知識的關聯性,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跨專業共同合作的機會。如:IFLA大學生設計競賽,為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協同相關學科的學生共同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提供了實踐平臺,有效促進了相關學科的融合。
另外,風景園林專業在不同院校的特色背景優勢,對形成專業間的合作與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學科的交流包括校內各專業的結合,如開設在建筑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將建筑專業與園林專業學生進行部分聯合教學,也包括與校外各專業在教學上的聯合與協作,共同解決現代社會面臨的人居環境間題。
(三)促進院校聯合
目前,部分風景園林專業院校與國外相關專業的高校有著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在教學上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包括聘請外教講授專業課程或專題講座、與國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計劃以及短期的聯合設計等多種合作模式,這對專業教學起到了有效的補充與促進。但是,國內高校間此類教學活動的組織卻并不常見,主要的教學交流也是以專題講座為主。與國外高校的聯合教學相比,無論是從經費方面,還是從文化、交通等其他方面考慮,國內高校的聯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2007年,國內6所高校的建筑專業進行了聯合畢業設計,對國內建筑專業的聯合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也對國內嘗試風景園林專業的高校聯合教學提供了借鑒。
不同背景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發揮各自的特色、展示各自的優勢,更能發現各自的不足,對相同問題產生不同的創新思維與解決途徑,并在差異中達到共同的提升。高校間的聯合教學,不僅是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益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基于專業院校的不同背景,在促進院校合作方面可以分為兩大類。
1.相同院校背景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聯合
相同院校背景的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上較相似,如國內林業類院校開設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都較接近。因此,同類院校背景的專業交流,對促進各院校專業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水平有較大的推進作用。
2.不同院校背景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聯合
目前國內的風景園林專業分別開設在建筑、農林、藝術等不同的院校背景中,在教學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可以,促進整個風景園林教學的大發展。
在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地域分為3類:包括區域聯合、全國聯合、國際聯合(圖2)。
區域聯合:以地區為單位,將各個區域內的專業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加強各院校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同一區域內,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院校背景差異相對較大,專業教師各有所長,教學也各有特色,再加上高校間距離相對較近的因素,可以頻繁開展各種教學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全國聯合:目前,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全國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聯合,對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風景園林教育年會的舉辦對各院校之間交流教學經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是目前的交流,僅停留在教師層面且不夠深入,而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很少。張晉石曾提出通過舉辦全國性的畢業設計競賽來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這為全國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教學的交流應該從學院領導一教師一學生,在不同層面開展交流與溝通,從而促進新時期風景園林教育的健康發展。
風景園林專業培養能力結構在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表達知識和溝通協作能力等層面實踐性要求越來越高,風景園林專業實踐能力成為風景園林學科教育關鍵內容之一[1]。安徽省正處在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對城鄉的環境景觀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景園林專業設計、管理和施工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地方“工程”實踐能力突出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依然匱乏,難以很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實踐能力符合地方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為未來的經濟轉型打好人才基礎[2]。安徽建筑大學是安徽省屬高校唯一土建類高校,目前已經開設風景園林(景觀學)專業15年,依托學校“大土建”學科優勢,按照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客觀要求,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等方面逐漸形成學科的優勢和辦學特色。為促進風景園林專業發展,服務城鄉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工程導向背景下的地區人才需求狀況,總結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實踐教學現狀與面臨的問題,探討工程導向的風景園林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途徑與實踐,具有現實意義[3]。
1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實踐教學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1.1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有待整合優化
實踐課程體系的架構是風景園林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目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存在課程之間關系不清,導致系列教學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只有在穩定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教學體系建設和課程設置,才能形成更加具有執行力的保障體系。目前我校風景園林總學時相對太多,理論課程學時比例較大,實踐教學課時比例有待進一步強化。同時,實踐教學大綱相對陳舊,未能很好的與時俱進;教學大綱存在知識陳舊、信息不全、深度不夠,具體內容與目標不太明確的狀況。實踐類主干課程缺少階段具體培養目標、知識點不明確,實踐評分缺乏相對公正性,教師評閱實踐課程作業反饋信息的缺失等問題依然明顯[4]。
1.2師資“工程”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強化
隨著“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有力推進,師資“工程”實踐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近十多年內,依托學校建筑學、城鄉規劃學辦學,實行教師資源共享,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素質取得優化和提高的同時,仍面臨著一些困難,存在著一些問題。相對于建筑學、城鄉規劃專業,由于風景園林專業辦學時間較短,沉淀積累不夠,教師隊伍不足,其結構不合理,且教學任務繁重,教科研水平較弱,師資“工程”實踐能力牽制了專業建設。由于缺少優良的實踐教學平臺,加上學校多年形成的重設計輕理論研究、重表現輕內涵的特點,教師缺乏宏觀的專業視野(交流、學術會議參加不足)、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師資“工程”實踐能力[5]。
1.3教學實踐平臺建設相對缺失
目前我校實踐教學主要是依托學校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和部分教師工作室,以及部分校外的教學實習基地(數量不足),目前,在我校現有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實習、園林工程與技術、園林材料認知等實踐平臺缺失情況依然明顯;對于有利促進實踐教學的專業教室利用率不高、氛圍營造還缺乏。
2風景園林專業課程培養途徑與實踐教學改革
2.1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及主干課程優化
課程體系的架構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并行,在穩定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和課程設置。風景園林專業培養計劃,突出“建筑初步(融入風景園林特色)+建筑設計基礎(融入風景園林設計基礎)+風景建筑設計(城市詳細規劃)+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的設計主干系統課程。按專業認知規律要求分階段設置,實踐教學環節設置與理論課程和設計課程教學在時間上同步,作為理論課程知識的延展及對實踐能力的針對性強化訓練,旨在促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一、二年級為基礎知識的熟悉和掌握;三年級為設計能力的強化訓練及專業視野的拓展;高年級階段則以綜合實踐、生產實習(校企聯合)及畢業實習為主。從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個層次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明確實踐類課程任務書,豐富實踐課課題類型,逐步完善聯合評圖、模型制作及評閱信息反饋,充分發揮我校土建優勢學科特征,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工程”特色。
2.2師資“工程”實踐能力內涵建設
遵循“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規律,建立“青年導師制”,通過有豐富工程經驗的老教師“幫、傳、帶”對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按照學校針對青年教師采用的“工程實訓”措施,分批進行工程實訓,提高師資隊伍的“工程”素質,深化師資“工程”實踐能力內涵建設;積極柔性引入具有實際豐富工程經驗的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等相關師資指導學生工程實踐類課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建造師”等職業證書考試,增大“雙師型”教師比例,同時充分發揮我校“大土建”優勢,利用校企“產學研”平臺,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學校通過引進新的智力,積極參加各級學術會議,開闊教師視野,提高教師學術能力。
2.3教學實踐平臺建設提升
根據學校目前風景園林學科的狀況和今后的專業發展規劃,構建“實訓+技能+研發+生產”教學實踐平臺;以安徽省振興教育計劃為契機,引進硬件與軟件設施和教師講評系統,豐富實踐課程作業的“聯評”效果,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更高質量的鍛煉和充分的培養,盡早適應社會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需求。以風景園林所為龍頭,推進教師工作室建設,主要以高級職稱兼注冊執業資格的教師為帶頭人,2-4位骨干教師為核心,成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技術、風景園林植物應用等多個工作室,作為學生校內教學實踐平臺;積極進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省內外相關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單位(包括各類城鄉規劃院、建筑設計院、風景園林設計院)、園林建設企業、園林苗圃企業等進行聯合,建立多家校企聯合實習基地,提升教學實踐平臺建設。
3結語
風景園林專業由于其生態、綠色、可持續和實踐性的特點,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的要求,緊密與行業企業合作,教學、科技及社會服務結合,充分發揮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師資“工程”實踐能力強化和教學實踐平臺建設,對學生實踐能力素質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6.
[2]姚曉潔,冀鳳全.景觀學專業園林植物類系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合肥學院學報:自科版,2013(4):93-95.
[3]胡紹慶,陳波,等工科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現代園林,2009(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