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5:45: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廣大教師不斷地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實踐,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當前數學課堂中普遍存在著死氣沉沉、大搞題海戰術、重復機械訓練,導致學生厭學。基于新課程標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應采取哪些策略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覺、快速地進入狀態,增強學習效果。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要聯系社會實際、立足現實生活,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領悟到數學的魅力。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教學中,筆者用筆筒、籃球、文具盒等物品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幾何體,充分感受了數學圖形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美。
2.創設故事情境??菰锍橄蟮闹R單靠老師講解,學生聽起來索然無味,以至失去興趣。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編寫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如在“有理數的乘方”教學中,教者用“棋盤上的學問”的故事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產生探究的欲望。
3.創設動畫情境?!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造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境,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探究。
4.創設問題情境。數學學習離開了問題,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產生“欲罷不能”的狀態,引發學生提出猜想、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5.創設實踐情境。新課程強調學生通過親歷“做數學”活動,有所發現、有所領悟、有所創造。如在“七巧板”實踐活動中,教者通過范圖展示,讓學生獲得感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教者適時引導學生運用七巧板拼出人物、飛禽、走獸等圖形,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既啟迪了學生的創新靈感,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重氛圍渲染,關注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是一種“示范活動”,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要用積極進取、治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樸素大方的儀表,教態自然、幽默風趣的授課風格、克服困難的樂觀精神去征服、感染學生,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首先,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都要一視同仁,要關心、愛護后進生,通過表揚、激勵,誘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激情,讓他們重塑信心。教師要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愉快、安全的學習氛圍和輕松、自由的人際交往氛圍。其次,教師要營造合作氛圍。數學課堂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合作互動的過程,學生在共同操作、互相討論、協作交流中提高知識,培養能力。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從多度思考問題,強調全體學生的參與,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參與意識和競爭能力。最后,要營造獨立思考的氛圍。獨立思考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教師要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留有一定的時間,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的氛圍,讓他們迸發思維的火花。
三、重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創造意識
教學要具有生命力,教師要交給學生一個馳聘想象的空間。數學學習的過程不是由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自主探索、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交流、分析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創造”數學。首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于標新立異的積極態度,對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其次,教師要強化一題多解訓練。一題多解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學生通過多種解法的分析比較,篩選出最佳途徑,能節省解題時間,減少解題失誤,提高解題效率。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改編習題,培養“再創造”能力。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改編習題的條件和結論,讓他們體驗創造成功的樂趣。如在“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教學中,教者出示一個結論:函數解析式y=x2-3x+2,讓學生自編題目。同學甲:已如拋物線經過點(1,0),(-1,6),(0,2)三點;同學乙:已知拋物線經過(0,2),且x=3/2時,有最小值-1/4;同學乙:拋物線y=x2-x-1向右、向下平移1個單位;同學丁:已知y=ax2+bx+c,當x=-1和4時都有y=6,且y的最小值是-1/4。通過不斷改變條件,巧妙地把一個題目化成不斷變化的題組,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課堂提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設置系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提問的研究分析后發現:提問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問的功能與作用、藝術與技術兩大方面;提問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問的數量、分類、教師的候答方式、教師的反應四大方面,但就數學課堂教學的提問策略的實證研究并不多見. 本文就數學課堂教學的提問策略舉例說明,以期拋磚引玉.
■精心設計,以問引思
課堂上能否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是有效探究中“愿意學、主動學”的前提. 精心創設探究情境,并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就有了繼續探究下去的欲望.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急于把方法和原理告訴學生,而應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思維探索中獲得知識,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1 “數學歸納法原理”的教學片斷
數學歸納法的教學設計歷來為教師們所重視,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接受,多數教師會從“多米諾骨牌游戲”出發歸納出數學歸納法原理,但這種引入方式游戲成分太濃,讓人覺得數學歸納法沒有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體現不了數學歸納法的本質,特別是數學歸納法中的“遞推歸納”的思想方法. 一位教師采用了“以問引思”的教學思想,以層層相依的問題串,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過程中逐步揭示數學歸納法的原理,為體現數學的本質和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先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了一個用“歸納推理”能解決的問題.
問題1:請你設計一種方案,比較2n與n2+2的大?。╪∈N*). (為便于觀察,也有教師從比較2n與n2+2的大小出發,但我們認為,這里的大小比較可以由二項式定理來完成)
學生探究:用“歸納推理”的方法,當n=1,2,3,4時,2nn2+2.
問題2:由于我們不可能將n≥5的值一一列舉來驗證2n>n2+2是否成立,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種“通過有限的步驟證明無限的問題”(這句話已經寫入教科書)的方法. 你能在數學中或者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方法嗎?
學生探究:比如由a1>0,且n≥2時an=a■,能快速地知道an>0,這是數學中的例子;這樣的思想在生活中也有,如多米諾骨牌游戲、人的姓氏、放鞭炮、傳染病、齒輪轉動等. 不論是數學中的例子還是生活中的例子,這里體現的都是“遞推”的思想.
問題3:利用上述遞推的思想,你認為問題1中的猜想可以怎樣來證明呢?
學生探究:我們可以從改變試驗方法開始,比如已經驗證了n=5時,不等式成立,那么只要能由“n=5推證n=6成立,n=6推證n=7成立,n=7推證n=8成立”,即“已知當n=k(k≥5)時,不等式成立,即2k>k2+2,求證當n=k+1時,不等式也成立,即2k+1>(k+1)2+2”就可以了.其證明過程為:(1)當n=5時,25=32>27=52+2;
(2)假設當n=k(k≥5)時,不等式成立,即2k>k2+2,則當n=k+1時,2k+1=2×2k>2(k2+2)=(k+1)2+2+[2(k2+2)-(k+1)2-2]=(k+1)2+2+(k-1)2>(k+1)2+2.
問題4:由以上的證明,是不是就說明當n≥5時,2n>n2+2就一定成立了呢?說一說你的理解.
學生探究:首先是n=5成立,然后是n=5,n=6,n=7,n=8,n=9,…,一直到無窮,其關鍵有兩步:一是n取第一個數即n=5時,不等式成立;二是有了一種“遞推關系”的存在,即“n=k(k∈N*,k≥5)時不等式成立,可以推出n=k+1時不等式也成立”,這樣就使得對“不等式對任意的大于5的正整數n都成立”的這一無限問題的證明成為可能.
問題5:(教師指出)以上的證明過程可以稱之為“數學歸納法”,那么從特殊到一般,你能歸納出數學歸納法原理嗎?
學生探究:對于一般的與正整數n有關的數學命題P(n),若要用數學歸納法來證明,其主要的步驟為:(1)證明n取第一個值n0(例如n0=1或2等)時,命題P(n)成立;(2)假設當n=k(k∈N*,k≥n0)時,命題P(n)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由(1)(2)可知,對任意的大于n0的正整數n,命題P(n)都成立.
教學隨想:案例中,教師精心設計5個問題,一環套一環,從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引出新的問題,學生深入思考,探索一般規律,展現的是知識的發生過程,使得學生的主動參與與主動探究成為一種可能,學生學得自然,教與學融為一體,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思維品質意義非同一般.
■適時點撥,以問拓展
“問之不切,則聽之不專,聽之不專,則其取之不固”.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分析學生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應通過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深入下去,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這樣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案例2 設點O是ABC內部一點,且滿足■+2■+■=0,則AOB與AOC的面積之比為______.(答案:1∶2)
批閱作業時,教師發現該題的出錯率極高,于是在隨后的課上對該題作了詳細的講解,講解完之后,提出問題.
教師:本題的面積之比和條件■+2■+■=0中■,■的系數之比相同,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學生思考、討論解答.
教師:已知點O在ABC的內部,且有■+3■+■=0,則AOB與AOC的面積之比為______.
很快,學生得出答案是1∶3,這和題目條件中■,■的系數之比也完全相同.
教師:看來我們今天會有意外的收獲了,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對結論進行合理猜想.
學生1:(猜想1)設點O是ABC內部一點,且滿足■+■+λ■=0(λ>0),則SAOB∶SAOC∶SBOC=λ∶1∶1.
學生2:(猜想2)設點O是ABC內部一點,且滿足■+λ1■+λ2■=0(λ1,λ2>0),則SAOB∶SAOC∶SBOC=λ2∶λ1∶1.
學生3:(猜想3)設點O是ABC內部一點,且滿足λ1■+λ2■+λ3■=0(λ1,λ2,λ3同號),則SAOB∶SAOC∶SBOC=λ3∶λ2∶1.
教師引導學生對猜想1、2、3進行證明,發現結論是正確的.
教師:如果點O位于ABC的外部時,相應的結論還成立嗎?
學生4:(猜想4)設點O是ABC外部的一點,且滿足λ1■+λ2■+λ3■=0(λ1,λ2,λ3均不為0),則SAOB∶SAOC∶SBOC=λ3∶λ2∶λ1.
教師引導學生對猜想4進行證明,發現其是正確的.
教師:結合前面的所有結論,我們可以得出更為一般的結論嗎?
學生8:(猜想5)設點O是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點(點O不在ABC三邊所在的直線上),且滿足λ1■+λ2■+λ3■=0(λ1,λ2,λ3均不為0),則SAOB∶SAOC∶SBOC=λ3∶λ2∶λ1.
教師引導學生對猜想5進行證明,發現其是正確的.
教學隨想:案例中,教師沒有對數學問題淺嘗輒止,而是通過適時點撥,從最初教師的提問,到三個猜想的得出和證明,再到“點O是ABC外部一點”,最后拓展到更為一般的結論,不僅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同時學習了猜想與歸納、推廣與拓展,幫助學生形成了“功能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使學生達到“解一題,會一類”的目的,避免了數學教學中的“題?!睉鹦g,真正達到了“減負增效”的效果.
■積極評價,以問探幽
數學教學的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調控手段,學生行為的發展很大程度也依賴于教師的評價,它聯系著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情感,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活動. 通過調查發現,當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時,最喜歡得到教師的贊揚,并能說明欣賞的理由;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教師熱情的鼓勵,并說明錯在哪里;當教師提問學生不能回答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教師適當的提示. 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積極評價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從而收獲課堂教學精彩.
案例3?搖 這是一節排列組合的習題課,教師設計了如下的問題供學生思考:“4本不同的書給甲、乙、丙3人,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種不同情況?”
學生思考、解答出現了兩種解答方法,隨機投影如下:
學生1:先找出3本書給3個人,最后剩下的那1本給3個人中間的1個,分配完成,所以是A■C■=24×3=72種情況.
學生2:先從4本書中找出2本,就可以理解成1個大元素和2個小元素組成3個個體,所以只要再分給人,也就是C■A■=6×6=36種情況.
學生(眾):兩位同學的解法好像都有些道理,但結果卻截然不同,問題出在哪里呢?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3:學生1的解法出現了重復,學生2的解法是正確的.
教師: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
學生4:老師,上一題如果換成5本書,用學生2的解法如何呢?
教師:學生4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換成5本書如何處理.”這種不滿足對現成的問題的解答、善于進一步思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大家都學會對問題進行變式探究,我們就能收到舉一反三、以少勝多的效果. 作為老師,我非常歡迎同學們對一些例題進行改編,提出自己的思考!下面看看誰能回答學生5提出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6-0061-01
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的動態系統,是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主體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m當的手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 課堂因爭執而精彩
數學課程很枯燥,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例如,教師為了引出千克和克的這兩個質量單位,叫了兩個男同學上講臺,一個較瘦,一個較胖,教師讓這兩個學生互相背一下,較瘦的學生說:“他太胖了,我背不動?!苯處熅蛦栞^胖的學生,你能說出你有多重嗎?學生說:“我有40千克。”這時就有學生大聲說:“不應該是千克,而應該是克?!贝藭r班級里一部分學生說用千克,一部分學生說用克,爭執不下。教師要求學生保持安靜,同時告訴學生因為他們的爭執,教師也不清楚哪一個答案是正確的,等一會再來解決。教師就在這位學生的后面板書40克,就把這個問題放在這里。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東西,并查出上面的質量標記,報出物品的質量,如一個熱狗40克、一瓶飲料500克等。學生通過比較,從中發現了問題,紛紛告訴教師:剛才那個同學的體重應該是40千克,而不是40克。教師又追問為什么。學生回答:因為學生的質量不可能和一個熱狗一樣重。學生們自己找到了正確答案,也都發出了會心的笑容。這個課前的爭執使學生們的學習情緒特別高漲,他們還總結出了比較重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比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
二、對學困生在課后進行情感教育
新課改向一線教師,尤其是地處偏遠的農村小學一線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教材難教,班級兩極分化日益嚴重,這是每一位教師都面臨的難題。而其中怎樣使學困生“脫困”,是教師們目前最想解決的問題。教師本人在教學中就遇到這樣一位學困生,下面就談談這位學困生是如何轉變的。二年級剛開學,從農場轉入班級四名學生,教師讓這四名學生做自我介紹。當小H自我介紹時,其他三名同學說他從來不寫作業,他是我們班最差的學生,小H滿不在乎地咧嘴一笑。教師心里想,剛上一年學就這么不在乎,一定很難對付,看來以后一定要嚴格對待。一上課,教師就領教了小H的不在乎。教師不看著他,他絕不寫作業。教師也使用了各種嚴厲的辦法,如叫到辦公室、在全班寫檢查、批評受罰等。小H對待教師的各種嚴厲的辦法還是滿不在乎地咧嘴一笑,就這樣對峙了半學期。正當教師束手無策的時候,一件事情使他改變了學習態度。有一天早晨,他因病在班上吐了一地,教師就和學生一起打掃干凈,并給他的母親打了電話,讓他母親來領他去醫院看病。當時小H在住校,可教師下課到班里以后,發現他還坐在班里,就對他說:“小H,你生病了怎么不跟媽媽回家?”他說:“如果回家了,我就上不成課了。”聽了這話,教師又好氣、又好笑,心想他天天在這里也不學,生病了卻怕上不成課。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說:“小H真勇敢,生病了還能堅持上課,我們大家要向他學習?!边@時小H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從這天起,教師總是給他倒水提醒他吃藥,小H也喜歡圍在教師身邊,一會兒問字,一會兒問題,忙個不停,學習變得主動多了,上課也不再是眼睛東看西看,一問三不知了。教師也給了他一些表現的機會,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他開始慢慢地聽一些課了,在復習中幾個單元連續考八十分左右,雖然在班里還是最后,但是進步了很多。教師在給學習好的學生發獎時,跟全班同學說:“小H最近有了很大的進步,大家說該不該給他發個進步獎?”學生們說:“應該?!苯處熣f:“小H來領獎。”等了一會兒,不見小H上臺,教師又說了一遍,這時小H的同桌說:“他說他不敢?!痹捯粢宦洌嗤瑢W給予他熱烈的掌聲,教師也給了他鼓勵的眼神……終于,小H帶著羞澀的微笑走上了講臺。從這以后,小H上課注意聽講了,不再是眼睛到處亂看,在兵團聯考中數學打了98分。從小H身上,教師看到了所有學困生的影子,對于批評、處罰,他們都滿不在乎,但對表揚和關心,反而使他們不安。教師對學困生經常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常以嚴厲代替慈愛,但實際上學困生卻往往比其他學生更需要表揚和關愛。學困生認真學習,往往不是對這門課有了多大的興趣,而是他從內心里喜歡這位老師。因此,教師只有用各種辦法去愛這些學困生,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數學能力、發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徑。當前,學生的主觀意識、行為能力還很稚嫩,需要成人的約束和指導。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特點,創新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策略中的生活化是指在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中,運用小學生已具備的生活經驗,將課程教學內容和數學聯系在一起,讓小學生按照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對該數學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從而找出問題的答案,也是借由此種策略,讓小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
一、小學數小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基本途徑
(一)建立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小學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并且在教學中很多抽象化的知識小學生一時之間還不能完全的理解,而且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都是灌輸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阻礙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容易影響原本輕松、歡快的課堂環境。
因此,建立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僅能緩解沉悶的課堂氣氛,還能緩解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而帶動小學生的積極性。然而要營造一個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需要先改革課堂教學的教學組織結構,形成一個全體互動的教學格局,并且改善室內的色彩搭配狀況,盡量選擇藍色、淺綠色這種較為安靜的顏色,使小學生能心無雜念的聽老師講課。此外,針對當下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應該給小學生開辟一個屬于自己的休息區域。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入富有生活趣味的學習內容
小學生在步入數學課堂時,雖然是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但是在此之前小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將這一特點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設置一些就有生活趣味的教學內容,讓小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領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在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內容時,教師應該注重生活化和數學知識的結合,以及與小學生生活經驗的結合。在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多樣性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小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吸收。
(三)以生活為例導入教學內容
教學課堂知識的學習只是小學生成長階段的一段學習旅程,而生活課堂中小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卻會伴隨小學生的整個生命旅程。相比于書本而言生活化的教學更具有形象意義,它在教授小學生知識的同時,也給學生傳授了一些生活上的道理或者重要的生活經驗,為小學生今后的生活發展奠定好良好的基礎。
以生活為例導入教學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在數學課程上課前,結合小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導入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教師的數學教學有一個更加形象化的理解,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減緩教師的教學壓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較為輕松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小學生數學三年級的《認識面積》中,教師若單純的告訴學生這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學生很難以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若教師將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進行比較,例如我們生活中吃飯的小方桌的桌面面積大約是“一平方米”、我們所玩的魔方單純的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一平方厘米”、一些四方形的眼鏡布其面積大約是“一平方分米”的那學生不僅僅能夠明白教師所講的“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概念,還能聯想到自己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多少。由此可見,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插入到學生的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還能加快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速度。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策略
(一)巧設疑問,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思考
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來自驚奇和疑問的開始”,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疑惑,但當學生對疑惑進行研究了解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自主的進行知識的運用,從而找出所疑惑問題的答案。也正因如此,學生就能慢慢的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就進一步的豐富了自己的數學知識。
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案例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通過給學生設置疑問讓學生自主解答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例如在講授數學加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在集市中買賣蘋果的案例,讓學生對所花費的金額進行計算,然后在展開數學加減法的教學。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數學教學
小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存中,絕大部分的知識經驗都來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所學習的數學內容。比如在數學的單位認知中,小學生對厘米、分米、平方米這樣的單位還比較的模糊,并且它們之間的換算也不清楚,這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身高為導入點,讓每一位學生將自己的身高數字寫在黑板上然后將其身高進行單位換算,加深學生對單位及單位間換算的認知。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時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發展,將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融入到小學生的數學課堂中,不僅僅能緩解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加快教師的講課進程。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能讓小學生意識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并對數學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有一個形象化的認識。此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能幫助教師展開一些抽象性的數學內容的教學,還能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推動數學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青、謝志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2):95-95.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提出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和合作者”的觀點。由此可見,當代教學工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并不是要削弱老師的引導地位,恰好與之相反,若我們的老師能善于采取合理的引導策略,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才能更充分地發揮。
課堂的引導策略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教師有效指引學生學習的各種方式方法?,F代教學論也把引導看成是教學本質的范疇。所謂引導,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引而不發,導而不達,通過老師的循循善誘,經歷必要的過程,最終使學生掌握知識的真諦。所以,老師更應該是一位“導”師,“教”師的意義次之。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框架下,作為一位優秀的“導”師,應該把身心充分融入學生中間去,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把握好時機,深入挖掘課堂引導策略,提升引導的力量和作用,盡快完成角色從“施教者”到“引導者”的轉變歷程。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實施和深入推進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其中所倡導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已經逐漸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認知和接收。但教育理論不等同于教育行為,新課程標準和真實的課堂教學之間也還存在一定不可否認的差距。對于眼下我們數學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來說,許多教師已經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是教育工作的主體,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雙重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出發點,注重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更獨立、更積極和更具創造性的主體性品質。然而,從具體課堂教學實踐的信息反饋來看,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部分數學老師還比較缺乏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策略,甚至有時會出現一些比較極端的現象:片面強調自主、合作和動手等,如此一來,老師的主導功效在無形中被淡化。教學結束后,通常只是底子好的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底子差的學生卻收獲甚少。因此,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和改善數學教師隊伍現狀。筆者認為,研究數學課堂的引導策略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引導策略
不同教育政策背景、不同教師所具備的素質能力和不同教學經驗等,都是影響課堂教學引導策略的因素,所以對于課堂的引導策略來說,其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本文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例談幾條具體的引導策略,不求面面俱到,旨在拋磚引玉。
引導策略一:瞞天過海法
瞞天過海其本來寓意為用偽裝哄騙對方,背地里偷偷地行動。用在數學課堂的引導策略上,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適當設置“陷阱”,讓學生在攻克“陷阱”的同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數學課堂上,不時采用瞞天過海的引導策略,讓學生經歷一點小挫折,才能對新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上當”并快樂著,通過設置適當的開放空間,讓學生在錯誤中提出質疑,再由質疑拓展思維的深度,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這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敢于對權威說不的勇氣。但是,通過“瞞天過?!彼⒌囊龑Р呗砸欢ㄒ凶銐虻囊庾R性和針對性,設計的“陷阱”不能過于偏移學生思維可觸及的范圍,讓學生深陷“陷阱”難于爬出,如果學生體驗不到探索的成功,一方面引導策略喪失本來意義,另一方也容易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引導策略二:順水推舟法
顧名思義,就是根據課堂現場情況,對教案預設做出靈活的調整。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把學生的思維順勢引向當前教學的主要目標。
如,在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的教學時,通過觀察不難看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應該是一個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而且只需要知道圓柱的高和底面圓半徑就能算出其表面積。此時老師舉出實例:一個圓柱,底面半徑為a,高度b,求圓柱表面積?
學生應該很容易列出算式為:3.14×a×2×b+3.14×a2×2,當老師把計算式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的時候,就有同學馬上說了:“這道題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進行簡便計算”。此時老師便可順水推舟:“還有同學也認為可以進行簡便計算的嗎?”很快就有同學列出了利用分配率的計算式3.14×a×2×(a+b)。此時又有學生語出驚人:“老師,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其實圓柱的表面積直接用圓柱底面圓周長乘以高與半徑的和就可以了?!贝蠖鄶祵W生此時都滿詫異的。老師:“你的方法很獨特,我們先留機會給其他同學一起想想這個問題好嗎?!蓖瑫r將該同學的方法板書在黑板上。有同學說:“底邊周長乘以高可以看作是求側面積,那么底邊周長乘以半徑又可以看成是什么呢?”有同學說:“應該算是求兩個底面積的和吧?”但從表述上許多同學都還是感覺困惑。此時,老師繼續順水推舟:“同學們仔細看看,如果把3.14×a×2和(a+b)分別看成一個整體,那么這個式子像是在求一個什么圖形的面積呢?”有同學反應很快:“老師,是長方形,是一個以底面周長為長,高與半徑之和為寬的長方形?!崩蠋熇^續順水推舟:“有什么理論依據嗎?”很快有同學反應過來:“對了,我們以前學習圓面積推導公式的時候,不就是把圓轉化為長方形的么,與這個方法差不多?!贝藭r,多數同學就恍然大悟了。
教師的教案預設是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和尋找規律的能力往往會超出老師的預設,作為老師,應多采用順水推舟的策略,多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問題。但順水推舟并不等于完全順著學生的思路走,一旦學生的思維和方向超出了教學目標甚至出現明顯的錯誤,老師應及時在引導策略上做出調整。
引導策略三:將錯就錯法
在課堂上,學生犯錯誤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沒有可利用的價值。有的時候,如果老師的思維足夠敏銳,就可以把學生的錯誤巧妙地運用起來,并轉化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
如,在進行“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教學時,可能大多數數學老師都是從列舉非3倍數的數字入手,從而導入新課的教學。但現實的課堂往往會偏離教師預設的軌道,所以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會有學生說:“老師,我知道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那就是這些數的個位都是3、6、9?!痹谶@樣的時候,老師也許沒必要立即否定學生的判斷,而是采取將錯就錯的引導策略:“現在我說一個個位數是6的數,你看看能否被3整除,16可以嗎?”學生應該很快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來僅僅看個位數還是行不通的?!蓖ㄟ^這樣的引導,老師接下來便能正式進入到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教學中去。
這個案例,老師就采用了將錯就錯的引導策略,很容易幫助學生自己錯誤的判斷,達到不攻自破的效果,顯而易見比直接否定的效果要來得好。事實上,學生錯誤的判斷也是建立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滲透著運用猜想的精神,這恰恰也是數學研究經常會采用的辦法之一。如果老師隨意地否定,可能會遏制學生思維的萌芽,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從課堂引導策略來看,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幾乎沒有任何促進作用。
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實施多種策略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習興趣。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關系著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追求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忽略了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還有的教師過分強調學生解題的方式和能力,忽略了解題過程,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教學方法模式化
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教師過分追求教學的形式,忽略了教學的本質,浪費大好的課堂教學時間。另一方面, 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教材和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
許多教師很少花時間去研究教材,沒有吃透教材,在課堂的講解中總是使用幾種固定的解題思路,使學生長期處于一種被盲目灌輸的狀態,阻礙了他們數學思維的培養。
(四)教學資源利用不充分
一方面,部分學校因為資金原因,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不能很好地結合,優質教學資源也不能實現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教學設備運用不當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投影、多媒體演示過多,減少了學生操作時間,沒能發揮現代手段的作用。
(五)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回答問題必須符合標準答案,否則就輕易武斷地認為是錯誤的,學生也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表揚。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被激發,課堂教學效率也難以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理論
(一)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兒童主動探索和操縱環境的結果,學習是兒童進行發明與發現的過程。他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兒童的知識,而是設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境,讓兒童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二)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通過認知,獲得意義和意象,從而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和他的同事們總結出了四個數學學習原理:建構原理、符號原理、比較和變式原理以及關聯原理。
(三)奧蘇伯爾的認知——接受學習理論
奧蘇伯爾認為學習過程是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一切新的學習都是在過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的,新的概念、命題等總是通過與學生原有的有關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條件下轉化為主體的知識結構。
(四)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 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建構主義教學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機會,他們要求學生在復雜的真實情境中完成任務。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1.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平臺。2.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藝術。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情境要適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水平、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3.重視學習過程。如何設計好課堂活動,使學生獲得發展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豐富而真切的心智發展體驗,是教學理念中的要義。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充分利用一些直觀的教具使教學活動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直觀化,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2.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自己應該保持愉快的心情,并通過這種情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樂學;其次,要尊重、信任、理解每個學生,既要激發優秀生,又不冷落學困生。3.要充分利用賞識教育。小學生的一言一行需要教師用欣賞、贊揚的心態去看待,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發現自己的長處。
(三)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
1.靈活安排合作學習。以下三種情況比較適用:一是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二是當學習任務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時候;三是當遇到某一知識點,學生的意見出現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樣化的時候。2.進行分層次教學。一方面,教師在平時的實際課堂教學之中,需要圍繞知識結構中各個學習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制定合理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水平、個性特征出發,進行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3.實施“討論—發現”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多為學生們創設一個積極參與、勇于探索的發揮空間,適當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
(四)要有效利用教材
首先,要吃透新課程的理念。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其次,要領會教材意圖。要活學活用,給教材靈活的加工和詮釋。只有通過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因其獨特的優越性長期被人們所普遍采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的動態系統,它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過程。因而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一直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一點做法: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于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為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并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才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p>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并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因其獨特的優越性長期被人們所普遍采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的動態系統,它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過程。因而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一直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一點做法: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梢苑殖上孪弈繕?、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p>
二、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于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為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并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才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p>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并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32-01
高中是人才培養的基礎階段,高中數學是應用學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促進其個人智力發展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這也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標實施以后,高中數學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環節,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教學目標能否實現,能否培育出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優秀人才。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必須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核心是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本是創設富有創新性的教學過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其次闡述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期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讓讀者對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關鍵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半時間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然后預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老師對學生評價的高低也完全依賴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課堂表現。這顯然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老師將教學目標一概而論,不論優生,還是差生都在同一教學目標下進行課堂教學。而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時,往往是以優等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這就導致很多差等生的數學成績愈來愈差。而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正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優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主要目的,使之更加符合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求。
(二)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是新課標背景下教學改革的需求
教學改革是完善教學模式的主要途徑,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本身就屬于教學改革的一部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作為高中數學教學整個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之一,其并非獨立的存在,其內涵十分豐富。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教學改革所涉及的項目眾多,除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的改革以外,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課堂教學的改革。只有落實好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很多教師將眾多復雜的數學知識在一堂課中盡數灌輸給所有學生,毫不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不管學生是否能夠全部理解。而學生的學習成績難以提升,往往也不從自身教學方式中找原因,只是一味責怪學生不努力,這顯然是無法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鑒于此,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師的主體作用轉化為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不干預學生的自由發展,讓學生以課堂主人的身份參與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科學手段,豐富教學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科學技術相繼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這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影音、圖像、文字等諸多符號形式結合起來,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帶給學生更為直觀、生動的感受,刺激其感官思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加深其記憶。比如在《橢圓》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用實物展示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橢圓;也可以利用影音媒體向大家展示橢圓的形象;還可以讓學生制作橢圓等。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學習氛圍中學習。
(三)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業界有句箴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學生,學習任何課程,都必須要先對其感興趣,才愿意學,才能學好。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以后,突然發現數學知識的難度大幅度增加,很多知識自己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學習興趣也開始降低,學習成績也慢慢的開始下降。針對這類問題,關鍵還是在于學習興趣方面。因為數學難度的增加,很多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尤其是以前數學基礎本就不好的學生,更加不愿意投入精力與這個“難纏的學科”耗時間。鑒于此,教師必須要重新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先讓學生明白數學在高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對其引起高度重視。然后再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題,尤其是針對基礎不好的學生,必須要設置其感興趣且難度相對較低的課題,慢慢培養其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高中數學作為高中主要的基礎應用課程之一,必須要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做好引導者,認真落實新課程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結合時代特點,勇于創造新型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邵傳經.高中數學課后作業設計與布置的優化策略[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3):3.
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沒有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因此,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就顯得十
分迫切與必要了。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主旨
就是關注教學活動中教的行為和學的方式的有效性,強化效率觀念,在實踐中發揮應有的效應,取得應有
的效果,產生應有的效益。因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由于高中數學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強、內容抽象等原因,常給人以枯燥之感,同時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
,不少學生越學越困難,信心越學越差,有的干脆放棄。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困擾
廣大高中數學教師的難題,結合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在這個方面做了以下的探索和嘗試: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創新型的數學活動不是過多地強調教師應怎么教,而是應更關注學生如何學,以促進學生的創新發展為中
心來引領我們的教學實踐。這樣,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具有魅力,必須充滿活力,必須把這教學過程轉化為
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與其它事業不同,教育屬于未來事業,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數學教學的
四個層次中,我們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層次,而應是所有層次。因此,教師、學生及數學課堂都必須進行角
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
學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
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
法,獲得數學觀念。
二、注重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新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
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然
而創設的情境必須為我們的數學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聯系生活而牽強附會的話,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
自身應有的價值,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在教學時,教師有些知識點的講解,覺得很難聯系生活,就望文生義創設情境,但有時情境的創設未能突
出數學學習主題,導致課堂學習時間和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于無意義的人為設定。但許多時候,我們
的老師還津津樂道于這樣的"情境",自以為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應用能力,其實,既浪費時間,又
窒息學生本該活躍的思維。
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當學生學習新知識時,他總是對新問題進行反復的觀察、感知、分析、綜合、比較和
判斷,無論哪個認知環節,都是其智力積極參與的結果。因此,要使教學卓有成效,就必須引導各層次學
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個性品質都能在積極參與中得到發展。具體做
法如下:
1.創設問題情境。
G.波利亞認為,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最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時,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使他們煥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必要前提。為此,教師
可將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按深度和廣度分解成若干個由低到高、梯度較小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
同難度的問題,以引發他們的認知沖突,使其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
2、巧設問題懸念。
懸念在心理學上是指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到困惑不解而產生急切等待的心理狀態。懸念可以觸發學生的求
知動機,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在教
學中,教師可利用新奇的材料,創設具有懸念的情境,使學生帶著懸念,產生揭開知識奧秘的濃厚興趣。
3、組織合作學習。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需要把全班學生編成若干個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的人員組
合通常考慮由不同層次的學生構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互助合作來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并加
以解決。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與互動,拓寬思路,深化認識,提高學習質量。
四、注意把握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數學是需要一定習題積累的,高中數學也是如此。但為什么有的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做了那么多題,卻
不見長進,而在那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點一點的退步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學生認為不管什么
樣的題目,只要它在那個單元里出現了,即使只有一道題沒做,心里也覺得不踏實;二是學生認為只要能
解出難題,實力就會自然的提高。很多老師也有這樣的想法。我們認為那些應該做到融會貫通的題目才是
真正重要的題目,這樣的題目也不太多,應該先把重要的題目研究明白之后,再去學習不重要的題目。而
且應該以適合學生水平的教材和題目為中心進行學習,能解答出來的題目越多越好。因為唯有如此,學習
才會有興趣,只有保持興趣,面對難題時才能無所畏懼的鼓起勇氣鉆研下去。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布置的練習要遵循指導性原則,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
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而對
基本題目,多采取學生板演,既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同時由于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又起到激發學生再學習
的動機。此時教師胸中有數,也就點撥及時,效果遠遠超過課外批改。
五、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學習習慣是一種無條件的、自動的、帶有情感色彩的學習
行為。它是通過條件反射而形成的動力系統,是可以培養和改變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
習慣呢?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四個策略:
1、耐心指導、反復訓練 主體的學習習慣常常將一些單個的行為協同起來,自動地作出一系列的學習
行為。一種行為要變成自動化的動作,必須經過不斷的練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也是這樣。因此在學生
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反復的指導,學生反復地訓練,從而使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一種自動的意志行為
,即所"習慣成自然"。
2、嚴格要求、積極鼓勵 嚴格要求包括對學習中的一切行為的嚴格要求,比如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
上專心聽講,課下獨立認真完成作用等的要求。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方式,也
是符合人的記憶規律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對作業的嚴格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對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的良好習慣,教師和家長
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原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兒童的最好方法是鼓勵他的好行為。"心
理學的研究表明,外部獎勵的適當運用不僅有助于當
前的學習,而且可以促進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因為那時候他們的學習動機大多是來自于外
部動機。
六、關注數學學困生群體,有效的教學要面向全體。
學生的群體參與,互相啟發所產生的互補互促效應是個人單打獨斗無法比擬的。課堂應該是群言堂,教師
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通過師生間的對話提問、分享觀點、合作交流
等方式,促進學困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幫助他們不斷克服自身認識局限導致的主觀性偏差,引導他們的
思維往辯證、深刻、合理的方向發展。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教學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高效率,縮小個體差
異是高效率數學教學的平衡點,而縮小個體差異除了要分析學困生知識與情感兩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
是要分析他們思維品質結構與大多數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關注學困生的數學思考及影響數學思考的各種因
素,要有效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給學困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并教給他們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
切實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對學困生進行評價時,要突出其數學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
采用評價標準個別化,盡量挖掘每個學困生的"閃光點",讓學困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
七、實施延時評價,活躍學生思維。
所謂延時評價是指學生在做出一件事情或說出一種想法之后,不急于對他的言行進行評價,做出肯定或者
否定,而是讓他處于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延時評價能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于創設寬松、和諧的
教學氛圍,使學生可以輕松自如地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及多向思維能力。
(一)學生有疑問時,延時評價可提供一個敢于尋疑的環境。
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從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有意識地思考問題,比較教師講解的內容與課本、課外參考書
上內容的區別,或比較與某一問題有必然聯系的一系列問題,并試圖提出一些有新意的問題。學生問題的
提出,正是他們創造性思維萌發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出發,用問
題當引子,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必對學生的問題給予及
時評價。
(二)學生有怪問時,延時評價可提供一個敢于釋疑的環境。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是荒誕的"怪論"時,常引來教師迫不及待地否定,無形中
撲滅了學生創造的火花,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千萬不要妄下斷言,而應通過延時評價的方法
,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與眾不同、敢于發現和挑戰,然后及時轉換角色、轉換角度,走進學生的內心
世界來解決問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
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學生們的數學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