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17 15:45: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常見傳染病的防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篇(1)

口蹄疫(屬一類傳染病)俗名“口瘡”、“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

1.流行情況

傳染源是病畜和帶毒動物,經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隨空氣流動傳播,無季節性。

2.癥狀

患羊發病后體溫升高到40~41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膚形成水皰,皰破后形成潰瘍和靡爛。病羊表現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狀。常見的部位唇內面、齒齦,舌面及頰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水皰破裂后眼觀形成痕,羔羊易發生心肌炎死亡,有時呈現出血性胃腸炎。

3.防治方法

3.1發病后要及時上報,劃定疫區,由動物檢疫部門統一進行撲殺銷毀疫區內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環境嚴格徹底消毒;封鎖疫區防止易感畜及其畜產品的運輸,把病源消滅在疫區內。

3.2對疫區周圍的易感家畜緊急接種疫苗防止疫病的擴散。

二、羊快疫

引羊快疫主要發生于綿羊,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羊突然發病,病程極短,其特征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性損害。

1.流行特點

腐敗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澤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芽胞進入羊消化道,多數不發病。在氣候驟變,陰雨連綿、秋、冬寒冷季節,引起羊感冒或機體抗病能力下降,腐敗梭菌大量繁殖,產生外毒素引起發病死亡。

2.臨床癥狀

羊突然發病,往往未表現出臨床癥狀即倒地死亡,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場上死亡,也有早晨發現死在羊圈舍內。有的病羊離群獨居,臥地,不愿意走動,強迫其行走時,則運步無力,運動失調。腹部臌脹,有疝痛表現。體溫有的升高到41.5℃,有的體溫正常。發病羊以極度衰竭、昏迷至發病后數分鐘或幾天內死亡。

3.防治措施

3.1該病以預防為主。在疫區內的羊每年應定期注射羊厭氧菌病三聯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腸毒血癥)或五聯(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狙、羊黑疫和羔羊痢疾),滅活疫苗。用量按疫苗使用說明書。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羊受寒冷刺激,嚴禁吃霜凍飼料

3.2羊以舍飼為好,防止放牧時誤食被病菌污染飼料和飲水。

3.3注意舍內的保暖通風,飼料更換時要逐漸完成,不要突然改變。

3.4治療:大多數病羊來不及治療即死亡。對那些病程稍長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羊每次160~320萬單位,每天2次,或內服磺胺嘧啶0.1~0.2g/kg體重,每天2次。輔助療法是:強心、補液解除代謝性酸中毒。可用含糖鹽水500~1000ml,5%碳酸氫鈉100~150ml,10%安鈉咖10~15ml,混合后靜脈注射,或內服20%石灰乳,每次50~100ml,每天1~2次。對可疑病羊全群進行預防性投藥,如飲水中加入蒽諾沙星,或環丙沙星。

三、羊腸毒血癥

羊腸毒血癥是魏氏梭菌產生毒素所引起的羊急性毒血癥。該病以發病急,死亡快,死后腎臟多見軟化為特征。又稱軟腎病、類快疫。

1.流行特點

魏氐梭菌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水和飼草進入消化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發病。多表現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給籽后呈散發性流行。

2.癥狀

多數突然死亡。病程略長分兩種類型,一類是搐搦為其特征,另一類是昏迷和靜靜死亡。前者倒前四肢強烈劃動,肌肉顫搐,眼球轉動,磨牙,口水過多,關頸抽搐2~4時死亡,后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態不穩,臥倒,并有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咯咯”作響,繼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發生腹瀉,3~5小時后靜靜死去。

篇(2)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1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傳染病中大部分的病原體是微生物,因此傳染病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通常這種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的體液及排泄物甚至感染者所污染到的其他物體,通過空氣、水源、接觸等各種途徑或方式進行傳播。

1 幾種牛常見傳染病及防治

做好牛病防治工作十分關鍵,面對多種牛病該如何防治,哪些傳染病在牛病當中比較常見,筆者在此加以總結:分別為口蹄疫、牛疽、氣腫疽、破傷風、牛巴氏桿菌病、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布魯氏菌病。希望可以引起廣大養殖戶的注意。

1.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傳播途徑多、速度快,曾在世界范圍內多次暴發。針對口蹄疫,要加強平時的飼養管理及護理工作,比如每天要用鹽水洗滌牛的口腔及蹄部。喂養時也要喂以軟草、或麩皮等。當牲畜口腔發生潰瘍時,要用大約10%的食鹽水進行清理,若蹄部病變,可用消毒液洗凈,用甲紫溶液或碘甘油對患處進行涂抹,并用繃帶包裹,不可接觸濕地。

1.2 牛疽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急性和烈性傳染病,會傳染很多動物身上。其中牛多為急性型,癥狀常表現為發高燒,呼吸困難,可視粘膜藍紫色、有出血點,腹疼,全身戰栗,昏迷,甚至嚴重的會在1~2d內死去。病程較長時,可見牛的頸部,胸部、腹部等多處皮膚出現浮腫。對于經常發生炭疽病或易受該病侵害地區的牛,可在春季對牛進行注射炭疽疫苗1次,比如采用無毒炭疽芽胞苗進行免疫時,一般1歲以上的牛藥量在1mL,而1歲以下的牛在0.5mL。對不能用普通牛疽疫苗免疫的牛種,可以采用牛瘟綿羊化兔化弱毒苗疫苗進行免疫,可每1~2a免疫1次。

1.3 氣腫疽

氣腫疽病是由專性厭氧菌氣腫疽梭菌引起的牛、羊傳染病。牛的急性傳染的特征為跛行,在肌肉豐富的部位發生炎性,中心肌肉出現壞死、變黑,壓之有捻發音。對于近幾年發生過該病的地區,要在每年春季接種氣腫疽明礬菌苗l次,無論牛大小,均皮下注射5mL。

1.4 破傷風

牛破傷風病是由破傷風梭菌經傷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毒性傳染病,又名"強直癥"。在多發生破傷風地區,應每年定期接種精制破傷風類毒素1次。當發生創傷或手術時,可臨時進行接種。

1.5 牛巴氏桿菌病

牛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發生于各種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的一種傳染病的總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癥狀包括高熱、肺炎和內臟廣泛出血等。在發生過該病的地區,要在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種疫苗1次,體重在100kg以下者注射4mL,以上者注射6mL。

1.6 牛傳染性胸膜肺炎

牛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疫區和受威脅區的牛應每年定期接種牛肺疫兔化弱毒苗,一般情況下免疫期為1a。

1.7 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屬于不活動、微小、革蘭陰性的多形性球桿菌。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臟器中能生存4個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個月之久。但在濕熱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曬10~20min就可殺死。

2 當牛出現傳染病時的緊急防控措施

牛一旦發病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診斷,馬上隔離,不能有僥幸心理。不能確診的,要取一定病料,送至專業部門檢驗鑒定,根據結果采取合理的緊急措施。已經確定的傳染病牛只,要及時隔離。并對感病場所進行消毒,工作人員也要注意消毒;要給感病牛只和未感病牛只都及時緊急免疫接種。控制病情蔓延,降低損失;要合理處置攜帶病菌牛的尸體,死去感病牛的尸體有大量病原體,非常危險,一定要及時處理。一般通過焚燒可以充分殺菌,效果良好。

3 結束語

切實做好牛和其他牲畜的傳染病預防和緊急防控工作十分關鍵,廣大養殖戶要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免疫工作,養殖戶自身也要學會科學養殖,降低牛感病幾率,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S8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230-1

1 兔傳染性鼻炎的防治

1.1 病性 該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秋冬季節,不同品種、年齡均易感染,南方發病率較低,北方發病率較高。

1.2 癥狀 病兔以鼻腔排出漿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膿性分泌物為主要特征。病兔因鼻腔分泌物的刺激而打噴嚏,并常用爪抓擦鼻孔部,以致鼻孔四周被毛潮濕、污穢,上唇、鼻孔及附近皮膚發炎腫脹。該病可誘發結膜炎、中耳炎、氣管炎、胸膜肺炎和敗血癥。病兔病程較長,體重逐漸下降,生產性能下降,嚴重者發生死亡。

1.3 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主要在呼吸系統。鼻腔、鼻竇、副鼻竇內有大量漿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膿性分泌物。鼻粘膜充血、水腫,鼻中隔變形、肥厚。氣管內有分泌物。肺部有大片出血斑,部分肺出現壞死。肝有許多灰白色壞死小點。心、腎、膀胱等器官有的也發生充血或小點出血。

1.4 治療

抗菌藥對治療該病有一定的療效,可選擇下列藥物進行治療:

1.4.1 氟苯尼考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天1次,連用3~4天。

1.4.2 泰樂菌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天1次,連用3~5天。

1.4.3 青霉素和鏈霉素 每公斤體重2~3萬單位,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3~5天。

1.4.4 硫酸慶大霉素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3~5 毫克,每天2次,連用3天。

1.4.5 長效土霉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兩天1次,連用2~3天。

1.5 預防

1.5.1 保證舍內光線充足,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避免兔舍內劇烈降溫。舍內兔籠以單列式或雙列式為好,不宜超過四層。

1.5.2 注意兔舍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糞便,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加強消毒滅菌,嚴禁其他畜禽進入兔場,杜絕病原的傳播。

1.5.3 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對引進兔要先隔離檢疫一個月,經檢查無病后方可混群。

1.5.4 淘汰病兔,尤其是重癥病兔,應堅決淘汰。

1.5.5 定期防疫注射,皮下注射波巴二聯苗,每次1毫升,4個月1次。

2 兔魏氏梭菌病

2.1 病性 兔魏氏梭菌病又稱兔魏氏梭菌性腸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產外毒素引起的腸毒血癥。廣泛存在于土壤、飼料、污水、糞便中。該病除哺乳仔兔外,各種年齡、品種、性別的兔均有易感性。該病傳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或傷口,糞便污染的病原在傳播方面起主要作用。

2.2 臨床癥狀 本病的典型癥狀是急劇腹瀉。糞便由最初的變形、變軟,轉變為帶血的膠凍樣、黑色或褐色稀糞,有特殊的腥臭味,后驅被稀糞污染。病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亂,不食或少食,多在兩天左右死亡。

2.3 病理變化 病兔脫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氣味,胃內積有食物和氣體,胃底部粘膜脫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潰瘍。

2.4 治療

可選擇下列藥物進行治療:

(1)恩諾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天1次,連用3~5天。(2)鹽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天1~2次,連用3~4天。(3)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天1次,連用3~5天。(4)乙酰甲喹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2毫升,每天1~2次,連用3~4天。

2.5 預防

2.5.1 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工作 保持兔舍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注意飼料合理搭配,禁喂發霉變質的飼料,發病期采用較低能量、較高纖維素日糧。一旦發現病兔或可疑病兔,應立即淘汰。

2.5.2 預防接種疫苗 可用魏氏梭菌氫氧化鋁滅活菌苗,每只兔皮下注射2毫升,7天后開始產生免疫力,免疫期4~6個月。

3 兔波氏稈菌病

3.1 病性

兔波氏稈菌病又稱兔支氣管敗血波氏稈菌病,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稈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帶菌兔和病兔是主要傳染源,病菌通過空氣傳播,經呼吸道感染健康兔。

3.2 癥狀

本病的潛伏期3~10天。分為鼻炎型、支氣管肺炎型和敗血型。

鼻炎型:是該病的常見病型,呈地方性流行。多數病例鼻腔流出多量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打噴嚏,呼吸困難。發病誘因消除后,癥狀很快消失,但常出現鼻中隔萎縮。

支氣管肺炎型:多散發。其特征是病兔鼻炎長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或膿性分泌物,發病后期呼吸困難,呈犬坐姿勢,食欲不振,逐漸消瘦,預后不良。

敗血型:出現敗血癥癥狀,大都死亡。

3.3 病理變化 鼻炎型病例可見鼻腔粘膜、支氣管粘膜充血,并有多量漿液性粘液。肺炎型主要病變為胸部發炎。在肺門支氣管周圍到肺的邊緣見有支氣管肺炎病灶。

3.4 治療 可選擇下列藥物進行治療:

(1)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2毫升,每天2次,連用2~3天。(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2毫升,每天1次,連用3~4天。(3)雙黃連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公斤體重0.2毫升,每天1次,連用3~5天。(4)復方磺胺嘧啶鈉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0.1毫升,每天1次,連用3~4天。

篇(4)

1.1 癥狀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現癥狀也不同。病初,羊頻繁用蹄刨地,一肢或雙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著不動。蹄間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紅腫熱痛,逐漸形成潰瘍,擠壓腫爛部位有腐臭膿樣液體流出。重癥病例可引起深層組織壞死,蹄匣脫落,壞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韌帶和關節。病羊行走困難,或長期臥地不起,食欲減退,逐漸消瘦,治療不及時會繼發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1.2 預防

關鍵在避免蹄部損傷,經常保持圈舍及羊體清潔衛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積存的糞水、臟水、草料要及時清除;養殖圈內密度要合理,防止過度擁擠產生外傷;發現蹄部有傷,要及時治療;不要在低洼潮濕的地方長時間放牧。

1.3 治療

將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壞死組織,如膿腫未破,應切開排膿,到出現干凈的創面后,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魚肝油乳劑,深度腐爛者用紗布包扎,嚴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類藥物進行全身治療。

2 傳染性角膜結膜炎

傳染性角膜結膜炎又稱紅眼病,由衣原體引起,一旦發病迅速傳播給全群。病羊眼結膜和角膜有明顯的炎癥,伴有大量流淚,繼而發生角膜混濁、白斑,嚴重者失明。

2.1 癥狀

該病潛伏期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淚、怕光,眼瞼腫脹、疼痛。其后結膜潮紅,眼瞼半閉,眼內角流出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一段時間后變成膿性分泌物。隨著病情發展,炎癥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圍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點,嚴重的角膜增厚、潰瘍,角膜上出現白色或灰色斑點或淺藍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狀體脫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膿后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精神沉郁、離群呆立。放牧時病羊覓食困難,行動不便。該病病程一般為25天,絕大多數病羊能夠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2.2 預防

篇(5)

中圖分類號:S8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310(2015)11-006-70

臨床上,雞傳染病發病率非常高,嚴重危害養殖戶經濟利益。抓好傳染病預防與治療工作,是促進養雞行業健康、順利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 雞常見傳染病類型與治療

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導致的傳染病,可感染禽類神經系統、腸道、呼吸道系統,其流行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危害巨大。防治:結合農業部規定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定單位生產的禽流感疫苗進行免疫,一旦發現疑似病例,必須及時送檢、上報。若發現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須強制撲殺、嚴格封鎖疫區。

2. 雞新城疫

該疾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病,也稱為“亞洲雞瘟”,主要通過帶病毒死雞傳播,多發于春秋兩季,可發生于任何品種的雞。防治:①做好雞群預防接種工作。②一旦發生雞新城疫,需要及時隔離雞群,并進行徹底消毒。③深埋或焚燒病死雞墊草、糞便以及尸體。

3. 傳染性支氣管炎

該疾病多發于雛雞身上,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所致,一般分為腎型與呼吸型兩種。防治:目前來說,還沒有治療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特效藥物。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加強飼養環境管理,使用優質雞飼料,全面提高雛雞抵抗能力。②嚴格執行檢疫、消毒、隔離等衛生制度。③按時接種疫苗,選擇腎型、呼吸型的疫苗,通過飲水、點眼、滴鼻等方式進行免疫。

4. 傳染性法氏囊病

該疾病主要發生在幼齡雞身上,傳染性高、死亡率高。該疾病主要通過帶病毒的媒介擴散,進而入侵雞消化道與呼吸道。防治措施:①對14-28日齡的幼齡雞進行法氏囊苗免疫接種。②加強雞群飼養環境管理,加強衛生免疫管理。③一旦雞群發生該傳染病,需要及時進行高免卵黃注射,以預防疾病繼發感染。

5. 大腸桿菌病

該疾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傳播,雞舍消毒不到位、環境衛生差、日常飼養不善,是導致雞群發生大腸桿菌病的主要因素。防治措施:①加強雞舍養殖管理,改善雞舍環境衛生,并嚴格做好消毒工作。②由于大腸桿菌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因此,建議先進行藥敏試驗,結合實驗結果選擇治療藥物。現階段,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的藥物有頭孢類藥物、鏈霉素、新霉素以及氟苯尼考類藥物等。

6.沙門氏菌病

沙門氏菌病由雞白痢桿菌所致,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雞傳染性疾病。該病主要通過排泄物傳播,還可經由雞蛋垂直傳播。防治措施:①做好種雞沙門氏菌綜合防治。②使用恩諾沙星、強力霉素、慶大霉素等預防性給藥。

二、 雞常見傳染病的綜合防治策略

1. 嚴格執行獸醫衛生制度

加強門衛制度,嚴格執行消毒制度與隔離制度,預防病原體傳播。嚴格落實衛生消毒制度,結合雞舍條件,定期清掃、消毒、清糞,加強雞舍通風工作,精心管理雞群,加強飼養,做好防暑、防寒等工作。嚴格把好“進雞關”,若從外地引進雞苗或種蛋,需要實地考察雞場疫情、馬立克氏病免疫以及母源抗體情況,不能在衛生環境差、疫情復雜的雞場引入雞苗、種蛋。

2. 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

第一,購買合格單位生產的優質疫苗,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接種,不能使用失效、過期或保存不當的疫苗。第二,選擇合理免疫時機。雛雞出殼后必須盡快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對于新城疫、法氏囊病等傳染病,如果母源抗體比較高,首次免疫過早會影響免疫效果;若對雛雞同時進行幾種疫苗免疫,會造成部分疫苗免疫效果失敗;必須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兩次免疫時間不能間隔過長,否則會影響免疫效果。第三,選擇科學的免疫方式。若采用飲水免疫方式,則不能使用酸堿度過高的水或含氯自來水;疫苗不能在飲水器中存放過長時間,否則會影響疫苗效力;皮下注射、肌內注射的凍干疫苗,不能在常溫環境中放置超過6小時;使用佐劑滅苗之前應充分搖勻;疫苗注射劑量必須精準;若選擇點眼、滴鼻等方式接種,速度不能過快、滴量不能過大,且保證疫苗進入眼睛、鼻腔內。

3. 藥物防治

藥物防治主要用于預防原蟲病、細菌病的發生與蔓延,可通過磺胺類藥物、抗生素、呋喃類藥物、喹諾酮類藥物以及抗菌類增效劑,治療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細菌病以及原蟲病。第一,正確選擇藥物。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應該在正確診斷疾病的基礎上,針對性的選擇治療藥物。可通過藥敏試驗方式選擇治療藥物,不僅效果顯著,而且治療成本低。若兩種藥物治療效果相似,可選擇副作用小、毒性小的藥物;在殺滅病原體的同時,應選擇人畜無害、對設備腐蝕小、消毒效果好的消毒劑;若藥物安全性、防疫效果相似,應選擇貨源廣、便于保存、便于使用的藥物。第二,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劑量、濃度用藥,特別注意喹乙醇、磺胺類藥物,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劑量用藥。一般來說,同一雞群不能混用兩種藥效相似的藥物,更不能同時使用互有抗體作用的藥物。第三,應選擇科學的投藥方式,保證稀釋后的藥物定時、定量的應用,充分發揮藥物療效。

4. 做好疫情撲滅

雞群一旦發生傳染病,必須及時發現、及早診斷,針對性采取解決措施,以預防疾病蔓延。飼養人員必須嚴密觀察雞群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問題,應立即上報。若確診為禽流感、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必須隔離雞群,對雞舍環境進行消毒處理,并給予藥物早期治療。若傳染性疾病非常嚴重,必須對病雞進行撲殺、對死雞尸體進行無害處理,做好疫情撲滅工作,預防疫病蔓延。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禽養殖行業發展迅速,養殖規模、養殖密度不斷增加,相應的疾病防治難度也有所增大。新形勢下,必須嚴格執行獸醫衛生制度、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科學進行藥物防治并做好疫情撲滅工作,從多方面入手,切實做好對雞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

參考文獻:

[1]黃中利,王霜,林樹乾等.中藥防治雞常見病毒性傳染病的體會[J].家禽科學, 2012,(12):33-35

篇(6)

G478;R183

學校是人口較為密集的場所之一,一旦出現傳染病,則極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學生感染,對校園內部正常教學秩序產生嚴重的影響。據近年來相關研究統計表明,各類傳染病在不同學校內部的暴況有所上升,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及校園內部的管理,給部分學生帶來了身心方面的雙重折磨。為了減少常見傳染病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困擾,維持校園內部良好的教學秩序,預防是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了解傳染病及學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傳染病就是一種能在人群中被相互傳染并流行的一種疾病,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不可能傳播。以流行性感冒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于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后,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那么,怎樣預防傳染病呢?

(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就像現在的H7N9禽流感,對患病的人要隔離治療,患病的鴨、鴿子等禽類要捕殺并做無害化處理、患水痘、腮腺炎、結核等學生不能正常來學校上課,從而做到傳染源的有效控制。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并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二)預防傳染病的具體措施: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現在的H7N9禽流感,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魚、嚇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2.盡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特別是每次接觸畜禽類動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徹底洗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盡可能減少與禽畜不必要的接觸,特別注意盡量避免接觸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時要充分煮熟。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不對人打噴嚏;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

8.出現發熱、咳嗽、咽痛、全身不適等癥狀時,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以免延誤診治。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11.學校發現發熱(特別是體溫超過38°、咳嗽等癥狀)及出疹學生必須要求其立即離校就醫,注意追訪就診及病情發展情況,并嚴格要求其在家隔離治療至該病的隔離期滿,憑醫療機構返校證明復課,密切注意病例班級內有無續發病例,如有續發,及時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措施。還要做好缺勤的學生統計工作。

雖然傳染病種類繁多,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校園內常見的傳染病,學校除了做好預防與控制,也應從監督、制度、管理等層面上做好預防與控制工作。

二、學校如何預防控制傳染病

建立完善的傳染病管理機制。

1.健全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學校應按照要求建立傳染病防控工作責任制,應將防控責任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具體責任人,確保職責到位、檢查到位,共同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

學校應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制度;師生定期體檢制度;教學場所通風與重要場所定期消毒制度;課堂、宿舍、公共場所衛生清掃制度;個人衛生清潔制度;食品衛生安全制度;體育活動衛生制度;學生健康檔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強學校傳染病監測與報告工作。

按照傳染病防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原則,學校需要建立由學生到教師、到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到學校領導的傳染病發現、疫情監控與報告機制。

(1)學校應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根據學生人數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或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應負責學校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報告工作。

(2)學校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應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師生員工的健康檔案(包括因病缺課登記等),隨時了解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情況。

(3)學校應堅持實施晨檢制度,加強對學生身體狀況的監測。

篇(7)

中圖分類號:R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157-02

近年來“非典”、“甲流”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給了我們許多新的啟示,“新醫改”中就明確指出:從2009年起我國將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衛生服務。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也明確規定:“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由此可見,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離不開健康教育,為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要求人們必須懂得如何實施預防控制措施,也要求人們了解影響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同時具備一定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1-4]。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對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多個社區人群進行調查,了解現階段社區人群對傳染病防治的知識、態度、行為(簡稱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同時運用健康教育學中的知信行模式,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項目的干預項目,并比較分析干預前后社區人群知信行變化情況,為社區人群傳染病防治健康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3個社區,每個社區隨機抽取1個街道3個小區60戶居民共540人作為調查對象,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2.研究方法:(1)調查問卷:按照調查要求統一培訓5名調查人員,采用本課題組自行設計的傳染病防治知信行調查問卷,由調查員詢問調查對象完成干預前社區人群對傳染病防治知信行的基線調查,在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干預后利用同一調查量表進行效果調查。(2)行為干預:向調查對象發放人手一份本課題組自行設計的“傳染病防治宣傳扇子”一套,包含社區常見傳染病如乙肝、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肺結核等基本防治知識;在社區活動室多次播放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影音資料,并利用社區宣傳欄每月出一期與社區常見傳染病防治有關的宣傳畫報,共兩期。(3)質量控制:在發放“傳染病防治宣傳扇子”同時就傳染病防治知識向調查對象適當進行講解和交流;在社區活動室分三個時間段播放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影音資料,每次由一名調查人員負責向調查對象發放小禮品并回答相關提問。

3.問卷內容:基本資料:包括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以及月收入等情況。傳染病防治知信行情況:(1)知識方面:包括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社區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及臨床表現等內容的了解情況;(2)態度方面:包括對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態度,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的態度,對日常生活工作中進行必要的消毒滅菌的態度,對社區常見傳染病進行隔離防范的態度等;(3)行為方面:包括主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積極獲取常見傳染病安全防范知識,保持良好的衛生及生活習慣預防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及傳播等。本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Crobach’s Alpha為0.881。

4.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全部輸入計算機,運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二、結果

1.社區人群一般情況分析:本次所調查的對象,干預前的基線調查總人數為540人,由于調查對象的流動性等原因,干預后調查的對象中全程接受本課題組干預的僅514人,其中,40歲110人(21.40%);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52人(10.12%),中學及中專206人(40.08%),大專及以上256人(49.81%);務農者60人(11.67%),工人238人(46.30%),離退休人員76人(14.79%),學生92人(17.90%),專業技術人員48人(9.34%);月收入4000元36人(7.00%),無收入132人(25.68%)。

2.社區人群傳染病防治知信行水平及干預前后比較:社區人群經干預后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分別為11.76±2.37、11.44±2.92、9.55±2.77)普遍高于干預前(分別為9.49±3.34、10.15±2.95、7.89±3.1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8.658、-4.781、-6.116,P

3.社區人群獲得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所調查人群獲得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報紙電視(29.9%)、宣傳欄(25.4%)、網站(14.1%)、書籍(13.7%)、親戚朋友交流(12.4%)、其他(4.5%)。社區人群期望獲取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宣傳手冊等(18.6%)、宣傳欄(16.1%)、專家講座(14.9%)、網站(14.9%)、報紙電視等媒體(13.3%)、書籍(8.4%)、親戚朋友交流(8.0%)、其他(5.8%)。

三、討論

社區傳染病防治是開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我國社區傳染病防治處于起步階段,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社區人群對傳染病防治的知識、態度、行為水平總體并不高,平均分分別為(9.49±3.34)、(10.15±2.95)、(7.89±3.11)分。作為行為科學及認知理論的重要研究成果,知信行已被廣泛認可為最有影響力的行為干預理論之一,而知識是建立正確的信念(或態度),進而改變相關行為的基礎。因此,有效地普及社區傳染病防治知識是提高社區傳染病防治整體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得分低者,如年齡40歲以上者,低學歷、低收入者,務農者以及普通工人等,經干預后得分提高明顯,干預效果最為顯著。從社區人群獲取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來看,目前社區人群獲得的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主要途徑局限于報紙電視和宣傳欄,但這兩種途徑的傳染病防治知識具有明顯的時間上和內容上的局限性,社區人群所獲得的知識也非常有限。對于社區人群來講,本次調查中所用的本課題組自行設計的“傳染病防治宣傳扇子”內容生動并通俗易懂,而影音資料則對社區傳染病的防治知識講解深入淺出,播放影音資料的專業人員也能面對面和群眾討論和解答日常生活中防治傳染病的疑難問題,使參加者普遍覺得受益匪淺。通過調查可知,社區人群主觀上更希望通過多種專業資料(如宣傳手冊、影音資料等),以及宣傳欄和專家定期講座等形式來獲取傳染病防治知識,這也為社區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Mayawd P,Mabey D.Approaches to the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ld problems and modern challenges[J].Sex Transm Infect,2004,80(3):174-182.

[2]Jaramillo E. The impact of media-based health education o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Cali,Colombia[J].Health Policy plan,2001,16(1):68-73.

[3]劉建民.抗擊SARS:危機之中顯示健康教育的作用――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專家田本淳研究員[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8):565-566.

篇(8)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氣溫較低,是豬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若防治不及時、有效,可能造成豬場極大的損失,豬的健康無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豬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發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弄清其發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進行防治,才能保證豬場內豬的安全[4-6]。筆者抽樣選取某豬場1 000頭豬進行發病原因分析,并與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頭豬發病情況進行了對比。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村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取某大型豬場2014年冬季飼養的1 000頭豬作為研究對象,并于2015年冬季繼續選取該豬場的1 000頭豬進行對比研究,所有豬在體重、飼養時間、飼養方式等方面無差異。

1.2 方法

對2014年冬季的1 000頭豬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發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群防治,對2015年冬季的1 000頭豬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同樣進行記錄,與2014年的發病情況進行對比。

1.3 發病主要癥狀表現

豬出現呼吸困難、腹式呼吸、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無食欲、結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產緩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潰瘍等[7,8]。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數據,數據采用t檢驗,P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見,2014年冬季的1 000頭豬中發病18例,發病率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結與討論

豬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種因素引發的呼吸道疾病總稱,該病是由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環境應激及豬體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發,其涉及多種呼吸道疾病病原體,包括原發性感染疾病與繼發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該病發病原因十分復雜及病原體多樣化,一旦豬場豬發病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而需積極防治豬呼吸道傳染病[11,12]。

本研究發現,冬季豬較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原因分為兩類,一為非傳染性致病因素,二為傳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傳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管理因素、飼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傳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藍耳病、豬流感、豬Ⅱ型圓環病毒病、豬喘氣病等。研究數據顯示,2014年冬季的1 000頭豬中發病18例,3例環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飼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豬流感、2例豬藍耳病、2例豬Ⅱ型圓環病毒病、3例豬喘氣病,1例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2015年冬季僅1例豬流感。發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環境因素。豬場晝夜溫差較大,豬舍內濕度大加上空氣不流通、空氣質量較差,圈舍設計不合理,環境較差。②管理因素。豬場管理不當,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況豬群及不同來源豬群混養,且未嚴格實施飼養制度;斷奶豬嚴重應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應激反應強烈,豬群密度較大等。③飼養因素。豬在飼養過程中缺乏營養,缺少維生素A、E等,豬抵抗力較差;豬喂養過程中飼料霉變未發現或者飼料被污染,使得豬抵抗力與免疫力下降,導致豬發病。④生物安全因素。豬飼養過程中消毒不夠徹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豬未及早隔離,未按照計劃定期驅蟲等。⑤豬藍耳病。豬藍耳病病毒使得豬細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強,可能繼發鏈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豬流感。由豬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發病,冬季常見。⑦豬Ⅱ型圓環病毒病。其為引起多種疾病的新病毒,多發病于6~14周齡小豬,可感染肺泡巨噬細胞造成豬免疫抑制,引發間質性肺炎。⑧豬喘氣病。其為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導致豬干咳、低熱、生長緩慢,該病發病率較高。⑨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引起豬出血性壞死性胸膜肺炎,可通過飛沫進入呼吸道發病。

豬冬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病因針對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豬場環境。冬季溫度較低,需保證豬場內溫度,有必備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爐、暖氣等,還需要有局部保暖設備,例如保溫燈、加熱板等;保持豬舍內空氣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證空氣質量;搞好豬場衛生,舍內保持干燥,降低空氣中病原體與粉塵密度。②加強管理。加強豬場內豬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狀況豬群及不同來源豬群分開飼養,降低豬密度,以保證豬安全。③加強飼養安全。需保證豬飼料營養充足,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E等,飼料需安全、無發霉及污染。④做好豬免疫接種工作。冬季之前,做好豬免疫接種工作,例如鏈球菌病、口蹄疫、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預防接種,并做好驅蟲工作。⑤藥物預防。采取藥物預防豬疾病及感染,哺乳仔豬3、7、21日齡分別注射一次長效米先,預防呼吸道疾病。母豬分娩前后一周,飼料中加入黃芪多糖。仔豬斷奶后一周,加入強力霉素。生長豬2~3周或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其強力霉素、支原凈、泰樂菌素等。種豬群與后備群每月預防投藥一次,每次2 d。⑥藥物治療。每日密切留意豬的變化,一旦發現豬出現疾病,及時采取有效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保證豬安全。2014年豬的發病率為1.80%,而通過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發病率僅為0.10%,表明針對豬呼吸道傳染病病因進行有效防治可顯著降低豬的發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冬季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病因包括環境因素、管理因素、飼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豬藍耳病、豬流感、豬Ⅱ型圓環病毒病、豬喘氣病、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等,針對豬發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可顯著降低發病率,保證豬場內豬的安全,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之前.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診斷與治療[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劉 偉,王春燕,等.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的臨床治療及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豬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及其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艷龍,丁秀丹.豬幾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及其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3,13(12):136.

[5] 楊 旭.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及其流行情況分析[J].現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黃風平.一例豬流感與豬肺疫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J].農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豬場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綜合防治[J].獸醫導刊,2015(16):105.

[9] 博永剛,蔣守釗,縱豐學,等.冬季豬場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J].業,2013,8(1):49-50.

篇(9)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46-01

傳染病是指已感染者也就是傳染源攜帶的病原體通過某些傳播途徑進入其他易感染人群使其形成感染,而新的感染者又成為新的傳染源造成后續的感染,傳染病就是在這樣不斷的被感染、而后感染他人的過程中傳播的。傳染病的流行具有突發性和隱蔽性的特點,且傳染范圍廣,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因此,對傳染病的護理和管理工作不容忽視,目前,傳染病的護理和管理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對其相應的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是極為必要的。

1 傳染病護理與管理中常見的問題

1.1 對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和危機意識較為缺乏。對傳染病這種公共衛生事件,最好的控制方式是在事發前就給予預防和控制,這樣不僅僅能夠降低對人員的傷害,同時也能大量的降低經濟上的損失。然而,很多時候這些工作往往都被忽略了,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人們對于傳染病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危機意識嚴重缺乏,相關管理部門又沒有適時的進行教育宣傳和風險預告。大量的調查表明,我國的社會人員對于傳染病的危機意識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的知曉率水平較低,相關部門對傳染病的相關宣傳教育亦是沒有足夠的重視。

1.2 對新發傳染病的掌握不及時。傳染病病毒的進化、突變是造成傳染病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傳染病病毒的進化、突變使得其傳播規律難以把握,傳播勢頭難以控制,導致其傳播速度更為迅捷,傳播范圍更為廣泛。不斷變異和進化的傳染病病毒對醫護人員的傳染病防治知識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醫護人員必須對新發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及時的進行更新,以便適時的應對新發傳染病的流行,然而,目前醫護人員對新發傳染病知識的更新和應對的能力均不容樂觀。大量資料表明,許多醫護人員對于一些較為不常見的突發傳染病的基本防范措施都不清楚,相關知識的陳舊現象可見一斑。

1.3 對醫護道德的掌握不足。醫護道德是醫護人員在醫療護理過程中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是醫護人員在醫療護理工作中處理醫患關系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由于傳染病患者較一般患者情況特殊,其自身所受的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更甚于一般患者,同時,傳染病患者所攜帶的病毒很容易迅速傳播,給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威脅,其防治措施不同于普通患者。醫護人員要如何協調好強制隔離和尊重患者個人權利之間的沖突、如何正確處理個人隱私與公眾利益之間的沖突,對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目前,醫護人員在傳染病護理中對醫護道德的把握普遍不足,違反隔離操作、侵犯患者權利、泄漏患者個人隱私等不合于醫護道德的現象時有發生。

1.4 醫護人員缺乏必要的自身防護能力。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和傳染病病人直接接觸,如果不做好防護工作,很容易被感染。部分醫護人員工作過程中缺乏警惕性、無菌操作觀念淡薄、疏于自身防護。醫護人員自身防護意識不足對傳染病的醫護工作危害巨大,不僅僅會對自身的健康帶來威脅,還會影響到同時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造成惡性循環。

2 對策

2.1 做好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是傳染病管理和控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通過衛生宣傳教育工作來提高人民群眾對傳染病的認識和自我防護的能力是防治傳染病最為經濟而又方便快捷的方法。其具體實施可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傳染病的媒體教育、舉辦相關專題講座,或是發放傳染病宣傳手冊等途徑,使得人民群眾能夠了解常見的傳染病預防措施,知曉傳染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等基本知識,具備相應的危機意識,正確、科學的做好防范工作。

2.2 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眾所周知,傳染病病毒是一直都會進化和變異的,同時,病毒的防治方法也是一直都在改進的,醫護人員應該與時俱進,定期的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的培訓,防止知識老化、陳舊的現象出現。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可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采取進修學習、病例討論、遠程教育、現場教學或是辦培訓班等方式,定期組織醫院護士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的統一學習,同時,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強化醫護人員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拔一些平時表現優秀、考核成績優異的醫護人員參加一些更高級別醫院組織的新發傳染病的教育培訓,學習好后對本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

2.3 加強醫護道德的學習和運用。盡管《護理倫理學》是幾乎所以醫學院校必開的一門課程,但部分在職醫護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倫理學方面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培訓,對于這一部分醫護人員,醫院應該統一開展相關的培訓,使得他們能夠系統的掌握倫理學的相關知識,明白自身在醫護工作中應該承擔的職責和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此外,醫院和相關管理部門還應該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相關行為決策的探討,使得醫護人員能夠妥善處理好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倫理道德沖突。

2.4 加強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能力。對于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采取理論培訓、實地考察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提升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能力。此外,相關管理部門還應該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包括各區域相應的著裝、消毒、無菌操作要求等。醫護人員所處環境特殊,所處地位特殊,承擔工作特殊,必須切實加強其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 張震巍,陳飛虎.淺議增強傳染病防治意識與知識的必要性[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9):569-570

[2] 孫曉東,王海銀.新發傳染病流行現狀及防治策略[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9,21(9):461-465

[3] 劉愛楨,于愛娥,劉怡.危機管理在傳染病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5,5(11):844-845

篇(10)

1、成立常見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

組 長:孫廣富

副組長:劉祥濤 王興林 劉 莉

成 員:劉益民 郝新海 朱桂真 蔣興超 劉云艷

陳 飛 胡三永 李 紅

2、職 責:

(1)負責領導、協調、組織全校常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預防經費和物資保障。

(2)負責常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組織開展、檢查督促、資料收集與歸檔等工作。

二、遵循預防為主,狠抓措施落實

1、做好常見傳染病防治宣傳工作,增強師生衛生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出好宣傳專刊。

(2)利用健康教育課 ,開展好以預防常見傳染病為重點的健康知識教育。

2、印發《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供全校教職工傳閱學習,增強教職工法律意識和責任感。

3、開展“三管四滅”(管污水、管糞便、管垃圾處理、滅蠅、滅蚊、滅鼠、滅蟑螂)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4、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嚴防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發生。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規定》等有關法規要求,切實加強學校食堂和小賣部管理,嚴格購物登記、試嘗留樣、餐具消毒、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做好檢查落實。

5、有計劃地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6、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傳染病人接觸,生病及時就醫;教育學生堅持鍛煉,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7、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共同做好學校周邊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飲食攤點的整治,消除引發學校傳染病的隱患。

8、加強門衛管理,切斷外來傳染病源。

9、做好預防常見病的必要藥品等物資儲備。

三、堅持晨檢制度,暢通報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堅持對學生每日晨檢,把預防常見傳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對因病請假在家的學生要通過電話等方式詢問病情;在校生病的學生要及時送醫務室診治,對需送縣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陪同前往(對暫時無法通知家長的學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發現傳染病患者及時報告學校傳染病預防辦公室。

2、醫務室要堅持對飲食從業人員每日晨檢,發現傳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崗,并及時報告學校傳染病預防辦公室。

3、教職工生病被診斷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主動報告學校傳染病預防辦公室。

4、醫務室要堅持就診登記制度,健全常見傳染病監控信息表冊,做到發現疫情能快速、準確的向學校領導組報告。

5、學校傳染病預防辦公室接到疫情報告后,立即報告學校領導小組。

四、應急處理預案

一旦學校發現傳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學生或教職工一旦出現非典、風疹、流腦、麻疹、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課、上班;

2、學生或教職工在校內出現傳染病,及時組建處理病情的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成員的統一安排下,要求傳染病者立即戴防護口罩、手套,到學校隔離室休息,并由學校安全管理人員或衛生保健老師立即通知傳染病醫院,需轉醫院治療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學生出現傳染病癥狀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職工出現傳染病,也要求戴防護口罩、手套,由醫生初步檢查后,是傳染病立即轉市傳染病醫院并通知其家屬,家屬不能到校的由工會組長護送去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內發現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學校應急小組領導立即親臨現場指揮,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學校隔離室進行隔離觀察,并由學校安全管理人員或衛生保健老師馬上打“120”電話,送定點傳染病醫院診治。

4、學校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5、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6、學校師生員工中發現傳染病人,立即上報。

7、如傳染病烈性感染,請示鎮小學中心校、縣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門,決定是否實行全校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具體做到:①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所在辦公室,暫停學校一切活動。停止校內人員相互往來和與外界往來,等待衛生部門和市教育局的處理意見。如校領導已隔離,由中層干部等組成臨時班子,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領導班子開始工作。 ②疫點消毒。對學校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此項消毒可請防疫站操作,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 ③疫情調查。學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上一篇: 初中生綜合實踐 下一篇: 小城鎮發展現狀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