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02:45: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建筑結構工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這次畢業設計工作,給予我們不少啟發,下面就今后畢業設計工作談一些想法。
一、選擇結合實際任務的不同類型畢業設計課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建筑結構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學生畢業后既能從事建筑結構的設計和研究,又能從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但他們在學校里要著重進行的是作為結構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在整個教學中加強基本理論,重視基本技能訓綜,切實安排好實踐環節,以及認真做好最后一個學期的畢業設計工作。
在各種教學安排中,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是學校教學的兩個方面,而能力和創新精神卻是提髙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丨川練應當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使學生由低到高地受到連續的訓練和薰陶。但是畢業設計卻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和綜合訓練獨立工作能力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環節。它對保證學生質量起著其它教學環節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而必需予以髙度的重視和精心安排。
從歷史沿革看,我系本專業畢業設計曾有幾種做法:解放初期沒有畢業設計,學生祗是在臨畢業前閱讀幾篇文獻,寫份讀書報告;學蘇后開始設置畢業設計,做的是假擬題目,分建筑.結構、施工三個階段進行“總裝配”;58年后實行“真刀真槍”的畢業沒計,學生在一個小組里結合實際設計任務經歷結構設計的全過程;61年后“真刀真槍'’和“真題假做”的結構設計題目件舉,同時引入少呈科研題目,使學生學會科研方法。
我們認為把畢業設計作為“總裝配”也好,作為“經歷結構設計全過程”也好,作為“學會科研方法”也好,它們都有正確的一面,但也有困難的一面,而且不能概括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例如進行“建筑、結構、施工”的三階段總裝配,好處是學生能將已學知識聯系起來解決工程問題。但畢業設計時間短,學生要忙于完成三階段任務,精力分散,不易做到深入鉆研,不能更好地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又如“經歷結構設計全過程”的做法,好處是真刀真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是一次實戰淚習。但生產和教學矛盾突出,例如設計資料常變動,各設計工種間技術矛盾很多,施工單位會提出種種實際問題要求推翻已做好的設計,因此學生會做大量重復性工作,有的不屬于基本教學要求。
我們認為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槪括起來應做到“兩彳、進一步”一就是進一步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訓練能力;抓住“三個性”——就是要求學生做畢業設計時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里所謂“進一步”,就是把畢業設計和其它教學環節聯系起來考慮,有些訓練可以在其它教學環節中基本完成,而在畢業設計中強調的則是進一步的提高。所謂“三個性”,就是在綜合進行“總裝配”的基礎上,強調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供選擇的畢業設計課題是廣泛的。它可以是設計題目,可以是研究設計任務,也可以是本專業在結構、力學、材料、施工方面的科研專題。這里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畢業設計題目要結合實際任務,它應該或者是一項實際生產任務或者是一個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學生不僅在畢業設計中能經歷一次設計的或小型科研的全過程,而且有為推動四化建設盡自己力量的責任感。有了這一點,學生就會有極大的主動性和極積性去研究解決各種工程實際問題,做一些有創新意義的工作。也就能使學生在畢業設計中更有目的地鉆研和運用理論,鍛煉基本技能,自覺提高獨立工作能力,自始至終地用高標準要求自己,最后達到培養目標要求。
二、抓好畢業設計前各個教學環節(尤其是實踐環節),是提高畢此設計水平的重要條件
建筑結構工程專業是設計類型的專業,培養目標測重于結構設計和設計問題的研究。上述畢業設計安排能不能完成培養目標賦予的任務?會不會削弱結構設計方面的訓練?這是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我們認為,一個結構工程師,除了有寬厚的理論基礎外,必須有嚴S的學風,有熟練的運算、繪圖和應用規范手冊的技能,有一定的處理構造和施工問題的能力。這三方面是進行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但要成為有作為的工程師,這些要求是不夠的。他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做出好的設計方案,會處理新的工程問題L.這祥才能使生產不斷發展。所有這些學風、技能和能力訓練,顯然不能只在一個畢業設計環節中加以完成,而是大學五年培養的結果。大學平時教學環節和畢業計,@;一t有整體。所以,適當地對平時教學和畢業設計進行分工,將一些更基本的丨川練放莊F時教學中,尤其在乍時實踐環節中加以完成,而畢業設計丨則重對培養綜合性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是可取的。
例如,學生測量實習時,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在2~3周內完成一個廣區(或地區)的實際測圖任務,學生測繪的地形地物圖作為該廠的竣工圖或在該地區進行基建的依據。
學生肩負了生產任務,就能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讀數,處理每一個數據,繪制每一根線條。這樣就能在不長時間內鍛煉嚴謹的學風,為今后培養更好的學風打下基礎。
又如我們有意地在一些課程設計和大作業中安排工程技能的訓練。譬如在“單層廠房結構設計”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對一個典型廠房進行構件選型、主體結構和構件計算、處理各種構造問題、畫出結構布置圖、節點大樣圖、構件模板配筋圖、材料表等。
他們的計算和圖紙大體應達到生產用結構計算書和結構施工圖的水平。這樣就使學生在課程設計階段基本完成過去畢業設計中對結構施工圖訓練的要求,在畢業設計中就有更多時間去考慮新方案和新專題。在“髙層建筑結構”作業中,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一個較復雜的結構構件計算,了解一般結構工程的計算方法、步驟以及怎樣進行數值校核的方法。那么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就能擺脫一些數值運算釧練要求,用計算機進行工程計算:騰出精力去研究更為復雜的問題。
施工實習時,我們選擇寶鋼工地作為實習現場。那里有宏偉的建設場面,有先進的施工機械,有眾多的技術課題,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指導。我們要求學生在完成實習任務的同時,為工地解決一、兩個實際工程問題,寫出專題報告,由工地技術人員負責審閱鑒定。例如有的學生為了統一異型鋼模板類型,改進了某項設計,可節約數十噸鋼材;有些學生對上海地區降水工程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調査分析,或者對寶鋼工程中的基坑邊坡穩定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他們都寫出有價值的專題報告,受到好評。在77和78級兩屆實習中,學生幾乎一致認為:“施工實習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學習了施工知識,受到了一次從未有過的獨立工作鍛煉,在能力培養上有一個飛躍”。
我們體會學生經過測量實習、課程設計、施工實習等實踐環節訓練后,在學風、技能和能力上,每次都能邁上一個臺階。如果思想抓緊,措施得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他們的進步將是不小的。這些訓練都能為畢業設計打下基礎,有些工程技術訓練大體得到解決,有些能力培養有了良好開端。在這個前提下,無疑地應該而且可以對畢業設計提出更髙的要求。
三、不同類型畢北設計題目的做法和要求
根據上面的畢業設計要求和我們的具體條件,我們認為畢業設計凈時間以16~17周為宜,畢業設計選題以三類為宜,即“設計類”、“設計研究類”和“其它形式研究類”。由于本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畢業后崗位都側重于結構設計和研究工作,所以前兩類題目應該多一些;又由于教學計劃中對結構課程設計已有一定訓練,所以單純設計的題目也不宜太多,以免過多重復。至于三類題目的比例,要看每屆畢業設計前的具體情況而定。
1.設計類題目,指的是學生所參加的實際設計任務,或以實際任務為背景的題目。這類畢業設計大體可分收集資料、方案、計算、繪施工圖、總結等個五階段進行。
在第一、二階段中,要考慮建筑、結構、施工三方面問題;在繪圖階段學生應參加各設計工種的技術討論和匯總工作;在總結階段有人可寫專題,有人可做本工程設計的業務總結。參加這類題目的學生一般可由三種人組成:基本技能尚嫌不足的學生,對結構設計有特長的學生以及少數成績優秀、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
2. 設計研究類題目,指的是學生所參加的某項實際工程設計任務中的研究專題。
也可以是學生在參加某項工程的部分設計后,著重解決一、兩個專題。做這種專題時,在設計方面要求學生達到技術設計階段的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計算和繪圖工作;在研究方面要求學生有較深入的理論分析,有自己獨立的和創新的見解,有一些專題論文。參加這類題目的學生人數應該比另兩類題目多。這些學生對一般性的設計技能已有一定的訓練,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因而在畢業設計中有可能對他們進行進一步提高的訓練。
我們認為這類題目可以多一些,原因有四:
①學生在結構設計上至少能做到技術設計階段,在研究上有自己的專題,能夠滿足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②不受生產任務在時間上和工作量上的限制,生產和教學的矛盾不大,又能為生產和技術改造直接服務;
③題目與教師的科研能結合。目前教師的科研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基本理論,一類是工程技術專題。后一類更容易結合。教師指導這類題,花時間不多,收效卻不小。
學生又能為教師的科研提供必要的數據,所以教師愿意帶;
④與當前土建技術發展方向結合(例如髙層結構的某些專題,結構優化問題,抗震分析等),比較有生命力。
3. 研究類題目,指的是學生所參加的結構設計以外的專題研究,
2混凝土工程
高層建筑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具有配筋多、體積大、結構復雜等特點,同時對施工技術具有較高的要求。在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不僅需要控制施工材料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控制施工溫度,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進行混凝土的配置、運輸、澆筑、振搗、養護等,避免混凝土結構強度受到影響。作為一種水硬性材料,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必須進行適當的養護,可以說養護施工是混凝土質量的有效保障措施。進行混凝土養護,主要是為了在混凝土硬化期間,防止其表面的水分過渡流失,影響混凝土結構穩定性、強度,避免其表面出現裂縫。現階段,混凝土工程養護施工中一般利用新型的養護工藝,即加入養護劑。利用養護劑能夠有效的隔離空氣與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觸,避免水分流失,確保混凝土內部水化反應的進行。當然,在進行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應該對養護的時間進行嚴格控制,對于大體積凝膠材料混凝土來說,其養護時間一般不能少于14天,同時也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如天氣、溫度等進行具體考慮。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其表面水分流失快,需要在其表面用一層塑料薄膜進行養護,及時調整混凝土內外溫度差,確保混凝土的強度。目前,在我國高層/超高層混凝土結構中,C40-C60及混凝土應用已較為普遍,采用高強混凝土可以減少構件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間,降低自重,節省材料費用。另外,高強混凝土流動性不佳,使泵送難度加大,促進了混凝土技術的進步,國內的泵送混凝土主要采用摻粉煤灰和化學外加劑。
3垂直運輸
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垂直運輸作業很多,并且運輸量一般較大,給指揮工作增加了難度,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尤為重要。所以,在垂直運輸過程中,需要選擇合理的運輸機械,如施工電梯、塔式起重機、輸送泵等等,這樣才能確保垂直運輸的安全,提高工程運輸的經濟效益。
對于建筑工程的結構檢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新建工程的檢測,另一類是對于已經建成的工程,針對于兩類工程所要檢測的內容各不相同。對于新建工程而言,主要是對施工過程進行的質量控制,比如對于施工材料的檢測,在施工材料進場時,要對其質量進行檢驗,根據質量控制體系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檢測手段。對于工程中的分部工程要進行質量檢驗,只有各項指標都符合規定的要求,才能夠進行下一道工序。對于工程結構中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位置,要加強檢測的力度,確保整體質量符合標準。對于已經建成的工程,檢測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要進行常規檢測,對于建筑結構中的主要受力部件,裂縫以及受到腐蝕的部件,要檢測其現有的結構參數。其次要進行專項檢測,主要是對于建筑結構中出現的傾斜、火災以及與設計功能出現偏差的部位進行檢驗。再次對建筑主體結構的可靠性進行檢測,對其在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做出評估,以確定建筑現有的使用狀況。
1.2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的方法
對于建筑工程結構的檢測方法有很多種,根據需要檢測的部位以及規范標準不同,所使用的檢測方法也不相同,可以按照規范標準的要求執行,也可以由檢測單位自行研發,下面對幾種主要的檢測方法進行闡述。在對樁基進行的檢測中,主要是檢測其結構以及承載力,以此來確定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一般情況下,主要有靜載試驗、低應變檢測和高應變動測法。其中的靜載試驗應用的比較廣泛,在所有的檢測方法中也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其檢測的結果可以為工程設計提供有利的依據。但是靜載試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檢測的工作量較大,耗費時間長,投入成本高,所以一般都在小范圍內使用。低應變檢測主要是樁身的完整性進行檢測,其耗費成本低,容易操作,時間短,其檢測的結果可以為靜載試驗提供一定的依據。鉆孔取芯法一般是對樁身的混凝土強度、樁身長度、完整性、樁底的沉渣厚度等進行檢測,這種方法有利有弊,優勢是操作過程比較直觀,但是劣勢是對于檢測對象的局部缺陷很難發現,具有較高的施工難度,并且在檢測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樁身造成一定的損傷,耗費成本高,所以一般都在小范圍內使用,對于超聲無法檢測的樁身或者靜載試驗時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高應變動測法是對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進行判定的檢測方法。鋼筋混凝土工程質量檢測方法主要有回彈法、超聲波法、超聲波回彈綜合法、鉆芯法、拔出法等。其中,最為常用的是回彈法、拔出法、超聲波法這三種。鋼筋混凝土強度檢測主要有:混凝土強度的檢測;鋼筋定位和保護層厚度檢測;砌筑砂漿強度的檢測;砌筑砂漿強度的檢測常用方法破損檢測主要有筒壓法、推出法、砂漿片剪法、點荷載法;樓面板厚檢測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取芯法和鉆孔法,均為先對樓板鋼筋及板內預埋管線進行定位,然后通過取的芯樣或在鉆孔內直接測量樓板厚度。鋼結構工程檢測大體包括焊縫檢測、螺栓連接檢測、構件尺寸檢測、構件缺陷和損傷檢測、結構構件變形檢測、構造檢測、涂裝檢測、地基基礎檢測等幾個部分。結構構件變形檢測主要是利用激光測距儀、水準儀、全站儀、經緯儀等測量儀器對鋼結構的撓度、傾斜度進行檢測。構造檢測是指根據觀察測量判斷構件是否符合《鋼結構設計規范》中的規范要求。
2建筑工程結構質量檢測方法應用
鋼筋混凝土作為現代建筑結構主要材料,其建筑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民生產生活。其質量檢測作為工程質量檢測一個重要環節,可分為三類。一是外觀檢查。二是預留試塊檢測。三是在結構實體上進行檢測。在對混凝土進行檢測時,其表層檢測一般不會代表整體質量,因為混凝土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其表層和內部結構的抗壓強度會出現差異,所以利用回彈法以及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會因為受到技術的限制而出現檢測誤差,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鉆芯修正法進行檢測。在鉆芯法中,最關鍵的是鉆芯位置的選取,位置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檢測的結果。一般情況下,都是選擇在結構受力較小并且最能夠代表強度的部位,在位置選擇時,應該對結構的內部設計進行詳細的了解,避免從鋼筋比較密集區域進入。所以對于獨立基礎或者是條形基礎而言,因為其鋼筋在底層,所以鉆芯位置可以選擇在上部。對于片筏基礎或者是箱型基礎,因為其鋼筋都集中在表面,所以鉆芯位置一般會選擇在側面。這樣可以避免與鋼筋和預埋件的接觸,為鉆芯檢測提供了便利條件。采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時,一般都使用現行有關規范提供的測強曲線,當無法單憑回彈法檢測結果確定混凝土的強度時,就必須采用鉆芯法加以修正。超聲回彈綜合法在應用上也是較為多的一種方法,它的優點是對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因素都能夠及時的反映出來,同時還能抵消部分影響強度與物理量相關關系的因素,提高了混凝土強度檢測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后裝拔出法時,要求測試面平整、清潔、干燥,對飾面層、浮漿等應予以清除。
1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特點
與單層或多層建筑的結構設計相比,高層建筑在結構設計中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尤其是如果實現建筑整體美觀性和安全性的協調,逐漸成為廣大設計師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在國內各地區頻繁出現高層建筑建設質量問題,結構設計的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設計師難以把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特點,由于設計方案的不合理性,最終導致建筑的整體質量難以保證。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水平荷載具有決定性因素
由于高層建筑的層數一般在15層以上,其自身重量和使用荷載必然會導致結構中豎向構件產生一定的軸力,所以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必須注意水平荷載的問題,保證建筑的整體高度與彎矩值形成正比。對于水平荷載與建筑結構之間產生的傾覆力距,則應與建筑整體高度的二次方形成正比。
1.2結構延性至關重要
與多層建筑相比,高層建筑結構的柔性相對較大,特別是在地震或地基不規則沉降過程中出現結構變形的幾率較大,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高層建筑結構在塑性變形后的變形能力,防止其出現倒塌的問題,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強高層建筑結構的延性。
1.3側移是主要控制性指標
在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中,側移是設計師必須考慮的關鍵性問題之一。隨著現代高層建筑層數的不斷增加,結構在水平荷載的強大作用下,其出現側向變形的幾率也無形中增加,所以一定要將高層建筑結構的側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目前,國內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且積極吸取了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但是對于相關問題的把握和控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是阻礙我國建筑行業整體設計水平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結合國內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現狀,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框架柱截面大小的選擇
對于框架柱而言,軸壓比越小在往復水平上荷載下的滯回曲線也會越豐滿,即耗能能力越大,延性就愈好。而對于柱凈高與截面高度的比值小于4的短柱,在往復水平荷載作用下其滯回曲線呈較瘦的反s形,耗能能力降低、延性較差,呈剪切破壞。
高層建筑的底部柱,由于對軸壓比值有要求, 因此往往會將柱截面取得很大,但是由于受到層高的限制就使得框架柱成為了短柱。在實際的結構設計時,要確定截柱面的大小要注意以下幾點:框架柱的截面首先必須滿足規范軸壓比的需要,從而為結構的豎向承載力和底板的抗沖切承載力提供保障。而對于形成的短柱,則可以通過增加體積配箍率或是沿著柱身增加箍筋達到提高延性的效果:采用鋼管混凝土柱、勁鋼混凝土柱或是高強混凝土柱;柱的軸壓比必須滿足規范限制,軸壓比過大則結構的延性無法得到保證,過小又會造成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
2.2短肢剪力墻的設置問題
在我國建設部組織編制的《高層建筑設計規范》中,對于短肢剪力墻作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墻肢截面的高厚比為5.8的墻被統稱為短肢剪力墻。根據相關建筑技術部門的研究和實驗,對于短肢剪力墻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師應盡量減少或取消短肢剪力墻的設置,以免為建筑的后期設計和竣工質量檢驗造成麻煩。
2.3結構的超高問題
在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中,超高問題是較為突出的,根據我國《建筑抗震規范》中的相關規定,必須對建筑的整體高度進行嚴格控制。我國高層建筑的限制高度一般分為:A級和B級兩個標準,對于高層建筑的處理措施與設計方法的要求也有所改變。在高層建筑的實際設計工作中,設計師應根據建筑類型合理確定其高度,并且在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后,方可組織施工。
3 加強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措施
在我國高層建筑數量增多、規模擴大,以及工藝和技術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在今后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一定要不斷采取新的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與經濟性,這也是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先決條件。針對國內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現狀,應采取一下加強措施:
3.1進行合理的概念設計
在國外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較為流行,而國內則較少采取此方法。所謂的概念設計是指在通過科學的構想來完善設計工作,促進設計方案更趨合理化、人性化。在我國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用概念設計方法時,必須考慮到結構的平面布置與剛度宜,以保證高層建筑的平面布置簡單、規則,減少凸出或凹進等復雜結構。另外,在概念設計中盡量減少扭轉對于結構的危害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進一步增加結構自身抵抗扭轉的性能;盡量減少或控制因地震作用而引起的建筑結構扭轉問題。
3.2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
總結國內的高層建筑工程實踐經驗不難發現: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如果結構體系的選擇不合理,而僅是依靠所謂的先進理論和計算方法進行設計,難以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經濟性與可靠性,而且會留下較多的安全和質量隱患。由此可見,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是至關重要的,而且設計師應該重點分析的問題之一。目前, 國內的高層建筑中主要采用:抗震墻結構、框架結構、簡體結構、板柱一抗震墻結構、框架.抗震墻結構,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等,每一種結構體系都具有其自身的優點的缺點,適用的環境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設計師一定要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要求進行合理的結構體系選型。
3.3科學進行計算
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科學進行各類數據的計算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根據高層建筑結構的實際情況,設計師要選取相應的計算模型。在進行概念設計時,要注意簡化計算流程,以保證設計工作的時效性。目前,在國內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計算中,各種專業的計算機軟件和工具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設計師僅需將各種實地測量數據輸入到系統中,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所需的各種專業數據,大大提高了設計師的工作效率和設計方案的準確性。
近年來, 我國高層建筑的建設有了迅猛的發展,而且成為促進國內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建設項目。但是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整體質量而言,存在的弊端和問題相對較多,必須引起國家建筑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在未來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廣大設計師一定積極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在提高相關數據計算精確度的基礎上,全面提高設計方案的質量,為工程項目的建設提供專業的工藝和技術依據。
參考文獻: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深入推進,建筑需求量越來越多。在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結構是普遍使用的一種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具有承載力強、耐久性好、剛度大、耐火性高、安全性高等特點,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成本較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實際中,為了確保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實現建筑工程的各項功能,必須對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嚴格的管控,合理分析,并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為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1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不足
1.1地基與基礎設計中的問題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天然地基獨立基礎有時因為持力層土層分布不均勻,使基礎坐落在軟硬不均的土層上,相鄰基礎沉降差過大,導致基礎變形過大;由于地下室在提高建筑穩定性、地基承載力、減少地震破壞以及解決建筑埋深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建筑工程中,經常會設置地下室。當建筑選址在山地上時,由于原始地貌水位較低,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建筑工程竣工后由于回填土體毛細現象,導致地下室底板及外墻承載力不足,出現墻體裂縫和底板涌水現象,給工程項目帶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和損失。
1.2混凝土上部結構設計中的問題
在混凝土結構上部設計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框架結構中抗震設防防線較少;因梁跨度大,梁截面高度就大,而框架柱截面較小,導致強梁弱柱情況出現;框架—剪力墻和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布置不均勻,出現單肢剪力墻剛度過大,應力集中,連梁剛度過強等;高層結構中忽視零應力區等現象。這樣類似問題出現,會給建筑結構的安全帶來隱患。
2混凝土結構設計不足的應對策略
2.1混凝土結構地基與基礎設計
在實際工程中,采用天然地基基礎形式時,要么基礎情況非常好,地基承載力非常高;要么上部荷載較小,樓層數較低,對地基承載力要求也較低,采用天然地基可以使工期短、造價低。但無論如何都要滿足地基的強度和變形要求。根據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低于130kPa、相鄰建筑物距離過近可能導致發生傾斜、建筑物附近堆載過大等都應進行變形驗算。當基礎處于軟硬不均的持力層土層上時,要采用褥墊層以調整不均勻沉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厚度約為500~600mm的換填,并進行分層碾壓夯實。采用錐形獨立基礎時,斜面坡度小于1:3,混凝土能夠振搗密實,保證基礎強度和高度的要求。在對基礎間拉梁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梁上土的重量和柱底荷載拉力的作用,適當的增加配筋,從而保證基礎的整體剛度。對于地下室工程,宜建造在密實、均勻、穩定的地基上。當處于不利地段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充分考慮各個構件所承受的荷載,尤其是水浮力,回填土后水的壓力會升高。底板的浮力會加大,墻體的水平壓力也會增高。針對這樣的問題,在建筑使用功能允許的情況下,應將底板和地下室外墻盡量分隔成小跨,以減小壓力對底板和外墻的影響,減少開裂情況的發生。同時,可以提高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厚度也不小于100mm。
2.2混凝土結構上部設計
上部設計中,宜設置多道防線。(1)對整體建筑的抗震要求進行全面考慮,也就是重視概念設計。抗震設計宜采用平面布置基本均勻,豎向剛度無明顯變形、承載力無明顯突變的結構體系,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結構。因此應選擇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和構件截面尺寸以及合適的配筋方式,確保豎向構件有足夠的延性,增大構件的塑性變形能力。框剪結構和剪力墻結構設計時,剪力墻應沿著縱橫兩個方向,布置在建筑周邊、電梯間、樓梯間及荷載較大的位置,墻體間距滿足規范,同時單片剪力墻的水平剪力不能高于結構底部總水平剪力的30%。在設計第二道防線時,要對剪力墻連梁的跨高比進行嚴格控制。實踐表明,剪力墻連梁跨高比為5時,各項性能是最好的。(2)在進行剪力墻梁、柱設計時,應該堅持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強錨固的原則。此外,對于中震程度建筑混凝土結構,需要考慮第一級別剪力墻,墻肢數量最少要保持4肢。當第一級別的剪力墻進入塑性階段后,需要在級別較小的剪力墻進行多道設防,避免建筑在震動下過度變形,從而對級別小的剪力墻造成危害。在上部結構設計中,設計者應有選擇的將縱橫兩片剪力墻連接在一起,在遇到中震或者大震時,剪力墻開裂會達到耗能的作用,這樣就保持了建筑延性破壞,確保了建筑整體性能不損壞,真正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結束語
在新時期下,不管是業主,還是建設單位都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墻體開裂都會對人的心理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結構設計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認真、仔細的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設計,并反復審查,發現問題后及時解決,不斷優化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案,從而促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提升,為整個建筑工程各項功能的實現提供保障。
作者:毛亞鳳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張立軍.論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J].工程技術研究,2017,(2):73+7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list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with universal, hope through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se common problem analysis, can to their peers of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structure design, research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結構設計在建筑工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僅關系著建筑物的使用性能,還關系著工程施工的具體方案,影響了工程的經濟效益。
本文重點研究了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缺陷,以保障設計質量能夠達到理想要求。
二鋼筋混凝土的承重選型及布置
⑴房屋高度、高寬比超過現行規范、規程的限值。現行的《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給出了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和高寬比限值。實際工程中經常存在這樣的問題:某高層建筑房屋高度超過最大適用高度或高寬比超出規定限值,甚至有個別高層建筑房屋高度和高寬比均超出規定限值,且既無可靠的設計依據,在抗震設防區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強措施,給結構抗震帶來安全隱患。另外還有一點也容易被設計人員所忽視,就是房屋適用高度除與結構體系類型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外,尚與場地類別和結構規則程度等因素有關,當結構位于Ⅳ類場地或平面與豎向布置均不規則時,其最大適用高度應適當降低(一般降低20%)。如某高層建筑32層,高115.8m,框架剪力墻結構,7度設防,Ⅳ類場地,根據規范其適用高度為120m,但由于建于Ⅳ類場地,其最大適用高度應適當降低(若按降低20%考慮,其最大適用高度應為96m),則該高層建筑需按超限高層建筑來
考慮。
⑵結構布置不合理。結構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結構的布置要合理,即結構布置盡可能的“規則”。由于引起結構不規則的因素很多,特別是對于復雜的建筑體型,很難一一用若干簡單的定量指標來劃分不規則程度并規定限制范圍。正是由于缺乏規范依據及相應的設計規定,加之對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缺乏應有的了解,有些設計人員往往對結構規則性把握不夠,有時甚至聽任業主和建筑師的要求,在實際工程中出現了不少規則性很差、對結構抗震十分不利的高層建筑。①平面扭轉。由于平面不規則、質量與剛度偏心和抗扭剛度太弱的結構,在地震中會因產生扭轉不規則而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在布置抗側力結構時,應使結構均勻分布,令荷載合力作用線通過結構剛度中心,以減少扭轉不規則的不利影響。②樓板局部不連續。一些高層建筑中經常帶有較大范圍的錯層,使樓層的樓板不連續,樓板的平面剛度急劇變體導致結構不規則。目前在工程設計中應用的多數計算分析方法和計算軟件,大多數都假定樓板在平面內不變形,平面內剛度為無限大,這對于大多數工程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但當樓板平而比較狹長、有較大的凹人和開洞時,被凹口或洞口劃分開的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較為薄弱,在地震作用中容易相對振動而使削弱部位產生震害,樓板可能產生顯著的面內變形,因此應該對凹入或洞口的大小加以限制,并應采取相應的加強措施。③樓層的突然變化。當結構上部樓層相對于下部樓層收進時,收進的部位越高、收進后的平而尺寸越小,結構的高振型反應越明顯,當頂部剛度過小時會出現鞭梢效應。當上部結構樓層相對于下部樓層外挑時,結構的扭轉效應和峰向地震作用效應明顯,對抗震不利,因此應按規范對收進后的平面尺寸和外挑尺寸加以限制,設計上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影響。④豎向構件不連續。在高層沒計時,底層為了有一個較大的空間,常將底層設計為帶轉換層的大空間結構,使上部結構不落地,采用梁上起柱的辦法,這就形成了柱構件上下不連續,容易使結構形成薄弱部位,對結構的抗震極為不利。
⑶結構縫寬度設計不合理。對于超長的工程建筑物,為了減少溫度變化對結構的影響,應合理地設置伸縮縫。有些設計人員采用后澆帶代替伸縮縫,后澆帶根本不能解決溫度變化的影響,只能減少混凝土材料干縮的影響。對不便于設置溫度伸縮縫的超長結構,除留設施工后澆帶外,還應采取其他構造加強措施,如加強頂層屋面的保溫隔熱措施,對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適當配置直徑較小、間距較密的溫度筋,或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等。
對于地下室結構盡量不要設縫。有些設計人員常在高層建筑地下室.與裙房地下室之間設置沉降縫,這雖可解決兩者問的沉降差異問題,但地下室設縫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地下窒底板和外墻在沉降縫處的節點處理非常復雜,施工困難,易出現滲漏水等質量問題,另外還常會導致高層部分的基礎有效埋深不足。因此,筆者認為對地下室結構宜盡量不設縫,而采取其他技術措施來解決差異沉降問題,如采用樁基,使絕對沉降和差異沉降控制在允許范闈內,或在主裙樓之間留設施上后澆帶,待主樓封頂后再連成整體。
三地基基礎設計方面
⑴對基礎的選型或施工的可行性考慮不夠充分。如某高層建筑,設計時采用大直徑鉆孔灌注樁,樁尖穿越6~8m的卵石層進入中風化巖1倍樁徑。按照現有的施工條件,樁尖穿越較厚的卵石層十分困難,成孔質量也很難保證,如果根據附近相似地質條件的工程經驗,以卵石層為持力層,并在樁端進入卵石層一定深度后進行樁底注漿,同樣能達到提高單樁承載力、減小樁基沉降的目的。
⑵高層建筑基礎有效埋置深度不足。在工程設計時,設計人員往往容易忽視規范的相關規定。如某高層建筑30層,H=106m,地下1層,設計采用樁基,筏板基礎埋深為5.5m,不滿足《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JCJ6―99)第4.0.2條中關于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的要求,該基礎的埋深應不小于H/18=5.9m。有些工程主樓為高層。裙房為多層,兩者之間用沉降縫斷開,使主樓地下室在沉降縫一側沒有可靠的側限。高層建筑規范規定,基礎有效埋深應從具有可靠側限的地面算起,而在工程設計中,設計人員往往容易忽略”可靠側限”這一蘑要因素。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中的設計要點
1.地下室結構平面設計
在地下室的設計中通常會設計采光通風井,還要注意采光通風井的外壁要與頂板整體保證足夠的距離,以免破壞地下室的穩定性。因整體建筑的建造需求,在地下室的施工建造過程中非常普遍的會出現超長現象,有時都會超過40米到60米,這樣的加長的結構尺寸,當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時易出現裂縫等影響強度的問題,因此在設計時要采取高效的防裂縫設計。可通過以下方法開展設計:安設伸縮后澆帶,在地下室超長時,所安設的后澆帶的尺寸要結合實際的鋼筋拉普拉斯情況及操作空間進行合理設定;將微膨脹劑摻入混凝土中;分割地下結構等等。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在進行最初的平面設計是,要全面考慮到建筑的人防要求,要結合其最終用途及使用要求做出合理的安全防水通道設計,并綜合排風、通風及力求采光等相關專業條件進行科學的設計。
2.地下室外墻結構設計
地下室外墻結構的靜止土壓力系數是設計中重點考慮的因素,當靜止土壓力不具備試驗條件時,就需要根據標準要求選取0.34~0.45的砂土和0.5~0.7的黏性土進行合理的操作。地下室外墻的配筋計算在實際設計中就要按照雙向板的要求去計算帶扶壁柱外墻的配筋,按地下室結構的整體電算去分析扶壁柱的配筋結果。此外還需要處理底板標高的變化,根據梁寬和梁內側箍筋傳遞板的支座彎矩進行設計,在地面層的開洞位置設計外墻頂部的樓板支撐梁柱,并結合地下室外墻的實際情況以及車道底板的境況進行設計研究。地下室的外墻必須結合水、土的壓力去驗算外墻的抗裂系數,在設計中注意荷載、靜止土壓力系數,精確地進行室外墻的配筋計算和地下室的底板標高設計。
3.地下室保護層設計
對于地下室保護層和墊層厚度的設計中,必須保證相應的結構厚度保持有250mm,裂縫寬度則不能超過0.2mm,迎水面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保持在50mm。充分確保結構厚度以及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大于規范限值,從而確保地下室保護層的質量
4.地下室抗滲抗浮設計
建筑地下室由于其所處的特殊位置,及施工季節的影響,可能存在雨水等因素,因此要對地下室考慮抗浮設計,特別是純地下部分及裙房部位是抗滲抗浮工作的關鍵點。針對該問題通常可采取以下幾種應用措施:(1)在不影響其它結構設計的前提下,應將基坑底的標高最最大限度的提高,達到抗浮效果,特別打出的是,在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基礎底板應采用平板閥板或梁板筏板。(2)倡導應用無梁樓蓋與寬扁梁。(3)強化抗滲抗浮設計的另一個有效辦法是增大地下室自重。(4)設抗拔樁。
5.地下室的防水設計
在地下室的設計中防水設計也是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設計環節,在設計初期要進行實地考察,對建筑所處地區的氣象環境進行調查,對降雨量等水量因素進行了解,后根據工程的實際性質來確定相應的防水等級有防水層層數,在防水材料的選擇中也要選擇質量高的、防水性能好的防水卷材,避免因防水材料失效而帶來的防水失效問題。此外,還可采用自防水混凝土來增強防水性,設計足夠的混凝土壁厚度,來完善地下室的防水設計。同時由于現在的很多住宅區樓宇的地下室多用作用停車場,因此在防水設計時還要注意地下室車道中積水的排放設計,注重承臺及積水抗等的節點設計等等。
6.地下室基坑支護結構設計
地下室基坑支護結構設計必須滿足強度和變形問題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圍護措施確保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現場能夠實現安全經濟省時的設計目的。在內支撐的設置中必須確保整個支護結構的合理性,滿足設計內力要求,方便于對基坑支護結構和附近建筑的實時監測,實現信息化施工目的,從而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7.地下室的抗震設計
通常在建筑物的設計中,要將搞震設計做為設計的關鍵點之一,而地下室抗震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體的抗震性能。在對地下室防震性進行設計時,通常要確保其埋深大于地下室外地面的高度,這樣在計算總高度時,會將地下部分排除只從地面高度算起。建筑地下室的相關建筑標準中有規定,地下室樓層的頂樓的上部結構部分應梁板結構,且上部結構不能是無梁樓蓋的頂板。當地下室頂板標高變化超出梁高范圍時,不應作為上部結構,除非采取進行處理后方可計入在內。
鋼材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一旦長時間暴露在室外環境中,就極易被銹蝕,不僅鋼材的外觀會深受影響,鋼材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鋼結構建筑設計中鋼材防腐問題也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當前,鋼結構建筑設計中對于防腐方面問題的解決方法通常是采用涂抹防腐涂料的措施。設計人員會根據鋼結構建筑的要求選用合適的防腐涂料,并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中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規范進行操作。此外,對于鋼結構構件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構件在出廠前需要涂刷一層底漆。在鋼材上涂抹防腐涂料就目前來看是最為有效的防腐措施。但是這樣做只是基礎性的防腐,因而為了提高鋼結構的防腐效果,就必須選用耐候鋼作為鋼結構建筑的首選材料,并利用熱浸鍍鋅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利用鍍層,達到保護鋼結構不被腐蝕,尤其是應加強有機涂料配套技術的應用,以及陰極保護技術的應用,才能更好地確保其防腐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2鋼結構設計在物理方面的問題及對策
1.2.1噪聲問題及對策
噪聲問題是現代建筑中最為常見的問題之一,且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怎樣有效降低噪聲已經成為當前建筑學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人類耳朵能夠聽到許多種聲音,而這些聲音又大致能夠分為兩類,一類是無害悅耳的聲音,例如音樂聲、鳥鳴聲等;另一類則是有害的噪聲,例如各種機械發出的轟鳴聲,刺耳的喇叭聲等。一般情況下,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對隔音的效果要求也不同,例如大型商場建筑,其隔音效果要求較低;尋求安靜的住宅建筑隔音效果要求就較高,這就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建筑使用功能以及隔音效果的不同要求進行專門的設計。在鋼結構建筑設計中所采用的隔音措施主要有:使用隔聲門、隔聲窗,并在建筑或需隔音的房間外墻上使用隔聲性能較好的材料。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其對吸音的效果要求也不相同。例如音樂廳類型的建筑,其主要使用功能就是讓人類的耳朵吸收發出的音樂聲,所以在音樂廳類型的建筑中通常會在頂棚增加反射板用來反射聲音,若是音樂廳中的聲音無法反射,那么人類的耳朵所聽到的聲音就會有缺失,甚至是聽不到聲音。當前,解決吸音問題的主要措施有兩種:第一種是科學的設計吸聲結構,例如孔石膏板吊頂。第二種是采用先進的吸聲材料,例如玻璃、巖棉等吸聲性能較好的材料。
2建筑工程中鋼結構設計的穩定性與設計要點
2.1建筑工程中鋼結構穩定設計的特點
建筑工程中鋼結構穩定設計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第一,鋼結構的多樣性。建筑工程中鋼結構設計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著鋼結構的穩定性,特別是承荷載力大的鋼結構部位,在進行這類鋼結構部位設計時必須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并對鋼結構的穩定性進行認真分析、探究。第二,鋼結構的整體性。鋼結構建筑是由多種構件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任何一個構件所具有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若是當任意一個構件出現問題,例如失穩、變形等情況,那么必定會對其他構件造成影響,最終導致鋼結構整體穩定性出現問題。
2.2鋼結構穩定性的計算方法
(1)整體剛度計算。在現行的鋼結構計算規范中,通用的計算方法是軸心壓桿穩定計算方法,其主要采用是折減系數方法和臨界壓力求解法。其中,臨界壓力由歐拉公式給出。(2)整體穩定性分析。鋼結構建筑是由多種構件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其整體穩定性受各種構件的制約較大,各構件之間是否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是確保鋼結構整體穩定性的前提基礎。所以,應對其整體穩定性進行分析。(3)其他特點的穩定計算。鋼結構的各種組成構件又能分為兩大類,為彈性構件和柔性構件,因而,在進行鋼結構穩定性時應重視這一特點。由于柔性構件容易發生變形,進而導致鋼結構內部也發生變化,最終對鋼結構整體穩定性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必須重視柔性構件的分析。
2.3鋼結構穩定性的分析方法
(1)靜力法。靜力法的分析原理是結合已經出現了微小變形后的一些結構受力的條件,并根據這些條件來建立相對平衡的微分方程。通過建立的微分方程仔細的計算出構件受力的臨界相關荷載。在實際中應用靜力法構件平衡微分方程時,應遵循相關設定,具體表現為:直桿構件應該為截面,其壓力應始終遵循之前的軸線進行作用。(2)動力法。當鋼結構的結構體系處于平衡狀態下時,若是受到一定的干擾,那么整個結構體系就會產生振動,這時應采用動力法對鋼結構的穩定性進行分析。鋼結構整體穩定性與其所承受的荷載有著密切關聯,在鋼結構出現變形以及鋼結構振動加速時,這種聯系更加緊密。若是鋼結構所承受的荷載值低于鋼結構自身穩定性的極限荷載值時,會出現加速度和之前的鋼結構變形的具體方向相反的狀況。(3)能量法。若是在實際應用中鋼結構載著保守力并且已經具備結構變形的相關受力條件,那么就能以此條件構建總體勢能。如果要計算鋼結構的總體勢能,則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即鋼結構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下。
Abstract: As a comprehensive and strong systematic content, the selection decision-making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 a simple exposi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rise buildings for selection of structural factor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high-rise buildings; structure selection;influencing factors
中圖分類號:TU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高層建筑以其占地面積較小,高層空間利用率較高的優勢,有效的緩解了目前城市土地資源緊張與城市人口壓力逐年加大之間的矛盾,使其迅速成為現今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建造的首選類型。就我國目前而言,高層建筑主要用于住宅、賓館、辦公寫字樓、以及綜合性商業設施等用途中,由于其對高層建筑的使用功能性的要求不同,使其在對于建筑物的內部結構選型中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高層住宅的建筑工程項目中,由于其對于功能具有空間較小、分隔墻體較多、各層布局基本相同的特殊要求,在結構的選擇時就比較適合采用剪力墻或框架剪力墻結構,此外除了應考慮各組成部分各自適用的結構體系以外,選型中還要考慮兩種體系組合的效果是否最佳因為當建筑物包括不止一個主要結構時,它們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橫向聯系,分別對每一結構優化所拼湊而成的整個建筑結構不一定最優,故結構選型應從整個工程系統,即主要結構的集合出發進行全局優化決策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和條件正確解決結構體系的選型問題。
1工民建筑物的基本要求
1.1美觀功能要求
結構是構成建筑藝術形象的重要因素通常人們比較強調結構型式適應建筑造型上的美觀性要求,而易于忽視另一方面,即結構本身的美學效應。結構自身也富有美學表現力,為了達到安全與堅固的目的,各種結構體系都是由構件按一定的規律組成的,這種規律性的東西本身就具有裝飾效果,結構選型的參與者、建筑師們必須注意發揮這種表現力和利用這種裝飾結果自然地顯示結構,結構型式與建筑的空間藝術形象融合起來使兩者成為統一體。
1.2結構受力合理性
因為各種結構體系有各自的受力特征,比如在抗風能力、抗震能力整體剛度等各方面各不相同,而選型必須保證結構體系的受力合理,所以要根據力學上的要求認真比較各種結構體系優缺點,挑選出能入圍的幾個結構體系,然后再結合其它影響因素作分析,做篩選結構受力合理性包括結構能有效抗風、可靠抗震、傳力途徑明確、應力分布合理破壞機制合理等等。它受環境條件諸如基本風壓、設防烈度等影響,而基本風壓、設防烈度又因場地條件不同而不同。
1.3綜合考慮不同結構方案對建筑物造價的影響
某些結構材料單價較高但可能給建筑物整體造價帶來好處,結構材料對選型的影響下文將展開論述。例如某市三多里高層住宅地面以上15層、局部16層,層高2.7m建筑。總高度44.2m為板-柱框架剪力墻體系,采用陶粒混凝土。預制大樓板內外填充墻分別采用100mm及200mm厚的加氣混凝土徹塊,每層平均重量僅為8.31kN/平方米而一般框架-剪力墻體系的高層住宅每層平均重量約為12~13kN/平方米,因此該高層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箱形基礎,而同期建造的另一幢15層高層住宅,為內澆外掛剪力墻體系,采用柱箱復合基礎15層高層住宅采用天然地基,在某市是僅有的一幢,是一個成功的工程實踐。
1.4結構全壽命期費用
在進行結構方案的經濟分析時,通常考慮的是一次性投資費用,這是不夠全面的。一幢建筑物在其整個使用壽命期內,一般為50年,還會發生其它費用,如結構的一般維護維修費用、災后的重建費用等等,而這些費用的數額往往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進行結構選型決策時也應予以考慮。例如對于一幢高層建筑如果結構方案采用鋼結構,則由于鋼材易于銹蝕在整個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必須對鋼結構構件進行定期的防銹蝕處理和維護,從建筑的整個使用壽命期來看這一筆維護費用的數額是巨大的但如果結構方案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則基本上不需要對結構構件進行維護。從建筑的整個使用壽命期來看,就基本上不存在發生于結構構件的維護費用,當對類似的高層建筑進行結構方案的選擇時就要綜合考慮權衡各方面利弊從結構的全壽命期,來進行綜合經濟分析才能得出令人滿意的決策結論。
2施工水平對高層建筑結構選型的影響建筑施工的生產技術水平及生產手段對建筑結構型式有很大影響。正是大型起重機械及各種建筑機械例如混凝土泵,相繼問世才使高層建筑的各種結構型式成為現實,施工水平對建筑結構型式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施工技術條件不具備或選用的結構方案不適應現有施工技術能力,將給工程建設帶來困難。例如選擇裝配式框架結構方案時需要認真考慮施工單位焊工技術力量,否則將給工程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如果決策人員在結構選型時考慮不周也將會給施工單位帶來不必要的困難。因此選型時有關設計人員應多與施工單位人員溝通,共同磋商解決選型中出現的矛盾。
另一方面,選擇結構型式時要結合施工工藝因素考慮工程的具體施工條件,同一種結構型式可以對應不同的施工工藝,而不同的施工工藝不僅影響材料消耗,勞動力工期施工工期的影響已經在經濟因素中分析及造價等技術經濟指標,而且會影響到結構的受力狀態、抗震性能、計算分析及構造措施。所以,在高層建筑結構選型中應對施工工藝連同其它因素加以全面綜合權衡考慮。
3建筑結構材料對高層建筑結構選型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結構材料如高強砼、輕骨料砼、復合材料中的鋼管砼、鋼纖維砼等等不斷誕生,新的結構材料促使傳統結構型式發生變革,新的結構型式產生,從而不可避免地給結構選型問題帶來深刻影響。眾所周知在傳統的建筑材料中,鋼材符合輕質又高強的條件,在國外高層建筑中很多采用鋼結構體系,鑒于我國國情和條件,絕大部分高層建筑都采用鋼筋砼結構體系,且一般都采用普通鋼筋砼、混凝土及鋼材的強度等級不高,建筑物的自重一般平均在12~17kN/平方米。據統計,在我國已建成的高層建筑中,自重小于12kN/平方米的只占22%。而大于14kN/平方米的占46%,總的來說,自重偏大給設計、施工、材料運輸、結構抗震性能及結構技術經濟指標帶來較多不利影響因此在考慮了材料的供應狀況的前提條件下,優先選用能減輕建筑物自重的結構材料是很有必要的。減輕建筑物自重給整個高層建筑帶來的效益有:
3.1有利于減小結構截面節約建筑材料尤其對于高層建筑下部樓層的柱子影響更大。
3.2有利于減小基礎投資據統計在軟土地基地區基礎的造價約占土建總投資的25%左右。例如:某市樁箱型基礎約占28%,隨著目前地下室越來越深,這個比例有加大的趨勢,所以減輕高層建筑自重對減少軟土地基地區高層建筑基礎投資有重大意義。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工作中,結構設計人員往往由于未能深入了解結構選型的各個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從而造成結構選型決策的種種失誤影響結構選型決策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結構受力合理性經濟因素的制約等多個方面,所有的這些確定性的和非確定性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對結構選型產生影響,在某些情況,不為人們重視甚至被忽略的一些因素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結構選型決策工作中應該綜合考慮各種決策影響因素的作用特點和對決策結果的影響度,并將它們綜合協調統一起來,這就涉及到高層建筑選型決策方法的合理選擇問題。
參考文獻
雖然我國建筑事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發展,建筑技術和設計方面水平都得到了不斷提升,但建筑結構設計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設計師去注意并解決,只有不斷糾正和解決結構設計中的問題才能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保證建筑工程質量。下面就結合工作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做如下探討。
一、 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問題
設計不超過 20 層的高層、多層建筑時,我們經常直接選擇樁基的基礎形式,其實在非軟弱土地區,應首先探討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以利于降低基礎造價,合理地確定地基承載力值就顯得尤其重要,《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規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按下式進行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而在地基承載力值的組成中,深度修正部分占有較大的比重。這對于主裙樓一體結構,在進行主樓地基承載力計算時,因裙樓基礎的有利及不利影響,如何合理地確定用于深度修正的深度值 d 尤為重要。規范在 5.2.4 條條文說明中這樣規定“對于主體結構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宜將基礎底面以上范圍內的荷載,按基礎兩側的超載考慮,當超載寬度大于基礎寬度的兩倍時,可將超載折算成土層厚度作為基礎埋深,基礎兩側超載不等時,取小值。”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進行具體工程設計時,應根據此條的要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承載力深度修正所采用的埋深
值 d,但設計人員對此認識卻并不一致,經常有困擾。最常見的是高層主樓帶地下車庫這種類型.
(1)當高層主樓采用筏板或箱型基礎時,在主樓縱、橫兩個方向上,若 B1、B2 均大于 2B0,才能考慮裙樓荷載對地基土產生的超載作用,將超載折算成土體厚度 d2,(兩側超載不同時,取小值),此時 d=d0+d2,若 b1、b2 中有一值大于 2B0,而另一值小于 2B0 時,或均小于 2B0 時,裙樓荷載作為超載折算為土體厚度 d2,當 d=d0+d2≥d1 時,取 d=d1,當 d=d0+d2
(2)當主樓采用柱下獨立基礎加防水板的形式時,則靠近地下室一側的基礎可考慮土的超載作用,d 的取值同 1,但主樓內的其他基礎的埋深 d=d0。合理確定用于深度修正的基礎埋深值 d,從而確定主體結構的地基承載力值 fa,這樣才能使結構的基礎設計達到合理經濟,最優化。
二、 主次梁節點設計問題
我們在工程設計的計算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主次梁相交的情況,時常會發現框架主梁扭矩很大,抗扭承載力不足,有些處理辦法就是將次梁與主梁相交處設為鉸接,釋放扭矩,但這樣處理是否合理,與實際的受力情況是否一致呢?個人以為:作為梁端鉸接,就是要保證梁端有一定的轉動能力;固接,就是要限制梁端的轉動能力;而實際上沒有完全的鉸接也沒有完全的固接,梁端鉸接不能隨意地人為設置。
設置鉸接梁,是允許此梁在兩端形成朔性鉸而產生裂縫,但是不會破壞,就是說形成朔性鉸之后,此梁由超靜定變成靜定結構,結構設計一般都是超靜定結構。這樣一個破壞不會對整個結構體系影響很大,才能滿足結構安全的冗余。如果主次梁截面相差較大,支座主梁對次梁約束不大的情況下可以設定為鉸接,即使為鉸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2.6條對此做出了規定,要求上部配置構造鋼筋,且構造鋼筋截面面積不得小于下部鋼筋的 1/4,;如果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高度只比主梁少50mm,這時候就不能完全忽略主梁對次梁的約束了,這種情況是最容易出現框架主梁配筋超筋、抗扭承載力不足。如何處理,首先我們應該考慮加高框架梁解決配筋超筋,加寬框架梁解決受扭不滿足,如果條件所限不能加寬,那才可以看能不能鉸接次梁了,但這里的鉸是指的假想鉸,而是要保證支座負筋首先屈服,造成內力的卸載和重分布,分布后達到和鉸接類似的受力情況,此時的鉸接就得要從構造措施上進行保證,現行國家標準圖集《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G101-1)第 86 頁針對非框架梁(即次梁)的配筋構造做出了明確的示意。
結構設計最重要的原則是:結構設計建模要立足于結構自身,主要力學模型要與實際構件接近,以保證計算結果能夠真實反映結構狀況,這樣才能保證結構的安全。
三、 地下室嵌固端的選擇問題
在有地下室的結構設計時,地下室的頂板是否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僅是關系到計算結構的內力的大小,而且在某些工程中會整體結構成為一個超限建筑,對結構設計造成難點。嵌固的概念,這里所說的嵌固應該是強度嵌固而非力學嵌固;力學嵌固―― 完全剛性的固定,嵌固點以下剛度無窮大,嵌固點無平動、轉動,實現了完全的約束。而強度嵌固―― 柱的塑性鉸出現在地上一層的下端,而不是出現在梁柱節點兩側的梁上,即強梁弱柱.實現的方法:(1)增大梁的抗彎能力;(2) 增大地下室柱頂的抗彎能力;(3)滿足規范的各項要求。嵌固端所在層樓板要求連續,這樣才能保證水平地震力的傳遞。實際工程中常遇到地下室頂板開洞,甚至是大面積的開洞,此時必須要與建筑專業配合,避免將洞口設在主樓周邊,開洞面積不宜大于嵌固端層樓板面積的 30%,同時將洞口周邊樓板加厚,以滿足剛性樓板的要求。工程中還會碰到當地下室頂板的標高不一致的情況,以下沉式廣場為代表,如果地下室頂板與地上一層高差小于層高的 1/3,則只要地上一層的側向剛度能滿
足規范要求,則地下室頂板可作為嵌固端,即使高差稍稍超過 1/3 層高,也可將主樓周邊一跨的樓板適當抬高以滿足高差,不過需進行加強處理:有錯層部位加大梁的剛度,在錯層處樓板加腋,以保證水平剪力的傳遞路徑。
四、 結語
建筑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的開端,其需要設計師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創新思維,以及嚴謹的設計工作態度。對于結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設計師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以此來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建筑工程質量,推動建筑行業的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溫啟平,殷欣.基于防震考慮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探析[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02).
[2]吳毅寬.建筑結構設計基本原則及合理設計方案分析[J].建材與裝飾(上旬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