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6:18: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國外經濟發展現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法律措施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并制定出相關法律的國家.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導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處理問題日益突出.1972年,德國聯邦政府頒布了《聯邦廢物管理法》,將各種廢物的收集和處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該項法律的頒布改變了西德人的生活習慣,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紙類等開始被分門別類地回收。隨著西德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1986年聯邦政府制定了“避免產生廢物、廢物再利用及安全處理原則”,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對廢物的認識從“怎樣處理”上升到了“怎樣避免產生”的高度。德國循環經濟理念的導人體現在1991年頒布的包裝廢物管理條例》中,該條例根據“污染者負擔原則”,明確了商品生產和流通業對包裝廢物回收和循環利用的義務。
1992年德國通過了(限制廢車條例》,規定汽車制造商有義務回收廢舊車;1994年頒布了(循環經濟與廢物清除法》,后經過數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環經濟·廢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該法使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由過去的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進循環經濟,保護自然資源,確保廢物按有利于環境的方式進行清除”;確立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產過程首先要盡量避免或減少廢物的產生,對于無法避免而產生的廢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廢紙、舊電池、舊汽車等,要求盡量采取循環利用的措施,以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規定了產品制造者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的責任,對于某些特定的產品,只有明確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許投放市場。
日本是循環經濟立法最全面的國家,也是國際上較早建立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發達國家之一。其所有的相關法律文件,集中體現為“三個要素、一個目標”,即減少廢物,舊物品再使用,資源再利用,最終實現資源循環型社會的目標。日本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比較健全,可以分成三個層面,基礎層面是《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第二層面是《廢物處理法》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這兩部綜合性法律;第三層面是(《容器包裝再利用法》、((家用電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法》、食品循環再利用法》及((綠色采購法》五部專業性法規。1991年制訂的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完善了汽車及家電循環利用的判定標準以及事先評估、信息交流等體系。1993年頒布的環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循環利用等內容,并將此作為國民的義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1994年政府又根據該基本法制定了(環境基本計劃》,決定將建設循環型社會作為環境政策的長期目標之一來實施,并把實現低環境負荷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體系作為目標。日本把2000年定義為“循環型社會元年”,不僅新制訂了基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法》、《食品循環再利用法》、《綠色采購法》,還修訂了《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并更名為《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I修訂了1970年制定的(《廢物處理法》,加強了控制廢物產生和不正當處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車循環利用法》,在此基礎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設循環型社會的長期指導方針《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
2.經濟措施
稅收創度。日本的“再循環利用設備特別補償辦法”規定:對廢紙和廢飲料瓶類制品再商品化設備制造業、生態水泥制造設備、廢家電再生處理設備除按一般規定給予退稅之外,還按商品價格的25%進行特別退稅。對廢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設備制造業、建筑廢物再生處理裝置、廢木材破碎及再生處理裝置,除按一般規定給予退稅之外,還按商品價格的14%進行特別退稅。美國亞利桑納州規定,企業分期付款購買再生資源及環保設施可減稅(銷售稅)10%;在美國康奈狄克州,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除可獲得低息風險資本小額商業貸款以外,州級企業所得稅、設備銷售稅及財產稅也可相應減免.荷蘭政府的目標是在10年內把全國廢物產生量減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外,對產生廢物的人和企業都要征稅,采用清潔生產或建立污染控制設備的企業,其投資可按1年折舊(通常折舊期限為10年).丹麥率先實行了“綠色稅”制度,對生產原材料征收材料稅以促進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資源。德國已經開始征收生態稅,對除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態稅,間接產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價格為1.7馬克,再加6芬尼的生態稅。
共瓜側度。美國于1995年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對那些把綠色化學原理與化學品的設計、制造、使用相結合的突出化學技術進行獎勵,充分體現了美國對環境保護方面創新性工業研究成果的重視。日本的許多城市實行了資源回收獎勵制度,對社區、學校集體回收舊報紙、舊包裝箱的行為給予一定的獎勵,以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回收可再利用的資源。近年來,歐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費交投包裝廢物的辦法,這是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辦事,受環境意識和經濟利益的雙重驅使,許多消費者樂于這樣做。
綠色采勸翻度。日本的《綠色采購法》規定,國家機關必須率先采購環境負荷小的產品。其目的是通過不斷擴大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來提高資源再生產品企業的知名度,以促進企業擴大生產量,降低成本、降低價格、最終形成資源再生產品的良性循環。現在日本各行政機關紛紛制定了綠色采購方針,有166種物品被定為政府優先選擇購買物品,其中以100%廢紙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復印紙被定為最優先購買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購買物品的采購比例已達到了92.6%。美國各州也陸續制定了再生資源產品政府優先購買的有關政策法規,通過行政干預各級政府的購買行為,促進政府優先采購再生資源產品,同時規定審計機關有權對政府各部門購買再生產品情況進行檢查,對未能按規定購買的行為將處以罰金。
收費側度。日本頒布的《家用電器再利用法》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對制造、進口的家用電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義務,并規定了4種廢舊家電的處理費,其中每臺電冰箱為4600日元,每臺空調器為3500日元,每臺洗衣機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費是減少城市生活垃圾數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對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費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總量可減少18%.現在,日本的3250個市、區、村中收取生活垃圾處理費的為2535個,收取工業廢物處理費的為2833個,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德國的《包裝廢物管理條例》頒布以后,從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們為了減少處理包裝廢物所付的費用,紛紛將包裝減少到最低限度,全國包裝廢物的總產生量減少了12%01991年,德國成立了進行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的DSD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在1997年的包裝廢物回收率為89%,循環利用率高達86%。相當于從每一個德國公民手中回收廢物73.7公斤。循環經濟使德國在GDP增長兩倍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確立、研究人員的培養、各類人群的教育等。生態環境理念的確立和帶有創新意識的專業人才培養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近幾年來,日本政府積極開展對基礎研究人員的培養和教育,促成各學術團體和研究型機構業務的開展,并從科學技術研究基金中撥出專項基金鼓勵科研機構進行廢物處理及3R化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
各類人群的宣傳教育重點是充分發揮社團法人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通過廣泛的宜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和生態環境意識,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推動綠色消費的進行。從20世紀60年代的環境運動到21世紀的循環經濟,世界上的環境與發展政策已經經歷了三個歷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為主導,通過行政手段的方式來實現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場手段的經濟刺激作用,注重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和技術創造力來實現廢物的處憊第三是在進一步完善政府和企業作用的基礎上要求實行信息公開,其實質是實現了公眾監督和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生態文明思想。
日本特別注重公眾的參與。1998年筆者曾在大宮市參加過一次由非政府組織發起,東京大學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環境家計薄講座。講座強調了家庭參與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幾個方面:有計劃的購買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內用完,適量烹飪,不剩飯。自備購物袋,利用簡易包裝,購買簡易包裝產品;協助地方公共團體和商店、回收團體進行資源性廢物的分類回收,爭取每人每天從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減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組織還發動市民開展義務收集公共垃圾活動,并發放介紹垃圾分類處理和再生利用的宣傳小冊子,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廢舊資源回收和垃圾減量工作。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特別注重將正確處理垃圾的知識納人各級學校教育中,從學生抓起,讓每個人從小就充分意識到正確處理垃圾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移民城市,蒙特利爾市特別注意制作多國文字并適應不同階層人員的宣傳材料。所制作的宣傳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傳品的載體形式多樣,使人每天看得見記得住。
4.技術措施
循環經濟主要是通過采用高新技術引導各行業推廣3R技術、清潔生產和廢物資源化。日本北九州市的生態型城市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效果得益于3R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短短的二十幾年時間,通過高新技術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實施清潔生產運動,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從而更有效地實現了經濟利潤和環境改善的雙重目標。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四年后不僅減少了84%的污染物排放,還取得了2125億日元的經濟效益。現在北九州市不僅摘掉了聞名于世的重污染工業區的帽子,而且城市的工業生產總值增長了6倍。
日本東京電力株式會社和財團法人千葉縣都市公社聯合在千葉縣的幕張新都心高新技術開發區投資約69億日元,建成了地表水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并于1990年4月開始投人使用。該技術利用污水處理廠排水水溫夏季約為250C、冬季約為17℃且比較穩定的特點,將污水處理廠排水中蓄積的熱能通過蓄熱式熱泵系統為49萬平方米的區域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空調源。在每年提供1290億大卡熱量、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減排了6800噸二氧化碳、2.9噸氮氧化物。作為一種高效節能、符合循環經濟3R原則并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熱泵空調技術在建設日本的循環型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環境產業化”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綠色高新技術支持。
5.市場措施
隨著全球各主要油田的勘探開發逐漸進入中后期,勘探開發的對象主要面向隱蔽油氣藏,薄層儲層等非典型油氣藏,而開發模式也逐漸轉移為水平井開發,因此鉆井作業的工作量和難度,以及油氣井的生產成本都在飛速上漲。典型的高難度水平井有魚刺井,高狗腿度井和臺階井、深水井等等,從鉆井施工上來看,由于這些井本身設計復雜,加之目前油氣藏主要以隱蔽油藏為主,因此鉆井過程中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況, 如在鉆探高狗腿度水平井時會經常遇到有卡鉆、起下鉆遇阻、扭矩過大、機械鉆速低、井眼失穩、井漏和地層傷害等的問題;而在鉆探魚骨狀水平井等復雜工程時經常碰到機械鉆速低、井眼失穩、井漏和地層傷害等的問題。因此為提高鉆井的效率,減輕鉆井工作量等,國外從多方面來研制新的解決方案,其中采用新型鉆井泥漿就是解決這些問題主要方法之一,新型泥漿往往采用油基和合成基鉆井液。但后期隨著人們對鉆井液的污染問題認識清楚,因此合成的鉆井液使用在后來使用的越來越少,因此各各大石油公司開始研制出了一系列的性能良好,而且環保的鉆井泥漿, 在后來鉆井過程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鉆井的效率。
一、國內外優良水基鉆井液簡介
國外各大石油公司的科研人員,從考察水基泥漿的逆乳化鉆井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 通過大量的基礎實驗,現場實驗,挑選多種材料進行篩選實驗,并使用了不少各大公司專利材料,最終配置出了一批高性能泥漿,這些高性能泥漿的總體思路是必須保證鉆遇目的層的總體穩定,,改善一些在不同儲層中的鉆井性能:如果在常規砂巖、碳酸鹽巖儲層段,必須保證砂巖、碳酸鹽巖的穩定性,如果在頁巖層段,就必須保證頁巖和粘土的穩定性,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配置泥漿的材料比例例如提高機械鉆速、防止鉆具泥包及降低扭矩、起下鉆遇阻現象等。根據貝克休斯透露的一些資料,其代號為MX223的高性能頁巖鉆井泥漿配方主要成分為:20%膨潤土、10%PHPA、10%鋁絡合物、15%聚胺、15%低黏度、10%常規PAC、20%瀝青顆粒。根據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使用效果反饋,該高性能泥漿在南美洲,美國國內,大洋洲,中亞地區使用情況良好,從現場反饋的實驗收據和應用數據可以看出,該泥漿和通常使用的水基泥漿有很大的區別,但其基本的性能又可與油基泥漿媲美,因此被譽為性能卓越且環保安全的高性能泥漿。
二、國外高性能泥漿的特點
據統計,在所有鉆井施工過程中,鉆遇地層的時候,預計有76%的地層為頁巖層,只有約20%左右的砂巖、碳酸鹽地層,因此絕大部分的井眼壓力失衡的情況都是由泥巖本身的不穩定而引起的,因此如何利用泥漿提高頁巖穩定性就成為高性能泥漿的主要功能之一。通常施工過程中,往往主要防止壓力傳遞入頁巖中,這是一個時間的過程,并且往往泥巖層更容易在鉆井液中浸泡,而相比較而言巖屑則容易被帶到地面,因此巖屑浸泡時間短,所以泥巖層本身常常作為地層的“半透膜”的作用,因為其富含黏土礦物的基質能夠可以有效防止溶解物質的隨意擴散。濾液的侵入改變了近井壁地層的壓力分布情況并促使頁巖失穩。當濾液侵入減少, 支撐壓力穩定時,便可實現頁巖穩定。
另外,在鉆井過程中,需要盡量抑制粘土礦物的水分擴散,否則鉆井工作就回很難展開,而會遭遇種種問題,如鉆頭泥包、鉆井液凈化不良、很高的稀釋效率以及流變參數和濾失量難以控制等。而設計高性能的泥漿則能有效抑制鉆井過程中粘土礦物的水分隨意擴散,實驗證明高性能泥漿可以控制粘土礦物的水分散失率最高僅10%,從而大大提高鉆井效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首先控制粘土礦物失水率,從而減小巖屑的膨脹等等,從而使得鉆井過程中巖屑變得更為穩定。如圖1,我們利用高性能泥漿,分別對比了常規KCl和常用的商售抑制劑,對粘土礦物的的抑制效果。從圖中可以看到, 高性能泥漿對粘土礦物失水的抑制效果很好,而且幾乎不增加黏度,同樣也幾乎不增加動切力值。
三、結論
文章通過總結國外幾大石油公司的高性能泥漿設計思路,總結“總體抑制”的創新設計思路,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少量材料的思路,而是引進了了不少非石油領域的材料技術和發明專利,經過大量的基礎研究、實驗總結、對比優選等工作積累,研發出了即高效又環保的水基鉆井泥漿。
參考文獻:
一、 我國低碳經濟內涵
低碳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文獻中已經出現,2003年第一次在英國政府的能源白皮書中出現[1]。盡管國內外學者對于低碳經濟的內涵有不同的解釋,但大都認為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規模開發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人類生存發展觀念和環境的根本轉變,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隨著人們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入,低碳經濟因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征而備受各國關注。近年來,我國為促進低碳經濟進一步發展又提出“低碳技術”、“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等概念。
二、 國外低碳經濟發展經驗
發達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理念和技術上先試先行[2]。歐盟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整體水平最高,而英國是低碳經濟的先驅和倡導者;日本一直倡導創建低碳社會;巴西則是南美洲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堅定實踐者。
英國是第一個提出低碳經濟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利用海洋資源,積極推動海上風能、海藻能源等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并通過激勵機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是英國氣候政策的一大特色,具體包括:實施氣候變化稅制度、設立碳基金、推出氣候變化協議和啟動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等,這些政策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3]。
日本發展低碳經濟的特色是立法、技術及政策三者并重。立法上,根據形勢變化對現有的能源環境立法進行修改完善,還積極頒布新的法律法規,以保障低碳經濟的穩步推進;技術上,高度重視低碳技術的創新,建立技術開發、技術使用和技術普及三位一體的創新機制;政策上,推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補助金制度、“領跑者”制度及節能標簽制度。
巴西充分利用當地地理和資源優勢,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承諾,并采取相應舉措,早已形成投資新能源的傳統,通過大力推動生物燃料業的發展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建立了生物柴油的技術開發、生產及推廣網絡,其水力發電占總裝機發電能力的75%,用蔗糖制乙醇替代汽油作為燃料也占到了40%的比例,并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來促進本國低碳經濟的發展[4]。
除上述幾個國家外,瑞典、意大利等國家也采取相應的措施發展低碳經濟。作為首個實行“考駕照—先學環保駕車”的國家,瑞典積極鼓勵國民使用環保型汽車,樹立了在生活細節中注重環保的榜樣。意大利推行“白色證書”制度或能源效率證,這是對能源企業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種認證。
三、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
綜上所述,各國在低碳經濟的戰略選擇及其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都獲得了成功,甚至成為某些區域或領域的典型。這些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有其獨特之處,也有一些共同點值得學習和借鑒。
首先,推行低碳生產,重視經濟激勵政策的制定。各國普遍采用的經濟激勵政策,包括稅收、貸款和價格補貼等優惠政策,同時建立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和低碳認證制度等,提高企業參與低碳建設的積極性,進而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其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控制高碳產業發展速度,培育和發展低碳產業。在調整經濟結構過程中,要對我國現行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作出必要調整,限制高碳產品的出口,努力擴大低碳產品出口;再次,提倡低碳消費,宣傳低碳消費理念,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以節能降耗為重點,推進低碳消費,著力構建低碳型社會;最后還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政府、企業、公眾在推行低碳經濟方面的義務和職責,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法制化軌道。
除了以上幾點經驗以外,要發揮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在適宜地區推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推廣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鑒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經驗的過程中,不應盲目全盤肯定或否定,而要充分考慮我國自身存在的條件和特點,因地制宜地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Norwich: TSO (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
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而言,對外經濟貿易的作用不容忽視,只有積極融入到國際貿易當中,才有利于國內經濟的發展,獲取稀缺的資源、設備以及技術等。
一、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現狀
(一)發展的機遇
隨著我國加入了WTO,對外經濟貿易自由化一直都是國內倡導的重點,這樣有利于雙邊以及多變貿易體系的完善。在對外服務經濟貿易上,大幅度地促進了國內商品的出口,為經濟貿易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二)面對的挑戰
改革開放的深入,也使得貿易摩擦與國際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究其原因,第一,各個國家一直以來都需要貿易保護主義;第二,在文化、經濟、政治等政策與體制方面,國內無法保持其達到完善的地步,從而出現了一些貿易摩擦。在全球經濟化的推動下,想要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就需要對國外諸多因素加以考慮,同時,再針對自身問題作出調整。另外,國內當前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還采取的粗放型增長,這樣對于環境、能源方面的運用都會產生矛盾,容易影響其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政策建議
(一)做好多邊經濟貿易關系的發展與完善
對于周邊的國家與地區,我們都應該深入做好其市場的開發,建立自由貿易區,擴大與發展中國家質檢的經濟貿易來往,做好對其市場經濟的研究,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拓展在拉美、非洲以及中東等區域國家的進出口市場份額。另外,從國內的發展出發,為了確保自身的建設作用能夠在談判中發揮作用,就需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融入多邊經濟貿易的談判
中去。
(二)做好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
出口產品結構的建立完善,不斷地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才有利于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對于產品出口當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也需要積極推動其發展,并且將無污染的綠色產品致力于開發的關鍵點,利用世界貿易組織所允許的方式,推動國內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
(三)推動資源可持續發展,降低環境成本
為了推動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開發綠色產品,降低環境成本也是不可缺少的。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資源方面的可持續利用,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動力。在對外貿易經濟領域當中,為了適應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朝著效益質量型的方向發展,避免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競爭力提升的對策
(一)在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中,需要以競爭優勢導向為主
在戰略方面,出口導向是現行的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目標,但是,如此的粗放型經濟貿易增長方式卻無法帶來利益與對外貿易數量的同比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對對外經濟貿易的競爭力也會產生
局限。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國,其經濟結構還無法達到經濟貿易強國的水平。這也就要求了國內的對外經濟貿易發展需要朝著平衡型的方向發展,充分利用國外的優秀資源,才能夠就解決國內資本、資源與技術方面的缺失;同時,隨著全球化趨勢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與強化,我國也逐漸地增強了對世界各國的競爭性與依賴性。因此,想要將競爭優勢體現出來,就需要將自己的競爭優勢作為主要的導向,能夠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增加。
(二)優化升級產品結構,加快產業集聚
對于國內的對外經濟貿易競爭力的增長,產業集聚與規模經濟是主要的因素。產業集聚與規模經濟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的集聚、溝通與信息的傳遞,同時,對企業轉變經營方式,強化競爭,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都有著直接的作用。目前,由于國內產業化集聚還無法達到較高的要求,還未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使得企業的應變能力、競爭能力都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所以,在機遇與發展并存的時期,對各類產業采取聯合、改組與租賃等方式加快其集聚與整合,才能夠將產業與產業、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相互分割打破,從而形成整體化的區域優勢,如此才有利于保持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生產經營當中所耗費的成本。另外,集聚優勢的利用,還能夠對調整與升級自身的產品結構,深化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革,從而滿足國際市場競爭需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下,占據一席之地。
四、結語
只有在了解國內對外經濟貿易的現狀之后,才能從政策與對策方面找到對外經濟貿易競爭力提升的有效措施,才能夠推動國內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各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描述各有不同,英國是首個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并將創意產業界定為從個人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1];美國將文化創意產業稱之為版權產業;日本則將文化創意產業歸納為制造、開發、包裝和銷售信息產品及其服務的產業。
2、范圍
根據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不同描述,各國對產業范圍的界定也有所不同。英國的創意產業分為13個行業,包括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影視、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電視廣播[1];美國的版權產業分為四大類:核心版權產業、交叉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及邊緣版權產業[2]。日本的文化創意產業則包括內容制造產業、休閑產業和時尚產業三大類[3]。
二、國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1、文化創意產業產值
英國2008年創意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國增加值總額的5.6%,其出口總額為173億英鎊,相當于貨物和服務出口額的4.1%。2010年,182100個創意公司在跨部門的商業部門登記注冊,占登記公司總數的8.7%。同年7月至9月,在230萬的就業機會中,近130萬由創意產業提供。創意產業所創造的產值已經占到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以上,總創意產業就業人口近200萬,位居各產業之首,創意產業成為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4]2004年,在美國20個最大的標準大都市統計區中,有11個大都市區的創意企業、機構與組織超過1萬家。2005年,全美的創意企業上升到57.8萬家,占總數的4.4%;創意產業的就業人口為290萬人,占總數的2.2%。日本的創意產業一直處于上升趨勢,2006年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總值為462億元人民幣,2007年增長到526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為14%。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總值的逐年上升,及其在就業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預示著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2、各國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為有效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英國政府成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組建跨政府部門行動小組,以協調各部門通力發展創意產業。此外,英國稅務部門、海關總署及創意產業科技和創新網絡、創意優勢基金、創意俱樂部等中介機構為創意產業提供各項稅收、法律、財政、商業、專業技能服務、業務培訓等的扶持。美國政府注重對版權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設立了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版權辦公室、版權稅審查庭及負責有關知識產權方面國際貿易談判的貿易代表署等部門,并設立隸屬于政府部門的工作小組,加強版權的監督與保護。[5]日本政府成立了知識財富戰略本部、民間的內容產品海外流通促進機構、戰略性設計活用研究會、文化產業調查會、日本設計與經濟研究小組等相關政府部門,以全面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3、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
為鼓勵有才能的人將創意轉化為經濟動力,英國政府出版多部文件,為中小型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支持,出版"Bankingona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出版"Good Practice in Financing Creative Business",向金融機構與國會提供創意產業在資金運用方面的問題,并推薦相關機構對創意產業的投資。還成立英國國家科技藝術基金會,吸引非財政資金發展創意產業。在政策法律上,美國先后頒發了版權法、跨世紀數字版權法、電子盜版禁止法、財產權和著作權法、合同及準合同方法、信任關系和反不正當競爭方法等版權保護法規,形成了全球創意產業保護范圍最廣、相關規定最為詳盡的法律體系。日本頒布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東京觀光產業振興計劃、知識財產戰略大綱、知識財產基本法、知識財產推進計劃、內容產業振興政策、新產業創造戰略、著作權中介業務法等,以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的順利發展。
三、各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特色
為形成發展創意產業的長效機制,英國政府強調實行培養商業性人才的教育戰略,從幼兒抓起,對孩子進行創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幼兒教育以培養創造力為核心;中小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學以就業為目標,設置多樣化的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能力。美國建立產業園區,成為首個以園區形式發展創意產業的國家,其在園區建設和經營方面獨具特色。由政府主辦的園區不斷吸引企業、教育機構及社會團體,最終發展成為創意園區集團,形成了注重聚集效應和完善產業鏈條的產業群落。日本注重以動漫產業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為企業出口動漫產品提供商業保險,設立共計460萬美元的基金支持小型動漫和游戲工作室的發展[6]。強調向世界推廣中國和韓國無法模仿的日本特有的價值。
四、國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
1、政府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各國政府紛紛成立行政部門及各類行業協會,專門指導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工作,與此同時政府注重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編制各類宏觀策略,確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主動營造適合產業發展的基礎環境。
2、政策法律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在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及法律文件,一方面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如稅收政策、融資政策、文化創意產品出口扶持政策等等,引導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積極保護企業及個人的知識產權,加強立法,從法律層面上保障創意人才的合法權益,激發其投入創作的積極性。
3、投資主體多樣化
各國除政府投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之外,還有各類其他資金來源注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文化創意產業基金、藝術基金、公司和個人捐助等等,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非公有制資金的注入,一方面解決了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活躍了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4、創意教育儲備創意人才
創意人才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為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各國將目光放在教育上。一方面從學生抓起,在各大、中、小學中開設創意教育課程,進行創意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對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進行創意培訓。與此同時,將教育與就業緊密結合,不僅能培養出產業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弱化就業壓力,使學生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
此外,以園區形式促進產業發展,以重點產業促進整體產業的提升,充分結合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都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并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王霞霞.創意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8(1):94-97
[2]劉潤生,佟賀豐,李薇,張澤玉.美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7:1-6
[3]張欣,高長春.中日創意產業發展比較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0,(3):51-57
[4]DCMS.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9 December 2010:5-8
一、發達國家的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
國際上的很多國家,如美國、日本和德國,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已經非常健全。了解其他國家的職業經理人激勵模式,對于完善我國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強化職業經理人市場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
美國公司治理結構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股權結構高度分散并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股東更加關注的是公司股價的變動而非公司業績和治理,因此職業經理人就承擔起治理公司的重擔,其激勵的重要性也就顯得更加突出了。
美國的職業經理人激勵方式主要包括薪酬制度、股票期權、股票激勵等。
1.薪酬制度
美國薪酬制度的主體是“基本工資+年度獎金”,這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激勵方式。其中,基本工資是對職業經理人付出勞動的必要補償,保障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預先確定的,并在一定時期保持不變。近幾年,基本工資在總報酬中所占比例越來越低,更多的空間被其他激勵模式所占用;年度獎金也稱為經營業績風險,是一種基于短期公司業績或者個人業績決定的重要收入,并一次性支付,一般一年發放一次,它使職業經理人的收入與公司業績直接掛鉤,有利于職業經理人在提高自己收入的同時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利益。然而薪酬激勵制度使職業經理人偏好于短期行為,因此屬于短期激勵模式。
2.股票期權激勵制度
美國是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發源地,在歐洲及亞洲部分發達地區也比較盛行。在美國有多種股票期權、完善的股票期權監管制度以及稅收優惠制度,,股票期權平均占職業經理人報酬的近50%,已經成為高收入職業經理人在績優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所謂股票期權激勵是規定職業經理人在與企業所有者約定的期限內(一般超過一年),享有以某一預先給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本企業股票的權利。持有這種權利的職業經理人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行權或不行權。股票期權也稱認股權證,實際上是一種看漲期權,是價格激勵,它有效地規避了傳統薪酬分配方式的不足之處,對職業經理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其獲得的公司獎勵成為公司長期利潤的增函數,在這種情況下,被授予股票期權的職業經理人更注重企業的長期利益,促使其實施良好的經營管理來提升股票的價格,以享受股票增值的好處,企業價值最大化成為股東與職業經理人的共同目標,因此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具有較強的長期激勵作用,也是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激勵制度。據統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中,90%以上的公司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股票期權計劃。
3.股票激勵制度
股票激勵制度,包括股票贈與和股票購買,是指企業所有者將一定量的股票贈送或者以遠遠低于市場價值的價格賣給職業經理人。股票贈與不需要職業經理人付錢,因此又將被贈與的股票稱為“干股”。上述唐駿的10億元轉會費就是以持有新華都干股的方式獲得。如果是把股票折價出售給職業經理人,那么公平股票交易價格與購買股票價格之間的差價就成為職業經理人的收入。利用股票激勵方式既可以減少公司現金的支出,又可以將職業經理人的收入和公司股東的利益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公司所有者也會更加注重發掘職業經理人的潛力,從而使其作用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在美國,還有另外兩種形式的股票贈與,即“名義股計劃”和“股票升值權”。名義股是指職業經理人不享受所有者權益的普通股,職業經理人可以從名義股計劃上獲取與一級普通股相同的資本增值和股利;股票升值權是指授予職業經理人在一定時期內通過獲得一定數量的普通股以期實現資本增值的權利。
當然,除了以上三種激勵制度之外,美國還有其他的激勵制度,如虛擬股票、股票溢價權、福利計劃等多項激勵措施作為補充與配合。
(二)日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國的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對資本市場的依賴比較明顯,這是由其自身的股權結構決定的。在日本的企業中,法人持股的比例較高,而且法人之間相互交叉持股,這樣的股權結構就決定了日本企業股票較低的流動性,股東更看重的是公司經營的好壞與企業利潤的高低,公司相互持股甚至循環持股的結果形成了一個經營者集團,因此日本的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比較依賴于企業集團控股方式以達到參與公司治理的目的。
日本最具特色的激勵方式是年功序列制度。所謂年功序列制度是指職業經理人的報酬主要是工資和獎金,獎勵的金額與職業經理人的貢獻率有關,公司經營業績越好,經理人的報酬就越高,這樣就把經理人的物質利益與企業利益相掛鉤,促進了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的一體化,在這種情況下,職業經理人更加努力工作,而且在公司工作的時間越長,貢獻越大,未來獲得的報酬就越大。因此年功序列制對于職業經理人具有長期的激勵作用。
此外,日本還有另外一個激勵手段,即對職業經理人進行罷免和升遷,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說,這種手段的約束性更大一些。
(三)德國
德國公司對職業經理人的激勵機制與日本企業很相似,主要以聲譽、地位等精神激勵為主。成就感、社會地位和卓著聲譽帶來的滿足感是激勵經理人員不可忽視的力量。職業經理人的報酬基本上由基本年薪、年度獎金和津貼組成,其組合情況一般為65%的基本年薪,17%的年度獎金以及18%的津貼。當然,德國也有股票期權的激勵制度,但是并不占據工資的主要份額,比較著名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是德意志銀行的股東大會確定的全球持股計劃,該計劃規定,工作滿一年的德意志銀行員工,可以購買在市場價格基礎上的一定數量的股票(并附有相應的期權),所附期權可以在以后購買相同數量的股票,這對員工產生了普遍的激勵作用。此外,職業經理人除了獲得以上報酬外,還可以享受一系列的福利待遇,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企業養老基金。在過去十幾年里,退休的企業經理人享受養老基金的比重已經從70%上升到90%以上,加上社會保險機構支付的退休金,企業的經理人在晚年可以領到在職最后毛薪60%~65%的養老金。
二、我國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且缺乏長效的激勵機制。激勵制度的欠缺,不能完全調動職業經理人的積極性,活躍職業經理人市場,更不利于企業的持續和諧發展。
(一)薪酬分配與管理不合理
作為我國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的重要手段,薪酬激勵制度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除了薪酬激勵屬于短期激勵方式的自身缺陷以外,還因為薪酬分配與管理不合理,結構失調。我國職業經理人的薪酬一般采取“工資+獎金”或“年薪制”形式,均屬于短期激勵的范疇,其中基本工資占年度總薪酬的比例較高,缺乏中長期激勵,職業經理人薪酬與企業業績關聯度小,這樣,即使是業績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也不一定獲得高收入,反之也會出現高管年薪的增長高于業績增長的現象。經理人的經營業績與其收入完全脫鉤,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甚至出現職業經理人經營上的副效應(不再關注公司業績的提高)。另外,我國很多公司對職業經理人薪酬相關的制度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設立薪酬管理委員會專門管理職業經理人的薪酬,即使設立了薪酬管理委員會,效率也十分低下,沒有起到有效薪酬管理的作用。
(二)實行股權激勵制度受限
作為西方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中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股票期權激勵制度越來越普遍的成為董事會借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個重要法寶,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實行的一種職業經理人激勵模式。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股票期權制度發展相當滯后,雖然在90年代末部分上市公司開始試行期權、股票增值權、職工持股計劃等長期激勵模式,但這些模式畢竟不是標準的股票期權模式。股權激勵制度在我國實施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部制約
我國企業沒有庫存股票,《公司法》規定除注銷之外公司不能回購股票,另外發行股票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嚴格審批和控制,因此中國境內上市公司無法實施規范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這就對我國企業利用股權激勵模式的方式提出了挑戰,不少企業通過采用變通和一些過渡辦法諸如虛擬股權激勵機制、延遲支付、通過海外上市實現股票期權計劃等,這樣的嘗試,對股票期權制度在我國的推行有很重要的意義。此外,我國的股票市場缺乏效率,而公司內部實行股票期權制度是以成熟的股票市場為前提的,在不成熟的股票市場環境下實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有可能出現績優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不能獲利,或者獲利很小,而經營不善的虧損公司管理者手中的股票期權有可能行權時獲得豐厚收益,從而出現股票期權的反向激勵效應。再者,我國缺乏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許多國有企業的經理人不是由市場來篩選,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門或者大股東來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實行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也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2.內部約束
在股票期權實施的過程中企業內部也存在著問題。首先,根據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期權激勵的授權主體應該是產權的所有者,但是由于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董事會并不能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董事會本身就需要一種激勵機制。由董事會來執行股票期權計劃,激勵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會使其成為謀求私利的工具。其次,我國企業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股票期權制度實施的一個必要條件,是企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而我國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普遍存在著目標模糊,指標單一等種種弊端,評價指標不能體現職業經理人所做出的貢獻。
(三)激勵不足
激勵不足是當前職業經理人激勵制度中存在的最大問題,阻礙了職業經理人能力的發揮。根據經濟人假設理論,在市場經濟中,人們工作就是為了取得經濟報酬,職業經理人也不例外。然而我國的職業經理人激勵程度還遠遠不夠。在工資、薪金等貨幣性物質激勵方面,職業經理人與普通職工之間以及與企業所在當地的平均水平之間并沒有拉開差距,收入分配效率低。美國職業經理人的平均收入已經達到了其他雇員平均水平的140倍,而我國職業經理人的平均收入最多為職工平均收入的3~5倍,這樣的激勵水平,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據調查,我國61.8%的職業經理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滿意;80.5%的職業經理人認為,如果收入達不到社會上經理收入的平均水平,就會選擇“跳槽”。這種現象說明我國大部分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激勵是不足的。除了以上的物質激勵以外,精神激勵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說也很重要,應該作為輔助手段激勵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熱情,精神激勵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明顯的長期激勵作用,而在這一方面我國企業的開展面十分狹窄。
(四)職業經理人與企業之間缺乏信任
我國企業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缺乏必要的相互信任,“信任”將是中國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公司所有者擔心職業經理人為自己謀利益,而職業經理人對公司所有者的不充分授權,感到不能得到重用,從而不會踏實的為企業服務,降低其經營效率。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利益目標不一致導致的,職業經理人永遠處在公司利益與自己利益相平衡的點上,而公司所有者永遠把自己放在公司利益里面,在一定程度上公司的利益就是自身利益。當二者利益出現不平衡時,通常會出現公司更換職業經理人或者職業經理人換公司的現象。如何建立一種激勵與約束機制,使公司所有者與職業經理人在目標一致和利益趨同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經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中的關鍵。
(五)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之家庭結構的變化、人類疾病譜的變化使得目前老年人養老及長期護理面臨巨大挑戰,而這給傳統家庭養老、護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僅僅依靠家庭可能即便其親屬即便用盡人力、物力、財力,也難以讓老人體面養老,保證其晚年的生活質量,長期護理則可以緩解此種壓力,也正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所迫切需要。比較分析國外現有長期護理制度的發展狀況,研究我國部分地區已開展的護理制度,可以為我國建立適合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供借鑒。
1 國外長期護理制度模式設計
1.1 覆蓋范圍及保險對象
根據德國法律規定的“護理保險遵從醫療保險”原則,法定和私人醫療保險的參保人都必須參加護理保險;既沒有參加法定醫療保險也沒有參加私人醫療保險的國家官員、軍人等由國家負責。此外,月收入在610馬克以下的人不需繳納保險費。
日本政府采用強制保險的方式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將40歲以上的老人全部納入長期護理范圍,并規定 65歲及以上的國民為第一號被保險者,40~64歲的國民為第二號保險者(見圖1)。前者只要有護理需求,都可以接受護理保險提供的服務;而后者的護理需求則被限制在《護理保險法》所規定的護理需求內。
美國實行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相結合的模式(見圖2)。社會保險及救助的覆蓋范圍較小,醫療救助中的長期護理是面對貧困人群的醫療保障計劃。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以自愿保險方式,保險公司往往將被保險人投保時的年齡限制在50至70歲之間。
1.2 繳費及資金來源
德國法定護理保險理論上是雇主雇員各承擔一半的保費,但實際操作略有不同(見表1)。私人護理保險采用的是預付基金制度,繳費率是根據參保人參加私人護理保險時的年齡、個人最高可獲償付金額、風險附加保費等因素來確定的。法律規定私人護理保險費不能超過法定護理的最高限額。
日本護理保險第一類被保險人按其收入確定保險費,由市町村征收保險費。第二類被保險人的保險費首先由國家統一征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免繳費用,醫療救濟對象、低收入及生活貧困者減免50%。日本護理保險給付所需費用的50%由公費負擔, 其余50%由護理保險費負擔。公費負擔的比例分別為國家25%、都道府縣12.5%、市町村12.5%(見圖1)。
美國醫療照顧計劃主要分為A部分和B部分(見圖2)。醫療救助中的長期護理是一項貧困人群醫療保障計劃,無需繳納保費。商業保險保費的繳納隨著被保險人的年齡、給付期限、等待期、投保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投保時被保險人年齡越小,其費率越低。
1.3 服務分類及支付方式比較
德國的護理分為住宅和住院護理兩大類。按需要強度又可分成三類:第一類護理主要是指在個人飲食、衛生、日常行動方面;第二類護理主要是指1天至少需要3個不同時間的3次服務;第三類護理需日夜服務(見表2)。
日本長期護理服務項目分為兩種護理類型 :一是居家護理,二是專門機構護理。兩種護理類型又分為6個等級7個層次,每一護理等級都有具體的護理費用規定,即:要支援1:每月4970單位;要支援2:每月10400單位;要護理1:每月16580單位;要護理2:每月19480單位;要護理3:每月26750單位;要護理4:每月30600單位;要護理5:每月35830單位。
美國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有護理院、輔助護理設施和家庭健康護理。護理院提供的服務僅限健康護理和康復治療,且須在醫療照顧定點護理院接受護理。家庭健康護理針對無能力出門而只能在家接受護理的護理對象;家庭健康護理A部分的最高給付次數為100次,在護理過程中租用醫療器械需要承擔20%的費用。
2 我國部分地區的實踐――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青島市在我國率先建立并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尚屬首例。1987年,青島市先于全國十二年、山東省七年步入老齡化社會,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發展進程較快的城市之一。
青島市于2006年開展了依托社區醫療機構和養老護理機構的老年醫療護理試點,于2011年在部分二級及三級醫院中開展了醫療專戶試點工作,青島市總結多年試點經驗,于2012年7月下發了《關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試行)》,其覆蓋范圍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2014年12月30日青島市下發了《青島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管理辦法》中規定,從2015年1月1日起,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擴大至農村地區。
2.1 主要內容
“用人單位及個人無需另行繳費,每月月低,將當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記入比例劃轉0.2%的資金量的2倍為比例,從醫保統籌基金中劃轉,列入陳真職工護理保險基金;每年年底,以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按0.2個百分點為標準,從職工居民(不含少年兒童和學生)醫保統籌基金中劃轉,列入城鎮居民護理保險基金。”同時青島市從福彩公益基金中劃轉2000萬元至城鎮居民護理保險基金中。
青島長期護理保險在給付水平方面,費用報銷不設起付線,且規定了高于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服務形式分為:專護、老護及家護,其中專護是指病情較重,需要住院治療并接受較高醫療條件護理,其護理保險基金報銷其護理費用的90%;老護則是由于患有重性慢性病,生活無法自理,需由有醫療資質的養老機構為其提供長期醫療護理服務;家護則是根據其自身意愿和家庭實際情況,需在家中居住并接受由定點社區醫療機構所提供的上門護理服務,老護和家護的報銷比例均為96%。費用結算專戶與二、三級醫院的參保人其結算標準分別為每床170元/日、200元/日,而老護、家護則以60元為標準結算。
同時,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采取了總額預付制,實行共付保險,以避免醫療護理過渡消費,此外,還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不斷放開醫療護理服務供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降低服務成本,并不斷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
3 啟示及展望
3.1 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選擇
中國應當采用社會保險為主體,商業保險為補充的模式。縱觀國際,美國商業長期商業保險目前實施已有較長時間,其商業保險發展已經非常完善,但其覆蓋面及市場份額仍相對較小,且可能其面臨逆向選擇等風險,長期護理商業保險于我國只能作為補充。德國和日本等多國所采取的是企業、個人和政府共同付費的長期護理社會保險模式,得到的成效,不僅化解了老年人的護理費用危機,減輕了政府和個人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保證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讓其可以體面養老。
3.2 完善籌資機制
通過研究分析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我們可以發現其并沒有獨立的資金來源,而是依附于醫療保險。這可能缺乏會可持續性,但如果增加企業繳費,那會有悖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精神:適時適當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率。因此,應慎重考慮企業繳費部分。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如此之嚴重,這與我國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有直接關聯,計劃生育政策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紅利等有利條件,而其社會成本今天看來,大多轉化到了獨身子女父母身上,國家應當對采取措施,保證其晚年的生活質量,因此,國家和政府應當對長期護理保險給予適當補貼。
3.3 加強護理員專業培訓與管理,建設護理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
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體系中,專業護理人員仍有缺乏,而日本等國家有較為完善的護理人員專業培養系統,這也是其制度能夠發揮較好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還未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前,應當未雨綢繆,先將人力、物力等基礎條件準備好,以保證我國長期護理服務制度地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姚玲珍.德國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2] 李超民.美國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
[3] 韓鳳.它山之石:世界各國醫療保障制度考察報告[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 藍淑慧.老年人護理與護理保險:中國、德國和日本的模式及案例[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5] 王嵐嵐.借鑒美國經驗大力發展我國長期護理保險[J].中國保險報,2006.
[6] 李光宰.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的理解[M]..韓國京畿:共同體出版社,2007.
[7] 高春蘭.日本和韓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比較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3.
[8] 施巍巍.國內外老年人長期照護制度研究綜述[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
[9] 劉燕斌.德日美以四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架比較[J]. 中國醫療保險,2011.
[10] 青島市政府辦公廳. 關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 試行) (青政辦字[2012]91號) ; 青島市人社局.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實施細則(試行) (青人社發[2012]51號).
畢業論文題目一般為:“XXXX的研究”,“論XXXXX”
二、論文的正文結構框架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概括介紹所選題目的相關背景,一般包括國內外經濟發展現
狀,所選題目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等。)
1.1.2問題的提出(由研究背景引出你所選題目的必要性)
1.2文獻綜述(包括國內外文獻綜述,可有可無)
1.3研究目的與主要內容
1.3.1研究目的介紹論文所要達到目的,現實意義,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
1.3.2主要內容大致介紹一下論文的主要內容和框架,分幾部分寫,各部分
主要是什么內容。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1.4.1研究方法介紹論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如理論模型,實證研究,比較
法,案例分析法等。
1.4.2研究思路用框圖的方式說明論文的思路和脈絡。
2XXXX概述這一章是選定題目的相關基礎理論概述,比如可包括以下:
2.1選定題目的相關概念與定義
2.2XXX的主要內容
2.3主要理論基礎
2.4XXX對企業或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等等
3選定題目的現狀分析
3.1國外發展現狀
3.2國內發展現狀
4XX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5解決措施可以從多方面來提出具體解決措施 ,如企業,客戶,政府的角度6結束語對論文選題的意義,主要內容,主要結論做一個概括總結。
三、其他要求
1. 格式及具體要求參見 《重慶大學成人教育….管理辦法》,請大家仔細閱讀,嚴格按
照要求進行。特別是格式,參考群共享的模板。
2. 開題報告、任務書可以在最后兩周完成,暫時不著急。
3. 輔導方式
第11周,13周,16周集中,教室1205 ,要求必須來
其余時間通過QQ,郵件網上輔導。
四、參考文獻要求10~15篇,不得抄襲論文,否則按不及格處理。
五、隨時查看群公告,閱讀每份相關文件,明確相關要求。
六、進度要求
1、 10~11周,選題,擬訂基本框架,如二的要求
2、 12~14周:初稿的撰寫
3、 15周 :修改
外資銀行在進入國內市場后,所能體現的是一種快速靈活的發展方式,現在在外資銀行在市場份額上的比重是不斷的增加的,并且依靠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充足的投資來源,現在的外資銀行在搶占國內銀行的市場占有率方面的后勁是非常足的,所以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動機和經營策略做出詳細的判斷是很有必要的。
一、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現有的銀行對外開放策略使我國進一步的增大了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同時我國穩定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也給外資銀行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管理環境。外資銀行是國內的銀行體系重要的構成部分,并且呈現出來的發展狀態也改變了進入市場初期的激進現狀,開始向平穩的方向發展,現在國內的外資銀行在資產流動,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方面的發展狀況都是非常良好的,而且在現有的法人制度政策的推行下,越來越多的國外銀行愿意把在中國設立的分行變為在本地注冊的外資企業,這樣的注冊在加強了我國外資的份額后,也有利于外資企業增加自身的實力與競爭能力。
二、外資銀行的在國內的經營動機
(一)提高國內市場的占有率
我國自從進入世貿組織以來,顯著提高了經濟實力,并且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特色,可以說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并且受到現有的經濟政策推動,小額投資和一些中小型貸款在國內經濟投資份額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是非常需要銀行的支持,可以說銀行現在的市場占有率越高,那么獲得相對的經濟利益也就越大。所以外資銀行在國內投資最重要的動機之一,就是在國內的銀行發展中占得一席之地,從而能夠在國內的市場經濟中獲得更加長期的發展利潤。
(二)推動自身企業的強有力發展
外資銀行在國內的發展中具有更加明顯的發展優勢,外資企業所能依托的不僅僅是完善合理的發展體系,更有的是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而且依托與比較便利的網上投資和理財,外資銀行更加能夠受到國內投資人的歡迎。外資銀行在國內進行經營可以有效的推動在華的企業知名度,外資銀行在國外的理財方面所能具有的優勢更加的明顯,并且許多外資銀行都具有全球投資的經驗,現在許多國內的外資企業在個人投資方面都是有精品的理財項目,這對于現在我國的投資人的選擇都是非常良好的選擇。通過這樣的外資銀行在國內的運行,一方面能夠在推動我國理財形成更加合理健康的局面,也可以讓國外的企業吸納更多的資金,提高企業的經濟實力,促進國外企業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外資銀行在國內的經營策略
(一)形成不同特色的企業發展品牌
外資企業最大的經營策略就是企業具有厚重的文化氛圍,而且依托于企業文化,在經營戰略方面就體現出不同的發展策略。一些企業比如說花旗,在經營策略上就體現出鮮明的進取特色,它在選取經營范圍時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資理財項目,更是涉及了中國市場的許多領域,體現出了鮮明的企業進取文化,而且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而還有一些外資銀行在選擇經營戰略時,就選擇相對穩健的發展策略,也有一些企業在選擇經營模式時也比較愿意選擇利潤與風險比重的項目,這樣不同的發展方式也使得外資企業形成了特色的發展品牌。
(二)細化客戶策略
中資銀行在客戶管理方面往往是沒有形成特色的管理體系,而外資銀行在客戶管理方面 就做到了盡量的細化,依據不同的客戶需求來制定特色的客戶管理方案,讓不同的客戶都能夠盡量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讓客戶選擇不同的項目來進行投資。這樣的客戶管理并不是盲目的,外資銀行在融入國內市場時,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對所要進駐的市場來進行客戶分析與調查,通過這樣的調查獲得有效的客戶分析,然后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客戶項目方案的制定,針對不同的項目來設置差別化的客戶方案,這種不同階層有特色的服務管理,可以更好的讓客戶感受到周到的服務。
(三)推動核心的業務戰略
外資銀行的業務戰略是多種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核心業務就是打造特色的個人業務,并且現在這些業務也能夠為外資銀行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這種個人業務具有非常大的私密性,這樣的核心業務極大的增加了外資銀行的實力,提高了外資銀行的經濟效益。而且現有的外資核心項目具有強勁發展力的就是網上銀行投資管理,這樣的項目也是外資銀行中非常高效益的戰略項目。
四、結語
隨著現在的國外資金開放程度的加深,外資銀行在我國的整個銀行體系中的地位也是逐步提升,外資銀行在國內發展戰略是非常值得銀行體系考慮的,通過合理化的分析,讓國內的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實現更加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2)10-0050-02
一、概述
民間金融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中難以避免的問題。同時,近年來我國民間金融發展迅速,無論是規模還是成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就引起了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實際上,民間金融一方面能夠彌補正規金融的不足,對促進市場機制發育的積極作用明顯,另一方面,民間金融實際上可能干擾信貸政策,對金融秩序維護也有一定的挑戰性,還容易引致金融犯罪,導致我國金融市場面臨著巨大風險。
鑒于此,為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探討如何規范民間金融的監管具有現實意義。從行文思路看,本文對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總結,提出了規范監管民間金融行為、完善我國金融體系的思路。
二、當前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1997年之前,我國民間金融的規模相對較小。不過,近年來,我國民間金融規模迅速膨脹。無論是從全國的規模看,還是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規模,民間金融都可能會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從具體模式看,我國民間金融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種:一是“浙閩模式”,它以間接金融活動為主,這種模式產生的地區一般市場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比重較高、閑置資金的存量大。二是“北方模式”,主要以企業融資為主的。這種模式是民營企業向社會非公開集資。三是五色土經營模式,即通過牽線搭橋促成借貸關系,化解民間借貸風險。這種模式將業務定位在對民間借貸兩端進行服務的基礎上,相對于其他模式,具有較大的創新性,它促使民間借貸服務業成為真正的產業。
不過,目前我國民間金融存在較多違法金融組織和金融行為,導致該市場存在著一定風險。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多層次性看,社會資金需求與正規金融組織供給存在錯位,非正規性和隱蔽性的民間金融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留下的市場空白。不過,民間金融組織規模過大,或這些組織與違法犯罪活動的結合,將可能引起金融體系的波動。一方面,民間金融的投資渠道較為隱蔽,不具有可持續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民間金融很可能為非法經濟活動利用,正常的金融秩序可能受到威脅。其次,民間金融不受目前既存的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約束,競爭處于無序狀態,金融市場存在巨大風險。再次,民間金融的超常發展,影響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為犯罪活動提供了“地下通道”,危害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三、規范監管我國民間金融行為的政策建議
第一,國家要出臺相關政策,允許民間金融組織進行注冊登記,這樣有利于對其按正規金融的要求進行監督管理,也有助于其健康發展。對民間金融組織而言,可以要求其持有一定的資本金數額,但可按地域進行規定。在從業人員管理方面,要規定管理人員與從業人員的資格。在業務范圍方面,要對民間金融經營風險大的金融業務做出限制,進行嚴格監管。同時,要健全市場契約制度,促進其合法規范運作。同時,政府要隨時監測風險,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風險。
第二,要大力發展與完善正規金融機構,鼓勵正規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服務創新。一方面,要大力拓展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保證資金能用于農業領域。要改造和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勵正規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比如,正規金融機構可以提供專項貸款,還可以通過證券市場拓寬融資方式和籌資渠道。
第三,要積極建立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實際上,有效的市場約束是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保障,要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要健全社會信用制度,促進公平司法制度的建立,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消除政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隱性擔保,維護金融機構進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由于我國現行的利率不能反映資金供求情況,投資者需求對利率缺乏彈性。因此,在我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要積極按照市場供求促進利率的自由浮動,建立一定的資金價格機制,促進正規金融和民間金融的市場細分和金融服務。
第四,國家要消除對民間金融的種種歧視,適時出臺政策,確定民間金融的合法地位。實際上,金融體系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變革,一方面要有現代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另一方面也要有相應的民間信貸活動。這兩種金融制度安排促進了資金的流動。國家要以法律形式確定民間金融的合法地位,允許民間金融的合法化,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從國外經驗看,美、日等國家都曾走過了民間金融“合法化”的過程,因此要加以引導管理,改變二者的對立局面,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第五,要盡快健全有關民間金融政策法規。一是要建立關于民間融資的保護性法律制度,對其進行扶持性管理,促使走向契約化和規范化。二是要從法律上合理確定民間融資和社會集資的界限,加強規范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三是要修訂有關法律法規,明確民間融資和社會集資的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