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6:26: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機構網絡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全國網絡教育培訓機構較多,舉例如下:
1、尚德機構:是一家中國職業教育機構,致力于提高學員職場競爭力,培訓課程和服務范圍,從職業資格認證,到與職業相關的就業服務,業務覆蓋全國多個城市,服務全國學員,是尚德機構職業培訓的模板;
2、學大教育:服務于中國教育服務領域,是目前國內個性化教育的領導者,已在77個城市開設了408所個性化學習中心,在全國擁有16000多名員工,其中專職教師超過8000名;
3、中公教育:是集合面授教學培訓、網校遠程教育、圖書教材及音像制品的出
(來源:文章屋網 )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3G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 has been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ea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urrent network educ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mobile education resourc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mobile education resource system based on 3G wireless network have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Keywords: 3G wireless network; mobile educ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1 前言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通稱。與現有的移動語音網絡技術相比,3G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利用先進的空中接口技術(包括對頻譜的高效利用)、核心網全面的IP包交換及控制技術,能極大地增加系統容量、提高端到端通信質量和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包括實現實時語音視頻、高速多媒體和移動Internet訪問及相關業務[1,2]。
由于我國前期開發的各種網絡教育資源自成體系,無法實現有效交流和共享,無法與國際互聯網上教育體系相溝通。雖然,信息技術已為教育教學資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與共享(例如通過HTTP和HTML)、學習活動的合作(例如通過各種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術條件,但是允許教學資源在課程知識和教學管理水平進行交換的標準卻沒有很好地認定,因而妨礙了教學資源大范圍的共享與交流,3G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教育資源建設以及各種教育資源的建設提供新的契機。
2 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現狀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通稱。與現有的移動語音網絡技術相比,3G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利用先進的空中接口技術(包括對頻譜的高效利用)、核心網全面的IP包交換及控制技術,能極大地增加系統容量、提高端到端通信質量和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包括實現實時語音視頻、高速多媒體和移動Internet訪問及相關業務[3,4]。
由于我國前期開發的各種網絡教育資源自成體系,無法實現有效交流和共享,無法與國際互聯網上教育體系相溝通。雖然,信息技術已為教育教學資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與共享(例如通過HTTP和HTML)、學習活動的合作(例如通過各種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術條件,但是允許教學資源在課程知識和教學管理水平進行交換的標準卻沒有很好地認定,因而妨礙了教學資源大范圍的共享與交流,3G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教育資源建設以及各種教育資源的建設提供新的契機[5]。
3 3G網絡教育資源的特點
3G網絡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較高的的數據傳輸速度。在3G時代,隨著移動通信網絡與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短距離無線技術的結合,各種新型的移動行業應用將不斷涌現,3G突破移動帶寬的限制后,將使得許多行業解決方案從固定網絡向移動網絡逐步遷移,同時固網與移動網絡也將在行業領域中融合,創建更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從3G所能提供的業務應用可以看出,高速互聯網接入、移動支付、移動定位、移動流媒體等業務,都將在行業應用領域有所作為。
利用3G的無線寬帶傳輸技術進行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優化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很強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理念的提升。
3G的發展成為移動通訊的新亮點.除了可以進行視屏移動通訊外,通過手機。使用者能像用電腦連接寬帶上網一樣,輕松實現高速網絡游戲、視頻在線觀看、高壓縮率音頻在線收聽等功能。這些業務在現有的2G網絡上是根本無法想象的,而且估計價格更低,為語音業務成本為2G的50%。這為學生在學習時空和時間上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只要有3G通訊信號的地區、在移動的運輸工具上,即在任何時間和區域都可以接受遠程教育,學校的范圍擴大了。為終身服務提供更寬的辦學途徑。
(2)辦學模式的改變。
有利于終身化教育,享受教育公平。目前的教育資源主要是單向通信的方式。如通過Email、在線聊天、BBS等。原來依賴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三C合一的網絡框架(內容、電子商務、社區)等各種辦學模式可由3G移動通訊代替。
(3)技術模式的改進。
傳輸的速度的提高使得信息的傳輸量大大增加,促進了虛擬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音頻和視頻等流媒體技術在網絡上被大量應用,為遠程教育提供了技術保證。采用流式技術將再現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和對課程的說明場景,同時增加了黑板功能的PowerPoint講稿,以及針對這些內容的索引標題區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切換學習的課程章節。由于支持流式技術的多媒體文件不需要全部下載就能觀看,點播延時大大縮短,不需要很大的緩沖區,對網絡帶寬的要求下降。流式技術采用較高效的壓縮編碼如MPEG-4等,提高了網絡傳輸視頻的質量,即使學員們在離教室很遠的地方上課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采用流媒體技術后將有效彌補網絡課堂的這些不足。同時。流技術還為遠程教育提供良好的交互性。采用流式技術,把流式視頻、音頻加入答疑系統將提高它的完整性和交互能力。今天的流式技術將提供更多機會,使得遠程教育節目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傳播,下一代的技術將超越現在的技術。擴展通信范圍,特別是實現寬帶無線通信傳輸。流式技術它不僅能夠有效傳播教育機構編著的教程,而且能夠接受來自學生方面對這些教程的反饋信息,為他們提供豐富的交互性環境。學生在點播來自互聯網上的視頻、音頻信息的同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把他們連續的視音頻信息傳送回去。流式技術與其他技術的有效結合,會大大提高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滿意程度。從而大大提高學習質量。
(4)新的互動溝通方式,交互性增強。
3G能夠提供一系列針對個人、家庭的整合式通訊方式,包括文本、語音、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能夠在統一的網絡平臺上順暢地傳輸。人們還能夠借助會議電視等互動溝通方式,在極大降低會議成本的同時實現遠程協同工作。流式技術提高了教學的交互性,但現在需我們用攝像機拍攝教師授課過程并實時地傳輸到流媒體編碼機,經過采集卡的采集、編碼后再實時地上傳給流媒體服務器,再由流媒體服務器實時到其它教室的終端計算機。3G減少了過程,可以用3G手機實時拍攝教師授課過程并實時地傳輸與其聯系的學生或到資源庫點播。
(5)促進資源建設共享和高等教育信息化。
借助3G,我國通信產業將及早邁入移動化和個人化的信息網絡時代。企業、居民等社會經濟主體通過占有利用通信網絡資源、設施和工具,將極大提高自身獲取信息資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加速信息社會的來臨。同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要求全體公民獲得在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等方面的滿足,實現人們自身的價值。3G為人們掌握信息吸納知識提供了無所不在的便利,將顯著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發展3G,對于中國人的信息生活將會做出積極貢獻。
(6)教育資源的本土化、全國化、全球化。
3G網絡采用了新的網絡架構,對于頻率資源的利用率更高,對需要高帶寬、高速率的數據多媒體業務的支持能力更強。這些特點使得人們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和更靈活的方式,獲取并處理大量信息,成為信息社會的積極參與者。
4 3G網絡教育資源的架構
由于3G是一種新型的無線數據傳輸技術,那么就涉及到對傳統教育資源的對接和優化。因此必須設計開發出包含視頻在內的網絡教學資源的3G訪問接口、內外網服務器、網關以及對應的訪問模式、安全功能等等。
由于教育資源數據量很大,一個文件一般都是幾十MB,甚至幾百MB,對于這樣的網絡教育資源,即便是采用加了擴展功能的數據庫系統來存儲,存取率仍然很低,不能滿足多媒體教學的需要。
因此,在利用3G無線網絡進行教育資源建設時,要注意資源庫系統硬件、軟件和開發工具的選擇,采用合適的方法,保證多媒體教學信息在教學應用中存取方便,穩定安全。可采用“分布式外掛牽引技術”,使數據庫和文件服務器無縫連接。索引信息存放在數據庫中,而資源信息則存放在文件服務器中,使教育資源的存取不受文件多少、數據量大小限制,并且有較快的存取速率,解決網上大數據量教學資源(包括視頻)的存儲和管理這個技術難題。多路并發是指網上多個用戶在同一時段內訪問同一數據。多路并發是否成功,關系到能否實現資源共享。影響多路并發的主要因素有數據庫系統、交換機、路由器的功能和傳輸網絡的帶寬等。
3G網絡教育資源系統構架將包括有3G網絡數據庫的呈現模式,資源的共享與安全性,教材庫中課件播放的多平臺支持,文件的傳輸方法,讀寫沖突的解決,數據的存儲技術,服務器RAID冗余磁盤陣列技術,視頻點播技術,以及3G移動流媒體技術等。典型的3G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
(1)分布式移動教育資源庫的建立。
由于傳統的集中式存儲管理難度大以及對等結構的分布式資源庫易造成網絡流量負載過重等局限,可以采用教育資源的分布式存儲和層次結構管理,通過建立資源目錄中心,對分布存 儲的資源節點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實現了分布式資源的快速檢索和網內用戶的單點登錄驗證等技術問題[6]。如圖2所示,系統由資源目錄中心、分布式資源庫節點、目錄中心和資源庫節點等四個主要部分組成。
(2)3G流媒體服務系統。
3G網絡中對于移動流媒體目前主要有三種媒體格式:
3GP/3GP2媒體格式:3GP是一種3G流媒體的視頻編碼格式,主要是為了配合3G網絡的高傳輸速度而開發的,也是手機中的一種視頻格式[7]。
WMV媒體格式:是Microsoft公司的私有格式,有少量終端支持。
RM媒體格式:是Real公司的私有格式,內置Realplay播放器的終端支持,RealPlay播放器同時支持3gp/3gp2媒體格式。
從覆蓋用戶面來看,媒體格式3GP/3GP2是首選支持,WMV格式選擇支持。而RM格式相對于3GP/3GP2效果沒有優勢,目前在選用3GP/3GP2后不再單獨選擇支持RM格式。由于3G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中對于音視頻課件必須轉換為流媒體形式,另外由于不同的移動終端其處理能力有較大差異,所支持的協議和編碼格式也各有不同,因此3G網絡教育資源廣播平臺需要采用后臺的流媒體服務系統進行終端適配來解決這個問題。
相對于有線網絡而言,無線網絡狀況更不穩定,除去網絡流量所造成的傳輸速率的波動外,無線終端移動速度和所在位置也會嚴重地影響到傳輸速率,因此高效的可自適應的編碼技術至關重要。下面對3G網絡中首選的3GP/3GP2流媒體服務系統進行介紹。
基于3G教育網絡的流媒體處理過程分為視頻源編碼、信道傳輸、終端解碼三個階段[9],可以采用以AVS-M視頻壓縮標準為編解碼器,經AVS-M編碼器壓縮生產的碼流易3GP文件格式存儲供傳輸,服務器和移動終端通過RTSP/SDP協議進行會話管理,RTP/RTCP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和傳輸控制,移動終端完成數據的接收、緩沖管理和解碼播放,如圖3所示。
(3)基于SOA的3G教育網絡系統集成。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種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10]。SOA提供了標準化的架構,信息資源整合的技術途徑:在現有系統不做修改的前提下,將各個教育資源及業務功能轉換或封裝為服務,這些服務彼此相對獨立并且可以進行組合,從而能有效地實現教育資源整合系統架構。
5 結束語
由于移動終端的寬帶業務方興未艾,將來手機將來會發展為一個個人手持智能PC,而且有些功能還優越于臺式PC功能。移動互聯網將高速發展,人們對手機增值業務的需求將會爆炸式增加,特別是對于遠程教育、移動教育的需求更具有商業先機性。
據統計,我國90%以上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都迫切需求低成本、高品質、持續發展的優秀教育服務,75%以上的在職工作者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繼續教育,50%以上的企業管理者主動需要專業學習和培訓,45%的年輕人在進行外語類培訓學習。全國需要優質教育培訓資源的總人數達到3.3億以上,按保守估計1%的人員接受移動教育選擇,在移動教育領域年平均消費為100元,則每年有3.3億元以上的市場。面對教育和通信技術的結合模式定位的移動講堂的市場將為基于3G網絡的教育資源建設提供新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Junsong Xie, ments on “Effect of System Imperfections on BER Performance of a CDMA Receiver with Multipath Diversity Combi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52, No. 5, Sep. 2003, pp. 1414-1415.
[2]Junsong Xie, etc.Downlink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WCDMA Based IMT-2000 with Coherent Rake Combing.200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ird Generation Wireless and Beyond, San Francisco, USA, May 31, 2001, pp.991-994
[3]Junsong Xie, et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3GPP Based WCDMA Multi-rate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the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quenc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for CDMA Systems, Sep. 24th, 2001, pp. 271-280
[4]Junsong Xie, etc.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of adaptive MQAM and the effects of inaccurate feedback channel estimation. the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ISBN: 0-7803-7840-7, Aug. 27-29, 2003, pp. 404-407
[5]羅小巧,周麗麗等. 3G在移動教育中的應用展望[J]. 高等函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Vol.17 No.3:2-3,8.
[6]白剛,楊猛等. 3G網絡視頻流媒體服務系統研究與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5.41(24):138-150.
[7]郭晉偉. SOA架構的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D]. 沈陽: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 2006:42-46.
引言
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帶來一系列革命,同時促進教育的極大發展。從“網絡改變生活,陽光照耀你我”“××教育網,伴隨我成長”等諸多網絡廣告語遍布我國的城市和鄉村這個事實可見,人類和教育進入到一個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它帶給整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帶來一場深刻革命。語文作為傳統工具學科,在網絡時代也應該與時俱進。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筆者結合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各自特點,闡述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
一、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中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
“傳道授業解惑”是傳統的對教師職業的定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師提出了這一基礎上的更高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寄托和期望值越來越高,現代教育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淵博的專業知識、廣闊的文化視野、無私的奉獻精神、前瞻的教育理念、強烈的進取意識、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較強的教研能力等。[1]279歸納起來就是教師要有精深的學科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情感及高尚的人格。
現代教育是以現代社會信息化和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為背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的教育。教育發展過程中已出現教育個性化、教育終身化、教育大眾化、教育一體化四大趨勢。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毋容置疑的是語文教師要具備文學修養、文化品位與語文教學藝術等綜合素養。在網絡教學中為實現有效教學,教師還應具備網絡技能素養。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今后三五年,我國教育網絡建設將完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絡主干網和部分地區網的升級提速,實現全國全部本科以上高等學校,229所教育學院,2142所教師進修學校,1000所中學和500所職業技術學校與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聯網,并爭取計算機進入50000名教授家庭。[2]93面對網絡時代帶來的如此巨大的教育變革形勢和我國網絡建設的可喜局面,教師應轉變自身角色意識,迎接網絡教學的挑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語文教師要明確在網絡教學中的角色變化
網絡時代帶來的巨大的變化,使得教學環境發生改變,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三尺講臺”的教學環境已經很難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作用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發生了轉變,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協調者、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學生的合作伙伴。即“教師應從信息提供者轉變為‘教練’和學生的‘學習伙伴’,即教師自己也應該是一個學習者”[3]98。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并使學生對所講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再只是講授,而要對學生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協調,從而促進學習網絡的形成,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網絡教學無疑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因為在網絡教學中,獲取信息的渠道是數據庫或者是師生間的協作學習,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的依賴性降低,而自主性學習的程度提高。換言之,教師在網絡教學中是一個學習者。
三、網絡教學中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
素養,一般指修養和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素養包括:職業道德修養、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
(一)職業道德修養
“身正為師”、“為人師表”、“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是對教師職業榮譽性和隱喻性的詮釋。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教師都應該遵守職業道德,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一般認為,教師應該具備五個方面的道德素養:第一,情感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第二,職業要求上教書育人;第三,態度上認真負責;第四,原則上公正平等;第五,遵守法律法規。
在網絡教育中,同樣要求教師具備人文素養。雖然網絡是虛擬的,但是在網絡教學中,每個人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是明確的,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職業道德等素養,自覺抵御信息的污染,堅守自己的信息倫理道德,規范自己的信息行為,提煉自己的網絡教學語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參與網絡教學的個體。
(二)書面表達能力素養
網絡教學中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和傳統教學中的教與學有很大差別,針對網絡教學方式的特質,對教師基本素養也提出不同要求。網絡教學中,師生之間不再是面對面的教學,而是提供的網絡信息化平臺,在口語能力的要求不及課堂教學的要求那么高,并且在態勢語言方面的要求隨之減弱。但是對書面表達能力要求更高,由于缺少面對面的接觸,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靠的是文字輸入,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有效信息的傳播肢體語言占55%的功效。在網絡教學中,師生之間靠文字交流信息,那就要求雙方用文字把肢體語言中占據的55%的功能補全,這其實對雙方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參與和交流互動意識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因特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網絡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網絡教學,教師與學生由原來的近距離交流,變成了超越空間的交流,網絡空間給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承載量。在這極大的信息庫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
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參與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參與設計。設計的作業應當是與社會、自然相關。學生在其中有足夠的機會和能力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將自己的作業在在線討論平臺上,這樣只要登錄此平臺的每個人都可看到,并作出評論。郵件列表的使用也可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滿足累積的討論。
(四)收集反饋信息的能力
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提供反饋。在網絡課程中,教師的反饋通常是通過一些現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如Email、QQ、UC等便捷式的形式進行的,給學生布置作業,或對作業給出評論。比如,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QQ平臺布置習作題目,然后在平臺上對學生上交的作文評分,再讓學生下載看評論。小組反饋也可以采用在討論平臺上或會議上信息的形式,給出對某一專題或活動的許多人的答案的總結或分析。這樣的教學形式具有方便、省時、共同參與的特點。
四、構建網絡教學中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
(一)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與專業理念
語文教師在普通的眼里較為保守,文人氣質較強,似乎少了些靈動,多了一些迂腐;喜歡幻想想象,不務實好浮夸。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的教學媒體的出現,語文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認真學習前瞻性的理論,樹立新的專業理念,因為語文不再僅僅是工具性學科,而是與人文性緊密結合。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學習語文使人擁有一種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
(二)強烈的進取精神與信息意識
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語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躺在故紙堆里學不好語文,也培養不了適應現代社會的具有較強語文能力的人。所以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和強烈的信息意識。好教師對教學、對本學科領域有很大熱情、關心幫助學生、樂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對提高教學質量很感興趣。所以他們在技能上熟悉網絡教學的性質和技術,掌握課程中應用的系統和軟件。例如,有經驗的教師知道如何管理討論平臺,他們還必須善于使用課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軟件工具。由于課程傳送工具和網絡經常變化,教師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如何使用軟件。
(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在倡導素養教育、“人”的教育和終身教育的今天,學習語文是為了生活中經常要用文字與別人交流,為了學習、工作的需要,為了人的精神需要,為了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許多喜歡課堂呈現和與學生個人接觸的優秀教師往往對網絡教學環境不適應,還有一些好教師對網絡教學不感興趣或缺乏必要技巧。陶行知先生說:“只有好學,才是終身進步之保險,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證。”現在提倡教師應“終身學習”,要經常性地“充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僅要學習的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還要學習一些自然學科的知識;不僅要向本行業的專家學習,還要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時代同步。
結語
語文教師在網絡教學中不僅要具備專業素養,轉化自己的角色地位,還要具備現代信息的交互參與能力和反饋能力,以及具備搜集信息的素養。語文教師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從故紙堆走出來,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1-0080-04 [DO]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17
引言
現代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對促進網絡教學資源的發展意義重大。網絡課程作為網絡教育資源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現代高校教育改革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網絡課程是現代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基于Web的課程,已成為推進教育創新,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工作途徑,但網絡課程的建設只是一種途徑,合理的實施才是其價值體現。將網絡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地結合起來,應用于高校的教學改革實踐,將有利于學生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提升他們主動探究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踐的能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了“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基于這一目標,我們從2011年9月開始,針對《信息安全》課程進行基于網絡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以期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信息安全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一、信息化教學模式概述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采用系統的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對教學方式、信息內容呈現方式、師生互動方式、評價方式等進行的全新設計和組織。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旨趣在于通過變革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習者發展適應信息時代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因此,推進信息化教學絕不是單純的方法手段改革,而是涉及教學系統各要素環節的全面改革。
2.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基本構成
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包括四個基本構成部分。
(1)理論基礎: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的三大支柱是素質教育、建構主義和現代信息技術。素質教育理念從教育價值觀、人才素質關等方面宏觀的引領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建構主義“以學習者為中心”,代表著學習理論研究的現狀和走勢,是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的關鍵理論基礎;而信息技術有效地成為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的技術支柱。
(2)實現條件:指促使信息化教學順利開展的資源環境。在資源的設計中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信息量大,且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②結構合理,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且要有層次性,以便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⑨表現形式多樣,文本、圖形、動畫、錄像、案例等,利于檢索和查找。
(3)組織設計:即一套“技術、課程、師生”相結合的教學活動程序或設計方案,操作程序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境而靈活變通。
(4)評價反饋: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包括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的評價,又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
3.網絡課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武法提關于網絡課程概念的觀點:“網絡課程是在課程論、學習論、教學論指導下通過網絡實施的以異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程,是為實現某學科領域的課程目標而設計的網絡學習環境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總和。”它為學習者提供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學習資源,支持個性化學習活動的在線支持服務和評價反饋功能。網絡課程這些要素使信息技術和課程內容達到完美的整合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環境支撐,還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基礎條件。然而網絡課程的建設只是一種途徑,合理的實施才是其價值體現。
因此,將網絡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地結合應用于高校的教學改革實踐,將有利于學生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提升他們主動探究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踐的能力。
二、網絡課程資源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
根據Just-in-Time Teaching(JiTT)理論,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了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目前國際教育技術界的共識是,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必須是建立在“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課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礎上的一種新型教與學策略。具體來說將課堂分為網絡部分和課堂部分。網絡部分由熱身預習、網絡自學和交互評價構成。課堂部分包括課堂講授、操作實踐、學生活動。如圖1所示。
具體內容如下:課前,教師在網絡平臺任務,讓學生閱讀相關教學內容,學生認真建構與新課程主題相關的知識,預先總結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提交答案,教師查看學生的問題記錄,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常見問題和學生的知識背景。根據已經掌握的學生水平適當的修改課堂教學活動,以便有效地開展課內的面對面教學。在實現上述反饋的基礎上,信息化教學還要求教師利用課堂開展各種各樣的討論與辯論,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堂小組討論以及利用網絡平臺的互動交流。在這些討論交流過程中,通常還要穿插一些操作、練習、演示和實驗等活動。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入理解與掌握,更重要的是營造出“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課堂”氛圍,從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乃至創造性。
為了促進學生高級、復雜認知能力的發展,通過上述課堂學習進行充分討論與辯論,使學生對概念有較深入理解、對知識有較牢固掌握。信息化教學還要求在課后積極開展網絡自學,要求學生將課堂中某些較復雜、困難的問題作為專題在網上進行探究。這樣鞏固了課堂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技能,使之前的學習更有成效。
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課前的準備活動決定了一堂課的質量,是每節課順利進行的基礎,而基于網絡資源的信息化教學又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驗和提高,通過這一環節,使得學生知識得以鞏固,探索問題和協作能力得以增強,而在上面兩個環節基礎上的網絡自學可以促進學生復雜認知能力的發展。上述這些活動充分結合了網絡學習和課堂學習的優勢,從而把信息化教學的本質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網絡課程資源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實踐
在探討了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后,筆者將信息化教學模式應用于《信息安全》課程中,具體實施過程分為網絡部分和課堂部分,二者相互貫穿、相互補充。
1.網絡部分
網絡部分是基于自主開發的《信息安全》網絡課程的學習,該課程按功能分為學習資源、學習支持、學習評價三個要素。其豐富的資源環境為信息化教學的實現提供了環境支撐。
課前,學生根據網絡平臺的任務認真建構與新課程主題相關的知識。這些任務被稱為“熱身”或者“準備活動”,目的是使學生提出與原有知識相沖突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能確保學生熟悉學習內容以便課堂上可以和教師的節奏基本同步。
網絡自學是學生利用《信息安全》網絡課程進行個別化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可隨意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進程。學生可以進入單元試題庫進行自測,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并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還可以對作業、問題和測試進行分析,了解自己在班級中的整體學習水平及自己的不足。若遇到疑難問題還可以發表主題請求幫助,師生都可以通過討論交流模塊提供自己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在網絡自學中,學生自主掌握了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提高了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信息安全》網絡課程同時提供給師生雙向通信交流和學生自我評價的網絡環境,網絡課程中的學習支持為師生在線開展討論、答疑等教學及管理活動提供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專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然后當學生進入網絡課程之后,將自己的想法、觀點、心得體會放在論壇上與大家共享、討論。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疑惑和遇到的問題發到論壇上,教師提供建議和思路,其他同學一起思考并討論,最終大家共同解決問題。學習評價主要通過考學系統實現,首先需要管理者在考學系統中創建一個虛擬教室然后開設班級,學習者必須通過用戶名和密碼才能進入,這樣確保了學習者身份的唯一性。考學系統功能主要包括課程規劃、資源準備、課程配置、教學組織和評價分析。學生在試題庫中組卷測試并進行分析,還可以查看自己及班級其他成員的學習情況。
2.課堂部分
每周課程分為3個40分鐘專題學習,學習方式為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方式。
課堂講授采用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多媒體幻燈片。當遇到難點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投影設備將抽象的用言語難以表達的理論采用動畫、圖片等形式通過多媒體課件邊演示邊講解。例如,激光竊聽原理,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內容,這樣易化了教學難點,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同時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學生活動主要是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開展基于問題的探究性學習、討論式學習等。例如,在學習“終端安全及防護技術”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學習靈活性比較大的內容時,可以采用網絡課程輔助學習的形式,教師在課堂中以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學,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想法,教師恰當地給予引導,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偏離了主題。
在操作實踐環節教師必須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模式,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提高學生實踐水平。例如,“使用Ghost軟件進行系統數據備份”的學習中,可以由教師先講解步驟,學生再進行操練,這樣加深了對知識的應用。
3.評價方式及結果
課程結束時采用階段性學習效果測評的形成性評價和教學完成之后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必須及時復習每個專題內容,并在考學系統中進行測試,測驗成績都記錄在案,按總成績的30%記入期末成績。這樣使學生能夠做到及時溫故知新,避免了考前突擊等不良現象。在教學結束時統一組織測試,這樣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查方式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進展并能引起學生對學習過程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視,從而對最終的教學評價與結論起到積極的作用。
(1)成績對比分析
本次教學對比對象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他們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培養層次上均無明顯差異。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考試以試卷為終評成績。實驗班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每專題學習結束時壓縮出10分鐘用于階段性測驗,最終評價方式為30%的階段性測驗成績和70%的試卷成績的綜合考評。
教學結束時,對兩個班分別進行了測試。從成績數據統計分析看,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分和標準差均出現了差距。實驗班的總分平均成績為89.8,對照班的平均成績為83.34,實驗班的標準差為4.4,對照班的標準差為5.64,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優秀人數比例分別占55.00%和17.24%,提高了37.76%,成績優秀的同學明顯增多。這說明在試卷相對合理的情況下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出色,拔尖學生凸顯,教學質量提升。
(2)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教學結束時,我們向實驗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基于網絡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和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兩個方面,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學生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反應普遍較好。80%的學生支持基于網絡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80.8%的學生認為該模式比傳統課堂學習更能提高學習積極性;88.4%的學生認為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學習結合方式合理;有73.1%的學生認為課堂在線考試能及時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分別有80.8%、61.5%、69.2%的學生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情況、在線考試方式比較滿意。
四、總結與展望
基于網絡課程的信息化教學突破了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習者的認知方式,打破了學習的時空界限,使“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和“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實現了有機融合,在實踐中得到廣大師生的充分肯定。不僅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此外網絡提供的豐富且具有共享性的資源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學習范圍得到擴充,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但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如下有待完善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a)-0094-02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在一些普通大學開設了人際溝通或公共關系課程。到了90年代,職業院校也開設了這門課程,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實用型人才的需要。隨著全球性、交互性、即時性為特點的網絡飛速發展,高職《人際溝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逐漸歸于傳統,出現了教學內容方法老舊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等問題。可見,在網絡環境下,《人際溝通》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
1 教學內容設計與學習
人際溝通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大多數內容均與生活有極密切的關系。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充分考慮學生及其未來崗位的需要。如分析會計專業崗位,據此教學內容設計為四大項目:溝通認知包括溝通與心理、傾聽發問等基礎;社交溝通包括招呼介紹、拜訪接待、即興發言;職場溝通包括與上級、同事、下屬的溝通;團隊溝通。
在網絡環境下,教學內容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課題組在持續建設有效利用我們開發的《人際溝通》網絡課程。這個平臺具有龐大的資源庫和智能交互、測評等功能,包括資源平臺、交互學習平臺等。資源平臺有分專業設計的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的教案、課件、視頻、圖片等資源分門別類集中于此。教師可以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之緊跟時代步伐。學生可進入網上學習平臺,對教學內容進行個性自主化選擇,可預習、練習、復習及測評;或與師生討論問題,互動交流,實現知識傳播的網絡共享、交互化。網絡課程體現了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不但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拓展,而且網站采用聲、畫、音、文的多媒體方式,更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 教學方法
高職《人際溝通》教學多采用任務教學法,以小組活動為主,貫穿情境教學和角色扮演。在網絡環境下,這些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
2.1 任務教學法
“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以培養學生的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為目的。其分為四階段:提出任務、分析任務、任務實施、反饋總結。
(1)提出任務。教師需精心設計任務,力求任務重點、內容要求巧妙隱含知識點,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在網絡環境下,任務的途徑更為廣泛,信息傳遞更為快捷。可利用網絡課程的“作業”,也可用微信、QQ等,而不再僅限于課堂的單一途徑。
(2)分析任務。學生分小組分析任務。為了盡快解決問題,學生要通過各種途徑搜尋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可鼓勵學生借助網絡的搜索引擎功能,快速查閱、搜集、篩選信息;或利用網絡課程中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和相關網站,更有目的性的自主探索。再尋求教師的必要指導,解決難題。學生可通過小組內面對面的溝通,充分探討分析、解決問題;也可利用Web網頁技術、電子郵件、在線交談(QQ)等方法進行信息的反饋和交流;或登錄網絡課程,師生間、學生間提問回答討論,實時互動,協作學習。教師注意學生的求助,抓住難點,提示問題中隱含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前進方向,以找出完成任務的鑰匙。
(3)任務實施。主要以小組活動為主,現場展示。展示過程中,教師利用相機或手機拍照、錄像,將整理好的圖片、視頻,上傳至網絡課程的“學生成果展示”平臺。既能作為教學資源來增加學生興趣,又能作為成長記錄存入電子成長檔案。
(4)反饋總結。學生完成任務后,要及時進行評價,指出其優勢及需要改進的方面。可采用學生自評、互相評價、教師評價的方式。當然,教師也可在網絡課程的“評價”中,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任務教學進程中,利用網絡輔助進行“人―機”交互或“人―人”交互,促使學生主動地從課堂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自主探索發現,拓展了師生交流合作的空間,創設了新型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發揮,學生的主體得以充分體現。
2.2 情境教學和角色扮演
情境教學,將學生的學習置于現實情境或與現實情境相似的環境中進行,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將來職業崗位上遇到的問題。“情境”分為實際性情境、虛擬性情境。
虛擬性情境,一般在課堂教學中,會模擬職業工作情境,給學生安排職業角色,在相關的工作過程中完成任務,提升溝通能力。課堂教學過程的情境教學和角色扮演,容易受時空限制,能夠參與其中的學生較少。而網絡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能提供豐富的數字多媒體與虛擬現實。所以,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構建虛擬化情景互動空間,比如網絡實習基地,讓學生進入某一虛擬化企業。教師可在虛擬化情景互動空間中扮演角色,調動學生變換角色,讓他們完成一些職場任務,如參加面試、向領導匯報工作等,在任務體驗中提升溝通能力。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尤其適合當代大學生,而且在網絡媒體技術發達的今天才得以實現。
3 考核評價
考核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習興趣。所以要改變以往重結果輕過程、重量性輕質性的做法,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結合起來。我們的做法是,平時活動積分與期末綜合展示得分相加,取平均分(量性評價);電子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及團隊的成長過程(質性評價)。
建立電子學生成長記錄檔案, 包括學生個人、團隊情況登記表、嘗試組建高效學習團隊活動記錄、階段評價表等。通過收集學生和團隊的成長與發展過程的信息與資料,反映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或進步過程。通過成長檔案,對學生和團隊按成長階段進行質性評價。
(1)成長記錄之一:體現學生特點的“學生個人情況表”。讓學生簡單評價一下自身的交往溝通能力及學習該課程的愿望,以了解學生對人際溝通學習的認識。
(2)成長記錄之二:個人和團隊成長各階段記錄單。以團隊成長為主線,記錄個人和團隊從成立、成長到成熟、發展的成長階段。項目任務結束后引導學生對個人和團隊的收獲和成果、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下一階段個人(團隊)發展的計劃等做總結。
(3)成長記錄之三:主要作品展示(學生作品、各項實踐活動錄像、相關活動圖片等)。
電子成長記錄檔案是一種質性評價方法,而且相較于紙質檔案,更為高效快捷。學生可隨時上網查詢成長記錄檔案,回顧自身,發現優勢與不足,積極性得到持續性地激發。教師可據此全面了解學生,調整教學策略。
總之,在網絡環境下,《人際溝通》課程的教學改革,有效利用網絡技術,構建新型、動態開放、交互性的課程環境,探索師生互動開放型課內外學習、交流模式,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全面地發展。
近年來,發展日漸成熟的云計算機模式,為各個領域帶來了極大的支持,尤其是教育教學。基于云架構網絡教學平臺,能夠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隨時隨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現代教學強調人本主義,而網絡因其能夠挖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實現以人為本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云計算模式下,一切信息與資源存在于“云服務”中,能夠有效突破時空的局限性,傳遞到手機、iPad等客戶端上,使得學生可以在線查看和瀏覽電子教案、圖書資源等,以此來提高教學有效性。
1 云架構應用優勢分析
由于云架構具有集中存儲處理模式,可以根據構造差異性,匹配不同的應用模式,實現跨平臺服務,盡可能滿足用戶需求。學生通過電腦連接到網絡教學平臺,能夠通過智能手機、iPad等隨時隨地學習,實現移動式學習目標。同時,云架構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可以將基礎設施置于云上托管,節省在系統軟硬件方面的投資,且能夠降低維護成本,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云平臺實現各種物理資源的統一管理,網絡管理員僅通過一個界面,便能夠實現對每臺電腦的監督,及時了解到電腦運行狀態,對軟件升級等進行批處理,提高工作有效性。
2 基于云架構的網絡教學平臺設計
2.1 系統架構設計
具體設計中,基于云計算安全性的考慮,對該平臺的設計主要劃分為三個部分:
2.1.1 實施服務平臺
在實施服務過程中用戶能夠讀取、存儲教學內容,且在該平臺上訪問其他網站,汲取開放環境中的豐富資源。
2.1.2 內容管理平臺
該平臺功能是為實施服務平臺進行資源管理等,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1.3 終端用戶層
連接不同種類客戶端,將客戶信息傳輸到上一層級,以此來實現互動式教學。本文設計的系統架構主要具備以下功能:一方面,云點播服務,學習者根據自身需求點擊學習課件,將學習課件換分為多個部分,學生找到學習進度課件便能夠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云直播服務,即在云平臺上,按照指定時間登錄,并進行在線直播教學。
2.2 實時服務平臺設計
2.2.1 互動協作平臺
該平臺操作流程,通過客戶端打開瀏覽器進入登錄界面,然后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教師準備不同格式的教學視頻、音頻等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在特定時間內與教師進行互動,討論問題。該平臺,還能夠通過互動協作模塊,運用多層安全模型實現對平臺數據的保護,如通過128位、256位高級加密標準加密,增加解密難度,以便保障資源安全。
2.2.2 插播互動平臺
基于云架構網絡教育平臺的設計,可以實現插播互動。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測試成績、評價瀏覽等,形成及時的反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針對插播互動模塊設計,可以設計為評價系統、數據傳輸模塊等多個模塊,使得平臺更好地服務于教師和學生。
2.3 關鍵技術
2.3.1 教學節目單管理技術
網絡教學平臺設計中,運用教學節目單管理技術,能夠與清晰地呈現出節目預告,幫助用戶掌握教學時間。同時,還可以借助教學搜索引擎,方便學生查找歷史教學節目。
2.3.2 協作平臺
針對協作平臺來說,可以引入先進的H.264視頻編碼標準等,整合音視頻編碼等多項開發技術。一般來說,可以劃分為客戶端SDK與服務器SDK兩個部分,前者用于語音、視頻交互,后者與第三方平臺進行溝通和交流。
2.3.3 版權保護
DRM加擾是保護互動平臺視頻內容的基礎設備,合理的選擇,能夠實現網內線上視頻互動,以此來避免未經允許的下載行為。在實時互動上,可以增加防盜鏈設計,以此來實現對平臺資源的高效保護,使得教學平臺即便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依舊能夠保持安全狀態。
2.4 系統應用實現
建立在云架構基礎之上的網絡教學平臺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如高校選修課、講座、職業培訓等,同時還能夠進行MBA、MPA課程輔導等方面的學習。本文設計的平臺具有開放性特點,用戶不再像以往通過校內網進行登錄和操作,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有互聯網連接,借助電腦都能夠進行在線學習。基于此,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習途徑多元和便利,能夠針對自身在學習上存在的薄弱點進行補充學習,提高學習有效性。而對于教師而言,可以在平臺上隨時登錄界面與學生探討問題,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且能夠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督,形成良好的反饋和互動。除此之外,建立在云架構基礎之上的網絡教學平臺,具有較好的模塊拓展功能,還可以應用到社會教學機構,為行業培訓、考試提供更多幫助,提高教學有效性。隨著軟件更新日新月異,在云架構基礎上的教學平臺還會汲取更多先進技術,使得平臺處于良好運行狀態中。
3 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新時期下,作為一種全新服務模式的云計算,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將云計算應用到網絡教學當中,是技術與教育領域深度結合的產物,在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目標等方面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因此在網絡教學開展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云架構的重要性,根據網絡教學目標,引進先進的技術,實現對網絡教學平臺的科學、合理設計,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為師生互動搭建良好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而促進我國網絡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
⒖嘉南
[1]徐苑苑,張際平.基于云架構的網絡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J].遠程教育雜志,2013(03):71-78.
[2]陳振華.基于云計算的網絡教學平臺架構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3):31-32.
[3]龔云路.基于可伸縮云架構的網絡教學平臺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3):73-74.
一、引言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教育技術新定義指出:“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以現代學習理論為指導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的核心內容。建構主義是現代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對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二、建構主義的概述
自本世紀50年代起,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不同發展階段。60年代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主。基于操作性條件反射和強化理論,行為主義代表人物B.F.斯金納提出聯結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該理論強調學習起因于外部刺激,只要控制刺激并給以適當強化,就能控制和預測行為。但它完全忽視了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
到了80年代,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成為主流。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人的認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內部的心理過程包括態度、需要、興趣和愛好以及原有的認知結構,即過去的知識與經驗)。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M·加涅提出“聯結-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學就是要通過安排適當的外部條件來影響和促進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
自90年代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悄然興起。行為主義注重外部刺激的設計,認知主義著重知識結構的建立,建構主義則關心學習環境的設計。行為主義和部分認知主義基本上屬于客觀主義范疇,偏重于教師的教;而建構主義則是向客觀主義相對立的方向發展,特別側重于學生的學。
建構主義的基本學習觀:
(一)學習的自主性
“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D.J. Cunn-ingham)"。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已有的經驗、知識結構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建構,而不是被動接受;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同化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另一方面要順應新知識,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通過自主學習,學習者進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二)學習的情境性
建構主義批評傳統教學使學習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學習。情境學習是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與應用的環境中,通過目標定向活動而進行的學習。斯皮羅(Spiro et al)等人倡導的認知靈活性理論(建構主義中的一支)主張, 為發展學習者的認知靈活性,形成對知識的多角度理解,應把知識學習與具體情境聯系起來。通過多次進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學習者形成背景性經驗,從而掌握知識的復雜性及相關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識意義的多方面建構。
(三)學習的社會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對于知識意義的建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事物的意義并非獨立于我們而存在,而是源于我們自己的建構。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基礎、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過協作交流,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將更加豐富和全面,認知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更高水平。“協作學習”是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社會性建構,體現了學習的社會性。
三、用建構主義指導多媒體網絡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網絡教學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是以客觀主義為指導,還是以建構主義為指導? 這是一個首先要回答的問題。以不同的學習理論指導教學,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
建構主義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是現代學習理論的發展與突破。它在教學領域帶來了學習觀和教學觀的根本性變革:學習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學習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不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且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對象;教學媒體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是學習者的認知工具。用建構主義指導多媒體網絡教學,將克服傳統教學中的種種弊端,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使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落到實處。
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來看,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具有以下三種技術特性,為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供了廣闊空間,使真正創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成為可能。
(一)超媒體技術有利于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
超媒體技術是一種非線性的多媒體信息結構和信息管理技術,能夠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將文、圖、聲、像等不同媒體信息整合,將講解、演示、測驗等不同教學內容整合,將預備知識、當前知識與擴展知識整合,構成了一個豐富而生動的超媒體學習環境,從而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在超媒體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基礎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從一個主題跳轉到另一個主題,從一個概念跳到相關的演示,靈活地在各知識節點上自由瀏覽,學習的自控性得到提高。
(二)虛擬現實技術有利于學習者進行情境學習
虛擬現實技術是指通過特殊的輸入設備和一些能實現三維圖形和三維音效的特殊輸出設備來模擬人和環境間的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圖形、聲音和圖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學習者身臨其境。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虛擬地建立起與真實環境相近的學習場景,如虛擬物理、化學實驗室。當飛行員在模擬駕駛倉進行“夜航”飛行訓練時,置身于具體的逼真的“夜航”情境中,就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夜航”飛行的理解,準確掌握“夜航”飛行技術。
(三)網絡通信技術有利于學習者進行“協作學習”
一、引言
在線教育機構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平臺,這種教育模式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和市場發展前途。但是從具體的情況來看,現在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任憑這樣長期的發展下去,就會對在線教育機構的創新和發展產生影響。當前我國國內的在線教育模式還處于起步階段,這種背景之下各個方面的建設都不完善,甚至存在著一些不科學的環節設置情況。怎樣才能夠使在線教育機構在特殊的發展階段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分析在線教育機構的網絡營銷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據此開展相關研究,以便于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的科學盈利和發展。
二、大數據時代在線教育機構網絡營銷模式探索的意義分析
通過對于在線教育機構進行分析,探究盈利模式的相關情況能夠有效發現在線教育機構在盈利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進行仔細的剖析,能夠降低這些問題對在線教育機構的影響,可有效實現在線教育機構的科學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當前在線教育機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很多,在分析這些問題之后,相關研究人員能夠根據自己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有效推理,然后對于這些問題所造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和剖析,可以提出有效的解決性策略,那么這也有利于在線教育機構實現盈利的模式的探究。在線教育機構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使學生從很多方面實現課后時期作業的完成,再加之課堂時間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就會使學生在課后存在著一些不解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之下在線的教育平臺就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線教育老師能夠細致地為學生進行相關解答,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將自己的疑惑和老師進行探究,更好地獲得了學習的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也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現如今網絡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網絡的信息交流平臺上可以通過利用一切展示情況對于晦澀難懂的數學題進行解答,還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講解方法對于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不但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的疑惑,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線教育類公司可以實現盈利和上市,并且能夠通過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有效地提高整個教育平臺的水平,并且實現互聯網教育的發展。
三、對當前大數據時代在線教育機構網絡營銷的模式進行分析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它使得在線教育機構在學生的學習和教育當中的應用也開始越來越加的廣泛,因為當前國內的在線教育機構還處于發展階段,而且整體性的規模相對較小,使得其營銷模式主要處于探索階段。最近這些年在線教育機構的投資收入主要是來源于一些投資人和相關的廣告商,也有一些企業以及其他項目的收入補貼到在線的教育機構當中。這會使得其整體處于燒錢階段,而且還有一些以營利為主的在線教育機構鳳毛麟角,相關的利潤率也普遍較低,隨著對于一些教育平臺免費的課程的開放,導致在線教育的盈利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此也可以說明,當前這種趨于落后的盈利模式已經開始不能適應于現如今社會的發展和需求,這樣一來,那么就必須要創立新的盈利模式進行探索,而在探索過程當中,就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對于在線教育機構的實現盈利模式進行探索,以便尋求有效的網絡營銷模式。
四、大數據時代在線教育機構的網絡營銷模式策略探索
1.完善在線教育機構的人力資源體系。為了進一步的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的盈利模式的改革和發展,以便于較好的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的成功上市,必須要進一步的完善在線教育機構的人力資源體系。所以在線教育機構的初步發展階段,機構當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需要按照在線教育機構的發展目標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完善在線教育部門的人力資源體系。還需要結合每一個教師的自身發展情況,對這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的人力資源安排。在這一階段當中,因為在線教育機構的人力資源團隊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每一個階段當中所以每一個老師都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素質和相關崗位進行使用,明確相關的問題,對于相關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在線教育機構的團隊當中必不可免會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協商促進各個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能夠為新的發展提供較好的契機。從總體上來說,需要對在線教育機構的每個員工的具體表現和相關能力進行判斷,并通過開展嚴格的人力考評測試,使在線教育機構的人力資源團隊當中的所有人員的具體表現作為一個具體的參考,嚴格按照考評機制進行考核,避免人為的對于每一個員工的表現好壞進行評價。2.強化在線教育機構的技術創新工作。現如今素質文化教育正在不斷的推出,在線教育機構是一種新的教育,所以不僅僅這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平臺,在教育過程中也需要做好對于學生教學成果的檢驗工作,也不斷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平臺。在線教育機構為了實現盈利就需要緊跟者現代素質教學的步伐,不斷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必須最先進的網絡教學手段加以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更加充分地發揮出網絡平臺的作用。因此為有效提高在線教育機構平臺的利用率,促進網絡設備的進一步更新,促進教學技術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除此之外還需要對于一些網絡設備進行系統的更新,通過一些交流軟件的使用,經過不斷的更新來實現對軟件漏洞的修復工作,對于在線教育機構平臺的使用也需要如此。要必須不斷地更新網絡交流的相關體系,要保證教學交流能夠正常順利的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在線教育機構平臺在教學當中的使用和合理應用,可以更好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對于在線教育機構的盈利和上市計劃來說,強化在線教育機構的創新能夠有效的促進在線教育的營銷,可以使在線教育獲得更大的利益支持。3.強化在線教育機構對市場營銷的重視程度。從在線教育機構的角度來說,其對于營銷手段了解并不透徹。其實在線教育機構的營銷體制和實體企業的營銷本質應該是相同的,他們都需要通過對于產品和相關特點的優勢,將相關情況介紹給客戶,這樣能夠有效達到銷售產品并且獲得相關的利潤。在線教育機構的課程推銷同樣如此。在線教育機構的負責人,需要強化市場營銷的重視程度,不斷地培養一批優秀的網絡市場營銷人才,通過這些人才的招聘能夠獲得相關的人才需求。可以招聘一些曾經做過相關網商的營銷人才,因為這一類人才具有較好的網絡營銷的經驗。這樣就能夠以在線教育機構為主,進行相關的課程銷售,除此之外在線教育機構也能夠采用一些創新的銷售模式,比如通過微信模式、微博模式、視頻方式等等來對自己在線課程進行宣傳,也可以通過制作屬于自己的客戶端,比如騰訊課堂等等,通過此方式的綜合使用,可有效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的盈利,也能夠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的上市計劃的實現。
五、結語
本研究主要針對大數據時代在線教育機構網絡營銷模式的探索進行簡要分析,從現如今的發展角度來說,在線教育機構的未來模式具有較大的前途,為有效地實現在線教育的發展,必須使教育機構不斷的進行自身的變革,并且充分對于當前的網絡環境進行分析,使其適應當前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做好網絡營銷模式的改善工作,這樣才能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230-02
一、溝通行為的界定及演變
溝通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發生的信息的傳遞與反饋,主要包括情感、思想、態度、觀點四個層面。溝通行為是為了促使信息成功傳遞的活動,溝通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動,是人類個體間傳遞信息。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基本手段
溝通行為的目的是通過各種策略和手段增加交流的確定性,內容和風格是溝通行為的兩個必要條件,內容是信息的內涵和來源,而溝通風格會直接影響接收方的理解與效率,這兩者在溝通行為過程中會相互影響,對溝通行為的成功起到決定性作用。
人類最初的溝通行為主要是通過肢體語言實現的,其后經歷了五次進化型演變。一次以語言的出現為標志,減少了信息內容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大幅提高了時間效率。第二次以文字的出現為標志,為溝通參與者數量的增加、溝通內容的地域擴大提供了必要條件,提高了溝通行為的準確性。第三次以印刷術的出現為標志,大大拓展了交流受眾的范圍,批量對溝通內容進行復制,使得信息可以準確地規模化傳播,為文化傳承提供了條件。第四次以電報、電話等新溝通工具的出現為標志,這是人類利用機電等新技術進行溝通行為的開始,實現了同時間更大地理區域內的溝通行為,第五次以互聯網的出現為標志,網絡正改變著人類溝通行為甚至人類生存狀態,網絡對人類的影響怎么說都不為過,不僅實現了溝通主體間的多媒體互動,也革命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二、網絡對溝通行為影響的相關文獻
伴隨網絡史無前例的高速發展,許多學者提出了重要的學術觀點。霍華德·萊因戈德是早期把網絡作為溝通客體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者之一。他提出,網絡將改變人類的溝通習慣與方式,對網絡環境下人的個性和情感、人類的群體觀念等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進而會影響人類的民主進程。萊因戈德的開創性研究極具啟迪性,他的著作大體上為后來的研究和爭論設置了一個框架。其后的學者對網絡之于溝通行為的影響大體分為樂觀、批判、折中三種態度。
三、網絡使用對溝通行為的影響
網絡是新技術發展的成果,是生產力推進社會進步的佐證,網絡對人類溝通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通過數字化技術,網絡載體實現了圖、文、聲音、影像等多媒體聯合互動,其溝通內容的承載范圍已基本全覆蓋,使得人類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種活動前所未有的便捷與高效。同時,通過網絡,人類溝通行為已經徹底打破了空間甚至時間的局限,衍生出來的即時通訊工具、微博等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快捷,重大事件的發生幾乎瞬間就可以傳播到世界任何角落。人類溝通的成本更加低廉,投入很少的硬件及相應服務費用后就可以獲得幾何倍數的溝通效益。由于網絡技術的特點,通過網絡進行溝通產生了與傳統溝通的巨大差異,在使用電報,電話等技術時,同時參與者的數量越大,數據承載量越大,溝通效率和越低、成本越大,而網絡技術則可以使參與者數目增加的同時,增大信息的傳播速率與數據承載量,從而大大降低了溝通行為的成本。網絡溝通行為使得參與者的數目發生了巨大的增加,電子郵件基本代替了傳統信件,遠程網絡視頻會議逐步取代了長途出差會議,QQ、MSN、微博等即時交流工具的出現使得空間上的地域阻隔不再是人類的交流障礙,網絡教育的快速發展很快會改變對教育的傳統認識,如今,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的課堂視頻資料在網絡上很流行,在家中就可以系統學習到世界名校名師傳授的知識。網絡打破了溝通的地域障礙,使信息傳播的時間大大縮短,使溝通行為的內容更加豐富,風格更加多樣化,大大降低了溝通行為的成本、提高了溝通的效率,這些都是網絡對人類溝通行為積極的影響。
但不可否認,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人類也是把雙刃劍,人類在盡情享受互聯網帶來的高效和便捷的同時,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大程度地更加依賴網絡,黑客對網絡的攻擊就使得個體溝通參與者、集體溝通參與者甚至國家的信息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脅,現代的網絡戰爭可以在瞬間摧毀對方的網絡指揮溝通系統,甚至一些掌握較高網絡技術的年輕人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便攻擊國家、組織的網站,使這些機構的網絡功能癱瘓。網絡的高速發展在時空上拓展了溝通參與者的范圍,但也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參與者的信任感,網絡的虛擬性是不爭的事實,“你不知道網絡的另一邊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就是對網絡虛擬性的生動寫照。信任是人類溝通與交流的最基本條件,隨著對網絡的高度依賴,溝通行為參與者的信任與被信任感會逐步下降。隨著網絡游戲產業的發展,很多國家的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已經成為很嚴重的社會問題,網絡游戲成癮的根源就在于網絡減少了溝通參與者之間傳統的面對面環節,使得游戲參與者只是游戲角色,網絡虛擬性使得違反道德底線的成本幾乎為零,沒有了道德底線的制約,在虛擬世界里的做法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在我國,由于網絡成癮導致的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不論對個體參與者還是集體參與者來講都是不可取的,沒有家長會讓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逃課逃學去網吧,沒有一個企業會愿意讓高層決策會議產生的重要決策瞬間通過網絡被競爭對手竊取到。網絡對溝通行為的負面影響涉及溝通的主體及客體,從單個行為人到團體甚至國家,對人類的基本意識形態,價值觀的改變都會產生極大影響。因此,探究網絡溝通對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如何最大程度趨利避害,是當今人類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綜合以上論述,網絡對溝通行為的影響是有深遠變革性的,其積極作用是明顯的,網絡通過對溝通行為影響,進一步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其負面作用也是值得高度關注的。
參考文獻:
國家課程的深入改革和發展對具體的美術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如何在信息時代將網絡技術同美術課程結合起來,拓寬美術教育教學的內容與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美術教育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就是美術課改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的界定
教學系統是指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由相關要素構成并實現相應教育功能的整體及其組織形式。這里的相關要素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素間的關系和聯系形式就是通常被稱為的具有組織系統特性的教學結構。基于網絡的教學系統,是指在互聯網的基礎上,以互聯網為輔助教學媒介,進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教學,并達成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整體及其組織形式。將互聯網引入美術教育教學,通過整合網絡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將網絡有機融進美術教學的過程,使網絡與美術課程的結構、內容、資源以及教學實施等融為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模式的類型
對于“模式”,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需要有著不同含義的界定。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它首先是在傳統模式基礎上的一種改進,而非對傳統模式的完全顛覆,是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進行合理整合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和平臺。當然,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由于實際教學情況各異,因而運用網絡教學的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主要分為以網絡為信息工具的探究式教學系統模式、以網絡為輔助工具的教學系統模式和基于網絡的專題式教學系統模式等。
1.以網絡為信息工具的探究式教學系統模式
信息資源豐富的網絡是彌補美術教材信息單一、表達手段落后和教學資源單薄等不足與局限的重要媒介與手段。目前,以網絡為信息工具的探究式教學已成為廣大美術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模式。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師生均可以通過網絡搜集輔助課堂教學的資料,為課堂學習做好教材、作品、相關評論等方面材料的準備。具體說來,就是教師先確定學習主題,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將主題分解成若干子主題并分配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運用網絡搜集相關材料和完成學習。該模式深化的形式之一就是進行網頁式教學。在網頁式教學中,制作好的背景介紹、作品欣賞、作家園地、鏈接等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可以觀看、下載和鏈接,還可以將喜歡的作品介紹給朋友。
2.以網絡為輔助手段的課堂教學系統模式
以網絡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和交互功能,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進行創作,在網絡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相互交流與評價等。另外,還可以建立學生電子學習檔案,并將他們的各類作品、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態度、學習時間、學習過程、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學習資源等納入電子學習檔案的管理之中。這一教學系統的構建和實施有利于充分展示網絡輔助美術教學所產生的良好效果。
3.基于網絡的專題式教學系統模式
在具有豐富美術學習資源的網絡上建設主題式教學系統,該系統所提供的學習信息和參考資料,無疑比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提供的資源更豐富、更全面,也縮小了學生信息查找的范圍,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查找和處理信息,而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同時,因基于網絡的專題式教學系統具有方便學習作品展示以及師生交流、評價方式多元等特點,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學習,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三、對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模式的設計
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必須是優良的教學設計平臺。首先,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能比單純的教材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學習資源,同時具備線上交流、展示、評價和記錄學習過程的功能。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作為時興的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種教學模式,為美術學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思路和框架。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是圍繞美術教學展開的資源平臺。它既可以用來存儲、傳遞、加工和處理教學信息,又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交流,并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在線評價反饋。
在建設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時,教師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究,對教材所規定的教學目標有深刻和準確的把握。作為教學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學生、教材和網絡四者如何在網絡平臺上相互作用,以形成一個通暢的教學整體是設計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比如,設計《我們的奧運》、《門》的美術教學系統,教學對象均為師專學校某班,其中《我們的奧運》課題為單元式課型,《門》課題為單課式課型。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觀察和反思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美術教學系統的基本結構可以由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前溫習區、學習資源區、學習討論區、學習檔案區這五個主要部分組成。
1.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構建美術教學系統時,教學內容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了適合網絡技術支持的教學內容的主題選擇,也影響著不同學習目標的實現和階段性教學的實施進程。因此,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源于課本,又不能拘泥于課本,而應該圍繞著主題進行相關的整合,要有適度的靈活性、開放性和擴展性。
2.課前溫習區的設計
在進入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后,學生首先進入“學前準備區”,并完成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方面,參加對前面知識的簡單檢測,以溫故而知新。另一方面,閱讀教師的電子教案和課件,清晰地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對新課內容有所預習和準備。此外,提供完成作業的輔助資料,包括作業完成規范、供選擇的研究課題以及他人完成的優秀作品等。
3.學習資源區的設計
設置學習資源區是營造學習情境的重要手段,而且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識是順利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支撐。設置學習資源區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建立起資源庫。在選擇資源時,教師應將學習內容按專題學習資源、美術學科學習資源和綜合學科學習資源三個知識模塊進行構建,所建立的資源庫可以支持學生依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方向進行研究學習。比如《我們的奧運》教學系統就由“奧運標識”、“繪畫奧運”、“奧運文化”、“綜合學科學習資源”等欄目內容構成。
4.學習討論區的設計
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教學模式,就需要不同的交流方式。基于網絡教學系統的課堂交流更通暢、靈活和活躍,既可以設置學習論壇、教師信箱,也可以即時點贊或吐槽,以方便師生間的探討交流。
5.學習檔案區的設計
作為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檔案區不僅能有效體現網絡的交互性和技術優勢,也使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前溫習區、學習資源區和學習討論區等環節獲得走完最后一里路的保證。這個區主要對作品展示、學習檔案記錄和多元評價等相關的內容進行設計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