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6:26: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價值量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一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二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無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三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對智力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相對于財務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稀缺理論,智力資本應該獲得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分離企業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的平等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財務資本投資者總是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進行投資轉換,不斷減少承擔的風險;而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資本的專用性則日漸成為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兩種資本的所有者間還存在著委托———關系,作為委托方的財務資本投資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約就是讓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的部分剩余控制權。因而,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就自然地從“財務資本雇傭智力資本”的方式轉變為“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說,智力資本即知識和智慧,將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作為智力資本載體的人才取代了資金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國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網景公司的發展奇跡,充分說明了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體現。
二、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中嶄新的、能動的要素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有用信息需要的會計。由于傳統的成本性經營模式,相應地傳統管理會計通常是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為工具,強調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僅運用企業內部已發生的財會數據和事件進行分析、提供決策信息,這種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管理理念應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實踐,使管理會計沖破了財務會計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結合和利用了企業內部和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的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管理價值。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真正反映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以其流動性和自我增值積累的資本特性,充分發揮了人才或是人力資源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創造價值的作用。因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更有助于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效地管理企業智力資本就要做到對智力資本的有效量化評估。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在通過一系列行為和活動后,轉化為以資金形態存在的財務資本,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利潤。這為人才的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評估可行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智力資本中諸如客戶關系、企業商譽等細分項目,由于其主觀性而難以簡單地將其價值劃入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報表模式對資產價值數據化的客觀要求,不適合智力資本的價值特性。因而,智力資本的引入將打破傳統會計的核算模式。
現代管理會計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視反映企業價值的創造形式、創造價值的人及相應的過程。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為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會計新要素,智力資本不僅應能夠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還應反映智力資本的轉換形式和應運趨勢,所提供的智力資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須是靈活、多樣化的,包括數量與質量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靜態與動態信息,物質化與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緒嬰,1998)。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一個復雜的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將會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控制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智力資本的評估
對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馮之浚,1998)。以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會計模式量化智力資本的價值,在企業管理中,提供智力資本的各種信息,提高智力資本管理質量,考核和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效果,以及企業利用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和效率。(一)智力資本的評估模型———導航儀模型(Skandia對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的最早實踐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該公司以客戶、財務、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五方面為重點,對其智力資本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形成了智力資本評估和管理模型(圖1),在實踐中逐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并通過智力資評價發現現存的問題,促進今后長遠的發展。Navigator)
這種用于智力資本評估的導航儀模型是以企業價值增值為導向,設置一系列的指標來考核量化智力資本,揭示智力資本戰略的、長遠的影響。作為一種真正可行的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系統,導航儀不僅反映了智力資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實施有效的監測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資本的評估方法———價值逆向推導法
智力資本在企業中創造的價值最終必然會經歷實物(貨幣)形態來體現,它與財務資本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就形成了更廣義的資金循環流動。資金流入智力資本的過程是財務資本轉化為智力資本的過程,而智力資本的產出是資金流入企業,從而以財務資本形態存在的過程。一項新技術可以轉化成新產品,進而給公司帶來收益,顧客滿意度、員工素質等因素最終影響到企業收入或成本,并最終在相關財務指標中反映出來。因此,對智力資本的全面評價應包含財務部分的內容,可借助部分財務指標實現智力資本的量化評價。
企業的價值(這里主要是指企業的帳面價值)是由企業的不同工作項目或領域所創造的,這些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智力資本存在著復雜的相應的因果關系價值鏈,其中有直接的影響,也有間接的影響,有單個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以其價值的貨幣形式來反映各個項目承載的價值及相應的比重,并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其中的關鍵性項目以建立與智力資本的對應評估關系,進而可由此逆向推導出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及其各部分的價值指數。
具體可以設計為,首先結合關鍵工作項目(KeyWorkProject)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給予不同的經驗權數或系數標準。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直接影響(80%以上影響比例,影響比例的測算是依據當年各關鍵項目所涉及的人員的層次、數量、工作性質等因素)100%歸入具體智力資本中;受間接影響的(35%—80%影響比例),分別以受影響比例歸入相應的智力資本,最后計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的價值指數和總的價值指數。如:某企業的企業價值中的93%與智力資本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假定由四個關鍵工作項目分別按2.6、3.4、1.3、2.0的比例承載這部分企業價值,并按關鍵工作項目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分別給予1.44、1.0、1.7、2.1的權數(圖2),則各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影響程度測算如下:
人力資本價值指數=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場關系資本價值指數=2.61.446.0+2.02.14.4=40.94
組織結構資本價值指數=2.61.443.5=13.10
智力資本價值指數=51.16+40.94+13.10=105.20
則可以說,相對于該企業帳面財務價值,105.20的智力資本價值指標是相當的。
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是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數據信息,可以作為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資本的存量變動進行智力資本的流量分析。從資本的循環轉化的方向而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智力資本向財務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及效率;二是財務資本向智力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績效和效率;三是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間轉化的增減變化分析,可在為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智力資本預警信號。
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企業管理會計是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須能有效為企業提供戰略化指導,既要充分反映企業的發展潛力,又能及時地指明企業存在的缺點不足,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而,作為企業管理中新的活躍因素,企業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信息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管理會計的“評估”作用和“導航”作用,更加符合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一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二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無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三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對智力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相對于財務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稀缺理論,智力資本應該獲得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分離企業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的平等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財務資本投資者總是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進行投資轉換,不斷減少承擔的風險;而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資本的專用性則日漸成為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兩種資本的所有者間還存在著委托———關系,作為委托方的財務資本投資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約就是讓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的部分剩余控制權。因而,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就自然地從“財務資本雇傭智力資本”的方式轉變為“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說,智力資本即知識和智慧,將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作為智力資本載體的人才取代了資金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國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網景公司的發展奇跡,充分說明了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體現。
二、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中嶄新的、能動的要素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有用信息需要的會計。由于傳統的成本性經營模式,相應地傳統管理會計通常是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為工具,強調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僅運用企業內部已發生的財會數據和事件進行分析、提供決策信息,這種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管理理念應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實踐,使管理會計沖破了財務會計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結合和利用了企業內部和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的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管理價值。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真正反映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以其流動性和自我增值積累的資本特性,充分發揮了人才或是人力資源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創造價值的作用。因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更有助于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效地管理企業智力資本就要做到對智力資本的有效量化評估。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在通過一系列行為和活動后,轉化為以資金形態存在的財務資本,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利潤。這為人才的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評估可行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智力資本中諸如客戶關系、企業商譽等細分項目,由于其主觀性而難以簡單地將其價值劃入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報表模式對資產價值數據化的客觀要求,不適合智力資本的價值特性。因而,智力資本的引入將打破傳統會計的核算模式。
現代管理會計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視反映企業價值的創造形式、創造價值的人及相應的過程。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為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會計新要素,智力資本不僅應能夠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還應反映智力資本的轉換形式和應運趨勢,所提供的智力資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須是靈活、多樣化的,包括數量與質量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靜態與動態信息,物質化與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緒嬰,1998)。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一個復雜的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將會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控制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智力資本的評估
對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馮之浚,1998)。以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會計模式量化智力資本的價值,在企業管理中,提供智力資本的各種信息,提高智力資本管理質量,考核和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效果,以及企業利用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和效率。(一)智力資本的評估模型———導航儀模型(Skandia對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的最早實踐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該公司以客戶、財務、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五方面為重點,對其智力資本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形成了智力資本評估和管理模型(圖1),在實踐中逐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并通過智力資評價發現現存的問題,促進今后長遠的發展。Navigator)
這種用于智力資本評估的導航儀模型是以企業價值增值為導向,設置一系列的指標來考核量化智力資本,揭示智力資本戰略的、長遠的影響。作為一種真正可行的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系統,導航儀不僅反映了智力資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實施有效的監測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資本的評估方法———價值逆向推導法
智力資本在企業中創造的價值最終必然會經歷實物(貨幣)形態來體現,它與財務資本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就形成了更廣義的資金循環流動。資金流入智力資本的過程是財務資本轉化為智力資本的過程,而智力資本的產出是資金流入企業,從而以財務資本形態存在的過程。一項新技術可以轉化成新產品,進而給公司帶來收益,顧客滿意度、員工素質等因素最終影響到企業收入或成本,并最終在相關財務指標中反映出來。因此,對智力資本的全面評價應包含財務部分的內容,可借助部分財務指標實現智力資本的量化評價。
企業的價值(這里主要是指企業的帳面價值)是由企業的不同工作項目或領域所創造的,這些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智力資本存在著復雜的相應的因果關系價值鏈,其中有直接的影響,也有間接的影響,有單個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以其價值的貨幣形式來反映各個項目承載的價值及相應的比重,并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其中的關鍵性項目以建立與智力資本的對應評估關系,進而可由此逆向推導出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及其各部分的價值指數。
具體可以設計為,首先結合關鍵工作項目(KeyWorkProject)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給予不同的經驗權數或系數標準。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直接影響(80%以上影響比例,影響比例的測算是依據當年各關鍵項目所涉及的人員的層次、數量、工作性質等因素)100%歸入具體智力資本中;受間接影響的(35%—80%影響比例),分別以受影響比例歸入相應的智力資本,最后計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的價值指數和總的價值指數。如:某企業的企業價值中的93%與智力資本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假定由四個關鍵工作項目分別按2.6、3.4、1.3、2.0的比例承載這部分企業價值,并按關鍵工作項目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分別給予1.44、1.0、1.7、2.1的權數(圖2),則各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影響程度測算如下:
人力資本價值指數=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場關系資本價值指數=2.61.446.0+2.02.14.4=40.94
組織結構資本價值指數=2.61.443.5=13.10
智力資本價值指數=51.16+40.94+13.10=105.20
則可以說,相對于該企業帳面財務價值,105.20的智力資本價值指標是相當的。
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是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數據信息,可以作為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資本的存量變動進行智力資本的流量分析。從資本的循環轉化的方向而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智力資本向財務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及效率;二是財務資本向智力資本轉化的價值分析,可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績效和效率;三是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間轉化的增減變化分析,可在為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智力資本預警信號。
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企業管理會計是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須能有效為企業提供戰略化指導,既要充分反映企業的發展潛力,又能及時地指明企業存在的缺點不足,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而,作為企業管理中新的活躍因素,企業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信息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管理會計的“評估”作用和“導航”作用,更加符合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一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二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無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三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對智力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相對于財務資本,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稀缺理論,智力資本應該獲得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分離企業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的平等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財務資本投資者總是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進行投資轉換,不斷減少承擔的風險;而智力資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資本的專用性則日漸成為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兩種資本的所有者間還存在著委托———關系,作為委托方的財務資本投資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約就是讓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的部分剩余控制權。因而,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也就自然地從“財務資本雇傭智力資本”的方式轉變為“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說,智力資本即知識和智慧,將是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作為智力資本載體的人才取代了資金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將成為發展知識經濟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國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網景公司的發展奇跡,充分說明了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體現。
二、人力資本是管理會計中嶄新的、能動的要素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有用信息需要的會計。由于傳統的成本性經營模式,相應地傳統管理會計通常是以成本預算和控制為工具,強調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僅運用企業內部已發生的財會數據和事件進行分析、提供決策信息,這種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管理理念應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實踐,使管理會計沖破了財務會計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結合和利用了企業內部和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的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管理價值。
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真正反映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以其流動性和自我增值積累的資本特性,充分發揮了人才或是人力資源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創造價值的作用。因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更有助于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效地管理企業智力資本就要做到對智力資本的有效量化評估。企業的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在通過一系列行為和活動后,轉化為以資金形態存在的財務資本,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利潤。這為人才的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評估可行性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智力資本中諸如客戶關系、企業商譽等細分項目,由于其主觀性而難以簡單地將其價值劃入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報表模式對資產價值數據化的客觀要求,不適合智力資本的價值特性。因而,智力資本的引入將打破傳統會計的核算模式。
現代管理會計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視反映企業價值的創造形式、創造價值的人及相應的過程。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為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會計新要素,智力資本不僅應能夠反映企業智力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還應反映智力資本的轉換形式和應運趨勢,所提供的智力資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須是靈活、多樣化的,包括數量與質量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靜態與動態信息,物質化與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緒嬰,1998)。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一個復雜的企業信息支持系統,將會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控制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智力資本的評估
對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馮之浚,1998)。以資本為核心的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會計模式量化智力資本的價值,在企業管理中,提供智力資本的各種信息,提高智力資本管理質量,考核和評價智力資本的投資效果,以及企業利用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和效率。
(一)智力資本的評估模型———導航儀模型(Skandia對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的最早實踐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該公司以客戶、財務、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五方面為重點,對其智力資本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形成了智力資本評估和管理模型(圖1),在實踐中逐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力資本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并通過智力資評價發現現存的問題,促進今后長遠的發展。Navigator)
這種用于智力資本評估的導航儀模型是以企業價值增值為導向,設置一系列的指標來考核量化智力資本,揭示智力資本戰略的、長遠的影響。作為一種真正可行的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系統,導航儀不僅反映了智力資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實施有效的監測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資本量化評估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資本的評估方法———價值逆向推導法
智力資本在企業中創造的價值最終必然會經歷實物(貨幣)形態來體現,它與財務資本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就形成了更廣義的資金循環流動。資金流入智力資本的過程是財務資本轉化為智力資本的過程,而智力資本的產出是資金流入企業,從而以財務資本形態存在的過程。一項新技術可以轉化成新產品,進而給公司帶來收益,顧客滿意度、員工素質等因素最終影響到企業收入或成本,并最終在相關財務指標中反映出來。因此,對智力資本的全面評價應包含財務部分的內容,可借助部分財務指標實現智力資本的量化評價。
企業的價值(這里主要是指企業的帳面價值)是由企業的不同工作項目或領域所創造的,這些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智力資本存在著復雜的相應的因果關系價值鏈,其中有直接的影響,也有間接的影響,有單個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以其價值的貨幣形式來反映各個項目承載的價值及相應的比重,并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其中的關鍵性項目以建立與智力資本的對應評估關系,進而可由此逆向推導出智力資本的價值指數及其各部分的價值指數。
具體可以設計為,首先結合關鍵工作項目(KeyWorkProject)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給予不同的經驗權數或系數標準。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直接影響(80%以上影響比例,影響比例的測算是依據當年各關鍵項目所涉及的人員的層次、數量、工作性質等因素)100%歸入具體智力資本中;受間接影響的(35%—80%影響比例),分別以受影響比例歸入相應的智力資本,最后計算智力資本各構成部分的價值指數和總的價值指數。如:某企業的企業價值中的93%與智力資本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假定由四個關鍵工作項目分別按2.6、3.4、1.3、2.0的比例承載這部分企業價值,并按關鍵工作項目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重要程度分別給予1.44、1.0、1.7、2.1的權數(圖2),則各關鍵項目受智力資本影響程度測算如下:
人力資本價值指數=3.4 1.0 4.1+1.3 1.7 10+2.0 2.1 3.6=51.16
市場關系資本價值指數=2.6 1.44 6.0+2.0 2.1 4.4=40.94
組織結構資本價值指數=2.6 1.44 3.5=13.10
國有企業經理人是具有法人資產委托經營權的特殊人力資本,對國有企業經營有決定性作用。深化對國有企業經理人資本特性的認識,合理對其人力資本進行價格量化,充分調動國有企業經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國有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特征及其重要性
企業資本結構理論是現代企業理論的熱門話題。人力資本論的企業資本結構理論強調企業的資本由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組成,而且認為人力資本的地位和作用是根本性的,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和靈魂。國有企業與其他企業一樣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最重要的不是資金短缺、技術落后和社會負擔沉重,而是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人力資本,特別是企業經理人的人力資本的投入。
人力資本是指才干、知識、技能、資歷、時間、健康和壽命等,其決定因素的能力大小需要通過努力后天獲得。其主要特征是人力資本和所有者的自然人不可分離,具有主觀能動性,生產效能由自身決定,追求資本自身的增值和收益最大化。
國有企業經理人是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其首先是具有法人資產委托經營權的特殊人力資本,在當前國有出資人即股東缺位的情況下,對國有企業的經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依法擁有法人資本的使用權經營權。其次國有企業經理人資本是國有企業人力資本中最具有領導性的資本,其資本產權清晰,人力資本的產權屬于經理人自身,能夠為自身帶來超過自身價值的價值,因國有企業所有制形式,還擁有企業內其他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的使用權。再次是必須為所有權主體經理人本身帶來剩余價值,只有它為經理人自身帶來剩余價值,讓經理人從被雇傭的簡單商品的地位轉變為謀求共同發展的伙伴關系,才不至于關閉其積極性,在其人力資本保值增值的同時才能保證了其他資本的保值和增值。最后是專用性和團隊性,經理人人力資本由于專業、特長、崗位等不同,具有專用性,經理人需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敬業精神、堅定的意志力和競爭意識、持久的創新精神以及敏銳的潛在利潤捕捉能力,他們具有某種專門技術、工作技巧或擁有某種特定的信息,在企業外部難以發揮經濟效能,退出企業將會給本人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另外其單個人力資本應用范圍狹窄,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相互依賴協作,而不是被動的協作,國有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之間為了獲得合作的超額利益(合作行動的總收益與單獨行動的總收益之差),謀求共同發展和共同利益,主動合作建立企業內部契約,其活動是合作博弈的過程。
因此,國有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體現、激勵狀況事關國有企業的興衰成敗。
二、國有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體現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資本以薪酬方式體現,積極性的激勵水平令人擔憂。據調查,國有企業經理人對激勵方式的不滿意率達48%。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嚴重不公平的分配機制,它極大的損傷了經理人的經營管理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國有企業經理人的這種薪酬現狀,使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和價格嚴重背離,導致部分經理人心理和行為變異,通過不正當手段來獲得使自己心理感到公平的“灰色收入”,或者在離任前基于對自己所做的貢獻沒有得到合理的待遇補償時鋌而走險地“自我獎勵”,違法獲得物質利益。據對虧損國有企業的調查表明,政策性虧損和宏觀經濟變動造起的虧損企業僅為總量的占10%,而因經營管理不善引起的虧損竟達80%左右。在國有企業虧損的同時,企業經理人的經濟犯罪現象嚴重。
三、國有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量化
(一)國外企業經理人資本價值量化
美國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通常由基本薪金和年度獎金、長期激勵計劃、福利計劃構成。長期激勵計劃有股票期權計劃、期股計劃及現股計劃等。一般每年一次或兩次由各公司薪酬委員會參照市場行情確定。德國、日本企業經理人以年薪制為主,根據企業的經營情況,有較高的利益分成收入,同時享有比一般員工優厚的福利。香港、新加坡等地采用和美國類似的企業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量化方式,但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其中各部分的構成比例有所不同。
(二)國有企業經理人資本量化要求
國有企業經理人資本價值量化使薪酬發展為人力資本價格,由簡單的按勞分配量化為按勞動與資本相結合的分配,即從僅得到按勞動力價格變為按人力資本價格分配,使經理人憑借自己的勞動得到勞動力價格的同時能按本身的人力資本所有權分享企業剩余價值,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體現公平。從根本上激勵經理人增加自身人力資本投入,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管理經營企業水平,實現自身人力資本的增值。目前國有企業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已經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為已發行股票但還沒有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沒有進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根據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國有企業經理人心目中理想狀態的薪酬構成依次是基本薪金、獎金、住房津貼、醫療、保險、交通津貼、學習進修機會、一定額度的交際應酬費用、企業內部股份和其他。以上因素應作為經理人人力資本函數的基本變量域。目前國有企業經理人的年度人力資本價值一般通過其薪酬體現,主要模式有:基本薪金+津貼+養老金計劃+獎金;年薪計劃;基本薪金+年度分紅計劃;基本薪金+津貼+養老金計劃+風險收入等,沒有客觀動態地體現經理人的人力資本及其變化,因而難以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
(三)國有企業經理人資本價值量化
人力資本特別是經理人人力資本的價值計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有基礎價值、福利性和非現金價值、短期激勵價值和未來動態價值構成,應有相應的定價機制系統和制度保證。
1、經理人市場記錄系統確定其基礎價值。基礎價值在此是指勞動力價格,與個人績效非緊密相關,受市場因素影響,一般是指經理人勞動力的最低生活保障薪酬,作用只在于維持經理人的簡單再生產。在一定時期是相對穩定的,它與經理人所在企業的規模、行業、效益、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等有關,經理人所在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自然經理人勞動力價格也就越高,薪酬委員會通過對經理人以往業績及聲譽等的記載,統計分析確定其價格,建議勞動力價格占全部人力資本價值的比例一般為10%-20%。
2、社會制度環境系統確定其福利性價值和非現金價值。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等要求,確定包括醫療、保險、養老金計劃、交通補助、住房津貼、帶薪休假及學習進修機會等福利性價值和非現金價值。建議占全部人力資本價值的10%-20%
3、業績考核系統確定其年度人力資本短期激勵價值。通過經理人人力資本的作用,即經理的能力和努力等按年度通過相應的會計準則,利用現代評價方法,如:財務指標評價體系、平衡計分卡、EVA等,對年度經理人業績進行評價和考核,確定即期獎勵性的短期激勵價值,建議其占全部人力資本價值的15%-30%,同時安排其長期激勵計劃,確定經理人下一年度或更長時間段內動態價值。
4、資本市場和公司價值確定經理人人力資本未來動態價值。現代公司激勵理論認為經營者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的分享對經營者有強激勵作用,國有企業經理人在取得剩余控制權后,強烈要求取得剩余索取權。因此在國有企業中積極推進股權激勵計劃,讓其人力資本價值和公司價值變動緊密聯系極其必要。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38000多家國有或國有控股工商企業,其中中央企業169家,其經營業績對我國經濟發展仍有決定性的意義,提升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的整體長期業績,增強整體競爭能力,必須同時增加國有企業經營人人力資本價值。按照《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已有部分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在繼續推進已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同時需對各類國有企業建立相應的期權機制,使國有企業經理人持有一定比例的本企業產權,才能通過資本市場和公司價值確定經理人人力資本未來動態價值。
四、結論
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中提高人力資本對全部資本的貢獻率,充分調動人力資本特別是具有特殊性的經理人的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承認并認真研究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并將其與其他資本一樣作為企業資本構成的一部分,使其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實現其資本價值,才能充分發揮經理人的積極性。
本文對經理人人力資本的價值量化作了初步探討,提出了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應有勞動力價格、津貼、風險收入、期權股票和公司價值構成,對進一步探討經理人價值、制定合理的薪酬體系及國有企業股份結構多元化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臧旭恒,徐向藝,楊蕙馨.產業經濟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徐振斌.國有股權激勵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物價,2006(3).
3、方慶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權長期激勵機制分析[J].經濟師,2007(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hat how to find the valuable data in the massive data. This paper,introducing the AHP model of technical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value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ectronic documents, established evaluation model of electronic document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value assessment and technology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s given in detail,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s.
Keywords: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Digital records,value assessment,Quantitative analysis.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存儲設備低廉、易于提取、全球性覆蓋等驅動因素已經使世界進入記憶模式,無用、冗余的信息給決策造成了干擾[1]。如何在海量數據中發現具有價值的數據成為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2][3]。因此,電子文件評估理論與方法發展的新方向成為當前文件管理領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文探討了電子文件價值量化評估方法,在對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基礎上,引入層次分析模型構建技術分析指標評價體系,建立了基于內容評估和技術分析的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并對模型應用給出了具體評估步驟。
一、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
一份完整的電子文件應包含內容、結構和背景信息,即電子文件的元數據應納入歸檔范圍。從具體操作過程看,電子文件價值的評估分為內容評估和技術分析。
與一般無形資產價值構成不同,由于電子文件價值形成過程的創造性、生產的一次性、獲利能力的不確定性、成本費用的模糊性、價值轉化過程的風險性等特征,影響電子文件價值形成的因素更加復雜、種類更多,從而導致電子文件價值評估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更大[4][5]。因此,必須深入分析影響電子文件價值評估的各種影響因素。本文以電子文件的內容評估為基礎,結合技術分析量化指標,討論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并以此來評估電子文件價值。
電子文件價值構成如下圖所示:
1.1電子文件內容評估
電子文件的內容評估,主要是從文件內容或其形成機構職能出發,確定電子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有時還包括確定密級。目前,由于多數文件尚未實現自動評估,主要由文件形成人員負責評估。在指導文件職能部門對于電子文件的初步評估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檔案工作人員的專家作用,或者利用電子文件備份等制度確保評估工作的科學性。
1.2電子文件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從技術角度對電子文件的狀況進行全面檢測,包括對電子文件信息的可讀性、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等進行技術分析。本文給出每一評估指標的評估因素,并對每一評估因素設定評分值。
1.3電子文件價值構成
電子文件的價值是由電子文件內容評估和電子文件技術分析通過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計算得出。
二、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
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是通過適宜的數據方法對影響運營電子文件價值的因素量化處理最終得到合理的評估值。電子文件價值評估模型構建方法的操作步驟如圖2所示:
2.1_定技術分析評估系數
本文選取對電子文件技術分析具有重要影響的可讀性、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四個指標,每一指標對電子文件價值產生多大的影響,必須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評估值。因此,必須對電子文件技術分析指標影響因素進行處理,給出權重,從而確定電子文件技術分析評估系數。
Interbrand于1974年成立于英國,其工作便與品牌密切相關。Interbrand名聲在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每年都要在《商業周刊》上“全球100個最有價值品牌”評選結果。
而這種量化品牌價值的方法最早形成于1987年,在對一樁企業惡性并購事件進行評估的過程中,Interbrand與倫敦商學院共同創立了對品牌進行客觀評估的模型,這一模型一直被沿用至今,是全球公認度和使用率最高的品牌估值方法。
品牌價值方程式
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是無形資產,這個觀念已經為很多企業所接受,可是,在講求實際的商業活動中,品牌究竟有沒有價值,如何將品牌價值量化,一直是一個難題。“將品牌價值量化的工作富有艱巨性,這項工作不應該被膚淺地理解。”Interbrand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陳富國說。目前國內有不少機構從事品牌價值衡量工作,而其評估方法不同,評估結果也不一樣。
和其他同行不同,Interbrand強調所有的品牌創建活動最終要落實到為客戶創造業務價值上。因此,品牌價值有其特定的含義,指的是由于品牌的影響力或者品牌的作用給企業帶來的全部現金流。
“企業的品牌管理應該是著眼于借助品牌優勢去創造一個Logo,圖形,或者創作一個廣告,這樣才能為品牌帶來長遠發展的資金,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品牌價值,也就是把一種純粹的、感官層面的東西落實到經濟價值層面。”陳富國說。
而具體的評估過程由于最終要落實到現金流,因此,這是一個科學縝密的計算過程。
首先要對品牌進行財務分析。明確品牌在未來的五年中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這方面的計算數據來自于品牌歷年來的發展數據和一些公開的財務報表。然后,需要確定企業為了讓這個品牌實現未來五年的收益要投入多少有形資產,比如設備、土地、廠房和流動資金等,這些東西在一定的行業中會有一個公認的平均回報率。
得到了這一部分數據,用未來收益減去有形資產回報,得出的就是品牌在未來五年中無形資產所帶來的回報。
剩下的就是要把無形資產回報中品牌所帶來的回報分離出來,也就是明確品牌作用指數。Interbrand在這里導入了一個品牌強度概念。陳富國說:“這個概念是針對行業來說的,比如在消費品行業品牌的作用就比較大,而在重工業中可能就比較小。我們必須把這方面的比重計算出來,得出一個百分比,用這個百分比乘以之前的無形資產收入,得出的就是理想狀態下的品牌所帶來的收入。”
計算品牌強度有七個指標,每個指標根據重要程度在百分比中占有相應的分值,分別打分:
市場。市場越穩健分值越高。
穩定性。品牌歷史,包括品牌在市場上長期表現自己穩定性的能力。
領導力。主要指品牌的定價能力,以及引領行業標準的能力。
潮流吻合度。有些品牌可能做了很多年,但是受產品特性或者其他原因所限,跟不上潮流,而有些品牌卻能夠常做常新。
支持度。比如對品牌未來的發展,在渠道、宣傳等方面,企業是否有比較大的投入。
國際化。并不是簡單地考量這個品牌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而是考量品牌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受保護程度。與品牌所面對的市場環境有關。
在進行品牌評估的過程中,明確某個業務的現金流到底來自哪個實體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而不同實體之上的品牌構筑是不同的。“要細分這個市場,弄清楚每個企業的品牌構架是什么,品牌主要的驅動力是什么,這是保證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性和準確性的重要準備工作。”
他舉了一個例子,殼牌石油,在評估過程中,單是殼牌石油的油產品就分成了三個品牌進行評估,分成面對個人消費者的,面對大宗企業用戶的,等等。把品牌面對的市場進行區分,才能在每個市場里估算殼牌石油的財務數字是多少,品牌強度是多少。然后再分別計算、加權、累加、平均。
“這種東西寫在方法里面很明確,但是在操作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大。”陳富國說。他認為時下國內一些品牌價值排行榜之所以備受爭議,主要原因就是在類似的細節問題上模糊不清。
Interbrand的這套品牌價值評估方法從1987年確立之后就沒有變動過,陳富國說這樣才能保證可比性。通過Interbrand的指標來看,它確實可以為中國企業推動品牌發展提供參考。根據Interbrand的調查報告,中國品牌在國際性、領導力、潮流吻合度以及受保護方面相對是比較弱的。
品牌圈概念
2002年,Interbrand進入中國市場。剛開始,Interbrand的工作人員發現有些企業對品牌的理解比較狹隘,將品牌等同于做廣告。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有著強烈的品牌沖動,明白光靠做廣告或者做一些事件營銷不足以幫助自己培育品牌。但怎樣接受全方位的品牌概念并身體力行,成為很多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們平時跟中國企業溝通的時候,注意到他們很重視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企業強調自己實力很強,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合作者,有多少資源,很多企業會在廣告中或者在品牌定位中強調自己是值得信賴的企業。仔細思索一下,其實這是一種叫賣上的攻勢。做品牌最終是讓消費者信賴自己,但怎樣贏得消費者信任,企業擁有什么樣的特點才能讓消費者信賴,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中國企業不太善于挖掘、把握這些機會,常常在溝通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又回到了舊有的層面上。”
“另一方面,很多中國企業對于品牌建設的基礎,比如對客戶的長遠需求、客戶對品牌的長遠認同等重要問題沒有靜下心來思考明白。很多中國品牌定位不夠清晰,缺乏個性。在品牌層面競爭,質量是入場券。但在進入競技場后,能否成為贏家,就看企業能不能抓住自己與顧客之間特殊的關聯點,是不是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否則就只能湮沒在眾多形形的廣告中。”幾年來和本土企業打交道中陳富國深有體會。幾年來和本土企業打交道中,陳富國體會頗深。
Interbrand有一個品牌圈概念。Interbrand按照品牌的成長規律將品牌發展周期劃分為品牌評估、品牌創造、品牌管理三個階段。評估是品牌研究領域的問題,創造就是創造品牌價值,兩者相結合就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品牌長遠發展的定位,而品牌表達就是將意念的東西可視化的過程,比如用詞是否對稱、語調是否妥當、顏色是否和諧等。Interbrand的很多業務就是從這個層面衍生出來的。
“目前中國企業大部分的需求更多的是表達層面的。而怎樣評估目標消費者,怎樣評估消費者對品牌的理解,品牌到底代表著什么,很多中國企業關注的還不夠。”陳富國感嘆說。
在管理層面,一些中國企業的組織構架和決策機制也給品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中國企業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權制,品牌費用不是集中運用,與品牌有關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分散的,甚至很多中國企業的品牌是分散經營的。而品牌的核心要素就是統一、穩定,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統一,品牌集中化。
“很多中國企業能夠遵守品牌集中管理原則,但在具體的傳播過程中,經費是分開計算的,而且經費的決策權不在總部,而是在分支機構,這就給品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陳富國說。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們已深刻地認識到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走“質量興企的道路”。其主要措施:一是質量觀念的更新;二是創造名牌;三是質量文化建設。在提高質量意識和加強質量管理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必須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
一、質量是全球企業追求的目標
適者生存,能者發展。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成為全球追求的目標,21世紀是世界質量竟爭的世紀。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專家們提出“質量要革命”的口號;學者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不用槍炮、不流血的商戰,其主要武器就是產品質量(包括服務質量)。總之,一個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的世界浪潮正在世界各國形成。我國近幾年內采取了許多措施,強調效益來自質量的辯證關系。1991年全國定為“質量、品種、效益年”;1992年開展了“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并相繼頒布了一系列質量法規和政策,其中最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質量振興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等,使我國產品質量逐步走上法制的軌道,加強了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企業為了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努力推行TOC全面質量管理和ISO9000系列標準質量認證。質量競爭的激浪,推動各個行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創優質、出精品、爭名牌,已成為舉國上下、各行各業的共同呼聲,也成為全球追求的共同目標。
二、堅持走“質量興企”的道路
對質量的認識和重視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已深刻地認識到,現代經濟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世界性的經濟合作,是每個國家發展經濟不可缺少的條件。為此,就要形成一個相互交換產品、資源和服務的國際市場,而質量則是進入這個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是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本。企業將以質量爭市場,以質量論英雄,因此不可避免地面臨質量的巨大挑戰。質量的作用日益重要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人們不僅把質量看成是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而且看成是威脅人類社會安全和生存環境的防御力量,把質量改進看成是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效率、減少廢品損失、增加社會效益的國策。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堅持走“質量興企”的道路,要注意認識和解決三個問題。
1、質量觀念的更新。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首先就是經濟活動市場化、市場競爭公平化,在競爭中優勝劣汰。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競爭的焦點已由數量、價格競爭轉變為質量競爭,質量好壞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成敗。因此,質量觀念要從單純符合標準轉換到滿足市場用戶的需求上來,樹立起“沒有市場的產品,就沒有質量”的觀念。為此,企業對于質量和質量管理的觀念及做法要有一個觀念的更新。企業必須圍繞質量制訂經營方針,正確把握生產經營航向,在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因為用戶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是通過比較進行選擇的。質量不限于產品的基本性能,產品(工程)的包裝、外觀及服務都要滿足市場用戶的需求和欲望。這就要求看產品質量好壞,不能光看外部質量,還必須重視內部質量。在滿足用戶需要的使用價值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新產品不斷開發,企業要在競爭中爭取主動,不僅要滿足用戶現有的質量需求,還要積極挖掘用戶潛在的質量需求以滿足用戶對產品和服務更高、更新的需求。
2、創造名牌產品。縱觀當今世界,質量競爭乃至“名牌”競爭已成為經濟競爭的焦點。名牌(包括服務)就是高信譽、高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的集中表現。創造名牌要堅持以質量為核心,追求精益求精,追求“零缺陷”的優質品牌。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的要求為導向,堅持科技領先。研制新產品,開辟新市場,推出新服務,按照“管理突破”的原則不斷進行質量改進,不斷創造第一和唯一,要始終保持現代精品的魅力,滿足不同用戶的各種需求,要堅持科學管理,要進入國際規范化管理的領地,按照國際標準建立質量體系進行產品認證;要堅持國際一流的服務質量,優質的服務是企業信譽和形象的窗口。
3、加強質量文化的建設。質量文化是指企業和社會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自然形成的涉及質量的意識,規范,道德,行動準則,法律觀念以及傳統慣例等“軟件”的總和。歐洲質量組織第三十三屆年會上,與會者認為90年代質量管理的特點之一是“全國質量管理從強調全員參加管理,強調管理者親自領導正逐步擴展到強調發展質量文化”。所以,質量文化建設的課題正受到世界各國企業和專家們的關注。世界上成功的企業無一不是以其優秀的質量文化與企業文化貫徹管理始終的。企業文化大力提升企業精神,而質量文化則強調企業質量方針,側重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質量戰略意識,質量競爭意識和質量管理技法。此外,在世界范圍內正進行著人員素質,企業行為,質量環境,質量心理等 理論與實踐研究。從質量的研究領域及實際應用性來年看,決定了質量具有科學的交叉性和綜合性等特性。
檢測胃酸
缺乏胃酸是造成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你可以做一個胃酸自我測試。服用一湯匙的蘋果醋或檸檬汁。如果這樣做使胃灼熱消失,那么你需要更多的胃酸(可于正餐時,飲純的蘋果汁加水)。如果這么做使癥狀更糟,則表示你的胃酸過量,勿再服用增加胃酸的藥物。
保持飲食均衡
保持飲食均衡并富含纖維素,例如新鮮水果、蔬菜及全麥等谷類。需細嚼慢咽,勿狼吞虎咽。
避免食用某些食物
避免制的糖類、面包、蛋糕、通心粉、乳制品、咖啡因、柳橙類水果、番茄、青椒、碳酸飲料、洋芋片、垃圾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紅肉、豆類、可樂。減少鹽的攝取量。加工食品、垃圾食物及所有乳制品會刺激黏膜分泌過量胃酸,導致蛋白質消化不良。節制花生、扁豆及大豆的食入量,它們含有一種酶抑制劑。
注意食物的搭配
蛋白質與淀粉、蔬菜與水果不是有益的搭配,牛奶最好不要與三餐同用,糖與蛋白質或淀粉合用也不利于消化。
服用微生態制劑
“培菲康”是經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微生態制劑,內含三大益生菌活菌,每粒膠囊內含有一億多個活菌,先進的凍干工藝保證了在儲藏使用過程中產品的質量,該產品現已列入國家醫保產品目錄。培菲康口服后,它所含的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鏈球菌能分別定植于腸道的上、中、下部位,抑制整個腸道中的有害菌,消除整個腸道中的有害物質,抵制外來微生物的入侵,具有明顯的抗感染作用。三種菌各有特點:上部為糞鏈球菌,為需氧菌,繁殖速度最快,12小時內達高峰;中部為嗜酸乳桿菌,為兼性厭氧菌,24小時進入生長穩定期;下部雙歧桿菌為厭氧菌,48小時進入生長穩定期。這樣組成了一個在不同條件下都能生長、作用快而持久的聯合菌群。在整個腸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能抑制腸內有害菌,如沙門菌、志賀菌、致病大腸埃希菌及霍亂弧菌。正因為如此,腸道功能得以改善,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而且,雙歧桿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有機酸,使腸道pH值下降,促進腸道的蠕動,從而緩解便秘。
服用酸性飲料
近年來,為推動開展兩化深度融合工作,嘉興市以信息化領導小組為主體,負責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工作,建立經信、財政、科技、商務和國資等5部門的聯系會議制度,確定目標、分解任務、落實措施,并要求各級政府建立跨部門聯動的長效推進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為深入推動措施的實施,嘉興重點通過開展兩化深度融合的試點示范工作,使得新型工業化進一步向企業落地,從產業和企業兩個層面開展示范、試點的認定,通過示范、試點的方式,為面上產業和企業樹立標桿,讓企業通過與示范、試點企業的比較,明晰“兩化”深度融合的優越性。
目前,嘉興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推進力度明顯。通過兩化深度融合的專題活動,部分產業集群已基本了解兩化融合在工業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部分產業集聚度較高的集群中,大部分企業已基本實現工業控制、設計、資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運用。如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已基本實現園內35家企業的企業信息化運用,部分企業已步入信息系統集成時代,通過遠程接入控制了解分廠區的生產狀態、掌握員工工作狀態等。
龍頭骨干企業兩化深度融合意識加強。目前嘉興市已有產值超百億企業3家,單單從用工管理、生產管理、物料管理等各個環節都無法一一顧及,這就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系統進行智能化的管理,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分析潛在的風險和存在的問題。大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這些系統集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紛紛成立了相應的網絡信息專門的部門,針對自己企業的特點和行業特點,投入開發和運用相關軟件,開展專業人才培養,為企業提供全面的信息化管理。龍頭企業在嘉興市信息產業中保持了領頭羊地位,為信息產業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帶頭作用。
此外,節能減排信息化應用廣泛。通過信息化技術控制,能充分掌握用量,或是對殘留物進行再回收利用等方式,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如嘉化集團,通過信息化技術改造,實現企業內原料的循環利用,并利用原料的生產和生產原料時產生的熱能,為整個港區化工新材料園區提供基礎供給,已經成為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核心,減輕了港區化工企業的自己生產原料的成本,更減少了企業各自生產原料對周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能耗。
兩化融合還推動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的不斷成熟,嘉興傳統產業和社會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逐步從單一的信息向更高層次的整合應用方向為需求方向發展,并已滲透到傳統企業的方方面面,涌現出了一批如麥寶科技、正尚、五芳齋、嘉欣絲綢等有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逐漸向園區集聚。在秀洲區和南湖區的電子商務企業,目前落戶在嘉興國際創意文化產業園、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嘉興科創中心、名都電子商務園四個產業集聚區的超過一半以上。這些集聚區的建設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化、資源共享化、發展可持續等良好的氛圍。塊狀產業,發展迅猛。海寧皮革及家紡、秀洲絲織業及羊毛衫、平湖服裝業及童車業、桐鄉羊毛衫等地方特色鮮明的傳統產業,為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打下了基礎,并正傾力打造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的公共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智造業的“嘉興樣本”
隨著嘉興兩化融合的深入實施,推動了一批企業向智能化生產轉型,提高了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和創新力。巨石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專業制造商,多年來一直在規模、技術、市場、效益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巨石集團通過構造一個支持集團化和國際化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并在此平臺上建設“兩個中心”和“三個快速反應體系”,實現“集團本部、控股子公司”二層級管控模式的管理體系。為扎實推進并落實企業信息化工作,企業專門制定了以各業務系統為基礎數據來源和業務處理平臺,以企業服務總線作為系統業務對接的紐帶,以BI系統作為數據深度挖掘和展現的平臺,以企業門戶作為多終端綜合業務處理平臺,全面實現企業信息化為建設目標。
隨著信息化系統的上線運行,巨石集團各業務單位工作準確率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有效提高,數據準確率在99.9%以上。銷售發貨周期從原來的1.5天縮短至1天,生產訂單分配周期從原來的3天縮短到1.8天,行政審批流程提到半天以內、甚至幾分鐘以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客戶滿意度不斷提升。同時,通過信息化系統的使用,業務流程周期縮短,每年可以精簡人員50人,按1人4萬元/年計算,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200萬元。而如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實時自動管理,提高了一線工作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使員工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弟上
此信原載《遺稿及秘藏書信》,黃山書社1994年出版。它用“國立北京大學用箋”書寫,年份是1921年11月10日。信中的“洋”指民國早期通用的銀元。八個大洋是個小數目,但民國初年至抗戰爆發前1937年,物價低廉,每月有十一二元的收入,可保中人之家衣食無虞。馬老家有妻兒要養,這八元錢可以彌補家用,是墊付的公款,自應向北大討還。
另一封信是拒絕“委座”津貼:
騮先先生道鑒:小女之事,承荷關垂,銘感五內。惟百年、士遠先生處,還祈費神當面一談,以便早日發表。委座賜予之津貼,因目下收支勉強適合,一時尚不需要。如將來物價繼續增高,確有不能維持時,當再向委座討飯吃。務乞代為轉呈,不勝感激之至。專肅奉復。順請道安
弟謹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