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6:26: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機械電子類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培養模式優化
(1)通過調整課程結構,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努力優化機電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我們發現在現有的講授過程中,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課本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課本中的典型案例在當前實際應用中已經淘汰或者被優化,并且缺少實體支撐,學生理解起來過于抽象化。針對此問題,在所有可能涉及到實驗的課程做出改動,在每一章每一節理論課程都穿插對應實驗,做到理論一講實踐跟上的效果。另一方面,對課程內容重復的情況,切實有效調整課程中的側重點,對于重復涉及內容,采取課堂互換,即學生對于內容進行回顧,老師予以糾正和補充。(2)建設智能平臺,模塊化培養人才,我校通過引入國內優秀的師生共享資源平臺,有效地利用課程平臺,主要由老師發起,將專業學習中涉及到的多方向、全方位的線下網絡課程和課程資料進行共享。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方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將補充的知識內容模塊化,根據學生興趣進行自主擴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課后回顧能力,線上講授,線下補充。(3)教師帶隊培養系統化實踐訓練,專業教師本身科研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培養質量,增強師資隊伍的創新能力也是更好引導學生強化創新意識的首要條件。教師把自己科研創新思想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平臺,培養訓練優秀的學生團隊,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積極探索包括以項目為訓練載體、以高年級幫帶低年級為特點、多專業相互交叉為應用等在內形式,致力于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團隊內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知識交流,積極推動學生進行合作;以“高帶低”為任務,即增強團隊內協作能力,又加強高年級的實際應用能力。工科教師實踐訓練離不開產學研結合,而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齊齊哈爾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這里是黑龍江最重要的機械加工生產基地。機電工程學院作為工科學院,歷來重視與相關企業的緊密聯系,積極響應齊齊哈爾市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需求,把學生團隊建設納入到實踐訓練中去。積極與企業建立合作雙贏關系,保證校企合作成功。學院聘請中國通用集團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董事長作為學院院長,進行扎實的合作推進。學院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出去,同時把先進的實踐經驗領進課堂,努力加深產學研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提高了自身扎根地方服務的能力。目前已經和相關企業建立了黑龍江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以便共同解決技術難題、共同申報科技創新和攻關項目等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作為培養人才團隊的主體單位,完成好自己的教育使命,建立新型的機電專業培養模式。
2培養內容革新
以目前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如果機電專業學生單一的學習課本內容,勢必會導致學生缺乏行業先進意識以及和現實產業的脫節,造成學生知識結構滯后于產業最新發展的嚴重問題。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鉆研與應用,也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以科研創新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根據機電專業的核心能力需求,結合教師和學生團隊與企業之間的需求對接,把學生實踐過程融合到企業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過程中,精選相關專業課程,構建與企業相適應的專業方向。對于我校機電方面的主干課程,主要分為機械設計、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床電器與可編程控制技術,圍繞主干課程通過開展課程群建設,優化和整合課程群內各課程內容,打造與學生團隊研究方向相適應的基礎理論課程群,更加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強、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團隊應用型人才。圖1為我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圍繞四門主干課程建立的課程構架圖。通過設計和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塊,革新優化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校外工程師的師資隊伍建設。(1)開設現場工程師課程,鑒于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在機床行業專業上的技術優勢,部分專業課程可由專業任課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設計和完成。比如數控技術與編程、機床電器與可編程控制技術、機械制造裝備設計等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讓企業工程師走進課堂,與專任教師共講一門課,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結合起來,課后企業工程師帶隊,進行企業實地化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加強實驗動手能力。(2)校企合作新方式,采用“訂單式“培養方式,課程體系目標面向企業化訂制,增強實踐效果。針對企業需要,結合市場現狀,整合資源,指導課程學習方向,建立的專業課群體系要滿足社會需要。(3)雙向選擇學習法,課程體系建設需要考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興趣方向和專業課程方向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幫助學生實現興趣和專業方向的統一。(4)方向結合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與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課后實驗結合實際項目來設計處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5)反饋機制,通過學生討論和生產實習以及機電專業課程設計的效果分析,對教學內容革新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進行分析比較,客觀地評價實踐成果,并作為效果反饋,持續推進改革的深入。
3培養成果深入
教師為引導建立的學生科研創新團隊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團隊的這種集體式實踐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打破傳統教學學生單打獨斗的格局,學生和教師、企業之間相互傳遞科研思想、互動性強,把各方需求和想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時利用好學院開放性實驗室和企業生產車間,以科研項目為載體,也有利于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科研創新團隊的合作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三方共同參與指導學習機制下,無論是在校教師還是企業工程師,角色具有多樣性,不僅是指導者,更是科研項目促進者和協調者。同時,在協助項目創新團隊的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做到相互進步。就本團隊近年的培養結果來分析,每批次成員培養年限為1-2年,低年級同學在進入團隊后與高年級成員進行學習,參加知識技能的學習研討,而后進行深入實踐,積極參與到檢驗實際能力的比賽中。已連續5年參加了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賽,另有齊市“五小”比賽、黑龍江省3D建模大賽、第五第六屆“互聯網+”創業大賽等項目的比賽,近年三年取得省級立項2項、校級立項兩項、專利兩項、論文數篇、另獲優秀獎、杰出獎等優異成績(見表1)。就各批次成員的實際生活學習情況來看,成員的學習意愿強烈,更加促使學習成績的進步,在進行各種類型的課程設計時,完成效果更好,內容相對更加完備。在回訪中了解到,團隊中畢業生到了企業后學習能力更強,企業反饋評價更高。
4結論
綜上所述,從制造業區域大國逐步升級到制造業強國的道路上,對人才的需求從未停止,尤其對于制造類人才的培養,為實現轉型升級儲備人才,滿足產業需求,需要培養出一批實用型人才。對于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從課堂出發,加強師生交流,學生熟悉教師科研方向,教師了解學生特長和興趣,共同促進課程改進,完善教學培養方案。其次,應當利用好現有資源,線上線下結合,使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學習內容,突出學生的興趣與培養方向,有利于學生自己樹立目標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工程師、教師之間建立穩固的三角關系,更加深入地研究高等教育中制造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對接中國“2025”計劃,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最后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尤其以團隊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優勢互補,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后期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具有導向性作用,同時緊密聯系了畢業的最后階段——企業實習,實現從在校生到企業人的完美過渡。專業培養需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將現行的理論學科進行整合,劃分培養方向,優化升級傳統的工科專業,以新工科的新理念與新模式著力培養復合型機電類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瑩.德國工業4.0視角下中國智能制造類人才培養探索[J].科學大眾,2018(9):60-61.
[2]趙曉燕,劉攀,張虎,等.多學科融合的新工科機電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學研究,2020(3):88-90.
[3]周剛毅,李國平.加強校企合作探索機電模具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6):105-106.
[4]崔鵬偉,陰偉鋒,楊富超.以工作室為載體的機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9):22-23.
1 問題的提出
21世紀高新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當代經濟增長的核心,世界各國都在搶占高新技術的制高點。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更是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工業產值從1998年的7110.66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50461.17億元,年均增長24.1%,成為我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2007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保持較快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20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完成增加值115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8%。當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為34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8.6%[1]。目前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中,一些核心領域缺乏原創性技術,導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為薄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近年來,中國政府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國家”作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試圖通過技術創新、科技進步來提升產業結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投入持續攀升,R&D經費從1998年的56.45億 元,增長到2007年的545.32億元,年均增長28.44%;R&D人員總量也有大量增長,從1998年的70879人年,增長到2007年的248228人年,年均增長14.94%。但與此同時,新產品銷售收入從1998年的1207.254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0303.222億元,年均增長只有26.68%,比R&D經費年均增長率還低[1]。由此可見,增加創新資源投入只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中國在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創新資源的總量投入,更要注重其效率問題,特別是在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科技創新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效率問題就變得更為突出論文提綱怎么寫。
如何設計一個高效的R&D測評系統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國外學者做過相關研究。Brown和Svenson(1998)提出了最著名的R&D系統框架模型——B-S模型,認為R&D系統方法由輸入、處理系統、輸出等八個主要的單元組成[2]。Kerssens-van Drogelen(1999)從影響R&D績效的權變因素、測度方法和技術等構建了R&D績效測評系統[3]。Bourne(2000)等認為,實施一個完整的績效測度體系應包括績效測度的指標設計、測度指標的選取等四個步驟[4]。Begemann(2000)提出一個動態的績效測度體系框架[5]。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運用參數或非參數方法從不同視角對高新技術產業效率進行了測度。余泳澤(2009)基于價值鏈的視角,將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過程分為技術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兩個階段,并利用DEA模型分別對各階段的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6]。官建成、陳凱華(2009)綜合運用數據包絡分析的松馳測度和臨界效率測度模型,對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進行了測度[7]。朱有為、徐康寧(2006)利用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測算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研發效率及影響因素[8]。
綜上文獻,國內學者從不同側面探討高新技術產業的績效測評及影響因素,對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理論與實踐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遺憾的是,專門研究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測評,并分析其效率高低的關鍵影響因素的文獻很少。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如何界定?創新效率如何測評?其關鍵影響因素有哪些?找準并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原創性,并提高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加快發展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政府的產業結構優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本文通過界定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范圍,基于創新鏈視角,運用DEA方法從兩階段測度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效率,并分析影響效率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針對性提出有效提高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政府和企業提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決策提供參考。
2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界定及創新效率的測度方法
1.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界定
在創新的產出方面,專利是一個被經常采用的指標(Griliches,1990[9];池仁勇等,2004[10];官建成、何穎,2005[11];劉樹、張玲,2006[12])。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中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發明專利技術含量高且申請量很少受到專利授權機構審查能力的約束,更能客觀反映一個地區原始創新能力與科技綜合實力(Liu & White,2001[13];Guan & Gao,2009[14];劉鳳朝,2006[15] ,白俊紅等,2009[16])。新產品銷售收入是衡量創新產出的另一個指標,但其中的新產品,若源自于三種專利中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其技術含量沒有發明專利高。鑒于此,本文放棄“新產品銷售收入”而以“發明專利”相對近似衡量高新技術產業的原始性。
由于原創性產業的界定在國內尚無先例可循,到目前為此,學術界難以找到比發明專利更好的反映原創性替代指標。本文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擁有發明專利數占三種專利申請總數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對較好地反映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原創性水平。為研究問題的方便,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樣本容量大小對實證結果的影響,以及中國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原始創新能力較弱的現狀。本文從1999-2008年高新技術產業里以“發明專利占專利總數百分比(臨界值暫定為70%)”從高新技術產業的17個行業中篩選出反映相對原創性較高的中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12個行業。需要說明的是,原創性是個相對概念,如果是原創性相對發達的國家,臨界值可適當放大。
2.創新效率的測度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是測度同類型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相對效率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著名運籌學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10],現已廣泛應用于銀行、高校、醫院、保險公司以及制造業、服務業等諸多領域的效率評價。現有文獻中,有關區域創新效率的測度亦基本上是基于DEA方法展開的,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以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每個行業為基本決策單元測度其創新效率。對于任一決策單元DMU0,其對偶形式的CCR模型可表示為
式中:為決策單元的個數,和分別為輸入與輸出變量的個數,為投入要素,為產出要素,為決策單元DMU0的有效值。若且,則決策單元DEA有效;若,且或時,則決策單元為弱DEA有效;若,則決策單元非DEA有效[17]論文提綱怎么寫。
3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兩階段測度及其分析
完整的技術創新鏈包括: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生產四大環節。由于生產環節涉及的要素太多,由于篇幅所限,為簡化起見,本文只研究原創性高新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鏈的兩個階段,即: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兩個階段(見圖1),分別測度兩階段的創新效率。
3.1 兩階段的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1.技術開發階段
技術開發階段的投入指標:R&D經費,R&D人員。產出指標:擁有發明專利數,屬于一種中間產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它是指將研發投入轉化為知識產出的能力,從某個角度反映了原創性科技產出。
數據處理方面,主要考慮三個因素:數據的缺失導致采樣不全面;技術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時滯性;價格因素導致數據的虛增或虛減。(1)在技術開發階段的投入產出指標數據處理方面,本文采用了移動平均法和線性插值法彌補了部分產業在某些年份數據缺失的問題。(2)科技從研發投入到新專利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時各種創新活動周期存在較大差異性,例如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幾個月到醫藥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幾年不等,且時有交叉,使得投入和產出數據不對應。本文選擇滯后期1 年,投入數據選擇1998-2007年,產出數據選擇1999-2008年。(3)有關研發經費的平減方面,首先是要確定R&D價格指數來將當年價格核算的經費總值折算為可比價格,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9)的有關數據,構造R&D價格指數如下:R&D價格指數=0.75*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0.2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其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基年均定為1998年。然后計算出R&D經費1998-2007年的年平均增值率,即,關于R&D存量的折舊率,參考已有文獻通常采用的折舊率,基年1998的R&D存量,這里用所有時期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長率代替1998年之前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長率,則1998的R&D經費存量用公式表示為,以后各年的R&D經費存量通過永續盤存法的方法推導得:。
2.成果轉化階段
成果轉化階段的投入指標:技術投入為技術開發階段產出,即擁有發明專利數(反映原創性科技產出),經費投入為技術改造經費,人員投入為科技從業人員。產出指標:考慮到要求能直觀體現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成果在商業上使企業獲利的能力,以及市場通過吸收技術創新而帶來增強競爭力的能力,因此選用新產品銷售收入和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作為成果轉化階段的產出指標。
數據處理方面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數據的缺失、時滯性的處理方法與技術開發階段相同。價格指數方面,成果轉化階段的技術投入指標技術改造經費選用的平減指數采用R&D價格指數,而在產出指標新產品銷售收入和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的平減指數的考慮上,將高新技術產業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醫藥制造業中的三個細分的產業;另一類屬于機械電子行業即其余的四大產業。因而在這兩個產業的指數選取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選用化學工業1998年為基年將當年價格核算的經費總值折算為可比價格,后者選用機械工業1998年為基年將當年價格核算的經費總值折算為可比價格。技術改造經費的數據處理在年平均增長率,折舊率以及基年和以后各年的存量處理方法都同研發經費的處理。
3.2 實證結果及分析
1 .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整體分析:基于技術創新鏈視角
根據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活動的投入產出數據,運用DEA測算兩階段創新效率值(如表1).
表1 技術開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效率
行業
技術開發效率
成果轉化效率
化學藥品制造
0.324
0.209
中成藥制造
1
0.05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104
飛機制造及修理
0.099
0.501
航天器制造
0.042
0.282
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
0.128
0.531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0.53
0.266
電子器件制造
0.434
0.557
電子元件制造
0.288
0.516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
0.554
1
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
0.99
0.103
儀器儀表制造
0.659
0.157
平均值
0.466
0.357
由表1知,技術開發階段效率(0.466)的平均值大于成果轉化階段(0.357),說明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轉化效率已落后于技術開發效率,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效率亟待增強。
綜合表1的技術開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效率(行業)的數據結果,得出各個產業技術創新效率中技術開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的二維分布圖,如圖2所示。
圖2 兩階段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矩陣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12個行業中只有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1個行業處于高技術開發效率高成果轉化效率的C區域;落在高技術開發效率低成果轉化效率B區域的有5 個行業:中成藥制造、醫療設備及器件制造、儀表儀器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和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位于低技術開發效率高成果轉化效率D區域的有4 個行業: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件制造和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飛機制造及修理;其余的2個行業都落在低技術開發效率低成果轉化效率的A區域。
由圖2可進一步看出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效率的原因及其相應的調整方向,具體如下:
A類行業——低開發低轉化
航天器、化學藥品制造,這些行業的研發階段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收效卻不顯著,同時在成果轉化階段盲目投資,對投資的質量(消化吸收、技術引進等)重視不夠。對于這類行業應該兩階段同時加強,既要提高技術開發效率又要提高成果轉化效率。
B類行業——高開發低轉化
儀器儀表、醫藥類、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行業等,屬于國家相對比較傳統行業,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并且近幾年國家加大研發投入,技術開發效率高;但由于經濟不可行,技術不確定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缺乏轉化資金等,導致成果轉化率低。這類行業應當在不降低技術開發階段效率的前提下,重點加強成果轉化階段的效率。
C類行業——高開發高轉化
這類行業屬于發展比較成熟的行業,其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和成果轉化階段的效率都比較高, 是其他類型行業發展的目標。這類行業的資金、人才和技術投入與產出發展比較配套,經濟發展基礎好,屬于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鋒論文提綱怎么寫。
D類行業——低開發高轉化
電子類、飛機與雷達類,說明此類行業的發展基礎比較弱大多是引進后轉化,缺乏技術開發,技術開發效率不高;在成果轉化階段,技術比較成熟,實現了較高的成果轉化效率,總體上限制了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這類行業應在不降低成果轉化階段效率的前提下,重點提高其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
圖2 整體可看出,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行業除了電子類產品外,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的問題。可能的原因是:1、研發項目缺乏市場導向,導致技術轉化比較困難。高校、科研院所許多研發成果技術含量高,但生產成本很高,缺乏市場競爭力,或者不具備行業生產能力,導致轉化困難。二是許多技術不成熟、不穩定,不具備產業化的基礎條件,在技術轉移中存在很大的風險。2、技術轉移對接程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為了“科研”而不是為了企業的需求,成果無法迅速轉化,科研的重復和浪費現象比較嚴重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導致成果轉化效率偏低。3、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不強。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技術屬于落后技術、傳統技術和限制技術,從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技術轉移。3、企業技術轉移的資金不足。技術成果轉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通常是技術開發的10倍。目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問題,高新技術產業由于高風險性,很難取得商業銀行貸款支持。由于受條件限制,獲得政府專項資金扶持的也很少。5、缺乏有效的技術轉移機制。一是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三是缺乏合理的評估機制。四是缺乏風險投資。五是雙方信息不對稱[18]。
針對以上四類不同的行業,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升渠道:單邊突破式提升:。即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針對各個行業不同的情況,保持住原先的效率高的階段,以其效率低的階段為突破口,加強投入和產出的配比,以提升B、D類行業的技術創新的整體效率。
漸進式提升:例如或者。對于A類行業的效率提升方式有多種渠道,就是先集中精力將某一項優勢發揮至最大,同時再極力彌補劣勢,通過B或D區的過渡,最終成功進入成為C類行業。
跨越式發展:,A類行業需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基礎,并且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技術開發效率和成果轉化效率兩手抓,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實現的跳躍式發展渠道是有可能的。
2.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與產出分析
用DEA方法測度的技術開發階段的創新效率及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情況如下 (見表2).
(1)效率分析
表2 1999-2008年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開發階段的平均創新效率與差額值
效率
差額
行業
crste
vrste
scale
規模效應
擁有發明專利數
R&D人員
R&D經費
化學藥品制造
0.324
0.324
1
-
100
0.0
中成藥制造
1
1
1
-
0.0
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738
0.731
irs
6139.5
飛機制造及修理
0.099
0.099
0.991
irs
1131
0.0
航天器制造
0.042
0.307
0.136
irs
23
8883.5
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
0.128
0.396
0.324
irs
14
52
0.0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0.53
1
0.53
irs
0.0
電子器件制造
0.434
0.435
0.999
-
25944.0
電子元件制造
0.288
0.288
0.997
irs
241
0.0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
0.554
0.563
0.985
irs
91780.1
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
0.99
1
0.99
irs
0.0
儀器儀表制造
0.659
0.66
0.999
irs
2622
0.0
平均值
0.466
0.568
0.807
3
346
11062.3
從表2可看出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開發階段的創新效率(crste):
中成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創新效率分別為1,0.99,創新效率較高;而飛機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3 個行業的創新效率分別為0.099,0.042,0.128,創新效率較低論文提綱怎么寫。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5 個行業的規模效率分別為:0.731,0.136,0.324,0.53,0.99,分別小于相應行業的純創新效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無效率主要來自規模無效率,可能的原因:這5個行業規模擴張過快,內部協調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費用增加幅度大于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其它行業(除中成藥制造外)的規模效率分別大于相應的純創新效率,無效率主要是源于純技術無效率。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行業技術開發階段創新效率平均值僅為0.466,創新效率較低可能是因為這些行業過多追求技術開發的投資規模而忽視了技術開發效率。這為各行業技術開發階段效率低找準癥結所在,并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學依據。
(2)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規模效應分析
為了探討1999-2008年間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開發效率的特點并且尋找未達到有效值的根源,用基于產出導向的DEA模型CCR度量了各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從投入角度看,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這4個行業都存在研發經費冗余,分別為6239.5萬元, 8883.5萬元, 25944萬元,91780.1萬元;相對而言,研發人員顯得不足。化學藥品制造、飛機制造及修理、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電子元件制造、儀器儀表制造這5個行業都存在研發人員冗余,分別為100人,1131人, 52人,241人,2622人,相對而言,研發經費顯得不足。中成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創新效率分別為1,0.99,效率最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產出松弛。從產出角度看,航天器制造和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產出松弛分別為23個,14個,存在擁有發明專利總量不足。這些行業需要加大技術開發的原始創新力度。這為進一步調整科技投入產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技術開發階段效率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從規模效應來看,除了化學藥品制造、中成藥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這3個行業處于規模效應不變外,其它行業處于規模遞增,這些行業可進一步增大研發資源的投入以提高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
2.成果轉化階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與產出分析
用DEA方法測度的成果轉化階段的創新效率及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情況見(表3)
(1)效率分析
表3 1999-2008年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轉化階段的平均創新效率與差額值
效率
差額
行業
crste
vrste
scale
規模效應
新產品銷售收入
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
擁有發明專利數
技術改造經費
年平均就業人員
化學藥品制造
0.209
0.222
0.904
irs
0.0
586274.6
221151.2
62714
中成藥制造
0.055
0.17
0.322
irs
0.0
211811.9
39
0.0
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
0.104
0.69
0.15
irs
0.0
18150.0
27
0.0
飛機制造及修理
0.501
0.534
0.938
irs
0.0
906360.1
390404.7
102711
航天器制造
0.282
1
0.282
irs
0.0
0.0
0.0
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
0.531
1
0.531
irs
0.0
0.0
0.0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0.266
1
0.266
irs
0.0
0.0
0.0
電子器件制造
0.557
0.565
0.985
irs
1415025.5
0.0
264215.0
114122
電子元件制造
0.516
0.533
0.968
irs
918319.9
0.0
235985.1
464750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
1
1
1
-
0.0
0.0
0.0
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
0.103
0.4
0.258
irs
0.0
54444.3
16
0.0
儀器儀表制造
0.157
0.184
0.855
irs
0.0
188935.1
0.0
10241
平均值
0.357
0.608
0.625
194445.4
163831.3
7
92646.3
62878
從表3可看出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轉化的創新效率(crste):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的成果轉化效率(為1.000)達到最佳外,其它行業效率都較低;而中成藥制造、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化學藥品制造、醫療設備及器件制造和儀器儀表制造4 個行業的成果轉化效率較低,分別為0.055, 0.104, 0.103, 0.157。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5 個行業的規模效率分別為:0.15, 0.282, 0.531, 0.266, 0.258,分別小于相應的純創新效率,無效率主要來源于規模無效率;其他行業的無效率均主要來自純技術無效率,純技術無效率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既定的投入資源提供相應產出能力比較弱。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在成果轉化階段創新效率平均值僅為0.357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創新效率低,可能是因為這些行業過多的追求投資規模,不注重投資效率造成的。這為各行業成果轉化階段創新效率存在的問題找準癥結所在,為有效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學依據。
(2)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規模效應分析
從產出角度看,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件制造2 個行業的收益性產出不足,相應的新產品銷售收入松弛分別為:1415025.5萬元, 918319.9萬元。化學藥品制造、中成藥制造、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飛機制造及修理、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6個行業的競爭性產出存在不足,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松弛分別為:586274.6萬元,211811.9萬元,18150.0萬元,906360.1萬元,54444.3萬元,188935.1萬元。這些行業要加大科技成果商業化,同時加大新產品出口的競爭性力度。從投入角度看,造成我國高新技術行業成果轉化階段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冗余上。中成藥制造、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擁有專利發明數與技術改造經費的冗余分別為39個,27個,16個;相對而言,技術改造經費、年平均就業人員顯得不足。儀器儀表制造中年平均就業人員的冗余分別為:10241人,相對而言,擁有專利發明數的技術性投入、技術改造經費顯得不足。這為進一步調整其科技投入產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成果轉化階段效率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4 結論與政策啟示
4.1 結論
本文運用DEA方法測度了1999-2008年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各行業創新效率、規模效應、投入與產出的冗余與松弛狀況。研究結論可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轉化效率已落后于技術開發效率,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效率亟待增強論文提綱怎么寫。第二,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除了電子類產品外,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的問題。第三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技術開發階段,中成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創新效率較高,飛機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業的創新效率較低。相對于研發人員和研發經費投入,技術開發階段的原創性產出(擁有發明專利數)不足。第四,成果轉化階段,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創新效率最高外,其它行業效率較低。化學藥品制造、中成藥制造等行業的競爭性產出存在不足。第五,從投入產出角度看,兩個階段的不同行業創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規模無效率,有的源于純技術無效率。從規模效應看,兩階段的大部分行業都處于規模遞增階段。
4.2 政策啟示
其一,各個行業應根據本行業創新活動是否達到生產前沿、兩個階段的實際投入產出的冗余與松弛、規模性等進行改善,有針對性調整各行業的兩階段的科技投入或產出的方向與幅度,使創新效率盡可能向生產前沿移動。
其二,不同行業根據本行業目前技術創新鏈的不同階段創新效率狀況,分別單邊突破式、激進式、跨越式渠道提升各自創新鏈的不同階段創新效率。
其三,為有效提高原創性高新技術行業的成果轉化率。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研發項目缺乏市場導向、技術轉移對接程度、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加大企業技術轉移的資金,加大風險投資。完善缺乏有效的技術轉移機制的法律法規、政策扶持、合理的評估機制、雙方信息的對稱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年鑒1999-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Brown,M.G., Sevenson,R.A.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1(6):30-35
[3]Kerssens-van Drogelen,Cook. R&D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management,1999,29(1) :35-46
[4]Bourne M.,Mills J.,Wilcox M.,Needly A.,PlattsK.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J].2000,20(7) :754-771
[5]Begemann C.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20(6):692-704
[6]余泳澤.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科學,2009,(4):62-74
[7]官建成,陳凱華.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10):19-33
[8]朱有為,徐康寧.中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效率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11):38-45
[9]Griliches,Z..Patents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1990,(4):1661-1707
[10]池仁勇等.我國東西部地區技術創新效率差異及其原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4,(8):128-131
[11]官建成,何穎.基于DEA方法的區域創新系統的評價[J].科學學研究,2005,(2):265-272
[12]劉樹,張玲.我國各省市專利發展有效性的DEA模型分析[J].統計研究,2006,(8):45-48
[13]Liu Xielin, White S. An exploration intoregional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21(1-2):114-129
[14]Guan J C ,Gao X.. Exploring the H-index atPatent Lev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60(1):35-40
[15]劉鳳朝.基于專利結構視角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差異研究[J].管理評論,2006,(11)43-47
一、課程主要特色
哈爾濱工業大學“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經過近30年的建設,逐步形成為一門具有一定特色的核心課程。
1.以抽象數據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早在1989年我們就采用抽象數據型的概念組織教學內容,這在當時是沒有的。實踐表明,當前廣泛流行的面向對象技術就是抽象數據型的豐富和發展。由于采用抽象數據型的概念來組織教學內容,算法的C++描述更為自然。為保持課程體系的先進性,我們還充分吸納了美國ACM和IEEE/CS聯合發表的計算學科課程體系CC2001以及后來我國發表的CCC2002體系新內容,使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數據結構與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2.以實踐為重點的研究型教學
我們認為,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相關能力的重點。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強化和鞏固所學的課程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數據結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如下:
理性實踐。注意引導學生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下進行實踐(實驗和課程設計),即理性實踐,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每次循環中體會到欣喜和成就感,以此提高學習興趣、增強信心,達到鞏固基礎知識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不斷提高的目的。
面向問題求解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面向問題求解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我們在實踐課程中增加了設計型實驗和課程設計,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課程設計指導教師大都來自科研一線,學生課程設計題目選自指導教師研究方向與本課程有關的部分。使學生提前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熏陶,訓練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和文獻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科技論文寫作的能力。
3.以網絡和多媒體為基礎的數字化教學
以多媒體和課程網站為中心構建立體式的現代化教學平臺,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教學促進師生的交流,提高師生間的互動。其中,多媒體課件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強了動態演示效果;學習輔導網站,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輔導支持,包括教學大綱、學習指導、電子教案、在線測試、學生論壇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始終注意對學生主動探索能力的激發,采用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如在輔助教學網站上不斷引入課程相關的新內容并以討論的形式激發探索,制作算法演示系統以及網上習題庫等。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各種基本算法,幫助學生認識課程前沿內容。
另外,為提高實驗效果,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有機結合,并配有實驗教學輔助網站,指導并監控學生完成整個實驗過程。
4.以教學梯隊為主線的師資隊伍建設
我們建立了由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輔導教師和實驗指導教師組成的教學梯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采取以老帶新,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帶新入門的年輕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中青年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實驗教學的訓練以及定期組織教學研究討論,使青年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得到提高。
二、課程建設具體實施辦法
1.教學隊伍的建設
建立了由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輔導教師和實驗指導教師組成的教學梯隊。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
課程組還讓年輕教師通過科研的實際鍛煉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擴充知識面。許多教學實例都來自于第一線的科研項目。科研和教學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授課內容的先進性,也有利于鍛煉年輕教師的創造性和責任感。我們已建立起一支強有力的教學梯隊,形成了以高素質教師為骨干力量的教師隊伍。
2.教學內容的組織
在教學內容組織方面,我們根據學科發展迅速的特點,逐步地、有計劃地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刪減了必要性不大、陳舊過時的內容,逐步增加了反映學科發展趨勢的新內容,保持了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同時還充分考慮了與其他課程的銜接問題。
3.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上,我們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采用現代教學方法和實現手段,制作了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算法動態演示系統和教學網站。
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課程教學既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同時更注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多元化考核方法
改革了“一次定論”的判分制度,考試以學生完成日常作業和實驗環節為必要條件,期末考試采用筆試方式。成績評定由三部分組成: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10%;實驗能力占總成績的20%。課程設計的考核形式采用答辯方式,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做學術報告能力。
5.實踐教學
在實踐環節教學方面,設置了驗證型、設計型和綜合型三個層次的實驗內容,分別在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中進行。課程組的教師都在實踐環節中親臨指導,通過實驗室的環境與合理的實驗題目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成績根據預習、表現、報告、答辯等方式綜合打分。為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我們為每15名學生配備一名輔導教師或實驗指導教師。
6.教學管理
我們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從課前、課中和課后等教學環節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監控。課前,新任教師在開課前必須試講,合格后方可上臺授課。課程組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具體備課,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上課過程中,對每一位教師做到100%聽課,并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我們還重點檢查實驗教學,保證指導到位;課后,重點監督答疑、作業批改等環節。根據各個教學環節,對教師進行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定。每位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他的工作量計算、崗位聘任以及下一輪的教學任務分配等關鍵問題。因此,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下,每位教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