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化分析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08 18:00: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化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化分析論文

篇(1)

1、系統的設計思路

網絡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數字化、多媒體)聯成統一的信息空間。“Inter”的含義是“交互的”,“net”是指“網絡”,Internet是一個計算機交互網絡,又稱網間網。它是一個全球性的巨大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它把全球數萬個計算機網絡,數千萬臺主機連接起來,包含了難以計數的信息資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務。大學教學管理網絡化資源的開發必須符合國家《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標準》,教學管理網絡化資源的屬性標注必須清晰合理;同時,為了減少資源的重復開發,必須盡量做到資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為了系統易于普及,在成本上必須講究經濟實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大學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定位在基于軟件實現的“應用層”上,在大學現有教學網絡化資源和教學管理網絡化平臺上作二次開發。

2、系統開發的步驟

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的開發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必須用系統工程的方法來進行。首先是系統分析。要明確系統的功能與任務﹑擬建設系統的基礎與條件。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該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科學分析(主要指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并嚴格按評審程序進行評審。

第二是系統設計。根據系統的總體功能,設計系統的總體結構(包括系統布局結構﹑系統硬件結構﹑系統軟件結構等),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設計各相關子功能與實現途徑。因為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是采用計算機作為主控設備來構建的,所以,在系統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以下主要指標:系統的可靠性,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系統的響應和處理速度,系統的可擴展性等。

第三是系統實施。將第二階段所形成的系統物理模型轉換為實際系統的過程即系統實施。主要工作有:硬件的安裝,軟件開發,系統的局部調試與整體調試(聯調),系統的試運行與運行。在系統實施階段,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可能是分析階段未考慮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設計階段考慮不周的問題,都需要及時修正。

系統正式投入使用以后,應對項目進行驗收,對系統進行評價。采取有效措施,對系統進行維護,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的工作流程

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由制作端、管理端、客戶端三部分組成,其中制作端用于將實況或存儲的音頻和視頻編碼為流、流文件或兩者兼有,為系統用戶提供點播或廣播的流,其輸入可以是攝像機,攝像頭等采集設備或衛星電視,也可以是存儲的可轉化的網絡化文件;采編工作站為加工單元,用于網絡化數據的編碼,形成特定的實況流廣播流點播流或智能流。制作端生成的流格式文件存儲于流文件倉庫中,供用戶點播或作為廣播源進行廣播。

管理端由視頻管理器和中心管理器兩大部分組成。視頻管理器既要存儲網絡化節目(課件)也要完成網絡化節目(課件)的發送;每一個視頻管理器端上都運行有由一系列的組件管理組成的視頻管理平臺,這組管理用來將音頻和視頻內容通過單播和多播等形式發送到客戶端和其他管理端。

中心Web管理器也屬于管理端,其主要作用是對用戶的請求進行分發并提供WWW管理,對網絡化節目(課件)的組織邏輯和大學教學管理的業務邏輯進行控制和管理,使之適合大學教學管理的特點。客戶端是系統的用戶界面,包括Web管理和管理頁面,播放器可以使用獨立的播放器,也可以嵌入到瀏覽器或其他應用程序中。客戶端為用戶訪問和管理系統的網絡化節目(課件)提供了便捷的接口。

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的體系結構與功能

1、系統的組織結構

根據管理內容和管理對象的不同,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的體系結構按照影視廳、音樂廳、語音室、教學管理廳、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臺、監控中心、管理中心、社區等部分進行組織。

2、系統的功能模塊

教學管理系統在具體實現上,需要開發一系列的功能模塊,獨立或協同地為上述組織模塊提供支持和管理。系統通用模塊有節目(課件)錄制﹑節目(課件)入庫﹑節目(課件)搜索﹑節目(課件)評價﹑收視率分析﹑網絡化點播﹑負載均衡調度﹑數字權限管理等,它們為影視廳、音樂廳﹑語音室,教學管理廳,電視臺,廣播臺等部分提供支持。一些主要的功能模塊簡要介紹如下:

(1)負載均衡調度模塊。該模塊用于動態調整各視頻管理器的負載量,和系統狀態監測模塊相互配合,使用戶的請求總是在負載量最輕的視頻管理器上得到最快的響應,從而使整個集群的管理效率和用戶的響應速度始終處于最佳狀態。通過負載均衡調度模塊能夠實時獲取各視頻管理器的負載參數,包括總連接數,可用內存,可用CPU,網絡連接狀況等信息,同時根據一定的負載均衡算法,進行實時的負載統計和排名,根據各視頻管理器的負載總量,實現視頻流的動態重新定向。

(2)數字權限管理(DRM)模塊。教學管理網絡化資源只有經過允許的用戶才能夠使用,因此必須對網絡化資源進行權限管理,該模塊采用的是一種以安全方式進行媒體內容加密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它允許內容提供商在其的媒體或節目(課件)中指定的時間段、觀看次數及其內容進行加密和保護。通過該模塊,管理器鑒別和保護需要保護的內容,支持媒體靈活的訪問權限控制,同時支持對這些權限的動態修改。

(3)網絡化點播模塊。網絡化點播是最目前最常見的交互式多媒體應用。該模塊主要為系統提供媒體網絡化的點播功能。除提供一般的點播功能外,系統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提供智能流視頻管理,﹑動態節目(課件)列表,﹑故障自動轉換等功能。視頻源采用多速率智能流節目(課件)源,能根據網絡情況,實現自適應速率傳輸;能夠采用多種協議提供視頻管理,并能實現協議間的自動翻轉,保證視頻流順利到達客戶端;對節目(課件)由多集或多部分組成的情況,動態生成整個節目(課件)的播放列表。用戶可點播整個節目(課件)列表中的所有或部分段落,點播次序無限定。當視頻管理器集群中的某一系統或應用程序發生故障時,系統能夠自動將工作從故障節點分散到其余節點上,實現故障的自動轉移和恢復。

(4)作業模塊和測試模塊。是語音室和教學管理廳特有的功能模塊,用于對學習者進行訓練和測試;教師可以根據某一個或一組視聽材料的內容布置作業,或組卷進行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評分,給出反饋;允許對題量和分值進行自定義,同時支持對試題的再編輯。

(5)媒體課件制作和媒體課件編輯模塊是教學管理廳的核心功能模塊,媒體課件制作模塊用于為教師制作媒體課件提供便捷的向導和工具。支持用戶對媒體課件進行在線編輯,通過插入視頻時間線的方式,可以進行標記(Marker)和腳本的插入,﹑移動,﹑刪除等功能,教師可以在標記處進行插入教鞭﹑播放動畫﹑切換頁面等操作;支持教鞭的插入和編輯,系統提供四種教鞭工具支持,移動教鞭、下劃線、方框、閃爍字體,教師可選任意一種進行標記,系統能自動錄制標記代碼,并與錄制的視頻同步,播放時能放出同樣的標記效果。

(6)網絡化廣播模塊。為校園電視臺和校園廣播臺提供節目(課件)源;配合視頻捕捉卡,實時廣播的視頻源可以來自任何影音設備的信號,如攝錄放影機、影碟機、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也可以是存檔的任何流式文件;在同一個頻道中可以有多個節目(課件)源,循環播放;采用多線程機制,在廣播多路節目(課件)時能實時存取視頻數據;基于流式(Stream)的廣播技術;采用UDP及網絡無沖突技術,保證數據通暢無阻地在網上傳輸;采用多址廣播技術,大大減輕網絡負載,消除“廣播風暴”;每路節目(課件)允許“無限多”使用者(網上所有用戶)欣賞。

(7)實時監控模塊。主要是為系統授權用戶(如校長、實驗室管理員、圖書館管理員等)提供遠程監控相關公共場所的功能;系統管理員可設置密碼,確定使用監控模塊的許可、優先級和使用權限;通過對攝像頭的底座進行編程,可以遠程控制攝像頭的焦距,攝像角度等參數;攝像頭傳遞的圖像送到采集/轉換設備,或者是采用專業的直播機,供用戶遠程訪問;也可以實時存儲備份,將監控畫面錄制到硬盤或其他存儲設備上,供日后查看,存儲的文件也可以通過網絡調用。

(8)系統狀態監測模塊。是管理器狀態監測器的核心功能模塊,用于收集各視頻管理器的狀態信息,如可用CPU,可用內存,﹑可用硬盤,﹑當前網絡狀況等,并根據負載均衡算法,計算出當前的負載總量,發送到中心管理器上,這些數據作為負載均衡模塊進行負載均衡調度的依據。同時,通過該模塊可以動態添加視頻管理器,保證系統的可擴展性,并記錄該視頻管理器的系統運行日志。

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的可拓展性

以上構建的教學管理網絡化系統在只有一個視頻管理器集群的局域網應用上有著很好的適應性,能夠提高整個系統的響應速度,但對于跨校區,甚至跨地區辦學的大規模應用,由于用戶規模比較大,覆蓋范圍比較廣,單管理器集群已經不能夠滿足要求,系統必須考慮向廣域網過渡,對原有方案進行擴展。一個可行的方案如圖3所示。

整個管理系統由中心管理器集群﹑各區域管理器集群組成;在各區域管理器集群又包含至少一臺Web管理器,一臺視頻管理器。中心管理器集群作為用戶訪問整個視頻管理器系統的門戶,維護Web頁面內容和系統的中心數據庫,在此數據庫中,記錄各區域管理器集群的總負載量(負載總量,可繼續提供視頻管理的視頻管理器數量等)。區域管理器集群為本區域提供視頻管理,維護本區域數據庫(包括本地視頻管理器數量,各管理器的負載量,是否處于活躍狀態等)。各管理器集群是一組通過網絡連接起來的管理器,每一臺管理器都存儲相同的信息用于客戶訪問,所有的管理器都有單獨的IP地址,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視頻管理;但管理內容需要通過中心Web管理器的解析和指向。

篇(2)

較高的機構已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所謂辦公自動化是指運用微機及相關外設,有效地管理和傳輸各種信息,

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辦公自動化網絡是一個中小型的局部網絡.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是自動化無紙辦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

實現聯網辦公時,由于覆蓋面大,使用人員混雜,管理水平各異,往往不能保證公文在網絡上安全傳輸和管理.

還有一些人專門在網絡上從事信息破壞活動,給國家、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加強網絡安全,防止信息被

泄露、修改和非法竊取成為當前網絡辦公自動化普及與應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辦公自動化的主要特點

一般認為將辦公室日常處理各種事務和信息的過程,在辦公主體—人的控制下,利用現代工具和手段自

動完成,這就是辦公自動化.從信息處理的多層面和復雜性來講,辦公自動化可分以下三個層面或階段:

(1)行文處理自動化主要指縱向和橫向單位傳遞來的各類文件之接收、批閱與辦理過程;本單位發往上述單

位文件的擬稿、審核、簽發等過程;本單位內部各種報告、計劃、總結等材料的形成以及逐級審核、審批過程;

文檔一體化及綜合檔案管理.

(2)事務處理自動化主要包括各種行政事務(車輛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秘書事務(會議安排、領導活動安

排、信息采編等);督辦事務(領導交辦事務督察、工作管理等);專業事務(財務管理、生產經營管理等);

個人事務(個人信息交流、個人通信錄等).

(3)輔助決策自動化該層次的自動化是建立在前兩個方面自動化基礎上的,專門為負責人匯總各方面信息,

并就各種問題作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全面、及時的依據而建立.其主要內容應建在領導綜合查詢平臺下,提

供的信息主要是單位內部資金、經營等各方面情況的匯總及分析:國際國內相關領域有關情況分析預測;國家

相關法律法規匯編及快速參考等.通過綜合查詢能使本單位領導自動、快速地得到決策所需的各種詳實材料,

使決策更加及時、準確.

3安全的諸多因素

根據以上辦公自動化特點的分析,系統的安全應主要包括數據與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統安全兩個方面;數據與

信息的完整性指數據不發生損壞或丟失,具有完全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系統安全指防止故意竊取和損壞數據.威

脅數據完整性和系統安全的因素主要有:(1)數據完整性威脅因素

1)人類自身方面:主要是意外操作、缺乏經驗、蓄意破壞等;2)自然災難方面:包括地震、水災、火災、

電磁等;3)邏輯問題方面:包括應用軟件錯誤、文件損壞、數據交換錯誤、操作系統錯保、不恰當的用戶

需求等:4)硬件故障方面:主要指硬件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如芯片、主板、存儲介質、電源、I/O控制器等

發生故障;5)來自網絡故障方面:網絡故障包括網絡連接問題(如網橋或路由器的緩沖不夠大引起的阻塞),網

絡接口卡和驅動程序問題以及輻射問題等.

(2)系統安全威脅因素

I)物理設備威脅:是指偷竊設備、直接讀取設備、間諜行為等以直接方式對系統信息造成的威脅;2)線

纜連接威脅:包括撥號進入、連線或非連線(如磁場分析)竊聽等方式竊取重要信息;3)身份鑒別威脅:包括口

令被破解、加密算法不周全等漏洞性因素;4)病毒或編程威脅:病毒襲擊己成為計算機系統的最大威脅.此外,

有的編程人員為了某種目的,故意編寫一段程序代碼隱藏在系統中,對系統安全構成威脅.4辦公自動化系統安全設計分析

由于眾多的因素造成了對數據完整性威脅和安全威脅,因此,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必須建設一套完整的策

略和安全措施來保障整個系統的安全.

4.1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

1)安全性第一的原則:由于安全性和網絡的性能(使用的靈活性、方便性、傳輸效率等)是一對矛盾,兩者

不能兼得.建議選擇前者,以犧牲網絡的性能,來換取安全性的增強,但采取的措施應讓用戶感覺不到網絡性

能受到的影響.2)多重保護的原則:任何安全保護措施都可能被攻破.建立一個多重保護系統,各重保護相互

補充,當一重保護被攻破時,其它重保護仍可保護信息系統的安全.3)多層次((OSI參考模型中的邏輯層次)的

原則:如在鏈路層和網絡層實施包過濾,在表示層實施加密傳送,在應用層設置專用程序代碼、運行應用審計

軟件,在應用層之上啟動服務等.4)多個安全單元的原則:把整個網絡的安全性賦予多個安全單元,如路

由器、屏蔽子網、網關,形成了多道安全防線.5)網絡分段的原則:網絡分段是保證安全的重要措施.網絡分

段可分為物理分段和邏輯分段.網絡可通過交換器連接各段.也可把網絡分成若干IP子網,各子網通過路由器

連接,并在路由器上建立可訪問表,來控制各子網的訪問.6)最小授權的原則:對特權(超級)網絡要有制約措

施,分散權力,以降低災難程度.7)綜合性原則: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應從物理上、技術上、管理制度(如

安全操作乃至計算機病毒的防范等)上以及安全教育上全面采取措施,相互彌補和完善,盡可能地排除安全漏洞.

4.2建立一套安全措施

辦公自動化網絡建立以后,在運用安全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如何很好地協調系統的安全和系統的靈活性、開

放性,是在設計系統安全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分析此類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的特點,安全威脅主要有4個方面:

一是外界黑客或非法用戶的侵入;二是病毒的侵害:三是內部人員闖入非允許進入的節點,獲取非授權的資料;

四是設備發生問題影響網絡的運行.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在設計方案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防

范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

1)建立用戶使用網絡資源的規章制度;2)嚴格劃分不同工作人員的權限;3)嚴格設定各種信息資源、設備

資源的使用權限:4)關鍵信息的傳輸采用端到端的專用加密工具:5)完善認證/授權的技術控制手段;6)采用分

布授柳集中控制的安全策略;7)采用數字簽名技術和第三方確認的控制措施;8)加強用戶管理,防止非法侵入;

9)加強對用戶下卸的軟件進行病毒檢查;10)定時備份,防止系統崩潰;11)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4.3防止非法訪問與數據丟失

由于辦公自動化網絡聯接著許多重要的部門,網上一些信息資源有著很高的保密性.在網絡設計方案中應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分別對網絡層、系統設備層、應用層進行分級安全保護,采用一些專

用的軟件和設備提高安全性.數據的安全保護方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防止非法訪問和防止數據丟失.

對于第一個方面,可以通過防火墻并利用CISCO路由器自帶軟件來實現.1)授權控制(Authentication):控制特定

的用戶在特定的時間內使用特定的應用.防火墻用專有的FTP和

Telnet進程取代了標準進程。FTP或者Telnet的請求只有經過防火墻認證般權后才能進行通信.HTTP認證服務運

行在Firewallgateway之上,可以保護在防火墻之后的所有的HTTP服務器.管理員可以制定用戶授權策略,決定

哪些服務器或應用可以被用戶訪問.2)數據加密((Encryption):在通信節點配備Firewallgateway,可以將各個節

點定義成為一個加密域,形成了一個虛擬專用網VPN.3)地址轉換(IPTranslation):管理員可決定哪些IP地址需

要映射成能夠接入Internet的有效地址,哪些地址被屏蔽掉,不能接入Internet.4)在對操作系統(Windows2000

Server)訪問檢查設置功能中采取進入系統時口令檢查;在文件管理系統中建立文件、記錄和共享資源的訪問許

可控制;對存儲空間的訪問進行保護;控制面板中的網絡窗口定義網絡資源的訪問許可控制;用戶管理系統建

立登錄用戶的帳戶,規定用戶在系統中各種操作的權利等保護措施.

對于防止數據丟失,采取的方法是:

1)利用磁帶機對文件服務器上的系統數據進行定期備份.2)采用先進的UPS來防止外部電源斷電而引起的

對網絡使用的傷害.3)利用磁盤陣列做好重要數據的冗余備份,提高網上重要設備的自身容錯能力.4)設計

的主機群應采用雙機禍合容錯結構,主輔機可以共享磁盤陣列資源,可以自動錯誤偵測,接管備援,恢復系統,

使整個主機群處于高可靠禍合工作狀態,雙機可以互為備份,兩臺機器之間可以均衡負載.

4.4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機制

在防止非法訪問和數據丟失的同時,應做到既防止公文信息被竊取、破壞和濫用,又有利于提高公文處理

效率,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采取一套安全有效又靈活的訪問控制機制.

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是GeorgeMason(喬治梅森)大學的教授Sandhu(圣得胡)提出的一種新型訪問控制模

型.它的基本思想是將權限與角色聯系起來,在系統中根據工作應用的需要為不同的工作崗位創建相應的角色,

同時根據用戶職務和責任指派合適的角色,用戶通過所指派的角色獲得相應的權限,實現對文件的訪問.因此

可以極大地簡化權限的管理,靈活地將用戶從一個角色重新指派為另一個角色,給角色分配和撤銷一些權限.它

支持最小特權、責任分離以及數據抽象三個基本的安全原則.

基于角色的安全性是指公文文檔可被而且僅被預先定義的人員存取操作,在底層是網絡和數據庫安全性保

證,包括服務器存取控制、數據庫存取控制表、加密、簽名和用于鑒別的Domino/Notes和SSL(SecureSocketsLayer)

數字簽名驗證字.Domin。有以下訪問類型(角色),按權限的高低依次有:管理者、設計者、編輯者、作者、讀

者、投稿者等。而實際參與辦公系統的有管理員、文書、辦公室主任、局領導、科領導和科員等角色,由于在

該系統運行中,實際的角色權限還在動態改變,仍無法直接用Domino系統提供的權限,因此,提出通過映射關

系來實現(見表1).還必須借助Script動態的修改表單的域,實現對包括管理員在內的一些必要的限制.

如何根據應用的需求恰當地建立用戶—角色—權限這三者之間多對多的映射關系,將是整個辦公自動

化系統安全可靠和高效運行的關鍵.此外,所建立的映射關系,應提供靈活的配置功能,使映射關系具有可更

改和可擴充性,以適應可能變化的需求.為了實現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這里定義了四張表以實現角色到用戶、

角色到權限的分配.如表2}3}4}5所示.

在用戶申請某操作時,系統需要檢測用戶所擁有的角色集,并根據這些角色集中所包含的權限來判斷該用

戶是否能進行該操作,如果可行則置許可證發放標記為真.同時,系統為了執行某些靜態約束,比如同一用戶

不能同屬于兩個互斥角色,還可以定義互斥角色表.約束是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中重要的安全策略,是對用戶

執行權限的一些限制.靜態約束在系統設計時定義,而動態約束在系統運行時執行.某個用戶在系統中可能同

時擁有多個角色,但是在某一個工作過程中,當他充當其中一個角色的同時不能激活其另一個角色.例如在一

個文件的處理過程中,用戶的擬稿角色和審批角色至多只能激活一個.又例如對用戶閱讀文件的時間期限,系

統也可以加以限制.

5小結

系統安全在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中占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本文對系統安全設計進行了簡要的闡述,針對

非法訪問,數據丟失和訪問控制模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隨著我國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尤其是“電子政務”建設熱點的興起,建設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的熱潮將會

得到更迅速的發展,將會促進我國信息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t1]李海泉.計算機系統安全技術與方法[叫.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篇(3)

引言: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學習理論、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的完善,網絡教育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當前教育的發展重點。同時也應運而生了很多新的理論、新的學說。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就是當前網絡教育中研究的熱點。毫無疑問,協作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的包容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視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的重要作用。個別化學習畢竟是網絡教育中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它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系統,特別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習自主性、獨立性的形成,以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發展網絡教育時,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讓他們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揚長避短,使網絡教育真正成為繼傳統教育后有益的教育方式。

一、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

在討論二者關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定義。

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是指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因材施教,通過網絡給出不同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選擇,為每個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支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從而自我獲取知識,更新知識。

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協作學習的環境,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討論、協作與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協作學習。

二、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關系

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他們都體現了網絡教育以“學”為主的特點,但是他們也各有特色,相互聯系。

(一)、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各具特點

個別化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自我更新知識,通過自己思考、探索來獨立完成學習。它比較適合達到認知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中大多數層次的學習目標,如學習事實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應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動作技能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個別化學習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的高度自主性。這種自主性具體表現在:學生確定自己的目標后,能夠借助網上優勢,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支配學習時間,從中知道了如何學習才能達到目標,也知道了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習效率、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不必跟隨教師統一的教學內容和進度,而且網上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自己不主動學習,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識,這樣學生就由原來被動的、不得不學轉變為主動的、要求去學。從而能提高學生的領會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掌握學習進程,自己負責學習效果,這有助于養成學生在教育活動、工作職責和個人行為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時間,自己確定學習地點,學習時間、空間的靈活性大,特別適應于成年的、在職的學生的主客觀條件。總之,個別化學習允許程度各異的學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獲得學習效益。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協作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和計算機來支持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這種交互活動指的是以小組形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協作,學生通過合作過程共同完成學習。相比之下,它比較適合實現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如形成態度、培養鑒賞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認知領域的某些高層次技能,如問題解決和決策。

協作學習最大的優勢在于協作活動的參與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們可以突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進行同伴互教、討論交流、課外興趣活動等協作性學習。學生、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上共同進行問題的探究探討。教師通過網上專題討論為各個學生提供了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個學生可以在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學生不僅可以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取知識,還可以從別的學生的觀點中獲取知識。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視野的擴大,學生也將逐步增加對知識的掌握,對社會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社會交往技能。

(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相互補充

個別化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但是也存在不足,這時可以通過協作學習來彌補。

首先,個別化學習有局限性。對單個學生來說,由于其對問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受到自身條件和認識水平的局限,特別是當他遇到巨大困難時,即使通過自身長期努力和持之以恒能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想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有用知識,就必須通過協作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個別化學習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學生本身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興趣和愛好,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學生的個性因素在個別化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機不強,可能會拖延學業、降低學習效果。而協作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其次,個別化學習中交互性不夠。若長期把它作為唯一的學習方式,可能會缺少生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教育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在一定學習環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個別化學習中,情境主要限于單個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協作、會話。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如果缺乏交流,教師就不便于掌握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的普遍反應,學生也局限在自己的思考范圍內,無法與他人溝通,獲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廣闊的思路。而協作學習可以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對“情境”、“會話”、“協作”的要求,能為學生構建更多的“情境”,這種情境是由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共同建構的探究學習環境,還可以通過資源解決問題,提供多種人際溝通手段,從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實現從簡單到復雜的“意義建構”,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協作學習能誘發學生渴望成功的愿望,維持學習動機,但是在現階段協作學習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個別化學習的補充。

首先,協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具有了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和從事社會活動的經驗。因此協作學習的組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準備至關重要,要根據協作學習的目標與任務及其協作學習成員的個性特征創設良好的協作學習環境。而個別化學習的組織和實施就相對簡單、方便些。

其次,協作學習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協作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任何學生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對同學們的提問,要求有問必答,并要求盡可能給出正確的答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協作精神。對于教師來說要求則更高,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學習,如果不注意引導、指導,就有可能造成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和其他學生,或者偏離教學目標,反而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特別是鞏固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要把師生的相互作用變成了長篇累牘的獨自講授,要控制教學進度,掌握現代技術,具有更好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使小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活動而又不至于變成無意義的閑談。這些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遇到這些情況,就可以利用個別化學習,例如個別化學習訓練系統,來加強知識的掌握、鞏固效果,增強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

再次,當前技術還是以支持個別化學習為主。盡管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例如CSCW技術促進了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系統的產生和發展。但是在開發中出現了技術與理論跟不上的情況,比方說協作學習中的討論應該是基于三維的共享空間,而現在協作學習中的討論還是利用電子公告板,即BBS。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協作學習,由于受傳輸速率的限制,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信息資源的獲取速度。因此當前網絡環境中,更廣泛、更常用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方式,支持協作學習的技術還有待發展。

總之,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需要協作學習的配合,協作學習是建立在個別化學習的基礎之上的,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另外,這兩種學習方式之間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例如個別化學習中可以補充協作學習的討論交互方式,協作學習可以借鑒個別化學習中的個別輔導學習手段。

三、如何處理網絡教育中二者的關系

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的基本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揚長避短。

(一)、充分發揮各自特色

在個別化學習中,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要,仔細安排學習活動,構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不斷激勵學生自覺學習,及時掌握學習進度,及時給予學生強化。在協作學習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手段,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協作過程進行積極的引導。根據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在具體的網絡課程、網絡學習軟件的設計中貫徹這一宗旨,從總體結構設計到網頁設計都要充分考慮二者各自的特色,充分發揮二者各自的優勢,在適當的時機使用適當的學習方式。

篇(4)

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在進入了21世紀的今天,已使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給未成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娛樂帶來了全新的方式和渠道,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學生重要的課外活動場所。網絡日益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隨著3G手機迅速普及,上網變得更加快捷和便宜。互聯網在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的同時,其負面影響同樣令學校和家長感到擔憂。網絡對于青少年學生心理發展的巨大影響越來越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未成年學生因沉溺于網絡而引發的一種常見的復雜的心理、行為障礙,或稱心理疾病,已成為影響未成年學生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巨大障礙。特別是中職學生,他們是處于正在成長的、可塑性最強的也最脆弱的群體,他們在中職院校的學習時期既是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養成良好品德的時期,又是最易受到不良影響而被腐蝕和扭曲的時期。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對這些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已成為當前社會和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網絡環境對未成年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的內因(心理)分析

總體而言,一是未成年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青春懵懂時期,心理發展還不成熟,自控力差,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正在形成中,人格和性格也不太穩定,對事物的把握能力比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這時的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探索欲,也敢于向新事物挑戰,但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二是現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他們在家庭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與同齡兒童交流的經歷,因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走出家庭后,一旦在交際或學習上受挫折,便會對現實感到灰心失望,在網絡虛擬的世界里,能滿足他們內心多種的需求。就心理素質特征而言,內向敏感、缺乏自信、現實人際交往困難的未成年人,易沉湎于網絡。因為這些未成年學生在現實中不太容易成功,心理上缺乏群體歸屬感和認同感,漸漸對網絡產生心理上的依賴感,混淆了虛擬世界和現實,將虛擬世界當作生活的現實和全部。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的男生明顯多于女生,特別是那些缺少同伴,希望得到同學、老師重視但又十分孤獨的學生,生活、學習遭遇挫折的學生,家庭不和睦的學生,沒有特長、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心情壓抑的學生。

二、網絡環境對未成年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的外因(文化)分析

1.文化及其作用

文化是人類群體創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質實體、價值觀念、意義體系和行為方式,是人類群體的整個生活狀態。文化由于人類的群體范圍劃分不同而體現出差異,不同的人類群體具有不同的文化。人的精神素質受文化影響,文化的沉淀形成人們的心理和人格,體現為價值符號和“軟”規則的文化直接影響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各種文化都蘊涵、傳播著其特定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規范,影響著人們的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行動。互聯網對未成年人心理素質的影響是與文化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密不可分的,因此,只重視心理因素還是不夠的,因為未成年人的內因(心理因素)具有相似性,關鍵是看環境因素,在未成年人的網絡成癮、厭學等問題上,文化環境(外因)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2.文化環境因素(外因)分析

家庭文化的“合理性”缺失。家庭對兒童的成長作用在社會學中有很多的研究,首先,兒童社會化是從家庭開始的,家長對子女的社會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對孩子影響的依據是其家庭的文化。如果說家庭文化只受傳統文化或儒家文化的影響,不如說家庭文化更受市井文化的熏陶,特別是對廣大的普通家庭來說,更是市井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目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變革中,一些家庭文化具有功利性價值取向,“金錢至上”、“利益至上”思想滲透并影響到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面對中職生就業困難、就業層次低、工資待遇低的現實境況,即使上了大學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風險,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發生了變化,“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這導致一部分家長消極支持子女讀書,子女對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特別是孩子成績不理想或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家庭的重點更加不放在支持孩子讀書上,對孩子的課外行為放任不管。另外,也有部分家長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秉承“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念,對子女教育絕不輕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度傾向明顯。家長惟恐子女落后于他人,對子女學習干涉過多,對子女的點滴錯誤指責過多,忽視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易引起子女的反感,產生逃避讀書轉而投入“更有意義的、更迷人的”網絡懷抱。上述兩種不同家庭對于子女學習的態度都過于極端,缺少民主性、科學性與合理性。“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是導致學生厭學、沉湎于網絡的家庭方面原因。

大眾文化消極作用的侵蝕。大眾文化從實質上說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大眾文化是圍繞著市民生存、生活而產生的文化,一切圍繞著生存和生活,完全有別于官方主流文化和學界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和市場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親緣關系,大眾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性的文化,它的價值觀必然是功利的。中國的大眾文化很大程度上夾雜著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色彩,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傳統文化的寄生體,久經大眾文化熏陶的人,更現實、更功利、更世故,常常會視野狹窄、目光短淺,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標準常常顯得零碎、多變和不成系統。不同的年代、地域、職業群體的大眾文化也是有差異的。但圍繞著市民生存、生活的現實性、功利性價值取向不會改變。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不斷加劇的今天,大眾文化對社會成員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和擴大,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已不是體力勞動者階層獨享的階層文化,甚至可以說已成為社會成員共享的行動指南。正像楊振寧先生所說的,時下,中國從商界到學界,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巧人”實在太多了,甚至正從成年人群體向未成年人群體蔓延,這是最可憂慮的。大眾文化的消極作用強化了學生的叛逆行為,使其盲目追求庸俗的“時尚”,熱衷于夢幻性追求。這種“浮躁”內隱于學生心靈,外顯于學生日常行為,而沉溺于網絡就是其中的癥狀之一。

校園文化對升學無望的學生不利。大眾文化侵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學校不是象牙塔,校園文化也要跟著大眾文化走。社會上的傳統的封建殘余和儒家思想、大眾的拜金主義都極力推崇現實主義和投機取巧,大眾的社會行為以“利益”為中心,學校的利益就是升學率,升學率直接跟教師、學校的“名”、“利”掛鉤,升學率被當成衡量學生素質、教師教學的唯一標準。在此文化的指導下,投機取巧、浮躁之氣彌漫。學校和教師只抓有升學希望的那部分學生,而另外一部分則作為陪襯,在有形無形之中已經被分化和淘汰。被分化出來的那部分學生自然就失去了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力,在讀書學習的世界里失去了位置,進而要在另一個世界里尋找位置,因而有相當部分學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找到了“自我”。

三、中職生仍處于不利的文化環境,使其成為易受網絡消極影響的敏感人群

當代中國由十個社會階層組成: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社會階層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的階層概念,它應是社會成員所屬的經濟、文化、職業、政治等各“次階層”狀況組合而成的“總體階層”狀況的統稱。隨著進一步的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與發展,經濟“次階層”對“總體階層”——社會階層的影響越來越大,在社會階層中所占的權重越來越大,特別是對中下社會階層來講,社會階層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經濟收入的差異。

由于中職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次低,多以簡單的體力勞動為主,經濟收入自然也屬低層次,在未來能夠提高社會階層的空間也是有限的,這與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相去甚遠,因此,家長們并不愿意將子女送到這樣的學校。只有一種情況,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實在上不了普通高中,而其家庭的收入卻又很微薄,付不出上普通高中的擇校費,家長才會讓孩子讀職校。當然,也有少數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好一點。總的來說,中職教育的生源是考分低,同時家庭經濟又困難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也就預示著家庭的社會階層地位低,家庭的文化環境差。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階層地位低的人,其家庭生活或生存壓力大,情緒緊張、低落。一種情況是無暇顧及子女,對子女放任、缺少關愛,子女甚至成為其情緒的發泄對象;一種情況是對子女過分溺愛,以子女為中心,對子女只有滿足而沒有教育。這兩種情況都直接導致狹隘、低落、消極的家庭文化的形成,這種消極、低落的家庭文化將根植、內隱于孩子的內心,成為其心理素質建構的依據。這樣單一的生源結構都集中到中職學校,將具有一致或相似的消極、低落的家庭文化帶到了學校,形成集聚效應,構成和強化了班級的不良文化環境,使學生已形成的心理素質方面的不良傾向不僅未及時矯正,反又擴大和新增,從而進一步影響著學生心理素質和品質的健康成長,使中職生群體成為同年齡段中令社會關注的,易受不良品質感染與傷害的弱勢群體,當然也是易受網絡消極影響的敏感人群。

四、構建積極健康的文化環境,防治中職學生網絡成癮疾患

1.將中職校園建設成溫馨和諧的先進文化家園,讓學生盡享文化帶來的愉悅和充實

中職生網絡成癮、厭學主要是和家庭文化的狹隘、低落、消極,校園文化的枯燥、落后、缺失有關。中職生在家庭中缺少溫馨、和諧的先進文化,在小學和初中也因成績不好而遭冷落,因而中職學校再也不能冷落他們了,用溫馨和諧的先進文化喚醒他們的重任義不容辭地落在了中職校的教師們的肩上。構建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首先要構建好溫馨和諧的班級文化,要將中職學校的班級建設成溫馨、和諧的精神家園。為此,首先班主任和教師們需要更多的付出,要肩負起這個家園的家長的重任,把所有的愛奉獻給所有的學生,實行生本化的管理,多與學生對話,多給學生關懷,發現學生有困難則發動全班幫助他;其次,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日、紀念日、傳統節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第三,要重視開展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重視課外活動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第四,要將班級文化和所學專業文化、技術文化、企業文化結合起來,融通起來。這樣既豐富了班級文化,又有利于樹立學生的專業思想。通過這些措施使中職校的班級不僅成為傳播知識和技能的家園,同時還應成為溫馨、和諧的文化和精神的家園,讓學生盡享文化帶來的愉悅和充實,從而不斷矯正學生心理素質上的缺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

2.營造合理性家庭文化,為孩子建構良好的終身受用的價值體系奠定好第一塊基石

篇(5)

(一) 研究樣本的選擇

由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范圍較為廣泛,在教育、社會學、計算機與互聯網等領域均有涉及。因此,國內關于學習共同體的文獻量非常大,刊登該研究領域成果的期刊種類也較多,且比較分散。為盡可能保證數據分析的全面性,本研究使用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CAJ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獲得相關文獻的信息與全文。

(二) 研究文獻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方法

Community 的中文譯法通常有“社會”、“共同體”、“社區”、“社群”等,最常見的是“共同體”和“社區”的譯法,同時與 community 有關的復合詞匯也有多種不同的譯法,如本研究關注的“learn-ing community”就有學習型社區、學習共同體兩種不同的譯法。因此,本研究在檢索時,使用以下控制條件“期刊年限 (2001~2011) + 來源類別 (核心期刊),內容檢索條件為:主題 (學習共同體) 或者包含 (學習型社區)”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進行文獻檢索,獲得期刊文獻 725 篇 (檢索時間為2011 年 10 月 15 日)。同時使用控制條件“期刊年限 (2001- 2011),內容檢索條件為:主題 (學習共同體) 或者包含 (學習型社區)”對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得到博士論文 66 篇,對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檢索得到碩士論文 628篇。最后,依據中國知網提供的文獻信息依次進行文獻信息采集。在文獻數據信息處理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國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系開發的數目共現分析系統 Bi-comb v1.0[3][4],以及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博士研發的信息可視化統計軟件 CiteSpace 3.0.R2[5][6]兩款數據統計軟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其中,CiteSp ace 軟件可有效探索學科知識領域的演進與研究前沿,進行可視化分析,使得文獻計量學分析易于實現歷時性的動態化[7],該軟件內嵌了國內學者劉盛博編制的 CNKI(RefWork) 格式轉換程序,具備將CNKI 數據轉換為可處理的格式的功能。但受 CNKI數據采集選項和中文文本處理功能的限制,CiteS-p ace 僅可有效處理 CNKI 數據的專業術語和關鍵詞分析。因此,筆者同時選用 Bicomb 軟件、UCINET軟件,甚至人工統計的方法對文獻信息進行補充處理與分析。最后,依據統計結果對學習共同體的研究進展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判。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 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成果產出分析

筆者按年度對 2001 至 2011 年間的國內期刊論文和國內碩博論文進行了檢索和統計 (2011 年截止到筆者檢索日期 10 月 15 日),國內各年份的論文刊發與學位論文數量情況如圖 1 所示。由圖分析可知,期刊論文和碩士論文的數量整體上呈上升趨勢(2011 年僅能檢索到 10 月份),特別是近三年來,期刊論文數量一直保持在 100 篇以上,碩士論文也從2007 年開始保持在 85 篇以上,這可能與國內教育界對建構主義、學習的社會性等與學習共同體相關理論的關注力度加大有關,從而引發更多的國內學者對該領域進行研究。如果單從博士論文數量上看,則相對比較穩定,近三年來一直保持在十篇左右。總體上看,國內學者對學習共同體的研究趨于上升趨勢,有更多的學者開展該領域研究。

(二) 載文期刊與研究機構分布

用 Bicomb 軟件對 2001~2011 年間關于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的、在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獻進行載文期刊分布進行統計,載文量大于等于 10 篇的期刊有 21家,結果見表 1 和圖 2。其中載文數量在前 10 位的期刊的載文量占到了全部文獻的 41.89%。僅就載文期刊關注領域來看,學習共同體研究還主要集中于教育領域。為有效反映研究論文的機構來源,本研究使用Bicomb 軟件對期刊論文和碩博論文的研究單位或授予學位單位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如表 2 所示。無論從期刊論文數量還是碩博論文數量上來看,華東師范大學均是學習共同體研究的一個重鎮。如僅從期刊載文量來看,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也對學習共同體研究做了較突出貢獻。但若僅從碩士論文上講,首都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學校的學位論文數量較多。為此,我們對各單位不同類型的發文量進行對比(圖3),發現了一個現象,即:有些單位核心期刊研究論文較多卻少有相關的碩博學位論文,但有些單位核心期刊發文量較低卻有特別多的碩士學位論文出現。前者還比較容易理解和解釋,即該校有相關研究,且做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但沒有引領研究生跟進該領域的研究。但后者所反映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即研究還沒有得到業內廣泛認可(表現為沒有在該領域的核心期刊或較少),卻指導了非常多的碩士論文研究。

(三) 學習共同體領域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1. 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和凝練,通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與分析,可以挖掘某一研究領域的熱點。本文使用 CiteSpace 3.0.R2,以關鍵詞為節點,時間分區為 1 年,閥值為 50Top per slice,采用最小成樹算法,利用國內期刊文獻繪制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共得到節點 366 個,連線 294 個,結果見圖 4 和表 3。而對國內碩博論文繪制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得到節點 321 個,連線 315個,結果見圖 5 和表 4。根據陳超美的介紹[8],分析由 CiteSpaceII 生成的期刊熱點知識圖譜 (圖 4) 的關鍵節點分布可知,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熱點可以確定為: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終身學習、網絡學習共同體、專業發展等。而根據碩博論文熱點知識圖譜 (圖 5)的關鍵節點分布可確定學習共同體研究熱點領域為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虛擬社區、協作學習、網絡學習共同體、專業發展、知識建構等。由表 3 可知,期刊高頻關鍵詞頻次排序中,學習共同體最高,因此其節點年環明顯最大。從節點的中介中心度看,學習共同體的中心度同樣最大,因此其節點的紫色年環最大,即中心度最高,占核心地位,緊隨其后的是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等。若從碩博論文高頻關鍵詞中心度和頻次統計角度分析 (見表 4),對策的研究頻次最高,專業發展排其次。但教師專業發展、虛擬學習社區、協作學習、學習共同體、網絡學習共同體等的中心度相比前兩者更高,占較為重要的核心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從期刊論文來看,關于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的研究最廣泛,而社區教育、共同體、學習型社會、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等是相對突出的研究熱點。從碩博論文分析,學習共同體隱去了其中心位置,教師專業發展、虛擬學習社區、網絡學習共同體等主題凸顯出來。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的研究頻次最高是易于理解的,但無論是期刊論文還是碩博論文都顯示與教師專業發展、網絡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熱度較高,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對學習共同體,人們不僅研究它的概念、內涵、基本理論和形成機制,更關注它的具體應用。教師專業發展在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然而強調教師知識提升的理智取向的專業發展范式,雖經多年研究與實踐,成效卻不盡如人意。學習共同體所提倡的學習的社會文化觀和分布式認識觀適應了人們對學習觀的轉變,特別是它強調的知識建構的社會性、文化場域依存性、多元主體互動性等適應了當今人們對學習的理解,正好適應了教師專業發展觀的實踐 - 反思取向(教師主要不是通過“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實踐,并實現專業發展)[9]、生態取向 (教師專業知識和能力發展并不能全然依靠自己,而應將其置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人際關系中,有效利用各種人力和物力資源以實現專業發展;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提升到教師教研合作能力和教師群體整體專業發展水平的高度)[10]。學習共同體所倡導的理念、實踐形式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先導和實踐指導。因此,在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被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

為了進一步了解其研究現狀,本研究以“主題(學習共同體)并含 (教師專業發展)”為檢索條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2001~2011 年間國內學習共同體領域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研究文獻呈快速增長趨勢 (見圖 6)。2003 年,顧小清在 《教師專業發展:在線學習共同體的作用》 一文中對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構建教師在場的學習共同體以及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進行了詳細闡述。隨后,這一領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逐年增多而以“主題 (網絡學習共同體) 或含 (網絡學習社區) 或含 (網絡學習型社區)”為檢索條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 (圖 7),國內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是在近年來才逐漸被廣泛關注的,這一轉變與 Web2.0 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恰好契合。Web2.0 的六度分割理論、利用集體智慧與學習共同體理念相似,同時,Web2.0 及其相關技術為組建學習共同體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網絡共同體及其相關問題逐漸成為該研究范疇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對研究熱點分布做進一步的時間線圖分析,結果見圖 8 和圖 9。從圖 8 來看,現有的研究熱點主要出現于2005 年之前。2005~2010 年間,雖有新的研究熱點出現,但研究頻次和中心度相對不大。而從圖 9來看,形式也基本一樣,知識熱點和出現時間稍有區別,最為突出的是教師專業發展、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出現時間和關注程度稍有差別。從二者的整體時間分布情況來分析,2005 年以后,新的研究熱點出現較少,主要是對以前研究熱點的繼續深化。總體看來,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各研究方向逐漸成熟化,呈現靜態穩定趨勢。

2. 研究前沿分析

CiteSp ace 軟件選擇突變專業術語類型 (b urs tterm),利用其詞頻探測技術進行研究前沿術語分析。期刊論文得到突變專業術語 366 個,碩博學位論文得到 321 個,分別對視圖布局進行精簡合并,形成結果見圖 10 和圖 11。綜合分析這兩個圖,顯著的索引專業術語主要有: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社區、共同體、社區教育、學習型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專業發展、網絡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社區、知識建構、學習社區、協作學習、對策、Web2.0、學習環境、知識建構、網絡課程、建構主義、教師培訓等。對這些詞語進入深入分析,可將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概括為以下三類。

(1) 理論深化類

以“題名 (學習共同體) 或含 (學習型社區)”為條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再檢索,將數據導入Bicomb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人工鑒別發現,隨著學習共同體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關于對原有概念和理論不斷反思、修正和深化的研究內容相對較多。同時,人們不再停留在早期的學習共同體概念界定、闡釋和區別上,而是從不同視角對學習共同體理論進行豐富、充實。這種深化表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表現在對學習共同體理論內涵的深化,即:更深入地研究學習共同體的基礎理論、哲學基礎、文化基礎,主要表現在從生態哲學、后現代哲學等視角研究學習共同體,同時還表現在從社會建構觀、分布認知理論、知識論、學習的實踐論等角度對學習共同體的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與挖掘。第二個層面表現在對學習共同體外延的研究,該方面的研究表現在對學習共同體不同實踐形式的理論深化,包括對網絡學習共同體、課堂學習共同體、學校共同體、專業學習共同體、課程學習共同體等領域的深入研究。

(2) 具體應用與組織形式類

該方向致力于將學習共同體的思想、理論及其方式與具體的實踐領域相結合,發揮其優勢,解決相關領域的問題。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領域愈久彌新的問題,學習共同體的出現不僅為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培訓開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還提供了新的實踐范式。學校、課堂與課程是教育的主陣地,然而這些主陣地卻歷來備受詬病,甚至把“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價值的關懷[11]”的現代人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歸結為教育問題。改變現狀、促進人類發展是每一個教育研究者的理想。因此,與學校、課堂和課程等相關的學習共同體組織形式都是未來的研究方向。教育不僅包括學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包括現實社會、網絡社會等) 等非正式場合教育,可見,與社區、實踐、網絡虛擬世界等領域聯系的網絡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共同體、實踐共同體等組織形式也將成為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

(3) 構建策略類

學校共同體、課堂共同體、課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策略研究是一個必然趨勢。時至今日,網絡已在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因此,與網絡相關的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社區構建必然成為學習共同體研究的又一趨勢。Web2.0 作為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的網絡組織形式,正吸引更多人選擇數字化、網絡化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迎接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全民織網時代。如何利用Web 2.0 及其相關技術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或虛擬學習共同體必然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又一增長點。

(四) 研究學者合作網絡與機構合作網絡

1. 研究學者合作網絡

將采集數據導入 Bicomb 軟件,以作者為關鍵字段進行提取、統計后,選取頻次≥2 的 86 名研究學者 (頻次累計百分比為 9.5861%) 數據,生成 Excel類型共現矩陣文件。將 Excel 文件輸入 UCINET 軟件,輸出 ##h 類型的數據集。然后,導入 UCINET集成軟件[12]進行可視化分析。對合作網絡去除非主成分并進行布局優化,生成結果見圖 12。從圖 12 可以看出,國內學習共同體研究領域學者合作較松散。為進一步研究各位研究者在本領域的重要性,我們引入了社會網絡分析中的度數中心度和中間中心度 (如果一個點處于許多其他點對的捷徑上,我們就認為該點具有較高的中間中心度) 概念 (見表 5)。在權衡以上兩者的基礎上,我們對作者研究情況進行人工文獻閱讀與排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 3 個合作密切的研究群:鐘啟泉為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者,主要關注學校共同體、課堂共同體以及知識社會與文化催生等;王陸為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學者,從網絡交互、教師專業發展等角度對網絡學習共同體進行了研究;時長江則更多地關注了課堂學習共同體和教師專業發展。從中間中心度上看,佐藤學、時長江、郝志峰在合作網絡中的影響程度較高,是合作網絡中的重要人物。

2.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

篇(6)

一、引言

煉鋼控制是鋼鐵廠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保證鋼鐵產品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和用戶需求是煉鋼控制工序的永恒課題。現代大型煉鋼廠通常包括加熱爐、粗軋機、精軋機、卷取機等大小數百臺設備,布置有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其生產過程要求精度高響應快,一般是在二級自動化控制系統下進行的。

煉鋼控制過程相當復雜,如果不借助有力的數學工具和適當的統計方法,是很難得出確切結果的。為滿足工程實際及科研要求,開發一種功能強大的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可知,該系統應滿足以下幾點功能要求:1.數據量龐大。2.具有很強的實用性。3.按不同的要求對書進行分類處理。4. 煉鋼控制具有間接性。5.具有強大的圖形顯示能力。6.具有強大的數據計算能力,可以方便的得到精確、直觀的計算結果。

二、工程管理

在整個轉爐冶煉過程中,轉爐L2(以下稱BOF L2)根據工藝流程所產生的事件來觸發并啟動相應的程序,從而控制并優化副原料、合金的投入量和投入時間,控制氧流量和底吹流量,最大限度地滿足工藝的要求,提高合金收得率,降低生產成本,并實時、準確地收集各類生產數據,提供模型自學習,加強生產管理。主要包括:接收制造標準、制造命令、作業標準、出鋼計劃、鋼包計劃;記錄轉爐固有情報,跟蹤設備運轉和爐頂料倉情況;進行主原料計算,并監視廢鋼及鐵水稱量實績;將頂底吹模式和副原料投入模式傳送給轉爐L1;脫磷(脫碳)吹煉作業和跟蹤,動態控制計算;將作業實績和各時段運轉狀態傳送給L3及相關L2。

三、網絡系統

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網絡系統應當設計成包含熱軋整個煉鋼控制生產流程。

首先,在網絡結構上采用無根分枝樹以太網結構,不僅具有很高的性價比,而且滿足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要求。

其次,該系統物理上采用插入控制器的單獨以太網卡和基礎自動控制系統相連,通過網關和過程自動控制系統與廠務管理系統網絡相連,這樣可以實現現實控制系統的物理獨立,并可以將分析結果傳送到廠務管理網絡。

最后,邏輯上,為了保證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的安全,采用VLAN劃分,將其劃分為數據采集子網、數據通訊子網和數據庫應用子網,實現相互問的邏輯隔離。通過三層交換技術實現信息集成。

四、通訊系統

(一)通訊系統的要求

設計出最優的通訊系統。要求通訊系統相對穩定、安全、維護方便,以便為網絡化分析系統提供可靠的底層支持,實現數據的交換和共享,同時也要到兼顧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等。最后得到性價比最高的通訊系統。

(二)通訊系統的結構

通訊系統主要包括三部分: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與外部的的數據通訊簡稱外部通訊;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內部的數據通訊主要是前端數據采采集下發數據到各實時分析客戶機,既內部通訊;由于系統內的進程間通訊數據量大,通訊頻繁,因此主要采用適合大數據量交換的內存共享映射文件的方式,來進行通訊,即進程間通訊。

五、仿真系統

仿真系統能夠生成基于現場實際數據的仿真數據,并且可以方便地對原有的仿真數據進行編輯,可進一步產生用于聯調測試特定的系統狀態、邊界條件與系統功能的仿真數據,它是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的重要支撐系統,不僅支持應用系統的在線單步調試與斷點設置而且還有演示運行功能。

六、安全系統

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是一個實時在線系統,它的建設必須保證數據、系統的安全,系統應具有較強的安全監控能力,既能抵御外來侵擾,又能根據信息的保密要求,對部門內用戶進行權限控制,因此,應全面面考慮系統的安全策略。

七、優先級系統

由于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是一個實時在線系統,合理的優先級系統可以有效保障其實時性。

優先級系統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設置不同的優先級,保證系統各個程序獲取不同的CPU資源,也就是說高的優先級可以保證比較緊迫的進程能夠強行暫停當前程序的運行,而那些優先級低的進程則只有在系統CPU資源充足時才得以運行。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后肯定會越來越成熟。通過以上的介紹與解析,使人們對這一領域能夠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希望能夠為煉鋼控制過程計算機網絡化實時分析系統以后的多做貢獻。

參考文獻:

[1]解旗,祝孔林.1880mm煉鋼控制高度控制技術[J].軋鋼,2011(2).

篇(7)

江蘇電大張家港學院是省電大直屬二級學院,地處蘇州市張家港市,教學規模涵蓋五年全日制、三年全日制、業余成人開放及遠程教育、社區教育。2008年9月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并購一所學校作為我校的北校區,逐步形成一校兩區,全日制、業余、社區三個教育主體均衡發展的基本模式。

江蘇電大張家港學院本部設立在北校區,主要負責全日制非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地處合興鎮鎮中,南校區主要負責全日制畢業班、成人業余和社區教育的教學,地處張家港市市委所在地楊舍鎮,地理條件優越,適合成人教育。

學院及其網絡的現狀如下表所述。

一、現有網絡運行的限制因素

需要面對承載更多業務的迫切需求,如視頻會議、IP電話、學院網一卡通、VoIP等對網絡有較高要求或指定要求的應用的部署,不同的業務需要網絡部署不同的應用功能,PtoP等應用程序往往需要更改網絡流量模型、更改會話鏈接模型的情況,凡此種種的需求均給網絡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網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還需要不斷地提高標準,因為攻擊事件主要是病毒感染、黑客入侵、蠕蟲和木馬、垃圾郵件侵擾、拒絕服務攻擊等,其引起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攻擊的來源有外部也有內部,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內部因素引發的安全事故數量正不斷增多,尤其是由青年學生集中的高校特別突出,而布置的殺毒軟件、IDS等防護手段難以全面兼顧,局部的安全事故往往會影響到網絡的整體安全。

二、改造方案模型設計

本方案考慮用思科SAFE藍圖使用的體系結構來定義學院網的模型,該模型使網絡內的功能界線更加清晰,這個模型中存在三個功能區:學院園區、學院邊界和服務供應商邊界,每個功能區包括多個網絡模塊,網絡模塊又包括多個層面。

模型設計時參照的幾個要點,可以提高模型設計的層次:

(1)訪問層使用兩層交換機,分布層和核心層使用三層交換機。

(2)VLAN不應該跨園區網,因為這會降低網絡收斂的速度。

(3)對于較大的學院網絡,需要有單獨的分布層,這樣便于擴大網絡規模。

(4)核心層需要冗余鏈路,當然也建議在核心層到分布層、分布層到接入層之間設計冗余鏈路。

綜合需求分析,我們將使用適當層次結構的學院復合網絡模型。模型含有學院園區、學院邊界和服務供應商邊界三個功能區。每個功能區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多個模塊,如下圖所示。每個模塊包括核心、分布和接入功能。

遠程用戶和南北校區將在互聯網上使用VPN進行通信,因此在該模型中沒有提供WAN或中繼/ATM模塊。以下將提供北校區、南校區和遠程用戶提供相應的冗余設計模型,然后會對用戶設備及服務器進行描述。

三、學院網的拓撲結構

現教中心子網、圖書館子網、宿舍區子網和核心交換機之間采用三層路由方式。其他匯聚層交換機與核心交換機之間采用VLAN Trunk方式。

該設備選型方式完全可以滿足2000臺計算機的高速接入,并可實現對每臺交換機和每個端口的管理和監控,實現VLAN劃分、身份認證、組播、服務質量等各種網絡應用,實現數據的無堵塞傳輸。

今后如果想要提高網絡的穩定性,可以采用模型設計中的樣式實現與所有匯聚層交換機的雙鏈路連接,并借助HSRP技術實現路由冗余。

四、IP地址和VLAN的規劃

IP地址的合理規劃是網絡設計中的重要一環,計算機網絡必須對IP地址進行統一規劃并得到實施。IP地址的規劃,直接影響路由協議算法的效率、網絡的性能、網絡的擴展、網絡的管理,也直接影響網絡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IP地址空間分配,要與網絡拓撲層次結構相適應,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間,又要體現出網絡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同時能滿足路由協議的要求,以便于網絡中的路由類聚,減少路由中路由表的長度,減少對路由器CPU、內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變化的收斂速度,同時還要考慮到網絡地址的可管理性。具體分配時遵循以下原則:

(1)唯一性:一個網絡中不能有兩個主機采用相同的IP地址。

(2)簡單性:地址分配應簡單易于管理,降低網絡擴展的復雜性,簡化路由表項。

(3)連續性:連續地址在層次結構網絡中易于進行路徑疊合,大大縮短路由表,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

(4)可擴展性:地址分配在每一層上都要留有余地,在網絡規模擴展時能保證地址的連續性。

(5)靈活性:地址分配應具有靈活性,以滿足多種路由策略的優化,充分的利用地址空間。

(6)當網絡以私有地址分配接入時,網絡應采用地址轉換功能(NAT),過濾掉私網地址。

下表表述了VLAN和IP地址分配。

五、結語

張家港學院網絡系統改造方案中運用設計流程規范,擇取需求分析和方案設計兩個部分來進行闡述,詳細描寫了分析和設計階段的工作,運用思科的SFAE概念來規范網絡,使得設計成型的網絡具備更好的規范性和擴展性,同時在網絡中思科配套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整個系統在SAFE概念下高度集成,充分發揮思科設備的整體協調性。

SAFE藍圖的安全理念主要體現在三點:其一,真正能夠確保網絡安全的不是一個個單點的產品,而是一個完整的安全體系。這個體系的實施建立在對網絡的深入的模塊化分析基礎之上,通過弄清網絡中各個模塊的薄弱環節,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采用深度防御的戰略。其二,模塊化的分析方法可以使網絡結構和安全部署一目了然,可以避免在網絡安全方面的重復建設和遺漏空白。同時這種模塊化的分析方法還可以保證網絡的可擴展性。其三,安全性是過程而不是產品。由于網絡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因此網絡安全也是一個動態的、循環提升的過程,這就決定網絡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實施必將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將防火墻放在這兒,將入侵檢測系統放在那兒”。

參考文獻:

[1]仲煒.高校數字化校園網絡系統設計與規劃.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6.

[2]張海濤.移動自組織網絡(MANET)路由協議研究與改進.北京郵電大學碩士論文,2006.

[3]胡敏.探詢校園網新藥.中國計算機用戶,2009.

篇(8)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作為生產信息產品的統計部門,具有著實現統計跨越式發展的極大優勢。統計工作信息化的實現大大地促進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使這些領域實現了突破性和跨越式發展。

1統計政務電子化

統計政務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個組成內容,它包括統計工作人員的資格認定、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等,統計政務電子化是電子政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這些統計政務項目的性質,應把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等政府統計機構審批備案事項納入電子政務的范圍。在實現形式上,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可以納入一個地區電子政務總流程,而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可以通過網絡報批。統計調查單位登記納入一個地區電子政務總流程將是統計政務邁出的重要一步。

電子政務就是在現代網絡環境下,運用計算機通信技術,構建一個政府辦公平臺,使用戶只要持有一臺電腦,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時間和方便的地點獲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務。這種減少環節、提高實效、方便用戶的政府對社會辦公系統是對傳統辦公模式的根本變革。

企業辦理一項政府審批事項曾經歷了多點多次式(即企業要多次光顧多個衙門,才可獲取多種批準證書)到多次一點式(即企業要多次光顧一個大廳可以獲取多種批準證書)。而未來網絡登記和審批模式則達到一次一點式(即政府各部門的登記審批以及備案手續均在網上進行,只需一次光顧一個大廳即可獲取所有審批證件)。網絡登記和審批模式至少可以實現四個方面的目標:一是規范政府行為,促使政府各部門依法行政。網上審批和登記內容必須是具有法律依據或政府批準的行政審批事項,除此之外企業將不予辦理報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務公開,利于社會公眾對政府的有效監督,促進政府部門的勤政廉政建設;三是減少企業申報程序中的重復工作量,避免技術性差錯;四是可以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總之,這種政務辦公模式將促進政府由單一管理型向服務管理型轉變,促進政府真正成為廉潔高效的政府;同時也促使企業和生產經營者通過依法辦理登記報批,對政府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經營納稅。

實現登記審批網絡化的五個前提條件:一是政府要確定一個部門,賦予其網絡辦公總策劃、總協調的職能,促使政府各職能部門消除部門利益,形成政府辦公“一盤棋”的格局;二是要有電子政務的統一標準,例如:統一的企業(單位)編碼(即企業(單位)身份號)、統一的登記注冊類型、統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等等,避免用戶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混亂;三是要有一個科學的、可以實現政府各部門服務管理職能程序的、方便企業操作的電子政務辦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區政府“一站式”服務大廳的新辦企業審批項目流程是這樣的:企業名稱預先登記領取工商注冊登記表辦理前置審批開據房產證、入資、驗資企業審批、發法人執照或營業執照刻章審批開設銀行賬戶辦理機構代碼登記辦理國稅登記辦理地稅登記辦理統計登記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辦理戶外廣告審批辦理旅店業審定價辦理商委糧食審批辦理科技企業認證當地工商所備案。(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以上部分政府審批登記項目可以逐步移交給行業協會,發揮中介組織規范企業市場行為的作用。)科學的運行流程一環扣一環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復和差錯。四是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系統。網絡安全一直是困擾電子政務的難點問題之一,包括建立網絡防毒、安全認證、信息資源分級分層使用的安全體系,這些在技術上都應得到解決。五是要統一電子操作系統,要編制一個科學統一的流程軟件。而以上五個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個有機的工作整體的基礎上,其工作出發點統一在服務基層,依法行政上。統計登記是政府統計部門依法行政的一項主要內容,是政府統計掌握調查對象,建立統計渠道的重要途徑,隨著政府登記審批電子系統的建立,統計登記網絡化將得以實現。2統計工作流程信息化

統計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統計系統內部實現的,它是指統計信息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的電子化,即統計基礎數據的采集統計數據的加工處理統計數據質量控制統計初級產品的開發統計信息產品的統計信息資源管理等統計工作的全過程。

統計數據采集實現由以統計報表、軟磁盤為主轉變為以網絡傳輸為主。加強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和基層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化水平,加強統計信息網絡安全建設,國家、省(直轄市)和地(市)級政府統計局之間、限額以上統計調查企業(單位)與各級政府統計局之間應具備網絡快速傳遞的硬件和設施水平;實現政府統計局對企業、上級政府統計部門與下一級政府統計部門之間統計制度、統計培訓、電子程序的網絡傳遞;實現基層企業(單位)統計數據信息的網上直報。最大限度地減少統計報送環節,解決基層統計人員力量不足的矛盾。

統計數據處理應用程序由專業各自開發轉變為集中統一研制。統一數據處理操作平臺、應用軟件、文件格式;統一實行統計“一套表”制度,統一單位屬性標識代碼、統計指標代碼;統一數據處理和審核程序;實現準確、高效、方便的數據處理模式。

統計信息資料的開發利用由傳統單一模式轉變為現代多元模式。統計信息的8個系統15個數據庫:一是統計法律法規系統(統計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二是統計調查單位管理系統(統計法人單位數據庫、統計產業活動單位數據庫)三是地理信息系統(統計調查單位地理分布數據庫、人口地理分布數據庫);四是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系統(政府統計調查項目庫、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數據庫、基礎統計指標及指標解釋數據庫、派生指標數據來源及計算方法數據庫、統計標準數據庫、統計調查方法數據庫)、五是專項統計調查信息系統(國民經濟各行業統計調查數據庫);六是統計質量評估系統(統計指標數據邏輯關系庫、統計數據質量評估庫);七是統計分析系統(統計分析模型應用軟件);八是統計新聞系統。

篇(9)

Moodle、Libsandbox、Moss和Duplication是計算機教學中四種常用軟件,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試圖將其融合在一起,為計算機的教學帶來方便。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成功地將四種軟件合而為一,開發出了一種新插件,將四者集成在一起,全面實現了課程管理的網絡化。

1.Moodle網絡課程管理平臺

Moodle網絡教學平臺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學”理念而開發的,運用Moodle教學平臺,可以很好地實踐“建構主義教育學”理論,教學效果也很理想。

Moodle是用戶遍布全球的一個網站,也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在線課程管理系統。Moodle可以使編寫課程教學大綱、查找參考資料、課件、制定課程的教學日歷、收取和批改作業等都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課程管理功能非常強大,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Moodle的功能模塊有:聊天室、wiki、專題討論、論壇、問卷調查、投票等等。如論壇和wiki模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直接評分,并且自動將每次的作業得分累計加入成績統計表,不僅免去了繁瑣的工作量,還能夠及時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國學生的傳統特點是羞于表達,在網絡上就大不相同了,學生很樂意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對于學業成績的評定,我們設定論壇發貼的分數占期末成績的30%,這樣一來網上討論非常熱烈,一學期發上百貼的學生很多。

2.Libsandbox編程作業的在線評判

ACM ICPC是計算機專業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競賽軟件,該軟件不僅僅只是運用在學生競賽,它的Online Judge評判方式也是很獨特的,也可以運用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在C語言課程教學中連續幾年運用Online Judge對作業進行評判,效果非常好。對于教師而言,運用Online Judge可以大大減少工作量,提高評分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運用Online Judge對學生而言,其自動返回功能可以及時知曉作業的對與錯。嘗試了得到滿分后的喜悅與成就感,這樣又驅使學生去尋找更大的挑戰。同以前在沒有使用Online Judge相比,編程課的教學過程中所反映的學習的熱情大大地提高,程序課程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有質的飛躍。

對于ACM競賽的Online Judge我國很多高校都已相繼建立,可是它們都沒有提供與教學過程相連接的接口,這就不能很方便地在課堂上向學生布置作業,沒有辦法提供適合計算機教學的評分策略,也不能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和管理,甚至學生的身份和賬號關系也不能很好地確定。所以,我們把Online Judge的評價體系與Moodle進行融合,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的開源軟件Libsandbox作為體系核心,我們根據計算機教學的需求研究開發了一個Moodle應對學生作業的新插件。

3.Moss程序雷同的檢測

防止學生抄襲是考試監考的主要目的,抄襲是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傳統的考試模式中的抄襲是防不勝防,而學生的平時作業的監管更是無法進行。Moss軟件系統為編程作業的監測提供了可能,Moss可以快速地從上千份程序作業中精確地找出疑似雷同的名單,并按雷同的程度排名,為教師審核提供方便。據在實踐中的使用情況和統計數據來看,編程作業的相似代碼行超過30行或相似度超過50%的作業大都有抄襲行為。

Moss客戶端的命令行只有一個腳本,如果源代碼文件傳到Moss服務器上,要等Moss服務器處理后才返回結果。為了集成Moss和Moodle,我們研發了一個新的插件,能夠將指定的作業直接上傳到Moodle界面上,同時對返回的結果也能進行格式化分析、顯示。

4.Duplication中文報告雷同的檢測

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的情況下,學生的作業和論文(主要是畢業論文)一般都用電子報告的方式傳交,這樣不僅方便快捷,而且這種無紙化的操作也符合現在提倡的環保要求。而電子信息容易復制,又為部分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帶來抄襲的方便。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完成作業的習慣,有效檢測雷同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這對于真正實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非常重要。針對學生常見的作業和論文的抄襲問題,我們研發并實現了一個新的系統——Duplication,這是一個高效適用的檢測系統,通過實際應用驗證了該系統有非常好的適用性。Duplication能夠處理的主要對象是電子格式的作業和論文,對于自然語言文本都能進行處理,對.txt、.pdf和.doc等多種類型的文檔都適用。Duplication能夠實現教師很難人工完成的工作,迫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大大提高了作業和論文的質量。但對于互聯網抄襲問題該系統目前難以處理,這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

運用與Moss同樣的方式把Duplication集成進Moodle中, 可以在同一個界面內進行雷同檢測,并且可以進行自由選擇檢測引擎。

篇(10)

1 引言

網絡化虛擬儀器將虛擬儀器和網絡相結合。它首先將虛擬儀器的功能進行分解,然后再利用網絡將這些功能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網絡化虛擬儀器。其主要特點是功能分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部署在網絡的任何地方,組成形式靈活,變更簡便,能夠有效的利用全網的資源。和傳統的虛擬儀器相比,網絡化的虛擬儀器具有顯著的特點。

(1)數據傳輸快捷,實時性強,便于及時發現問題,提高測試數據有效性。

(2)數據共享性好,資源利用率高。用戶可以在另一地點同時監測自己的測試過程,并直接獲得測試報告。

(3)數據采集和分析可以分布處理,系統更加高效。 總之,網絡良好的數據共享優勢是網絡化虛擬儀器各種優勢的基礎,其實現的核心是測試和監控數據的網絡傳輸。

2 某測控站傳統通信測試系統

2.1 測試硬件

硬件測試分系統由測試儀表、計算機測試平臺、開關矩陣等設備組成。測試儀表通過開關矩陣與射頻分系統連接,建立上行、下行測試鏈路,完成測試信號的發射與接收功能;計算機通過HP-IB接口板及電纜與測試儀表連接,建立計算機與儀表間的控制通信鏈路,完成對各項目的自動測試功能。

2.2 計算機測試平臺及自動測試軟件

計算機測試平臺由兩臺計算機、HP-IB電纜(HP10833A)及一臺激光打印機組成。一臺計算機(HP)用于執行自動測試軟件,另一臺計算機(COMPAQ)用于控制開關矩陣。激光打印機輸出測試結果文件。計算機使用WINDOWS NT 4.0和WINDOWS 2004,使用VC++ 4.0和HP-SICL語言編程,能提供自動測試、手動測試、數據庫操作維護、測試數據處理并生成測試報告、打印及幫助等功能。

用Visual C++ 4.0編輯的軟件為:在衛星發射初期使用的IOT測試軟件、用于用戶天線方向圖測試的ESVA測試軟件、開關控制軟件。目前用HP VEE編輯的軟件,僅有日常監視、巡檢,轉發器頻譜單極化、雙極化分析打印,鄰星干擾打印等功能。

2.3 目前測試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測控站通信測試中存在的問題:三顆衛星的測控系統與用戶管理測試系統分別在兩個機房,無法在關注衛星管理狀態的情況下處理測試需求;測試數據格式不統一,管理分散;無法同時響應多用戶需求,服務效果有待提高。

3 通信測試系統網絡設計

3.1 HP VEE 5.0的網絡開發能力

網絡操作系統(NOS)是計算機網絡的核心軟件,Novell Netware、Windows NT和Windows2000 Server等NOS簡化了測試診斷系統網絡的組建。

OSI(開放系統互連)協議和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世界標準的網絡通信協議,其開放性、穩定性、可靠性均有很大優勢,采用它們很容易實現測控網絡的體系結構。其中HPVEE5.0提供了局域網(LAN)網關技術和To/From Socket軟件技術二種手段來開發測控網絡應用。

3.2 網絡化虛擬儀器系統的組建模式

采用三層組網模式搭建虛擬儀器網絡,其應用功能分為三層:客戶顯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層。三層模式的主要優點:

(1)良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2)可共享性;

(3)較好的安全性;

(4)增強了企業對象的重復可用性;

(5)三層模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瘦客戶端”。

3.3 網絡硬件設計

在對現有網絡化虛擬儀器技術進行比較后,本系統采用的組成方式:DataSocket server和VI服務器程序都部署在虛擬儀器服務器上。數據服務器可以單獨部署,也可以和VI服務器共用。整個系統協同實現虛擬儀器的功能,每個組件相互協作分工完成系統功能。全部網絡分為四部分。

(1)用戶客戶端

用戶客戶端是用戶接口。即等待用戶輸入,接收用戶輸入的信息后傳遞給VI服務器,接著等待VI服務器回傳數據結果,并將結果輸出在虛擬儀器面板上或者保存打印。另外,為了減少VI服務器的負擔和網絡數據傳輸,對數據的分析功能也可以由客戶端完成。

(2)VI服務器端

VI服務器端完成對客戶信息進行處理和任務分配功能。即VI服務器從客戶端接收請求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并進行根據信息處理結果進行任務分配。例如,采集數據過程中,VI服務器會將用戶客戶端的采集請求進行處理,將采集信息傳遞到數據采集設備客戶端,由數據采集設備客戶端根據采集數據的請求來控制測試儀器獲取測試數據,并返回給VI服務器。

(3)數據庫

數據庫存放的信息包括:用戶信息、設備信息、測試記錄等。信息的更新由VI服務器完成。

(4)設備客戶端

設備客戶端用來連接VI服務器和測試儀器,分擔VI服務器的管理任務,同時轉發測試儀器的測試數據到VI服務器端。

3.4 系統網絡軟件設計

建成的網絡化虛擬儀器主要實現設備管理、用戶管理和測試資源管理。設計的重點在數據和控制服務器,首先從數據流程上對服務器的輸入輸出數據流進行了分析,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交換數據,由服務器輸出命令數據至衛星控制器或直接控制儀器,衛星控制器或儀器將測試數據回傳至服務器分析、處理回傳至客戶端。

3.4.1服務器要完成的功能

1) 處理客戶端請求;

2) 儀表分配;

3) 儀表控制、數據采集與存儲;

4) 實時控制端數據接收與存儲;

5) 數據處理;

6) Web。

3.4.2根據服務器的功能需求為其模塊設計

客戶監聽模塊的完成等待客戶連接,當有用戶登錄成功時,從線程池分配線程(調用客戶請求處理模塊)給新的用戶,為其提供服務。

客戶請求處理模塊,即客戶監聽模塊所分配的線程集合。客戶端的請求在這里得到響應,該模塊是整個服務器的核心模塊。

測試儀器支持模塊負責處理客戶請求處理模塊中對測試儀器的數據請求。得到該請求后測試儀器支持模塊由操作測試硬件,并返回測試數據給客戶請求處理模塊的線程。

系統正常使用時,當用戶客戶端向VI服務器發出請求,客戶請求處理模塊首先查閱相關的客戶端權限表,然后向測試儀器支持模塊請求。測試儀器支持模塊控制硬件,并讀取測試數據,給客戶請求處理模塊對應的線程,該線程然后把數據給請求服務的用戶客戶端。

3.4.3服務器程序流程設計

1) 初始化服務器;

2)監聽客戶端連接;

3) 處理客戶端請求線程;

4) 創建儀表控制管理線程。

網絡化虛擬儀器面向的是多用戶客戶端和多設備客戶端。即需要同時處理多個用戶的請求,并且同時監控多個測試設備和儀器的使用。處理多個任務有兩種方式:一是循環處理;二是并發處理。循環處理的方式占用資源少,但處理效率低。并發處理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用戶請求,響應速度快,執行效率高,但資源相對較大。

本測試系統要求能夠快速響應多用戶請求,并能夠同時處理多設備儀表的監控,對實時性和可靠性要求都較高,因此采用并發處理的方式。VI服務器采用多線程機制來實現并發。

3.4.4 VI服務器中線程設計

初始化VI服務器的線程功能:

1)初始化系統;

2)打開DataSocket連接,等待客戶連接;

3)運行用戶界面,等待用戶操作。

建立Datasocket連接時打開兩個指向datasocket的連接。通過DataSocket Read讀取UserInfo.資源中的用戶名和密碼判斷是否是合法用戶,若為非法客戶則通知客戶端將客戶連接斷開,否則打開一對DS連接,用于和用戶客戶端通信,接收客戶的服務請求數據,并進一步判斷發來的服務請求類型。針對不同的服務請求,進行相應的處理。

4 結束語

合理的設計和實現基于網絡化虛擬儀器的通信測試網絡可以大大提高測控站現有測控站天線和射頻鏈路設備及儀器儀表的利用率,并可為其它地點的天線和射頻鏈路及儀器儀表的綜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利娟.基于LabVIEW的網絡化虛擬儀器測試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 Robert Helsel.HP VEE可視化編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3] 季一木,康家邦,潘俏羽等.一種云計算安全模型與架構設計研究.信息網絡安全,2012.(6).

上一篇: 領導述職述廉報告 下一篇: 嚴紀律守規矩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 中文字字幕在线无线码 |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亚洲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 亚洲V国产V日韩V欧美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