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05 08:24: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重視提高景觀設計的動手能力
以往的景觀設計教學中,教師會非常重視景觀設計理論的講解。課堂上,有些教師會根據教材及講述的條理性,對設計內容、設計方法、風格流派及大師風范等采取系統的方式進行詳盡講解。這種講授方式突出了理論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比較景觀設計作品,但若僅此而已,遲遲不動手,不重視自己的設計方案,就容易眼高手低,整天陷于高談闊論,成為景觀設計的“空談家”。要讓學生知道,景觀設計畢竟是做出來的,景觀設計課程學習成果的好壞,不以理論說了算。在輔導學生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習慣于以自己為主,沉湎于景觀設計知識講解的過程;學生則不能覺得教師不講就無所事事,要改變來上課就是來“聽課”的習慣。景觀設計課堂應以師生間的互動為重。景觀設計的語言是圖紙和模型,要引導學生養成想到那里就畫到那里、做到那里的習慣,必須要求學生不僅是在進行設計成果表達時要動手,在與教師、同學交流時更要動手。設計輔導時要緊緊抓住能力教育這個核心環節,使資料收集、調查研究、問題判定、地形判讀、勘查分析、策劃創意、方案綜合、決策優化、社會協商、討論組織、圖形表達、多媒體表達和計算機運用等能力同時獲得進步。景觀設計教學宜采用以項目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項目如是擬定的假題,缺乏真實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隨意性,老師講解得再多,學生也沒有直觀感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在一個具體的真實環境中進行設計,這樣,地形設計、植物配置、建筑營造、道路交通組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可進行“真題真做”或“真題假做”;如果條件允許,也可結合景觀設計競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圖3、4、5為第七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展園設計參賽作品的部分圖紙,由學生結合課程設計完成,設計任務書由競賽組織單位提出,學生興趣很大,因地制宜進行設計方案構思,在設計階段查閱各種資料,提出設計理念,根據要求完成各種圖紙的繪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品。方案以“步履3600”為該區域設計想法的基點,讓游人從城市生活居住的“盒子”中走出來,步行于3600全景的空間環境中去懷抱大自然,將“精彩園藝、休閑綠洲”博覽會展園主題詮釋于空間景觀中,總體上安排合理,功能、生態、形式綜合考慮,節點設計構思新穎、獨特。經過這一環節,學生感覺在設計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當然,在景觀設計課程中,并非說可以忽略理論知識,關鍵在于把握好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的關系,要將理論知識付之設計實踐,再用設計實踐完善自我的理論知識,兩者相輔相成。景觀設計課程中一些基本理論的講解是不能缺少的,有一些景觀設計思潮如美國城市公園與國家公園運動、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的景觀設計、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大地藝術景觀設計、后現代主義景觀設計、解構主義景觀設計、生態主義景觀設計等非常重要,但授課應不同于一般的史論課,可結合學生自己的景觀設計課題,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樣能最大地調動學生探究有關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形式可不拘一格,如師生問答型、隨堂討論型、專題研討型、課題研究型等[2]。可由教師提出問題,也可由學生參與或獨立提出問題,然后圍繞問題進行思考,以研究性的思維去查閱資料,通過分析、資料證明、理論驗證,提出相應觀點和解決方式,讓學生在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獲得進步。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課程設計方案的形成。
三、豐富景觀設計相關科學技術知識
景觀設計課程涉及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園藝科學、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綜合。但從教學現狀看,學生在學習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普遍存在“重藝輕技”的現象,在設計作業中過分重視外觀造型及設計成果表現,而忽視相關科學技術知識的學習,從而很難處理好景觀與環境、景觀與實用性的關系。有些設計作業,乍一看美輪美奐,但只是停留于花哨的表面,事實上難以實現。圖6所示的是一個學生的屋頂花園設計方案草圖,設計建議移栽大樹植于屋頂,并在構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力求營造富有自然意趣的景觀氛圍,純從外觀上看還是能吸引人的,但實質上這樣的方案是不科學的,大樹生長需要很厚的土壤層,屋頂上難以滿足這一條件,不可能達到設計的效果。中外高端絲巾品牌的包裝設計情形能給予很好的啟示。國外經典絲巾品牌包裝盒多采用經典的方型或圓型,常見天地蓋、翻蓋、抽屜式三種方式,看似平淡,實則大巧。這種包裝便于保護產品、方便運輸,消費者打開容易且能久藏;而國內絲巾品牌包裝會有多種花哨的造型,表面看來很漂亮,但有些既不能很好地保護產品,運輸又占空間,拆開還得費一番功夫。犧牲設計的技術性而求其藝術性,實則本末倒置。其實,設計要同時依賴科學技術和藝術創意,兩者缺一不可。光有藝術創意,沒有科學技術支撐,景觀設計就不能完成,變得虛無縹緲;但只有科學技術,沒有藝術創意及美妙構思,也就無所謂景觀了。具體教學過程中,除把握好景觀設計課程自身的各個環節外,必須加強與其他技術類課程的聯系。技術類課程如景觀工程學、園林植物學、景觀生態學等應該理解為支撐課程,都是為景觀設計課程服務的,掌握與否直接關系到設計的深淺與優劣。教師在設計輔導中應有意識地使學生的所學知識在設計中得到運用,強調景觀設計綜合知識掌握與運用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技術類課程的興趣。這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同時能自如地運用實地教學法。教師在教學、輔導時,應同時學習、補充自己的景觀設計與其他科學技術知識,這樣才能從整體上輔導學生,培養他們形成景觀與天文地理、歷史文學、園藝、工程等科學的整體觀。實地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在講述具體景觀案例時,可有選擇性地讓學生置身景觀實地,讓其親身體驗景觀與環境,景觀與實用,景觀與人文等的相協與悖離處,然后悟出景觀設計與其余科學技術必須協調的道理。實質上,從目前景觀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技術含量在不斷增加,教師在安排課程時應通過系統的訓練,使學生認識到景觀設計從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到施工圖設計的全過程,都需考慮景觀與其余技術的協調性。
四、加強景觀設計教學過程控制
以往的景觀設計輔導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往往看重最后的設計成果,即重視正圖的繪制,卻常常忽略景觀設計方案形成的整個過程,對景觀設計作業的草圖,即作業進行過程中用來研究討論和調整方案、記錄設計過程的構思草圖、工作模型、電腦模型等不夠重視。教師常以學生最終提交的設計成果作為評價學生成績的主要依據,教學和評價將正圖放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成為教學和評價的核心,這樣給學生帶來一種誤導,學生會過于關注方案結果的優劣和圖紙是否漂亮,而不在意方案是如何形成、如何發展的。其實,不管是經典的文學、音樂、美術等文藝作品,還是流行的汽車、手機、電腦等工業品,雖說最終是以成果震撼、吸引人,但背后莫不經過百千次的修改、調整。景觀設計教學中過分強調結果的重要性,最終會適得其反,讓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無從談起。其實,從輔導設計的角度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景觀設計教學和評價的重心應該從正圖轉移到草圖上來[3]。設計方案的成熟往往需要不斷修改草圖,教師務必給學生明確各階段圖紙的基本要求,明確逐步完善方案的重要性(圖7、8)。強調草圖設計整體進行非常重要,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及效果圖要同時考慮。對草圖該有正確的理解,它可以是方案不成熟、考慮問題不全面,但并不等于可以草率,學生交的草圖經常有比例失調的現象,有的用線條、色彩修飾圖面,掩蓋設計不足,使設計草圖失去原有的意義。草圖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技術語言,應能有效、清晰地表達設計意圖。草圖設計過程中,方案不可能一步到位,優秀的設計幾無一次成型,調整是必須的,方案往往是在曲折往復、不斷修改中尋求完善。師生之間的溝通很重要,有些問題必須在互動中解決。除此外,學生之間討論能起很大的作用,可在每次草圖設計完成后實行學生分組互評,不直接告訴其答案,由學生討論解決,使學生能在與其他同學的設計作品的比較中認識到自己設計中的優缺點,這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并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幫互學的競爭氛圍。
1概述
《塑料模具設計》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課,是機械制造類專業的重點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是培養模具行業設計、生產、管理等職業崗位基礎能力的核心課程。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分開進行,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教學內容,設計模具時無從下手,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問題如下:1.1塑料模具設計課程中模具的外形結構和開合模動作原理都較為復雜,必須借助先進的教學演示手段,課堂中多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形象地表達模具的動作和結構。但模具屬于精密復雜設備,而動畫往往簡化了模具結構,使得理論教學與實際不符,學生對模具的認識不全面。再者過多模具圖、動畫、文字信息的展示,容易造成滿堂灌的教學現象,未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容易讓學生感覺模具設計原理枯燥,內容瑣碎,復雜難記,教學效果欠佳。1.2塑料模具設計教學知識點多,包括塑料材料的選取、塑料件工藝結構設計、分型面設計,型腔數目的確定、模具成型零件設計、澆注系統設計、導向機構設計、推出機構設計、冷卻機構設計等。學生難以看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往往學了后面,忘記前面,不能溫故而知新,最終接受的僅是一些零散的知識點,缺乏系統性。1.3教學考核方式是試卷與平時表現相結合的考察方式。試卷成績占總評成績的70%;平時成績占30%,主要包括出勤、作業和課上提問,主要是基于課本內容的考察,加大了學生對書本的依賴性,難以檢查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難以提高學生對模具崗位的適應能力,對今后的就業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面對未來社會對模具行業人才的要求,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是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1][2]
2項目驅動教學法簡介
項目驅動法是指將傳統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圍繞著項目組織和展開教學,使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完成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項目驅動法的主要特點在于課程教學始終圍繞著項目進行,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獨立獲取信息和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具體說,項目驅動法就是師生為完成某一具體的任務而展開的教學行動。項目式教學強調以教案為重點過渡到以完成項目為重點,選取一個典型的項目作為總任務貫穿教學的始終,按知識點將總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子任務,把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融入到總任務的各個階段,使教材中各章節的零散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項目驅動教學法在塑料模具設計教學中的實施
3.1確定項目主題。要根據教學大綱、課程目標來確定學習領域的主題學習單元。課程項目的設計要貼近企業,要依據模具設計的典型工作流程,提高項目實踐性和針對性,又要貼近學校的實際條件,具有可操作性。首先確定能夠達到課程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大項目,然后再逐步分解,分解成若干容易操作實施的小項目,小項目通常僅涉及一個單元的主要知識點,制定典型工作任務并實施。[3]本課程確定總項目為“冰箱調溫旋鈕注塑模具設計”,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和各單元知識點將項目內容分解如表1。3.2項目活動的展開階段。首先成立項目小組,組長負責編寫小組項目計劃書,分配工作任務。然后制定項目方案,小組成員通過閱讀教材或參考書目自學項目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每個人設計一個方案,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每個方案進行評價,最終決策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之后對實施方案進行任務分解,每個人按照承擔的項目任務工作。項目任務完成后,學生自行檢查,核對。3.3項目活動的展示與評價階段。項目完成后,每組都要進行答辯,可以用PPT、CAD圖紙、手繪圖紙、自制模具等多種方式展示項目成果。項目教學的評價主要看項目工作的完成質量,包括教師評價、學習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鼓勵為主,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習小組評價內容側重于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態度,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的合作精神。自我評價以口述或寫書面心得的方式,敘述參與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獲取成功的思路,采用的方法,收獲的結論,目的是初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其中教師評價占最大比重,以上三部分加權求和后作為本課程成績的一部分。
4項目驅動教學法效果分析
首先,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在學習和考核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教師僅僅是引導入門,要想解決項目問題,學生必須對課程的基本內容和知識點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所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和要求。其次,通過自行設計和現場操作,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再者,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總之,該教學方法的運用保證了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
作者:李 昕 王澤河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家具造型設計”課程由理論課與實驗課兩部分構成,共48學時,閉卷考試。由于注重理論部分教學,忽視了培養、提高學生的設計技能,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往往填鴨式地死記硬背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甚至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當真正用于實踐時,比如參加家具設計大賽、學科競賽等活動,他們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往往達不到要求,專業課教師、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的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較差。
(二)教學內容不完善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優質教材在教學中起著穩定教學秩序、保障教學質量、創新教學內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重要作用。目前,與家具造型設計課程相關的教材要么側重于家具造型與藝術設計的關系、要么側重于家具造型與結構設計的關系,卻忽視了“案例賞析”和“設計實訓”等教學內容,因而不利于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另外,由于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銜接性,造成實驗項目單一,影響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扎實性和寬泛性。比如,某生確定的實驗項目是“兒童坐具的造型設計”,他隨后的一系列實驗活動都將根據理論課教學進度完成相關的實驗任務,而沒有機會實踐其他類家具造型設計的訓練活動。
(三)教學方法陳舊
由于本課程教學內容多、課時少,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盡管嘗試過“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但總也擺脫不了“滿堂灌”、講多做少的局面,從而影響了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優化“家具造型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一)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轉變重知識、輕能力,重教學、輕就業的教學觀念,提出了創新型家具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立足于家具產業的改造與提升,立足于家具行業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節約,立足于家具產品的工業化制造與個性化需求。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將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理論、實驗、案例鑒賞等三個模塊,做到理論教學側重于學以致用,實踐教學側重于行業需求,案例賞析側重于提升學生的設計價值觀,著重體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致力于將教學質量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
(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
在規劃課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參照多版本教材,并結合近年來教學評價反饋意見,構建并完善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案例鑒賞這三個教學模塊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
三、改進“家具造型設計”課程教學方法
(一)注重多媒體手段的運用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教學軟件的開放,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對改革課堂講授法帶來了契機。我們根據教學任務,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本、圖形、圖像、影像、聲音等集成編輯,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教師把屏幕作為主載體、黑板作為副載體,將既定圖文與即興板書結合起來,力求全方位展示視聽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內獲得更全面、更詳盡的知識。為了避免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教師根據教學情境,采用“問答式”、展示微縮模型、點評往屆生的設計案例等方式,為學生及時營造一種積極、愉悅的互動教學空間。
(二)變革討論法
討論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探索、認知、學習的過程,討論式教學彌補了課堂講授法中一言堂的教學缺陷,實現一對一的互動,能夠深入解決各人學習中的具體問題,有利于寬口徑多種人才的培養。首先,我們轉變“師霸”的教學觀念,認識到針對課堂討論議題不存在權威,教師的作用不是解答問題,而是傳授討論方法。比如:解決學生自我為中心、好斗、封閉的思想,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點評學生的理解、表達、交流能力,給學生提出討論建議,督促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等。其次,教師設計出探索性、開放性的討論議題,比如“如何理解設計價值觀”“如何樹立正確的設計價值觀”“家具設計師應遵循的職業道德是什么”等等,將以前有既定答案的議題改革為探討性的議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為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倫理關系,學生的討論時間占到約2/3的討論課時。最后,教師在各小組組長陳述討論結果的基礎上,做出必要的點評或總結。
(三)實踐“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任務,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邊做邊學、邊學邊做,進而獲得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簡要歸納了我們在實踐教學環節運用“任務驅動法”進行實驗課教學的具體做法。通過任務驅動,逼迫、激發學生做事,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行動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完成每項實驗的動機、目的、方法、實施和行為評價等)。
(四)嘗試“現場教學法”嘗試“現場教學法”,創建有效的教學時空和教學情境,完成“案例賞析”教學模塊。“教學現場”設在了木材加工實訓中心的家具產品展室,室內主要陳列著往屆生設計、制作的家具產品和微縮木制品模型。學生進入教學現場總是好奇、感性、迫不及待地觀察、品評他們感興趣的展品,這是年輕人認知新事物的本性流露,為此我們特意給學生留有自由討論時段。隨后,介紹每件產品設計、制作的背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理性地分析、討論展品設計的優缺點。最后,通過現場提問、現場答疑、現場點評的方法總結可借鑒的設計經驗,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
(五)創建“網絡教學法”平臺
傳統教學強調一本好的教材,研究型教學提倡要縱觀百家,因此必須有大量的參考信息供學生自主學習。我們在向學生提供多版本教材和參考書的同時,還利用校園網絡與遠程教育平臺,完善了本課程的網絡教學信息,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資源共享、自主性、開放性、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不但增加了教學信息量,而且解決了授課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也彌補了面對面授課方式的不足。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登錄校園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自定步調、自定目標地學習。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網絡通信工具獲取信息的能力。
1.2全面提高中職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整體設計過程當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地針對不同中職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分組設計的模式,在各個小組內部認定一名組長,這名組長組織本組學生相互討論和學習,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先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給予解決,這種模式的優點就在于可以提升中職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能夠將自我觀念和認知全面融進到整個的設計當中,取長補短。小組當中無法得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拿到最后的大討論當中來給予解決。這樣,雖然學生人數多,但是在小組討論中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教師指導起來針對性就會加強。在設計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高,為以后的機械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1.3鼓勵創新,大膽設計中職生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激勵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不怕想象錯誤,只怕中職生沒有想法。教師在對中職生設計的評價過程中,時刻對于那些有著創新思想的學生給予積極性的鼓勵,這些都是為了確保中職生能夠真正地形成獨立創新的能力,這些能力的養成對于他們未來的生存、工作和發展都具有實際化的幫助和意義。
《居住空間設計》是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定位較模糊,課程內容安排沒有脫離系統框架,教學評價形式陳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1]因此,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基于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圍繞家裝企業對從業者提出的各種需求,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并探索合適的教學案例,力求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職業崗位能力要求
《居住空間設計》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見表1。
二、課程教學思路與內容設計
(一)課程教學思路改革
《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是針對室內設計行業中設計、施工管理等崗位所從事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后,歸納總結出所需的現場勘測、設計、方案表達、方案審核、施工組織管理等能力要求而設置的學習領域。課程參照本行業的專家和企業單位提出的職業崗位群實施了嚴密的職業能力分析,根據福建龍巖和周圍城市對設計行業人才提出的要求(如施工員、設計師和制圖員等職業),以及室內設計職業資格考核要求來明確課程教學內容。(1)以職業崗位分析為基礎,明確職業能力通過深入分析職業崗位,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對人才在知識、能力和態度方面提出的要求,確定室內設計職業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突出職業活動導向,通過校企合作,以企業的真實項目為工作任務,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以適應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2)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真實項目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以實際工作崗位流程為依據,基于室內設計工作過程:“承接任務-現場踏勘-資料收集-方案設計(方案構思、圖紙設計、文本制作)-意見反饋”,按工作任務的復雜程度,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選取不同類型的居住空間(單身公寓、三房二廳公寓住宅、獨立住宅及周邊環境)作為學習情境,以真實項目為載體,整合序化教學內容,三個學習情境的設計考慮遞進、包容關系,簡單到復雜,情境2與情境3中包含了情境1的居住空間設計元素運用的內容,并進行了升華。見表2。(3)課程教學實現“教學做”合一每個典型學習情境教學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步驟實施教學,實現“教學做”合一,培養學生創新方法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擔任企業“總工程師”的角色。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行動為主的自我建構過程,以項目為載體,在有目標的行動化學習中積累實踐知識、獲取理論知識。[2](4)教學方法根據專業特點進行多元化融合結合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教學,靈活應用典型案例、小組合作、角色扮演、問題討論等多元化教學法,刺激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以主動姿態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不斷更新和補充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增加微課視頻等,構建一個動態、能增進教師和學生在課內外學習上互動性、有利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在課外自主實踐學習的網絡平臺。[3](5)校企合作,建立課程多元考核評價體系對傳統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進行改革,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方式,突出過程控制,嘗試探索多元化評價體系,即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有機結合,將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有機結合,將知識技能考核與職業素質考核有機結合,構建起一張疏而不漏的考核大網。此外,考核成績要兼顧實際項目完成情況、項目實施過程評價、方案成果評價等幾個重要因素,還要將職業素質考核貫穿到所有環節中。
(二)課程教學內容課程內容
選取不同戶型作為學習情境,依托現實生活中的設計項目,共編排小戶型公寓式住宅、大戶型公寓住宅、獨立住宅及周邊環境3個學習情境,結構與要求如表2、表3、表4。學習情境的難度遵守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情境項目訓練中融入職業行動領域的工作過程,這樣一來,雖然學生面臨的每個任務是動態的,但是完成任務的過程是有相似之處的,均包含“承接任務-現場踏勘-資料收集-方案設計(方案構思、圖紙設計、文本制作)-意見反饋”等過程。
三、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居住空間設計》課程為全面考察出學生的學習表現,采取過程性評價。結合具體的內容難度,對每個學習情境賦予合適的分值,然后進行成績累計,實行綜合性評價,具體操作辦法如下所示:其一,全課程分為3個學習情境,完成每個學習情境之后,結合每組學生的學習表現(比如學習態度、合作精神、職業操守等因素)明確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然后綜合應用四種評價方式(個人自評10%、小組互評20%、校內教師評價40%和校外指導教師評價30%)對學生成績進行綜合評定,以此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并與室內設計師職業標準接軌。其二,過程性考核各評價指標權重分為工作紀律態度10%、團隊合作15%、方案設計能力30%、圖紙表現情況30%、方案匯報15%。先由任課教師和小組負責人組成考核評定小組,項目組長結合考勤情況、完成質量等綜合評定學生個人成績。其三,學期總評成績評定:總評成績=過程性考核成績總分70%+期考成績30%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目標等進行改革,將企業的真實案例應用到學習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4]同時,增強學生的設計創造意識,能夠承擔各類不同戶型的公寓式住宅、獨立住宅及居住區周邊環境等設計項目的設計工作,實現與企業無縫對接。
作者:倪 蕾 吳海燕 郭 華 單位: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鄧曉霞.高職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的項目化改革實踐[J].大學教育,2015(7)
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數《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教師不是科班出身,通常是通過短期的專業進修和自修后從事《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的教學,往往缺乏豐富的《薪酬管理和設計》咨詢方案設計的實戰經驗。因此,教師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注重書本理論知識的灌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唱獨角戲,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學效果不佳。而且,《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點非常繁雜,僅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于沒有實踐工作經歷的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
3.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具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并且很多知識點只有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很多高校教學中《薪酬管理和設計》實踐教學課時在總課時中所占比例過低,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投入不足。目前對薪酬管理實踐教學的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尚未構建。一些學校雖然開設有《薪酬制度綜合實驗》或《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實驗室設備和專業的應用操作軟件未能使學生真正進入到實踐的操練中,采取“放羊”的方式,學生也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敷衍了事,未能真正的深入到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實踐課程教學效果較差。
二、《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內容的更新是課程教學改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環節之一。更新《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首先應加強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建設,適時更新和出版涵蓋新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教材,這不僅給任課教師教學帶來方便,也有利于學生對課程框架和基本知識的及時把握。其次,教師要注重引進該課程的前沿理論和方法。由于薪酬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發展迅速,教師在講授時要有意識的引進和介紹一些國內外薪酬管理領域出現的前沿理論和方法,或與學生分享教師本人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學生傳遞本課程領域內的最新發展信息,彌補教材的缺陷,完善教學內容。再次,在《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與本課程密切相關的最新薪酬管理現象,并采用視頻、音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并注意與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和探討這些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薪酬管理和設計》的教學方法也需要改革和不斷的創新。除了采用傳統的課堂面授法,還可以采取案例教、社會實踐調查和團隊討論學習等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學習新的章節之前,導入開篇案例,引導學生了解現實的企業薪酬管理和實施現狀以及存在問題,鍛煉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授具體的難以理解的重要知識點時,也可以采用舉例或案例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和方法。再如,在學習“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競爭性”內容的時候,可以進行一次實際的市場薪酬實地調查。作為任課教師,要及時安排課題時間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收獲,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薪酬調查的具體程序和方法,還能深入實踐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3《.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完善。由于薪酬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校學生在諸如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很難實質性的接觸到真實企業薪酬管理方面的工作。作為高校,就有必要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完善的實驗室環節和實驗條件,使得我們的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利用計算機軟件和網絡來模擬和體會企業的薪酬管理流程和工作,比如企業崗位評價、薪酬調查以及薪酬標準的測算等等。這方面,部分職業技術學院做的比較好,對于大部分普通高等本科學院來說,實驗室建設投入不足,為《薪酬管理和設計》實踐課程的開設帶來了不便,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效果。除了改善實踐教學的教學條件以外,在《薪酬管理和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分配,根據實踐教學講授的內容需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的理解相關理論和方法。
《包裝設計》課程融合了技術與藝術,強調“教”“學”“做”兼修。在實訓內容上,要體現包裝印刷行業的崗位要求,將教學過程與崗位實操流程綜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基礎后,能夠從實訓實踐中來強化相應的職業技能。高職《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遵循了包裝設計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將包裝工藝知識、包裝設計軟件、包裝創意、包裝材料、包裝結構等內容,利用真實項目來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具備完整理論基礎、擁有豐富設計經驗的社會所需人才。對于項目化教學,其關鍵在于設置合適的項目。以無錫惠山泥人為例,從其典型的文化元素及旅游紀念品特色上,實現傳統工藝向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與創新,既提升了傳統工藝品的文化形象,又推進了惠山泥人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比如在惠山泥人題材、造型方面的設計,來突顯其裝飾性、擺設功能,增強其“用”的功效;與惠山泥人大師展開產品包裝設計開發,讓學生從市場調查、產品包裝定位、消費者需求分析等方面,來了解惠山泥人產品包裝項目的設計背景,制定貼近市場消費群體需求的包裝設計方案。現代網絡的發展,利用設計任務平臺,如威客網,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知識、創意、技能轉換為實際收益的方式,鼓勵學生從中選擇感興趣的包裝設計任務,并從動手實踐中來體驗學習、體會設計的樂趣。當然,在高職院校包裝設計項目化實踐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自主性、創意性虛擬命題方式,圍繞包裝設計行業需求,拉近學校教育與市場人才標準的距離,從包裝思維、創意訓練、技能挑戰等方面來引入競賽項目,挖掘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包裝作品。
二、《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實踐教學要點
(一)進階性
項目化實踐教學的關鍵在于項目主題的選擇,而項目主題又與項目目標及任務緊密相連,立足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生認知、技能實際來確定項目主題。因此,項目設計難易度的確立具有綜合性,在了解包裝設計相關知識、理論、創意等知識點之后,可以導入基于紙質材料的工藝品包裝設計項目,內容上涵蓋紙盒的結構、紙盒的外觀視覺元素設計、產品包裝市場調研、設計定位、設計方案構思及包裝實物制作與評價等部分。在學生了解容器造型設計理論后,可以導入非紙質材料的多種不同類商品的包裝設計項目,著重從項目化實踐中,啟發學生多維度的設計構思,體會包裝創意,熟悉商品包裝設計工作流程等內容。
(二)真實性
對于項目化實踐教學,一些教師傾向于模擬項目,事實上,對于廣大學生,最關心的是對未來包裝行業的了解,特別是期望從真實的項目包裝設計實踐中來體驗。《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設計,可以采用既定命題方式,明確具體商品來進行包裝設計,也可以采用自由命題方式,結合項目要求、目標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比如結合惠山泥人產品形象及包裝設計主題,通過介紹惠山泥人的歷史文化,從中來明確泥人包裝的尺寸、規格、文字、品牌等信息,并要求學生設計出至少三種不同風格的泥人包裝方案。在這個具體的包裝設計項目中,學生從包裝盒結構、造型款式、外盒文字、色彩、圖形的搭配以及紙質材料的多種運用中,增強了包裝設計趣味性與地域文化內涵,也從真實項目中感受到商品包裝的現實價值。
(三)典型性與完整性
對于《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要注重項目的典型性與完整性要求。所謂典型性,就是要體現產品包裝的普適性,突出包裝設計的基本功能。所謂完整性,就是要從項目流程設計中再現實際項目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增進學生對包裝設計項目的完整體驗。包裝設計的對象繁多,不同商品的包裝設計要求也不盡相同。比如食品包裝與藥品包裝,在包裝材質選擇上、包裝創意構思上、包裝設計手法上都具有差異性。《包裝設計》項目化實踐教學中,需要從不同類型商品的包裝設計對比中,如大眾化商品與奢侈品包裝、小組間不同項目的包裝設計與評比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鼓勵設計創新。
(四)突出“漁”“魚”兼顧
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要進行反思,項目化實踐教學同樣離不開教學評價與反思。所謂“漁”,即教育的方法,要遵循“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的過程來養成。教師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要從“授”中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基礎理論課程項目化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而在實踐技能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讓位于學生,激發學生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在項目化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師生互動,從項目實施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口述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素質,拓深項目化教學實效性。
(五)多維度、多元化考評
對于項目化實踐教學,要統合不同的考查評價方法,尤其是建立多層次評價體系,來完成全面、客觀、有效評價。在模擬類項目教學中,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重在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在真實包裝設計項目中,采用教師評價、行業評價以及參照企業標準來檢驗學生的設計水平,增進學生對自我、對設計行業的正確認知;在競賽項目、參選項目實踐教學中,除了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素養評價。在考評內容上,既要關注項目設計提案、項目完成進度、完成質量(設計原創性、表現多樣性、制作成果)、項目總結報告等評價,還要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三、以花生酥包裝改良為例探析項目化教學
(一)花生酥傳統食品舊款包裝調查
花生酥是我國傳統食品中的典型商品,在包裝設計上缺乏現代意識,多以單一的色調、保守的結構造型、陳舊的創意思路、落后的印刷工藝,甚至非環保的包裝材料居多,使其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著淘汰的窘境。包裝設計工業的發展,為商家重塑產品理念,打造新的品牌提供了有效途徑。
(二)改良包裝市場定位
花生酥作為傳統食品,在舊款包裝設計上,盡管引入了名人代言方式,增強了品牌的形象與知名度,但在包裝風格上,與市場其他品牌相比,缺乏個性與特色。因此,從提升花生酥包裝設計的品牌效益上,一要塑造產品的新形象,增加企業文化附加值,突出企業的文化內涵。二要深挖花生酥的品質,從其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上來細分消費群,從而在包裝設計上體現不同的設計風格,以應對不同消費群的市場需求,打造花生酥這一傳統食品的品牌活力。
(三)花生酥包裝設計再造
根據項目化分組實踐,第一小組在包裝再設計上,將文化意旨作為突破點,積極挖掘花生酥的價值。融入企業發展歷程,結合花生酥的營養價值,通過包裝設計中的色彩、符號、線條、圖案等表現元素,來傳遞濃郁的文化底蘊。在圖形選擇上,以傳統剪紙手法刻畫壽桃、壽星、仙鶴等“長壽”紋樣,并配合“香濃美味、延年益壽”等字樣,來增強包裝主體與產品屬性的關聯性,隱喻花生酥能帶給消費者多福、長壽、健康的美好祝愿。第二小組在包裝設計上將傳統制作工藝作為切入點,利用傳統簡筆線描手法來生動形象地展現傳統花生酥的制作步驟,并配以簡要的文字說明,既直觀又形象,帶給消費者豐富而獨特的工藝文化體驗。第三小組在包裝設計上注重情感策略的運用,特別是利用現代設計對消費者多重感官的滿足來增強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將包裝圖樣按照幼年、少年、青年、老年四個生命階段進行劃分,分別繪制不同的插畫來勾起人們對美味的甜蜜回憶;同時,在文字裝飾上,以手寫字體配以煽情的文案策劃,激起消費者嗅覺、味覺、視覺、觸覺的情感表達,進而產生購買欲望。第四小組在包裝設計上將“綠色”理念作為重點,著力從生態設計、環保意識等理念來倡導綠色設計。在材料選擇上,講究節約與環保,盡量采用可降解材料,引導生態消費觀,在保障食品包裝基本功能、滿足消費者審美訴求基礎上,將情感設計與綠色設計達成平衡。如在包裝造型設計模仿花生外形,在花生殼紋路中嵌入綠色、健康的文化,借助于包裝的凹凸觸感增強浮雕效果;另外,在產品包裝延伸功能上,包裝盒可以變作糖果盒、花生酥布袋可以作收納袋使用,遵循了綠色循環、可重復利用的設計目標。《包裝設計》課程與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的融合,在參照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將項目任務作為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有效途徑,各小組通過搜集、查閱資料,共同商討設計主題與策略,并從制作成果中鍛煉了動手能力,掌握了所學知識,培養了職業技能,實現了學校、企業、社會的緊密銜接,為學生適應未來職業崗位奠定了基礎。
1.1學生忽視市場定位需要
雖然我國目前一直在積極地推進素質教育,但對于平面廣告設計這個專業來說,它的課程作業量以及創新難度要求都比其他專業要高出很多,因為過重的課業負擔由此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在進行廣告設計時,只是為了一味地完成作業,而不去考慮自己所設計出來的作品是否符合市場的需要。學生在構思設計作品時,并沒有一定的目的性,自己設計出來的作品不知道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效果,而僅僅只是憑空想象,用簡單的文字、色彩等元素進行設計,大部分忽視了一個對市場需要的提前調查。其實也可以說,學生還只是生存在廣告設計的課堂中,并未真正地走到社會,融入實踐中。并沒有意識到只有真正了解市場的需要,我們設計出來的作品才會更有意義。
1.2過度依靠素材
對于學生過度依靠素材這一問題,應該是平面廣告設計專業老師都會提到的一個問題。因為網絡科技迅速地發展,學生們對于素材的整理搜集,也可以通過許多途徑來完成,由此也就造成了學生搜集的素材存在雜、亂、缺乏創新等現象。其中有幾個比較顯著的問題:首先,學生搜集的素材與自己的設計主題不符。根本原因可能還是在于自己對自己設計的這個作品的市場定位不清晰,導致最后在設計的過程中搜集的素材,不能很好地體現自己所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其次,很多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因為過度關注美觀,會過多運用一些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的素材。這樣不僅會讓自己設計的主題不明確,一定程度上也會擾亂受眾的視覺關注點。最后,學生很多素材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再利用,缺乏自己原創的素材,由此作品也就缺少創新元素。
2平面廣告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策略
2.1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觀是與應試教育觀相對的一種教育觀,是把學生的教育活動引到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很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充當著一個掌控者,主要以講為主,學生練習為輔。教師只是照搬課本,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未注意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提升。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也僅僅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廣告設計的市場價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要求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課堂上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講授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中來,尤其因為是平面廣告設計專業課程,本就更偏向于實踐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稍作講解后,適當地做出示范,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設計,教師可在學生設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于廣告設計這個專業,本就是一種藝術行為,它需要設計者通過簡單的圖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的運用,給受眾留下不一樣的感受。怎樣讓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與眾不同,讓受眾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從設計的創新入手。對于圖形元素運用來說,主要將其簡明準確的特點表達出來,不能過于亂用素材,更多的應該訓練學生自己設計素材。對于色彩這一元素,主要需要學生對自己要設計的作品主題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運用豐富的色彩表達出不同的氛圍。文字這一要素的運用,需要具有很強的對廣告內容的延續性和系統性,增強受眾的記憶。
(3)教師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了創新,就要落到實處。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掌握一些實際設計操作的應變能力,在平面廣告課程教學中選擇一些實際項目作為學生作業,讓學生親自設計。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設計題目加以創新設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充分利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學校的課程教學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逐漸展開的,我們可以將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社會企業的工作任務進行結合,以此構建一個學習情境。通過這個情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工作任務相融合,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并將所學的理論在工作任務中運用。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使學生可以很好地將知識與技能緊密聯系起來。一般我們可以通過四個環節來實施項目式教學方法:
(1)設計準備工作。在設計一件作品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身臨其境,進行實地考察。和工作任務中的商戶進行交流討論,了解設計的主題目的以及要求。
(2)設計定位工作。考察回來,學生可將了解的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結合市場需求方向,總結出設計項目的主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旁進行引導,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在實踐中。
(3)制定設計方案。這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從繪制草圖、電腦設計、后期制作,整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及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建議。
高職高專藝術類學生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較高的藝術設計美感,能夠直接將知識運用到企業生產實踐中,滿足企業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然而現行的平面設計課程的教材,本專科、高職之間無明顯區別,基本都是一套體系,沒有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學生學習時,感覺什么都有,什么都學,什么都會,但就是設計不出來好的作品。教材案例環節內容較少,致使學生空有理論,無法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要么設計不出來作品,要么設計的作品無法實現工業化生產。
(二)教學方法缺乏新穎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平面設計課程已由以往的純理論教學向計算機軟件應用方面轉變,這種教學方式能達到現學現做的效果,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成為目前藝術類院校平面設計授課的主要方式。盡管計算機平面設計有許多優點,然而現行的教師教學方法卻非常單一,老師們普遍采用先演示,然后由學生練習的方法。這種模式使學生僅僅掌握了某一種工具的使用,卻無法將其運用到具體事物的設計中,造成學生會用軟件,但不知如何設計作品。同時,由于每一步驟都是口頭敘述,如果老師演示過快或者吐字不清,學生就出現斷層現象,無法完成后續工作。因此,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對確保高效課堂非常重要。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改變教師一口氣講到尾的傳統模式,努力開拓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作思維,提高學生設計完整作品的能力。
(三)考核形式缺乏靈活性
課程考核作為教學效果的衡量標準之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真實檢測和反饋。然而目前的平面設計考核偏向于作業式考核,往往通過交一件作品來完成課程的考試。這種考核方式將任務下發給學生,缺少監管環節,學生大都喜歡抄襲網上的類似作品,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無法提高個人獨立創作的能力。同時,這種考核模式過度地夸大分數的價值功能,各類評獎、黨員發展等都以分數作為評判標準,認為分數高能力就強,導致了學生對待考試分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大部分學生為了獲得高分,拼命搜集資料,臨摹大家的作品,上交大家作品的翻版;而少部分學生會產生及格萬歲的心理,將及格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長此下去,最終導致學生的獨立創作和創新思維能力嚴重缺失。
二、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知識結構選取的合理性
改革要從高職高專教育的實際特點出發,刪掉一些理論性很強、較難掌握的內容,增加案例教學的數量,根據教學的新思路、市場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規劃,調整教學學時安排,加大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將軟件學習與設計相銜接。利用計算機為載體,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作品鑒賞水平。一方面保留原來教學安排中基本平面創作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啟迪學生開啟創意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學生大都喜歡臨摹或抄襲別人的美術繪畫作品,并不是從設計的角度去構思,缺乏創新思維的意識。平面設計課程的內容長期注重灌輸理論知識,忽略設計思維的形成過程,可加大平面設計創意思維在教材中的比重,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使學生創作出好的作品。
(二)項目式情景教學促進團隊合作意識
近幾年來,項目情景教學法為教學方法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項目為目標,成立設計小組,讓學生能真正走出課堂,在完成任務中提高設計能力。各授課教師可充分利用院徽、院旗、隊服等項目內容,鼓勵學生積極承擔校內網小型項目,成立項目團隊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團隊成員既明確分工,又團結合作,通過集體的努力完成工作。項目式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參與學生的協作精神、溝通組織能力,也使其掌握了創業設計的整個過程,增強了主人翁意識,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加強關聯性教學,提高學生的藝術美感
目前平面設計課程體系缺乏美學鑒賞與社會文化創意的相關課程。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師進行主要課程講授時,可增加應用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理念,提升學生的美學鑒賞能力和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反思平面設計作品呈現的社會意義,真正使藝術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發揮藝術與人文教育的社會責任。同時,平面設計的學生也可學習包裝印刷的相關課程,了解包裝印刷的相關工藝。很多時候,設計人員會發現電腦上顯示非常精美的作品,印刷出來卻會發生嚴重色差現象,無法適應印刷實際生產。因此,只有熟悉了關聯學科的知識,才能使知識更具全面性,避免設計的作品缺少實用價值。
(四)加強校企合作,突出實踐教學
2+1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當今三年制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是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教學模式。作為高職高專的藝術類學生,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實習機會較少,很多高校都是快到學生畢業時,才讓學生進行短期的社會實習。然而,這種實習的時間短,同時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好多學生都是呆在家中,實習結束前找企業蓋章完事,這造成了學生畢業后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高校應該重視校企合作,選用經驗豐富的企業設計人員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學生的實習成績由校企雙方共同決定。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企業實際生產中去,充分了解企業設計需求,及時調整自身知識結構,努力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三、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評價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對于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平面設計課程考核只注重結果考核,即只要學生的作業好,那么成績就高。然而這種考核模式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尤其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藝術類的學生本身自覺意識差,往往上課無故曠課,交作業時四處臨摹抄襲,如果老師沒有足夠的閱歷,往往誤以為是學生的獨立作品,給其高分,造就了高分低德的學生,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極其不利。因而,平面設計課程考核時,要加大過程考核的力度。比如對于考勤設置一定的分數,缺勤嚴重者,成績不及格;上課紀律不佳者,也給予相應的扣分處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如何去做一個受人喜歡的人,突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課程學習網站功能模塊結構
1數學新聞
數學新聞信息顯示,由課程負責人在后臺添加新聞信息,包括標題、添加時間、簡要描述、詳細描述等內容,前端以列表形式進行展示,學生點擊新聞標題,進入相應的新聞詳細信息頁瀏覽新聞內容。對新技術、新知識的分享,讓學生能從課堂之余學習新知識。
2教學團隊
辦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而最關鍵乃教學管理。該項主要展示學校數學的教育師資力量。
3數學史話
數學科學具有悠久歷史,與自然科學相比,數學更是積累性學科,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續性。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的著名數學大師趣事收集于此,不僅能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數學發展歷程,還能提高學習興趣,從各素材中汲取養分,為今后學習奠定基石。
4課程安排
學生進入高等數學課程網站后,從導航菜單中進入課程安排選項,瀏覽每位教師制定的教學安排計劃,了解各個學習階段應要學習或掌握的知識,并能根據教師的課程安排計劃合理調整自身的學習計劃,以不斷增強自身知識結構,復習和預習課程內容。
5學習園地
學習園地模塊共分為兩個小的模塊,分別為查看作業布置和作業提交。查看作業布置可以查詢本次課或以前課程的課后作業,并能進行在線練習,或記錄下來再學習。作業提交,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后,進行作業的提交。當然,為了安全考慮,在學生上傳文件前必須首先進行登錄,上傳文件僅為rar或zip的壓縮包文件,上傳文件大小不超過3Mb。作業上傳路徑為教師布置作業時產生的路徑,教師收取作業時進入該路徑即可。
6在線測試傳統考試
從出題、組卷、印刷到試卷的分發、答題、收卷等程序,使得整個過程人工參與量大、周期長,容易出錯,還需做好保密工作,使得學習考試成本較大。而在線測試可以實現無紙化、網絡化、自動化,教師可以從題庫中按所需自動組題成一套試卷,學生也可自行到系統內抽取題目進行測試,該過程充分合理利用資源,節省了財力、物力、人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