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媒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05 08:24: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傳媒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傳媒論文

篇(1)

使高職院校學生網上交往缺乏誠信由于網上交流是虛擬的,它削弱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內在的自我約束,在一定程度上,非道德行為在高職院校學生中大肆流行,遵守“誠實”的價值認同,“信仰”的標準在互聯網上會大大降低,自得其樂,使用隨機的互聯網很受歡迎。上網聊天,主要是高職院校學生交往的形式,但在聊天中,高職院校學生不會不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不健康聊天的話題和內容對他們來說沒有道德約束。

2.網絡傳媒行為主體的無約束性

淡化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責任感在網絡媒體中是沒有政府,沒有警察,沒有軍隊,沒有等級之分,沒有貧困和歧視,那里的人們擺脫現實社會的管理和控制,擺脫道德和社會輿論的限制,使高職院校學生為所欲為的沖動。高職院校學生在網上,很容易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觀念,有做一些不道德和非法行為的沖動。

二、心理健康教育預防

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傳媒誘錯現象的有效性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完整的內涵包括:一是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優化高職院校學生,目標,內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設計的實施方法的教育環境,遵循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特征,以發展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網絡媒體健康教育活動;二是高職院校學生要認識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增強自控力;三是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意志和信念的過程,產生積極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網絡行為。

1.預防網絡傳媒誘錯現象基本原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網絡媒體誘錯現象在進行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對網絡媒體誘錯現象能進行解釋。故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能預防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傳媒誘錯現象學生發生。網絡媒體引起的誘錯現象是人類社會使用網絡資源引起的,產生和存在是社會不然的結果,它是人類和社會本身的缺陷。網絡媒體中引起誘錯現象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成反比,人與社會,不斷自我改進和發展,能有效的避免網絡媒體誘錯現象。因此,預防網絡媒體誘錯現象,應著眼于一個人的自我完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全面健康全面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與網絡傳媒誘錯現象預防

基本原理的契合為了有效預防的網絡媒體傳媒誘錯現象,關鍵在于個人自我完善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境界的良性發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在社會價值觀,社會規范認同和遵守。心理健康教育是世界觀的教育,人生觀教育,法制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使高職院校學生能夠適應的道德和行為的社會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預防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傳媒誘錯現象的措施

1.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優化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的目的。高職院校學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教育部門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室、宿舍、班級和學生社團為載體,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心理認知教育,培養學生情緒穩定,優化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發現、判斷和解決現有的網絡信息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圓滿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的成長。

2.優化網絡環境

目前,網絡環境影響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心理的速度,強度,深度和廣度。網絡的能發揮其積極作用,但是也能有負面的影響。如何避免網絡傳媒的誘錯行為,首先教師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上網的指導和培訓,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其次,使網絡教育進課堂,網絡信息資源,知識資源作為教材來教導學生,培養學生主動識別互聯網上的信息;最后是讓網絡教育進行學生活動。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特點,有不同的愛好和特長,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專業知識。

篇(2)

二、電視媒體與其他媒體資源整合

篇(3)

惟有在考察了二者融合的切入點后,才能著手建構融合之路。從當前二者的優勢與困境中,筆者將切入點歸納出以下兩個方面:

(一)優勢互補

根據學界和業界對網絡與傳統形式的理解,網絡媒體所缺少的新聞采集資金和記者資源正是傳統傳媒所擁有的;傳統傳媒在新聞播報中所卻失的新聞儲存性,則是網絡新聞所特有的優勢。因此,在面對諸如重大會議、體育賽事的新聞報道中,二者可以形成橫向聯盟關系。充分借助各自的優勢資源,來推動各自新聞品牌的塑造。關于這一點,央視組建自己的網絡頻道就可見一斑。隨著年底18大的召開,這便為二者的優勢互補建立了極佳的實踐平臺。

(二)耦合共生

耦合共生性已在部分電視臺、電臺組建網絡頻道之一點上體現了出來。以廣播為例,廣播媒體之所以被稱為弱勢媒體,一是因為它的聲音稍縱易逝,不易保留;二是廣播只聞其聲,不見文字、圖像,給人理解、查閱、重復檢索和閱讀帶來了困難。而現在有了網絡,廣播不再“稍縱易逝”,不再單一靠聲音傳播。廣播借助互聯網非但能夠與其他媒體競爭,而且還有一定的優勢,即在線收聽。由此可見,以上兩方面的切入點,實則為今后二者融合建立了思考的出發點。

二者融合的路徑構建

在具體構建二者的融合路徑時,應分別從:契約關系、聯動機制、利益分配等三個方面下工夫。

(一)契約關系

二者融合應建立在正式制度安排下,在此基礎上規定各自的責、權、利關系。因此,網絡新聞單位應與傳統傳媒單位建立起契約關系。受到促使二者融合的外部因素影響,筆者不排除未來二者走向兼并的商業模式。在契約上應明確:(1)對新聞信息的共享原則;(2)雙方資源的介入模式;(3)針對成本支出的分攤結構等。

(二)聯動機制

篇(4)

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與多個行業的有效結合,促進了行業的創新和發展,而互聯網與信息傳播的結合就形成了網絡傳媒。網絡傳媒是互聯網普及應用以后產生的新事物,與傳統新聞傳播相比,具有更多突出的優勢。因此,網絡傳媒的崛起對于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現階段,網絡傳播的方式、內容以及效果都在不斷地更新,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于信息傳播的需求,但是網絡傳媒的發展對于用于指導傳統新聞媒體發展的新聞理論而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甚至動搖了新聞理論的社會地位。

一、新時代網絡傳媒的特征

自從網絡傳媒這一概念出現以來,網絡傳媒得到了快速的創新和發展。現階段網絡傳媒與傳統的新聞媒體相比,其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具有顯著的特征。首先,從傳播方式上來看,網絡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可以分為同步傳播和異步傳播兩種類型。同步傳播指的是在進行網絡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和受眾者可以實現網絡同步,傳播信息同步。比如說現階段的網絡聊天室,現場直播等均屬于同步傳播。異步傳播指的是信息傳播者將信息不定時地進行傳播,異步傳播的形式可以實現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多人、多人對多人的傳播;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聊天的形式實現傳播者和受眾者的互動。其次,從傳播的內容上來看,現階段網絡傳播的傳播者更加廣泛,用戶可以以個人的身份進行作品的創作和,同時也可以轉載其他媒體的新聞信息。這樣一來,網絡傳媒的內容就變得更加豐富,基本上涵蓋了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二、網絡傳媒對于新聞理論的沖擊

在網絡傳媒的發展下,其對于傳統新聞媒體和新聞理論的沖擊主要體現在新聞傳播中介、新聞傳播內容和新聞傳播效果三個方面,主要問題體現在新聞傳播中介較為單一、傳播內容較為局限、傳播效果較為低下,下面將從網絡傳媒和傳統新聞傳媒的對比中分析網絡傳媒對于新聞傳播的沖擊。

(一)對于新聞傳播中介的沖擊

新聞理論是新聞傳播的理論指導,但是新聞理論中的傳播中介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記者獲取國內外時政信息或者與民生相關的信息,然后通過層層篩選,編輯、出版后傳送到受眾人群手中。而網絡傳媒則剛好與之相反,由于網絡傳媒依托互聯網平臺,因此具有受眾范圍廣、人民性、大眾性的特點,在互聯網平臺下任何一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成為新聞媒體的傳播中介,傳播者可以分享來自身邊的生活趣事,或者轉載新聞報道中的國內外時政,關于民生的各項政策,其傳播的中介和內容都更加廣泛,更加貼近人民大眾的生活、學習、工作,更容易被受眾人群所接受。除此以外,由于傳統新聞理論對于新聞傳播信息的要求較高,進行傳播的新聞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因此在新聞信息獲取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經過層層篩選,其信息傳播內容和數量有限,涉及到的新聞類型較少。除此以外,傳統新聞理論下要求新聞傳播能夠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因此在內容選擇和排版上,對于記者的要求更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聞傳播中介對于內容的創新和應用。但是在網絡傳媒的條件下,由于信息傳播的質量要求并不高,而且網絡傳播的中介更加廣泛,每個互聯網個體用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受眾人群可以接受的新聞,只要的信息能夠滿足人民大眾的需求并且可以通過信息審核,就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網絡傳媒對于新聞理論的傳播中介產生了沖擊。

(二)對于新聞傳播內容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不同類型新聞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傳統新聞理論指導下的新聞內容已經不再滿足受眾人群對于多樣化傳播內容的需求。首先,從新聞傳播信息獲取的形式上來看,新聞媒體常常通過新聞采訪、資料收集、資料整理等形式獲取新聞資源,因此其新聞內容的獲取形式較為單一,獲取的內容雖然質量較高,但是涉及的范圍較為局限,并不能夠滿足受眾人群對于不同種新聞內容的需求。然而,網絡傳媒傳播內容較為廣泛,種類也更加多樣化,比如說網絡傳媒可以滿足不同受眾人群對于體育、綜藝、娛樂、音樂等信息種類的需求。除此以外,從網絡傳媒的新聞素材上來看,網絡傳媒的素材可以來源于個體用戶的日常生活,可以來源于用戶自己素材的收集創作,也可以來源于其他媒體對于新聞素材的轉載,基本上涵蓋了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的信息。與此同時,其內容也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傳播;比如說現階段深受大眾喜愛的抖音、快手等小視頻網站,里面的用戶可以通過自己收集整理受眾人群喜愛的素材,通過視頻制作、添加配音、視頻來滿足不同受眾人群對于某一類信息的需求。因此,網絡傳媒更好地滿足了現階段人們對于不同信息量增長和信息多樣化的需求,對于新聞理論和新聞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三)對于新聞傳播效果的沖擊

信息傳播的效果主要指的是信息受眾在接收信息后所表現出的知識、情感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的變化。首先從傳播理論上來看,傳統主張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受眾人群要有選擇性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具體內容,然后再獲取自己對于新聞信息的需求,以此強化新聞傳播的效果;而網絡傳媒對于受眾人群的要求較低,受眾人群不必要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然后再從信息中獲取自身的滿足,跳過了信息選擇的階段,受眾人群可以直接從信息中獲取滿足。其次從情感色彩上來看,由于新聞理論指導下的新聞媒體自身存在的缺陷,導致新聞媒體傳播的信息往往帶有新聞傳播者主觀的情感態度和認知,進而影響到新聞媒體傳播的效果;然而網絡傳媒就避免了來自某個人主觀情感對于受眾人群信息獲取的影響,比如說,如果受眾人群不喜歡這個人帶有主觀情感色彩的新聞內容,就可以直接跳過,來獲取符合自己信息需求的新聞內容。最后從互動效果上來看,由于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屬于單向傳播,往往不能夠得到來自于受眾人群的意見反饋,其傳播的效果并不明顯。然而,網絡傳媒不僅具有信息傳播的廣泛性,而且可以基于多種信息傳播的平臺實現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其信息傳播的效果更加明顯。因此,網絡傳媒從傳播的效果上來講,對于新聞理論和新聞媒體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結語

網絡傳媒作為現階段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與傳統新聞理論指導下的傳統新聞媒體相比,其具有傳播中介廣泛,傳播內容豐富,傳播效果明顯的特點,其傳播的中介涉及到成千上萬的互聯網用戶個體,傳播的內容涉及到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多個方面,傳播的形式包括了視頻、文字、音樂等多種形式,傳播的效果相比于傳統新聞理論下的新聞傳播來說更加明顯。因此,在網絡傳媒逐漸發展壯大的時代,網絡傳媒對于新聞理論和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未來新聞傳播的發展必須要從信息傳播中介、信息傳播內容以及信息傳播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創新,以滿足新時代人民大眾對于新聞信息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1]陳光玲.網絡傳播對傳統新聞理論的挑戰[J].科技傳播,2014,6(15):37+22.

[2]詹萍.網絡傳媒對新聞理論的沖擊研究[J].新聞傳播,2014(02):311.

[3]劉霞.網絡傳播對新聞傳播的影響[J].記者搖籃,2019(03):63-64.

[4]梁恩助.網絡時代電視新聞傳媒創新研究討論[J].傳媒論壇,2018,1(09):65+67.

[5]甘露.網絡環境下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對策[J].中國傳媒科技,2013(10):97-98.

[6]李雪鋒.論新聞傳媒的新陣地及存在的問題[J].新聞傳播,2013(05):23.

篇(5)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因特網不僅是一個信息資源、一種通信工具,還是一種全新的大眾傳播媒體,是完全區別于報紙、廣播、電視傳統三大傳媒,獨立于三大傳媒之外的‘第四媒體’,或者說是‘新媒體’‘、網絡媒體’。”

在當下這個多種媒體共同發展的時代,網絡作為新媒介在其中具有主力軍的作用,同時它也成為美劇在我國的傳播和流行的一個主要渠道和平臺。由于電視臺審查程序的復雜繁瑣,導致美劇引進的滯后性和局限性,而網絡傳播具有傳統媒介不可比擬的特殊魅力,它的時效性、目標性、雙向互動性、個體化等特點,不僅彌補了電視臺引進程序本身的缺陷,而且更加滿足了美劇受眾群的大眾需求。

就現階段來說,美劇穩定的受眾群一般具有文化程度高、中青年為主、上網時間長、喜歡自主性選擇、娛樂渠道多等特點,因此他們更愿意選擇令他們感覺舒適自由的網絡媒體來觀看美劇。首先,央視等臺在引進美劇時,考慮到收視率和大眾普及等因素,在題材的選擇上,會選擇適合大眾的、具有大眾能夠接受和理解的“社會文化”的美劇播出,而一些流行的帶有“小眾文化”如玄幻、青春等題材的美劇就受到限制,而這些美劇往往是中青年為主的受眾所感興趣的熱捧劇,它們的播映只能通過信息傳遞強大的網絡媒體來進行傳播,從而在網絡上隱秘流行。其次,受眾群體的文化程度較高,加上英語的普及,很多粉絲劇迷對外國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喜歡欣賞原汁原味的美式英語,而電視臺在引進時由于有配音譯制組的加入,他們在情感的把握上會有所欠缺,對于“暴力”、“性”等隱諱話題也會避開不譯,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美劇迷更喜歡在網絡上尋找中文字幕幫助下帶有熱情的原聲劇集。最后,由于網絡具有自由自主的選擇性和多平臺、多角度、多鏈接的交互性,這就吸引了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美劇迷們的喜愛和追捧。他們可以自由支配業余時間,脫離舊模式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快進快退,就算因為事情耽誤了當天的播出收看,也會在隨后的時間自主選擇。此外,受眾在網絡上可以因為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如男女主角的愛情命運,和其他觀眾,甚至是內容供應商、制作商等展開一系列互動討論,達到輿論引導的同時,發揮網絡傳播極大的自由評論性。

高額的引進成本

美劇中很多劇集的拍攝,不僅手法上如電影一樣講究,在制作投資上也如電影一般大手筆高投入,呈現美劇“電影化”的趨勢。校園歌舞劇《Glee》單集制作費是500萬,而艾美獎的熱門劇集如《冰與火之歌》第一季10集制作費是5000多萬美元,《大西洋帝國》更是高達一集1800萬美元……這種制作上的高額投入,成為了各大電視臺高額引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沒有保證較高穩定的收視率的情況下,如果引進的美劇沒有穩定的收視群,沒有制造出相關的話題新聞,沒有高額的廣告投入,電視臺一定會慎重選擇,擇優判斷。

地區文化差異的限制

除了高額的引進成本外,由于受到異地文化差異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制約,央視等電視臺更加傾向于引進日、韓、泰、新等亞洲地區的電視劇,而非代表著資本主義電視行業飛速發達、具有美國等異域特色文化的美劇。對于日韓等地電視劇中闡釋的文化,中國大部分觀眾普遍能夠接受,因為其表現和蘊含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價值理念都和中國比較類似和接近,如《人魚小姐》、《看了又看》等韓國肥皂劇,大多展現的都是女人溫柔賢惠,男人有責任懂擔當的形象,體現的大都是一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生活狀態。而美劇由于是好萊塢模式在電視熒屏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在形式上多種多樣,如《緋聞女孩》類的時尚校園劇、《別對我說謊》類的科普偵探劇、《越獄》類的犯罪探險劇、《吸血鬼日記》類的青春玄幻劇等等。形式上的多樣性為內容表達上的多樣,因此美劇無論是從以普通人為視角的平民化角度出發,還是代表著崇拜敬仰的英雄主義,無一例外地表現著美國的人情世故、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這些雖然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受眾群易于理解,但對于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年齡層相對較大的大眾來說,卻難以認同。“文藝本應該并非只有少數的優秀者才能夠鑒賞,而是只有少數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鑒賞的東西。”

電視劇作為最通俗的大眾藝術,注重傳播主流文化及其意識形態。因此,對于美劇中體現的地區文化差異,在交流與碰撞之后,只能取其能夠與中國文化融合的部分進行溝通交流,而其他相差太遠的則只能限制,這也導致了美劇在很大程度上在網絡環境下火爆傳播現象的形成。

美劇“重網絡、輕電視”存在的問題

(一)版權的問題

高額的引進成本,使得電視臺在美劇的版權購買上只能選擇一小部分,或者放棄。版權的放棄,也就意味著不能在央視等電視臺正常播出,人們只能通過網絡、DVD盜版光盤等其他渠道獲得觀看,而最主要的還是通過網絡媒介。經過字幕組的再制作,無論是優酷、土豆等在線觀看,還是BT、迅雷等下載觀看,低成本甚至零投入的同時,獲取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從而在網絡環境下形成一個范圍內的局部流行。然而,這樣在網絡上的流行和傳播,到底不具備“官方承認權”,即沒有明文的版權規定。早在2009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就出臺了《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其中規定,對于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理論文獻影視片,一律不得在互聯網上傳播。

在這之后相繼一段時間里,許多相關規定都就網絡傳播的版權問題對國外電視劇特別是美劇進行了封鎖和打壓。雖然對網絡版權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有力打擊了網絡中一些非法傳播,但對于美劇僅在網絡環境中的廣泛傳播和美劇迷免費觀看美劇的途徑,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傳播質量得不得保障

“打開一扇窗戶,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的同時,一些蒼蠅也會飛進來。”任何一項事物的引進,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會夾雜著劣質的、會產生負面影響的東西。美劇的引進也不例外。美劇中新鮮新穎的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等引起國人的興趣和關注,它們不同于中國的西方文化,往往得到中國劇迷的認同和贊揚。但其中連帶的諸如暴力、性、宗教歧視等偏激的、片面的文化也同樣會通過網絡環境傳播過來,這就導致了優秀美劇中夾帶一些質量低下的、水準不高的“垃圾”劇集,阻礙劇迷選擇優秀劇集的同時,也深受其低下的文化的影響,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一個有害無益的沖擊。

除了文化傳播上無法確保穩定的進步文化引進外,在同類型的美劇引進中也存在一定的質量保障。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電視劇產業受諜戰片《潛伏》的影響,導致電視劇產生了嚴重的模仿跟風,電視熒屏“諜諜不休”的現象層出不窮,僅僅半年出現了如《風語》、《風聲傳奇》、《旗袍》等50多部“換湯不換藥”的諜戰劇,造成了電視小熒屏內容形式的單一,觀眾在那一時間段也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對于美劇在網絡媒介上的隱秘傳播也同樣如此。隨著《越獄》第一季掀起的1800萬人次的收視狂潮,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監獄探險片,如《OZ》等。類似的發生場景和故事情節,只是演員上的重新調動,毫無新意的制作技巧和創作內容,使其成為無聊空洞的跟風片。網絡新媒介環境下美劇隱秘傳播帶來的負面性,傳播上注重了量而非質,這影響著受眾的判斷,在業余娛樂生活中或許由于選擇的失誤浪費了時間,從而帶來視覺上和精神上的審美單一和審美疲勞。

美劇“廣泛化傳播”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美劇中的文化

隨著全球一體化格局的推演,電視劇文化的多元性也成為一個趨勢,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其實也是在倡導電視劇領域各國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受眾,他們一部分認為,美劇的網絡傳播和隱秘流行,是美國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侵蝕和誘導,滲透和霸占。其實不然,它并非文化侵略的武器。從早年的啟蒙劇《成長的煩惱》,到近幾年大熱的《越獄》、《迷失》、《緋聞女孩》等,都是在向受眾展示一個不同于中國的美國生活方式和人文故事,從而傳播了他們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價值。文化的差異很正常,而無論是電視廣播這樣的傳統媒介,亦或者網絡這樣的新媒介,都需要文化的多樣性和特性化。在保證我國自身傳統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在維護我國民族多彩文化權益的背景下,吸收和借鑒外來劇中優秀的先進文化,補充和豐富國家文化的多樣性,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再制作的融合,題材的擇優篩選

篇(6)

“信息鴻溝”又稱為數字鴻溝,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最先由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為《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提出。少數民族文化無論是在媒介信息的選擇性傳播上還是在受眾信息傳播的選擇性接受上以及信息的共通性與共融性上都處于絕對的弱勢,因此,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展借助于網絡媒介這一強勢媒體勢在必行。本文主要以恩施地區為例,研究網絡媒介語境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目前,國內對于恩施地區民族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恩施民族文化的建設、保護、傳承與發展方面,本文重點研究網絡媒介環境下民族文化的傳播,并運用了已有的關于恩施地區網絡媒介發展與民族文化傳承的相關調查數據。

少數民族地區網絡媒介的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網絡整體發展現狀概述。根據《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農村網民規模增長迅速,網民規模達到1.36億,比2010年增加1113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6.5%。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與2011年全球互聯網普及率(30.2%)進行比較,我國超過這一水平的省市數量達到21個,相比2010年底增加一個。湖北、重慶、青海、河北、吉林、內蒙古、寧夏等九省份的互聯網普及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年來,網絡新聞得到快速發展,2008年網絡新聞的使用率較上年提升近5個百分點,網絡新聞用戶達到2.34億,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輿論宣傳陣地。[1]由此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出西部地區網絡媒介發展的成就,這是值得肯定和發揚的。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網絡媒介發展不乏成功的典范,如被并稱為中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的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傳記性史詩《瑪納斯》,這些少數民族文化的網絡傳播是相當成功的,它讓世人了解并認識到了這些民族的文化,塑造了民族文化的品牌效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西部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網絡媒介發展狀況仍不容樂觀,少數民族地區網絡媒介的發展無論是在使用的整體水平上還是在受眾覆蓋面上以及受眾使用目的上,都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數字鴻溝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

個案研究:恩施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網絡傳播現狀與問題。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由于歷史、地理、社會現實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還比較落后,吸引人才的機制目前尚不健全,人才資源嚴重不足,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引進來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相對薄弱,經濟發展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鏈,人們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對于各種信息的鑒別度不高,很容易被網絡上充斥的大量虛假信息或者是社會上流傳的錯誤信息誤導,因此,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提高民族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民族地區網絡媒介接觸和使用奠定經濟基礎,是發展民族地區網絡媒介的治本之策。

首先,就網絡媒介的使用而言,恩施地區互聯網整體使用水平比較低,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根據《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農村網民規模為1.36億,比2010年增加1113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6.5%。[1]這是互聯網發展的普遍性規律。在恩施地區,農民占了人口的絕大多數,是主要的消費者,然而,農村網絡媒介并無明顯的發展,在部分農村仍舊無網絡媒介,村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依舊是電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村經濟蕭條,農民增產不增收,占當地人口80%[2]多的農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經濟能力去接觸和使用網絡。這與互聯網發展的普遍規律是相悖的。這樣,網絡媒介在恩施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發展一直以來都處于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這是該地區網絡媒介發展所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篇(7)

(一)現金流量折現法 現金流量折現法(DCF)的中心思想是任何資產的價值等于該項資產未來特定期間內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現值總和。現金流量折現法是一種主觀評價方法,分析結果取決于現金流和折現率兩個指標,而這兩個變量所需信息完全需要預測,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該模型的應用前提是對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預測,在評估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影響企業未來現金凈流量的各種因素,確保未來各時期現金流量的可靠計量。此外,要選擇合適的折現率,也就是評估人員對企業未來經營風險的判斷。由于企業未來經營過程的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對目標企業未來收益的把握和判斷至關重要。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P/E)又稱為收益倍數法,其實質是把目標企業的財務比率或指標與市場上相似企業的比率或指標進行比較,進而得出目標企業的市場價值。市盈率法是基于成熟有效市場的客觀評價方法,適用于有可比對象的成熟市場企業,因此,市場法的核心在于確定合適的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市盈率法將股票價格與企業效益聯系起來,能直觀反映企業的投入與產出關系,是企業價值分析中廣泛應用的一種估值方法,市盈率法涵蓋了風險補償率、增長率、未來現金流和股利支付率的影響,具有較高的綜合性。

(三)經濟附加值法 經濟附加值(EVA)是一個企業扣除資本成本后的資本收益,即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之差。經濟附加值法對企業進行價值分析的核心點是企業的內在價值由當前市場價值(COV)和未來增長價值(FGV)兩部分構成。前者是對企業當前業務市場價值的度量,后者是企業未來期望增長值的貼現值。如果可以確定企業的當前營運價值,就能進一步估算出未來的增長價值,而一旦這兩者的價值都能確定的話,就可以推算出企業未來的收入增長率,通過判斷企業能否實現該增長率來確定企業目前的市場價值是否合理。

(四)實物期權法 實物期權法的核心思想是將企業視為若干項實物期權的組合,企業的整體價值由現有價值和實物期權價值兩部分組成,前者運用一般的價值評估方法進行估值,后者則采用期權思想對企業的未來獲利機會和潛在價值進行評估,兩者相加即為企業的整體價值。實物期權法主要借助于金融期權的思維模式和技術方法對企業未來經營過程中的選擇權、投資機會等不確定性價值和經營靈活性價值進行量化,從而更好的評估決策的風險性和不確定的投資機會價值。

二、網絡傳媒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一)現金流量折現法 現金流量折現法(DCF)是企業內在價值評估體系中最成熟、最根本的評估方法,然而在對某些網絡傳媒企業進行評估時卻遭到了質疑。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有兩個指標至關重要,即自由現金流和折現率。由于網絡傳媒企業大多是高科技型企業,這兩個指標的確定難度較大,同時,網絡傳媒企業現階段多數處于成長階段,凈現金流量多為負數,從而導致評估者無法按一般做法,即根據企業的歷史業績來預測未來的現金流。此外,網絡傳媒企業的盈利模式和經營管理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造成不同評估者對同一網絡傳媒企業的未來預期收益率判斷差別較大,從而導致折現率的顯著差異。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是企業價值評估理論中較為經典的模型之一,在網絡傳媒行業的評估中應用廣泛,市盈率法可以直觀地將企業的盈利情況和股票價格相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企業價值的未來預期。但是,市盈率法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首先,對于虧損企業來說,市盈率根本毫無意義,即使通過將每股收益正常化也無法消除根本問題。其次,對周期性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往往會呈現出較大偏差。最后,對于大多數非上市網絡傳媒企業來說,找到技術、規模等相似的可比企業,選擇合理的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存在諸多困難。

(三)經濟附加值法 經濟附加值法(EVA)與現金流量折現法相比,可以更為準確的衡量股東價值,因為前者是在扣除權益成本和債務成本的基礎上來衡量企業收益的,而后者僅考慮了債務成本。經濟附加值法與現金流量折現法的共同思想精髓都取決于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企業未來凈現金流的折現值是企業內在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用經濟附加值法對網絡傳媒企業進行價值分析時,同樣無法克服網絡傳媒企業的凈現金流為負的障礙,無法根據歷史業績來預測未來現金流。

(四)實物期權法 實物期權法對投資項目的不確定性、風險性以及連續性有較好的體現,能對網絡傳媒企業的內在價值提供另一種解釋,適用于那些未來面臨潛在機會、戰略決策等選擇權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在網絡傳媒企業價值分析方面,實物期權法由于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尚未形成合理、適用的通用模型,而且實物期權的種類繁多,導致在實際應用中受阻。

三、網絡傳媒企業價值分析方法的修正及應用

(一)理論盈利倍數模型——對市盈率法的修正 鑒于對網絡股未來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的良好預期,著名投行BT Alex Brown. INC的證券分析師Shaun G.Anderikopo- ulos通過對網絡股的長期研究分析,在市盈率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理論盈利倍數模型(Theoretical Earning Multiple Analysis,TEMA)即P/E/G定價模型。

TEMA模型的前提假設是市盈率(P/E)的值由企業未來的預期盈利增長率(G)決定,通過乘數因子(G)把企業的市盈率和成長性直觀聯系起來,使得該模型的分析結果充分考慮了企業的內在增長性,從而更為準確的反映網絡企業的內在價值。

其定價公式:P/E/G=K

即:P/E=G×K

其中:P—每股價格;E—每股收益;G—預期盈利增長率; K—市盈率對增長率的比率。

TEMA模型適用于那些相對成熟、可持續經營和高速成長的網絡傳媒企業。在確定企業的盈利增長率(G)時,必須認清該指標為復合增長率,需要綜合考慮收入增長和凈利潤增長兩方面因素。K值用于衡量相比于企業增長率的市盈率水平的相對數,一般情況下,K值越小說明相對于預期增長率而言,市盈率就越被低估,則股票價格就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二)網絡傳媒企業“電廣傳媒”實例分析 根據上述網絡傳媒企業價值分析理論可知,現金流量折現法,經濟附加值法以及實物期權法等絕對估值法的理論精髓都是將被評估企業的預計未來收益通過適當的折現率折現到當前,得出被評估企業的理論評估價值,雖然絕對估值法可以通過計算、推測出目標企業絕對性、精確性理論價值。但由于在網絡企業價值評估模型中所采用的折現率、資本成本率、預測增長率等指標都帶有評估者主觀判斷的成分,對不同的風險補償率、利率、預測增長率所作出的估值差異往往造成分析結果的顯著不同。此外,在網絡傳媒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多變的形勢下,預測目標企業未來5-10年的盈利情況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對網絡傳媒企業“電廣傳媒”采用相對估值法中的市盈率法(P/E)以及理論盈利倍數模型(TEMA)進行價值分析。

(1)市盈率法的應用分析。一是“電廣傳媒”每股收益預測。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電廣傳媒”2011~2013年各年每股收益預測值,本文取各金融機構每股收益預測值的均值,計算得出“電廣傳媒”2011~2013年每股收益預測值分別為1.556、1.628、1.738。

二是網絡傳媒行業平均市盈率(P/E)預測,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上述7家網絡傳媒企業在2012年3月30日的平均市盈率在42倍左右,而此時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7.99,相比較而言,我國深圳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53.62。根據對“電廣傳媒”每股收益預測可知,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1.556、1.628、1.738,這里取網絡傳媒行業的平均市盈率41.664,上交所平均市盈率17.99,深交所平均市盈率53.62三者的平均值37.758作為“電廣傳媒”的預測市盈率。可以得出“電廣傳媒”的合理價格區間為58.75元~65.62元之間。與當時“電廣傳媒”市價29.12相比,說明“電廣傳媒”的企業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極具投資價值。

(2)理論盈利倍數模型(TEMA)的應用分析。運用市盈率法來分析網絡傳媒企業的股票價值時,有時會遇到一些極端情況,從而凸顯了市盈率法的操作局限性。現實中,有許多企業的市盈率遠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甚至有個股的市盈率高達幾百倍,例如國恒鐵路(000594)的市盈率就高達1642.76,此時就無法運用市盈率法來預測這些股票的價值。但是,如果這些公司市盈率和企業的經營業績相比較,就可以對這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做出合理解釋,投資者就不會再認為這類股票的風險太大了。TEMA模型正是基于市盈率與增長率之比(P/E/G),充分考慮了企業的成長性來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分析。

TEMA的定價公式:P/E/G=K,當股票估計合理時,K=1;當K1時,說明該股票的市盈率大于企業的實際增長率,則該股票可能被高估了。

根據前文對“電廣傳媒”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預測知,“電廣傳媒”的每股預測收益分別為1.556、1.628、1.738。根據“電廣傳媒”2010、2009、2008年度財務報表數據可知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為33.11%,綜合考慮“電廣傳媒”發展情況,假設“電廣傳媒”未來3年的復合增長率為34%,當K=1時,則“電廣傳媒”對應的股票價格區間為52.9元到59.1元之間。

綜合市盈率法(P/E)和理論盈利倍數模型(TEMA)的分析結果可知,“電廣傳媒”極具投資價值,其合理價格區間為52.9-65.62元之間。

參考文獻:

[1]曹中:《企業價值評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版。

[2](英)布里金肖著,周金泉等譯:《網絡公司價值評估——前沿觀點》,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3]孫繼信、李明勇:《網絡企業價值評估》,《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6年第2期。

[4]劉長昕:《網絡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探討》,《時代金融》2011年第6期。

篇(8)

前言:電氣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實現了生活、生產智能化,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性的同時,進一步優化了網絡傳媒的發展。近幾年隨著電氣技術及電子技術在網絡傳媒中的應用,對網絡傳媒整體效能的優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進一步對電氣技術及電子技術在網絡傳媒中應用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一、廣電網絡中電氣技術

1.1照明電氣技術

就當前廣電網絡中來看,其在演播室、控制室均需要照明電器技術的支持。目前,廣電網絡已經將電器照明技術應用在整個設備中[1]。廣電網絡在照明系統構建的過程中堅持以構建應急照明系統為主,降低由于緊急停電而造成的內部供電中斷的現象。廣電網絡整個照明電氣技術按照48h緊急供電中斷的照明計算方法對其整體應用供電體系實施構建,進而從根本上保障照明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1.2防雷電氣技術

防雷電氣技術主要是利用各種儀器和設備在保障基礎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上,對防雷系統實施保護和構建[2]。由于廣電網絡傳媒中心的整體特殊性,在其綜合防雷電氣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采用了當類裝置等電位鏈接,進而形成一個統一的防雷到點系統,對整個系統的線路實施布置,有效的預防雷電電磁波脈沖對廣電網絡電流和電壓帶來的影響,進而保障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廣電網絡還利用防雷電氣技術實現了消防聯動系統的構建,實現24H監測聯動消防指令,進而為廣電網絡的整體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1.3變電電氣技術

變電控制是維持廣電網絡電源穩定,實現廣電網絡中心合理用電的關鍵。其在變電控制的過程中利用電氣技術實現了核心變電控制系統,對整個廣電網絡中心計算機的系統和各個演播室、演播廳的用電實時集中配置,以保障高強度符合支撐。此外,廣電網絡在變電電氣技術的應用上還是實現了高低電壓系統等級控制系統,進而對供電故障時電流和電壓突然降低和故障排除后電流電壓突然升高帶來了供電系統穩定性實施技術處理,實現變電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二、廣電網絡中電子技術

2.1雙向改造電子技術

雙向改造電子技術主要是利用FTTH技術和無源光網絡PON技術實現光纖到戶和純介質網絡傳輸的一種電子技術。廣電網絡應用雙向改造電子技術將內部的數據傳輸實現光波傳輸,加強了數據協議靈活性,進而優化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實現網絡透明化安全傳輸。便給利用無光源網絡PON技術降低了數據傳輸過程中電磁波對傳輸網絡造成的影響,實現多兆為雙向改造。廣電網絡應用雙向改造電子技術進一步對內部網絡的傳輸和改造提供了技術支持。就當前廣電網絡雙向改造電子技術的應用來看,其實現有線電視服務下的單向下行廣播傳輸方式就是利用了雙向改造電子技術。

2.2 HFC電子技術

HFC電子技術是利用大容量傳輸實現雙向傳輸的一種電子技術,廣電網絡利用HFC電子技術實現了光纖與同軸電纜結合的傳輸技術構建,實現了幀頻變換,多兆位數據服務的功能,進而完成了電子技術工作的開展。此外,廣電在應用HFC電子技術的過程中利用工作人員全程根本實現了視頻服務和IP服務技術改進,提高了整體網絡視頻的輸出質量和輸出糾錯能力。

2.3數據傳輸電子技術

廣電網絡中應用數據傳輸電子技術主要是對網絡內信號、音頻、視頻等實現基本數據傳輸憑條的構建[3]。在數據傳輸電子技術的應用下廣電網絡實現了射頻總線與雙絞線結合的長距離、大范圍數據傳輸,保障了不同用戶之間數據傳輸的距離。

2.4智能化電子技術

智能化電子技術的應用進一步促進了廣電網絡智能化發展,從網絡運營的角度,實現了整個廣電IT系統的智能化設計,進而優化了廣電網絡的工作效率,為廣電網絡傳媒的發展提供了業務升級。

三、總結

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看出當前我國廣電網路技術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應用了照明、防雷和變電電氣技術,并且結合了雙向改造、HFC、數據傳輸和智能化電子技術,為廣電傳媒的安全、運行和傳輸等提供了保障,進一步優化了而廣電網絡核心技術,優化了廣電網絡在傳媒領域的市場競爭優勢,進一步為我國網絡傳媒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參 考 文 獻

篇(9)

未來學家曾經預言,21世紀將是數字、網絡、多媒體的世紀。目前,網絡正改變媒體和出版業,圖書、報刊和廣播影視及音像等被整合起來。電子信息媒體包括互聯網的發展,為想象力豐富的未來預言家坦言傳統紙基傳播媒體終將被取代提供了素材,“無紙化辦公”甚至“無紙時一代”一時一間成為流行的熱門話題。

而以紙張/印刷為代表的傳統傳媒作為傳承文明和傳播信息的幣要載體,千百年來一直被視作文明程度和文化繁榮的象征(以人均用紙量來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難道會在新經濟形勢下與網絡的竟爭如此不堪一擊,迅速頹萎并最終敗下陣來?就目前形勢及在可預見的將來,回答是否定的。

姑且不論包裝用紙和生活用紙不僅不會在網絡時一代逐步消失,而且會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或網絡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增加,即使是最有可能遭遇網絡沖擊的印刷書寫紙,在過去幾年間在網絡發展較為迅速的北美地區的產量依然增加了13%自1982年以來,全球范圍內印刷書寫紙的產量翻了一番。據美國最新一項調查表明,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紙張的用量也在不斷增加。近10年來,美國報刊發行量并未因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而相應減少。

近年來,隨著新經濟形勢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對紙基/網絡傳媒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自1994年以來新經濟出現并發展的新氣象。

1紙基傳媒與網絡傳媒的互補性

許多互聯網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紙張作為傳統的傳播媒介,在目前或在可預見的將來,網絡的作用無法替代。在某些時一段及某些地區,傳統的紙基印刷媒體還將會占主導地位。慧聰國際(商務網 sinoBnet. com)目前所運行著的“水泥+鼠標”模式,即“刊物+網絡”便是更好的明證。慧聰國際從商情報價起家,冬一門負責搜集計算機、家電、汽車等行業的多種產品價格及經銷、生產企業等多方面信息,然后進行加土分類處理,用數據庫形式存儲,最終將最新價格在各相關企業和消費者一認可的報紙上。由十受到報紙版ICI的限制,還不定期推出以介紹企業商情為特色的廣告印刷品。慧聰利用傳統的紙基媒體,經過8年努力,成為中國商務資訊服務商的第一把交椅,《慧聰商情廣告》成為中國最大的賣方信息的廣告媒體。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慧聰國際受到強烈的震撼,經過冷靜分析認為,互聯網不會扼殺慧聰的傳統業務,可借助互聯網作為快速通道使信息以更低成木和更快捷的速度送達用戶。多年的業務積祟和最新市場調查使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事實:目前中國僅有10%的企業上網,仍有近90%的企業利用傳統紙基媒介獲取信息。因此,慧聰國際作出出版紙基宣傳品與建立商務網同步的發展.錢略,即所謂的“水泥+鼠標”的運作模式。

2互聯網對印刷/書寫紙需求的影響

互聯網的普及及應用,已對造紙土業產生一定影響。雖然全球紙張的消費量還將繼續增加,但有些紙張品種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其中對印刷/書寫紙的影響較大。印刷/書寫紙包括用十印刷報紙、雜志、書籍、商/產品目錄、商務表格、商業廣告等紙張和復印紙、噴墨打印紙和書寫紙等。印刷用紙特別是含磨木漿的非涂布印刷紙如新聞紙,將受到來自互聯網的竟爭。

目前許多人應用在線新聞服務,據統計,每月在網上瀏覽《紐約時一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紙多達2億貞。分類廣告是報紙最卞要的收入來源,但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人利用在線傳輸,1997年在線廣告收入增加240%,預計到2003年將有15%的分類廣告采用在線傳輸。電子分類廣告便十搜索,實效性強,對消費者一來說是最大優勢。

世界報業聯合會2000年年度報告說,全球范圍內的報紙廣告收入與1997年相比,1999年增加18. 8%,預計2000年超過20%。報紙正利用電子信息和網絡傳媒提供的機遇,揚長避短,開辟新思路,發揮竟爭之優勢增加廣告收入,許多國家的報紙正努力收復流失的市場份額。在1999年能提供可比數據的33個國家中,其中有24個國家的報紙廣告收入增長,19個下降。在13個歐盟國家中,有12個國家增長,有些國家的增長率還是兩位數。據有關令家分析,新聞出版和互聯網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一期內成功并存。只要有新聞存在,新聞紙行業乃至新聞出版業都將依然是利潤可觀的行業。

網絡與報紙,最為確切的說法是伴生關系。世界報業聯合會的報告指出,報紙的發行與網絡的普及是伴生共存的,許多報紙的網絡版在網絡媒體中占主導地位。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報紙網站不斷涌現,但同時一也促進了報紙發行量的大幅增長。如果報紙真的會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這一點在可預見的將來幾乎是不可能的),誰將為網絡媒體提供豐富多彩的新聞報導?

在當前的新經濟形勢下,互聯網對雜志、圖書和商/產品目錄等的替代作用相對緩慢。商/產品目錄市場并沒有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沖擊,目前正有更多產品目錄印刷品廣泛用計算機及相關行業。也可以說,互聯網的發展刺激了產品目錄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但將來可能有所轉變。一般不會有人喜歡在互聯網上長篇祟犢地瀏覽雜志和小說,預計在未來10~15年的時一間中將會涌現出大批新生雜志。就目前形勢而言,超級壓光紙(sc紙)作為最卞要的雜志紙,需求前景非常看好。在過去10年間,sc紙需求增長迅猛,奠定了sc紙的廣闊市場前景。

由十網絡的普及應用,使得打印輸出大量電子郵件和傳真件等的用紙量大幅度攀升。同時一,隨著辦公自動化的不斷發展,復印紙和噴墨打印紙等用量也在大幅度增加。裁切成單張的辦公用紙消費量到2003年預計將比1996年增加1倍多。據報道,1996年美國復印紙、傳真機和打印機用紙量高達8000億張。

3經濟/社會形勢對紙基/網絡傳媒的影響

新聞出版業與互聯網業發展的源動力來自十經濟因素。經濟發展可推動廣告業的不斷發展,而廣告收入是新聞出版業與互聯網業的最卞要經濟來源,也是影響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企業之間經濟效益的提高及電信、金融、工廠等行業間的激烈竟爭,而引發的廣告大.錢是刺激紙張需求的最直接原因。如日本在亞洲金融危機后經濟于2000年得以恢復,2000年紙和紙板的需求增長最為顯著,增長幅度由90年代初的1%提高到5%其中印刷書寫紙的需求增長量最為顯著,從90年代初的2%提高到7 % 0 2000年,全球期刊雜志的廣告收入提高4%賬單廣告招貼等的費用提高7%。一些幣大事件如奧運會的舉辦及前期的大力宣傳也會刺激需求的增長。據統計,1996年洛杉磯奧運會僅銅版紙就多耗用30萬t,再加上琳瑯滿目的各種精美宣傳品、各種比賽入場券、商務邀請函等等,均為增加用紙量的刺激因素。

由于目前經濟形勢普遍不景氣,致使各機構單位的廣告費用大為減少,從而導致印刷業務量的大幅下降,迫使出版印刷商為節約用紙量而將版面編排得更加緊湊,這種做法主要是受經濟形勢的影響,而與互聯網的發展沒有必然的聯系。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后,歐洲地區雜志和新聞刊物出版商立即感受到新聞量驟然上升,且絕大部分與恐怖襲擊事件有關,而廣告業務量卻急劇下降,這也是世界各國新聞出版機構的共同感受。意大利雜志和新聞刊物出版商坦言,在恐怖襲擊事件后的短短數日中,廣告收入減少470萬美元,損失主要來自航空公司和美國的商務機構。據來自德國的消息,盡管新聞刊物出版商臨時增印了與恐怖襲擊事件有關的新聞周刊,但數量有限,無法與損失的廣告量相比。

其實,互聯網也在發展之中,盡管發展勢頭較為迅猛,但更容易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2000年11月21日北京青年報刊出題為“互聯網泡沫要破”的專論。據美國舊金山webmergers網站公司的調查,10月份美國共有22家網絡公司倒閉,而11月份剛過半,已經有#!家公司宣布破產。隨著圣誕節的日益臨近,一些網絡公司寧可選擇倒閉也不愿面對資金不足的窘境。在市場趨向多元化的今天,互聯網的征程不會一帆風順,自身的發展還有待整合,一統天下的局面在可預見的將來將無從談起。

4紙基傳媒的優勢及現狀

互聯網的確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突出信息的快捷和時效性,且傳輸成本低。互聯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獲取信息的極快速度,但要獲取更深入、更詳盡的資料還要依靠紙基傳媒。就目前發展趨勢而言,互聯網并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取代紙基傳媒。從某種意義來說,使用互聯網的廣大用戶中不乏追求新鮮感覺者。

印刷出版業所涉及領域眾多,盡管分類廣告更易于在互聯網上完成,但至今許多領域的廣告業務仍集中在紙基印刷傳媒上。數字成像技術的清晰、逼真度無法通過互聯網在線更好地體現,電子媒體的精彩廣告效果對消費者的影像刺激只能是瞬時而短暫的,無法替代印刷在高級銅版紙上色彩鮮艷、精美的廣告畫面,紙基廣告畫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并且對消費者的感觀刺激是長期的。利用數字平臺不能圓滿完成的業務就必須采用傳統的紙基印刷傳媒。實踐證明,采用紙張印刷的紙基圖書資料可保存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就目前發展趨勢而言,紙基圖書資料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篇(10)

1 網絡時代的高校電視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電視媒體實現了媒介自身功能的擴展,由大眾傳播媒介的輿論宣傳工具擴展到了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遠程教育等領域。高校電視臺在解決我國當時教育資源短缺,尤其是教師資源短缺問題,以及為我國的社會文化普及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大規模傳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而,我國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遠程電視教育傳輸與收視網絡,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提高民族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傳播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得到了蓬勃發展。它的興起與繁榮使傳播環境發生了巨變,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傳播模式的格局,由此對高校電視臺的生存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給其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新傳播環境下,電視技術與計算機網絡的整合發展將是高校電視臺未來的發展趨勢。計算機網絡和電視媒介的融合以及高校電視傳輸的網絡化,并沒有構成高校電視的發展危機,而是高校電視在網絡時展的拓展和延伸。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傳統電視制作與傳播提供了更先進、更廣闊的表現手段,使高校電視的傳播功能更為強大和快捷。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實現網絡與教育電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滲透,拓展高校電視制作與傳播的領域,改進、擴展和豐富高校電視的傳播功能,使高校電視的參與性更加廣泛,使高校電視資源更好地實現共享,使高校電視節目更加人性化、互動化,使其更好地滿足受眾對教育信息多樣化、多元化的需求。作為高校傳統傳播主力的閉路電視,在網絡傳媒的挑戰和推動下,實現了與網絡傳媒的整合,必將會呈現出全新的傳播態勢和強大的生命力。

2 網絡化傳播對高校電視發展的促進作用

高校電視與網絡傳播一體化整合發展,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可以克服傳統電視傳播的諸多缺陷。換句話說,網絡化傳播對高校電視的發展有深層次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 網絡化傳播增強了高校電視的傳播時效

校園閉路電視傳播由于按傳統線性流程播出,最大的缺點就是稍縱即逝。這對于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來說,存在諸多不便。而電視和網絡一體化整合使節目內容既可同步實況播出,也可異步傳播。另一方面,傳統電視節目內容的更新往往受制于節目板塊進程的整體安排,很難突破。而網絡中的電視節目內容則可以超越線性流程而隨時進行更新,并與用戶見面,從而大大加強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2) 網絡化傳播提高了高校電視的收視率

傳統的高校閉路電視節目由于按線性流程播出,用戶只能根據節目時間表和節目預告查尋節目內容信息,收視率較低。而電視傳播和網絡傳播一體化整合后,通過強大的網絡搜索功能,用戶所需的節目信息迅速呈現在電腦屏幕上,極大地加強了接收節目的確定性和針對性,提高了接收信息的效率。

3) 網絡化傳播增強了高校電視傳播的雙向互動

傳統的傳播方式,基本上屬于單向和被動的傳播方式,用戶只能通過直接或間接對電視機或收音機進行控制來體現微弱的主動性,通過電話、信件體現微弱的雙向互動性。而電視傳播與網絡傳播的一體化整合,使電視發展到由點到點的雙向交互式的傳播水平,充分體現出人的主動性和傳播的雙向互動性。由用戶根據自己的時間、地點、興趣主動搜索,選擇節目的內容,控制節目的播放,有效地克服了傳統校園閉路電視線性傳播所導致的受眾的被動狀態。

4) 網絡化傳播擴展了高校電視的傳播容量

高校傳統閉路電視的信息容量只能局限在有限的時間段內,信息流量變得非常有限。而電視傳播和網絡傳播的一體化整合突破了傳統電視傳媒線性播出的流程,使所有信息都可以同時呈現在網上,從而大大增加了電視播出的信息容量。

5) 網絡化傳播擴大了高校電視的傳播區域。

原來的閉路電視節目的覆蓋范圍受制于閉路電視網的范圍,覆蓋區域一般較小。而電視傳播與網絡傳播一體化整合后,電視節目不僅可在高校校園內傳播,而且通過互聯網絡,任何電視節目均可迅速實現全球性傳播。

3 制約高校電視和網絡傳播一體化的因素

雖然,網絡化傳播對高校電視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辨證的看到,在高校乃至現有的傳播環境和網絡環境下,電視傳播與網絡傳播的整合發展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 轉貼于

1) 校園主干網絡雖然采用光導纖維,但接收終端的網線仍然采用普通雙絞線,使傳輸效率大打折扣。這種干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網絡條件與數字時代的信息流通要求極不相稱。而對高校來說,由于校園網絡擁擠所導致的網速緩慢、視頻傳輸不暢等因素,制約了網絡電視節目的質量,從而影響了部分師生上網觀看電視的積極性。

2) 高校閉路電視系統和校園網絡受制于資金、設備、人員等方面的因素,存在設備老化、制作流程復雜導致內容更新緩慢等問題。

4 高校電視與網絡傳播一體化對高校電視提出的新要求

1) 對高校電視從業人員提出的新要求

應對激烈的電視媒體業的挑戰,高校電視與網絡傳播一體化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從業人員有文理并重、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觀念和敬業愛崗、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在高校電視這個團隊中,需要更多復合性人才,他們應是既會編導,又懂攝像,還能夠后期制作,是一專多能的多面手,這樣才能滿足網絡時代高校電視發展的需要。

2) 對高校電視的技術含量提出的新要求

網絡時代的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很大程度上采用非線性編輯系統,在電腦平臺上運作,集平面視覺設計、三維制作于一體。一個節目已經不是簡單地靠單一的軟件就能實現,需要多種軟件甚至是不同的技術平臺來實現,不僅涉及計算機技術,而且還有多媒體制作技術以及網絡技術。

3) 對高校電視節目的內容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電視的定位是“教育”,因此注定了其節目內容要以其教育內涵建設為主體,它是贏得更多學習者的關鍵,是其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網絡時代,高校電視應大力提高節目內容的質量,從節目的知識結構組織、表現形式、教學內容的設計等多方面打造精品課程,逐漸消除“課堂搬家”的現象。在節目的寬容度上也要向多元化發展,服務層次應盡量滿足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需求,發揮高校電視的教育張力。

4) 對高校電視的管理與工作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統籌規劃,走信息資源聯合開發、資源共享的道路,不再由高校某一部門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信息資料構成的,而是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按照高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內在規律,確立目標和任務,按各自不同的特點形成若干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最終形成集約的管理模式。

在嶄新的管理模式下,我們還應看到,任何一種傳播方式只有充分發揮個體優勢,才能經受得起新型傳播方式的沖擊和挑戰。報紙、圖書和雜志等印刷媒體無論在廣播、電視盛行的時代,還是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始終經久不衰,正是因為電子書籍無法替代紙張印刷品的諸多傳播優勢。同樣,電視和網絡傳媒一體化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個體優勢,才能在今后發展的進程中開創出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5 結論

網絡時代高校電視既面臨著發展的機遇,也存在挑戰。網絡媒介的多領域滲透,將更好地拓展未來高校電視的發展空間。高校電視與網絡化傳播的互融,將是高校電視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教育電視制作與傳播模式的變革,我們更應借助于信息網絡技術,實現網絡與教育電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滲透,拓展教育電視制作與傳播的領域,以期改進、擴展和豐富教育電視的傳播功能,充分挖掘高校電視節目的教育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電視在網絡時代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上一篇: 緒論課教學論文 下一篇: 建筑安全員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国产传媒一区二区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拍国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