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8 08:50: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培訓與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校長是受黨和國家委托,領導和管理學校,全面主持學校行政工作的負責人,是一所學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這充分說明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只有高素質的校長才能帶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辦好一所學校。校長要真正成為學校教師隊伍中的一面旗幟,一所學校的靈魂,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校長專業化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稱《剛要》]要求“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農村中小學校長重任在肩,因此加強農村中小學校長培訓培養,提升他們的辦學本領應該是校長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圖就其培訓模式作膚淺的思考。
一、農村中小學校長基本現狀調查。
某縣中小學校長基本情況抽樣調查,從全縣24個鄉鎮抽取了13個鄉鎮,共30所中小學作為樣本,基本情況如下:1.學歷層次較高,絕對高于教師隊伍學歷,但多為后續學歷。中小學校長達到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81.6%,專科學歷占15.6%,中專學歷僅占2.8%,但絕大部分是中師生通過進修和二次進修而取得的;2.職稱層次較高,中學,具有高級職稱的校長占69%,中級職稱的占31%,沒有初級職稱;小學,具有小學高級以上職稱的占93.8%,中級職稱的占6.2%;3.年齡結構偏大,男女比例失調。30-40歲占26.5%,40-50歲占56.7%,50歲以上占16.8%,女校長比例不到10%;4.大多數校長參加崗位培訓,具備任職任職資格,具有一線教學經歷和中層干部管理經歷,對新理論、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論文,但職前準備不夠充分,缺乏管理知識深度。 二、新時期農村中小學校長的基本要求
在《剛要》中,“校長”這個詞共出現過20次,對校長的素質和校長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制定校長任職資格標準,促進校長專業化,提高校長管理水平。推行校長職級制”①,“那就是校長要成為教育家”,“不僅理論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個教育實踐家”,實現教育家辦學,要求校長首先“應當是政治家”,“還應當促進專業化發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長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就是“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出名師,育英才”②。因此可見校長的行政性在淡化,長官化在消減,不再是純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當家”,而是專業化專家化的人才。農村中小學校長目前是校長隊伍中最大的群體,《剛要》的要求自然是農村中小學校長的追求,是適應當地教育且引領當地教育發展的專家。
三、提高農村中小學校長素質的策略。《剛要》要求農村中小學校長要成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長的規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農村學校的特殊性,大多數學校校長都是教師出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校長專業知識訓練,因此,科學系統的培訓就成了校長專業化的捷徑,要抓好培訓工作,培訓模式非常重要。我們認為,農村中小學校長的培訓除《綱要》的“校長輪崗交流”“ 海外研修培訓”等模式外,目前較為實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以鎮為主,縣級聯動長效培訓模式。由于農村中小學分布相對分散,要經常性開展全縣大規模集中培訓,這很不現實,因此可以以鎮(或將全縣劃分為幾個片區)為單位開展經常性培訓,縣教育主管部門督查。
(二)鎮縣分層培訓模式。縣教育主管部門重點培訓中小學校長教育思想、理論素質、專業化要求,以專家講座、外出進修等形式,提高校長的專業水平,鄉鎮重點培訓鎮域管理、特色發展等。
(三)校本學習與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師缺編嚴重,教學管理人員更是緊缺,農村中學校長都承擔一定量的上課任務,走出校門學習的機會很少,因此校本學習與自我反思是促進校長專業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的指導下,校長在學校(或家)里進行的一種培訓與學習。主要摘要之間的矛盾,培訓時間不受限制,培訓的方式靈活,通過學習、研究、反思、實踐的方式提升校長素養,是校長終生學習很好的模式。
(四)專題式培訓模式 校長最關注的是什么?④調研全國第一期基礎教育改革動態專題研修班的95名校長“校長最關注的問題”,在回答“當前辦學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和壓力”時:教師隊伍問題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論文,其次是安全問題,占30.8%,第三是辦學經費和校園硬件建設,占15.7%,第四是升學率,占12%。這些觀點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說明校長在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決辦法。調查發現,面對當前辦學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難,95%的校長希望有高人指點,最好是“藥到病除”,農村中小學校長除上述“四個關注”外,校長知識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應該進行這些專題培訓,讓他們立即走出困境。
(五)個性化培訓模式。《綱要》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學校要辦出特色,校長就必須進行個性化培訓,即有針對性的根據學校特色,對校長進行特色方面的進一步提升。
(六)分層分崗的培訓模式。調查發現,農村中小學校長年齡結構、知識素養、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有必要進行分層,比如中學小學、年齡老少、任職長短、學校規模大小等進行分層培訓,便于相互間有共同的話題等。
參考文獻:
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②《中小學校長》2010.12孫宵兵.《<教育規劃剛要>對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新要求》;
③《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年12期《促進農村中學校長專業發展的培訓模式的實踐研究》;
二、電力企業人員培訓與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員工管理培訓體系
電力企業管理人員在進行員工管理時,需要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培訓體系作為支撐,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管理質量,同時也可以提升培訓效率。在以往的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員對員工的工作素質不夠重視,電力企業發展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通過管理培訓制度的建立,能夠明確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責任,讓他們掌握更加專業的操作技術,最終達到電力企業人員管理培訓的目標。建立健全職工培訓管理制度,首先就要制定好相應的培訓方案,要建立健全電力企業內各種各樣崗位的職責,同時也要建立起員工能力素質模型,并對這些模型數據進行分析,找到自身企業員工工作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再做出更加科學的解決方案,為以后電力企業的進步提供幫助。其次,要努力實現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的多樣化發展。如果職工培訓形式過于單一,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下降,這樣就無法提高職工的工作效率,也就不能夠保證企業的發展水平。因此在進行培訓時,相關人員需要結合員工的需求,不斷豐富培訓內容,能夠讓員工講培訓理論與自身實踐相結合,在工作崗位上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2.提高職工的學習理念
電力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不僅需要加強內部制度的建設,同時還要轉變職工的工作理念,努力學習相關的技術知識,爭做學習型人才,這樣才可以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更多的貢獻。職工管理與培訓工作要想順利展開,管理人員就要積極轉變職工的工作理念,增強自身的學習意識,在培訓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掌握一些技術,學習相應的知識,從而提高職工的工作效率,為電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在進行培訓時,管理人員要重視可持續培訓工作,為職工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和環境,讓他們在工作之余能夠進行自我提高。比如可以創建網絡培訓平臺,既可以實現員工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向一些專業人士請教工作知識,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在對員工進行培訓時,管理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結合不同崗位員工的技術需求,制定出相應的培訓方案,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電力企業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
管理人員在對電力企業職工進行培訓時,需要制定出比較科學的培訓計劃,掌握當前企業員工的實際狀況,從而保證培訓質量。制定培訓計劃時,人員管理部門要充分了解各個工作崗位職工的培訓需求,結合不同崗位狀況調整培訓方案,使得該方案內容符合職工工作需求。尤其是要做好新職員的崗前培訓,讓這些人員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樹立他們良好的工作意識,要讓他們充分了解企業文化,以文化為基礎,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最終達到崗前培訓的工作目標。除此之外,培訓計劃還要有較強的前瞻性,能夠滿足今后電力企業人才發展需求,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4.加強培訓后評估工作
電力企業員工在接受培訓后,由于人自身的惰性,一些員工不能夠及時鞏固已學知識,這樣就無法達到培訓的工作目標。因此管理人員在制定培訓方案時,還要加強職工的培訓評估,及時了解職工的培訓質量,從而為下一次的培訓方案制定提供科學數據。實現培訓評估可以利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比如觀察法、測試法、談話法等。這種培訓評價形式既提升了管理人員對員工培訓狀況的了解程度,又激勵了職工及時溫習所學過的知識,為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奠定基礎。除上述內容外,在進行電力企業職工培訓時還要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讓他們認識到責任意識的重要性,要加強對其他員工行為的監督,減少工作失誤的出現,為電力企業發展創建良好的內部環境。
多年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實行的是成本領先戰略,對“人”的重視和投入不夠。該企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壯大,也僅僅是業務規模的壯大,但在管理上還是創業初期的一套制度,企業仍然把人力資源停留在一種成本的水平。
2.缺乏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觀念。
一方面,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企業的大部分決策者還沒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在對人力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只注重人才的招聘,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對于薪酬,高知識,以及核心技術的員工往往要求比較高,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所以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都存在不足。
3.人力資源投資不足。
企業的技術工人文化素質偏低,管理人員知識陳舊,老化現象嚴重,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在于企業的培訓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并且只注重培訓的形式和數量,而忽視培訓的內容和質量。另外,企業文化太過于形式主義,職工的責任感和忠誠感成為空談。
4.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基本上還處于初級階段,過于強調組織中的管理制度與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視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業激勵機制。往往制度上有處罰的條款,沒有激勵的條款,或者激勵與處罰不對等,權力和義務不對等。
5.人才流失。
員工對企業不滿的最終表現形式就是離職。該企業員工離職,可以從兩點來看:一是流失率過高,每年有接近30%的流失率;二是中基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在流失人員中占較大比例,無論是專長,還是管理經驗,這些人都是企業的中堅力量。
二、加強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1.實施人事外包。
由于該企業長期注重市場業務發展,對內部人事行政管理投入不足。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事制度不完善,不能為員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培訓的機會,進而大大降低了員工的滿意度。
2.建立富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
給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讓員工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個清晰的認識,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降低員工的流動率,讓員工付出更多的努力與企業共同發展。對員工進行培訓。由于企業的現金并非很充足,因此在員工的物質獎勵方面會有一定的限制,但對員工進行培訓的資金是可以擠出來的。培訓一些僅適用于本企業的知識,提升員工服務本企業的技能,而且不用擔心員工學完知識后就跳槽。強調員工的團隊建設。精英的要求一般都很高,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民營企業沒有那么多資金聘用精英,也很難對精英進行有效管理。我們需要通過員工的團隊建設,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3.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隊。
企業員工都是由不同職務層次的人員構成的,毫無疑問,每一層次都要有一部分優秀的人員。整個人員結構猶如一個金字塔,層次越高,人員越少。建立一個人才梯隊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企業可以從以下角度實現:一要從培訓師著手,由教務經理進行統籌,為每個培訓師制定各自的教育培訓計劃。二要從業務員著手,由銷售經理匯總后和總經理確定該年的業務員招聘或辭退計劃,然后根據企業的年度計劃,制定各自的營銷計劃。三要從行政管理人員著手,建立管理服務的考核指標,根據管理效率和滿意度決定人員進退去留。四是內部招聘與外部招聘結合。從企業內部培養和選拔人才,成本最低,很多情況下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
公司培訓資源缺乏規范管理,難以有效地查詢和獲取,得不到動態、高效的利用,不能很好促進公司培訓工作的改善。
1.2內部溝通不暢,隱性知識難以顯性化
公司的隱性知識如員工個人工作經驗、創意或心得等,由于缺乏知識分享激勵機制,無法被記錄保存,容易流失。
1.3平臺建設不完善,知識共享困難
公司教育培訓體系中缺少知識管理模塊,教育培訓系統中也缺少支持資源共享的功能,公司內部知識共享意識淡薄。近年來,公司教育培訓工作得到飛速發展,但相關資源建設未同步發展,資源建設落后于培訓工作,阻礙教育培訓的進一步發展。基于上述不足,對于如何加強公司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并實現轉型,以滿足公司戰略目標實現的要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將知識管理思想納入教育培訓工作中,通過加強培訓資源開發與管理、拓展員工溝通渠道、完善相關平臺建設等工作,助力公司教育培訓體系轉型。
2.知識管理建體系
公司從2013年開始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知識管理體系建設。圍繞教育培訓體系轉型需求,搭建“以知識層建設為基礎、以流程層建設為核心、以支持環境層建設為支撐”的知識管理體系架構,提升培訓資源建設水平,支持公司建立“四位一體”的標準培訓模式,助力公司成為學習型組織,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2.1知識庫建設
以崗位勝任能力為依據,利用各序列各專業的崗位培訓規范,根據分層分類的原則,形成相匹配的知識樹。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訓成果資料,以知識樹為引導,根據完全窮盡、相互獨立原則,形成包括課程庫、試題庫、師資庫、培訓基地信息及公司文化、制度等的知識庫。各類知識庫通過知識標簽建立聯系,形成員工和組織知識共享和應用的基礎。
2.2知識運營機制建設
知識有效運營指通過知識獲取、知識固化、知識共享、知識應用及知識動態管理的閉環運作,達到知識在個人與組織中流動,并不斷回饋到知識系統內,促使知識不斷累積的目的。知識獲取,外部知識內部化。指將企業外部環境中的知識轉換到企業內部,并能夠為企業所用的過程。知識獲取包括采集、認證、儲存和更新四個階段,對應設立知識采集機制、知識認證機制、知識存儲機制和知識更新機制,以完成獲取知識的任務。知識固化,鞏固知識防遺忘。通過個性化課程學習、課后及時復習和試題考核等手段,鼓勵員工在工作中有意識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做到服務實踐、學以致用。知識共享,管理效益最大化。為有效實現知識共享,公司構建并加強多種知識共享途徑,暢通多方溝通的渠道。知識應用,實踐提高生產力。知識只有在組織中得到應用時才能增加價值。公司通過搭建教育培訓知識管理平臺,將知識應用的效率發揮到最大化。
2.3流程及信息功能設計
知識管理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企業組織、制度、文化等環境因素的良好支持。公司在知識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重點進行制度、流程、信息系統等建設工作。知識管理流程。以業務驅動力為出發點,以利益相關者價值為最終導向設計管理流程,包括知識抽取流程、知識利用流程、知識評審流程及知識管理考核激勵等流程。公司根據員工的知識貢獻制定不同級別的獎勵,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公司知識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知識管理系統是集課件庫、試題庫、案例庫、師資庫、基地庫、文檔庫等為一體的教育培訓知識管理平臺,以網絡培訓實體化運作為手段,構建實現公司知識協作、知識收集、知識傳承等功能的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系統還緊密聯系公司的生產業務、培訓和評價等工作,幫助提高培訓管理效率、公司知識協作共享,提高員工崗位勝任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2.4知識動態管理運行
知識動態管理包括線上及線下知識管理。線上知識動態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崗位知識學習包、學習效果驗證、建立學習檔案、培訓需求再分析等內容。建立個人學習檔案,為下一階段的培訓需求分析提供參考。線下知識動態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及考核、培訓服務實踐、課程開發和創新等內容。公司按照培訓計劃對員工進行培訓及考核,并反饋工作過程中的新問題、新需求反饋,公司根據反饋信息進行培訓課程開發和創新,進一步豐富知識樹和知識庫的內容。
3.知識管理顯成效
3.1建立公司知識庫
知識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為公司搭建了層次分明、覆蓋率高的知識樹框架,并以此為基礎,梳理公司幾大序列包含課程庫、師資庫、試題庫、案例庫等內容的知識庫,并定期邀請公司相關專業的專家對知識庫內容的正確、合理性進行評審,組織人員對知識庫進行更新維護。將公司知識體系內容導入信息系統,設置知識標簽鏈接,實現知識查詢和學習等功能。
3.2營造知識創造氛圍
通過制定知識更新、創新、認證、共享等流程以及相關考核激勵制度,鼓勵員工對知識庫中的知識進行維護、修改,讓員工角色由知識使用者轉變為知識管理者,從被動到主動,激發員工知識創造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定期的班組內部分享會,實行輪講機制,鍛煉每位員工的講授技能,促進了知識共享,實現隱性知識顯性化,積累公司知識資產,預防人才流失的潛在風險。
3.3優化公司培訓運行
通過信息系統中的崗位學習包推送、學習與測試關聯、員工學習檔案建立及培訓需求再分析等功能,實現了員工學習、測評、檔案記錄、需求分析的全自動化管理,極大提升教育培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效推動公司教育培訓的優化。同時,知識資本的積累和良好學習行為的培養、鞏固,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的重要基礎。
培訓作為一種投資,培訓對象本身有一種期望,而培訓的結果能否達到這個期望,存在不確定性,而且這種期望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這也加大了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1.2辦學單位的風險
⑴法律風險。辦學單位與委托單位、合作單位之間都需要簽署協議,協議的簽署就存在法律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隨著培訓的不斷發展,在培訓單位普遍沒有法律顧問的情況下,這種風險的發生概率在不斷加大。⑵政策風險。繼續教育培訓是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框架下開展的,這就勢必受政策的影響,政策的變化,給培訓的外部環境帶來了不確定性。如《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的實施,就極大地影響了干部培訓。⑶財務風險。雖然繼續教育是高校社會服務的重要途徑,但在市場環境下的運行模式,使得辦學單位必須考慮收支,市場行為就意味著需要承擔財務風險。⑷組織風險。辦學單位在組織培訓項目時,需要聘請教師,與委托單位、合作單位等合作,這就勢必需要承擔合作單位在招生宣傳、教師在課堂授課等環節發生的風險。⑸教學風險。教學風險指教學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間的偏差。導致教學風險的因素有諸多方面,有來自外部,也有來自內部。外部的風險來自培訓對象,培訓對象對培訓質量和水平都有一個期望值,若培訓的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其后果必然導致學校名譽受損、生源短缺,最終形成風險。內部的風險主要是項目開發和課程設置。項目開發是教學的起點,它規定著培訓的類別和方向,也決定著高校教學資源的布局。課程風險指的是課程建設風險。課程建設具有的不確定性將給培訓的生存和發展帶來風險,課程既包含課程標準,也包含課程實施方式。課程標準定位是否恰當、課程內容選擇是否適宜、課程進程安排是否合理,這些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或教學風險的大小。
1.3管理部門的風險
高校機關職能部門,在學校擔負著管理的重任,在學校的繼續教育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正確地認識高校機關職能部門的功能,并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關系到學校繼續教育工作的有效運轉,關系到繼續教育的有序、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充分認識高校機關職能部門的管理風險,直接關系到能否有效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
(1)策風險。決策風險是指在決策活動中,由于主、客體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而導致決策活動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降低決策風險,一直以來都是為人們所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2)政審批中的責任風險。在繼續教育管理中,項目審批、經費結算、證書發放、合作方準入、教師準入都是職能的體現。管理人員因業務素質不同,對于行政審批的各種政策的把握和了解程度也就不同,這都會導致在具體的審批過程中出現一定的風險。
(3)行政監管中的風險。由于繼續教育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很多,屬于一種綜合性的管理,無論在管理的類型、范圍還是對象上都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包括合同監管、過程監控、廣告管理、質量監控、投訴管理等。由于在市場的復雜性以及多樣化也決定了在具體監管中所需要面對的風險。
(4)違法查處中的風險。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承擔的是裁判員的角色,對各種違法項目的查處是一個重要的職能。在查處中,要求做到程序合法、處罰適當、定性準確、依據正確、證據確鑿以及客觀事實清楚,而這些內容上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二、繼續教育培訓風險的規避
2.1轉變觀念,強化風險意識
風險的規避,關鍵是觀念的轉變,要充分認識到繼續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始終牢記高校繼續教育培訓的目的是社會服務,是將高校優質的教學資源共享,提升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和聲譽。管理者對繼續教育的定位要有準確的把握,用清晰的理念指導培訓工作的開展。同時要強化風險意識,時刻牢記風險無處不在。
2.2建立系統有效的規章制度
⑴體制合理,職責明確。管辦分離,明確“運動員”和“裁判員”的角色,辦學單位只辦學,管理部門只管理,職責明確,互相監督。⑵出臺繼續教育培訓管理辦法。明確繼續教育辦學的目的、原則、操作流程等,使繼續教育培訓有章可循,操作規范。⑶建立繼續教育領域的律師隊伍。建立律師隊伍,加強對委托單位、合作方、招投標等協議的把關,減少此類法律風險。⑷建立合作方、教師準入機制。設定準入門檻,將不符合條件的合作方、教師排除在外,減少此類風險的發生,維護辦學聲譽。⑸建立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對培訓的需求分析、計劃制定、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效果的評估都有量化指標,減少辦學風險。⑹建立員工培訓制度。建立員工培訓長效機制,這里的員工包括辦學人員和管理人員,提升員工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減少因業務素質而產生的風險。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對人的管理。因為任何企業,不論其規模行業,遵循什么管理理論、戰略與方法,最終都需要員工來完成,所以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與工作態度,成為眾多企業改變企業管理現狀的首選目標,對員工的培訓也成了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企業管理變革趨勢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學習激勵型管理轉變,企業培訓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企業培訓還處在初級階段,林林總總的培訓機構有些是針對考證而設的,有些是針對企業的高層(比如領導力、執行力等)或者某種團隊(比如銷售團隊等)而開發的等,其內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傳統的企業培訓常常是指企業內部員工培訓,它的內容僅僅用于崗位技能培訓這一層面,從調查結果看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傳統企業培訓的內容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及對策。
一、傳統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傳統的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筆者曾經在企業工作十幾年,從事企業管理與企業培訓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對企業培訓曾做過大量的調查,從調查中得知,現在大部分企業很重視企業培訓,但對培訓的結果表現明顯的不滿,甚至出現了培訓還不如不訓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業的培訓部門,在花了大量的時間,做了大量的培訓后,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結果既沒有達到企業的滿意也沒有達到員工的滿意;二是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之后,特別是一些培訓后的技術骨干員工流失傾向愈發嚴重;最終導致了企業花費大量的培訓成本得到的收益卻微乎其微。于是從被調查企業的培訓內容與方式的現狀人手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絕大部分企業目前進行的培訓是沿襲企業一直以來進行的單純的崗位技能提高的培訓。
(二)傳統企業培訓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企業培訓作為一種雙贏投資,一方面員工的工作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力將得到不斷提高,從而增加企業產出的價值,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員工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獲得的是一份終生保值的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培訓應該是老板和員工都想得到的結果。但是現實與這種培訓的目標愿望出現了錯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的企業管理思想影響。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文化素質相對薄弱,計劃經濟留給人們的是分配制的傳統思想。所以傳統的培訓教育,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培養,沒有與企業的培訓目標與員工個人的發展結合起來,培訓的內容沒有建立在培訓需求基礎之上。技能培訓沒有針對性和系統性;觀念培訓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或者被忽略。
2.單純知識與崗位技能培訓,忽視職業價值觀教育。單純的知識與崗位技能培訓是根據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劃分不同的崗位群,對通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其內容也是在平時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點”的技術類專業培訓,很少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培訓;要么是技術人員與操作人員一起對一些常識性的內容加強學習;對管理人員培訓常常限于國家新出臺的文件、政策與法令的學習,知識與技能。企業培訓的培訓課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的方法與手段等都是圍繞崗位知識和技能培養,忽視了員工的價值觀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過員工實現,重視培養員工正確的工作觀和工作態度,企業培訓才能達到雙贏的思想,從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價值觀、道德觀方面的育。沒有形成:培(養)中有訓(練),訓(練)中有培(養)的有機結合。
3.脫離崗位的崗位技能培訓方式。由于培訓組織者缺乏有關培訓的專業知識,認為培訓就是學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簡單的課堂式教學的講授法,單純的理論灌輸方法,所以常常是為了培訓,安排專門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訓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布置場地,集中學習,崗位技能培訓卻沒有崗位實踐的鍛煉,崗位技能培訓的方式最終脫離開崗位進行單純理論教授。再加上沒有正確的理念的引導,沒有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技能培訓脫離了實際,只能聽一些空洞的理論,沒有真正的崗位感知與技能提高,所以,培訓成了員工非主動性并且有些強制性的公共活動。對于新員工培訓常常經過“師帶徒”的培訓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單獨操作,以后的培訓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體灌輸。
4.培訓內容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及員工個人發展脫節。從培訓的內容看,一是內容不是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結合起來,而只是對技術人員一種通用的技術的學習,為企業培養不但崗位技術過硬,而且忠誠、有責任感、有創新意識、有團結協作精神等與企業共同發展意識的觀念和態度;二是沒有與員工個人發展計劃有機地結合,對于員工的職業生涯缺乏規劃,使員工無法意識到培訓是與自己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無法真正達成培訓的目的—公司和員工的共同發展把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發展結合起來;三是沒有顧及通過培訓使員工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與職業態度,從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責任感與創新精神,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正由于此,有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決傳統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解決目前傳統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培訓內容上是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的一體化,即培訓既要重視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重視觀念培訓,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培訓內容的統一體,形式上根據內容不同采取相應的形式。
(一)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的內容
1.觀念培訓的內涵。觀念決定著一個人的態度,態度支配著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結果,我們要想使我們的培訓達到預期的結果,就要引導員工形成正確的觀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態度與習慣。所謂觀念培訓是指把工作中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職業價值觀與職業道德觀等轉化為工作中的具體行為,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告訴員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工作中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與價值觀,引導員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與正確的工作態度。如在價值觀方面,培養員工什么是最可貴的、比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無的、應該拋棄的,什么是有意義的,什么是無意義的等認識與評價的尺度,把充滿著情感和意志的價值觀,滲透在一個人的個性中間,使其對員工的情感、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觀方面,以正確與錯誤、真誠與虛偽、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平與偏私、工作中的“應該”和“不應該”等內容,引導員工衡量和評價自己的思想、行為,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社會影響逐漸使員工形成一定信念和習慣。在職業價值觀方面,表現出的信念和職業態度,是個人的職業判斷、擇業標準、對具體職業的評價以及在職業活動表現出來的職業態度與價值傾向。在職業道德方面,表現為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既是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在本職工作中的行為要求,也是各行各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綜合各種觀念在工作中對企業與個人發展發揮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業培訓中觀念培訓的核心內容,它表現在:愛崗敬業、忠誠與誠信、責任、創新、團隊協作、公正、寬容與感恩、自信、樂觀與進取、服從等。海爾培訓工作的原則是“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價值觀的培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這是每個員工在工作中必須首先明確的內容,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內容。松下公司強調:真正的培訓是對一個人的人格培訓,知識的傳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義;真正的教育應該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為重點,培養一個人的人格為第一,至于知識、技術之類,可以說是附屬的教育。而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確的價值觀念、良好的心態和自身所具備的職業美德與其透射出來的人格魅力,正是我們觀念培訓的重要內容。強調能力開始于態度,注重人的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與態度的培養,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動力的激發,正是觀念培訓的精髓所在。
2.崗位技能培訓的層次劃分與內容設置。在崗位技能培訓中,應該根據不同的崗位與層次設置不同的內容。
(1)管理人員的培訓。分為高層管理人員培訓與中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高層管理人員培訓是企業決策層的培訓,企業的發展能力更多地取決于高層管理者的素質。如果高層管理者具備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超前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才能形成正確的決策和思路,推動各部門工作順利展開,并學會用什么方法統一員工的價值觀,締造設計優秀的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的凝聚力。中基層管理人員在企業中,聯系上下,團結左右。所以,中基層管理者的培訓重點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及其專業技能的培訓;二是執行力的培訓;通過培訓還要學會如何讓員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團結協作。
(2)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分為高層專業人員培訓和基層操作員工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是企業的核心員工,掌握企業的專業技術命脈。其崗位技能培訓的內容:一是了解企業相關產品和新產品技術方面的知識;二是培養其專業技術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學習尖端技術。對于基層操作員工,培訓重點主要在其崗位上的技能培訓。使其精通自己的崗位專業技能,在自己崗位技術上學習與創新,成為企業的核心業務骨干人員。基層員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訓后真正明白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員工人職培訓。新員工人職培訓也稱職前教育。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員工的集中培訓,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況及公司制度、員工守則等。目的是使員工行為習慣的改變和養成,認同企業文化,并自覺地按企業文化行為方式辦事,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第二個階段是崗位知識與技能培訓,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圍與崗位職責,主要受周圍工作環境方面的影響。
3.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一體化的作用與意義。觀念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結合起來稱為職業化綜合素質培訓,它所觸及的學習層面,不僅僅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層面,而是涉及更深層次的個人行為方式—自我意識、思維方式、視覺與動機、深層價值觀念,促使企業員工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使員工更深層次地改變自己。通過觀念培訓,促使員工主動學習,更新知識,啟發思想,打造員工的職業化的工作態度與職業道德、團隊意識,享受工作與尊重帶來的和諧氛圍,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真正實現自我管理的企業管理境界,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與效益。這是觀念培訓在企業管理與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的體現。把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相結合,豐富了企業培訓的內容,彌補了傳統企業培訓中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義表現為:第一,在把企業培訓過程中引人價值觀教育,彌補了我們傳統企業培訓甚至職業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的缺失,是企業培訓對員工非技術能力培養的創新性突破。第二,企業培訓的目標是使員工不僅掌握技能和技術,還具備正確、深厚的人類價值態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備獨立工作和團隊工作能力,誠實正直、守時負責;而且能適應變化的形勢,與企業共同面對困難和問題,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提高員工學習的自覺性與學習能力,員工由強制培訓到自覺自愿學習的轉換,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學習型企業;第三,員工的職業道德、態度及其作為其內核的價值觀,已成為現代企業、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只有具備適合這種標準的員工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員工。第四,觀念指導人們態度和行為的根本要素,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觀念。作為各種觀念核心的價值觀尤其重要,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價值觀決定了人生的成敗。所以觀念培訓對個人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一體化培訓的方式
培訓方式是根據培訓對象與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崗位技能培訓離不開崗位實踐與鍛煉,其方式是干中學,干中訓,在崗位學習中鍛煉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崗位技能培訓的過程中,把觀念培訓的內容有計劃有目標地滲透進去,并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活動,使觀念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體化的體驗滲透式的培訓內容與方式,使員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強化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創新與開拓的思維模式,誠實可信的工作形象,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體驗滲透式培訓是在工作崗位實踐過程中提升,在模擬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認識與升華,體現了干中培,干中訓,把培養與訓練結合起來的培訓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崗培訓與崗位輪換、集中培訓與自我教育、工作模擬培訓、拓展培訓、游戲培訓、模擬情景培訓等,這些培訓方式依據培訓內容而定,使培訓更加生動,更容易為人所接受與喜歡。
[1]陳向明.學校發展計劃與學校自主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馮大鳴.英美澳教育管理前沿圖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黃燦明.學校發展規劃個案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4]布倫特.戴維斯Brent.學校發展規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陳建華.中小學發展規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楊天平.教育戰略規劃與管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7]倪梅.參與式規劃與學校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8]陳向陽.學校發展計劃基本原理與操作規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9]李澤林,何龍,呂曉娟.《重塑學校新家園:學校發展規劃與實施》[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10]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教育規劃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
[11]吳清山,林天佑.教育新辭書[M].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學校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雷云飛.學校發展規劃研究——以湖南省長沙市第十九中學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0
[2]童康.學校發展規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
[3]王天曉.學校發展規劃問題研究——以戰略型領導為視角[D].首都師范大學,2007
[4]張敏.學校發展規劃執行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5]俞偉娟.學校發展規劃與學校發展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6]曹鑫海.中小學發展規劃制定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7]王俊霞.“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及其效果研究——以積石山縣農村小學為個案[D].西北師范大學,2005
學校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拱雪.SWOT在北京市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制定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2010(7):22-26,41
[2]張鳳山.編制學校發展規劃的原則[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8(6):21-23
[3]高厚榮.從組織環境談高校后勤文化建設[J].高校后勤研究,2012(5):100-101
[4]許小華.關于學校發展規劃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3(2):218,220
[5]楚江亭.關于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有關問題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5):24-26
[6]王俏華.國外學校發展規劃功能及過程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7):40-43
[7]諶啟標.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規劃[J].教育導刊,2005(4):4-6
[8]張作功.加強學校發展研究促進學校持續發展[J].當代教育論壇,2008(3):8-10
[9]李家成.論學校發展規劃在學校變革中的價值實現[J].當代教育科學,2004(16):28-30
[10]邱向理.破解學校發展規劃制定之難點[J].中小學管理,2010(12):17-18
[11]趙德成.區域行政推動下的學校發展規劃[J].教育研究,2013(3):54-58
[12]李雯.如何制定學校發展規劃?[J].中小學管理,2005(11):10-12
[13]趙德成.實踐中的學校發展規劃問題與建議[J].中小學管理,2010(11):4-6
[14]姚美琴.學校發展規劃: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管理,2005(11):8-9
[15]孫軍.談學校發展規劃的文案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2(5):17-20
當前,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供電企業的經營難度不斷加大,利潤空間也愈來愈小,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迎接挑戰,求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確實需要深思熟慮。而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深深感悟到,抓住線損管理不放松,深挖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線損要效益,這是供電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定位,這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線損是供電企業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線損管理是否到位,線損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個供電企業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樣才能管理好線損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借用現代的經營管理理念,提出線損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探討。
一、目標分解法
目標分解法是當前許多縣級供電企業在實施線損管理過程中,正在運用并且已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極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體操作程序是企業在確定年度總的線損目標之后,再將總目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每個供電所和每條線路,供電所再將自己的子目標分解到每個配電臺區和職工,這樣便形成了個個肩上有擔子,人人頭上有指標的良好格局,從而激發每個供電所和每個企業員工都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標和分解目標時,企業的決策者要注意把握一個度,對指標的制定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既不能脫離現實憑空臆造,使目標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無原則地降低目標而影響員工的進取精神。要在認真研究參考歷年數據的基礎上,對目標進行科學的測算,真正做到切實可行,才有可能實現企業和員工雙贏的目的。
二、考核獎懲法
考核獎懲法首先要制定嚴格科學的考核標準,要設立專項的線損獎勵基金,加大對線損的獎懲力度。縣局每月要對每條線路的線損情況進行計算考核,看各供電所的線損指標是否完成,然后依據考核標準,對完成線損指標或超額完成指標者給予獎勵,對未完成線損指標者給予經濟處罰。對供電所來講,也可以把線損考核延伸到每個農電工身上,看其所管轄的線路和臺區高低壓線損指標是否完成,并酌情進行獎罰。在考核過程中,作為企業的考核者要認真負責,公正無私,賞罰分明,決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責,如果對考核不認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義。
對以權謀取個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術低下素質不高,在實際操作中造成計量事故,或為竊電者留下可乘之機,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者,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規定進行責任追究雜志鋪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該處分的進行嚴肅處分,該免職的予以免職,該經濟賠償的進行經濟賠償,只有嚴格的考核獎懲,才能保證各項制度順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縣局每月要定期召開一次線損分析會,對逐條線路的線損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及時掌握全局的線損情況。在召開線損分析會時,各供電所長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轄線路的月度線損分析報告,在會上一一發言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讓大家品頭論足,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對于線損高的要認真查找原因,對癥下藥,提出下一步解決的辦法;對于線路運行良好,線損穩中有降的線路,要善于總結經驗加以推廣,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之目的。分析會結束后,職能科室要寫出月度線損分析綜合報告進行存檔,在下一次線損分析會上進行對照檢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實,線損是否降了下來,是否收到了預期效果。
四、計量集權法
電力計量是線損管理的核心部位,計量表就好像在商品買賣交換過程中的秤,應該保證準確無誤。對于供電企業來講,如果計量表失去準確性,或者是竊電者蓄意在計量表上做手腳,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也就會導致線損的升高。所以,在計量上要采取統一集權的管理辦法。首先,要把好計量表的校驗關,計量表要由具有校驗資質的部門校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從事電力計量表的校驗業務。其次,對每個配電臺區的計量箱鑰匙要由專人管理,管理者對企業要絕對的忠誠,不得有絲毫的貪心和私欲。農村低壓客戶也應如此,要由對工作高度負責的農村電工來統一管理鑰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預。否則如果計量箱的鑰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個別私欲膨脹者,他們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當手段來竊取電能,造成電量流失、線損升高。所以,對于計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須采取集權管理方為上策。
五、經濟運行法
供電設備的經濟運行是降低線損的又一有效手段。經濟運行是指設備的最佳運行狀態,即在這種運行狀態下能夠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要設法盡可能地減少有功、無功損失。供電設備的經濟運行包括供電企業的這樣幾個主要環節。一是電力調度中心。調度要以調出效益、降低線損為基本原則,準確掌握負荷的變化情況,制定科學經濟的電力運行方案。同時在電力設備需要維護檢修時要統一合理安排,盡量避開用電高峰,盡量減少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間,以此來減少損失、增加供電量。二是變電所的變電運行人員,要及時掌握變電設備和線路的負荷變化以及功率因數高低情況,合理投切電容器,盡量使設備處于經濟運行狀態。三是供電所的管理人員,要對每個配電臺區經常進行巡查,特別是對那些野外抗旱變壓器,一旦抗旱結束要立即停運企業管理論文企業管理論文,防止空載運行。四是要對那些"大馬拉小車"的變壓器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電能的無效損耗。
六、消缺補漏法
供電企業不同于其它企業,其設備分散點多線長,一個縣級供電企業大都管轄著數以千計的變壓器和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這些設備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莊高山叢林,管理起來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們忽視了管理檢查,有些線路和臺區設備就有可能因出現缺陷而造成電量損失。所以,作為供電企業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按照設備規程的要求,經常組織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配電臺區進行檢查,對線路進行巡視,尤其是要加強夜間巡視,一旦發現哪些地方出現漏電現象,就要及時對設備進行消缺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線路線損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們在降低線損過程中一種最直接、最簡單,也最易生效的辦法雜志鋪論文開題報告范例。作為基層供電所的管理者,必須對自己所管轄的臺區和客戶情況有一個最真實的了解掌握,對每個臺區每個客戶的用電負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數。一旦線損升高,我們就可以通過每個客戶的月度電量的增減幅度,對問題的出現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從而進一步深入細致地對客戶進行摸底排查,通過摸底排查能夠有效地控制個別欺騙瞞報截留電量現象,同時也能查出許多隱蔽較深的問題。沁陽曾有一條10千伏線路線損一連幾個月居高不下,為了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專門組織人員對這條線路每個客戶的計量進行了細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過任何一點可疑之處,最后經過檢查發現一個用電負荷比較大的客戶計量裝置的互感器實際倍數與銘牌不一致,在每月計算電量時少算二分之一的電量,問題找到以后,這條線路的線損很快降了下來。在我市還有這樣一個事例,有一個村莊前幾年低壓線損非常高,有時高達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長上任以后,組織二十余名農電工對該村莊一家一戶進行突擊排查,結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戶計量表未向供電所上報,而被該村的電工截留下來,問題澄清后,局里對這名電工進行了嚴肅處理,并追補了電量,該村的低壓線損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態監測法
一、員工培訓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意義
1.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通過培訓,員工能夠掌握正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他們的工作質量大幅度提高,企業的成本也會因此得到進一步的降低。通過培訓,可以加強企業員工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減少部門間的摩擦和沖突,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提高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因此,員工培訓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績效。通過培訓,使員工獲得或改進了與工作有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員工的個人績效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企業的績效是員工個人績效的集合,員工個人績效的提高勢必會帶動企業整體績效的提高。
3.有利于滿足員工個人的需求。很多員工,尤其是優秀的員工,如果在很長時間內能力得不到提高,將會產生茫然感和失落感,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可能會促使他們離開企業另謀他就,企業將失去大批優秀的人才,因此企業管理論文,企業應及時對員工進行相應培訓,以滿足員工的培訓需求。
二、中小企業員工培訓存在的問題
1.管理者對培訓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質不高,缺乏對培訓的正確認識。第一,有的管理者擔心,員工經過培訓后,技能提高的同時會不斷要求企業加薪,而增加企業的成本;第二,有的管理者擔心,員工培訓后離開企業,企業將白白浪費培訓成本;第三,有的管理者擔心,員工培訓會耽誤企業的工作。而企業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學習機會的話,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這種情況的驅動下,他們可能就會尋找其他的就業機會而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2.對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培訓對于企業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因此,對培訓缺乏足夠的重視。很多中小企業不僅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甚至將人力資源部門也歸入后勤或其他部門。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緊張,只對員工進行入職培訓,缺乏對員工的中遠期培訓,一些效益不好的中小企業甚至取消了對員工的培訓投入。培訓投入的嚴重不足勢必會影響培訓工作的正常運行。
3.輕視對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培訓只是針對基層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的工作,中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的人才,自身能力和素質較高,沒有必要進行培訓,因此,很多中小企業的培訓主要是針對基層員工,對于管理者的培訓少之又少。中高層管理人員是企業的中堅力量,決定著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和方向,他們決策的正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不斷地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質對企業尤為重要,企業應將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作為企業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
4.缺乏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需求分析是指了解企業員工需要參加何種培訓的過程。培訓需求分析在整個培訓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進行培訓需求分析,企業的培訓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培訓的結果與企業的需求不相背離,才能真正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對員工進行培訓前沒有進行培訓需求分析企業管理論文,哪里出現問題就培訓哪里,培訓工作既沒有計劃,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規范,使得員工認為培訓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導致企業的培訓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完善中小企業員工培訓的對策
1.樹立對培訓的正確認識。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應轉變觀念,形成對培訓的正確認識。第一,管理者不應認為,員工參加培訓就是為了漲工資,其實,很多員工希望通過培訓提高自身的技能,使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得到不斷地提高,因此,適時地對員工進行培訓會滿足員工的培訓需求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第二,管理者不應因擔心員工存在跳槽的可能性,而減少對員工的培訓。可能有的員工正是因為企業缺乏對他們的培訓,而導致他們的流失。因此,企業應及時滿足員工的培訓需求,避免人才流失。第三,管理者不應因擔心對員工的培訓會耽誤工作而減少對員工的培訓,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員工經過培訓后,個人績效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2.加強對培訓的重視程度。中小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應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第一,中小企業應建立與培訓相適應的組織結構,以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中小企業應建立獨立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將培訓工作視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建立獨立的培訓部門,以增強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第二,中小企業應建立與培訓相適應的組織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訓制度是促使培訓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麥當勞非常注重對員工的培訓,為了調動員工對培訓的熱情,將員工的培訓與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有效結合起來。麥當勞在對新員工進行培訓時,主要是學校麥當勞工作手冊和現場觀摩;如果想升為店長,必須在地區的培訓中小學習;如果想升為區域經理,必須到全國的培訓中心去學習;如果想升為大區經理,必須到美國的漢堡包大學去學習。
3.加強對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力度。中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的核心員工,擔負著發展企業的重大責任企業管理論文,他們素質的好壞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只有中高層管理者具備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超前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才能形成正確的決策和思路,才能推動各部門工作順利展開,因此,管理者的學習與培訓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如果依照重要程度將企業各類人員的培訓進行排序,決策層的培訓應優先于一般管理層的培訓,一般管理層的培訓應優先于一般員工的培訓。對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不應只能留在學歷的提高,更重要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以及戰略規劃等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了解現代的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同時,還要提高他們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使他們真正具備現代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
4.做好企業的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需求分析是整個培訓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進行科學的分析,才能使企業做出正確的培訓決策。中小企業可以從組織層面、任務層面和員工個人層面來進行培訓需求分析。(1)組織分析。中小企業可以依據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以及企業整體績效存在的問題來決定培訓的重點。例如:企業確定未來的發展戰略是開發新產品,企業就應重點對研發人員、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進行培訓,以保證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2)任務分析。任務分析主要是針對具體工作而言的,是指為完成特定工作需要而對員工進行技能、知識和能力的培訓。中小企業可以依據企業每項工作的工作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員工進行崗位勝任能力的培訓。(3)人員分析。中小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員工現在績效存在的問題,來確定員工需要何種培訓。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5-0383-01
本文所指的大型火力發電企業是一個生產設備較先進、機組數量眾多,人員年齡結構輕、素質普遍較高的現代化大型發電企業。因為是由不同的股權組成,該企業10臺機組由三家不同公司實施一體化的管理。這就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及精益化和一體化管理的過程中,引發了諸多問題,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來完成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對企業的管理創新進行有效的管理之前,員工的主動創新意識不強,對創新工作持有畏懼心理,企業的管理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無法實現精益化管理的目標。基于上述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創新管理方法應運而生。
一、建立機制,營造深厚的創新氛圍
1.建立明確的管理創新的組織機構
建立上有公司主管領導、中有主管人員、下有實施人員的三級責任主體。設立科技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下設經營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由公司領導及經營管理專家組成。經營管理委員會有常設辦公室,辦公室設立一名負責管理創新工作的兼職管理人員,并且在各個部門都設置了兼職的管理創新聯絡人。做到人盡其職,保證企業管理創新活動的良好運轉。
2.強化創新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企業管理創新中的主體,是整個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注重人才培養環境的創造、人才成長平臺搭建和人才選拔、任用方法的創新,以培養勝任崗位能力為根本出發點,以培養高技能領軍人才為目標。對于技能人員推行“實操型、模塊化”的培訓及內部取證的形式,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檢修技能和操作技能。推行“實操型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中心、試驗室等技術研究的場所”,培訓與研究相結合,提高技術水平,增強科技創新的能力。對于管理人員內部通過部門間的交叉培訓,使員工對公司的各項業務管理有全面的認識,便于業務接口工作的良好開展,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及綜合素質,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外部培訓通過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理念,開拓視野、取長補短,為管理創新奠定基礎。“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并重”,培育有遠見,有謀略的企業員工。經過有效的實施人才培養策略,樹立管理創新的帶頭人,作為企業創新工作的領路人,帶動創新人才隊伍的形成,才能開展具體的創新活動。
3.實現有力的激勵機制
制定物質激勵的原則調動員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通過制定《科學技術評獎管理辦法》、《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加大對管理創新的激勵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對項目負責人獎勵力度,項目負責人獎勵全部金額的60%。通過形式新穎的精神激勵的方式提高員工的自我滿足感。對各個項目及成果負責人進行專題訪問,在廠內電視臺、培訓中心“榮譽墻”以及“每日之星”宣傳欄等進行宣傳報道,這樣會大大提升員工的榮譽感和主動創新的意識,成功打造了員工自主創新、企業經濟創效的良性循環。營造崇尚知識、樂于創新的氛圍,體味著創新帶來的自豪感。
二、科學管理,使管理創新工作有序開展
1.建立管理創新交流的平臺
與時俱進地建立與現代化企業員工相適應的經驗交流平臺。設立QQ群或微信群等員工喜聞樂見的現代溝通交流空間,群里除了管理創新工作的各級負責人外,還有各級的經營管理專家以及歷屆獲獎管理創新成果的負責人,這些專家作為群里的“技術支持”,只要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有疑問隨時可以找專家解答。此外,凡是有新想法、好創意的員工都可以加入群中,在這里,大家共商“廠是”。創建一個富有活力的管理創新活動的載體,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及生產管理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成功的經驗都可以在此進行推廣交流。
2.暢通管理創新信息通道
與管理辦公室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各大知名期刊以及在企業管理方面知名的專家學者建立密切的聯系,掌握管理領域最新的情報以及行業內成功的案例,將這些素材上傳至QQ群中,讓大家隨時隨地輕松掌握最新動態。定期組織管理創新的培訓活動,邀請國家管理創新方面的知名老師,到現場為大家講解當前管理創新的形勢和方向,員工們現場拿出自己的選題或管理成果與老師進行交流,老師為大家提出了的詳盡的指導和中肯的意見,為解決管理難題及提升現有管理水平提供了參考。
3.管理創新課題的攻關
自2008年起,企業實現了三家公司的一體化管理,在三家公司的十臺機組生產運營中,在精益化管理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課題擺在人們的面前,托電員工集思廣益、開拓創新,總結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方法。就這樣,公司每年會組織一次到兩次的管理課題征集,課題來源于各項經營管理及生產管理活動存在的問題或可以優化的項目,重點在于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規范管理和價值思維、效益導向以及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生產等方面,課題經專業人士認證及主管領導審批后確定并進入管理創新課題庫,課題優先由經營管理專家選擇,其余課題“實施掛牌招標制”,由員工自由選擇。
4.總結固化成果
一個課題完成的標志,除了已經解決了問題或是達到管理提升的目的外,還要求將經驗總結出來,形成管理論文和管理成果,在廠內推廣甚至在系統內推廣,以供借鑒。并且要在廠內評比,每年組織一次到兩次的評比活動,由專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評比打分,并對論文或成果提出修改意見,由完成人反復修改完善,這才意味著這個項目的全部完成,對于獲獎的項目由管理創新主管人員及時的兌現獎勵。并將修改后的論文或成果對外推薦發表或參與評獎。
三、持續改進,管理創新成效逐步彰顯
1.創新文化初步形成
員工參與管理創新的熱情不斷增加,2013年管理創新課題征集了20個,2014年到目前征集到管理創新課題43個。員工從理念上認同了企業的創新文化,主動參與到企業創新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了,企業的每一個構成元素都逐漸活躍起來,員工的創新思維模式基本建立。
2.創新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現有集團公司級專家人才96人,集團公司雙十大杰出人才2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301人,高級技師和技師206人。集團公司、中央企業及電力行業技術能手51人。
3.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獲獎數量大幅度增加,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進展。管理創新成果豐碩,2010年至今,該公司共有34項(次)管理創新成果獲獎省級及以上管理創新成果獎,共有16篇論文獲得全國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獎,14篇論文入選全國電力企業優秀論文集。僅2014年一年,就獲得電力行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一項,電力行業五年經典案例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京市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三項,獲電力行業管理論文三等獎以上得論文有十六篇,對外發表管理論文二十三篇。
4.助力企業盈利能力等指標不斷提高
“發現問題有機制,解決問題有人才”,員工的創新行為由被動變為了主動,在總結經驗、固化成果的過程中,促進了企業的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管理創新帶來的經濟效益近千萬。助力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及經營管理活動。實現了安全生產周期達到3000多天,未發生人身和重大設備事故,本質安全型企業創建達到管控達標指標,連續七年獲得集團公司“創一流”排名第一。發電能力及利潤水平屢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