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3 15:06: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應用化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3(b)-0149-02
Abstract:Letterpress aimed at the existed problems of applied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thesis in our university. From reinforced student cognition the thesis’s significance, Made sure student made out the thesis’s subject, sufficiency exertion the teacher’s guidance effect, reinforced the thesis’s metaphase inspect and the thesis’s quality controlled by the thesis process. In this paper, exploration safeguard of the applied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Key Words:Applied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safeguard
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最后一個綜合實踐性環節,畢業論文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課題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畢業論文質量的好壞,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培養具有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因此,加強學生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提高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3]。該文針對該校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所存在的問題,初步探討了保障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措施。
1 該校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
該校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這一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1 畢業論文選題隨意性、不科學,存在兩極分化現象
主要表現在有的選題偏離學生所學的基本知識,只是把科研項目簡單地分解為學生的畢業論文課題,由此造成一些學生完成畢業課題的難度過大,從而很難保證論文質量;另外有的則選題過于隨意,畢業課題只是專業綜合實驗的簡單延伸,由此造成畢業論文內容不充實,過于簡單,有此造成一些學生的論文質量不高。
1.2 一些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存在偏差
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進行各種基本實踐能力的綜合訓練。在選題確定后,學生應根據所選課題按時按質完成選題所確定的課題內容:包括查閱、綜合和分析各種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設計相關研究方法并進行化學實驗,同時根據實驗研究所得的數據及時地進行分析與處理、撰寫論文等。但一些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態度存在偏差,認為畢業論文環節只不過是走走形式過過場,認真對待與馬虎了事都能正常畢業,由此造成一些學生對待論文的態度不端正,個別學生甚至出現拼湊相關實驗數據現象,導致畢業論文質量從根本上得不到保證。
1.3 一些帶教導師對指導畢業論文的觀念存在偏差
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觀念是否正確,以及其對畢業論文教學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質量。有的導師對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不夠重視,在指導過程中,忽視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相關要求,放棄了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個別教師同時指導多名學生,由此導致教師不能全面關注學生的論文進展情況,很難做到對學生進行全面詳細的指導和及時對學生的研究方案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影響其指導的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2 保障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幾年來我們從加強學生對畢業論文的認識、論文選題要求、中期檢查、論文四表填寫要求、論文撰寫要求、畢業答辯要求等多個環節進行探索,以保障該校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這一教學實踐環節的質量。
2.1 切實做好學生論文選題工作
該校應用化學專業都有傳統的導師制制度,許多學生從大三開始加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另一些學生申請有學生科研課題。由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工作就從此切入點著手,盡可能使學生的畢業論文研究課題與導師制及學生自己的科研課題相結合,這不僅符合學生對畢業論文研究課題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更好地做好畢業論文,為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打好基礎;對于其他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在明確導師后,結合導師的科研方向,由導師列出難易程度適當的相關研究課題,讓學生自主從中選擇畢業論文課題,以激發學生做畢業論文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從而保證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質量。此舉通過填寫及檢查學生的“論文選題登記表”來盡可能減免學生在畢業論文選題過程中出現的隨意性、不科學的現象。
2.2 重視加強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從大三起,通過專業負責人對學生進行畢業環節的教學內容重要性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是高校學生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其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能力訓練與培養的重要環節,又能有效提高其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使學生對畢業論文環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介紹各專業教師的科研方向,利用專業導師制制度,讓學生針對自己對某個科研方向的興趣選擇導師,以盡早介入導師部分科研工作。使其盡早學習如何正確選題,如何查閱文獻資料,如何設計實驗,如何正確處理實驗數據和如何解決實驗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為做好畢業論文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
2.3 充分發揮教師在畢業論文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在畢業論文過程中,切實做好導師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是保障學生論文質量的前提。當前很多導師所指導的研究生也部分協助導師參與本科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因此,指導教師可以利用每周和研究生交流的時間,規定本科學生也參與每周的面對面的交流,交流期間導師不僅要和學生探討畢業論文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及時指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還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幫助調整學生的不良狀況,促使學生較好地完成畢業論文,真正發揮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此舉我們通過由學生填寫“導師指導記錄表(學生、導師雙方簽字認可)”來體現教師在論文期間指導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督促教師能更好地做好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
2.4 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和過程監控
嚴格遵守學校教務處、學院相關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與管理制度,切實做好學生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環節。具體如下。
(1)在導師指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或由導師列出相關研究課題,在充分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后填寫好論文選題登記表,包括:選題意義及國內外發展簡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驟,主要參考文獻,研究時間進度安排等;經導師檢查簽字及專業負責人審查通過并簽字后,學生方可進入實驗研究。
(2)導師須經常關心及指導學生的論文課題研究,對論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建議及解決方法;同時學生須填寫好導師指導記錄表并雙方簽字認可。
(3)校教務處、學院及專業組織相關專家對本科學生畢業論文進展情況進行中期檢查,內容包括論文選題登記表、導師指導記錄表、論文進展程度、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計劃;同時檢查學生論文是否每人一題,學生之間是否存在重題現象;每個導師指導的學生數是否小于6人等(嚴格規定一個導師最多指導6名學生)。
(4)學生論文答辯,畢業論文經過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審查合格后,學生才能進入答辯,答辯時規定指導教師不能參加自己所指導的學生答辯,答辯結束后,答辯教師必須填寫好學生答辯記錄表并簽字。
2.5 充分利用重點實驗室及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為本科畢業論文服務
充分利用教育部資源化學及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資源。讓本科學生在畢業論文時期能利用其良好的實驗條件及實驗儀器設備,獲取有效的與論文相關的表征數據,以保證論文完成的質量。
3 結語
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本科教學過程中最后一個綜合實踐性環節,其完成的質量是對畢業生綜合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的一次綜合考查,也是對畢業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課題綜合設計能力等進行科學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加強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做好學生論文的選題工作,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畢業論文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及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和過程監控力度,對于保障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無疑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2.有機化學發展在醫藥領域的應用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都被應用到了藥物研究領域。早在中國的古代,釀酒技術和發酵工藝就體現了有機化學技術,而在當今社會,人們也將有機化學融入到了藥物研究中。例如:青蒿素類藥物研究—青蒿素是最早被發現具有抗瘧疾作用的活性物質。后來我國研究者對青蒿素化學結構進行了改造,以青蒿素基團為基礎,在青蒿素的碳氧雙鍵上加上不同基團,人工合成了二氫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衍生物。這些衍生物保留了原有的過氧橋結構,但穩定性更好。抗高血壓藥物研究進展—利尿降壓藥是最早利用高血壓病變機理研發的降壓藥,始于1948年。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減少鈉和體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壓下降。此類藥可單獨使用降低血壓,也可與其他降壓藥聯合使用。抗病毒天然產物GlaucogeninC(I)前體化合物的合成——GlaucogeninC及其皂苷類化合物分離自蘿藦科植物芫花葉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Hand-Mazz的干燥根。GlaucogeninC具有新穎的雙裂孕甾烷骨架結構,同時它的皂苷糖鏈部分含有個2-去氧糖片段。因此通過對它的研究發現,I及其苷類化合物都能高效地選擇性抑制煙草花葉病毒等。
3.有機化學在材料領域的應用
有機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成了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例如:不同酸摻雜聚苯胺復合聚丙烯的制備及抗靜電性能—聚丙烯具有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紡織、包裝等領域。但純聚丙烯體積電阻率較高,極易產生靜電,而抗靜電劑的應用是很有效的解決辦法。卟啉類有機化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應用研究進展—采用高比表面積的納米多孔TiO2膜電極替代傳統的平板電極,以過渡金屬釕(Ⅱ)的多吡啶配合物作敏化染料,選用I3-/I-氧化還原電對的電解質體系,研究出了新型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納米晶多孔半導體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了高效、低成本的光電轉換。
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寓知識、技能、方法、思想于一個學過程中,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由于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結論的確定性以及應用的廣泛性這些特征,決定了數學教學的難度。如果教師只是注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就會跟在老師的后面跑,整天忙忙碌碌,全是死記硬背。聽老師講時還會,自己做時就錯,臨到考時就蒙,這樣下去是越來越糊涂。所以,要使學生變書本知識為自己知識,就必須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下面就其怎樣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知識的方法談些教學體會。
新知識的獲得,離不開原有認知基矗很多新知識都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對于學生來講,學會怎樣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抓住知識的生長點、促進正遷移的實現。
例如,在研究多邊形內角和定理時,可向學生提出: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那么,你能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求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嗎?這樣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就勾通了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了學生思維的展開,提供了回答問題的機會,創造了活躍的教學氣氛,學生會準確地回答出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又問:你是根據什么說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呢?是猜想的?還是推理得到的?學生的回答是作四邊形的對角線,將四邊形分為兩個三角形,而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360°。教師馬上對學生的回答給以肯定和鼓勵,再問: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學生很快就會回答出五邊形的內角和等于540°,六邊形的內角和等于720°。接著又問:你知道十邊形、一百邊形、一千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這是老師故意設置“知識障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及時引導、啟發、遷移、總結規律。讓學生觀察、發現求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都是從它們的一個頂點作對角線將它們轉化為三角形來求得的,并且內角和是由從它們的一個頂點作對角線所分得三角形的個數確定的,而三角形的個數又是由這個多邊形的邊數確定的。從而可知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作對角線可將n邊形分成(n-2)個三角形,所以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于(n-2)·180°,即得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這個定理的出現,是教者通過設疑、引導、啟發學生思維,尋求解題方法,由個性問題追朔到共性問題,總結出了一般規律。這樣做,不但使學生學會了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滲透了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來研究的數學轉化思想。
當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和數學的轉化思想,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研究梯形中位線定理,學生很自然就會將它轉化為三角形中位線來解決。對于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問題學生也很容易就想到轉化為已有知識來研究。又如,對于解二元二次方程組,學生根據已學過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識,自然就會想到通過消元將原方程組轉為一元二次方程來解之,或將二元二次方程組通過降次轉化為一次方程或有一個一次方程和一個二次方程組來解決。對于分式方程要通過去分母或換元轉化為整式方程來解。對于無理方程需把方程兩邊乘方或換元化為有理方程來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要做到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科學的提出問題,采取得體的教學方法、適時疏導,幫助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以知識講方法,以方法取知識,就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達到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因此,從文化角度研究文學,不僅有助于發現和證實文學在文化系統中的獨特價值,還可以拓展文學研究的潛能和無限可能性。外國文學史其實就是外國文化系統中的文學史,在一個文化研究已越來越熱的時代里,單純的、狹隘的文學研究和教學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外國文學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與外國文化聯系在一起。
一、電影輔助外國文學教學的可行性
21世紀用“視覺時代”來描述是再恰當不過了:視覺信號和視覺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它們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從內容到方式決定著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規劃著我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也定制著我們對外部世界的反應。而視覺時代的另一個說法就是“讀圖時代”。我們不再單純、甚至不再主要依靠文字來傳遞、接受、理解和處理信息,而是越來越多地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圖像,使圖像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功能,也使圖像的應用范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大,圖像技術和藝術也正在超越文字技術和藝術,成為時代的新寵。
電影作為現代科技的產物,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綜合運用聲、光、影技術,形象逼真地表現文本,并以極為直觀、方便的欣賞方式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影視的傳播方式和對受眾的覆蓋面,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難以與之抗衡的。“美國著名的批評家詹姆遜曾指出,后現代社會是一個形象社會或景觀社會,視像對人們的影響已超過甚至取代了文學。”[2]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也就成了很多當代大學生了解外國文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加之時代背景和文化差異等原因,很多學生在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曾遇到過不同程度的障礙。且看外國文學史的一些經典著作,如《荷馬史詩》、《戰爭與和平》、《尤利西斯》等,它們或篇幅過長,或敘事節奏緩慢,或語言晦澀,對于90后學生而言可讀性不強,學生普遍閱讀興趣不濃。而據名著改編而成的電影卻比原著對學生有著更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學生表示,他們是先接觸到《亂世佳人》這部電影,才去看《飄》這本小說的。
這并不是說可以用觀看電影來取代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然而在讀圖時代,用影視資源來彌補作品閱讀的不足、重新培養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不失為一個選擇。
二、電影在外國文學教學方面的優勢
正因電影具有豐富的視覺效果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進行外國文學教學時,運用影視媒介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特定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有助于他們了解外國文學作品所涉及的地域風情和社會習俗,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及價值觀。在外國文學教學方面,文化潛力還沒有被充分發掘出來,利用電影進行文化教學將大有助益。
(一)加深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外國文學包括歐美、亞非拉許多國家民族的經典作家作品、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時間跨度大、地域涵蓋廣、內容豐富龐雜。因此,學生學習外國文學的首要困難來自于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和藝術再現。外國文學形象再現了各個國家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等狀況,描寫了不同階層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而這些與我們自身的文化傳統必然會表現出明顯的文化差異和文化隔膜,這就造成了一定的接受困難。而電影,則可以營造一種特定的語言環境和文化氛圍,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了解到文化的差異。
在電影中,環境、風俗、禮儀、服飾、言談舉止等一系列感性印象替代了抽象的文化符號,原本不可觸摸的“文化”被置換成了具體可感的場景,有利于學生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如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我們在輕松愉悅中感知到了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電影《名利場》通過具體的場景和形象使我們看到了19世紀英國中上層社會名位、權勢、利祿原是相連相通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出身寒微的蓓基·夏潑要不擇手段飛上高枝了;而2013年由巴茲·魯曼導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不僅還原了小說中描繪的1920年代的紐約的質感,甚至找回了那種“爵士時代”的某種耽美和玩樂主義的感覺。電影以最為直觀和生動具象的方式反映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文化情境,無疑有助于學生體會外國文學作品中更深層的文化內涵。
(二)促進對作品主題的理解和反思
在外國文學中,有些經典作品盡管聲名遠播,卻由于種種原因使中國讀者望而生畏,如美國當代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海勒曾以這部小說迅速走紅文壇,產生了震撼性效應。這部小說是海勒為讀者精心設計的一座文字迷宮,“小說自然時間序列被破壞,因果關系也缺失,各章節、各段落可以相互取代,可以從任何位置開始,也可以在任何位置結束。”[3]這種刻意為之的“混亂無章”對于很多追求情節生動曲折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艱辛的閱讀旅程。而借助于邁克·尼克爾斯導演的同名電影,則更有利于學生對小說主題的理解。觀影中,我們感知到了整個飛行大隊士氣低落的氣氛,士兵們有的酗酒鬧事,有的開小差,有的找胡混,有的架了飛機作超低空冒險飛行解悶。尤索林地站在隊伍前接受勛章,丹尼卡醫生活生生地變成了一個“死人”,這些畫面不僅給觀者以一種忍俊不禁的感覺,又傳達出了作品中憤世嫉俗的深層含義,令人悲傷,引人沉思。
三、運用電影進行外國文學教學的注意事項
如上所述,電影對外國文學的文化教學大有裨益。但這并不是說可以用電影賞析來代替正常的教學內容,更不能把外國文學課程當做影視鑒賞課來上。結合教學實踐,在運用電影進行外國文學文化教學時,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選取優秀影片
在外國文學史上,有很多經典文學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從網絡上流傳甚廣的一個帖子《88部電影,外國文學史不用愁》就可見一斑。但影視和文學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它們在創作方式、表現方式、存在方式和受眾接收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有些作品在文學史上默默無聞,卻因為被改編成電影而帶動了相關圖書的熱銷,如F·S·菲茨杰拉德的《返老還童》,原本不為人們所注目,卻因2007年上映的、由大衛·芬奇導演、皮拉德·皮特主演的同名電影而名聲大噪;而某些由經典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卻反響一般,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曾被數次改編成電影,其中1958年上映的同名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中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獎項,以及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攝影獎提名,但海明威本人卻很不認同演員的表現,很多觀眾也反映影片比原著要遜色很多。在外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名著也被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導演們搬上屏幕,如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有多個影視版本:1940年版、1980年版、1995年版及2005年版,其中,1995年BBC的6集迷你劇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好的版本。而這首先得益于它忠實于原著,不過多地烘托男男女女的情感悲哀,通過對話來刻畫世俗的人物形象,那些瑣碎的、奧斯丁式的幽默被保留了下來。
面對這種現象,在外國文學文化教學中,要慎重選擇影片,盡量選取那些忠實于原著的、文學性較強的影視作品。
(二)進行有效賞析
由于課時的限制,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放映整部電影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一方面,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外進行完整的電影賞析;另一方面,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把最能體現外國文化、民俗風情的片段剪輯出來,在課堂上適時展示。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又豐富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對外國文學課程的興趣。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決不能僅僅把影視欣賞當作娛樂消遣。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到“四熟”:對教材內容熟悉、對作品內容熟悉、對影片內容熟悉、對學生學情熟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文學文本和影片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整體的認識,在播放影片時進行恰當的點評和講解。而在欣賞之后,教師還應引發學生進行思考。或單純從影視欣賞角度出發,探討中外文化的差異;或從影視改編的角度出發,探討影片有哪些創造性叛逆以及對作品主題的影響。這種思考可以在課堂上以小組討論、主題發言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觀后感的形式來抒發。如此,學生不僅通過影片欣賞鞏固了文學知識、豐富了文學素養,還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鉆研精神。
盡管電影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有很大優勢,但它也只是了解原著的一種工具和手段,遠遠不能代替對文本的直接閱讀。“對外國文學名著文本的直接閱讀依然是外國文學教學最基礎的環節,也是最有效果、最為直接的學習方法。”[4]因此,教師要利用電影這一媒介幫助外國文學找回失去的讀者,使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產生對原著的閱讀興趣,在影視和文學作品的有效結合中,達到外國文學文化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艷兵.跨文化語境中的外國文學教學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2006,(02).
[2]胡亞敏.比較文學教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二、問題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實踐
1.激發興趣在課堂中的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是其中關鍵,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決定了問題式教學法的成功與否.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必須首先了解學生對于問題的興趣所在,先在問題的表象上激發學生對于教學的興趣,進而更深層次的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引起學生相互交流的問題.問題式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一方面需要激發意識的導語,一方面更需要一些現實的生活情境元素進行滲入.以高中化學教學來說,如上述所提到的,更加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進行對SO2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先行展示一些準備好的四川樂山大佛佛容黯淡無光的圖片,引導學生對于“黯淡無光”的思考:因為何種原因致使大佛黯淡無光?教師也可以展示一些不法商人使用漂白劑對食物進行“美化”處理的圖片與新聞,因為這些所見所聞,皆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2.引發思考在提高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對于本節的教學內容發生了的興趣后,緊接著就要發揮教師在上述問題的設計當中,對于學生思考能力的思維引導,通過問題的探索,讓學生擁有獨立的思考的精神.在這個思考過程的前提上,教師還需要把問題設計的更加巧妙,并且問題本身有很強的遞進式功能,即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對問題的解釋有著深入淺出的教學境界.比如上述所論及到的關于SO2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逐漸的指引學生讓他們對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思考,因為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都是屬于酸性物質,可以讓學生歸納兩者與水、鹽、堿所接觸反應之后的化學方程式.并且由于問題的設計擁有學習與生活經驗,故而,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夠輕易地利用記憶來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案,達到初步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致使學生對于接下來的教學內容與學習有著相當大的欲望.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在平常的教學中,大多利用品紅溶液進行對SO2的檢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進行對CO2的檢測,當然,如果石灰水在渾濁后又逐漸開始變清,就能夠解釋其有CO2的存在.可是上述在對SO2與CO2進行歸納的時候我們發現,SO2與CO2一樣也擁有相同的屬性,倘若一種混合氣體中涵括了SO2與CO2,又該怎樣證明?對這個“證明”實驗的設計,其步驟流程更加需要運用到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可以利用對學生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組織,進行對問題步驟與方法的研究,最終達到對解決問題.
3.交流合作可以說,教師所設計的“小組討論”、和學生進行“交流展示”都屬于問題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最本質的一種分別.在進行小組討論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將問題進行拆解,讓每一個學生皆有解決問題的任務,做到分工明確的目的,使得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中.即便之前那些學習成績平平,缺少存在感的學生也能夠在小組討論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對于先前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完成內部討論之后,再可以與別的小組相互溝通交流,完成對問題的疏漏補充,在此過程中,教師不需要急于對問題答案進行揭示,給予來提問的學生適當的引導便可.例如,上述所提及的SO2與CO2的檢測問題,首先應當對哪種氣體進行相關的檢測?就能夠引導學生之間對于檢測方案的互相交流,既對學生思維進行的相應的訓練使,也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體驗到了自主學習所帶來的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加強了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
(1)提出要求:即教師可根據教材和《大綱》精神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
(2)分組討論:即將學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組進行閱讀、討論、老師有重點地指導,討論后抽一組,推選一人上講臺講課。
(3)學生講述:學生在講課中,教師除對某些實驗和難點進行輔導外,最好不要講話,而是注意全班同學聽課情況、講課同學的思路和存在問題。
(4)補充答疑:教師要及時補遺答疑,強調重點和要點。
二、指導講課法
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循序漸進:
(1)開始階段:教師在開始階段不能馬上指導學生講新課,教師可上完一部分課后,再按照基本操作過程指導學生復習提問,使學生初步掌握講課的技巧。
(2)第二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講要點。即在開始階段討論基礎上,老師可在黑板上寫出若干問題,請學生討論講解。
(3)第三階段:指導學生講課。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自己列出題綱,經過小組討論后進一步完善。對于其中的實驗,教師可帶部分同學共同準備,由學生完整講述新課內容。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可以訓練學生表達能力:通過講課,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當眾表達機會。由于是講課,學生不僅要大膽地說話,還要清楚、簡潔、有層次,讓人聽懂。這種登臺表演極易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表達能力得到極好訓練。
(2)可以提高學生記憶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講課”,不僅要有說的能力,更要有內涵,經過積極預習準備和老師的指導可完全記往書本上的知識,提高記憶能力。
1.1跨文化交際在語用教學中的運用跨文化的語用問題是不同文化的人使用同樣一種語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應了解不同語言中語用規則,否則就會出現將不同語言的語用規則混用的語用失誤,失去了跨文化交際目的。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都屬于語用失誤。語言失誤是二語習者把漢語詞語的語用意義用在英語上造成的語用失誤。如問題Haveyoubroughtthebook?回答Yes,Ihavebroughtit.這樣的回答雖然在語法沒有問題,但是英語使用者會覺得這是不耐煩的回答,會引起溝通的不愉快。因文化背景差異而引起的語用錯誤就是社交語用失誤,它與人們對人際關系、權力和義務等觀念有關。如在傳統的文化中,學生和教師對話要用尊敬的口吻,但這種方式不適合用在和英國教師的交流。又如在參加國際學術活動時,中國學者會說一些表示謙虛的話語,這不僅得不得好感反而讓人信以為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跨文化的語用問題,對比不同的語言使用規則使學生準確地使用語言知識。
1.2跨文化交際在篇章結構的教學應用語篇是語言整體,由連續的句子或語段構成,包含書面語和口語。中、西方人思維的模式不同,對篇章的結構的認識有很大差別。中國人的思維帶有直覺性和整體性,常用的問候語會讓我們感的友好、親切,如:你去哪里、吃飯了嗎、去做什么。若這些用在英語表達,歐美人則是不能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進行這樣的對話。我們的人際關系較為復雜,在彼此交際中大多帶有言外之意,但是西方人以直線邏輯進行推理、演繹,表達直截了當,文章段落結構也是直線發展。要準確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就必須了解目標語中篇章結構的特點。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篇章結構特點。因此教師必須將相關文化背景融入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篇章結構,準確理解文章的意思。
1.3跨文化交際在修辭教學中的應用修辭學研究的是如何把文章寫得更好,把話說得更好的問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采用的修辭手段相似,如比喻。在英漢文化里都有比喻這種修辭,用一種物體來比喻另一種物體,但是由于文化傳統、社會習俗等方面存在不同,比喻的主體與客體之間所象征的意義不同。如對于dog這個喻體,在英語國家它是好的喻體有luckydog的說法,但是在中國“狗”是不好的比喻,如:走狗、狗奴才、狗腿子等。同一種修辭的手法,同一個喻體,但是所指的含義卻是大相徑庭。修辭在所有的教材和閱讀材料中均會體現,這使得跨文化交際的功能尤為重要,讓學生掌握修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異、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進行有效的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
1.4跨文化交際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翻譯是一種語言用另一種語言的語義來表達,同時也是一個文化信息的轉換。它涉及多種因素包括語言、文化等。翻譯教學不僅要掌握兩種語言,還要掌握其文化差異。王佐良先生指出:“如果不了解語言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翻譯的存在是因為人類有很多的共同之處,但缺乏對文化差異的掌握,翻譯就會出現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文化間比較,不能以已存在的文化思維來翻譯,而是多考慮不同文化的內涵、淵源、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等。在翻譯時,就要正確地了解其異同,進行對比分析才能做出地道如實的翻譯。如greenhand是新手的意思;givemefive是擊掌;而aunt是所有與母親同輩的女性親戚的稱呼等。跨文化交際知識在翻譯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對文化背景的了解是達不到翻譯的完美效果。跨文化交際理論滲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因此要習得地道的英語,用英語正確地交際,就必須重視跨文化交際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2.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2.1重視課堂教學中對跨文化交際的引導在二語的學習環境中,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來源,高效率地利用課堂教學的優勢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可形之道。語言離不開文化,在課堂上,除了講授語言知識,也要滲透文化知識,用文化指導語言教學活動,深化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把兩者合二為一,讓學生既學習了語言知識也理解了文化的異同。當然,教師可以深入的講解中西在價值觀、人生觀、生活觀等方面的差異,讓學生知其然并知所有然。通過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語言知識掌握得更深入,在運用上更加得心應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三Unit1時,教師在講解各國節日不同的慶祝活動之外,可以補充這些節日的來歷,歷史淵源,這樣不僅使學生獲得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使課堂更有趣味性,在以后的交際中,學生可以自如地談論這一方面的話題。
2.2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材中,不管是初中的教材還是高中的教材無不滲透西方文化。這么多選材廣泛的英語教材都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鮮明的材料。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講解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語言技能,更要引導學生挖掘滲透在材料中的文化知識,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學會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更好地把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所以合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談起英語教學,人們認為英語教學只和讀寫譯等幾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有關。無可置疑,這樣的認識是不全面的。因此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適當的融入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在任何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社會、宗教等背景的不同,因而各自的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在跨文化交際中,如交際的雙方不能融入同一個文化背景中,交際雙方就容易產生誤解。
一、為什么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跨文化交際
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另一方面,文化又制約語言,所以語言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與文化學習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會導致語言各個方面,例如:語法、詞匯、習語等差異。把跨文化交際意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意義非淺。
(1)把文化意識融入英語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英語的運用與理解。按照H•Ned Seelye的觀點,他認為文化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C文化,即文學、藝術、、哲學及科技,另一個層次指的是“人們的生活”,即風俗習慣、傳統和社會組織。 文化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它是語言教學的組成部分。語言與文化相依存。因此,把文化意識地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
(2)在交際中,杜絕語言使用上的錯誤。語言使用錯誤有兩種:一是語法錯誤,一是文化錯誤。在英語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正確地語法,更要向學生講解語言的文化背景。這樣,當學生和外國人交流時,才不會因不懂得語言的文化背景用錯了詞而鬧出笑話。沃爾夫森陽說“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與此相反,違反了說話規則,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因為本族人不大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的相對性。” 所以在英語學習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
二、如何把跨文化交際應用到英語教學中
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時時刻刻都要注意文化的滲入與融入,了解語言與語言之間的文化的異同,只有這樣才能把英語學好。英語學習注重詞匯,習語,語法等方面的學習,所以就要從以下的幾個方面把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
1.從詞匯方面。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形成了豐富的內涵。學生們在學習和使用英語單詞時,經常由于不懂得某個單詞的文化意思而使用錯誤,造成笑話。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把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介紹給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總結有文化背景的單詞然后講解給學生。例如:總結關于動物的詞匯。在中國,dragon“龍”被認為是神圣的,是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們則認為龍是邪惡的象征。在中國,dog“狗”多被用在一些貶義詞中,例如:“狗腿子”“走狗”等。但在西方,人們把狗看成是朋友,所以狗經常被用在褒義詞組中,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lucky dog”等等。
2.從習語、俚語方面。習語和俚語是人們在經過長期的社會活動和生活經歷,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總結掌握的詞語。習語和俚語充分地體現了語言的文化環境,在英語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在講解英語習語和俚語時,要格外地注意他們的文化內涵,要把跨文化交際融入到對習語和俚語的講解中。如:當教師講解“From that day on, we were always together, Lucy and m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這句話時,如果只從字面意思理解,意思為“從那天開始,我們就在一起,露西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蘿卜。”這么翻譯是錯誤的,如果學生知道西方飲食文化就不會只知道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了。在西方烹飪中,胡蘿卜經常被切成丁和豌豆搭配在一起,有圓有方,有紅用綠。顏色鮮美,這樣就可以作為配菜來裝點主菜,使主菜顯得更加鮮美。這兩種蔬菜,有營養但味道一般所以不會搶了主菜的“風頭”所以這里的豌豆和胡蘿卜被引申為“形影不離”。如果不把跨文化交際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學生如何才能學到地道的英語呢?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從語法方面。教師應把跨文化交際應用到語法教授中,只有教師生動形象地講解英語語法的文化背景,學生對語法的使用才能揮灑自如。例如:“It is important to talk with my teacher how to review the book.”這個句子的結構是it作形式主語,不定式作真正主語并后置。為什么由it來充當主語呢?如果學生們了解說英語國家人們使用語言的特點,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在英語中,人們習慣把冗長的內容放在句子的后面,用間接的詞語代替冗長的內容,就能使語言生動形象,朗朗上口。由此可見,在英語的語法教授過程中,教師應把說英語國家人們使用語言的特點,及文化背景介紹給學生們是非常有必要的。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息息相關,在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把英語學好,才能真正地做到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楊平澤.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1995,(1).
教學文化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文化外延寬泛,但只有深入到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切實發揮育人功能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作用,才能真正體現其本質特征。教學文化建設是實現大學職能的客觀需要。在高校的四大職能中,人才培養是基礎,教學工作是中心,教育教學質量是關鍵。當前,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多來源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型高校是其基本定位。建設符合自身類型定位的教學文化勢在必行。教學文化建設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主體是師生,關鍵在改革。研究表明,教學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滯后性,如果不積極引導教學文化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變革,就會成為影響高校轉型發展的一大阻力。
(二)研究視角
理論借鑒。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文化建設必須借鑒新時期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終身教育、實用主義等教育成果。如,在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和目標上,要求將“人”的教育與“人力”的教育有機結合,不僅要突出實踐性特點,而且要強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交融,體現全面性、技術性與創造性的統一;在本科課程體系設計與教學中,要求學生在獲得專業技能的同時,能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親近自然,注重全面性、多樣性、實用性、建構性;在人才培養的評價上,對本科技術人才進行專門性評價,由偏重教育內部評價轉向教育內部評價與社會評價、行業企業評價并重,等等。經驗汲取。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已經積累了較為成熟的辦學經驗。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新建本科高校在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文化建設必須充分汲取這些好經驗好做法。本土轉化。任何一種教育理論、辦學經驗的產生總有其深刻的歷史和文化根基,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文化建設必須充分重視本土傳統文化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深遠影響,努力實現引進的理論、經驗與本土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子的有機融合。
二、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文化探析
(一)重學崇術的教學思想
應用技術大學是一種與傳統大學“不同類型,但等值”的全新教育類型。適應地方、行業、產業需要,既重視理論的探索與習得,又重視技術的實踐與轉化,這是應用技術大學師生共同體的價值追求。近年來,上海電機學院高擎“技術本科”教育大旗,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定“向”在行業,定“性”在技術,定“格”在復合,定“點”在實踐,取得人才培養極大成效。寧波大紅鷹學院在準確分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的基礎上,明確“建設教學服務型大學”和“培養中小企業中高端技術、管理崗位應用型人才”等辦學定位,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指明了方向。
(二)多元融通的教學主體
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主體主要由既有學術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又有很強的企業實踐經驗的校內外教師以及多樣化的生源構成。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師資包括全職教授、來自業界的兼職特聘教師和實驗工程師。全職教授須獲得博士學位(藝術類專業除外),具有不少于5年的實踐經歷(包括3年以上高校之外的工作經驗,外語和數學專業除外),任教期間每4年享受一次為期半年的“研究休假”;特聘教師數量較多,承擔大學約25%的教學任務;實驗工程師須畢業于相關專業并取得工程師資格,主要在實驗室教授實驗課程。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生源多樣,不受年齡限制,但入學的資格條件有一定要求。如,普通高中畢業生未接受過職業教育的必須有與所申請專業一致的實踐經歷(一般為3個月)方可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職業高中畢業生須補習普通高中課程1年,達到高中畢業水平,方可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
(三)應用生成的教學內容
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內容強調緊密貼近行業、崗位實際,人才培養方案由學科教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用人單位專家、有關的實驗教學人員、行政管理人員以及畢業生共同參與編制;在課程體系的建構上,應用技術大學以結構主義課程理念為指導,從“層狀”轉向“網狀”,以“意義建構”來組織課程,建設知行融合的教材體系。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課程體系凸顯兩大特點:一是高度的應用性。以阿亨應用科技大學為例,該校所在區域是德國核能科學研究基地,其機械工程系必修課程有39門,其中能源系統工程、人力資源再利用、環境污染等近20門課程都凸顯了“核”及“環境保護”的地方特色。二是高度的生成性。通過師生緊密合作,將當前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引入教學,共同建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滲透型課程結構。整個課程體系按認識實踐———基礎理論學習———專業基礎理論學習———專業實習(工業實習)———專業理論學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的流程形成完整鏈條,在理論學習階段又含有不少實驗、項目制作等實踐性環節,體現理論與實踐雙元循環遞進的特點。
(四)開放合作的教學方式
應用技術大學特別重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政產學研合作育人的作用。一是以學科、專業、課程群為載體,通過校內外教師、工程師與管理人員合作,聯合組建教學科研團隊,共同承擔應用型人才培養任務,共同開展應用性技術研發,共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二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國內外科技競賽為載體,由不同專業學生組成科技團隊,尋求企業贊助,自主完成項目的策劃、設計、建模、制作、調試、運行全過程;三是開辦國際合作交流項目,鼓勵支持學生海外實習。近年來,上海電機學院與企業緊密合作,協同制訂招生標準、協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協同建設師資隊伍、協同參與定制培養、協同推動就業創業。如,在風電與創新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上,上海電機學院先后與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電氣輸配電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建一批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由企業技術主管和二級學院專業負責人聯合組成專業學位教育教學團隊,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同時,該學院與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等共同設立為期3個月的“風電與創新”海外實踐項目。
(五)雙向互動的教學方法
應用技術大學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多樣,除理論講授外,還廣泛采用現場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團隊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互動性較強。近年來,汕頭大學工學院探索建立EIP-CDIO培養模式,根據專業核心課程、相關核心課程群以及單門課程對學生能力的不同要求設計不同的項目,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組成團隊,共同完成項目,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系統訓練。在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項目教學中,教授們主動面向企業承擔應用性科技研發任務,學生平時的學習和實習多結合教授提供的項目進行,在實驗室做得較多的是“三性”(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探索性)實驗。學生的畢業設計都在企業做,由企業工程師指導。應用技術大學不僅重視教師的“教”,而且重視學生的“學”,教學相長,互促互進。如,歐洲應用技術大學本科學位課程要求修滿180-240個轉化學分(ECTS),每一個轉化學分共含25個學時,即5小時的課堂授課、12小時的課后作業和社會實踐、7小時的教師輔導及1小時的考試。可見,學生自學與教師課后輔導時間占有較大比重。
(六)實踐能力導向的學業成就評價
不同類型的高校由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同,學業成就評價的標準、方式也有所不同。應用技術大學學業成就評價重視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應用技術大學對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形式多樣,如考試、鑒定、答辯等;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形成性考核,將日常的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等列入課程成績的評定范圍,并占有相當的比例。如,汕頭大學工學院在實施EIP-CDIO培養模式改革中,對學生學習評價增加項目報告、設計評估等形式,將口試與筆試、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讓學生逐步改變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并形成相應的工作技能。
(七)人本延展的教學空間
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空間體現了人本化、延展性。一是傳統教學空間充分滿足師生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如,設置備有大量活動課桌椅的教室,以便師生開展案例教學和團體活動;實驗室與教室合設,以便實施“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實驗室與教師工作室合設,以便教師更好地開展科研活動,指導學生實習實踐。二是新型住宿式書院的興起。近年來,一些新建本科高校仿效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住宿式書院”制度,變學生宿舍為住宿式書院,內含學生宿舍、教室、自習室、小型圖書館、團體活動室、飲食驛站等,師生經常共膳與交流,定期舉辦各類學術、文體活動,形成一個學習、生活共同體。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開辟新的教學空間。最近興起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全部針對高等教育,無學校學籍的學生也可以免費使用,對應用技術大學舉辦終身教育服務(如社區教育)有很好的啟示意義。此外,教師或是通過教學網站向學生課程介紹、講義與課件,提供參考資料,布置和提交作業,并在網上展示優秀作品;或是開設個人博客,撰寫教學日志,促進教學反思,增進師生之間相互溝通與理解等,大大拓展了教學活動空間。
(八)融科技、人文于一體的校園特色文化
應用技術大學不僅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習得,而且努力挖掘學科資源、校史資源等優勢,加強對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職業倫理以及生態文明素質的教育。如,黑龍江工程學院提出“工程文化教育觀”的育人理念,突出工學學科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交叉融合,構筑起工程文化課程、工程文化基地、工程文化環境、工程文化活動、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研究等“六位一體”的工程文化體系。福建工程學院傳承百年學府的歷史文脈,在校園內豎立林紓雕像,在圖書館門廳及教學樓宇間刻印林紓代表作和林紓名言;出版《林紓研究專刊》《林紓書畫集》等,持續推動林紓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編寫通識教育教材《林紓讀本》,開設全校性公選課;舉辦林紓文化學術研討會,開展“林紓文化節”學生社團活動等,努力發揮校園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兩希文化,即西方文明源頭的的希伯來文化和希臘文化,無論在中世紀還是現代,對西方甚至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是十分深遠的。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借鑒兩希文明中的人文精神和醫學語詞的文化蘊涵,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綜合文化素養。本文將以由華仲樂主審、朱琦主編的《醫學英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教材為實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兩希文化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兩希文化是醫學英語詞匯的重要來源
詞匯為語言的三要素之一。古希臘文明中的神話故事和哲學文化、古希伯來人的宗教文化、生活習性與經驗醫學都是構成現代醫學詞匯的主要源頭。
1. 古希伯來人已會區分不少疾病,如瘟疫、麻風、痔瘡、火癥、發熱、癬類疾病等。如在《舊約》——申命記(Deuteronomy)第28章中:“The LORD shall smite thee with a consumption, and with a fever and with an inflammation, and with an extreme burning, and with the sword, and with blasting ,and with mildew; and….”(耶和華要用癆病,熱病,火癥,瘧疾,刀劍,旱風(或作乾旱),霉爛攻擊你。)此處的consumption意指肺癆,即現在醫學英語中的(pulmonary) tuberculosis,phthisis(肺結核);inflammation(火癥)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炎癥,發炎(phlogosis);extreme burning在此處指瘧疾,現代醫學英語中helopyra,malaria,impaludism均有此意;而句中的mildew(霉爛)等同于“糜爛”(erosion)或“潰瘍”( ulcer)。
2. 一些疾病、藥物和人體器官的名詞直接來源于希臘神話故事。如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彩虹女神Iris,專司為諸神報信,人們便以她的名字命名為虹膜(iris);睡夢之神Morpheus掌管夢境,1806年,藥劑師F.W.A Serturner 從生鴉片溶液中提煉出一種有機化合物,有鎮痛麻醉的作用,他將其命名為morphine(嗎啡);又如ECG(Electrocardiograph),在希臘神話中,有一美少年Narcissus,因被宙斯貶下界來到一森林,森林女神Echo與其相遇,因其英俊貌美而墜入情網,但赫拉嫉妒Echo的美麗,施法令她只能重復別人說過的話,而不能作出自己的回答,后來便以Echo表示“回音”,醫學領域由echo構成的術語也相應而生,如“echocardiography(心電圖)”、“echoencephalogram(腦回波圖)”、“echosonogram(超聲回波圖)”。而Narcissus后來竟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并日漸憔悴,最后滑入水中而死,死后的地方長出了水仙花,因此narcissus不僅指“水仙花”,還指“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戀癥)。
二、兩希文化是醫學職業精神的源泉
孫福川指出“醫學職業精神是指從業醫者表現在醫學行為中的主觀思想,是其在醫學實踐中所創立和發展、并為整個醫學界所肯定的基本從業理念、價值取向、職業人格及職業風尚的總和。”兩希文化中的醫學、哲學和宗教文化與現代醫學職業精神息息相關,從古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到希伯來人的宗教儀式和經驗醫學,無不展現了謙遜、仁慈、客觀、自信、崇尚藝術的情結和一種普遍的人類自關懷。
古希臘人民認為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是醫神Aesculapius的后代,他一邊游歷一邊行醫。他指出,醫生的藝術包括3件大事:疾病、病人和醫生。醫生是藝術的仆人。治療藝術的最高職責就是治好病人。醫療的藝術是一切藝術之中最為卓越的藝術。他制定的醫務道德誓詞“Hippocratic Oath”便是現在的國際醫務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醫學文化也是希伯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了希伯來文化中的宗教色彩、衛生與疾病預防和隔離的關系,熟知古希伯來人的生活習性與養生保健,便不難理解希伯來醫學文化中所傳遞的創新、自信、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濃厚的職業精神教育環境氛圍,可以在拓寬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和醫療藝術素養。
三、兩希文化是醫學文化起源和發展的基礎
兩希文化中的神話故事、哲學發展、民族歷史演繹等無不與醫學文化緊密相連,將這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如:教材中出現的WHO(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MOH (The Ministry of Health)所配插圖都有一個“蛇杖”的標志。蛇與醫學文化的關聯在兩希文化中均有記載描述。《舊約》中,摩西帶領以色列民眾離開埃及回家鄉的途中死了許多人,耶和華讓摩西制造一條銅蛇,將死的人只要望一眼這銅蛇便活了。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Aesculapius是醫神,總是手持纏著一條蛇的令牌,健康女神Hygeia也總是手臂纏蛇。在古代歐洲人的眼里,神祗們是依靠蛇靈來治病救人的。如此,蛇杖就被定格為醫衛各行業組織的標志。
兩希文化對西方醫學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的宗教神話故事是構成醫學詞匯源源不竭的動力,其哲學對現代心理學和心理疾病的診斷具有非凡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地、有選擇性地對兩希文化加以利用講解,讓學生在掌握醫學英語知識的同時,完善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提升其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