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21 18:22: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互動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互動設計論文

篇(1)

二、變形變異

最后,針對圖像文字進行變形和變異,也是一種重要的平面設計方式,應當在實踐之中加強應用。諸如在平面設計之中,對恭喜發財字樣進行重新的設計和組合,使得其字體得到變形,并且將上述字體進行重新排列,形成一個金元寶的造型,以非常規化的設計形態,呈現出一種喜慶的氛圍,可以對節日的氣氛起到較好的裝點作用,同時也可以凸顯出設計的主旨,體現出了一種較為獨特的設計風格。色彩的搭配、圖像文字的重新組合,是整個視覺設計之中最為核心的環節,通過巧妙設計,可以使得對人的感染力得到增強,另外,上述設計的形式還可以打破傳統設計當中存在的單調性,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強烈刺激,給予觀賞者強烈的震撼,引起心靈上的共鳴,更加使得設計作品的意圖明顯突出。

篇(2)

(一)教學活動整體設計

教學活動整體設計是在互動媒體環境下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通過教學活動整體設計來明確教學活動的目標,進而結合目標和客體去設計必需的、合理的活動情景主題,明確大致的活動流程,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從而在后續環節中便于操作和執行。教學活動所具備的情景主題,為師生之間、學習者及其群體之間的共同理解與經驗分享創造了寶貴的交互機會。教學情景的設計旨在促使學習者通過原有經驗知識的回憶與提取,為學習目標提供共同經驗,同時有助于為良好的互動關系建立基礎。

(二)師生交互設計

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人際交互的主導核心仍然是師生雙方。教學活動中,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展、知識的建構、技能的獲得、情感態度的變化等,都有賴于教學活動中交互操作的結果。在互動媒體環境中,教師與學生盡管處于同一個時空維度中,但互動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卻可以使雙方有多維度的交流和互動———不僅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等多向的面對面、言語書面信息傳播方式,還有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通過多媒體的人———機———人的交互傳播模式,從而使得交互的實時性和互動性更強。這種師生間的交互形式以互動媒體為依托呈現出言語書面交互、實驗操作交互、教師主導交互、學生主導交互的形式。

(三)學習者交互設計

學習者交互的設計是對學習者及學習者團體之間的具體安排和組織。基于教學活動整體設計的安排可供學習者交互選擇的方式有合作式交互、競爭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合作式交互可以使學習者在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加強團隊協作能力的鍛煉,通過小組討論、溝通、展示、匯報,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學習目標的建構。競爭式交互能夠使學習者間形成進取的氛圍,強化學習者自覺學習的動力。角色式交互可以使學習者端正認知態度,明確學習動機。

(四)交互內容設計

交互內容是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和參考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涉及目標內容設計、支撐內容設計、交互規則設計。針對具體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交互內容首先讓學習者了解學習目標并獲取最基本的信息資源。作為設計者要明確針對學習目標所需資源的類型、來源、獲取途徑、使用方法,以及資源在目標學習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時針對學習者學習評價的分析上,設計相關學習支撐內容,旨在促進學習者興趣的提升以及提高信息搜集等能力,并針對學習者在使用資源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建議。此外,師生互動雙方的應有相關的活動控制評價信息,并提供相應的可供參考的交互規格說明,包括互動方案指南或行動操作手冊。在交互規則執行過程中要關注以促進學習者融入學習過程為目的、利用多樣化、及時化的評價手段,融評價于學習之中,從而實現以評促學的目的。

(五)交互媒介工具設計

交互媒介工具設計是要明確教師和學習者之間使用哪些基于互動媒體系統的、適合的信息展示工具、溝通工具以及管理評價工具。展示工具的作用在于使學習者以能恰當的方式接觸、介入、加工、內化教學信息內容。溝通工具的設計是為了強化在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學習者與資源之間能夠建立更好的交流和互動。這就要求在互動媒體設計系統中要有具體的通訊工具、信息共享工具、協同學習工具等綜合、詳細、合適的考慮。管理評價工具是在前兩者基礎上設計的進一步深化,通過管理評價的設計能夠觀測整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給與設計者相應的反饋。

二、基于互動媒體支撐下課堂教學的優越性

從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來看,這種課堂教學的設計已經沖破了教師四面圍墻的束縛,使教育信息化的目標逐漸清晰。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一般課堂教學設計重視的是知識的消化與技能的熟練,強調在知識消化過程中的心理機制和技能訓練過程中的反應與強化。互動媒體支撐下的教學交互設計則更強調學習者在情景之下的學習活動系統中去利用既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強調以人為本來發展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運用的能力、信息構建的能力。這種理念擺脫了僵化的說教,代之以靈活、多變的示范。

(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在互動媒體的發展與支撐下,技術手段不只是黑板、粉筆、掛圖等傳統工具,還包括計算機、網絡、視音頻系統及其配套軟件形成的強大數字化互動環境。這種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多種交互方式與溝通手段。這使得傳統教學活動中的講授演示方式可以發展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探究或合作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教學交互活動來培養學習者的數字化生存能力,并發展學習者的創新能力、信息素養以及合作意識,并以此為教學目標體系來評價教學活動設計的成功與否。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也使得學習者在構建知識的過程中有了更多選擇。

(三)參與氛圍的集聚與凝聚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信息傳播的主導者,學習者是被動接收者,教學效果雙方都不滿意。互動媒體課堂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中互動雙方的角色不再是一成不變。互動媒體課堂教學更注重教學雙方的共同參與,尤其是學習者的參與。這種改變是基于互動媒體日益發展得以實現的。互動媒體改變了傳統課堂里教師和學習者的地位,教學內容更開放、教學方式更多元,從而集聚的參與的氛圍,凝聚了學習的動力。

三、互動媒體支撐下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活動整體設計

大部分學習者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的時候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一方面在于經濟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強,另一方面在于這門學科需要使用到一些高等數學工具,尤其對于文科背景的學習者來說,學習和理解很難。鑒于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活動整體設計時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在教材的選取、授課對象的特征、學習目標的建立、知識點學習的方式、師生課堂交互反饋方式的建立、管理評價規則的訂立等方面要注意互動性、多樣性以及整合性。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西方經濟學可以利用多種媒體手段來展現其實踐性很強的一面。比如在宏觀經濟政策內容中,可以利用視頻資源使學習者了解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的背景及依據,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情景之中。同時結合國民收入核算的內容利用統計年鑒及網絡資源的對當前經濟形式以及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向做出分析和預測,并設計相應的宏觀調控方案。通過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的方式加強學習者之間知識學習和構建,達成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教師及同學的鼓勵和肯定的時候,必然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進而建立強大的自信和參與表現的欲望。

(二)師生交互設計

不同于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互動媒體支撐下師生交互設計更注重學生的反饋。這種反饋可以是面對面的言語交流,也可以是書面的交互。另外依靠現代計算機技術,可以運用相關軟件模擬經濟學中的一些現象,通過實驗強化學習者動腦、動手的能力。在這種交互中,教師在某些情景下可以作為主導、學習者也可以是。這種角色互換,有助于教學雙方發現不足、教學相長。

(三)學習者交互設計

學習者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然而這種知識體系的建構除了師生之間,還有賴于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原因在于學習者之間更清楚學習過程中的難易點。此外,共同的知識背景也助于學習者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共鳴。如果這種共鳴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以反饋,加以及時強化或矯正是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學習者之間交互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以使用合作式交互、競爭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等方式。例如,在學習微觀經濟學市場論時,可以將學習者分組分別研究一種類型的市場。小組成員建立合作關系后,就小組目標形成小組分工和學習任務。通過小組討論、課堂展示、課堂提問等競爭性質的方式來檢驗小組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者動用各種形式的互動媒體資源建構知識體系。實踐表明,學習者對于這種形式的學習興趣濃厚、參與性強。有部分學習者還表示通過課堂展示、課堂提問的方式體驗到授課的不易,從而增進對教師的理解。

(四)交互內容設計

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西方經濟學課堂交互內容設計實際上是要明確:學什么、如何學以及怎么用的問題。當然,在互動媒體支撐下,交互內容的設計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具有直觀、操作性強的特點。在宏觀經濟學失業與通貨膨脹內容的學習中,除了引入新聞報道對國內外此類經濟現象的解讀,還可以觀看相關紀錄片加深理解。通過課堂討論、結合學習者對自己未來就業的取向以及理財規劃撰寫研究報告等方式增強學習者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文獻收集和閱讀、組織管理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最終形成自己的創新能力。當然在這一系列行為發生的同時,教師要明確交互規則,保證活動在進行中的有效溝通。

篇(3)

1.感覺成本

視覺是人接收外部環境信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人獲得的80%的信息都來自光線。聽覺是人類對聲音檢測的結果,是僅次于視覺的重要感覺通道。我們通過響度、音調和音色來對不同的聲音進行區分,不同的聲音會給帶來愉悅、歡快、緊張、焦急等感覺。觸覺是體表機械接觸(接觸刺激)的感覺,由壓力與牽引力作用于感受器而引起。從信息量的大小來看,視覺、聽覺、觸覺依次減小。我們通常使用聽覺和觸覺來輔助視覺上的設計,比如提示音和手機的震動。

2.認知成本

認知或認識(Cognition)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教授把認知分成兩個系統:推理和直覺。推理系統通過理性思考和分析和解決問題,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資源,認知成本較高但結果精確;而直覺系統則主要依賴情感、記憶、經驗和直覺迅速做出判斷,認知成本較低但是結果相對粗略。通常情況下,人們不習慣進行費力的思考,而是滿足于相信一個可以快速進入其腦海的似是而非的判斷。人們在學習新知識時,會激活大腦皮層的大量區域,比如語言、決策、學習、抽象思維、情感、自主運動等區域,認知成本較高,而在執行一個熟悉的、習得行為時,大腦的認知更像是騎自行車滑行下坡,認知成本較低。

3.操作成本

在人機交互系統中,人用手指、手掌敲擊鍵盤,滑動鼠標,按下按鈕,在觸屏手機和平板電腦表面觸摸和滑動,在顯示器前揮動游戲控制手柄。除了通過動作與機器進行交互之外,聲音也是一種重要的交互形式,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語音交互作為一種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在移動智能終端上迅速普及。用戶可以通過聲音來與移動智能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進行交互,除了語音輸入短信和郵件,還可以實現查詢餐廳,詢問天氣,語音設置鬧鐘等操作。眼睛除了作為感受器之外還承擔著效應器的職責,眼控技術可以通過眼睛發出一系列連續型的操作命令,例如用戶可以通過眨眼來控制GoogleGlass拍照收發短信和查詢天氣、路況。

二、基于交互成本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原則

1.移動應用設計中降低交互成本

不同的交互成本需要耗費不同的腦力資源。從人機工程學視角來看,不同種類的交互成本耗費的資源從多到少為:認知成本、感覺成本、操作成本。在移動應用的設計中可以通過費力度較低的操作成本來代替費力度較高的認知成本。降低用戶行為的交互成本可從降低感覺成本,降低認知成本和降低操作成本三方面進行。

(1)降低感覺成本

首先,根據格式塔原理來優化我們的視覺,通過視覺上的編組將功能相近的對象歸為一類,劃分功能組、邏輯層次以及從屬關系。其次,降低視覺噪聲,專注目標信息,通過刪除,組織,隱藏,轉移來保留界面的核心元素,以保證其被快速瀏覽。再次,使用低頻用色保證信息易識別,利用視覺對比度來突出重要信息。

(2)降低認知成本

首先,保持界面、交互、操作的一致性,簡化用戶心理模型;其次,依靠識別而非記憶,通過信息的適時呈現對用戶的操作進行引導,確保交互行為的順利進行;再次,使用圖形表達功能,抽象的圖形可以比文字表達更多的內涵,更具趣味性和識別性。

(3)降低操作成本

首先,增加手勢操作的流暢性,注視焦點轉移的流暢性以及界面轉場過渡的流暢性。其次,轉換輸入方式,自動保存用戶的操作結果,讓用戶選擇而非輸入。再次,充分利用移動智能設備的傳感器,使用語音、掃描識別(二維碼、條形碼、文字等)、LBS技術來降低操作成本,增加用戶的真實感和沉浸感。

2.游戲設計中提高交互成本

與移動應用的設計相反,游戲設計往往通過提高交互成本提升挑戰難度。游戲需要玩家仔細思考,在屏幕上四處搜尋,用鍵盤或其他設備瞄準并射擊敵人。為了達到游戲時的心流狀態,許多游戲增加了不止一種交互成本,例如有的游戲同時具有感覺和操作的挑戰難度。

篇(4)

建構主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意義建構。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時,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對學過的知識、技能進行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進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因此,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內科護理內容,必須包含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技能。例如,各系統常見病的護理。首先,這些內容能夠實現專業課程間的融會貫通。護理評估的過程要用到健康評估課程中學到的評估技能,護理診斷要運用護理學基礎中學過的護理診斷相關知識,護理措施要運用護理學基礎中學過的各項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學習“糖尿病病人的護理”這一節時,學生要掌握的一項護理技能是使用胰島素注射筆進行胰島素注射。胰島素注射屬于皮下注射,學生已經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學過這項技能,具備學習新技能的經驗,可以此為基礎進行新知識和技能的主動建構。其次,這些內容是基于工作過程進行編排的,與臨床護理崗位更貼近,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協作、溝通能力。

1.2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常見病的護理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理論教學,學生需要掌握內科常見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等內容。實踐教學則要求學生具備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對具體病例進行護理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并制訂護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這一節,教學大綱在理論方面的要求是掌握護理評估和護理措施,熟悉護理診斷;在實踐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獨立、規范地按照護理程序解決病人的護理問題。祁云嵩等提出,任務驅動教學適用于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吳靜也認為,任務驅動教學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目標。

1.3教師要有適合學生的、與臨床貼近的驅動資源

實施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貼近工作崗位的臨床情境,在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講解、展示圖片、播放錄像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指導,以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要有適合學生的、與臨床工作貼近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供學生學習、借鑒,促進其順利完成任務。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這一節,教師現有的驅動資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癥狀的圖片及心功能分級的教學錄像等,能夠滿足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需要。

2高職內科護理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分類

根據上述條件,筆者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確定了內科護理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24節內容。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將這24節內容劃分為3類。第一類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內科疾病護理。學生對此類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課程中學過相關的知識技能。這一類包括8節內容,分別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護理、肺炎病人的護理、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冠心病病人的護理、胃炎病人的護理、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護理。第二類為醫院內科常見但日常生活中較少見的內科疾病護理。學生對此類疾病了解較少,但這些疾病是醫院內科的常見病,這部分內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這一類包括12節內容,分別是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支氣管擴張病人的護理、肺結核病人的護理、心臟瓣膜病病人的護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肝硬化病人的護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護理、貧血病人的護理、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癲癇病人的護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護理。第三類為醫院內科重癥疾病的護理。此類疾病癥狀較復雜,學生需要在學習相關系統的常見病之后學習這類疾病的護理。這一類包括4節內容,分別是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肝性腦病病人的護理和慢性腎衰竭病人的護理。

3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任務驅動教學設計

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為3類,根據各類型內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任務驅動教學。針對內科護理課程特點與學情,在遵循任務驅動教學主要特征的基礎上,按照“五部曲”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設計,增加課前自學環節,促進自立學習型教育的轉變。教師、學生、任務三者互動,體現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

3.1基于經驗型任務驅動教學

基于經驗型任務驅動教學是指提出任務后,借用來自生活中的知識和已學過課程中的相關知識來完成任務。適用基于經驗型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特點:首先,適用于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內科疾病護理,學生對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課程中學過相關知識和技能。適用教學內容類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內科疾病護理。適用教學內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護理、肺炎病人的護理、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冠心病病人的護理、胃炎病人的護理、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護理。例如,兒科護理課程學過肺炎患兒的護理,其與成年肺炎病人的護理有共同之處;糖尿病病人的護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島素,護理學基礎學過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學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經驗來完成任務。

3.2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

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是指:提出任務后,教師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護理評估和護理措施要點,學生根據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完成任務。適用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特點:適用于內科常見但日常生活中較少見的疾病護理,對學生而言是新內容,需要教師講解,學生應用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完成任務。適用教學內容類別:醫院內科常見但日常生活中較少見的疾病護理。適用教學內容: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支氣管擴張病人的護理、肺結核病人的護理、心臟瓣膜病病人的護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肝硬化病人的護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護理、貧血病人的護理、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癲癇病人的護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護理。例如,教師講解癲癇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要點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體狀況等方面的資料,完成護理評估任務。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設計見圖2。

3.3遷移升華型任務驅動教學

篇(5)

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智能語音模塊和顯示模塊。

1智能語音開發模塊設計

1.1MCU芯片的選擇

從對功能的分析可知,系統不需要對數據做大量的存儲,故不設片外存儲器,也不需要特別復雜的控制,所以選擇了單片機AT89C51RC2作為主控芯片,大大降低了成本。該芯片是一個具有高性能閃存的微型控制器。它包含了16K或32K字節的程序和數據閃存塊。該閃存在并行編程模式或在具有ISP串行模式或者軟件串行模式下都可以編程。AT89C51RC2保留了80C52的256字節內存所有內部功能,有一個可編程計數器陣列,一個1024字節的XRAM,能存儲更多的代碼。全靜態設計降低系統功耗的AT89C51RC2,允許在它的時鐘頻率下降到任意值,甚至到DC狀態,不會丟失數據。

1.2語音芯片的選擇

ISD4004工作電壓為3V,單片錄放時間為8~16min,芯片采用CMOS技術,內含振蕩器、防混淆濾波器、平滑濾波器、音頻放大器、自動靜噪及高密度多電平閃爍存貯陳列。芯片采用多電平直接模擬量存儲技術,每個采樣值直接存貯在片內閃爍存貯器中,能非常真實、自然地再現語音、音樂、音調和效果聲。芯片設計基于所有操作必須由微控制器控制,操作命令可通過串行通信接口(SPI或Microware)送入,滿足對語音錄制和播放的要求。ISD4004系列芯片相對于ISD1700系列芯片、pm60系列等優點突出,能存儲的語音長、編程控制簡單。錄音、放音、停止放音、快進、快退等只需發送相應的指令就可完成,使用靈活。

1.3智能語音模塊硬件設計

智能語音硬件模塊是在中青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89C51-ISD4000語音開發板基礎上擴展1個串口和多個I/O口控制電路設計而成,原開發板也是采用89C51系列芯片和ISD4004設計,系統比較穩定。板上主要有AT89C51RC2單片機、ISD4004語音芯片、LM386功率放大器、通用鍵盤按鈕。還有駐極體話筒(MIC)、話筒放大器、音量電位器、發光管、通用耳機接口等部件。

2顯示模塊的設計

2.1顯示屏的選擇

LED屏是由發光二極管排列組成的顯示器件。它采用低電壓掃描驅動,具有耗電省、使用壽命長、成本低、亮度高、視角大、可視距離遠等多方面優點。其最大特點是制造不受面積限制,可達幾十甚至幾百平方米,可應用于室內外的各種公共場合顯示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圖像等各種信息。本系統選擇單基色、灰度為256級的室內LED顯示屏,相對LCD價格低廉,能滿足設計的基本需求。

2.2LED驅動模塊的設計

為了減輕MCU的工作負擔,簡化AT89C51RC2的電路設計。LED顯示屏控制電路獨立出來與MCU進行通信控制,MCU按照LED顯示屏驅動電路的接口要求,發送相應的指令控制LED屏顯示。由于只需顯示文本字符,系統選用市場上非常成熟的VSBLED顯示屏控制卡。該卡可以根據需要導入不同的字符庫,而且還可以多種方式顯示字符,非常適用。系統采用簡易RS232接口與MCU連接,可選波特率:9600,14400,19200,38400,57600,115200。數據發送過程可能產生錯誤、超時、溢出等,系統需制定有效的數據組織方式,使接收方能校驗數據的正確性。為了能檢測數據錯誤并能準確地識別每一個命令,使用如下的數據幀結構組織數據:每個幀的長度為512字節,數據和CRC16部分采用字符填充法來替換這兩部分出現的0x55和0xAA,替換過程為:掃描數據和CRC16部分,將這兩部分中出現的0x55、0xAA、0xBB,用0xBB和字符+1替代。如原始數據為:0x55、0xAA、0xBB,替換后的數據為:0xBB、0x56、0xBB、0xAB、0xBB、0xBC。

軟件控制系統設計

1設計思路

軟件控制系統主要完成語音存放地址的分配、語音段的組合與播放;語音信息與顯示屏信息的同步、顯示內容和顯示方式的控制;顯示當前、前次呼叫的患者號、診室號和其它相關內容;完成實時響應各診室呼叫請求、沖突處理、實現診室的順序叫號。系統語音信息采用了現場錄音和語音合成兩種技術。現場錄音時,系統需指定ISD4004的某一地址用于存放語音;語音合成可順序存放系統需要的內容。兩者的區別在于現場錄音需要去噪,而合成語音無此問題。根據呼叫的情況,軟件系統根據語音存放地址調用相應的語音段并合成后播放。系統必須要保證語音信息與屏幕顯示同步,才能完成正常的分診呼叫,即要求在呼叫信息進行語音播放時,LED屏也需同步顯示。主控芯片與顯示模塊采用串行通信方式。顯示模塊需要完成顯示內容和顯示方式的控制,根據通信協議需要有大量的數據傳輸,還需完成數據通信糾錯等功能,處理時間較長。語音信息的合成相對較快,系統先根據呼叫情況完成與顯示模塊的通信,之后再處理語音信息。實驗結果表明,此種處理方式可以基本保證語音與LED屏顯示同步。

多個診室同時按下呼叫鍵時產生呼叫沖突。呼叫沖突解決不當可造成顯示語音模塊與實際就診號不同步,或者產生叫號順序紊亂甚至丟號等情況,需要有相應的處理措施保證在沖突的情況下系統仍能正常工作。對于各間診室的呼叫信息,系統采用類似隊列的數據結構進行緩沖,即先進先出。系統為每個診室分配1個狀態變量,當該診室呼叫時將其置為1,沒有呼叫或呼叫處理完畢將其置為0。為了防止長時間呼叫產生干擾,只有在診室狀態為0時呼叫才有效。系統順序掃描緩沖隊列中的狀態變量,根據狀態變量完成相應處理,并保存本次呼叫信息,執行下次呼叫時,顯示屏上依然提示顯示本次呼叫信息。軟件設計了快速增加和減小呼叫序號功能,用于應對斷電或者誤操作等導致的錯誤呼叫問題。另外系統具有防抖處理,避免按鈕的誤操作。

2系統軟件流程

系統工作模式有錄音模式、自動分診模式、空閑模式。錄音模式與其他模式之間的選擇采用硬件選擇,自動分診模式和空閑模式之間的選擇采用軟件控制。系統軟件流程如圖2所示。

篇(6)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內部所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1]。互動式班級文化其實就是創設一種充滿對話的班級文化氛圍,使班級成員之間能夠自由、主動、融洽地進行溝通,班級成員與班級物質環境之間也能夠形成互動的關系,最終使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能夠和諧、均衡、自然地形成充滿智慧的生態式的關系。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采取的是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這種班級管理方式所營造出來的是一種“集權”性的、權威控制下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沒有太多的自,班級環境缺乏寬松和諧氣氛,班級文化建設中互動特征不是很明顯,制度化、規范化、條例化特征比較突出。這樣的班級文化氛圍對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是不適應的。因此,重塑班級文化,建設互動式班級文化將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互動式班級文化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講究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看重的是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在班級內部營造全方位互動的文化氛圍是互動式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因此,教師在營造班級文化氛圍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入手,在日常要求、班級規章制度、物質環境布置等方面,以及課程目標的制定、活動內容的選擇、師生互動方式、家長共育策略等一系列環節上,本著互動的原則,從和諧班級文化的基本內涵出發,通過班級生活的方方面面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人本主義色彩的班級文化氛圍,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互動式班級文化對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作用

個性和諧發展的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性格特征、穩定的情緒表現、明確的主體意識,并具備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能夠與他人積極交往、和諧相處,有一定的責任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充滿自信,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互動式班級文化恰恰為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互動式班級文化氛圍中,學生不會被嚴格的制度所約束,他們可以自己參與制度的制定,可以通過親身體驗來辨明是非對錯,他們所面臨的是一種“彈性的”、“剛柔并濟”的班級制度和規范。他們可以在班級文化氛圍中辨識正確的行動方向和行為規范,從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處理各種問題和矛盾。在互動式班級文化氛圍中,學生所感受到的人際關系是一種平等的、對話式的關系,無論師生之間,還是同伴之間,都是平等的關系,學生可以尋求任何自我表達的機會,可以嘗試多種與人溝通的方式,并最終學會各種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主體性、情緒情感等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在互動式班級文化氛圍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也將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避免機械記憶、強化訓練和說教,而是給學生最大的探索空間,使學生可以進行多方面的嘗試與學習,在與教師、同伴、環境、材料、工具的互動中獲得經驗,由此將進一步提高自我學習和發展能力,為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奠定基礎[2]。

三、互動式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

1.創設“互動式”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顯性文化,但卻是教育過程中的“隱性課程”。一般來說,物質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教室環境布置與構造方面,這是學習的外部文化環境,是人為設置的文化環境,它體現著班級的精神風貌[3]。很多學校重視的是整個校園大環境硬件設施的建設,而比較忽視教室內部物質環境的創設,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在課堂上接受知識,而不是欣賞教室環境,因此在教室環境布置與構造方面往往是“蜻蜓點水”,稍加裝飾即可,不會花太多心思來考慮班級內部物質環境的營造,更不要說由學生進行創意和操作。因此,傳統的班級物質環境創設缺乏互動表現,其陳列、展示、美化作用比較突出,而教育、互動、誘發學習的功能比較欠缺,這是一種“隱性課程”的缺失。建設班級互動式物質環境文化,首先教師要明確物質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不可缺少的環境資源。要積極創設一種可以與學生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讓學生成為環境設計的一員,自己為創設環境搜集材料、出主意、想辦法,并動手實施。學生通過觀察、構思、動手動腦,不但可以獲得新的知識,還能獲得能力方面的訓練和提高。在與教師、同伴互動過程中,可以習得許多課堂上所學不到的知識。教師要注意發揮引導作用,要幫助學生創設出動態的環境文化特色,要定期與學生協商如何對現有環境進行改變,要不斷變換環境主題,讓環境帶給學生不同的信息,傳達各種經驗和知識,讓學生在優良的物質環境文化的陶冶下健康成長。

2.營造“對話式”的人際文化

良好的人際文化是學生發展的又一重要土壤。良好的人際文化應該體現的是平等對話式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同伴之間都可以產生積極的溝通行為,學生愿意充分表達自己和表現自我,體驗到的是一種寬松、和諧、不拘束、沒有壓力的人際氛圍。營造“對話式”的人際文化,重點在于提高教職人員自身修養,他們在相互接觸過程中給學生展示出榜樣的力量,并能真正以身作則,給學生傳遞一種交往的正確模式。教師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應充分展現其人格魅力,給學生充分的信任感,讓學生可以對教師產生類似于親人般的積極情感。教師應轉變師生之間“管束”與“被管束”的關系,應以對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師生之間的人際溝通就會變得更加有效。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也就學會了與同伴之間的“對話式”溝通方式,能夠以積極有效的方式與同伴進行各種活動,即便出現沖突也能很好地化解。在“對話式”的人際文化影響下,學生和諧健康發展便成為了可能。

3.構建“人性化”的制度文化

很多教師認為,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制度很重要,制度直接起著管束學生的作用,制定嚴格、嚴密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管好班級的前提。誠然,制度在任何一個機構或團體的管理過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管理者的忠實信條。但在現代管理理念中,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事實證明,民主與人性的管理方式能夠創造更大的效益。因此,班級管理方式必須以“人性化”制度的構建為基礎,逐步形成充滿民主色彩的班級管理文化。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要體現出民主與互動的特點,教師要打破“一人說了算”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民主制定,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以自律的權利,制定出真正能使學生信服的、自愿去遵守的班級規章制度,真正發揮出制度在民主管理過程中的作用。

4.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文化

在課程建設方面,要轉變傳統的以知識傳遞為主的課程模式,建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旨的課程文化,促使每個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教師在制定課程目標時,就應從學生的發展水平出發,將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作為課程實施的根本目的,考慮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富有彈性的、能體現學生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和諧發展的課程目標。在課程內容方面,應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選起,為學生提供適宜的、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的課程內容。可圍繞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作為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結合各班特色,打造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習圈。在課程實施方面,當然要根據“互動對話”的基本要求來實施,轉變灌輸、強化訓練式的教學方式,在生動活潑的自主活動中來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利用環境、材料、人際互動等因素誘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習活動與周圍環境融合滲透,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課程評價方面要推行“發展性”課程評價,讓評價環節成為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提高的動力,也成為教師進行下一步教育活動的指南。總之,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文化是“互動式”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對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必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本質在于陶冶,互動式班級文化無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可以自我完善與發展的優良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會產生自主、自尊、自愛、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等良好的個性品質與行為方式。只有這樣,班級管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為學生服務,學生也才能真正獲得個性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071-03

生物專業畢業生要求在畢業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水平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最初嘗試,也是檢驗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能力的一份綜合考卷。《畢業設計指導》課是生物專業一門重要的限定選修課,通過該課程的講解,主要是讓學生對畢業論文整個過程有一個系統的了解,為畢業生規范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但目前國內開設《畢業設計指導》課的高校不多,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還需要進行探索。

一、課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業性、實用性強的教材指導

目前生物專業沒有配套的《畢業設計指導》課教材,現有的教材多數偏重于對一些概念和標準的講解,同時有大量空泛的理論內容。學生拿到教材后,普遍感覺對自身專業適用性不強,缺乏實際的指導作用,為此在主觀上降低了學習的興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2.課程設置學期不合理、課堂到課率較低

據調查,開設有《畢業設計指導》課的高校,基本將該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而第七學期恰好是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學生經常請假去參加就業招聘會,課堂到課率較低,學生無心學習,學習氛圍較差,《畢業設計指導》課的教學質量自然難以保證。

3.限定選修課開課的局限性致使學生群體學習積極性不高

作為一門限定選修課,只有學生選課并且符合相關規定才可以開課。由于開課學期晚,少部分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基本上是因前幾學期自己的限定選修課未通過而差一個學分才選修的,為此選修《畢業設計指導》課的學生群體學習積極性本身就不高。

4.《畢業設計指導》課堂重理論標準灌輸,輕實踐教學環節

《畢業設計指導》課課堂注重理論標準灌輸,教學內容空乏,傳統的“一言堂”灌輸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學生課后未將課堂所授的理論標準與實驗實際有效結合。

5.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和方法

作為一門公共課,因為研究的領域和方向不同,《畢業設計指導》課堂教學在學科、專業之間存在差異。對畢業設計指導課的教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和方法以供參考。為此,《畢業設計指導》課課堂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評價體系和方法不夠健全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明確和規范。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1.結合生物專業特點完善課程教學大綱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物專業《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大綱指出,《畢業設計指導》為講座類課程,從本科畢業設計的工作程序、畢業論文寫作和畢業設計實現等方面介紹畢業設計的具體要求和完成的方法。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畢業設計選題,文獻檢索方法,撰寫綜述、開題報告、外文翻譯,完成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等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和技能。通過科學規范訓練,掌握完成設計的全過程,培養嚴謹的學習作風。根據生物專業培養方案中對畢業論文寫作的相關要求,選取幾本理科類《畢業設計指導》規劃教材作為參考,結合生物專業特點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增加畢業設計案例分析課時數的安排,合理精簡理工科類畢業論文寫作章節的理論教學內容,提煉本科畢業設計基本程序和工作內容要點,理清各章節之間的優先順序,優化各章節的教學課時。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1)課程性質,由限定選修課調整為必修課。因生物專業學生要求在畢業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水平的畢業論文,只有作為一門必修課,才能對所有畢業生提供有效的示范和指導作用。同時,必修課在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要求上相對較高,學生會從思想意識上比較重視,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開課學期,由第七學期調整至第六學期。第六學期是專業課開課的重要階段,在第六學期安排畢業設計指導課,可將課堂所授的理論標準與實驗實際有效結合。因為該學期安排有大量的專業實驗實踐課,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師可與專業課教師進行溝通,通過專業課教師向學生講解如何撰寫綜述、如何進行課題設計和開展科學研究,等等,從專業角度豐富畢業設計指導課的教學內容。畢業設計指導課安排在第六學期,也可以暫時錯開與就業工作的沖突,讓學生安心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學時數,《畢業設計指導》課學時數由原先17學時(1學分)調整為26學時(1.5學分)。利用這增加的8學時,可以適當合理拓寬教學互動內容,增加畢業設計案例分析環節,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指導畢業設計的實際開展。

(4)穿插實踐教學環節,讓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共同參與到畢業設計指導課中。根據教學目標,在畢業設計指導整個過程中,本階段直接穿插一些實踐環節,讓課堂所學內容融入到實際課題開展當中。例如,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直接到各實驗室找指導教師,參與到教師科研課題或自選研究課題,選擇指導教師完成畢業設計。此過程中,畢業設計指導課授課教師可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介紹畢業論文整個進程安排和一些規范化要求等。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則應向畢業設計指導課授課教師介紹畢業生基本情況和對課題的有關要求。更重要地是,能通過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向學生宣傳并教育他們按照規范要求和計劃進程完成畢業設計。

2.成立“生物專業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組,優化教學進程,完善教學方法

成立“生物專業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組,對“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體系和方法等進行研究探索和實踐。

(1)優化教學進程。由每周2課時、共9周的授課模式調整為每周3課時、共9周的授課模式。在合理精簡理論教學內容的同時,以專題形式展開,每周主攻一個專題,每周3課時的安排主要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具體教學進程安排如下:第一節課安排理論教學,第二節課安排案例分析、師生互動,第三節課安排合作探究、個案研究,這種互為銜接、科學有序的教學進程安排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由傳統的標準灌輸調整為啟發式、師生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研究性教學,不是將已有的結論分析給學生聽,讓學生聽懂記住,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經過逐層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是以“探究”為本,而不是以“學會”為本。這種教學方式強調過程,強調邏輯的推理和展開。《畢業設計指導》課課堂注重啟

發式、師生互動式教學環節,除了適當地向學生講解和強調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各項內容標準外,重點探討歷屆畢業生畢業論文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剖析歷屆不合格畢業論文在各項環節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分享歷屆優秀畢業論文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本屆畢業生畢業論文的典型課題開展合作探究和個案研究。每次課結束后,布置下節課的專題任務,以學生所在開展畢業課題的各分實驗室為單位成立畢業生研究小組,讓各研究小組針對下次課堂專題開展調研和實踐,形成調研總結報告,并于下次課堂專題中開展討論。通過這樣的啟發式、師生互動式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畢業設計的質量。

(3)在評價體系和方法上實行考試改革,開展形成性評價,分為階段式測驗,注重平時參與。考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教育評價的重要手段。開展形成性評價,分為階段式測驗,注重平時參與。具體做法是:采用“平時成績結合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考試模式,強調考試的過程化,將考試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其中,平時成績主要根據課堂提問、調研總結報告、修改論文情況核定。在開課期間,將已畢業生物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初稿發給授課學生,要求授課學生根據《畢業設計指導》課課堂所學內容,修改已畢業生物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格式等相關內容,由修改結果給予相應的分數,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末成績則以撰寫論文的形式完成。實行這種考試的目的,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畢業論文相關理論標準、畢業論文寫作技能和要求,為后續畢業論文的開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生物專業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組要進一步與其它高校生物專業合作,在參照理科類畢業設計指導課教學模式安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專業特色,探索出一條符合生物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的《畢業設計指導》課課程教學模式。

三、教學改革效果評價

本次教學改革以2008級生物科學專業為實驗對象,以2008級生物技術專業為對照組,分別統計論文的選新率和選優率,經X2檢驗顯示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具體結果見下表。

篇(8)

說明本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范圍及要達到的技術要求;

簡述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說明本課題的指導思想;

闡述本課題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它是論文的縮影,文字要簡練、明確,因此,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需要用中、英文兩種形式書寫。

摘要的長度一般1-2段,在文字量上以300字左右為宜。

摘要寫作方法

1.1常見問題

研究生畢業論文,尤其是碩士畢業論文,摘要一般都要500字以上。按照《讀者》雜志每千字稿費150元計,這畢業論文的摘要怎么也值75塊錢。可是實際上,很多論文的摘要都只能算是“賠錢貨”。

這些“賠錢貨”大多是這樣的:

通篇都是“為啥要做論文所述工作”,寫得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至于到底做了啥,根本不提或者只有幾句;

像“領導發言稿”:“在XXX的英明決策下,我充分發揮了X員的主觀能動性,......,克服萬難,完成了本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運行效果良好,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

像“科普文章”:“本文利用了J2EE技術,這是由Sun公司(現在已經被Oracle收購)創建的一種企業信息化開發技術,并且使用IBMWebSphere作為容器,構建了可以擴展的體系結構。J2EE是一種跨平臺技術,能夠一次編寫,多次運行......”

1.2摘要的目的

大論文摘要,是對畢業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敘述,使得讀者能夠僅僅依據摘要,即可了解作者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和手段。

所以,在撰寫大論文摘要時,要不時地問自己:

讀者知道我要做什么嗎?----------------------doWHAT?

讀者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HOWtodo?

1.3摘要的結構

對于計算機/通信領域的碩士畢業論文來說,論文摘要的結構大致可分為3個部分,其中1、2兩個部分所占篇幅不超過摘要的50%,第3部分所占篇幅不少于摘要的50%:

1.3.1第一部分.論文工作的背景

i.論文的來源,可能包括:來源于何種項目、何種部門?由誰實施

ii.論文工作實施所要達到的目標,可能包括:要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1.3.2第二部分.論文工作所使用的技術方法

i.論文使用了哪些技術?只需簡單羅列即可。

ii.論文遇到了/解決了哪些技術問題及困難?

1.3.3第三部分.論文工作的具體內容

i.如果是軟件開發項目,則按照需求分析、[架構/方案設計]、概要/詳細設計、[實現]、[測試]、部署實施(注:中括號中的內容可選)的次序說明所做工作;

ii.說明分析設計的結果,要列出結果的內容。例如“分析了XX局資產管理系統的需求,其中功能需求包括資產錄入、資產核對、資產報廢等,對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需求做了描述;”,“設計了系統方案,其中包括利用EJB實現5個功能模塊、以基于XML的數據交換協議對外提供數據交換接口、利用開源數據庫MySQL存儲資產信息;”,“設計了5個功能模塊,主要包括資產錄入界面、資產管理模塊、數據庫封裝模塊、......”

iii.說明實現的步驟方法。例如“利用jQuery、JSP實現了基于web的界面,利用EJB實現了5個功能模塊的業務邏輯、利用iBatis實現了數據庫讀寫,......”

iv.說明測試的內容。例如“設計了15個測試用例,測試了系統的5項功能、數據庫訪問性能以及系統安全性,其中5項功能測試均已通過,1項性能測試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改進”

v.說明部署實施的內容。例如“本系統在xx市政務系統中部署運行”。【特別注意】在這一部分,絕對不能對自己的工作做任何評價。評價你的論文工作的水平,是論文評審專家、答辯委員會、論文的讀者才能做的,你自己是沒有資格評價自己的論文的。例如:“該系統的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符合xx業務平臺維護管理實際需要,獲得公司內部各級相關人員的一致認可,同時也為今后的xx系統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和借鑒的模式”這類文字是絕對不能出現在摘要以及論文正文中的。

1.4摘要的段落

一般情況下,大論文的摘要分成三段,分別對應上一節“摘要的結構”中1、2、3三個部分,也就是俗稱的“摘要三段論”。過多或者過少均不合適。

下述例子的主要問題是:

1.段落劃分不合理;

2.起承轉合僵硬,不符合中文行文習慣。

【錯誤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來有線數字電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雙向傳輸網絡的互動電視成為引領新時代電視業發展的新潮流,有線數字互動電視系統廣泛采用了IP技術進行傳輸并能夠為用戶提供點播、直播、回看和各種增值業務,使用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種各樣定制化服務。作為互動電視這個新型龐大系統的運營商來說,如何能夠有效針對網絡中傳輸的各種碼流進行統一監測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因為各種點播業務發生的時間隨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實時地掌握各個鏈路的流分組的狀態和發現問題時準確的定位發生問題的節點正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本文使用了J2EE技術、Flex技術、C++語言等技術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可以對整個網絡的TSoverIP流進行檢測管理的系統。

首先對整個碼流監測系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臺和DataCollector數據處理程序兩部分,還以示意圖的形式給出了系統的界面需求。

在系統設計部分對碼流監測系統的總體架構進行了設計,對系統數據庫的表和字段進行了詳細設計,并列舉出相關字段含義。然后分別對MonitorServer的實時監測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業務配置模塊,DataCollector的調度模塊、配置模塊、HTTP長連接模塊、HTTP短連接模塊、匯聚模塊和入庫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包括處理流程和相關類的設計等。章節的最后介紹了各個子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的設計,整個協議是基于XML實現的。

在系統的實現章節中,本文給出了部分核心模塊的算法設計和代碼實現,并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了相關調用過程。

接下來的章節闡述了整個系統的部署環境和最終的運行結果,展示了最終的用戶界面。

最后,對本文和作者在課題期間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正確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來有線數字電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雙向傳輸網絡的互動電視成為引領新時代電視業發展的新潮流,有線數字互動電視系統廣泛采用了IP技術進行傳輸并能夠為用戶提供點播、直播、回看和各種增值業務,使用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種各樣定制化服務。作為互動電視這個新型龐大系統的運營商來說,如何能夠有效針對網絡中傳輸的各種碼流進行統一監測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因為各種點播業務發生的時間隨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實時地掌握各個鏈路的流分組的狀態和發現問題時準確的定位發生問題的節點正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本文使用了J2EE技術、Flex技術、C++語言等技術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可以對整個網絡的TSoverIP流進行檢測管理的系統。

首先對整個碼流監測系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臺和DataCollector數據處理程序兩部分,還以示意圖的形式給出了系統的界面需求。基于前述需求分析,設計了碼流監測系統的總體架構,詳細說明了系統數據庫的表和字段并列舉出相關字段含義;分別對MonitorServer的實時監測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業務配置模塊,DataCollector的調度模塊、配置模塊、HTTP長連接模塊、HTTP短連接模塊、匯聚模塊和入庫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包括處理流程和相關類的設計等;此外,介紹了各個子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的設計,整個協議是基于XML實現的。在系統的實現章節中,本文給出了部分核心模塊的算法設計和代碼實現,并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了相關調用過程。繼而,在隨后的章節闡述了整個系統的部署環境和最終的運行結果,展示了最終的用戶界面。最后,對本文和作者在課題期間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1.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絕對不允許使用GoogleTranslate直接翻譯中文摘要。這種翻譯出來的摘要,是不可能被導師或者匿名評審專家通過的。

英文摘要不必全部直譯。只要中文摘要中主要的流程、方法、結論、成果保持直譯,其它內容采用意譯的方式也無不可。

英文摘要不要使用長句。中文摘要的長句,完全可以通過意譯,或者句子切分,翻譯為英文短句。摘要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連詞的使用。

篇(9)

關鍵詞: “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論文) ;選題;質量控制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mbined ;graduation design (paper); topic;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165-01

0引言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綜合性訓練,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體現,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鍛煉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1選題體系的建立

根據我院稀土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并考慮到本專業學生的未來就業情況,本校具有的教學優勢,合理的設置符合實際的選題,將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偏向于能力訓練和培養目標,充分體現教學計劃中對能力、知識結構的要求,在選題方面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1 根據學生擇業方向、特長,考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四年級上學期末,由學院教學主管部門匯集全院教師申報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初審通過后,下達給每位畢業生,學生依據自己實際興趣、特長自由選擇,下學期始上交所選題目,學院要協調好研究型、設計型、工程應用型、調研綜述型四個方向選題比例。

1.2 在滿足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積極聯系簽約、實習單位,由單位人力資源部委派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結合本單位生產實際,為學生提供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邊實踐邊做畢業設計(論文),經過這一特殊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畢業生“上手快,動手強”,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 選題要與科研相結合,該模式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最佳模式。具有科研項目的指導教師,要結合該項目研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可行的研究內容,這一模式既能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形成師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良性互動。特別考慮到稀土功能材料開發與應用,與科研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真正培養學生的科研創造能力。

1.4 難易程度要適當。根據本專業的具體教學要求,題目的難度與工作量應以保證一般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為宜。同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要有不同的要求,為每位學生提供可行的研究和創新空間,另外,要考慮課題所需的客觀條件,包括可查資料庫、試驗設施和足夠的經費等。

2設計(論文)質量控制

畢業生確定題目后,是完成了畢業設計(論文)的第一步,實踐證明,在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中,學院、指導教師和實習、簽約單位的過程管理尤為重要。下面針對“產學研”培養模式過程中提出幾點措施,希望能對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有所幫助。

2.1 指導老師的正確定位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指導老師的角色重要而特殊,他對該工作的順利開展、順利完成和設計(論文)深度的把握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老師的任務和責任隨著設計(論文)的不斷開展而變化,指導老師要嚴格把握每一個環節。在校指導教師每周必須至少一次不定時的進行過程管理。在初始階段,由于學生是首次進行整體性、綜合性的實際開展工作,常常有一個不適應期,在這一階段老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制定計劃、如何根據任務要求順利開展設計(論文),如專著選用、文獻調研、實驗方案等。隨著學生對過程逐漸了解和熟悉,老師的作用應轉入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方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如對稀土濕法、火法工藝系統設計,稀土功能材料開發等。而到了設計的后期,指導老師要著重把握設計(論文)的進度和質量,防止“臨時抱佛腳”。

2.2 畢業設計過程中有效監督和師生互動畢業設計(論文)是在指導老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設計(論文)的過程,在這一長時間(一般為15周左右)過程中,指導老師如何有效地對設計(論文)有效監督、如何針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雙向交流是關系到設計(論文)成敗的關鍵。根據我們的經驗,在學生完成選題后,指導老師和學生一起確定設計的整體安排。每一個階段,指導老師要密切跟蹤,確保完成了上一個階段的任務,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在學生開展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中,老師都要對學生工作進度進行監督,適當安排和控制學生參加考研復試、招聘會等,保證設計(論文)所需要的時間。

畢業設計(論文)過程是老師、工程師和學生密切聯系和交流的過程,與以往的課程學習不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更能發揮和體現,在這一過程中良好的交流和互動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中后期。

2.3 建立公正的評價與考核機制評價和考核是畢業設計(論文)的最后階段,公正的評價與考核機制是促進學生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保障,也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認可。畢業設計(論文)的成績包括平時表現、開題報告、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和審閱教師、答辯和外文翻譯幾個部分,為避免指導老師一個人決定學生的成績,還有評閱教師成績和答辯成績。

篇(10)

[DOI]10.13939/ki.zgsc.2015.11.026

1 引 言

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業率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評價指標,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業上,學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業需求為主進行教學體系研究。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間持續時間最長的動態教學過程,是總結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發現的最重要的表現方式。但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建立和運作問題近年來呈現出“兩極化”的認知態勢,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下滑。

從形式上講,國外的很多大學在本科階段沒有畢業論文,也沒有畢業論文答辯,但這不代表對學術論文沒有要求。實際上,國外的許多大學,每一門課都要寫許多小論文,每門課程的成績往往是由多個小論文成績組成,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的學習過程就是研究與寫作學術論文能力的訓練過程。需要寫畢業論文的國家也會給予足夠的教學延伸、時間、政策等方面的支撐,澳大利亞的大學將學術研究與寫作納入課程體系,日本留給大學生一年的時間專門用來寫論文,德國的論文答辯只有一次機會。國內有相當數量的學者在研究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歸納影響論文質量的原因主要有學生的不重視、缺乏寫作時間、師資不足以及教學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提高論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強過程監管、增加指導經費、增加撰寫時間、改革評定方法、改革教學模式等。但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特別是廣西的物流管理專業進行的論文質量研究還很少見。加強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從而形成一套強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sup>[1]</sup>。

我國還沒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創新型和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標體系,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深入發展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地位的提升,廣西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樞紐作用越發突出,廣西政府在近年來對公路、鐵路、港口、機場以及物流園區等物流硬件設施建設上不斷加大投資,物流業的規模也隨著傳統物流企業的壯大、新興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以及物流企業裝備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而不斷擴大,但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制約是在物流業硬件提升的同時也急需解決物流人才方面的軟件配備。在廣西物流產業飛速發展的形式下,從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入手,構建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廣西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2 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評價體系的建立

本文通過對2010級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開題答辯、論文寫作以及論文答辯過程的調查分析,總結出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五個方面。

第一,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即使進行第二次答辯也肯定會通過。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做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認真地去完成,極少數學生到了論文提交時才著手去做,從而嚴重降低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第二,由于物流業在國內的發展時間短暫,許多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只是從其他專業中轉化過來,缺乏足夠的物流活動實踐經驗。造成了在選題過程中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牽強地將相關理論生搬硬套。因此導致論文選題狹窄,過于追求論文的創新點以及追求論文的層次,而沒有考慮論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及與自身能力相結合,導致最終脫離實際。選題應結合學生興趣與特長、體現專業特色、難度適宜和選題可與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sup>[2]</sup>。

第三,時間不夠,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門課程或傳統意義上的某一個教學環節,而應視為一個必須謹慎規劃的、長期的、動態的教學過程。但實際情況是,畢業論文的撰寫時間與求職、備考研究生等學生認為更為重要的事是沖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畢業論文的時間很少。

第四,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很多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期間與導師沒有任何交流,最終的方向也可能與之前的方向相差較大,論文的質量在撰寫期間沒有控制。導師指導風格對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是有一定影響的。

第五,評閱者給出的評價和導師給出的評價是基本一致的,在論文質量特別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評閱者往往會給出比導師低的分數。

本科畢業論文的實施包括三個關鍵環節,即選題階段、實驗階段和論文撰寫階段。因此建立的指標體系需要在這三個階段的不同時期,通過階段性小組答辯的形式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的成績對學生的畢業設計狀態進行追蹤,通過成績的反饋及時調整學生的工作狀態,從而使畢業設計的質量最終得到整體性的提高。

為了評估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結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設計了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分別為重視度、選題質量(難度)、論文工作量、互動性、導師評價成績、答辯成績。其中選題質量這一指標是為了改善物流管理專業論文選題與實際的偏差而提出的,與專業結合越緊密則分數越高;互動性指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則互動性的得分也越高;導師評價成績為該輪答辯中,導師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評價;答辯成績為答辯小組在該輪答辯中給出的學生答辯分數。各準則層和指標的重要性由參與教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老師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則是從教師以往教學、指導畢業設計中的經驗中總結。

3 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現

對于學生每次論文階段性答辯成績的評價,考慮使用專家調查法進行評判,通過反復匯總不同教師的意見,得到六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1,0.1,0.1,0.2,0.3,0.2]。將該權重轉為直接的表格,便于在階段性答辯中進行統計和打分,表格所占的分值如表1所示:

從成績結果來看,學生A的總分在三輪之后有所提高,從原來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說明提高了重視程度以及導師的指導力度。學生B的總分在第二輪答辯中有所下降,從分值來看,是與導師的互動性降低了,實際原因是該生在第一輪與第二輪答辯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減少了論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輪答辯中又恢復到了正常的畢業設計中了,所以總分又提高了。學生C的總分一直低于平均,從分值來看該生對于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工作量也不夠,需要在后面的階段加強進行管理。

由于采用的是多輪答辯進行評價,因此對于學生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質量跟蹤是有積極意義的,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并找出原因,同時這種評價方法也能夠對比出不同素質的學生對于畢業設計的表現,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較為準確地得到學生的畢業設計效果,有利于后續的研究。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患者安全論文 下一篇: 信息平臺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自拍 | 亚洲综合另类一区二区 |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精品97久久宅男 | 亚洲天堂网性爱视频 | 香蕉伊大在线中字色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