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0 17:52: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藝術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在當前高校建設中,大學生藝術團作為獨特的組織形式,不但起到了活躍大學藝術氣氛、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作用,還對普及藝術文化、提升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目前的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來看,藝術團的活動對高校促進作用很大,使大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文化內涵。隨著大學生藝術團的逐漸成熟,所開展的藝術實踐教育業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藝術團;實踐教育
一、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現狀
對于當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而言,多數高校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藝術團,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通過大學生藝術團來帶動校園內高雅藝術的氛圍,對全校師生進行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目的。當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根據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
在目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需求下,考慮到大學生藝術團能夠帶來的積極作用,當前高校紛紛組建了具有特色的大學生藝術團,并根據院校特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對于北京物資學院來講,其大學生藝術團下設管樂團、合唱團、戲劇團、舞團,他們取得良好的成績,均在國家和北京市獲獎,對藝術團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2、高校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大學生藝術團活動的首位,將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作為主要目標
在高校目前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中,高校不僅重視藝術團活動的開展,同時將藝術實踐教育融入到了活動當中,并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以藝術團活動帶動藝術實踐教育的開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并積極做好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使高校具有高雅藝術的氛圍,使高校師生都能夠受到高雅藝術的熏陶。
3、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注重活動開展的形式
為了保證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取得實效,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開展活動的時候,選擇了多種藝術形式,主要有管樂、合唱、舞蹈、戲劇等等。由于目前高校將大學生藝術團賦予了更多的職能,希望通過大學生藝術團活動達到提升藝術實踐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上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二、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高校將大學生藝術團放在了首要地位,并希望通過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來提高藝術實踐教育效果,但是在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開展過程中,藝術實踐教育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沒有藝術特長生招生資格的學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缺乏導向性,沒有樹立高雅藝術的核心思想
從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來看,多數高校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過程中目的不明確,缺乏鮮明的導向性,導致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特點不突出,沒有體現出藝術實踐教育的意義所在。因此,要想取得藝術實踐教育的積極效果,就要對大學生藝術團進行明確指導,并樹立高雅一樹的核心思想。
2、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單一
雖然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管樂、合唱、舞蹈、戲劇等,但是對于藝術實踐教育來說,開展方式還比較單一,僅僅依靠現有的方式很難取得積極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豐富藝術實踐教育內容,保證藝術實踐教育取得預期效果。
3、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取得效果不明顯
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在開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整體教育水平和教育手段還比較欠缺,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強化。因此,對于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我們要有全新的認識,不但要認識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還要保證藝術實踐教育有效開展,并取得預期效果。
三、解決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問題的對策
針對目前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認真分析成因,努力豐富藝術實踐教育內容,采取具體的對策有效解決現存問題,保證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取得積極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明確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的指導方向
考慮到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缺乏導向性的特點,我們要在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中明確指導方向,明確藝術實踐教育的任務,并制定具體的活動開展方案,使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保證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我們應樹立高雅藝術為核心思想的指導方針,積極推動高校高雅藝術的發展。
2、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和領域
目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開展方式單一和開展手段不足的問題,為此我們要積極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和領域,使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能夠在開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使藝術實踐教育的領域能夠得到有效延伸,起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預期效果。
3、制定具體的藝術實踐教育目標,保證有效實施
考慮到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制定具體的藝術實踐教育目標,并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大力開展藝術實踐教育活動,使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活動能夠在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上得到豐富,進而達到于小目標,保證藝術實踐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結論
從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組建和開展情況來說,不但豐富了校園文化,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同時在藝術實踐教育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由此可見,大學生藝術團的開展直接促進了高校文化建設,同時藝術實踐教育也獲得了整體提升。因此,我們應該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今后的藝術團活動開展中,采取積極措施,解決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保證藝術實踐教育取得預期效果,提高高校的高雅藝術氛圍和廣大師生的高雅藝術素質,推動高校高雅藝術建設。
參考文獻:
平等地進行談話與學生談話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切不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更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作為教師,我們的話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將來的人生發展著想,在溝通中要態度和藹,給對方以親切感、實在感。如果我們盛氣凌人、高高在上那么學生的心門在談話之初就已經關閉,任我們再怎么感人至深也不會為學生所接受。另外,與學生的談話是雙向的溝通,我們要從學生的嘴里了解其自身的問題,在我們的厲聲呵斥之下,威嚴之中,學生是不會向我們敞開心扉的。那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就極有可能是虛假的,這次溝通就失敗了。為此,我建議在與學生談話時,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座位,這樣人的重心降到了同一個水平線上,對等之心易于溝通;其次,談話中不要涉及學生敏感的短處,比如家庭的拮據、父母的平庸等。否則學生會出于自尊的本能對教師的談話產生反感,也就不會起到很好的收效了。
(二)談話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談話的目的要明確找學生談話不能心血來潮,隨心所欲,毫無準備,要認真做好談話前的調研工作,要對談話對象的思想、心理、問題的原因以及社會、家庭、學習生活環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有理有據,防止漫無目的地東拉西扯,要做到有的放矢。信馬由韁只會事倍功半,效果甚微。舉個例子吧,比如你要和學生談學習成績,你就得看看他最近各門功課的成績,作業的完成情況,上課的狀態表現,在家里的學習情況,這些都要和科任老師及家長還有他周圍的同學事先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數,在談話時才能幫他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見,那學生才會覺得教師的分析正確,并認為教師很了解他,是真心地幫助他,這樣他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那么談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不應只做談論者
更要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品德,在談話中必須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而不只是單單自己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暢快淋漓地傾訴,不中途打斷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傾聽是一種藝術,在學生的傾訴中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分析出學生真正的訴求,進而讓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傾聽也是一種方法,在傾聽的過程中,使犯錯誤的學生激動的情緒得以宣泄,怨氣得以平息,使不自信的學生能鼓起勇氣向教師坦白心聲,這樣使問題更容易解決。
(四)注意談話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
不同的學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同一個學生也會有不同的問題,而不同的問題在合適的場所處理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學生因矛盾發生了打架事件可選擇在政工處這種嚴肅的場所進行。當學生自信出現了問題時,可選擇在操場、活動室等輕松愉快的地點進行,這樣溝通順暢,輕松易于接受。樓道、教室都可以作為我們與學生談話的地點。但有些談話需要我們精心安排地點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五)談話時要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就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而言教師應是一個指導者、參謀。所以,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不要用“你怎么不給我交作業”“你給我站住”等詞匯,“給我如何”一是體現了教師的霸道、二是把學生放在了客體上,學生會落得被動;另外要多一些對事理的分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案,少一些指令性的命令;多一些建議,少一些指責,會使談話變得更有效。
二、精心選擇談話的方法談話的方法
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對象不同,學知水平不同,需要、愛好不同,談話的內容、方式、語言等也有所不同。
(一)“背后言”的方式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
我們可以采用間接的方式進行。因為這樣的學生缺乏成功的體驗,喪失了信心,各種鼓勵的方式以前可能都用過了,但是對這樣的學生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說明直接對話的方式行不通。那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別人的嘴傳達教師的意見,采用間接的方式進行,讓他聽教師的“背后言”,這樣會起到暗示作用。
(二)開門見山的談話方式對于驕傲自滿
自以為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生,這種談話方式更為直接有效。例如在班上有幾個學習尖子,成績一向很好,但就是紀律性差,平時在課上愛接教師的話茬,課下又活蹦亂跳。所以,我就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當面指出他們的不足和缺點,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不許在課上說一些與學習內容無關廢話;并要求他們在課下的時候少打鬧以免影響其他同學。這樣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也能明白老師這樣對他們談話,是對他們的一種督促、一種關懷。所以,直接點到痛處對于校正他的錯誤更為有利。
二、當前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當前高校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究竟如何呢?在一個什么水平上?筆者任教于理工科院校,對他們的思維習慣、藝術知識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就筆者看來,理工科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存在以下三個特點:
(一)接受藝術教育機會較少多年以來,由于受實用主義的影響,學校教育長期陷入“智育第一”的誤區,形成以智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學科為主的大學里,“重理輕文”的觀念根深蒂固,絕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后,受培養體系、師資、辦學經費的限制,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基本無法接觸藝術領域。他們除了看過幾部電影和聽過一些歌曲之外,對藝術的感受機會是很少的。更談不上系統的藝術理論知識和藝術實踐活動。
(二)形象思維能力較差,藝術感受力有限理工科大學生習慣于進行邏輯思維,這使得他們的藝術思維方式也趨于邏輯性,即較為注重藝術的變化性和敘事的邏輯性,如描述電影電視的故事情節,音樂的敘事性,舞蹈、攝影、美術中的構圖、黃金分割計算等,而對其中蘊含的美缺乏欣賞和感受,久而久之便導致藝術審美的接受力較為遲鈍。也就是說,理工科大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較差,藝術感受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純理工科大學生對藝術同樣有強烈的追求雖然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感受力普遍較低,但是他們的愛美之心卻絲毫不減。筆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對藝術美有著強烈的追求,只是缺乏系統的教育體系,造成他們對于藝術的“入門”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想而不得”的狀況。這就要求高校應根據理工科大學生的特點完善培養體系,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教育。
三、藝術教育對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啟迪作用
藝術教育對人格培養具有強烈的滲透功能。藝術教育的本質就是以一種自覺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進行培養,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造就一種健全、完美的人格。應試教育背景下大學生的品德情操有所缺失,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綜合人才。藝術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它教育門類的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一)藝術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全面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人的思維方式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非藝術專業學生在借助專業學習強化邏輯思維的同時,接受一定的藝術教育,從而發展形象思維,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統一,使創造力和感悟力得到提高。與此同時,接受藝術教育的大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都比較強烈,筆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中藝術專業的學生往往比較活躍,自信心、協調能力都普遍較強,他們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較為完善。
(二)藝術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完善身心健康,增強人才競爭力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當代中國學生多成長于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中,非藝術專業的學生更是極少經過細膩的藝術教育,同時又面對著來自家庭、社會、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就業、個人定位等多方面的壓力,或者長期受挫感較強,很容易產生一系列思想與心理問題,影響其健康成長。對此,通過有針對性的開展藝術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主動發掘生活之美,培養對生命的熱情,進而增強受挫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力、積極的情感心態、熱愛生命的思想信念,激發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去戰勝逆境,樂觀面對挫折,主動迎難而上,才能使他們在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溝通等方面都能具有一定優勢。這樣的人才進入社會后才更具競爭力。
(三)藝術教育有利于非藝術專業學生提高思想品德修養,促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藝術之花永開不敗,它能夠凈化人的靈魂,升華人格魅力,延續燦爛輝煌。藝術教育有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很廣,涉及到學生思想意識、愛國愛黨、遵規守紀觀念、認真學習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倫理意識等,與學生平時的一言一行密切相關。將富有凈化心靈的藝術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過開展更為直觀、更為貼近生活、更易接受、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充實、主題積極向上的藝術文化教育,可以拓展大學生的思想,活躍思維,完善心智,提高大學生品格修養,增強綜合素質,促使完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道德,自覺抵制消極庸俗的思潮,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養。
四、加強針對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教育
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理工科高校藝術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均有待提高。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堅持以人為本,更新藝術教育理念藝術教育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即在藝術教育中要以大學生為本,引導和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制定和完善適合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教育體系,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素質,尊重和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最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藝術類課程建設,規范高校藝術教育內容理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要同藝術院校的藝術教育區別開來。首先,要將藝術教育納入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體系。其次,針對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高質量的藝術類教材。再次,創新教師授課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明確藝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和諧發展。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素質從事藝術教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如何是實施藝術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藝術教育的開展,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直接決定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要提高高校藝術教育的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學校必須建立健全機構建設,人員配備到位,并把全面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素質當作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其次還要加強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系統全面的培訓不斷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業務水平。再次,要結合時展及不同層次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四)加強校園文化藝術精神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藝術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藝術教育中有著獨特的作用。藝術教育是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建設的活躍因素,尤其對于理工科院校,營造和諧文明、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育人環境不能離開藝術教育。高校要積極組織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動員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讓他們施展才華、展現個性,體現大學生精神風貌。同時要針對學生特點不斷改進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途徑,保證校園藝術活動的參與性、思想性和實效性。讓大學生在美的環境和氛圍中陶冶情操、開啟心智。使藝術教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為人生的藝術
萬一戰爭爆發,羅蘭和他的同輩青年一樣,勢必應征入伍,被送上火線。青年羅蘭氶于在文藝上留下一點成績,便開始了他的創作,其創作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個人名利;他追求的是“光明”,是“真理”,他說:“我在地底下盲目地、長期地摸索,竭力設法達到光明之路。光明在那兒,我知道,如果我不是中途而死,我一定能達到光明。”后來《約翰•克利斯朵夫》被他寫下。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刻,寫下了被眾多有識之士贊譽的《超乎混亂之上》,它能凌駕于國家邊界,種族矛盾等問題之上。他無視當時的法國當局對他嗤之以鼻,仍然相信自己是正義且正確的觀點。在《貝多芬.序言》中有幾句曾經膾炙人口的名言,說得非常動人:“歐洲的空氣污濁,令人窒息,快打開窗子吧,讓英雄的氣息吹進來!”幾乎同時,他給友人索菲亞的信中又說:“我們需要找到給人以清新之感的靈魂。這種靈魂是不多見的,我們必須創作它。1916年,羅曼•羅蘭被瑞典文學院宣布為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當時的法國拋棄的他,獲獎后說:“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他是屬于整個法蘭西人民的。如果這個榮譽有助于傳播使法國在全世界受到熱愛的各種思想,我感到幸福。”胸襟博大,正如在《約翰•克利斯朵夫》中所寫,“他不知道自己滿腔的熱愛在四周發射出光芒,而便是在這個時候,他自以為永遠孤獨的時候,他所得到的愛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還要豐富。”西方的評論家把藝術分為兩類,一類是“為藝術而藝術”;另一類是“為人生而藝術”。羅曼•羅蘭的藝術屬于后者。羅曼•羅蘭的藝術以表現“和諧”為最高境界。他的主要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和《母與子》,都是用最后若干頁表現主人公臨終前的心情時,突出“和諧”的意境。這正是作者的畫龍點睛之處。他既強調藝術的社會作用,又強調藝術的個人主義特點;既強調藝術的現實性和斗爭性,又強調藝術的“純潔性”,甚至提倡“純詩”。“純詩”的說法是他在1934年5月給蘇聯作家協會寫信時提出的:“必須為詩歌保留‘純詩的沉思’的自由場所和精神的廣闊天地”。他在日記中寫道:“誰也沒有像我這樣提倡藝術家和具體現實的活生生的結合任何不以行動為歸結的思想,不是流產,便是叛賣。我一貫努力使我的著作成為行動。”他認為必須“搶救”人的靈魂:“現在我覺得我的第一責任在于將人從虛無中搶救出來,在于不惜代價地給人灌輸魅力、信念與英雄主義。”以上各觀點,都體現在羅曼•羅蘭早期創作的劇本當中。戲劇代表他的為人生而藝術的第一階段。到了第二階段,這種藝術觀點主要表現為“人類愛”,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和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丑和惡。”代表這一階段的作品是《約翰•克利斯朵夫》。為人生而藝術的第三階段,即最后階段,從“人類愛”轉變為具體行動擁護無產階級革命,代表作品是《母與子》。羅曼•羅蘭認為藝術應當為人生服務,應當發揮它的社會作用,它的最高使命在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互相團結,因為藝術的靈魂是一種博愛。
2豪爽質樸的文風
風格是靈魂的鏡子,羅曼•羅蘭的豪爽質樸的文筆成就了他的藝術成就,刻畫了在時代的大風大浪中,追求光明、正義識分子形象,他無愧于“人”這個稱號。他成功地塑造了知識分子典型,幾個從個人奮斗、個人反擊出發,在時代的風浪中受到教育,在艱苦的生活中受到磨練,逐步提高覺悟走上進步道路。他能夠把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個人與社會的沖突分析和表現出來,也能夠在反映這類矛盾沖突的過程中,將處于劇烈動蕩與深刻變革中的社會生活的一些橫斷圖展示給大家。羅曼•羅蘭的文章,常常掩卷沉思,覺得這個作家豁達的氣度,寬廣的襟懷,和他的經常面向未來和全人類的激情,確實能使讀者的精神世界也被引向無限開朗的地平線上,矚目于遼闊和光輝的愿景。羅曼•羅蘭認為在藝術風格上的優點只希望別人用誠懇二字來評價,他一生的最高奢望和抱負,就是能夠做到始終如一的誠懇、真誠。羅曼•羅蘭生平最憎恨文學藝術上的謊言。1959年增訂重版的《內心旅程》中,有一段從1912年的日記中摘下來的話:“從全部文學中,經常出現謊話,像一團腐臭的煙霧,冉冉升起。謊話等于死亡。這些作家,如果他們有一種強烈的生活要表達,何至于這么說謊一切風格上的花花草草,都是發臭的有病的軀體上掩蓋的衣服。藝術的第一條規矩是:如果你沒有什么可說的,干脆閉上嘴;如果有話要說,直截痛快地說,別扯謊。”他對自己也是這樣嚴格要求的。“真誠”分為兩方面:一是提筆來寫作品的原因是有話要說,而且非說不可;二是不要口是心非,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言必由衷。這兩條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都不容易做到。要做到,必須付出代價,下苦功,要正確地用最清晰、最準確、最直接和最簡練的方法,正確地表達你要說得真實情況。“真誠”的先決條件,是言之有勿。羅曼•羅蘭不止一次地強調這個藝術創作的大前提。在小說《比哀和呂絲》中,他寫道:“你不應當去搞藝術,除非你所感覺的東西實在太多,絕對不能將它們悶在心中而不加以發泄”。創作是什么?創作是藝術家內心火山的噴爆。噴射出來的是光和熱。不能設想,一個藝術家心中冷冰冰的,根本沒有火山,卻偏要假轟隆轟隆的爆發和噴射。不幸的是,這樣的“藝術家”,世界上確實是有的。而羅曼•羅蘭絕對不是這樣的藝術家,也絕不欣賞這樣的藝術家。羅曼•羅蘭心中充滿了非發泄不可,非表達不可的激情。往往他一個作品尚未完成,已經忙于構思第二個,第三個了。創作是他唯一的樂趣:“我所有的一點快樂,幾乎全部從創作中得來。”總而言之,如果藝術家內心充實,不必借助于華麗的外衣,也能產生好作品。如果藝術家內心空虛,華麗的外衣,是足以證明他在說謊。羅曼•羅蘭說:“一句漂亮的句子不是藝術。一處漂亮的筆觸不是藝術。這都是物質標志,通過它們,眼睛瞧不見的藝術得以表現。藝術存在于藝術家的內心。”因此,在20世紀初,西方文壇正面形象聊聊無幾,頹廢派作家們塑造的那些意志消沉被《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戰勝了,感情反常的有氣無力的人物,在英雄消解的時代屹立不倒,并且與作品所描繪的強烈的具有正面價值的光輝圖景一起向讀者展示了向上的生命力量和不息的奮斗精神。羅曼•羅蘭的一生是處在人類歷史上可以說是空前重要的交叉路口。對于生活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的他來說,選擇了正確的方向,羅曼•羅蘭認為,人們精神的軟弱,擔當不起純粹的真理,生命力強烈,對于浮華表面下虛假的藝術他給予無情的批判,尖利的嘲諷和苛刻地指摘,他認為,應摒除所有缺乏生命力的藝術,他要創作樂曲要震撼歐洲,他要把響徹世界的英雄交響樂建立在藝術廢墟之上。在世紀末的歐洲,他恰似一盞指路明燈,探索拯救人類精神的方略,一生追求人類生存的真理,照亮了處于迷茫、頹廢的人們前進的道路。在羅曼•羅蘭的一生中,塑造了許許多多為其所定義的英雄,始終關注的就是—人,他有崇高理想,為傳承西方人文精神做出了卓越貢獻。莎士比亞的脂汁,伏爾泰的沃土,瓦格納壯士們所飲的蜜酒,托爾斯泰純凈飽滿的谷粒,還有斯賓諾莎那美妙的葴言為年輕的羅曼。通過羅曼•羅蘭自己的融會貫通,化成他獨特的生命泉流,羅蘭提供了精神世紀的一切甘露,既有傳承,又有發展,融歐洲歷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的人文精神及自己人生感悟于一身,使瀕臨衰敗斷裂的藝術精神得到鳳凰涅槃般的新生。
作者:蘭鐵梅 單位:遼寧省遼陽燈塔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據相關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在工作中采用的是左、右半腦的分工機制,左、右半腦分別負責不同類型的工作。其中左腦通常使用語言符號進行意識活動,我們稱之為邏輯思維;而右腦則大多用以感覺形象的事物,我們稱之為形象思維。要想提高藝術設計創造性能力,就必須有意識的去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性的思維是由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共同組成的,而其中形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在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造活動中,形象思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如何更好地發展形象思維,如何更好地開發右腦功能顯得相當重要。
(二)環境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影響
環境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既包括物質因素、非物質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隨著特定主題的不同,環境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創造力的產生是一種需要有外部世界的信號輸入才能進行的心理現象。外部環境能夠極大地影響學生,優良的外部環境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培養學生藝術設計創造性能力的同時,要注重營造的優良外部環境。通過對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和藝術設計類學生的研究,我們還發現他們的思想與創造力思維的形成也被文化氛圍、教育機制所制約。我們所說的外部環境,指的是學生的學習環境,根據美學的標準為藝術設計生營造、設計的學習環境。處在依據美學標準而設計的學習環境中的學生,會不自覺的受到設定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學習效率在自然的學習中得到提高。自然、文化環境也或多或少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地域不同、環境不同,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也有很大的差別,學生長期的生活在某一特定的文化環境中,不自覺中已經形成了文化定式,即習慣性思維。一旦所處的文化環境改變,學生很可能不能適應,不能接受新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培養藝術設計生過程中,要注重環境的變換,促進多種環境的交流,優良的學習環境與多種環境的交流對培養藝術生的設計創作能力十分有幫助。
(三)創造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藝術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形成,要想讓學生有創造力,教師自己也應該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作為一個創造型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學習最新科學成果,更新自己的思想,將前沿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創造型教師還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在教學中不斷創新的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效率不斷探索。創造型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方式有:1.善于設問,利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思考的主動性。2.通過轉變教師角色,提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通力合作。3.通過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并靈活運用,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形成。4.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回憶、聯想等思維方法,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5.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尚未有定論的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斷,對他人的想法進行分析評價。6.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洞察力,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官能力,這也是成為設計師的必要條件之一。7.創造多種條件、多種思路,類似于頭腦風暴的做法,不計觀點的對與錯,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8.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比如勇于面對挫折(創新思維)的能力。
二、在藝術設計課堂中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形式往往只看重技能傳授,陷入老師講的多、學生學的少的教學困境,學生課后沒有去練習,而技能作為一種能力與感性知識不同,不經過自身反復訓練是不可能掌握的。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盡量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而且濃厚的知識作為引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多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成果與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應努力做到豐富、生動和多樣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相關內容設計。與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不同,現代的藝術設計教學不僅重視學生的藝術理論學習與基本技能學習,更加重視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進度的安排不能太固定化,要有調整的空間,在教學中,應避免每個學生呈現出類似或者同樣風格的設計作品。在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應重視啟發式教學,要善于設問,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與時間,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習慣與思考模式。在實際操作用上,鼓勵學生在創造中依照自己的內心感受與想法去創作;反之,一味的臨摹,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獨到之處,使學生最后的獨立設計作品乏善可陳、缺少更多的創意,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深入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創新意識養成
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創新是藝術設計的靈魂和生命。學生時期是藝術設計生成才的關鍵時期,他們還處于藝術設計的起始階段,他們在這個時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的藝術設計生的創造潛能沒有被發現,白白浪費了藝術天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伯樂的眼光,善于發現“千里馬”,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不斷地去開發學生的潛能。學生階段也是創新意識萌芽階段,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會凸顯藝術創造方面的才能,此時,教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生剛剛萌芽的創新意識健康成長,最終成才。在教師日常布置的任務、作業中,常常會有同學的作品表現的非常有創意,這就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表現,教師要有意識的抓住這部分學生,進一步促進他們創新意識的成長。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切不可對他們有一樣的要求,要重視學生個性,給予他們自己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習慣與思考模式。對于學生的優點教師要及時予以充分的肯定,對不足之處也要給予耐心引導,幫他們改正,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外部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才能表現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才能在設計的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要素,使作品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想象力是一種思維,不能憑空捏造,需要有原形存在。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參與戶外寫生、社會實踐,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并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成才的前提條件是要有“藝術家的眼睛”,用藝術的眼光去觀察事物,創造出來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美學意義,且與眾不同,想象力的培養對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意義重大。
(三)科學的評價體系
學生極為重視外部環境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外部環境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重要一環。現代評價體系應與傳統單一評價模式不同,傳統的評價模式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能有效反應學生的真實情況,現代評價體系的標準是多維的,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創造能力。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培育人才,當今社會需要有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因此,教師在評價一個學生時,應該從學生的多方面考慮,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重視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1)復雜性與實踐性
中學生藝術教育是開啟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完整人格的活動,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技術教育,有其復雜性;需要吸取現有教育理論的有益成分,結合中學生實際,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把中學生藝術教育發展推上新臺階。實踐性也是中學生藝術教育的特點之一,受中學生理論性邏輯思維發展的限制,其藝術教育開展更多地注重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
(2)情感性與體驗性
中學生藝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主要目標之一;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沐浴藝術的光輝,體驗藝術的豐富情感內涵。由于學生有切實的情感與體驗,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也更加有滲透性和穿透力,影響更為細致。中學生藝術教育通過激發學生情感達到影響理智的目的,真正實現學生感性與理性成長的統一。
(3)形象性與生動性
形象性與生動性也是中學生藝術教育的突出特點;由于藝術教育活動更為形象、生動,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使得中學生藝術教學能有效激活學生的藝術意識,使藝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影響學生。學生在觀賞、聆聽、創作藝術作品過程中,原有觀念、思想會在無意識中被激起、改造和升華,從而在腦海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2.中學生藝術教育方式的多樣性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通過在中學開設美術、音樂、舞蹈、書法等藝術教育課,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為更好地開展中學生藝術教育,除利用正常學校課程教學外,教務、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可以結合各自實際在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機會。
(2)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中學生藝術教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培養全體學生的藝術素養,又要注意選拔有藝術天賦、特長的學生進入特長生班進行重點培養。這樣一方面能發揮藝術特長生在學校學生群體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另一方面能更大的發揮他們的優勢,為考取高校藝術特長生做準備。
(3)繼承與創新相結合
在中學生藝術教育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一般傳統藝術、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還應該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藝術創新、創作,讓學生在體驗藝術時代性、創新性過程中提高自己。如:組織開展校內藝術作品展,鼓勵學生創作作品,參加評選和展覽,對于獲獎的學生要予以獎勵,并盡可能的提供條件鼓勵他們繼續鉆研、創造,通過更多的努力、鍛煉提高藝術素養。
(4)審美與育人相結合
中學生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在中學生藝術教育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要注重藝術對學生心靈的陶冶、人格的提升和道德的培養,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崇尚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讓學生通過體驗藝術之美體驗生活之美,從而樹立生活的信心,努力拼搏、進取;將審美教育與育人教育融為一體。
(一)根據美術教育專業的特點進行多元文化教育
課題組成員將根據初等美術教育專業的實際情況,繼續深入研究美術師范專業的特點,進一步調整課程體系,強調美術學科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把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可以使學生全面地了解美術與人類、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政治、美術與歷史等多方面的聯系,從而能更好地學習美術,提高學生對美術審美能力,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的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多種繪畫技巧,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培養學生對藝術的綜合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掌握中國畫和西洋畫差異,中國畫是用線描和色彩來描繪物體的精神面貌,西洋畫是用西洋的素描和色彩關系來塑造,通過多年的文化領域的探索發展,把中國畫和西洋畫都作了融合,通過中西畫的技術的融合相互借鑒,中國畫和西洋畫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學生不能單純的掌握一種繪畫技巧,要掌握各種繪畫技巧,跨越這些界線進行綜合融合不同畫種、技術、創造出新的藝術形象。
二、相關概念
“多元文化”是當代世界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現象,指的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之化等存在一定沖突的文化所構成的一個多元系統。“藝術素養”是指人所具備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理想的總和。審美素養即體現為對美的接收和欣賞能力,又轉化為對文化的鑒別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實施過程
(一)研究對象
以我校美術系美術師范專業的學生作為此次項目研究的對象。
(二)研究方法
1.課題組成員要搜集有關資料,了解國內外有關多元文化與素質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課題研究的借鑒。2.調查跟蹤了解學生的各科學習狀況,各種繪畫技能的提高,建立學生檔案,逐一進行分析找出差距總結經驗。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和方法。
(三)教學方法
1.提高對東方美術和西方美術的認識能力,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之間的差異。在錦州師專的美術系教學中,根據美術師范專業綜合性強、知識面廣等特點進行教學,旨在培養掌握中國畫、油畫、工藝美術等多種繪畫技能和藝術史等理論知識的美術師范專業人才。在教學中采用繪畫示范、多媒體直觀教學等手段讓學生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表現方法,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之間的差異,提高對東方美術和西方美術的認識能力。了解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中國畫和歐洲西洋繪畫,由于歷史淵源、地域、民族差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兩種繪畫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諸如:在美感追求上;在物體形象的塑造上;在繪畫色彩的表現上;在透視學和解剖學的應用上;應該認識到采用的工具材料在東西方畫種之間的差別。在徹底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后,才能把他們相互融合借鑒在一起,使繪畫技巧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注重教學雙邊關系,通過師生互動,啟發調動學生學習繪畫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進行探索性的課堂活動,才能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避免了陳舊的教學方法。2.重視中外美術史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學習中外美術史以及與美術史相關的其他多元文化知識,比如:文學、歷史、地理、宗教、民俗、政治等等,讓學生全面了解美術與社會多元文化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在廣泛的人文背景中深入解讀美術作品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尤其對于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和徐悲鴻《田橫五百士》等這類經典作品,學生如果不了解其歷史文化背景,就很難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主題和藝術特點。在教學中,采用課前讓學生翻閱相關資料、課上分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濃厚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提高。3.跨越學科的界限,把音樂、詩歌等多元文化融合在各種類型的繪畫中。在繪畫創作教學可以把音樂、詩歌作為命題畫,例如以杜牧的《清明》一詩為例,用“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題,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繪畫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4.積極展出學生美術作業,觀摩中外美術作品,有助于提高學生美術成績和欣賞評價藝術作品的能力。選取學生課內外創作的優秀作品,在學校門廳、走廊、教室等場所經常展出舉辦美術課堂作業展、美術創作和臨摹展。展覽的作業包括油畫、國畫、工藝美術等多種形式。5.在美術教學多元化的實施過程中,突破實踐和空間的限制,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在課堂之余充分利用學校和地區優越的文化環境、社會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所,利用圖書館、網絡、書籍、媒體、專題講座等途徑、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2自主表演,張揚個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經常遇到一些膽小、愛面子、自卑感強的孩子,他們不敢在課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別人唱他們聽,別人演他們看。教師要多關注這樣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微笑,送上一個贊美的眼神,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聲與表演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自主表演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內容形象地再現給大家。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學生的心理,了解小學生的心態,不斷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內容,培養學生表演能力,張揚學生個性。如教學《小烏鴉愛媽媽》時,教師動情地說:“烏鴉媽媽受傷了,小烏鴉特別著急,希望媽媽盡快地好起來。它會怎樣照顧媽媽呢?它對媽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體現孩子愛媽媽的深厚情懷。”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聲音、關切的眼神問媽媽還疼不疼了,給“媽媽”端水、喂藥,輕輕地拉好被角。孩子們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學生的表情是興奮的,忘記了疲勞,彰顯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時,學生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積極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務,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踐行了感恩教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高等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對大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形象思維與靈感思維能力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內驅力。尤其對于設計類學生而言,“不拘一格、別出心裁、獨樹一幟”是潛力與能力的體現。音樂是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更自由、更感性、更靈動。音樂與設計有著共同的特點———沒有對與錯,而在美的追求上,都是永無止境的。設計中的簡約、優雅、精致,如同現代音樂、浪漫時期和古典時期音樂一樣,各具魅力。發現、感知并創造美,是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者應不斷提升的能力。音樂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打開視野,暢游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的體驗、發現、想象、創造。
(二)音樂藝術教育美育功能發現美———音樂打開了美的視野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音樂是語言的升華。“音樂始于詞盡之處。”圣桑說,“音樂能說出非語言所能表達出的東西,它使我們發現我們自身最神秘的深奧指出;它能傳達出任何詞不能表達的那些印象和心靈狀態。”音樂的神秘之處,在于它的可意會性。經典藝術作品通過人聲及不同樂器種類,在旋律、節奏、表情等元素組建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幅幅色彩各異、風格鮮明、精美絕倫的圖畫,等待我們去打開、去發現。感知美———音樂是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當延綿起伏的旋律娓娓道來,豐富的心理活動隨著音樂時而緊張、時而放松,實現了音樂與心靈的共鳴。通過情緒的感受與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鍛煉大學生情緒的調控能力。能夠欣賞藝術、感受它的美,是人生一大幸福。這種能力幫助大學生心靈堅強,不為外界的困境而頹廢。創造美———音樂的啟發和創造的作用。科學和藝術,前者是理智、冷靜,后者是感情、興奮;一個客觀、準確,一個主觀、朦朧。但本質都是人類精神領域里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學習音樂,除了感官靈敏之外,更重要的是音響作品背后的情感內容,藝術價值、流派風格等。大學生們通過系統音樂學習,加強藝術形式和內容了解,愉悅身心的同時,開拓了眼界、豐富知識面。
(三)音樂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樂藝術教育作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根本目的是對大學生精神上的塑造與培養,健全人格的培養。
1.高校音樂教育有利于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高校的德育教育形式應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注重教育成果的時效性。音樂藝術教育是大學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內容,學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藝術教育與實踐活動,營造直觀真切、生動形象的環境,激發學生所有的感官,讓受教育者整個身心浸泡在藝術審美與道德真理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讓道德文化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有鮮活思想、有呼吸的生命體。意識升華積極影響行為規范,從而拓展與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廣度、深度和長度。這種本質的改變將為大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夯實基礎。
2.音樂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積極作用
(1)音樂教育促進個體思想認識的升華
大學生通過經典音樂藝術作品聆聽與感受,世界杰出音樂家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創作主題的了解,結合自身的經驗與體會,產生豐滿地、積極向上、充滿力量的思想價值體系。音樂的目的,不僅局限于聽覺享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升華。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學科,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音樂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將愛國主義以音樂的形式讓學生聆聽,激發愛國熱情。音樂是表演的藝術,通過演唱、演奏、舞臺表演將內心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淋漓精致地表達出來。當今音樂藝術表演形勢發展迅速,如何引導學生聆聽、賞析經典的愛國主義音樂作品,例如歌唱祖國大好河山、歌頌國家文化與歷史的經典作品;演奏展現民風民俗、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民族民間音樂。都是愛國主義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音樂實踐可以強化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增強集體榮辱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音樂實踐中,合唱與合奏是典型的集體性藝術活動,團隊合作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聲部間的平衡與和諧;力量的分配與協調;音準到位、音色統一;作品的深刻理解。都離不開集體共同努力。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可以通過課堂、第二課堂、大學生藝術團等多種教育活動形式,通過適當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參與音樂作品的排練、匯報、演出和比賽中。當學生通過集體活動,學會分享、學會體諒、學會分擔時,高校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如何有針對性地深入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活動
提升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水平與教學質量是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姍,將認知領域的學習水平依次分解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這六個由淺入深的層次,每一較高層次必須以前一較低水平為基礎和前提。這種明晰的目標分類法體現了教學規律,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也同樣有指導意義。
(一)銜接初等音樂教育
深化音樂藝術教育工作學校的音樂教育應該具有一條由小學到大學連續發展的軌跡。中小學音樂教育目標圍繞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建立以聽覺感受為主的審美判斷力。高校音樂教育的對象是文化知識層次較高的青年大學生,教育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為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上,更應在人才知識結構和總體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即造就一大批現代科學社會所需要的一專多能的全方位的高級人才。
(二)構建教育平臺
開設必修與選修課程大學生音樂文化素質提升,離不開基礎音樂知識的支撐。開設由樂理、視唱練耳、曲式分析和音樂表現等基本理論知識于一體的綜合必修課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結合設計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發展需求,應當開設豐富多彩,門類齊全的選修課。以及結合各二級學院專業特色,開設音樂美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心理學、計算機音樂、音響學等跨學科課程。為該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拓寬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
(三)探索教學模式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學音樂藝術教育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動的、擴展的理解,從而增強批判力和評審力,形成學習和創新的態度。因此,教學形式應當結合設計類專業發展需求做到生動靈活。例如結合該專業學生特點,通過問答式、案例式、協作式、發現式等學習方法,培養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并在課余時間,為設計類的大學生們提供各類藝術觀摩、學習和實踐機會,充分鼓勵設計類學生參與到大學生藝術團和藝術社團,參與到各類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提升課程設置合理性、內容安排針對性和各類觀摩實踐、第二課堂參與性,發揮音樂藝術教育的應用價值。
藝術類高職學生在生活、學習方式等方面與普通學生顯著不同,個性很突出,生活自由散漫,缺乏自律能力。不同于普通專業類學生的專業背景使得大多數藝術生始終奉行“不走尋常路”的人生格言,他們樂于張揚個性,習慣于挑戰常規,在個人形象和言談舉止上極力表現的與其他學生的差異,有的學生甚至表現得玩世不恭,在逆反心理非常嚴重。為了張揚個性,她們大膽挑戰社會公德和集體觀念。并且,有些藝術生可以模仿學長學姐或專業教師的“個性”特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1.2文化基礎課薄弱,專業課程不夠扎實
大多數高職院校主要通過藝術專業招生考試和文化課筆試成績來錄取藝術生。而近幾年來,在高校擴招政策的引導下,學生素質呈現顯著下滑趨勢,特別是藝術類的學生文化基礎更顯薄弱。高職院校錄取的藝術類學生有一部分是自幼愛好藝術,并經歷過長期的藝術訓練,學習藝術專業知識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有的藝術生是由于文化成績不過關,不得以作為藝術生通過藝考進入理想的學校。可見,大多數藝術生都缺少扎實的文化底子。
1.3注重物質利益,社會服務意識較差
由于學習藝術專業,大多數藝術類高職學生都有去各地實踐鍛煉的機會。有的高校開辦項目化教學,基于實踐項目培養專業技能,有的專業教師會讓學生參與自己的項目,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實際的本領,因此獨立意識、社會經驗比普通學生要強些。但是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過早進入社會難免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比如,一部分學生受拜金思潮的影響,過于看重物質,而忽略了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的目標。
2藝術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現狀
學校所制定的專業訓練方案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人文素質、藝術欣賞等核心能力建設。有的學校的確開設了培養核心能力的專業課,但只有形式,并無實際內容。而且有的專業講師職業素養達不到教科要求,講學時照本宣科,無法講出實質內容,使得學生對核心能力缺乏客觀認知,欠缺核心能力。
2.1單項能力較差
對于藝術生來說,能力訓練是必要的課程。但是不得不說,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計和講學方式過于強調專業理論,而忽視了核心能力的訓練,并且教師也無法從專業角度給出有參考價值的指導意見,只能是學生自己領會。這就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零散、單一,單項能力薄弱。
2.2能力結構不完整
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方案往往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對核心能力的訓練較少,導致學生的能力結構不完整,在課堂上很少和老師互動的學生,在生活中鮮于交際。有的學生吃苦耐勞和自律意識也有欠缺;不善于化解矛盾,容易造成沖突;缺乏集體觀念;自我意識過強,不喜歡說教和被管理;注重個人利益,往往容易過度維權等。這種專業能力強、核心能力弱的結構形式,非常不利于藝術類高職學生的發展。
2.3能力的整體效用發揮欠佳
核心能力中的每一項能力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各項能力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合作。只有各項能力相互配合,協調一致,才能使各項能力在工作中發揮整體效力,有助于工作的順利完成。藝術類高職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懂得如何處理各種信息,不習慣利用發散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
3藝術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
藝術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水平不高,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學生自身原因,也有學校和社會原因。
3.1學生自身意識淡薄
目前在校的90后大學生,往往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往往都是整個家庭的“寵兒”,是從小被溺愛長大的。由于被父母寵愛,習慣于父母的安排、照顧,因此獨立意識較差,容易形成獨斷專行的性格,不習慣和別人分享,也不善于和別人溝通。在與人合作上也存在著障礙,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顯薄弱。同時,他們也沒有意識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也就不會自己想辦法去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
高職院校面臨學生就業的嚴重壓力,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更是每年對高校就業率進行排名公示,這就使得高職院校將學生的就業率作為學生培養的終極目標。為了提升就業率,為了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就加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這種重專業技能、輕核心技能的做法短期來看似乎有效果,但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盡管有些高職院校意識到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改進了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但由于尚處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初始階段,成效顯微。
3.3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
“一招鮮,吃遍天”,長期以來形成的唯學生專業技能為重的社會風氣,對社會和學生本人影響甚重。人們都普遍認為學生到高職院校就是去學技術的,掌握了技術就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但對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簡單的掌握一門技術的理念,已經遠遠不能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這種只重視技術的觀念深深影響了高職學生,導致其對核心能力的培養意識逐漸淡薄。失去了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核心能力的培養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4藝術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提升途徑
4.1提升學生對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高校可以通過講座、報告、宣傳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對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認識,鼓勵學生參加校園各種學生組織,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社團、學生會在培養學生核心能力方面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組織能力。
4.2制定核心能力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中,要明確確定核心能力的培養,注意核心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在加快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又有利于提升核心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掌握了核心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將會很強,可以隨時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可以終生學習,終生受用。
4.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育人水平
高職院校首先要加大藝術類“雙師型”教師的引進渠道和培養力度,利用他們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技能,結合專業課程的教學給學生指出未來在從事藝術類工作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給出解決辦法,拓展學生的提升空間。同時提高藝術類實訓指導教師所占的比例,增加藝術類實訓課程,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加核心能力。拓寬對教師的培養渠道和力度,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能力結構,提高教師的核心能力。可以安排教師到高水平學校或機構參加業務進修或培訓,也可以到相關的藝術行業掛職鍛煉,還可以安排教師利用寒暑假到專業相近的單位業務學習,為藝術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