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交流材料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02 11:25: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體育產業交流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體育產業交流材料

篇(1)

我國體育行業長期處于計劃體制運作之下,體育產業與市場的形成也只是近幾年的事,因此,即便體育行業國際貿易實踐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沒有被提上理論高度進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唯一一本有專章介紹國際貿易與中國體育產業的書籍是由天津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李榮日副教授編寫的《體育產業概論》。該書第七章名稱即為《國際貿易與中國體育產業》,主要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分析了國際貿易與中國體育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政策的關系,最后提出了國際貿易給中國體育產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體育產業組織角度看,該書主要介紹了WTO所倡導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奉行的非歧視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指出隨著我國全面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獲得在多邊貿易組織中的發言權,我國的體育產業組織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產業機構的角度看,該書主要分析了國際貿易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產值結構、就業結構、投資機構、需求結構的影響,提出了依靠國際貿易活動調整和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建議。從產業政策的角度看,該書主要分析了國際貿易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政策、組織政策、布局政策和技術政策的影響。總的來看,本書此部分內容采用了文獻綜述方法,將產業經濟學只是嫁接到體育國際貿易領域的分析之中,言之成理,自成體系。但是其考察重點局限于WTO對體育產業的影響。

二、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熱點

盡管如此,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研究熱點分布在以下四個領域。

1.加入WTO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機遇與挑戰等)。如劉可夫認為,加入WTO將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促進我國體育產業融入世界市場,有利于加強體育產業的經濟基礎,有利于體育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發展,有利于擴大體育市場消費,等等。周道平等認為,入世后我國體育產業將面臨眾多挑戰:體育產業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滯后,不能適應入世的需要;對現有的體育外貿專業公司形成沖擊;對體育出口產品結構形成沖擊。上述分析與我國絕大多數幼稚產業面臨的問題相似,其理論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沒有新意可言,泛泛而談沒有實質作用。實際上,我國體育產業本身就很不成熟,原來的產業集群大多數也是基于外資或者中外合資的,產業內容大部分是來料加工或者進料加工,既無獨立知識產權也沒有資本控制權,完全成為勞動密集的配套行業,其外貿行為顯然是一種產業內貿易,甚至很多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成為跨國公司轉移成本、逃避稅收的工具。至于專業體育外貿公司,除了少數涉及體育類期刊雜志的出口行為外,其他的基本不成型,大部分停留在加工體育裝備階段,價格低、質量次,不具備真正的國際競爭力。

2.加入世貿組織對我過體育用品出口的影響。如劉明輝采用文獻資料法研究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體育用品業帶來的嚴峻挑戰指出:(1)目前國產體育用品在標準、技術、質量、成本以及規模效益和管理理念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加之我國體育用品業起步晚、經營規模分散、市場經驗不足,沒有真正形成一大批經得起考驗的民族品牌,”入世”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產器材與洋貨將會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競爭而取于劣勢。(2)我國體育用品出口雖逐年有較大的增長,但其中大約有50%是屬來料加工,40%屬一般貿易,真正以國產品牌打出去的只是鳳毛麟角。我國體育用品出口平均價值不及國際品牌的1/10。入世后,門檻降低,體育用品的進口量會急劇增加,而民族品牌出口總額則會大幅度下降。(3)入世后部分無開發能力的粗放型經營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4)入世后隨著我國關稅的降低,國產體育用品的價格優勢會很快消失,市場上國產體育用品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

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據,但是正因為我國民族體育品牌不成熟,大部分屬于加工貿易,因此所謂沖擊說顯然比其他封閉行業輕的多。所以機遇應該是多于挑戰的:(1)國產品牌在強大的洋貨沖擊下,將促使其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思路及管理方式,要迅速地按國際標準體系和市場要求,更合理地進行產業調整和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條件下的聯合和重組,并充分利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2)迫使一些企業面對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而迅速確定外向型經營觀念,主動到境外去開辟新的領域。(3)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更寶貴的學習機會,盡快找出不足,使其積蓄技術力量和管理經驗,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立足長遠的發展規劃,振興民族品牌,逐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4)有利于規范、凈化國內市場。隨著洋貨的進入,國外市場的監理工作也將在國內啟動,國內一些憑”拿來主義”生產產品的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考驗,這對凈化、規范國內市場和從另一角度促使國產體育用品升級換代,將起到建設性作用。(5)有利于擴大就業。大量的國外訂單進入國內后,國內的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資源會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諸多的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辦廠,會大量吸納我國的剩余勞動力,有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3.加入WTO對我國體育院校和相關專業的影響。在為數不多的研究體育與國際貿易關系的文獻中,加入WTO對我國體育院校和相關專業的影響就占據了半壁江山,這實在與大部分研究領域和常規的研究角度相悖。但是研究的深入細致倒是顯得鶴立雞群。這大概與體育院校研究人員對于本職工作更為熟悉和關注而相對地缺乏國際貿易方面知識的緣故。陳寧研究了WTO有關教育服務的規定,認為加入WTO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促進中國網絡遠程教育的發展;中國教育投資市場逐步放開。因此,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高等院校發展就要有相應的對策,即:更新辦學觀念,拓展服務范圍,突出辦學特色;從單科性向多科性大學發展,打造優勢學科;強化運動訓練體系,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融入競技體育發展的主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辦學水平;加大國際交流力度,聯合國外同類高校辦學。上述研究和分析高屋建瓴很有創新意義和宏觀指導價值。又如吳美麗等提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影響,指出:加入WTO后,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漸進的,不是突然的,但是,很多也是現在可以預見的。短期內負面的影響可能會多一些,但從長遠看對高校體育產業的影響利大于弊。同時,加入世貿易組織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它意味著我國要在真正的“自由貿易”的環境中經營、競爭。我國要認識到加入WTO后給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帶來的機遇,更要充分了解到其帶來的挑戰,從而做好“與狼共舞”的準備。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議。但是本文對上述觀點存在疑問,首先對高校體育產業與加入世貿的關系存在疑問。高校體育產業本身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其本身最初是依托于專業院校的場地和人才服務優勢創辦的,到目前為止仍然屬于學校經營管理的附屬,即便其收益在高校運做收益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顯然不屬于主流,而且從目前體制看也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主體,因此,目前討論高校體育產業與國際貿易和WTO的關系就顯得比較牽強。

4.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貿易發展。在為數不多的研究中,最為接近國際貿易學研究主體內容的應該是部分專家、學者從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貿易發展的聯動作用進行的研究和分析了。這類文章主要運用的還是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如曹可強研究了上海市體育產業如何應對WTO規則促進自身質量的提高,指出:在WTO規則內,上海市體育產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機遇上。同時,要執行WTO規則,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還面臨一定的挑戰:體育用品制造業規模小效率不高,因此政府要充分運用WTO“保護幼稚企業”規則妥善保護和扶植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而體育服務業更是有較大差距面臨競爭壓力,主要表現在:體育競賽表演業處境窘迫,西方職業競技體育沖擊上海體育市場;體育健身娛樂業勢單力薄,受到舍賓等泊來健身企業的挑戰;體育中介服務業步履維艱,特別是體育經紀人和體育金融保險行業將很可能被國外巨頭壟斷。據此,提出了以下對策: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內,制定體育產業的保護政策;根據體育產業資源比較優勢,實施有所側重的發展戰略;組建體育產業集團,提高體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轉變政府職能,完善體育產業服務體系。又如吳聲光等研究了如何實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體育產業的有機結合,提出了我國應該在自貿區實施的體育產業策略:打造中國-東盟體育產業交流平臺;從教育開始樹立開放的產業觀念;抓住建立自貿區的契機,拓展體育旅游市場;加強運動訓練的交流與合作。范純進一步研究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與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問題,指出了發展前景: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東盟旅游合作的優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為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契機。上述研究和分析作為目前真正具有實踐價值和意義的體育國際貿易探索,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平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研究展望

除了上述四個研究角度,有關體育國際貿易的研究散見于部分文章的某一部分,如張金橋等研究了體育產業生產要素及要素稟賦評價的基本理論,運用國際貿易的要素稟賦學說討論了我國發展體育產業的比較優勢和相應策略,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學術意義。因此,未來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一個重點就是從國際貿易學的理論寶庫中汲取更多的營養補充到體育產業研究中去,促進體育經濟與體育產業研究的深入拓展。未來體育國際貿易學研究的另一個重點應該是體育制造業和體育服務業的進出口貿易實務內容,作為新興行業,體育外貿的發展方興未艾,肯定存在很多急待解決的理論和實務問題,特別是如何在國際貿易規則下靈活運用付款、租船定艙等術語和方式成為很重要的問題。而理論研究在這些方面目前還是盲點。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體育國際貿易或者國際貿易體育必將成為體育經濟學研究的新熱點,這從國際貿易法等交叉學科的興起過程中可見一斑。

四、小結

文章主要討論了當前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的熱點、不足之處和發展前景。認為,目前我國體育國際貿易研究正處在起步階段,研究領域狹窄,研究深度不夠,相關研究者對國際貿易知識特別是國際貿易與體育的關系缺乏了解。需要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加以總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榮日:體育產業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P229~268

[2]劉可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及其對策[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年第5期,P8~12

[3]周道平劉少英張天成:入世對我國體育產業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其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02年第4期,P21~22

[4]劉明輝:我國體育用品業如何應對入世后的機遇與挑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3月第2期, P173~175

[5]陳 寧:入世與中國體育院校發展的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P8~11

[6]吳美麗孔垂輝任保國:加入WTO后我國高校體育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4月第4期, P452~454

[7]曹可強:上海市體育產業應對WTO規則之策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P5~7

篇(2)

體育產業是一項新興產業,我國體育部門的收入自給率僅占體育事業支出的47%,除了發行體育彩票和球類聯賽初具產業規模,其他都還剛剛起步。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迅猛,隨著體育強國的不斷強化,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也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08年的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更加證實了我國在體育方面的實力,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國內體育消費,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但是,目前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現狀并不是十分樂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體育產業法制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體育法規政策的現狀是只有一部作為體育領域基本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而且此法的內容不夠具體,還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沒有與之相配套的體育法規條例,由此可見,體育產業的法制建設并不完善,尚面臨許多問題。雖然近幾年國家也提出過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但是法制建設還是不夠規范,覆蓋面比較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二)區域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東部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明顯較西部的發展形勢好,說明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我國西部長期以來經濟較為落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低、質量差,他們不可能用較微薄的收入去進行體育消費,從而導致其缺乏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方面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三)專業人才方面的問題

當前多數都是由退役的教練員、運動員來從事體育經營管理,然而作為體育方面的專業人才,他們掌握非常深刻的體育知識與動作,卻缺少經營管理方面的專業素質,他們不了解市場的運作規律,在市場的管理與調控中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相關經驗。可見,專業人才的缺乏以及現有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是制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市場定位方面的問題

在我國人們依舊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造成了二者的脫節。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而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來都回避創收的動機,并沒有把體育定位在一種商業活動的格局上,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層次消費上,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次消費。另外,體育產業經濟發展還存在政府投入少,產品缺乏競爭力,體育消費意識淡薄等不足。

二、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創新策略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體育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為了體育產業能夠健康高速地發展,必須采取一定的相關措施來解決其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彌補其不足之處。筆者認為,雖然理論上可能有很多措施可以促進體育產業發展,但實際上卻缺乏可行性,效果甚微,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進行策略上的創新,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體育改革方面的創新

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要想有質的飛躍,必須實行正確的改革。由于體育經濟組織內部管理相對滯后,經濟效益還達不到理想狀況。因此,注重創新,采用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靈活高效的運轉機制,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提高資源管理和使用效率,是體育經濟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盡管體育發展已取得較好成績,但存在不少問題,如體育產品的種類較少,科技含量較低,層次單一不能滿足各類別多層次及多種不同偏好的消費者的需要;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調整企業的產品和產業結構,爭取自身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和功能上下功夫,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去占領國際市場。

(二)政府調控方面的創新

目前,我國雖然早已經由計劃經濟時代轉化為市場經濟,但是市場經濟并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其良好的運行狀態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體育產業的市場也是如此。為了使體育產業得到快速的發展,應改革現行的體育管理體制,使政府的職能得到相應的轉變,即用宏觀調控來替代現行的微觀管理,由間接管理來代替直接管理體制。

(三)體育產業人才方面的創新

體育產業創新人才的匱乏是影響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強化體育產業人才創新方面的培養,以最快的速度培養出質量合格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具體方法是體育部門可以通過聯合高等院校一起進行人才培養,同時定期地對在職的相關體育經營管理者進行專業培訓,有計劃、分階段地組織他們去國外體育產業發達國家學習和交流,促進與發達國家體育組織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水平,增強體育產業組織競爭力,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實現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建設市場體系方面的創新

市場體系是體育經濟賴以發育的載體,體育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為起點、為目標,研究市場順應市場、開拓市場。要狠抓市場體系建設,以刺激體育消費為核心,大力發展體育用品市場、勞務市場、人才市場、觀眾市場、信息市場,技術市場、文化市場、證券市場、廣告市場等,逐步形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體育市場網絡,為體育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五)規劃方案方面的創新

篇(3)

1.從市場的角度分析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是制約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沒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體育產業體系,現有體育產業主要是從計劃經濟下的體育事業改革轉軌而來,仍存在明顯的雙軌制痕跡。一方面是,體育賽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體育經費完全靠國家撥款形式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另一方面,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辦體育賽事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賽事投入越多,而效益卻每況愈下,這種只講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就自然的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資福利分配投資萎縮“的經濟流程,制約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

2.從國家政府和國情方面分析

(1)國家政策缺乏對體育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科學的管理造成市場競爭力弱。比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再結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來看,資產明顯處于弱勢。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損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地減免稅收,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和低息貸款在這方面我國的扶持力度遠遠不夠,缺乏對體育產業發展上的激勵制度和優惠政策。

(2)從國情來看,城市居民消費結構中服務性消費,文化消費、享受性消費偏低,從總體上限制了體育市場的規模。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主要精力和注意還在各種的致富的活動上,在許多時候,還要犧牲部分體育利益求得經濟發展。

3.從高素質體育經營人才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化人才流動等需要,尤其是體育領域中懂體育又懂經濟人才的匱乏,以及受承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影響,迫切需要體育經濟專門人才。從目前來看,中央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分別在2004年,2003年開始招收體育經濟本科生,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開始招收體育經濟碩士研究,上海復旦大學2003年開始招收體育MBA學生之外,到目前為止,其他普通高校沒有培養體育產業經營人才。由于現有的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大多數是退役的運動員、教練員他們一般熟悉體育工作,而缺乏對市運作及其規律的深入了解,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市場的調控,導致了我國體育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4.體育市場管理來分析

目前我國體育市場管理缺乏高層次立法,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甚至法規性文件很少。雖然大多數省市已經了地方性體育市場管理的法規,但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仍需高層次立法予以明確。從目前來看體育市場在存管理權限不明確,法律責任界定不清楚,管理不規范,有的體育項目還存在交叉管理。

5.體育消費意識來分析

我國體育消費意識相對滯后,目前,我國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大連等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填居民的體育消費意識不強。自從1990年亞運會后,中國已逐漸將體育全面推向市場,使其市場化、產業化、商業化,并適應兩個轉變體育經濟政策,使體育經濟迅猛發展。但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育產業體系和一個健全的體育市場而未能引發更多投資人的關注。

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出路與具體措施

1.狠抓市場的體系建設

要進一步活躍思想,自我更新觀念。要加強我國體育經濟的市場競爭力,把群眾基礎好、吸引力強的競賽項目推向市場,形成體育實體,以經營效益為中心,按照供求規律、價值規律、競爭規律、實現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其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特點,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和經濟管理的法則,畢竟市場是體育經濟預以生存的導向和載體,體育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為起點、為目標。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的調節作用來優化配置體育資源,并挖掘體育自身的經濟功能,以引導和刺激體育消費為核心,大力發展體育用品市場、勞動市場、人才市場、觀眾市場、文化市場、證券市場、廣告市場等逐步形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體育市場網絡。

2.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國家應制定一系列向體育產業傾斜的政策、法規,積極扶持體育產業的發展。除了在稅收和融資等方面給予體育服務性行業持別的優惠,吸引社會資本向體育產業流動外,還應當采取以體育養體育的發展戰略。即將來自于體育產業的稅收等收入中的大部分反哺于體育市場,專門用于資助國家競技體育的發展和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競技體育的發展是體育觀賞業的源泉,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才能顯出明星和明星效應,才能創造表演價值和觀賞價值。目前我國經濟還處于轉型階段,體制需要不斷的創新,產業結構必須優化。一是要盡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范財務運作,確保投資者的利益;二是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三是要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分散的體育場所,集中建設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

3.加大體育經濟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社會發展和國際化人才流動等需要,尤其是體育領域中既懂體育又懂經濟人才的匱乏,以及受承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影響,迫切需要體育經濟人才的參與。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體育院校招收體育經濟方向的本科和研究之外,要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對現有的體育經營人才進行強化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管理水平,要廣泛的開展國際體育經濟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外體育經濟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推動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改革與發展。

4.大力推進體育產業經營

要不斷拓寬和開發體育產業領域,逐步提高產業的質量和效益,許多體育資產和資源顯示了巨大的開發潛力和潛在的市場優勢。一是有形資產的經營;二是無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我們可以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體育品牌,為我國正在興起的“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了無限的商機。而對硝煙彌漫的體育用品市場,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去占領國際市場。體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漸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的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品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品牌效應。充分利用體育設施多種經營,讓閑置場充分調動起來,趁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增添花色,服務對路,實行多種經營,提高場館的使用率。

5.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創新與改革已經為體育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由于體育經濟組織內部管理相對滯后,經濟效益還達不到理想狀況。因此,注重創新,采用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靈活高效的運轉機制,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提高資源管理和使用效率,是體育經濟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盡管體育發展已取得較好成績,但存在不少問題,如體育產品的種類較少,科技含量較低,層次單一,不能滿足各類別多層次及多種不同偏好的消費者的需要。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調整企業的產品和產業結構,爭取自身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和功能上下功夫,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去占領國際市場。

6.大力推進協會制

協會實體化是體育改革的發展方向,足球和籃球等一些喜聞樂見的群眾項目以率先試點成功。國家體育局20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有11個中心一年可贏利1000萬元。國家體育總局一年從社會上拿到4億元,已不亞于國家的財政撥款。同時,還要依托體育進行借光經營,如用一些體壇名人、名物、名事的影響力來擴大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進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1)與體壇名人聯合辦學,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后繼人才。(2)出口優秀選手和教練。中國的乒乓球稱霸世界乓壇數十年,將我國優秀選手和教練輸出到有需求的國家,既可開展兩國體育交流,又可促進友誼和我國經濟的發展。

三、結束語

回顧我國體育發展體育經濟走過的路程,體育經濟尚處于初級水平的發展時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巨大的差距,要快速有效地挖掘體育產業發展,不能閉門造車,要解放思想,廣開思路,加強交流和創新。通過政府的倡導,企業的支持,輿論的幫助,要狠抓市場體系建設,引導和刺激消費,開發體育用品市場、讓社會主義市場體育經濟與國際接軌,要健全體育經濟法規,加大體育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強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以保證體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篇(4)

關鍵詞:

中國體育經濟;發展現狀;對策

體育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式,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結果,同時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體育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

體育經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經濟發展飛速的必然結果。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取得了顯著地效果,中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體育經濟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好的進步。雖然體育與經濟的融合出現的較晚,但發展確實十分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領域不斷延伸,體育用品,體育項目,體育健身娛樂等行業發展紅火,全國各地的體育館,健身房遍地開花,而且一些體育競賽的表演項目越來越受人民的青睞。據數據調查顯示從2006年到2011年,我國體育經濟每年的增長幅度都會超過15%,以健身娛樂,體育表演項目,體育服務等行業為主的體育產業性經濟機構在全國范圍內超過2萬多家。體育產業覆蓋面非常廣,是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國社會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每年體育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大約有1000多萬,其中包括直接的就業機會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此外每年也會提供近100多億的家庭收入,隨著體育經濟的發展,體育經濟對社會的貢獻會越來越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可以看到,單是2008年我國體育經濟所實現的增值為1500百多億,占2008年GDP的0.5%,我國體育經濟僅在展業活動方面取得的收入就超過1000億人民幣,而且具數據顯示,體育服務業占我國第三產業的4%。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體育經濟的發展前途是十分光明的,它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同時也產生重大的作用,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稅收的增長,就業機會的增加都有非凡的意義。

二、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問題

雖然我國體育經濟隨著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相對于體育產業的蒸蒸日上,體育經濟的發展是比較落后的,而且其發展面臨許多問題。首先,我國體育經濟的機制不健全。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根據國家體育部門的規劃進行,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的運轉方式,極大地打擊了體育經銷商作為體育經濟的發展主體的積極性,降低了其在體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除了受到傳統體制的制約,同時也受到了體育市場體制的制約。中國的計劃經濟不僅使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的束縛,同時也使得體育與經濟嚴重的脫節,使體育產業的起步較晚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其機制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問題,例如體育市場結構的許多層面都不夠完善,體育管理機制沒辦法滿足市場機制運行的要求,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體系,競爭機制發揮不了作用等等。其次,體育經濟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強。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大部分處于小本經濟階段,主要是進行加工作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相對于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體育名牌,我國體育品牌的知名度十分低并且在體育服裝市場的占有率與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存在懸殊的差距。和其他的產業一樣,體育產業也需要服務措施,但是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對產品的銷售培訓,消費咨詢等方面不重視,沒有提前和產后的服務措施。從整體上卡我國體育經濟的產業化急需加強。最后,我國體育經濟管理人才缺乏。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專業人才,這類人才不僅要懂經濟,管理,還要懂體育,但是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的管理人才不具備這樣的綜合全方位的知識。而且這樣的人才短時間內沒辦法培養出來,并且我國現在培養體育管理人才的機構很少,所以導致我國從事體育經濟的管理人才或者是只懂得經濟方面的知識,或者是對體育十分了解,而復合型人才則少之又少。

三、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對策

首先,加大體育機制的改革。面臨體育發展是的現狀,體育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要解放思想,加大對體育體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完善的體育管理體制,使政府體育部門的職責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減少政府對體育經濟的干預,充分發揮體育經銷商的主觀能動性。大力支持體育產業協會的建立,加強對體育產業的管理,為體育經濟提供保障。其次,推進體育經濟產業化經營。增強品牌意識,利用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我國的體育產業需要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在材料,樣式,功能上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質量,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學習借鑒國外知名體育品牌的經營模式,讓我國的體育品牌走向世界。同時意識到體育產業是一種服務性行業,所以加大服務措施體系的建立。培養體育經濟管理人才。體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人才,所以可以引進國外的較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也要建立體育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改變人才缺乏的局面。同時加強對這類人才的培訓,組織與其他國家的體育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學習,方便我國人才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管理方法和經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體育經濟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其發展也面臨許多的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實現體育經濟的騰飛。

參考文獻:

[1]吳超林,楊曉生.體育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2.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市場定位不準。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造成二者嚴重脫節。其次,傳統體制制肘。我國體育賽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另外,在贏利后,企業得到的往往占少數,許多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效益好的卻寥寥無幾。長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資體育的企業的積極性。另外,相關服務不完善。體育產業和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產前、產后服務措施,服務措施跟不上必將會阻礙體育產業的發展。最后,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國內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盲從傾向,哪種體育運動獲利較高時,眾商家便都往一條道上擠,造成了重復建設、規劃不科學、盲目攀比建設規模的不良現象;同時,由于現有的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大都是退役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待業下崗人員,他們一般只熟悉體育工作,而缺乏對市場運作及其規律的了解,體育產業經營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出路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這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手辦體育,同時,刪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分開,真正按市場規律發展體育經濟。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1)發展體育品牌經營:①體育用品品牌經營。就是將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營。但國內市場難以守住,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實力又遠遠不及。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 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 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占領國際市場。②體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漸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名牌賽和把一個體育產品經營成品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品牌效應。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國際田徑賽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 級馬拉松賽的行列。(2)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很多體育館由于經營不善, 偌大的場地閑置,體育館也入不敷出。那么,根據市場發展的規則,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全新的體育產業化道路。譬如:開放籃球場、羽 毛球場、乒乓球廳等場館,服務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設和優質服務爭取體育競技活動、展覽會、學術交 流會在場館舉辦;開辦體育俱樂部,并配合體育活動開辦餐飲、住宿、小攤亭等其他經營活動。趁著我國“全 民健身運動”的熱潮,實行多種經營,讓閑置設施活起來,變單調用途為多用途,以館養館,反哺體育。(3)依托體育進行借光經營:借光經營就是借一些體壇名人、名物、名事的影響力來擴大產品、企業的 知名度,進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例如:借助體育名人聯合辦學、出口優秀體育人材、借助我國國際體育賽事之機,推動體育相關的旅游、餐飲、小商品、博覽等產業的發展。(4)注重體育的商業策劃與管理:體育在國內、國外均擁有許許多多的愛好者,體育的商業策劃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能否擴大知名度、打開市場等重要問題。

3.組建中國體育產業的“航空母艦”。中國體育經濟要步入國際體育經濟的大循環,并最終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扭轉“分散經營、規模狹小”的格局,組建自身的“航空母艦”。即:以產權為紐帶,以提高體育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組建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體育產業集團。

4.加大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植力度。一是要盡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范運作,確保體育投資者的利益;二是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三是要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分散的體育場所,實行土地置換、盤活存量,集中建設,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

篇(6)

二、加強我國體育經濟體制建設

(一)加大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植力度。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這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也處于改革的大潮中。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手辦體育,同時精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即體育企業)分開,真正按市場規律發展體育經濟。如,上海市為舉辦八運會興建的具有國際標準的場館耗資56億元,沒要國家一分錢,完全用市場方法運作,堪稱氣勢恢弘的大手筆。我們企業家的思維也應從工業經濟的圈子延伸到體育經濟領域,考察國外極富商業價值的體育產業,結合我國國情、開拓中國市場。一是要盡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范財務運作,確保體育投資者的利益,如允許企業對體育的贊助費記入成本;二是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三是要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分散的體育場所,實行土地置換、盤活存量,集中建設,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

(二)造就“兩棲型”體育經營人才隊伍。體育經濟的大發展說到底還是要靠人來運作。缺乏熟諳體育和經濟兩門學科的經營人才是制約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要大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既懂體育又懂經濟的“兩棲型”體育經營人才隊伍。一是要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二是要對現有的體育經營人才進行強化培訓;三是要廣泛開展國際體育經濟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體育經濟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

(三)狠抓市場體系建設。市場體系是體育經濟賴以發展的導向和載體,體育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為起點、為目標,研究市場、順應市場、開拓市場。要狠抓市場體系建設,以引導和刺激體育消費為核心,大力發展體育用品市場、勞務市場、人才市場、觀眾市場、信息市場、技術市場、文化市場、證券市場、廣告市場等,要逐步形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體育市場網絡,為體育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提高全民體育消費意識

(一)加強對體育消費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大張旗鼓宣傳,提高全社會公民體育意識,使“終身體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增加體育消費,提高全民體育消費意識這是無法回避的話題。近幾年來,人們的體育消費意識發展是迅猛的,人們的健康觀念和體育參與意識日益增強,溫飽思健康,改變了居民傳統生活方式,余暇體育人口增長迅速。人們自發或參加體育培訓以及體育產品的消費中來,但是參與體育消費的人在中國畢竟是少部分人,多數人還沒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消費中來,或者參與很盲目,缺乏持久,體育的主動意識還不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消費中的熱情還不高,還不能充分享受體育帶給工作、生活的巨大樂趣。因此,把“終身體育”的思想貫徹到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促進體育消費市場發展,從而推動體育經濟效益的總體上升。

(二)有關商家也要加強在體育產業方面的促銷。比如,在商品流通業,百貨商場的打折常年不斷,降價行動接二連三,相關促銷五花八門,其帶來的經濟效果也是明顯的。而體育產業很少打折,過高的價格或者銷售制度的生硬,難以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因此,加強促銷吸引更多的人們參與體育消費。體育市場是溝通體育消費與生產的橋梁,是滿足居民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發展的動力。要加強對體育消費的宣傳和引導,強化城市居民體育消費意識。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增強健身意識,努力倡導健康科學的健身理念,大力發展農村體育、社區體育職工體育、青少年體育和老年體育,加強全民健身場點建設,提高體育人口比例,培養更多的體育消費群體。積極引導居民的體育消費朝合理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一)發展體育品牌經營。

1、體育用品品牌經營。就是將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營。中國體育用品有李寧、青島雙星等名品。但擋不住耐克、彪馬等國外品牌的強大攻勢。國內市場難以守住,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實力又遠遠不及。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舉國上下正在興起的“全民健身運動”,為體育界提供了無限商機,但又不乏挑戰。面對硝煙彌漫的體育用品市場,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占領國際市場。

2、體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漸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名牌賽和把一個體育產品經營成品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品牌效應。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國際田徑賽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級馬拉松賽的行列。

(二)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很多體育館由于經營不善,偌大的場地閑置,體育館也入不敷出。體育館可以以體為主,按市場經濟規律全力開發體育市場,走出一條全新的體育產業化道路。譬如,開放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廳等場館,服務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設和優質服務爭取體育競技活動、展覽會、學術交流會在場館舉辦;開辦體育俱樂部,并配合體育活動開辦餐飲、住宿、小攤亭等其他經營活動。

篇(7)

一、“十二五”發展回顧

(一)主要成就

按新統計口徑,全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由2012年的111家增加到2015年的139家,年均增長7.79%;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由2012年的21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18億元,年均增長20.18%;利潤總額由2012年的12.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4.26億元,年均增長24.74%;利稅總額由2012年的2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7.61億元,年均增長22.62%。2015年底,全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一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2.76%、13.04%、10.38%和17.44%。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新常態下,體育健身器材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累計增速仍然保持兩位數,主營業務收入一直居全國第一位。

全行業擁有泰山、英克萊、英派斯、匯祥4個中國馳名商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德州、青島、煙臺、淄博、濟寧、泰安等地。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體育競技器材生產企業,山東匯祥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跑步機健身器材生產企業,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為我國最大室內健身器材生產企業。行業內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有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青島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泰山體育產業集團3個。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傳統體育健身器材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多數為杠、架、圈結構,電子技術產品較少;二是家庭作坊式企業較多,單體規模較小,管理水平相對較低,高級技術人才短缺。企業普遍存在人才培訓體系不健全、人員流動性大、供給短缺等問題,企業管理人才、設計人才及高級技工匱乏等問題較大,招工難、留人難現象比較突出;三是產品創新不足,多數企業在低價位低技術產品上競爭,缺乏產品技術研發,同質化競爭嚴重,自主創新能力弱;四是生產經營領域缺乏組織協調,競爭秩序混亂,流通領域品牌眾多,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規范。企業盈利模式單一、盈利能力低,企業間競爭越發激烈,嚴重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企業利潤率不斷下降。

二、“十三五”發展形勢分析

(一)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將體育產業作為新興重點戰略產業給予扶持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進行扶持,要求各地要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提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體育產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占GDP的3-5%,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我國體育產業與西方發達國家有巨大差距。但我國人口基數大,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為全國體育產業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體育健身器材行業將迎來發展史上最好的時代。

(二)新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前,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匯的重要節點,是深化改革開放、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時期,是體育健身器材業進行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推動建立萬物互聯的“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等新生態的出現,也為體育健身器材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三)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出口形勢比較強勁

世界體育健身器材市場增長較快,前景廣闊。據不完全統計,歐洲約占40%、美洲約占30%、亞洲約占20%,僅美國健身器材市場銷售規模每年近100億美元。目前,美國廠商大幅度增加進口,尤其是對于價格低、品質好、功能全的產品需求旺盛,這就為我國健身器材增加出口創造了市場條件。

(四)新的消費觀念增加國內市場需求

國內富裕起來的老百姓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由此衍生出的健康經濟為體育健身器材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用在健康方面的花費約占總收入的48%,而中國在健康方面的花費只占總收入的8%左右。據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公布的數據:真正健康的人約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亞健康人群占75%。換言之,中國處于亞健康狀態人數已超過7億人,這個龐大的人群將為體育健身器材提供廣闊的市場。《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動場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免費提供健身器材。”

三、“十三五”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戰略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總體要求,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通過發展規模經濟、區域經濟、體育健身器材生產基地,加強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及人才培養,提高企業生產管理運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山東省體育健身器材產品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把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關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聯合,引進和培育配套服務業體系,推進產品創新;融入“互聯網+”戰略,運用互聯網思維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培育新業態,推進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創新。

2.堅持質量為先、安全為本。堅持把質量作為產業升級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優秀質量文化,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產品安全是產品質量的具體體現,實現企業產品的安全責任可追溯。

3.堅持綠色制造、綠色發展。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繼續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加快推進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加快提質增效,重視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繼續節能降耗,走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

(三)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省體育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不低于13%,利潤年均增長不低于15%,利稅年均增長不低于17%,出口年均增長不低于10%。

2.產品結構和品牌優勢明顯提升。企業品牌建設成效明顯,差異化定位更加清晰,產品質量及檔次明顯提高。到2020年,新增山東名牌產品8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0個。

3. 產業集群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級和省級產業集群規劃更加合理,業態布局更加完整,產業鏈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內公共技術、人才、貿易、電子商務等平臺更加成熟。到2020年,新增國家級產業集群2個、省級產業集群3個。

四、發展重點

(一)重點支持各類研發平臺建設

重點支持山東省體育器材制造行業現有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科研平臺的后續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在國外建立研發機構。

1.支持泰山集團重點研發新型體育競技器材,使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在現代體育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得產品與國際標準、競技要求接軌,實現標準化、智能化、人性化、藝術化。

2.支持淄博匯祥、青島英派斯研發中心研發室內體育健身綜合器材,開發組合健身器、保齡球設備、跑步機、訓練機、各種健騎機等,使電子技術與科學訓練相結合,實現科學訓練和健身。

3.支持濟寧英克萊研發中心研發室外健身器材,包括各種云梯、漫步機、各種雙杠、單杠、平衡滾筒、各種空中轉輪、腳轉輪、大、小轉盤、腰背按摩器、關節運動機等,使全民健身器材在公園、在小區、在湖邊、在青山因地制宜扎根,造福于人民。

4.支持寧津縣健身器材技術中心研發場館健身器材,為體育訓練場館、全民健身中心服務。

5.支持濰坊華爾康娛樂研發中心和青島奇特樂研發中心研發幼兒園、兒童樂園、小學娛樂健身設備,開發兒童壓板、兒童秋千、聯合浮橋、過山梯、滑梯等,充分利用光電感應、太陽能技術,開發智力體育娛樂設備,使孩子們在娛樂中學習、在游戲中鍛煉成長。

(二)重點發展網絡健身

讓體育走進家庭、走進網絡世界。充分利用泰山集團已經研制成功的具有敏感人體識別技術的全球首家高科技i-dong在線運動平臺,進行資產整合,創建以泰山集團為主的愛動網絡體育產業中國網絡體育平臺。利用愛動體感運動機的產品優勢,為人們提供健身指導、康復訓練、未病治療、膳食管理、賽事活動等專業健康的服務,著重推廣愛動進軍營、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的“六進”活動。利用這一高科技成果,使人們運動健身不再受場地、天氣、時間約束,在家里、辦公室等處都能與朋友一起健身娛樂。

(三)重點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

重點改進體育器材表面處理技術,包括黑色金屬電鍍、噴涂,不銹鋼表面著色、拋光,根據室外健身器材的特殊要求,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選取優質耐用的材料和防腐蝕表面磷化處理,使其達到堅固耐用,安全可靠。所有產品外形美觀,同時具有更強的耐磨性和高強度抗紫外線能力,其防腐、防曬、耐候性大大增強,從而達到表面不易褪色、掉色等功能。

在室外體育健身器材中推廣應用環保、無污染高性能材料、鈦合金材料、碳纖維合金復合材料、不銹鋼復合材料。重點支持以泰山集團為主建設國內最大的碳纖維體育器材加工基地,鼓勵企業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研究開發碳纖維雙杠杠芯、撐桿、網球拍、羽毛球拍、滑雪板、高爾夫球桿等體育比賽用品和賽車等碳纖維運動自行車。

(四)重點建設產業基地

重點支持泰山體育與國際奧委會合作,建設全國最大的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場地訓練和比賽器材研發生產實驗基地,更好地辦好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打破冬奧項目器材被國外壟斷的歷史。鞏固和發展寧津健身器材生產基地和以山東匯祥為龍頭的淄博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基地;擴展以樂陵為中心的德州、慶云、禹城的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基地和以青島為中心的即墨、膠州、城陽的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基地。

(五)重點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打破傳統思維,配合國家“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戰略要求,加強現代網絡技術、智能化的綜合應用,在產品設計上更加注重人性化、智能化,推動“云”互聯技術的跑步機、組合健身器,運用互聯網思維將健康管理、健身指導運用于跑步機、組合健身器中,開啟“互聯網+跑步機”的鍛煉新模式。繼續深化“兩化融合”,引導行業實現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的全領域智能化、信息化覆蓋。

(六)重點推動健身與醫學相結合

重點支持在健身專家、保健專家與消費者之間打造健康管理平臺,入醫療保健數據,運用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個體和群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評估和干預,使人們在健身鍛煉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看到自己的各項身體指標,如血壓、心率和血糖等數據,實現以促進健康為目標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醫學服務過程,有效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健康服務,實現由體育產業裝備制造業價值鏈的延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進產學研聯合創新

加強產學研相結合,與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合作,重點在新材料、新工藝方面培養和發展一支以振興我省體育產業為己任的科技人才隊伍。省五金與衡器行業協會組織泰山集團、濟寧英克萊、淄博匯祥、山東大學材料學院、省體委器材中心等部門進行產品研發、創新設計和宣傳,為山東省城鄉居民、廠礦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提供標準化、普及化的體育健身器材。

(二)實施標準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加強體育用品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督促企業依標準促研發、搞生產、提質量,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制修訂。鼓勵企業申請有關質量體系認證;加強對產品質量和企業采標的監督檢查,把好產品質量關口。

(三)加強品牌建設

全面樹立體育健身器材行業“精藝設計、精密制造、精細管理”的精品意識,啟動行業龍頭企業“樹品牌、擴渠道、創百年企業”的長遠戰略布局;以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品牌,增強企業質量競爭力,使企業走出價格競爭的漩渦,變價格戰為質量戰、技術戰,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促進行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保持行業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篇(8)

    1.市場定位不準。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 ,造成二者嚴重脫節。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 來都回避創收的動機,并沒有把體育定位在一種商業活動的格局上;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層次 消費上,而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次消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進一步解放思想,人們雖逐步 認識到體育與經濟的互動關系,但在摸索發展體育產業的同時,常常不能完全脫離十幾年的慣性思維,以開闊 的眼界邁開步子大膽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經驗不足、缺乏理論的指導,在中國的產業結構需要大調整的時候 ,大部分企業家還有點跟不上形勢。

    2.傳統體制制肘。我國體育賽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在改革過程中 ,才嘗試性地使體育從政府行為向企業行為轉變。這一舉動雖然帶有相當濃重的市場經濟成分,但在某種程度 上仍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主權。另外, 在贏利后,企業得到的往往占少數,許多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效益好的卻寥寥無幾。長此以往,打消了欲 投資體育的企業的積極性。

    3.市場競爭乏力。我國全球知名企業少,眾多企業與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企業相比,資本明顯處 于弱勢。因此,在很多國際性的重大賽事,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的冠名權、指定性產品等的商業競爭中往 往難以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體育經濟發達國家、政府為扶植本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都相應地在政策上予 以傾斜。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地減免稅收;企 業出資贊助體育比賽,可以記入企業生產成本或作廣告支出;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和低 息貸款。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扶植力度遠遠不夠,同教育、文化等事業相比、體育產業在政策優惠方面受到“冷 遇”。

    5.相關服務不完善。體育產業和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產前、產后服務措施,服務措施跟不 上必將會阻礙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絕大部分體育用品生產企業一味地強調體育產品的生產、銷售,卻不注重 體育產品的消費咨詢、培訓和指導,沒有及時地為消費者提供體育指導員,體育中介公司亦嚴重匱乏。這些因 素都延滯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就拿曾經火爆一時的健身器材市場來說,對于如今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市場萎縮現 象眾說紛紜。但究其主要原因,則是由于針對健身器材的選擇與使用的指導從沒熱過,有些產品根本沒有使用 方法說明,或者有,也只是極其簡單的寥寥數語,根本起不到作用。消費者沒有科學的“健身計劃”,沒有合 理的運動指導。

    6.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國內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盲從傾向,哪種體育運動獲利較高時,眾商家便都往 一條道上擠,造成了重復建設、規劃不科學、盲目攀比建設規模的不良現象;同時,由于現有的體育經營管理 人員大都是退役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待業下崗人員,他們一般只熟悉體育工作,而缺乏對市場運作及其規律的 了解,體育產業經營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出路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這 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也處于改革的大潮中。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 手辦體育,同時刪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即體育企業)分開,真正按市場規 律發展體育經濟。如上海市為舉辦八運會興建的具有國際標準的場館耗資56億元,沒要國家一分錢,完全用市 場方法運作,堪稱氣勢恢弘的大手筆。我們企業家的思維也應從工業經濟的圈子延伸到體育經濟領域,考察國 外極富商業價值的體育產業,結合我國國情、開拓中國市場。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1)發展體育品牌經營。①體育用品品牌經營。 就是將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 營。中國體育用品有李寧、青島雙星等名品。但擋不住耐克、彪馬等國外品牌的強大攻勢。國內市場難以守住 ,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實力又遠遠不及。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舉國上下正在興起的“全民健身運動”, 為體育界提供了無限商機,但又不乏挑戰。面對硝煙彌漫的體育用品市場,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 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 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占領國際市場。②體 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漸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名牌賽和 把一個體育產品經營成品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品牌效應。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 的國際田徑賽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 級馬拉松賽的行列。

    (2)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很多體育館由于經營不善, 偌大的場地閑置,體育館也入不敷出。體育館 可以以體為主,按市場經濟規律全力開發體育市場,走出一條全新的體育產業化道路。譬如,開放籃球場、羽 毛球場、乒乓球廳等場館,服務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設和優質服務爭取體育競技活動、展覽會、學術交 流會在場館舉辦;開辦體育俱樂部,并配合體育活動開辦餐飲、住宿、小攤亭等其他經營活動。趁著我國“全 民健身運動”的熱潮,實行多種經營,讓閑置設施活起來,變單調用途為多用途,以館養館,反哺體育。

    (3)依托體育進行借光經營。借光經營就是借一些體壇名人、 名物、名事的影響力來擴大產品、企業的 知名度,進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具體運作方式有如下幾種:①與體壇名人聯合辦學,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 展培養后繼人才。②“出口”優秀的選手和教練。我國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將我 國優秀選手和教練“輸出”到有需求的國家,既可開展兩國體育交流,又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③借體育賽事 在本國舉行之機,推進國內旅游、博覽等業的發展,推動經貿合作。

    (4)推進協會實體化。協會實體化是體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中國足球協會較快、較成功地走完了脫胎換 骨的歷程。國家每年300 萬元的經費只是足協家底兒的1/20,足協目前每年已能從社會上賺回6000 萬元。中 國籃球協會一年有3000萬元入賬。國家體育總局20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有11個中心一年可贏利1000萬元。國 家體育總局一年從社會上拿到4億元,已不亞于國家的財政撥款。

    (5)注重體育的商業策劃與管理。體育在國內、 國外均擁有許許多多的愛好者,體育的商業策劃很大程 度上關系著企業能否擴大知名度、打開市場等重要問題。1997年令世人矚目的柯受良飛越黃河令柯受良本人及 其廣告策劃人身價百倍,但遺憾的是贊助柯受良飛越黃河的內蒙古彩虹電視機生產廠卻鮮為人知,有人遺憾地 將其喻為“買了鞭炮給人家放”。這是企業不注重體育商業策劃的一個慘痛教訓:耗費大量資金,卻沒有將自 己推向市場。與之相比,1998年夏季在法國舉辦的世界杯足球賽的成功可謂登峰造極。它不僅是一項體育賽事 ,更是一次頗具規模的商業活動。精明的法國人借此良機,充分開發“足球經濟”。具體做法包括:獨立拉贊 助、實行經營性票務,出售電視轉播權和賽場廣告權,全力開發紀念品,推進國際經貿合作等。眾人感嘆:“ 世界杯開動了印鈔機”。

    3.組建中國體育產業的“航空母艦”。中國體育經濟要步入國際體育經濟的大循環,并最終在國際市場競 爭中站穩腳跟,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扭轉“分散經營、規模狹小”的格局,組建自身的“航空母艦”。即以產權 為紐帶,以提高體育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組建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體育產業集團。這樣既可以有效緩解體 育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又有利于增強體育企業市場競爭力。如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3月上市成功, 籌集到2.8億元資金。

篇(9)

圍繞上述目標和思路,下半年要重點落實好“七個抓”:

(一)抓文化先進區創建。一是加強宣傳。圍繞創建主題,創新工作手段,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不斷濃厚創建氛圍。二是充實提高。按照創建標準,切實抓好查漏補缺、自查整改工作。完成申報材料起草、臺帳資料收集等工作,認真指導各街道、鎮開展創建工作。三是督查溝通。組織開展專題督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業務部門支持,確保成功創建省級文化先進區。

(二)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積極配合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區體育場、運河(*段)健身休閑帶建設,爭取早日投入使用。二是加快街道(鎮)綜合文體中心建設進度,確保到20*年10月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創建省級、市級東海明珠各1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二級中心覆蓋率100%,各社區(村)文化設施全部達標。三是繼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全年新建、改造健身苑(點)等設施30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氣排球、地擲球場(室)20個,力爭全區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1.8平方米。

(三)抓文體活動開展。一是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繼續開展“五送五進”文體惠民系列活動。二是著眼于文化共建共享,精心策劃和組織區第九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外來建設者藝術節、全民健身月、社區體育節、區田徑運動會、國際龍獅表演邀請賽、“天堂武會”武術邀請賽等大型文體活動,不斷提升我區群眾文化生活品質。三是積極組隊參加*市第十七屆運動會競賽項目、市第二屆社區運動會、市第二屆排舞大賽、*登山活動、運河時尚健身活動、陳伯滔體育發展基金會環湖跑、橫渡*江邀請賽等大型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不斷濃厚全民健身氛圍。

(四)抓文化品牌創建。一是圍繞“天天有活動,場場吸引人”的目標,進一步打響“廣場文化”活動品牌,全年放映電影1356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1356場,實現社區、村每月放映1部電影和舉辦1場文體活動的目標。二是開展文化的研究、傳承和交流,開好研究會年會,不斷擴大名人名居效應。三是深入挖掘和培育鄉土特色文化,積極引導開展“一街一社一品”活動,認真開展*江文化、運河文化研究,收集整理歷史文化碎片。全年舉辦四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繼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篇(10)

1.市場定位不準。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造成二者嚴重脫節。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來都回避創收的動機,并沒有把體育定位在一種商業活動的格局上;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層次消費上,而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次消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進一步解放思想,人們雖逐步認識到體育與經濟的互動關系,但在摸索發展體育產業的同時,常常不能完全脫離十幾年的慣性思維,以開闊的眼界邁開步子大膽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經驗不足、缺乏理論的指導,在中國的產業結構需要大調整的時候,大部分企業家還有點跟不上形勢。

2.傳統體制制肘。我國體育賽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在改革過程中,才嘗試性地使體育從政府行為向企業行為轉變。這一舉動雖然帶有相當濃重的市場經濟成分,但在某種程度上仍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另外,在贏利后,企業得到的往往占少數,許多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效益好的卻寥寥無幾。長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資體育的企業的積極性。

3.市場競爭乏力。我國全球知名企業少,眾多企業與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企業相比,資本明顯處于弱勢。因此,在很多國際性的重大賽事,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的冠名權、指定性產品等的商業競爭中往往難以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體育經濟發達國家、政府為扶植本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都相應地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地減免稅收;企業出資贊助體育比賽,可以記入企業生產成本或作廣告支出;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和低息貸款。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扶植力度遠遠不夠,同教育、文化等事業相比、體育產業在政策優惠方面受到“冷遇”。

5.相關服務不完善。體育產業和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產前、產后服務措施,服務措施跟不上必將會阻礙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絕大部分體育用品生產企業一味地強調體育產品的生產、銷售,卻不注重體育產品的消費咨詢、培訓和指導,沒有及時地為消費者提供體育指導員,體育中介公司亦嚴重匱乏。這些因素都延滯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就拿曾經火爆一時的健身器材市場來說,對于如今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市場萎縮現象眾說紛紜。但究其主要原因,則是由于針對健身器材的選擇與使用的指導從沒熱過,有些產品根本沒有使用方法說明,或者有,也只是極其簡單的寥寥數語,根本起不到作用。消費者沒有科學的“健身計劃”,沒有合理的運動指導。

6.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國內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盲從傾向,哪種體育運動獲利較高時,眾商家便都往一條道上擠,造成了重復建設、規劃不科學、盲目攀比建設規模的不良現象;同時,由于現有的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大都是退役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待業下崗人員,他們一般只熟悉體育工作,而缺乏對市場運作及其規律的了解,體育產業經營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出路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這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也處于改革的大潮中。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手辦體育,同時刪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即體育企業)分開,真正按市場規律發展體育經濟。如上海市為舉辦八運會興建的具有國際標準的場館耗資56億元,沒要國家一分錢,完全用市場方法運作,堪稱氣勢恢弘的大手筆。我們企業家的思維也應從工業經濟的圈子延伸到體育經濟領域,考察國外極富商業價值的體育產業,結合我國國情、開拓中國市場。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上一篇: 機關干部作風建設工作 下一篇: 思想骨干培訓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