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程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18 17:36: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課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課程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企業培訓網絡課程開發

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式增長的信息時代,知識和技能的半衰期越來越短,調查顯示,員工50%的知識和技能會在3—5年內過期。隨著現代企業的不斷擴張,傳統的面對面的以講授為中心的學習和培訓方式,由于耗費資源,需要人員集中和脫產,內容更新緩慢,缺乏針對性等缺點,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現實需要。

企業培訓的時效性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將最新的理念在第一時間傳達給員工,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先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同時也是創造、保持和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動力的必備手段。

隨著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逐漸深入,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完善,網絡培訓這一能夠突破時空的全新的培訓方式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的又一選擇。而企業進行網絡培訓必須開發有效的網絡課程,所謂網絡課程,它不是培訓課程的簡單移植,而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一培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培訓活動組織實施過程的總和。相比傳統的培訓方式,網絡課程培訓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它是以學習者為主體、培訓講師為主導的的培訓方式。然而,目前大多企業的網絡課程仍僅僅是強調知識的傳授,缺乏學習情境的設計,使得學習者的主動性難以發揮。而且,企業培訓網絡課程在自主性學習方面只是體現學習者自己學習這一點,并沒有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有利于自主學習的資源。這都不利于網絡課程的有效開展,從而最終降低企業培訓的預期效果。

由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學習環境與培訓的網絡環境大致相同,使得筆者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企業培訓網絡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起來,針對上述網絡課程開發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問題,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和特征探討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特征

1.情境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情境的重要性。它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習者的學習是與真實的或類似于真實的情境聯系著的,是對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者只有在真實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會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才能積極有效地建構知識。

2.多樣性

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現存在的,但是對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即由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建構”和“解釋”的。由于個人的經驗是豐富多樣的并有差異的,因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和建構也是多樣化的,這是建構主義對學習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學習者不是被動地而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順應和建構當前所學的新知識。

3.自主性

建構主義認;學習不是被動接收接受和儲存外界輸入的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界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外界輸入的信息本身沒有什么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因此,學習,并不是像行為主義所描述的“刺激、反應”那樣,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學習者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教師對學生的意義建構僅僅起到幫助和促進作用。

可以說,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4.合作性

建構主義還認為,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建構的認識因人而異,有的較全面,有的較片面,有的非常正確,有的則完全錯誤。這就要求學生就某一問題與他人交流看法,通過交流,個體可以知道自己與他人的認識是否一致或兼容。可以看到他人如何處理同類問題,就是說個體必須在社會環境中不斷檢驗和修正自己的認識,使之更符合客觀規律。由此可知,建構主義認為只有合作學習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建構主義理論流派紛呈,但這些派別之間有著共同之處,即認為個體應以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識。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企業培訓網絡課程開發的啟示

進入2O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和基于Internet的網絡通信技術所表現出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所以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教學應用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擴大其影響,也成為網絡培訓的重要理論基礎。

1.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知識的網絡情境。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學習者閱讀一份內容復雜的書面培訓資料時可理解70%的內容,但當從計算機屏幕上閱讀同樣的一份資料時,僅能理解25%。這就要求培訓課程的設計能夠結合網絡特點創造性地設計課程。企業在進行網絡課程設計時可針對性地將學習活動放置到相應的職業環境中,并從多重角度和視角提供學生建構的機會。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課程設計不僅要考慮課程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課程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另外網絡培訓課程設計也可以通過使用模擬來增加這種機會。

2.調動學習者已有的經驗。企業員工大多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因而,如何充分調動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通過對其經驗的重構和改組來使得學習者在培訓中獲益,是企業培訓課程開發中非常有必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例如,我們可以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對學習資源采用超文本,媒體鏈接的形式進行組織。它具有非線性、跳躍性和隨機性等特點。這種資源組織方式比較符合人的思維規律,非常有利用人的發散性思維的開發,又利用豐富想象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從而使學習者的思維得到激活,并進而調動和激發起已有的豐富經驗。另外,我們也可以設計出一系列問題,以及一套對學生可能作出的各種回答進行評估的程序,來調動學習者對問題的不同看法。

篇(2)

一、引言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拉開了帷幕。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構建學科網絡課程,突破傳統文本課程知識的陳舊、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構建個性化學科課程的一種新模式。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因此,在學科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求教師應具有新的課程規和教學策略。

二、新高中化學教材的特點與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學教材的新特點

(1)新思想:在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注意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教育。

(2)新結構:注意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順序以及認知規律的關系。對習題總量和難度、適度問題進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題目的梯度和知識的銜接與跨躍問題,在加強知識的應用和知識的遷移方面給予了重視。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學的發展和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把有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以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改進實驗方法和手段,使實驗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新課的引入,重點、難點的突破,知識的深入(引導、研討)等,以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綜合效益;注意實驗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新教材還編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實驗,以增加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語言生動活潑,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層層引導,使教材具有啟發性,以吸引學生自覺地閱讀教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重視圖畫的作用,編入了一定數量的彩圖、章頭圖、插圖以及實物照片等,使學生見圖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學文本課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學文本課程注重將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較長以及文本課程內容的單一媒體和線性結構,決定了課程知識更新緩慢和文化相對封閉保守等缺陷,新課程的目標價值難以真正實現。

三、新高中化學網絡課程的設計與構建

1.網絡課程及其特征

網絡課程就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網絡課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礎性。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最基礎的人類文化知識,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二是多元化。課程內容適應不同教學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別性和選擇性,以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三是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等新的教育技術;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根據現代科學及學科發展的新變化,組合、選擇和增加新內容。四是開放性。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社會發展的聯系;課程實施過程要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五是綜合化。重視課程的綜合化,體現課程的整體性,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

2.新高中化學網絡課程設計的課程目標框架圖

新課程目標價值指向(如圖1所示):

(1)基礎性目標:使全體學生具備國家規定的化學學科基礎學力,具備能適應現代社會生存和發展應有的化學素養。

(2)拓展性目標: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展知識體系和容量,發展思維能力,具備深入學習所必須的學科基礎。

(3)發展性目標:使學生能綜合運用化學及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形成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3.學科網絡課程結構

按新課程目標價值指向構建的新高中化學網絡課程結構圖如圖2所示。

(1)橫向結構

課堂教學網:主要適用于同步講授式的課堂教學,相關頁面中內嵌表單,供師生的提問和回答。此外,通過鏈接相關站點解決網絡空間的開放性與學習過程時間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師個體擁有的教學資源的有限性與社會性知識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過多媒體演示使教學更直觀、更高效。由于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并沒有在時間和空間上完全分離,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媒體將同時作用于學生,課堂教學仍然是中學教學的主要環節,課堂教學網為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提供強大支持。

課程學習網:解決傳統課堂教學的弱點。知識的習得和運用都不直接接觸客觀實際,缺乏直接經驗的過程及其方法的教育;缺少知識發展過程的歷史敘述;忽視具體知識結論的相對性和條件性。課程學習網提供全新的學習內容呈現方式,不但形成對學生自主性學習、協作學習掌握學科知識的方法和體驗的支持,而且通過網絡的鏈接與多媒體演示以及講座,突破學科課程的封閉性,形成對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的信息資源支持。

研究性學習網:主要是對研究性學習過程實施動態管理,使研究性學習能夠有效、有序地進行,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網絡平臺。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和經驗的總結需要教師進行個案的啟發和理性知識的指導,開設學科知識講座對指導學生選擇課題、開展研究活動是必要的。綜合課程講座使學生獲得選題上思維的發散性。通過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產和生活、化學與其他學科的滲透等講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使命感。

綜合資源網:傳統學科課程強調知識的系統性、結構性,但傳統的學科課程也同樣受到傳統的教育價值觀、方法論的局限,表現出知識陳舊、文化保守等缺陷。綜合資源網對學科設置及內容進行選擇與組合,提供綜合化課程資源,體現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

(2)縱向結構

教學管理區: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級教學和適應個體差異的異步教學。

資源管理區:學習資源、鏈接和多媒體演示,合理配置學科資源,突破傳統學科課程知識和思維的封閉性。

討論交流區:BBS課程論壇、網上答疑、E-mail、OICQ等。支持實時和非實時交流,拓展學科課程教學時空。

練習測試區:作業及反饋系統,支持學習者自主學習和自我檢測,并為學生提供學習成績網絡管理服務。

四、學科網絡課程開發和實施中的課程觀及教學策略

1.教師和學生要具有新的課程觀

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育封閉的教學理念。學科網絡課程的構建和實施,突破了傳統學科課程知識陳舊、封閉保守等局限性,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學習和發展的、開放的環境;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目標,使教師和學生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

2.教師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的課程觀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即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交往過程。學科網絡課程的開放性、超文本和多媒體、非線性結構及整體性,要求學生必須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教師應當成為這種變革的促進者,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表現,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幫助和指導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即興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

3.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肖川博士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所有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其特征為: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中獲得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作出相應的調適。新高中化學網絡課程超越了傳統的教學時空,具有支持同步的班級教學和異步的個體學習的教學平臺,具有支持實時通訊和非實時通訊的強大交互功能,同時還具有教學行為管理的功能,教師要學習和研究利用以數字化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包括情感體驗、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教師精心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和主動探究和諧統一的過程式、情境化的教學。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和學習,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規律,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如下(圖3所示):

(1)提出問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本著創造性、實用性、新穎性的原則,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創設出特定的情境,向學生提出要研究的領域,引導其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

(2)探索研討。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計劃。通過在網絡上建立相關的課程信息資源庫,運用相關鏈接、E-mail、BBS課程論壇、OICQ實時答疑等手段,引導學生將搜集、整理得到的有關資料,結合親身實踐,通過分析、綜合、歸納,得出初步的結論。

(3)總結提高。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職能應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信息素養的培養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初步結論開展相互交流、補充和完善,進而總結出較為嚴謹、正確的專題報告。

5.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人的創造性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教師應當傳授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的知識技能、策略方法。學科網絡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和非線性結構為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和“以項目為中心學習”提供了可操作的平臺。“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強調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性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教師可利用學科網絡課程的綜合性為學生提供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等媒體整合不同學科領域的內容,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和使用性,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6.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在現行技術條件下,學科網絡課程的最大缺陷是難以表現學科行為性的內容和情感性的內容。因此,在學科網絡課程的實施中,既要體現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利用網絡課程的開放性創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的交流、溝通。尊重和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學校教育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機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學科網絡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育人的責任顯得更加緊迫、更加重要。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五、結束語

在學科網絡課程的構建和實施中,課程與教學過程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關系,課程不再是一種指令和規定,教學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師和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和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課程不再是孤立、封閉的知識體系,而是一種體驗的、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新的課程觀要求每個教師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和構建新的教學模式,讓課程和教學能夠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l]余勝泉.網上教學、學習與課程設計[OD/OL].教育技術通訊,

[2]肖川.論學習方式的變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3]余文森.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J].教育研究,2002,(4).

篇(3)

2數據流圖分析

在結構分析方法中,描述數據處理的工具通常有數據字典(DD)以及數據流圖(DDF)這兩種。其中,數據流圖能夠詳細地描述數據處理過程。數據流圖以圖形的方式,形象的描述了每個模塊中數據的流向以及被處理的過程。以下是從業務功能的角度考慮,所畫出的系統的功能級數據流圖,如圖1所示。由于整個系統的數據流圖非常龐大,整個系統還將被分為六個小部分,分別是:課程管理系統,考試管理系統,用戶管理系統,評分管理系統,現金管理系統,答疑系統。

3性能需求

1)可維護性系統在運行時,若發生故障,能夠對數據進行自動備份;并且在系統正常后,能自動恢復數據。提供對系統自身的集中操作。2)易操作性根據系統所面對的使用者的操作習慣,設計出能夠使使用者容易操作的界面。設計一些針對某些常用功能的快捷鍵,以達到方便使用者的目的。3)可擴展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達到使用者的要求,系統應該要能簡單快速地添加新增的功能。系統要具有靈活的擴展能力,來適應關鍵的軟件和硬件的開發及管理能力的上升。4)開放性系統的數據格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及行業標準,以此確保應用程序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4安全需求

1)容錯性當用戶提交一些錯誤信息時,系統能夠啟動容錯機制,給用戶提供相應的友情提示,或者自動進行修復校正。2)系統的外8在環境安全系統要充分考慮到網絡安全問題,提供多層次的保護,確保用戶數據不會泄露或者丟失。提供相對獨立的安全機制,以防止來自系統外部的未經授權的訪問。3)系統內部安全確保外部系統的安全的同時,系統也要保證系統用戶的合法性。4)系統運行安全系統能夠抵御外部的非法入侵。同時,系統的硬件沒有潛在的單點故障。系統能夠提供手動和定期自動的數據備份。能夠在數據損壞或數據丟失的情況下找回數據,實現一定程度的數據恢復。

5系統功能結構設計

網絡課程管理系統主要是根據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遠程移動教育的需求和特點進行系統總體結構設計。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需要不同的功能,該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將整個系統的功能分為了六個小模塊。在系統總體功能設計階段采用HIPO圖的H圖對系統總體功能進行設計和描述,如圖2所示。系統一共分為課程管理、考試管理、用戶管理、評分管理、現金管理、答疑管理共6個模塊。網絡課程管理系統中的主要實體關系是:1)一位老師可以上傳多份試卷,一份試卷只能對應一位老師。2)一名學生可以做多份試卷,一份試卷也可以被多名學生做,但是一張已完成試卷只能屬于一名學生。3)一名學生可以選多門課,一門課也能被多名學生選擇。4)一名學生能夠提很多問題,但是一個問題只能被一名學生提出。5)一位老師可以批改多份試卷,但是一份試卷只能被一位老師批改。6)一位老師可以上傳教授多門課程,但是一門課程只能被一位老師教。7)一個系統管理員可以管理多個用戶信息,一個用戶信息也能被多個系統管理員管理。8)一個用戶可以產生多條日志,但是一條日志只對應一名用戶。

篇(4)

一、對目前網絡課程實踐的調查

進入90年代以來,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開設網絡課程已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大趨勢。國內外一些大學甚至一些信息技術公司紛紛設計網絡課程來進行教學或培訓,它們開發出各種網絡課程數據庫來管理教學,開發出各種工具來組織教學活動。

目前已開發的網絡課程種類繁多,涉及各個學科領域,從網絡課程的應用來看,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基于課堂的教學,網絡課程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方式;另一種是網絡課程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

但是,從當前實踐來看:當前網絡課程的開展,許多活動的展開還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許多學校都正在積極地開設網上課程,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濃厚的遠程學習的氣候;從教學模式上來看,網絡課程是相對于教室課堂教學而提出的,遠程教學和基于校園的課程在教學法上以及對學生與教師的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當前的遠程教學和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一種混合的模式,隨著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不斷應用和發展,遠程教學和基于校園的課堂教學之間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模糊了;從網絡技術的應用來看,目前網絡技術的應用還只是停留在課程內容的上,網絡只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媒體,而沒有當作一種通訊平臺來使用,盡管某些課程充分考慮了網絡更高層次的應用,但基本上處于嘗試階段。

二、網絡課程的基本功能結構

眾所周知,網絡課程的設計應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應當對教學活動和學習環境作重點設計,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網絡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網絡課程的基本功能結構也應按學生自主學習的要素來設計。作者認為,網絡課程的基本結構如圖所示:

網上課程基本功能結構模塊

網絡是一種通訊工具,處于異地的師生利用網絡可以實現同步的或異步的交流。如Email,異步的基于文本的計算機視頻會議(包括LotusNotes系統,FirstClass或者基于Internet的系統包括Usenet新聞組,基于Web的會議),同步的基于文本的系統(包括Internet延時聊天,MOOs等,基于Internet的視頻會議、音頻會議)。

學生通過網絡可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如自學、討論、實踐活動、作業提交、考試等;還可進行網上資源搜索、資料查詢等活動。另一方面,網絡可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查詢自己的學習記錄,從而對學習起到一個督促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另外,網絡各個數據庫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資料庫、FAQ庫、素材庫、文獻庫的建設應是開放的,動態的,各個庫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如學生上交的作業或者電子作品可以收集進入資料庫中,以供交流和共享。

一般來說,進入網上課程的學習,都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學習界面。網上學習活動和課程內容都在這個界面里有所體現。只需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進入個性化的學習界面,這個界面可為特定層次、特定階段的學習者特制的,也可為一個小組或班級成員而共用的,它提供許多學習工具,使學生能更加自由地學習。若有疑問,可以發Email給老師,也可以向在線的學伴或專家咨詢,亦或查看FAQ等等。下面使用一個界面作為示例。

所示界面是肯特州立大學提供的一個網上課程的瀏覽樣本,從界面上看,主要有三大功能區,一個是確定身份模塊;二是學習活動模塊,有大綱、資源、講座、作業、考試、實驗室等欄目;三是為了通訊交流而設置的一些交流、咨詢和搜索工具,其中有課程的常見問題回答(FAQ)、Email,聊天(主題相關或主題無關)以及搜索項。可以說,肯特州立大學的這個網上課程的樣本是典型的網絡課程的樣本。

肯特州立大學網上課程的樣例

三、網絡課程的分析和設計

網絡課程在內容呈現、學習交互方式以及信息資源,教學方法上明顯區別于傳統課程的教學。下面從課程內容、師生角色、在線資源以及教學活動組織方面來分析:

(1)課程內容的呈現

從目前來看,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在Web上以文本的方式表現出來,具體包括課程的大綱,講座,筆記,在線資源,活動內容以及學生與教師交互的內容(FAQ、討論內容等)。從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來看,可以形式多樣,可以有文本、圖像、表格、Email、Listserv、FTP、MOO/MUD、Internet視頻會議以及一些遠程呈現軟件。考慮到帶寬的原因,較大的視頻文件放置到網上是不太合適的,解決方法是通過下載的方式,讓學習者下載到本地機上再進行播放。

(2)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網絡學習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除了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教學技能之外,還要吸收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能,不斷地學會應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從而在開展網絡教學時不至于無從下手,還可以對學生遇到的技術問題給予快速的解決;另一方面,網絡學習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應當只停留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上,應積極地利用網絡資源和通訊手段,吸收和共享各種資源和服務。此外,在網絡化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知識更新的速度之快,科學技術的發展之迅速,教師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往往沒有學生那么迅速,此時學生就充當了教師的角色。

(3)在線資源、在線資料的建設

網上資源的設計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習者要使用檢索、查詢等,少不了資源庫、資料庫的建設。隨著網絡課程在學科教學中地位的提高,在線資源、在線資料的作用也相應地提高了。網絡資源庫、資料庫在內容上豐富多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部分地代替單一的傳統教學形式。

(4)教學活動的組織

從學生的組織來看,網絡教學的虛擬性使得學生的組織形式多樣化,既可以針對具體的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進度進行個別化教學,還可以在小組間進行一些協作式活動。從具體的教學活動方式來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教學信息:通過電子郵件,教師和學生之間異步交流,既方便了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也方便了教師對學生課程意見的統計和評價;

開展電子論壇:教師在網上開展同步討論,指導各種課程的相關活動,確定新的學習任務,進行教學指導;

進行多用戶對話(MUD):網上教學活動中文本的交互為學習者之間提供了實時對話的環境,多用戶對話創建了一種動態的環境,學生在其中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的學習;

計算機視頻會議:計算機視頻會議可使學習小組對特定的主題進行討論,在學科教師的參與下,進行有組織的討論活動;

對話聊天的記錄:記錄和來自于電子論壇或者視頻會議的基于文本的對話,可以為以后的瀏覽和分析提供基礎;

網頁制作: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制作集成過程,允許學生建立自己的網站,參與信息、教學主題的開設,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廣泛,更為全面。

四、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

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教學,按不同的維度來分有許多種。如果按照學習者的組織形式來看,可以有個別化學習、小組學習;按照通訊角度來講,有同步教學和異步教學;按照課程材料媒體種類來看,有多種媒體(錄像帶、錄音帶)參與的混合或者僅利用web媒體的單一形式。

應用Web來進行教學的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這里列舉6種:

(1)信息傳遞式:信息傳遞式是指利用Web教學信息,Web只用于呈現教學大綱,課程內容或者講座筆記,作業細節和百科全書,加上在線信息資源的超鏈接,學生可以在沒有和教師或者同伴交流下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模式是目前網絡課程最普遍和最有限的方式。

(2)輔助學習式:這種課程模式的特點是輔助學習者的學習,它提供指導、討論等服務;采用Email、電子論壇或計算機視頻會議來實現電子對話;輔助學習模式還可以確定參數來建立多用戶對話環境。

(3)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主要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它通過創設支持式環境,使得班級學生成員之間可進行提問、解答和資源共享等合作活動;Email、電子論壇、計算機視頻會議或多用戶對話環境作為輔助方式來支持合作交流活動。

(4)學徒角色(專家指導):指學習者充當某一知識領域的學徒,通過Email、電子論壇、計算機視頻會議等多種渠道接受外部專家的指導。這種模式要求學習者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主性,通過Web來尋求外部支援和幫助,從而學得新的知識和技能。

(5)內容生成式:內容生成式指的是學生自主尋找、建立、組織或重組具體知識領域的內容,實現信息資源的同化、交互和綜合。具體的活動是學生設計開發網頁,通過網絡資源和鏈接按照學生自己的方式將信息內容再現。這種模式中,學生是信息資源內容的重要來源。

(6)模擬角色扮演式:這種課程模式是通過多用戶對話環境(MUD)來方便教師確定中心主題、角色個性和人員因素,在電子化的環境中模仿相關的示例;或者在MUSE或MUD這樣的環境中提供交互式的指導;也可以在網上交互式的任務或事例提供完成行為模仿或者角色扮演的要求等等。這種模式中學習者在具體創設的情境中通過模仿和模擬來習得知識,獲得技能。

五、網絡課程的發展趨勢

網絡課程以其靈活的、開放的、基于資源的特點使得它在繼續教育、素質教育及職業教育方面都將有很大的優勢。雖然有人對網絡教育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認為網絡課程不能有效地刺激學生去學習,但是不斷增長的學生需求和網絡所提供的開放的學習機會是網絡課程的優勢所在。我認為基于Web的網絡課程在將來的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資源漸趨豐富,服務形式更多樣

據統計,美國目前已有450多所大學建立了網上虛擬學校,開設了200多個專業,學生數量達10多萬人。將來的網上課程門類齊全,有自主學習課程、成人教育課程、學位/非學位課程、學科教育課程;提供的服務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學生可以網上快速地檢索出自己所需要的課程節目信息或學習資料。

第二,以內容為中心的設計轉向以學習環境和活動為中心的設計

以課堂教學為基礎的課程強調課程的內容設計,而以Web為基礎的教學不應是傳統課程內容的照搬。今后網絡課程的設計應結合Web的具體特點(資源共享、交流通訊的特點),是以Email答疑、電子論壇、計算機視頻會議等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設計。

第三,以Web的低級應用設計轉向Web高級應用的設計

隨著Web技術和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網絡課程的開發必將從信息傳播的低級應用階段轉向Web高級應用。目前出現的一些網絡課程工具平臺(如WebCT),這種平臺的設計開發為基于Web的課程在制作、管理和應用上都邁進了一個新的臺階,是Web應用于課程教學的必然趨勢所在。

參考文獻

1、BrenaBannan-RitlandandWilliamD.Miheim.(1996).ExistingWBICoursesandtheirDesign;

2、ManalEl-Tigi,RobertMaribe.(1997).Designingforinteraction,LearningControlandfeedbackDuringWeb-basedLearning,EducationalTenology/May-June1997;

3、《基于Web的遠程教學和我國的發展對策》,《電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Title:the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anditsglimpseofinstructionalmodels

Name:xuyingshi

Address:Depart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onTechnologyi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Tel:(021)62223742

E-mail:xuyingshi@

KeyWords:Web,WWW,webcourses,instructionalmodels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networktechnology,ithasbeenputintoeducationfieldsprogressivelysince1990s.Ithasbecomeaglobaltendencytodevelopwebcourses.Basedonobservingthepresentsituationofwebcourses,theauthorgeneralizesthebasicfunctionalconstruction;describestheelementsofcontents,rolesoftheteacherandstudent,online

resourcesandwaysofinstructionalactivities,putsforwardsixmodelsofcurrentwebcourses.Finally,thepapertakesaglanceintothefutureofwebcourses.

1.Snapshotofcurrentpractice.

Developingwebcoursesisakindofglobaltrend.Inproportiontoclassroom-basedcourses,WebcoursesrefertoinstructionbyWWW.Someinstitutionsaredevotingtoexploitingonlinecoursespresently.Butonthewhole,theseinstitutionsdidnothaveastrongdistancelearningprofile.Intermsoftechnologyapplication,ithasntmadegooduseofwebtechnology,e.g.Webisusedjustasoneofinformationdeliverymediaratherthancommunicationplatformorlearningenvironments.

2.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

Asweallknown,webcoursesdevelopmentshouldbeinaccordancewiththelearningtheoryofconstructivism,becauseitquitedependsonstudentsself-management.Alllearningactivitiesthatstudentprocessedbasedonwebinclude:studyingindependently,discussing,practicing,doingassignment,andtakingtests.Sotheauthorthinkweshouldregardlearningactivitiesdesigningandlearningresourceasimportant.ThispartIdescribethebasic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components,especiallyinbuildingkindsofdatabases.Furthermore,anexampleofKentStateuniversityonlinecoursehasbeenusedtoillustrategeneralwebcourseform.

3.Theanalysisanddesignofwebcourses

Webcoursesaredifferentfromclassroom-basedcoursesonseveralaspectssuchascontentsdisplaying,theteacherandstudentinteracting,informationresourcespresenting,learningmethods.Forexample,studentscandesignwebpagesthemselvesaccordingtospecificlearningcontents,whichmakestudentsidentifythemselveswithstudying,collectingmorecomprehensiverecoursesfromWWW.Therefore,therearealotofactivitieswecouldexploit.

4.Theinstructionalmodelsofwebcourses

篇(5)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知識以爆炸的方式增長,快速的知識更新向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要求人們在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上都要改變。互聯網絡以其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技術、方便快捷的信息獲取方式得到人們的青睞,基于網絡的遠程學習將成為終身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世界各國也都開發網絡教學的課程,進行網絡教學與學習的實踐研究。

網絡課程一般指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我國國內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都展開了網絡課程教學或學習,但由于網絡教學與學習剛剛起步,所以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

1、教育觀念上網絡遠程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搬家、教案搬家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機會較少,并未發揮網絡的優勢。

2、教學與學習系統缺乏智能性,在教學策略與教學評價中,對于不同的知識水平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難以實現因材施教、因內容施教。

3、資源的共享性未體現。資源共享是網絡教學的優勢,而在現實中,各個學校各自獨立,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在網絡課程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各種網絡教學-學習平臺林立,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學校、即便是同一學校內部不同學科課程間,使用不同的教學平臺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教學平臺往往與學科內容相互綁定,缺乏相對獨立性。這不僅在平臺的開發制作和更新維護中,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力與財力的浪費。單是對教師掌握使用教學,學生學習,就會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當代的教學設計理論與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利用學習資源或外界幫助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設計中應注重學習環境的設計。而現有的教學平臺多是以支持教師教學而設計,面向學生學習的平臺很少。所以制定網絡課程平臺的標準,開發與具體的課程相對獨立、有一定的兼容性的面向學生學習平臺(網絡學習支撐環境),應是網絡課程開發制作中的一個重點。

一、網絡學習支撐平臺的構成

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師生往往處于異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與愛好,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進度與學習步驟。教師處于輔導、服務的地位,所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化、個性化、能方便獲取信息資源的網絡環境是成功遠程網絡學習的重要因素。依據現代的教學設計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個面向學生的學科教學--學習平臺系統一般應包括管理模塊、學習工具模塊、協作交流模塊、網上答疑模塊、學習資源模塊、評價模塊和維護支持模塊幾個子系統。

(一)、管理系統

主要是執行教務管理和教學管理,含注冊登記、權限設置、公告、咨詢等功能。教務管理模塊主要是對學生基本情況、學習情況、選修的課程等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如:鑒定學生身份、聯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學生情況。同時,也可以把相應的管理信息、教學要求(如建立學習小組、學習社區)等信息通知給學生,即做好學生的管理、溝通工作。為順利進行教學和方便學生學習服務。

教學管理(學習引導模塊)是進行一門課教學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門課程的課程要求,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學生在這里可以了解到課程的主要課程要求、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的階段、步驟,教學安排信息,學生可以根據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教學管理模塊可以根據課程的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如公告板、論壇、研討會等方式,構造出教學服務性信息交流輔助系統。

(二)、學習工具模塊

網上學習支持平臺要向學生提供一系列輔助學習工具,以支持學生在網上的學習和探索。如筆記本功能,可以使學生方便的存儲所需要的網上信息,或記錄下創作的靈感。學生利用書簽可以標記所感興趣的內容,以后再看。學生學習記錄可以記錄下學生學過的知識點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方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對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做出調整。也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還有網上搜索工具、學生主頁制作工具、學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總之學習工具模塊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的工具系統,是面向學生學習的支撐平臺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智能型遠程協作學習平臺模塊

"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對話"。遠程教學--學習環境中最大的特點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時間與空間上是分離的,學生往往處于個體、獨立的學習環境中。以前的遠程學習往往因為不能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及時的交互而影響學習效果。網絡教學較其它形式教育媒體環境最突出的優勢就是能以其實時或非實時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對話與協作。同學之間可以通過E-MAIL、BBS進行非實時討論,也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系統、聊天室等技術進行在線討論,相互交流意見,求助解疑。這些交互技術實現起來并不是非常困難,在一般的網絡教學平臺中都有。

但在討論學習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爭論激烈,脫離主題的現象。當然集體討論可以通過邀請教師在線對討論的內容、問題進行調控,指導和幫助,解疑。但多數情況下,教師處于離線狀態,優秀的學習平臺除了方便的交流工具外,更應該有智能性的(Agent)系統進行監控,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幫助。新加坡肯特崗數碼研究院現正在研究的思維工具就是一個智能性的學習幫助系統,除了能解答學生的一些疑問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對學生在討論與學習過程中進行監控、指導。

(四)、網上答疑模塊

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得到解決。如通過電子公告板、或通過E-MAIL發信給老師、同學請求指導。但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還都單獨設立了網絡學習答疑模塊,作為師生相互交流的窗口。在當今的眾多的網絡教學平臺中,可行答疑系統中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學生提交問題后,系統轉發給教師,一定時間后,教師將答案再提交給系統;另一類是自動答疑系統,在某些學科范圍內,學生提交問題,系統首先進行關鍵詞切分,再進行Web數據挖掘,找到知識庫中的類似問題的答案提交給學生,如果知識庫中不存在類似問題,將問題轉發給教師,再由教師將答案提交給系統,同時將該題目以及解答納入到知識庫中,但別的同學在問到相似問題時,可以直接給出解答。

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常常反映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或得不到滿意的解答。教師也往往由于問題太多和不知提問題學生的實際水平而難以做出及時、恰當的答復。智能性的答疑系統常常建立在學生的學習模型的基礎之上。在有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檔案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模型以及學習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夠做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答復。(五)、面向過程的個性化智能評價子系統

新的教學模式能否實現,關鍵在教學評價。雖然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服從與教學目標。但教學評價卻對教學、學習的具體實施起導向作用,所以在基于網絡的遠程教學--學習環境中,要真正擺脫出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真正的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達到學習的個性化,建立新型的評價制度是遠程學習環境的建設必要條件,是衡量學生學習活動效果的方法和調控學生學習方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適應學科特色有兼顧學生個性的評價方式才能真正實現學習的個性化。

現有的網上教學支持系統所提供的評價系統一般包括試卷的生成工具、測試過程控制系統和測試結果分析工具。系統能隨機出題,為每個學生產生不同的試卷,以防作弊。能夠對網上測試過程進行控制,如在需要時鎖定系統,不允許學生進行與測試無關的瀏覽,控制測試時間,到時自動交卷等。在測試完成后,能夠根據題中的知識點和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具體學生給出診斷,對下一步學習提出建議。有些網上教學支持系統還可以根據考試測驗的統計數據,運用教育評估理論分析題目的質量,如區分度、難度等。許多系統對測驗提供了自動批改即時反饋功能,有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內容。

評價改革的方向要注重評價學生的能力,評價趨向于重過程、重行為的方向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評價系統在基于傳統的試題庫的評價形式基礎上,還應該通過學生參與程度和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六)、立體、開放的超媒體資源庫系統

在當今時代,信息量豐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實現了信息知識的互聯。網絡學習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資源豐富、獲取信息方便、快捷,但在網上索取信息的一個致命的特點是資源太多,而陷入"迷航"之中。除了學生在學習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之外,建立一個資料豐富、快捷檢索學科知識資源庫是網上教學的重要之重。

但縱觀國內的現有的網絡課程所提供的學習環境,絕大多數往往把課程教學平臺與資源連在一起,"如果教師和資源管理者與最初創建課程的教師或工作人員不是同一個人的話,那么他們就會因為不知道一些文件在服務器的什么位置和不知道文件的名字而無法更新和使用",在數據的更新和維護上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在現有的教學資源庫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師的講義和一些課堂教學資料,供教師教學用的多,供學生用的少。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網上資源庫中的信息資料對外封閉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所以大部分的信息難以實現更新,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資源與人力的浪費。所以制定一個數據庫資源的標準,創建與教學支撐環境相對獨立的立體、開放的超媒體信息資源中心,在面向學生的網絡學習環境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網絡學習支撐環境的資源庫的設計中,資源的內容應包括與學科內容有關的文字、圖形、動畫、視頻、音頻等各種新式的媒體信息,各種媒體信息都應按制定的描述標準進行描述定義,以方便信息的存放與共享。在資源庫內容的組織結構上,應采用超媒體,多層次的立體化連接方式,以適應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此外,資源庫必須有強大的檢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檢索信息,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

在網絡的開放環境下,開放的資源庫是指改變過去資料(尤其是網上資料)教師或工作人員獨自維護,信息單項流動的局面,而實行師生共建資源庫。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信息的雙向流動,才能不斷的吸收新的知識、不斷豐富和網上學習資源,從而保持資源庫的生機與活力,達到資源的真正開放與共享。

(七)、支持和維護模塊

此模塊主要是對網上學習環境的利用和維護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保證。

二、學習支撐環境中人力資源的組成與培養

現代的網校能否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真正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幫助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網絡學習中個性化、協作化、資源豐富的學習環境優勢。除了有功能強大的面向學生學習設計的網絡學習平臺的支撐外,關鍵是要有一批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意識的人力資源為依托。

首先是教學設計人員要具有豐富的教育、學習理論知識,具有對最新的有關教育科技的媒體、資源和工具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實驗的能力。能根據現代學習理論和學科特色設計建構新型的學習模式、資源庫結構、資料結構和教學安排。是教學、學習過程達到最優化。

對于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內容、存放地點、更新速度)的劇增,教學對象(年齡、職業、地域差異)的拓展,教學媒體(種類、交互性、綜合性)的豐富,教學模式(單項傳輸向多項交互式教學、異步小組討論、實時視頻會議、多學科、多論點組織教學)的轉變,所以教學設計人員必須具備多媒體一體化的教材的總體設計能力。

其次是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提供專業的教學與學習資源;與教學設計人員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研究課題、教學活動安排;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與管理。

三是教育技術工程技術人員,必須精通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系統的硬件操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應具有現代化的學習理念,擁有多媒體和遠程教學網絡建構的基本知識,能夠參與視聽類學習資源腳本編寫、攝制和后期制作等工作,能對網站進行設計、開發、維護和管理。

以上只是對網絡學習環境的一些設想。由于基于網絡的學習在我國還處于新興事物。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上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開發。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學習環境的建設會逐步趨向于完善。基于網絡的學習也必將成為人們在未來社會中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

參考文獻:

1、《網上教學平臺支撐現狀分析》,汪瓊,網上資料

2、《基于網絡的學習環境的設計》,武法提,網上資料

篇(6)

2.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網絡課程不僅有課堂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相關的實踐性的活動,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些網絡生活軟件,參與活動提高實踐的能力.網絡上進行生活化的活動,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其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在網絡上學習PPT制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學習Flas,讓二者進行結合制作出更加精美的PPT.學生還可以使用常用的office軟件等,加入視頻編輯圖片編輯、網頁設計等功能,強化網頁的視覺效果,提高學習的本質.

3.幫助學生主動認識自我

互聯網中包括很多的知識,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的時候,能夠很好地使用互聯網中的項目,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在進行網絡學習的時候,還可以關注社會時事和國家大事,掌握社會發展的形勢,了解社會的動態,豐富自己的社會性.這樣對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視野,健全社會認知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了解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從而更好的認識自我.

4.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學科,教師在使用網絡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規劃的思路進行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的時候,要注重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主動了解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學習系統,從而進行創新型活動.例如在進行網頁設計的時候,教師就要讓學生主動設計網頁,通過很多網頁的對比,找出不同網頁的優勢和缺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設計出更加精美的網頁.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勇于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多種學科中,加強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增強了實踐的經驗,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5.培養良好的學習素養

網絡課程具有很廣闊的資源,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會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降低了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要做好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能夠主動的甄別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合適的資源進行學習.這個信息選擇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素質和應用能力提高的過程,學生在很多的信息中,選擇出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忽略垃圾信息,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能力.在進行網絡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要發揮監督作用,保證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正確的學習,提高身心的素質.

篇(7)

現在普遍熱議的微課程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的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提出的。國外對微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課堂教學、特殊教育、在線課程和微型課程著作方面。而國內對微課程的探索研究則由鄂爾多斯市李玉平教授首創,他認為:微課程創造了一種“5分鐘學習”模式;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程”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能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基于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提出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新型教學資源—“微課”。還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將微課程的概念進行了改造與完善,用微課程來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推廣微課理念,促進互聯網教學的發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已經舉辦了兩屆“中國微課大賽”,以推動全國教育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結合各學者對微課程的闡述,筆者的理解是:所謂微課程,是一種由一些軟件制作而成,由文字、圖像、講解或音樂組成的,適應現代快節奏社會微型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精心設計的不長于10分鐘的視頻課程。

1.2微課程的特點

第一,播放時間短。相對于傳統網絡課程50分鐘左右的視頻時間,微課程要短得多,一般不超過10分鐘/每節。這有利于集中學習者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第二,內容精。微課程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中某個知識點或教學主題的學與教的活動。由于播放每節微課程的時間較短,決定了它的課程內容必須少而精。第三,便于傳播和學習。微課程具有相對獨立性,視頻格式一般為支持網絡傳輸的流媒體格式。學習者利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了數字技術的普適性和現代學習的泛在性。第四,容量小。由于微課程播放時間短,存貯容量相對小,傳輸時間快,更適合數字時代的網絡化個性學習。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快節奏的現代化社會中,大部分網絡學習者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用于集中連續的學習,因此對網絡資源學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要求比較高,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和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是他們所需要的。而微課程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主題集中的微型學習資源,可在計算機或手持移動終端運行,正好可以滿足學習者的這種學習需求。因此,作為網絡教育機構,為了提高學員學習效果、提升教育質量,有必要將微課程引入網絡教育的教學中,推廣微課程教學改革,建設能滿足學習者實際需求的網絡教育資源。

2網絡教育中微課程的設計思路

2.1網絡教育中微課程的設計原則

2.1.1學習者中心原則網絡微課程的設計要以學習者為中心。考慮到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和特點,在內容的選擇上,需要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緊密聯系教學目標與內容,做到目標明確、主題集中,以供學習者集中精力學習;在制作微視頻時可以配之動畫、音樂、圖像等,以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學習者產生深刻的記憶。網絡教育機構可以對原有的網絡課程進行整改或重新設計,以獲得滿足學習者需求的微課程資源。

2.1.2微型化原則微型化原則指的是微課的設計要充分突出微型課程短而精的特點。大部分網絡學員都是在職學習的成人,時間寶貴,因此微課程的設計要讓學習者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高效地學習。與傳統網絡課程相比,微課程要做到短小精悍,這樣做的依據是:學習者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根據視覺駐留規律和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微課程最好控制在10分鐘內,具體時間的長短應由不同的教學目標與需要確定。短而精的微課程,使得學習者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移動通訊設備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沒有時間學習”將不再成為問題。

2.1.3完整性原則基于網絡教育的微課程雖然短小,但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保證資源的高效,必須具備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微課程的教學設計和網絡課程一樣要內容結構完整。

2.1.4非統一性原則不同學科、不同類別的微課程,教學策略是不一樣的,不應該以一種標準的格式來設計規劃。比如語文類課程的設計可能需要較多的情境引入做鋪墊,制作生動活潑、媒體表現形式多樣的微課程較為適宜;而計算機類的課程在設計時,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題,教學過程更注重習題的講解與練習,媒體表現形式相對比較單一。

2.2網絡教育中微課程的設計流程網絡教育中微課程可以以類似于網絡課程的形式呈現,其核心為集中闡述特定主題的微視頻,并輔以相應的學習資源、在線交互以及評價等教學支持服務。在設計時,可以在遵循上述設計原則的基礎上,首先分析微課程的學習者是哪些群體,明確其學習需求;然后選擇教學內容,進行微課程的教學設計;接著選擇合適的媒體和軟件進行微課程的開發;完整的微課程的設計還應包括相應的其他教學支持資源,具體見圖1。

3網絡教育中微課程的設計案例

3.1需求分析基于網絡教育的微課程的學習對象大多數都屬于成人。所以微課程設計在做需求分析時要考慮到成人的認知過程與個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學習時間和精力的有限,對于連續長時間大而全的視頻講座的學習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種便攜智能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能夠得到適合碎片化、隨時隨地的微課程學習資源是他們所需要的。

3.2微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

3.2.1明確教學目標將微課程引入到網絡教育中,旨在能夠開發出更加符合學習者無縫化、可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構建終身學習體系,這是微課程教學設計的總體目標。具體到每節微課時,可以以學習者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則為宗旨,首先要依照課程教學大綱,先從課程教學目標中分解出單元教學目標,再將單元教學目標細化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每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可形成一節微課程,然后對每一節微課程設計知識點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由于每門課程按微課程進行設計時,細分的知識點很多,專門以文本的形式呈現會顯得過于凌亂,所以在具體操作時,一個大的知識模塊下集中列示該部分涉及到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具體每一個小知識點的目標由每節微課程視頻里予以說明。本文以筆者在華東師大開放教育學院參與的整改后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進行微課程設計的說明。圖2為函數部分一節微課程的進入畫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說的形式給出了本節微課的教學目標,視頻總用時7分鐘,符合微型化原則。

3.2.2明確了微課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學目標后,就需要在非統一性原則下為每節微課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具體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確定內容。結合網絡教育中網絡教育機構的課程設置層次要求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任務和個性等,將某門課程的內容框架確定下來,相當于課程目錄導航。若是對原有網絡課程的整改,則可以把重點放在教學內容的細分階段。如《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整個教學內容也就是課程大綱的具體要求,如圖3所示。第二,細化內容。結合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按照網絡環境的需要和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將學習內容細化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基本上每個知識點構成一節微課程。

3.3選擇相應的媒體,進行微課程的開發

3.3.1根據微課程的學科特點和不同類別的知識特點選擇相應的媒體

將選擇好的微課程教學內容,可以以建構主義課程理論為依據,遵循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微課程的微型化設計原則,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教學目標,創設相關度較高的學習情境。在制作微課程時常用到下列素材:腳本旁白—用以確定課程主題,賦予課程內涵;圖形動畫—微課程內容的高效視覺呈現;音樂音效—調節微課程的氛圍。因此,在選擇媒體時,要以知識點為依據,綜合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媒體進行動態或靜態的組合,各種媒體的選擇和整合方式要以學習內容的有效呈現為依據。微課程在開發時,不同學科、不同類別的教學內容,所用到的媒體肯定是不盡相同的。同時,媒體選擇上還要考慮目前網絡技術及便攜移動終端設備的環境和實現的條件。

3.3.2微課程的開發

基于網絡教育中的微課程開發,和一般課堂輔的微課程也是不盡相同的。微課程的教學內容經過細分設計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軟件進行開發了。對于立足于網絡教育機構的微課程,開發工具方面都比較完備,借助于原有網絡課程的開發軟件完全可以滿足微課程的開發需要。除此之外,微課程常用到的開發工具還有PPT、Flash、繪聲繪影、光影魔術手、格式工廠,還有字體庫等,這些工具對基于電腦的開發比較好。雖然大多基于電腦開發的微課程在手機等便攜設備上也可以運行,但近年來出現的基于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微課程開發工具,如FlashLite、Lam、亙天炫彩等,更有它獨特的優勢。基于手機開發微課程將會是微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C語言程序設計》微課程的開發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軟件,部分截圖如圖4所示。

3.4其他教學支持

每個微課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從整體來看,還應輔以其他教學支持服務,這也是微課程設計完整性原則的體現,否則單獨的微課程視頻很難發揮它的優勢。全國首屆微課程大賽規章里要求:微課程資源的核心資源是“微視頻”(教學視頻片段),還包含與該教學視頻內容相關的“微教案”(教學設計)、“微課件”(教學課件)、“微習題”(練習測試題)、“微反思”(教學反思)等輔教與學內容。因為基于網絡教育的微課程與一般課堂中所用的微課程有所區別,“微”的內容太多,為防止學習資源太過零碎,故應有關相應的課件、練習題等可集中放在相應的章節知識模塊里。教學支持服務應該包括課程導航、學習路徑、大綱、練習、進度報告、論壇及相關的學習資源(見圖5)。此外,微課程的實施還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網站支撐,這點網絡教育機構原有的平臺配置就可以滿足,在此不再強調。圖5微課程部分教學支持資源

篇(8)

一般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時更多的是采用傳統教育管理和教學模式。首先,對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發展、硬件組成等內容進行介紹;其次,介紹TCP/IP協議、OSI七層模型、各種網絡的功能;最后,介紹一下網絡的應用與網絡安全的防范等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看起來教師已經把計算機網絡知識全部傳授給了學生,但實際上,中職學校的學生只是學會了如何上網,至于如何管理和維護一個網絡仍無從下手。

因此,為了讓學生接受知識性與技能性于一體的教育,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筆者采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的項目教學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項目教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法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以自身為中心,教師以幫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以實際的工程項目為對象,先由教師對項目進行分解,并作適當的示范,然后由學生分組圍繞各自的工程項目進行討論、協作學習,最后以共同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針對中職學生素質普遍不高的情況,通過示范項目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并架起學習新知識的支點,然后運用知識遷移、協作討論來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二、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案例。

項目教學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一個具體項目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問題,并經過獨立思考和教師的指導,自己解決問題,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根據網絡課程特點,我們結合實際綜合布線系統項目建設流程來確立綜合布線技術知識體系結構,包括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預算、施工、測試和驗收,使各個知識模塊涵蓋學生應掌握的工程知識,再通過項目教學法來體現這些知識模塊的實際應用。

學生通過參觀樣板工程和對設計、預算、施工、測試和驗收5個知識模塊的學習,切實地掌握從設計到測試驗收所必須的技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在完成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獨立探索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得到強化。

1.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操作教學環節。

采用四級教學法:

(1)準備。在此階段首先應確定課題和明確教學目的,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選擇勞動工具與材料,并喚起學生興趣。

(2)示范。由實踐指導教師慢慢地演示操作步驟,同時闡明要做什么和為什么這么做,指出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強調重點,提示勞動安全。

(3)仿做。學生按工作步驟操作,指導教師在一旁作解釋,巡視并糾正大的錯誤,同時給予幫助,表揚能正確掌握要領的學生,鼓勵后進學生。

(4)應用。由指導教師給出應用練習題,學生獨自解決問題,要求不僅要正確,而且要能較快較熟練地解決問題。指導教師邊指導邊糾正錯誤,表揚鼓勵進步學生,通過與學生談話、提問、檢查工作質量等方式評定出成績。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基本技能,職業(崗位)專業技能,而且還要重視學生的職業基本素質的培養,包括守時、準時及工作責任心,工作態度,行為規范的訓練,與人合作、協調、交往的能力,獨立計劃、組織、實施的能力,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2.建立模擬工程現場教學環境。

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環境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營造現場氛圍,提高實踐能力”的原則建立真實職業環境,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下,工作要求、工作規程、標準規章與工程現場相一致,按照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能要求,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掌握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訓儀器應與工程一線使用設備、工具、機具相一致。計算機網絡模擬工程現場教學環境引進了非常先進的FLUCK測試設備(DTS1200)、光纖熔接機、各種機柜配線架、LIU、交換機、室外光纖、6類、5類UTP、大對數電纜、各種常用工具機具及模塊、水晶頭、管線橋架。訓練項目要真正體現與綜合布線工程設計、安裝、調試、測試驗收相統一。實訓過程中,首先由教師給出一個典型建筑底圖,由學生設計綜合布線系統,要求學生采用AutoCAD或者Visio軟件繪制出綜合布線各類設計文件,包括設計總說明、主要材料設備清單、總平面圖、各樓層弱電平面工程圖及管線預埋;根據施工、管線圖紙,運用工具對樓層設備間的配線設備安裝,某一條水平鏈路管線敷設,某一個工作區安裝,運用FLUCK測試設備測試某一條安裝好的線路,做好驗收文件記錄。訓練項目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體現專業領域的先進性,讓畢業生能適應目前就業要求。

三、項目教學法在具體實踐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它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在項目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確立實用、優秀的項目。

項目的確立不是一件輕松隨便的事。首先,項目要包含全部教學內容并盡可能自然、有機地結合多項知識點;其次,項目的難易度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第三,項目要被大多數學生喜愛,并可以用某一標準公平準確地給予評價。當然,不是每個項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培養方向來確立最合適的項目。

2.項目活動團體的確立要根據具體情況妥善安排。

項目是由學生獨立完成,還是分組合作來完成,要根據項目的具體特點來確立。筆者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得出:單純針對某一新知識的項目,以學生獨立完成較合適;而對于涉及知識面較廣、難度較大的項目,則要分組合作完成,因為學生們各有所長,知識的互補性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更多的問題。

3.教師的指導要恰到好處。

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導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項目教學法的根本宗旨是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指導的尺度。即使學生有問題,也應該是啟發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導不但使學生記憶深刻,還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4.項目總結必不可少,并要進行項目拓展和延伸。

項目完成過程是學生自己探索鉆研的過程,為了能學眾人之長,項目完成后的總結也相當重要。它應包括思路總結和技巧總結。思路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明晰項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論上的不足。技巧總結中,“一題多解”是應該極力推薦的,每一種方法不管難易都應該展示給學生,再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這樣,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個項目活動的精髓。

篇(9)

網絡教學中的資源按照其課程化程度可以分為課程化學習資源和非課程化學習資源。課程化學習資源就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按照預定的課程教學計劃組織起來的學習材料,通常具有確定的來源、良好的結構和穩定的內容,一般采用線性的或層次性的知識組織方式,譬如電大系統的三級(或四級)教學平臺內課程資源;而非課程化學習資源是指那些來源不確定、結構模糊、內容動態變化、缺乏穩定性的資源,譬如網絡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使用電子郵件、BBS、博客、QQ等工具與共同體中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不斷產生新的想法、思路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案,這些方案沒有固定的形式和結構,并且是動態變化和時時更新的。除此而外,還有網絡教師也會根據學習目的和內容提供許多外部鏈接以便學習者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學習者也常常補充一些鏈接資源并互相推薦相關學習資料,也正是由于大家的不斷參與,使得學習資源的廣度得到極大的提高,形成復雜的網狀結構,呈現出看似結構模糊的狀態。

一、足夠重視課程化資源的充分利用,促使每個學員參與網絡學習

遠程開放教育管理的本質就是要在組織學習者網上學習和輔導過程中,切實按照學期計劃要求,加強對學員網上在線學習時數、_上線次數及其發帖量的督察工作。為了保證學習者的上網學習時數及發帖量,各班主任詳盡記錄本教學班每位開放教育學習者的用戶名與密碼,并備案在冊,通過檢查學習者個人學習主頁上的“學習記錄”來考核該學習者的網上學習過程。督導工作者責成班級主任每月檢查一次每個學習者的登陸教學平臺學習情況;對于無條件上網的學員創設上網學習條件:或來教學點微機室上網學習,或者聯系有上網條件的其他學習者(特別邊遠的學習者),借機上網。班級主任在跟蹤檢查時,及時通知上網時數少的學習者,督促其抓緊時間完成網上的學習計劃(或要求),并在期中將學習者在線學習時數、上線次數和發帖量統一公布,對于未上線學習或雖然上線但未發帖學習者,逐個進行上網學習培訓指導,努力促成其參加網上學習;對于經過指導、教育仍不參與網上學習者予以通報批評。教學點不但要加強學習者上網學習時數和發帖量的跟蹤督察,而且注重對學習者發帖質量的檢查記錄,督促學習者不僅要發貼更要發具有一定意義且能幫助學習的帖子;對那些只顧完成發帖量而無任何價值的學習者,應及時予以批評教育。

二、嘗試網絡課程中非課程化資源的應用,深化網絡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篇(10)

2影視制作對網絡視頻課程制作的啟示

由于網絡視頻課程與影視劇都是以視頻形式來呈現的,在許多方面具有相通性,二者關系見表1。網絡視頻課程與影視劇形成影像在基本原理、藝術表現、制作過程、傳播手段幾個方面具有相通性。但網絡視頻課程與影視劇在創作目的和功能上存在本質差異。網絡視頻課程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將藝術理論恰當地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去,從而準確體現教學內容、符合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和認知規律。由此看出,網絡視頻課程與影視劇從制作原理、過程到實際發生效用的途徑都具有相通性,具備相互學習借鑒的可能。

3基于影視制作視角的網絡視頻課程制作與開發

高質量的網絡視頻課程開發應以高效嚴謹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為基礎,影視創作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創作經驗為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啟示。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的制作過程可分為前期策劃、組建專業制作團隊、腳本設計、拍攝、后期制作幾個環節,并且每一個環節都應配有專業的人員及相應的規范和要求。

3.1選題策劃

和影視創作之初的策劃一樣,網絡視頻課程制作初期也應先做好選題策劃。筆者引入劇本的理念。網絡視頻課程劇本統領著網絡視頻課程的建設和質量。網絡視頻課程劇本設計應以學習者需要為核心,主要是進行課程的總體構思,包括制定教育、教學目標,然后選擇、確定課程內容,制定詳細的學習活動,甚至細化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的全部過程。在劇本設計中應充分體現學習者為主導的理念,按照人本主義的課程觀,從學習者學習需要出發完成課程設計;內容的編排可以借鑒影視劇中的劇情設計,引入情境設計,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于教學活動設計中。同時,應借鑒影視表現中的美學理論將教學內容和技術手段進行有效搭配,使教學內容以藝術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給學習者提供輕松、愉快、有趣的學習情景。

3.2組建專業制作團隊

網絡視頻課程制作可以借鑒影視劇創作模式組建專業團隊,需要組織一個效率高、懂高等教育、懂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開發隊伍,形成一支包括學科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內的高水平的建設、應用、管理和維護隊伍。分組確定分工職責,各業務組可以設置如下。領導組:制定相關方案政策,負責視頻課程的管理,設計劇組內分工協調運行模式。統籌指揮教學視頻制作的籌備和投產,決定導演和主講教師的人選等。導演組:視頻課程制作的組織者,負責視頻課程的全程制作。應與主講教師充分地溝通、研究,共同策劃教學視頻的設計制作方案。編劇組:由學科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根據課程目標、內容,創作劇本,擬制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方法等。主講教師:參與劇本創作,課堂講授。主講教師是視頻教學片中的主角。通常由知名專家、學者來授課,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學科基礎比較扎實、屏幕形象良好、普通話標準、富有表現力、講課時富有激情的人員來講授。攝像組:負責分鏡頭設計,攝像、導控、音效、燈光、剪輯、合成等后期制作。技術組:主要負責策劃視頻課程的靜態和動態視覺效果以及制作,需要熟練現代教育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美工設計軟件,具備很強的軟件編程和開發能力。

3.3拍攝

將優秀課程的教學進行實況攝制并精心制作,是網絡視頻課程能夠充分發揮導向性和示范性作用的有效保證。在錄制過程中,主講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態,學生要注意自己的學態,互動性要強。在錄制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攝技巧,應注意借鑒影視劇拍攝技術中光線和景別的運用,做好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的拍攝,以及師生交互的過程中鏡頭的切換、場面調度、現場布光、聲音的采集等。

3.4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就是將拍攝的視頻課程的課堂錄像素材進行選擇、取舍和剪接,最終制作成一部連貫流暢、主題明確并具有一定藝術效果的教學錄像片,包括片頭設計、字幕制作、畫面剪輯處理、文件生成與網絡傳播等。片頭設計一般應包含學校信息、課程信息、教學內容信息等,字幕包括章節字幕和知識結構的提示字幕。在文字設計上,注重字樣造型設計和擺放位置,使其富有美感,既能體現出教學視頻內容的嚴謹、嚴肅性,也要體現視頻作品的藝術性,引人入勝,便于學習者記憶。畫面剪輯處理是指借助影視制作藝術將那些繁瑣、拖沓、重復、口誤等內容加以精簡。整個視頻素材編輯完畢后,預覽整體效果,經專家組審查后,按需要格式對錄像片輸出,最終生成視頻文件格式,便于上傳、下載以及在線觀看。

上一篇: 電子測量技術論文 下一篇: 心外科護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精品一区 | 亚洲色伦网站在线观看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无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