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工商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17 17:03: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本科工商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科工商管理

篇(1)

培養目標是對人才培養的質的規定。我國大多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定位是: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工商管理類高級應用型人才。然而,隨著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迅猛發展,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生的流向更多是公司的中層或基層,而非高層部門,再將本科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級管理人才,顯然定位偏高。而且,各高校專業培養目標趨同化比較嚴重,缺少個性和特色,難以有效滿足當今社會多樣化的人才需求。

2.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1)課程和課時量偏高

在本科課程和課時的設置上,我國明顯高于國外。部分高校設置了40多門課程,課時則達3500以上,經過近幾年的壓縮,目前大多高校的課時總量已壓縮到2600左右,這主要是通過減少各門課程的課時實現的,課程總量并沒有降低多少。而從國外來看,美國、日本一般設置30門左右的課程、2000左右的課時,英國、意大利甚至更少。

(2)課程結構不合理

在通識教育的全校公共課模塊,“兩課”、外語、計算機等必修課程所占學分、課時較多,尤其是外語,甚至還占據了學生四年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因此,事實上留給學生選修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歷史等課程的余地并不大。另外,專業選修課程模塊,是學分制的精髓所在,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必須。但是,很多高校選修課程的設置,是根據教師資源、而非社會和學生的需求來確定;部分高校開設的選修課程過少,幾乎等同于必修,因為學生不選的話,總學分將不夠。在實踐教學模塊,實驗課程的內容設置多強調驗證性和演示性,以便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的對應,雖然方便了教學和管理,但是,造成了實驗課程之間的分割;在實習方面,同樣缺乏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系統設計和統籌規劃。

3.教師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

國外的管理專業教授,比較重視從事相關社會經濟活動,豐富實戰經歷,學校也常常聘請實業界人士為學生授課。我國高校在這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教學上以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卻不管理論是否與實踐脫節。

二、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1.培養目標的定位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呈現出一種趨勢,即本科階段鍛造“毛坯”,研究生教育雕琢高級專門人才。我國高校尤其是眾多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應該由培養面向行業、部門經濟發展的窄專業口徑高級人才向培養面向社會各行業經濟發展需要的綜合型(通識型)人才轉變,而且,應該考慮結合本校具體情況,提出某些個性化的具體要求,以體現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科的人才培養特色。

2.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加強理論課程的整合,形成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以及綜合課程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1)突出通識教育課。通識課程由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基本工具與技能系列、社會科學與行為學系列、自然科學系列、文化藝術系列等課程構成。降低必修課比例,增加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歷史等選修課程的比例。(2)強化專業基礎課,提供工商管理類本科生所必備的學科專業知識的基本訓練。(3)精選專業方向課。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很可能造成學生大學四年什么都學但什么都不精,因此,應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方向,圍繞專業方向設置相應的課程模塊。(4)擴展綜合課。借鑒發達國家教育教學的經驗,開設不同類型的綜合課程,如拓展課程、融通課程等。另外,理論課程在授課方式上必須進行改革,改變傳統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和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廣泛采用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

3.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篇(2)

    1.工商管理專業領域寬泛但定位不明確,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夠完整。多數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沒有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在人才培養規格、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生專業特長比較分散,涉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知識都懂一些,但深度都不夠。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必須與我國實踐緊密聯系,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課的學習基本上僅在課堂進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較少,部分院校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所用教材內容結合國情不夠,創新不多,生搬硬套國外現成理論較多。

    3.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經驗與設施不足。現有工商管理教學任務對理論知識的強調較重,忽視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目前,許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都加大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但受限于課時和教師實踐經驗,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仍普遍遵循“理論學習、集中實踐、畢業實習”三步走的傳統培養模式,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偏弱,專業人才的實用性大打折扣。針對上述問題,國內教育界也就實踐教學及學生能力提升等問題進行了相應研究,如夏家莉等提出了以ERP為核心的三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用以解決軟件工程專業的“師生主客對立、教學情知分離、理論與實踐脫節”三大問題,以期為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帶來新的變革。崔柳惠等提出了“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周愉晴提出了“三層、全程化”實踐教學模式。但這些教學模式變革主要關注對原有實踐教學內容的細化和提升,沒有將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建立貫穿于實踐學習的始終。

    二、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實踐教學創新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簡稱,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工商管理專業各科知識體系,為企業資源的有效運行提供決策管理平臺。ERP沙盤模擬經營課程在歐美發達國家已開設多年,取得了較好的實訓效果。從多年實踐來看,ERP沙盤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綜合性強。ERP沙盤推演課程預備知識體系涉及生產運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等本科主要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各學科知識的高度融合運用。在專業知識方面,ERP沙盤模擬單個企業市場運營的全過程,囊括了從市場定位、訂單競爭、廠房租賃,生產線建設、原材料訂購,生產計劃,產品銷售,成本控制及財務報表分析等各個重要環節,要求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較扎實的掌握。

    2.基礎知識全面。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在開設ERP課程之前通常已修完本專業全部必修課程,如工商管理原理、市場營銷學、基礎會計、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如果學生欠缺相關課程的知識則會在ERP沙盤推演過程的相應環節出現困難,甚至直接造成企業模擬經營的破產。

    3.重視團隊協作。ERP沙盤模擬從總經理、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生產總監等崗位職責分工,每個團隊經過組建、磨合逐漸形成默契,直至完全進入協作狀態。如果團隊成員各自為戰則會直接導致企業經營效率低下,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的成員也會因無效溝通而引起團隊內部的爭論不休,團隊成員只有學會換位思考與溝通協作,在遵守工作規范、彼此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氛圍下才能在沙盤推演中取得較好成績。

    4.注重應變能力。ERP最大的變化是訂單的發放、資格證的獲取及市場規則的調整修正均由指導教師控制,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全體團隊沙盤推演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政策和法規,而各個團隊必須要迅速熟悉這些市場變化并做出積極的應對方案。如果團隊成員因循守舊,思維方式無法轉變或應變速度太慢就會被市場淘汰。ERP沙盤課程的上述特點使得ERP沙盤推演課程集科學、簡易、實用、趣味為一體,其體驗式教學方式成為突破現有傳統教學及案例教學方式瓶頸的典范,實現了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三、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實踐教學創新

    1.教學理念創新。大學期間的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應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創新,并著力建設與理論教學相平等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工商管理本科層次人才的實踐教學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強化知識技能,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教學理念。

篇(3)

【關鍵詞】工商管理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一、工商管理本科生應該具備的素質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升級,企業創新能力在在工商企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創新是一條必由之路。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并且企業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敗。作為工商企業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高效也應該緊隨發展趨勢,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高等院校教育的責任。本科生不僅需要具有系統化的知識結構,而且還需要具有相當的實踐經驗。

工商管理專業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創新型的應用人才,而且市場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卻種類繁多。這就要求高效在滿足工商管理專業的基本要求下,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著重培養。這樣高校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使得學生的素質不會出現“趨同化”趨勢。于此同時,由于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很難很快體會到知識的應用。由于管理學理論的特點,一個問題往往有多種解決方案,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的意義就非常重要,而且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非常高。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特殊和針對性。要改變這種局面,我國高校就需要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方案做出一定的改革。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

(一)培養方式單一

由于我國教育往往是共性教育,其培養人才的方式過于單一,這對大學生的個性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從而抑制了大學生是創新意識。這方面,我國高等院校應該參考國外大學的教育方面。國外大學多以學生為中心,向學生提供其所需要的教育服務。而我國的教育機制主要是面向政府,所以缺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因此,高效只是把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而沒有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市場脫節

由于工商管理本身的特點,其實踐性非常重要,所以工商管理的教學必須符合市場需要和社會需求。而且管理學的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隨著全球經濟的巨變和國家政策的出臺,管理理念和具體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我國目前工商管理教學內容來看,其教育有比較嚴重的滯后性。其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如很多工商管理的教材中體現的仍然是計劃經濟的內容。這會直接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落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三)師資隊伍不佳

在目前高效的師資隊伍中,很多的教育思想都相對保守,他們不希望有變革和創新。這些教師更偏愛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保守的教師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需求。而且在課堂上教授知識的時間過多,學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種教學方式是很難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

三、工商管理創新人才的培養途徑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管理人員的創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就顯得非常重要。改革現有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提高工商管理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刻不容緩。

(一)―提高師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由于傳統的工商管理教育更多的是關注知識的傳授,所以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不到啟發。這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及其不利。其次,在教育中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是非常落后的教育方式。傳統教育方式采用一種方法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教育。學生使用同樣的教學,按照同樣教學規劃和教學方法接受同樣的知識。實際上,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他們的性感特性、心理特性等各不相同。實踐證明,學生的某些特征往往是學生的創新特質。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教育部門就需要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特性的發展。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需要讓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多方面共同發展。

(二)更新高校的教學計劃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學校應當重新調整學校的教學計劃,從而構建適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課程體系。在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和教育計劃制定的過程中,應當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放入到計劃中。為了解決傳統教育的死板與市場需要的矛盾,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改革,從而優化教學的內容。在工商管理的教學改革中應當注重兩個層面的改革。首先,學生的課時必須進行壓縮,由于學生的很多的課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沒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可以壓縮這些課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我發展。第二,課程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跟學科前沿。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要求。

(三)案例教學推廣

工商管理的教學應該講基礎知識教學安排在一二年級。從三年級開始,學生應當多接觸一些實踐的內容,因素實踐對于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創新能力來說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方法進行學生教學。案例教學多是跟學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讓學生設計企業的發展戰略。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只講理論部分,然后針對案例提出問題。學生則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去研究和設計解決方案。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以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一方面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課程互動。這樣使得學生的課程興趣提高。學生不僅僅是學生知識,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參與研究工作。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知識應用的困難與樂趣。

參考文獻:

[1]李福生,韓東,孟祥霞.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16(02).

篇(4)

一、我國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培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培育已經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重視,也具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特色專業建設,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目標對活動起著規定性的作用,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活動和過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高校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都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這個基本依據來開展。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都相差不大,具體表現為定位不準、陳述雷同、目標設定過高、缺乏個性,體現不了創新性的要求,很難顯現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難以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培養出來的人才也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

(二)課程體系設置不科學

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了課程體系的設置。工商管理專業的涵蓋面非常廣,涉及了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的核心知識。它培養強調的重點一直是重基礎、寬口徑、知識結構全面,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就是沒有側重,從而出現“專業不專”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各方向等量投入,知識面雖然拓寬了,但是專業縱深方向鉆研不夠,同時對工商管理專業本身所需要的一些技能比如團隊合作、與人溝通等能力又訓練不夠,從而使學生在就業時,遇上對口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能欠缺,遇上相關專業,又比不過專學這門專業的學生,缺乏競爭力。

(三)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主要是面向企業的管理人才,這要求他們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大學教育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不僅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不利于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課堂內容和企業實際相脫節。

這幾年各高校紛紛開始了案例教學,以改變這種局面,但仍然脫離不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影子,案例的內容大多照搬國外,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占主導地位,調動不起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這樣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效不大。

(四)實踐性環節偏向于走形式

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都開始重視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性環節,通過校內的課程實驗、實訓、校外的認識實習、暑期實踐以及畢業實習等一系列環節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由于理論教學占主體地位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相關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科學的實習評估體系的缺乏,這些實踐性環節很難具體進行衡量,都流于形式和過場,學生只要交一份實習報告就可以完成任務,這對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收效甚微。

(五)師資隊伍質量不高

工商管理專業對教師的知識面要求較高,不但要求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企業經驗及教學技巧。但是目前我國各高校大多數教師都是從校門進校門,缺乏企業或社會的實戰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對理論知識不能融會貫通,更不用說旁征博引,加強學科間的聯系,對學生進行引導了,從而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培育的基本途徑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我國普通高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條件和辦學資源,根據本校及本地區的特點,在培養目標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優勢。其次,根據本校工商管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區域、對象、類型,因地制宜來設定自己的培養目標。比如,分析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主要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企業可以抓住它們之間的差異來確定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

第三,在知識經濟

時代,創新能力對國家、地區和企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第四,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畢業生將來面對的主要是企業,因此,它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優化課程體系

高校應從學生應有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出發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設置。首先在課程的內容上,對工商管理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精簡與更新,壓縮教學內容雷同的課程,規范課程門類,優化與整合,使之與社會需求相銜接。其次,在課程設置上,進一步調整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之間的比例,并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劃分不同的專業方向,增大學生選課的自由度,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修甚至跨學科、跨專業選修。第三,根據學校發展定位,設置復合型課程,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同時也可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比如“管工結合”、“管農結合”或者“管醫結合”。第四,工商管理專業具有前瞻性、先進性和國際性的特點,因此高校應推動雙語課程建設,拓寬學生視野,增強他們適應未來的能力。

(三)改革教學方法

1.借鑒國外案例教學的經驗,總結出適合普通高校自己的案例教學方法。首先應擺脫以往照搬國外工商管理案例的情形,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搜集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突出教學目標的案例,建立自己的案例庫。其次,教師要提前精心設計課堂組織程序,既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又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加強他們的人生觀教育。第三,建立案例教學評價體系,把小組成員的觀點記錄下來,并及時做點評。

第四,改革考試形式,將課堂討論作為考核的一部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

2.進行情景模擬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模擬一些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加深教學印象,也讓學生認識到在知識經濟時代,團隊之間協作互補的重要性,同時也教會了學生以后如何正確做人。

3.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法。多媒體網絡教學是一種利用網絡傳播和處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從而使多種教學信息建立聯系的一種交互式教學活動。網絡教學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改變傳統教學只能單向傳遞信息的弊端,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求異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高校應以精品課程建設為起點,有效利用網絡技術優勢,由點到面逐步建立起涵蓋所有課程并與第一傳統課堂相互補充的網絡第二課堂體系。

4.采用雙語教學方法。

工商管理專業要求學生要準確地掌握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情況,從而達到培養創新型的管理人才的目的,而雙語教學正是以教育國際化、信息化為背景的一種教學方法。高校可以逐步采用滲透式—穿插式—完全式的步驟來完成雙語教學的改革,從而達到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目標。

(四)改革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1.建立健全關于實踐環節的規章制度,包括一整套量化的實習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可以從組織管理、計劃管理、過程管理、考核管理四方面來構建,并保證落到實處,從而避免校內及校外的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對于校外的實踐活動,增加企業共同考核部分,改變以往只要交一份實習報告就完成任務的弊端。

2.加強實驗室建設。工商管理專業應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EDI、ERP模擬實驗室及工商管理案例庫等,重視先進模擬軟件的引進和開發,定期對試驗教師進行培訓,以強化教學軟件體系的效用,彌補校外實習不足的問題。

3.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可以為實習單位解決一些如營銷策劃、管理咨詢、員工培訓等實際問題,同時又可以將產學研相結合落到實處,這種互惠互利的情形,使企業愿意成為高校的實習基地,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避免以往實習接觸不到實習單位核心內容和程序,學不到有用知識的弊端,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4.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工商管理專業相關課題與學生的寒暑假社會實踐、創業大賽,挑戰杯賽等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參與學術研究、素質拓展。

(五)提高師資水平

篇(5)

工商管理作為一級學科,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個專業。按照一級學科設置的本科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必然要求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從知識結構上看,涉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專業的核心知識。一方面,這種寬的知識面必然導致學生所學知識不夠深入,對每個方向的知識只是了解。另一方面,與同類其他二級學科的知識之間存在嚴重的趨同,不能體現本專業的特色,通常出現工商管理專業方向模糊,與其他專業相比沒有核心競爭力。

(二)畢業生就業崗位不明確

現代企業管理活動仍然堅持法約爾提出的十四項基本的管理原則。按照專業化分工,企業內部會形成生產部、采購部、銷售部、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等眾多職能部門,每個部門的工作各側重于一個專業領域。對于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中各專業,比如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中,各門課程就是為解決企業中對應部門的實踐活動來開設的,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都有明確的就業崗位。而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現代企業并沒有一個總的企業管理部門,因此,這種情況導致“工商管理學生畢業無崗位”的說法,必然使得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要與其他專業的同學共同競爭同一類崗位。

(三)專業實習困難,專業技能欠缺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的知識和技能必須在實踐鍛煉中才能掌握,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缺少校內模擬訓練和去企業實戰演練的機會。一方面,很多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很少,沒有為學生建立固定的企業實踐基地,即便有些學校有實踐基地,但由于學生數量多,企業無法提供對應的實習崗位,大多時候都只限于集體參觀,學生不能真正參與企業的實際業務。另一方面,一些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資金短缺,一些模擬教學軟件(如有些課程的模擬沙盤)及實驗室沒能及時配套,學生校內模擬實訓相對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

基于工商管理這個專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一些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的改革中已經走在了前面,規劃出了自己的培養模式,且正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筆者應學校專業發展的需要走訪過國內一些工商管理專業建設比較有特色的學校。在我們所走訪的高校中,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大致有四類。

第一類,開設工商管理高級班,培養高層次、國際化管理人才。這種培養模式主要依托國際合作辦學來實現。一般對于這樣的高級班學生,前兩年在本校學習一些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主要以雙語教學為主(有一些課程也可由合作辦學的外方教師來上課,比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遠程教學),后兩年學生直接到國外進行學習。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能培養高素質、適應能力強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存在的問題是:辦學成本高、對師資、學生素質要求較高,且只適合小規模辦學。這種模式在上海理工大學、南京財大、寧波大學等很多高校中都在開展。

第二類,與熱門專業和行業嫁接,突出專業方向。這種模式主要是在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加入本校熱門專業的核心課程,增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這種模式目前以南京審計學院最為特色。南審的優勢專業就是審計、會計,他們在其它各專業中都加大了會計、審計相關主干課程學習的比例。工商管理還與金融專業進行嫁接,開設金融企業管理班,把金融專業的主干課程拿進來。這樣培養的學生既熟悉金融行業的業務特點,同時也具備了管理者的基本素質與能力。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解決了工商管理專業方向不強,就業去向不明確的缺點,學生既能一專多能,又有一技之長。存在的問題是:全校性教學資源的共享與調配比較困難。總體來說,這種模式的推廣性較強,適應面較廣。

第三類,以傳統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為依托,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這種培養模式的思路主要還是以原來傳統的那套培養思路和課程體系為主,但是為了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實踐教學方面加大力度。從培養目標上來看,仍然堅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但素質、技能都更高的應用型人才。基本上走訪過的大多數學校對傳統工商管理還是有所保留,就是規模較小。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的建設來加強對管理實務的認知和鍛煉。校內主要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與實驗軟件(ERP、TOP-BOSS)的應用來解決。校外主要是能安排學生到實踐基地相關工作崗位進行集中實習,讓學生能實際接觸一些業務,培養學生的業務技能。

第四類,整合社會資源,培養創業管理人才。國家教育改革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高等教育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將創業精神作為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基本條件。加強就業觀念教育,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自主創業、以創業促就業。創業管理不但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這更成了很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創業管理人才的培養需更加面向社會,深入行業。這類人才培養主要是以導師制為主,每位學生都要配備校內校外導師各一名,針對性指導。校外導師團由學校和政府牽頭來組建,后期由管理學院負責對接和維護。校外導師可把學生帶進企業、帶進他們的項目,這樣真正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和創業訓練的平臺。在學習鍛煉的過程中由校內導師負責指導學生參與創業大賽,以賽促學,并能通過這樣的一些平臺和契機為有創業想法和項目的同學爭取創業基金。培養工商管理類創業型人才是孵化、催生、興辦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工作機會的需要,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為區域經濟服務。面臨的問題是:校外優質教師資源獲得有難度;有創業意識和具備創業素質的學生占少數,班級規模會導致教學資源不能發揮到最大效能。

篇(6)

二、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們根據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指導思想,結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育人指南》中提出的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中要體現情商培養的要求。所以,高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全面發展,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市場營銷專業技能,具備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策劃、營銷管理等營銷業務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三、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人才培養規格必須體現培養目標要求,并對培養目標做進一步的分解。我們根據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中關于市場營銷專業的介紹,高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具體描述如下: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管理及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智商和情商水平得到協調發展,具有分析和解決營銷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現代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為企業推出新產品(或新品牌)、開拓新區域(行業)市場的營銷方案進行策劃的能力。(3)具有較強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勵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4)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國有關市場營銷的方針、策略和法規及了解國際市場營銷的慣例和規則。(6)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上述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描述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之外,特別圍繞市場營銷工作的具體要求提出了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應具有較高的情商水平,即具有較強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勵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

四、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相關課程是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支撐,滿足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創新創業體系。

(一)理論教學體系

根據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除了開設相關的通識教育和專業理論課程之外,還要開設與提高情商素質相關的特色課程,如情商專題課程或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設計與規劃、人際交往、演講與口才、商界名人奮斗歷程的專題課程或講座等。通過開設以上課程,一是讓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掌握基本的情商的理論和認識到情商培養的重要性;二是培養積極的心態,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學生在面對擇業困難或工作中遇到壓力時能夠從容應對,能夠正確調控自身的情緒,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三是讓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以商界名人為榜樣,熱愛營銷職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增強他們主動提高情商素質的動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

市場營銷專業是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設計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營銷技能,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情商素質。(1)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課時。在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多安排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環節,有效訓練學生的演講與口才、團隊合作等方面的情商素質。(2)集中實踐環節強調專業技能訓練與情商培養并重。市場營銷專業的集中實踐環節一般包括專業認知實習、企業管理沙盤實訓、商務談判實訓、市場營銷調研實訓、市場營銷綜合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內容,還可以增設素質拓展、挑戰極限等潛能的培訓,著力提升學生的情商素質。

(三)創新創業體系

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文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涵是: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要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立足專業教育實際,通過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應該在深刻理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情商培養的核心內涵基礎之上,科學設計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體系。(1)創新創業類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專業課程體系的有機融合。一是開設《創業基礎》課程,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該門課程成為公共通識教育課程之一,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樹立科學的創業觀;二是開設創業所需的理論課程,如《合同法》、《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法》等課程,這些課程大多數是市場營銷專業開設的專業課或專業選修課;三是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業類課程,如《創業營銷》、《小微企業管理實務》等課程。(2)創新創業實踐體系與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銜接。一是把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與創新創業模擬實踐課程相結合,例如《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驗》等實踐類課程也可以作為創新創業模擬實踐課程;二是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體驗,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三是借助校內外實踐基地,支持學生將創業計劃項目進行孵化實踐。(3)創業創新教育與情商教育的有機整合。通過上述(1)、(2)的分析,創業創新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與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情商素質。總之,根據市場營銷專業特點,我們可以有效整合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創新創業體系,多層次、立體化地提高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情商素質。

五、基于加強情商培養的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改革

我們根據人才培養規格設計了科學的課程體系之后,要實現培養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情商的目的,其中重要的環節就是圍繞情商培養進行教學改革,從而真正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對營銷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企業對高校市場營銷畢業生的需求特點,高校必須創新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提高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作為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育人的重要任務。其中,加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情商培養應成為高校培養高素質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所以,擔任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改變以往重視智商教育忽視情商教育的觀念,深入調查了解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情商狀況,切實把握加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情商培養的著力點,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大量滲透情商教育,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情商的培養實效。

(二)整合三個課堂,系統提升學生的情商素質

雖然我們認識到培養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情商的重要性,但受到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片面強調第一課堂(課內)的知識傳授與灌輸,忽視第二課堂(校內課外)、第三課堂(校外課外)對提升情商素質實踐訓練的作用,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與質量。為了系統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情商素質,我們必須有效整合“三個課堂”。第一課堂主要圍繞開設的情商課程或與情商相關的課程進行以滲透觀念意識為主的知識傳授,引導學生認識到情商培養的重要性;第二課堂要營造以系統提升學生的情商素質為目標的校園氛圍,開設沙盤模擬和推銷課程模擬銷售管理的現實場景,設置情商訓練型課程融入社團活動;第三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設置情商體驗應用型教學內容。

(三)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將情商培養融入課程教學過程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特別是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提高情商素質,也為學生的情商培養提供良好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一是通過使用幻燈片、投影、視聽設備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創新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專業性的影像資料作為教學片供學生觀摩、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果的目的。二是將課前激勵、課堂提問、案例分析、分組討論、心理測試、營銷模擬實踐等方式引進課堂,營造訓練與培養學生情商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在教師實施教學過程中有更多機會進行師生間的互動和情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熟悉自我和激勵自我。

(四)倡導個性化教學,開發學生的情商潛能

為了開發學生的情商潛能,我們要積極倡導個性化教學,尊重學生個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情商培養,提高他們的情商水平。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分為急躁型、活潑型的、溫順型、冷靜型、沉默型等多種類型,善于從情商的視角分析他們各自的優缺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情商優缺點,同時要讓學生認清自身情商培養的方向,并采用相應的情商培養的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情商水平。

(五)改革考試和考核方式,科學測試學生的情商素質

在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方案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有鑒定、導向、激勵、監督的作用,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情商,有利于學生自覺地、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情商素質。但我們傳統上采用試卷的考核方式,學生大多靠記憶就可以通過考試,考試形式單一且缺乏科學性,很難測試學生的情商素質。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考試和考核方式,采用多種方法來評價學生的情商素質。為了科學測試學生的情商素質,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市場營銷專業情商素質測試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勵能力;知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其次,構建情商培養測試體系,其主要內容有:根據市場營銷專業情商素質測試的內容,科學設計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生情商評價量表,根據評價量表注重學生工作干部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任課老師的評價、學生家長的評價及用人單位的評價相結合。特別是要把情商的評價滲透到課程考核的環節中,考試內容除了課程理論知識的考核以外,作為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觀察、與學生交流、討論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情商狀況,還應把課堂研討、案例分析、營銷活動情景表演、模擬訓練等過程中的情商表現和情商改善情況作為考核內容。

篇(7)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本科院校;工商管理

案例教學法源于西方管理專業教學實踐中,由哈佛大學商學院首創,已經廣泛應用于眾多教學實例中,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反響。工商管理課程中的案例教學法主要以經濟案例為主要內容,通過事件的提取與組織、問題的提煉和優化以及案例活動的開展、案例分析報告的分享等使學生從實際事件中獲得知識的鞏固與內化[1-2]。案例教學法于工商管理課程具有積極意義,學生在管理知識的學習基礎上通過案例實現應用教學的成效,符合現代化人才的培養目標。

1.案例教學法于本科工商管理課程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案例教學的本質在于針對已有的事件、過程進行剖析,并由其中汲取具有參考價值的教學精髓。在上述過程中,學生可通過思維的發散、邏輯的延伸,來完成對同一案例的不同角度審視,或可在問題的原有解決基礎上提出新的應對方案,由此完成一套整體的創新解析過程。因此,對案例教學法進行巧妙利用,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教學價值。

1.2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案例教學的特點在于其實踐性與多面性,但如何使學生能夠由案例表面現象上升到理論高度,還取決于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在上述過程中,教師需通過利用自身經驗及認識,向學生傳達同一案例下可能引申出的不同問題,并指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也將得到的一定培養與積累,對于個人進步也具有較大推動作用。

1.3有助于增進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案例教學的優勢在于其教學資源提取于實際情況,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指導意義。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由于實踐經驗的缺乏,在就業適應能力上往往弱于擁有實踐經驗的求職者,而通過接受案例教學,可使學生盡可能地了解到部分企業在實際情況下的應對框架,或是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總結出相關的參考條件,從而促進學生就業適應能力的提升[3-4]。

2.如何在本科工商管理課程中有效應用

案例教學法從上文論述中可知,在本科工商管理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日后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1案例的選擇。工商管理課程的案例選擇既要符合教學的規律以及要求,同時考慮到新技術和新理念的影響,選用符合時展以及經濟實際的最新案例。首先,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加強教學目的的影響力,在學生認知水平與能力基礎上進行案例篩選,避免案例超出學生能力范疇;其次,案例應具有教學意義,除了簡單的量化解答外,還應可提出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展其創新能力;另外,案例應充分結合教材的理論知識,既不能離開實際空談理論,也不能離開理論蠻干。總而言之,案例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符合教材、符合實際。

2.2案例的描述與引導。在呈現案例后,通常進入描述與引導環節;其中,描述指對案例的閱讀、理解、分析以及總結,引導指教師以教學規律為基礎,通過語言、活動、規則等使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或規則開展學習活動。在描述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首先應保證案例本身語言與表達的合理性,既要符合實際,也要符合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在閱讀案例材料時接觸到各種不同的且具有代表性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其案例分析的涉獵水平;其次,教師可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初次閱讀案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案例描述,可遵循一定的問題與格式。

2.3案例的討論與分析。作為案例教學法的核心環節,如何提高案例分析與討論的質量,已經成為決定案例教學成效的一大因素。因此,在引導學生的進行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首先,教師可針對案例中的關鍵點進行問題設置,問題除應緊扣案例核心外,還應進行適當的延伸,以供學生自行探索不同的解決方向;其次,在學生表達自身觀點的時候,教師應注意將其向相對獨立的方向引導,避免形成思維上的局限性;再次,在引導學生朝案例主要結論思考的同時,應保護學生散發型及創新性思維;另外,教師可針對分析過程中的幾種主要觀點方向進行總結,以幫助學生明確思路,摸清方向。

2.4案例報告的撰寫與分析。案例報告是案例教學法的末尾階段,也是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時期。在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應在案例開始前就注意提醒學生充分考慮案例報告的要求開展學習的組織活動,使其一切活動都具有基本的目的與計劃性。在撰寫案例報告時,注意規范學生的報告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創新平臺,以不至于走入教學桎梏的誤區。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從現實生活的案例中得到理論知識的應用機會,不僅對學生課本上所學的基本知識的鞏固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對其實踐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麗杰.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析[J].科教導刊(下旬),2015(07):64-65.

[2]齊鑫,張曉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探索,2015(07):91-93.

篇(8)

工商管理專業從1998年開始正式列入我國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獲得迅速發展,迄今為止,已有超過500所本科院校都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工商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企業更加重視經營管理理念與方法的創新,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對工商管理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給工商管理專業建設提出了新課題。本文在闡述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走向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的發展趨勢,分析傳統本科教育模式下工商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構想。

一、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走向

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歐洲中世紀。與現代大學不同,中世紀早期的高等教育并無獨立的組織實體,而是借助組織制度的基礎架構,以學生與教師團體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并在此基礎上開創了學士、碩士、博士等不同的資格稱謂,構建起學科制度、學院制度、考試制度等,成為現代大學的雛形。其后,歐洲高等教育不斷通過職能拓展,實現其現代化轉型。例如,經過柏林大學改革,確立了高等教育科研職能;通過“威斯康星思想”以及“斯坦福-硅谷模式”的發展,又進一步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一是人才培養,二是科學研究,三是社會服務。在走向近代的進程中,高等教育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延不斷拓展,層次、類型更加多樣化。例如,二戰后,在正規的“大學教育”的模式之外,又興起社區學院、短期大學等各種新型高等教育機構。二是呈現出追求規模化的趨勢,逐步由“精英模式”向“大眾化”轉變,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20世紀后期,高等教育又出現新的重要變革趨向,即市場化。政府放松管制,將市場邏輯引入高等教育,讓競爭與價格機制引導高等教育機構應對市場的需求。國家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關系也由“政府控制模式”走向“政府監督模式”。市場化進程對高等教育的經費來源、管理方式、教育評價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傳統本科辦學與高職辦學的區別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形態、格局、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也面臨變革。教育部提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2012年開始,部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本科層次專業,建設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相對于傳統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在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存在一定的區別。第一,學生培養目標定位不同。傳統本科沿用的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強調“綜合型、寬口徑”的通才培養模式。而高等職業教育則以培養“應用型”“專門型”人才作為辦學定位。《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第二,課程設計不同。傳統的本科教育追求學科理論、技能的全面系統性,將理論知識的傳授理論作為課程的核心,重視培養學生具有學科縱向發展特點的認知結構;而高職教育則是立足于高等教育層次的基礎上,突出職業教育特點,以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為宗旨,以就業為主要導致,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技力為主線設計課程培養方案。第三,教學方法不同。傳統本科教學主要采取課堂教授的方式,注重對學生理論功底的培養,但是高職教育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學生采取實踐教授的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互動式的教學,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傳統本科教育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本科教育模式的影響,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主要受制于自上而下管理體制,與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目標定位不夠科學,處于“中專延長”和“本科壓縮”之間的模糊地位,培養方案仍按以教育部的工商管理核心課程為主,在教學中重視傳統理論知識,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模式仍未真正建立。第二,人才培養規格與社會需求錯位,就業難以找到“對口”崗位。大部分高校根據教育部專業介紹,將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即各單位中的中、高層管理者,而隨著我國MBA教育的迅速發展,以及就業競爭的加劇,社會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大部分僅在某一職能部門中擔任基層管理工作,要求大學生熟練掌握某一職能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由于人才培養規格與社會需求錯位,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所學的知識“寬”而不“專”,畢業后無法找到“對口”崗位。第三,專業缺乏特色,缺乏競爭優勢。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制訂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相同,沒有按照本地區經濟發展需求,以及本學校的層次定位、教育對象特質的變化而作出調整更新。由于專業服務面向不明確,無法形成專業特色,無法突顯出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無法形成企業與職業教育之間的良性互動,難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層次化、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第四,課程設置老化。目前我國的高校中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具有趨同性,而且課程設置并未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而進行調整,存在老化的現象。課程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工商管理專業采用普通高等學校的課程體系,依然偏重專業知識體系,涉及的知識面廣泛,但是缺乏專業的特色,一味的將工商管理的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但是這種貪多的課程設置模式難以適應當前精細的社會分工要求。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脫離企業實際需求人才的現象,難以培養出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在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上存在不足,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明確目標定位,突出職業化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的本科教學相比,應用型本科教育更加貼近社會經濟建設的需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必須適應社會需求,以培養生產與管理第一線急需的各種高等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職業適應性的“高技能的專門人才”。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中缺乏專業建設的反饋機制,許多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并不在意本專業的學生是否找到對口的工作,而是注重學生是否找到工作。因此,難以有效的針對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專業設置的調整,工商管理專業應加強畢業生反饋調查,通過深入用人單位了解人才技能需求,并了解本校的畢業生工作情況,總結用人單位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從而調整本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劃。第二,明確培養方向,突出行業與地方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根據市場需求與學校自身資源,在專業培養方面大膽創新,突出行業特色,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培養與就業方向,減少工商管理專業“寬”而“專”的缺點。例如,水利院校的培養方向以適應水利行業工作為主;石油院校的培養方向以適應石油行業為主;財經院校的培養方向要求能夠廣泛地適應工業以及商業領域等等。高等職業院校的特點是專業設置上具有靈活性,而且高等職業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的內容設置上應當聯系社會,反映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應當能夠從行業特色出發,通過培養具有行業與地方特色的人才,用來服務當地的經濟發展。第三,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根據市場需求,優化課程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需要。具體工作:一是對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進行重新整合。在公開選修課中開設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一些課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與職業適應性。二是優化專業課設置。將專業課分為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根據目前企業對工商管理技能的要求開設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方向,以增強學生個體在某項專業職能管理上的優勢。第四,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工商管理專業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存在密切聯系,其人才培養不能僅僅依靠高校自身,而應敞開校門,吸引多種市場資源共同參與。針對當前工商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缺乏的情況,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改革高等職業院校的人事聘用制度,健全人事聘任的競爭機制,通過面向社會招聘具有實踐經驗的工商管理人才擔任工商管理課程的實踐指導教師;二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通過邀請著名企業中的優秀工商管理的人士進入學校開設專題講座的方式,向學生傳達用人單位的最新動態,了解企業最新的用人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文藝.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篇(9)

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具體工作中主要負責生產、咨詢、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財務等管理工作,工作性質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本科院系在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工商管理難度日益增大,這就要求工商管理人才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技術、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僅要熟練掌握工程技術,還要了解經營管理理念,此外,還應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因此,本科院校在培養工商管理人才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專業特殊性,不僅要關注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傳授,還要注意培養他們的社會公益心、職業道德、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等,促使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能夠熟練掌握協調、溝通、組織、交往、領導等多項管理技能。

(2)采用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各本科院校的辦學條件存在差異,在師資力量、招生條件、擇業范圍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因此,各本科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地方類本科院校可以依據地區特點,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全國重點本科院校具有生源素質高、師資力量雄厚等優勢,因此,可以著重培養研究型、通用型、外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師范類本科院校則應注意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方面的人才。總之,各本科院校應當在遵循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多元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崗位、不同職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增強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

本科院校的教育創新不僅要遵循教學發展的內在規律,還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因此,本科院校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并與之進行雙向互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要面向社會和未來,依據實際情況,準確把握管理理論和國內外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增強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此外,還要堅持素質、知識、能力協調發展的原則,培養寬口徑、強能力、厚基礎、高素質的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注意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最后,要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展工商管理專業口徑,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增強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掌握,以提高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4)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相較于發達國家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我國仍有許多需要借鑒完善的地方。許多發達國家的本科院校主張將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依據一定的比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獨立性和綜合性。發達國家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接受基礎的人文和管理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日本許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尤其關注學生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和商科基礎知識的掌握。我國若要完善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為會計事務所、商社、企業財務部門、內外貿企業、海外貿易會計社、金融保險等部門和企業輸送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2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

2.1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創新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是要切實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單一化知識講授、枯燥的理論識記和僵化的課堂板書。依據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特點,采用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形式和教學內容。尤其是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對提高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具有顯著成效。案例教學主要是指選用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來反映實際管理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分析和討論復雜的現實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管理理論應對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模擬教學法則是指針對客體和教學內容的特征,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角色,并創建管理情景,讓學生進入情境解決管理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軟件模擬現實管理環境,并提供相關決策參數,引導學生在這種模擬的環境中,分析、判斷、解決相關的管理問題,并就解決結果進行全面研討,從而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項目研發。引導學生參與論證、開發、推廣教師與企業合作的相關項目,增強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2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具有廣泛性,還要找到準確的切入點。相較于其他專業,工商管理涉及到的管理活動相對寬泛,因此,其教學內容也應當適當擴展,但要注意核心課程的設置,只有這樣才能凸顯教學重點,明確人才培養方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教學體系也應當朝著個性化方向發展。社會各領域、各階層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各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辦學條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既要關注共性的基礎教育,又要結合自身實際凸顯個性特色。各本科院校應當全面研究市場對工商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進行科學的教育定位,合理規劃教學體系,安排教學內容。例如,某本科院校畢業生多選擇到企業就業,所以該校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就應充分考慮企業的人才發展需求。不僅要開設概率論、線性代數、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數理統計等基本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還應安排學生學習紡織、機械制造、化工、電工學的基礎知識。只有突出學科特色,才能促使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盡快適應企業的管理需求,增強就業競爭力。

2.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本科院校要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協調工商管理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安排學生進行課內實驗、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踐、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實踐學習。同時,還要注意探究實踐教學的新方法,不僅要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內實踐訓練,還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外實踐機會。例如,可以安排學生在假期期間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這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工商管理的現狀和問題。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參加ERP沙盤模擬大賽、全國物流設計大賽、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讓學生通過這些賽事了解最新的工商管理信息,并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其次,要革新實踐教學的手段,要創辦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踐的平臺,并采購相關的實踐軟件,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模擬演練。最后,要探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實踐教學時間相對較短,若要在有效時間內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就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并及時總結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

篇(10)

通過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工商管理專業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一項重要途徑,也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將職業能力教育融入課程課堂教學,使學生既達到課程的技能要求,又拿到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一舉兩得。使課堂教學和職業技能高度匹配,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也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前基本都能獲得助理營銷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物流師、初級會計師、助理企業培訓師等執業資格證書。

2.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組織參加各種大賽

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綜合與專業知識基礎,課下通過參加校內、省內、國家級的創新創業大賽、案例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職業規劃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未來職場108將”精英挑戰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提升領導力、創造力與執行力。近幾年學生通過各種大賽,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缺乏特色

一直以來,我國大多數本科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課多面廣、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學生幾乎要學習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下的所有課程,沒有針對性,缺乏特色,從而無法滿足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失去了就業競爭力,2009年至今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率一直處在高危狀態。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也始終難以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的干擾,追求的仍是重基礎、寬口徑、知識全面的培養目標,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仍然以點多面廣為特點,且沒有與區域經濟及學院定位很好地相銜接,雖然學院進行了一系列強化實踐教學的改革,但由于種種原因,課程的講授仍多以理論授課為主,雖規定了相關的質量監督措施,但實施效果一般,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明顯提升,專業選修課數量不多,且不能充分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專業特色嚴重匱乏。

(二)實踐教學形式化,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目前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雖然有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由于資源不足,實踐教學往往成為一種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無法很好結合,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致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在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得以提升,最終無法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滯后,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支理論水平高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目前擁有“雙師”或具備雙師資格的教師少之又少。因此,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引進教師的準入標準不斷提升,應用型高校須具有與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教師隊伍,才能有利于專業建設的發展。

(四)課程設置不能與時俱進,授課方式單調,忽略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有獨特的學習能力,他們獨立、自主,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喜歡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不滿足于對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的被動接受,所以他們更愿意去實踐,參加競賽,來驗證自己的能力。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教師平時教學任務重,教師基本都是直接從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和實踐知識,所以課堂教學基本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在課堂上也主要沿襲傳統的聽課加記筆記學習模式,缺乏主動思考,課堂氣氛不活躍,既達不到理想的聽課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學生的才能和智慧,不能完全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要,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三、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優化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培養特色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民辦高校,所招收的學生入學分數比較低,底子相對較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缺乏積極性,如果采用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帶頭人應該高度關注社會經濟的走向,在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設置上應具有前瞻性,積極開拓社會緊缺的而在其他傳統高校沒有的實用型工商管理專業新模式,滿足當前企事業單位急需的特色專業人才需求。在課程設置中,要體現本專業在同類院校中的特色,結合院校教學特點,制定有特色的專業課程,積極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人才。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工商管理專業實際上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除了必須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各高校應明確的目標,實踐教學是最重要的環節,能夠有效地強化、拓展和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完善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時,在學校集體安排的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論文寫作等環節外,教師可結合所講授的課程,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如參與各種競賽、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ERP經營模擬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職業規劃大賽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水平。

(三)優化和整合“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師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同時又是實踐能力的培養者,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和提升,是應用型高校提升教學水平和競爭力的有力法寶。通過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傳幫帶和優秀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整體優化教師結構,同時鼓勵教師不斷提高學歷,提升教師的知識層次和思想意識,并且要求教師每年有一定的在企業和社會參加管理實踐的活動,及時掌握工商管理方面的最新變化和趨勢,不斷地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充實,提高全體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指導和培訓能力。

上一篇: 農業投資論文 下一篇: 教育意義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午夜福利中午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n∨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中文一二三 | 久综合在线观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