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筏基礎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14 16:42: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樁筏基礎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樁筏基礎論文

篇(1)

自從有了生產活動,倉儲就出現了,它是生產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崛起,物流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倉儲越來越受到廠商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大促進了人們對倉儲理論的研究,使其逐步發展完善,從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倉儲的發展過程

人工和機械化的倉儲階段

這階段物資的輸送、倉儲、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輔助機械來實現。物料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傳送帶、工業輸送車、機械手、吊車、堆垛機和升降機來移動和搬運,用貨架托盤和可移動貨架存儲物料,通過人工操作機械存取設備,用限位開關、螺旋機械制動和機械監視器等控制設備來運行。機械化滿足了人們對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復存取和搬運等方面的要求,其實時性和直觀性是明顯優點。

自動化倉儲階段

自動化技術對倉儲技術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相繼研制和采用了自動導引小車(AVG)、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自動識別和自動分揀等系統。到上世紀70年代,旋轉體式貨架、移動式貨架、巷道式堆垛機和其他搬運設備都加入了自動控制行列,但只是各個設備的局部自動化并各自獨立應用,被稱為“自動化孤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工作重點轉向物資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實時、協調和一體化。計算機之間、數據采集點之間、機械設備的控制器之間以及它們與主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可以及時的匯總信息,倉庫計算機及時地記錄訂貨和到貨時間,顯示庫存量,計劃人員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貨決策,管理人員隨時掌握貨源及需求。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倉儲技術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紀70年代末,自動化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產和分配領域。“自動化孤島”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統”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統中,整個系統的有機協作,使總體效益和生產的應變能力大大超過各部分獨立效益的總和。集成化倉庫技術作為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中物資存儲的中心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集成化系統里包括了人、設備和控制系統。

智能化倉儲階段

在自動化倉儲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實現與其他信息決策系統的集成,朝著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發展,人工智能推動了倉儲技術的發展,即智能化倉儲。現在智能化倉儲技術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21世紀倉儲技術的智能化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上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機的立體倉庫。1980年,由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研制建成的我國第一座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北京汽車制造廠投產。從此以后,立體倉庫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建成的立體倉庫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動的立體倉庫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體倉庫有8座,這些自動化的倉庫主要集中在煙草、醫藥保健品、食品、通訊和信息、家具制造業、機械制造業等傳統優勢行業。在此基礎上我國對倉庫的研究也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還處于自動化倉儲的推廣和應用階段。

自動化倉儲的優勢和劣勢

自動化倉儲的優勢

采用自動化的立體倉庫,充分利用空間自動化立體倉庫是現代化倉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采用多層存放貨物的高架倉庫系統,高度可以達到30米以上,根據需要可以設置不同的高架類型:高層(大于12米)、中層(5-12米)、低層(5米以下)。這與平庫相比可以節約將近70%的占地面積。

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提高倉庫的管理水平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由貨架、堆垛機、出入庫輸送機、自動控制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等構成,能按照指令自動完成貨物的存取作業,并對倉庫的貨物進行自動化管理,使物料搬運倉儲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貨架儲存,并結合計算機管理,可以容易地實現先入先出、發陳儲新的出入庫原則防止貨物自然老化、變質、生銹等現象的出現。

降低對人工需求的依賴,特別是降低特殊倉儲環境中的人力資源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動化技術后,自動化倉儲能適應黑暗、有毒、低溫等特殊場合的需要。

自動化倉儲固有的劣勢

投資較大,建設周期長自動化倉儲的主體是由自動化倉庫組成的。自動化倉庫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貨架、理貨區、管理區、堆垛機械、配套機械、相關的管理系統和信息系統。這些硬件和軟件需要很高的資金投入和安裝建設費用。對于自動化倉庫的建設項目要進行評估和設計,包括必要性評估、技術評估、系統開發、敏感度的分析。這就要求對過去和未來3-5年中倉庫的吞吐量、倉儲容量、訂單貨物的類別等要素分析,還要對設備進行性能評估和選擇,這些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時間投入。

物資吞吐量和種類固定,缺乏彈性當一個自動化的倉庫按照計劃建設完成之后,倉庫的類型、物資的吞吐量和倉庫的容量就固定了下來,這時如果外部的因素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倉庫對其變化不具有較強的適應和變化能力,也就是缺乏彈性。

我國倉儲業的優化策略

我國倉儲業現狀

當前我國自動化倉庫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顯、規模不確定、優勢不突出,使許多庫場資源閑置,特別是一些產品批量小而單一的生產企業實現倉庫自動化,庫場設施設備資源閑置與重復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沒有做好倉庫建設和規劃的充分調查分析工作這就使得自動化倉庫在建設前的設計和規劃中,存在著重大的決策問題。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沒有對其必要性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設完成之后才發現在實際的利用中對于自動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對提高倉庫作業機械化、自動化的思想認識不足由于認識不足,對配備的裝備不愿使用,思想觀念仍停留在人工作業的基礎上,對新型的自動化倉庫信心不足,并沒有把自動化倉儲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上,從而在思想上放棄了自動化倉儲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勢的變化收發任務的變化、作業量的變化、貨物種類的變化,但是倉庫設備和管理系統沒有跟著變化和升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倉庫處于一種閑置狀態。

人員素質跟不上不注重機械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培訓,操作維修人員缺乏,使現有裝備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在新建庫房設計時沒有考慮后續的維護和開發,限制著設備的使用、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安裝后,部分系統失靈損壞,配件和售后服務跟不上,維修十分困難。

積極應對的措施

由于以上出現的問題直接造成了自動化倉庫使用頻度低和大量資源的閑置,因此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改變現有的狀況。

盤活資產,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開發閑置資源,盤活資產存量,提高設備利用率,是物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過程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措施。把閑置的資源充分置于開放的市場中,打破行業與行政區域界限,讓市場對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專業機構經營閑置設備,擴展設備信息交流渠道,增強信息服務手段。通過正常渠道有償轉讓、變賣、租賃、換用閑置設備。

盡可能實現資源共享,防止資源的不必要浪費研究與推廣現代物流管理與運作方式,讓生產過程與自動化倉庫技術結合,提高企業內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網絡技術,開展電子商務,實現物流手段現代化和組織網絡化,充分利用外部相關產業、企業的資源,真正實現物流經營的規模化、資源共享、風險共擔與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共同建設和使用自動化倉庫,成為存貨商、配送商、運輸商、中轉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為社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何區域內(包括國際)的物流任務,并使物流成本合理,盡可能進行橫向聯合,開放各自的物流資源,提高市場占有率。

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完善自動化倉庫的管理機制物流設備要實現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適應的物流環境和科學管理,這些都要求有高素質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去發達國家考察學習,請專業人士或高校教師介紹經驗、傳授知識、辦學習班等,或在技術院校招聘物流專業技術型人才,盡快解決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盡快國產化,以適應市場需要。

自動化倉儲是物資流通中的關鍵單元,擔負著重要的作用,在發達國家“建庫就建自動倉庫”已成為必然。我國經濟已逐漸融入世界經濟,成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國自動化立體庫市場總體狀況是供過于求,且普遍利潤較低。自動化立體庫是加工企業所需的二線或三線裝備,長遠來看,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隨著加工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投資者信心的增強,自動化立體庫必將得到廣泛使用。

倉儲業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柔性制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和工廠自動化(FactoryAutomation)對自動化倉儲提出更高的要求,搬運倉儲技術要具有更可靠、更實時的信息,工廠和倉庫中的物流必須伴隨著并行的信息流。

篇(2)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基礎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電力等工程中經常會遇到軟弱土地基,水泥土樁復合地基具有造價低廉、施工簡單、質量容易控制等優點,可以廣泛應用于軟弱土地基。這種地基土承載力較低,含水量較高、壓縮性較大、土層性質復雜多變,不能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導致建筑物在建成后很久仍在沉降,有的地方甚至還產生不均勻沉降,以致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一、夯實水泥土樁的研究概述

夯實水泥土樁是用人工或機械成孔,選用相對單一的土質材料,與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勻制成水泥土,分層向孔內回填并強力夯實,制成均勻的水泥土樁。夯實水泥土樁作為中等粘結強度樁,不僅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淤泥質土、素填土、粉土、粉質粘土等地基加固,對地下水位以下情況,在進行降水處理后,采取夯實水泥土樁進行地基加固,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夯實水泥土樁通過兩方面作用使地基強度提高,一是成樁夯實過程中擠密樁間土,使樁周土強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二是水泥土本身夯實成樁,且水泥與土混合后可產生離子交換等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樁體本身有較高強度,具有水硬性。處理后的復合地基強度和抗變形能力有明顯提高。

二、水泥土樁復合地基的常見處理方法

隨著地基處理技術發展和推廣,復合地基技術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愈來愈多的應用。目前在我國應用的復合地基形式有:碎石樁復合地基,水泥土樁復合地基,低強度樁復合地基,土樁灰土樁復合地基,鋼筋土機復合地基,加筋土地基等。

1.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

水泥土攪拌法是適用于加固飽和粘性土等地基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為固化劑通過特制的攪拌機械,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漿液或粉體)強制攪拌,使軟硬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性和一定強度的水泥加固土,從而提高地基土強度和增大變形模量。根據固化劑摻入狀態的不同,它可分漿液攪拌和粉體噴射攪拌兩種。前者是用漿液和地基土攪拌,后者是用粉體和地基土攪拌。

2.旋噴樁復合地基

旋噴樁是高壓噴射注漿法中的一種,它是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鉆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后。以高壓設備使漿液成為高壓流從噴嘴中噴射出來,沖擊破壞土體,同時鉆桿以一定速度漸漸向上提升,將漿液與土粒攪拌混合,漿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個固結體,從而改善土的變形性質,提高地基的抗剪強度。同時也可組成閉合的帷幕,用于截斷地下水流和治理流沙。

3.粉噴樁復合地基

粉噴樁是通過專用機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將固化劑(水泥、石灰、粉煤灰、高爐礦渣、鋁粉、石膏等)與原位土強制拌和,利用水泥和土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將混合土硬結成具有足夠強度、變形模量和穩定性的水泥加固土樁體,從而達到加固地基土的目的。

4.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

夯實水泥土樁是將水泥和土料在孔外充分拌合,拌合的均勻程度遠遠高于孔內攪拌的水泥土料。所以,夯實水泥土的現場強度和相同水泥摻量的室內強度在夯實相同的條件下基本相等。由于夯實水泥土樁是將孔外拌合均勻的水泥土混合料回填孔內并強力夯實,樁體強度與天然土體強度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增量,這一增量既有水泥的膠結強度,又有水泥土密度增加產生的密實強度。

三、水泥土樁復合地基的應用

水泥土樁施工質量與水泥用量息息相關。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攪拌樁樁身強度大小和成樁質量的好壞,而水泥用量可由噴漿量和水灰比計算得出。因此如何控制水泥攪拌樁施工質量就變為如何控制攪拌樁施工時的水灰比和噴漿。

1.合理控制水灰比

在施工過程中,按試樁確定的水灰比加水,加入攪拌桶的水量可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刻度桿(標明每包水泥的所需用水的刻度)進行量測,然后加入對應的水泥,每根樁所需的漿液分兩次攪拌完成,現場設專人記錄每根樁的水及水泥用量。現場人員可用泥漿比重計現場測定水泥漿的比重,將測出水泥漿的比重和事先在室內試驗室做出的水泥漿比重與水灰比的關系曲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現場水泥漿的水灰比。根據現場水灰比的計算值進行調整,使得現場配制水泥漿的水灰比可達到規定值,滿足試驗要求。

2.精確控制噴漿量

水泥土樁的噴漿量采用流量計進行控制,可以嚴格控制每米土樁的噴漿值,確保單樁噴漿量必須大于設計噴漿盤。施工完成后,對每區水泥土樁的噴漿量進行統計分析。

3.進行施工質量的檢驗

首先,在水泥土樁施工成樁后第1-2天內對一定數量的土樁進行輕型動力觸探試驗,對樁身早期的強度進行對比分析。其次,在齡期28天時,在每一試驗區選取1-2根土樁抽芯進行無側限抗壓試驗。最后,進行樁體外觀檢查,在現場挖出一根樁體,檢查樁體的質量和外觀是否連續整齊。

因此,必須對這種地基進行地基加固和改良。地基處理的方法很多,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以其投資經濟而又能滿足工程需要這一顯著特點而成為一種比較理想的軟土地基處理方式。但目前對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的沉降變形和承載力的理論研究有待深入,特別是對沉降變形計算方法還沒有統一的認識,計算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其理論研究方面的滯后,制約了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超,葉觀寶,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的變形特性與承載力[J],巖土工程學報,2005,(5).

篇(3)

一、手機出版的概念

中國人民大學匡文波教授于2005年在《手機出版:21世紀出版業的新機遇》對“手機出版”做出了首個概念解釋:“手機出版,在世界上尚無人對其下過定義。

筆者認為,隨著上網手機的日益普及,手機正在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終端設備,手機出版是網絡出版的延伸與組成部分。”隨后,匡教授在根據新聞出版總署和信息產業部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曾對網絡出版下的定義做出新的理解和延伸,并認為“所謂手機出版,就是以手機為媒介的出版行為,是網絡出版的延伸。”

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長王勤認為:手機出版就是以數字代碼方式,將有知識性、思想性、娛樂性的內容信息經過編輯加工后,以無線、有線接入或者以介質存儲方式,和傳播于移動終端的行為。

筆者認為,手機出版是另外一種網絡出版形式,雖然說,手機技術在迎接3G時代到來的時刻,已經與互聯網聯系越來越緊密,并且在以后會更加緊密甚至達到技術的融合。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從出版這個行為上來說,手機與互聯網是兩個不同的分支;從技術上來說,互聯網出版以互聯網技術為平臺,而手機出版則主要運用無線通訊技術,二者有不同的傳輸渠道和方式;從網絡語言上說,手機出版主要是WML語言(日本的I-MODE手機用的是CHTML語言),互聯網出版一般使用的是HTML語言。

總之,手機出版依然沿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表現形態,并且將很多其他媒體出版物進行數字化加工后,通過無線網絡、有線互聯網傳播到手機或終端閱讀器上,供讀者使用或者下載的傳播行為。

二、手機出版的特點

1.傳播速度快、范圍廣

手機出版擁有全球巨大的客戶潛力,因此發行數量也將會非常龐大,而且手機出版物現在引領的也是一種“娛樂化、快速化、瀏覽性”的閱讀方式新潮流。

2.零紙張、零印刷、零運輸成本的運營模式

傳統出版業由于是紙質媒介,因而紙張成本、印刷成本、運輸成本都很高,而手機出版物的發行及運營成本則因為其特殊性而大大降低了。通過手機這個載體,可以省去油墨紙張印刷等費用,且電子出版物可以直接到達用戶手中,從而避免了傳統模式中的經銷商、店鋪等,極大地降低了中間環節的成本。

3.終端客戶的定位更加精準

在手機出版中,手機作為終端設備,處在不同消費水平的人們會選擇適應其身份的手機。同時,這些人們會根據自己的閱讀愛好、習慣選擇不同的閱讀內容,因此,這就要求閱讀人群要定位精準、內容設計要靈活科學。

4.手機出版渠道管理簡單

傳統出版的渠道合作及管理比較復雜,采用新華書店和民營書店零售、批發等,在進行渠道設計的時候還需要根據出版企業各自的產品、結構、適銷度、用途等不同特點來進行。而手機出版采用一站式的渠道管理,直接面對手機發行渠道商,無庫存要求,回款周期較短。

5.手機出版物互動性強

手機出版物與讀者有著更強的互動性。傳統出版一般都是單向性的出版,受很多條件的限制、制約,與讀者互動費時費力,往往很難搜集到精確的讀者信息以及意見反饋;而手機出版則造就了一個星狀網絡,每一部手機都是這個星狀網絡的重要環節,從而能夠實現對出版物銷售的跟蹤,對出版資源進行快速的收集,能夠進行及時的讀者調查,能夠收到最新的讀者書評和意見反饋等多方面的功能,這些對出版者和讀者提供了雙向的服務,實現了更廣泛、迅速的互動。

6.手機出版傳輸廣泛、擴展性強、自由度大

手機出版的信息量大,而且調整起來不像傳統出版那樣受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的制約限制,往往能夠在內容上隨時擴展、修改,而且只要有傳輸網絡的地方,手機出版物就能夠到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三、手機出版目前的發展狀況

1.手機出版的傳播形式

權威機構認為:手機作為第五媒體,承載業務內容的方式,仍是對其他媒體的延伸,從這個角度,將手機媒體業務劃分為“手機報”、“手機音頻廣播”、“手機視頻/電影”、“手機電視”、“手機小說”等五種常用業務。

目前,我國的手機出版已經形成了手機小說、手機報紙、手機雜志、手機原創文學、手機游戲、手機(無線)音樂等門類齊全、靈活多樣的手機出版格局。

2.手機出版的模式

手機的出版目前是以移動運營商為主導的商業模式,且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鏈,較為普遍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1)短信或彩信形式

這是一種新的流行文化形式,優勢在于便捷性,因為大多數手機用戶已經養成了收發短信的習慣,短信小說只須一次訂制,就可以定期接收,無需額外操作;劣勢在于短信所能承載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信息類型也較為單一,不足以滿足大規模出版的需要。同時手機用戶處于受眾一方,難以將閱讀感受進行反饋,手機媒體交互性的優點未能得以發揮。

(2)通過WAP平臺把互聯網上的信息和業務引入到移動電話等無線終端

和短信型相比,WAP型的優勢首先在于可基本實現全文出版,其次是WAP網上能夠承載的信息更為海量,用戶選擇空間更大,但目前網絡帶寬較窄,傳輸速度慢,手機屏幕又比較小,大大限制了WAP網的發展。對出版單位而言,可以通過分析WAP用戶的消費紀錄,了解產品的市場表現,從而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和產品線調整。

(3)將信息用二維碼進行編碼,使二維碼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機里存儲、閱讀、傳播。

2008年3月28日,“中國手機出版服務平臺”正式啟動,這是基于二維碼技術的移動多媒體出版平臺,能夠為讀者提供延伸信息服務。同時該平臺為讀者與出版社之間提供了及時、高效、便捷的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了網上的圖書交易、圖書信息與內容的編輯和、圖書信息檢索及訂閱、新書推薦、積分抽獎活動、網絡調查、物流監控等出版各環節所需的必備功能,從而開展直接面對讀者的雙向互動營銷,實現傳統出版和網絡出版的優勢整合,使傳統出版行業實現跨媒體經營成為可能。

與WAP網上有海量的電子書資源相比,二維碼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輸入網址的上網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網快捷的優勢,用戶進入的是出版社的專屬頁面,目標指向明確,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自身形象和產品,最大限度地開展營銷。劣勢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維碼掃描與解碼功能的手機價格相對較高,普及率低。

(4)在手機中嵌入閱讀軟件,使手機成為移動閱讀器。

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數字出版技術商北京方正阿帕比的移動閱讀技術,方正阿帕比將手機書客戶端閱讀軟件預裝在諾基亞、多普達、康佳等多款手機上,用戶就可以直接到阿帕比手機數字資源中心下載手機書。

預置型的優勢在于,一旦閱讀軟件預裝成功,而且用戶養成了使用習慣,比通過WAP型瀏覽更加高效。這就好比網上聊天,通過電腦預裝了即時通訊工具QQ或MSN后,聊天就更加方便快捷,用戶體驗優于通過論壇或聊天室聊天。劣勢也在于對手機終端的硬件要求較高,普及率不易提高。

3.手機出版的發展

目前,手機出版的發展非常迅速。從國際上看,手機出版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發展期。2006年,日本手機圖書出版額已達238億日元(15.9億人民幣),據推測2007年將達到400億日元(26.7億人民幣)。從國內看,2006年我國手機動漫市場規模達3166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4300%。另據新華社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通過手機進行文學閱讀的用戶已經超過3000萬,并且近兩年來手機文學讀者年均增加80%左右。到2007年4月底,我國手機用戶已超過4.87億戶。這一龐大的用戶群將使手機這一數字閱讀終端群體數量不可避免地擴大。

并且,艾瑞咨詢《2007-2008年中國數字出版行業發展報告》分析認為,數字出版物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個人付費、集體付費和廣告等營收渠道存在一定的發展阻礙,手機出版物將成為近期數字出版行業的突破重點。

所以,手機出版勢必將成為一個迅速發展的行業。

四、手機出版面臨的問題

雖然手機出版正在走近我們的生活,但由于諸多制約因素,手機出版的產業鏈沒有形成,商業模式也還不成熟,產業規模并不如預計的那樣大。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曾經指出,目前在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過程中,觀念、產業鏈與商業模式、數字版權、數字內容監管、標準化、閱讀方式等問題以及技術壁壘,是制約傳統出版業向數字化產業轉型的關鍵因素。

1.資費高

盡管中國移動不斷下調相關費用,但相比日本來說,還是比較高。日本實行手機單向收費,包含上網包月費在內每月才需3000日元,極低的資費使得日本手機上網的人數超過了電腦上網的人數。而且,手機報紙的摘要可免費閱讀,如欲全文閱讀則只需每月加付200-300日元(由話費中扣除),僅相當于購買一張地鐵票的錢。在我國,雖然很多用戶有手機上網的需求,但上網費用之高阻礙了此項業務的發展步伐。此外,手機上網速度慢也影響了手機出版的發展,相關各方均期待3G時代的到來為其帶來新的氣象。

2.內容少

雖然我國手機出版目前既有單份傳統媒體的品牌出版,也有內容出版商對內容資源的編輯整合,既有傳統媒體,也有沒有傳統媒體依托的內容服務商,但內容建設仍是擺在手機出版面前的一大課題。當然,這也有深層的原因。

在我國,手機出版是電信運營商和SP的積極推動,但WAP網站內容比較貧乏,手機原創文學剛剛起步不成氣候,傳統媒體對手機出版的重視程度不夠。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分成比例低,傳統出版業并不積極。內容提供商與電信運營商、SP的分成比例是3:7,而日本手機出版發達,除了手機上網后可以訪問到足夠豐富的內容,有重大影響力的10余家報紙都很看重手機出版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內容提供商與電信運營商、SP的分成比例是7:3,內容提供商拿走了手機出版的絕大部分收益,電信運營商只得到9%,從而扶持了該產業的發展。

3.盜版易、監管難

我國對出版物實行的是審核制,但手機出版尤其是其中的原創文學出版是一種大眾創作大眾閱讀的行為,5億手機用戶都可能成為出版者,如何在出版前對內容進行審核成為一大難題,手機出版中還可能出現侵犯知識版權的問題。由于侵權成本低、非常方便,而維權成本高、風險大,目前還沒有良好的對策。

4.上網速度慢

手機上網速度慢,也影響了手機出版的發展。3G出現以前,我國的手機上網速度一般只有10~14kbps(千字節/每秒),甚至不如2000年前后我國推行ADSL時的普通互聯網鏈接網速。3G在今年開始試運營后,手機上網速度將提高到100kbps(千字節/每秒)以上,一些基于手機的各類增值服務業務將出現井噴型增長。因此,各方面也都在期望3G時代的來臨。

5.技術標準難統一

在數字出版領域,格式的不統一成為行業之痛。直接關系到產業的做大做強。方正的CEB、超星的PDG、書生的SEP、Adobe的PDF、知網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電子書業沒有行業通用的標準和格式。標準不一致導致用戶必須使用不同的閱讀器軟件,這也增加了用戶閱讀的成本,同時也不利于行業內容的交換和整合,這是數字出版難以發展的重要原因。

五、手機出版問題的解決辦法

針對手機出版的問題,很多業內人士都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魏玉山表示,標準化是產業化的基礎,沒有標準會很難有大的跨越和發展,“通過制定一套手機出版的標準體系,將推動手機出版的標準和管理。”因此,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承擔全國新聞出版技術標準委員會的工作,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推動手機出版標準的制定:第一,制定一套手機出版的標準體系。第二,使用手機出版的成像格式標準。第三,制定手機出版的監管標準。

這些提議都是針對手機出版的監管難及內容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還未有針對資費高、手機上網速度慢及技術標準統一方面等問題的具體解決措施。因此,還需要做很多努力。

六、結語

雖然,手機出版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是依然有著強勁的發展勢頭,3G時代的到來為出版產業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相信3~5年后隨著3G在中國的逐漸普及,相關法規的完善,手機媒體將實現網絡化、寬帶化,手機將成為隨身攜帶的、交互式、多媒體的大眾媒體,將創造一個巨大的出版市場。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

[2]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3]王勤專欄博客http:///wangqin/.

[4]匡文波.網絡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篇(4)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環保工作有了很大進展,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個能夠準確地對數據進行測量并且進行科學的解釋以及綜合運用的過程。環境監測主要是服務于環境管理,因此,較高的環境監測質量有利于我國的環境管理,有利于對污染源的控制,有利于正確進行環境規劃。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環境保護

引言

環境監測工作在我國已經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從古代對于環境進行監測以預防災害,到如今的環境監測實現可持續發展,無不體現了對于環境管理的重視。隨著社會觀念的發展,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環境監測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滯后現象,對環境保護造成了影響。因此,對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成為當前環境監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1環境監測的概述

所謂環境監測,指的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環境質量及其變化態勢進行監督和檢測。其主要通過對某些能體現環境質量的典型數值進行測量,從而掌握當前的環境污染情況,判斷環境質量的好壞。一般來說,環境監測的對象主要集中于污染成分、人為因素、自然因素這幾大方面,從具體內容上來看,主要可分為物理污染監測、生物監測、土壤監測、水質監測和空氣監測等。環境質量監測是監測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對各類環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其變化態勢進行監測,并評估相關措施的執行效果,判斷環境標準落實情況,并集中整合質量監測數據,從而判定特定范圍內環境污染綜合狀況及其發展態勢[1]。

2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2.1管理隊伍整體職業素質有待提升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任務量較為龐大,故有關部門所需投入的資金也較大,而長期的經費短缺問題,致使一系列工作難以有效的落實下去,長此以往,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人才資源的不足,始終是管理隊伍綜合素質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工作內容的不斷增多,人才資源的匱乏,導致一些實際矛盾的產生。工作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之下,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也就無法提供保障。受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許多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重點放在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上,對現場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往往存在忽視的情況。

2.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就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相關法律法規,盡管如此,這些法律法規更多的是宏觀層面上的。而對于更加具體的問題如責任劃分和執行細節辦法并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規定。此外,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方面交錯的問題還有待于給出一個更為清晰的劃分。

2.3環境監測資金不足

現如今,雖然環保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政府也調高了環境保護與監測的經費投入。但是,由于環境監測行業的特殊性,使得購置相關機械設備、維修以及監測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日常成本開支也很高,政府提供的資金并不能使得監測系統有效運轉,許多機械設備不能得到及時的維修,導致了環境監測任務也不能及時有效執行,監測數據及信息也不夠精準,達不到信息分析的基本需求,對后續信息分析結果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2]。

3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3.1建設素質型人才資源隊伍

要想在基層有效實施我國環境檢測辦法與工作,就要通過精確的數據與科學的分析來指導工作,因此,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定期專業培訓是十分重要的,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建設素質型的人才隊伍,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只有通過專業隊伍的建設,才能夠從人力的角度使基層工作更加專業化、科學化,而強化學習的過程,也能夠使工作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將環境監測工作更加經驗化、技術化,推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促進我國相關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為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提供質量的保障。

3.2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法律法規

環境問題當前已經受到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首先,可以通過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來幫助解決現下我國環境監測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法律法規手段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更多細節問題進行明確劃分,如明確各相關部門在環境監測各環節中的具體職責,做到各項事務能有專人負責,能準確找到責任部門。此外,還應當對環境監測工作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具體問題相關解決方法給出清晰的規定,以明確實施方法、劃清實施責任界限。具體操作辦法可以是依照從國家到區域到地方的標準來劃分出一個等級,這個等級的劃分能夠保證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中間環節,有利于對區域及地方的環境數據進行更為科學準確的分析和評估,從而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3.3創建專項監測控制經費

高效的環境檢查管理機制的運轉需要足夠的經費支撐,只有擁有了專項經費,才可以為該管理機制提供更加先進的設備以及人才,從而全方位的提升環境監測成效。為此,國家應該考慮設置專項經費,并且安排專業化的財務管理人員控制該專項經費的資金流向。在相關部門獲取到該專項經費后,要善加利用,合理運用到設備采購、維修以及專業人才的引進上。實現專項經費收支合理化、細致化,并且將其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針對挪用公款的員工給予嚴厲的懲罰。此外,在創立該專項經費時,還可嘗試性地與污染企業以及各環保單位展開合作,旨在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質量的提升應基于技術與設備的條件,在不斷完善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建設更具有專業素養的團隊,從多個方面促進整體專業性的進步,才是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自身,處理好內、外兩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為環境監測質量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質量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關于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管理的探討論文

摘要:在本文中,筆者將會以水質采樣質量管理的意義以及當前水質采用工作所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對強化水質采樣質量管理的相關舉措與解決方案進行初步的研討與分析,希望對環境監管部門起到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管理;水質保護;環境保護

相關部門在治理水體污染,監控水質變化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監測結果與水體實際狀況不相符的問題,同時,相關監測人員在對水體進行采樣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很大的誤差,進而導致環境保護部門在實施相關治理工作時,缺少足夠精準的數據憑證,治理效果與方向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強化水體污染治理工作,首先就要實施科學合理的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

1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意義

當前,治理水體污染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點,因此,水質監測也成為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真正核心。監測人員實施科學合理的水質監測工作,可以快速有效的獲取水質真實數據,可以讓環境保護部門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擁有更為明確的方向,是實施高效水體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在水質監測工作中,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水質采樣過程,而采用過程對于最終結果有著最為直觀的影響,所以,各級部門以及水質監測人員,需要采用更為科學有效的技術,更為認真負責的態度,使用專業技能完成水質采用工作,確保最終采樣所得到結果可以真實反映水體現狀。總而言之,水質采樣工作的質量好壞,是影響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核心,更是實施系統化環境保護與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提。

2當前水質采樣工作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2.1采用工作中的設備檢修問題

環境監測人員在對水質進行采用過程中,需要專業設備來保障總體工作的穩定,因此,采樣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將會對采用工作所獲取的數據以及采用進度造成直觀影響。現如今,水質采樣設備可以對水體的溫度、酸堿度等各類基礎數據進行持續性監控,并且,有些較為先進的設備,也可對水體的中的成分進行有效監控,而這些數據就是后期實施環境保護策略的有力憑證。但是,水質采樣設備的總體技術標準較高,要求操作人員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并且,其在運行過程中,也要進行必要的檢修與保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最終采用結果的精準性,保持監測過程的平穩。但是,在當前的實際采用工作中,相關設備的工作狀態往往被人為忽視。雖然部分監測人員也會對監測設備進行檢修工作,但是,其檢修過程沒有按照專業流程來實施,且檢修頻率很低,存在這很大的局限性。這種現象,不僅讓監測結果失真,也讓監測設備的整體使用壽命大打折扣,不僅無法為環保部門提供治理憑證,還會造成設備資源的額外消耗。

2.2水質采樣工作中采樣點選擇不夠合理

水質采樣工作對采樣點的位置選擇有著一定的要求,采樣點需要符合相關采樣技術的基本要求,同時,采樣點自身也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采樣點的管理也對最終的水質采樣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只有那些具備代表性的采樣點,才能確保水質監測工作的科學有效性,才能為環境保護部門提供更為具體的數據憑證,促進地區環保工作的有效進行。當前,很多水質監測人員在實施采樣點選擇過程中,缺少責任意識,對采樣點的位置并沒有進行科學考量,單純為了節省時間,采樣點的位置極為隨意,不具備代表性,大幅度降低了水質采樣工作的總體質量。水質采用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還需要進行后期的調研以及長期性監控,如果前期監測人員所設置的采樣點不夠合理,且沒有對采用點進行有效管理,一旦采樣點的周邊環境出現較大幅度的改變,將會對后期的長期性監控工作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

2.3采樣后的水樣保存與運輸問題

水質采樣后,需要將所采集到的水樣送至專業檢測部門來進行深度檢查,因此,水樣在運輸與保存過程中,需要保證水樣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其自身所具備的相關特性不會因環境的變化而出現改變。通常情況下,監測人員在完成水質采用工作后,會對所采集到的水樣進行科學管理,會在其內部添加適量的固定劑來完成水樣的整體保護,并對其容器進行安全管理,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破損。但是,再是水樣保管過程中,很多工作人員并沒有按照要求來對水樣進行高質量保管,水樣在采集后被隨意擺放,進而導致水樣保存過程中發生水質變化,最終檢測數據無法真實有效的反應采樣點附近的真實水質狀況。并且,很多水樣的運輸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外界因素對于水樣性質的影響,進而導致水樣整體數據失真。

3強化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舉措與解決方案

3.1讓前期的準備工作更為有序化

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需要覆蓋水樣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最初的采樣過程到最終的數據監測,每一個環節都是監測人員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想要確保水質檢測數據的真實有效,首先就要保證采用實施前的準備更為充分。根據行業經驗,為了讓準備工作更為有序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3.1.1技術學習

在實施水質采樣工作前,相關部門需要對參與采樣工作的所有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真正了解水質采樣工作的重要意義,熟知采樣方案與規范,并可熟練實施采樣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3.1.2設備學習

水質采樣工作需要專業設備來配合進行,因此,相關部門需要讓每一個監測人員對所有監測設備有著足夠的了解,熟知設備的規格、型號以及工作過程,并可根據設備的運行狀態來判斷采樣過程是否穩定,并需要其具備一定的設備保養與檢修能力。

3.1.3其他保障

采樣過程中,水質的保存容器需要符合具體的采樣工作要求,所要使用的藥品以及其他材料等都要符合具體的采樣規范。

3.2強化設備檢修與保養工作

采樣設備的穩定性對于采樣結果有著至關的影響,因此,負責水質采樣的部門需要強化設備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設備檢修與保養機制,明確設備使用規范,明確每一位監測人員的具體職責。監測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需要由專人負責,并嚴格遵照相關使用規范來進行,同時,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其運行狀態進行詳細記錄,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與保養周期表,確保最終檢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性。此外,實施監測流程的工作人員,也需要強化對水樣保管容器的管理工作,確保容器的材料不會對水質,確保容器在保存與運輸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確保容器內壁的清潔度。

3.3科學管理采樣點

水質采樣點的選取,需要監測人員進行綜合考量,嚴格遵照相關監測方案,并從技術角度出發,仔細判斷每一個采樣點是否符合標準。監測人員在確定采樣點位置后,如果想要更換,必須要依照相關規范與技術來進行。采樣點完成定位后,需要及時進行拍照,并交給審核人員進行檢查。采樣點的選擇過程中,污染源常常被忽視,同時,環保部門所實施的凈水工程也會導致采樣的水質不能綜合反映水質的整體狀況,因此,監測人員需要對采樣點的周邊工況進行細致排查,確保采樣的代表性。

3.4確保水樣在保存與運輸過程中的穩定

篇(5)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3-0136-02

一、簡述文化產業及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里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了重要論述,報告八次提到“文化產業”,直接涉及的文字大約240字,將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從中可以看到黨和國家對文化產業工作越來越重視,對文化產業在文化建設乃至國民經濟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越來越明確。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又能夠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和諧。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上,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得機遇,同樣也面對著嚴峻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重新審視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優勢,直面其嚴峻的現實挑戰,對于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破解難題、加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產業發展現狀

十多年來,慶陽市一直堅持把發展民間藝術作為一項富民強市的重要產業,提出了“小香包、大市場”理念,開發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品,促進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產業大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那么,慶陽如何發掘民間藝術品的文化內涵,主要做法是:

1、找優勢,比特色。慶陽市屬于西部欠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產業發展程度低,產品研發不足,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如何發揮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形成富有藝術魅力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文化硬產品,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慶陽市一直思索的問題。那么,用什么和別人競爭?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究竟用什么比?當然是要比優勢,比特色,只有這樣比,才能發掘自身潛力,增強開放開發的自信心。慶陽是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和荷花舞之鄉、民間剪紙之鄉、典型的黃土窯洞民居之鄉、道情皮影之鄉,《詩經》豳風文化在這里生根,周祖農耕文明在這里傳承,華夏公劉第一廟在這里落成,世界上最大的黃河古象化石在這里出土!這里是世界上黃土層最厚的地方!這里的民間藝術蘊藏相當深厚,是地面上活生態的藝術寶庫,這些都是慶陽民間藝術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把這些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題材糅合到當前的文化藝術創作中,這是我市目前文化產業發展所必須思慮的。

2、辦節會,亮風采。2002年至今,慶陽市共舉辦了十一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慶陽的香包產業在這幾年中發展迅速,據慶陽市政府的最新資料,慶陽目前已形成了一萬多個生產戶,30多個基地,100多家企業,10多萬人從業。如正寧縣全縣從事香包生產的6178戶,1.24萬人,刺繡能手200多人,國家省市民間藝術大師39人,50戶以上的重點規模村12個,創辦香包刺繡公司23個,工廠6個。年生產香包35.5萬件(套),銷售收入560多萬元。以香包為主打品牌的香包節因為抓住了慶陽特色,展現了慶陽形象的美麗,吸引了國內外人士走慶陽、看慶陽、話慶陽,觀光慶陽、投資慶陽。2004年,慶陽在與全國170多個城市的角逐中,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古絲綢之路東路重地――慶陽重放文化光采!

3、換思維,長精神。慶陽市發展民間文化產業的實踐說明,一個地區要發展,首先思想要解放。只有打破保守自卑心理,認識到只有開放才能發展,發展才有希望。通過對本土民間藝術反復的、多視角的審視,慶陽人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看到只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好的文化才是一個地區最具競爭勢力的品牌。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義不容辭地擔當了這一重任,成為激發這一地域干部和群眾的內在動力,使每一個慶陽人都切身體驗到自己就是開放開發的生命主體。

(二)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沒有形成規模。目前,我市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形式還比較原始與粗放,仍是以落后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形式為主,生產沒有形成集團化、規模化,生產技能培訓業還只是零敲碎打,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沒得到滿足。

2、政府投入不力,發展后勁不足。由于我市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展滯后,文化產業發展程度低,加之政府投入不力,因此缺少人才支撐,對新產品研發不夠,舊的文化產品逐漸喪失了原有的吸引力,所以不能有效開拓新的銷售市場,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使文化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失去了活力。

3、文化產品生產隊伍縮水、后繼乏人。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金錢觀念的腐蝕,且由于制作香包民俗文化產品效益低下,我市許多農村中青年婦女大多都選擇外出務工,因此香包民俗文化產品制作者多為40歲以上的老年婦女,缺少中青年尤其是青年作者,香包作者隊伍出現斷代的現象。

4、文化隊伍力量薄弱,設施落后,資金嚴重匱乏。隨著政府的不斷扶持,文化產業的逐步壯大,對各類文化遺產保護的逐漸重視,對文化隊伍及相應的各項配套設施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和提高。但由于我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資金相對短缺,目前的文化隊伍力量和設施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導致我市文化產業監管不力,發展緩慢。

5、宣傳工作滯后。宣傳上缺乏大動做、大手筆,使慶陽民俗文化產品仍然停留在小天地,沒有形成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走向市場的良好輿論氛圍。

三、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

(一)全力創建手工藝品的知名品牌,形成地域特色。民間手工藝品各地都有,大同小異,琳瑯滿目,但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開拓銷售市場呢,我想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增強傳承保護和品牌意識。民間手工藝術品屬于非物質文化保護范疇,需要傳承發展。目前,我市手工藝品雖然已形成了一個產業,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傳統的文化精髓已逐步喪失。在這十多年的文化產業發展中,我們深切的感覺到原生態的民藝人才是一個地區最可寶貴的人才資源,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圖式是民間文化傳承的藍本,原生態的工藝技術是民間文化產業化成功的秘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忘本則難取利。文化之根枯萎,文化產業就成了明日黃花。因此,切實保護我市傳統民間文化,為民間文化產業保本養源已是當務之急。

2、提煉地域文化標識,提升文化品味。要認真探討城市建筑、園林、雕塑等方面與慶陽香包民俗文化風格的吸收融合問題。慶陽文化中的黃河象、董志塬、南佐仰韶文化遺址、北石窟寺、傅介子、抓髻娃娃等主要文化標識形象還很不突出。因此,我們要依此認真創作代表慶陽文化的標識性形象,使之融入到香包民俗文化的創作之中,打造具有慶陽特色的文化產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

3、理直氣壯地保護和恢復傳統手工業。手工業是手工藝傳承的重要途徑。大工業不能代替手工業,它也代替不了,產業化在貪大求全的同時不能以犧牲手工業為代價,過去我們經歷過的一些教訓實在是太慘重了!恢復手工業就是恢復中國農村的元氣,不必談虎變色,以為不工業化就落后,就不光彩,它們各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失去了民間風格就等于失去了民間藝術的本質,在推動民間藝術形成產業的過程中,盡力保留再現民間藝術的神韻,突出民俗特色,使慶陽人獨特的審美個性滲透到自己的香包民俗文化產品上。

(二)抓住特色,制定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包括發展戰略、品牌戰略)。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長遠規劃、分步實施、職責明確、形成合力的原則,集中力量發展重點的文化產業,將其做大做強。今后幾年,建議圍繞以下幾方面抓文化產業:

(1)以公司為龍頭,集研發、設計、生產、收購、銷售于一體,實行規范定型、訂單作業、農戶加工、批量生產,逐步形成專業化、產業化、產銷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2)轉變觀念,統籌規劃,推動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的結合,形成發展文化產業與旅游文化聯姻的新型產業結構。加大農耕文化、香包民俗文化以及旅游景區基礎設施的開發力度和投資力度,盡快把我市旅游產業培養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以成功舉辦香包節為契機,宣傳、推介我市特色旅游文化景點,以文化產業促旅游產業發展,以旅游產業反哺香包民俗文化產業。

(三)政府干預,制定完善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組織力量,對我市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發掘、普查及保護。

1、對現有的文化產業生產單位進行產業化、系統化、規模化改造,同時制定相應政策,鼓勵社會閑散資金向文化產業投資,鼓勵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對文化建設項目在用地上給予支持,對重點公益性文化事業項目,其所需土地可采取行政劃撥的方式解決,經營性文化產業項目用地在國家法律政策許可范圍內優惠安排,根據項目需求減收土地出讓金,免收市政建設配套費及相關規費。

2、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長遠規劃、分步實施、職責明確、形成合力”的原則,以普查為基礎,視搶救為生命,保護為手段,發展為目的,建立健全文化資源檔案庫,包括文字、影像、圖片等。同時聘請專家對其進行評估和鑒定,為開發和利用作好鋪墊,使民俗文化的傳承產生強大的合力機制。

(四)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要通過大膽引進和加強培訓等方式建設文化產業的人才隊伍,包括優秀民間文化藝人、傳承人,懂得民間文化藝術價值的政府官員,從事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和研究的科研人員,從事民間文化藝術周邊產品和延伸產品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包括新一代民間文化藝術的欣賞群體。同時,也要重視管理型人才和經營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要把懂經營、善管理的人才放到文化產業開發和經營管理的合適位置,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為他們施展才華創造廣闊的空間。

(五)八方借力加大市場開發,拓寬銷售渠道。產業發展形成一定規模,市場開發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的手工藝品終究要通過市場來體現價值,只有及時賣出了才能實現價值。因此,加強市場開發,拓寬銷售渠道,是我們必須面對、而且要切實做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1、營銷公司模式。成立專門的香包民俗文化產品營銷公司,形成有效的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文化產業市場。

2、舉辦節會模式。以香包節為契機,搭建一個宣傳、推介慶陽香包的平臺,吸引外來客戶購買、簽單。

篇(6)

        0 引言

        鉆孔灌注樁基礎是一種能適應各種地質條件的基礎形式,也是輸電線路廣泛運用的一種基礎形式,施工工藝已較為成熟。該基礎為直接在所設計的樁位上開孔,井孔內注滿壓力水,然后在孔內加放鋼筋籠后,通過導管灌注混凝土而成。鉆孔灌注樁基礎屬隱蔽工程,且影響其質量的因素較多,如不抓住重點進行有效防控,就有可能發生質量問題,甚至質量事故,對社會和施工企業本身都造成重大影響。本文對輸電線路鉆孔灌注樁基礎的主要質量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主要的防范及處理辦法。

        1 鉆孔過程中常見施工質量問題及其防治

        1.1 鋼筋籠上浮問題

        1.1.1 原因分析 ①如導管在混凝土中埋入過深或鋼筋籠放置初始位置過高,深埋的導管下口流出混凝土,推動導管外上部混凝土整體上升。此時下半節鋼筋籠的主筋、箍筋與混凝土已半粘著,并由于坍落度的損失而粘著力較大,由于上升產生的頂托力之和大于鋼筋籠的自重,因此推動鋼筋籠與混凝土一起上浮;②如在混凝土灌至鋼筋籠下時提升導管,灌注混凝土自導管流出后的較大沖擊力,推動了鋼筋籠的上浮;③如混凝土灌注到鋼筋籠底板附近,混凝土的灌注卻因斷水斷電機、械故障等原因中斷,3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后才能重新灌注,此時樁孔內頂部混凝土產生坍落度的損失或局部初凝,致使混凝土流動性變差,當重新灌注時,混凝土托動鋼筋籠整體上移,嚴重時可能斷樁;④鋼筋籠在制作、運輸、堆放、起吊等過程中不符合規范要求,存在鋼筋骨架內徑與導管外壁間距過小,主筋搭接焊接頭未焊平,粗骨料粒徑太大等問題,在提升導管過程中法蘭盤容易掛帶了筋籠形成上浮。

        1.1.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要準確定位鋼筋籠的初始位置并與孔口固定。導管下放時應確保導管在孔位的中心之上。混凝土接近籠時,將導管埋深控制在1.5~2.0m,同時注意導管的出口與鋼筋骨架的底端不得平齊灌注混凝土,并隨時掌握導管的埋深及混凝土灌注的標高,控制導管底口與鋼筋骨架底端高差不小于1m,如混凝土埋過鋼筋籠底端2~3m時及時將導管提高于鋼筋籠底端;②保持和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是灌注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原則,同時改進灌注工藝及把握好初凝時間也是施工控制的重要環節。配制混凝土要按配合比嚴格控制,灌注要保持快速連續進行狀態,縮短灌注時間。也可以摻入適量緩凝劑,防止進入鋼筋籠時混凝土的流動性變小;③做好混凝土灌注前的各項施工準備,檢查及保證水電供給,檢查機具、工器具能正常使用且準備齊全等,并安排輪流值班,做好好各種應急預案。開始灌注后,就必須保證灌注混凝土的連續性,最大限度避免中途停工;④防范因鋼筋籠不符合施工要求,要在灌注樁的上部分增加鋼筋件并設固定裝置防止鋼筋籠上浮,或者制作鋼筋籠時有意讓底部向外傾斜10~15mm,把一根箍筋焊接在鋼筋籠最下面的主筋的端頭上。在加工鋼筋籠骨架時要嚴格控制質量,在運輸時要做好保護盡可能防止變形。導管埋入時要控制好導管外壁與鋼筋籠內筋之間的空隙,大于骨料最大粒徑的2倍;⑤澆灌過程中,如出現鋼筋籠隨導管拔出而上浮的情況時,立即控制混凝土澆灌速度及澆灌量,單向旋轉或反復上下搖動導管,及時處理好導管與鋼筋籠的掛帶問題;⑥如因導管埋入過深導致鋼筋籠上浮的情況時,立即停止灌注。如檢查出埋深超過9m,立即拆除多出部份導管把導管的埋深控制在3.0~8.0m以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適當提高坍落度后方可重新灌注;⑦如無法控制鋼筋籠上浮,立即停止澆灌混凝土,在拔出導管后回填粘土入孔內,問題樁作廢樁處理,通知監理和設計后確定重新補樁。

        1.2 斷樁問題

        1.2.1 原因分析 ①使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當坍落度過大時,會出現離析現象,粗骨料相互擠壓則會阻塞導管;當坍落度過小或灌注時間過長時,混凝土下落阻力則會加大而阻塞導管。兩者均可導致卡管,終造成斷樁;②澆注混凝土時,沒有采用“回頂法”從導管內灌入,而是從孔口直接倒入的辦法灌注混凝土,誘發混凝土離析而造成凝固后不密實堅硬,少數孔段出現蜂窩、疏松、孔洞,甚至斷樁;③如灌注時間過長,混凝土與導管壁的摩擦力勢必增大,同時導管提升和起拔過多,若仍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蘭盤連接的導管,在提升時極易造成連接螺栓拉斷或導管破裂,產生斷樁;④如在清孔過程中未對孔內泥漿含砂率控制不嚴,監管不力,則會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造成混凝土上沉渣過厚,推動該部份沉渣難以被導管內混凝土壓力推動,迫使混凝土澆注中斷,易形成斷樁。

        1.2.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灌注時嚴格科學地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徑。如更換水泥標號、品種或生產廠家,務必事先做好配合比試驗,按科學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質量;②必須從導管內灌注混凝土,灌注過程必須連續、快速、有節奏,灌注混凝土要準備足量,且綁扎水泥隔水塞的鐵絲要根據首次混凝土的灌入量而定量,嚴格控制防止斷裂;③選用導管必須要有足夠的抗拉強度,能承受其自重加上盛滿混凝土的重量,同時內徑最好在30cm以上的并保持一致,誤差應小于±2mm,內壁無阻光滑。導管在組拼后須用球塞和檢查錘做通過試驗。導管最下一節長度一般為4米左右,且底端不得帶法蘭盤,否則在混凝土內會很難拔起。為了便于丈量長度,每節導管長度應統一,并作記錄和標記;④清孔過程中要及時對孔內泥漿的相對密度進行調整,以保證清孔后泥漿的相對密度要達到設計要求。清孔后分別從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漿,以檢測泥漿的各項指標是否達標;⑤成孔后必須使用沖洗液認真清孔,清孔時間應根據孔內沉渣情況而定,只有當孔底沉渣值小于規范要求時,方可進行混凝土灌注。

        1.3 孔壁坍陷問題

        1.3.1 原因分析 ①施工工藝控制不當,對地質條件關注不夠,未根據土質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泥漿和成孔工藝,導致泥漿護壁質量差;②護筒埋設過淺,護筒的接縫和回填土不夠密實出現漏水漏漿情況,造成孔內出現承壓水或孔內液面高度不夠,孔壁靜水壓力降低;③對清孔的沖洗液和孔底沉渣控制不嚴,導致泥漿粘度和密度降低,孔壁靜水壓力衰減,孔壁牢固度降低;④在松散砂土中鉆進過快,或在某一處空轉時間過長,或用給水管直接沖刷孔壁;⑤待灌時間過長沒有及時灌注混凝土,或灌注時間過長;⑥吊裝鋼筋籠時,碰撞和損傷孔壁。 

 1.3.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認真分析地層結構,成孔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機具,如土質為松散砂黏土或流沙,應提高泥漿的比重和粘度,選用密度、膠體率、黏度相對較大的質量高的泥漿;②選擇足夠強度和尺寸的護筒,遇松散易坍的土層應適當埋深護筒,并用粘土密實填封護筒四周;③成孔后必須使用沖洗液認真清孔,清孔時間應根據孔內沉渣情況而定,清孔后分別從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漿,以檢測泥漿的各項指標是否達標,只有當孔底沉渣值小于規范要求且孔壁牢固時,方可進行混凝土灌注;④加強鉆孔的現場管理,鉆進速度和空轉時間要控制適宜,采用適當的方法保持水頭的穩定;⑤成孔后待灌時間一般控制在3小時以內,并派熟練地技術人員控制好混凝土的灌注時間;⑥搬運和吊裝鋼筋籠時,應防止變形,安放要對準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接長時要加快焊接時間,盡可能縮短沉放時間;⑦發生孔壁坍陷,應暫停施工判明坍陷部位并認真分析原因。當坍陷的水量較小時,在坍陷部位上1~2m處回填粘質土混合物和砂后可繼續鉆孔,并嚴密監控坍陷數量變化。當坍陷無法控制時,立刻拆除護筒和鉆機,待回填鉆孔并重新埋設護筒妥善后再鉆;⑧當鋼筋籠吊裝或清孔造成塌孔時,立即停止施工并將鋼筋籠吊出,添加泥漿護壁將坍陷物清理干凈,不再繼續坍陷后重新安裝鋼筋籠和清孔。

        1.4 護筒冒水問題。

        1.4.1 原因分析 ①在埋設護筒時,護筒周圍的原狀土壓實度不夠;②埋設時護筒內外的水位差過大;③鉆頭起落時不慎碰撞和刮損護筒。

 1.4.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在埋設護筒之前,根據地質條件,選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將坑底與四周土壁分層夯實;②開孔時選好護筒適當的高度,護筒水頭高度應保持在1.0~1.5m;③應派經驗嫻熟的技術人員進行鉆頭起落監控,盡可能避免碰撞和刮損護筒;④如發現護筒冒水現象,不可繼續施工,須立即停止鉆孔,以含水量佳的粘土將坑壁四周加實加固;⑤如出現護筒嚴重移位或下沉情況,則停止安裝并重新安裝護筒。

        1.5 縮頸問題

        1.5.1 原因分析 塑性土膨脹,使孔徑小于設計尺寸。

        1.5.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選用密度、膠體率、黏度相對較大的質量高的泥漿,盡可能降低失水量;②將合適數量的合金刀片焊接于導正器外側,起鉆或鉆進時可發揮掃孔作用;③成孔時加大泵量,提高成孔的速度,這樣孔壁在成孔一段時間內會形成泥皮,孔壁則不會滲水和引起膨脹;④采用上下反復掃孔的辦法擴大孔徑消除縮頸。

        1.6 鉆孔樁身偏斜問題

        1.6.1 原因分析 ①存在技術性失誤,鉆孔機械定位不準確,或施工人員放樣有偏差;②鉆孔時在土層遇到孤石或障礙物,或在巖石傾斜處和軟硬土層交界處,鉆頭因受阻不均偏移導致樁孔傾斜;③鉆桿連接不當或彎曲,導致鉆頭鉆桿兩點中線處于不同軸線;④鉆架就位后未進行調平或場地本身不平整,導致鉆機、底座、鉆盤不平而產生偏斜;⑤開挖基坑時一次性挖土深度過大,由此產生土側壓力導致樁位錯動,樁位偏差超出規范允許范圍。 

        1.6.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加強技術管理,減少人為的技術性失誤,放樣和機械定位須根據技術參數反復校核;②鉆入斜狀巖層、土質不均勻地層、孤石或碰到明顯阻礙地層時,須調慢鉆速,不能一味快進。在地質不均勻地層中鉆孔時,宜使用鉆桿剛度大、自重大的鉆機;③鉆孔前須平整場地,并夯實硬化,枕木應均勻著地盡量找平。鉆機安裝時鉆架上吊滑輪與轉盤中心在同一軸線,鉆桿位置偏差控制在不大于20cm,此外安裝導正裝置也是防止偏斜的有效方法。④在松散易坍地層鉆孔時,應盡可能加固地層,鉆速不宜過快,注意觀察鉆桿角度和樁位偏差;⑤應對一般的偏斜情況,可用鉆頭上下反復掃鉆數次削去硬土,如效果不佳,回填粘土至高出偏孔處0.5m以上重新鉆入;⑥如偏差較大,應通知監理及設計人員鑒核,樁箱及樁筏基礎必要時在基礎底板內增設暗梁,單樁基礎通常重新補樁。

        1.7 樁底沉渣量過多問題

        1.7.1 原因分析 ①未對準孔位,吊放鋼筋籠時碰撞孔壁泥土坍落樁底;②泥漿注入量不足或泥漿比重過小難以把沉渣托浮;③未進行二次清孔,或清孔不干凈,或清孔后待灌時間過長泥漿沉積。

        1.7.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吊放鋼筋籠,樁中心與鋼筋籠中心要保持一致,吊裝速度不宜過快,應控制好不碰撞孔壁。建議使用鋼筋籠冷壓接頭工藝,加快鋼筋對接速度,減少空孔時間從而減少沉渣。鋼筋籠置畢,檢查沉渣量是否在規范要求控制之內,否則利用導管二次清孔,直到符合規范要求;②泥漿的質量要選好并控制好泥漿的粘度和比重,不能用清水替代。混凝土灌注時,導管底部至孔底距離最好控制在30~40mm,混凝土儲備量充足,導管一次最好埋入混凝土面下超過1.0m,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沖擊力清除孔底沉渣;③成孔后鉆頭在孔底10~20cm上保持慢速空轉,循環清孔要超過30分鐘。

        1.8 卡管問題

        1.8.1 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徑過大;②初灌時隔水栓堵管;③混凝土流動性、和易性差造成離析;④灌注混凝土不連續,在導管中停留時間過長;⑤導管進水造成混凝土離析。

        1.8.2 防范及處理辦法 ①控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徑必須小于鋼筋籠主筋和導管直徑最小凈距的1/4并小于40mm;②隔水栓直徑要與導管內徑相配,同時兼顧良好的隔水性能以保證順利排出。③灌注混凝土時必須加強對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攪拌時間的控制。坍落度宜控制在16~22cm,保證良好的和易性;④必要時可摻入適量緩凝劑,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易性和緩凝;⑤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裝試壓,試水壓力為0.6~1.0mpa,以保證導管連接部位的密封性。在灌注過程中,為了避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塞,混凝土要緩緩倒入漏斗的導管。

        2 結束語 

篇(7)

一、引言

目前,國內外對優化布樁問題尚沒有共同的認識,在工程設計中也沒有統一的計算方法,尤其是針對抗拔樁或者兼有抗拔與抗壓樁共同存在的樁筏基礎的優化布樁。因此,關于樁筏基礎的變形特性、筏板內力、樁頂反力分布和筏板的變形也是急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抗拔樁筏基礎而言,其變形分為平均上浮變形和差異上浮變形,而由于差異上浮變形會引起上部結構的次應力甚至會造成破壞,因而更加為人們所注意。

對于抗拔群樁樁筏基礎的優化設計,在有關樁筏基礎設計與計算方法的研究中,關于抗拔樁筏基礎非均勻優化布樁方式的探討,尚不多見。因此,如何將基礎的平均變形(沉降與上浮)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小差異沉降,使基礎在承載熊力和變形兩方面均滿足規范設計要求,是一個值得探討而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

二、本文研究內容

本文利用PKPM的JCCAD模塊的抗拔群樁樁筏基礎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對單建式地下車庫承受豎向抗荷載進行計算與分析,討論與分析下述幾個問題,并且提出以極小化筏板差異變形為目標函數的抗拔樁筏基礎優化設計方法:

(1)在筏板的相對剛度和樁間距保持不變時,地下水位變化時,等間距均勻布樁樁筏基礎的沉降特性、樁頂反力的分布、筏板內力與變形的變化特征等;

(2)分別抽去等間距均勻布樁樁筏基礎的某些特定范圍樁或者加密某些特定范圍樁,比較分析二者對基礎平均變形、差異變形及筏板內力的影響;

(3)對樁的優化布置方式進行討論,比較樁數相同時,等間距均勻布樁和非均勻布樁對基礎平均變形、差異變形和筏板內力的影響及其隨筏板相對剛度的變化特征。

(4)由此,得出一種能夠減小差異變形的抗拔樁筏基礎的優化設計方法。

三、優化原理及目標

1.優化原理

優化設計的數學模型一般是由設計變量、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三個要素構成:

(1)結構優化設計中要求解的對象就是參與結構優化設計的參數,這些對象稱為設計變量。在抗拔樁筏基礎的優化設計中,對于樁基,一般選擇樁長、樁徑、樁間距和樁數作為設計變量,有時,甚至選擇樁的布置方式作為設計變量,也即選擇樁的最佳布置方案。

(2)本文所提到的抗拔樁基優化設計的目的是在滿足各種約束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使基礎造價最低。由于通常筏板厚度是根據工程經驗確定,而樁長,和樁徑是根據特定的地質條件決定。為此,本文將針對抗拔群樁基礎的布樁方式進行優化,以總樁數的最小化作為優化的目標函數。

(3)優化設計中,邊界約束條件是必需的,有了這些邊界約束條件,優化設計才會具有實際工程意義。對于抗拔樁筏基礎而言,約束條件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強度約束,即保證所設計的基礎有足夠的承載力;二是變形約束,即保證所設計的基礎不產生過量的變形和差異變形;三是構造約束,按現行規范和施工經驗確定。強度約束一般通過確定樁數、樁長、樁徑等上下限來體現;變形約束主要通過允許變形量和筏板最小厚度來反映;構造約束可用樁間距、邊樁距周邊凈距等表示。

2.優化目標

本文主要通過抗拔群樁基礎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對抗拔群樁基礎的布樁方式進行優化,以期在減小筏板彎距,減少差異變形的優化目標下,提出抗拔群樁樁筏基礎優化布樁的方案。針對實際工程中,地下水位可能變化的幅度較大,本文中假設了兩種最高最低地下水位,即考慮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兩種工況下而得出的優化設計方法。將采用PKPM的彈性地基梁板模型(WINKLER模型)有限元分析方法對抗拔群樁基礎的布樁形式進行優化設計。

四、優化分析

1.樁筏基礎模型

(1)基本尺寸

柱距:9mX9m,筏板厚度700mm,樁型500mmx500mm方樁。

圖4-1均勻布樁模型平面圖 圖4-2優化布樁模型平面圖

(2)參數選取:

樁身豎向剛度:Kn=4.0xl03kN/m,樁身彎曲剛度:Km=1.0xl03kN/m,樁底土的壓縮模量:Es=10MPa,土體內聚力:c=0.5x104Pa,內摩擦角:Ф=140

(3)荷載選取:

最高水位上浮力:50kN/m2,最低水位上浮力:10kN/m2,筏板自重:17.0kN/m2,柱底力詳圖4-3。

圖4-3柱底反力圖

2.不同布樁型式的樁筏基礎特性分析

(1)筏板的變形特性

對單建式地下車庫,抗拔群樁基礎的變形分為平均上浮和差異上浮,平均上浮過大,雖然不一定引起上部結構的破壞,但會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差異上浮過大,則會造成上部結構的損壞,影響建筑物的安全。基礎的平均上浮和差異上浮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在此,本文只討論布樁方式這個因素的影響。

由上圖可知,當單建式地下車庫處于最高水位的時候,出現上浮變形的狀態;而在最低水位時,出現沉降變形的狀態。對比兩種不同的布樁型式下的變形可知,優化后的筏板變形曲線的等值線變化幅度趨緩。即在柱底密布樁的優化方式所產生的差異變形比均勻布樁時小許多;但由于總樁數的減少,因此平均變形(上浮或沉降)比優化前略大一點。基于以上特點,又提出了同時沿周邊區域布樁方式,這樣對減少基礎平均變形的效果較好。

(2)筏板彎距

筏板是樁筏基礎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筏板內力尤其是筏板的彎矩及其分布情況是樁筏基礎設計的重要參數。

由上圖可見,在樁筏基礎處于抗浮或抗壓狀態下,柱位置下的筏板彎距產生了較大幅度的突變。這是由于柱底反力作用于筏板,而在此集中力作用擴散角范圍內,并沒有相應的樁反力與之平衡。因此,需要靠筏板來傳遞和調解未平衡的內力,由此形成了筏板的彎距突變。相比于均勻布樁,在優化布樁的方案下,筏板的彎距有一定程度的減少。這是由于柱底反力作用范圍內,設置了相應的樁反力與之平衡,靠筏板傳遞彎距來平衡的作用減少,同時筏板配筋量也可以相應減少。筏板彎距比均勻布樁情況下的明顯趨于平緩。

四、總結

綜上,優化方法綜合了以上兩點,在柱底密布樁,沿筏板周邊稀布樁的方式,即減少了差異變形,又使平均變形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優化布樁使得筏板彎距變化幅度減少,且總樁數也相應的減少了8%~10%,從經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在基礎的平均沉降滿足規范設計要求、單樁的承載力及樁自身強度足夠的情況下,此優化方案應是可取的。本文經過對比分析提出了能夠適用于實際工程,符合經濟性,合理性的地下車庫群樁優化設計方案,為工程設計人員提供了優化設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張燕平,張寶印.高層建筑樁筏基礎樁頂反力及沉降特性的分析與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19-20。

[2]陽吉寶,趙錫宏,高層建筑樁筏(鈞基礎的優化設計,計算力學學報,1997年,第14卷,第2期.

篇(8)

中圖分類號:TU47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1-0115-03

1 引言

建筑常見的基礎形式有以下幾種:1)獨立基礎:2)條形基礎:3)筏板基礎;4)箱形基礎:5)樁基礎。其中筏板基礎主要應用于高層建筑,適用地基土質差,或當建筑物要求基礎有足夠的剛度調節不均勻沉降,筏板基礎的形心宜與豎向荷載的合力中心重合。筏板基礎分為梁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筏板基礎設計需要根據地基土質條件、建筑結構形式、柱距、荷載大小以及施工等條件來綜合考慮基礎的布置,筏板基礎的厚度一般情況根據樓層的高度,筏板的計算跨度,建筑的功能使用荷載等情況來確定。所以實際工程中的筏板基礎也有很大的差異,在筏板基礎的設計中,地基與基礎共同作用,影響因素很多,設計難度大,沉降不均勻對基礎影響尤為重要,因此,高層建筑基礎設計應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提高技術含量。

2 工程概況

湖南某建筑工程項目,地下一層,地上由南北兩棟高層建筑組成,南樓22層,標準層層高3.4m,為辦公樓:北樓23層,標準層層高2.9m,為高層公寓;底部兩樓之間設四層裙房,包括主樓底部四層建筑功能為商業,總建筑面積58640m2。主樓與裙房地下部分為整體不設縫,地下全長141.6m,寬44.6m,地上部分兩棟主樓與裙房設伸縮縫。

本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簡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場地土為中硬場地土。場地類別為lI類,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二級,框架抗震等級為二級,核心筒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二級。

3 高層建筑基礎設計分析比較與選擇

本工程基礎埋深6.8m,抗浮水位-1.0m,基底坐落在(12)層礫砂層,壓縮模量35,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ak=380kPa。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規定,承載力寬度修正系數3.0。深度修正系數4.4。不考慮裙房影響修正后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a=707kPa。經估算上部主樓地基反力為550Kpa,天然地基可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

3.1 基礎結構形式的分析

本工程基礎面積較大。建筑結構體形復雜,主樓與裙房荷載及高度相差很大,結構剛度相差懸殊,為更合理的控制地基變形,解決主樓與裙房之間不均勻沉降差,基礎選型尤為重要,為此選取了以下兩種基礎形式。

3.1.1 人工地基

采用樁基礎,樁身直徑800mm,樁長12m,樁端持力層為強風化巖層,最大沉降值25m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576KN,計算主樓為樁筏基礎,樁間距為3倍樁直徑距離,裙房為樁承臺基礎,忽略上部結構影響,通過控制單樁實際承載力,并考慮主樓樁筏群樁作用影響,解決上部結構的沉降差。

3.1.2 天然地基基礎設計方案

主樓采用梁式筏板基礎,辦公樓底板厚1000mm,基礎肋梁高1400mm,跨度8400mm。公寓底板厚900mm;基礎梁高1300mm,跨度6600mm。裙房部分采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由于抗浮要求防水板貼近獨立基礎底,防水板底附加50mm厚聚苯板。

3.2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設計方案分析

3.2.1 基礎結構方案計算分析

為減少地基沉降,考慮高層建筑荷載會向低層擴散,將高層部分基礎向裙房延伸一跨,降低高層建筑基底反力。實際計算后基礎地基平均反力為:辦公樓285KPa,公寓290KPa。辦公樓核心簡處板厚1800mm,公寓核心筒處板厚1700mm,滿足地基反力對基礎底板的;中切驗算,增強基礎整體剛度,滿足主樓地基變形要求。

同時地下室部分增加混凝土隔墻提高其整體剛度,對基礎的剛度有所貢獻。核心簡厚板處支座負鋼筋配率為0.7~0.8%,跨中上部板考慮控制裂縫為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0.2%(受力鋼筋為新三級鋼筋):其它處底板配筋率0.5%左右,跨中上部板配筋率為0.25~0.35。基礎梁配筋率在0.254~0.8%。箍筋也采用新蘭級鋼,在基礎梁支座處適當加密間距為150mm。以提高梁抗剪能力,獨立基礎采用分層總和法沉降計算值為11mm。

主樓基礎采用建筑科學研究院樁筏有限元計算,考慮SATWE上部結構剛度影響沉降結果如圖1,整體彎曲變形滿足要求。

3.2.2 構造措施分析

獨立基礎與筏板中間防水板設沉降后澆帶,為超前止水后澆帶,在主樓基礎外裙房基礎內。待高層主體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14天后澆筑,或根據實測沉降值并計算后期沉降差滿足設計要求后進行澆筑。計算結果顯示總的沉降量相對較小,且沉降差滿足規范要求。

裙房采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充分利用地基承載力,來控制其沉降量,解決與高層部分的沉降差,高層與裙房之間設沉降后澆帶,由于基礎底面坐落在礫砂層,在建筑物施工期間完成的沉降量達到最終沉降量的80%以上。在后澆帶澆筑后對地下室及基礎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

高層建筑部分基礎概念設計成為基礎設計的關鍵,梁斷面高度為跨度的1/6,主體高層22層基礎板厚也基本能能夠接近每層50mm厚度要求。由于結構自身的框架核心簡體系地基反力是由內向外逐漸減小,地基變形也是由內向外逐漸減小。按相應的地基反力驗算筏板抗沖切、抗剪均滿足要求。增加核心簡處筏板的厚度滿足核心簡對筏扳沖切要求,增加基礎的整體剛度,提高基礎的承載能力、控制地基變形。

從以上計算、構造措施等方面得出結論,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經濟性。

4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設計的分析論證過程

在本工程中,天然地基情況下,筏板的設計工作相當復雜,常規設計方法將筏板布置在陰影區域。這樣主樓基礎反力很大,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而在以上提到的天然地基基礎設計方法是否可行,需要解決哪些難題,通過下面試驗結果,就本工程基礎設計中的情況來分析。確定以天然地基進行設計。

4.1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設計的結構分析過程

文獻針對主樓對稱布置的二層地下室框架厚筏結構形式分別就主樓兩端擴大部分挑出一跨、二跨及三跨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圖2為主樓挑出三跨時的模型示意圖,該實驗模型地下二層。3.6m,柱跨8m的實際情況,按『:14的比例進行模型實驗。模擬筏板厚度為柱

距的1/6。其中主樓擴大部分的三跨裙房時的筏板尺寸為5420x2270mm,高層部分尺寸為1710x2270。

圖3~5分別為主樓兩端裙房為一跨、二跨及三跨的變形和反力曲線。上述曲線表明,塔樓兩端柱跨數為一跨時,在一定的荷載范圍內,整個筏板下的地基反力呈均勻分布:隨著裙房柱跨數的增加,從主樓邊端至裙房的遠端基底反力逐漸減小,當裙房柱跨數為三跨時,其邊端的反力已經很小。隨裙房柱跨數的增加,在主樓荷載的作用下,整個基礎筏板表現出由剛性逐漸向柔性轉化的變形特征。

圖6表明,在相同荷載情況下,同塔樓兩端無裙房的情況相比,塔樓兩端有裙房時基礎的最大沉降明顯減小,這說明主樓與裙房整體連接時,增大了基底的受力面積,降低了基底壓力,從而使建筑物的絕對沉降減小,換言之,框架厚筏基礎起到了擴散主樓荷載的作用。當荷載在某一范圍內時,裙房柱跨數增加對基礎的最大沉降影響不大;只有當荷載超過某一值時,其最大沉降才出現差異。這種情況說明,主樓的荷載通過厚筏基礎的擴散是有一定限度的。

文獻針對二層地下室框架厚筏基礎周向裙房挑出一跨的情況進行研究。圖7為模型示意圖,該試驗模擬地下室為二層,層高3.6m、柱跨為8M的實際情況,按1:14比例進行模型試驗。模擬筏厚為柱距的1/6。

圖8為文獻單樓周向挑出三跨裙房試驗(KF-1)的荷載最大沉降曲線同2mx2m荷載板(FM)PS曲線的對比圖,其中FM試驗用模擬主塔樓無擴大部分的情況。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在相同荷載下,KF-I的沉降值遠小于FM的沉降值。該試驗結果也證明。主樓地下結構與其擴大部分現澆在一起能夠增大地基受力面積,降低地基壓力值,從而減小建筑物的絕對沉降值,裙房基礎起到了擴散主樓部分荷載的作用。

從以上試驗研究結果,本工程將主樓基礎向裙房方向挑出一跨,裙房上部結構為三層,以試驗結果為依據,從沉降圖中,基礎僅布置陰影部分,主樓基底壓力在558KPa、580KPa,實際如圖布置基礎底面積增加近一倍,基底平均減小反力為285KPa、290KPa。沉降計算結果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基礎后沉降比不擴大減小1.5倍還多。當采用基礎不向裙房擴大的方案,造成的結果,基礎內力也同樣增大很多,總體沉降大,沉降差相對較大,筏基構件尺寸需要增加很多,且配筋量增大,施工難度大。這樣,裙房獨立基礎部分的控制沉降范圍面臨難度很大。當主樓與裙房間設置后澆帶,主樓與裙房的沉降差仍然很難解決。

4.2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

4.2.1 基礎設計方案的優化

面對一系列的難題,盡管天然地基承載力滿足地基反力要求,按常規設計解決的最有效的辦法采用樁基礎,地質勘察報告中也建議采用樁基礎,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難題。而且該地段其他建筑高度及荷載小于本工程的情況下,均采用樁基礎。

但本工程在設計過程中發現,勘查報告‘中地質條件較好,采用天然地基,可提前項目入市時間,加快資金回籠,經濟效益非常客觀。為此會同本地勘查方面專家,對當地實際工程情況作充分的調查,了解。多次討論做出結論,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可行性,并根據本地在工程實際經驗,本工程的預期沉降范圍在30~50mm,基本上能夠滿足規范要求。

4.2.2 采用天然地基基礎設計問題與解決措施

當確立天然地基的方案后,設計過程中著重解決以下難題:

1)天然地基基礎的設計;2)主樓與裙房的沉降差異。

對待這兩個難題。最為主要的就是減小主樓的總體沉降,而這也是地基基礎設計中最難解決的問題。綜合本文中敘述的一些試驗結果考慮試驗的局限性,本工程與試驗模型存在差異,實際設計中,主樓與裙房并沒有全部設計為筏板基礎,主要力求基礎設計中利用實際試驗成果,采取嚴謹的態度,保證好結構基礎的安全可靠,才是結構設計的根本。

因此,在基槽開挖現場勘查后,對地基進行現場載荷實驗,共對天然地基土進行9組靜力載荷實驗檢測論證,以檢驗天然地基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本次試驗采用慢速加荷法,用邊長1m正方形載荷板,最大荷載為760、1000、1IOOKN,每隔5、10、15、15、15分鐘進行觀測記錄,加荷共分10、11級加荷,每級穩定標準為連續兩小時沉降小于0.1mm/h。檢測結果總沉降量為3.28~8.08mm。經靜力載荷實驗檢測,天然地基土承載力能夠滿足設計承載力要求。

5 施工總體效果

在本工程結構封頂時,總體觀測結果顯示,主樓最大沉降27mm,主樓周邊在20mm以內。裙房在變形縫處與主樓一致,裙房中間部位沉降在11~15mm范圍,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結構沉降趨于穩定,說明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礎設計及優化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6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基礎選型與建筑物結構體系密切相關,地基與基礎共同作用,適當增加基礎底面積,減小地基反力,在工程中合理應用,其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基礎設計中利用模型試驗成果與結構的相似特征,在計算結果適當的基礎對薄弱、變形明顯部位,提高配筋量,加強基礎構造措施等,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為設計宗旨,實現基礎設計最優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50007-2002.

篇(9)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41-0036-01

高層建筑的地基基礎是高層建筑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涉及到整個高層建筑結構的經濟與安全問題。尤其在高層建筑密集的大城市,其地震設防等級高,風載大,工程地的質條件差,并且大多數城市地下水位較高。同時,高層建筑的體型日趨復雜,地基基礎類型多變,所有這些因素,都給高層建筑地基基礎的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的選型合理與否,將對整個工程的造價,工期,安全等有極大影響。

1高層建筑基礎與中低層建筑基礎區別

1)工程造價比較高,基礎方案的選擇需要更準確可靠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較,才能做出既符合安全質量要求,又經濟合理的地基評價和設計處理方案。2)對不均勻沉降比較敏感,受壓深度比較深,需要更確切的變形指標和計算方法。3)基礎埋深或要求處理地基的深度比較深,與現有施工條件及設備、材料的關系比較密切。4)對地基的承載力要求比較高,除了垂直荷載比較大以外,還需要考慮水平風力和地震力的穩定性。

2高層建筑基礎類型及其優缺點

2.1樁基礎

樁基礎又稱樁基,是一種古老且又常見的深基礎形式,是深基礎中最重要的一種。

1)適用范圍。不允許地基有過大沉降和不均勻沉降的高層建筑或其它主要的建筑物;作用有較大水平力和力矩的高聳結構物(如煙囪、水塔等);地下水位或地表水位較高,施工排水困難時;軟弱地基或某些特殊性土的各類永久性建筑;需要減弱其動力影響的動力機器基礎或以樁基作為地震區建筑物的抗震措施;重型工業廠房和荷載很大的建筑物,如倉庫、料倉等。2)優缺點。樁基礎具有承載力高、穩定性好、沉降穩定快、沉降量小的特點,可以抵抗上拔力和水平力,又是抗震液化的主要手段,適用于機械化施工,且能適應各種復雜地質條件。當地基上部軟弱而在樁端可達的深度處埋藏有堅實地層時,最宜采用樁基。樁基礎屬于地下隱蔽工程,尤其是灌注樁,很容易出現縮頸、斷樁或沉渣過厚等質量缺陷,影響樁身結構完整性和單樁承載力,造成工程安全隱患。所以施工質量也是樁基設計很重要的環節。樁基礎的工程造價較高。3)高層建筑樁基礎的特點。①樁支承于堅硬的持力層上,具有很高的豎向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筑的全部荷載。②憑借巨大的單樁豎向剛度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能抵御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筑的抗傾覆穩定性。③樁基具有很高的群樁剛度(摩擦型樁)或豎向單樁剛度,在建筑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會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并能保證建筑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范圍。④箱筏承臺底土分擔上部結構荷載。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于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于基巖,在地震引起淺層土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筑的穩定,不產生過大的沉陷與傾斜。

2.2筏形基礎

筏形基礎是底板連成整片形式的基礎,亦稱筏板基礎、片筏基礎、滿堂紅基礎。它既可用于墻下,也可用于柱下。可以分為梁板式和平板式兩類。1)適用范圍及優缺點。筏形基礎以其成片覆蓋于建筑物地基的較大面積和完整的平面連續性為明顯特點,它不僅易于滿足軟弱地基承載力的要求,減少地基的附加應力和不均勻沉降,還具有其它基礎不具備的功能,例如: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抗震性能;能跨越地下淺層小洞穴和局部軟弱層;作為水池、油庫等的防滲底板;提供地下比較寬敞的使用空間;有地下室或架空地板的筏基還具有一定的補償性;能適應位于其上的工藝連續作業和設備重新布置的要求。筏板基礎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平面面積較大,且厚度有限,造成它具有有限的抗彎剛度,無力調整過大的沉降差異,尤其是對于土巖結合地基等軟弱明顯不均的情況,就需局部處理才能適應;在局部荷載下,既要有正彎矩鋼筋,也要有負彎矩鋼筋,還需有一定數量的構造鋼筋,因此,經濟指標較高。2)發展現狀。對地基條件好的高層建筑,優先考慮天然地基。筏形基礎較箱形基礎更有利于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將有更大的發展。在解決混凝土收縮裂縫的基礎上,逐步減少后澆縫的設置,促進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地基的加固處理方面的成就,也將會促進筏板基礎的應用。相信筏板基礎的應用前景會更廣闊。

2.3箱形基礎

箱形基礎是由頂、底板和縱、橫墻板組成的空間盒式結構。它的縱橫墻設置必須符合一定剛度要求,因此,具有極大的剛度。箱形基礎一般有較大的基礎寬度和基礎埋深。

1)適用范圍。高層建筑為了滿足地基穩定性的要求,防止建筑物的滑移與傾覆,不僅要求基礎整體剛度大,而且需要埋深大,常采用箱形基礎。對于一些地震設防等級較高的地區,可根據抗震要求而選用箱形基礎。2)優缺點。①箱基的整體性好、剛度大,由于箱基是現場澆筑的鋼筋混凝土箱型結構,整體剛度大,可將上部結構荷載有效地擴散傳給地基,同時又能調整與抵抗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并減少不均勻沉降對上部結構的不利影響。②箱基沉降量小,箱基的基槽開挖深,面積大,土方量大,而基礎為空心結構,以挖除土的自生來抵消或減少上部結構荷載,屬于補償性設計,由此可以減小基底的附加應力,使地基沉降量減小。③箱基抗震性能好,箱基為現場澆筑的鋼筋混凝土整體結構,底板、頂板與內外墻厚度都較大。箱基不僅整體剛度大,而且箱基的長度、寬度和埋深都大,在地震作用下箱基不可能發生滑移或傾覆,箱基本身的變形也不會很大。因此箱基上一種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基礎形式。④箱基的用料多,工期長,造價高,施工技術比較復雜,尤其當進行深基坑開挖時要考慮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坑壁支護和對相臨建筑的影響問題。此外,還要對箱基地下室的防水、通風采取周密的措施。

2.4樁筏基礎

當受地質條件限制,單樁承載力不很高,且不得不滿堂布樁或局部滿堂布樁才足以支承建筑荷載時,常通過整塊鋼筋混凝土板把柱墻(筒)集中荷載分配給樁。習慣上將這塊板稱為筏,故稱這類基礎為樁筏基礎。筏可做成梁板式或平板式。樁筏基礎主要適用于軟土地基上的筒體結構、框剪結構和剪力墻結構,以便借助十高層建筑的巨大剛度來彌補基礎剛度的不足。

2.5樁箱基礎

樁箱基礎是由具有底頂板外墻和若干縱橫內隔墻構成的箱形結構把上部荷載傳遞給樁的基礎形式。由于箱體剛度很大,具有調整各樁受力和沉降的良好性能,在軟弱地基上建造高層建筑時較多地采用樁箱基礎。樁箱基礎是一種可以在任何適用于樁基的地質條件下建造任何結構形式的高層建筑的“萬能式樁基”。

3結語

高層建筑地基基礎方案的選型,必須充分掌握設計的主要依據,特別是巖土工程勘察資料,一定要真實可靠。對同一建筑而主,不同的基礎形式會有不同的工程造價。設計人員因地制宜選擇基礎形式,提高基礎設計的可靠性,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參考文獻

篇(10)

 

一、 基礎設計方面的問題

1、 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未驗算其穩定性。論文寫作,結構設計。。當設有一側或多側開口的地下室時,主體設計未考慮土壓力影響進行受力分析,并驗算整體建筑的抗傾覆和抗滑移穩定性。當地下水埋藏較淺,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構筑物存在上浮問題時,未進行抗浮驗算。

2、 建筑物地存在液化土層時,未對樁基礎抗震承載力進行驗算。未根據具體工程情況考慮樁側負摩阻力對基樁承載力的影響。

3、 樁基礎設計中,僅按豎向荷載作用進行布樁,未驗算彎矩作用下承臺底部邊樁的反力。尤其是框剪結構的剪力墻及剪力墻結構核心筒底部彎矩和剪力對基礎承載力的影響較大,不應遺漏。對于水位較高的地下室和短肢剪力墻、大跨度結構等彎矩較大的承臺底部樁基尚應驗算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

4、 抗拔樁設計時,樁身配筋量僅按強度要求進行計算,缺少裂縫寬度驗算,按裂縫寬度控制計算結果的配筋量遠大于按強度要求計算的配筋量,在設計中往往缺抗拔樁靜載試驗及其配筋做法等要求說明。有抗拔要求的承臺按一般樁基受壓的承臺進行配筋,承臺頂部受拉區未配筋,筏基基礎梁或地下室底板梁的受力方向與一般樓屋面梁板不同,其梁配筋設計也采用平法表示但未附加圖示說明,存在安全隱患。

5、 目前建筑工程大量采用截面尺寸較小的預應力管樁,且在多層建筑中采用單柱單樁或一柱兩樁基礎,柱底彎矩由基礎梁和樁共同承受。單柱單樁或垂直于兩樁連線方向的基礎梁設計中,未考慮平衡該方向柱腳在水平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所產生彎矩因素,基礎梁兩端箍筋未按框架梁抗震構造要求設置箍筋加密區,基礎梁的上下主筋在樁臺內錨固長度與構造做法要求未加說明。論文寫作,結構設計。。樁身考慮承受上部結構傳來的彎矩作用時也未進行抗彎承載力計算,存在著抗震薄弱環節,給工程留下潛在的隱患。

6、 天然地基擴展基礎持力層或樁基持力層下面存在軟弱下臥層,有的工程既不進行沉降驗算,又不作軟弱下臥層地基承載力驗算。

7、 天然地基獨立基礎帶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設計中,地下室底板與柱下獨立基礎埋置于同一持力層上,結構計算中僅按上部結構荷載全部由柱下獨立基礎承擔,而地下室底板僅按一般地下室底板受荷情況進行設計,實際上整個地下室底板與柱下獨立基礎在上部荷載作用下,將會一起發生沉降變形共同受力,按上述計算原則進行設計,對底板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可能會導致地下室底板承載能力不足而開裂。按照變形協調受力的原理,應當將地下室底板與獨立基礎連為一體按彈性地基有限元受力分析。也可以采取如下模式:除了柱下獨立基礎之外,其地下室底板與持力層之間采取褥墊處理措施。這時,底板可不參與獨立基礎分擔上部荷載,而按底板本身承受底板與疏水墊層自重、地下水上浮力、人防等效荷載(有人防時考慮)等進行設計。

二、 地下室外墻設計存在的問題

1. 地下室外墻配筋計算:有的工程外墻配筋計算中,凡外墻帶扶壁柱的,不區別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雙向板計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結構整體電算分析結果配筋,又未按外墻雙向板傳遞荷載驗算扶壁柱配筋。論文寫作,結構設計。。按外墻與扶壁柱變形協調的原理,其外墻豎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墻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議:除了垂直于外墻方向有鋼筋砼內隔墻相連的外墻板塊或外墻扶壁柱截面尺寸較大(如高層建筑外框架柱)之間外墻板塊按雙向板計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墻宜按豎向單向板計算配筋為妥。豎向荷載(軸力)較小的外墻扶壁樁,其內外側主筋也應予以適當加強。外墻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據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適當另配外側附加短水平負筋予以加強,外墻轉角處也同此予以適當加強。

2. 地下室外墻計算時底部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為外墻的嵌固端),側壁底部彎矩與相鄰的底板彎矩大小一樣,底板的抗彎能力不應小于側壁,其厚度和配筋量應匹配,這方面問題在地下車道中最為典型,車道側壁為懸臂構件,底板的抗彎能力不應小于側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標高變化處也經常發現類似問題:標高變化處僅設一梁,梁寬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內僅靠兩側箍筋傳遞板的支座彎矩難以滿足要求。地面層開洞位置(如樓梯間)外墻頂部無樓板支撐,計算模型和配筋構造均應與實際相符。車道緊靠地下室外墻時,車道底板位于外墻中部,應注意外墻承受車道底板傳來的水平集中力作用,該荷載經常遺漏。

3. 地下室外墻在計算中,有的工程漏掉抗裂性驗算。外墻的厚度目前做得比較薄,外墻鋼筋保護層比較厚,其裂縫寬度控制在0.2mm之內,往往配筋量由裂縫寬度驗算控制。

三、 上部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

1.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中對基本風壓值未明確的地區較多,基本風壓值的取值較亂, 50年一遇基本風壓值不應小于30年一遇基本風壓值的1.1倍,對于山區的建筑物,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考慮地形條件的修正。對于特別重要或對風荷載比較敏感的高層建筑,其基本風壓應按100年重現期的風壓值采用。論文寫作,結構設計。。

2. 有的工程樓屋面板電算配筋時,對邊梁的截面尺寸與跨度大小不加區分約束條件進行分析,一律按嵌固邊支座約束條件計算,其結果有的邊梁處板面支座負筋配的很多鋼筋,而板跨中和內跨支座板面負筋配筋不夠。設計跨度較大的懸挑板時,挑板所在的邊梁和內跨板設計時未考慮挑板傳來的彎矩作用也是常見的問題。

3. 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普遍被忽視。有的工程建筑因為造型需要,在屋面上用磚砌筑較高的女兒墻,僅在墻體內設置鋼筋砼構造柱與壓頂梁,也不進行抗風與抗震的驗算,在臺風或地震作用下,有倒塌砸人或砸壞屋面板的可能,雖然是非結構構件,但是結構設計未采取可靠措施,將給工程留下安全隱患。屋頂高大女兒墻采用鋼筋砼結構按懸臂結構設計時,作為嵌固端的邊梁未考慮女兒墻傳來的扭矩作用,相鄰的屋面板也未加強,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4. 地下室頂板室內外板面標高變化處,當標高變化超過梁高范圍時則形成錯層,未采取措施不應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規范明確規定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樓層的頂樓蓋應采用梁板結構,地下室頂板為無梁樓蓋時不應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結構計算應往下算至滿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樓層或底板,但剪力墻底部加強區層數應從地面往上算,并應包括地下層。

5. 抗震規范和高規對建筑物的平面不規則(包括扭轉不規則、凹凸不規則和樓板局部不連續)和豎向不規則作出了明確的定義和限制。論文寫作,結構設計。。其中凹凸不規則定義為結構平面凹進的一側尺寸大于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30%,樓板局部不連續定義為樓板的尺寸和平面剛度急劇變化,例如有效樓板寬度小于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50%,或開洞面積大于該層樓面面積的30%,并規定不應采用同時具有多項平面、豎向不規則以及某項不規則程度超過規定很多的設計方案。在實際工程中入口門廳、越層會議室和餐廳、立面開洞等設計方案根本做不到上述要求,所以凹凸不規則和樓板局部不連續應理解為大部分樓層不規則,局部樓層可不受該條文限制,但應采取有效加強措施。論文寫作,結構設計。。

四、 結語

上一篇: 憲法學論文 下一篇: 城市地理論文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一本大道香蕉综合久久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 在线视频亚洲图片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