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4 16:42: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化宣傳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一重大命題和重大任務。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帶頭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以“六個堅持,六個自覺”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不斷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
堅持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自覺做到深入研究、把握規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服務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民主法制、成本效益等理念,不斷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思想理論創新。在總結經驗中探索規律,深入研究并準確把握經濟社會廣泛深刻變革情況下輿情生成演變規律,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情況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規律,輿論環境和媒體格局深刻變動情況下輿論引導規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條件下思想道德建設規律,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情況下文化產品創作生產規律,確保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理論和實踐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堅持從政治的高度來謀劃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自覺做到明確方向、扎實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提高科學化水平,必須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從政治的高度加強科學謀劃,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總體部署、工作思路、保證措施始終保持前瞻性、增強預見性、體現主動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全會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我們都要明確主攻方向,用心思考,用心謀劃,著力推進。結合湖州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做好今年我市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就要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突出經濟發展宣傳,全力服務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就要不斷加強理論武裝工作,努力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就要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切實提高常態化均衡化水平;就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要認真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努力擴大湖州在外知名度美譽度。
堅持以全局的(來源:文秘站 )觀念來定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自覺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從來都是為完成黨的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服務的。服從黨的政治路線,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線。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科學化,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只有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大局,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中,準確把握科學定位,才能始終跟上時展的步伐。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只有圍繞大局、服務大局才能有為有位,堅決防止就宣傳工作抓宣傳工作、就業務抓業務的傾向,主動增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跟著中心走、貼著中心做的意識與能力,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服務科學發展的定位更準確、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到位、成效更明顯。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051-02
現階段,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為了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前提下,興起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新,我黨提出了“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大決策。
一、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容和重要地位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十六個民族和睦相處,共同鑄就了整個中華大地的興旺與發達。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謂巨細紛繁、源遠流長。有靜態的,如浩如煙海的儒、釋、道、法、醫等諸多古文經典;有動態的,如音樂、戲劇、武術、雜技等。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茶文化扎根于豐腴富饒的華夏大地,吸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習俗中無比豐富的養分,融宗教、哲學、醫學、格律、樂理、繪畫、美學、建筑學等各家之長,發展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彌足珍貴的財產,在人類歷史的長廊中熠熠生輝。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幾千年的傳統中華文化中占有獨特的地位,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節日是文化的一種表現,與文化密不可分,各個民族、各種文化、各種宗教都有自己不同的節日。中國雖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但也有許多自己的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也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還有民族圖騰――龍。中國龍作為一種全民族自古以來所尊崇的文化符號,其文化意蘊是豐富而深邃的。龍是中華民族審美情趣的一個典型代表。龍的宏偉雄渾、剛健有力、飛舞雙動,是中華民族陽剛之美的代表性意象。在傳統的中華文化中,無論哲學、醫學、文學、武學、農學、商學、社會學、倫理學,還是各種藝術,都包含著對生生不息的渴望,對生存樂趣的演繹,對心靈的升華,對社會的責任,對自然的親和,對友誼的追求,對親情的眷戀,對道義的持守,對未知世界的求解。
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極其寶貴資源。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僅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而且已經成為一種巨大的生產力。因此,深入挖掘和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創建更加優秀的現代文化,從而在激烈的文化市場競爭中彰顯出本民族的獨特性,對于我國在新世紀新時代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義尤為巨大。
二、我國傳統文化和文化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愛情、和諧和美滿幸福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渴求傳統文化回歸的呼聲日益高漲,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在各地廣泛展開,人們的文化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的深刻變革,社會生活多樣、多元、多變的特征日趨明顯,人們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傳統文化無論是在文化內涵的挖掘上,還是在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上,都與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顯得越來越不適應。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機制,顯得尤為急迫。
黨的十七大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艱巨任務和重大課題,指出,“要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盡管我國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強,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最后一桶金”的文化產業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繼續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迫不及待。
三、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機制探討
社會主義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必須堅持以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大力弘揚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積極倡導文明、節儉、和諧的文化理念;要結合新的時代精神積極鼓勵傳統文化中優秀部分的產業化項目開發,同時努力防止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借發展文化產業之機死灰復燃;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創作更多反映人民的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當前推動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具體途徑包括:
第一,政府機關和社會團體等相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積極倡導文化產業化的精品主題。各級黨委和政府宣傳部門要認真做好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工作,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好經驗、好做法,廣泛開展文化創建等活動。各部門團體要經常鼓勵和組織作家、藝術家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創作體現傳統節日思想文化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文藝精品,并把它們推向基層群眾。在各種文化創建活動中要緊緊圍繞文化主題,充分地突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展現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歷史傳統。
第二,要積極努力尋求中國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的新的結合點,不斷提升文化產業化的質量。在繼承和光大傳統文化方面,傳統文化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市場機會,而是要積極影響市場,并引導市場建立起向傳統文化靠攏的價值取向。要盡力提高傳統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過產業化手段以及通過合理的商業運作和包裝,使傳統文化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產品維權體系的建立,科學技術應該在整個文化產業化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社會文明就是在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中進行的。“廣義的文化有三層含義:一是自然的文化,即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環境,賦予它們人的因素。這是大自然的人化過程。二是社會的文化,即人類建立社會、組織生產、創造自身活動條件的群體智慧與業績。這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類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構建共同的心理狀態與文化結構。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化的過程。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往往泛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的創造不同于物質財富的創造。創造精神文化既是人類社交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文化傳播是人類進行社會交往、形成社會關系的機制,是人類精神智慧的表現,也是通過空間擴展和通過時間延續人們關系的手段。如果某種文化的傳播停止了,那么,這種文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人類創造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傳播文化,而文化傳播也始終伴隨著、推動著文化創造。有聲語言文化的傳播與口頭語言文化的創造是相輔相成的,書面文字的傳播與書寫符號文化的創造是相輔相成的;影視報刊等傳播方式與近代大眾媒介文化的創造,也是互為因果、互相推進的。因此,文化傳播,也是一種文化創造。新的文化傳播方式也是對新的文化結構的締造。
“文化既然是人類的一種智慧和手段,那么,文化智慧的表現和文化手段的施展,就是人類‘以文化治天下’的創造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用語言、文字、音響、圖象、造型等把世界和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以及改造的成果符號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便是文化知識成果,也可以說是精神產品,如圖書、期刊、報紙、雜志、.畫展、文藝節目表演、文化陳列等各種具體的文化建筑物。這些成果,是人類借以生存和發展、交流與傳播,并用來滿足人們的審美享受和精神需要的。編輯活動是參與人類文化創造的社會活動。編輯活動的基礎是文化生產,編輯活動的過程是文化產品的生產過程,編輯的成果又是可以傳播的文化成果。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文化生產正是通過人類的編輯活動而締結為成果,構成文化系統,并進入社會傳播網絡的。我們從文化創造與文化傳播的關系及程序中,可以看出編輯活動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重要的作用。
二、新聞編輯的特性
在文化傳播的各種載體中,編輯主體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由于編輯工作的對象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質,于是便分出諸如學術編輯、文藝編輯、美術編輯、新聞編輯等等不同類型的編輯。其中,新聞編輯是各種編輯最基本、最大量的一個類別。無論從事哪種新聞工作的編輯,都是以新聞信息為對象的、在有意的文化傳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1、新聞編輯的廣泛性。新聞編輯是建立在廣泛采集新聞素材的基礎之上的。新聞編輯的對象是新聞稿件,新聞報道要求把人們日常的各個方面—生產勞動、政治關系、經濟活動、科學技術、社會現象、重大事件、自然環境、甚至宇宙、太空所發生的各種重要現象報道給人們。其范圍之大、之廣無所不至、無所不包。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被新聞機構、新聞編輯(記者)采集出來,構成新聞編輯的素材,這些素材越是廣泛、越是豐富,新聞編輯的用武之地就越廣闊,編輯的基礎就越雄厚。
2、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新聞編輯的直接結果,是使新聞情報信息進人傳播渠道,參與社會交流。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注重時效。新聞的時效性,其特點就是新。讓最新的情報信息得以迅速傳播,產生社會效益,是新聞編輯不同于其他類別編輯的特殊之處。如果編輯新聞的過程拖得過長,那么,新聞就會變成舊聞。因為新聞的本源就是事實,事實總是同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動相聯系的,迅速及時的予以報道,才能體現新,新才能產生時效,才能在受眾中引起反應。
3、新聞編輯的導向性。新聞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質的導向結果。編輯主體作為“傳播與受眾統一體”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與讀者的傳播關系,并在傳播場中控制傳播流向;另一方面,編輯將選擇、加工并通過物化(載體)的新聞產品,有意識地向受眾進行信息、知識和思想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導。編輯主體以社會文化代表的資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新聞稿件的采編程序,裁決其可否進人社會文化傳播系統。這樣就決定了編輯導向的基本含義:W充任社會文化的代表,對社會具有協調、穩定的功能;(2)對將進人傳播過程中的文化產品按一定標準進行鑒審和傳播流向的調節;(3)以民族的傳統理性,社會的一般常規,完善或控制公眾的人格、志向和規范行為;(4)以文化功能啟發蒙昧,引導輿論。
三、新聞編輯選擇及其社會價值
旅游產品宣傳是旅游業為了樹立良好的形象,開拓市場,吸引旅游者而進行的一系列有關旅游產品的信息傳遞和溝通的各種活動。旅游產品宣傳促銷的重要性超過了其它商品市場。它不但可以樹立起旅游產品的具體形象,提高市場知名度并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從而縮小經營者與顧客,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激起消費和購買的欲望,還能加深消費者對旅游地的了解,增加旅游消費,提高旅游者對旅游的情趣。旅游宣傳具有特殊的促銷作用,能否把旅游市場做大,不僅取決于旅游產品能否適銷對路,而且取決于宣傳促銷是否到位。對于旅游產品銷售,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國內外市場占有率,促進旅游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來說,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將旅游宣傳活動稱為旅游業的“開路先鋒”。
河北旅游資源和旅游發展現狀
有“燕趙”之稱的河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地屬燕國和趙國。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其歷史影響了河北深厚的文化積淀。河北也是全國惟一兼有海濱、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種類齊全的地形地貌和溫和宜人的氣候,造就了河北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它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80處,居全國第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居全國第三。此外,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4座,國家AAAA旅游景區16處,全國十大風景名勝區2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麗的河山,使河北成為全國重要的旅游資源大省,成為新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熱點地區之一。
河北旅游宣傳促銷現狀
近幾年來,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以政府指導和組織協調為主導,試圖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宣傳與推介河北的主導發展方向。在省政府、旅游局的領導下,各市、地級政府和旅游部門采取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宣傳促銷手段,對河北旅游文化進行了大力的宣傳推介,極大地提高了河北的知名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針對不同的客源市場,宣傳推介河北旅游。俄日韓一直是河北省重要的境外客源地市場。通過邀請旅行商、記者來省內考察,舉辦旅游業務洽談會、旅行商懇談會,赴外舉辦旅游推介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開通包機和游船航線,與當地旅行社合作,在其電視臺合作拍攝反映河北旅游文化的紀錄片,并在電視臺、電臺及報紙等平面媒體播放刊登廣告、專題節目、旅游圖文、參加旅游論壇等形式,形成了河北旅游宣傳的立體化傳播。
注重和加強旅游品牌的宣傳力度。河北省根據自身的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精心設計推出了承德皇家風情、秦唐濱海休閑、張承草原冰雪、保定山水文化、石家莊紅色激情、燕趙歷史文化等精品旅游線路,這些線路基本涵蓋了河北省的精華景區。
積極拓展合作空間,擴大影響范圍。河北省旅游局積極尋求與媒體和其它旅游組織或企業的合作,擴大宣傳的范圍,如與河北日報合作,聯合舉辦了“2009選美河北――河北最美30景”評選活動;與臺灣中華兩岸旅行協會合作,組織臺灣旅行商來我省考察參觀,舉辦了“冀臺旅游合作懇談會”;與周邊旅游局合作,聯合推出“尋找我最喜愛的短途旅游線路”評選及文化展示活動;與一些航空公司合作,在重點航線航班上或營業部、值機柜臺放置旅游宣傳品;舉辦空中文化體驗之旅――河北旅游文化周活動等。通過與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和國家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使河北省豐富的旅游資源引起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旅游宣傳促銷手段。積極舉辦各類大型旅游節和多種形式宣傳活動。近年來,河北省各地培育了眾多主題鮮明、影響較大、特點突出的旅游節慶和旅游宣傳活動:秦皇島山海關旅游文化節、邢臺太行山旅游文化節、中國承德國際旅游文化節、張承壩上草原節、廊坊熱氣球節、中國崇禮國際滑雪節、石家莊清涼山冰雪旅游文化節、保定敬老健身節、中國國際狼牙山登山節、邯鄲太極拳國際交流大會、邯鄲女媧文化節、野三坡開山節、易縣時尚露營音樂節及“2007魅力河北行”、“2007百姓最喜愛的河北魅力景區”評選、“對話?體驗新唐山”、“山莊月、中華情”中秋雙語晚會、“2010走進世博-旅游大篷車”等,有力拓展了河北省節慶旅游市場,吸引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在國內外舉辦旅游推介會,參加國際國內旅游交易會、展銷會、博覽會,開展直接的面對面的宣傳促銷。通過利用中國國際和國內旅游交易會、中國旅游交易會、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中國北方旅游交易會、華中旅游博覽會、廈門海峽兩岸旅游博覽會、蘇州國內旅游交易會、昆明國際旅游交易會、北京地壇冬春季書市、天津旅游產業節、2010年上海世博會河北周、國際旅游交易會等展會平臺,多層面展示了河北省旅游整體形象。此外,赴海外多次參加各類旅游會展及舉辦河北旅游推介會。
河北旅游文化宣傳促銷存在的問題及提升對策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繼續加大宣傳促銷投入。宣傳促銷需要有持續性,這就需要大量資金,政府可以通過設立旅游業發展基金、建立旅游宣傳促銷專項資金、規定旅游企業(主要是旅行社、飯店、景區景點)從營業收入中提留一定比例的宣傳促銷費用,專款專用①,積極鼓勵和引導個體和私營企業參與旅游宣傳促銷,多渠道籌資,不斷增加宣傳促銷投入。
加強整體宣傳意識、促進旅游企業參與合作、共同促銷。旅游是需要聯合發展的,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和旅游產品難以有所作為,只有以政府為主導,景區、景點、飯店、旅行社、交通運輸、社會共同參與,各方加強聯合促銷,依靠整體力量,形成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思想,共同開展聯合促銷,這才是“旅游形象宣傳”與“旅游產品促銷”實現結合、產生最大效益的必有之路,同時也可以避免重復浪費。
注重外宣與內宣相結合。宣傳推廣不能只是“眼睛向外”,外面的聲勢很大,而家里的雨點不多。要注重旅游宣傳的全社會參與,發揮社會成員在宣傳旅游形象中的積極作用。在對內宣傳上要形成配套的城市旅游宣傳服務體系,除了注重利用傳統型的節慶節日、學生假日、雙休日等機遇做宣傳②,還要在個市區內樹立大型的旅游形象廣告和標牌,在大型商店、超市里擺放獨特新穎、上檔次的旅游宣傳品③,增加市民對自己居住的省市了解度,同時加強同社區的合作,提高市民對旅游城市的重視率、對游客殷勤度、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增強市民的自豪感。
加強對公眾的宜傳,注重宣傳內容,創新宣傳形式。旅游市場擴大的根本在于對公眾的宜傳。實際上,只要公眾有需求,旅行商就會順應市場并且開發產品擴大市場。在利用媒體進行旅游宣傳促銷時,要注意宣傳的內容。首先,要打好季節時間差,以人無我有的獨特資源吸引游客。可以組織名作家、記者或專人,深入景點景區對整個景區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挖掘,然后通過歸納、整理,形成有創意的專題性或通俗易懂的小說、歷史故事等文體,并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報刊、電視等媒體上刊播,進行長期地廣泛宣傳。同時,要不斷創新宣傳促銷的方式:在某些重點景區(點)開展一些文化藝術活動、召開學術研討會、攝影等類型的比賽等;從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宣傳與推介。
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全民參與。做好旅游宣傳促銷工作,離不開高素質、會經營、懂管理、善導游的人才去挖掘推介。要把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作為旅游戰略的首要工作來抓,按照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編制人才培訓規劃,加強對各類從業人員的教育、再教育,建立中高級旅游人才引進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公眾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旅游立市、旅游立縣”認識,營造“旅游為人人,人人為旅游”的良好氛圍,讓旅游業的發展與市民利益聯系在一起的宣傳深入人心,激發公眾參與構建河北特色旅游文化的熱情,提升公眾的文化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促進對特殊環境和文化的認同和善待,自覺認識到地方文化和文脈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當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同時教育市民糾正不良習性,陶冶高雅情操④。(作者為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文化旅游資源宣傳策略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903048)
注釋
①李順芳:“加強旅游宣傳促銷,促進龍巖旅游經濟發展”,《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中小學學校校方對信息技術教育不夠重視,主要是因為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體系。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基礎教育參考綱要仍是1997年國家教委印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修訂稿)》。在這一綱要中有關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及內容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具體的方針政策在校方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彈性很大,其中也沒有規定統一的考核標準。《綱要》中規定:“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要達到70-140個課時”。但是校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七成以上的高中僅高一開課,每周一節,除去節假日、寒暑假,勉強能達到35個課時。
2.專業信息技術教師匱乏。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不足,遠不能滿足授課的需要。對于大多數中小學來說,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中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師資問題往往也就成為學校最為薄弱的環節,好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是非計算機及相關專業,而是由于所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不足,學校只能抽調其他學科的老師來填補空缺,而抽調過來的老師沒有專業知識,他們要先自學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然后再教學生。
3.授課內容重復。
現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有些內容,小學開始學,初中重復學,高中繼續重復學習。這些問題不僅造成學生時間上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在設計上的不科學性。為此,我們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不同情況,逐漸增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對于那些信息技術硬件設施比較差的學校,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給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教育。
二、改進對策
1.明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的地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所以對于中小學校來說,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知識必將成為高考中的重要內容。各個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與需求,循序漸進,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要,逐漸改進學習內容。
2.加強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養。
首先,各個中小學抽調具有相關基礎的教師進入一些相關的高校進行培訓;其次,作為高校,尤其是師范院校應把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當作自己的職責。為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能夠真正得到落實,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培養變得十分重要。
3.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管理機制。
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管理機制,首先要把信息技術教育列入中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當中,不能忽視信息技術教育,應該將其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最終應該以法規形式固定下來;其次,為監督各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實施情況,應該將信息技術教育列入選修課考試的科目,并計入畢業總分;最后,應該將學生的成績作為信息技術專業教師能否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 供電企業 文化宣傳 信息化建設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東西也需要宣傳,不能坐等人們來聞其香,等得時間久了,只能延誤時機,影響發展。在信息時代,供電企業必須學會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這項工作。作為國家電網系統的基層供電企業,必須加強對推進以“五統一”為基礎的優秀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施,使企業文化在員工的心中落地生根,為推動供電企業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一、當前供電企業文化宣傳工作的現狀
(一)基層供電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
在現階段,基層供電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是影響企業文化落地工作的首要因素我們有相當一部分的電力企業都認為,其主要職責是對電力進行生產與輸送,因此更加關注對電力生產與輸送領域的運營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非常淺薄,這一問題在基層供電企業中更加突出,很多企業領導以及職工都認為只要按照國網公司的戰略部署執行好就可以,但在實踐中才發現文化落地工作無從下手,這使得基層供電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嚴重滯后,無法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基層團隊,這對于當前我國國家電網施行“三集五大”戰略的落實是一個不利的負面因素。
(二)基層供電企業人員素質不高影響文化落地
基層供電企業由于地處基層,面臨的壓力與困難都是非常艱巨的,其具育經營范圍廣、管理流程繁瑣、經濟效益不高以及面臨的客戶誤解眾多等問題,由于種種因素,基層供電企業的職工結構也多以技術型員工為主,主要是負責維護當地供電設備的正常運營,而缺乏擅長于行政管理與企業文化構建的高層管理者,同時基層的技術型職工很多缺乏一定的文化素養,只能夠將日常的本職工作做好,甚至在平時的工作交流中也經常發生矛盾問題,這給供電企業的文化落地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供電企業文化與市場脫節導致缺乏競爭力
電力行業是我國的國家戰略性行業,為了我國的國家安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穩定,國家一直對電力企業實行壟斷,正是由于這種壟斷地位,導致我國的電力企業長期以來經濟方式均是以產品為導向,而缺乏市場營銷與服務品質,這種心態也使得供電企業的企業文化構建過于主觀化,基本與市場脫軌這種問題在我們基層的供電企業中更加明顯近幾年隨著我國電網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人,一些基層供電企業的服務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對供電服務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一些服務措施已無法滿足用電客戶的現實需要。
二、供電企業文化宣傳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一)把握時代脈搏,著力整合資源
社會資源豐富,社會孕育了企業,企業發展促進著社會進步。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將有利于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建設的各種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會有效促進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多元化,保持科學發展。企業要加強與各類媒體的交流和合作,通過社會輿論一方面使社會更加了解企業,另一方面也使企業不斷學習到前沿的、先進的文化宣傳信息化方式方法,使企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二)充分挖掘職工潛能,調動職工積極性
營造樂觀向上、文明和諧的企業發展氛圍。職工是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企業文化建設之本。將企業發展與時代進步相結合,將職工成長成才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是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圍繞生產經營中心,以爭創文明單位為契機,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扎實推進“只有企業得發展,職工才能得實惠”的指導方針,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投身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建設。
(三)完善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建設制度,實現規范化管理
嚴格規范的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制度體系是保障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因此,企業應該學習借鑒優秀企業的制度規范,從縱橫兩項,由技術層面到管理層面,由內到外,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信息化建設制度。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與時俱進、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信息化建設之路。此外,完善的制度體系還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方能顯現出制度體系的效果。企業在制度規劃化的同時,必須增強整個企業的執行力,嚴格按照規范制度不斷提高企業文化信息化建設水平,做到規范管理。
三、結語
因此,我們必須看到基層供電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快企業文化宣傳信息化進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企業文化宣傳,增強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展現企業風采。
參考文獻:
微信不僅是一種聊天工具,也是一個傳播文化的媒介。進入新時代以后,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開展群眾文化宣傳活動,提高全面的文化意識修養。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便利,達到全民認可的文化學習方式。群眾文化已經成為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建立“群眾文化宣傳”微信公眾平臺以后,文化工作者能及時在公眾平臺上文化學習資訊和群眾活動內容,讓每一個群眾都能夠參與到其中,了解到微信公眾平臺在群眾中宣傳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來說,將市民的群眾文化積極性提高成為了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從本地的群眾文化宣傳的基礎來說,讓大部分的市民微信用戶添加了這個微信公眾平臺以后,主要的管理員可以定期的對本地區的特色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內容進行上傳和更新,這樣能夠做到提高群眾的凝聚力和文化修養,更加有助于全民的正能量傳播。在這個微信公眾平臺中更新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對一些優質、正能量、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作品進行宣傳。
在當地,大部分人不一定都知道本地特色文化,但是,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例如合唱藝術節、燈彩藝術節、龍騰獅躍鬧元宵、元宵燈會、儺舞踩街、網絡春晚、流動圖書進集鎮、農家書屋服務返鄉農民工等這些方面的文化宣傳活動,能積極鼓勵當地全民能夠加入到這些活動當中,這時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那么在微信公眾平臺當中,如何對本地區的文化進行宣傳才能夠達到深入群眾內心呢?要圍繞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功能和效率、創新和特色、娛樂和精彩等方面吸引每一個萍鄉市民都可以加入到這樣的文化建設中來。
一、群眾文化公眾平臺的意義
(一)發動萍鄉全民添加公眾號,大力號召群眾文化學習
一般情況下,如果在微信公眾平臺中純粹就是宣傳群眾文化,可能帶來的關注度還是會比較低的。要善于結合多方面的群眾喜好和便民服務,這樣的話才有可能提高在這方面的關注度。所以說,在運用創新的思維意識、本地的特色文化發展、本地美好鄉村建設點、網絡宣傳海報、積極學習的視頻、遠程教學模式等這些優勢,就會吸引更多的微信用戶主動添加公眾平臺,那么關注度就會慢慢的提升。因此,群眾文化宣傳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歷程,所以說一定要拿出特色的方面,吸引更多人群來進行關注。這對于群眾文化傳播效率上有著大大的提高,帶來的影響力也會不斷擴大。
(二)設置多種興趣板塊,讓文化學習更有創意
興趣愛好,是群眾文化宣傳過程中重點的方式。其實地區文化活動種類是非常多的。那么怎么樣才能夠讓每一個市民都對這些活動感興趣呢?那就是在公眾平臺當中設置板塊的時候,要通過群眾心理的方式來設計,要以圖文并茂和創意視頻的特點來吸引群眾參與到其中。無論是哪個板塊當中,都應該有著不一樣的特點。這才是讓群眾參與到其中以后有著興趣性、娛樂性、意識性的效果。結合了在這一點上來說,就是需要在微信公眾平臺設置的時候達到多元化的創新效果,符合了群眾的喜好。
(三)圖文并茂的海報宣傳和推廣,促進了群眾注冊微信關注公眾平臺
想必我們都知道,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運用微信的人群還是比較少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對微信和公眾平臺的宣傳工作。大量的海報張貼、與群眾零距離接觸交流、微信使用培訓會、基本操作流程等方面,讓更多的人群都知道如何來使用微信。這樣的話,對地區群眾文化宣傳就做到了最好的保障。
(四)微信公眾添加有獎品贈送,優惠服務受關注
小恩小惠,是廣大農民最想要的。所以說,只需要通過在自己手機微信上添加了群眾文化的公眾平臺以后就可以獲得很多小獎品。這些小獎品都必須有著實用性,這樣的話才能夠受到群眾的認可和需求。結合了在優惠服務方面的特點來說,其獎品的贈送方式多種多樣。甚至在添加以后,關注多少次或者點擊多少頻率依然還有更多的回饋。這在公眾平臺當中帶來的群眾文化宣傳還是會有著很大的提高。在這樣的正規平臺中,以這樣的優惠服務來感動每一個群眾,能夠使他們加入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來。
(五)資訊更新及時高效,內容豐富多彩
首先,對大部分的群眾對看文字方面的興趣性還是不大的。因此,有了圖文并茂加上這些語音視頻就可以達到了很好的關注效果。通過在很多地區的群眾文化宣傳來看確實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每一條資訊的更新都需要圍繞萍鄉地區的文化發展和文化活動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每一個市民在學習過程中有著更多的心得和體會。
(六)定期定時學習計劃,積極引導群眾關注動態
一般情況下,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關注用戶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可以通過定期定時的遠程學習視頻來讓群眾參與到其中。同時也要有著相關的發表意見平臺。尤其是群眾對文化宣傳方面的建議和意見都是可以提出來的。對收到的留言和建議,相關的文化工作者一定要進行處理和回復,這樣才能夠做到走進群眾中,促進了群眾積極性的提高和正能量的傳播。
通過從上述六點的分析和總結來看,要明確群眾文化宣傳和學習的重要性,對萍鄉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作用。這樣的話對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以后,帶來的全面性、系統性、權威性等方面都一定要不斷的完善。那么在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以后,如何才能夠真正的吸引大量群眾的關注呢?
二、提高微信公眾平臺的關注度
(一)豐富板塊內容,注重宣傳效果
“建設美好鄉村,倡導群眾文化生活”。這是在地區未來群眾文化宣傳的關鍵所在。通過在微信公眾平臺上設計多元化的內容,提高了民眾的興趣性和關注度。尤其是可以將萍鄉地區的田園風光、古村古鎮、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等編集成美觀、通俗、幽默、詼諧的圖文內容,以增加微信公眾平臺的多樣性、實用性和趣味性。那么就會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提高了在這方面的宣傳效果。能夠將地區文化特色深入人心,達到了群眾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
(二)提高稿件質量,打造微信公眾品牌
地區群眾文化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宣傳建設,需要有著專門的工作人員每天對公眾平臺上的稿件、資訊或者信息進行更新,而且需要大大的提高稿件的質量。這樣在群眾閱讀的時候才會覺得其中的特點所在。甚至將經過專人的采訪或者錄像上傳到公眾平臺后,形成公眾品牌的優勢,也使這些內容受到群眾的歡迎。
(三)公眾交流平臺要健全,促進群眾之間的互動
對本地政府的工作人員與群眾之間關于群眾文化建設就可以在公眾平臺上來M行互動。因此對平臺上的互動交流平臺一定要建立完善,這樣促進了人人之間的零距離交流。作為一名合格的文化工作者來說,公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意見就是宣傳活動改進的關鍵所在,大大的提高了民眾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最好的群眾文化宣傳。
在舉國上下重點推進文化民生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免費開放早已成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常規內容,包括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也作為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臨沂市博物館是一個地質綜合性博物館,建筑面積2萬余平,展廳面積1萬余平,館藏文物3.7萬余件/套,是國家二級館,每年固定的免費開放資金139萬元。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除了正常免費開放320天外,廣泛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成為博物館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窺一豹而知全身”,這是當前中國大多地方公共博物館的縮影。
打造社會公益服務品牌,是提升博物館免費開放水平,吸引更多的民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和文脈傳承的重要載體。以臨沂市博物館為例,自2013年開始,博物館每年舉行“帶著家鄉的歷史上大學”暑期實踐活動。剛畢業的高中青少年學生走進博物館,參與博物館日常公益志愿活動,深入了解家鄉的歷史,作為走進大學校園前最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活動每年吸引大批的青少年踴躍報名參加,他們在這里親身體驗了文化遺產博大精深的魅力,感受到精美的文物藏品帶來的震撼,從而激發了對家鄉故土的眷戀之情,帶著這份對家鄉厚重文化的自豪感走進大學校園,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宣傳使者,這就是這項活動的最大意義所在。2016年,臨沂市博物館先后啟動了“十萬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流動博物館進校園、進社區”社會公益活動。延伸博物館開門辦館的傳統定位。據統計,一年來全市的11所中小學的7萬余名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對彌補文化遺產、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斷層”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流動博物館”更是打破了坐等民眾前來參觀的服務理念,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帶著精美的文物走進社區、校園,上門提供科普宣傳教育,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些創新的舉措,是提升博物館免費開放水平的重要探索,從效果來看,值得地方博物館借鑒學習和推廣。
二、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幾點思考
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在文化遺產宣傳普及教育中的功用,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是有效的載體,不是最終的目的和嘩眾取寵的手段。尤其是地方博物館,要重點定位自身的存在價值,切不可在爭取免費開放資金中喧賓奪主,誤入歧途。
首先,要明確的是博物館的展陳基礎。一個博物館,首先要做的是展陳的效果,展館、展廳帶給民眾的感受和思考。以臨沂市博物館為例,博物館設從史前時期到近現代的“臨沂通史展廳”、“漢畫像石展廳”、“歷史名人展廳”、“陶器展廳”、“銅鏡、古錢幣展廳”和“書畫展廳”。主展廳與專題展廳遙相呼應,清晰展示了臨沂市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以及地方獨有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近年來相繼策展了“沂蒙紅色文化展”、“臨沂望族家規家訓展”等專題特色展,引進了“齊魯瑰寶”巡展等高水準的省級展覽,組織了沂蒙六姐妹畫像展、“孝文化”漫畫展等臨時展。綜合展陳與專題展陳、固定展廳與臨時展廳,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辦活了展陳,吸引了民眾。
其次,要勇于承擔文物內涵研究闡發的職責。就地方博物館而言,研究力量的薄弱一直是困擾內涵闡發的難題。然而,文物內涵的研究與闡發,是做好博物館內涵研究,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撐,不可忽視,更不可廢棄。就臨沂市博物館而言,利用文物資源與硬件平臺,吸引科研力量入駐,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進高端人才,推出科研成果,成為可借鑒的成功范例。2016年,在與山東省文物考古所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洗硯池晉墓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公開發行。洗硯池晉墓是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也是建國以來山東省魏晉時期考古的重大的發現,這一重要學術成果為洗硯池晉墓這個沉積了十余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同年,臨沂市博物館還與臨沂大學合作完成了課題《沂蒙地區漢畫像裝飾藝術比較研究》,成功獲批國家教育部研究課題立項。
關鍵詞 武術文化 傳承路徑 保護發展
自古以來,中國武術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武術有的健身、自衛、養生等功能一直以來蘊育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文哲學特色,武術中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也一貫秉承著我國傳統道家中的“天人合一”哲學本體論思想。武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產物,在其發展過程中,融和和汲收民族幾千年來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武術為載體的、其內容具有哲理性和藝術性,具有獨立完整的文化體系。我國傳統武術之所以能夠在中華大地上綿延數千年,不僅因為自身的風格獨特,流派眾多,更重要的是我國武術文化中所獨具的文化思想和深層的文化底蘊是千百年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傳承下來的思想智慧結晶。
一、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路徑選擇
我國武術文化得以源遠流長,其主要的發展基礎來源于武術文化精神的綿延相傳。基于開放性的國際環境和現代生活轉變的強烈沖擊,我國武術的傳承方式和路徑選擇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了關注。基于傳統的武術習得,大多來源于血脈以及門派相傳,也更加注重保護本土武術文化精神。在現代化發展語境下,我國傳統武術的生成空間不再是單一的面臨門派、家族之間的傳承,而是在更廣的領域內發揮其文化軟實力的優勢,讓其文化傳播范圍不再單一局限于國內范圍的傳承,而是讓世界人們能夠更多的接觸和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精神。
(一)秉承內外兼修,提升傳承主體意識
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傳統武術文化精神,這不僅來源于對武術文化本身的情感依賴,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武術文化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張力。我國傳統武術傳承方式更注重的是地緣、血緣、業緣、師緣傳承演變方式,這種特定、嚴格的師承方式所形成的內部組織,在一定程度囿于了我國武術文化拓展。因而,在當前多元一體文化的格局下,不但要加強自身武術文化實力,還要調動更多的積極力量去關注我國武術文化的傳承。這不再是單一的武術傳承人自身責任,而是在更廣泛的力量內集結所有能夠為我國武術文化傳承做出力量的團體或者個人。在這個力量中,不但有武術傳承人主體的自主意識提升,更應該有政府層面對武術傳承的法律決策,同時,大眾的媒體宣傳更是當下我國武術文化傳承的主要傳播力量。
(二)突破傳承理念,注重異質文化吸收
武術文化已不再是過去的單純技術較量,而是作為文化發展中一個整體力量進行衡量和比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國的武術文化面臨著跆拳道、泰拳、空手道等眾多武術項目的沖擊和壓力,這些外在文化力量讓我國武術文化的傳承選擇上不得不做出保護好自身武術文化的行動,還要堅持以平等、自信交往心態去學習和了解其他國家的武術文化。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下,我國武術文化精神的傳承靠的不僅僅是傳承者信念與意志的同行,更來自于廣大社會和民間力量的整理和挖掘。
二、我國武術文化如何在傳承中保護發展
時至今日,我國傳統武術文化已經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意義上的武術文化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因而,在內外文化壓力下,努力建構我們自身武術文化體系在當務之急顯得尤為重要。回望歷史,我國武術文化中倡導的傳統“天人合一”觀念在產業化和商業化的利益驅使下受到侵蝕,武術文化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發展下的新式武術文化沖擊,因而,建立我國自上而下的武術文化學習體系就顯得尤為關鍵。一項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需要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因而,在現有的層面上,國家應該努力構建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的法律政策保護,并在物質層面給予必要的經濟扶持。其次,青年時代教育是支撐傳統武術文化的重要支撐力量,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可以通過教育渠道將其納入到教學體系中,青少年發展不僅需要健康的體魄,更需要培養其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武術作為我國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用。
我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每一個國人身上都肩負著弘揚傳統武術文化精神的重任。在未來的武術文化發展保護中,不僅需要我們自身保持和秉承傳統武術文化固有的文化內涵,更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站在全球化發展的視角下,不斷審視自身武術文化的發展態勢。其次,整體上不斷提升國民對武術文化的高度認知,能夠更好的把握傳統武術文化傳承文化精髓,更需要在現代生活中與傳統武術文化精神相得益彰。最后,在全民整體意識上要不斷加強武術文化傳承的文化自覺性,需要的是能夠站在更高層次上不斷反思自身武術文化傳承的不足,更需要切合實際的展望我國未來武術文化發展前景。傳統武術文化傳承在保護和發展更應堅持全方位相結合得方式,注重營造傳統武術文化生態的氛圍,在創新中秉承科學傳承方式,使其在全世界武術文化體系內形成特色化、國際化的發展模式,從而能夠為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科學發展提供堅實的文化基礎。
【摘要】提高對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大張旗鼓地宣傳安全教育與管理的重要性, 師生員工必須繃緊安全這一根弦,充分認識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義和意義,學校必須至少開好四次安全會議, 學期初、末都必須講安全問題,各系在學生干部會議上和全體學生大會上必須時刻叮囑學生注意安全。
【關鍵詞】提高對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本頁關鍵詞】歡迎論文投稿 省級期刊征稿 國家級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對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大張旗鼓地宣傳安全教育與管理的重要性, 師生員工必須繃緊安全這一根弦,充分認識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義和意義,學校必須至少開好四次安全會議, 學期初、末都必須講安全問題,各系在學生干部會議上和全體學生大會上必須時刻叮囑學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網絡。學校必須有一名領導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須有一名領導主管系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系學生分會必須設立安全部,各班必須有一個安全委員,各寢室必須有一個安全員。第三,建立學生安全協會和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學生安全協會主要是傳播安全文化, 宣傳安全知識,組織安全學習,參加安全實踐,調查安全隱患,反映安全問題,研究安全理論。通過安全協會召集熱心安全宣傳的同學,通過會員去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形成講安全和重視安全的氛圍。在農村或城市社區建立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通過“基地”平臺去教育和影響社會上更多的人,形成講安全的習慣和優良傳統,從而保證社會安全和諧。第四;讓安全知識、安全思想進教材、進教室、進大學生大腦。所有教師都有責任向學生宣傳安全知識和安全思想, 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認真負責地講解安全知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應獨立安排一章安全觀(安全基本理論),具體闡述大學生應具有的安全意識、安全意識缺失的表現及原因、大學生安全素質等。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針對性。全社會都在重視安全問題, 但是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學生、幼兒園安全教育與管理,也不同于農村、城市社區居民的安全教育與管理, 同時也不同于其它生產部門的安全教育與管理。大學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問題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現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辦事憑感性、感情,情緒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緒壞,做事就出亂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細致,不全面,辦事粗心大意、丟三掉四。3、大學生有朝氣、有活力、有膽量,但易沖動、易走極端、易產生心理問題。大學生雖屬于成年人,但處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經驗豐富的中老年人之間,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跡,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經驗。幼童靠成年人照顧、幫助,中老年人靠經驗處世,而大學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經驗又缺少父母的照顧和幫助。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內含,著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滲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滲透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文章來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