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2 17:37: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路建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有待完善雖然近幾年來,各級交通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但是在“人員、資金、責任、考核、獎懲”等方面還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養護資金除稅費改革后劃轉地方財政的補助外還沒有其他穩定的來源,責任主體落實仍然不到位,監督、考核、獎懲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許多地方的鄉管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重建輕養、以建代養現象仍普遍存在;養護技術水平依舊較為落后,僅能達到清掃的要求。總體看,一個長效、高效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仍未確立。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對策為了促進農村公路和諧發展,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2011年10月份河北省財政廳和河北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了《河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筆者認為,《辦法》確定了縣級人民政府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的主體責任,養護資金籌措及定額標準也得以確定和細化。
為了貫徹落實這個辦法,真正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明確縣級政府是農村公路的養護主體農村公路工作屬地方事權,縣級政府是責任主體。實現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縣級政府落實主體責任:一是將農村公路作為縣政府日常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二是將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資金渠道,要嚴格按照《辦法》中的有關標準要求,落實資金,并做到“專款專用”;三是將農村公路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標(我市部分縣(市)政府已經將農村公路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任務中,并按照占年度考核總分的5%的比例計入總分),組織驗收考評,嚴格獎懲兌現和責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完善考核標準,研究制定建設和養護規劃,組織實施年度計劃,確保目標完成。
加強農村公路發展的行業指導交通部門做好行業主管部門,要做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進一步發揮行業優勢,拓展行業管理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行業指導的能力和水平,通過省、市政府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增強行業管理的話語權。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考核等方面的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規范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行為;二是切實加強對縣級交通部門的行業指導,加大對基本建設程序、工程質量和資金落實、資金使用情況的督導檢查,并作為考核依據。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工作的執行主體,協助政府落實好主體責任,主要職責包括編制上報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工程建議計劃,執行上級下達的建設計劃并做好項目管理,組織實施養護工程計劃,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組織協調、檢查考核鄉(鎮)政府管理養護工作及農村公路設施的保護工作。三是認真細致的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落實“七公開“制度,加大協調力度,理順資金撥付渠道,為又好又快的完成年度建設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2公路投資項目風險
2.1對于風險的定義
顧名思義就是“遭受風險,承蒙損失或者傷害的機會”,近年來也有學者對風險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實質上,風險是對項目目標的一種有利或者不利的不確定性事件。我們在進行分析的時候,既要考慮到風險導致的獲利程度或者損失程度,又要考慮到風險發生的可能大小。
2.2風險調查
風險調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調查:對當地社會經濟的影響;利益相關者的意見或者建議;組織社團政府的態度;同類項目的經驗參數。就這些調查內容而言,我們需要文獻搜索,新聞搜索,實地考察,走訪群眾,開會探討等多種方法。
3公路投資項目風險分析
3.1風險識別
(1)對于建設項目成本的增加會導致風險增大,公路項目從最開始的籌備到后期的竣交工驗收是需要很大一筆花銷的,除了項目規模自身的變化帶來大的成本增高以外,還會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市場供求情況發生變化,會造成物價波動,對于人工、材料、機械的費用產生很大影響,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在初期對土地征用和拆遷費用評估不準確都會導致成本增加。(2)在公路工程中,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公路在建成完工之后還需要保養,很多地方會把公路養護方面的費用忽視,造成前期投資估算的費用偏低,在后期公路運營的時候會造成比較大的營運成本。(3)目前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政策也在不斷的完善和不斷地調整,有時候會對公路方面進行壓縮改革,那么對于公路基本建設的一些項目很難批復,不但會影響進度,還會造成合同關系不明確的關系等,都會增加風險發生的可能。(4)目前為止公路建設的營運費來自過往車輛的通行費用,廣告租賃費用等,但是很受車流量的限制,如果車流量減少,勢必會導致營運收入的減少,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利益。
3.2風險識別的方法
3.2.1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是最簡單的分析方法,可以了解到這個工程的各個層面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問題的設定,可以從對于我們的能力是否可以滿足項目要求;與已完工的項目比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自己對這個項目是否看好,有沒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之類的方面去進項調查。
3.2.2圖解法
圖解法是一種形象生動的風險挖掘方法,簡單有效,運用廣泛,可以繪制風險圖,確定風險發生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3.2.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可以通過對系統內外因素的分析來設計多種可能發生的方案,但是針對面較小,如對決策者提醒注意某種措施可能引起的風險后果;研究某些關鍵性因素對未來過程的影響比較有用,其他發面不太實用,所以我國使用這種方法的較少。
3.2.4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美國人奧斯本提出來的,主要是在一個專家小組內進行,許多專家或者行業精英集中在一起提出意見進行討論,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弊端,就是大家會受到行業專家的影響,從而發生“思維共振”,無法提出創新思想,局限了問題的思考。
3.2.5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又稱專家調查法,它可以把公路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小組和已經選定的相關行業、相關專業專家連接起來,進行匿名征集意見,這樣有利于保護最原始的創造性思維,然后在反復的進行統計處理,征詢幾輪意見之后,專家們的意見趨于一致,這個方法目前在我國公路項目風險識別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規避風險的方法
3.3.1爭取有利的政策優惠
在項目進行之前,對當地政府以及國家政策要進行了解,看是否在這個地方目前或者今后有什么政策的導向,在談判的時候多一些籌碼,加強優惠政策,對于優惠的政策要及時寫入合同,避免后期糾紛,對于回收期長的項目,要在土地使用權、收費權等項目上做好協定。
3.3.2做好價格的預測
在價格預測方面,目前我們的技術和方法不是很成熟,但是在實際預測的時候,為了保證精確地預測結果,我們可以建立模型,多角度分析,根據參數選擇不同的指標方案,再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反復比較,預測出一個較為精確的價格,尤其是土地方面的價格,尤其重要。
3.3.3準備條款明確的合同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對于條款的表述要清楚,尤其是權責有明確,避免后期糾紛。
3.3.4協調好政府關系
我們在建設項目的時候要協調好和業主,和政府的關系,希望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們要建立良好的作風,和地方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積極健康的工作關系是后期公路建設投資順利進行的保證。
交通部把交通行業定位為公益事業,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也就是說公路行業是服務性行業。而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靠什么來保證和提高,最終要靠文化建設。廣東省交通集團倡導的“陽光之路,陽光服務”的服務宗旨,是高速公路企業文化建設的宗旨。圍繞這一宗旨,高速公路公司的根本任務一是建設,二是服務。因此,推進高速公路文化建設也是公司生存發展的自身需要。要不斷充實高速公路行業文化內涵,要珍惜、繼承和發揚這些管理經驗和精神財富,不斷豐富高速公路行業文化,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活力。高速公路行業的特殊性賦予了高速企業特殊的文化。
(一)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步伐。高速公路文化本身就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因此它既有利于物質文明建設,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同時,針對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點多、面廣、高度分散的特點,高速公路文化的輻射功能將對整個行業的兩個文明建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二)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雖然高速公路文化建設不完全是思想政治工作,但它的激勵、溝通和導向功能都屬思想政治工作范疇。加強高速公路文化建設,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增強企業凝聚力。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使企業員工形成利益共同體。企業員工在工作中能自然地用共同行為準則約束自我的行為,并以此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內部關系,排除發展過程中一些人為的阻礙和摩擦,建立一種和諧的內部關系,促使廣大員工彼此尊重,相互學習,增強凝聚力,使企業上下一心。
(四)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增強企業競爭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企業必將作為市場競爭主體。要在公路建設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增強競爭力,而高速公路文化建設正是凝聚團隊精神、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五)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塑造企業社會形象。形象塑造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塑造高速公路良好的社會形象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企業文化推動文明服務、優質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逐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在社會上建立高度的信譽。
(六)高速公路文化建設能促進企業改革的深化。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人們逐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的過程,健康向上的高速公路文化是幫助職工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助推器。
二、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高速公路文化具有精神的、行為的、制度的、科技的內涵,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業核心價值體系,是企業的靈魂。高速公路文化要以歷代公路前輩和當代公路人戰勝困難、攻堅克險、不怕犧牲的拼搏奉獻精神為核心,大力弘揚“筑路架橋,為國為民”的傳統美德,大力弘揚“艱苦卓絕,勇赴國難,不怕犧牲”的公路精神,大力弘揚開拓創新、勇于進取、構建和諧、服務社會的時代精神,結合時代要求和企業發展需要構建文化體系,培育和塑造具有企業特色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確立全體員工共同追求的發展愿景。加快高等級公路建設步伐,提高服務質量,構建和諧交通的精神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二)行為文化。企業文化必須通過員工的言行加以體現,這是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必然途徑。這就要制訂員工行為規范,以員工守則的形式,對全體員工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的言行作出規定。員工守則要明確提出企業精神、職業道德、經營理念、發展戰略、遠景規劃等,明確描繪企業及員工共同追求的長期愿景;對員工本職工作的質量、效率、目標提出明確要求,對工作用語、動作手勢、儀表儀態等作出明確規范。特別對收費站、服務區等面向社會的窗口單位,要制定優質服務的詳細標準,樹立熱情、友善、文明、人性的服務態度,體現快捷、暢通、安全、舒適、美觀、怡人的服務質量,營造一種公路消費者自覺自愿、心情愉快的收費環境,取得全社會對公路建設事業的理解和支持。
(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業成員共有的行為規范。管理制度是在生產經營管理中帶有強制性義務、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人事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文化的確立和推行必須通過制度來加以保障和落實。而各類規章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體現為駕乘人員提供快捷、暢通、安全、舒適的高速公路通行環境的社會責任,形成每一個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取向。通過嚴格的管理,逐步形成員工的自覺行為,使文化建設的責任落實到企業所有員工,形成單位有指標、員工有責任、全員參與、人人盡責的建設局面。
(四)科技文化。當代公路人把人馬驛道建設成為現代公路,最終發展為今天的高速公路,這不僅需要攻堅克險的勇氣和智慧,更是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的結果。這些科技創新成果是高速公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文化建設大力弘揚這種開拓創新、敢于進取、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推動公路建設和運營管理領域的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營運公路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措施
(一)培養文化意識,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思想保障。領導層是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培育者和踐行者,更是企業文化的設計者、推動者;管理層是企業文化的執行者、實施者。因此,企業領導干部要確立合乎時代精神和企業特點的文化戰略,帶頭示范,身體力行,大力開展企業文化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通過規章制度、管理措施、管理風格等滲透到每個部門、每個職工,營造企業文化氛圍,讓廣大職工充分接受,形成對高速公路文化的共識,使職工自覺參與建設,從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二)支持文化產品的生產,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前提。要重視文化生產,投入必要的勞動力量和生產成本;要尊重和弘揚文化生產的精神和物質產品,對文化生產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植。這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一批自己的文化生產者,創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繁榮企業文化。
(三)物質文化建設,是高速公路企業文化建設的物質保障。物質文化表現在高速公路建設與管理的工作活動場所、路容路貌、站容站貌等建設。物質基礎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基本保障,也是公路文化建設工作的第一步。企業文化的形成反過來又會推進生產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的不斷提升,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行為文化建設,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行為文化是員工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并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通過提煉總結就形成企業管理的規章制度。行為文化要通過員工守則、服務公約、操作規程、儀表儀態、服裝服飾、效益和效率標準等來加以體現,這些都要通過特定的規章制度把它固定下來,并根據時代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不斷修訂完善,為企業文化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為文化建設的延伸發展提供保障。
(五)精神文化建設,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設的核心。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它隱藏在高速公路文化的深層,滲透在職工心靈深處,但一旦形成群體力量,就能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精神文化是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是企業精神的高度升華。因此,建設高速公路企業的精神文化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弘揚公路行業的傳統文化。犧牲與奉獻是歷代公路人的精神特質。當代高速公路企業文化就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塑造企業精神,不斷推動公路建設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是培育高速公路企業精神。首先要從企業的特點和實際出發,要有獨特的個性;其次是把企業員工的行為和追求引向健康向上的軌道,具有強烈的激勵性;第三是要體現時代精神,與時俱進,有鮮明的時代性。要以準確深刻、簡潔生動、富有個性特色的語言和主題,對員工進行引導和感召,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三是高速公路企業精神的提煉和升華。通過對企業精神進行提煉、總結和升華,明確界定企業精神的名稱、內涵和外延,然后開展大量的宣傳普及工作,使廣大員工從思想上了解和接受,從行動上實踐和體現,最終轉化為員工精神的個體意識,使員工成為具有企業精神的“公路人”,使企業精神成為員工完全自覺的行為,成為一種“本能”。
隨著西部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公路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時期。環境保護成了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保護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項措施的總稱。在公路建設中,我們只有保護建設環境的責任,不能也無權恣意消費。良好的生態和獨特的資源是自然風景區發展的優勢,也是最大的資本。發展生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設計良好的公路能同時滿足人、車、路環境及景觀的要求,富有行車誘導性,將人、車、路、環境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僅使公路本身形成一個行車迅速、舒適、清潔、安全的環境,還要創造一個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生態環境。公路的綠色文化全新概念,強調公路是景觀、文化、旅游資源,與沿線風土、歷史和時空相適應,與時代感相適應,與運動中人的感知和靜態中人的觀察相適應,與環境相適應。反映當地風土人情,在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增進人類健康,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等方面具有重大價值,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改建公路與環境保護
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改建公路仍將作為公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必要的重復改造,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浪費,也加大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費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所以有必要從根源上進行探討。
(一)公路建設必須著眼于高起點。過去由于資金短缺和對遠景交通發展規劃不足,公路等級和技術指標采用較低,不論是線型、縱面、橫向寬度還是路面結構,都只能緩解短期之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公路運輸對道路的技術標準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但公路建設的發展卻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和運輸業的要求,在舊路改造中還存在著短期效應的現象。對公路發展缺乏預見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標,以致剛改造的公路通車不久,很快就不能滿足運輸的需要,不得不進行新的改建。所以公路改建必須要著眼于高起點,線型上要滿足發展要求,紅線范圍滿足拓寬要求,無論在斷面上一次改造,還是分期改造,都應將環境保護與植被恢復措施考慮周到,并付諸實施。同時改造過程中要盡可能繞避村鎮,靠村不進村,以保證道路暢通,減少干擾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二)廢棄公路的合理處置。舊路改建必然要廢棄一部分原有舊路,在本著盡量利用原有線位、提高路線標準的前提下,適當開辟部分新路是必要的,而處理好廢棄的舊路也是必要的。對于改造成高等級的公路,廢棄舊路可視其價值的多少作為輔道,否則應因地制宜進行舊路還田或者綠化,使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這項工作應在公路改建中完成,舊路路堤可作為新路的取土場,或者平整周圍地表的土方來源。廢舊油皮及其他不適宜于還田綠化的廢棄物,運走集中處理,以便有效地保護環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新建公路與環境保護
公路建設必須要經過工可研、設計、施工三個主要環節,對環保認識不足都可能在公路建成后,對路線周圍造成難以想象的破壞,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工可研階段對環境保護的影響作為項目建設的前期準備,工可研階段在投資費用估算、經濟費用及效益分析上的考慮,基本建立在實地踏勘和調查上,但是目前在論證項目可行性時,對自然環境論述較少,大多局限于一些古跡和自然保護區,在滿足技術指標的前提下,許多大填大挖的方案很少考慮自然環境及植被保護。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公路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評估勢在必行,工可研階段應該把環保與效益分析等論證放在同等程度,盡可能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指導后期的測設、施工。測試階段對環境保護的影響公路測設是在工可研的指導下,具體確定路線的布局。線位的具體設置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情況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所以公路測設在滿足技術等級要求前提下,不但要考慮線形指標,還要考慮環境保護,盡可能地優化方案,力求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少破壞自然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無論永久性占地、還是臨時性占地,都應有合理的環保設計。對于在建設中破壞的植被應提供恢復措施設計,防護工程應優先考慮植物防護。這樣,雖然初期投資可能大一些,但從長遠看,無論對公路本身的發展還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都十分有益。
三、采取的措施
(一)公路設計階段環保措施。可行性研究及
初步設計階段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為進行環境保護設計和采取環保措施提供依據。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計。正確處理造價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重視大型結構物設計與自然景觀的協調。路線走向應盡量減少避免穿越對地球生態至關重要的濕地、林區等。保護原有地質結構的穩定性。公路建設破壞了山區或丘陵本來的自然穩定性,由于開挖導致應力釋放引起坡度滑動。目前的設計很少考慮應力釋放,只簡單地考慮土質的自然休止角,只做一些較粗的地質勘探,出現滑坡后治理的費用遠遠超過先期避免滑坡所投入的費用。重視排水、防護設計。公路排水設計不暢,不但對公路本身造成損壞,并且對環境造成破壞,在公路運營階段仍然存在水淹耕地、沖刷原地表的現象。
公路設計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它融貫于公路規劃、設計、施工過程的始終。隨著時間和沿線環境的變遷,公路的影響因素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動態設計的概念,運用先進的技術,結合施工現場的情況,需隨時間、空間的推移不斷地進行補充和完善,經過反復的調整及技術經濟比較,才能設計出經濟、與環境協調的公路方案。
(二)公路施工階段環保措施。在公路建設中,要做到填挖平衡,土方開挖避開雨季,保護水利設施等措施,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邊坡防護和綠化,可以有效地保護水土流失。減少公路的水毀,保證公路的安全。廢棄土石方要進行妥善處理,不能就地亂堆亂放造成新的環境破壞。最好的做法就是選擇農田耕地少,不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山洼作棄土場,把廢棄的土運往填土場堆放,用壓路機分層碾壓達到一定壓實度,然后進行植樹、種草、綠化美化,恢復生態環境。當施工路段距住宅區距離小于150m時,為保證居民夜間休息,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施工。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安排工人輪流進行機械操作,減少接觸高噪聲的時間;對在聲源附近工作時間較長的工人,發放防聲耳塞、頭盔等,對工人進行自身保護。公路施工堆料場在空曠地區,不應有集中的居民區、學校等。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進入水體。施工駐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糞便等集中處理,不直接排入水體。
(三)公路運營階段環保措施。對公路附近的住人地方,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噪聲防治措施。附近有學校的路段兩端設置禁止鳴笛標志。嚴禁各種泄漏、散裝、超載車輛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體污染。
參考文獻:
1.1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無論是一個企業,亦或是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文化作為經濟“軟實力”的象征,往往會以自身深刻的內涵影響著整個行業的運營機制,也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優秀的企業文化會加速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提升服務質量、保證經濟效益。目前,公路建設企業正在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該行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以優秀的、先進的、科學的企業文化作為后盾,因此優秀的企業文化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企業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將企業員工團結起來,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對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海爾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進行采訪時,該企業的部門經理這樣闡述:我們公司之所以能夠進軍世界五百強,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有著過硬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與同行業相比較,我們更注重對員工企業文化的培養,可以說企業文化是貫穿于公司發展的整個過程。從這段簡短卻極富內涵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一個企業永葆生命力具有重大意義,公路建設單位也應該吸取該經驗總結,不斷的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1.3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相關的專家學者闡述,優秀的企業文化中包含著企業的發展理念、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適應企業的管理制度,而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作為公路建設單位,相關的領導者和決策者一定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為公路建設企業的整體發展融入新的活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才有可能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濟發展的潮流中站穩腳跟。
二、公路建設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方法
2.1形成獨特的企業理念
前文筆者已經闡述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經濟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作為公路建設單位,在加強自身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區別與其它行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富有內涵的、科學的企業理念,從而形成別具一格的“企業理念文化”。具體來說,企業理念文化主要指的是公路建設單位的核心價值理念,其中包含了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勇往無前的戰斗精神、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等。另外還要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核心價值理念,樹立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根據時展的需要,并且有機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現狀,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體系。從而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其在工作的過程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2.2堅持正確的發展原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對于企業而言,要想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獨樹一幟,就一定要堅持正確的發展原則,否則所有的理論與實踐都是空談。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這樣闡述:即使你有天才的智慧,還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但是如果堅持了錯誤的方向,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差強人意。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堅持正確的發展原則,對于公路建設單位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公路建設單位一定要將“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到底。始終保持企業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不斷的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定期對員工的思想狀態進行考察,確保每個人都有著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另外還要不斷加強企業隊伍建設,保證每個工作人員都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的開發員工的內在潛能,以優秀的企業理念增強員工的整體凝聚力,從而為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其次,公路單位要堅定不移的堅持“創新”的發展原則。隨著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一個企業要想形成獨具特色的服務體系,就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所謂的創新需要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把握經濟發展的脈搏和企業最終的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規劃,將創新意識融入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最后,公路建設單位還需要堅持“統籌規劃”的原則,要合理權衡發展方向中的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將文化“軟實力”和技術“硬實力”合二為一,立足于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同時發展,做到統籌規劃,彰顯企業魅力。
2.3注重精神文化建設,樹立企業形象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當下的公路單位的員工越來越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八零后,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該年齡段的青年們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文化的影響,思想意識容易出現波動,情緒浮動較大。因此公路建設單位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可以積極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并且以輕松愉悅的氛圍讓每一個人都充分參與進來,組織員工進行一定的文化競賽活動。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員工的團隊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對員工的精神文化建設。
國外的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幾乎與項目前評價同時產生。最早開始與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60年代以后廣泛應用于各國和國際金融組織。發達國家的后評價主要用于評價使用國家預算的國內公共部門大中型投資項日,并有明確的后評價法律依據、系統的機構和評價程序與方法。國外建設項目后評價多采用有無對比法、前后對比法和邏輯框架法,相應的指標體系也比較健全和完善。
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后評估的起步工作也是在80年代開始的,在原國家計委的指導下,交通部進行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的試點,并在此基礎上于1996年制定了《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管理辦法》和《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報告編制辦法》,詳細規定了公路建設后評估工作重點、必備條件和組織管理方式及后評估報告的文件格式及內容。這標志著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的后評估工作已經開始進入程序化、規范化的軌道。但與其它國家比起來還是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方法的創新研究較少,仍使用傳統的有無對比法、前后對比法。
2、在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的指標體系上,缺乏統一的可操作標準,影響了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的效果;
3、對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和程序方面的改進研究較少。
4、我國的路網建設涉及區域較多、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和科技發展水平千差萬別,部分地區統計資料不完整,使評估測算愈加困難。
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現有的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計算方法已無法滿足公路項目后評估工作的需要。本文在現有的“前后對比法”和“有無評價法”兩種方法的基礎上,嘗試引入“邏輯框架法”,以健全公路項目后評價方法,對公路建設項目的目標進行全面和系統的評價。
二、我國現階段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的常用方法
(一)前后對比法
“前后對比法”是指將公路建設項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評估的預測結論以及技術經濟指標與項目實際運營結果及后評價時所作的新的預測進行比較和分析,鑒別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程度,用以發現變化和分析原因,以便為今后加強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和進一步改進項目管理工作積累經驗。
“前后對比法”多運用于公路項目的過程評價,通過對公路建成通車后的有關實際數據的觀測調查,對比項目的實際運營情況與前期預測情況差距的大小,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為改善運營狀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與措施。過程評價應涵蓋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并能反映各階段主要環節的特征。一般包括前期工作情況和評價、項目實施評價(主要包括執行情況評價及項目實施結果評價等)、營運情況評價、項目管理、配套及服務設施情況和評價。運用“前后對比法”,通過對全過程各個階段的比較分析,可以尋找到項目效果好壞的原因,指出主觀愿望和客觀實際的差異,總結出項目成敗的經驗和教訓,以便使以后項目的實際計劃和目標制定更加切合實際。
(二)有無對比法
“有無對比”是指將公路項目實際發生的情況與若無該項目時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對比,以度量項目的真實效益、影響和作用。對比的重點是要分清項目的作用和影響,與項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這種對比用于項目的效益評價和影響評價,也是后評價方法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由于公路建設項目實施后的效果不僅僅是項目的效果和作用,還受項目以外多種因素(如國家政策、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所以,簡單的有無對比不能得出真正的效果。
為了客觀、全面地反映公路建設項目的真實效益和影響,我們在前述兩種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引進了邏輯框架法,旨在完善公路項目的目標評價。
三、邏輯框架法
“邏輯框架法”(LogicalFrameworkApproach,LFA)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1970年所開發的一種項目設計、計劃和評價工具,主要應用于項目后評價中。“邏輯框架法”是一種概念化論述項目的方法,即用一張簡單的框圖將幾個內容相關、必須同步考慮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通過分析其相互間的關系來評價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及原定決策目標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實踐性。
公路建設項目目標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總體宏觀目標評價(即項目建成后對沿
線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總體影響和作用)和對項目原定決策目標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實踐性進行分析評價。因此,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要對照原定目標的主要指標,檢查項目實際實現的情況和變化,分析發生改變的原因,以判斷目標的實現程度。對有些原定目標不明確或不符合實際情況、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的指標,項目后評價要給予重新分析和評價。
我們可以利用LFA的思路和方法,對公路建設項目目標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種條件,“那么”就會產生某種結果。這些條件包括目標內在的影響因素和實現目標所需的。1)宏觀目標
項目的宏觀目標即宏觀計劃、規劃、政策和方針等所指向的目標,該目標可通過幾個方面的因素來實現。宏觀目標一般超越了公路項目的范疇,是指國家、地區、部門或投資組織的整體目標。這個層次目標的確定和指標的選擇一般由國家或行業部門選定,一般要與國家發展目標相聯系,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規劃等的要求。
2)項目目的
也叫直接目的,是指項目的直接效果,是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一般應考慮公路項目為受益目標群體帶來的效果,主要是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成果和作用。這個層次的目標由項目實施機構和獨立的評價機構來確定,目標的實現由項目本身的因素來確定。
3)產出
這里的“產出”是指項目的建設內容。一般要提供可計量的直接結果,要直截了當地指出項目所完成的實際工程。在分析中應注意,在產出中公路項目可能提供的一些服務和就業機會,往往不是產出而是項目的目的或目標。
4)投入和活動
該層次是指項目的實施過程及內容,主要包括資源和時間等的投入。
上述各層次的主要區別是,項目宏觀目標的實現往往由多個項目的具體目標所構成,而一個具體目標的取得往往需要該項目完成多項具體的投入和產出活動。這樣,四個層次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構成了三個相互連接的邏輯關系。因此,要應用LFA進行公路項目目標評價,目標體系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第一級是如果保證一定的資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則預計有怎樣的產出;第二級是如果項目的產出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并確保外部條件能夠落實,則預計能取得怎樣的具體目標;第三級是項目的具體目標對沿線地區乃至整個國家更高層次宏觀目標的貢獻關聯性。這種邏輯關系在LFA中稱為“垂直邏輯”,可用來闡述各層次的目標內容及其上下層次間的因果關系,這樣,一個公路項目目標的各種內在邏輯關系可以利用LFA來體現。通過分析目標管理諸多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實現從設計,實施到最終效果的項目目標的系統評價。
2、水平邏輯關系
2.公路管理制度不規范。由于公路管理制度的不規范,就造成了國內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同層次的矛盾。其中的矛盾包括項目法人制和項目代建制以及施工監理制之間的矛盾,政府管理和業主管理之間的矛盾,自行監理和社會監理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在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占據著重要的比重。矛盾是激起不滿的源泉,而公路建設項目中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公路建設制度不規范造成的。公路建設制度的不規范不僅將會影響公路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而且還會激起不同層次之間的矛盾,這對于整個公路建設的大局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3.公路項目管理內部的會計控制不完善。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內部的會計控制不完善,能導致諸多的問題。比如在資產安全方面,如果在公路項目管理中會計控制不合理,就會發生公款私存、挪用公款以及利用公款炒股的不良現象,這些現象真正被發現的時候損失已經造成了,在這種情況下,想全部挽回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會對公路建設項目造成不可估量的資金損失,這種情況在公路項目管理中是極為常見的。相關管理部門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這對于公路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會計控制的不完善在管理方面也會造成重大的影響。由此可見,會計控制在公路項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公路管理部門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會計控制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相應的、針對性的改善,使會計控制更加完善。從而有利于公路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
二、公路建設項目組織管理模式的類型
對于公路建設項目組織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項目投資者在公路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主要采用的管理模式。公路建設項目管理模式按照項目投資者在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的不同作用主要可以分為自行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以及總承包管理模式三種。
三、關于公路建設項目管理的幾點建議
公路建設項目在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克服這些管理上的難題,公路建設項目才能得到順利的開展。基于公路建設項目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下面將對公路建設項目管理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1.規范法人治理結構。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有助于內部制度的建設和有效運行。規范好法人治理的結構,加強內部管理,從而保證所有者和經營者以及債權者之間的合法權益。通過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可以在根本上解決公路建設項目管理的缺陷,充分地發揮法人的最大作用,這樣有利于公路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可以說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是解決公路建設項目管理存在問題的基本手段。通過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從而加強法人之間的交流以及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法人在公路建設項目中的積極作用,是解決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基本手段。
(二)效益指標之間沒有具體、科學的對比分析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是對其社會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包括評價項目決策環節、施工設計環節、運營環節等方面的具體工作情況。預測數據作為評價的前提,將各個環節和預測進行比較和分析,對其中差別以及成因進行研究。但現在后評價公路建設效益的過程中,通常只根據現實產生的數據和對后評價進行重新預測后的數據再次對各種指標予以計算,沒有深入的實施對比和分析效益指標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公路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并沒有按照結構層次來分析指標體系,忽視對比和分析經濟效益指標,對影響指標的數據出現變化的具體原因沒有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
(三)在選取指標時重視直接效益指標,輕視間接效益直接效益評價指標包括評價籌措資金方式、評價財務效益、評價經濟效益等指標。在評價過程中通常以財務效益指標和經濟效益指標為評價主體,例如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運行時間、縮短公路里程等指標。以沈陽環城高速為例,在進行后評價的工作中,選擇的指標多為直接效益指標,例如區域建設布局、影響交通運輸指標、財務效益指標等。而選擇的間接指標很少,只有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國防力量、土地增值等幾項指標。在整體效益中,間接效益也是其組成部分,忽視間接效益會讓實際效益和評定結果之間出現差異,讓效益后評價指標不能真實、全面、客觀的對公路周邊經濟情況予以反映。
(四)細分社會經濟效益指標缺少必要的深度對社會經濟效益實施后評價的公路一般都具有社會影響力大、投資規模大的特點,這種公路在運營后,會影響到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格局和空間發展結構。評價公路建設項目所具有的社會經濟效益,要研究公路對周邊的自然環境、文化、社會和經濟等在經驗和學術方面帶來的影響。因此要分析公路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現在分析指標將兩種效益結合起來分析,沒有深入細致的對各種指標進行深入解讀,難以客觀準確的體現出公路項目對社會和經濟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二、構建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獲得社會經濟效益所具有的后評價指標
(一)構建公路建設項目得到社會經濟效益所具有的后評價指標的方法現在構建后評價體系的方式比較多,一般采用問卷調查法、整合法和分析法來。第一、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就是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到專業學者和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整理分析并形成完整的指標體系的一種方式。第二、整合法。整合法就的以從前實踐中認為恰當的指標當做是基準定位指標,根據要制定的新方式和目標對其進行改進和重新分類,讓它更具完善性。在重新建立效益指標過程中,要運用使用率高的評價指標為前提,按照實際情況,完善和修改指標,并建立起全新的指標系統。第三、整體分析法。整體分析法是將具有多元化評價整體根據各個環節內在的聯系拆分為很多子模塊,接著將子模塊繼續細分,并描述、分析、評價各個指標。在分析社會經濟整體時,要把社會經濟效益分為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再細分各個效益,根據評價內容的差異制定評價指標。
(二)構建完善的公路建設項目獲得社會經濟效益后所具有的評價體系現在我國對很多公路實施了后評價,但是公路后評價作為新生事物,其概念、內容、特點、作用等環節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需要加深了解。社會經濟效益后評價在項目評價中的地位很重要。以下就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個方面對后指標進行分析。第一、經濟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是指公路建設項目根據本身財務狀況、對公路周邊經濟發展的影響情況進行評價的一種工具,是評價其對國民經濟做出貢獻的根據,有直接效益以及間接效益之分。在傳統劃分的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前提下,按照整體分析法細分層次探索評價因素,評價針對性強的指標。直接指標包括減少運營成本、評價經濟效益、評價財務效益三個方面組成。其中評價財務效益有財務效益費用、投資回收期、財務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方面構成,項目主要按照交通部頒發的規章制度和財務制度共同選取。間接指標由評價對外交流、評價資源開發、評價經濟環境等指標構成,主要從對經濟環境有影響的環節對公路推動周邊區域經濟進行科學評價,其中包括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地區投資率、影響就業等指標。新建立的經濟效益指標系統,在提高國民經濟和財務受益指標的前提下,細分間接經濟效益指標。第二、社會效益指標公路對周邊社會生活具有很強的影響,建設公路的目標是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從保護社會穩定和推動社會進步兩個方面對公路實行社會效益后評價,社會效益指標以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提高GDP增長率、轉變思想等部分構成。對社會效益指標進行分析的前提下細分指標。在充分考慮截取數據的困難后,將該項目的社會適應性指標予以刪除,最終形成公路社會效益的后評價指標系統。對評價體系進行指標簡化,選擇的指標要可以體現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不同層面,并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各種指標對社會進步具有的影響,增強公路項目社會效益。第三、環境效益指標公路環境效益評價是評價和分析公路環境,要以發展為前提,是評價公路效益的重要指標,也是公路運營和建設部門掌握公路發展方向、管理公里建設環節的重要依據。環境效益主要包括公路環境保護能否達到標準,環境指標能夠實現等方面。具體分為保護文物古跡指標、開發景觀效益指標、保護生態環境指標、土地占有率指標和環境持續發展指標等,從生態環境、景觀開發、古跡保護等多角度評價環境效益,提高評價指標的廣度和深度。
1.1景區公路建設的特點
森林旅游景區公路與普通公路在兩者的要求和使用上有著許多不同點,景區公路為使旅客能夠盡量地欣賞到沿線的風景,在線路的選擇上多迂回曲折。在景區公路施工過程中,土石方多采用線外取土,以保護沿線生態環境為主,以減少對景區動植物資源的破壞。景區的交通量較小,但在可能出現大的車流量的節假日應控制好景區的游客量,保護好景區內人文古跡。景區公路內應盡量不設置大的橋涵,以盤山公路為主,利用好沿線風景,體現出動態的景觀美。景區公路的設計車速較低,其設計時可以根據路段采用不同等級公路,同時結合交通量的要求,根據地形和環境情況考慮技術經濟合理性,分段選用不同的設計技術指標。表1為景區公路與普通公路的不同點。
1.2景區公路建設的基本要求
1.2.1公路環境設計方面的要求
森林旅游景區的公路建設要將道路的周圍環境納入到設計之中,把景區高等級公路設計成立體多維的、全方位的,融環境科學、文化藝術于一體的絢麗多彩的帶狀公園。道路上的所有景物都應以浩瀚的林海為依托,把森林風光、險峻的地形、奇特的巖石、各種農田及居民區連成一體,構成一個既有帶狀線形系統,又有塊狀建筑群體的獨特的自然景區。即以人工與自然的綜合進行設計。在環境設計中,為了使路線及結構與周圍環境相諧調,一般情況下橋梁的位置應服從路線線形的要求,橋型要與周圍景觀諧調一致,以實現路線整體化,把橋梁周圍變成新的景區,如在深山峽谷區采用拱橋或懸索橋,給人以居高臨下、氣勢磅礴之感;在開闊平坦的河谷地區采用梁橋給人以安全寧靜之感。
1.2.2公路交通環境設計方面的要求
交通環境是與行車有關的一些環境問題。在公路上行駛的車輛,速度一般都比較快,在環境設計時應考慮司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以滿足司機對視覺環境的需要。在行駛的汽車中,司機不斷地從路外、路內優美多變的外觀景致獲得新鮮而清晰的信息,以使精力集中,減輕疲勞。
同時,視野的多變、沿途景色各異,也會使司機感到舒適安全、頭腦清醒、賞心悅目,把注意力集中在近處和遠處的目標上,保證汽車高速安全行駛。沿途的各種設施和行道樹的布局、形式、顏色如果不合理會刺激司機的視覺,引起司機心理上的震動,影響操作的準確性。所以,景區公路的各種設施及路兩側的栽植,一定要結合林木的特點,既要突出功能又要與大森林相諧調,以滿足行車要求。
2景區公路建設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分析
2.1水土流失
森林旅游景區多分布于地形地勢復雜的山區,公路建設不可避免地會擾動大量巖土、改變局部地貌、破壞森林景區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現為對沿線土地表層的侵蝕以及當地水體的損失,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填深挖造成的水土流失。為了保證道路線形的流暢和美觀,路基工程施工時要對原有地面進行填挖以及改變原地表坡度、坡長,使沿線土地表層受到侵蝕,同時破壞公路用地范圍內的原有地表植被,產生新的坡面。這就使得土壤的抗蝕能力降低,誘發水土流失。
(2)取、棄土引發的水土流失。在道路建設施工過程中,在原地面上的高填深挖會導致大量的土石方搬運。由于受地形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廢棄的土石方很可能被就近傾倒于溝谷。這些松散的巖土和棄渣孔隙大、結構疏松,分布也較分散。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溫度、暴雨、水分下滲、震動及認為活動的觸發下,有可能發生一系列如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蝕,導致新的水土流失及生態環境的惡化,甚至可能影響公路的安全運營。
(3)臨時占地的水土流失。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施工區內的臨時占用地(包括臨時工棚、料場、倉庫、臨時便道等)一般都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一遇暴雨或大風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水土流失。雖然臨時占地的水土流失沒有公路主體工程和取棄土場那么嚴重,但是從區域和全局的水土保持來看也是不容忽視的。
總之,由于公路建設,不可避免地會對森林景區的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對沿線的土地資源產生破壞,導致土地質量和生產力下降,這不僅造成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壞,影響公路自身的安全運行,而且使區域性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時誘發山洪暴發,泥石流侵蝕以及滑坡等地質災害。
2.2植被破壞
森林旅游景區的植被破壞主要是在公路建設的施工期間所造成的。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由于過度的砍伐以及施工中沒有及時的處理措施,如工程完工后沒有迅速對棄土區、山體開挖區邊坡等部位進行植樹植草等措施,造成了植被破壞。
植被的破壞會影響到森林旅游景區的景觀生態環境,破壞景區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2.3噪聲污染
森林旅游景區公路建設中的噪聲污染包括公路施工中的噪聲污染以及營運期間的噪聲污染(主要是指行車所造成的噪聲污染)。噪聲作為現代社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森林旅游景區公路建設產生的噪聲不僅影響人們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使人心情煩躁、情緒波動,甚至容易引起眩暈、頭痛、血壓升高等疾病,更會影響到森林旅游景區野生動物自然環境。
2.4水體破壞
森林旅游景區公路的建設,由于公路建設中的開挖、廢水的排放等原因會對水體產生以下破壞:
(1)對地表水質的影響。地表水水質的問題主要是路面徑流和服務區污水的水質問題。在公路的施工期,施工隊伍的生活污水、施工接寫的油料遺棄,施工物質如瀝青、施工車輛與施工材料的沖洗廢水等都會對路面徑流、附近河流、水源、農田等水質造成很大的影響。
(2)對地下水質的影響。施工活動(如:開挖、爆破作業、鉆孔、挖溝和開挖溝)會影響施工區域地下水的質量和數量,改變地下水資源埋藏和運動的條件,破壞正常的自然規律。水文擾動會導致水流與數量的變化,進而影響路邊設置距路較遠地區的動植物。
(3)對地表水流的改變。公路工程會造成水流集中與某些點,在許多場合,還會使水流速度加快,從而改變地表水流的自然狀態。鋪設路面會降低土壤的可滲透性,從而增加地表徑流。
(4)對地下徑流的改變。公路排水和開挖會降低周圍區域的地下水位,而路基和其他結構物則會因限制水流而提高周圍區域的地下水位。其結果會造成土壤侵蝕、土壤劣化、植被減少、引用水和農業用水流失以及野生動物的生存。
2.5人文景觀的破壞
伴隨著森林旅游景區公路的發展,公路建設中的不完善的地方,如沿線采土,土石方的運輸等,對沿線的一些人文景觀會產生破壞,如林地景觀破壞、山體景觀破壞、水域景觀破壞、路塹邊坡景觀破壞、服務區景觀破壞等。人文景觀大多是不可修復或者修復困難,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3景區公路建設中的環保措施
3.1精心規劃、合理確定線路方案
公路線型是構成公路的骨架,線型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構筑物的設置、設計及對周圍環境的破壞程度以及公路建設費用。雖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對線型指標的選用有明確的規定。但線型選擇設計諸多因素,如地質條件、地形條件、交通流量和景觀協調等等。森林旅游景區的公路建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充分把握好線型指標,解決好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其協調發展。森林旅游景區公路的選線與普通公路的選線有所不同,普通公路的選線主要是以“經濟為主”的建設指導思想,而森林旅游景區公路是以“環保為主”的建設指導思想。
森林旅游景區的公路選線的特點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質復雜,可比選的方案多。在地質方面,山區土層薄,巖層厚,巖層產狀和地址構造變化復雜,影響路線布設;在氣候方面,山區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變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線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其他方面,比如森林旅游景區公路的主要作用是連接各個景點以及方便游客欣賞沿線風景,這也是森林旅游景區公路定線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3.2重視環保設計
施工中,對料場的挖取、樹木的砍伐、植被的占用、耕地的征用等等,往往是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的,因此勘測設計階段是真正抓好環境保護的龍頭。搞好森林公園公路環境保護必須從勘測設計抓起。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規劃階段的具體環保方案和措施。為公路建設和環境協調發展奠定基礎。
在公路的設計階段必須考慮公路選線及線位選擇,取一棄土場的選擇,綠化設計的要求和公路的景觀設計要求等方面;在公路建設中要考慮到的環境保護因素,有地形的開挖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態破壞以及公路施工過程中的植被問題等。
3.3精心組織,規范施工
公路施工階段是抓好環境保護的關鍵,因此,施工階段更應重視環保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公路施工階段應注意到的環境保護問題有嚴格控制植被破壞、路基和護坡的施工措施、噪音防護、水環境污染防護、人文景觀的保護等。對此,在公路施工階段,要抓好這些方面來保護環境。
3.4加強公路養護與環保設施的維護
對于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研發出新型瀝青,比如由廣州市高速公路總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交通學院聯合開發的在重載交通流量下的瀝青混凝土新技術,即富油瀝青混凝土技術(FAC)。新型瀝青采用了11項新技術。加鋪層厚度可由傳統的20cm減薄至10cm以下,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經過測試,新型瀝青不但可保證行車舒適,行車噪聲下降。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0%。而且抗滑性優越,能極大地減少交通事故。新型瀝青保證5年內零養護,15年的使用壽命。對于森林旅游景區來說,提高了公路材料的耐久性,無疑對環境保護技術是有促進作用的,可以減少多方面的環境污染。
對于還沒采用新型瀝青以及其他新材料的公路建設,通過以下方面的做法,亦可很好地對公路建設起到良好的作用。
(1)必須做到經常保持路面平整、堅實、整潔,對路面的本身變形,要事前做好預防,及時修理,使路面沒有破損、紋裂,提高路面質量。延長使用年限。
(2)對路面翻漿的處置。一種是換土法。一種是打砂樁。①換土法:公路路基是由于常年受路邊耕地水的侵蝕,每年春季出現路基翻漿,造成路面破損,隨著時間的推移,翻漿越來越嚴重,導致阻車,滯留車輛,為了解決這一狀況,盡快回復路況,可采取“換土法”來處治該路段翻漿的路基。②打砂樁:其具體做法:在路面縱橫每2m挖一直徑為50cm,深1m的坑,為便于行車。采用半邊施工,在坑內80cm厚分層填筑天然砂礫并夯實,上面20cm拌和符合做級配層的天然砂礫80%摻配20%黏土,并拌勻填筑夯實,再上可直接做瀝青路面。
(3)對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邊等病害的處理。可挖去路面的損壞部分,將路基下部墊入礫石、灑水、夯實后,灑上冷底子油,將鉗縫處刷人瀝青,將瀝青料拌和后進行修補碾壓密實,一般分為兩層,下部為0.5cm~25cm瀝青拌和料,厚度2.5cm~3cm,上部為中粗砂厚0.5cm,綠豆砂拌和料,厚度為0.5cm~0.8cm,通過修補、碾壓成形即可通車。:
2.道路設計階段的生態保護
道路建設與運輸給周圍地區造成多方面的生態學影響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公路建設者所重視,人們開始關注道路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采取的措施就是從道路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辦法,尊重生態學原理,以環境保護評估為依據,努力建設“生態道路”。力求使道路建設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提高的目標。這要求項目立項過程中的規劃要充分考慮道路沿線地質地貌條件、水文條件、氣候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是否利于環保和生態平衡。道路設計選址時,要做好充分的探勘,掌握沿途翔實的地質水文資料,道路選址時要盡量避開滑坡、泥石流、懸崖、多年凍土、巖溶等地段,如果實在不能規避,那么就要采取相應的施工保護措施,保證不破壞沿途的地質環境。設計規劃部門要對道路寬度、曲度、密度及空間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規劃,保證質量及經濟效益的同時,力求不造成大的生態破壞。公路環境問題的根源是建設目的的單一性,只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環保評估工作做得不夠。避免道路穿越城市、景區、良田,使公路走向與醫院和學校保持一定的距離。對道路沿線的水、山、田、林進行統籌規劃和設計,使道路建設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共生。必須的行道樹、防護林、綠地建設是“綠色走廊”形成的基礎條件。道路沿線中適當配置一些敏感指示植物,為環境保護起到監測的作用,還可為環境監測服務。注意沿途樹木栽植的高度和密度;保證道路兩側排水的順暢,完善道路功能。自然植被的恢復十分困難,一旦遭到破壞,后果嚴重。
3.道路環保工程施工
道路施工階段的環保重要性是僅次于設計階段,這是污染環境的一個集中發生階段,做好環保過程施工意義重大。
3.1嚴格控制紅線內砍伐森林植被,保護沿途的植被不被破壞,對于沿途的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以便保護物種不滅絕。
3.2保證道路建設的環保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招標。在施工合同、監理合同中,必須納入環保工作條款,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的內容、標準等要求,施工單位還要制定具體的環保方案。
3.3在招標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單位要明確環保工程施工要求,制定符合環保質量和標準的工藝設計。對項目沿線深挖高填地段以及邊坡防護等做好環保工程。
3.3強化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開工前應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在一些涉及環保項目工程施工前要進行技術交底,建立項目建設環保管理工作制度,指派專人負責該項工作。對主體工程防護區、取土場防護區、棄碴場防護區等進行防水土流失的保護措施,對周圍水環境、防揚塵污染等進行動態監控,充分做好環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