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0 15:00: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現代語文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現代漢語作為高等師范院校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對于培養師范類大學生的語文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仿照蘇聯的“現代俄語”開設的,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高校的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與研究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1)以教材編寫和修訂為重點的階段(1978—1985);(2)以教學內容調整為重點的階段(1986—1992);(3)以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的階段(1993—1995);(4)以課程體系建設為重點的階段(1995至今)。總體來說,現代漢語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學質量也獲得了長足的提高。[1]
但是,目前高校的現代漢語課程改革仍是在應試教育和知識教育的框架下進行,隨著語言本身的不斷發展、新課標的實施以及中學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革,迫切要求培養創新型的復合人才。面對新形勢,高等師范專業現代漢語的教學出現了種種新的問題。
同時,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性課程,現代漢語在師范專業的課程中理應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它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現狀。[2]但是多年來現代漢語教學界卻頗有這樣同感:學生普遍反映現代漢語課不如文學課生動活潑,考試及格率不理想,造成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惡性循環。為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師現代漢語教學改革進行更深層次的審視與思考。
一、高師現代漢語教學現狀簡析
(一)課程定位欠科學
目前的現代漢語課程體系是五十年代確定下來的。我們模仿與現代漢語有很大差別的極富形態變化的現代俄語,把現代漢語分割成語音、詞匯、語法、文字、修辭五大板塊。之后,又把這種語言分類的方法和語言研究的路子直接運用于語言教學。現代漢語作為一門社會的學科,跟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符號學等其他學科有復雜的聯系。目前忽略了語言學是在與諸學科的交叉滲透中發展的特點,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沒有充分體現這一現代特點。
(二)教學內容缺乏領先性、全面性、實用性和針對性
首先,現行課程中語音、詞匯、語法、修辭四部分的內容都比較陳舊,缺乏深度,有的內容跟中學教材簡單重復,也比較保守,沒有或很少反映學科發展的新成果,因而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從嚴格意義上講,現代漢語應包括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現代漢語方言,可目前的現代漢語教材及課堂教學往往只講共同語,不講或很少講到方言,存在著嚴重的片面性。事實上,無論從教學還是從研究講,共同語和方言都是相互促進的。
第三,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師范學校的現代漢語教學,還擔負著一個重要的使命:提高未來的中小學教師的語言教學能力和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目前的現代漢語教學與現實的需求錯位,學生學了現代漢語課程后,語言素養并沒有明顯提高語文教學論文,尤其是作為教師運用語言的技能沒有明顯提高。目前的現代漢語教學只重視書面語的教學,忽視了口語是未來教師傳授知識時運用語言的主要形式。這就直接導致了高師現代漢語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實際的嚴重脫節,造成大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
(三)教學方法缺乏啟發性和實踐性
目前的現代漢語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往往只重課堂講授,滿足于一般知識的介紹,缺少課堂討論和雙邊活動,沒有著力啟發學生去思考和發現問題,而且不太注重語言實際和研究實踐,不是積極引導學生去觀察和分析現代漢語共同語的種種事實,幫助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由于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作為語言課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因而學的都是一些死的知識,并未轉化為實際能力,而且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極易形成學生僵化的思維方式。
二、高師現代漢語教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內容
(一)轉變觀念,構建適合高師專業的課程體系
目前高校現代漢語的很多分支學科發展極不平衡,如現漢語的結構學研究和教學相對要強,其中的語音結構和法結構的教學研究則更為成熟,語義、語匯的教學研究近來也獲得了長足的進展。現在的現代漢語教材(包括使面最廣的胡裕樹先生、黃伯榮與廖序東先生主編的兩個本),都是由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五大板塊組成。內容大大超過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后新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結果往往因課時不夠而匆匆結束語法教學,修辭部分幾個常見辭格了事。我們認為,針對現代漢語學科系統性特點,應調整教內容,形成“一主多選”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模式。即把語音、詞匯、語法這一構成語言本體的三要素作為現代漢的主干課程(“一主”);而將語言本體以外的文字、修辭、用這些又十分必要的知識逐一剝離,系統配套,形成“漢字通論、語用學、方言學”三門選修課。在保證現代漢語基理論和基本知識教學總量的前提下,增設“演講與口才”“朗誦學”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強化口語表達和口才技巧訓練,使現代漢語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語文教學的實際在專業能力的延伸方面,開設“中外語言學史”“語言和文化”“語法研究專題”等選修課,促進師范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課程體系的重構。
(二)創新課程內容,構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內容上,現代漢語課應反映出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加進文化語言學的有關內容,在語法教學中引進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增加語用的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現象,如廣告用語、校園用語等。現有現代漢語教材將語言當成一種游離于社會和人文世界的純形式系統,把語言各要素的分類、特征、構成和關系等作了詳盡的形式化描寫,學生從中感受到的只是一個零件和部件組成的機械的語言世界論文格式范文。因此,要把語言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文化等方面的深層次的認識和闡釋。在教學中加進文化語言學的有關內容,加進社會語言學的有關內容,會使學生充分考慮到語言的動態因素。
課程內容應該貫穿兩條線索:一條是現代漢語共同語(普通話)的主線,一條是現代漢語方言的副線。一主一副,相互配合。我們認為,作為主線的共同語固然是主要的講授對象,但作為副線的方言也當受到應有的重視。之所以在教學內容中穿進副線,是因為漢語方言復雜豐富,是發展我國語言學的一大寶庫,在現代漢語課程中加強方言的學習,可以加深對共同語的認識,對于學習古代漢語和語言學理論也有好處。
(三)加強實踐環節,突出師范教育的特色
現代漢語屬于語言專業基礎課,對培養師范大學生教學技能至關重要。為了調動師范大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他們對語言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發現、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語言現象的能力,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形式。
以現代漢語語音教學為例,由于地域的影響,貴州大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受本民族語言與漢語方言的雙重影響,形成了自身較固定的語言模式,所說的普通話與實際的普通話存在較大的偏差,給普通話學習帶來了嚴重障礙。[3]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校園流行語調查”“某某城市街頭店名調查”“互聯網絡用語”等社會用語調查,使學生了解我國的語言文字政策,增強語言規范意識,自覺使用規范語言。或組織學生開展方言調查,使他們更進一步理解“方言”和“普通話”的關系,激發學習興趣。或組織學生廣泛開展正字、正音比賽,開展辯論大賽、詩詞吟誦大賽、新生普通話大賽、名話劇表演大賽等,在活動中使學生切身體會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語言能力和水平。
(四)改革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打造信息交互平臺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論文,教師和教材好比導演和劇本,教師組織教學就是在導學,導學藝術水平的高低與教學效果有密切聯系。教學內容在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要不斷創新。一方面采用引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盡量少講、精講,講關鍵內容,盡量多提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生發,指導學生去觀察研究,形成“精講-多問-生發-研究”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五)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建立科學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
在制作生動活潑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本項目研究還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建立了適合他們實際的習題庫,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辦法,努力把只注重結果的考核轉變為注重過程的考核。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態度的考核。
三、高師現代漢語教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實施步驟
我們的課程改革擬以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現代漢語教研室教師為主,組合教學與科研成團隊展開研究。具體實施步驟是:調查研究→優化現代漢語教學體系,構建“一主多選”課程體系并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實踐階段→跟蹤反饋,理論總結。
首先,研究需要具體展開進行幾個方面的調查:一是深入中學校園,了解中學教師和學生的語言知識結構,了解當今語文教師迫切需要掌握的語言知識有哪些;深入調查中學課本中現代漢語知識的分布及講解方式。二是調查了解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時最主要的語言技能需求;三是深入了解高師現代漢語教學和研究的現狀,進而分析其與中學語文教學脫節和重復的地方。
第二,對以上三個方面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在基礎上構建適合中學課程改革實際的大學現代漢語課程體系;改革和深化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在整個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正確處理“普通話”和“方言”的矛盾,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充分運用自然語言資源———方言,進行語言對比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并結合貴州的區域特點,探索適宜發展學生教學能力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模式。
第三,對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進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對改革的內容進行修正。
最后,確定漢語文學教育和對外漢語教育班的一部分同學作為跟蹤調查的對象,檢驗教學改革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總結。
通過研究主要打算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1.能否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探索出與貴州省中學語文教學實際相切合的有針對性的高師現代漢語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2.對于現代漢語教學來說,構建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為高師學生一下四個方面的語言能力的提高服務:
(1)合格的教學、教育口語能力;
(2)合格的書面表達能力;
(3)合格的社交口語能力;
(4)語言運用所必需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
3.對于較之文學顯得枯燥乏味的語言類課程,對學生如何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建設.現代漢語教學改革初探[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
[2]李宇明.師范大學生的語言文字狀況及其教學問題[J]. 語言文字運用,1994,2.
2在實踐中引導
2.1學會關愛
對于“醫者仁心”,現在許多醫學生看來,只不過是老教授口中常念叨的詞語,對其中的含義早已淡化和陌生。就像沒有經歷過地震傷痛的人無法深刻領會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中是一種怎樣絕望的處境。同理,只靠實驗和書本知識的學習鍛煉,醫學生也不能深刻的感受到醫生到底是一種怎樣神圣而莊嚴的職業。對此,高校可將具有一定基礎的醫學生,通過見習的方式安排到病人的身邊進行簡單的日常照護,不斷加強病人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樣,能讓醫學生在病人的身邊進行細微的觀察,補充學習到那些書本上沒有的或是變動性較強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醫學生親密接觸到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能更加理解他們身體上的痛苦和情感的需要,在實際中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幫助患者,關愛他們。這對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對培養值得病人信賴的醫師具有重要意義。
2.2培養醫德
醫德,顧名思義就是作為醫生的職業道德,它是調整醫生和病人,醫生和社會關系的道德規范。正如孫思邈曾在《千金方》里提到的:“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至想。”這也是現代醫學生在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師之前需要掌握的精神力量。醫科院校可在早期的一二年將醫學生送去參加醫療咨詢服務或是社區義工等實踐活動,既能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促進他們對社會認同感的建立,正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隨后幾年的學習中,有了一定基礎的學生就可以跟隨老師進入醫院實習,這樣的實踐課程能幫助其更好的樹立起“救死扶傷”的職業觀念,培育自己養成學會尊重患者、一視同仁的職業操守,養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職業準則。
中國對現代教育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管理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來維持。這種維持的方式是在計劃經濟發展的條件下形成的,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這種教育管理方式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按照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將教育的管理目標由原來的全面性管理轉變成有選擇性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直接管理方式轉變成間接管理方式;由原來的過程管理轉變成目標管理;由原來的行政管理方式轉變成法律和行政共同管理的方式。在時間上,由原來的短期管理方式轉變成長期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微觀管理轉變成宏觀管理。
如今是一個改革的時代;是一個大力調整的時代;更是一個推動和發展生產力的時代。教育管理在調整、改革、發展的沖擊和影響中,尋找新問題和新事物進行理論研究,為教育的管理和發展提供了理論性指導,并且在教育管理的改革實踐中完善其理論,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所服務。
二、現代教育管理的目的
素質教育階段的教育管理目的是保證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歷史使命,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要有效地達到基礎教育管理的目的,教育管理科學的理論研究必須面對現實,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研究和樹立現代教育意識,改革教育管理思想
所謂現代教學意識,就是現代的教育觀念,是人們對現代教育的管理問題上的看法。實際上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使基礎教育徹底從應試教育轉變到提高全民素質教育的軌道上。由此,教育管理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管理思想。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全過程中,始終堅持全面發展,強化普及,淡化選拔,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更大的提高。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加強素質教育模式和運行機制的研究,以便推動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2.研究和樹立現代公民意識,調整辦學管理目標
所謂現代公民意識,是人們對現代公民所享受的權利、義務、法律法規及思想道德方面的看法和觀點。對于教育管理科學理論的提高和發展,我們只能對現代公民的意識進行徹底的研究,引導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進行認識和培養社會合格的公民的戰略意義,只有這樣,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才能糾正應試教育的偏向,把應試教育轉化到提高全民素質教育上來,在為了辦好學校和管理好學校的問題上要端正思想,把培養和造就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才、社會合格的公民作為基礎教育管理的最終目標。確立了現代公民意識,基礎教育管理才能轉移到保證培養社會優秀人才、社會合格的公民的軌道上來,才能真正地把應試教育轉變成提高全民素質教育的思想軌道上來。
三、向現代教育管理轉變的途徑
1.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政府通過有關部門制定的各種教育法律、法規、條例和政策,目的是使教育工作在方針、制度、經費、人員、設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以促進教育事業的正常發展,其具體措施就是通過法律法規的約束力來調節各種管理對象。實現教育管理主體這一職能必須借助于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隨著教育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尤其是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必須發生相應的改變,因為管理方式和手段是服務于管理職能的。目前在中國,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要從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從微觀介入轉變為宏觀調控,從經驗管理轉變為科學管理等;其管理手段則從單一的行政指令、政策轉變為經濟、行政、法律等多手段的相互結合。
2.管理部門從中國教育管理的現實出發,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觀,也是轉變整個教育管理觀念的關鍵所在。基于政府對教育的管理是一種宏觀有序的過程,也要考慮到政府、學校與教育中介組織各自的特點,為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職能觀所造成的管理職能錯位、權責失衡等弊端。
1.1學生方面我們通過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所做的調查來看
盡管很多學生在課后都能對教材中的各種習題做解答,但是在進入會計技能實訓環節后,無論是手工做賬訓練還是計算機做賬訓練,學生按照會計核算程序識別經濟業務和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學生在實訓末期,不能獨立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這兩張最基本的財務報表,更不用說編制現金流量表。近年來,外購的仿真教學軟件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大大增強了會計實踐教學的職業性和仿真程度,但許多仿真教學軟件的內容設計或過于復雜,或脫離實際,或業務形式單一,再加上高職學生普遍對會計準則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難將理論知識和經濟活動實踐很好的聯系在一起,缺乏用會計語言和方法將現實經濟生活中形形的經濟業務信息加工成會計信息的能力。有的學生學了三年會計,畢業時大腦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學校學了些什么。招聘會上,面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專業知識技能要求顯得極其不自信,根本就談不上“零距離”上崗。這些現象充分說明高職學生對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效果越來越難以達到教師期望,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差距越來越大,與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
1.2教師方面
1.2.1教師的應用能力缺乏,設備利用率不高
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都已經建立了會計專業的實訓室,但真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會計實訓教學主要局限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訓練方面,而大量的涉及會計學原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規定方面課程的教學內容(如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該機財務會計等),教師還是習慣在傳統的教室里進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師的教學改革還沒有與現代教育技術很好的融合起來。教師對先進的現代教育設備不能充分地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資源的浪費。
1.2.2教學方法單一,僅局限于多媒體設施
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都積極建設配備多媒體教室,但是70%的會計專業教師在對多媒體設施的運用只停留在幻燈片放映的水平上,而會計教學所強調的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卻沒有很好實施。有的學校從教育軟件開發商處購買了若干項仿真模擬會計教學軟件,但是許多會計教師還是不習慣或不愿意將某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實訓軟件的訓練設計相融合,以充分利用會計仿真教學軟件上課,導致仿真會計教學軟件被閑置。
1.2.3教學模式陳舊,依然沿用知識點灌輸教學
雖然很多老師都認可對會計專業學生加強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師早已經習慣了在課堂上通過粉筆黑板灌輸如何做會計分錄,而學生既沒有對經濟業務活動的感性認知,更談不上真實的社會實踐經歷,無論教師怎樣將會計實務講得滔滔不絕,而學生掌握會計技能的情況很難盡如人意。比如基礎會計教師一般都在課堂上講過“月末要在調節未達賬項,檢查記賬差錯的基礎上,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知識,但筆者調查發現許多高職學生雖然學了三年會計類課程,從來沒有在教材上見過真實(或仿真)的銀行存款對賬單是什么樣子,學生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后,如果單位沒有安排老財務人員輔導依然無法獨立完成該項會計業務。這說明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運用下,高職學生其實很難快速掌握諸如此類的基本會計技能。
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滯后的原因分析
2.1現代教育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財務會計工作成果是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對于一個普通企業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業普遍對保護商業機密和財會信息的安全性有較高的敏感度,使得會計專業學生的校外實習的瓶頸問題難以解決,能夠接納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單位少、崗位少,即校外會計崗位實習很難滿足會計技能訓練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內會計模擬實訓上,支撐校內會計模擬實訓的基礎是充足的對口的資金投入。經調研發現,現代教育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困擾高職院校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學校因為資金短缺,不能及時更新教育設施,導致學生校內會計模擬實訓開課率較低,最終直接影響了這個學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培養質量。
2.2對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管理模式
滯后現代教育技術發展情況還取決于學校的管理是否得當。很多高職院校都普遍存在對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管理很不重視的問題。從宏觀上來講,我國發展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的高職教育時間不長,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在教學中的應用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都還不太成熟,建設進展也非常緩慢;從微觀上來講,學校沒有對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對設施的專門管理,也是導致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遲緩的原因。如許多學校為節省培訓經費,大都是依靠現有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兼職對現代技術設備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與專業課教師的具體教學組織工作難以很好銜接,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積極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訓、考核和激勵機制
因為培訓和考核都是相輔相成的,從來就沒有無考核的培訓,也沒有無培訓的考核。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培訓工作重視不夠,既沒有建立起關于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會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考核評價體系,也沒有建立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對學生會計技能實訓成績的評價體系。在調研“影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的主要困難”這一問題時,有52%的教師認為“缺乏相應的推動和鼓勵機制”。這就導致教師對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問題上“懶于應對”或“得過且過”。
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高職會計教學效果的途徑
3.1增加資金投入,加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要利用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這就需要增加對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硬件和軟件的資金投入。所謂硬件設施,就是指學校的校園網絡系統、教學軟件的開發系統以及還有其他各種培訓系統、應用系統和信息的存儲系統。而軟件設施就是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和它的應用軟件或者教育技術方法等等。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學校只注重于硬件設施,而忽視了軟件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們必須要增加資金的投入,用以加強對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來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率。
3.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能力
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環境下,應當讓會計教師在吸收最新的會計職業教育理論成果的同時,還擁有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和最新的計算機操作知識,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自主開發新型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有計劃的對會計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第一,學校可專門設立教師計算機培訓中心,有針對性的承擔專業課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第二,組建一個高層的教授咨詢團來解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三,定期舉辦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會計專業課公開觀摩活動。在對教師的培訓過程中,我們需要特別重視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評機制現階段,許多高職院校
對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情況還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辦法,教師往往只重視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更新,而忽視了如何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因此,對于高職會計專業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會計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和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考核體系尤為重要。有了科學的評價體系,便于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進行分析總結,也便于對管理者的服務水平進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評價體系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進行考核,還可以對會計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定期評選出優秀的會計教師來做榜樣,鼓勵其他教師積極開發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對學生會計技能的培養;還可以積極開展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競賽,評選出師生相對公認的會計教學模式,以激勵引導其他老師。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考核體系的建立,有利于促進會計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如學校需要購置多少先進的現代技術硬件設備,這些設備能不能在會計教學中順利的高頻率使用,應當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考核評價體系應當圍繞這一核心而設計,以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二)體育教學設備設施缺乏小學體育教育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就必須有一定的體育教學設備實施。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小學由于不重視等原因,體育教學設備設施嚴重缺乏,其中農村小學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很多的小學為了改善體育教學條件,新建了一些籃球場、羽毛球場等,但新建的體育設備設施卻忽視了孩子的身體特點,例如:新建的籃球場是成人籃球場,小學生走進籃球場只能望籃興嘆。
(三)體育老師素質有待提高在我國很多的小學中,尤其是農村小學,由于學校不重視、學校經費有限等,使得很多小學缺乏一支教學過硬、人員充足的體育老師隊伍。其具體表現為:一是體育老師缺乏。很多小學往往更加重視語文、數學以及英語老師的招聘,體育老師卻寥寥無幾,在農村小學體育老師更是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二是體育老師素質不高。體育教育并不是只是教孩子玩玩樂樂、蹦蹦跳跳,而是需要通過一些專業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來幫助孩子愛上體育,進而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但是目前我國很多的小學體育老師都難以做到這一點。
二、提高我國小學體育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宣傳先進教育思想,樹立正確體育教育理念認識是行為的先導,只有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因此,要想提高小學體育教育的質量,首先就必須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理念。具體而言:一是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教育,不再是認為體育教育可有可無,而是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育,把體育成績作為考核孩子成績的一個重要指標;二是加強體育教育宣傳。大力宣傳體育教育思想,有助于幫助學校、家長以及孩子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使體育教育真正成為小學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三是加強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學校要想使體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還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為此,應該加強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一方面得到家長對體育教育的支持,從而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另一方面集思廣益,充分聽取家長的建議,如何使小學體育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質量。
根據研究目的,我們選擇本校四(1)班和五(3)班作為實驗班,四(2)班和五(4)班作為相應的對照班。實驗前,我們對四個班作了實驗前測,水平較為接近。
(二)實驗研究的具體工作
課題組教師憑借學校有利資源,本著加強學習研究,注重實踐操作和實效性的原則投入實驗。
1.完成課題的人力保證
課題組有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領導和豐富的小學英語教學、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經驗的教師,所有成員均具有相應的學歷層次和具備與課題相關的研究能力。學校教育教學等工作深得社會好評和學生歡迎。
2.完成課題的設備條件
我校校園網絡建設上檔次,裝配有一流的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教室各1間、計算機教室2間,1套校園智能廣播系統,建設了農遠工程衛星網絡。對全校24個教學班、各專用教室進行了全面的規劃和綜合網絡布線,并結合網絡特點,架構了校園內網絡教育體系。整套網絡中,100MBPS能充分滿足全校25個終端的音、視頻點播需求。
3.錘煉師能,開發資源
為確保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課題小組制定了周密的學習培訓計劃,開始了實驗研究的探索。
(1)拓寬視野,外出學習。課題組教師外出學習,很大程度上學習并掌握了一些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認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教學設計理論和實驗操作方法,為實驗研究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培訓研討,不斷提高。我們結合每周三的業務學習時間,進行了以課題運作和“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實施為主題的系列培訓。①理論學習,加強理論學習,轉變觀念。②以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貫徹落實為主要內容的學習。
4.嚴格管理,注重過程
(1)落實課題學期計劃的完成情況。
(2)把好實驗教學關。
5.實行實驗研究例會制度
課題小組定期召開實驗工作會議,旨在總結研討各階段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調控或彌補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疏漏,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困難,部署下階段的工作要點等。
6.建立健全資料庫,加強資料管理
在實驗實施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資料的搜集,設置專門放置實驗材料的專柜,實驗研究員和實驗教師是兼職的資料管理員,注重關于研究的文字和電教資料的搜集,分析,對號存檔。
二、初步成果
(一)通過對實驗研究中成功課例的分析研究,實驗教師撰寫出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教學網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性論文《以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為突破口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多篇得以發表并獲獎。通過對實驗課例的研究總結,初步構建以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為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過程整合的相適應的網頁式CAI課件的設計方法與規律。
(二)學生學習水平得到提高。
(三)學生學習態度有了積極的轉變。
(四)促進了學校整體發展。
(五)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教師理論水平得以升華。
三、問題討論
(一)經過本階段實驗研究,我們認為,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提高信息技術,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新課程大綱的實施,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現代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動態交互功能、計算功能、繪圖功能和信息獲取功能,其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優點可使數形結合,用形象演示描述抽象、不易表達的數學概念、定理;可對稍縱即逝的數學演示現象進行慢鏡頭回放,符合人類獲取信息來源的方式,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實際問題數學化。從而使數學思想易表達,數學方法易實現,數學與現實聯系更密切。計算機技術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增加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教師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為教與學構建動態環境。高職數學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弱化相關理論學習、注重應用(與專業結合),而非培養數學專業人才。因此,借助數學軟件,可對高職學生講解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典型實例,并用計算機求解,從而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二)計算機進課堂改變了高職數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借助計算機可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和非邏輯式的教學方式,從而為數學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操作平臺。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實現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行主動性、積極性、個性化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關系,實現教學互動與合作。同時,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實現了協作式、研究性學習,從傳統課堂學習向E-learning、M-learning轉化,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探究過程、訓練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實際情境。從而易于教學活動的個性化發展,節省了教學時間,實現了教學的最優化發展(自主的學習內容、不受時間限制等)。
二、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數學教學有效整合的途徑與內容
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可對數學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電子(網絡)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數學軟件、網絡平臺(試題庫、教學資源庫等)。根據教學實踐,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一)制作課件
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很多,結合數學特點,在常用PPT制作基礎上,若要用到動態演示,一般可用幾何畫板制作,但采用FLASH效果較好。如講極限定義時引入“割圓術”、導數的幾何意義、定積分概念與用定積分求旋轉體體積時,學生更容易理解。當然,在具體教學時,有條件的還可用電子白板,完全代替粉筆與黑板。好的課件應該實現個性化、具體化、趣味化、動態化、實踐化、黑板化,[1]58通過創設合作實驗情境、動態變化情境、空間想象情境、游戲扮演情境[2],優化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
(二)使用數學軟件
高職數學主要是微積分內容,教學中應遵循“淡化理論,注重應用”原則,因此,借助數學軟件MATLAB教學,可節省計算(求極限、導數、積分)教學時間,同時,借助軟件先繪制圖形(有條件的也可用圖形計算器),可幫助學生理解。通過數學實驗進行啟發式、驗證式、協作式教學,可使學生像研究者一樣去發現和探索知識,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使其致力于數學應用的學習,培養創新性,為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培養和發現人才。
(三)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知識的學習不應局限于課堂。通過建立網絡課程,學生可了解課程大綱、授課計劃、PPT、試題(卷)庫、學習網站與學習資料等資源,實現學習的自主式和個性化;同時,教師可加入學生班級的QQ群,利用手機微信等布置作業、進行答疑,實現教學的實時化和全天候。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數學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從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現代教學理論出發,根據理論聯系實際、研究性、主體性、主導性、開放性、數學性、應用性、效益性、科學性等原則,[3]可采用以下教學策略,從而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一)分層次、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的是基本內容,通過練習,使所有學生都能理解與接受。而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可通過QQ、微信推送不同的習題、作業,甚至是數學競賽題目,并指導部分學生進行數學實驗,開展探究性教學,通過掌握數學軟件來注重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適時、適度的教學策略
找準結合點,在分析教學目的、要求、重難點基礎上,教學過程中應適時地結合多媒體與數學軟件,開發出切合學生認知特點、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課件。教師主導應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在關鍵概念的闡釋、主要步驟的推導上,適度進行多媒體教學,將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或電子白板)結合起來。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的師范教育已有百年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社會進步與教育的進步奠基在中國師范教育的發展基礎之上。
體育教師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體育教師教育的研究。體育教師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的下級綱目,是指對體育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即在對體育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通盤考慮,整體設計,體現了對體育教師的教育是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我國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臺了5套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課程改革的總體特征是:培養目標得到擴展,更適應社會需求;課程結構進一步優化,各類課程的結構趨于合理,特別是選修課程和學科類課程得到加強,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與以往頒布的《課程方案》相比,體現了21世紀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時代特征。幾年來,其運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經驗與不足,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體育教師教育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比較分析等多種科研方法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歷史發展的總體概況比較
3.1.1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分類與學時分配的比較從表1中的數據分析可知,5套教學計劃在專業課程方面的分類和學時的分配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1980年計劃中專業必修課課時與4年總時數的比例高達67。8%;1986年和1991年計劃中專業必修課學時稍有減少,分別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專業必修課課時為44。7;2003年方案中專業必修課課時減少到41。3,縱觀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主干課程的發展歷程,主干課程由高度的計劃性演變成宏觀的指導性。
3.1.2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內容結構的比較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結構是所設置全部課程相互之間的分工和結合,是教學計劃的核心。人才培養通過專業教育來實現,而專業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在各自不同的課程結構,及由此而決定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上。課程體系是高校專業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來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教學文件。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體育教師,還應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體育工作者,突出培養復合型體育人才。我國專業院校對術科比較重視,因此術科的比例下降得不是很多,而師范院校對學科比較重視,其下降比例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和山西大學與國家教育部的課程方案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接近63:37這個比例。其中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的學分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與學時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是幾乎持平。但是武漢體育學院學分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大于1,可是學時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卻小于1,而師范大學很明顯則把學科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種學科類學時的比例結構勢必影響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技術水平和技術教學能力,因此有待于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實踐研究。
3.2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課程體系是指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互相間的分工和配合,實現專業培養目標依靠全部開設課程的協調和補充,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對2003年方案分析和比較可知,在必修課程的設置方面,2003年方案中必修課程為1126學時,6O學分,其中包括主干課程和一般必修課程兩類,均比以往方案所占比例小,有其更大的靈活性、可塑性和指導性。
方案中任選課程分為理論學科和技術學科兩類。共列出47門課程,而且這47門課程,絕大多數都是新型的、針對性較強的、課程內容與體系小型化和規范化的課程。任選課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深入,設小課,開設不同層次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其目的是擴大信息量,切實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實際需要。課程數量多,供學生選擇的范圍廣,自由度也就增大,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在有限學制、學時里,既要增加新的內容,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之間的矛盾。小型化課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討型的特點,能體現出體育教育專業發展與研究的最新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知識視野的擴大。
3.3我國體育教師培養課程制度討論的熱點
近幾年在師資培養中出現許多熱點討論的問題:比如如何正確處理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與“適應性”;體育師資培養目標的規格要求是什么?從我國社會現實出發,如何尋求體育教育專業考生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最佳結合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教師培養課程制度上表現為:課程設置中學科與術科的關系問題,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比例問題等等。
3.3.1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當然是體育師資,然而,近年來由于強調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被削弱了,體育師資培養質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學校體育發展日新月異、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的今天,許多從體育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以后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校體育的要求,似乎對學校體育改革“兩眼~抹黑”,很難適應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為此強烈呼吁體育教育專業必須大力加強“師范性”。這就給課程設置提出了公共課、專業課和教育類課程的比例問題。
3.3.2關于術科和學科的關系問題,也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始終沒有解決好的一個問題。誠然,這兩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的,但總應該有個主次之分。近半個世紀來術科和學科此起彼伏,從三七開到倒三七,翻來覆去,爭論不休。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既有其相同點,又有其不同點。體育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標志,就是既能夠使用文字語言進行講解,又能夠使用形體語言進行示范。換而言之,體育教師如果不能進行正確、恰當的技術示范和指導,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價值,也就同時喪失了“體育”的品牌。這就要求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掌握廣博的理論知識,特別是有關體育健康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要注重運動技術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體育專業的基本技術、技能。理論學習與技術學習并重,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圓滿完成新課程目標對體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對在體育師資培養中“一專’’與多能的問題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課程設置上是術科中普修與專修的關系。誠然,對“一專多能”的要求,從總體來看,認識基本是一致的,但對“一專”與“多能”的理解及其關系上,卻存在不同的聲音。如今由于整個術科被削弱了,“導致學生一專也不專”,“多能也不能”,才是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國體育教師培養課程還存在在課程名稱上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學科名稱上缺乏規范性,在選修課上和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問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些問題將會更加清楚和明朗起來!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四、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
部分學生覺得當幼兒教師很容易,學習不努力,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學習幼兒戲劇文學時,我會分組讓學生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驕傲的小燕子》,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貓等劇中角色。在表演時,我會拍攝每組童話劇的全過程后,播放給所有學生觀看,學生就會從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問題,就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弱項不斷努力。
二、現在教育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素材庫
教師在教學前要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準備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因素,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搜集有關素材,并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制定合適的教學課件。通過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課件的制作,為初中化學教學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
2.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教學內容豐富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質量,促進教師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教學情境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與講課內容相關的自然、生活、社會等情景,讓學生在最接近真實情景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受。通過邊聽邊看邊思考,充分應用各個器官了解化學本質、認識化學現象,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化學老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方式播放一些聲形具備的錄像,激發學生對奇妙化學世界的濃厚興趣,讓他們認識到化學與生活和社會是緊密聯系的,從而對化學知識產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2)突破難點在初中化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傳統方法無法講解和學習的難題。如果用電腦模擬,則反而會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比如,講解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氧化汞的分解微觀過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電腦設計模擬動畫,讓同學們在模擬動畫形象生動的展示中,清楚地看到分子、原子等微觀顆粒分離、組合、變抽象等直觀畫面無法表達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思考
為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讓現代教育技術發揮更合理充分的作用應該注意一些應用問題。
1.把握好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關系
教師應該明確現代教育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方式,是信息傳遞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嚴格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新課標明確指出:“化學實驗室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教學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一些化學實驗室不能完全被電腦模擬實驗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