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會計專科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8 11:26: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大會計專科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大會計專科論文

篇(1)

目前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革命,這場革命將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發生人類文明史上的改變。這場革命的核心就是知識。從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經歷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在進入了知識社會(阿爾溫·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預言這種改變是有史以來最深刻的社會巨變和創造性的重建。并將人類文明稱之為農業化浪潮,工業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

縱觀人類文明的變遷,會發現人們對知識的界定,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時代背景的不同而變化著,形成了多種認識觀點。知識社會中”知識”的概念比傳統的概念要寬泛得多。經合組織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書中將知識劃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知道是什么的知識(Know—what)。是指關于事實方面的知識。第二類——知道為什么的知識(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科學理論。第三類——知道怎樣做的知識(nK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藝和能力。第四類——知道是誰的知識(Know—who),涉及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這在社會高度分工的經濟中顯得尤為重要。

正是基于對”知識”的這種重新認識,才使得人類對于知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上的覺醒,從而推動了實踐意義上的社會變革。從社會生產與分配方式看,生產資料的內容體現著不同社會經濟時代主要特征,例如農業社會表現為土地,工業社會表現為資金資本,而知識社會則表現為知識資本。知識資本已經成為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指廣義上的實施企業化管理的組織)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世界管理大師(知識經濟理論的創始人)彼得·F·德魯克在《后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society)中提出,知識資本的比例遠遠大于資金資本,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作為分配的主要依據之一。他的論斷一針見血:”世界上沒有貧窮的國家,只有無知的國家”,”知識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競爭的決定因素”。

有人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種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的認識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去反駁,但問題在于”建設者”(一個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人群名稱)能否立足于這樣的認識去進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活動。

面對知識社會的發展需要,電大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其重要作用呢?下面就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有效組織會計教學活動、學校管理等三個方面對上述論題做一些探索。

一、電大會計教學目標定位

(一)、影響會計教學目標定位的因素

會計實踐、會計理論、會計教育三者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從會計發展歷程來看,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的需求,決定著會計教育與教學。會計教育總是立足于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應用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推動會計實踐的發展。因此,會計教學中心的定位實際上是動態的、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前提的。

就當前會計實踐的需要來看,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經濟組織形式多樣化、市場交易復雜化、生產要素構成多重化、信息技術普及化、學科研究細分以及應用綜合化的發展趨勢,這直接導致了會計教學內容的復雜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會計教育的階段化。

因此,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應當充分考慮上述經濟的、技術的、學科研究與應用等各因素的影響。

(二)、電大會計教學目標定位——培養能力型會計人才

無論”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都是教學理論研究中認識的發展歷程。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落在一個實體的定位上,這導致了教學主體的割裂,忽略了教學主體的互動,而且不適應教育教學的開放性的時代特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結合電大生源特點,會計教學目標應當定位于培養能力型會計人才。

所謂能力型人才,不同于以往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側重于知識的轉移,而能力型是側重對知識的再創造,即對會計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發明出與之相適合的新方法。這才是知識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從教育哲學觀來講,大學教育的理想目標是使得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既為生活做好準備,又為謀生做好準備。然而實際上這總是難以兩全。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在《大學一解》中就此闡述到:”通專雖應兼顧,而重心所寄,應在通而不在專。……夫社會生活大于社會事業,事業不過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輔翼人生,推進人生,固為事實,然不能謂全部人生寄寓于事業也。”就電大的會計教學目標來說,培養能力型會計人才實際上是兼顧了兩者。

這一目標的實現,要配合以專業知識傳授及技能訓練為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旨,以人文文化熏陶為拓展的教學模式。

二、合理組織會計教學

從會計教學體系的構成環節看,會計專業的教學計劃、教材以及考核都對教學質量有重要的影響。教學計劃決定了專業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考核內容(教學大綱、考試內容)直接導引”教”的目的和”學”的目標的深淺度。但本文主要是針對會計教學組織形式中的課堂教學、課外讀書、網絡學習三個方面對提高會計教學質量做一些探討。

(一)會計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中,每個學校都把自己視為教育的終點。一旦學生上完足夠的學期,其教育過程即告”完成”。但在知識社會中不存在這種”完成的教育”。教育貫穿了整個人生,只有終生受用的知識,沒有終生夠用的知識。如前所述,為實現教學目標,電大會計課堂教學應當通過傳授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包括認識與發現能力、判斷與推理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歸納與演繹能力等)、學習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并將人文文化寓于其中。換句話說,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專業知識;第二,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力型人才)。具體把握以下幾點:

1、教師須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在教師備課的時候,教科書無論如何不能作為知識的唯一的來源。(這恰恰是目前存在的現象!)教師應當知道的東西,要比他教給學生的多10倍、20倍。教科書對教師來說,只不過是他應當”善于彈離的跳板”而已。例如講解復式記賬的原理時,對復式記賬方法產生的時代背景要進行一個簡單描述,這就牽扯到中世紀歐洲的經濟、政治、宗教等方面知識,僅靠一兩本書是滿足不了需要的。教師不應該充當復讀機的功能(難以置信的是現實中的念教材竟然成為了一種教學現象)。如果一位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那么可以斷定,這位教師距教育工作者的素養要求還差甚遠。再者,課堂上,教師關于教材的思考,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師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關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學生感知所教的東西就很費力,甚至聽不懂教師的講述。

2、運用探索問題式的授課方法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以事實為起點、解決問題為終點、提供充足的知識背景這種探索問題式講課方法很適合會計課堂教學。

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腦力勞動的一面鏡子。假如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為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而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那么這種囫圇吞棗的后果就是將學習變成了苦役。

會計學科知識具有實踐性以及以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作為理論支持的特點——這是對會計學科特點的極為重要的認識起點。會計”事實”是支持思考的素材,教師應當選用一部分事實放在課堂上講,而把另一部分事實留給學生自己去搜集和加工。對搜集事實的過程給學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導,教給學生如何對事實進行思考,以此來培養學生搜集和加工事實的技能。

課堂上的提問以及練習是經常使用的互動手段,但不可以反復咀嚼已經熟知的東西,以免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冷淡和輕蔑的態度。提供的材料既包含一定”份額”的已知的東西又包含一定”份額”的新的東西,這是一個不可突破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建立在思維本質上的穩定的興趣,并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對有能力的同學提供現實中的會計難題,比如將會計究竟是什么、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衍生金融工具、國際會計的協調化、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價值的確認與計量、網絡技術對會計的影響、會計控制功能的實施、環境會計問題等一些新問題在相關學科里提出來,可以開拓學科知識的認識領域,引導學科知識的深入與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區分機械學習與判斷分析

會計學科知識總是包含機械成分和判斷分析部分。比如會計核算的程序,就是機械操作。而會計事項的處理則需要會計的判斷分析。會計教學不應該有”更容易掌握”的出發點,將全部的知識都轉為機械記憶。當學生的頭腦需要考慮、深思和研究問題的時候,教師卻讓它擺脫思考,使出教育學上歸納的所有的”巧妙”辦法,使自己的教學變得盡可能地”容易理解”,這樣做是很愚蠢的。這就好比是給聰明伶俐的頭腦做催眠術,使它變得遲鈍起來,貽害不可估量。應該尊重思維的客觀規律,少一些武斷。慷慨于事實吝嗇于概括,把思維能力的成長體驗提供給學生。

在優秀教師那里,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有經驗的教師明確地認識到,詳細講解某一原理、事項或理論,就是不僅要向學生揭示問題的實質,而且要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使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詳細的解釋。對會計政策、會計理論、會計實務傳授”唯一正確”的認識傾向是有害的,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維。事實上,會計實踐已經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需要職業的判斷能力。因此,把一些知識的”磚瓦”遞給學生,讓他去掂量,怎樣把這些”磚瓦“用到正在建筑的”樓房”上去,是一種高明的訓練思維創造活動的做法。

4、提供適當的課后案例以鞏固知識

鞏固知識不應當僅僅歸結為當教師剛剛講完時就立刻喊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給學生布置適量獨立完成的課后案例,讓他們去深入思考教科書內容,這才是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機械記憶來識記基本的會計理論、會計知識,但是主要地還是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它們。教師應當努力為教材的無意識記憶創造一系列條件。概念、觀點、方法不應羅列太多,否則將導致記憶成本過高,變成只有學習沒有智力的腦力浪費。當然,提示學生在聽講過程中做簡要的筆記,把主要的邏輯點及其順序記錄下來,以及課后的整理,這也是一種鞏固知識、訓練抽象思維能力的有效辦法。

5、融人人文文化,浸潤生命對美的理解

人生光有點小聰明、僅掌握一些簡單工具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意識到這一點的不只是教師。勞倫斯·H·薩默爾斯(哈佛大學校長)曾經就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說到:假如我們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傳,一切將覆水難收。我們需要擁有一種最基本的判斷力,這種判斷力既無法從對自然科學的探尋中得到,也不能從社會科學中獲得。人文科學應被置于人類所有閱歷的頂峰。

知識社會的教育觀,既不能容忍有知識的野蠻人(這種人過著吃穿富足而精神貧乏的生活),也不能容忍有文化的非專業性人才(這種人缺少責任感與效率觀)。(后者比前者貽害更大)

教師只有對會計學科知識的人文內涵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有意識地把人文教育融合進會計教學當中,讓學生感受和欣賞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活動的理性與人文之美。

(二)課外閱讀

課堂教學畢竟是時間短暫而寶貴,大量的學習還是在課后進行。

電大會計教學以專科層次為主,設置的任何一門課程都不能覆蓋經濟生活中的各個復雜方面,很多問題要在更高級的課程中解決,甚至一些問題則根本不能在課堂上解決。

但是,對于一些課堂上沒有明確討論過的學科中的問題,則可以通過閱讀,并將它們與所學過的基本原理聯系起來思考,從而得到滿意的解決。

閱讀應當跟學習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閱讀能深入了懈并思考各種會計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支持和會計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這樣將有助于學科知識的掌握與拓展。

科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教師不可能做到把層出不窮的事務、概念、理論、方法、制度等完全補充到課堂教學里去。因此,閱讀就成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在學校圖書館里,應當有足夠的書籍,用來擴充學生在教材方面的知識。(不幸的是,電大系統書籍少而且陳舊是常見現象)

對于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用在閱讀教科書上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時間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的。思考習慣的形成,思考能力的提高,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依賴于課外閱讀的。就這一點來說,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去,那么知識的積累、學習的效率是令人擔憂的。

著名作家林語堂在”論讀書”中尖銳地指出讀書之忌,可拿來以警示:1、所讀非書。學校專讀教科書,而教科書并不是真正的書。讀一部《小說概論》,到底不如讀《三國》、《水滸》。2、無書可讀。因為圖書館存書不多,可讀的書極有限。3、書讀不好。學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學,乃記問之學。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札記》早已說過。書上怎樣說,你便怎樣答,一字不錯,叫做記問之學。學堂所以非注重記問之學不可,是因為便于考試。新晨

(三)網絡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開放性不僅體現在教育的終生性,還體現在現時教育的無限性,后者依賴于互聯網提供的廣博之信息。加拿大人馬歇爾·麥克盧漢說過,改變中世紀大學的并不是文藝復興運動,而是印刷書籍的出現。同樣,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是知識社會教育賴以支持的信息傳播前提。

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教學資源是任何一個課堂上的教師都無法比擬的。大量的分析素材(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豐富的案例資料)和教學課件、豐富的書籍與文章、隨時的BBS討論與快捷的郵箱傳遞功能等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限的選擇機會和交流手段,學生可以按需索取,自我服務。

三、學校經營管理政策

一提到教學質量,有人馬上就聯想到教師。這樣片面、孤立的看問題,是犯了認識論上的錯誤。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學校整體運營的綜合結果。事實上,學校教育理念的定位、理念實施的制度體現、激勵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考核與評價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教學質量。教師只是其中的一環。況且教師作用的發揮常常受制于學校的激勵政策以及教育投入的比重。

篇(2)

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對于實施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工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動學習化社會進程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眾所周知,實踐教學是遠程開放教育的一個難點。由于歷史原因,在電大的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模式比較薄弱,在開放教育試點工作中,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也大大滯后于其他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央電大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大學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意見》中指出:“實踐性教學與理論性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偏廢。”實踐教學模式是各類教育,特別是遠程開放教育的一個重要素質教育手段,也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

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高文化素養和較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應體現實踐教學環節,強化理論和實踐能力相結合,提高學員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教育目標的改革要求從知識型培養向能力型培養的轉變。

一、遠程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實踐教學需解決的問題

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如何落到實處,很多的學者,很多的高校都做出了不同的實踐探索,在此過程中,他們不約而同地碰到一些共同的問題。

1.實踐教學重計劃而輕具體實施。

相對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我國的經濟類本科專業教學卻明顯落后,雖然許多學校的教學計劃都有實踐教學的內容,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未能全面實施。這主要表現在學校沒有專門的經費保證,也沒有固定的實踐基地,教學難以計劃實施。其次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教學空間;教師不愿意花精力指導學生實踐都會減少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機會,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2.實踐教學內容陳舊,手段落后。

除課程設置外,教材和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相當突出。在教學手段方面,不少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但還是屬于課堂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輕案例教學重理論灌輸。國內適合實踐運用的教材和光盤都很少,采用的案例與企業的實際工作聯系也不是很緊密。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途徑,對于管理人才非智力因素(如意志信心、膽略、風險意識等)的培養更是不夠重視,造成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

3.實踐教學中綜合能力和專業特色都不突出。

在重視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側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的協作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培養卻一直缺乏。目前的有關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都集中在討論如何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方面,基本上沒有看到培養學生處理社會關系能力的研究。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各方面的知識都有一些,但缺少特色,對自身的期望值又過高,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

4.缺少長期的實踐基地,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學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大大限制了教學的發展,各高校經費的相對短缺使得實踐基地的建設水平一直滯后于總體發展水平,難以完全獨立地建設實踐基地。另外,雖然學生在經過正規的課程訓練后,對所要從事的工作已有初步的認識,可以幫助企業處理一些日常業務,并在企業員工的指導下完成部分工作。但是很多企事業單位不愿意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實踐機會。其一,學生學的課程具有廣泛性的特點,但企業工作中從事的是某一項具體工作,而且主要是基層的工作。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相關的企業大量需要的只是業務員,所以,許多學生實習回來發現書上的知識都用不上。其二,學生的人數很多,可企業需要的人不多,供實習的部門場地有限,沒有了解業務熟悉業務的機會,實習往往流于形式。

二、遠程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實踐教學個案實錄

面對上述這些困難和盲區,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在實踐中尋求克服困難的方法。下面以廣州電大為例進行說明。

廣州電大從1999年有遠程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包括會計、工商管理、金融三個專業,10年來,形成了有電大特色的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的教育思路和實踐經驗。

1.工商、會計本科從課程設計出發,以CAI課件為主題、以計算機互聯網為手段的實踐教學模式。

以“資產評估”課程為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兼并、重組、收購等層出不窮,市場呼吁科學的資產評估。廣州電大會計學本科、工商管理本科為了讓學員更透徹地掌握資產評估,從課程設計開始,配合文字教材,CAI課件、多媒體互相配合,體現實踐要求。

(1)課程設計。將教學目的定為: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能通過案例分析,將資產評估理論應用于實踐,集合專業要求,掌握資產評估結果的會計賬務處理和報表的披露要求。

(2)文字教材。突出4大特點:理論聯系實際,教材以大量的舉例和案例分析說明資產評估的選擇和運用,為幫助學員理解,每個案例均有“評估思路”;與專業緊密結合,對于多數案例分析結合會計賬務處理;引入前沿問題。如人力資產評估,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但該項目資產的價值難以確認,而教材提出了評估思路;方便學員自學,教材附有名詞解釋索引、參考文獻、有關法規。每章后面都附有綜合練習和案例分析。

(3)CAI課件。該課件最大的特點是寓教于樂,以東明注冊資產評估事務所派出項目小組對科達機械加工廠進行評估為主線,以評估小組對各資產評估分析方法的取舍展開情節。課件共分8個塊:資產評估業務受理、流動資產評估、機器設備評估、房地產評估、其他長期資產評估、企業整體價值評估、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評估結果的會計賬務處理。通過這8個模塊的實習,學生加深了對資產評估基本理論的認識,掌握了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懂得了資產評估結果的會計處理,并且每個學生都對其資產進行了評估,撰寫了評估報告。

(4)IP課件。網絡的發展,為教學的內容增添了新的含義,使教學活動中所有參與者的作用和地位都發生了變化。資產評估IP課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形式,包括各章教學要求、重點、難點解答析疑等內容。由于電大的學員都是用業余時間學習,各種原因缺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將課件掛網,解決了這些問題,得到了學生的好評。

2.會計學本科利用“會計實驗室多媒體教學系統網絡版”進行實習活動。

會計學本科學生應用“會計實驗室多媒體教學系統網絡版”就可以在計算機完成會計核算: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帳簿,最后根據帳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

3.會計和金融本科設有“財會模擬實驗室”、“金融模擬實驗室”、“模擬證券交易所”。

與傳統教學的實驗室定時定刻開放使用不同的是,廣州電大的經濟類本科的實驗室是開放循環式,就是根據學生的需要,隨時提供實驗室,并且可以多次使用,直到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為止。

(1)財會模擬實驗室。配有電腦、算盤(計算器)、科目章、印泥、海綿臺、財務會計實習資料(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帳簿、科目匯總表、會計報表等),按照“制證”、“復核”、“稽核”、“綜合”、“登帳”、“出納”這幾個工作崗位擺設。學生可以根據某企業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有關經濟業務獨立完成全套財務會計實習過程,也可以以分組形式,每人擔任一定職務,分工合作——財務科長,負責審核業務,進行財務分析;出納,辦理貨幣資金的收付業務,編制收付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材料結算,編制材料采購、入庫、領用等業務的記賬憑證,計算及攤分材料成本差異,登記材料核算的有關明細帳,編制有關債權債務結算的記賬憑證;成本核算,編制費用發生、分配、成本結轉等業務的記賬憑證,填列各種費用分配表和產品成本計算表,登記有關費用、成本明細賬、編制工資結算及分配,計提福利費及各項基金等業務的記賬憑證;銷售及利潤結算,編制結算、計提稅金、結算損益及利潤分配等業務的記賬憑證,登記有關明細賬,填制各項稅金納稅申報表,登記總賬、編制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

(2)金融模擬實驗室。配有銀行的硬件、軟件,并按儲蓄、會計、出納、信貸、結算這幾個崗位擺設,學生在這模擬銀行里便可以進行金融業務的實習。

(3)模擬證券交易所。設有咨詢、開戶、買入、賣出、清算交割等幾個窗口,學生可以模擬股票的買賣。模擬證券交易所配置有“水晶球”股票接受系統,對股市行情資料進行積累、分析。

4.與有關單位簽訂實習基地協議書,建立各專業實習基地。

目前,金融學本科在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建立教學實驗基地,另外,還與“聯合證券廣州營業部”等單位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書。工商管理本科專業與“廣州萬寶集團”、“廣州百貨大樓”等企業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會計學本科與“新中南會計師事務所”、“正業注冊資產評估事務所”等單位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書。

5.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適應開發教育的需要。

遠程開放教育的特色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面授為輔的教學方式。所以,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以疑難答疑卡、電子郵件、電話答疑、雙向視頻、網上討論、直播課堂和語音信箱等多種手段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為教學服務。同樣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學生中建立學習小組,定期組織學生學習討論,教師負責教學答疑、批改作業、組織學習。組織實驗和社會調查等社會活動,并與中央電大共建通暢的教學信息反饋體系。

6.結合素質教育建立綜合的教學評價體系。

考試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引起、控制、調整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考試和素質教育過程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二者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總目標下構成統一。經濟類本科的教學評價分為兩個部分:期末考試一般占總成績80%,形成性考核一般占總成績的20%,形成性成績一般由學生平時的作業、社會實踐、案例分析等成績構成。另外,部分課程采取無紙化考試,無紙化題庫的建立給學員提供了自主選擇考試時間的可能。

三、遠程開放教育經濟類本科實踐教學模式個案帶來的啟示

10年來,廣州電大經濟類本科對實踐性教學進行了探索,包括分校的推廣應用,由于課程知識的實踐性較強,學員自主學習服務比較充分,各種教學資源相互補充,形成有機整體,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1.確立具有“開放性”的多元化實踐教學目標。

遠程開放教學實踐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學生主導地位為出發點。在學生入學時按照專業特點、學習需求及培養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制訂。同時鼓勵學生把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轉換為教學教學目標引入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這也真正在踐行實踐教學模式的開放性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打破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目標設定模式,使學生成為只是技能的主動探詢者。

2.制定豐富的實踐教學內容。

相應地在平時作業、課程實踐、專業實踐等實踐教學內容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設定和探索。

(1)平時作業。遠程開放教育在課程作業的布置上,應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如文字材料手冊或定期統一在互聯網、教育電視、IP數據廣播等現代教學媒體上向學生。作業應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來設計和布置,要選準知識點,有針對性,做到題量適中、覆蓋面廣、結構合理、重點突出。

(2)課程實踐。以網絡、多媒體和交互式等為主要特征的遠程教育條件下進行課程實踐教學,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仿真實驗、雙向視頻教學系統演示實驗、衛星電視系統播放實驗效果等。

(3)專業實踐。由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實習和畢業設計組成的專業實踐,其中課程設計一般是在該課程結束后進行,從事課程設計的時間和地點應相對集中。而在進行社會調查教學時,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化學習的特點,即內容要有針對性,且符合專業特點,形式要注重靈活性。實習則是在專業第一線參與實際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實習應根據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現場參觀、實際操作、觀看錄像教材等多種方式進行。

3.選擇體現“交互性”的實踐教學方式和方法。

通過示范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創意教學、自由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同時在實踐教學方式的選擇上面充分體現遠程教育的“交互性”特征,群體性學習、個別化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多樣化學習與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充分融合并由學生自主選擇。

4.建設多樣化實踐教學媒體資源。

印刷媒體、道具媒體是傳統的教學媒體,也是通用的、基本的教學媒體,在實踐教學模式中仍有其穩固的地位。網絡媒體是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所特有的、被頻繁使用、最有發展前景的教學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關注。視聽媒體本來也是從遠程教育發展出來并被大量使用的教學媒體,但現在也已變成通用的教學媒體。現場實踐作為無媒體的特例,可算是一種非媒體的媒體,它是實踐教學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形式,也是通用形式和主流形式。綜合媒體則是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應用,反映了多種媒體一體化教學的新觀念,是現代教學媒體的主流形式和終極趨向。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教學通過多樣化的媒體資源來呈現和完成教學目的和要求。

5.完善實踐教學的管理過程。

(1)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控制。為了使實踐教學不流于形式,必須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控制,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對實踐教學活動進行過程控制,一方面使正在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按既定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了解教師和學生執行實踐教學計劃的能力和效率,同時利用良好的反饋機制,對實踐教學活動中所反映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研究,并通過修訂實踐教學計劃,適時推陳出新,使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保證實踐教學效果和質量。要堅持實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嚴肅性,根據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實踐性環節教學細則和實施方案,明確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時間、教學場地及教學進程,明確專人指導、專人負責,并進行統一布置,使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各個教學環節真正得到落實。

(2)加強形成性考核工作。形成性考核是常規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部分。形成性考核的落實和完成是實施實踐教學計劃、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

(3)健全規章制度。為了更好地進行過程控制,必須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規定相應的職責要求,做到過程有實質、環節有保障、考核有標準,尤其要尋求和建立一種更為有效、更為嚴格的考核辦法。

(4)抓好實踐教學環節諸要素的合理調配。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開展涉及人員、場地、時間、計劃等一系列教學要素,同時,還涉及與課堂教學的協調并進等問題。在目前硬件還不是十分充裕的情況下,要合理調配有限的教學資源,協調好實踐性教學環節與課堂教學及其他環節的關系,避免實踐性教學環節與其他教學環節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相互之間可能發生的矛盾,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硬件資源的效能,保證實踐性教學環節及其他諸教學環節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蔣筱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465).

上一篇: 會計發展論文 下一篇: 化工職稱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在线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