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26: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調度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公司整體的概況
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隸屬于深圳市賽格股份有限公司(深證A、B股公眾上市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集多式聯運、倉儲、產品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一體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公司成立于1989年1月,1994年10月,在福田保稅區投資建設賽格儲運大廈(建筑面積為25000平方米的保稅倉);1995年5月,經國家經貿委批準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賽格儲運(香港)有限公司),從事海、空運輸、港深陸路運輸及貨代業務。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資產總額超過億元的,擁有5噸、8噸箱式車和施頭車共24輛,形成貨運能力達14萬噸/年,同時擁有28000平方米的保稅倉庫,具備完善的物流服務設施、能力、許可和經驗,能夠為客戶提供全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成為深港兩地頗具實力和影響的大型商貿服務性企業。
1.2公司運輸車輛概況
在運輸方面,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主要服務客戶為大型的加工廠、通訊公司、國際大型貨代公司等。目前,公司自有各式兩地車輛48輛(集裝箱30輛;噸車18輛。其中12輛集裝箱和7輛噸車是三地牌照車,可以同時進出福田保稅區);每部車輛裝備無線電話及對講機,能隨時與司機溝通,靈活指揮車輛。運輸車輛部分配備GPS衛星定位系統,可以隨時掌握車輛的具置;固定停車場面積香港8000平方米;蛇口車場8000平方米。
1.3公司國內運輸車輛概況
在國內運輸方面,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主要服務于國內外大型生產型廠商和國際貨代公司。目前,公司自有國內集裝箱海關監管運輸車輛44輛(其中貨柜42輛;噸車2輛),部分國內運輸車輛配備GPS衛星定位系統,可以隨時掌握車輛的具置,國內運輸車固定停車場面積蛇口車場8000平方米。
2、車輛運作現狀分析
2.1車輛資源總體不夠
物流業是個系統性的服務行業,車輛在物流中集現代運輸倉儲、保管搬運、包裝流通以及物流信息于一體,發揮著綜合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講,車輛資源是最基本的資源,是物流企業物流整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從目前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的運輸車輛和國內運輸車輛資源來看,現有的集裝箱車、噸車和貨柜已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貨運和國內貨運物流業務需要,存在著物流配送車輛資源總體不夠的問題,制約了企業物流能力的全面提升。
2.2淡季旺季業務及車輛分配不均
受社會消費環境影響,物流行業存在明顯的淡季和旺季。一般來講,每年春節后的2、3月份,五一、國慶、春節等法定假日期間,6、7、8月是物流行業的淡季。其余的月份則是物流行業的旺季。從目前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的車輛分配上來看,由于公司對淡季旺季業務缺乏深入分析,加之收貨價格彈性不夠,班車運營、自備車輛運營專線網點等車輛空置率較高,在淡季存在車輛資源利用不夠的問題。在旺季,由于相關的物流業務量大增,現有車輛不能滿足業務要求,許多能夠實現的利潤白白流失。另外,在車輛分配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對車輛資源分配使用進行統籌安排,各個運營線路存在的車輛分配不均的問題,形成了有的線路存在部分車輛閑置,而有的線路車輛配置卻嚴重不足的資源配置矛盾,影響了公司整體的物流運營效率。
2.3車輛與司機運行時間的管理
在車輛與司機運行時間的管理上,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缺乏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一方面,在行車排班計劃制定方面,行車計劃、車輛排班計劃、人員排班計劃結合的不夠緊密,時間管理意識、流程管理意識等觀念不強,車輛生產調度和運營考核需要進一步優化考核,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發車調度管理、行車調度管理中,發車調度與司機運行的時間,行車調度與司機運行的時間銜接的不夠緊密,存在粗放化管理的問題,時間管理優化不夠,營運業績考核不夠,需要進一步開展物流業務流程優化工作,激勵司機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時間管理水平。
2.4車輛長短途運行比例的分配
長短途管理是物流企業車輛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涉及企業各部門的主要業務,有效的、科學的、合理的長短途管理,對于實現營運車次和車輛優化調度,降低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整體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在車輛長短途運行比例的分配上優化不夠,缺乏精細化的優化措施和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車輛長短途運行比例分配不均的問題,制約了整體車輛使用效率的提高。
2.5對司機的業務及安全操作培訓
抓好司機專業訓練,使駕駛員具備良好駕駛技術和心理素質,對于提高物流運輸的整體水平,保證行車安全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抓好駕駛員專業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是做好物流運輸工作,預防車輛事故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這方面,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主要存在三種問題,一是對駕駛員的“安全第一”思想觀念培訓不夠,部分司機安全觀念仍然匱乏,存在較嚴重的僥幸心理,二是相關的安全培訓制度不夠健全完善,培訓內容、手段、方法需要進一步更新和完善。
3、提高車輛周轉率的解決方案
3.1充分利用現有車輛資源
上述的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到,雖然表面上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存在車輛資源總體不夠的情況,但是對車輛資源的整體統籌不夠,淡旺季車輛使用不夠科學等也是造成車輛資源總體不夠的重要因素。鑒于此,在車輛管理中,公司應該從車輛統籌管理、淡旺季市場用車等方面進行優化,充分利用現有車輛資源,實現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一是要對公司所有車輛的使用進行統計、調研和分析,摸底車輛的空置率,重點優化空置率較高的車輛,使車輛使用上物盡其用;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物流市場的淡旺季,采取靈活措施,進行車輛管理,針對淡季市場,公司應靈活定價,提高收貨的彈性,提高車輛使用效率,針對旺季,可以采取臨時租用車等方式,把握市場資源。
3.2加強使用GPS等的信息化應用
從深圳賽格儲運有限公司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來看,目前仍處于傳統的物流管理格局之中,企業原有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的新發展需要。企業應借助微機輔助管理,全面開展信息化管理建設,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通過安裝使用GPS、GIS等物流企業車輛管理信息系統,對車輛運行進行動態監控,突出對車輛和駕駛員的時間管理,優化時間節點,提高運營效率,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適應市場形勢。
3.3協調客戶裝卸貨時間以便提高效率
在車輛管理中,客戶裝卸貨時間對于整體物流效率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車輛管理中,應突出對客戶裝卸貨時間的協調,以提高效率。針對這一情況,在實際車輛管理中,應通過開展流程優化工作,重點對裝卸貨流程進行優化完善,以客戶為中心,形成起端于貨主,以公司配送過程中的裝卸貨位主要銜接紐帶,以收貨客戶為終結的送貨工作流程,并通過制定作業手冊等方式,使相關員工熟悉掌握整個裝卸貨工作流程,剔除影響裝卸貨時間的工作環節,形成簡單、實用,富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在裝貨現場管理方面,裝貨前要做好和貨主的溝通銜接,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提前與貨主確定裝貨時間、地點和貨物數量、空間等,做好科學銜接,提高裝貨環節的銜接,提高效率,縮短裝貨時間。同樣,在卸貨環節,應提前與收貨主溝通聯系,確定好收貨時間、地點和相應的人員準備,避免貨物到站后收貨主不能及時到達,進行收貨,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3.4控制車輛的往返空載率以提高效率
傳統物流的一個突出的不足就是車輛往返空載率較高,導致物流運輸的整體效率較低,制約了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針對車輛的往返控制較高的問題,建議公司引起重視,一是通過全面實施GPS系統,提高車輛管理的信息化水平,GPS系統的車輛導航作用,解決目前貨物跟蹤、合理調度車輛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減少往返車輛空載率,二是對去程車輛的裝載率要嚴格控制,實施滿載發車,并與相關人員的薪資待遇相掛鉤,將車輛滿載發車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加強考核,最大化利用車輛的裝載空間。
3.5引進專業化的調度人才和加強對司機的培訓
以丹江口水利樞紐為例,其初期規模的綜合利用任務為:防洪、發電、灌溉、航運及養殖。大壩加高后水庫調節能力及承擔各項水利任務的能力將有較大的改善和提高,其水利任務將調整為:防洪、供水、發電、航運。丹江口水庫現狀及大壩加高后,洪水調度方式均為預報預泄、補償調節、分級控泄;興利調度現狀按水利任務主次,依據水庫調度圖進行控制運行。大壩加高后,丹江口水庫按發電服從調水、調水服從生態的原則擬定控制水位和調度規則,在滿足水源區用水發展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多調水,并按庫水位高低和來水情況,分區進行調度,大水多調,小水少調。
現行水庫的管理制度和調度運行模式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協調防洪和興利的矛盾以及興利任務之間的利益。從河流生態系統保護的角度看,現行調度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大多數的水庫調度方案沒有考慮壩下游生態保護和庫區水環境保護的要求。目前一些大型水電站在進行調峰調度運行時以及支流中開發的引水式水電站,往往只重視發電效益,忽視了壩下游生態保護的要求,如電站在調峰運行和引水發電時,導致壩下游出現減水河段,甚至脫水河段,使壩下游水生物(尤其是魚類)的生存環境遭受極大破壞,一些減水和脫水河段的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破壞,直接威脅壩下游水生態的安全;由于水庫對下泄流量的調節作用,也可能引起水庫下游局部河段出現水體富營養化。二是受水庫調度運行的影響,也會引發庫區局部緩流區域或支流回水區出現水體富營養化,甚至“水華”現象的發生;水庫消落帶的利用與水庫的調度運行不協調,可能造成消落帶利用而污染水庫水質。三是缺乏對水資源的統一調度與管理。目前長江上游干支流水電開發基本進入全面開發的狀態,一些工程規模大、調節性能好、綜合利用效益大的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加快建設。這些樞紐工程建成后,如果仍采用目前的調度與管理模式,各發電公司僅按樞紐各自的任務進行調度運用,勢必會造成對水資源統一調度的不利,不僅會影響流域梯級水庫整體的綜合利用效益,而且還會導致生態與環境等一系列影響。例如,如果長江上游干支流水庫同步蓄水、放水,下游河道水量大幅減少或增加,將對長江中下游的生態與環境產生較嚴重的影響。
從三峽水庫調度運行面臨的問題和沱、岷江流域梯級開發及水庫調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現有水庫調度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三峽水庫調度運行面臨的問題
三峽水庫首先考慮的是防洪,其次考慮發電和航運,壩下游生態保護和庫區水環境保護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一方面,在三峽水庫泄水運行過程中,每年4月底至5月初,由于三峽水庫壩前存在水溫分層,水庫升溫期下泄水較天然情況的水溫低,將會使壩下游“四大家魚”的產卵時間推遲約20天;同時,三峽水庫的削峰作用,也直接影響“四大家魚”的產卵量,可能導致中下游“四大家魚”的產量下降;水庫泄洪時,可能使下泄水流中造成氮氣過飽和,可能使壩下游魚類(尤其是魚苗)發生“氣泡病”;水庫的清水下泄,影響和改變了中下游的江湖關系,也相應的影響了中下游的水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在三峽水庫蓄水運行過程中,支流回水區受水庫回水頂托的影響,在局部緩流區域可能會出現水體富營養化,甚至“水華”(如135m蓄水過程中香溪河發生的“水華”);隨著水庫蓄水位抬高,水庫消落帶的利用,也可能影響水庫水體的水質。
(二)沱江流域水庫調度存在的問題嚴峻
沱江干流總長達600多km,經成都、資陽、內江、瀘州后注入長江,流域面積約2.7萬km2。兩岸人口密集、工業企業眾多。由于缺乏有效環境管理,沱江接連出現了兩次嚴重污染事件,污染事件發生后緊急實施跨流域調水——通過都江堰和三岔水庫分別調水5000萬m3和500萬m3為沱江沖污,調水流量甚至大于沱江上游來水。但在調水沖污過程中,由于對沱江干流的石橋、沱江、南津繹等梯級水電站缺乏統一調度與管理,污水團下泄緩慢,調水沖污效果并不理想。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電調與水調的矛盾,暴露了企業在處理經濟利益與生態保護中的局限性,也暴露出管理制度的薄弱。
(三)岷江流域水庫調度存在的問題
岷江干流除在建電站紫坪鋪和支流在建獅子坪電站外,目前干、支流上已建的其他水電站均采用引水式開發,各水電站為了獲取最大的發電效益,盡量引水發電,基本不考慮河道內生態用水,導致干流約80km、支流約60km的河段出現時段性脫水。銅鐘電站以上的茂縣境內,斷流現象十分突出,河道干涸,在40km的河段內,干涸河段長17km,占河段長度的42%。岷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原生的近40種魚類,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虎嘉魚,由于河流減水或斷流,河床萎縮或干涸,直接影響魚類的繁衍和生存,魚類數量和種群急劇下降,許多河段生物多樣性喪失殆盡。20世紀80年代以后,茂縣以下河段虎嘉魚已絕跡,曾是雜古腦河和岷江上游主要經濟魚類的重口裂腹魚,也很少發現。此外,在脫水、斷流河段,河床大部分甚至全部,亂石堆積,兩岸植被萎縮,河床出現沙化,在汛期大水時,易形成含沙高的洪水,加劇下游河道的淤積。
此外,岷江上游地區比較好的土地多集中于河道兩岸,農田灌溉主要依靠抽、引岷江水灌溉。由于部分河段出現脫流或減水,使河流兩岸農田的灌溉水源無法保證。
綜上所述,一方面長江流域水資源和水力資源豐富,目前總體開發利用程度不高,開發利用潛力巨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和能源要求的提高,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和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必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另一方面,現行的水庫調度方式主要是處理、協調防洪和興利的矛盾以及興利任務之間的利益,對水庫下游生態保護和庫區水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對生態與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把生態調度納入水庫調度統一考慮,努力提高防洪、興利與生態協調統一的水庫綜合調度方式。
二、完善水庫調度方式的基本思路和對策措施
完善水庫調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為基本宗旨,統籌防洪、興利與生態,運用先進的調度技術和手段,在滿足壩下游生態保護和庫區水環境保護要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水庫的防洪、發電、灌溉、供水、航運、旅游等各項功能,使水庫對壩下游生態和庫區水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并逐步修復生態與環境系統。
(一)充分考慮下游水生態及庫區水環境保護
水庫的調度運用對生態與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不可忽視。根據目前長江流域水庫的管理和調度現狀,研究認為,在現有的調度方式中,根據各水庫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下泄合理的生態基流(最小或適宜生態需水量),運用適當的調度方式控制水體富營養化、控制水體理化性狀與水華爆發、控制河口咸潮入侵等,以達到減少或消除對水庫下游生態和庫區水環境不利影響的目的。
1.確定合理的生態基流
生態基流要根據壩下游河道的生態需水確定。生態需水是指維系一定環境功能狀況或目標(現狀、恢復或發展)下客觀需求的水資源量。確定河流生態需水量,是保護河流生態系統功能的有效措施。河流生態需水量的確定,應根據河流所在區域的生態功能要求,即生物體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體賴以生存的環境需水量來確定。河流生態需水量,不但與河流生態系統中生物群體結構有關,而且還應與區域氣候、土壤、地質和其它環境條件有關。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得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用水的矛盾在全球范圍都很突出,但生態流量大小的選取論證,目前尚缺乏比較完善、成熟的方法。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先后開展了許多關于魚類生長繁殖與河流流量關系的研究,提出了河流最小生態(或生物)流量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如濕周法、河道內流量增加法、Montana法等。對于最小河流生態用水,有些國家干脆做出強制性規定,例如,法國規定最小河流生態用水流量不應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10,對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的河流,最低流量的下限也不得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20。我國根據河流所處的地區,也提出了確定河流生態流量的不同方法。根據長江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的要求,長江流域河道生態基流可根據多年徑流量資料,一般采用90%或95%保證率的最枯月河流平均流量。
根據生態基流控制水庫下泄流量的措施多種多樣,最經濟的方法是設定在一定的發電水頭下的電站最低出力值。通過電站引水閘的調節,使發電最低下泄流量不小于所需的河道生態基流,以維持壩下游生態用水。
2.控制水體富營養化
水庫局部緩流區域水體富營養化的控制,可通過改變水庫調度運行方式,在一定的時段內降低壩前蓄水位,使緩流區域水體的流速加大,破壞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條件;或通過在一定的時段內增加水庫下泄流量,帶動水庫水體的流速加大,達到消除水庫局部水體富營養化的目的。另外,對水庫下游河段也可通過在一定的時段內加大水庫下泄量,破壞河流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條件;或采取引水方式(如漢江下游的“引江濟漢”工程),增加河流的流量,消除河流水體的富營養化。
3.控制“水華”爆發
可通過不同的調度方式,充分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改變污染物在水庫中的輸移和擴散規律以及營養物濃度場的分布,從而影響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生物自凈作用的變化??衫盟畮煺{度對水資源配置的功能,蓄豐泄枯,增加枯水期水庫泄放量,從而顯著提高下游河道環境容量,改善水質。目前,漢江下游枯水期2月份前后頻繁爆發水華,隨著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調蓄能力增強,以及引江濟漢聯合調度,可增加漢江下游2月份前后的河道流量,從而有效緩解漢江下游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控制藍藻“水華”的爆發。
4.控制咸潮入侵
長江口屬于受上游來水和口外咸潮入侵雙重影響的敏感水域,上游來水和咸潮入侵直接關系到這一水域的生態安全。長江口鹽水入侵是因潮汐活動所致的、長期存在的自然現象,一般發生在枯季11月至次年4月,其距離因各汊道斷面形態、徑流分流量和潮汐特性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南支河段有兩個鹽水入侵源,即外海鹽水經南北港直接入侵和北支向南支倒灌,北支倒灌是南支上段水域鹽水入侵的主要來源。
三峽工程是長江干流上骨干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具有較大的調節庫容,按設計的調度運用方式,可增加長江中下游干流枯季流量1000~2000m3/s,對改善長江口枯季咸潮入侵的作用明顯。但在三峽水庫蓄水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水庫調度在滿足原定防洪、發電、航運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改變調度運行方式,以減少在10月份三峽工程蓄水期對咸潮入侵的不利影響。通過初步研究,可以考慮在不影響重慶河段輸沙的條件下,適當延長三峽水庫蓄水期,則可減少10月份的蓄水量,對長江口的影響便可明顯減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研究應急調度運用方式,如果長江出現了特枯水,長江口咸潮入侵形勢特別嚴峻時,可視必要加大發電流量,以緩解這一關系到長江口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二)充分考慮水生生物及魚類資源保護
水庫形成后,一方面產生了一些有利于部分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條件,其種類和數量會大幅度增加,生產力將提高。另一方面,水庫對徑流的調節作用,使庫區及壩下河流水文情勢和水體物理特性發生變化,對水生生物的繁衍和魚類的生長、發育、繁殖、索餌、越冬等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庫區原有的急流生境萎縮或消失,一些適宜流水性環境生存和繁殖的魚類,因條件惡化或喪失,種群數量下降,個別分布區域狹窄、對環境條件要求苛刻的種類甚至消失;大壩阻隔作用使生境片段化,影響水生生物遷移交流,導致種群遺傳多樣性下降;水庫低溫水的下泄,對壩下游水生動物的產卵、繁殖具有不利影響;由于水庫泄洪水流中進入了大量的氮氣,使下泄水體中氮氣過飽和,可能導致壩下游魚類(尤其是魚苗)發生“氣泡病”。對這些不利影響,可采用以下調度措施減小或消除。
1.采取人造洪峰調度方式
水庫的徑流調節使壩下河流自然漲落過程弱化,一些對水位漲落過程要求較高的漂流性產卵魚類繁殖受到影響。根據魚類繁殖生物學習性,結合壩下游水文情勢的變化,通過合理控制水庫下泄流量和時間,人為制造洪峰過程,可為這些魚類創造產卵繁殖的適宜生態條件。鑒于三峽工程對長江荊江段“四大家魚”產卵場的不利影響,目前正著手進行“人造洪峰”誘導魚類繁殖技術的研究與實踐。
2.根據水生生物的生活繁衍習性靈活調度
水庫及壩下江段水位漲落頻繁,對沿岸帶水生維管束植物、底棲動物和著生藻類等繁衍不利。特別是產粘性卵魚類繁殖季節,水位的頻繁漲落會導致魚類卵苗擱淺死亡。因此,水庫調度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影響,尤其是產粘性卵魚類繁殖季節,應盡量保持水位的穩定。我國很多漁業生產水平比較高的水庫,在水庫調度中都采取了兼顧漁業生產的生態調度措施。如黑龍江省龍鳳山水庫在調度上采取春汛多蓄,提前加大供水量的方式,然后在魚類產卵期內按供水下限供水,使水庫水位盡可能平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控制低溫水下泄
水庫低溫水的下泄嚴重影響壩下游水生動物的產卵、繁殖和生長??筛鶕畮焖疁卮怪狈植冀Y構,結合取水用途和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生物學特性,利用分層取水設施,通過下泄方式的調整,如增加表孔泄流等措施,以提高下泄水的水溫,滿足壩下游水生動物產卵、繁殖的需求。
4.控制下泄水體氣體過飽和
高壩水庫泄水,尤其是表孔和中孔泄洪,需考慮消能易導致氣體過飽和,對水生生物、魚類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魚類繁殖期,對仔幼魚危害較大,仔幼魚死亡率高。水庫調度可考慮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延長溢流時間,降低下泄的最大流量;如有多層泄洪設備,可研究各種泄流量所應采用的合理的泄洪設備組合,做到消能與防止氣體過飽和的平衡,盡量減輕氣體過飽和現象的發生。此外,氣體過飽和在河道內自然消減較為緩慢,需要水流匯入以快速緩解,可以通過流域干支流的聯合調度,降低下泄氣體中過飽和水體流量的比重,減輕氣體過飽和對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影響。
(三)充分考慮泥沙調控問題
長江是一條泥沙總量大的河流,在長江上修建水庫,庫區泥沙淤積與壩下游河床沖刷的調整,以及由此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是建庫后的自然現象,無法避免。泥沙沖淤對防洪、發電、航運、生態等影響,是檢驗水利樞紐工程泥沙問題處理得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水庫的泥沙調度,須結合水庫的綜合利用、目的和水庫本身的具體情況,全面考慮,慎重對待。
長江流域的河流一般水大沙多,且來水來沙量多集中在汛期,為減小庫區泥沙淤積,長期保留水庫大部分的有效庫容,充分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一般采用汛期結合防洪降低庫水位以排沙,非汛期蓄水抬高水位以興利的“蓄清排渾”的水庫調度方式運用,通過這種調度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泥沙沖淤帶來的不利影響。
水庫泥沙淤積將直接造成庫容的損失、庫尾段的淤積,會引起庫尾水位的明顯抬高、變動回水區航道與港口的運行安全等問題。通過采用“蓄清排渾”、調整運行水位以及底孔排沙等調度方式,可有效減少泥沙淤積和改善變動回水區的航運條件。如長江三峽水庫屬于河道型水庫,灘庫容相對較小,來水來沙量集中在汛期,大量水量需要下泄,水庫正常調度采用175m-145m-155m方案,在水庫運行100年后,庫區泥沙淤積基本平衡,但可仍保留防洪庫容約86%,保留興利調節庫容約92%。而采用“蓄清排渾”的調度方式運用,可有效的減少泥沙在庫尾段的淤積,水庫運用100年后,長壽以上的淤積量只約占總淤積量的3.6%左右。
水庫的調蓄改變了天然河流的年徑流分配和泥沙的時空分布,汛期洪峰削減,枯季流量增大,大量泥沙在庫區淤積。壩下游河道將發生沿程沖刷,同時因流量過程調整,下泄沙量減少,河勢將發生不同程度的調整。河床沖刷及河勢調整對防洪與航運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河床沖深,降低洪水位,增加河槽的泄洪能力;年內徑流分配的調整,有利于淺灘航槽的改善。但在河勢調整過程中,可能危及防洪大堤與護岸工程的安全,也可能出現局部淺灘惡化。水庫可按“蓄清排渾”、調整泄流方式以及控制下泄流量等方式,通過調整出庫水流的含沙量和流量過程,盡量降低下游河道沖刷強度,減少常規調度情況出庫水流對下游河道沖刷范圍并延緩其進程,以減小不利影響。
1、風冷熱泵的工作原理
熱泵的供熱循環與制冷循環均系逆卡諾循環,只不過在空調器的制冷系統中增設一個四通換向閥,改變冬、夏季制冷劑流動方向來達到此目的。這樣一臺機組夏季可進行供冷,冬季又可進行供熱。風冷熱泵機組是利用室內外空氣作冷熱源,它不用冷卻水泵、冷卻水管路及冷卻塔,省去了龐大的冷卻水系統;不占機房面積,投資省,安裝方便;冬季供暖節電,不污染環境,對環保有利;維修保養也方便。在水源緊張環境溫度為-5℃~43℃的地區及長江流域一帶和以南的地區,冬季較冷又無采暖設施的地區尤其適用。
2、工程概況
本設計設計對象為長沙市某電力局綜合調度大樓,該大樓位于長沙市內,由主樓和群樓組成。其中主樓有十五層,群樓高兩層??偨ㄖ娣e13626平方米,空調面積為6112平方米。夏季最大制冷量763KW,冬季供熱量為458KW。選用兩臺風冷式冷熱水機組,
3、負荷計算
本設計負荷計算分各層各個房間各個方向進行逐時計算,包括墻、窗等維護結構的計算負荷、人員設備照明等的計算負荷。經計算和統計歸納,得出夏季所需冷量為762KW,冬季供熱量為458KW。
4、空氣處理過程
本設計采用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風機盤管不承擔新風負荷。新風經處理后直接送入各個房間。
5、空調系統
該空調系統為風冷熱泵系統,無冷卻水系統,與常規水冷系統相比,無冷卻塔、冷卻水泵的噪音,有利于環保;本設計根據初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的分析,最后決定采用該系統,該系統簡單,易操作,運行管理費用相對較低,是一種良好的選擇。
5.1空調水系統
本設計中的空調水系統根據樓層性質和功能,分為兩個系統。其中,一、二層劃為系統一;三至十五層劃為系統二。各個水系統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都采用同程式,這樣有利于水力平衡,減少平衡閥的投資。
5.2空調新風系統
本設計采用分層設置水平式新風系統,新風通過從外墻開洞從外墻吸取。新風機組在主樓是每層選用一臺。在右側的走廊引新風。裙樓處第一層選用兩臺新風機組,第二層選用三臺新風機組。其一是在右側的走廊引新風,其二在庭院處引新風到營業大廳和會議室。在新風機組的入口處設防火閥。
6、空調冷熱源
本設計采用兩臺風冷式冷熱水機組,這種設備夏天可供冷,冬天又可回收和利用低位熱能供熱,它無需專用鍋爐房,不污染環境,應用靈活;是本設計對象的良好選擇。本設計中的冷熱水機組尺寸不大,水泵可內置,節約了水泵的占地面積,更加減少了土地的投資。且本機組可以采用自動控制,由電腦操作,方便簡單。
7、機組布置
由于本設計對象為異性結構,且由群樓和主樓組成,主樓星型結構,中間受力,故本設計機組布置于群樓樓頂,供水管向上引一跟管向上給系統二供水,向下引一跟管給系統一向下供水,回水管亦然。這樣比起機組置于主樓樓頂或地下室的情形,減少了水管的投資,更經濟實惠。
8、結霜除霜問題
隨著節能呼聲的高漲,風冷熱泵機組以其對水資源的節省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但風冷熱泵機組在制熱運行時,由于室外溫度低,其蒸發器表面會逐漸結霜。隨著霜層的加厚,室內冷凝器的出水溫度和制熱能力逐漸降低。定期除霜成為保障風冷熱泵機組正常運行的必要步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傳統的除霜方法是采用四通閥換向,將室外換熱器轉換成冷凝器來進行。故除霜所需的熱量是從室內環境的吸熱量、室內換熱器蓄熱量、壓縮機消耗電力和壓縮機蓄熱量這四部分熱量之和。從人體舒適性角度考慮,室內換熱器風扇在除霜時停止運行。由于該除霜方式需從室內換熱器和室內環境吸收熱量,故存在以下缺點:①除霜時間長;②因室內風扇停止運行,室內機較長時間吹不出熱風;③需從室內環境取熱,室溫將降低5~6℃;④由于制熱時室外換熱器出口制冷劑可能過冷到0℃以下,換熱器下部的霜層難以除掉,造成冰層堆積,甚至還可能出現室外風扇電機燒毀、扇葉損壞的現象。上述缺點使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和設備的可靠性受到較大程度的負面影響。而熱氣旁通除霜不僅可以縮短除霜時間,改善除霜效果,而且還可以較大地改善室內環境的舒適性。
9、風冷熱泵的自動控制問題
風冷熱泵系統無冷卻水系統,運行費用相對較少,若增加自動控制系統,按有關經驗可節能20%,故風冷熱泵系統安裝自動控制的話,就更加節能了。本空調系統為風冷熱泵系統,風冷冷熱水機組布置在群房頂層,自動控制主要對象為冷凍水泵、風冷熱泵、補水箱、風機盤管和新風機組??刂圃恚簾岜脵C組控制原理為根據供回水流量和溫差計算實際冷量或供熱量,根據該數據與設定的數據對比,得出開一臺機組還是開兩臺機組;補給水箱則主要是進行低水位控制,當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時報警;水泵則是控制水泵開啟狀態、手自動狀態、故障報警;風機盤管的控制根據各房間的需求進行按需控制,用戶可以自己設定溫度和風量的大小;新風機組需控制其進出口溫濕度、過濾網壓差報警。
10、消聲減振設計
由于本設計采用風冷熱泵系統,機組及水泵安裝在群樓屋頂,其本身的噪聲影響就不是很大,電動機、水泵及風冷熱泵機組安裝在彈性減振基礎上,在通風機和水泵的進出口設置柔性接頭;管道通過墻壁時或懸吊樓板下時管道和支架要隔振,通過高噪聲房間的管道要做隔聲處理,避免振動或者高噪聲傳入管內;變風量和末端采用消聲軟管與風口連接,以防止其流通過調節閥時產生的噪聲傳入室內;空氣處理機組混風處和機組出口設置靜壓箱,內貼消聲材料;在必要的地方設置消聲器或消聲彎頭。
11、防火排煙系統的設計
在本設計中需要放置防、排煙的部位有:防煙樓梯及樓梯間及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本設計主要采用自然排煙,自然排煙利用與室外相鄰的窗,陽臺,凹廊或專用的排煙口將室內的煙排出,自然排煙不使用動力,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自然排煙口的面積,一般可取地板面積的2%,排煙口設在防煙分區頂棚上或靠近頂棚的基面上。
12、保溫設計
空調水管、閥門、膨脹水箱、室外膨脹管、冷凝水管等均需保溫.保溫材料選用橡塑閉泡福樂斯,難燃B1級.空調水管公稱直徑采用福樂斯,管殼厚度見下表:
表11.1管道保溫厚度表公稱直徑DN15DN20DN25DN32DN40DN50DN65DN80DN100DN125DN150
厚度(mm)2525272728293031313240
保溫結構及作法按國家有關標準及產品技術文件要求進行施工;
13、設計體會
畢業設計是大學四年學習的一次全面總結,要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和掌握國家有關的建設方針政策,聯系實際來解決工程設計問題。通過此次畢業設計,本人明確了設計程序、設計內容及各設計階段的目的和要求。
整個設計從負荷計算到方案比較,再由方案比較到風、水系統的設計,把我們在大學中所學的所有專業知識都聯系起來,應用到《空氣調節》、《供熱工程》、《智能建筑概論》等很多我們所學到的專業基礎及專業知識,還應用到暖通專業的《空氣調節設計手冊》、《暖通空調制圖與設計施工規范手冊》等設計規范,把我們在書本上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程實踐中,是一個不斷學習、運用知識的過程。當完成整個設計任務時,才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體會很深。
首先,在負荷計算階段,運用EXCEL軟件進行負荷計算速度與用人工算有太大的差別,只需幾天時間就可以計算完15層大樓的冷負荷;在用WORD進行編輯設計說明時,設置標題就可以自動生成目錄;在WORD中可以插入EXCEL表格,進行計算和編輯,比在WORD中插入表格來得快多了;所以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更加牢固地掌握WORD、EXCEL等辦公軟件,以利于改進速度和質量效果。
其次,方案比較時要考慮完全,在進行經濟性比較時不僅要計算供熱制冷機組的初投資和運行費用,還要考慮到冷卻水泵冷卻塔等設備的投資,因為風冷熱泵機組不需要冷卻水泵和冷卻塔,還要考慮到一些維修管理費等實際因素。
在我們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感謝老師的指導,還要感謝一些設計院和空調公司的專業人員在我們參觀實習和講座中給我們傳授的經驗和知識。他們用經歷與時間換來的經驗是我們在書本中所學不到的,一些實際領域的設計與新技術的應用更是值得我們所學的。其次,我們在設計設計時應該多有些創新,大膽的應用新技術,任何一種技術都有它的優點和局限性。不可能有各方面都好的技術,所以我們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作一些定性的分析,對新技術進行應用。
再次,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保持認真謙虛的態度,在風管和水管的阻力計算時要找好局部阻力和最不利環路,這是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道路上所必須的,這次設計就培養了我耐心認真的習慣。
在繪圖過程中,本人采用CAD繪圖,使本人對CAD的運用能力得到加強,速度有明顯增加。
總之,通過本學期的畢業設計,本人覺得自己系統的掌握了專業課知識,并可以和實際聯系起來考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可以獨立設計空調系統。感謝老師對我設計過程中的關心和指導,感謝專業人員的熱心指導和同學的幫助!
參考文獻
⑴《空氣調節設計手冊》第二版電子工業部第十設計研究院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⑵《空氣調節》第二版趙茸義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1996
2.通信調度系統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在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員重視通信調度系統應用,以便及時掌握水資源基本情況,為調度水資源,節約用水奠定基礎。
2.1系統組成。通信調度系統以信息采集和傳輸、供水工程運行監控為基礎,水資源優化配置和調度為核心的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對水資源利用進行合理調度,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整個通信調度系統的子系統包括6個:信息采集、供水工程運行監控、通信傳輸、計算機網絡、綜合數據庫、調度決策支持。調度決策支持又包括信息管理、水資源預報、需水預測、水資源調度、水資源事務管理等子系統。每個子系統發揮相應的作用,促進通信調度系統有效運行和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邏輯結構。一共分為三個層次,從上至下依次為控制層、應用層、信息層。應用層通過人機接口與決策分析人員、決策者交互。在信息層和應用層支持下,完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實施調度決策的各項工作,包括信息查詢,決策方案生成、方案實施、方案實施結果后評價等功能。
2.3功能設計。不同子系統具有不同功能,它們統一于通信調度系統當中,促進整個系統作用的有效發揮。第一、信息采集:采集水情、雨情、工情、旱情、地下水、水質、水資源需求、社會經濟等信息,為水資源優化配置、實時調度決策提供依據。采集信息傳輸至數據庫,為水資源調度提供及時、豐富、準確的信息源。第二、運行監控:利用通信、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自動控制技術等,連續、自動監測水泵、泵站、閘門、閥室運行情況,重點工程采用視頻監控,以圖像、數據、文本、視頻等形式反映監測結果,讓調度中心了解水利工程運行情況。第三、通信傳輸:采集站點信息傳輸至分中心,分中心信息傳輸至調度管理中心,作為決策管理的依據。第四、計算機網絡:由調度中心局域網和骨干傳輸網絡構成,信息經處理后進入綜合數據庫,為調度決策支持系統應用。第五、綜合數據庫:包括水情、雨情、地下水、水質、工情、社會經濟、圖形信息庫。第六、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包括信息管理、水資源預報、區域需水預測、水資源調度、水資源事務管理子系統。第七、信息管理子系統:包括數據接收與處理、信息綜合查詢、結果顯示、輸出等模塊。
3.通信調度系統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在萬家寨引黃工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通過利用通信調度系統,不僅滿足實際工作需要,還取得良好效果。
3.1緩解水資源短缺。該工程解決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更好滿足附近居民和工業、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環境惡化情況,對滿足附近人們用水需要,保護周圍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3.2提高灌溉效率。改善附近農業灌溉面積約180萬hm2,促進灌溉效率提高。整個區域內約45萬hm2耕地的灌溉保證率達到70%。并且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降低灌水定額。
3.3促進水資源合理調度和控制。在通信調度系統支持下,為緩解當地水資源短缺情況,促進水資源作用的有效發揮,必須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調度和控制。利用該系統,能夠為管理人員及時提供水資源信息,工程信息,并監測和控制引水系統運行情況。進而為科學、合理調水、用水進行決策提供依據,對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類似水利工程管理可從中得到啟示與借鑒,應該重視通信調度系統應用。
0引言
電網調度是對電網運行進行組織、指揮、指導和協調,使電網安全、優質、經濟運行的一個機構。隨著電網的不斷擴大以及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調度事故所造成的影響也日益增大:調度班組做為電網運行操作和事故處理最直接的指揮者,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壞,對電網的安全運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筆者總結多年來在調度安全運行方面的實踐經驗,分析了影響電網調度安全生產的因素,并談談對調度班組安全管理方面的幾點看法。
1影響電網調度安全生產的因素
1.1調度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具備較強的工作責任心,是搞好調度工作的必備前提。實際工作中就有少數調度員缺乏責任心,習慣性違章現象不斷出現,存在著使用調度術語不規范、憑經驗、靠主觀判斷,造成誤下令。
1.2調度人員業務水平和心理素質差。調度員不熟悉電網設備的有關參數、母線結線形式、電網運行方式、二次設備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整定方案和工作原理等,以致誤調度。特別是處理事故時,不能做到忙而不亂,驚而不慌,不能正確判斷,果斷處理,造成處理不及時或不當,使事故擴大,延誤送電。
1.3對調度操作管理制度執行不嚴,不嚴格執行“兩票”制度。在實際調度工作中,存在對調度操作指令票馬虎應付或操作完畢后有空再補填的現象,有的工作票的工作許可及工作終結手續不清,易造成誤下令、誤送電事故。
1.4交接班制度執行不認真。調度人員未嚴格遵守調度規程,交班人員未把電網的運行狀態、設備的缺陷交待清楚,接班人員在接班后也沒有認真了解情況,及時掌握電網的運行狀況和設備缺陷,特別在一些大型操作時最容易交接班不清,極易造成誤下令。
1.5調度人員與變電站運行人員之間缺乏溝通。因當值調度員與運行人員之間的聯系基本上為單渠道聯系,隨著當前電網網架的不斷復雜、運行方式的靈活多變,在工作量大、操作任務比較繁重時,運行操作人員與調度員之間如果缺乏溝通就容易發生運行人員對調度員所下的令不理解就盲目操作,繼而引起誤操作的嚴重后果。
1.6班組安全活動沒有定期開展或流于形式。高質量的班組安全活動能有效地引導安全生產,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圍,它不僅是對上級安全生產文件的學習過程,也是調度員提高安全意識,自覺培養安全生產自我保護意識的好途徑,對安全生產具有指導意義。
1.7有關電網技術資料管理不完善。班組基礎管理存在漏洞,新設備的技術資料、繼電保護定值單、電網運行方式安排和聯系單、以及有關設備的一、二次圖紙資料等管理不到位,未及時提供給調度員學習參考,使調度員在調度工作中缺乏依據。
2做好調度班組安全管理工作,要從加強調度人員的安全素質管理、調度運行操作管理、調度技術資料管理三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班組安全生產的管理機制,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2.1加強調度人員的安全素質管理。提高調度人員的素質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抓人員的安全素質要三管齊下。
2.1.1加強思想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在加強電網調度管理的同時,也應把思想教育工作貫穿到每一個環節,要求調度員始終牢記“精心調度,精心運行,超前發現,快速反應”的十六字精神,養成重視電壓等級較高的主電網操作,也不輕視電壓等級較低的小電網操作;既重視復雜的操作,也不輕視簡單操作的良好習慣。
2.1.2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將完成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與經濟利益掛鉤,建立細致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能更好地提高調度員的工作責任心可采取以下兩項措施。
2.1.3定期開展班組安全活動,務實安全基礎,班組的安全活動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的手段。調度班組要從提高安全活動的質量和效果著手,使安全活動工作長期化、制度化。與生產緊密結合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加強調度運行操作管理。是防止誤調度、誤操作事故發生的關鍵,要把好調度安全關,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2.2.1調度工作要流程化、規范化。并嚴把“五關”。即:申請單各項內容填寫的規范關:一、二次設備運行方式安排的合理關;安全技術保證措施的完備關;調度指令票擬寫的審核關;調度下令的監護關。把住了這五關就把住了調度安全操作的基礎關。
2.2.2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特別是“兩票”制度,杜絕調度“三誤”的發生。應做到調度命令三堅掙堅持調度命令的預發制、堅持調度術語的規范化、堅持調度命令復誦制。
2.2.3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業務水平。調度班組是集電網各專業的綜合班組,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應用,電網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對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2.2.4熟悉各種反事故預案、做好事故預想。定期開展反事故演習。隨著近兩年地區電網負荷跳躍式的增加,季節性、結構性的缺電使電力供應嚴重不足,面對這種形勢,調度員要十分熟悉并掌握在電網出現嚴重故障時處理方案,避免地區電網全面瓦解、崩潰。
3結束語
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的主旋律,是調度班組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題。筆者認為在當前調度班組的工作量隨著電網的快速發展而大幅度增加的同時,做好調度班組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通過健全的制度,嚴格的管理,先進的方法,有力的措施以及全體調度員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調度班組的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郭一華.電網風險控制方法[M].2003.23(5).8~11.
天橋水電站樞紐由廠房、泄洪閘、重力壩、土壩、導墻、岸墻、變電站組成。樞紐軸線總長752.1m,其中:左岸重力壩長132m,廠房段118.4m,泄洪閘段113m,重力壩段58.7m,右岸土壩長330m,廠房段壩頂高程838.0m,土壩最大壩高42m,壩頂高程836.0m,防浪墻頂高程836.8m。
2存在問題
2.1防洪標準偏低
由于建設于時代,原樞紐設計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洪水,未考慮校核標準,不能滿足規范要求的百年一遇設計、五百年一遇校核防洪標準。1995年經原電力部大壩安全監測中心組織專家論證,確認天橋大壩為嚴重病險壩。因此,天橋水電站目前是帶病運行,冒險度汛。如遇超百年一遇的洪水,就可能發生垮壩的惡性事故,危及下游兩縣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2調節功能銳減
原設計總庫容6600萬m3,由于淤積,目前庫容僅剩1400萬m3。庫區淤積量已達總庫容的80%,調節功能銳減。
2.3黃石崖溝洪水威脅廠房
左岸壩后保德縣黃石崖溝出口正對電站廠房和變電站。1995年7月21日,溝內降暴雨,洪水沖倒廠房擋水墻和35kV鐵塔并造成一人死亡。目前溝內有低標準的小水庫和淤地壩若干座,溝口修公路棄碴堵塞河道,一旦溝內發生洪水,很可能造成庫、壩連鎖性潰決,形成更大的次生洪水,沖毀變電站,造成全廠停電,泄洪設施將失去啟閉電源,樞紐安全很難保證。
2.4下游河道泄流不暢
目前保德、府谷兩縣城的安全防洪能力分別為10000m3/s和12000m3/s,當百年一遇洪水入庫時,電站下泄流量14800m3/s,加上孤山川洪水頂托,河道水位將達818.1m,兩縣城街道水深可達2m左右。如遇更大洪水還可能造成壅水倒灌廠房的嚴重后果。
2.5水工建筑物存在隱患
泄洪閘門設計制造存在質量問題,大壩下游護坦沖刷破壞,水下設施年久失修。
2.6與萬家寨樞紐聯合調度問題
1999年2月17日萬家寨大流量泄流,沖開下游河段積冰,并在天橋庫區堆積成壩,冰壩沖垮后形成4000m3/s的人造凌峰,壩前水位達835.9m,幾乎造成土壩溢流的特大險情,如果汛期區間洪水遭遇萬家寨大流量泄洪,天橋水電站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實現兩庫聯合調度對于天橋水電站的安全極為重要。
3洪水調度
調度原則:汛期發電服從防洪安全和庫區沖淤,在確保樞紐安全和沖淤的前提下,兼顧下游防洪,盡量避免發生人造洪峰。天橋電站現達防洪標準百年一遇,其洪峰流量15600m3/s,最大下泄流量14800m3/s,壩前最高水位835.1m。汛限水位830m。汛期為6月15日至10月中旬,劃分為4個時段,各時段的控制運用指標(見表1)。發生超百年一遇洪水后,按原設計運用方案右岸土壩自潰泄洪。
4減災措施
天橋水電站的防護目標:一是電站自身安全,二是下游保德、府谷兩縣城。
4.1加強工程管理,提高洪水預報水平
按照《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要加強工程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和工程管理水平。更新改造水情自動化測報系統,以便提高區間洪水測報精度,加大洪水預見期,為萬家寨關閘錯峰和天橋電站的預泄騰空爭取時間。此外汛期通過呼和浩特市測雨雷達信息傳輸系統向天橋水電站傳送區域降雨信息。
4.2制定聯合調度方案
在現有條件下,與萬家寨樞紐管理局和有關單位協商聯系,成立兩樞紐聯合調度機構,制訂聯合調度方案,對凌汛、防洪及水量的利用進行統一調度。
4.3進行樞紐工程除險加固
關鍵詞宏觀調控政府安排制度基礎政策效應政策邊界
與20年來的市場化改革進程相伴隨,中國的宏觀調控也先后經歷了總需求大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總需求小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擴大需求型兩個階段。如果說1997年以前,面對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情形還能通過強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壓制總需求來實現宏觀經濟總量均衡的話,那么,1997年以后,面對在市場機制作用不斷擴大基礎上形成的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的宏觀總量非均衡情形,盡管政府實施了更為市場經濟意義上的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但三年來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與預期結果仍相距甚遠。對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實證分析和政策的規范研究業已引發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學術界大多數關于宏觀調控的研究往往因暗含宏觀調控政策能完全解決經濟衰退的假定前提以及由此演繹的邏輯推論而陷入了宏觀調控認識的誤區。本文基于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種制度安排的觀點,依據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在對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礎與邊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試圖構建一個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理論框架。
一、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內生與外生的績效
當新制度經濟學家們摒棄制度是外生或中性的新古典假設從而將經濟運行分析由“無摩擦”的新古典框架轉向“新制度”的框架下進行時,市場被描繪成一種為降低交易成本而選擇的制度安排(Coase,1937,1960;North,1981,1990)。在將制度分析引入新古典的生產和交換理論并更深入地分析現實世界的制度問題中,新制度經濟學家同樣給出了各種非市場形式的制度安排理由,這就是,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客觀存在使對市場的使用存在成本,因而,為把有限理性的約束作用降到最小,同時保護交易免于機會主義風險的影響,經濟主體必然會尋求諸如政府安排的制度(Williamson,1975)。任何特定制度的安排與創新無非是特定條件下人們選擇的結果,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無疑是經濟增長(績效)的必要條件。正是通過對產權、交易成本、路徑依賴等問題的強調,使新制度經濟學得以將經濟增長問題納入制度變遷的框架中作出深刻的解釋。由于制度安排的范圍相當寬泛,這里,筆者并不打算涉及所有正規和非正規的制度問題,而只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某些術語(這些術語可能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內涵),在闡述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基礎上,就它相對市場基礎而言是內生還是外生的角度來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問題。
市場經濟中,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機制,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理論已由標準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給定。盡管市場實現帕累托效率的前提條件過于苛刻而被認為在現實市場中不可能具備,但市場經濟的發展史表明,對市場制度作用的認識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出于完善市場配置功能的需要,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在市場基礎上日益衍生出了其他一些非市場形式的政府制度安排。其中最主要的有:(1)針對市場失靈而由政府進行的微觀規制(管制);(2)針對市場經濟總量非均衡而由政府運用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的宏觀調控。作為典型的政府安排,宏觀調控是政府在宏觀經濟領域的經濟職能,是現代市場經濟中國家干預經濟的特定方式,它的內在必然性實際上可由市場經濟運行的本質是均衡約束下的非均衡過程推論出來(吳超林,2001);而它的作用機理已在標準的凱恩斯主義模型中得到了經典的揭示,并被戰后西方國家長期的實踐所驗證。
眾所周知,宏觀總量是由微觀個量組成,宏觀經濟不可能離開微觀基礎而存在,宏觀調控也必然要依賴于現實的微觀基礎和制度條件。我們可以簡單地從宏觀調控是否具有堅實的微觀基礎和制度條件出發,將宏觀調控區分為內生的制度安排和外生的制度安排兩類。市場經濟內生安排的宏觀調控意指宏觀經濟政策具有與市場制度邏輯一致的傳導條件和能對政策信號作出理性反應的市場化主體。相對而言,如果市場經濟意義上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在沒有或不完善的市場基礎和傳導條件下進行的,那么宏觀調控顯然就是一種外生于市場制度的安排。一般地,在有效的邊界范圍內生安排的效應顯著,而外生安排的效應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有基于此,我們可以給出一個分析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為何不理想的理論框架。
中國1993—1996年的主導政策被普遍認為是經濟轉型時期的一次比較接近市場經濟意義上的宏觀調控,并成功地使1992年以來總需求嚴重大于總供給的宏觀非均衡經濟實現了“軟著陸”。但宏觀經濟只經歷了短暫的均衡之后,旋又在外部沖擊和內部制約的條件下,陷入了持續至今且嚴峻的另一種類型的宏觀總量非均衡即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的狀態。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出于“速度經濟”的要求及基于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常識,中國首先選擇的是以貨幣政策為主的宏觀調控政策安排,目的在于阻止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的勢頭。然而,到1998年7月為止,盡管包括下調利率、取消貸款限額、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恢復中央銀行債券回購業務等市場經濟通用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幾乎悉數釋出,經濟減速和物價下跌的勢頭卻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鑒于直觀的宏觀經濟現實,當時人們普遍的共識是貨幣政策失效。關于失效的原因,大多數的分析是借助IS-LM模型進行的,其中主要的觀點是“投資陷阱”論、“流動性陷阱”論、“消費陷阱”論等。應該說,這些觀點基本上是在給定貨幣政策的制度基礎和傳導條件的前提下,主要從貨幣政策本身的作用機理方面實證分析了制約貨幣政策效應發揮的各種因素,這些政策層面的分析無疑是必要而且也是有針對性的??墒牵绻o定的前提在現實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具備,那么,這種僅在政策層面的分析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提出有效的對策。
事實上,中國仍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市場制度基礎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還不完善。中國以增量促存量的漸進式改革方式形成了微觀基礎的二元格局:一方面,改革后形成的增量部分——非國有企業——基本上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來的,它們具有產權明晰的特征,能對市場價格信號作出靈敏的反應,其行為由市場機制調節,是市場經濟意義上的微觀主體;另一方面,改革后仍然保存的存量部分——國有企業——雖然歷經不斷深入的改革也日益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但其積重已久的深層問題并非短期內能得到徹底解決,無論在產權結構還是在治理結構中,國有企業都存在著明顯的政企難分的特征,因而其行為具有對市場與政府的雙重依賴性,是不完全市場經濟意義上的微觀主體。目前國內經濟學界對這種二元格局的另一種流行劃分法是所謂的體制內的國有企業與體制外的非國有企業。其實,這是相對計劃經濟體制而言的,如果相對市場經濟體制而言,則體制內的就應該主要是非國有企業,而體制外的是傳統的國有企業。
有效的貨幣政策除了要有能對政策信號作出理性反應的微觀基礎外,還必須有政策賴于傳導的條件。在市場經濟中,利率是解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最重要變量,它通過多種途徑傳導并影響到實體經濟。Munddl(1968)與Fleming(1962)分析了開放經濟條件下利率變化經由總需求和匯率波動效應傳導的過程;robin(1969)通過對q值(資本資產的市值對重置成本的比值)的定義并將它作為把中央銀行與金融市場連接到實體經濟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資產結構調整效應的傳導過程;Modidjani(1977)從居民消費需求角度分析了財富變動效應的傳導過程。所有這些傳導過程都是以利率市場化為前提、并以相對完善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為基礎的。嚴格地說,中國的利率基本上是由政府確定。利率機制傳導的市場化前提不存在,所謂的“流動性陷阱”、“投資陷阱”、“消費陷阱”失去了分析的前提。假定政府確定的利率反映了市場供求,被認為是一種準市場化的利率,那么,在資本市場受到嚴格的管制以及金融市場被制度的性質強制分割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制度基礎的局限也極大地制約著利率機制的有效傳導。謝平和廖強(2000)明確地指出了利率傳導機制的資產結構調整效應與財富變動效應之所以不佳,原因正在于中國的非貨幣金融資產與貨幣金融資產、金融資產與實際資產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反饋不靈敏,金融體系與實際經濟體系各行為主體和運行環節之間遠未銜接成一個聯動體。張曉晶(2000)則在MundellV-Fleming模型結論的基礎上論證了開放條件下由固定匯率和資本有限流動引致的套利行為以及外匯占款必然制約中國試圖通過降息刺激經濟政策效果。結合對微觀基礎的更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非市場化的利率使中國的貨幣政策在總體上成為一種外生于市場經濟的政府安排,實體經濟難以對其作出靈敏反應;第二,假定這種利率等同于市場化利率,那么,貨幣政策雖然相對于市場經濟體制內的微觀基礎是一種內生安排,但金融市場的制度分割與局限使體制內的主體無法對利率作出反應,而體制外的主體使貨幣政策相應地又變為外生安排,加上體制外的改革滯后于金融制度本身的改革,金,融微觀主體基于金融風險的考慮必然又會限制體制外主體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惜貸”)。
金融市場制度的局限使得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實際上更主要是通過信用機制來進行的。理論上,貨幣政策的信用傳導機制主要有銀行借貸和資產負債表兩種典型的渠道。Bernankehe和Blinder(1988)的CC-LM模型從銀行貸款供給方面揭示了前一種渠道的作用機理,Bernankehe和Gerfier(1995)從貨幣政策態勢對特定借款人資產負債狀況的影響方面闡明了后一種渠道的作用機理。信用機制能否有效地發揮傳導作用,其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降低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存在于借貸行為過程中的逆向選擇或道德風險等問題,從而使信用具有可獲得性。就中國的現實而言,體制內外不同的微觀主體的信用可獲得性是完全不同的。市場體制內的微觀主體(非國有企業)因金融市場的制度歧視被隔絕在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之外,貨幣政策相對于它們是一種外生的安排,效應當然無從談起。市場體制外的微觀主體(國有企業)的反應則可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對于那些效益和資信狀況均良好的主體,它們并非惟一地依賴銀行借貸渠道融資,這就意味著信用傳導機制所必需的銀行貸款與債券不可完全替代的前提難以成立,即使這類主體不受市場的制度歧視,而且金融機構也愿意與它們發生借貸行為,但貨幣政策對它們的效力相當微弱;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效益和資信狀況均不良的主體,由于它們存在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過大的監督成本,金融機構出于自身穩健經營的要求,又往往不愿與其發生借貸行為,所以形成銀行普遍的“惜貸”或“慎貸”現象,貨幣政策對這類主體的投資引誘也不明顯(只是較大地減輕了它們的利息負擔)。由此可見,中國貨幣政策效果不顯著并不是(或主要不是)貨幣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微觀基礎和制度條件問題。
中國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同樣可以在制度內生與外生安排的框架下得到說明。1998年中期,當日益嚴峻的“通貨緊縮”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使得貨幣政策一籌莫展,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致使通過出口擴大外需受阻的情況下,為了解決總體物價水平持續下跌、經濟增長率遞減、失業(下崗)面不斷擴大等宏觀經濟問題,政府秉持通過宏觀調控擴大內需以啟動經濟的思路,確立了以財政政策為主并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的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移動IS曲線的方式實現擴大總需求的目的,實際上是凱恩斯主義政策主張在中國的一種實踐。對積極財政政策選擇實施的時機和它的重要意義(穩定人們的預期)幾乎沒有人表示懷疑。盡管以增發國債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被認為在擴大基礎設施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權威部門統計測算的結果是增發國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998年和1999年分別達1.5%和2.1%),但作為市場經濟意義上的一種宏觀調控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功能并不僅僅體現在擴大支出的直接效應方面,而是在于通過政府支出的擴大去拉動民間投資的間接效應方面,否則,財政政策就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投資沒有兩樣。就后一方面而言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不少人擔心積極財政政策長期繼續下去有可能導致計劃體制復歸和債務危機。
關于積極財政政策為何難以有效地拉動民間投資需求增長的原因,學術界已展開深入的探討并提出了多種解釋。其中大多數的分析都將問題的癥結歸咎于基礎設施的產業鏈太短以及整個產業結構不合理方面,強調正是基礎設施的產業關聯性差,當把財政資金集中投向本來就已存在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基礎原材料部門,并且主要又是以政府大包大攬而不是貼息、參股和項目融資等方式投入的情況下,民間投資自然不可能參與進來,最終的結果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不大,經濟啟而不動。無疑,中國積極財政政策效應在現象層面表現出來的因果關系確實如此。但根本的原因卻正如光教授(1999)所指出的,是政策擴張與體制收縮的矛盾。如果從財政政策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觀點出發。我們可以就它與微觀基礎的關系對政策效應作出進一步的解釋。這就是,由于財政政策與政府關系緊密的行為主體(特別是國有主體部門)具有較強的內在一致邏輯(這種較強的內在一致邏輯恰恰又是人們所擔心的計劃體制復歸的重要表現),積極的財政政策對這類主體的投資引誘效果相對明顯;由于財政政策相對市場體制內的微觀主體是一種典型的外生制度安排,積極財政政策的各種乘數效應受到體制的摩擦,因而對民間投資和居民消費需求的拉動效應不明顯,亦即IS曲線移而不動。
上述給出的僅僅是制度基礎的分析框架,它并不是宏觀調控分析的全部內容。如果到此為止,則很容易使人誤解為:只要宏觀調控政策是內生的制度安排,就可以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其實,即使是內生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并不必然意味著它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凱恩斯主義政策70年代在“滯脹”面前的失靈就是明證)。因為,如果宏觀調控作用的僅僅是宏觀經濟總量,就不能要求它去解決結構問題;如果宏觀調控政策的本義只是一項短期的穩定政策,又豈能冀望它來實現長期的經濟增長?這實際上也就涉及宏觀調控政策是否存在一個有效的邊界問題,內生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也只有在有效的邊界范圍內才能得以釋放出來。
二、宏觀調控政策的期限邊界:短期還是長期?
關于宏觀調控政策的長期與短期之爭,實質上也就是關于政府經濟職能邊界的理念之爭。在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間對此也展開過激烈的論爭,從凱恩斯主義到貨幣主義再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和新凱恩斯主義,其政策理論的核心實際上也可歸結為宏觀調控政策的期限邊界問題。比較分析各流派不同的政策理論主張,應該會有助于我們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一)短期邊界論: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及新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
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背景下,凱恩斯從不變的價格水平可以存在不同的總產出水平及相應的就業水平的現實出發,以現實存在的貨幣工資剛性、價格剛性、流動性陷阱和利率在長期缺乏彈性等作為分析前提,把經濟分析的重點放在宏觀總體的真實變量上,指出宏觀經濟總量的非均衡主要是總需求波動(有效需求不足)的結果,市場力量并不能迅速有效地恢復充分就業均衡。根據總需求決定原理,凱恩斯進一步推論出,只有通過政府制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引導消費傾向和統攬投資引誘,并使兩者互相配合適應,才能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從而使經濟在充分就業的水平上保持穩定。
在凱恩斯看來,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的總需求管理政策是相機抉擇的短期政策,因為“在長期我們都死了”。關于宏觀調控政策的短期邊界論,我們可用標準凱恩斯主義的AS一AD模型加以說明。在圖1中,假設總需求曲線AD0與總供給曲線AS相交的A點表示經濟最初處于的充分就業均衡水平(Yn),當經濟受到現實總需求的沖擊,即AD0左移至AD1之后,由于現實中存在著貨幣工資剛性和價格剛性,必然導致廠商削減產量和就業量(從Yn減到Y1),這時,經濟將在小于充分就業水平的B點實現均衡,而不可能任由價格的自由下降調整到C點的充分就業均衡水平。正是投資者不確定預期及由此形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AS在A點以下演變為一條具有正斜率的總供給曲線,它意味著完全依靠市場力量很難迅速有效地將Y1恢復到Yn。因此,要使經濟在較短的時間內從B點回復到A點,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政府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使AD1,移動到AD0。在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解決后,AS曲線恢復到古典的垂直狀態,市場價格機制繼續發揮作用,此時如果繼續實施積極的政策會加劇價格水平的上漲(通貨膨脹)。從凱恩斯主義的AS一AD模型中不難看出,總需求管理政策的邊界只限于AS曲線具有正斜率的部分,亦即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態。
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正當凱恩斯主義需求管理政策在“滯脹”面前日益失靈的情況下,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提出持久收入假說和自然率假說來解釋“滯脹”現象,并對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政策發難。貨幣主義者認為,長期菲力普斯曲線是一條起自自然失業率的垂直線,不存在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交替關系。雖然短期內通過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影響產量和就業量,但就長期而言,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使得財政擴張的量不過是對私人部門支出的量的替代,稅收的變化也因不能影響持久收入而僅有非常微弱的乘數效應。貨幣政策也同樣只會在短期內當人們按錯誤的價格預期決策時對產量和就業量產生影響,而在長期一旦錯誤的價格預期得到糾正,即“貨幣幻覺”消失之后,實際工資、產量和就業量都將復歸到各自的自然率水平。因而任何通過政府相機抉擇的需求管理政策試圖保持較高的和穩定的產量和就業量水平的努力,最終只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加速上升和經濟的更不穩定。與重視財政政策作用的凱恩斯主義者不同,貨幣主義者從穩定的貨幣需求函數出發,堅持經濟在遭遇需求沖擊后仍會相當迅速地恢復到自然率的產量和就業水平附近,強調即使是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也不會使事情變得更好,因為政策制定者為了某種政治利益而操縱經濟導致的政府失靈可能比市場失靈更糟。因此,為了穩定經濟,應該用旨在穩定價格預期的貨幣規則取代相機抉擇的需求管理政策。
新凱恩斯主義從最大化行為和理性預期的基礎上去探尋關于工資和價格粘性的原因,進而建立了包含確定價格和接受需求的廠商、新古典生產函數、市場不完全性、信息不對稱等方面具有堅實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模型(Mankiw&Romer,1991)。由此導出的政策含義強調,由于經濟自動均衡將以長期的蕭條為代價,因此,通過政府的總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使經濟在短期內穩定在產量和就業的自然率水平附近。新凱恩斯主義關于短期政策的觀點分別以工資粘性模型(圖2)和價格粘性模型(圖3)來說明。在圖2中,LAS是一條與古典一致的垂直總供給曲線,SAS則是由一定的預期價格水平(pe=p0=W0或pe=p1=W1)給出的短期總供給曲線。假定經濟初始在產量和就業自然率水平(Yn)的A點上運行,當發生意外的總需求沖擊后(總需求曲線從AD0移到AD1),即使價格可自由伸縮,但由于工資已由談判合同固定,經濟必然從A點移動向小于充分就業均衡(Y1)的B點。正是因為工資合同需要交錯調整不可能使勞動市場在C點出清,新凱恩斯主義者強調政府對意外沖擊的反應遠比私人部門協商調整工資迅速。因此,在短期內,通過政府的總需求管理政策能夠將經濟穩定在自然率水平附近。圖3表明的是,總需求的沖擊之所以使經濟從A點移向B點,主要是因為存在價格粘性(比如菜單成本)。如果商品市場不可能在C點迅速出清,那么總需求管理政策在短期就應該有所作為。
(二)零邊界論: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政策主張
建立在理性預期、自然率假設和市場連續出清基礎上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包括以盧卡斯為代表的貨幣經濟周期學派和以巴羅、基德蘭德、普雷斯科特等為代表的實際經濟周期學派。前者從需求沖擊、信息不完全及閑暇(勞動)的跨期替代效應方面建立起解釋經濟周期波動的原因和傳導機制的貨幣經濟周期模型,認為在短期內,雖然不完全信息下發生的意料之外的貨幣沖擊會導致經濟總量的波動,但在長期中,由于人們能夠根據不斷獲得的信息去修復錯誤的預期,經濟將自行恢復到自然率的增長路徑。基于預期到的貨幣沖擊對經濟沒有實際的影響,因而旨在穩定經濟的貨幣政策在任何時候都無效。這種貨幣政策零邊界的推論可由圖4說明。
在圖4中,垂直的LAS曲線表明具有理性預期的經濟主體行為完全由市場價格機制調節,每一條傾斜的SAS曲線則由相應的預期價格水平給出。假設現期發生了出乎意料的總需求增加(貨幣沖擊使AD0移到AD1),則貨幣工資和價格水平必然會因商品和勞動市場存在超額需求而上升。此時,如果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廠商(工人)誤將一般物價水平(貨幣工資)的上升當做相對價格(實際工資)的上升并相應地增加產品(勞動)供給,那么經濟將暫時“意外”地沿SAS0曲線從A點移動至B點。然而,一旦經濟主體理性地認識到實際工資和相對價格并未發生變化并完全調整預期,則SAS0會迅速移到SAS1,產量和就業復歸到自然率水平(C點)。因此,除非貨幣政策不被意料到,否則,無論長期還是短期的貨幣政策都歸無效,而意料之外(欺騙公眾)的貨幣政策本身只能進一步加劇經濟波動。如果用“適應性預期”替代“理性預期”概念,則圖4也是一個貨幣主義的AS—AD模型。
實際經濟周期學派堅持貨幣中性論,認為貨幣對實際經濟變量沒有影響,因為是產出水平決定貨幣變化而不是相反,所以貨幣政策的作用為零。他們主要從生產函數與總供給的關系方面建立起分析模型,強調實際因素(尤其是技術)沖擊是經濟周期波動的根源。在他們看來,當一個部門出現技術進步后,它必然會通過部門性的波動源傳導到經濟的其他部門,技術沖擊的隨機性使產出的長期增長路徑出現隨機性的跳躍,產量和就業的波動實際上并不是對自然率水平的偏離,而是對生產可能性變化的最優反應,因此,任何反周期的政策都是反生產的沒有意義的。關于實際經濟周期模型的政策含義,巴羅通過復活李嘉圖等價命題,認為公債是中性的,經濟主體的預期理性會抵消政府無論是以公債還是稅收等方式籌資的效應,因而試圖刺激經濟擴張的積極財政政策無效?;绿m德和普雷斯科特則通過比較有無約定條件下的均衡解,從政策的時間不一致性和政府信譽方面論證了凱恩斯主義的相機抉擇政策是無效的。
由上可見,凱恩斯主義為政府提供了市場經濟中反蕭條的最初的政策理論,并將其邊界嚴格地界定在短期,它的效應也被戰后西方國家20多年的實踐所證實。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將宏觀經濟政策的期限邊界定格為零,雖然這種政策主張遠離現實,但作為政策理論卻為反思傳統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提供了一種路徑?,F代宏觀經濟學中,幾乎沒有任何一派是把宏觀調控政策當做長期的政策。
三、宏觀調控政策的對象與目標邊界:總量穩定還是結構增長?
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宏觀調控政策必然會存在一定的作用對象與目標。關于宏觀調控政策作用的對象究竟是總量還是包括結構?它的目標究竟是穩定還是增長?對此的不同認識顯然直接影響到對宏觀調控政策有效性的評價,而在更寬泛的意義上則影響到能否正確地認識市場經濟中市場與政府的作用。
(一)宏觀調控政策的對象是宏觀經濟總量
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政府制度安排或經濟職能從總體的內容層次上可以區分為一般的市場條件的創立與維護、微觀經濟規制、宏觀經濟調控三大類。與基于市場失靈外在地要求政府干預經濟的微觀規制安排不同,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內在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并導致經濟總量嚴重非均衡基礎上形成的政府安排。由于動態經濟中經濟出現周期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市場機制如果假以時日能夠自動調節經濟至自然率的均衡水平,但在經濟達到均衡之前可能需要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的蕭條意味著必須付出總體社會福利損失的嚴重代價,因此,現代市場經濟一般內在地要求通過政府運用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去調控經濟總量,以減少市場機制調節時滯產生的高昂成本。從宏觀調控的內涵來看,它作用的對象顯然是總量方面,但其作用的結果又必然會間接地影響到具體微觀主體的行為。而正是這種直接對象與間接結果的傳導表明了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這也是為什么說有效的宏觀調控必須有堅實微觀基礎和傳導條件的原因。有必要說明的是,如果依據作用結果來界定政策邊界,那么也許可以把結構列為宏觀調控的對象。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可能就會陷入體制認知的誤區(這點將在后面說明)。將宏觀調控政策的對象邊界嚴格界定為總量的觀點也明確地反映在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
(二)產業結構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
前已述及,宏觀調控政策作用的結果不僅會而且應該影響到微觀主體的行為決策和產業結構的相應調整。但宏觀調控政策的對象卻并不針對具體的行業和部門,否則宏觀調控就等同于微觀規制。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表明,對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普遍認同,推動了市場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發展。在市場經濟中,通過市場競爭和價格機制對供求關系進行調節,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使資源在各產業和部門間得到有效配置,產業結構的形成和優化正是市場在產業間配置資源的必然結果。歷史地看,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也曾在不同的體制下完全或主要由政府來安排(通過產業政策),由此形成了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及所謂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如日本和韓國等)。不過由政府取代市場、通過產業政策干預市場機制在產業間的資源配置而形成的產業結構從長期看是非常脆弱的,日本和韓國經濟(金融)危機不斷,中國重復建設問題嚴重,政府安排的產業政策不能不說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產業政策在實質上是政府依據自己確定的經濟變化趨勢和目標設想來干預資源在產業間的配置,產業政策在資源配置的方式上與計劃經濟是相同的,計劃經濟所固有的缺陷必然會重現于產業政策的制定上(湯在新、吳超林,2001)。政府對具體產業的干預應以市場失靈為依據確定。如果將產業政策當做一種宏觀調控政策,顯然它相對市場基礎是一種外生的安排,其績效將存在體制的制約。不僅如此,如果將產業結構作為宏觀調控的對象,也與產業結構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存在邏輯上的矛盾。應該承認,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主要是結構問題,但結構問題不是宏觀調控直接的對象,結構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市場基礎的發展和完善,這也是理解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關鍵之所在。
(三)宏觀調控政策的目標是為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創設穩定的外部條件
對于通過宏觀經濟政策減少經濟周期波動、促進經濟總量均衡從而為市場機制有效進行資源配置創設穩定的外部條件的目標業已獲得廣泛的認同,并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所采納(除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反對外),不過,關于經濟增長是否應該作為宏觀調控政策的目標則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存在重大的分歧。嚴格地說,經濟增長屬于總供給的范疇,它取決于生產要素的投入與組合,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一般堅信構成總量內容的總供給方面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即使出現總供給沖擊的經濟周期波動,認為也應該由市場機制來調節。在現代西方宏觀經濟理論中,宏觀調控政策歸屬于總需求的范疇,政策的目標被界定在因總需求沖擊引起經濟周期波動后的穩定方面,而且強調的是短期。如果說凱恩斯主義所強調的積極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中包含了一定的經濟增長目標,那么這種增長主要也是隨積極財政政策穩定投資者預期而來的私人部門的增長,公共財政支出的增長本身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仍然屬于穩定的手段,目標是為民間投資的啟動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在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實踐中,貨幣政策事實上也一直是以穩定通貨而不是經濟增長為目標。
最近10年來,隨著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特別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對政府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能夠產生合意的長期經濟增長表示懷疑,認為過分關注短期穩定的需求管理政策忽視了長期經濟增長的問題。他們指出短期的產量波動雖然具有重要的福利后果,但長期經濟增長的福利含義遠遠超出任何短期波動的影響(Romer,1996),強調現代經濟分析的重點應該從總需求轉向總供給方面(因為總量非均衡都是微觀扭曲的結果)。這種從對短期穩定的關注轉向長期經濟增長路徑探討的理論發展方向所給出的政策含義是,政府既能夠積極地也能夠消極地影響長期經濟增長,而積極政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經濟的最優增長路徑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由于市場基礎不完善,政府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一直附存著經濟增長的目標。在中國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實踐中,先是1998年上半年明確地將貨幣政策作為保證8%的經濟增長率目標的手段,當認識到依靠貨幣政策難以實現預期目標的情況下,又進一步明確提出啟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來保證經濟增長。應該承認,一系列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對于阻止經濟增長率的嚴重下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現實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巨大差距表明,將宏觀調控政策目標嚴格界定為短期穩定更為確切。實際上,多重目標之間的相互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釋放,積極財政政策的短期經濟增長目標在中國經濟的存量部分還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在經濟的增量部分則明顯難容。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學者開始在關注短期穩定的基礎上探討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路徑問題,如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組(1999)就曾明確提出:“宏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始終堅持以市場化為取向,通過制度創新、加快結構調整來求得長遠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大內需如果不是作為一項短期政策而是作為一項基本政策,一定要和供給管理的政策結合起來”。特別是從2000年5月中國經濟出現重大轉機后,關于長期經濟增長要依賴市場基礎和制度條件的完善已逐步成為共識。
四、簡短的結語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一向重視政府制度安排的作用,這無疑是中國客觀現實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對政府制度安排在經濟的不同領域和層次內容上的差異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事實上,就宏觀調控政策作為一種政府制度安排而言,它在西方國家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比較清楚的界定,而國內對其內涵和目標等問題上的認識則是相當含混或者說是相互矛盾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對宏觀調控問題的基本認識是:
1.2安全防護體系電網調度系統在運行中受到較大的安全威脅,這種威脅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即物理層面上的威脅及內部計算機犯罪所帶來的威脅。物理層面上的威脅主要來自于系統主機的硬件及連接的線路,一旦硬件受到損壞、發生故障則會導致一些重要數據丟失,從而給系統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系統主機由于處于聯網的工作狀態,這就可能受到來自于網上的任何一臺主機的攻擊,一旦網絡安全防護不力,則會受到黑客、病毒的侵蝕,從而導致安全問題發生。系統的安全還涉及到主機操作系統層面的安全,一旦出現未經授權即存取、越權使用賬號和口令等,用戶拒絕系統管理,對系統的完整性進行損害等行為發生,則會給系統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
1.3誤下命令
(1)調度員作為調度系統的真正操作人員,由于其工作量較大,操作任務較為繁重,一旦調度員缺乏安全意識,對工作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則極易導致在工作中不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嚴格進行交接班,再加之對系統運行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從而導致誤下命令。另外由于工作精力不集中,而且擬定調度命令時出現錯誤,再加之現場核對和交接班時交接不清,從而直接進行操作,導致事故的發生。
(2)調度員自身安全意識薄弱,在工作中不僅不規范的使用調度術語,而且遇到問題往往憑借經驗主觀進行判斷,從而誤下命令,導致安全問題發生。
1.4誤送電調度員的工作不僅直接關系到調度系統的安全運行,同時也關系到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調度員誤送電的發生多數情況下是由于沒有對操作管理制度進行嚴格執行,同時對于工作許可和工作結束后手續也存在不清的地方,從而導致線路上還有多個工作組處于工作狀態下時就送電,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1.5延誤送電延誤送電多發生在事故處理工作中,這與調度人員執行意識差及素質差有很大關系,同時在工作時對系統運行狀況及工作程序缺乏了解,從而導致對重要用戶的用電出現延誤,給對方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6管理因素調度作業時由于人機混雜,如果管理混亂則極易導致事故的發生。如不能及時進行巡視檢查,導致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為系統運行埋下安全隱患。再加之調度作業時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這樣就導致在運行過程中一些規章制度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不能及時分析出現的異常和不安全現象,從而導致安全事故頻發。
2完善系統管理的有效對策
2.1從硬件安全出發構建安全防護體系
(1)從操作管理入口著手,設定登陸和操作的權限,對管理人員進行分類和分級。可以按照對系統使用的權限來設計不同用戶的使用范圍。這要求在設計系統的時候就需要對不同的用戶設定使用和管理規范,對非系統維護人員屏蔽某些功能,讓核心數據得到應有的保護,也避免一些錯誤操作而造成的不必要誤動或者事故。
(2)注意保證主系統的功能和故障診斷。對于自動調度系統來說,其功能的是由不同的網絡服務器實現的。在系統的建設、調試、運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各種服務器指標的監控,以此作為依據對系統進行實時的監控,并作出必要的調整,保證系統的基本功能,提高系統的安全性。還有,應合理設計系統的故障診斷功能,能夠及時報錯。
(3)注意計算機的防護。系統功能的實現主要依靠的是計算機,對所有的計算機而言外界的攻擊和病毒都會對系統產生影響。所以在建立調度系統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軟硬件的防護工作,包括防火墻和病毒檢測功能的增強。同時要定期對系統進行檢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2.2規范系統及運行環境的控制需要進一步對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進行規范,對系統內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及時解決,盡量做到變電站內四遙功能的實現,從而更好的推動無人值班變電站的全面實施。對于計算機系統來講,為了使其能夠安全的運行,性能更好的發揮,則需要設置專職的系統管理員,同時軟件人員還需要對計算機系統軟件運行的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處理。變電站內的自動化系統設備需要進行了可靠的接地,做好雷電和過電壓的有效防護措施,定期對接地系統進行檢測,同時還需要在自動化設備機房內配置消防設施,從而確保設備能夠安全的運行。
2.3作好預防誤操作、誤調度工作
(1)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堵絕習慣性違章。無論是誤調度還是誤操作的發生,都與調度員工作的態度有關,所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對各項工作都要認真負責,仔細的對各個環節做好檢查和審核工作,努力克服習慣性的違章操作,有效的預防誤操作和誤調度的發生。
(2)加強設備的可靠性。首先需要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所以調度員需要對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掌握,而且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還需要針對天氣情況做好事故預想,提前做好各項防范措施,這樣在發生事故時,才能靈活的應對。其次,需要做好輸電線路的檢修工作,對于重點路段要進行重點排查,及時發現隱患及時進行處理,從而有效的杜絕誤調度事故的發生。
2.4完善系統跟蹤管理措施,加強運行管理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宗旨,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同時建立有效的巡視制度,分站設備巡視由變電站運行人員負責。建立健全運行管理及安全規章制度,建立安全聯防制度,將網絡及系統安全作為經常性的工作。加強工作責任心管理,防止來自內部的攻擊、越權、誤用及泄密。執行值班調度員要堅守崗位,重大操作還應進行危險點分析和事故預想。
中圖分類號:TM734;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4-0190-01
一、調度運行必要性
電力系統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由幾十個到幾百個發電廠、變電所和千萬個電力用戶,通過多種電壓等級的電力線路,互相連接成網進行生產運行。同時,電能生產輸送過程迅速,發輸用都在同一瞬間完成。全網發電出力和用電負荷必須時時達到平衡。因此,作為一名調度員,調度指揮全網,必須心中有數。目前,各級調度員都基本實現于“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調度員通過迅速取得實時、準確、可靠的電網實時信息,進行調頻、調壓、調流,網絡操作和事故處理,以保障用電質量和電網穩定運行。
現代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是電網日益龐大,運行操作日益復雜,從而當電網發生故障后其影響也愈益廣大。另一方面用戶對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嚴格,這就對電力系統運行調度人員和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旦出現錯誤操作,輕則引起非正常停電,造成不該有的損失;重則造成人員傷亡和大型設備損壞的惡性事故,由此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說,安全可靠的電網設備操作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非常值得我們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來深入地、進一步地進行研究。
電力系統有著生產緊密性、技術密集性的特點,要編寫一張正確的操作票要求運行人員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而且要對現場一、二次設備操作規則、電網的運行狀態以及操作前后狀態改變帶來的問題都要十分清楚。這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對調度員來說也是一項繁復的智能性勞動。這些工作不僅要求調度員具有良好的技術素質,還要具備豐富的運行經驗,并且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稍有不慎,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將構成很大的威脅。不僅如此,人工開票仍然受到時間、環境、健康的影響, 日久天長難免要出差錯。還有,某些設備的操作很復雜,其操作內容多達幾十項甚至上百項,特別是在緊急狀態下,要求運行人員開出正確的操作票并非易事,傳統的人工填票方式費時費力,對于比較復雜的系統確定某一操作任務相應的操作序列往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為保證操作票的正確性,還需要反復核對。為減輕調度員負擔,國內外專家做了大量的工作,開發了計算機自動生成調度操作票系統。它是調度系統規范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使專業人員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研究電網安全、經濟運行中更深層次的問題,極大地解放一調度員的勞動,排除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緩解一調度員壓力,減少一誤操作導致的難以用數字計算的電網效益、社會效益損失。
二、電力調度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電力調度運行管理中,電力運輸設備是保證電力正常調度的基礎,對于電力運輸設備,就必須要定期保修,同時對于不符合電力調度需要的舊設備、老設備要及時的更換,由于電力的特殊性,往往在檢修的時候必須要停電操作,并且在檢修的過程中還必須頻繁的警醒倒閘操作,通過改變系統的運行方式來確保供電以及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這就不可避免的導致在電力調度運行管理中的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龐大。
目前電力調度中,采用的形式多為人工操作,也就是通過調度人員自身工作的經驗來對操作對電力的合理調控。但是因為這種情況的大量存在,調度失誤總是不可避免的,在電力系統事故的統計中,其中因為人員失誤調度以及失誤操作等電網操作事故就占40%左右。
電力調度管理中,管理制度的缺乏也是一種典型的問題。在電力調度中運行自動化系統之后,因為在運行和管理經驗的缺乏,直接導致相關必要的管制制度沒有及時的制定,以致于運行系統的維護工作沒有一個明確的制度作為參考。
在自動化系統的運用之后,不僅帶來了管理制度缺失這一種典型問題,同時還產生了一個“重使用、輕管理”的現象,沒有充分的重視到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培訓以及合理分配。很多情況下,當電力調度系統出現問題之后,往往選擇過分的依賴廠家拉解決,使得故障維修的時間拖得過長,嚴重影響了電力調度的效率以及整個調度系統的連續、穩定與安全。
三、加強電力系統調度管理
在電力系統運行中,電力調度是電網運行管理、倒閘操作和事故處理的指揮機構,是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穩定運行,要保證電能生產的正常運行、要保證合格的電能質量、要有較好的經濟性,要保障自身的安全穩定,就必須對電網實施控制和運行管理。加強和提高電網的調度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加強調度運行管理,提高安全運行水平
深入開展反違章活動,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的生產規定,提升安全風險的預控能力;健全內部安全監督的體系,強化安全內控機制,杜絕調度責任事故;充分發揮電網運行方式的指導作用,統籌安排電網運行;規范年度運行方式編制,提高運行方式工作質量;組織開展滾動分析和專項校核,保證運行方式的適應性;加強滾動計算分析,編制夏季、冬季季度方式;加強地區電網和并網小機組管理,進一步細化小干擾穩定性分析;嚴格執行“兩票三制”,杜絕調度人為責任事故;強化運行風險預控,完善安全保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結合重要時段保電工作,開展聯合反事故演習,提高應對復雜電網事故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開展繼電保護工作“回頭看”,全面構建繼電保護“四項規程”體系,推進專業工作的規范管理;加強設備管理,推進保護設備“六統一”,全面規范保護配置、系統設計和軟件版本;加強定值管理,嚴格保護定值計算、校核、批準、執行工作流程。
3.2 加強調度標準化建設,提高協同作業能力
健全以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為主要內容的調度標準體系,加快標準化建設。同步推進公司調度系統基礎規程規定、核心業務流程和主要技術規范的制訂實施工作。梳理現行電網運行控制標準和各種運行管理規定,完善電網穩定計算、電網負荷預測、電網聯絡線功率控制、電網繼電保護整定計算、電網安全穩定自動裝置管理和電網電壓自動控制管理六項技術規范。
3.3 加強調度專業管理,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3.1是強化調度專業管理。建立更加緊密的工作協同機制,形成集團化運作的合力。建立常態化工作督導機制,加強對重點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共同促進專業發展。結合同業對標工作,建立調度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制訂電網調度工作考評辦法,促進調度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作者簡介:楊國梓(1982-),女,河北廣宗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教務處教研科科長;吳平(1965-),女,吉林松原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教務處,副教授。(天津 301830)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4-0096-02
畢業設計(論文)(以下簡稱畢設)作為本科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學生學習、了解、掌握科學研究的途徑和措施,[1]也是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而獨立學院一方面建校時間短,畢設管理工作經驗相對不足,另一方面生源質量與一本、二本有差距,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稍弱,教師隊伍也相對年輕,設計(論文)指導經驗不足。因此,獨立學院畢設的質量管理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健全、具體的規章制度是做好畢設管理工作、提高設計(論文)質量的保障。[2-3]本文以京津地區的三所獨立學院(以下分別簡稱為Z院、R院和S院)為研究對象,對它們的畢設管理辦法(主要是組織管理、選題、開題、過程檢查、答辯和成績評定這五個環節)做了比較、分析,并結合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以下簡稱天津學院)的實際,為科學制定針對獨立學院的畢設管理辦法,使畢設工作過程管理更加合理化提出了建議。
一、組織管理
Z院畢設工作實行學校、專業學院、教研室三級管理。教務處負責組織畢設工作的檢查、評估和總結,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并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專業學院成立畢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畢設的全過程管理,教研室成立畢設工作小組,負責畢設工作的具體組織和實施,指導教師對畢設工作的各階段教學活動全面負責。R院畢設工作由主管教學的校領導、教務處、各系共同管理和組織實施。教務處負責制定全校畢設工作的總體安排。各系組織指導教師資格審查、題目審查、任務書和開題報告的審查、中期檢查、答辯以及畢業設計(論文)自評等工作;負責檢查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情況,學生進行畢設的進度、質量、出勤和紀律等情況。S院成立畢設領導小組,由主管院長擔任組長,教務主管處長和各教學單位負責人擔任組員,負責畢設的宏觀組織和管理。各教學單位負責制定本教學單位畢設工作管理規定、實施細則、質量監控和文檔管理辦法,具體組織落實本單位的畢設工作。
畢設組織管理都是由學校主管領導主抓,教務處負責對畢設工作進行宏觀組織、管理和檢查,各系、教學單位負責本單位畢設各環節的過程管理、具體實施。經過三年的畢設工作,天津學院形成了在主管院長統一領導下,由教務處全面負責組織、管理和運作,各系、專業(教研室)、指導教師分級負責并落實完成的畢設工作組織管理模式(如圖1)。學院領導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教務處負責制訂學院畢設工作進程及管理辦法,匯總各系畢設題目和指導教師情況、審定各系的畢設答辯成績,組織畢設工作的檢查、評估和總結,組織開展畢設工作的教學研究與改革等。各系是畢設工作的管理主體單位,成立由系主任、專業教研室主任和教師組成的畢設工作小組,由工作小組向各專業教研室布置工作任務,對畢設工作的運行以及運行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全面負責。專業教研室負責畢設工作的具體組織和實施,負責選派、確定指導教師,分配畢設任務,組織擬定題目,檢查的進度和質量,進行工作總結。同時,天津學院畢設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對畢設工作的各階段教學活動全面負責。
二、選題
選題是論文工作的起點。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滿足教學要求,難易度、工作量適中,保持50%以上的更新率,盡可能結合社會實踐、生產、科研、實驗室建設等任務,是三所獨立學院選題共同遵循的四個基本原則。R院還提出了提倡不同專業(學科)間的聯合選題,實現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天津學院還規定工科專業結合工程實踐類型的課題所占比例不小于80%。
在選題程序方面,Z院分四個階段進行。申請階段:題目由指導教師提出;公布階段:題目經專業學院審核及教務處確認之后,在教學管理信息系統中向學生公布;確定階段:實行師生雙向選擇;任務下達階段:指導教師填寫任務書向學生下達執行。R院的題目確定程序是:指導教師填寫題目申請表,報系審查,系主任簽字。S院題目的確定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學生根據所在系(院)公布的題目自由選擇,各系(院)再根據學生人數和教師指導的能力進行調整后確定學生的題目。天津學院選題先由指導教師給出擬選題目,上報系里,由系主任審核,確定具體選題;然后給學生召開論文選題大會,再由學生自主選擇,確定論文研究方向、指導教師和具體論文題目。選題完成后,如果學生想更換論文題目,可將題目上報系里,提出申請重新選擇指導教師。學生選題完成后,畢設任務及有關要求由指導教師在畢設工作開始三周內以《畢設任務書》書面形式下達。
三、開題
三所獨立學院都是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前期調研與資料收集、文獻檢索等準備工作,完成開題報告。天津學院則要求指導教師先指導學生進行課題調查,審定調查提綱,各種類型題目都要就地就便、力所能及地組織學生深入廠礦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現場調查,學習經驗,收集資料。獨立進行畢業實習的,要備有畢業實綱,調查后要寫調查報告交指導教師審閱,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學生在完成查閱文獻、畢業實習或實地考察后,再完成選題報告。這樣,學生更好地了解了題目、完成開題,也為論文的順利進行打好了基礎。
四、過程檢查
建立一個針對全過程的質量監控體系對保證設計(論文)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實踐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Z院指導教師每周至少指導一次,了解畢設的進展情況,指導學生,并做好指導工作記錄。同時實行考勤制度,學生請假須經指導教師同意。中期檢查工作要求指導教師填寫《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記錄》;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根據工作進度適時檢查和評估。R院指導教師制定畢業設計(論文)進度計劃,定期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和工作質量,并做好記錄,教務處隨機抽查。期中檢查由系主任組織專門小組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各專業分課題組織中期匯報,學生需口頭向導師匯報工作進度和工作質量。檢查日程通知教務處,教務處隨機抽查。S院畢設領導小組負責全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監控,常設機構在教務處。各教學單位畢設工作小組負責本單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監控。檢查采取教學單位自查和學校抽查兩種方式進行。中期檢查由指導教師對學生當面進行檢查,要求每名學生口頭報告。在每學年第一學期的第2周由教務處向教學單位隨機抽取畢業設計(論文),組織有關專家審閱。
天津學院為保證畢設質量從四個方面入手(如圖2):第一,加強學生管理,印制下發學生畢設工作周記,要求學生必須從進入畢設第一周開始認真記錄,并對每周進行的實驗、上機、實習、查閱文獻、撰寫論文等內容進行詳細記錄。第二,調動指導教師積極性,指導教師必須每周對學生的畢設工作進行指導,填寫指導教師指導內容并簽字。第三,充分發揮各系畢設工作小組作用,定期組織檢查各專業教研室畢設工作進展、質量保障情況,并加強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和答辯等關鍵環節的檢查。第四,教務處組織有關專家成立院級畢設檢查組,負責對畢設教學過程中各環節進行質量監督、檢查,隨時掌握畢設的進展情況,并將檢查結果反饋至各系,以保證畢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和質量的不斷提高。
天津學院的畢設工作檢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進行。前期:重點檢查指導教師選聘到崗情況,課題進行所必需的條件是否具備,畢設任務書是否下達到每個學生等;中期:著重檢查畢設的工作進度、教師指導情況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后期:重點對設計(論文)撰寫的規范和質量認真審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院在畢業設計中期檢查及畢設工作結束后,要求各系就階段工作做出詳細總結,促進各系之間互相學習、交流、取長補短。
五、答辯和成績評定
Z院、R院和S院的答辯工作由各系成立答辯領導小組(答辯委員會)領導本系的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工作,并負責聘請答辯委員會成員,分成若干答辯小組。答辯前,評閱教師、指導教師確定學生是否具有參加答辯資格,通過評閱后再交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組織答辯。除此之外,S院還安排有院級答辯,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學院隨機抽查部分學生參加。參加院級答辯學生可不參加系答辯,答辯成績以院級答辯為最后成績。
天津學院的答辯工作分為小組答辯、系級答辯和院級答辯三個級別。所有具備答辯資格的學生必須參加小組答辯,不少于5%的學生參加系級答辯,2%左右的學生參加院級答辯(隨機抽查)。各系組織系級答辯,將核定后的畢設成績和答辯工作總結報教務處。院級答辯由教務處組織實施。三級答辯以學生所參加的最高級別答辯所給定的成績為準。每個學生參加完小組答辯,還都有可能被抽到參加系級、甚至院級答辯,而成績也會以最高級別答辯的為準,這樣必然督促學生認真撰寫、修改論文,積極準備答辯,從而保證了設計(論文)的質量。
成績評定方面,Z院和S院畢設成績均由指導教師評分、評閱教師評分、答辯小組評分三部分構成。以百分制計算,Z院占總分的比例分別為30%、20%、50%;S院為25%、15%、60%。R院畢業設計(論文)的成績(Y)的評定按百分制記分,采用結構評分的辦法,公式為:Y=0.05X1+0.25X2+0.2X3+(0.5/n)∑Xi(X1為開題報告成績、X2為指導教師評分、X3為評閱教師評分、Xi為答辯小組每位教師評分,n為答辯小組人數)。評分時指導教師、評閱教師與答辯小組成員分別按百分制給分,然后按此公式計算畢業設計(論文)成績。
天津學院的畢設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分(含學習態度和工作表現、查閱文獻能力及外語水平、選題報告、設計的水平等項)、評閱人評分和答辯評分三部分組成,以答辯為主。評分內容、質量標準和賦值范圍按百分制分配,各系根據專業和畢設方式特點予以細化,并分別制成相應的評分表,以供評分和統計分數時使用。天津學院給了各系充分的自,由教學系決定各部分的權重更具靈活性,使各系結合各專業特色制定更科學的評分規則。
三年來,天津學院結合三屆學生的畢設管理實踐制(修)訂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對畢設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工作都制訂了細則,逐漸加強了畢設管理,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完成這項工作的自覺性,保證了設計(論文)撰寫和答辯的質量,使畢設工作有了明顯改觀,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